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绿色设计与新技术应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随着人们对于产品的绿色减量化包装设计这一概念的提出,目的是为了避免过度包装,而带来的产品附加值增大,造成材料的浪费和污染。针对绿色减量化包装设计,在产品的安全、防伪、功能性等方面是否完善,这还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问题。因此,此课题的研究目标,就是针对当下现代包装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给予现状问题进行改良优化包装设计研究探讨。
绿色减量化包装设计
绿色包装主要是指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无害,无环境污染,能循环使用和再生利用,能节约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包装。目前,世界上发达国家认为绿色包装一般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实行包装减量化(Reduce)、可以重复使用(Reuse)、可以循环利用(Recycle)、可回收(Recover)、能降解(Degradable),即4RID原则。它的理念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个是保护环境,另一个就是节约资源。这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其中保护环境是核心,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又密切相关,因为节约资源可减少废弃物,其实也就是从源头上对环境的保护。
绿色减量化包装设计在产品安全功能性方面的应用
通过对绿色减量化包装设计在产品的安全功能性方面,旨在实现包装减量化之后,通过更好的包装结构或者材料,实现对产品的保护,从而实现包装材料的节能与新材料的开发与研制,促进新型包装和材料的开发与应用。
包装结构设计是从包装的保护性、方便性等基本功能和生产实际条件出发,科学地对包装内、外结构进行设计,因此,更加侧重技术性、物理性的使用效应。它伴随着新材料和新技术的进步而变化、发展,达到更加合理、适用、美观的效果。结构设计与装潢设计、造型设计样,是包装设计的
部分,三者的有机组合才形成个完整的包装。在包装结构的创新与改良基础上,实现减量化包装对产品容易受损这一弊端的改良,减少不必要的材料的使用,实现结构对产品本身的保护。
选用不同质地的材料,不同结构的包装造型给人的感觉也是不同的。不管是哪一类商品的包装结构和造型设计,都必须符合产品自身的属性,符合产品的特色,使包装和产品融合在一起。通过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实现产品质量的保证,保证产品的新鲜、抗摔、抗压等功能。在设计包装结构时做到周全,不仅要顾及到产品基本的保护、容装和美观功能,更要把生产、运输、储藏、销售、陈列、携带、使用、回收再利用等环节同时考虑,故设计出来的包装才能更好展示、方便携带、易于开启、做到开启后可以回收,再利用等,实现绿色减量化包装设计在产品安全功能性方面的保护。
绿色减量化包装设计在产品防伪功能性方面的应用
在减量化的基础之上,通过减量化这一“减法”包装变革,如何更好的实现产品的防伪鉴别,这也对新型绿色减量化包装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包装的变革中,实现产品包装设计的减量而不减质,使绿色减量化包装设计在对产品防伪鉴别方面产生更为安全的保障。
通过新技术和手段实现产品印刷防伪、质量等信息的防伪。印刷防伪技术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拓展,由原来有限的单一的防伪手段,到目前众多的复合的高科技的防伪手段,但所有防伪技术都要遵循:效果好、经济、实用、易识别等原则,不然再好的防伪技术也无法得到推广和应用;目前防伪技术有纸张防伪,油墨防伪、版纹防伪、彩虹印刷、条码防伪、以及最新智能标签、3D防伪、生物防伪、复合防伪、德日新发明的“微电路”和我国科学家完成的“钞票对印技术”等。通过这些新的技术,材料,手段在绿色包装设计中的应用,实现对产品防伪功能的应用。
结语
通过绿色减量化包装设计,可以更加优化产品的对外形象和产品宣传、识别。在其功能性方面,可以做到突出产品本身,让顾客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产品本身的属性和功能。从而,实现包装结构的优化,包装材料的节约与绿色生态循环等功能。实现绿色减量化包装的本质价值和意义。
(作者单位:湖南工业大学)
关键词:建筑设计;新技术;新材料;应用
前言
在城市化发展的推动下,新技术和新材料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愈加广泛。同时,新技术与新材料的应用也得到政府部门的支持,强化管理与规划工作的开展,成为推动其应用的重要动力。建筑设计追求的是美学与艺术的结合,尤其是面对资源的短缺现状,绿色环保与节能理念备受关注,被推广在建筑设计中,有效提升建筑能源的利用效率。另外,将新技术和新材料应用在建筑中,有效改善人与建筑以及环境的关系,强化设计理念的创新。
1全面阐述建筑设计的基本内涵
对于建筑设计而言,其极具模仿性,设计的产品需要体现较强的综合技能,内容包含诸多方面,如材料、技术、功能以及经济性等。立足艺术层面,建筑施工需要消耗更多的材料,但是,当前建筑领域资源和材料呈现较为紧张的局面,对建筑行业的长远发展十分不利。因此,建筑行业实现经济性与实用性的根本是提升能源的利用效率。建筑设计目的性较强,根本目标是为使用者提供更加舒适的居住环境,因此,建筑设计的核心是实现舒适性与实用性。当前,能源十分紧张,环境问题突出,建筑设计需要注重以人为本思想的贯彻,有效提升建筑能源材料的使用效率,降低对环境的污染。绿色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应用,有效满足社会多方面需求,促进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存。
2全面分析新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情况
2.1数字化技术促使建筑设计更具科学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技术在建筑设计中得到应用,尤其是在计算机语言和数字化语言的支持下,强化立体可视模型的构建,切实提升设计加工效率。另外,随着数字化技术在建筑设计中应用深度的加强,楼宇智能化设计出现,在设计中融入计算和和网络技术应用,为居住者提供更大的便利。在智能化设计中,强调办公与居住的一体,因此,有效节约办公建筑面积,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在数字技术的支持下,建筑设计更具科学化、专业化与系统化。
2.2生态技术的应用强化建筑设计绿色环保的实现
将生态技术与建筑设计进行结合,有效降低对环境的不良影响,满足建筑设计优化的目的,强化对生态平衡的维护。生态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①借助生态设计,实现对资源使用的合理管控,深化对环境保护。这种技术需要对传统技术进行完善,力求形成新的技术类型,实现对环境与资源关注力的提升,促使建筑设计凸显生态设计观念。②将其它行业的生态技术引入建设设计领域,主要是信息技术和高新技术,这些技术类型实践性突出,与建筑设计的结合,能够有效提升设计效果,高效地应对建筑设计中的生态难题。
3系统介绍新材料在建筑设计的价值体现
3.1对隔热新材料在建筑设计中应用的分析
在建筑设计中,隔热设计至关重要,与建筑设计具有统一的标准。立足当前建筑设计实际,新型绝热材料出现,材料形状为蜂窝状,外部呈现透明状态,借助蜂窝形状,能够有效节约材料使用。另外,能够有效接收太阳辐射热,达到反射作用。材料主要分为三个层次,即第一层的玻璃,功能是对太阳光进行反射,其次是空气间层,作用是吸收建筑外部的热量。再次为吸收面,作用是有效阻止外部热量进行建筑物,达到隔热效果。
3.2建筑设计对保温新材料的应用
在建筑中,传统保温材料需要较大的空间支持,材料厚度较大,使用很笨重。新材料能够有效解决保温材料应用规模加大的问题,达到高性能保温的效果。例如,真空隔热板的使用,厚度和结构都较薄,性能较强,是保温材料的重要类型。
3.3结构型材料的应用
鉴于建筑设计的复杂性,新材料的适应能够有效保证结构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对于改善传统结构设计意义重大。目前,建筑设计中应用较多的结构材料为充气、膜等,影响设计趋势,强化结构轻量化的实现,设计效率得以提升。
3.4通风系统方面对新材料的应用
在通风系统设计中融入新材料,环保效果突出,成本降低,尤其是将新材料应用在门窗设计中,强化空气流通渠道的设计,为居住者提供更加舒适的环境,加速空气净化。另外,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新材料得到不断完善。
4结束语
综上,立足新时期的建筑设计,更加关注个性与实用性的结合,为此,需要重视传统设计中资源浪费现象,强化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应用,渗透以人为本的思想,在满足设计实用性和标志性的前提下,强化设计的规范性。在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应用下,资源配置得以优化,建筑设计效率提升,强化施工质量的提升,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常爱国.新技术和新材料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探微[J].江西建材,2016,16:23+26.
[2]江雪梅.浅谈展示设计中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应用[J].艺术教育,2016,09:217~218.
关键词:新技术;新材料;园林工程
中图分类号:TU986.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533187
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和城市发展建设的需求下,园林工程建设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园林工程建设需要紧跟时代的步伐,通过将新材料、新技术运用到施工过程中,园林工程的施工效率和质量才能实现总体的提高,使园林工程的整体水平达到更高的层次。
1 园林工程中新材料的应用
1.1 透水材料的应用
透水砖具有很强的透水性和保水性,因此透水砖被大量应用于公园建设铺地和城市园林绿化之中。当天气晴朗时,保留在透水砖里的水会蒸发到大气中,可以有效降低空气温度、调节空气湿度,达到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作用。下雨时,不同于雨水在水泥路上四处流淌的情况,雨水可以流进透水砖的底部直到地表,砖内还保留有其中小部分的雨水,最后顺着地下水管道流入河中。这有利于园林工程新技术的创新,还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城市建设的发展。与透水砖功能相似的还有抗冻性强的透水砼,具有快速排水的特性,对于完善水循环系统,改善城市热循环有重要作用。彩色透水混凝土也是一种环保的新型材料。其色彩具有很强的环境配合度,可以与周围树木、建筑的色彩相协调。彩色透水混凝土还具有调节环境温度、平衡地下水位的功能。
1.2 万能支撑器的应用
万能支撑器是从欧洲引进的一种新型的实用材料,由高密度聚丙烯制成,被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在做园林工程水景项目和园林景观防腐时,用以架空铺设,具有寿命长、质量轻便、安装便捷、易于施工、承重能力大的特点,由可调节基座和可旋转接头2部分构成,同时还能促进排水的流畅。万能支撑器的应用解决了特殊园林工程施工以及后期维修工作的问题,它的多功能更为园林设计师拓宽了设计思路。
1.3 仿木纹混凝土的应用
仿木纹混凝土具有很强的防腐性、耐燃性、耐水性,在园林工程中比天然木材更为实用。从外观上来看,仿木纹混凝土更贴近自然,优雅大气,给人赏心悦目的感觉,融合了混凝土的厚重感和庄严感,可以与真正的木质品的视觉效果相媲美。即使经过长年的风吹日晒也不易褪色生虫,不仅环保,同时更缓解了木材紧缺的状况。
2 园林工程中新技术的应用
2.1 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顾名思义,就是指具有类似于海绵的特性的城市建设。对自然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强,在雨天能对雨水进行收集并存储,方便随时的利用,实现水资源利用率的最大化。海绵城市集吸水、渗水、蓄水以及净水功能为一体,有效地达到了城市水循环的目标,使城市以自然力量为依托进行自我调节,大大完善了城市排水系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洪涝灾害对城市的破坏。海绵城市的建设保护了生态环境,还解决了城市的供水问题,缓解了水资源紧张的现象。由于海绵城市自身的弹性,可以自如地吸收、释放水分,并在释放水分后能恢复原来的形状,促进了城市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2.2 绿色设计
园林工程的绿色设计是一种环保概念的代表,它不是指表面意义上的绿色植物设计,体现了人们对由于当代科学技术发展所带来的生态环境破坏的反省。在材料的应用方面,力求无污染,尽可能选用天然材料或可循环利用的废弃物,降低资源浪费,以达到最大限度降低h境破坏的目标。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是城市园林工程绿色设计的基础,以设计绿色建筑为准则,努力促进人、城市景观、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2.3 BIM技术
传统的园林景观设计由于技术的限制,需要设计人员在脑中建立三维空间的概念,对设计人员的工作能力以及经验丰富程度要求高,同时,也难以避免错误的发生。而BIM技术恰好解决了这一难题,在建立3D可视化模型的帮助下,能将传统法的二维图纸转化为三维空间模型,有效地提升了图纸信息的准确率。BIM技术的应用降低了甲方、设计、施工3方的沟通难度,破除了3方由于专业知识、理解程度不同带来的交流限制,在BIM技术这一协同平台中,由于模型中的构建与现实中的构建相一致,就能以模型可视化的形式,使模型构造简明易懂,促进了大家对园林工程项目的沟通与完善。同时BIM模型自身的关联特点,避免了以往无法对图纸进行局部修改的现象,模型中的构建可以随意修改并无需担心其他受影响的界面,提高了园林工程项目修正的效率性与便捷性,降低了模型设计的错误率。
3 结论
目前,我国园林工程施工技术的改良取得了显著效果,园林工程中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极大促进了我国城市园林工程的健康发展,但材料与技术的应用仍需不断追随科技的发展,与时俱进。新材料与新技术以环保、节能为核心,其应用是对当代可持续发展主题的响应,有效地制约了环境的恶化,缓解了环境污染,对于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和美化城市园林景观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参考文献
[论文摘要]本文以深圳体育新城安置小区为例,从集成化设计、精细化设计、适宜性技术的运用等方面探讨绿色建筑设计理念。
一、深圳体育新城安置小区案例分析
深圳体育新城安置小区是深圳市为申办2011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而建设的住区,需要解决5个村落的500户居民的拆迁安置问题。因为由政府投资,资金受到严格控制,工期紧张,需求也非常特殊。在整个项目设计过程中,我们清晰地认识到对项目的分析和定位非常重要,原住民对设计的满意度将直接影响工期和拆迁进度。综合考虑各种制约因素,我们通过规划与设计阶段的精确控制,实现了低成本适宜技术的绿色建筑目标,该小区也获得2006年国家财政部、建设部第一批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图1,图2)。
1.集成化设计
在规划过程中我们成立专门的沟通组及设计组,同步开展工作,从而保证不会因为工期缩短而降低质量。我们一方面与建设方沟通,以求更好地实现安置政策;另一方面与村民沟通,以保证我们的方案能够更贴近村民需要,也为方案后期的顺利实施打下必要的基础。为了更顺利地与村民深入交流,我们还专门选派了会方言的建筑师参与沟通。考虑到原住村民的客家文化背景,在对客家民居已有的研究基础上,我们又引入社会学、民俗学、植物学等学科学者协助建筑师进行协同设计,丰富了方案的内涵。
2.精细化设计
为满足原村民自住房与出租房分开、每个村要相对集中等要求,针对用地紧张的情况,我们将相对比较安静的东部设为自住区,西侧为小户型出租区。5个村从南到北依次排列,通过道路、景观、幼儿园、会所等公共设施来间接区分,而不是用围墙生硬地隔断,这样既保证了整个小区设计一体化,又满足了居民的基本需求。我们采用数字化手段,从定性判断走向定量验证,力图把常规技术作精,提高舒适度的同时节约资源。结合日照模拟,调整总平面布局,使所有住户都能达到规范中的日照要求,并借助通风模拟验证了小区内每栋建筑都有顺畅的通风(图3)。为避免西面城市道路的噪声影响,我们将此区域建筑平面设计成折线,功能定位为单身公寓,既形成组团和院落空间,又使建筑自身成为小区的噪声遮挡屏障,并在户型平面上用走廊和厨房对噪声进行二次遮挡,以便减少对卧室的干扰,在阳台等细节方面也综合考虑了技术要求。环境设计方面,利用模拟技术确定喜阴植物与喜阳植物的分布区域,以指导景观设计师合理选择树种及种植位置。此外,我们对建筑护结构也进行了精细化的节能设计。
3.适宜性技术的运用
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适当选用新技术,如研发半集中式太阳能热水利用技术;利用湖面做人工湿地,结合MBR技术作中水处理,降低一次性投入和运行费用;利用沼气等等。
按照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预估,深圳体育新城安置小区有望达到三星级,项目的总投资为10亿,其中绿色建筑增量成本为6150万元,占总投资额的6.15%。2007年8月自住区部分已经封顶。
二、绿色建筑设计理念
设计阶段真正体现绿色建筑本质的价值观,将对项目的可持续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也是以较小的成本代价最大限度控制能源消耗量的重要环节。建立绿色思维是进行绿色建筑设计的先决条件,绿色思维是以“创新为魂”、“平衡为本”的思维模式创新性地从事建筑设计活动(图4)。其根本第一是创新,第二是平衡。创新将对绿色建筑设计的理论、方法、内涵产生一种革命性的冲击——观念更新、设计内涵增加、设计方法改变、甚至设计管理体系也会随之变化,这部分变革是软性的,因此一直没有得到建筑师的足够重视。绿色建筑的推行必然要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这些革新是硬性的,与投资造价密切相关,现今建筑师设计绿色建筑时往往视之为“良方”,而忽略了自身的主导作用。我们应该提高对软性技术创新的关注度,这是建筑师的责任,也是以最少的资源代价获取最大效益的关键控制点。
平衡是绿色设计的核心,包括纵向平衡和横向平衡两种。纵向平衡针对有全生命周期的项目,在设计阶段就要充分考虑从建设到拆除的全过程,而不应停留于将房子建成的阶段性任务。在横向平衡中,绿色建筑设计中关于节地、节水、节能、节材、室内空气品质、运行管理等方面,实际是受制于功能、造价、形式以及政治、经济、气候、人文管理等诸多因素的。所以绿色建筑一定是平衡各方面因素后产生的结果,建筑师不一定在每个要素上都作到最好、最精,但是应尽量使综合成本、技术、环境、功能、性能、艺术等方面达到整体优化(图5)。
创新、平衡之下的绿色建筑设计应提倡“精宜之道”。“精”指常规技术精细化,具体项目具体分析;分类、分级、分层思考技术策略;定性、定量验证;从经验中挖掘、提升常规技术的效能,减少资源的浪费。“宜”是四新技术应用适宜化,在风险管理意识下应用与项目定位匹配的四新技术。新技术应用一定会有风险,不能因“新”而盲目应用,也不能因为有风险就不用。科学的做法是:针对项目具体情况分析应用的模式和范围,控制和化解风险。作到“精宜之道”需要工作模式的变革,比如集成化的工作模式、数字化的设计手段、科学化的逻辑判断及持续化的效能验证。其中集成化在精宜设计中最为关键,不仅是设计自身,而要从源头开始,让建设方、设计者、使用者共同参与。另一方面,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源于各学科的集成而不仅仅是应用一项技术或设备。比如应用高性能的钢筋是节材措施,但建筑结构合理、降低含钢量、少用钢筋混凝土也是节约材料、降低造价,这更需要设计过程中的精细化,避免为戴“绿”,而进行技术“冷拼”或为“绿”而“绿”。
推进循环经济已成为我国的发展战略,绿色建筑是建筑领域循环经济的具体表现之一,如何科学地将其实现,值得我们深思。我国的现实条件与面临的问题都说明我们不能照搬发达国家的做法。我国是从农业经济跨越到知识经济时代的,特别是我们目前处于城市化进程的顶峰期、建筑设计和建造的时代,探求中国的绿色建筑如何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发展,建筑师不仅要关注高技术支撑下的实验建筑和示范建筑,更要研究如何设计量大、面广且低成本的绿色建筑。
国内现阶段很多绿色建筑只为评星、评级,某些项目为了拿绿色建筑白金奖,不惜代价大面积使用光电技术,忽视建筑成本;也有项目为使用某项节能或环境技术,不顾建筑特点和地区气候特点生硬地在一个两层高的住宅上安装高科技拔风帽忽视建筑本身的功能,走上极端的误区。实际上不合理的设计是最大的浪费,例如把太阳能路灯安装在榕树下,导致光电板不能发电;建筑师为了满足创作的需要,先设计大面积的玻璃幕墙,而后用Low-E中空玻璃隔热,再加上外遮阳等技术,最后号称高科技节能建筑,就是典型的“戴帽子”设计!
【关键词】机械制造技术;发展特征;发展方向;发展对策
一、机械制造技术发展的特征
1、先进机械制造技术非常强调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技术、自动化技术、新材料技术、现代系统管理技术在产品设计、制造和生产管理、销售及售后服务等方面的应用。它不断吸收各种高新技术成果与传统制造技术结合,使制造技术成为驾驭生产全过程的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系统工程。
2、先进机械制造技术不仅仅限于制造过程,它是从产品市场调研、产品开发工艺设计、生产准备、加工制造、售后服务等产品寿命周期的全部内容,并结合成有机的整体。先进制造技术的应用尤其关注产生最佳的实用效果,是为了提高企业竞争和促进国家经济和综合实力的提升。以提高制造业的综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先进制造技术是面向工业应用的技术。
3、先进机械制造技术是市场竞争三要素的统一。20世纪80年代后,制造业要赢得市场竞争,提高劳动生产率已经转变为以时间为核心的时间、成本和质量的三要素的矛盾。先进制造技术把这三个要素有机结合起来,使三者达到了有机的统一。
二、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方向
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主要表现在精密工程技术,以超精密加工的前沿部分、微细加工、纳米技术为代表,就要实现微型机械电子技术和微型机器人的时代;机械制造的高度自动化,以CIMS和敏捷制造等为代表。
1、机械制造的精密成形技术。成形制造技术包括铸造、焊接、塑性加工等。精密成形技术包括:精密铸造如湿膜精密成形铸造、刚型精密成形铸造、高精度造芯,精密锻压如冷湿精密成形、精密冲裁、精密热塑性成形、精密焊接与切割等。
2、机械制造的无切削液加工。其加工的主要应用领域是机械加工行业,此工艺加工简化了工艺、减少了成本并消除了冷却液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如废液排放和回收等。
3、机械制造的快速成形技术。快速原型零件制造技术(RPM)的设计突破了传统加工技术所采用的材料去除的要求,应用添加、累积的原理。其代表性技术有分层实体制造(LOM),熔化沉积制造(FDM)等。
4、机械制造的绿色化走向。绿色制造通过绿色生产过程绿色设计、绿色材料、绿色设备、绿色工艺、绿色包装、绿色管理生产出绿色产品,产品使用完以后再通过绿色处理后加以回收利用和绿色服务。采用绿色制造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制造产业及企业对环境的破坏和影响,提高原材料和能源的利用效率实现制造业的节能减排,提高环保质量。
5、机械制造的全球化趋势。由于国际和国内市场上的竞争的激烈,在机械制造业中,国内外一些企业,包括知名度较高的企业,在竞争中纷纷下滑,甚至倒闭和被兼并。一些暂时还在国内市场上占有一定份额的企业,继续拓展新市场;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企业向着既竞争又合作的方向发展,这进一步激化了国际间市场的竞争。这己成为全球化制造业发展的动力,全球化制造的主要技术基础就是网络化,通讯技术的发展使制造的全球化迅速实现。
6、机械制造的网络化发展方向。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给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产品设计、物料选择、零件制造、市场开拓与产品销售都突破了地区的界限,较多的企业超越国界进行。网络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加速技术信息的交流、加强了产品开发的合作和经营管理,推动了企业向着既竞争又合作的方向发展。
三、机械制造技术发展的对策
1、团队合作,共同开发。现代制造技术是集机械、电子、信息、材料和管理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技术,它的发展涉及到规划与管理、资金保证、研究开发、生产与应用等各个方面.因此,必须把政策部门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和企事业中各方面力量组织起来,加强合作.共同开发.我们一方面要跟踪国际上高新技术,同时必须花大力气抓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工作,目前更应抓好数控和计算机的应用与推广,只有先普及后提高,才能使我国制造技术发展具有稳固的基础。
2、与工业工程结合发展。工业工程(IE)在当前世界上得到广泛应用。它十分重视人、材料和设备三个荃本要素,尤其注重人的因素是人的创造力。众所周知,由于计算机的发展,目前对体力作业管理己有了许多程序化、制度化和标准化的方法.而对人的智力作业管理至今还难于实现程序化、制度化和标准化。为此,1E除了从管理角度加强工艺纪律外,还从人类工程学的角度,应用作业测定、工作研究、动作研究、人体疲劳测定、劳动环境等技术来解决人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问题。可见发展制造技术必须与lE相结合,才能使机械制造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3、持续开展技术创新。制造技术的发展是用新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来代替原有的设施,其中也包括人员培训,知识更新。进行技术改造,必须从经营战略和生产系统整体出发,不能单纯把技术改造局限于更新设备上。进行技术改造时应进行技术经济分析与论证,以作出科学的决策与判断。近年来,我国的机械制造技术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和发达国家比较还是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在管理方面,我国没有广泛采取计算机管理模式,对组织、管理体制的更新发展不够充分,很多企业仍然处于经验管理阶段;在制造工艺上,我国对精细加工、微细加工、高精密加工、激光加工等技术没有广泛采用,许多技术尚在开发、掌握之中;在自动化技术上,我国的数控机床、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柔性制造系统等,尚未实现柔性自动化、知识集成化、智能化,我们只处在单机自动化、刚性自动化的阶段。
四、结束语
机械制造技术是研究机械产品设计、生产、加工、销售、使用、维修服务以及回收再生的整个过程的工程技术学科,它以提高质量、效益、竞争力为目标等系统工程。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要求,就要应用先进的机械制造技术。
参考文献:
关键词:水利水电施工;新技术;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TV21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绿化混凝土技术
1.绿化混凝土技术原理
绿化混凝土技术是指在需要混凝土防护的位置,改变传统的全部应用混凝土为主要防护材料的做法,将混凝土切块与绿色植物相结合,将绿色植物种植在的混凝土砌块的孔隙内。它的实施工艺主要分为两步,第一,用混凝土预制砌块,制作出许多不规则的孔径。混凝土构成的主要材料为碎石、废渣,为了达到其耐久度,可以在其中掺加部分高分子材料,将其充分混合预制砌块,形成孔径。第二,种植绿色植物。同时在砌块孔内填充适合植物生长需要的土壤及肥料,还要添加适量的保水剂,将种子种植在也径内,待周围环境满足植物生长需要时,种子开始生长,成长为绿色的植被
2.绿化混凝土技术优势
(1)将硬质护坡技术与草皮护坡技术完善结合,将混凝土的防护功能和植物的生态功能完美结合。
(2)有利于提高水土保持能力。因为该技术的实现是将绿色植物种植在混凝土的空隙中,所以结构的透气性较高,这就会提高保护构件与空气的的湿热交换能力,减少湿度与湿度对防护工程造成的影响,提高了水土保持能力。
(3)由于在孔隙的表面被植被充满,植被的根系根系穿透空隙后扎入土中,这就能提高其强度,从而提高了工程构件的抗冲刷能力。
(4)强度高、孔隙率高、植被的覆盖率高、抗洪能力强、操作简单,大大提升了工程的质量和进度。
(5)绿化混凝土技术对于护坡的防护,由于是绿色植被与混凝土的结合体,对环境的湿度与温度的适用性都较强,故耐久性强,使用寿命较长。
3.绿色混凝土技术的应用
目前,从事绿化混凝土建设施工的公司较多,其技术发展的比较成熟,现在还出现了新型的整体浇灌的施工方式,是绿色混凝土技术的进一步提升。大坝护坡施工是水利工程施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绿色混凝土技术广泛的应用于大坝护坡工程中,不仅如此,还应用于河道治理、溢洪道护坡工程,总之,在水利工程施工中有着非常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的。
二、堆石混凝土新技术
1.堆石混凝土技术原理
堆石混凝土技术主要应用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堆石混凝土技术和改传统混凝土的施工方法有着明显的区别,其施工程序主要分为两步,第一,将大粒径的块石入仓,形成有空隙的堆石体;第二,将自密实混凝土浇入到堆石体上部,由于混凝土具有高流动、抗离析、强填充粘结的特性,在其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将堆石体的空隙将被完全填满,最终形成一体。
2.堆石混凝土技术的优势
(1)节约水泥的用量,降低水化热,既减少了投入的成本,减少排放量。
(2)具有密实度高、强度高的特点。
(3)适合混凝土的大体积施工,有较高的容量,稳定性较高。
3.堆石混凝土技术的应用
堆石混凝土技术在水利施工建设中主要应用在大坝等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然而,伴随着堆石混凝土技术的成熟发展,由于其施工简易,施工效率高,并且施工质量能得到有效的保证等多方面优势,使这项技术不仅仅应用在大坝建设上,它还可以广泛应用在堤防、公路、铁路、港口等领域的适合项目上,堆石混凝土技术是一项新兴的、具有市场潜力的混凝土施工技术。
三、防水毯防水施工技术
1.膨润土防水毯防水施工技术原理
膨润土防水毯是防水工程中一项创新,它是新型环保复合防水防渗材料,其主要实现技术是将膨涧土与土工织物相结合,形成统一的整体,将膨润土颗粒按照设计重量要求均匀覆盖在织布层与非织布层之间,然后使用针刺的施工工艺,将膨润土与织物固定成型,形成的毯状防水卷材。
2.膨润土防水毯防水施工技术优势
(1)膨润土防水毯的主要材料是膨润土与土木织物,其中膨润土是天然矿物质,不会变质,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是典型的环保材料。
(2)膨润土防水毯的施工工艺简单、快捷、施工效率高。(3)膨润土防水毯的施工对基层的平整度要求不严格,如果局部出现渗漏情况,进行堵漏维修也容易实施,还具有自行修复裂缝的功能。
3.膨润土防水毯防水施工技术应用
膨润土防水毯防水施工技术是防渗工程的主要施工技术,在市政、公路、铁路、水利、环保及工业与民用建筑中的地下防水施工应用较广,该施工手段适合大面积水体防水防渗工程,工程造价较低,能发挥节约水资源和保持生态系统的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利于在水利工程是的推广应用。
四、振冲技术
1.振冲技术原理
振冲技术,就是在高压水流的帮助下,利用一个产生水平向振动的管状设备,利用设备的振动使松砂地基变密,或者实现在软弱粘性地基中形成深孔,再向深孔中填入碎石及其他填充物,制成一根根桩形柱体。这种桩形柱体和原来的粘性土结合,构成较强的承载力,形成具有较强承载力,较小的压缩性的复合地基,这种适用于软土基加固的技术称为振冲技术。
2.振冲技术优势
(1)振冲技术是将动力直接作用于地基深层软弱土的部位,这样,就会对软弱土施加的侧向挤压力大,因些,提高了地基结构的密实度。
(2)天然地基土层往往存在密实度不均匀的现象,利用振冲技术可以根据地基的实际软硬程度调整填料量,以期达到相同密实度的、均匀的地基,避免出现地基变形的问题。
(3)振冲技术所使用的施工设备原理简单,操作方便,施工效率较高,质量控制容易实现。
(4)振冲技术可以节约工程造价。因为这项桩柱的形成材料不需要使用钢材和水泥,仅用碎石、卵石,或者砾砂等硬质材料既可,这些硬质材料在施工的现场就可以得到,因而造价较低,与钢筋混凝土桩基相比较,至少可以节省三分之一的投资成本。
(5)在水利工程施工中,其天然地基者比较软,经振冲填以碎石、或卵石等粗粒料,成桩后,其地基的排水条件也会发生改变,这种改变,在发生地震时,有利于孔隙水压力的消散,能提高地基的抗震性。
3.振冲技术的应用
目前,振冲技术的应用主要集中在软土地基的工程建设上,所以在水利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其可以提高地基承受力、减小地基沉降、保证土石坝体及地基的稳定性、该技术是一种经济、合理的地基加固方法,具有广泛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利工程施工的新技术将不断的涌现,除了本文介绍的绿色混凝土技术、堆石混凝土新技术、防水毯防水施工技术以及振冲技术,还有长距离输水系统水利过渡过程计算技术、生物砌块技术、板式导流法等等很多技术。新技术只有经过了实践的检验才能不断成熟、完善,作为一名水利工程建设者,更应注重新技术的出现与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节能新技术;绿色;建筑节能;可再生能源
建筑行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人类以资源、环境作为了成本代价,建筑能耗达到社会总能耗的30%左右。伴随绿色施工理念在各个领域的推广实施,现代化建筑对能源的有效运用与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提出了新的要求,人们不再一味追求单纯的利益最大化,而是更多的将资源与环境成本考虑到生产、生活之中,这就是本文的议题——建筑节能。
一、当前我国的建筑节能现状
当前国内建筑能耗在社会总能耗中的占比大,并且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建筑能耗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软肋。首先在建筑节能政策、标准、规范等方面,国家已经颁布了《可再生资源法》、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建筑节能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等与能源节约有关的法律法规,但在对于法律法规的实施细则上未做详尽的规定,没有建立健全有效的建筑节能体制与建筑节能监管体系。然后在建筑节能设计方面,尚存在一些建筑企业对于建筑节能的意识淡薄,忽视国家标准、规范,在建筑设计过程中擅自更改已审批通过的节能设计章节的内容,恶意降低节能标准实现企业对于利益的追求。最后在建筑能耗方面问题突出,新建房屋建筑面积的增加、已建城乡房屋围护结构保温性和门窗气密性差、空调使用量的增加等都增大了建筑能耗。
二、建筑节能的原则
一是加强新建建筑的节能管理。建筑项目在设计时要严格执行国家现行节能设计标准、规范等,完成设计的施工图纸在审查工作中要针对节能篇章进行专项审查;施工阶段施工单位要对建筑节能施工质量加强管理,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实施过程严格按照施工技术要求、施工工序、质量要求进行各分项项目的建设;当施工过程中涉及节能的分部工程完成后,建设单位需要组织建设、设计、施工等单位对建筑节能分部工程的施工质量的进行验收,形成工程质量验收记录。二是加强节能技术、节能材料的开发与应用。建筑节能可着眼于提高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和直接采用节能设备两个主要层面,建筑围护结构包括外墙、屋顶和外窗,墙窗比需要进行合理设计,在保证采光的前提条件下降低玻璃材料的使用,降低建筑物与外界热量传递。建筑内部中涉及的高能耗设备的节能问题,可以直接使用节能效果较好的设备,公共照明区节能灯的使用,暖通空调系统可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冷)能等可再生能源制冷。
三、节能新技术在建筑节能中的应用
1、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技术
首先是墙体节能技术,建筑承重墙的施工可在内侧复合石棉、玻璃棉板等绝热材料,密度大的直接贴在墙面上,密度轻的则要求设龙骨,施工完成后要设覆面层保护;外墙中间选用岩棉、聚苯板、玻璃面板、散状膨胀珍珠岩等绝热材料,充填严实后可以有效发挥墙体对外界环境的防护作用;外墙的保温可采用复合墙体,如同样采用50mm泡沫聚苯乙烯板,外保温相对于内保温对热量的损耗可减少1/5,其节能效果明显。然后是屋面节能技术,传统正置屋面可在保温层上铺防水层,倒置式屋面可将防水层设置在结构层之上、绝热保温层之下,而对于耗热量最大的顶层房间需要加强屋顶热工性能,当前应用效果较好的屋面技术主要包括高效保温材料、保温隔热通风屋顶、及岩棉复合屋顶隔热保温板等。最后是门窗节能技术,在保证采光、通风等条件下,可采用气凝胶技术、真空玻璃、隔热材质窗框及设置遮阳设施等,保证门窗的保温、隔热、抗风效果及气密性能。
2、暖通空调节能新技术
暖通空调能耗在建筑总能耗中所占的比例高达60%,我们要讨论建筑节能将节能重点着落于暖通空调的节能上。一是优化中央空调系统设计方案,选择合理的冷热源设备、利用变频技术等方式进行系统的优化,热泵机组和溴化锂吸收式机组具有能效比低,变频技术的使用可有效降低能耗并节省了运行费用。二是空调机组节能策略,离心式、螺杆式压缩制冷机组等的冷量调节效能较好,可满足部分负荷情况下的空调机组的运行需求,实现多级控制的合理配置,实现能源的节约。三是再生能源的应用,如太阳能、风能、地热(冷)能等可以应用于空调制冷,具有清洁无污染的优势,如地源热泵利用浅层和深层的大地能量作为冬季热源和夏季冷源,是既可供暖又可制冷的新型中央空调系统。
3、建筑新能源节能技术
建筑中对于新能源、可再生资源的使用可以达到很好的节能效果,并且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积极意义,建筑新能源节能技术包括太阳能、地源热泵、太阳热泵、相变储能材料、建筑废弃物再利用等。太阳能技术实现光能向热能、电能的转化,主要应用有太阳能采暖、太阳能供热水、太阳能发电等;地源热泵技术可将浅层地热应用到暖通空调系统中,可作为冬季供暖热源与夏季制冷的冷源,该项技术的应用上处于起步阶段;太阳能热泵有机结合了热泵技术和太阳能热利用技术,利用太阳能集热器吸收的太阳热量作为热源,实现建筑物的全天候供热;建筑材料方面兴起的相变储能材料,利用材料相变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可进行热能储存和温度调控,可有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保护环境。此外,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主要包括废弃瓷砖、红砖、混凝土等,这些废弃物经过粉碎、筛分等过程可作为骨料得到二次利用。四、结语建筑节能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较强的工作,从建筑设计、施工、竣工及投入使用后等各个阶段都需要加强建筑节能的管理工作。对于建筑节能新技术的应用需严格遵循建筑节能原则,并从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技术、暖通空调节能新技术及建筑新能源节能技术等三个大方向依照建筑设计中的相关节能方案落实节能要点,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以降低建筑总体能耗,实现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及对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
作者:黄雪萍 单位:广西荣旺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黄志军.当代建筑节能新技术及应用[J].现代物业(上旬刊),2015,07:8-9.
关键词:绿色理念 建筑设计 绿色建筑
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绿色理念
1.1绿色理念概念
谈及绿色,人们最先能想到的就是“绿色蔬菜”,众所周知,所谓的“绿色蔬菜”不是单单指绿色颜色的菜果。而是绿色无公害,无农药化肥污染的天然食用类菜果。而绿色的范围概念远不仅仅如此,就概念而言,“绿色”是指在可持续发展观的引导下,通过协调人,社会,自然的关系来追求其之间的平衡,透过这个平衡点来实现经济,人口,资源,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具体来说,有关人士将其概念具体为四节环保,就是人们常说的节能,节地、节水、节才,并且在此基础上还应该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从而为人们创造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
就我国现状而言,水资源,土地资源原材料等都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而出现紧缺的形势,面对日益严峻的资源短缺状况,严格按照科学发展观来实现“绿色生活模式”,将绿色融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次,成为当务之急。只有及时准确的将绿色理念与我们的生活结合起来才会,使我们的和谐社会发展走上健康快速之路。
1.2绿色理念原则内容
在明确绿色的概念之后,要将绿色理念恰当,准确的融入到建筑设计中,还应充分把握绿色理念的原则、内容。在可持续发展观指导下的绿色理念的原则跟内容整体来说就是,节能,减排,再循环。然后就结合可持续发展观,来具体谈一下这三个方面在绿色理念中应用的原则内容。可持续发展即指在现有的资源条件下,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能危及后代人发展所需。所以需要处于当代的我们节能、减排、再循环。
就节能来说,要在各个方面将节能贯彻到底,能建设初期使用原材料的时候尽量的杜绝浪费,能节约的尽量节约。在建设完成投入使用之后,还应贯彻节约的绿色理念,使用过程中更要注意节约,比如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做的就有节约用水,节约用电,以及杜绝使用一次性物品等等,让我们为我们共同的“绿色生活模式”尽一点绵薄之力。然后就减排而言,分为两个方面。第一个是尽量减少一次性物品的使用,从而减少此类物品的污染排放, 从而达到“绿色生活模式”的目的,另一方面就是在污染排放的过程中,尽量的采用污染分类,有序的排放,从而要防止污染的进一步扩大,造成二度污染。最后关于再循环就是指,我们要做到物尽其用,不可在物品还有使用价值的时候就将其丢弃,造成不能循环利用的损失。
二、绿色建筑设计
前言:绿色建筑设计的理念也要在可持续发展观的指引下有序的进行,而将绿色理念融入到建筑设计中也离不开绿色节能、绿色减排、绿色循环,以及要合理的采用高科技来促进绿色建筑设计的更好地发展。下面就结合绿色理念中的几个方面来具体分析建筑设计中应该注重的问题。
2.1绿色节能建筑设计
在建筑设计中的节能问题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首先就是材料的筛选方面,在建筑设计的前期就应该注意到此问题,要尽可能的多使用绿色建筑材料,尽可能的少使用不可再生资源,或者已经紧缺的资源。然后在原材料选定之后,应该注意的问题便是在使用的过程中务必要将节约进行到底,不可对原材料肆意的铺张浪费。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建筑设计的前期,节约的度一定是要在保证建筑的质量,性能,寿命的前提下提出的。然后要谨记节约能源,防止污染。
2.2绿色减排建筑设计
绿色减排用运用到建筑设计中也应注意两个方面。在建筑设计的理念中应牢记绿色可持续发展观,首先要尽量选用小污染的原材料,尽可能的在建筑建造的过程中产生最小的污染,从而在源头控制了污染的排放,离我们的绿色模式就近了一步。然后就是随着建筑的建造过程,污染排放是一定会出现的,所以这方面的处理也尤为关键,污染排放的时候应该尽可能的加以分类和回收再利用,以免造成二次污染。
2.3绿色循环建筑设计
可循环的理念运用在建筑设计中应该充分发挥各种材料的功能与作用,使物尽其用,不能盲目的丢弃。在建筑设计理念中应形成可循环利用的模式,将可持续发展,可循环利用的理念融入建筑设计中。最好在建筑设计理念中能将建筑中的各系统在物质消耗,能量利用,分解污染及信息传递等方面形成一个封闭的循环网络。
2.4采用高新技术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建筑设计理念中也是这样,合理的运用高新技术,将强有力的推动我们的绿色理念建筑设计。科技的进步是新时代送给我们的最好礼物,应该恰当正确的将新技术融入到建筑设计中。比如我们可使用的节能材料,大多是在高新技术的作用下合成的材料,从而拥有无毒无害,或者低毒低排放的功能。这些都是新科技带给我们的美好生活。为积极响应可持续发展观,彻底贯彻绿色理念,在建筑设计理念中一定不能忽视的就是高新科技的引用。
总结语: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追求高水平的生活质量,从而给绿色建筑设计理念提供了强有力的巨大发展空间。同时绿色建筑设计理念也关系到国家资源战略,可持续发展观和环境保护,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随着绿色建筑理念的发展,定会为我们提供更为舒适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李恒;;浅析低碳生活与室内设计[J];大众文艺;2011年14期
【2】杨正俊;;羌藏两族民居给现代室内设计的启示[J];中国建设教育;2008年06期
【3】孙付春;吴斌;;机械CAD软件中的绿色设计理念的研究[J];制造技术与机床;2009年12期
【4符广平;21世纪室内设计师的功力——博击空间[J];广东建筑装饰;1999年06期
关键词:建筑装饰;装饰施工;新技术新工艺
中图分类号:TU23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与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家居的装修质量和创意要求也更高。实现这些高要求的装修设计,只有通过建筑装饰工程来实现。建筑装饰施工的范围很广,它几乎涉及各种类型的建筑、建筑物的各个部位。较好的装饰能够给人一种触觉舒适感与视觉愉悦感。因此,怎样才能够加强装饰施工质量,怎样才能够在装饰施工中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是相关专业专家与学者探索的重要课题。
一、建筑装饰施工的特点
建筑装饰施工有其特殊性,对于建筑主体来说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一般都是分开的,各有各的责任和任务。但是,装饰企业要同时做好设计工作还要进行具体的施工,具有双重性。还有一方面是施工周期较短,和建筑主体施工相比较,装饰施工的周期相对而言是很短的,因此建筑装饰的设计施工就必须要重视科学性、合理性以及可操作性。建筑装饰工程是集艺术、技术、科学为一体的工程,它在建筑工程中属于后期处理工程,其自身的特点决定了装饰工程创新设计与施工的构成。
二、装饰新技术的探讨
1、技术的数字化
技术的数字化为装设设计技术提供了十分广阔的空间,使装饰技术思维的方式和设计的方法都得到飞跃的改变。建筑设计师领域在很早就开始运用计算机的图像来表现装饰的形态,这与以往传统的手工工艺不同。在构图和造型的过程中引用递归算法是图像生成的原理。装饰的造型在运用中,数字技术远远比个人的经验更为重要,它不仅可以扩展设计的边界,还可以帮助设计师准确的找到恰当的艺术形式和设计语言。
2、绿色建筑的技术
绿色建筑的技术给社会带来全新的发展。据统计显示,全球用于建筑的土地、木材、矿石资源有50﹪左右,用在建筑的照明、供暖、通风的有45﹪左右。还有用在建筑的建造和维护上的有56﹪左右,绿色建筑成为建筑行业迫切的发展需要。由此,提出了绿色建筑的技术,它的技术是自己合作的,它不仅仅是在使用资源,而且使资源做到循环利用,对资源的使用减少浪费。它也并不是完全的摒弃传统技术的完全崭新的技术,而是将传统技术和现代技术在“绿色”的眼光下审视,将传统技术核心方面的相关联的学科交叉然后组合起来,以便于获得新的认识,建立新的技术体系。
三、装饰施工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分析
1、进一步掌握新的技术水平
在传统的装饰基础上进一步掌握新的技术水平,以便在建筑装饰中得以应用。这种装饰技术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现代装饰技术”。这种装饰技术有很大的改变,尤其是和传统技术相比较有非常大的进步,它采用了很多其他的新材料、新技术,一定会为“技术”带来新的创造和变革,加之纳米技术的出现更加推进了“装饰需要涂料的活力”的发展,也使得装饰涂料产品在装饰中产生划时代的进步,因此,推动了装饰施工工艺和技术的发展。
2、要备有专业的技术知识
在装饰施工中很明显要涉及到很多专业方面的技术文化知识,这就要求专业人员要懂得相关知识,并且能够按照分类进行存档,例如:建材、五金、化工和纺织等几类的辨别储存;还要在几个大类别中进一步细化,例如五金类材料就又可细分为装饰五金、建筑五金、家具五金等等,这都需要专业人员具备比较强的专业知识才能加以区分,合理使用。
3、多使用新工艺、技术以及材料
事实上,施工单位和设计单位都是处于工程前线,无论是施工还是设计人员都必须要具备较高素质要求,同时还要具备全面的专业要求。随着科技飞跃发展,不断的出现着新工艺、技术以及材料,这就要求装饰施工中要不断进行总结,收集最新的相关数据,把施工的经验转变为理论,并将这些理论运用到施工方案实践中。
4、具有较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员以及管理人才
建筑装饰工程的技术管理需要施工企业具有较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员以及管理人才,而且管理人员必须是具有较高专业技术以及管理水平的复合型人才。虽然我国已经开始重视实施复合型人才培养计划,但是目前施工企业中大部分还没有这样的经过系统培养出来的复合型人才。这就要求施工企业必须在企业内部选拔适合人才进行在职培训,通过在职培训为企业输送复合型人才,提高企业施工技术的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5、增强施工技术管理人员的权利和责任
建筑装饰工程施工企业应当不断完善各级技术责任制和技术管理机构,规定明确每名施工技术管理人员所具有的权利和责任,企业应当实时的对施工技术管理人员进行国家现行的规范以及行业标准的学习,进而使施工中质量标准、施工方法、每个分项工程、分部工程的相关技术要求得到明确,进而有效的进行装饰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鉴定和工程验收等。装饰企业内部应当提倡技术民主,对于施工技术人员对施工工艺、施工方法创新有明确的激励机制,定期开展与企业相关的质量管理活动,不断探索施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大力鼓励技术人员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索,并且要积极的探究、探索和推广新兴的施工技术、施工方法,进而使企业的施工新技术新工艺水平得到提高。
四、装饰技术的发展必然趋势
1、多元化
近些年来,人们对技术崇拜进行了反思,意识到技术不是装饰的最终目的和负担,它只是一种工具。人们将是否在具体的情况之下,是否运用了适当的技术,是否达到最好的效果视为审视技术的全新态度,这样做就促进了技术手段的多层次发展。与此同时,文化、科技水平也在处于不断发展时期,新材料的技术、技术的数字化、新工艺技术和绿色建筑的设计大量涌现并实施应用,促使现代装饰的技术出现多元化。装饰风格得以加强,更加具有“模糊性”,不能准确用概念表明的作品日趋增加。设计师们也越来越厌恶自己被固定的套路所限定,更不用说探讨什么“风格”什么“主义”了。在一个全新的时代来临之前,所需的转型期就是像这样多元化的发展,现在还无法对它进行定论,但是建筑装饰领域中这最辉煌的阶段就是由这种不确定性造就的。
2、原生态化
当前面临全球的生态危机,环境的污染、破坏等许多问题使人类的生存遭到严重的威胁。在建筑装饰这一领域,不管是否采用了节约能源的绿色建筑的装饰,还是直接在装饰中运用绿色的植物,这些共同传达的一点就是坚持可持续发展。生态技术不断发展,以往的建筑装饰不再是被动的接受与生态之间的隔膜,而是开始学会因地制宜,改进生态技术便于与原生态环境相结合,为施工建立好的环境。
3、延伸和加强建筑艺术
装饰施工区别于主体修建,装饰施工是可以使得建筑物美化以及艺术再度创作,就可以称之为加强与延伸建筑艺术;建筑物自身风格也是通过装饰施工凸显出来的。假如想使得装饰施工效果更加完美的话,可以在空间环境和气氛上面来下功夫,效果会更加好;最后就是加强建筑物艺术和实用性结合的探讨,这就可以在建筑空间的重新策划上下功夫。
结束语
建筑装饰是对原本的建筑进行施工,使其艺术化,达到更好的审美效果,还能够使人们在新的环境下心情愉悦。装饰施工要在传统实践经验上,去探讨新技术新工艺,只有这样才能为装饰施工行业注入新的生命力,提高行业竞争力。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将会出现更多更好的新技术、新工艺,为建筑施工装饰行业带来福音。
参考文献
[1]康玉范.于国臣.张贞浴.研发高效保温技术推动建筑节能进步[J].中国建设报.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