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酒文化的总结范文

酒文化的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酒文化的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酒文化的总结

第1篇:酒文化的总结范文

关键词:葡萄酒文化;葡萄酒工程专业;全英文教学;教育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1-0276-03

人类酿造、饮用葡萄酒至今已经有了数千乃至近万年的历史。葡萄酒文化所涉及的对象侧重于葡萄酒的社会属性,即葡萄酒在人类社会活动中对政治、经济、文化、宗教、艺术、生活等各个领域所产生的具体影响。狭义而言,葡萄酒文化主要指葡萄酒的品尝、饮用的礼仪与风俗;而广义上讲葡萄酒文化则涉及到葡萄酒的历史起源和文化传播,几千年来不断进步的葡萄栽培管理与葡萄酒酿造技术,生产和贸易的法律、法规,品饮礼仪与佐餐搭配,以及艺术家所创作的与葡萄酒相关的书画、诗歌、音乐和影视作品等方方面面的内容[1]。

历经数千年的发展、传播与演变,葡萄酒文化如今已经在西方社会中占据了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但葡萄酒文化并非是西方文化的专利,我国也有着数千年的葡萄栽培、葡萄酒酿造和饮用的历史,我国古代的葡萄酒文化也曾经辉煌灿烂一时[2,3]。为了满足我国葡萄酒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同时也为了满足大学生提高自身文化素质的需要,我国许多高等院校已经开设了与葡萄酒文化相关的专门课程,并进行了一定的研究、探索和实践,不仅加强了学生对葡萄酒文化知识的理解,更推进了葡萄酒文化在我国的良性传播和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3,4]。

中国农业大学“葡萄酒工程专业”本科专业成立于2003年,目前已经发展成为学校招考的热门专业。多年来,为满足专业教学的需要,同时也为了丰富广大在校生的文化学习与生活,我校已经开设了一系列与葡萄酒文化相关的专业或公共选修课程。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和发展,我国已经与澳大利亚、新西兰、智利等葡萄酒重要产出国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自贸圈”规模也在不断发展扩大,国外优质、廉价葡萄酒的大量进口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葡萄酒全球化发展的大趋势为产业的发展带来的不仅是极大的机遇,更有诸多的挑战,专业人才相关知识结构的调整与补充就是其中之一[4]。为了充实学生的葡萄酒文化背景、提高学生的葡萄酒专业英语,自2012年起我们积极与国外相关院校、相关专业开展教学合作,对《葡萄酒文化》全英文教学进行了探索,至今已经有了三年的授课实践与积累,总结了一整套较为完整的教学理论与实践方法,以期为我国该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开阔思路,积累经验。

一、课程定位

《葡萄酒文化》全英文教学课程,定位于“非专业性葡萄酒文化欣赏和传播的公共选修课”,以英语作为授课语言,面向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基于北京学院路地区高校教学共同体的构设框架,将来将面向学院路共同体所有本科生)进行授课,主要以国际化的视角向学生介绍葡萄酒文化的相关基本知识,向学生展示葡萄酒与葡萄酒文化的起源、发展、传播及其在现今社会不可替代的影响。对于葡萄酒工程专业本科生而言,该课也是对专业课知识的补充。课程涉及葡萄酒数千年来的发展历史、葡萄酒文化的传播和演化、酿酒葡萄的栽培与世界上重要的葡萄种植区、葡萄酒的品尝、葡萄酒的基本酿造原理、葡萄酒的储藏和酒窖文化,、葡萄酒与食品的搭配、葡萄酒与健康等葡萄酒相关知识的方方面面。

课程重点在于以全英文授课,结合中外葡萄酒文化的比较,传播葡萄酒文化,扩展学生对葡萄酒相关知识的了解,提升学生文化修养和综合素质,同时培养学生对葡萄酒领域英语的了解和学习。

二、教学纲要的制定

针对文化而言,葡萄酒文化可以包括葡萄生态文化、历史文化、品种文化、酿造文化、品尝文化、保健文化、收藏文化、餐饮文化、文学艺术等,蔚为大观[5]。如何归纳和总结,将极其广泛、复杂的授课内容高度整合,便于“非专业”学生甚至是“零基础”学生的体会和学习,成为课程教学大纲制定的一大重点和难点。为此,结合国内、外本课程的教学经验和专家针对本项目的建议,吸取精华,避免冗赘,制定了该课程全新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以期让学生用全英文的视角了解世界葡萄酒文化的起源、发展和变化,及其在我国的悠久历史和渊源。课程内容的编排基本上按照总体概括到一般技术详述的顺序,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全部授课共分八个章节,共计16学时。章节名称和基本授课内容如下:

章节1 葡萄酒的历史(History of Wine,2学时):介绍葡萄与葡萄酒的起源,葡萄酒在古希腊、埃及、罗马和中国的传播,在中世纪的中东和欧洲的历史,以及葡萄酒向新世界的传播与发展。章节2葡萄酒与西方文化和社会(Wine in Western Culture and Society,2学时):介绍西方社会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葡萄酒角色,葡萄酒在宗教和古老传说中的地位,以及葡萄酒与当今西方社会文化生活的紧密联系,如诗歌、小说、绘画和影视等。章节3 当今世界的主要葡萄酒产区(Major Wine Regions in the World Today,2学时):介绍当今世界葡萄酒主要产区及其特点,包括旧世界(欧洲: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德国等)和新世界(美国、加拿大、智利、阿根廷、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等)。章节4 葡萄酒的品尝(Wine Tasting,2学时):介绍葡萄酒品尝的操作方法和专业术语,包括对颜色、香气和味道的感官品尝和描述;此外介绍葡萄酒品尝的一些相关知识,如品尝温度、品尝时机和品尝环境等。章节5 葡萄酒的酿造(General Winemaking,2学时):介绍从酿酒葡萄栽培和采摘到葡萄酒酿造和灌装基本生产工艺,同时对红葡萄酒、白葡萄酒、起泡葡萄酒和一些特种葡萄酒(如冰酒、贵腐酒、波特酒等)生产工艺的异同进行简要的介绍;章节6 酒窖文化和葡萄酒旅游(Cellar Culture and Wine Tourism,2学时):介绍葡萄酒的收藏,酒窖在葡萄酒陈酿中的重要作用,展示葡萄酒旅游在西方葡萄酒产业中的重要地位。章节7葡萄酒与食物的搭配(Wine and Food Matching,2学时):介绍葡萄酒的一般物理特性,以及不同葡萄酒与食物搭配的一般性原则,通过示例介绍不同国家特色菜肴与葡萄酒的典型性搭配。章节8 葡萄酒与健康(Wine and Health,2学时):介绍适量饮用葡萄酒对人体健康的有益作用,包括抗氧化、抗自由基、抗心脑血管疾病、抗癌症等;同时强调过量饮酒对人体健康的有害作用。

三、适宜教学方法的选择

《葡萄酒文化》全英文教学课程定位于“非专业性葡萄酒文化欣赏和传播的公共选修课”,决定了这门课程具有两个重要属性:一方面采用全英文教学,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英语听说表达能力和葡萄酒领域扎实的专业背景;一方面教学内容更倾向于文化、科学普及而非专业深度教学,要求教学内容难易适中,容易被非专业学生理解,引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6]。

为了解决这些难题,我们在课程开设前广泛调研了国内外相关课程的授课经验,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邀请外国专家来校进行授课示范。因为整个教学过程以英语授课,需要教师能够灵活调整授课语言,当学生遇到专业性较强的术语或不容易理解的内容时,教师需要“换个说法”方便学生的理解和学习,而不是简单的换以中文解释,走中英文教学的路子。这种方法虽然极大地提高了对授课教师的要求,但避免了学生产生“知难而退”的心理,克服困难之后理解得也更深入,收获也更大。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避免“照本宣科”,强调师生间积极有效的互动,灵活采用多种授课方式,活跃课堂氛围。例如,在葡萄酒与西方文化和社会部分,播放与葡萄酒有关的影视作品片段,让学生寻找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葡萄酒的品尝部分,现场让学生实际参与葡萄酒的品尝练习,强化实践操作能力;在葡萄酒的酿造部分,通过多媒体软件和视频演示葡萄酒酿造的整个流程和关键工艺,方便学生的理解。

四、考核方式的选择

相比而言,《葡萄酒文化》全英文授课比一般文化类选修课的学习难度大许多,简单以卷面考试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会加大学生的学习压力,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选择了弹性考核方式,意图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加强教学互动,课堂之外培养学生对《葡萄酒文化》的自我学习。具体考核办法如下:平时课堂表现占该课程成绩的50%,主要考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即课堂的问题回答、与授课教师的互动情况,强调学生课上认真听讲,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期末课程论文占该课程成绩的50%,要求学生积极查阅国内外相关资料,结合自身生活经历和经验,用英文撰写以“葡萄酒文化”为主题的课程论文,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自己喜欢或者关心的话题,例如过去有学生撰写的论文题目有《The early history of the arrival of the Vitis vinifera grapevine and subsequent winemaking in China(欧亚种葡萄到达中国及随后葡萄酒酿造的早期历史)》、《Comparison of the role and position of wine in western and Chinese society today(当今西方和中国社会中葡萄酒角色和地位的比较)》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考察学生对相关知识发掘、理解和整理能力。同时以英语为课程论文撰写语言,进一步锻炼了学生学习、使用专业英语的基本能力。

五、多媒体与网络教学

为配合课堂教学,我们归纳整理了《葡萄酒文化》全英文多媒体教学课件一套。课件内容较为丰富,涵盖了葡萄酒文化相关领域的基本知识,方便学生课余时间查阅课件,补充学习课堂知识,丰富课余生活;此外,加强了学生对葡萄酒专业英语的学习和掌握,提高了学生对专业英语的听、说能力,为部分出国留学深造的学生提供了学习通道。

此外,基于《葡萄酒文化》全英文教学纲要的制定,完成了该课程的网站教学建设(http:///article/Index/index?id=8),从课程介绍、授课内容、教师介绍、课件演示、公告通知和参考信息等几个方面进行介绍;同时制作了大量与葡萄酒文化有关的读物、绘画、影视作品的目录,选择性摘引了一些撰写质量较高的网络媒体文章,在保证传播正确知识的同时,开拓学生的视野,为学生课后的自我学习开阔思路。今后,我们将在课程习题、网上教学、疑难解答、意见反馈、网络文摘等方面对网站进行改进和完善,方便学生的实际操作和使用,开拓学生的视野。

六、学生意见的反馈与总结

针对《葡萄酒文化》全英文教学的授课效果,对学生进行了三年次的回访调查,完成了学生对课程反馈意见的调查报告。统计结果表明:学生对本课程总体评价较好,76.5%的学生对全英文授课方式接受并认可,认为外教授课内容新颖、综合了大量外国材料,但部分专业性内容难度较大,学习起来需要预先补充相关知识。86.5%的学生可以理解外教授课内容,能够与其交流,感觉课堂互动丰富、有趣味,学习兴趣较高。学生认为最有效的互动环节是师生互动,占学生总数的62%;其次是课堂注释(21.5%)与多媒体教学(16.5%)。95%的学生对品酒环节评价很好,认为该环节非常有必要且自己的收获颇多,希望增加品酒环节的课程比重。学生对课件总体质量(82%)感觉满意,认为较为充分地介绍了外国葡萄酒文化,开拓了国际视野。学生认为收获最多的分别为:了解了西方葡萄酒文化、扩展了国际视野、提高了自身的专业英语、掌握了葡萄酒品评等实用技术。过半学生(56.5%)期望其他文化类选修课可以借鉴此授课模式,主要问题还是在于部分专业词汇学习理解难度较大。

此外,部分学生认为目前很难找到葡萄酒文化的书籍或教材,期待结合我国的葡萄酒文化现状进行编写。部分学生认为学习内容较多,部分问题得不到更深入的学习,建议延长总课时,增加授课次数,方便学生消化吸收。一些学生,特别是非葡萄酒专业学生期望能够准备专业英语词汇表,以备课前预习使用,增进学习效果。

七、研究总结和启示

葡萄酒文化涉及到葡萄酒历史、科学、艺术文化的方方面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我国葡萄酒消费的快速增长,已经受到了大众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正确、有效地推广葡萄酒文化知识,不仅有利于高等院校学生文化知识的扩展和提高,也为我国葡萄酒产业发展培育健康、理性的消费市场。面对葡萄酒产业国际化发展的大趋势,在高校开展《葡萄酒文化》教学,特别是全英文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葡萄酒文化》全英文教学的探索只是课程建设的初级起步阶段,随着葡萄酒文化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广泛渗入,无论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都将需要不断的改进与完善,才能适应时代人才培养的需要。这也成为今后该领域不断探索研究的重要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柴菊华,侍朋宝,高海生,等.《葡萄酒文化概论》课程教学方法与效果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94-96.

[2]王仕佐,黄平.论中国的葡萄酒文化[J].酿酒科技,2009,(11):136-143.

[3]孔维宝,高校《酿酒科学与酒文化》公共选修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酿酒科技,2013,(1):58-61.

[4]陶永胜,杨和财,兰圆圆.基于国际化视角探索我国葡萄酒专业教育应对策略[J].中国酿造,2012,(9):190-192.

第2篇:酒文化的总结范文

1四川彝族的酒文化彝族

自古以来就有生以酒迎来,死以酒送归的规矩。无论是社会政治、经济、军事还是民间活动,都离不开酒,有谚语说:“彝区贵酒,汉区贵茶”,“有酒便是荣,有酒便是宴”等等,这正说明彝族离不开酒,酒是彝族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凡事几乎都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只要是有人的地方都可以进行饮酒,彝族的酒文化是特有的并且是丰富多彩的。酒礼酒俗代表了彝族的文化意识、文化风貌,其中的酒俗文化一些是祖祖辈辈继承的原始文化,一些是在历史发展中逐步形成的。彝族酒文化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的一部分,但是它又保留着彝族自己独特的文化特色,是彝族人们世世代代努力积累的精华。彝族的饮酒方式是根据场合、对象、用途、条件等来决定的,每个饮酒方式都要遵循一定的饮酒规则。这其中的饮酒规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祖灵为大,行酒必先。凡是在节日里,宗教祭祀及家人亲友在家饮酒时,第一杯酒一定要敬给祖灵和各神灵。该杯酒在祖灵供桌上放置一会,然后由主家人分别分享后,别人才可饮用;主人和客人分别使用各自的饮具,客人到彝族人家做客,彝族家主人倒酒先敬客人,自己也会陪着饮酒,主人与客人的分别坐在各自的位置上,各自用各自的饮具,各饮各的酒;尊卑有序,长幼有别,凡是饮酒时候,都要遵循先尊者后卑者,先长辈后晚辈的顺序,这其中有谚语曰“酒是长辈的,肉是青年的”;特殊的酒,还要贻赠。彝族人们尤其重视女性敬的酒,娃娃的认亲酒、拜年酒等,这时候彝族人不会一家人独自饮酒,会召集本村或者是本家族人一起来饮酒,并且饮酒者要向敬酒人赠送一些东西如钱、物品等等,以此作为纪念;见者有份,共分享,彝族人在饮酒时遇到很多人,那么这些人就参与进来,采用就地围成一圈,一人分一口,酒杯依次传递给每个人,围绕着轮流喝酒,见到的可以一起分享,这就是彝族有名的“转转酒”。除此之外,彝族还有很多酒俗酒礼文化,如寡酒成宴席,先酒后饭;一边饮酒一边谈笑风生,不喝闷酒等等。彝族饮酒分很多种类别,如女性酒,在彝语中称为“尼知娆知”意思是女性敬的酒,不论是什么场合下,只要是女性敬酒,彝族人们看得很珍贵,被敬酒的人要回赠礼物,在火把节时候,姑娘们就会带着自己酿制的“姑娘酒”,来到村中主要的交通要道,把酒分发给行人,前来参加的人都要给姑娘礼物,并且姑娘给的酒不能不喝,如果赶上姑娘的有情人,其赠的礼物不在于多少,但一定要有纪念意义;又如安慰酒,当亲友有生病的、去世的时候,彝族人必带酒去看望、安慰,若去去世人家,进屋后要用酒来祭奠去世的人,然后劝慰亲人节哀顺变,好好生活。如果没有准备突然遇到了,那也要买酒再去安慰亲人。除此之外,彝族的饮酒类别还与很多:成人酒、订婚酒、娃娃认亲酒、家支酒、开戒酒等等,不同的类别有不同的饮酒方式、饮酒规则,彝族最壮观的饮酒类别当属吊丧酒和送灵酒,它是彝族人重要的社交活动,参与饮酒热的人数会达到成千上万,时间上会持续数日或者数十日之久。

2四川藏族的酒文化

在藏族饮酒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习惯,尤其是青稞酒,藏族的青稞酒算是藏族最具代表性的民族酒,青稞酒的制作很简单,以青稞为原料,把请客洗干净,用水浸泡一夜,然后放在大平底锅内烧煮约两个小时,然后将青稞捞出凉一下,去去水气,再把发酵曲饼碾成粉末均匀地撒在青稞水中搅拌均匀,最后装进坛子里面密封好,隔一两天就可以取出饮用。四川藏族有个特别的酒俗,在四川嘉绒的藏族人们,平日里对来的客人先敬一壶酒,然后吧食物用盘奉上,客人一人一份。而在阿坝的藏民,凡是见到熟人从家门前经过必回请进屋内敬一碗酒,熟人若不进去,藏民就会把酒拿出来请熟人喝,以表示慰劳。四川阿坝的藏民对酒的钟爱更是让人惊叹不已,他们用茶代酒,不论是吃糌粑还是吃干馍,他们都用酒代替茶或开水,甚至是吃烤土豆也要把土豆泡在酒里面。每逢盛大节日,藏族人民就会载歌载舞,畅快饮酒加以庆祝,唱歌是藏族饮酒是时不可缺少的环节,手拿酒杯载歌载舞,但酒还不能撒出来,在敬客人酒时,藏族人们先要擎着酒杯唱酒歌。藏族饮酒的酒具也很讲究,有酒壶、酒杯、酒碗,其做工精湛,外观晶莹剔透,上面还绘有“八吉祥”图案、“六字真言”等。藏民爱酒但不酗酒,饮酒是表达快乐,从没借酒消愁之说,这就是藏族的饮酒的最高境界,值得我们学习。

二四川少数民族酒文化的传播方法

1通过非物质文化收藏进行传播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历史久远,关于酒的文献也颇多,因此,历史文献对酒文化的传播具有极大意义。四川少数民族的酒文化丰富了我国的传统文化,不论对国人还是外国人都具有极大地吸引力。利用历史文献大力推广宣传四川少数民族酒文化,如在明代冯时化的《酒史》中就有“酒自仪狄、杜康始,”古今智者把酒作为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因为酒乃春也,所以自古以春给酒命名的颇多,如“五粮春”,司空图《诗品.典雅》中有曰:“玉壶,赏雨茆屋”。还有关于酒的传说、酒歌、酒令、文章、论著、礼仪风俗等非物质文化收藏。这些非物质收藏可以称之为酒文化的灵魂。如苗族酒起源于一个传说:有人把剩下的糯米反放在锅里,然后就出远门了,几天后回来发现糯米饭表面长出来一层白毛,还发出清香味,此人就拿起来吃了,感觉味道不错,后来人们就这样开始酿酒了。此传说在晋代文学家江统的《酒诰》中也有记载。又如土家族的咂酒文化,很多文人墨客都为咂酒写下了很多诗歌,也为咂酒留下了宝贵的史书记载资料。唐诗人白居易有诗云:“巫峡中心郡,巴城四面风,薰草铺坐席,藤枝注酒樽,蛮歌声坎坎,巴女舞蹲蹲”。还有李焕春竹枝词:“糯米新熬酒一壶,吸来可胜碧筒无?诗肠借此频浇洗,醉咏山林月不孤。”等等这些诗词描绘出的是土家族人们畅饮咂酒的热闹画面,体现了土家人的热情、豪爽的民族个性,也为咂酒注入了诸多文化内涵。对于咂酒的喝法也有一定讲究,它不同于往日的喝酒方式,咂酒是用竹管吸饮,主人给客人倒满咂酒后,前一个客人用竹管吸咂酒,后一个客人用毛巾擦拭下继续吸饮,该喝酒方式又称为喝“砸抹坛酒”,用咂酒招待客人是土家族待客的最高礼仪,有诗文曰“贵客临门共咂酒”,说明咂酒是土家人最具诚意的待客之物。还有在饮酒时彝族会唱《酒礼歌》,苗族会给路人喝拦路牛角酒等酒俗酒礼。这些非物质文化的收藏对传播本民族酒文化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我们要充分保护这些非物质收藏品,通过这些收藏品来推动四川少数民族酒文化的传播,酒文化的收藏是酒文化传播的桥梁。

2通过关于酒的收藏品进行传播

酒的收藏品是一种比较特别的传播媒体,酒文化的传播方法多种多样,其中关于酒文化的收藏品就是一种较普遍的传播方法,酒文化的收藏除了上述历史文献的记载收藏,还包括关于酒的物质收藏如收藏白酒、红酒、药酒、民族风味酒等;还有酒器的收藏:酒瓶、酒杯、酒壶、酒盅、温酒的器具、取酒的工具、造酒的模具模型、酒盖等;还包括酒的标识、酒的说明书、酒的包装盒、有关酒的广告宣传单及图书报刊书画等等,酒具也是一种传播媒介,因为酒具承载着一个民族酒文化的特色,譬如很多酒具上的图案、造型都很别致,图案绘画栩栩如生,色彩斑斓,一些图案则是标有本民族的代表动物或几何图案等,从古就器酒具就有着极大的社会交际功能,随着礼制的形成,酒器酒具也逐渐发展为具有礼器的象征,代表着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及对客人的尊重程度,具有了等级的标志符号作用。因此,酒具也是少数民族酒文化发展传播方法之一。除此之外,少数民族酒文化的传播方法还有各种载体,如借助于家文化、地域特色文化、宗教文化等,这些文化载体为酒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发展传播的空间。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利用网络媒介进行传播,引领酒文化与国际接轨传播到世界各地。

三四川少数民族酒文化的发展策略

1)整合各民族资源,集中体现各民族特色

整合汇总四川各个少数民族酿酒方法、酿酒特色、酒器酒具等资料,向人们展示系统的民族酒文化信息。

2)建立系统的宣传平台,增强国际影响力

加大各民族酒文化的宣传力度,利用现代化手段增强其国际影响力,可以建立系统的宣传平台,进行全方位的信息挖掘,让世界都来认识四川少数民族的酒文化。

3)对非物质收藏品进行整理汇编

非物质收藏品对酒文化的传播具有极大的价值,我们可以对其进行整理汇编,形成系统的资料信息,方便向世人展示,如整理相关的历史文献、诗歌、诗词、书画等,增强对阅读者的吸引力。

4)做好酒的外在包装,丰富酒文化内涵

“酒香也怕巷子深”,所以,要做好酒的宣传工作,俗话说:“人靠衣裳马靠鞍”对酒外在包装要做精心研究,既要体现出本民族的特色,还能凸显酒的特色,让人一见就能留下很深的印象,做好酒包装是促进酒推销的关键,也是酒文化传播的重要基础性环节,让四川少数民族酒包装的形式呈现出丰富多彩的一面,不论从材质还是形状等方面进行精心研制,使其成为世界上独有的特色包装。

四总结

第3篇:酒文化的总结范文

关键词:葡萄酒文化;文化营销模式;创新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F12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7-0229-02

引言

法国有这样一句谚语:打开一瓶葡萄酒,就像打开一本书。法国的葡萄酒文化将法国的宗教、艺术和大自然融合在一体,展现着法兰西优雅的文化。法国的葡萄酒文化体现在三方面:葡萄酒在法国的餐桌文化中是必不可少的;独特的酒庄文化;法国人对葡萄酒品质的追求。在中国历年的葡萄酒进口中,法国葡萄酒的进口数量稳居第一。中国葡萄酒业在发展过程中,对文化营销越来越重视,创新葡萄酒文化营销模式,普及葡萄酒文化,培育忠实的葡萄酒消费者,欲与进口葡萄酒进行有力抗衡;中国葡萄酒企业主要的营销模式包括广告宣传、事件营销、包装设计、产区营销、工业旅游、渠道培训等[1]。这篇文章将针对葡萄酒企业文化营销模式创新进行研究。

一、葡萄酒文化营销模式的转变

(一)消费诉求的演变

在1998年的《信息荟萃》杂志上,有报道如下:“媒介的宣传使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常饮葡萄酒有益身心健康,因此崇尚健康的观念使法国葡萄酒商大为受益。”当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小幅度提高,国人养生保健意识增强,葡萄酒成为餐桌上的新宠。如今,消费者更在意的是葡萄酒所代表的时尚、浪漫、成功、自我的文化,某酒吧的服务和装潢并不专业,来这里的消费者就是用专业的酒具坐在沙发里品品酒、聊聊天,享受这种浪漫惬意的氛围和情调,这家葡萄酒吧的分店在不断扩张中。与其说消费者在消费葡萄酒,不如说消费者是花钱体验葡萄酒所代表的文化。

(二)营销依据的演变

营销依据从以前的粗放营销到现在的数据库营销。中国的葡萄酒产业起步比较晚,以前的葡萄酒营销方式多以广告、工业旅游、葡萄酒有奖征文、葡萄酒软文等,针对性不强,不能有效锁定目标消费群体;如今葡萄酒企业通过自身丰富的实战经验总结出,要有针对性的找到那些对于干红产品和产地文化认同的消费者及潜在群体,并影响他们,形成基础的市场资源,使他们成为葡萄酒消费的领头羊。对于在目前阶段颇具个性化消费的进口红酒来说,要有效的利用数据库,以最小的成本达到最大的收益,而这项工作也是目前国内诸多进口红酒推广机构的重点工作。

(三)体验营销的演变

张裕从1992年开始便开始了葡萄酒的工业旅游,2012年张裕工业旅游收入可超千万。如今葡萄酒在中国体验式推广最多的表现形式是品鉴会和酒庄旅游。葡萄酒品鉴会让酒商、葡萄酒消费者切身体验到了产品的丰富性,也为参加者提供了一个高水平的交际平台,提高了客户忠诚度,促进了顾客的口碑宣传。酒庄旅游在中国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其潜力是巨大的。中粮君顶酒庄自建成以来,来此参观的消费者通过实地了解和品尝葡萄酒,大大提高了对君顶酒庄的忠诚,口碑宣传的影响力和效果比普通的广告要显著的多。随着中国多数的酒庄建成和配套设施完善后,酒庄旅游定将成为热门[2]。

(四)培训渠道的演变

葡萄酒培训渠道,在过去无非就是酒店、超市和夜场。葡萄酒要进入超市销售,超市会向葡萄酒供应商收取“进店费”;相对于超市,酒店里的竞争更激烈,消费垄断也更霸道;葡萄酒要想进入夜店,也得缴纳名目众多的费用。现在葡萄酒出现了新的营销渠道:葡萄酒连锁专卖店、电子商务。专卖店里的葡萄酒省去中间商环节,也没有进店费用,能够更多地让利于消费者;专卖店同时还是经销商与厂商博弈的筹码,所以它在国内的发展速度很快。网络向消费者提供了更丰富,性价比更高的葡萄酒商品,由于网络购物的便捷性以及网络交易的安全性提高,不少消费者尝试在网上购买葡萄酒。

二、葡萄酒文化营销模式创新的重要性

老子云,大象无形。真正能够深刻改变人们生活的,恰恰是无形的文化。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中国企业所面临的市场扩大化必然导致面临文化的多元化。中国葡萄酒企业应利用本国深厚的文化底蕴,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葡萄酒文化,才能与进口葡萄酒相抗争[3]。随着葡萄酒市场竞争的加剧,葡萄酒产品在性能上相差无几,葡萄酒企业占领市场只有依靠自己的品牌,更确切的说是靠自己品牌所包含的文化差异[4]。消费者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变化,使其消费行为越来越具有“文化性”,当代消费者认同的不仅仅是产品的使用价值,更加注重产品的文化价值。而随着外国酒文化的侵入,中国葡萄酒业必须全面系统地构筑中国葡萄酒的文化力,文化营销战略现在已经成为企业决胜市场的法宝。

三、葡萄酒文化营销模式的创新

(一)大众化的葡萄酒文化营销模式

与可乐、牛奶、果汁等饮料相比,葡萄酒具有更丰富的文化性、知识性、趣味性和鉴赏性内涵。由于种种原因,中国尚未形成大众饮用葡萄酒的习惯和文化氛围。有内涵的商品,虽然其市场潜力、持久度和稳定性很大,但对于没有一定认知的初级市场,起步也是很艰难的[5]。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人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在不断的提高,但葡萄酒的消费量在整个酒类的消费中也就是百分之几,不足世界的1/10的水平。为了促进中国葡萄酒业的发展,酿酒企业生产和销售葡萄酒的同时,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当好葡萄酒知识的宣传者,葡萄酒文化普及之日,就是中国葡萄酒快速增长之时。

(二)精英化的葡萄酒文化营销模式

随着葡萄酒文化的普及,精英化的葡萄酒文化的出现也是必然的。葡萄酒文化的普及,使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认识葡萄酒,在消费时选择葡萄酒。但葡萄酒产品在市场总是有一部分重度消费群体,他们无论在对销售收入还是利润等方面的贡献都是非常突出的,他们是奢侈品和其他非生活必需消费品企业开展营销活动的重要群体。消费者花几千元甚至更多的钱买一瓶优质葡萄酒,所需要的绝不仅仅是产品上的物质享受,更多的是精神上的享受。这就要求葡萄酒必须融入有价值的精神文化,产品的形态可以是制造商代工生产,但真正贩卖的却是基于品牌文化的精神体验[6]。

(三)本土化的葡萄酒文化营销模式

大部分的中国消费者认识葡萄酒是从进口葡萄酒开始的,部分中国人擅长将红酒当成白酒或啤酒“干掉”。在西方酒文化中,消费者比较注重酒品本身的风格特点和饮用过程中的视觉、嗅觉、味觉等个性化的内在感受,而中华酒文化则讲究形式、寓意、礼仪、功能。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如果我们无视差异照搬西方红酒文化形式,这不仅是强迫消费者,也是在限制中国葡萄酒市场的推广。我们要从自身的民族文化入手,深刻理解因历史积淀而形成的传统文化心理和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消费群体和消费欲望。酒标方面,运用具有中国特色的色彩和图腾打造葡萄酒图标,如红色、金色以及龙凤的图腾;水墨是中国特有的作画方法,也可以用水墨画做酒标,使葡萄酒具有文化上的感染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酒灵魂、酒文化的延伸。

第4篇:酒文化的总结范文

富裕老窖酒,其酿造工艺入选黑龙江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得益于特殊的生产环境和传统酿造工艺,富裕老窖酒具有“具有色泽清澈、芳香浓郁、纯正舒口、甘美清爽、入口芳馥、回味余香、尾净醇厚、浓香显著”的特点。“富裕老窖酒”是浓香型酒,工艺技术是既取川酒诸家之长,又具自家独到之处。采用“一种高粱、两种曲霉、三种酵母、五个除杂、七个增香、低湿足水、长期发酵、分层蒸烧、按段取酒、分质保管、合理贮存、精心勾兑、检质出厂”的工艺技术路线,屡获殊荣。

1878年山东移民王盛源将当地女真族酿酒工艺与中原酿酒技术结合,在庆安县源升河(现格木克河)畔开办了源升河烧锅,其工艺被称为“源升河酿酒法”。它以手工作业为主,原料为大米、玉米、高粱、小麦、糯米等。源升河的自制大曲以麦麸和豆粕为主料,酿造工艺为一甑回糟、二甑蒸楂、三甑回醅、四甑混料、五甑丢糟、清蒸清入。所产白酒清澈透明,清、酱、浓、米等多种香气共赏,别具一格。2005年,经国家级酿酒大师栗永清指点,李敏集思广益,研发出绿色大米酿造的高度白酒————“源升河”牌经典大米酒,为国内首创。“源升河”牌大米白酒以绿色食品大米为主要原料,辅之绿色玉米、高粱等,传统工艺和现代生物技术有机嫁接,利用茅台、五粮液的工艺,选用泸州酒厂的酒曲,经配料、泡料、蒸煮、复蒸等工艺,在瓷砖窖池里中温长期反复发酵蒸馏酿制而成;再经大陶瓷坛沉积挥发去除甲醇、铅等有害元素,封盖陈储,酒质更加纯净,芳香幽雅。

2参观制酒作坊

带领学生参观制酒作坊和酒文化博物馆,在这些作坊和纪念馆里可以看到各种酿酒工具,了解酿酒流程,了解酒发展历史。白酒是我国世代相传的酒精饮料,通过总结前人的酿造工艺,对传统工艺进行了改进,如从作坊式操作到工业化生产,从肩挑背扛到半机械作业,从口授心传、灵活掌握到有文字资料传授。这些都使白酒工业不断得到发展与创新,提高了生产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如黑龙江省双城花园酒业有限公司,是一家拥有悠久酿酒历史和工艺的百年老厂。花园酒在双城市有着无人不晓的美丽传说,据传其出自金国公主与汉族身怀酿酒绝技的刘风坡的动人故事。该厂始建于1879年,(清光绪五年),位于生产红高粱的松嫩平原。得天独厚的粮食资源优势,铸就了花园酒这个黑土地上的民族品牌。目前生产浓香型九大系列白酒:花园酒系列、花园老酒系列、花园大曲系列、花园高粱王系列、花园春系列、百年花园系列、花园龙行天下系列、花园天香系列、花园130典藏系列。目前,公司在原花园系列酒产品基础上不断创新,新老产品已达150余种。学生一面参观一面记录,并不时地向担任总工的国家级调酒师咨询、提问,延伸课堂上学习的知识。

3创办白酒节

通过参观、走访和调查,学生掌握了大量黑龙江酒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素材,举办了小型的白酒节展会。展区入门即是酒产品展览区,右手侧是饮食处,左手靠外侧是传单杂志区,在这里可以获得四大酒厂最新消息,左手前方满满一面墙都是访问四大酒厂的照片、四大酒厂的商标,商标下面陈列着相关酒产品。同时,同学们还编排练了很多节目,设置的每一个节目、每一个环节都与酒有关,包酒樽、丢圈套酒桶、体验酿酒的小游戏,参加白酒节活动者可以享受和参与全部节目。白酒节的举办向全校展示了走进酒厂、走近龙江白酒、走近中国酒文化。

4结语

第5篇:酒文化的总结范文

经过10多年的发展和锤炼,鲁酒企业整体水平有了很大提升,在全国白酒板块中的地位也日渐突出,其规模、品牌、品质、技术和市场均实现了质的飞跃,鲁酒崭新的形象正在全国白酒行业中树立起来。

鲁酒发现,自己与川酒最大的区别是酒质。不在于你怎么说,关键是你说什么让消费者信。

景芝在传统酿酒工艺的基础上,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原创国标芝麻香型白酒,丰富了鲁酒内涵。

景阳冈以武松打虎为诉求,成为“英雄酒”的代表,企业发展进入了快车道;云门酒业则依托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环境,大力发展洞藏酒和酱香酒,以鲜明的个性推动企业快速发展;花冠则以牡丹花的大气和美丽为标榜,静静地开,悄悄地放,成为鲁西南地区的一朵奇葩;蒙山酿酒和颐阳酒业在发展传统白酒的同时,大力开发药酒和保健酒产品,双轮驱动,快速成长;另外,乾隆杯、黄河龙、百脉泉、兴达、心酒、万德等企业也在各自的市场呼风唤雨,成为鲁酒发展的生力军。

鲁酒最终明白,你自己有什么,你才能说什么。

兰陵在甩掉了沉重的“包袱”之后,轻装上阵,依托其千年历史文化之渊源,走上了全面振兴之路,大有“王者归来”之风范,重新挖掘“九朝名酒”;把“李白”找来。继续当代言人。

古贝春则与名酒厂联姻,将传统工艺和现代工艺相结合,使产品品质达到或超过了国家名优酒的标准,为鲁酒争光添彩;扳倒井则在努力塑造品牌的同时,积极探索营销新思路,企业发展迅速;泰山生力源和孔府家以其独特的文化优势和产品优势,积极开拓省外市场,为鲁酒走向全国积累了经验;琅瑘台和趵突泉则精耕细作本地市场,成为驾驭和巩固本地市场的典范。

这几年,鲁酒在低度浓香和芝麻香型酒上取得重大进展,高档产品的开发捷报频传,如“一品景芝”、“国井”、“五岳独尊”、“九朝陈香”、“百年老窖”等。

如今,鲁酒站在了新的起点上。面对全国白酒行业快速发展的大好形势,鲁酒企业摩拳擦掌,不甘落后,以高昂的姿态参与到新一轮的竞争之中。

品牌是企业最有价值的资产,是企业占领市场,赢得消费大众的“利器”。近几年,鲁酒企业特别重视品牌的塑造和提升,涌现出了一大批优势品牌。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鲁酒还没有国家名牌,这给鲁酒开拓全国市场带来了阻力。

未来鲁酒要在全国市场里纵横驰骋,还要在品牌上大作文章,动用有效手段,使品牌的高度与未来市场的高度相适应,在不断提高质量水平的基础上,从三个方面强化品牌内涵:

一、发掘自身“无形金钻”。“茅五剑”之所以牌子好首先是发掘自身“无形金钻”。茅台,树立了国酒地位。五粮液树立了市场创新型形象。剑南春树立了唐时宫廷酒形象。

鲁酒的缺憾就在于站着这山望着那山高。不是市场不信,而是缺少自信。孔府家酒迈出了探索的一步,只是营销手段的问题,掉了队。后来就自暴自弃了。

厂家的自信本身就是品牌的核心价值。在这方面,应该学习山东的旅游业的品牌打造,挖掘鲁酒文化。鲁酒不乏优秀的文化,几乎每个酒企都有着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蕴。如泰山生力源的“泰山文化”、扳倒井的“井文化”、兰陵的“历史文化”、孔府家的“家”文化、孔府宴的“宴”文化、古贝春的“运河文化”、景阳冈的“英雄文化”、花冠的“牡丹文化”等等。

酒文化的发展为鲁酒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应看到,鲁酒文化的开发和利用还有待深化,有的企业开发的深度和力度不够,还不能充分利用文化资源为品牌服务,有的企业只是将文化作为企业的“背书”说出来而已,并未注入到品牌里,成为有血有肉的整体;还有的企业文化与产品、品牌剥离,尚未形成有效的统一体。

金六福的“福”文化是被业界公认的成功文化之一。“春节回家金六福酒”、“人有喜事金六福酒”,生活和品牌融会贯通,相互照应,互为表里,“福”的诉求非常鲜明,喝着金六福酒让人沉浸在幸福之中。

值得欣慰的是,鲁酒企业越来越重视酒文化的历练和挖掘,与之相关的活动越来越多:古贝春的“运河酒文化节”已成功搞了七届;花冠的“储酒节”、云门酒业的“风筝节”都将文化融入其中,文化元素越来越浓,对品牌的支撑越来越大。

可以预见,未来酒文化对品牌的提升作用将与日俱增,谁在未来的时间和空间里将文化打造好,谁就会赢得品牌发展的先机,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目前,鲁酒急需解决的,就是加大产品结构调整,在未来几年里,彻底改变鲁酒层次低、价位低的形象,逐渐提升产品档次,向高端发展。

二、与“茅五剑”划清界限,培育鲁酒品牌个性。

现在,鲁酒品牌集群化趋势越来越突出,主流企业对中小企业的品牌影响开始显现,鲁酒的公共资源得到有效发挥。在这种形势下,鲁酒抱团发展尤为重要,下一步,鲁酒企业应从行业趋势中把握机遇,主动出击,以自身风格和品牌引领更多的外部市场,并从自身的文化定位、品牌基因和品质风格上入手,找到自己的强势领域,这就看哪家企业整合得好,哪家企业就受益。

个性化细分将成为白酒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竞争品牌众多、且产品同质化严重的今天,企业必须对产品进行个性化细分,因为品牌个性能赋予消费者更亲近和更生动的东西,消费者会把品牌个性特征与自身的特征相联系,在消费该品牌的产品时,可获得自我的肯定和社会的认同。

三、敢于“折腾”、善于“折腾”。“折腾”就是为品牌寻找卖点,也就是运用各种手段制造噱头,制造事件,引人关注,吸人眼球,向消费者宣传、推介自己的产品。

《金钻战略》一书的作者丁举昌认为:一种产品重复一次让消费者知道,重复十次让消费者记住,重复一百次让消费者熟悉,重复的过程就是“折腾”的过程,而折腾的过程就是品牌升级、产品升级的过程。在不断的“折腾”中,产品获得了消费者的认可,不断地增强了其品牌知名度、美誉度以及忠诚度,这样一个循环过程就是一个品牌创造及打造过程。

现在鲁酒固然占有区域品牌集群化发展的优势,但必须要主动寻求市场突破,建立外围核心市场,依靠自身去引领外围市场动向,如泰山生力源、孔府家、古贝春等品牌的省外推进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扳倒井、景芝等在济南市场收效显著,以省会为带动,对省内市场格局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专门研究酒类品牌运作的丁举昌在《金钻战略》一书中指出:过去,鲁酒企业大多是“区域为王”,把自己的“家门”市场做得顺水顺风,但是一旦出远门就有点“水土不服”,这种现状成为鲁酒走向全国市场的绊脚石。主要原因是当地人脉资源发挥的比较好,对全国市场的消费者心智研究不足。

随着全国白酒行业的发展和变化,鲁酒区域为王的现状逐渐淡化,他们在做好本地市场的同时,开始有选择地做外地市场。

第6篇:酒文化的总结范文

浓香型白酒,特别是固态法浓香白酒可以收藏上百年,液态法白酒相对于固态酒没那么适合收藏,但是放个几十年也是没问题的。质量好的成品白酒,密封的好,储存在合适的环境下,放50年是没有问题的。

白酒是我国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我国的酿酒业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在五千年中华文化发展的历史长河中,酒文化起着积极的作用,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也产生巨大的影响。在酿酒业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经过无数酿酒工人、技术人员不断地探索与总结,积累了丰富宝贵的酿酒技术和经验,使我国的酿酒技术水平得到不断地完善、进步和发展。

(来源:文章屋网 )

第7篇:酒文化的总结范文

“不做品牌,还赚着钱;做了品牌,反而亏本。”

近年,进口葡萄酒增长明显加快。2010年,中国人均葡萄酒消费量仅为0.9升,其中只有不足20%是进口葡萄酒。这其中的上升空间有多大?光是躺在床上随便想一想,就足以燃起无数投资人挤破头来做葡萄酒的热情。

从2008年到2010年底,仅温州市的葡萄酒商就注册商标1045个。他们中大部分都抱有做品牌的梦想。葡萄酒行业竞争的白热化程度,已经不亚于白酒和饮料。一些实力较强的进口商已经开始尝试品牌化运作,希望打造出区域性乃至全国性品牌。

令人失望的是,运作成功者寥寥无几,很多酒商都面临严重亏损。

谁都知道,葡萄酒最终要走上品牌化道路。问题是:时机到了吗?

领先一步死,领先半步生。对环境认识不清,步伐迈得太快,结果就当了先烈。曾经踌躇满志的进口酒商站在十字路口:葡萄酒品牌运作,到底能不能做,什么时候做,怎么做?

市场熟了几成?

品牌核心价值不易提炼,品牌形象难以塑造

由于缺乏自己的葡萄酒文化和历史,中国一直没有主流的葡萄酒消费形态。没有主流的消费形态,品牌价值就难以提炼。

一些酒商试图从西方葡萄酒文化的角度去挖掘品牌价值,但事实是,不要说普通消费者听不懂,就是懂一点葡萄酒的中国人,认识也是参差不齐的——有的认产区,有的认年份,有的认葡萄品种,有的认法定分级。

无论从这些角度中的哪一个去寻找诉求,能够引起共鸣的也只是“懂酒人群”的一部分,也就是小众当中的小众。用小众定位,怎么可能征服大众市场?

但是,如果不是这些角度,又该是什么角度?又有哪个葡萄酒企业真正找到了品牌的核心价值?

在如此嘈杂纷乱的竞争环境中做品牌,必须提炼出强有力的核心价值,塑造出迎合目标消费群体的品牌形象。如果针对的群体过于狭窄,无法支撑企业的赢利需求,企业资金链迟早会断裂,品牌运作就难免失败。

品牌推广效果不佳

传播推广,要讲精准投放,要讲千人成本。然而,作为一种小众酒品,进口葡萄酒的目标消费群过于分散。也许,他们的文化程度比较高,也许,他们多半都在写字楼、机关单位里,可是,过低的消费人口密度决定了,在中国的大部分城市,很难找到一种合算的大众传播手段。

在尝试了多种推广方式之后,酒商们发现,还是组织品酒会、搞会员制营销、参加葡萄酒展会比较合算。

这些方法虽然有效,但仅针对葡萄酒爱好者这个小众群体,注定只能做到逐个培养,缓慢发展,远达不到品牌运作的速度需求。

可以这样总结:大众传播成本太高,小众传播效率又太低。

没有成功案例可以借鉴

模仿,是最简单的成功方式。然而中国的进口酒商却找不到榜样可以借鉴。

西方的市场环境和酒文化与中国不同,照搬他们的营销模式必然水土不服;而国产葡萄酒的成功路径,同样无法模仿。国产葡萄酒针对的是大众消费群体,通过牢牢掌控传统渠道来培育消费者,造就品牌知名度。进口酒商从来就不具备渠道优势,如果进入传统渠道去和国产酒厮杀,无异于以卵击石。

也许你要说,卡斯特和拉菲不是成功了?

事实上,卡斯特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对张裕强势渠道的嫁接,是拥有成熟产业链的张裕利用渠道驱动品牌的成功,而不是卡斯特自身品牌运作的成功。

至于拉菲,这个法国五大名庄之首的全球顶级酒庄,就像LV、劳斯莱斯一样,在中国的成功离不开国际顶级奢侈品的血统。这两个品牌的成功之路,虽有值得学习之处,却不具备可复制性。

提前布局

从大环境来看,对进口葡萄酒而言,想要通过高投入实现品牌快速扩张,时机尚不成熟。否则,国外大型酒业集团也不会一边高喊中国市场前途无量,一边按兵不动等待时机。

但是,即便时机未到,也不能干坐着等待。笔者推断,葡萄酒的主流消费形态,可能在未来3~5年逐渐形成,葡萄酒行业未来一定是品牌的天下。商想要做大做强,绕不开品牌化道路。

想要做品牌,就要抢在品牌格局形成之前开始部署,抢在竞争对手之前开始行动,抓住核心消费群体抢先培育。那么,现阶段应该做什么?

战略:选出种子选手,聚焦营销资源

做品牌的第一步,是从自己的诸多酒庄当中,选出一个最适合打造成品牌的。选酒庄时要参考品质、口感、价格、产地、酒庄知名度和目标市场的特征。

在主打品牌明确之后,企业需要制定资源分配计划,将渠道费用、传播资源和人力资源等向该系列产品倾斜。也可以说,是用卖其他产品挣的钱,来扶持主品牌的成长。

现在很多酒商已经开始进行战略部署,比如ASC圣皮尔酒业将拉菲系列产品作为运作的重点,建发酒业倾力主推卡斯特玛茜,富隆、美夏等酒商也都在力捧自己的明星产品。

渠道:增强对核心渠道的控制力

进口葡萄酒的销售渠道有三:分销渠道、零售终端和团购直销。

在经营分销渠道时,对于有价值的分销商,除了用高额的渠道利润引诱外,还应当适度给予推广层面的支持,培养最终消费者的忠诚度,从而真正赢得分销商的忠诚。

零售终端当中最重要的是红酒屋、西餐厅、高档超市和大型葡萄酒零售网站,我们可根据自身产品定位进行终端布局。有实力的企业可以几类终端同步运作,但需要避免线上线下的价格冲突。

对于团购直销,一般认为这是个不可复制的资源。但实际上,对葡萄酒而言,如果充分发挥出俱乐部营销和会员制营销的潜力,完全可以衍生出更多的会员。像富隆酒窖、酒实佳等,就是将自建终端和会员制营销相融合的典型案例。

品牌塑造:把握流行趋势,等时机成熟再做个性化、专业化

现在的葡萄酒市场还不成熟,尚未达到市场细分的阶段。当前最好的策略是适应消费者,顺应流行趋势,等行业发展到相对成熟的阶段,再结合葡萄酒文化做出个性化和专业化来。

有些商过分强调专业性,把葡萄酒文化演绎到极致,结果没几个消费者能看懂,最终产品卖成冷门。

传播:锁定核心消费群体进行定向传播,传播手段可适度创新

葡萄酒的消费群体非常分散,但也并非没有规律可循。

研究发现,进口葡萄酒的主要消费群体具备以下特征:年龄在25~45岁,学历较高,收入较高,注重生活品质,对西方文化有一定的接受度,所从事行业以高端行业居多,例如金融、IT等。

根据这些特征,在传播方式的选择上,除了常用的针对会员的电子邮件、DM广告之外,还可以采取互联网广告、事件营销、直投杂志(尤其是葡萄酒杂志和奢侈品杂志)和终端广告等手段。在消费氛围较好的上海、广州等地,还可考虑高端写字楼视频广告等分众媒体。

进口葡萄酒的品牌化道路,艰巨而漫长。在市场土壤还不够肥沃时,拔苗助长是危险的。因此,踌躇满志的酒商朋友不要心急,只有先生存下来,才能看到行业的春天。

链接:替他人做嫁衣?

第8篇:酒文化的总结范文

2010年9月29日,在秦光荣省长主持召开的第47次常务会议上,专题研究促进云南酒产业等发展有关工作。2010年12月,云南省政府出台《关于以名牌建设带动云南酒产业发展的意见》,同时下发《云南省“十二五”酒产业发展专项规划》,为全省酒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和目标。总体上看,云南葡萄酒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葡萄酒产业保持快速发展;第二,形成了酿酒葡萄种植主要产区;第三,消费以红葡萄酒为主;第四,以传统方式开展营销。近几年,云南省的葡萄酒品牌有云南红、太阳魂等,已拥有干红、干白、葡萄烈酒等系列十几个葡萄酒品种,开发的冰葡萄酒开创了高档葡萄酒的新领域。未来几年内,云南葡萄酒行业集中度将继续保持较高的态势。现有的酿酒葡萄适种主产区有:弥勒、丘北、蒙自、东川、呈贡、文山、德钦等产区。云南对于葡萄酒的消费而言是一个新兴的市场,犹如一块未被开发的处女地。由于云南葡萄酒产品进入市场较晚,前期市场占有率较低,加上产品广告投入较少,导致消费者对云南葡萄酒的产品认识不足。

二、云南葡萄酒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产业发展方面(1)产业基础设施薄弱由于云南高原特殊的地理环境,加上投入有限,以及地方财力不足等因素的影响,很多葡萄酒产区水利灌溉程度低,公路覆盖面窄、路况差,电力供给不足,住房条件差。一些地区通讯设施落后,信息交流困难。另外,交通的不便限制了云南葡萄酒产业与外界在物质、人才、信息方面的沟通。(2)产业扶持力度不够,缺少利益联结机制由于目前产业规模还较小,扶持政策尚不完善,当前仍以少量的项目带动。云南葡萄酒产业已探索了“公司+农户”、“小酒庄、大产业”等模式,但与葡萄种植户还缺少一种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企业与农户还是单纯的原料买卖和劳动雇佣关系,不能体现“葡萄园是葡萄酒生产的第一车间”的重要性,农户与企业之间也不能形成稳定的利益共赢关系。

2、种植方面(1)酿酒葡萄种植技术粗放,品种适应性欠缺总体上,云南在酿酒葡萄种植技术上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对产区生态条件、土壤条件研究不足;种植品种比较单一;品种适应性研究不够深入;建园标准低;栽培技术模式落后等。(2)劳动力相对缺乏,科技投入不足由于社会教育和行业发展水平所限,云南葡萄酒产业的总体科技水平较低,科技投入不足,专业人才缺乏,从事葡萄酒生产的劳动者技能较低,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葡萄酒产业的发展。(3)缺乏系统科学的酿酒生态区划科学的区划,是葡萄酒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目前我国所用的品种区域化指标都是基于地中海式气候制定的,基本都是基于积温或者是直接用积温作为主要的指标,运用地中海式气候指标划分的结果与实际生产并不完全符合,这不仅影响葡萄酒的质量和生产成本,而且会影响葡萄酒产业可持续发展。

3、加工方面(1)酿造技术有待改进,加工原料质量难以控制首先,对原料的成熟度控制不力。多数是依据外观和糖度,不能实现真正的在加工成熟度采收。其次,在原料的收购上,还没有进行合理的质量分级,难以实现优质优价,不利于原料品质的优化发展。再次,云南部分葡萄酒企业在酿酒葡萄的挑选上,缺乏专业人员,对劣质果挑选存在手软现象,在原料筛选中有控制不严的现象,粒选技术还没推广。(2)缺乏专用酵母及其它辅料酵母发酵代谢产生物质是葡萄酒的风味物质三大来源之一,性状优良的酿酒酵母能使发酵过程易于控制,目前我国葡萄酒生产中普遍使用进口的活性干酵母,这也是葡萄酒产品产区风格特征不明显,同质化现象严重,市场竞争力弱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其他辅料(乳酸菌、发酵助剂等)也缺乏系统的试验与优化筛选。(3)浸渍发酵全程控制还不够严格云南大部分区域干红葡萄酒的发酵工艺对浸渍的重视程度不够,干红表现为香气口感平淡化、同质化。浸渍程度直接影响葡萄酒的口感、色泽与香气,与葡萄酒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关系。在部分云南葡萄酒企里,浸渍发酵的全程控制还不够严格,有待继续完善。

4、市场方面(1)销售方式以线下销售为主在市场建设上,云南葡萄酒主要是依靠传统模式来做市场的。这种通过代销分销或者经销的模式或许能够解决当前的一些销售问题,但随着东部发达地区不断利用网络创新营销,云南葡萄酒是否能够承受住冲击,这是云南葡萄酒产业面临的棘手问题。(2)在推广上缺乏引导云南的酒产业需要引导消费者加强对好酒的认知,并加深对云南本土葡萄酒的印象。在这一方面,长城的经验值得借鉴,长城葡萄酒推出的星级系列葡萄酒,划分标准是酒的质量和年份,在全国尚属首次,从一星到五星分别表示质量的高低和年份,当然也就有不同的价格等级,考虑到消费水平的不同和需求的多样化,葡萄酒饮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不同档次的酒品,从而照顾到了每一个消费者的需求。5、品牌建设方面(1)现有品牌较少,产品形象模糊目前云南主要有云南红、太阳魂等品牌,产品较为单一。从葡萄变成葡萄酒的这个过程需要较长的时间,一般情况下酒企业的发展壮大需要更长的时间,再加上经验匮乏技术欠缺,拉长了整个葡萄酒的生产与销售的过程,而企业的积淀与知名度的形成是需要时间的。目前在国内市场,长城等国内葡萄酒企业控制着全国超过80%的市场份额。(2)与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不够深入目前,云南葡萄酒文化旅游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停留在“短、小、粗”即产业链短、景点规模小、经营管理粗放化的阶段,葡萄酒文化旅游产业呈现出投入不足,市场主体弱小,竞争乏力的特点。目前云南葡萄酒厂或葡萄酒庄更多的精力还集中在种植酿造环节,而尚无暇顾及旅游产品的整体开发,云南独特的葡萄酒文化未得到有效的展示。

三、云南葡萄酒产业发展对策与建议

1、产业方面(1)加大政府的投入和支持力度葡萄酒产业作为一个潜力较大的产业,符合时代的潮流,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云南恰好是具备生产有特色的葡萄酒原产地之一,因此,在产业的发展上,在产品的开发上,在税收上,政府应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2)制定产业发展规划,促进云南葡萄酒产业发展科学的规划对于一个产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近年来,云南省葡萄酒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总体上来说,云南葡萄酒产业目前还缺乏科学规划。要得到跨越式发展,还需要制定和不断完善葡萄酒发展规划。

2、种植方面(1)根据气候划分,进行区域规划种植当前,云南葡萄生产应优化种植区域,加强高质量葡萄酒区建设。“好的葡萄酒是种出来的”,云南葡萄生产应继续向产品优、产业基础好、发展潜力大和效益较高的干热河谷地区集中。充分研究不同产区的生态优势,制定实施葡萄优势及特色产区发展计划,进而形成云南葡萄优势及特色产区,并使云南葡萄品种及产品结构逐步趋于合理。(2)开展葡萄生产关键技术的创新、集成和应用通过架型改造、控产提质、节水灌溉、科学施肥、农药及生长调节剂的规范使用和关键病虫害的有效防控等研究,开展云南省主产区葡萄品种的栽培模式、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控等相关栽培技术的引进、创新及集成的研究,总结出相应的高效生产关键技术,并进行大力推广,以提升云南省葡萄栽培科技含量。(3)搞好标准化生产,提高市场竞争力加强葡萄原料基地的建设,推广标准化的生产,生产高质量的葡萄酒原料。要提高葡萄酒产业质量,所有环节都要自觉和严格按国家和企业的质量标准进行生产和经营。这种新型生产体系表现为:市场的安全性、多样性、个性化、生产的标准化和品牌化。

3、加工方面(1)加强加工工艺的创新云南应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因地制宜地对云南葡萄酒业进行调整,让云南的产品不失去本来的风格,保留自己的特色,又能改变云南葡萄酒业落后的局面。在加工工艺上,应加强葡萄酒加工工艺科研的投入、创新和应用,选育适合特定云南高原葡萄品种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用酿酒酵母,突出云南不同产区,不同葡萄品种的葡萄酒产品风格特征。在其它辅料(乳酸菌、发酵助剂等)也应加强系统的试验与优化选择,选择适合云南高原葡萄的辅料。(2)建立原料分级机制,促进原料品质的优化发展在原料质量控制上,应建立规范、系统的指标体系,根据质量分级对原料进行收购,实现优质优价。云南葡萄酒产业要想达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就要尽快建立严格的葡萄酒产品质量分级标准、葡萄酒生产管理规范以及科学的葡萄酒评价体系。政府及行业协会可通过产地标准、原料标准、分类标准等一系列标准体系规范葡萄酒生产经营秩序,加大对葡萄种植及酿造的监管力度,使葡萄酒产品的管理有章可循。

4、科技方面(1)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是一种全新的处理葡萄与葡萄酒行业问题的思想方法和技术手段,可以实现葡萄与葡萄酒生产、管理、消费的科学化和合理化,加速对传统生产管理模式的改造和升级,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管理和经营决策水平。云南应加快科研成果的推广,提高葡萄酒的质量,实施科技化种植、现代化生产、现代化管理与销售等。(2)加强科技和产品创新创新是提高产品竞争力的重要源泉。通过加强当地葡萄栽培架式、修剪方法、酿造工艺、贮藏条件、产品包装、物流、市场细分、对外宣传等方面的创新,可有效降低种植成本,提高原料质量,突显云南葡萄酒的风格和特色,形成品种酒、年度酒、产地酒、等级酒一体的葡萄酒类品质体系,从而提高云南高原葡萄酒的竞争力,促进云南高原葡萄酒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5、市场方面(1)线上与线下销售相结合最近十年,互联网的发展迅猛无比,电商成为时代潮流,特别是阿里巴巴和京东的相继上市,电子商务的影响越来越大。云南葡萄酒类交易目前的当务之急是以线下销售为主转换到线上线下相结合销售。葡萄酒的市场广阔,单一的线下销售只能满足云南周边地区的市场,而忽略了其他更广阔的市场。目前酒类网络交易平台繁多,一方面可以在这些交易平台上进行交易,另一方面,可以自行建立云南葡萄酒专卖网站,在网络上打响云南葡萄酒这一品牌。(2)创新营销模式,促进云南葡萄酒文化传播云南葡萄酒还需在体验式、互动式等具备文化属性的商品推广上下工夫。同时,还要充分利用一些新兴渠道或新技术来进行营销推广,比如智慧旅游、虚拟现实(VR)与虚拟增强(AR)技术、立体宣传册、连锁专卖等。通过旅游、绿色营销、整合营销等手段,围绕“优质、高效、安全、生态、环保”的要求,适度发展葡萄观光经济和体验经济。

第9篇:酒文化的总结范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乙醇的分子结构及主要物理、化学性质的学习,解决实际问题;了解乙醇的工业制法和重要用途。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形成独立思考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通过对乙醇性质的重点和难点的突破,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分析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体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利用酒文化、酒的用途、酗酒的危害、醉驾入刑等,感受爱国情感,培养人生观、价值观,了解科学与人文的紧密关系。

(4)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

多媒体课件,球棍模型分组实验,学生分组探究实验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官能团的概念,乙醇的组成;乙醇的取代反应与氧化反应。

教学难点:使学生建立乙醇分子的立体结构模型,并能从结构角度初步认识乙醇的相关性质。

【课堂实录】

师:“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是唐朝诗人杜牧的诗句。酒是一种奇特而富有魅力的饮料。中国具有悠久的酒文化,是世界上最早掌握酿酒技术的国家之一。同学们可知酒的主要化学成分是什么?

生:乙醇。

师:乙醇的俗名是什么?

生:酒精。

师:正可谓“酒不醉人人自醉”,让我们共同沉醉在化学知识的海洋中,从不同的角度,共同探讨有关乙醇的知识。首先我们从文化和生活中认识一下酒精。

请列举关于酒的名诗佳句,以及丰富多彩的酒文化。

生1:“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宋代文豪坡对酒当歌,发出了人生的感叹;

生2:“荔枝初熟鸡冠色,烧酒初闻琥珀香。”李白的两句诗不仅交待了酒的色、香、味和酿制原料,而且说明了在唐朝时已经出现烧酒了;

生3:“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抒发了文人墨客的心中无限豪情……(后略)

师:请大家联系生活,说说酒的妙用:

生1:炒菜时放多了醋,加一点米酒可减轻酸味。

生2:在烹调肉或鱼时,加一杯啤酒,可去掉油腻味,使鱼或肉更加爽口。

生3:当发烧的时候可以用酒精降温。

师:同学们讨论的非常好。刚才我们是从文化、生产、生活中认识了乙醇,下面从化学学科角度,从实际观察、从实验中去认识乙醇。

师:从化学学科角度研究物质的思路是怎样的?

生: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

板书:结构――性质――用途

探究活动:

1、探究乙醇的结构:

(1)根据乙醇的分子式,试制作乙醇分子的球棍模型,比较两者化学键(从原子组成上)的差异;

(2)(提示)碳原子可以形成4个共价键;氧原子可以形成2个共价键;氢原子可以形成1个共价键。

学生通过思考,产生两种结构:

生:这两种结构的化学键的差异:第一种结构存在C-H键、O-H键;第二种结构存在C-H键。

探究活动:

2.通过实验证明乙醇的结构

(1)比较金属钠分别与煤油、水、乙醇的反应现象;

(2)分析确定乙醇的结构。

提示:

(1)煤油是一种混合烃,含有C―H键。

(2)2mol乙醇与钠反应,生成1mol氢气。

实验由老师进行演示,学生总结现象并进行分析。

现象:

生:

1、煤油中有C―H键,煤油不跟钠反应,根据乙醇可以和钠反应,说明乙醇应该为第一种结构;

2、水能和钠反应,水中存在O-H键;乙醇跟钠发生反应,应该也是乙醇中的O-H键与钠反应;

3、根据已知:2mol乙醇与钠反应,生成1mol氢气。说明1个乙醇分子中只有1个氢原子与钠反应。第一种结构中恰好只有一个O-H键,符合要求。

结论:应该是第一种结构。

板书:乙醇分子式:C2H6O

结构式:结构简式:

探究活动:

2、从不同角度去感受乙醇的物理性质(如挥发性、溶解性等);

学生讨论回答。

板书:

颜色:无色透明

气味:特殊香味

状态:液体

挥发性:易挥发

密度:比水小

溶解性:与水以任意比互溶

过渡: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乙醇的化学性质。

回顾:乙醇与钠的反应。

师:乙醇分子中含有羟基,与钠反应的时候,钠置换羟基上的氢,生成氢气。请写出反应方程式。

生:学生自己动手完成反应方程式。

师:(板书)乙醇与钠的反应:2Na+2CH3CH2OHH2+

2CH3CH2ONa(乙醇钠)

师:水分子中的氢和乙醇羟基上的氢哪个更活泼?

生:水分子中的氢更活泼,因为钠与水的反应比乙醇和钠的反应更剧烈。

师:化学性质中,大家最熟悉的是乙醇的什么反应?

生:乙醇的燃烧反应。

板书:可燃性:C2H5OH+3O22CO2+3H2O

师:我们回到开始时谈到的酒,有不少同学的家里有酿酒的习惯,可是有的时候酿出来的酒会略带酸味,有时候甚至将米酒酿成了米醋,这是为什么呢?

生:由于乙醇发生反应最终变成了乙酸。

师:其实在米酒变米醋的过程中乙醇已经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请同学们完成探究实验。

探究活动:乙醇的氧化反应

结合课本实验3-3,利用提供的实验用品,自己设计实验验证乙醇是否具有还原性。

实验3-3:向试管中加入3~4mL无水乙醇,将铜丝烧热,迅速插入乙醇中,反复多次,观察并感受铜丝的颜色和乙醇的气味变化。

生:铜丝先由红色变为黑色,又由黑色再变为红色。闻到刺激性气味。

师:根据铜的颜色变化,判断铜发生了怎样的反应?推测乙醇发生了什么反应?铜在反应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生:Cu变为CuO,CuO再变回Cu。乙醇被氧化了。铜起到的是催化剂的作用。

师:同学们刚才闻到的刺激性气味实际上是乙醇被氧化生成的乙醛的气味。

师:(板书)乙醇的催化氧化:2C2H5OH+O22CH3CHO+2H2O

在适当的条件下乙醛可以继续被氧化为乙酸:2CH3CHO+O22CH3COOH,乙醇可以一步一步被氧化为乙酸,所以在米酒的酿造中要注意密封,以免米酒变米醋。

师:乙醇具有还原性,能被强氧化剂氧化。

板书: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酸性的重铬酸钾(K2Cr2O7)溶液反应,被直接氧化成乙酸。

师:交警如何判断驾驶员是否酒后驾车呢?

生:(资料卡片)用的是K2Cr2O7与乙醇溶液的反应,颜色由橙色变为蓝绿色。

师:请同学总结乙醇的用途。

生:溶剂、化工原料、燃料、消毒剂。

师:(展示图片)交通事故与酒后驾驶。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课外知识窗)酒的妙用。

生:阅读材料。

师:请同学们课后思考:

1、为什么醉酒后喝醋能解酒?

2、为什么厨师烧鱼时加点醋和酒,就能使鱼的味道变的无腥味,香醇还特别鲜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