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供应链信息管理的作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服务供应链 旅游服务 启示
近年旅游企业数量逐年增多,但我国旅游企业,特别是规模比较小的,大多存在体制上的问题,企业缺乏战略性指导,企业之间多以“价格战”形式无序、恶性竞争。本文根据对服务供应链的理解,考虑对旅游资源进行协同整合,把从旅游的开始到结束的各个步骤或者旅游的行程进行科学协调,期望增加旅游企业的竞争力,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发展。
一、服务供应链概念
服务产品主要为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由于客户需求的不定性和易逝性,所以信息管理的作用至关重要,这关系到企业的决策分析。流程管理是整个服务供应链运营的关键,通过协调各个环节的工作,达到服务接口无缝化的目的。能力管理即对服务供应链的各个企业提供有服务效力的管理,保证各个企业按时按量地完成各自的任务,是维持供应链有效运营的根本。服务绩效在短期内虽具有不可见性,却是关系到企业是否能长久生存的重要因素。利用现有的物质和信息资源,有效分析市场需求,设计一个良好的服务供应链对供应链管理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二、服务供应链对旅游服务的启示
服务供应链的概念主要应用于物流行业,但其通过对服务各环节协同整合获得增值的理念对服务业的发展起到很大的启示作用。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产业的发展十分迅速,旅游出行人数也逐年增加。人们通过旅游,希望在放松心情的基础上,也能学到知识、有所收获,这就需要有安排合理的行程。旅游的方式,有自助游和随旅游团旅游等。如果是到一个比较陌生的城市,为方便和安全起见,大部分人会选择通过旅行社,所以旅行社的作用十分关键。下面通过服务供应链的组成特点,谈谈对旅游服务的启示。
1.信息管理
旅游服务需要客户的参与,而客户参与的目的是希望得到需求的满足。所以明确客户需求是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环节。信息管理主要由信息的采集,加工和处理组成。信息管理的目的是为企业作决策打下良好的基础。
信息管理应用在旅游服务上,即要了解客户在本次旅行的主要目的或旅行的主题,是参观人文景观了解历史文化,或者参观主要的有名的景点以及市内的商业中心等等。这些均是十分具体的要求。信息管理主要是根据客户要求设计最佳的旅游行程。
信息管理另外一个重要的作用是在旅游服务供应链上保证各个结点的信息共享,以保证服务接口的无缝化,即要求企业对客户的需求作出快速反应(QR)。企业之间的信息的共享对于旅行社作合理的决策十分重要。
2.流程管理
流程管理是一种以规范化的构造端到端的卓越业务流程为中心,以持续的提高组织业务绩效为目的的系统化方法,是为满足客户需要的流程分析、资源分配、时间安排、流程质量与效率评测、流程优化等一系列操作的总和。
在旅游服务供应链的实际运行过程中,流程管理应随客户需求的改变以及环境变化而改进、优化。所以相关企业要重视客户的要求,及时调节流程,保证各个服务接口无缝化。并且从实际运行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流程管理的运作。
3.能力管理
能力管理是指企业管理活动中,为更好地执行所有的生产进度安排,建立生产能力的限额或水平并对其进行度量、监控及调整的职能。这里指在整个供应链上的各个企业或组织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任务的能力。每个企业的服务能力决定了服务的满意度。首先是入住的酒店,能否在客户到达酒店就可以很快入住,是否安全、舒适、卫生,就餐的饭店能否在旅客到达时能提供位子,食物是否卫生、有特色、美味等等。
旅游景点是否配套有相关人文知识,历史背景的介绍,让客户游玩之后增长知识,放松心情;景点是否提供很好的导向工作,如旅游景点内各种导向标志是否设计人性化、是否科学合理,让客户即使在没有导游的带领下也可以顺利地游玩。当然旅游景点在可能的情况下可以提供专业的免费导游或者是较合理收费的导游,这样可以让客户在欣赏了景观的同时,能很好地学习和了解景点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知识。
政府的作用更重要,在旅游服务供应链中主要体现在公共服务上面。现在的旅行社基本都配备有专门的旅游大巴作为旅游的交通工具,但如果旅游城市能够设计比较好的旅游线路,亦可以利用公共交通作旅游出行、换乘,这样既环保,又能减缓市内交通出行的压力,它是一重要的旅游交通方式。特别是在旅游黄金周,如果市内公共交通系统设计得比较完善,交通拥堵的情况就能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并且政府有义务建设和完善旅游标志和各种基础设施,方便外地游客在不熟悉这个城市的情况下仍可清楚知道目前的状况;政府应致力提升城市形象,具体如保持城市的整洁卫生,基础设施是否设计得齐全并且人性化,城市环境是否保持良好状态,市民的素质提升以及对待外地游客的态度是否友好等。政府不仅要重视宣传教育,动员全民参与创建文明城市与景点,更要落实到具体的事情。此外,政府还应有配套的相关政策,保障旅游服务。
4.服务绩效
在旅游服务中,绩效的主要体现是客户的满意度。绩效不是立竿见影的,而是通过供应链长期的运营,并不断地完善和发展得到。它体现在几个方面:首先最直接的是旅行社的良好服务,如果客户感到很满意,则下次旅行仍然会选择这个旅行社,并且还有可能通过客户介绍亲朋好友,增加客源。然后是城市形象的提升,客户在旅游过程中享受到的服务以及旅游城市整体环境给客户留下的印象等,都对提升一个城市的形象有很大的帮助。城市形象的提升对一个城市的发展也是有直接或者是间接的益处的。
综上所述,旅游服务供应链通过协同整合旅游资源以及各个企业的服务资源,企业之间有效合作,信息共享,形成战略联盟,使客户的需求得到满足。旅行社应以为每位客户安排合理的全程服务为目标;政府则提供良好的政策支撑与公共服务。各主体在服务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发现问题并致力解决,不断地完善,使旅游业的发展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关键词:物流 中小企业 物流管理 问题 对策
1.我国中小企业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
1.1中小企业对物流管理不够重视
现今大部分的企业都明白物流管理的重要性,但是由于企业经营者对物流管理的观念还很薄弱,对现代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的知识不了解,在实际的经营过程中很自然的就倾向生产、忽视物流。企业没有把物流看成强化经营的关键,只是把物流作为一种储运的代名词,忽略了物流给企业带来的效益,没有把物流管理上升到战略管理的高度上。企业对物流管理的重视度不够,严重影响了企业物流系统的建设和发展,进而导致企业经济效益的减少。
1.2中小企业物流管理的现代化程度低,信息技术还很落后
我国中小企业物流信息管理还有一部分还在用纸笔,有的企业是在用计算机,但是计算机只是用于日常事务的存储,ERP系统也在有的企业中被应用,但是效果不明显,还没有达到和企业业务很好的结合的程度,使得信息不能够通畅,共享性差,信息反馈速度和准确度不高。
1.3设施利用不足
我国中小企业主要采用自营物流的方法,像购买交通运输工具、自建仓库、雇佣工人等,大量的设施利用不足,最常见的就是交通运输工具闲置、库房大量闲置,大部份时间工人都是无事可做,使得人力、物力、财力造成大量的浪费。物流自营这种方式,由于缺乏规模效益与科学性,造成设施利用率低,使得企业运作成本大大的增加。
1.4缺乏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
我国许多中小企业在进行设计和改造时,没有进行物流的规划、设计,对于车间平面布置基本上是按照传统的作坊式的规划方式进行,设备布置只强调充分利用空间,没有考虑前后工序的衔接、物料搬运、在制品的存放等,造成企业现有的总体或局部的物流格局不清晰,给生产带来许多问题。比如:物料流混乱,物料除了停滞外,经常是处于交叉、迂回、倒流、跳跃和拥挤状态,重复搬运、无效搬运占50%左右,物料流动路径长,使材料、零部件不能及时供应到位;物料和总部成品仓库分散分布,无集中的物料集货分拣与配送中心,物料管理混乱、困难,配送周期长,配套性差;物流车辆在厂区内或车间内行驶,没有组织成单方向行驶的固定路线,而是按各自的需要随意行驶,经常发生交叉干扰,降低了运输效率。
2.我国中小企业物流发展的对策
2.1转变观念,提高对物流管理的认知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目标主要是放在产品研发问题上,忽视物流管理的作用,大部分中小企业还是没有认知物流管理的重要性,所以,转变观念,提高对物流管理的认知是中小企业发展的基础。首先,中小企业应正确树立物流管理的理念;其次,改变传统的观念,从思想上认识到物流是一个系统工程而不仅仅只是一个货物运输;再次,为了建立对现代物流管理的信心,可以对传统的物流模式和现代的物流管理模式进行成本分析。
2.2实行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 ,简称SCM)就是指在满足一定的客户服务水平的条件下,为了使整个供应链系统成本达到最小而把供应商、制造商、仓库、配送中心和渠道商等有效地组织在一起来进行的产品制造、转运、分销及销售的管理方法。供应链管理下的物流管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此时的物流管理实现了通过畅通的运输通道快速交货、实现了通过即插即用的信息网络获得信息共享与知识支持、实现了多种形式的运输网络和多种信息获取途径、实现了多样化产品等等。总之,供应链下的物流管理极大地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2.3利用第三物流
第三方物流是指生产经营企业为集中精力搞好主业,把原来属于自己处理的物流活动,以合同方式委托给专业物流服务企业,同时通过信息系统与物流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以达到对物流全程管理控制的一种物流运作与管理方式。对于大多数的中小企业来讲,企业资源是有限的,企业应该把这有限的资源用在企业核心的业务上去,把物流等辅助工作转给专门的物流公司,这样有利于企业核心业务的集中经营,管理水平也会随着不断地提高,进而有助于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第三方物流企业能利用其规模经济优势和成本优势,使企业节省费用,减少资金占用,从而降低成本。
2.4完善物流管理体系
运用系统的思想对物流管理实施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是形成高效物流管理体系的前提。把分散的物流管理职能集中起来,如原来在生产、销售和财务部门的物流管理职能,成立专门的物流管理部门,集中负责企业采购、生产、销售等物流管理的计划、执行、监督和管理控制活动,提高物流管理效率。
2.5加强物流信息化管理
物流信息化是指在进销存管理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达到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竞争力的目的。实现物流信息化就需要构建完善的物流管理系统,物流管理系统可以解决中小企业在物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最重要的是给企业带来很大的收益。
3.总结
目前,中小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对GDP的贡献超过60%,对税收的贡献超过50%,提供了近70%的进出口贸易额,由此可以看出,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合理进行物流管理,降低企业运营成本,进而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这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来说有重要意义。所以,我国中小企业应该不断地对目前物流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和改革,最终达到经济最大化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胡强.中小企业物流管理优化策略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07).
[关键词] 物流 管理模式 电子商务
近几年来,互联网技术迅猛的发展态势使电子商务蓬勃发展起来了水面。电子商务一经出现,便对传统物流管理模式带来了划时代的变革,引起了企业各界对其高度关注。所有大大小小的公司,都在制定自己的网络计划,注册自己的网址,建立自己的商务系统。与此同时,物流业这一被称之为第三利润的源泉的领域,与电子商务是一对天生的搭档,应该说,电子商务是未来几年发展的必然,电子商务离不开物流的发展,需要物流体系强有力的支持,同时电子商务又给物流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并为其指明了发展方向,给传统的物流企业和刚刚开展初级物流服务的物流企业修建了一条发展的高速公路。
下面分析传统的物流管理模式及电子商务下的物流管理模式的区别,以及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现状及其发展方向。
一、传统的物流管理模式及其不足
传统的物流管理模式师承传统老企业的管理模式,条块分割,部门之间缺乏沟通,管理手段落后,多重管理,效率低。在生产企业中往往导致在物质采购、供应、管理等方面不仅占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还造成了大量的浪费,库存物资合格使用率低,材料消耗高,采购秩序混乱,运作环节失控;资金周转慢,储备积压多,成本居高不下;欠账的怪圈越转越快,资金流失越来越大;信息滞后,数据失控,决策没有可靠依据。
在流通企业中也会导致如下弊端:第一,物流据点分散,人员成本增加,培训成本增加;第二,分散独立的订单执行,对物流方向没有明确的规划,各生产分公司之间的覆盖区域会出现重叠现象,物流成本无法控制,及时、快捷的物流服务得不到保障;第三,信息反馈滞后,生产安排混乱;第四,资金风险无法规避,没有统一的订单处理中心和结算中心,各订单处理中心、结算中心没有很好的横向沟通,对经销商的资金管理会出现很大的漏洞;第五,物流供应商管理混乱,不利于降低物流成本和提高物流服务水准。
体现在企业的销售环节上也会出现以下的情况:销售部门的数据与财务部门的数据对不上。客户的信用管理不能及时准确地反映。配送在其发展初期,主要是以促销手段的职能来发挥作用。据有的学者研究,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格局才是推行和发展配送的适宜环境。这说明在电子商务产生之前,配送存在的根本原因是为了促销。配送建筑在这样的层次上,地位并不高,发展也不太快。
在经济一体化、全球化的今天,如果还停留在上述的管理模式,势必阻碍企业的发展和壮大,最终被时代遗弃。
二、电子商务下的物流管理模式及其优势
随着网络技术和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中介作为一种工具被引入了生产、交换和消费中,人类进入了电子商务时代。在电子商务时代,由于电子工具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应用,使交易各方的时空距离几乎为零,有利地促进了信息流、商流、资金流、物流这“四流”的有机结合。电子商务使物流管理模式具备了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柔性化等一系列新的特点。电子商务对物流各作业环节也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
1.对采购环节的影响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的采购过程会变得简单、顺畅。近年来,国际上一些大的公司己在专用网络上使用EDI,以降低采购过程中的劳务、印刷和邮寄费用。通常,公司可由此节约5―10%的采购成本。因特网与之相比可进一步降低采购成本。与专用增值网相比,大公司能从因特网的更低传输成本中获得更多收益。因特网也为中小型企业打开了一扇大门。通过因特网采购,可以接触到更大范围的供应厂商,因而也就产生了更为激烈的竞争,又从另一方面降低了采购成本。
2.对配送环节的影响
(1) 配送业地位强化
在电子商务时代,B2C的物流支持都要靠配送来提供,B2B的物流业务会逐渐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其供货方式也是配送制。没有配送,电子商务物流就无法实现,电子商务也就无法实现,电子商务的命运与配送业联在了一起。同时,电子商务使制造业与零售业实现“零库存”,实际上是把库存转移给了配送中心,因此配送中心成为整个社会的仓库。由此可令配送业的地位大大提高。
实际上,对于电子商务交易方式本身来说,买方通过轻松点击完成了购买,买方势必要把货物配送到家。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电子商务时代的物流方式就是配送方式。
(2) 配送中心成为商流、信息流和物流的汇集中心
原来,物流、商流和信息流是“三流分立”的,而信息化、社会化和现代化的物流配送中心把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事配送业务离不开“三流”,其中信息流最为重要。实际上,商流和物流都是在信息流的指令下运作的。畅通、准确、及时的信息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商流和物流的高质量与高效率。
3.对运输环节的影响
电子商务环境下,传统运输的原理并没有改变,但运输组织形式受其影响,却有可能发生较大的变化。
(1) 运输分为一次运输与二次运输
一次运输是指综合物流中心之间的运输,二次运输是指物流中心辐射范围内的运输。一次运输主要应运用铁路运输,因为运输费率低,直达方式又使速度大大提高了。二次运输用来完成配送任务,它由当地运输组织来完成。
传统经济模式下,各个仓库位置分散,物流的集中程度比较低,这使得运输也很分散,像铁路这种运量较大较集中的运输方式,为集中运量,不得不采取编组而非直达方式。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库存集中起来,而库存集中必然导致运输集中。随着城市综合物流中心的建成,公路货站、铁路货站、铁路编组站被集约在一起,物流中心的物流量达到足够大,可以实现大规模的城市之间的铁路直达运输,运输也就通过一次运输与二次运输完成。
(2) 多式联运大发展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多式联运将得到大发展。这是由以下几条原因所导致的:
第一,电子商务技术,尤其是Extranet使企业联盟更加容易实现。而运输企业之间通过联盟,可扩大多式联运经营。
第二,多式联运方式为托运人提供了一票到底、门到门的服务方式,电子商务简化交易过程,提高交易效率的本质特征使多式联运与其说是一种运输方式,不如说是一种组织方式或服务方式。它很可能成为运输所提供的首选服务方式。
4.对信息环节的影响
物流信息在将来变得十分重要,将成为物流管理的依据。
(1)信息流由闭环变为开环
原来的信息管理以物流企业的运输、保管、装卸、包装等功能环节为对象,以自身企业的物资流管理为中心,与外界信息交换很少,是一种闭环管理模式。 现在和未来的物流企业注重供应链管理,以顾客服务为中心。它通过加强企业间合作,把产品生产、采购、库存、运输配送、产品销售等环节集成起来,将生产企业、配送中心(物流中心)、分销商(零售点)网络等经营过程的各方面纳入一个紧密的供应链中。此时,信息就不是只在物流企业内闭环流动,信息的快速流动、交换和共享成为信息管理的新特征。
(2) 信息诸模块功能的变化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现代物流技术的应用,使得传统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某些模块的功能发生了变化。例如:
①采购。在电子商务的环境下,采购的范围扩大到全世界,可以利用网上产品目录和供应商供货清单生成需求和购货需求文档。
②运输。运用GIS、GPS和RF等技术,运输更加合理,路线更短,载货更多,而且运输由不可见变为可见。
③仓库。条码技术的使用可以决速、准确而可靠的采集信息,这极大地提高了成品流通的效率,而且提高了库存管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④发货。原先一个公司的各仓库管理系统互不联系,从而造成大量交叉运输、脱销及积压。而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各个仓库管理系统实现了信息共享,发货由公司中央仓库统筹规划,可以消除上述缺点。 货同时发送相关运输文件,收货人可以随时查询发货情况。
⑤交易过程无纸化
5.对物流网络的影响
电子商务对物流网络的影响,一个方面是和信息直接相关的物流网络,另一方面是实际的物流网络。
(1) 物流网络信息化
Internet等全球网络资源的可用性及网络技术的普及为物流的网络信息化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2) 实体物流网络的变化
首先,仓库数目将减少,库存集中化。配送与JIT的运用已使某些企业实现了零库存生产,由于物流业会成为制造业的仓库与用户的实物供应者,工厂、商场等都会实现零库存,配送中心的库存将取代社会上千家万户的零散库存。
其次,物流结点的主要形式是配送中心。在未来的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管理以时间为基础,货物流转更快,制造业都实现“零库存",仓库又为第三方物流企业所经营,这些都决定了“保管仓库"进一步减少,而“流通仓库"将发展为配送中心。
第三,综合物流中心与大型配送中心合而为一。结合运输来考虑,物流中心与配送中心都处于一次运输与二次运输的衔接点(物流中心衔接了不同运输方式,也同时衔接了一次运输与二次运输),都具有强大的货物集散功能,因此综合物流中心与大型配送中心很可能合而为一。
目前在实践中,城市综合物流中心的筹建已经开始,它是上述变化的一个具体体现。城市综合物流中心将铁路货运站、铁路编组站和公路货运站、配送、仓储、信息设施集约在一起,可以减少必须经过大规模编组站进行编组的铁道运输方式,实现各城市综合物流中心之间的直达货物列车运行,使“一次运输"顺畅化;又可以利用公路运输实行货物的集散、完成“二次运输";还可以实现配送中心的公用化、社会化,并使库存集中化。物流中心己成为城市功能的有机组成部分。
6.电子商务还可以带动企业内部和企业外部物流管理实现以下的新模式
(1) 在企业内部实现“业务流程再造”物流管理模式。
企业对现有物流流程进行重新分析,改进和设计组织流程,以使这些流程增值内容最大化,其他非增值内容最小化,从而有效地改善物流组织的绩效,以相对更低的成本实现或增加产品对顾客的价值。经过综合评价筛选出最基本的、关键的功能,并将其优化组合,形成企业新的运行系统,使企业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增强企业活力,使企业将生产成本降低,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提高,使企业更贴近市场,这种物流管理模式将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2) 在企业外部建立起最佳“企业物流管理模式”。
电子商务的发展为实现物流管理专业化、社会化管理创造了条件。提高物流管理的宏观社会效益是保证企业微观“业务流程再造”模式正常运作的重要外部条件。不同企业之间的物流运作可以由供方和需方以外的第三方完成,实现了物流管理的高级化和社会化管理的目标。这种以企业物流管理为基础的现代化物流管理体制模式是物流管理高级化发展的标志。它将促使企业实现以“物流战略”为纽带的“企业联盟”的形成,使物流从企业专业化管理中获得宏观规模经济效益。
三、电子商务物流业的发展趋势
电子商务时代,由于企业销售范围的扩大,企业和商业销售方式及最终消费者购买方式的转变,使得送货上门等业务成为一项极为重要的服务业务,促使了物流行业的兴起。物流行业能完整提供物流机能服务,以及运输配送、仓储保管、分装包装、流通加工等以收取报偿的行业。主要包括仓储企业、运输企业、装卸搬运、配送企业、流通加工业等。信息化、全球化、多功能化和一流的服务水平,已成为电子商务下的物流企业追求的目标。
1.多功能化――物流业发展的方向
在电子商务时代,物流发展到集约化阶段,一体化的配送中心不单单提供仓储和运输服务,还必须开展配货、配送和各种提高附加值的流通加工服务项目,也可按客户的需要提供其他服务。现代供应链管理即通过从供应者到消费者供应链的综合运作,使物流达到最优化。
企业追求全面的系统的综合效果,而不是单一的、孤立的片面观点。
2.一流的服务――物流企业的追求
物流企业成功的要诀,在于他们都十分重视客户服务。在电子商务下,物流业是介于供货方和购货方之间的第三方,是以服务作为第一宗旨。从当前物流的现状来看,物流企业不仅要为本地区服务,而且还要进行长距离的服务。因为客户不但希望得到很好的服务,而且希望服务点不是一处,而是多处。
3.信息化――现代物流业的必由之路
在电子商务时代,要提供最佳的服务,物流系统必须要有良好的信息处理和传输系统。当货从各地处起运时,客户便可以从该公司获得到达的时间、到泊(岸)的准确位置,使收货人与各仓储、运输公司等做好准备,使商品在几乎不停留的情况下,快速流动、直达目的地。大型企业的物流公司设立了信息处理中心,接受世界各地的订单;公司只需按动键盘,即可接通公司订货,通常在几小时内便可把货送到客户手中。良好的信息系统能提供极好的信息服务,以赢得客户的信赖。
在大型的配送公司里,往往建立了ECR和JIT系统。有了它们,就可做到客户要什么就生产什么,而不是生产出东西等顾客来买。仓库商品的周转次数每年达20次左右,若利用ECR系统,可增加到24次。这样,可使仓库的吞吐量大大增加。通过JIT系统,可从零售商店很快地得到销售反馈信息。配送不仅实现了内部的信息网络化,而且增加了配送货物的跟踪信息,从而大大提高了物流企业的服务水平,降低了成本。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商品与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以空前的速度自由流动。EDI与internet的应用,使物流效率的提高更多地取决于信息管理技术,电子计算机的普遍应用提供了更多的需求和库存信息,提高了信息管理科学化水平,使产品流动更加容易和迅速。物流信息化,包括商品代码和数据库的建立,运输网络合理化、销售网络系统化和物流中心管理电子化建设等等,都为物流业的飞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可以说,没有现代化的信息管理,就没有现代化的物流。
4.全球化――物流企业竞争的趋势
由于电子商务的出现,加速了全球经济的一体化,致使物流企业的发展达到了多国化。全球化战略的趋势,使物流企业和生产企业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社会大分工。生产厂集中精力制造产品、降低成本、创造价值;物流企业则花费大量时间、精力从事物流服务。物流企业的满足需求系统比原来更进一步了。
四、物流企业如何融入电子商务的发展
电子商务对物流系统的强大作用使众多企业尽快将自身融人电子商务的发展,力争在未来几年迅速强大起来,企业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充分发挥电子商务对管理的作用。
1.进行网络规划,建立起合理的网络配送体系
对于电子商务交易双方来讲,其交易活动可以跨越时空障碍,但其交易对象的点到点运送却仍然要受时空及交通条件限制。所以,物流公司设点布网时必须尽可能覆盖多的客户点,尤其是需要一体化物流服务的客户点如跨国公司、大型制造商等。而物流网络的其它环节如:仓储、配送中心、运输设施的数量及地点也需很好地纳入网络规划设计中,其目标就是使网络中的物流在满足客户需求和降低运输成本的基础上,尽可能快速地流动。
2.建立高效化的物流网络信息系统
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使得商务客户的要求越来越高,由此产生的供应链过程日趋复杂和加快,这给物流服务带来了巨大挑战。物流过程包含了运输、库存、装卸、搬运、包装等活动,而且这些活动对商品的流动来讲,是在物流网络体系下不同终端末梢,不同节点间进行的,特别是物流服务的主要作用在于缩短物的在途时间,实现零库存。及时供货和保持供应链的连续和稳定。这就要求在物流活动过程中,要保持信息的畅通,信息要快速地反馈、传递并迅速的得到处理。此外,信息系统还对各条供应链进行、分析、整合,在运输节点或物流中心将零散的单点货物信息进行汇集,使得各条线路运输规模化,为物流系统产生更大的效益。这些都要靠高效的物流信息网络系统作为服务的核心能力来实施。
3.建立物流网络的电子商务系统
物流企业要融人电子商务的发展,其自身必须也能开展电子商务,只不过其交易对象为运输、仓储、装卸、包装、加工等一体化的在线物流服务,这就要求物流企业建立电子商务系统。该系统能自动完成所有与运输货物相关的业务操作,这意味着该系统应首先完成与货主企业、银行、税务、保险、商检、海关、码头等的联网,然后建有网站或网络平台以标准格式支持数据传输与处理。
物流电子商务系应包括下列功能:
(1) 信息,接受访问。应能在网页上展示自己所能提供的服务网络范围、服务开展情况、服务方式、运价等信息,同时也提供其他同行的信息或相关的服务信息,使顾客能对企业的服务能力有叫详细的了解,从而获得业务。为扩大影响,网站最好还可链接在其它知名网站或相关网站上。
(2) 完成电子商务交易功能。物流企业的电子商务系统应具备以下功能:与客户完成运输合同谈判后,将结果做成一份标准文件,并将数据传到靠近客户所运货物的网络运输节点分支机构中去,分支机构按合同要求的时间派发运输车辆去客户仓库去装货,装完货后,将装货信息传到系统数据处理中心,系统中心立刻制出电子物流一体化已装货提单,并将提单传到供货商的计算机系统中去,供货商于是将电子提单和先前收到的电子信用证的标准数据传到银行,银行开出电子支票给供货商,并且将提单已收到信息通过网络告知买货方,买货方立即向银行进行电子资金交付,银行于是向买方传出电子提单,等到货运到买方指定的地点时,物流服务商立即通过网络通知买方,买方出具电子提单。物流商核对无误后,要求买方进行电子资金交付并通知放货。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物流企业的电子商务化。
五、结束语
电子商务和物流作为现代流通的两大手段,相互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当前电子商务的兴起,对传统物流组织产生极大影响。随着国门进一步的打开,越来越多的世界性商贸巨头进入中国内地,在未来几年内,电子商务必然越来越深入我们的生活,在经济交易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这就需要我们国内的企业把握形势加快在物流管理中应用电子商务的手段提高服务水平,才能在未来的发展和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周蓓:谈制造类企业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系统的设计[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4):263-267
[2]徐鹏赢:我国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中国商界(下半月),2010(5):162
[3]陈晔桦 赵 胜 刘 霞:电子商务给物流管理带来机遇[J].商场现代化,2009(6):143-144
【关键词】信息管理;商业;交易成本;组织成本
亚当斯密跨时代的指出:社会分工带来生产效率的提升。在马克思和列宁的论述里,公司是有计划的,因而交易成本低,社会是无计划的,因而交易成本高,计划经济就是想将国家建设成一个大公司。科斯进一步明确了交易成本的概念,指出公司的产生就是为了降低交易成本,但组织成本遏制了公司的无限扩张。这三位政治学经济学巨擘以分工、交易、组织为关键字,勾勒了经济市场上的万象变化。
随着互联网、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社会商业领域的数据量呈几何级数增长,大数据(big data)的概念进入商业范畴。学术研究领域提出了数据密集型科学的第四范式研究,相应的商业领域也早早开始基于海量数据创新商业模式以及运营管理体系,信息管理与信息技术在商业领域的应用进入新的时代,因此,有必要梳理信息管理对于现代以及未来商业的影响。
1. 信息对于商业的价值
1.1 信息价值的测度
信息是加工处理后的对人们有价值的数据。所以信息管理研究领域的两个基本问题就是:如何处理信息以及信息的价值。处理信息依靠信息技术(IT)以及信息系统。但是,首先需要确定信息的价值,才能明确信息管理的发展方向,才能把握信息在商业发展领域的基本属性。
对于信息价值的宏观,人们提出了两种测度方式:一是获取利用信息的成本加上利用信息获取的利润;二是利用信息之后的收益减去未利用信息时的收益。但是用这种宏观的测度方式,容易测量失真,无法揭示信息的真正价值所在。
对于信息价值的微观测度,Melvile等人总结发现:信息技术的商业价值体现在效率(Efficiency)和效益(Effectiveness)两方面,也可以表示为效率影响和企业竞争力影响。这种测度方式,忽略了信息管理的成本与信息的价值具有一体性,容易低估信息管理的成本。
基于交易成本与组织成本理论,我认为,可以通过交易成本与组织成本的变化量来测度信息的价值。一般来说,信息的正确使用,带来交易成本与组织成本的下降;同时有这样一种猜测,信息的使用倾向于带来交易成本的下降,但不一定带来组织成本的下降。并且就公司层面而言,信息管理倾向于优先降低组织成本;就社会层面而言,信息的价值主要在于降低交易成本。
1.2 公司层面的信息管理价值
Stphen Haag总结了信息管理的六个任务与目标,分别是:提高生产效率、加速决策过程、加强团队合作、建立企业间伙伴关系与企业联盟、实现全球化、推动组织变革。可以发现,建立企业间伙伴关系、实现全球化,这两点是属于交易成本范畴的,而另外四点都属于组织成本范畴。信息可以看出,信息管理的价值主要在于加强组织决策,强化组织行动。
越是规模大、业务多的公司,其组织成本越高,但一开始使用信息管理系统的边际收益就越大;随着信息管理的程度逐渐加深,相应的组织结构就需要一定程度的调整以配合信息系统,此时信息管理的边际成本开始增长,而边际收益则受限于公司的整体发展战略,这时候就会有两种情况发生:或是公司战略变革,大幅度提升边际收益,此时信息管理的水平将会跨阶梯式提升;或是公司维持原有战略,则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趋近,公司信息管理达到稳定值。这是针对于组织成本而言。
而在交易成本范畴,为了通过信息管理实现全球化与建立企业间伙伴关系,公司首先需要投入一定的资源,而交易成本的下降量,并不完全取决于在信息管理上的投入,首先取决于公司的竞争优势定位,即公司在战略层面因何盈利及发展何种市场。
1.3 社会层面信息管理的商业价值
信息管理在社会层面,则主要在于降低交易成本。本文最开始公司与社会的辨析中,可以看出社会因为是无计划的,所以其组织成本最低,社会运行的主要关注点在于交易成本。因为当资源配置完成后,需要经过市场的作用进行优化配置,但是市场作用会有交易成本,当资源重配置的优化收益低于交易成本时,市场的优化配置不会发生,所以降低交易费用,能够增强市场作用。这个原理不仅体现在常规的商业层面,对于环境产品等外部性很强从而交易费用较高的产品,信息管理的体现了巨大的价值。
2. 信息管理如何对公司发挥作用――对于沃尔玛与淘宝的案例分析
波特指出,企业的竞争优势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低成本与差异化,我们认为目标聚集也属于差异化的层面。
2.1 沃尔玛的信息管理
沃尔玛应用信息管理优化自身运营管理体系的案例一直未业界所称道。在这家零售企业,从事软件开发与维护的工程师就超过了两千人,它使用的一系列信息管理的举措都是业内最早。在信息管理方面的领先地位帮助它取得了在商业竞争中的全面优势,它依托信息系统实现了高效配送、快速运输:沃尔玛将物流成本由行业平均的销售额10%降低到了2%,将同业商店两周补货一次的频率提高到了一周两次。沃尔玛通过企业自有的卫星来监控货物运输车辆的位置。在其整个信息管理系统中,利用了电子数据交换(EDI)技术、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来优化供应链管理,无处不在条形码和数据传输实现了整个零售业全产业链的信息监控;建立了快速反应(QR)系统,提高订货速度与准确度,改变了传统的商业信息保密惯例,与合作伙伴分享销售、库存信息;同时还建立了强大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可以看出,沃尔玛已经远不同于传统的零售企业,而是转型成为一家信息驱动的公司,它的优势都是建立于准确高效的信息系统以及信息管理工作中的。通过信息管理所降低的组织成本,成功转化成为了社会层面或者是市场层面的交易成本降低,所以从商业系统层面来说,沃尔玛是通过做出了降低社会交易成本的贡献,所以巩固了自身的分工优势。
2.2 淘宝的信息平台
沃尔玛已然非常成功,但是在中国,更加成功的则是淘宝模式。淘宝为什么取得了更大的成功了,因为淘宝的实质是通过信息平台聚合了大量的商业企业,甚至有些淘宝店规模之小、经营之粗放和想象中的公司相去甚远,但是它们都带有公司的属性。我们在淘宝购物时,顾客实际上他认为自己是在面对一个公司,淘宝对于购物者来说是一个整体,虽然它的规模是如此庞大;如果淘宝(不仅仅是指淘宝公司,还包括淘宝平台上的众多淘宝店)是一个有组织结构的公司的话,我们不敢想象这个公司的组织成本会有多大;但是如果淘宝上的众多店铺不在一个平台上时,我们无法想象对于买方和卖方的交易成本会有多大。而淘宝通过信息管理,充分利用了信息的价值,同时降低了交易成本与组织成本。
淘宝从一开始就是按照一个信息平台的发展战略来打造企业的,就如1.2部分第二段所论述的战略变革的情况,但是它不是战略变革,而是它一开始就是按照信息时代的战略来设计企业、打造企业的。所以对于淘宝公司(不是淘宝平台,不包括众多店铺)来说,它进行信息管理的边际收益是远大于传统企业的,相应的能接受的边际成本上限也远高,所以就能进行更深入的信息管理工作,能给社会带来的交易成本降低也越大,于是它的社会分工优势就越明确。
3. 信息管理将如何影响商业发展――未来趋势分析
3.1 公司规模扩大
信息管理水平的提高,使得公司有能力进一步扩大规模;商业信息化的发展,则使得公司对于信息获取、处理、管理的需求不断提高。信息管理使得公司的能力与需求双向提升,迅速扩大了企业规模。这个趋势已经发生,诸多论文中提出的信息技术使得公司的管理与组织结构扁平化、网络化、柔性化,就是发生在这个过程中的。组织结构的变化是表,而公司发展思路的转变是里,所以说,信息管理最终会使得大公司转变自身的发展思路,因为不断提升的信息化需求必须得到整个公司结构的配合,而公司结构又紧密依赖于公司的战略定位。
3.2 小微企业发展
如果说“航母级”公司的出现是信息管理发展所带来影响的第一阶段的话,那么紧随其后的就是小微企业的发展。小微企业先天具有极低的组织成本,一般来说是大型企业是无法实现的,所以摆在小微企业面前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降低交易成本。淘宝模式已经指出了一条路,依托信息网络,搭建信息平台,但这个平台的决策者是千千万万个卖方和买方个体。小微企业具有巨大的活力,在市场中能有更加灵活的商业举措,在交易成本降低之后,能够给商业市场带来大量的新鲜血液。
3.3 “互联网+”模式
“互联网+”模式已经成为全国战略,这个模式的核心价值就在于通过互联网来实现全社会范围内有价值信息的高效流通,不断释放社会活力,降低社会交易成本。所以,今后各行业融入“互联网+”模式已成定局,因为这意味着信息时代对各行业信息管理水平的要求,不能融入这个趋势的企业将会因为需要太高的交易成本而在市场中被抛弃。
3.4 信息产权问题
信息管理,已经成为一个产业,原材料是数据,产品是定向的信息,有时也包括配套的解决方案。信息管理到来的价值越来越大,有一个问题的争论也逐渐热烈,即数据的所有权归属于谁,信息的价值应该由谁分享。这不仅是隐私权的问题,还涉及到数据信息的盈利的权利。信息产权所带来的问题,可能会逐渐产生,应该引起重视。
参考文献:
[1]周蕊.信息技术对商业模式的影响[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2,(9):1819
[2]方永选.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影响商业模式创新的机理分析[J].江苏商论,2014,(30)
[3]张庆华.当代信息技术对管理现代化的影响[J].商业研究,2002:6465
[4]杨定泉.信息化环境下企业组织结构对交易成本的影响分析[J].商业时代,2010,(10):7475
[5]郑琦.信息技术如何获得商业竞争优势[J].信息与计算机,2001,(8):1415
[6]黄红梅.信息技术对企业管理的影响及模式优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
[7]付兴奎,王靖会.试论信息经济时代的信息管理[J].现代情报,2007,27(4):4447
[8]郭捷.管理信息系统管理视角,机械工业出版社
关键词:物流模式;调查分析;河南省
一、河南省企业物流模式的特点
本调查研究主要通过实地走访和发放问卷两种方式对企业进行调查,整个调查过程中,对于某些缺损信息,调查组通过电话或者面谈进行补充。调查总共发放问卷49份,回收45份,剔除内容不完整及明显有误的问卷,最终获得有效问卷39份。被调研对象主要是企业的物流部门经理或物流部门相关负责人,由此保证了问卷填写的可靠性和真实性。
所调查的企业涵盖机械,电子,食品,化工,服装,纺织,家电,制药等行业,企业的所有制性质、生产方式、年销售额规模以及产品销售范围的分配情况见表1,分析可知,调查中大多企业为民营企业,较大规模的公司较多,产品覆盖范围广的企业较多,可以反映市场的主流情况;且样本分布较为均匀,具有普遍性意义。
调查结果显示,在调查的39家企业中设有专门物流管理部门的有27家,占69.23%,而制定有专门的物流战略的企业只有21家,占53.85%,其中有8家年销售规模在3000万以下,这说明,依然有大量的企业没有认识到物流的重要性,没有将物流管理组成企业战略的一部分,而且这些企业集中表现在中小企业。39家企业中既设有专门的物流管理部门又制定有专门的物流战略的企业有21家,占53.85%,其中,有15家企业的年销售规模为30,000万以上,另外6家企业中,有5家销售规模为15000万-30000万之间,1家的销售规模为3000万―15,000万之间。可见这类企业均为大中型企业,说明大中型企业更能认识到物流的重要性,更重视物流战略在企业战略中的地位,并有能力建立和完善物流系统、引进技术力量、培训管理人员、完善管理体系。有9家企业未设有专门的物流管理部门,也没有制定物流战略,占总数的23.08%,这9家企业中有8家的年销售规模为1000万以上―3000万之间,1家为3000万以上―15,000万之间,可见这类企业均为中小企业,之所以这样的原因一方面主要是由于中小企业资金和能力匮乏,没有能力在物流系统和管理上投入资金,另一方面也因为中小企业的管理理念和思想落后,认识不到物流对企业的重要性。
在所有调查的39家企业中,有27家企业均在不同物流环节上采用了第三方物流模式或物流联盟模式,12家企业在所有物流环节均采用了自营模式,各物流职能选择模式的详细情况见表2。在39家企业中有11家企业在至少3种物流职能上采用了第三方物流模式;有6家企业在在不同的物流职能上采用了第三方物流及物流联盟模式;有13家企业在1种物流职能上采用了第三方物流模式;4家企业在所有物流职能上都采用了自营物流。
从调查结果可以发现,大部分企业均有采用第三方物流模式的,然而采用第三方物流模式的物流职能主要集中在运输和配送上,也有少量企业在仓储保管、物流信息管理和物流系统设计上采用了第三方物流,所有调查的企业中仅有4家在运输和配送上采用了物流联盟模式,此外,大部分企业都在单一的物流职能上采用第三方模式或物流联盟模式。
综合分析以上调查结果,可以得出河南省企业物流模式的特点:
(一)企业对物流管理作用的认识方面
河南省的大部分企业对物流管理的作用认识不够全面和深刻,其中主要为中小型企业,中小型企业因为资金匮乏和能力所限,造成了其对物流系统的忽略。但依然存在一些大中型企业没有制定物流战略,没有认识到物流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而且大部分大中型企业对物流的认识不够全面,主要表现在:1、对企业物流的认识还停留在传统的仓储管理、运输管理和配送上;2、企业的经营战略中往往没有考虑到物流战略,在企业战略制定过程中,物流部门得不到重视,物流部门在企业中的总体地位低下;3、对物流计划和物流信息资源的整合、重视程度不够,忽略供应链整合,缺乏统一运作和管理。
(二)物流模式的应用方面
河南省企业在物流模式选择上,已经越来越多采用第三方物流模式,虽然大都只是在部分物流功能上采用,很少有企业在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销售的一系列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环节上都采用第三方物流模式,这说明,河南省第三方物流的发展还处于低级阶段,企业目前对第三方物流服务需求的层次还不高,范围不广,服务需求仍集中在传统的运输、配送及仓储等基本服务,集中在相关的包装流通加工、代结货款、库存管理等增值服务不多,大多数企业在物流系统设计和物流信息管理上都未采用更加专业的第三方物流模式,这些都导致了企业不能形成完整的物流供应链。此外,调查还发现作为汲取了企业内自营物流与第三方物流的长处,同时又克服了两者的缺陷的物流联盟模式,只有少量企业开始采用,这突显了我省企业物流发展和管理上的落后,在物流管理理念、技术力量、综合服务水平上依然没有质的提高。
二、影响物流模式选择的因素
(一)企业的规模和实力
企业规模的大小意味着企业的资金实力,大规模企业一般都有资金和能力 建立企业的物流系统,而中小型企业资金规模小,生产的变动性大,无力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自有物流设施的建设和物流人员的培训。而且,小企业为把资源用于主要的核心业务上,就适合把物流管理交给第三方专业物流公司。
(二)企业的所有制性质
不同所有制性质的企业运营过程中存在的差异需要采用不同的物流模式。国有企业缺少降低成本的内在动力,又具有强大的解决内部职工“就业”的政治动机,宁可要高成本的“自办物流”,也不要高效的第三方物流。而外商独资企业由于不熟悉国内的物流状况,更加青睐于使用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
(三)企业产品自身的特点
企业产品物理特性将影响企业物流模式的选择。如机械制造业由于机械的运输和储运需要建立大型储运仓库、配备大量的运输工具和标准化装卸设备,因此,建议采用具有专业设备的第三方提供物流服务较好,而对产品线单一的或为主机厂做配套的企业,则应在龙头企业统一下自营物流。
(四)企业物流系统的总成本
企业在选择物流模式时必然要考虑物流模式对物流系统的总成本的影响,为此必须弄清各种模式物流系统总成本的情况。又因为物流系统在成本之间存在着二律背反现象,即一种物流活动成本的下降会带来另外一种或几种物流活动成本的增加,所以,在选择物流模式时,要综合考虑不同模式下物流系统的总成本。
(五)企业的客户满意度
物流的客户满意度也即客户服务能力在选择物流模式时至关重要,因为低的客户满意度会造成客户的流失,而客户流失的代价不仅仅表现为失去实际营业额,其潜在波动影响意味着更大的损失,因此物流模式的选择必须考虑到企业物流服务的客户满意度。
(六)企业对物流控制力要求
市场竞争促使越来越多的企业要求对整个供应链有较大程度的控制,例如对供应和分销渠道的控制,能够使物流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一部分,从而确保企业能够获得稳定的利润,避免被淘汰出局。
(七)企业的物流管理能力
企业对物流的管理能力对企业选择物流模式的选择也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缺乏专业的物流管理人员,企业管理物流的能力较低,则比较适合采用专业的第三方物流或组成物流联盟;反之企业处理物流能力高,现有的物流网络资源丰富,则适合自营物流。
(八)企业拥有的设施、资源和资金
如若企业拥有自己的物流工具,则企业在选择物流模式时,更倾向于自营,企业有足够的资源和资金,则有能力自建物流系统;如若企业没有物流设施,资金也匮乏,则企业将物流外包,能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到核心业务上,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九)物流的相关政策法规
政府对物流产业的发展起一定的引导作用,政府出台合理的引导政策,以政策及文化导向来激励及鼓励企业的物流外包活动,规范物流外包的市场交易行为,这有利于企业使用第三方物流或物流联盟。
(十)企业产品的需求和竞争情况
市场需求日趋主体化、个性化和多样化,使得很多传统的大量生产模式和经营战略面临着严峻挑战,急需将大规模生产、少批次、单一品种的生产方式转变为小批量、多批次、多品种的生产方式,而这致使自营物流的费用高,供应链构建成本大,市场竞争力差,使用第三方物流能够拥有更好的灵活性,满足个性化需求。
(十一)物流科技的发展水平
信息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往往能够很快地更新信息技术设备,而普通的单个企业通常因成本,难以更新自己的设备,这便造成外部物流供应商企业的技术专业化程度大大提高,信息传递更加便捷,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费用,使得企业采用外部物流模式更容易降低成本,获得高顾客满意度。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管理
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可以分为基础管理平台的搭建,管理结构优化、实现企业一体化的集成管理,充分利用外部资源。首先,基础管理平台的搭建。信息基础建设是目前我国企业面临的最迫切的问题。在此时期,企业先必须将所有的资源进行信息化和数字化。企业信息化比较重视应用。在实际工作中,我国有些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没有建立标准化的制度和体制,对于同一个资源,每个部门都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数字化,从而导致同一中资源出现不同命名和编码,进而导致企业管理的混乱。其次,管理结构优化、实现企业一体化的集成管理。一般情况下,企业要对是否通过信息化手段来实现对内部的基础管理的规范化和基本管理的流程进行确认。在此过程中,一定要将电算化和信息化区别开来。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对业务进行优化主要是采用以业务流程为导向的方式,实现对传统业务结构的改革,从而使得运营效率得以提高,成本得以降低,最终获得最大的利润。再次,充分利用外部资源。通过充分利用外部资源有利于促进企业之间供应链和客户关系等实现有效管理。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企业在进行内部资源有效管理的同时,还必须对外部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对客户的实际情况进行跟踪,开发新市场,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能够适应多变的市场环境。
二、企业信息化建设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首先,企业信息化建设使管理功能有所增强。通过计算机网络的运用,部门与部门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管理者与员工之间沟通更加容易。通过信息化的运用,客户需求信息更容易获得,更容易筛选,有利于生产计划和销售计划的制订。其次,企业信息化建设使管理效率得以提高。信息化的实现,实现了跨国跨地域跨行业的管理,这是在没有网络的时代无法实现的。再次,企业信息化建设引发组织结构的调整。信息化使得信息传递的方式得以改变,从阶梯层变为水平型,管理组织也从“金字塔”转变为扁平化的“矩阵”型。第四,企业信息化建设增加了管理手段。ERP等系统成为企业管理的主要手段之一,它有效地减少了管理环节和管理层次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管理效率。
三、企业信息化建设应注意和存在的问题
1.企业信息化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防止生搬硬套,要有所创新。企业信息化建设并不是跟着潮流进行,它需要企业对自身的管理状况进行需求分析。企业信息化并非是片面的追求自动化,而是需要企业不断地进行创新。企业信息化建设与企业整体发展密不可分,不应盲目的使用社会上推销的管理软件,如果选择软件不慎重或软件根本不适合本企业的管理,那么就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其次,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企业必须建立对数据库、计算机应用的管理标准和指南。同时,要坚持循序渐进的投资原则。
2.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国内企业信息化大环境发展尚不成熟。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投入较少,应用水平不高。由于缺乏良性的市场竞争机制和环境,企业对于信息化的建设积极性不够高。另外,目前国内在企业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方面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企业信息化建设缺乏正确的引导。
(2)部分企业领导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程度不够。表现在有些企业信息化起步早、投入大、失败多,产生惧怕情绪。一些企业的领导不能正确认识和掌握信息化发展的规律,对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性、严肃性认识不足,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缺乏主动精神。对企业长期形成的工作习惯、业务流程影响到企业信息化认识不足,没有从本质上认识到企业信息化是一项企业变革的系统工程,对企业信息化建设必须与企业基础信息资源建设同步进行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3)企业缺乏信息化人才,管理和执行力度不够。由于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不够熟悉,自身缺乏信息技术和信息管理方面的技术支持,突出表现为技术与管理兼备的信息化复合型人才的缺乏。此外,企业在这方面的规章制度还不健全,缺乏有效的监控机制,管理上存在空白和漏洞;基础数据采集、录入等操作不规范,准确性难以保证。如果不能治理和改进这些情况,构建的信息系统最多只能提高某些工作的效率,但在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方面收效甚微,反而可能会使管理成本大幅增加。
(4)企业信息化建设缺乏整体规划,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工作应当以企业发展战略为中心,如果偏离了企业的发展战略,任何的信息化建设都会失去意义,结果可能适得其反。整体规划是后续工作开展的依据和指导,缺乏规划,随意性与盲目性难以避免,陆续建成的各个系统之间的集成、维护和升级等都比较困难,成本也会比较高,整个系统的效率和效益会大打折扣。此外,有些企业信息化建设方式选择不当,需要对建设方法进行改进。
(5)缺乏专业培训和指导。刚刚接触到信息化,企业上至高层领导,下至普通员工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理解企业信息化建设,很多人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缺乏整体认识,对自己所应发挥的作用并不明确,员工积极性不高。在这个过程中对企业进行有效的专业培训是很重要的,这有助于增强企业主导、掌控信息化的能力。
(6)缺乏管理咨询及项目监理制和绩效评价制。由于首次实施信息化的企业,对于实施过程和在每一步实施工作中应该取得的结果并不十分明确,对每一步工作的控制乃至整个实施过程的质量控制都没有足够的经验。因此,应当引入管理咨询及项目监理制和绩效评价制,在诸如总体规划、业务流程优化或重组、系统选型、阶段性工作目标评价以及竣工验收等重要环节为企业提供服务。
四、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措施
1.管理创新。随着社会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必须进行管理创新,树立现代管理意识。以提高企业竞争力为核心作为发展模式;以树立全球化战略思想为管理战略;以现代信息技术对企业业务进行改造作为主要管理技术;以树立绿色营销理念作为企业营销思想。提高企业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不仅仅是实现企业各种管理信息的共享,以及为企业决策提高各种有效信息,而且是要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以信息化为基础,实现企业管理水平的跨越式发展,进而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得以提高。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和基础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正是由于具有强大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从而使得企业在这个变化多端的市场中处于优势地位。因此,信息技术要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每个环节紧密结合起来,并且将企业核心竞争力作为衡量企业信息化的主要指标。
2.加大投入。在信息化发展的今天,企业管理方式正朝着信息化方向迈进。企业信息技术水平的高低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企业竞争力的强弱。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技术性和操作性较强。加强培训,做好基础性工作,企业主导、掌控信息化能力的增强可以通过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接受有效的专业培训来实现。企业信息化建设各阶段培训内容是不同的,而在信息化项目启动前的培训更为重要。这样的培训能够让企业员工明确自己的角色和所发挥的作用,能够很好的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是他们在工作中能够发挥出自己的创新能力。另外,健全信息管理系统。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是需要企业根据自身特点做好前期的调查工作,从而建立的信息管理系统能够更好的适合本企业运用。在企业间及协作企业间建立数据交换中心,对数据的标准进行统一提取,数据的格式进行统一,数据的集成进行统一。通过数据交换中心进行处理和整合,使外部信息能够为自己服务,使企业之间的信息系统的兼容性更强。
3.建立和完善信息管理系统。为了提高企业信息系统应用价值,信息化应用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是企业建立信息化的关键。全面评估、分析、测试、检查和评审信息系统的性能,而且还包括对实际指标和计划指标的对比工作,从而对系统目标的实现程度进行确定,并全面评价系统建成后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分析评价结果,对企业信息系统应用水平能够客观地进行量化,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从而有利于进一步推动企业管理创新,并且使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关键词 ERP 财务信息管理系统 功能 应用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ERP系统是一个管理系统,它有着高度集成的特点,对企业的信息资源进行管理。于传统的会计管理系统不同,它不仅实现理论各模块的相互连接,还与企业产品的供应链,企业的生产计划系统以及生产控制系统都达到了非常好的连接度。该系统的具体功能比以前的系统更加强大,实现了对传统信息系统的突破。以前老的企业会计财务信息系统.主要是以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为基础。而现在的ERP系统实现了对这个等式的突破,它以企业的主要业务为中心来进行组织。
一、ERP在财务信息系统新功能中的具体体现
第一,它对企业的会计业务和财务管理等都起到了很好地完善作用。首先,它能够提高系统的审核速度,因为在ERP环境下,它能够提供集中审核功能;其次,在企业期末结算的时候,它能够提高企业整体的结算速度,让公司在财务方面比以前管理的更有效率;最后,它让财务管理者对公司的整个资金流有更全面的掌握,因为它实现了与企业内部各个模块(产品的生产环节、产品的销售环节等)之间的链接。
第二,重视企业内部各个部分财务信息的收集、分析以及监管。它使得企业的财务系统不仅能够适应之前的环境,而且还能够很快的融入到重组后的企业环境,并且很好地控制企业成本进行。
第三、注重企业内部会计管理的作用。要求把项目管理作为系统的核心,都项目进行成本、利润方面的检查和分析,从而可以实现对项目的合理预测和分析。
第四、能够给企业收集到更全面、更准确的财务信息,为企业管理层的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首先,他能给企业提供精确的关于管理方面的信息报表.并且管理者可以通过系统查找他们想要的信息;其次,它提供了让用户更为方面舒适的服务,用户可以使用财务模块查看账目,另外,分析模块还能自动帮助用户进行财务分析。
第五,为企业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机构提供支持。企业在世界各地的分支机构的财务管理在以前一直是企业面临的难题,有了这个系统,企业就能够很好的管理各机构间的财务。他不仅能够提供各个不同币种间的计算转换问题,还能够支持不同国家的财务报表之间的合并。
第六,它支持以web作为核心的财务信息收集和分析。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介入到电子商务中去。ERP环境下的财务管理系统可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帮助,企业的一些财务信息能够以web的形式去收集并且同样可以以这种方式进行。
二、ERP环境下财务信息系统应用分析
(一)在会计核算中的具体应用。
会计核算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信息记录。企业在运行过程中,会涉及到货物的购进和支出,会涉及到资金的流入与流出,总之企业内部和财务相关的各类信息都能得到及时的记录;第二,资金的核算。企业大大小小资金的花销都在记录之后,系统后自动对其进行核算,这样能够很好的避免人工核算出现误差;第三,反应资金的变动情况。每一次资金的流入或者流出,在系统中都会得到很及时的反映,让管理者能够了解企业财务的变动情况;第四,分析企业财务状况。系统收集到众多的财务信息后,会有软件自动帮助其进行财务分析,能够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一个企业的会计核算模块设计到很多的内容:包括总账模块、现金管理模块、资金的应收模块等。以应收模块作为例子来说明.它主要是对企业到期应该回收资金的核算和管理。包括企业的定期存款,其他和企业进行业务往来的赊账等。在ERP系统软件里面,通常情况下都会配有票据维护、打印等功能。另外还可以查询付款以及收款情况。
(二)在财务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财务管理必须要在会计核算的基础上进行,没有会计核算得出的数据,就无法对企业财务进行分析、预测和控制。财务管理能够给企业制定财务计划,帮助企业实现对资金的管理和监控。在ERP系统中,设计了专门的财务管理模块,它不仅能够对财务信息进行收集,而且还能够自动提供后续化的分析服务。它结合了国内外一些优秀企业的管理经验,对企业内部的会计核算和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业务进行了完善。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经营时,它能够为安排在地球上各个地方的下属机构提供统一的核算和管理平台。不仅如此,它还能够为各个地方的分支机构财务报表合并提供支持。
(三)ERP系统在成本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企业规模的发展让现代企业的成本管理变的更为复杂,它需要借助一个能够协调整个企业财务信息的管理系统,这样才能够让企业内的每一项业务都围绕市场来进行处理。在现有的ERR系统里面.每一项程序都是使用同样的数据,并且还用的是同样标准化的财务报告体系,管理者能够非常便捷地使用。
三、小结
在这个系统下,企业每一个部门的支出的资金和收回的资金都能够得到及时的反映,一旦出现差错就能迅速查出。通常来说,一个典型的或者是高层次的ERP成本管理包括很多个子系统,首先是成本中心会计系统;其次是订单和项目会计系统;再次是对企业获利能力分析系统。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东吴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2011秋2班)
参考文献:
关键词 企业管理;创新;企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 F2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101-0213-01
1 企业创新管理的必要性
现阶段,我国正由工业经济向知识型经济转变。因此,对于知识型企业来说,必须以知识型人才为基础,以科技为支撑点,以创新为基础内容,把企业建成一个信息密集、人才密集和知识密集的综合体。另一方面,国有企业管理已由单纯生产型管理向生产经营型管理转变。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国有企业必须摆脱旧的管理思想的束缚、勇于创新、建立新的管理制度、管理体系与管理方法。其次,随着世界各国的经济传递速度的明显加快,一些国家的经济运行状况会被某国经济的汇率及利率变动而受到影响。综上所述,只有要求企业相应地改革那些传统的管理制度、管理方法和管理体系,才能使其适应瞬息万变的国际市场环境。
2 企业管理观念的创新
1)企业管理理念是企业从事经营管理活动的指导理念,体现为企业的思维方式,是企业进行管理创新的灵魂所在,企业要想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在管理观念上不断创新。而要更新观念,管理者必须打破现有的心智模式的束缚,有针对性地进行系统思维、逆向思维、开放式和发散式思维的训练,并通过综合现有的知识、管理技术等改造和突破原有的管理理论和方法。
2)能力提升的观念管理。信息时代的发展,促使企业具备“以快应变”的能力,以最快速的反应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集中体现员工的创造性和主动精神的智力资本成为企业竞争力的核心资源。同时企业的管理方式也在发生历史性的演变,从物本管理模式过渡到人本管理模式,进而深化为以人的能力为核心的管理,更确切的说就是能本管理。在当今社会,知识、信息、智力成为企业竞争的核心因素,人作为知识的载体,作为知识的创造者和技术的运用者,其智力资本的贡献率是人力资本贡献率的主要构成,并远远高于非人力资本的贡献率,企业间竞争的实质就是高素质、高创新能力的人才竞争。因此,企业的管理核心也应该演化为培养人的学习能力、发挥人才的创造性,侧重于人的智力和创新能力开发的管理,走向人本管理的高级阶段。
3)信息至上的理念。全球信息网络化等高新技术正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信息管理理念已渗透到企业的方方面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要不停地与外界环境交流信息,如市场行情信息、科技发展信息、竞争对手信息和科学管理信息等。在企业内部还有一个人、财、物、产、供、销等各个管理环节的信息。这些企业内外信息的收集、加工、储存、传输和使用是企业管理创新的前提。企业必须首先树立“信息之上”的观念,以开放的头脑及时地把握各种不断变化的企业内外信息,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企业管理创新。
3 企业管理创新机制的主要内容
1)改革管理人员的考评方式。为了有效开展管理创新活动,企业的用人制度及奖励制度应具有导向作用。如果管理人员对上级的忠诚在管理人员的提拔和奖励中起关键作用,企业内部的政治氛围将十分浓厚,这样管理创新活动就很难有效的开展。提拔及奖励管理人员,考核是基础。由于管理人员的工作是做决策,决策就是他们的产品,普通员工则是其决策的直接“消费者”。根基消费者评价产品质量的一般市场逻辑,作为管理人员决策的消费者的普通员工也应该有权利评价管理人员的决策。这一评价方式与目前的通常做法有很大的不同。后者主要强调的是业绩,对管理决策本身很少关注。如果企业提拔及奖励持续改进管理工作的管理人员,并鼓励普通员工参与评价,管理创新活动的障碍就会极大的消除,企业创新管理活动效率也会极大的提高。
2)实施供应链式的管理,优化资源设备。在企业外部环境复杂、变化的条件下,企业首先需要将同一产业链条上的不同企业之间,同一企业之间、同一企业的产品之间、职能之间的相互关系纳入系统的供应链管理范畴,以明确各种要素在相关界面之间的联系方式,取得企业内部资源和外部环境的动态平衡。
3)建立有效机制,培养职业化的企业队伍。要推动企业管理创新,必须注重企业家队伍建设,培养和造就一个主导管理创新前沿和领导市场竞争潮流的企业家阶层。在这方面我们要结合我国的国情并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在权、责、利一致的原则下,建立一套科学、公正的考核、晋升体系,完善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使经营者的个人利益与企业的经济效益挂钩。在干部人事制度上,建立经营者人才市场,引进竞争机制,通过市场机制把企业家这种生产要素进行合理配置。国家也要采取措施建立企业家资格认证系统、人才交流市场、继续教育培训机制等,以促进我国企业经营者的职业化。
4)企业形象的塑造。企业形象的塑造主要包含两个方面。①有形形象的塑造。主要是指企业形象中视觉识别系统的设计,包括电视、杂志、报纸上的广告设计,包括路牌、路灯、灯箱等的平面广告设计。包括环境的点缀、建筑物的造型、色彩的选用以及装潢情调等方面的设计。这些可视要素让公众一看便知企业的形象要么高雅无华,要么富丽堂皇,要么简洁舒适,要么管理平庸等。②就是无形形象塑造。主要从非视觉方面,即感觉、行为、意识、观念等角度来塑造企业独特的价值观念、行为模式和环境氛围。无形形象的塑造比有形形象的塑造更为复杂且重要。它将企业的价值观念、文化氛围等因素融入企业行为、员工行为和管理者行为之中。无形形象塑造实际上就是感觉形象的塑造。当前企业形象塑造主要是诚信形象、道德形象、管理者和员工形象的塑造。
5)加强客户管理,提升顾客满意度。随着现代生产管理和现代生产技术的发展,以及市场态势的转变,企业应建立一种旨在改善企业和客户之间的管理的新型管理体制,即客户关系管理,应用于企业市场营销、销售、服务与技术等企业外部资源整合领域。
6)尊重与信任。作为一个团队,团队里的尊重和信任包括领导者和员工之间的相互尊重和信任以及员工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协助。作为团队的领导者要信任下属,充分的授权,培养员工的成就感。所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就是这个道理,使员工们充分了解团队做出的某项决策的原因,鼓励发表自己的看法,坦诚相待。而员工之间更是要以心相交,开诚布公,只有彼此尊重信任对方,团队共同的工作才会更有效率。
4 结束语
企业创新关系到企业未来的发展,创新作为企业生产效率提升的驱动力,在企业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在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可能会更多的忽视创新,但如果总结了企业创新的活动,那么企业的璀璨就将不只是梦想。
参考文献
一、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的重要作用
1.改善企业的经营状态。在以往企业经营管理中,物流管理通常由单独一个部门负责,与企业其他部门的联系较少,致使管理上存在较大的孤立性,管理效率难以提升。而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的发展,改变了原有的管理模式,将企业各部门联系起来,通过相互配合,能更高效地完成物流管理任务。同时,物流管理人员在其信息化管理中,需要以企业的整体利益为着手点,有利于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对内外资源的合理利用,让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保持在最佳状态。
2.提高企业的物流管理水平。企业的物流管理是极为重要的一环节,物流管理的信息化,能有效提升物流管理水平。在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过程中,企业需要在通讯与交通网络建设中,投入更多的人力、物理与财力,从一定程度上讲,有利于完善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为了实现物流信息化,企业不得不加大科技研究力度,构建科学的物流管理信息化体系,在这一过程中,企业的物流管理水平也会获得较大提升,通过改进管理方法,来不断适应物流信息化的管理要求。
二、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解析
1.物流管理信息化意识淡薄。企业在物流管理方面,普遍缺乏对物流管理信息化的全面认知,忽视了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企业物流管理仍与传统模式为主。同时,在物流配置方面,以规模与配置齐全为主要追求,忽视了对供应链管理系统的构建,致使物流管理信息化过程中,成本花费较大,信息化效果不佳,企业的综合竞争力难以获得较大提升。
2.物流管理方法与设备较为落后。物流管理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受物流管理技术水平的限制。当前,大部分企业还未实现对信息技术的充分利用,其技术应用仅停留在日常事物的管理上,在物流决策方面,仍以人工化工作模式为主,信息化程度较低。另外,物流管理信息化要求企业必须高科技的设备,能对物品进行自动化扫描、分拣等操作,但部分企业所配置的设备较为落后,并不具备这些功能,严重阻碍了物流管理信息化在企业的普及。
3.物流管理的信息资源系统化程度较低。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化的不足,也是当前大部分企业存在的重要问题,长期以来,企业在物流工作中,缺乏统一的信息标准,信息共享程度非常低,物流管理方式落后,严重制约了企业物流运行中的订单管理、库存查询、物品运输等各项工作的高效开展,造成物流管理效率低下,物流服务质量不高,影响了企业的整体发展。在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物流管理资源混乱是一项较为复杂且不易被察觉的问题,企业的领导者与相关管理人员在企业管理中,时常忽视这一问题,最终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
4.物流信息化管理人才匮乏。在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过程中,人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实际中,大部分企业都面临着物流管理信息化人才匮乏的现状,人才的缺失成为制约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当前,企业的物流管理信息化要求人才必须具备多方面的综合技能,既要拥有丰富的物流经验,能有效处理各项物流管理事宜,还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应用技术,能通过计算机操作,完成信息化的物流管理任务,而在企业现有物流人才队伍中,大部分学历不高,年龄偏大,并且计算机能力较低,学习能力有限,难以满足企业的信息化需求。
三、加强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的有效对策
1.转变企业管理理念,强化物流管理信息化意识。对于企业物流管理中,存在的信息化意识淡薄问题,应以转变企业领导观念为切入点,通过了解物流管理信息化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重要作用,让领导主动参与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并加强与全体员工的沟通,共同配合物流管理信息化工作的开展。在企业内设置独立的物流管理部门,主要负责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以提高物流管理信息化进程。同时,企业还需注重对物流管理信息化的创新,结合企业实际生产经营需求,不断改进货物配送、资源整合方式,以推动物流管理信息化的创新发展。
2.完善物流管理信息化技术研究体系,积极引进新技术。企业要不断进步,就必须突破技术、管理等方面的限制。在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中,企业需解决物品自动识别与电子数据交换等技术难题。物品自动识别技术的应用,能让物流管理中声音、字符、视觉等方面的识别成为现实,有助于企业更高效地完成物流管理任务。其中,要提高企业的物流管理技术水平,首先必须建立完善的技术研究体系,对企业内部的物流管理开展科学的信息化研究。同时,不断引进国外先进信息化管理理论与技术,将其有效应用到本企业的物流管理中去,通过对管理技术及方式的不断改进,使之符合现代化企业的物流管理需求。加强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技术研究,有助于提高物流管理效率,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3.加大物流资源开发力度,充分挖掘信息的利用价值。为了改变物流管理中的信息混乱局面,企业必须将信息资源的整合利用纳入管理工作范畴内,积极进行信息资源的开发,在实际管理中采集真实的信息,并以规范化与标准化作为信息采集目标,将所收集的物流信息按一定分类传输至物流管理系统中,为后期的管理决策提供完整的参考依据。同时,在物流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还需结合企业的发展战略要求,建立科学的信息资源共享体制,以充分挖掘物流信息中存在的价值,让其投资效益得到最大发挥。企业管理人员需要正确认识物流信息资源开发与管理的作用,认识到这是一项长期工作,并以积极的态度看待物流管理工作,确保其工作的高效、稳定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