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在线课程建设成果范文

在线课程建设成果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在线课程建设成果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在线课程建设成果

第1篇:在线课程建设成果范文

高职院校肩负着高技术技能型专业人才培养,离不开核心课程的建设,因为核心课程是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目标,也是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证。国家示范院校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动物医学(宠物医学)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对高技术技能型宠物人才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专业核心课程之一的《小动物影像技术》课程一直按照学院的课程建设规划,开展课程的建设与实施。

一、课程建设基础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于2006年最早开设了宠物类专业,于2008年针对宠物医学专业开设了《小动物影像技术》核心课程,并编写了校本特色教材,2010年该课程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2012年行校合作编写了《小动物影像技术》项目化教材,2013年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该教材被评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成果之一,2014年该教材获得中华农业科教基金会“全国农业职业教育优秀教材”项目资助。该课程目前拥有“双师型”教师3人,以校内实训基地宠物医院为实训场地,开展实训教学,积累了大量的影像资源。

二、课程建设规划

课程建设规划对课程的建设具有指导作用。本课程建设规划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小动物影像技术》课程建设要体现培养掌握影像技术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

2.《小?游镉跋窦际酢房纬探ㄉ枰?综合师资队伍、教材、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教学环节、教学设施等各方面的建设和改革,做到协调发展,整体推进。

3.《小动物影像技术》课程建设要集教学名师、校企合作教材、教学改革成果于一体,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交流与共享,最大限度地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4.《小动物影像技术》课程建设要重点体现先进、适用、够用,即内容紧跟现代宠物影像技术发展,知识与技能满足临床工作需求,并在现有院级精品课程建设的基础上,力争早日申报建设成为江苏省在线开放课程,并建设成农业部“十三五”规划教材。

三、课程建设目标

总体目标是:将《小动物影像技术》建设成从课程内容到教学方法上都能充分体现高职特色、课程特点,体现基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示范性课程。

具体计划:在2010年院级《小动物影像技术》精品课程与2012―2013建设的《小动物影像技术》网络学习平台基础上,于2015―2017年在宠物医学专业开展《小动物影像技术》课程网络辅助创新教学实践,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开展教学,并于2017―2019年申报江苏省在线开放课程,并按要求建设。

四、课程建设内容

《小动物影像技术》核心课程的建设内容包括建设一流的教师团队、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设施、教学管理等方面,并在课程创新教学实践与申报在线开放课程的过程中,注重以下六方面的内涵建设。

1.教师队伍方面:打造课程团队,逐步形成一支以课程带头人负责的,教学水平高,人员稳定,结构合理,教学效果好的教师队伍,教师团队在现有3名教师的基础上增加了2人,并按一定比例配备实训指导教师,同时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知名宠物医院影像专家)参与课程建设,并制定和实施有效的师资培养培训计划,形成促进教师积极向上、不断学习的激励机制,打造“双师型”教师。

预期目标:课程教师团队成员7人,校内教师5人,校外2人。其中高级职称3名,中级职称2名,兼职教师2名,“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100%。

2.教学内容方面:重视《小动物影像技术》课程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要具有先进性、科学性与适用性,保证够用、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同时不断增加宠物医学影像技术的最新成果,紧跟宠物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适时增加彩超、CT、MRI等影像技术的教学内容。

预期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涵盖普通X线技术、CR技术、DR技术、CT诊断技术、MRI技术、B超技术、彩超技术等符合企业单位需求的影像技术。

3.教学方法方面:根据课程特点和实际需要,采取各种积极有效的教学方法,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改革传统的教学思想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管理。《小动物影像技术》课程应尽可能使用网络进行教学和管理,相关的课程教学录像、多媒体课件、教学案例、教学大纲、教学设计、电子教案、习题库、案例资源、实验指导书、技能考核标准及实施方案、参考文献目录、X线图片资源、B超声像图病例资源等全部上传校园网络学习平台,并完全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并带动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建设与发展。

预期目标:建设资源丰富的《小动物影像技术》网络课程学习平台,并以此开展信息化教学与理实一体化教学实践。

4.教材建设方面:由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年出版的校企合作编写的国家示范建设成果《小动物影像技术》教材,经过几年的使用基本上能够满足宠物医学专业宠物影像技术学习的需求,但随着影像技术的快速发展,目前已经有很多宠物医院引进了CT、MRI等影像技术,因此教材要进行适当的修改,增加心超、CT、MRI等相关技术的内容。

预期建设目标:2017―2019年申报并立项建成农业部“十三五”立体化教材,建设后的教材涵盖X线、超声、CT与MRI四大影像技术。

5.教学设施与实训场地方面:高度重视校内X线实训室、B超实训室、校教学宠物医院MRI实训室的建设以及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开展,通过实践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从而体现影像技术课程的特色和水平。

预期目标:2017―2019年在学校所在市区建设校外实训基地2个,校内X线实训基地1个,校内B超实训基地1个,校内MRI诊断中心1个。建成后的X线实训室拥有移动式X线机1台,动物DR1台;B超实训室拥有彩超1台,黑白B超5台,校内实训基地教学宠物医院拥有宠物核磁共振仪(MRI)1台,总投入计250万元。

6.教学管理方面:建立科学高效、切实有效的激励和评价机制。通过《小动物影像技术》核心课程建设,优化现有课程评价体系,建立教师评教、学生评教、教师互评、学生互评以及教学督导、同行专家对课程的教与学过程的评价机制与制度,促使《小动物影像技术》课程建设不断深入的向前发展。

预期目标:形成完备的教学管理与课程评价制度与机制文件。

五、课程建设实施

1.实施保障措施。成立《小动物影像技术》课程建设小组,制订《小动物影像技术》课程整体建设实施方案。分解实施任务,责任到人,并制定奖惩措施,调动相关教师参与建设的积极性。

2.实施效果评价。组建由校外专家、行业企业专家、校内督导及学生、用人单位组成的评价小组,制定细化评价内容,对照课程建设规划内容及成效进行评价,评价等级分为优、良、中、差。建设完毕后,预期评价结果要达到优、良等级。

第2篇:在线课程建设成果范文

一 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总体目标与指导思想

精品开放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精品开放课程的完善和升级,其重要性可见一斑。高等学校应从专业建设、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高度来认识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重要性,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在组织规划精品开放课程建设时,要始终坚持量大面广的基础课程优先建设,专业技术基础课程优先建设,专业主干课程优先建设的原则,使更多的教师和学生能够从中受益。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目标是逐步实现精品开放课程逐步向精品开放课程转型。通过建设不同类型的精品开放课程,展示教师先进的教学理念、独特的教学方法、丰硕的教学成果,推动高等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促进高等教育优质资源普及共享,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满足学习型社会的需求。

二 加强规划管理,科学组织精品开放课程建设

1 加强精品开放课程建设宏观规划和科学管理

有计划、有目标、分阶段、分层次地开展精品开放课程建设。从课程建设规划和目标来说,就是分步骤实施精品开放课程建设,成熟一个确定一个。从课程建设的层次来说,就是逐步从单门课程建设发展扩大到系列课程,以至于更高层面的整合性、综合性课程建设。在组织管理上实行学校宏观管理,学院监督指导,课程建设岗位负责人具体组织实施的体制。学校工作的重点是经费支持、政策保证和组织验收评审。课程建设的过程和重点在学院。

2 建立科学、有效、严格的精品开放课程评估机制

实行评估――建设――再评估――完善的全过程,将立项评估、中期评估、验收评估、验收后跟踪衔接起来。在评估中,精品开放课程建设负责人对精品开放课程建设全面负责。对立项的精品开放课程实行跟踪评估,采取滚动竞争的方法,精品开放课程建设项目确立后,每门课程每年必须向学校提交精品开放课程建设成果年度报告,接受学校组织的精品开放课程建设中期评估。精品开放课程建设成果年度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教学改革措施、课程建设现状、资金使用情况、评价结果等。在评估中实行同行专家评估与学生评估相结合,精品开放课程的任课教师的同行评价应在良好以上,学生满意率应在90%以上。对不按学校要求进行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课程取消立项,对不符合精品开放课程条件的课程不予以认定。

3 严格组织精品开放课程的评审验收工作

高校应参考国家和省级精品开放课程评价指标体系,制定与学校课程建设水平相适应的校级精品开放课程评价指标体系,并且严格组织精品开放课程的评审验收工作,做到“公正”、“公开”、“公平”。评审验收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即:审查网上教学资源、教学效果评价和公示材料,采取听课、实地考察、查看网上教学资源、召开师生座谈会和审查申报材料等方式进行;学校组织专家按照校级精品开放课程评价指标体系对课程进行考核,逐项打分,评定出该课程的总分数,写出评定结论,并报送学校审批,评为“校级精品开放课程”的课程颁发荣誉证书,并在校级精品开放课程的基础上,择优推荐省级、国家级精品开放课程;按照相关文件精神,对评为校级精品开放课程的课程提出进一步建设的希望和要求。

三 掌握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具体内容,高标准建设精品开放课程

任何事物都是由其独有的要素构成的,课程也是如此。谈到一门课程总涉及到六方面要素。一是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与课程目标。课程定位与课程目标应符合学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二是课程的理念。它是课程的灵魂,决定着课程具体的知识安排,也决定着学校采用的教学模式和教师的教学方法等。三是课程的教学内容和知识体系。它是课程的核心,不同的知识体系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资源,同时对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教学方法也会提出不同的要求。四是课程的教学模式。主要包括教学的方法与手段等,不同的教学模式要求不同的教学资源和教师。五是课程的教学条件。包括教材、课件、网络资源、试验及实验资源,以及其他辅助教学设施等。六是师资队伍。教材和教学资源要靠教师开发。教学活动最终要靠教师实施,故教师是将各种课程要素联系起来的中枢。这六方面在精品开放课程评价指标体系中都有明确的体现,指明了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具体工作。

师资队伍。师资队伍建设是课程建设的关键。要制定好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培养一支思想和业务素质过硬、学术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结构合理的教师梯队,尤其要重视学术(或课程)带头人和教学骨干的选定和培养,要特别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明确培养青年教师是老教师应尽的职责,做好传、帮、带工作。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建设主要包括课程内容设计、教学内容安排以及实践教学的设计。课程内容要符合专业教学实施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并且要与时俱进,不断地更新和改革课程内容,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整合优秀教改成果。

教学条件。教学条件建设主要包括教学实验、教学文件、教材建设和选用情况等。编写或使用精品系列教材、包含多种媒体形式的立体化教材。要通过课程建设,使教材、教学参考书、实验和实习指导书等在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取得明显效果。实验室仪器、设备等要满足教学需要,扩大使用面,提高利用率。要大力改革实验教学的形式和内容,鼓励开设综合性、创新性和研究性实验项目,鼓励本科生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要适时完善课程教学大纲、教学文件和教学管理制度等,并注重提高教师贯彻落实各项规章制度的自觉性。

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设包括多种教学方法的使用和考试方法的改革以及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情况。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进行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要实行教考分离制度,采用试题库进行命题。在教学实践中,要有计划、有目标地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突出实效性。

课程特色。课程特色是课程评价指标体系中的一项重要指标。课程特色指课程的特点和独到的特征,如课程体系、课程内容上的重大特点,这种特点应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特点应是动态的、发展的、先进的。

四 加强精品开放课程网站建设,完善网络教学资源

教学网站建设是精品开放课程建设中极其重要的环节。精品开放课程网站是精品开放课程建设和评价的窗口,也是精品开放课程网络化在线学习的平台;是精品开放课程示范

辐射的载体,也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媒介。精品开放课程网站具有资源丰富、交互性强、易于维护等特点,既能够为教师提供具有示范和辐射作用的课程教学资源,又能够在网络教学环境中向学习者提供大量的主题学习资源和协作学习交流工具,让教师和学生广泛参与,网上互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要精心设计精品开放课程网站,使其真正成为功能齐备、教学效果显著、具有示范和辐射推广作用的教育平台。精品开放课程网站的主要功能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为教师提供优质教学资源。精品开放课程网站能够为教师提供具有示范和辐射作用的本课程优质教学资源,包括教学视频、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课程教学大纲等,这些都可以通过教学网站加强教师间的交流,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第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教学网站为学生创建了一个基于网络的学习环境,建立起了一个由以教为主变以学为主的教学平台。学生可以通过教学网站在线学习,也可以下载课件、作业等学习。有能力的同学可以提前学习,上课没听懂的同学可以重复学习。教师还可通过教学网站学习任务,鼓励学生在网站中查找资料,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网络技术的实时性和可交互性,可以为师生提供互动交流的平台。在一个完整的教学网站中,一个功能完善而且能够发挥作用的交互平台是必不可少的。课程教学网站通常涉及下述几种互动方式:(1)上网访问方式。教师在网上适时精品开放课程信息、作业题、模拟试题和在线测试题等,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直接在网上完成作业或测试后,发回网站服务器,由服务器直接评判并将评判结果发回学生。(2)电子公告板(BBS)方式。学生可以把需要解答的问题张贴到电子公告板上,教师在公告板上作答,其他学生也可通过公告板看到问题的解答。(3)电子邮件方式。学生注册后,可获得教学网站提供的电子信箱地址,师生之间通过E―mail讨论问题,提交批阅作业等。

第3篇:在线课程建设成果范文

关键词:大学语文;课堂建设;经验与成效

中图分类号:H19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6-03-02

一、建设概况

1.调研工作

成立调研团队,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方式,笔者深入调研了多所高职院校学生语文学习状况及需求,为项目建设搜集了丰富、真实的第一手资料。团队成员召开专题研讨会,明确了项目建设思路,制订了项目实施方案。

2.建设工作

以学生的专业需求和岗位需求为出发点,修订教学内容;完成每一课的教学设计,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共完成11次课教学内容的配套空间课程资源建设,构建了优质的课程资源库;通过“大学语文”空间课程展示建设成果。

3.应用工作

率先在校内试点应用,将线上、线下学习有效对接,实现学情调查、在线辅导、答疑、测试、成绩评定等,实现了个性学习、协作学习、探究学习,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4.总结推广

发表多篇论文,总结建设成果、经验和创新之处,及时发现问题,改进不足,撰写项目总结报告。通过空间、专题讲座、研讨会等在省内外进行经验交流,广受好评,网络选修该课程的人数大大增加。

二、主要建设成果

1.完成调研,重置内容,修订课程标准

团队成员分批调查部分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的教学状况和学生需求。校内外专家、骨干语文教师,就课程内容、课程标准等问题开展专题讨论。以学生专业和职业岗位需求为出发点,对课程内容进行重置,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并修订了“大学语文”课程标准。

2.理清架构,明确思路,完成“大学语文”空间课程建设

“大学语文”空间课程分为课程概要、单元教学、互动交流、改革创新四大版块。课程概要包括课程介绍、课程标准等。单元教学包括电子教案、教学课件、辅助资源、教学视频、训练题库等。互动交流为学生提供便捷的交流平台。改革创新主要展示相关论文、反思及创新成果。

3.共建共享、动态开放,构建优质课程资源库

完成基本教学资源的整理上传。制作完成了11次课的全套教学资源。目前共有课程资源近4000个。录制课程教学视频共71个,每个教学视频时长不少于5分钟,均为申报教师本人原创。完成拓展资源的搜集、整理、上传。通过空间交互方式,将其他教师和学生的空间资源、有效建议纳入资源系统,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

4.增设交流板块,拓宽交流渠道,形成多维互动的良好局面

专门增设互动交流区域,包括需求调查、课前自学、话题讨论、训练自测等八个板块,拓宽交流渠道,为师生提供了有效沟通的场所。

5.形成多元评价方式,加强对空间教学的管理

建立多元、透明的考核评价指标,将网上听课评课、资源访问量、交流互动次数等都纳入对师生双方的考核评价之中,通过对学生选课及学习情况进行数据收集、统计分析,进一步反思、改进教学方法,使教学管理变得更加便捷、高效。

6.提高教学效果,推动校内信息化建设进程

名师空间课堂打破时空限制,焕发了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语文课程教学活力,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学生的自学能力及学习积极性,参与课程学习的学习者学习效果好。

三、项目建设经验

1.有良好的建设保障

学院领导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试点项目,从政策、组织、资金、技术等多方面为项目建设保驾护航,保障项目顺利开展。

2.具备团队合作精神

成立项目建设团队,发挥各自优势,分工协作,减少重复劳动和资源的浪费,提高建设效率和质量。

3.符合学生实际需求

课程开发之前必须对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的教学状况和学生需求等情况进行调查,组织分析、研讨。课程内容以学生的专业需求和职业岗位需求为出发点,按知识点录制视频,方便学生课外按照不同进度和兴趣自学。

4.课程资源丰富、系统

在建设课程资源时,尽可能做到丰富、系统,通过空间交互方式,多方借鉴其他教师和学生的空间资源,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动态开放,以满足学生个体化、差异化、自主化学习的需要,使网络空间成为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第二课堂。

5. 沟通渠道便捷、通畅

除平台原有的交流功能外,增设互动交流区域,拓宽交流渠道,为师生提供有效沟通的场所,随时进行在线交流,及时回复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形成多维互动的良好局面。

四、项目创新点

1. 线上线下一体化教学,初步实现课堂的翻转

运用空间教学方式,创新师生的思维模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将课堂讲授与网络学习相结合,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自学,实现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有效对接,初步实现课堂的翻转。

2. 有效地实现分层教学

按知识点录制视频,学生根据不同的时间和进度有选择性地学习,可暂停思考,可重复播放,使单独辅导变得更为有效、快捷,有效解决了分层教学的难题。

3.通过PDCA循环模式实施教学,加强教学质量管理

按照“P―D―C―A”的顺序实施教学。P阶段进行课前调查,了解需求,确定目标,制订授课计划和教案、学案,搜集整理课程资源;D阶段完成每一课的课堂任务;C阶段听取意见, 查找问题,总结反思;A阶段解决问题,改进教学方法。按照这个过程周而复始运转,全面提升教学质量管理水平。

4. 同步建设电子教材

在进行名师课堂建设过程中,同步进行“大学语文”课程MOOT建设,学习者可以在网上快速查阅所学知识点对应的教材内容,获得更多附加信息,使在线阅读更加便捷,也满足了没有教材的广大社会学习者的学习需要。

五、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1.存在的问题

(1)项目资金预算不够详细,前期资金只进行了大体预算,重点考虑了视频录制费用,却忽视了其他环节的重要性,比如前期调研、课程开发、实践应用、成果推广等专项资金少,导致项目中有些内容实施效果不理想。

(2)在前期调研和后期总结的过程中,对兄弟院校、同行教师和学习者的意见征集还不够广泛、全面。

2.整改建议

(1)制订资金预算细则,充分考虑各环节的资金预算情况,做好协调、规划,争取资金使用效率最大化,确保每个环节的建设质量。

(2)充分发挥组织和团队优势,多方调研,集思广益,更广泛地征集兄弟院校、同行教师和学习者的意见,争取项目建设更符合学习者的需要,扩大受益面。

参考文献:

第4篇:在线课程建设成果范文

关键词 网络课程;WebCT;网络教学平台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03-0071-02

Thoughts and Practice of Network Course Construc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Hu Qing, Ma Ruimin, Chang Ying

Abstract Network course construction is a useful supplement to traditional classroom teaching. It can foster students’ ability to learn, and is conducive to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need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problem of awareness and networking courses to open college network course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and describes the network course construction achievements of the Northeast Petroleum University.

Key words network courses; WebCT; network teaching platform

随着我国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的校园网建设也都相继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各种网络应用平台相继进入高校的教学活动中来,使高校的人才培养理念和人才培养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人才培养目标,新兴的网络课程教学模式逐渐凸显其特定的教学优势,成为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网络课程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资源共享的优势,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改革了教学结构,把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转变成学生自主学习,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益。

1 网络课程建设的重要意义

1.1 网络教育发展的要求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网络教育已经成为当前发展速度快、传播空间大的新型教育形式,各种教育机构纷纷推出自己的网络教育平台,如考研辅导教育、英语等级考试、会计辅导等网络教育比比皆是。国内高校也看到了这种网络教育的发展趋势,纷纷开始构建网络课程,探索网络课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的、自主学习的学习环境。

1.2 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网络课程具有强大的知识容量,这是传统课堂教育所无法比拟的,它可以为有能力的学生提供广泛的学习空间,使其更加方便地学习个人喜爱的专业知识,拓宽了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有效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手段。

1.3 实现资源共享

网络课程的建设,可以实现优秀的教学资源共享,它可以有效解决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教学资源相对紧缺的问题,也为学校教师资源不足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法,也是学分制教学模式下的有益补充。

2 网络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

2.1 网络平台建设

网络课程平台是网络课程建设的重要基础,它是网络课程的载体,用户只有通过网络平台才能使用网络课程。没有网络课程平台的支撑,运用网络课程进行网络教学就是空中楼阁。由此可见,网络平台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网络课程建设的效果。同时要使网络课程教学达到很好的应用效果,需要网络平台提供多种有效的功能,可以方便学生学习、教师制作课程和管理员对系统进行管理与维护。

一般情况下,网络课程平台主要由学生学习平台、教师教学平台、教学管理平台和系统管理平台四大子平台组成,在功能上主要提供课程开发、学生管理、在线答疑、问题讨论、作业布置、学习测验和在线考试等功能。目前国际上比较流行的网络教学平台有WebCT、Blackboard、Angel、Atutor、eCollege、Eledge、Virtual-U等多种,但WebCT和Blackboard是功能最为完善、最广为使用的两大网络教学平台。

2.2 完善管理制度

网络课程的健康发展需要完善的网络课程开发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目前虽然好多学校都开始了网络课程的试运行,但大多数院校并没有建立起完善管理环境。从网络课程的申请、审批、开发制作到验收和课程质量评价等环节,没有明确的操作步骤和管理办法,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也都没有明确,没有建立起相应的激励制度,进而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对开发制作网络课程和应用网络课程进行教学的技术人员、学科教员和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如何计算,以及如何评价教师网上教学水平及教学质量等问题,没有明确的规定和较好的评价与解决办法。这些问题致使网络课程在实际教学中应用得不多,代替课堂教学的更少。

由于网络课程的教学活动比较自由,它没有固定的时间和地点,因此教务处无法像课堂教学那样随时进行检查、听课。虽然网络教育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和自主性,但能真正做到“高度自治”地学习的学生还是少数,所以还是要适度地进行“督学”。没有严格的教学环节监控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教师和学生都容易出现惰性。随着网络课程的新鲜感逐渐消失,学生自主学习时间逐渐减少,教师的监管也会逐渐放松,使网络课程教学趋于形式化,学生混学分,教师混教分,最终会导致网络课程教学流产。因此,教学管理部门需要通过记录学习时间、课堂作业、提问情况和讨论参与度等,从多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监控,督促学生保质保量地完成学习任务。

2.3 做好网络课程建设

网络课程的制作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使其教学形式新颖、独特、多样化,增强网络课堂的吸引力,激发学生更多的学习热情。目前,网络课程的教学材料主要有文字、表格、图片、多媒体动画(以Flash为主)、视频、电子讲稿(如PPT)等形式。通过各种素材的合理搭配,做好页面设计与美化工作,给用户以良好的视觉享受,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网络课程的教学环节需要精心的组织与设计,它不能是课堂课程的移植与克隆,应该真正体现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学思想。通过合理地设置学习内容与流程,摒弃传统课堂教学的灌输式教学,加强启发式教学内容,让学生主动走进教学内容中,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尽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也实现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3 东北石油大学建设成果

东北石油大学于2007年购置了WebCT网络教学平台,同时购买了数学模型、电脑广告设计与制作和中国近代史纲要等6门课程,开始了网络课程教学的探索工作。初期以购买的6门课程为基础,开设了全校网络公共选修课,采取学生通过WebCT平台自主学习与交流、辅导教师在线答疑的学习方式,学生学习热情很高,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学校对网络选修课程严格管理,要求学生必须按时完成辅导教师布置的作业,同时在线学习时间要达32学时以上,否则不允许参加考试。之后,学校开始组织教师自建各专业的网络课程,目前已达40多门,这些课程主要用于开设网络选修课,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辅助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同时,这些网络课程也对外专业学生开放,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罗辉,吕永忠.网络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6(6):48-50.

第5篇:在线课程建设成果范文

关键词:全英语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来华硕士留学生;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逐步深入,越来越多的高校在全球范围招收留学生,为留学生开设的专业从最初的汉语言文学、历史等扩展到理科、工科及医学等各专业。我校(中原工学院)是河南省一所以纺织服装为特色的大学,近年来,在国际化办学方面一直处于省内领先地位,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开展的国际合作办学得到了河南省政府及教育厅的认可。为了进一步扩大对外交流,自2019年起,我校开始招收国际留学生,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作为我校特色骨干学科,招收了3名孟加拉国的硕士留学生。在研究生教育国际化进程中,开展全英语课程建设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笔者结合本学科留学生特点、师资情况、学科特点与课程要求,在参考其他高校全英语课程建设的基础上,从教学理念、教学安排、课程教学、课程教材、师资队伍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一、教学理念

全英语课程教学有两种教学理念:(1)以知识传授为主、英语作为传递知识载体的教学理念。这种理念倡导教学重点是传授专业知识,专业知识的学习始终是第一位的,培养学生利用英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对科学问题进行交流与讨论的能力[1]。(2)融汇式教学理念。将语言学习与内容学习相融合,即学科、语言交流、思考认知和协同学习的有机统一[2]。这种教学理念既是一种教学方法,又是一种教育环境,也是一种教学技巧。对于我校的来华硕士留学生来说,中文基础普遍较差,因此要加强中文学习;另外孟家拉国的来华留学生虽具备较好的英语基础,但英语并非他们的母语,其总体英语水平虽比国内学生水平高,但比母语为英语的学生低。在这样的语言学习要求和基础背景下,以传授专业知识为主、英语作为知识传递载体的教学理念比较适宜。

二、教学安排

教学安排有两种方式:一是混合排班,即将来华硕士留学生与国内硕士生混合排班;二是单独排班。当留学生人数较少时,从资源节约角度讲,混合排班的方式是较好的选择。留学生单独排班上课,在人数较少的情况下会增加人力、资源等方面的支出,但是针对留学生的特点和学习需求制定单独的培养方案、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等,将显著提高留学生课程教学效果,提升留学生培养质量。在留学生人数较少的情况下,若想节约资源且不影响留学生学习效果,综合考虑国内硕士生、留学生学习背景、知识基础、课程体系,将国内硕士研究生的双语课程建设成为留学生、国内硕士生可以同时上的全英语课程是一个较好的途径。

三、课程教学

1.课前准备。(1)了解留学生本科阶段的课程体系。由于来华硕士留学生与国内硕士生在本科阶段学习的课程内容、培养体系、教学目标不同,有些国内研究生在本科阶段已经掌握的内容,留学生却没有学过[34],因此,在授课之前充分地了解留学生本科阶段的学习内容十分重要。这可以通过留学生成绩单初步了解,成绩单中的内容信息全面,学习课程及掌握情况一目了然。但成绩单不能反映某门课程讲解的详细内容,因此还需通过与留学生交流以了解具体情况。(2)准备讨论课资料。将上课所用的英文资料发给学生,给学生留足够的时间进行阅读、分析,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来华留学生的全英语课程以讨论式教学为主,教师要提前设计好课上讨论的主题。2.教学内容。(1)教学内容安排。在教学内容安排上,少而精是留学生全英语课程教学内容安排的重要原则。课程教学内容不能太多,这是因为:①国内外教学体系存在差异。对于来自第三世界国家的硕士留学生,从他们原有的知识体系转换到我国硕士生学习知识体系需要一个过程。②他们基础知识薄弱,有些内容他们在本科阶段没有学习过,授课过程中需要补充,因而需要预留补充知识的时间。③由于授课教师与留学生之间存在语言沟通问题,也需要占用一定的时间。总体而言,一般每节课只能围绕一个主题进行讲述或讨论,不能照搬国内研究生教学内容。(2)讨论环节设置。研究生课程,特别是对于人数较少的来华留学生,全英语课程教学应以学生讨论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全英语教学的讨论主题设计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①所讨论的问题应该是发散性的,教师要进行非定向式引导。所谓发散性即采取头脑风暴法,主要锻炼学生的思维方式,使学生对一个问题从不同角度思考。②讨论的内容应偏理论而非偏应用,比如“纤维的吸湿滞后性”,可引导学生着重讨论为什么纤维会有吸湿滞后性,让学生从纤维的结构上去分析吸湿滞后性出现的原因。③将学生讨论的问题进行串联以形成一节课的课程内容和体系。(3)引入最新研究成果。研究生阶段的课程教学除了按教材要求之外,还需要引入科技和生产发展的最新成果。这部分知识的获得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由教师给定题目,学生通过阅读教师指定的英文参考资料,自己查找相关资料,再以英文小论文的形式进行总结,并制作PPT进行课堂汇报,同时需要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比如,给学生布置论文主题“纤维力学模型的研究进展”和阅读资料,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总结各种理论模型的核心思想,指出不同模型存在的问题,同时针对模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改进建议。提供给留学生的资料应包括中文和英文两类。需要注意的是,留学生一般中文较差,看不懂中文资料,因此对于中文资料可选取核心部分,让他们借助网络在线翻译工具阅读。3.交流方式。留学生的口语带有地方口音,教师发音也存在不标准的情况,这给全英语课程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容易在教学过程中出现“教师讲的学生听不懂,学生说的教师搞不清”。此外,师生双方的英语发音不可能在短时间内适应,只有经过多次接触与交流后才能够逐渐适应。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为了使学生能够快速有效地理解教师所教内容,教师在讲解之前可将重要的信息用图片或文字展示在PPT上。为解决教师不易理解留学生发音的难题,学生可准备好语言在线字典,随时查找回答问题中的关键词拼写。

四、课程教材

全英语专业课教学以传播科学知识为主旨,英语只是传播知识的工具,要进行高质量的全英语教学必须选择恰当的英语教材[57]。一般来讲,国外的研究生教学没有指定的教材,往往是教授指定一些参考教材,而国内的研究生课程教学对教材的依赖性较高。国内的全英文教材大多数是针对本科生的,若直接用于留学生教学显然不合适,所以需要任课教师自己编写。在编写教材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根据留学生教学课程大纲要求,通过对中文教材和英文原版教材反复对照和深入分析,从英文原版教材和中文教材中有针对性地选取适合的章节来讲授基本概念和原理。照搬英文教材或将中文教材翻译成英文教材都是不可取的。(2)教材内容应以系统性、经实践检验过的经典理论为核心内容,形成知识结构。当然,在注重经典性和系统性的基础上,也需要添加一些能够体现纺织科技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的知识。

五、教师队伍

留学生全英语课程教学必须采用全英语方式,即课上、课下与留学生的交流都用英语,而且是听、说、读、写全方位、全过程英语授课,这对教师的英文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目前国内全英语课程教师普遍读、写较好,但听与说较为欠缺,然而听与说是进行全英语授课必不可少的技能。除了语言技能外,全英语授课教师还需具有该课程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因此,能够胜任留学生全英语专业课程授课的教师比较少,课程教师梯队的持续性建设显得十分重要。可以选择英语较好的专业教师作为课程助教,参与课程全过程学习并与留学生一起参加课程的整体性测试,获得优秀的可以作为全英语课程教学的后备师资。

六、结语

来华硕士留学生教育作为硕士研究生培养的一部分,既有其特殊性,也有其与国内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的共性问题,在课程建设与教学过程中不能过分强调其特殊性而忽略其共性问题。另外,具体到一门课程,对于硕士留学生来讲,要求也是不同的,每门课程应根据其特点,既考虑课程体系,又重视课程内容的动态发展,既重视留学生的学习基础,又引导留学生积极探索。课程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留学生通过学习本门课程获得一些新的知识或新的能力。在开设留学生课程之前,教师应认识到留学生学习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可能存在的难点,做到心中有数并提前做好准备,使课程教学顺利进行。另外,在留学生教学课程建设方面,需要根据留学生的知识水平重新设计课程教学大纲、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同时,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应加强教材编写,注重师资队伍建设,以逐步形成一套完善的面向来华硕士留学生的全英语课程。

参考文献:

[1]叶松,李艳霞.研究生全英语专业课课程建设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9(19):68-69.

[2]肖彬,李征宇,李蔚江,等.基于CLIL理论的推拿治疗学全英语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医药导报,2019,25(8):135-137.

[3]李志红,彭帆,肖莉,等.教育部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三峡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为例[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18,26(6):1031-1034.

[4]任远,吉顺如,李靖超.面向留学生的全英语课程建设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7):4-5.

[5]刘湘,汪章利.来华留学生的物理化学英语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山东化工,2018,47(18):105.

[6]江霓,杨一波.全英语教学在留学生实验课程中的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2018,21(5):103-106.

第6篇:在线课程建设成果范文

关键词:基础化学;精品课程;课程建设

作者简介:孙立平(1977-),女,山东德州人,泰山医学院化工学院,副教授;王腾(1982-),男,山东济宁人,泰山医学院化工学院,讲师。(山东 泰安 271016)

基金项目:本文系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网络环境下基于PBL的临床医学专业化学类基础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编号:2013GG172)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6-0100-02

所谓精品课程是指能够体现现代性、科学性、先进性和鲜明性特色,并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高质量优秀课程。[1]泰山医学院(以下简称“我校”)基础化学课程是临床医学、护理学、口腔医学等专业最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在学校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历经几代新老教师的共同努力,基础化学已经形成了完善的教学体系,教学规模、教学质量及教学层次得到了极大的提高。2004年,“基础化学”被列为校级精品课程进行建设,在建设过程中提出了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建设先进的教学方法,加强实验教学平台和完善网络教学环境等实施方案,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形成了鲜明的课程特色,并于2012年与其他四门课程联合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群。

一、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师素质提高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关键。为了实现“一流队伍”的建设目标,[2]必须重视教师队伍的内涵建设。基础化学课程现有以教授和博士为主的专任教师12人,所有教师组成了一支知识和年龄结构合理、学术思想活跃、团结协作的教师团队。

基础化学课程建设中通过采取“内培外引”措施,提高了课程组的师资水平。五年来共引进博士2名,2名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另有2名教师先后被选派到国内外知名大学访学。该课程教学团队中,45岁以下的年轻教师占75%。过去的几年中,课程组十分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注重优化师资队伍,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学科的协调发展。首先,坚持以“老”带“新”制度,采取“老教师传、帮、带青年教师”的形式,组织青年教师学习、观摩老教师和优秀教师的示范教学;安排青年教师给老教师助课和参与教学研究工作。其次,建立理论课试讲、实验课预试制度。要求新教师正式上课前对理论课进行试讲,实验课进行预试,合格后才能独立开始授课。最后,加强师德建设。吸纳更多的高水平教师参与基础化学的课程教学,不断提升教师素质。要求课程组教师积极参与科学研究,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教师要以自己终身学习的实践来教育和影响学生。同时要求教师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追求“业精德馨,诲人不倦”的精神。通过以上措施课程组先后有3名教师获得泰山医学院“教学能手”称号,青年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成长,不断提高。

二、教学方法建设

在基础化学的教学中,该课程组始终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学生创造能力培养和人格塑造为目的”的教学理念。课程教学方法建设体现教与学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让基础化学课程的教学在传递知识的同时达到育人的目的。

1.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是课程的总设计师。基础化学课程组在教学实践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启发式教学法、大纲式教学法、归纳法、演绎法等不同的教学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如在讲授“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内容时,采用大纲式教学法,先以大纲形式给学生提供知识体系和要求,让学生全面了解要讲授的内容,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资料,在课堂上分享资料,这样学生就知道要怎样预习,要听哪些,要问哪些,喜欢哪些,学生就会真正掌握主动权。这种学生易于自学的方法,可以刺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多读书、多思考、多提问,使学生处于高涨的学习状态,营造出和谐宽松的教学气氛,这个过程就是过渡到了“以学生为中心”。这种教学方法对老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备课开始,不能再敷衍,要准备一个有个性的“演讲”,要大量地查阅资料,将内容反复斟酌:怎样提出问题,怎样过渡,怎样深入,要以一种搞科研的态度去讲课,讲思路、讲方法、讲体会。灵活多样和先进的教学方法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潜能。

2.教书育人,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论教育

为了增强课堂教学的思想性和艺术感染力,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讲授化学的哲学内涵和典型的思想,并结合其他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的实例加以讨论,阐明科学思想的共通性,培养学生树立牢固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与人生观,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注重把传授知识与培养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如通过讲授原子结构的发现过程,强调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和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在课堂上穿插一些本课程重大问题研究中成功与失败正反两方面的典型事例,启发学生从中认识科学的精神及科学的方法对于科学研究的重要性。

3.小课堂制度,发挥学生能动性

在教学过程中,留出相对简单的内容(如:化学反应速率部分内容)让学生尝试当一次老师,学生通过自学掌握知识,并在课堂上讲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三、实践教学平台建设

搞好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优良素质的有利手段,是提高基础化学教学质量的关键。基础化学课程实践教学资源丰富,实践教学模式多样,切实保障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

1.实验教材建设

根据本校实际和学生的专业特点,本课程组自主编写了《基础化学实验》教材,本教材既包括验证性实验,又包括综合性和专题设计性实验。在教材建设中树立精品意识,注重立体化教材建设,形成集文字教材、习题集、学习指导、电子教案、网络学习系统为一体的教学体系。

2.实践教学模式多样

实验教学采取单元式教学,即按基本操作与基本技能训练,基本原理与方法应用,技能、原理和方法的综合应用三个层次组织教学,并配有部分多媒体模拟实验课件供学生课前使用。在教学中以“水总硬度的测定”实验为例,[3]采用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法,给学生提供课程设计图,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查阅有关资料,设计出合理详细的实验方案。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得到了很多关于配位滴定和水硬度的相关知识,如水硬度与人类健康的关系,水硬度表示方法和测定方法还有哪些,配位滴定还有哪些应用。这些与本次实验相关的一些问题由学生提出后,通过小组内讨论得到比较全面的解答。

课题组鼓励教师和学生参与开放实验。由于教学资源有限,结合我校实际,目前开放实验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开放实验。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设计好实验方案,向实验室提交申请,由指定教师对方案进行审核,给出修改意见,完善合格后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如我校很多同学申请的《大学生科技创新行动计划》课题都是以开放实验的形式完成的。二是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对于学有余力并对化学实验有着浓厚兴趣的同学,可以参与教师的部分科学研究,让学生感受科研氛围,开拓眼界,学习知识。

四、网络教学环境建设

学校配有优秀的网络教学环境和条件,建立了基础化学网络教学平台,该平台具有网上教学、资源下载、课程问卷、课程通知、答疑讨论、研究性教学、在线测试、教学管理、在线试题库等多项功能。目前,教师的所有教学资料已经全部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学生登陆后可下载使用,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老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了良好的互动。

精品课程建设的征途是漫长没有止境的,先进而科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完善的网络教学环境,雄厚的学科专业和科研背景是本课程实施精品课程建设的关键。下一阶段,笔者精品课程建设的重点是按照国家精品课程评估指标体系,在保持现有特色和优势的基础上,注重体现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始终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的原则,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方法和手段,将“基础化学”课程建设成本科院校同类课程中各方面都具有领先地位的精品课程。

参考文献:

[1]崔占全,赵品,景勤.材料科学基础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学研究,2007,(1):53-57.

第7篇:在线课程建设成果范文

1设计原则

1.1明确以学生为服务主体

在精品课程的建设中,由于建设目的与主要使用者的区别,一门课程往往应该建设两个网站,即申报网站和课程网站。申报网站是以评审专家为主要使用者,而课程网站服务对象主要是学生(泛指所有学习者,以下同),所以应明确课程网站服务的主体是学生,这是课程网站设计原则之根本。在此原则下,切实地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从网站的设计到建设内容尽可能地考虑满足学生的需求,努力做到实现精品课程的高层次、大尺度的共享、交流、提高[1]。

1.2充分融入学科建设特色

在全国高等医科院校众多的寄生虫学课程中,我们的医学寄生虫学精品课程建设具有“科研促教学、教学有创新”这一鲜明特色。通过一些模块的设计,如“创新教育”、“学术动态”、“课外科研”等栏目,充分把本学科建设特色融入到课程网站建设中。这些具有学科建设特色的栏目是学生了解本学科创新教育内容的窗口,同时展示了创新教育的实践成果,激发了学生积极参与创新教育实践的主动性。

1.3恰当运用制作技术手段我们的课程网站开发比较早,但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和网站制作技术提高,为网站的完善与维护提出了新的要求,如图、文、音、像并茂的教学资源;师生交互、动态网页、时时更新的网络功能等。我们运用不断发展的现代网站制作技术与手段,实现了精品课程网站逐步“升级”。建设了由本学科教师可时时维护更新的网站管理后台,制作、上传各类使用简捷、方便下载、网页美观的教学资源等。使各种技术为网络化教育服务,把精神(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方式)与物质(教学内容、教学资源)完美、实用地呈现在这个网络平台上。

2建设内容

2.1网站的栏目根据课程网站建设的统一规范

标准和上述设计原则,医学寄生虫学课程网站设计为一级栏目、二级栏目及三级栏目。其中主要栏目结构如图1所示。

2.2首页的设计

网站首页设计的风格、内容体现着精品课程网站的整体风格与内涵,也应该一目了然地表现出学科建设特色。

2.2.1网页色调

网站的色调是网页画面的灵魂,对学习者有情绪影响和心理暗示的作用。医学寄生虫学网站的主色调是黄色,辅色调是红、蓝色。主色调和辅色调艺术性地和谐搭配,并巧妙地遵循了医学生同时具有文理性质的专业特点,满足文理性质对色调偏好[2]。再加上寄生虫、显微镜、标本馆等图片对Logo的点缀,突出了学科内容,引人注目。主要版面内容是白底黑字,网站首页的整体效果是清新、简洁、明了。

2.2.2网页内容

内容上选择了能充分体现本学科“科研促教学,教学有创新”的栏目,如学术动态、成果专利等,通过“学术论文”、“推荐本科生阅读”、“seminar时间安排表”这样的直接链接,让学生了解寄生虫学的最新研究动态,选择参加感兴趣的学术活动。另外,通过课堂上对本科生的调查结果,把学生最感兴趣、使用率最高的教学资源制作成快捷键,如教学课件、教授讲堂、考试考核、课外科研、病例讨论等,方便学生快速查找学习。最新公告和标本图库是首页上的两个动态版块,大量、清晰的标本图片和即时更新的学科公告,从内容到形式科学地结合起来,既美观了页面,又实现了内容展示。

2.3特色鲜明的建设内容

2.3.1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医学寄生虫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成一级栏目,包含了实验大纲、实验课多媒体课件这类常见的二级栏目。此外,还增加了实验课堂录像和实习基地栏目,实验课堂是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的教学录像,丰富了医学寄生虫学教学音像资源。实习基地主要内容是教师指导预防医学生毕业实习的实践工作与成果,包括毕业生科研实习课题、论文等。实践教学的内容反映了我校在医学寄生虫学教学中充分重视实践部分,并开拓了课堂内外的实践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3.2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栏目下有三个子栏目:即课外科研、创新基地、挑战杯竞赛。课外科研中主要介绍每学年开展的本科生课外科研课题,参与学生发表的论文、获得的成果和奖项;软硬件俱全的创新基地,为学生开展一系列的科研活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坚持在“教与学中求创新”,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学生从立项、实施到项目参评,完成了“科研思维、方法、操作”全面的培养与锻炼。这个栏目让“学有余力”的本科生了解创新教育的内容,并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主动性。

2.3.3学术研究

这个栏目包括研究方向、承担课题、论文专著、成果专利。主要介绍我们教学团队在医学寄生虫学研究领域的工作与成绩,同时反映出国内外发展研究动态。这个内容的建设,不仅提供给学生、教师大量的科研信息,也是初步培养学生科研兴趣与志向的平台。

2.4人性化的交互平台

第8篇:在线课程建设成果范文

【关键词】生物化学;课程;信息技术;翻转课堂

作为医学院校的主干课程之一,《生物化学》具有学科前沿性强、课程内容庞杂、概念抽象不易理解等特点,历来是医学院校课程建设的重点内容。随着生命科学技术的不断涌现以及信息技术的开发应用,生物化学与各学科间的交叉融合日益深入,融合范围也更加广泛,网络课程层出不穷[1-5]。如何针对本门课程的特点,采用符合信息技术条件下的网络教学模式,支持在线开放课程上线运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摆在医学院校广大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2013年起,按照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目标,教务部门牵头组织建成了网络课程中心,专门用于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和教学。依托课程中心,《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团队于2014年筹建网络课程,实施网络课程教学,课程建设效果得到教师、督学和学生的积极评价,对于今后其他网络课程的开发和上线具有借鉴价值。

一、网络课程构建思路

网络课程构建的基本思路是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手段,依托学校教育信息化网络硬件,开发建设网络课程中心(平台),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建设的深度融合,进而面向广大师生,将传统课程上线予以开放,实现课程资源共享,这与慕课(MOOCs)的开发过程极为相似。因此,《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团队结合本门课程的教学特点,以网络信息技术为载体,树立以“学生为主体,问题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全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式,推行线上线下同步教学,共享教学资源,从而有效改善学习环境,提高《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效果。

二、网络课程教学目标

课程网站是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搭建的一个互动平台,便于师生之间在线远程交流和沟通。同时该平台也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化的自主学习空间,使学生不仅有兴趣接受知识,更能够主动学习,适应网络环境下学习模式的转变,拓展学生“第二课堂”自学空间,增强自主学习能力[6]。因此,《生物化学》网络课程构建的教学目标是以学生为中心,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引导,结合近年来这门课程传统大班教学的既有经验和教学成果,在网络互联条件下将其转变为网络课程及相应的教学内容,通过网络平台呈现给学生。在使学生掌握学科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并通过网络课程中的一些案例和问题引导,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早期临床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

三、网络课程组成要素

为《生物化学》网络课程提供依托的网络课程中心,是学校近年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一项标志性成果。网络课程中心展示系统的设置简明易懂,便于教师操作和日常维护,更有助于学生在任何时间进入该网络课程平台进行线上学习。根据这门课程的特点,结合课程教学大纲及教学目标,《生物化学》课程网站内容设计分为六大板块,分别是:课程简介、教师简介、教学大纲、教学资源、教学录像和互动栏目。

(一)课程简介

简要介绍本门课程的起源、历史沿革及主要内容,开课前向学生说明教材各章节的理论和实验学时,使学生进入课程网站后,能够预先了解本学科的基本情况。

(二)教师简介

主要包括本学科带头人、负责人以及专任教师的姓名、年龄、学历、职称、工作经历和业绩成果等,使学生对本门课程教师队伍的总体情况和业绩成果有所了解。

(三)教学大纲

依据课程特点和网络教学要求,制定教学大纲,对课程各章节的重点、难点、教学形式及课程教学内容作详细说明,使学生对课程学习有章可循,有的放矢。

(四)教学资源

课程教学资源主要包括电子教案、试题库、教学课件、选用教材及参考书目、课堂教学方案等[7-8]。电子教案和课堂教学方案展示的是教师每个章节的授课思路、教学方法及教学要求,使学生明确本门课程主讲教师的授课方案和学习要求,利于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拓展学习,达到线上自主学习的目的。学生可通过课程中心提供的选用教材及参考书目,自选与本门课程有关的参考书籍,了解本门课程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学科研究热点。在全面分析教材和授课对象的基础上,明确教学目标和要求,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将所有授课内容整合,应用规范化的模板制作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提供图文并茂的人机交互式在线开放的学习环境。按照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以每个章节的知识点为核心建立标准化试题库。试题类型包括传统题型,如名词解释、填空、判断、简答等,还融入以病例分析为主的讨论思考题,实现基础知识与临床实践的紧密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创新精神。同时,适当穿插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年真题和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真题,在题干上加以标注,增加试题库的复习针对性和实用性。试题库涵盖《生物化学》课程考查范围内的所有知识点。试题难度、题型和题量的分布与教学内容结构一致,具有较高的效度和信度,并附有标准答案和参考题解,能够满足测试目标的要求。

(五)教学录像

教学录像能够直观反映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录像质量直接关系到医学院校网络课程教学水平。按照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技术要求,《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录像按照教学章节录制。依据教学大纲和教学进程,将每个章节的重点和难点的问题录制成教学视频短片,每段视频短片的时间不超过10min,利于学生课后或课前自主学习,不易产生学习疲劳和厌烦,也便于教师制作精品课程短片并上线运行。

(六)互动栏目

互动栏目是为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搭建的交流互动平台。在课程主页设置“论坛”“答疑”“问卷调查”等板块,教师可以定期在论坛上思考题和作业。学生可在论坛上自由发表学术观点,便于课后思考讨论。教师还可通过与学生互动讨论、辅导答疑,启发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和形成学习结论。学生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或病例,也可拿到论坛中集体讨论,从而打破了教学时空的限制,提高了传统课堂大班教学所无法达到的灵活性。

(七)教学方法

由于前期在学校临床医学专业开展过问题中心式(problem-basedlearning,PBL)教学改革试点,本次在多媒体课件制作中融入问题引导式教学元素[9-10]。具体做法为:引入与本门课程相关的病例,设置一些常见的具有启发意义的问题,同时辅助原创视频、动画、图片,建立起以学生为主体、问题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网络教学环境。

(八)考试评价

学生根据有关章节内容,通过课程中心的试题库和在线测试系统,评估课程阶段性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试题库还包含标准化试卷20余套,组织学生在课程全部结束后,对所有教学内容进行测试,学生提交答案之后,均由计算机即时显示标准答案和个人测试成绩。

四、课程建设实施过程

生物化学网络课程建成并经过测试上线运行后,分别在佳木斯大学2013级和2014级临床卓越医师班进行教学试点。采用传统课堂大班教学与网络自主学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实施课程教学,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一)线上自主学习

丰富和完善课程网站的教学资源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学生可借助该课程平台提供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了解每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把握课程的教学进度,合理安排学习时间。通过开放展示教师的授课教案、教学课件、教学视频和教学动画,有助于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在课前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可以提交到课程平台的“论坛”区,与教师进行在线讨论和交流。课前预习结束后,学生还可将所有问题汇总提交至课堂上,与其同伴和教师作进一步的讨论。

(二)线下大班教学

教师根据学生线上预习时产生的疑问,结合每章节教学内容,总结出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在传统大班课堂上开展线下教学,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并且根据需要邀请有关学科专家赴课堂参与师生互动环节。线下教学要求教师参与到课堂讨论中,对学生加以适当引导,帮助学生解决预习中提出的各类问题,此过程近似于“翻转课堂”教学[11]。

(三)课后辅导答疑

学生通过课程平台提供的测试题检测学习效果,也可通过线上教学视频对教学难点深入理解,有助于学科理论知识的巩固和掌握。还可在“讨论区”进行师生或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课后讨论。教师在此过程中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成果作出总结,在线辅导答疑,纠正认识误区,并向学生提出反馈和改进意见,为下一轮课程学习做好经验积累和准备。

五、课程建设成效

《生物化学》网络课程平台目前已经基本完成建设任务,课程网络资源每学年都要进行动态调整和更新。通过在2013级和2014级临床医学专业卓越医师班的教学应用,网络课程建设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效果。

(一)构建线上线下课程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以“线上线下”教学模式为基本框架,辅以课后辅导答疑。通过图形、动画、视频展示等方式,将抽象而枯燥的学科内容直观、形象地加以表达,使学科理论知识更加具体化、形象化、趣味化、动态化,充分激发起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兴趣。网络教学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学生可在任一时间和地点在线学习,打破了传统大班教学的时空限制。线上学习时间可由学生自由支配,自主掌控学习进度,满足其个性化的学习需要,符合在线、开放、绿色、共享的教学理念。

(二)实行人机交互式教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以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网络课程将传统大班课堂教学与计算机的交互功能结合在一起,形成互联互通的人机交互方式,使学生能充分体验到网络课程教学的优势所在。网络课程的构建符合自主学习要求和规律,可有效地将教学内容转化为丰富的有针对性的学习资源,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必要的支持。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借助网络课程平台的各类教学资源进行线上学习、预习和讨论,使全部学习过程更加自主化。

(三)增进师生线上线下交流互动,提高医学教育质量

第9篇:在线课程建设成果范文

关键词:军事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数字化信息资源建设;信息素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一、新的教学模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战略的提出,军事职业教育传统教育模式受到了颠覆性的改变,涌现出慕课、创客、翻转课堂、混合教学以及虚拟实践等新兴多元化教学模式。

(一)慕课+Sp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慕课是指大规范的在线课程,SPOC是指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即“线上MOOC、线下导师制指导”,也被称为“后MOOC”时代。它将MOOC资源有效利用,取其高效、大数据分析、开放包容、翻转课堂等优势,实现了个性化、定制的教学内容,在小众私密的前提下翻转应用。

MOOC+SPOC+翻转课堂,构建了新的教学模式,给教改提供了新的思路。该模式在满足个性化需求的基础上,给了试点教员逐步认识和适应的空间。先学后教,才会让教有针对性。以学定教,才会让教有有效性。在线上,学员利用MOOC的优质课程资源进行自主学习,通过大数据分析功能进行自我评价。教员利用MOOC进行课程管理,及时掌握学员学习动态;在线下,实施翻转课堂教学,针对数据分析反馈的结果,教员需要将教学设计从知识层面向方法层面侧重。在课堂上精讲多练多种形式,比如研讨、辩论、案例、头脑风暴、论文撰写、习题训练、问卷调查等,其主旨就是为学员学习提供科学的方法,推动学员学习专业化,激发兴趣,促进主动参与。同时,采取“线上与线下、过程与终结”考核相结合的多元化考核模式。这种实体课堂与在线教育的混合教学模式,无疑是对传统的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的创新和发展。

(二)创客教育模式

数字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带来的不仅是慕课,还有创客教育。创客一词来源于英文单词“Maker”,是指出于兴趣与爱好,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当创客文化与教育相遇,“创客教育”就诞生了。可以说,创客教育是基于学员富有好奇心和创造力的天性,集创新教育、体验教育、项目学习等思想为一体,培养跨学科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种素质教育。其终极使命是培植以创客精神为实质的众创文化。

创客教育这种教育模式重点在于引导学员更换惯性思维,激发学员的创意。让学员从自身岗位出发,从部队需求出发,从未来战场出发,勇于不断尝试和挑战,使其具有超常的好奇心,对细节有探究式的关注,大胆创意,主动创作,乐于分享。最终提高学员的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问题解决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专业技术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

(三)虚实结合实验教学模式

虚实结合实验教学模式就是将虚拟仿真与实物实验深度融合,建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进行开放式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重点突出以下4个转变,即从主观命题向随机设定的转变;从单一化向多元化的转变,从实体化向数字化的转变;从理论向理实一体化的转变。

学员首先学习理论知识,夯实基础。其后,利用虚拟仿真系统,在虚拟世界中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和体验,根据模拟的未来战场瞬息万变的突发状况,进行对抗竞赛、通关练习,学员在虚拟训练中对知识结构进一步细化,对关键问题、重难点知识深入理解和掌握。在虚拟实践学习中,熟悉装备的使用、操作、维修以及突发状况的处置。

通过部队大型的综合演练和技术能手考核,锁定各专业领域掌握“绝招”“绝活”人员,通过示范引领、技能展示和传帮带等活动,提升学员对装备实操使用、挖潜增效、应急排障的能力,培养出知识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新的教学模式带来的改变

新的教学模式的运行,使教学资源和课程体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思维受到了极大的挑战。

(一)给信息资源建设带来的新要求

2000年伊始,“军队院校网络教学应用系统”的推广应用,网络教学以一种全新的形式成为院校教育的一种补充,“军队网络教学平台”的升级,以及全军梦课学习平台的建设及推广,使“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型军营成为了可能。

1.在融合开放建设基础上,突出自身特色

随着信息化的飞速发展,数字化资源爆炸式增长,涌现了海量的信息资源。为加快突出姓军为战、具有自身特色的信息资源建设,要能够运用互联网思维,整合军队院校数字图书馆、精品网络课程、学科信息资源等建设成果,最大程度的实现资源共建共享,避免重复建设,把有限的财力用到更需要的地方,是建设数字化资源的基本原则。

促进信息化和军事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加强院校与院校、院校与部队、军队与地方的密切合作,多组织、参加不同层面、不同维度的交流探索。拓宽视野,确保数字化资源建设立意高远、理念新颖、务实有效。以建设特色学科、特色专业、特色课程为主,打造一大批“含新量”高的具有较强权威性、专业性和针对性的优质信息资源。

2.以在线课程建设为主,构建数字化课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