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膝关节康复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摘 要] 方法:将135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83例,以龙虎交战手法针刺天宗穴。对照组52例,常规取穴采用平补平泻手法。两组患者针后均进行康复训练连续两个疗程。
结果:①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治疗组上肢总积分高于对照组10分左右。②治疗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变亦较明显(P<0.01)。
结论:龙虎交战针刺手法可有效缓解肩手综合征所致的疼痛。针灸可促进损伤的神经再生。
[主题词] 龙虎交战针刺手法;肩手综合征;穴,天宗;中风后遗症/针灸疗法
ObservationonTherapeuticEffectsofDifferentAcupointSelectionMethodsCombinedwi
thSystematicalRehabilitationonShoulder*.HandSyndromeAfterApoplexyWangYin,
YangTao,GuoYufeng,etal(Guang’anmenHospital,
ChinaAcadem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Beijing100053,China)
[Abstract] Methods
Onehunderedandthirty*.fivecasesofpostatrokeshoulder*.handsyndromewererandoml
ydividedintotreatmentgroupandcontrolgroup.Inthetreatmentgroup(83
cases),acupuncturewasgivenatTianzong(SI11)withdragon*.tiger’
salternatefightmanipulationmethod,andinthecontrolgroup(52cases),
routinelyselectedacupointswereneedledwithuniformreinforcing*.reducingmethod
.
Thetwogroupsofpatientstookrehabilitationexercisesafteracupuncturetreatment.
Treatmentwasgivenfortwocourses,onceaday,onemonthconstitutingonecouse.
Results ForFugl*.meyermotionfunctionassessment,
thetotalcumulativescoreofupperlimbsinthetreatmentgroupwasabout10
pointshigherthanthatinthecontrolgroup;andaftertreatment,
conductionvelosityofmotornervehadasignificantchange(P<0.01).
Conclusion Dragon*.tiger’salternatefightmethodcanef
fectivelyrelieveorkillpaininducedbyshoulder*.handsyndrome,
andacupuncturecanpromoteregenerationofdamagednerves.
[Keywords]Dragon*.tiger’sAlternateFight/acupmanip;
Shoulder*.HandSyndrome/acupther;Point(Tianzong);
PoststrokeSyndrome/acupther
肩手综合征是由于脑、心肌血液循环障碍或外伤后致使支配上肢的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可突然出现,也可呈缓慢、隐匿性发病,直至病变不可逆转时才被发现。国内外目前均无治疗本病的特效方法。自1997年以来,笔者采用于天宗穴施以龙虎交战针刺手法为主与康复训练相结合治疗中重度以上肩手综合征83例,并与常规针刺组对照,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全部病例均为本科住院患者。以患者就诊前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与对照两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一般资料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治疗组83例患者中,男48例,女35例;对照组52例中,男30例,女22例。年龄30~81岁,平均年龄62.32岁。病程平均45天。两组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①以1986年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诊断标准为准,全部病例均经临床诊断和CT或MRI确诊。②肩手综合征的评定按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制订的标准进行(1996年)[1]。脑卒中患者单侧肩手痛,皮肤潮红、皮温上升,手指屈曲受限,局部无外伤、感染,也无周围血管病。
1.3 观察方法采用BRSS及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法[1]。前者可将患肢从无任何活动至运动协调近于正常分为I~VI级,后者将上肢各关节的运动分解为33项,满分66分。在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和2个疗程后,分别进行病变等级及运动功能综合评定。上肢功能恢复的预测评定:有功能的实用手及残废手的评定。以N/3+3m/4≥1和N/1+3m/4≤1两公式计算[1],以验证预期疗效的期望值。
以肌电图检测患肢臂丛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及桡神经的感觉与运动传导速度;X线片,对手与肩部骨骼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对比;骨密度检测,以观察本疗法对其影响。对此3项均进行治疗前后的对比统计分析。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主穴:天宗、养老、劳宫。根据不同的症状适当加用辅助穴位,如肿胀明显加中渚,僵硬为主加后溪,肩关节剧痛者加肩三针。
操作:天宗穴位于肩胛骨正中,于该穴采用“九六数”即“龙虎交战”手法。用30~32号2~2.5寸不锈钢毫针垂直刺入穴位约1.5~2寸后行针刺手法,捻针时拇指向前快速捻转9次,尔后食指向前6次。如上法连续3次后,间隔5分钟重复1次,留针30分钟,共重复6次,令患者自觉肩背部舒适进而患肢温暖为度。养老穴行快速提插捻转振颤手法,频率约每分100~150次左右,每次进行1分钟,每隔5分钟重复1次,留针期间共重复6次。劳宫穴以1寸毫针刺入0.5~0.8寸后行捻转补泻手法,每次1分钟共重复6次,余加减穴视具体情况选用手法。
康复训练方法:主要进行上肢和手的功能训练。从远端向近端进行。包括主被动运动:A.诱发肌肉活动及训练伸向物体的控制能力;B.维持肌肉长度,防止挛缩;C.诱发手操作的肌肉活动和训练运动控制。同时借助于器械进行训练。医师每日指导患者康复训练1次(每次60分钟)后,令其家属协助自行训练每日不少于2~3次,每次10~15分钟。
2.2 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方法,以阳明经肩、曲池、合谷穴为主,施以捻转补泻针法,留针20分钟。
两组患者均针刺与康复同步进行,除双休日外每日治疗1次,每周5次,持续1个月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评定标准以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上肢运动评分<33分为严重运动障碍,33~43分为明显运动障碍,44~54分为中度运动障碍,55~64分为轻度运动障碍[1]。治疗后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及上肢运动评分提高50%为显效;主要症状明显好转,上肢运动评分提高25%~49%为有效;症状无明显改善,上肢运动评分增高<25%为无效。
3.2 治疗结果(1)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及Fugl*.meyer评价结果均有明显改善,各组自身进行治疗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与治疗前对照,Ridit检验结果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83例,显效23例,有效5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90.4%。对照组52例,显效11例,有效34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6.5%。虽然Ridit检验两组间疗效从统计结果看无明显差异,但从上肢运动总积分可看出其平均积分值相差10分左右,这对肢体功能障碍的患者来说是相当重要的。此外对照组于第2疗程中疗效进展速度有减慢的趋势(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上肢运动总积分比较
(2)治疗前后肌电图检测 对治疗组患者中21例进行了治疗前肌电图检测,其中18例完成了治疗后复测。结果为:治疗前平均运动传导速度30.90m/s,治疗后45.35m/s,经统计学处理t=3.07,P<0.01,治疗前后差异非常显著。
(3)其他 对53例患者进行了骨密度检测,治疗前后未见明显改变。对50例患肢及健肢进行了X线检测,结果显示发病2周内患肢骨质与骨关节无明显变化,但本征一旦形成,骨关节结构可发生畸形、半脱位、骨质疏松等,且在1个月后鲜有正常不变者。BRSS分级检测观察证实采用本疗法可使患肢在短期内运动功能上升2~3级,生活自理能力亦明显提高。手功能评定与实际治疗结果相符合。
4 讨论
肩手综合征的最大特点是肩、肘、腕关节疼痛后导致上述各关节活动度明显降低,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存及康复质量。多年来国内外医师尝试过向心性加压缠绕、冰疗等多种疗法,但缺乏肯定疗效,结果均不尽如人意。本课题主穴天宗采用龙虎交战针刺手法,天宗位于肩胛骨上,总汇三阳经气,采用本针法,使经气上达肩、颈、头,下通臂、腕、手,与郄穴养老合用,通经止痛;加取劳宫,以神制动以促进手、腕、臂的功能的恢复。
针刺与康复训练相结合突出了动静结合治疗疾病的特点。国内外学者曾大量报道过单纯针灸或单纯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遗症,但疗效难有突破性进展。本征的治疗重点是大脑对肩臂关节的支配能力,对患肢局部单纯采用某种治疗方法是不够的。针刺与康复训练相结合,可促进中枢神经系统通过各种不同类型沟通相关的突触链,进行功能重组使患肢功能得以恢复,从而有效地防治肩手综合征。此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本征的有益尝试。
治疗前后肌电图检测证实,中风后肩手综合征可在短期内导致周围神经的损伤,并使其运动传导速度减慢,针刺与康复治疗相结合,可促进其恢复。治疗前后骨密度检测证实,本疗法在短期内对骨密度影响不大,但发现老年女性骨密度数值下降较老年男性明显。
本研究证实了龙虎交战针法缓痛、止痛疗效确切,同时对针具、针刺操作手法、刺激量、进针深浅、留针时间均采用了量化指标,使研究结果客观公正,并为进一步量化针刺手法的研究提供了可靠依据。本研究再次证实了周围神经损伤后可以再生的理论。
5 参考文献
关键词:无痛康复方案;伸膝装置粘连松解术;膝关节
伸膝装置粘连是累及膝关节面的骨折、关节腔感染和膝关节滑膜等病变的常见并发症[1],一般认为屈膝功能小于70°且对日常生活产生明显障碍的,需进行切开或关节镜下进行伸膝装置粘连松解术[2]。阿片类镇痛药、NSAlDs目前使用广泛,可以缓解伸膝装置粘连松解术术后疼痛。PCA技术应用亦广,但操作复杂携带不便、并发症及不良反应不容忽视[3]。PCA止痛须短期拔除预防穿刺孔道感染,不列入本次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8月~2012年8月的伸膝装置粘连松解术后传统术后镇痛康复方案20例患者做对照组,选取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实施无痛康复方案的22例伸膝装置粘连患者做研究组,并随访术后6个月~1年以上。
1.2分组的依据 传统的术后镇痛方案组:术后患者痛时给药,肌注曲马多或者口服用药直到出院后在未使用止痛药条件下遵医嘱进行功能锻炼;无痛康复方案组:术后1w(多为住院期间)内早晚2次/d肌注特耐(帕瑞希布钠)并辅以疼痛剧烈时加口服曲马多胶囊2粒,术后1w伤口无红肿渗液,检查无关节腔积液等,予出院后继续加强功能锻炼,术后1月内以曲马多肌注或口服为主进行术后镇痛,在锻炼前使用,起效后开始锻炼,防止疼痛对膝关节功能恢复训练的影响,术后1~3个月口服西乐葆为主止痛,加强功能锻炼,避免屈膝角度的反弹。之后锻炼时疼痛轻微并可以忍受即不提倡服止痛药。
1.3方法 依次按照不同时间定期随访并记录数据,随访内容包括术后疼痛程度,屈膝角度,肌力及对手术的满意度。疼痛评分按照VAS疼痛评分标准(0~10分):0分:无痛;3分以下:轻微的疼痛,尚能忍受;4~6分:患者疼痛并影响睡眠,能忍受;7~10分:患者渐强烈的疼痛,难以忍受,影响食欲及睡眠。本研究术后疼痛评分和术后屈膝角度数据统计计算平均数值(x±s)列入表1中。
1.4手术方法 区别于Thompson股四头肌成形术,此次研究采用改良伸膝装置粘连松解手术方案[4,5]:连续硬膜外麻后,于大腿近端绑气囊止血带。取大腿下段前外侧至膝前外侧切口,多数情况下有原手术瘢痕的沿着原切口[6]。切开皮肤逐层分离达股骨,徒手将股外侧肌及股直肌的粘连松解剥离[7],彻底松解股中间肌,继而股内侧肌;骨膜剥离器沿股骨骨膜表面松解股中间肌、股外侧肌与股骨干的粘连,上行至正常软组织间隙。继而向下松解髌上囊、髌后、髌腱下等髌骨粘连组织,外侧支持带、内侧隐窝及扩展的内侧支持带即后撑开松解,少数病例内侧支持带粘连挛缩严重,此时做膝前内侧短切口后手法适度力量持续、缓慢屈曲膝关节,逐一手法探查松解内侧支持带及旁粘连组织,反复屈伸膝关节被动屈曲达125°左右。涉及骨折存有内固定的病例此时可取出内固定[8],冲洗伤口后放松止血带,电凝充分止血.放置负压引流管1根,VSD负压吸引,屈曲膝关节90°位缝合各层软组织,弹力绷带加压包扎。
术后即开始镇痛方案实施,特奈每天早晚肌注或静推,并辅以疼痛剧烈未缓解时加药2粒曲马多胶囊,将患肢置于CPM机上进行被动伸屈膝关节锻炼,逐渐增加屈膝角度和运动时间,1w后开始主动伸屈膝关节锻炼,此时即开始测定屈膝角度和术后VAS评分及肌力等级与术前对比,记录数据并交代随访事项,并告知术后每天坚持屈膝锻炼至少到6个月后。
1.5统计学方法 完全随机设计的成组设计计量资料,采用两个独立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
2结果
见表1,表2,在无痛康复组与传统术后镇痛方案组的比较中,无痛康复组的术后疗效较传统伸膝装置粘连松解术后疗效有显著差异,术后疼痛评分减低(t=4.58,P
3 讨论
伸膝装置粘连发生有很多原因[10,11],Salter认为,膝关节固定大于4w,就容易导致膝关节发生病变,并可导致膝关节僵硬。比如股中间肌纤维化、挛缩及粘连,髌上囊粘连以至完拿消失、股四头肌及其肌腱发生挛缩、髌股关节及胫股关节面粘连、后关节囊发生粘连。严重粉碎性髌骨骨折和股骨下端骨折和关节内病变如前后交叉韧带断裂不屈伸锻炼后,是较为常见的发病原因[12]。所有这些骨折等在合并膝关节感染时伸膝装置粘连发病率更高。膝关节面骨折的手术入路、内固定方法等都是造成伸膝装置粘连的原因。另外,合并骨性关节炎的患者手术效果不佳。
术中注意了完全髌上囊、髌股关节、髌旁支持带以及髌下脂肪垫的松解,解决好完全髌骨松解恢复髌骨正常移动和功能[13],术中必须止血彻底避免关节腔积液或积血,发生后将严重阻碍屈伸膝关节康复锻炼,也有效避免了关节积血对软骨毒性损伤,避免关节纤维化和再度粘连。
帕瑞希布钠虽较曲马多等止痛因为昂贵,但止痛效果明显,可以肌注或静推,起效快。它的使用降低了伸膝装置粘连松解术后疼痛,优于痛时给药,起到预防疼痛和减少患者不良反应和情绪的作用,在术后1w内住院期间,患者避免承受剧烈疼痛,有利于后期勇敢的屈膝锻炼。膝关节的主动、被动功能锻炼是改善伸膝装置粘连松解术成功与否的非常关键的因素。主动活动锻炼以大小腿肌肉舒缩活动为主,包括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及踝关节跖屈、背伸等。无痛锻炼不但是患者的期待,也极大促进术后康复,屈膝角度增加和促进肌力恢复,股四头肌经常收缩可以很好的减缓其纤维变性,肌力恢复迅速并且明显促进下肢的血液循环,减轻膝关节的肿胀,以利于伸膝装置粘连术后的康复。
伸膝装置粘连患者满意度以无痛康复组为优,大多患者对术后疼痛和疗效回复表示满意,患者承受痛苦进行恢复性训练和术后屈膝未达到期望值,是患者对手术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无痛康复的实施可以让患者缓解心理承载的压力,在承受外伤、经历手术后,不再需要承受疼痛带来的痛苦,患者能充满信心地积极的康复锻炼,缩短康复时间。
综上所述,无痛康复计划的实施很有临床必要性和可行性,应推广实施,可以促进前伸膝装置粘连松解术后患者的功能恢复,有利于手术疗效的提高,提高患者对手术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李M,张朝春.股骨中下段骨折修复后伸膝装置粘连的医源性因素[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16(22):4053-4056.
[2]高清元.关节镜下微创松解术治疗膝关节僵直59例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0,08(25):148-149.
[3]陈兴民,冯明录,郑德鹏,等.伸膝装置粘连的功能重建[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1,9(4):43-44.
[4]李兴华,贺长清,吴卫新.膝关节周围及关节内松解联合伸膝装置成形术治疗重度膝关节僵硬[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5,7(4):328-331.
[5]胡进,赵劲民,杨志,等.改良关节粘连松解术辅以CPM功能锻炼治疗内固定术后膝关节强直15例[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7,24(5):773-774.
[6].陈兴民,强晓军,冯纪川.改良伸膝装置粘连松解术治疗膝关节伸直位僵直[J].中国骨伤,2009,22(3):185-186.
[7]王战朝.股四头肌成形术并发症原因分析及其对策(附18例报告)[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1,8(9):847-849.
[8]沙广钊,沙磊,颜连启,等.膝关节伸膝装置粘连性僵硬的手术疗效观察[J].中国骨伤,2007,20(11):781.
[9]尹洁琳.早期康复对膝关节周围骨折功能恢复的影响[J].北方药学,2011,08(1):91.
[10]M Griffin,S Hindocha,D Jordan,et al.Management of Extensor Tendon Injuries[J].Open Orthop J,2012,6:36-42.
[11]David L.Boothe,Avis H.Cohen,andTodd W.Troyer,Phase Locking Asymmetries at Flexor-Extensor Transitions during Fictive Locomotion[J].PLoS One,2013,8(5):e64421.
1康复原理
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既要有助于增强膝关节伸屈肌群的肌力,以获得膝关节的稳定和膝关节置换术后活动的满意度。按照这一要求,康复方案将整个康复过程循序渐进地分为四个阶段。
1.1起始阶段:旨在消除疼痛,并同时减轻肌肉萎缩及炎症反应。对于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可用冰袋加压包扎患肢,以减少关节积血及患肢肿胀。
1.2中间康复阶段:目的在于不增加疼痛、肿胀的前提下发展肌力。发展肌力的方法包括:结合渐进抗阻训练进行的终未伸膝锻炼及各种下的直腿抬高训练。
1.3递进康复阶段:目标是获得适当的关节活动范围,获得最大的肌力并提高肌力。
1.4康复阶段:目的是让患者选择某一项或几项特定的活动方式并继续进行发展肌力和增强耐力的训练,直到膝关节功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2康复措施
2.1术前让患者了解术后康复的一般程序,掌握功能锻炼的方法,增强股四头肌及绳肌肌力。方法有:股四头肌直腿抬高练习、关节主动抗阻屈伸等。
2.2股四头肌等长收缩是能有效防止肌肉萎缩增强肌力的一种早期康复手段。股四头肌是伸膝装置中的动力部分,股外侧肌和股内侧肌和扩张部有着重要的稳定和平衡作用。患侧股四头肌作等长收缩,每次持续5~10秒,如此往复进行。每次收缩的时间不宜过长,等长收缩使肌肉无氧代谢产生的乳酸刺激肌肉微循环血管扩张,利于肌组织摄取营养。
2.2.1直腿抬高训练可以在仰卧、俯卧及侧卧位进行。但是应该注意健侧卧位患肢的直腿抬高及髋外展是禁忌的,原因在于这非但无益于VMO的锻炼,反而加强了股外侧的肌力,加剧了股VMO与股外侧肌之间的失衡,从而加重了患膝的疼痛。
2.2.2终未伸膝锻炼即在屈膝小于30度的范围内对抗重力作用伸膝锻炼,锻炼时可在患膝垫一个枕头,保持屈膝约30度,而后使足跟抬离床面到患膝伸直,如此循环往复进行。
2.3麻醉过后即可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并主动或被动运动踝关节。
2.3.1踝泵运动:手术后当天起即可在床上做此运动。病人用力把膝关节伸直、踝关节背屈,再努力收缩大腿和小腿肌肉至少6s,之后完全放松。
2.3.2压腿练习:术后第2天病人可坐起练习按压膝关节。将腿伸直放在床上,用软垫垫于足跟处,并将双手放在膝盖上方,轻轻下压,使腿尽量伸直,每次要维持5min左右,到病人可以忍受疼痛的程度为止。
2.3.3持续被动活动器练习:手术后第3天拔除引流管,并拍X线片复查假置后方可开始练习。初次屈伸由0°~30°开始;以后每天增加10°的屈曲度数;术后2周应达到120°;每日2次,每次1h。
2.3.4直腿抬高练习:术后第3天开始练习。用力伸直膝关节,并使踝关节背屈,然后将整条腿抬高30°,维持几秒钟后将腿放下,完全放松。练习应分组进行,每组5~10次,每天3~5组。
2.3.5弯腿练习:术后第3天起开始练习。开始时可在床侧进行,病人坐于床边自然放松,小腿凭借重力垂到床下,达到90°;然后将健肢放到患肢前方,向后压,即可增加屈膝角度,用力大小以能够忍受为度。
2.3.6预防屈曲挛缩:由于患者的术前因素或术后的的疼痛保护导致的绳肌痉挛常使膝关节发生屈曲挛缩,可采用沙袋压迫、膝关节支具或伸直位石膏,夜间睡眠时可使用膝关节处于强迫伸直位。
2.3.7下地负重和行走训练:一旦疼痛缓解,患者即可使用助行器或拄拐下地。根据使用的固定方法和患者的骨质条件,决定是否适于早期负重训练。对使用骨水泥假体在膝关节骨性条件的情况下,创伤反应期过后即在保护下进行部分或完全负重的行走训练,而对于非骨水泥的假估和进行了植骨的病例则要延迟完全负重的时间。
2.4出院指导:病人出院前要进行出院宣教,护士要嘱其继续加强患膝的功能锻炼及肌肉锻炼,如骑车锻炼每天15~20min;练习日常生活活动;避免慢步长跑、跳、短跑、太极拳、搬运重物、爬山等活动。定期门诊复查,如有异常情况随时复诊。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511-02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山东大学附属济南市中心医院骨关节外科收治的膝关节OA患者中根据Kellgren-Lawrence分级标准分级,对71例膝关节OA患者,均由同一组医生行膝关节镜清理治疗。按照术后康复的不同随机分为A组为早期应用CPM进行膝关节功能康复训练组,共35例,男15例,女20例,平均年龄为(50.1±3.9)岁,其中按Kellgren-Lawrence分级Ⅰ级10例,Ⅱ级11例,Ⅲ级14例;B组为传统的主动加手法被动的康复组,共36例,男18例,女18例,平均年龄(50.5±3.5)岁, 其中按Kellgren-Lawrence分级Ⅰ级11例,Ⅱ级12例,Ⅲ级13例。
1.2手术方法
硬膜麻醉后,大腿根部上止血带及消毒防水铺巾,常规入路进行全面的关节镜检查。行关节腔清理术,具体包括清除、冲洗关节腔内的剥脱的软骨碎屑、游离体、不稳定的撕裂的半月板以及引起撞击的骨赘,修整软骨面,切除过度增生的滑膜。大量生理盐水持续冲洗关节腔,清除残留的碎屑以及炎性物质等。
1.3术后康复计划
1.3.1 A组采用CPM锻炼。我们强调早期功能训练,麻醉过后即开始踝关节主动屈伸和环转运动及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练习。术后第一天开始应用CPM进行训练,患者取平卧或半卧位,设定好CPM的屈伸角度, 频率及运动时间。屈伸角度根据患者的情况从0 - 60°开始,逐渐增加,每次增加5 - 10°的屈膝幅度, 以患者感到稍痛为最佳,早期运动频率每2分钟1个周期,逐渐加速为每分钟1个周期,移动速度20mm/s,循环周期2 - 6min。运动时间为每次30 - 60分钟,每日2-3次, 共1-2周。术后第一天CPM即要求达到0-120°的活动范围。停用CPM机后,嘱患者加强自主活动、肌力训练及其它功能锻炼: 俯卧屈膝,仰卧垂腿,坐位抱膝,坐位“顶墙”。
1.3.2 B组作为对照组,手术当日麻醉过后同样开始踝关节主动屈伸和环转运动及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练习。术后第1-14日在医生辅助每日被动活动膝关节2-3次,尽早达到全关节范围活动。被动活动后的主动训练同A组。
1.4 观察评价指标
术前、术后7天、14天、1个月、6个月和12个月评价膝关节活动范围、VAS评分、Lysholm评分。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住院时间:A组平均为(9.3±3.5)天,B组平均为(9.7±5.1)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获得随访6 - 12个月(平均10.9个月)。无感染和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随访期间无因症状加重行膝关节置换的病例。
两组术后7天、14天、1个月A组患者关节活动度,VAS评分、Lysholm评分与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尽管关节镜用于膝关节OA的治疗存在争议,随着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支持这项技术实用、有效,尤其是对早期的OA疗效更为显著[1]。CPM是以持续被动运动理论为基础,通过模拟人体自然运动,激发人的自然复原力,发挥组织代偿作用,进行下肢关节功能恢复练习的一种仪器。文献报道CPM可增加关节骨的营养和代谢活动,激发软骨细胞增生,修复软骨,加速关节周围组织包括肌腱及韧带的损伤修复,缓解关节损伤和术后引起的疼痛[2]。早期有计划地进行相应持续被动活动,能有效地预防关节微小的粘连和挛缩, 改善关节内滑液的分泌;同时可调动机体的代偿作用,促进血液循环, 维持正常的内环境,还可刺激关节软骨有限的愈合能力,促进全层软骨损伤的愈合,同时还可有效地预防关节内粘连,防止关节活动障碍。
微创的关节镜手术目的就是改变原有关节不良状态,逐渐重建新的关节内平衡。这需要不断地、循序渐进地进行肌力、关节活动度等训练,建立关节周围的支持稳定,保护关节,尽可能延缓骨关节退行性改变[3]。CPM具有相对无痛、疗效好、见效快、易于接受等优点, 术后早期进行CPM 锻炼是恢复膝关节功能的重要措施[4]。本组结果显示,早期VA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和Lysholm评分A组优于B组,正体现了CPM的这一优点。
综上所述膝关节镜治疗OA后早期应用CPM进行功能锻炼患者依从性好,减轻患者训练疼痛,康复效果满意,有利于恢复膝关节伸屈功能。
参考文献
[1] 敖英芳. 膝关节镜手术学[M]. 北京: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4: 245.
[2] Salter RB. The biologic concept of continuous passive motion of synovial joins [J].Clinorthop, 1989,242:12- 25.
【关键词】 骨关节炎,膝;渐进抗阻;肌力训练;表面肌电信号
【ABSTRACT】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progressive resistance strength training on quadriceps femoris muscle in the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of knee osteoarthritis.Methods:60 cases of knee osteoarthriti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a treatment group and a control group,30 cases in each.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training chair,and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treated with progressive resistance strength training.The two groups were treated for 4 weeks.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the average amplitude of the average activity of the extensor muscle(rectus,medial and lateral thigh)was measured by hand muscle strength and surface electromyography (EMG).Results:After treatment,the hand-measured valu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increased compared with those before treatment (P > 0.05).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m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The mean activity amplitude of the two groups was better than that before treatment (P > 0.05),and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Conclusion:Progressive resistance strength training can enhance muscle strength and has a great application value in the rehabilitation of knee osteoarthritis.
【Keywords】 osteoarthritis,knee;progressive resistance;muscle strength training;surface electromyography signal
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以关节软骨退变、骨赘形成为主要病理特征的慢性关节疾病[1]。临床表现多为关节疼痛,并因肿胀导致关节活动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从而造成膝关节周围肌群特别是股内侧肌、股直肌、股外侧肌肌力明显下降。KOA患者最终治疗上采用手术方式能够取得更好的疗效[2],但初期骨关节退变患者若无手术指征,可加强股四头肌肌力训练,以维持关节稳定性,延缓KOA进程。徒手肌力测定(MMT)在评估肌力恢复的效果方面主观性较强,不具有他人操作性[3];而肌电信号(EMG)蕴涵了很多与人体动作相关联的信息[4]。本次观察旨在通过表面肌电信号对比评估渐进抗阻肌力训练在OA康复治疗中对股内侧肌、股直肌及股外侧肌肌力增强的效果。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在本院就诊的KOA患者60例,按就诊时间进行编号,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43~70岁,平均(57.64±3.50)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18年,平均(5.37±3.30)年。对照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45~68岁,平均(56.38±3.40)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16年,平均(4.95±3.50)年。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制订的《骨关节炎诊治指南(2007年版)》诊断标准[5]:①近1个月内活动中反复出现膝关节疼痛;②X线显示关节间隙变窄,髁间棘变尖,膝关节边缘骨赘形成,软骨硬化或囊性变,骨量丢失;③关节液清亮;④年龄≥40岁;⑤晨僵时间 < 30 min;⑥活动时可自感膝关节骨擦感。同时具备上述①+②条或①+③+⑤+⑥条或①+④+⑤+⑥条者即可诊断为KOA。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生命体征平稳;③自愿参加本试验观察。
1.4 排除标准 ①膝关节解剖结构异常、关节畸形、需要手术治疗者;②膝关节肿瘤、结核、风湿、炎症等患者;③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出血性疾病、多发性神经病、糖尿病、精神异常不能配合者。
2 方 法
2.1 治疗方法
2.1.1 对照组 进行股四头肌训练椅抗阻肌力训练。具体方法如下:患者坐在股四头肌训练椅上,根据肌力训练最大阻力原则测10 RM,以10 RM的1/2选取相应弹力大小15磅的重力盘,使患肢小腿在膝关节0°~120°的活动范围伸屈开链训练,每次达到伸膝最大角度维持10 s,缓慢放松。每组10个,每次3组,隔日1次,每周重测10 RM作为本周训练的基准。1周为1个疗程。
2.1.2 治疗组 进行渐进抗阻肌力训练。具体方法如下:患者坐于可升降起立床上,根据肌力训练最大阻力原则测10 RM,以10 RM的1/2选取相应弹力大小15磅的弹力带[6],一端绑在患肢足踝部,另一端固定在起立床下支撑杆部,使患肢小腿在膝关节0°~120°的活动范围伸屈开链训练,每次达到伸膝最大角度维持10 s,缓慢放松。每组10个,每次3组,隔日1次,每周重测10 RM作为本周训练的基准。1周为1个疗程。
训练前2组患者均进行MMT手法肌力评定和股内侧肌、股外侧肌及股直肌表面肌电信号评估。训练4周后再次评估。
2.2 观察指标 ①MMT分级[7];②股四头肌静态表面肌电平均活动波幅[8]。
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 果
接受4周肌力训练后,2组MMT分级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 > 0.05),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2组表面肌电平均活动波幅均值均有提高(P > 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 0.05),见表2。
4 讨 论
KOA患者由于疼痛、固定易引起肌肉萎缩、肌力下降,关节功能受限,严重影响患者活动能力[9-10]。有效的股四头肌肌力训练是KOA患者康复方案中不可或缺的一环[11]。早期常规康复治疗可加强膝关节周围肌群肌力,预防肌肉萎缩,维持关节稳定,延缓病程进展,促进肢体运动功能的康复[12]。
有研究表明,KOA患者因疼痛引起主动制动,关节制动后更多的表现是膝关节伸膝肌力的缺失而屈膝力量缺失不明显[13];膝关节屈伸肌力的不平衡会导致关节面内负荷的不均衡分布,长此以往会发生膝关节退行性改变加剧。因此,KOA患者伸膝肌力的加强能较好地保证膝关节的稳定性。所以募集更多的股四头肌活动成为KOA康复治疗的重点。
在本研究方案中,治疗组选用弹力带渐进抗阻肌力训练方法,肌肉收缩既有等张收缩时肌纤维长度可缩短或拉长,引起明显关节活动的动力性收缩的特点,又有等长肌肉收缩时阻力可变,在每个角度都能承受最大阻力的特点[14]。本试验运用渐进抗阻肌力训练,将每个角度都承受的最大阻力[15-16]刺激传递给大脑,大脑下达指令到膝关节进行伸膝动作达到神经调节的正反馈,能更好地募集肌肉生物电,更大程度达到增强肌力的目的。
以往的MTT及动态表面肌电信号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测试者的主观认同及主动参与状态,因此没有很好地评估肌力改善的客观认同度。本研究采用静态表面肌电信号收集,能很大程度上杜绝人为因素的干扰,更好地对肌力改善进行评估。因股中间肌较深层,本试验无法通过表面肌电仪测试静态表面肌电信号,因此只测试股内侧肌、股直肌及股外侧肌。结果渐进弹性抗阻肌力训练与单纯抗阻肌力训练后患者静态表面肌电平均活动波幅均值比较,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因此,笔者认为,渐进弹性抗阻肌力训练能更好地增强肌力,在KOA康复方面具有极大地推广应用价值。
5 参考文献
[1] 林平冬,马玉环,陈后煌,等.独活寄生汤调节炎症反应抑制骨关节炎软骨退变的作用机制探讨[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6,5(1):51-54.
[2] 张浩,魏进,谢美兆,等.中药内服外洗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56例[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4):267-268.
[3] 黎春华,王秋华,蒋天裕.关节松动术联合肌力训练在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0):2422-2423.
[4] De Luca CJ.Physiology and mathematics of myoelectric signals[J].IEEE Transactions on Bio-medical Engineering,1979,26(6):313-325.
[5]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关节炎诊治指南(2007年版)[J].中国临床医生学杂志,2008,36(1):28-30.
[6] 于丁,林彩娜,栗晓,等.渐进抗阻肌力训练对与工作相关的慢性颈痛疗效的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5,30(6):587-591.
[7] 恽晓平.康复疗法评定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150.
[8] 吴銮,黄鹏程,鲍官军,等.表面肌电信号分析及其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J].机电工程,2011,28(11):1368-1373.
[9] Lorentzon R,Elmqvist LG,Sj?str?m M,et al.Thigh musculaturein relation to chronic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tear:musclesize,morphology,and mechanical output before reconstruction[J].Am J Sports Med,1989,17(3):423-429.
[10] Snyder-Mackler L,De Luca PF,Williams PR,et al.Reflex inhibition of the quadriceps femoris muscle after injury or reconstruction of the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J].J Bone Joint Surg Am,1994,76(4):555-560.
[11] 冼祖新,杨延砚,周谋望.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股四头肌肌力训练方式的选择――开链还是闭链?[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2,27(12):1174-1177.
[12] 蒋拥军,李克军,.平衡促进训练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后患膝本体感觉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1,26(3):251-253,267.
[13] 刘丽娟,敖丽娟.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生物力学研究现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5,30(6):619-622.
[14] Tsai LC,McLean S,Colletti PM,et al.Greater muscle co-contraction results in increased tibiofemoral compressive forces in females who have undergone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J].J Orthop Res,2012,30(12):2007-2014.
[15] 李春镇,舒国建,陈颖,等.Thera-Band渐进抗阻系统结合针刺、推拿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3,28(1):51-53.
【关键词】 康复训练; 胫骨平台骨折; 膝关节功能
中图分类号 R683.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35-0039-02
胫骨平台骨折是常见关节内骨折,占全部骨折1%,占老年骨折8%[1],该类患者大多数是由于高能量损伤所致出现系统症状,由于骨折劈裂、塌陷,对膝关节功能造成严重影响,因此该类患者致残率较高,如果不能及时利用合适方法对其进行治疗,通常情况下会遗有各类并发症,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笔者所在科对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进行早期系统康复训练,疗效显著,随机抽取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1-6月42例患有胫骨平台骨折病例,进行分组,其中21例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并与同期采用早期康复训练的21例患者治疗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1-6月收治的42例患有胫骨平台骨折病例,致伤原因:高处坠落5例、摔伤15例、车祸伤18例、重物砸伤4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1例,对照组男11例,女10例,平均年龄(33.0±4.2)岁,观察组男13例,女8例,平均年龄(30.0±3.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一般临床治疗 两组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术后卧床休息,常规抗感染止痛,促进骨折愈合等药物治疗。
1.2.2 康复治疗 观察组患者除常规治疗外,当意识清楚生命体征平稳后即行早期康复训练。术后由康复治疗师、护士共同制定康复训练计划。(1)心理康复护理:医务人员对患者及时进行心理疏导,采用健康教育,个别交谈,用语言鼓励患者,提高患者自信心,树立战胜疾病信心。(2)功能锻炼:术后麻醉清醒后即可进行股四头肌静力性收缩及踝泵屈伸锻炼,术后24 h后可行直腿抬高,病情允许术后48 h后可行CPM锻炼,循序渐进,其速度与范围视患者病情及切口情况进行调整,禁止过早负重。术后2周指导患者坐床进行屈伸练习,术后3~4周增强肌力锻炼为主,同时增加膝关节主动运动,在屈曲最大程度上维持5~10 s,每次屈曲5~10次,每天练习2~3次,力量以膝关节产生轻微酸胀向无明显疼痛为宜,术后4~6周膝关节屈曲高度按行90°,加以练习后,情况许可,加大活动幅度,但要严格保持6~8周患肢不负重,根据X线中关节骨折愈合情况决定负重质量,情况允许,可慢慢指导离床活动,利用辅助器练习躯体转移。术后3~4个月可使用单拐练习,逐步加大膝关节活动度。(3)理疗:术后48 h热疗,红外线照射,2次/d,30 min/次;超声波,软化瘢痕,松解。(4)按摩与被动主动运动:在康复治疗师及家属配合下对患者进行按摩和被动活动。
1.3 疗效评价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骨折治疗效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9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2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骨折治疗效果比较
2.2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
3 讨论
胫骨平台骨折是常见关节内骨折,严重者合并半月板、韧带腓总神经损伤,故该部位对膝关节完整性、活动度有很大影响。术后正确系统进行早期康复训练不仅能促进血液循环,清除肿胀,还能预防深静脉血栓、关节粘连,促进骨骼生长,减少并发症发生。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正确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是功能恢复的关键。康复锻炼争取在骨折复位,固定后尽早进行,并贯穿整个骨折愈合过程。术后早期使CPM治疗可增加关节营养代谢能力,刺激可使间质细胞分化成关节软骨,加速关节软骨与其周围组织愈合,同时CPM可防止关节粘连和僵硬。膝关节术后采取早期主动运动训练,能有效促进血液及淋巴回流,从而缩小关节内外肌肉组织粘连和挛缩几率[2]。骨折术后,应针对患者具体情况制定锻炼计划,指导、鼓励正确完成,定期评价康复成果,锻炼应循序渐进。根据骨折类型及内固定的情况,严格控制下的延迟负重训练,对防止关节面塌陷重要意义[3]。术后系统地进行早期康复训练是取得远期疗效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荣国威,王承武.骨折[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019.
[2]方丽.膝部骨折患者术后两种功能康复方案的比较[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6,14(4):56-57.
十二经脉有重要作用的五腧穴、原穴、络穴、郄穴均在上肢肘部以下和下肢膝部以下的经脉上。经常刮拭这些经脉腧穴,可以疏通经络、畅达气血,不仅对四肢关节病变有良好的治疗和预防作用,还对五脏六腑有直接的调控作用,对脏腑的各种急慢性病症起治疗和预防作用。
方法与部位 四肢刮痧用刮法,线尽量拉长,遇关节部不可强力重刮。刮拭上肢外侧部时,由上向下经肘关节分段刮拭,即手阳明大肠经自曲池刮拭至商阳,手少阳三焦经自天井刮拭至关冲,手太阳小肠经自小海刮拭至少泽;刮拭上肢内侧部时,由上向下经肘关节分段刮拭,即手太阴肺经自尺泽刮拭至少商,手厥阴心包经自曲泽泻刮拭至中冲,手少阴心经自少海刮拭至少冲;刮拭下肢前面、外侧、后侧部时,从上向下避开膝关节分段刮拭,即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自犊鼻刮拭至厉兑,足少阳胆经自阳陵泉刮拭至足窍阴,足太阳膀胱经委中自刮拭至至阴;刮拭下肢内侧部时,从上向下避开膝关节分段刮拭,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自阴陵泉刮拭至隐白,足厥阴肝经自膝关刮拭至大敦,足少阴肾经自阴谷刮拭至涌泉。
中风后偏瘫恢复和后遗症期的病人大都需要在家庭进行康复治疗。家庭成员不妨学学推拿法,对病人康复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推拿治疗作为中国康复方法,其特点为疗效较好、安全性高,得到广泛肯定。推拿主要用于中风后偏瘫恢复期和后遗症期的病人,是用推拿手法作用于穴位和有关部位,并配合进行特定的活动,以促进中风病人早日康复。除可以改善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状态外,还具有双向调节(包括溶栓、止血)作用,可解除颈脑血管痉挛和降低颅内压。许多医生在为中风患者推拿时重点只是放在四肢上,收效较差。以下介绍中风的推拿方法,注意推拿时力度轻重适度,循序渐进。
推拿步骤
第一步:病人俯卧,先施滚法于背部脊柱两侧,自上而下2 ~3次,主要在于背、腰、臀及瘫侧上、下肢;按揉腰椎两侧重点在天宗、肝俞、膈俞、肾俞,及患侧肩贞、曲池、合谷、环跳、委中、承山及跟腱部;被动活动肩、肘、腕、髋、膝、踝各关节,时间约25分钟。
第二步:患者取仰卧位,先从下到上施滚法于瘫侧上肢内外侧,重点按揉肩k、肩内陵、肩、曲池、手三里,捻手指、掌指关节,并配合肩、肘、腕关节的被动活动;施滚法自瘫侧臀部,沿大腿外侧经膝部至小腿外侧,向下沿大腿前面至踝关节及足背部,重点在髋关节和膝关节,重点按揉伏兔、膝眼、解溪,同时配合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的被动伸屈活动和整个下肢内旋动作,再拿捏瘫侧委中、承山,按揉风市、膝眼、阳陵、解溪,最后用搓法施于下肢,时间约15分钟。
第三步:按揉患者头脸部的肌肉和百会、卤会、印堂、太阳、人中等穴位,最后拿肩井大约5分钟。
关键词:膝关节;骨关节炎;康复
近年来。笔者应用手法﹑中药内服,外洗等中医康复方法治疗,获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42例,男性12例;年龄最小40岁﹑最大68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12年;右膝23例,左膝17例,双膝2例。
2诊断标准
2.1中老年患者,膝关节酸软乏力;活动时疼痛,以半蹲位和下摆时明显,单腿下蹲试验阳性。部分病例有关节肿胀。
2.2膝关节有不同程度的外伤或劳损史。
2.3排除风湿﹑类风湿﹑骨折及关节感染等疾病。
2.4X线摄片示:所有病例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髌骨关节面边缘﹑骨赘形成,胫骨髁间隆突变尖。关节间隙变窄或两边不等宽。
2.5化验室检查结果无明显异常。
3治疗方法
3.1手法治疗:病人取坐货仰卧位,医生位于患膝边,一手扶膝上,另一手用拇﹑食指末端分别点按痛点鹤顶﹑双膝眼﹑阳陵泉﹑足三里﹑委中等膝关节周围的穴位约3分钟;再以一手掌按住膝关节,另一手握住患侧的足踝向下拨伸1分钟屈髋屈膝各90°将膝关节从内收到外旋或外屈内旋摇转2-3次后伸直;最后医生用双手掌对掌上下左右搓揉关节2分钟。如膝关节肿胀明显。关节积液较多,浮髌试验阳性者,须先在无菌操作下抽出积液,再行手法,但手法宜轻柔。
3.2中药口服治疗:以笔者自拟的"膝痹方"为基本方。药用:当归15克﹑白芍15克﹑细辛3克﹑牛膝15克﹑薏仁30克﹑杜仲15克﹑鸡血藤30克﹑灸甘草6克。若有静息痛,刺痛等气滞血瘀症者加苏木9克﹑赤芍9克﹑元胡9克等理气化瘀之品;若肿胀较重,膝酸重沉着,疼痛缠绵等痰湿内停症者加白芥子10克﹑半夏9克﹑茯苓12克等祛痰除湿之品;若患外红肿,便结尿赤舌苔黄腻等湿热袭络之症者加黄柏10克,忍冬藤15克等清热祛湿之品;若膝酸痛乏力,伴耳鸣﹑腰酸等肝肾亏虚症者加枸杞12克﹑鹿衔草12克,仙灵牌9克等补益肝肾之品;每日1剂,水煎两次取汁混合分二次服用。
3.3熏洗治疗:用口服的方药经煎取二次后的药渣,加入3000ml的水先以急火煮沸在慢火续煎30分钟后,加入高度白酒和老醋各100克,将患膝置蒸汽中熏洗15分钟后,用纱布浸透药液的热敷患膝反复数次至冷却为止;每日1次。
上述疗法,每10天为1疗程,休息5天再进行每二个疗程。本组病例多数治疗3个疗程。
4疗效观察
4.1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制定如下标准。优,肿痛消失,功能活动基本正常1年内无复发。良,1年内偶有轻度发作,但仍能维持正常生活及工作,膝关节活动稍受限;可:1年内有数次出现疼痛,关节少量积液,关节活动轻度受限,对日常生活,工作有影响;差,治疗前后无变化。
4.2治疗效果
本组42例,经12个月至16个月随访,优19例,占47.6%;良12例,占28.6%;可10例,占23.8%;差1例,占2.4%(系严重畸形者)。总有效率97.6%.
5讨论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以关节软骨损害,骨膜炎性改变及半月板退行性变为病理特点。自然退变和伤应力作用的结果为其主要原因;属祖国医学的"痹症"范畴;多数医家认为本病症与肝肾下足密切相关。如《脉要精微论》"肾藏精,精生髓,髓充骨"。"肝主筋,筋附骨。盘靠肝血濡养,肝血不足则筋所养"。笔者经多年临床观察认为,本症多系肝血不足。寒凝经脉。致筋脉失养而成。膝关节有着诸多的韧带和软骨均属祖国医学的"筋"。《张氏医通》指出:"膝为筋之府,膝痛无不因肝肾虚者,虚则风寒湿气袭之"。膝为全身负重最大的关节,最易为外邪,劳损所害。中老年人,肝肾渐衰,不能温煦经脉,易受寒湿之邪侵袭,使气血不畅,而有膝痛等症。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三柱固定技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术后护理与康复指导方法。方法:选择本院2011年3月~2013年12月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78 例,固定术后对其进行系统规范的护理及康复指导。结果:本组患者平均住院22 d,所有病例都复位满意。经24~60周的随访,膝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术后恢复优良率达91%。结论:三柱固定是一种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新固定概念,固定术后科学有效的护理及康复指导有利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达到了最大限度快速康复的目的。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三柱固定;术后护理;康复指导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08.083
作者单位:430030武汉市同济医科大学附属普爱医院骨科病房
周蓓:女,本科,主管护师,护士长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是包括Schatzker的V、VI型的关节内骨折,多为高能量损伤,其导致的粉碎性骨折使得对骨折的分型比较困难,又容易引起膝关节的功能障碍,在临床上其处理充满了挑战[1]。传统多采用前外侧和前内侧手术入路,然而这种技术有时不适用于多平面关节的粉碎性骨折,尤其是累及后侧柱的多平面骨折,因骨折部位难以暴露复位固定,导致临床并发症增加而影响疗效。朱奕等[2]提出了“三柱”理论模型来定义胫骨平台骨折,为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了依据。我科2011年3月~2013年12月共收治胫骨平台骨折患者213例,其中复杂胫骨平台骨折78例,应用三柱固定技术治疗,术后进行系统规范的护理及康复指导,并随访24~60周,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78例,男44例,女34例。年龄19~77岁,平均41.2岁。致伤原因:交通伤58例,高处坠落伤12例,重物砸伤7例,其他伤l例。闭合性骨折73例,开放性骨折5例。基于常规X线片和CT影像,所有骨折根据“三柱骨折”的概念分类,意味着在胫骨近端外侧柱、内侧柱和后侧柱至少发现一片分离的骨块(Schatzker分型V型和VI型)。合并伤:上肢骨折2例,股骨骨折5例,半月板损伤25例,交叉韧带损伤12例,内侧副韧带损伤3例。伤后行急诊手术5例,5例患者由于伤势严重在住院2周后才接受手术治疗,其余患者均在1周后接受手术治疗。
1.2治疗方法初步处理包括石膏固定、远端骨的骨牵引或在术前外固定支架固定,根据X线片和CT结果除了按Schatzker分型外,所有骨折也使用一种“三柱”概念进行分型[3],从俯面观上看,将胫骨平台划分为三个区域,定义为外侧柱、内侧柱和后侧柱,根据三柱分型法制定治疗计划,进行三柱固定[4],所有患者均由相同手术小组在实施全身麻醉和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后,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若累及后柱损伤,即使用倒L型后侧入路联合前外侧入路。患者手术中处于漂浮,首先患者取俯卧位,使用倒L型后侧入路处理后柱骨折。当需要实行胫骨平台的前外侧入路手术时患者改为半侧卧位,患肢小腿旋转以利于手术部位的暴露。48例患者使用联合入路,30例患者仅采用后侧入路或前侧入路。
2术后护理
2.1术后的观察与护理
2.1.1生命体征的观察监测血压、脉搏、呼吸,术后24 h持续床边心电监护和低流量吸氧,对各项体征细致观察,真实记录,如有异常应立即通知医师,术后如有体温升高,要警惕感染的可能,应查明原因对症处理,确保患者安全。
2.1.2患肢的的观察与护理患肢抬高15°~30°,以利于静脉回流,但严禁肢体外旋;注意观察切口敷料,因联合入路在小腿上有两个切口,后侧入路的切口在小腿下侧,敷料压在腿下,容易被忽视,所以要特别注意,若渗液、渗血较多时,应立即更换敷料;严密观察患肢远端皮肤颜色、温度、感觉、运动、肿胀程度等情况,并与健侧比较,防止骨筋膜室综合征和深静脉血栓的形成[5]。
2.1.3引流管的观察与护理若放置引流管者应保持引流管的通畅,特别是联合切口有2个引流管时,应在引流管上贴上标签,并注意妥善固定,避免扭曲和折叠。认真观察引出液的颜色和量,并分别做好记录,若术后4 h内引出液总量超过600 ml应立即报告医师,给予处理。
2.1.4疼痛的观察与护理观察疼痛的性质,以判断患者是切口疼痛还是肿胀引起的疼痛,复杂胫骨平台因创伤程度重、手术复杂、切口大且有两处,术后患者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局部冰袋持续冰敷可以减轻肿胀引起的疼痛,对于肿胀后石膏过紧者还应将石膏切开松解,持续麻醉泵和睡前使用双氯芬酸钠塞肛可以减轻切口的疼痛。
2.2心理护理患者积极的态度对其康复至关重要,手术回病房后,管床护士应第一时间告知患者手术非常成功,以解除其顾虑,麻醉清醒后即可鼓励患者主动参与到康复训练中,护士还要细致观察、耐心讲解,并对其进行示范指导, 以增加患者的信任感和安全感,当患者能配合时应及时给予表扬鼓励,以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更好地促进患肢功能的康复。
2.3饮食护理术后6 h内禁食水,24 h内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饮食,避免豆、奶及过甜类食品,防止胀气,以后可根据患者的饮食习惯,指导其进优质蛋白质、富含维生素、钙、低盐易消化食物,如乳类、蛋类、蔬菜、水果等,并嘱其多喝水,可顺时针方向按摩腹部,防止便秘,合并高血压病患者每天盐摄入量应不超过2 g,糖尿病患者应关注并控制其总摄入量。
2.4康复指导
2.4.1康复方案遵循尽早、安全、有效的原则尽早原则:术前进行康复指导,发放康复知识宣传册;术后尽早指导患者进行关节活动度及肌肉力量的训练。安全原则:早期需要佩戴膝关节铰链支具,循序渐进地增加关节活动度,在进行关节活动时注意严格控制肿胀,必要时使用冰敷。有效原则:术后应该有系统的康复评定以判断康复训练的有效性,关节活动度的获取与维持、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的训练,是康复过程中必须高度关注的要点。
2.4.2具体康复方案术后清醒即可指导患者进行足趾及踝泵运动,并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术后1周患肢石膏托固定、抬高,若切口愈合良好无渗血渗液,1周后佩戴膝关节铰链支具固定,小腿下方垫枕抬高患肢;在院期间CPM每天行关节活动度训练,0°~45°范围内,术后每周增加10°,出院后继续在膝关节铰链支具的固定下行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训练及关节活动度训练,术后4周到达90度[6]。术后4~6周,继续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训练及关节活动训练;复诊时指导患者在助行器下站立,转移,不负重。术后8~12周,拍片复查,如果骨折线周围已形成较多骨痂,即可少许负重,但患者下地活动还是需借助助行器[7]。术后12~16周 ,逐步增加负重, 慢慢减少对助行器的依赖,特别要注意走路的步态尽量自然,尤其是站立相。
2.5出院指导(1)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出院康复训练计划并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告知其继续康复训练的重要性,但必须遵循早活动晚负重原则。(2)告知佩戴膝关节支具固定的时间和注意事项。(3)告知复查时间,并嘱患者要根据复查情况决定是否能完全负重。
3结果
78例患者住院15~31 d,平均22 d。所有患者都复位满意,3例患者术后切口渗液,经换药等对症处理后切口愈合。经24~60周的随访,术后12~16周骨折愈合,膝关节功能基本恢复。用Rasmussen评分法评定治疗效果,优38例,良33例,可7例。
4讨论
恢复膝关节的灵活性和稳定性是胫骨平台复杂骨折患者康复的最终目标,我科采用三柱固定的技术对多平面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尤其是那些涉及后侧柱的骨折加强后侧柱固定,结合一种新的手术(漂浮)的后侧入路和前外侧联合入路以代替经典的双侧(内侧和外侧)入路来处理这种骨折可以给予骨折充分暴露,良好的复位、坚强的内固定是康复的基础,但良好的手术效果更离不开科学有效地护理。护士在术后对患者进行密切的观察,给予心理和饮食护理,并在正确的康复治疗原则的指导下,针对每例患者进行个体化的训练,为术后尽早的康复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达到了最大限度快速康复的目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张贵林, 荣国威, 吴新宝. 胫骨平台骨折手术复位效果不佳的原因分析[J].中华骨科杂志,2010,20(4):219-221.
[2]朱奕,罗从风,杨光,等.胫骨平台骨折三柱分型的可信度评价[J].中华骨科杂志,2012,32(3):254-259.
[3]张巍,罗从风.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新趋势[J].国际骨科学杂志,2010,31(4):217-220.
[4]罗宝风,林丽芳.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治疗胫骨平台骨折32例围术期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4):52-53.
[5]黄云英,金先跃,梁剑敏.关节镜及C臂X线机双向监测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34):4145-4147.
[6]孙科儿,王海燕.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动静平衡康复训练的实施[J].护理学杂志,2014,29(2):81-82.
[7]许红璐,陈燕,杨秀玉.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早期康复训练和护理对膝关节功能恢复的作用[J].中国临床康复,2010,13(2):14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