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等教育信息化解决方案范文

高等教育信息化解决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等教育信息化解决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等教育信息化解决方案

第1篇:高等教育信息化解决方案范文

【关键词】高等教育信息化;信息化战略;战略规划;战略匹配;信息技术治理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2)06-0005-07

在高等教育领域,我们看到什么取决于我们所选择的视角。如果说成立于1636年的哈佛学院是美国高等教育起源的话,那么1663年诞生的拉瓦尔大学(Universite Laval)则标志着加拿大高等教育时代的开始。迄今为止,加拿大的高等教育已经走过了300多年的历程。尽管加拿大有权授予学位和文凭的高等教育机构只有区区95所,但却在201 1年《泰晤士高等教育副刊》的世界大学排名中有9所高校位列前200名,仅次于美英两国。2012年5月,国际一流研究型大学联盟Universitas 21了全球48个国家的高等教育体系排名,加拿大位列第三,仅次于美国和瑞士。对于一个国土面积位居世界第二人口却不及3400万的国度而言,这些足以体现加拿大高等教育的卓越品质。近二十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革命的浪潮已经波及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高等教育也不能回避挑战,受到这一潮流的巨大冲击。在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的推动下,新兴全球高等教育市场使得所有大学不得不重新思考它们的使命与发展方向以应对日益复杂多变的信息环境对其提出的空前挑战。加拿大联邦、省区和高等学校也相继实施了多项重大信息化战略,极大地推动了其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造就了一批依托信息技术走向世界的顶尖大学。与此同时,我国的高等学校也面临信息技术革命提出的诸多挑战,如何在信息时代有效运用信息技术实现高校自身的迅速发展也成为国内大学亟待化解的危机之一。尽管很多高校设有专门的信息技术服务部门,如信息化办公室、教育技术中心和网络中心等,但从战略高度考量信息技术角色和潜力的高校并不多见。适逢中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与《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正式颁布,对教育信息化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制定和实施高等教育信息化的中长期战略则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因此,对加拿大高等教育信息化战略进行多层次系统化分析,不仅可以展现其高等教育信息化战略的演进过程,还有助于揭示其信息化战略的发展现状和主要特征,以期对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战略的部署与实施有所借鉴。

一 联邦高等教育信息化的战略与特征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加拿大联邦政府先后启动了泛加拿大高级科研网络、信息高速公路战略、加拿大高级科研与创新网络、加拿大科研知识网络和知识基础设施项目等多项国家层次的信息化战略,为全加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 联邦高等教育信息化的战略举措

(1)CA*net的诞生与演进

在1989年召开的一次全国网络年会上,时任加拿大联邦工业与科技部部长的威廉·维尼贾德(William Winegard)提出“如果没有一个全国性网络,我们的国家将不复存在”,足见联邦政府的远见卓识和网络对于加拿大的重要地位,由此一个全国性的信息化战略便呼之欲出。1990年,泛加拿大高级科研网络(Pan-Canadian Advanced Network for Research,CA*net)由加拿大工业与科技部资助成立,成为全加第一个计算机网络,其网络运行中心设在多伦多大学。CA*net是一个覆盖全国的高速光纤网络,旨在连通加拿大的高等教育与科研网络,并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教育科研网保持互连。CA*net先后经历了CA*net、CA*netⅡ(1997年)、CA*net 3(1999年)和CA*net4(2002年)等四个发展阶段,网络效能不断提升,并与加拿大各省区教育科研网相互连通。由加拿大贝尔公司和CA*net共同资助成立的CA*net研究所了一份题为《迈向网络时代的国家》(A Nation Goes Online)的报告,全面回顾和展现了CA*net产生发展的历史渊薮和演进过程。从更广阔的背景来看,CA*net是加拿大接入国际互联网的标志性事件,也是加拿大高等教育信息化的一项基础性战略。

(2)信息高速公路战略

20世纪90年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对全球经济提出了新的挑战,加拿大也难以置身事外。1994年初,时任加拿大联邦工业部部长的约翰·曼雷(John Manley)称“正在加拿大兴起的知识经济需要一种新的高级基础设施——电子高速公路”,从而引发了联邦信息化战略的又一股浪潮。同年,加拿大信息高速公路顾问理事会(InformationHighway AdvisoryCouncil,IHAC)宣布成立,下属学习和培训工作组;研发、应用及市场发展工作组等5个分委员会,旨在向联邦政府提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战略咨询。此后不久,该组织了一份题为《加拿大信息高速公路——加拿大信息通讯基础设施建设》的报告,明确提出信息基础设施战略的三大目标:(1)通过革新和投资创造就业机会;(2)维护加拿大统一并增强文化认同;(3)确保以合理的成本接入互联网。[9IIHAC成立后,先后了多个影响加拿大信息化进程的战略咨询报告,并成为指导本国信息化的纲领性文本。同一时期,由联邦政府资助的加拿大高级科研与创新网络(Canad''sAdvanced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Network,CANARIE)于1993年宣布成立,它是一个由政府部门和私营部门组成的非营利性联盟组织,旨在使联邦政府和私营部门携手合作,共同促进信息高速公路战略的实施。

(3)CRKN与知识基础设施战略

2000年,由数十所高校合作成立了加拿大科研知识网络,由此拉开了加拿大知识基础设施战略的序幕。CRKN现有73所成员大学,由联邦政府和成员高校共同资助运行,年投入经费近一亿美元,主要致力于学术资源的数字化,旨在促进全国的知识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信息获取和资源共享的效率和效果,进而提升高等院校的科研实力和教学水平。在过去的十余年里,

CRKN由于在加拿大高等教育信息化方面的卓越贡献,先后多次获联邦政府嘉奖,譬如数字化资源基础设施项目(Digital Content Infi-astmcmre)就曾获加拿大联邦创新基金(Canada Foundation and Innovation)颁发的信息化大奖。该项目共投入4700万美元,覆盖全国7个省区67所大学,极大地推进了全国学术资源的数字化建设。川为了保障知识基础设施战略的稳步推进和逐步深入,加联邦政府于2000年成立了在线学习顾问委员会,次年又成立了宽带工作委员会等信息化组织,并了题为《新梦想:宽带联网时代的加拿大》的报告,为联邦政府实施宽带联网战略提供了理论指导。2007年,加拿大图书馆与档案部制定了数字化信息战。2009年,加拿大工业部部长托尼·克莱蒙特(Tony Clement)宣布知识基础设施项目(KnowledgeInfrastructure Program,KIP)正式启动,这也是加拿大2009年经济行动计划和科技战略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该项目先后投入20亿美元用于改进加拿大高等院校的信息基础设施,以确保加拿大科研和教育设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使高等院校能够吸引、培养和留住高水平的科研人员并产生一流的研究成果。

2 联邦高等教育信息化的战略特征

由于加拿大联邦政府不设教育部,只有一个由各省区教育部长组成的理事会,因而国家层面的高等教育信息化战略主要由工业部和科技部制定实施。首先,联邦层次的高等教育信息化战略往往与国家信息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方面国家层次的信息化战略(如信息高速公路战略)的实施为高等教育信息化的战略实践(如知识基础设施项目)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高等教育信息化战略又构成了国家信息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影响着国家信息化的发展进程和水平。第二,从上述战略来看,科研信息化是加拿大高等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抓手,恰如科研是现代大学的一项基本使命一样,科研信息化也成为高等教育信息化投入的重点,甚至直接决定一国的科技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由此也不难理解为什么许多重大的高等教育信息战略总是与科学研究密切相关,而不是与大学教学相依为伴。第三,联邦政府对于高等教育信息化给予了高度重视,不仅从最初关注科研信息化逐渐扩展到包含在线学习在内的知识基础设施,而且不断加大经费投入,仅CRKN每年的运营经费就将近一亿美元,而2009年启动的知识基础设施项目(KIP)更是斥资20亿美元。值得注意的是KIP实施期间,正是金融危机横扫西方世界之后的经济低迷期,加拿大联邦能投入巨资用于高等院校知识基础设施的建设升级,其关切程度可见一斑。第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是联邦高等教育信息化的战略重点,旨在构建遍布全国的高速互联网以确保加拿大科技创新能力的绵延永续。这一点从CA*net的演进过程及CANARIE的创立宗旨就可见一斑。尽管加拿大各省区具有较高的自主性,但CA*net的诞生与发展却成为巩固和加强联邦认同的重要纽带,而CANARIE则成为打破省区边界,在高等教育信息化方面沟通全国的重要机制。事实上,这也是加拿大联邦力推信息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即“维护加拿大统一并增强文化认同”。可见,全国性和基础性是联邦高等教育信息化的两大基本特点,而对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全国性合作机制的重视则是联邦层次高等教育信息化战略的主要使命。二省区高等教育信息化的战略与特征

加拿大的高等教育信息化除了在联邦层次实施的多项基础性战略之外,在省区层次也实施了许多信息基础设施战略,如不列颠哥伦比亚省(以下简称卑诗省)的BCnet、曼尼托巴省的区域高级科研与教育网络(Manitoba''s Regional AdvancedResearch and Education Network,MRnet)和萨斯喀切温省(以下简称萨省)的萨省科研网(Saskatchewan ResearchNetwork,SRnet)等。这些省区级信息化战略项目无疑加快了加拿大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升级的发展进程。

1 省区实践与联邦战略相得益彰

加拿大联邦在高等教育信息化过程中发挥着基础性和全局性作用,但每一项联邦战略的最终落实都需要省区政府的密切合作和具体实施。比如,联邦政府启动实施的KIP战略先后与多个省区进行了合作。2009年,时任联邦政府政务部部长的加里·古德耶(Gary Goodyear)和劳工部部长罗纳·安布罗斯(Rona Ambrose)以及阿尔伯塔省教育与技术部部长道格拉斯·霍纳(Doug Homer)共同宣布联邦政府投入3.48亿美元用于支持该省的知识基础设施建设,共设28个项目,其中阿尔伯塔大学有三个项目共获得0.52亿美元的经费支持。与此同时,加拿大联邦工业部长托尼·克莱蒙特与安大略省高等教育与培训部部长约翰·梅洛尔(John MiUoy)宣布KIP项目投入10亿多美元用于安省高校的知识基础设施建设。同一时期,KIP战略还与全加另外11个省区高等教育部门进行了深度合作,以推进该项战略的顺利实施。可见,省区政府和联邦政府在高等教育信息化方面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一方面,省区政府会结合本省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具体实践,配合联邦的战略部署,将信息化实践推向深入;另一方面,省区政府也会给予相应的支持,保证联邦信息化战略的执行,从而形成协同效应,提升高等教育信息化的战略效益。

2 省区高等教育信息化战略此起彼伏

加拿大除了联邦层次的CA*net和CANARIE以外,各省区也对高等教育信息化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区域信息化网络。BCnet就是加拿大卑诗省建立的一个区域性高级网络,旨在促进本省大型科研项目的实施和远程教育的发展。BCnet的核心成员包括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以下简称卑诗大学)、维多利亚大学、西蒙菲沙大学、不列颠哥伦比亚理工大学、汤姆森·雷弗斯大学和北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等六所高校,其服务于高等教育教学科研的主要使命也显而易见。同样,其他省区也创建了类似的区域性信息网络。萨省创建的萨省科研网(SRnet)就是一个旨在为本省教育和科研机构提供高速无缝网络连接的省级网络,以促进本省的教育与科研工作。㈣事实上,对于许多省区而言,其信息化历史甚至比联邦层次的信息化还要悠久。譬如,新斯科舍省早在1988年就投入1200万美元用于提升全省的信息通讯水平。次年,该省的工业与技术部宣布成立新斯科舍技术网络(Nova Scotia Technical Network,NSTN),标志着加拿大第一个区域性网络的建立。1993年,新斯科舍省又创建了加拿大首个省级校园网(School Net),旨在将全省数百所中小学接入互联网以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技能。事实上,当时全加有超过4000所学校加入了这一省级校园网,从而加快了全国性信息网络的建设。尽管这一战略主要是基础教育领域的信息化实践,但也体现了省区政府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的卓越探索。当然,其他省区也不甘落后,相继建立了本省的信息网络。阿尔伯塔省的多所高校联合政府部门及电信部门于1993年创建了网络时代联盟(Netera Alliance),旨在为本省的科研和教育提供一流的信息基础设施,而曼尼托巴省的MRnet也成为省区高等教育信息化战略的典型代表。这些区域性信息化网络与CA*net等全国性网络互为补充,共同缔造了联邦、省区两级信息基础设施,从而为高等院校的信息化实践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3 跨省区高等教育信息化战略

各省区除了独立创建信息化网络之外,省区之间也联合实施信息化战略,以构建跨省区的信息化网络,进而加强省区之间的科研与教育合作。21世纪初,由卑诗省、萨省、阿尔伯塔省和曼尼托巴省合作推出的西部网格(WestGrid)战略就是一个覆盖加拿大四省的高性能计算网络,也是全加第一个以网格技术为基础的区域信息化项目。尽管跨省区信息化战略的目的在于将地域上相近的省区紧密地联系起来,但其核心成员依然是各省区所属的高等学校,比如西部网格战略的主体仍然是遍布四省的高等学校。事实上,在加拿大省区信息化发展的进程中,也有一些信息化战略的渊源可以追溯到高校之间的信息化合作。比如,位于加拿大西部的卑诗大学(UBC)作为全加一流的大学在推动加拿大西海岸信息化的过程中就扮演了领航者的角色。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卑诗大学就拥有当时全加高等教育领域最先进的计算机系统(IBM360/67主机和终端系统)。以此为支撑,卑诗大学将包括阿尔伯塔大学和西蒙菲沙大学在内的9所高校联系了起来。1981年,在国家科学与工程研究理事会(Natural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 Research Council)的资助下,这一小型的校际网络逐渐演变成一个跨省区网络——CDnet的雏形,而卑诗大学依然是这一网络的核心。显然,卑诗大学是cDnet得以萌芽发展的重要力量,体现了高等院校作为高等教育信息化基本单元的独特地位和引领作用。

综上可见,加拿大省区高等教育信息化战略既与联邦层次的信息化战略有一定的共同点,又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首先,一如加拿大联邦,省区级高等教育信息化战略同样以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科研信息化为抓手,旨在为高等学校的信息化实践创造良好的信息化环境。这一点从BCnet、SRnet、MRnet和NSTN等省区信息化战略和WestGrid等跨省区战略的使命与内容就可见一斑。第二,省区高等教育信息化战略既是服务本省区高校的专属网络,又是沟通省区之间以及省区与联邦之间信息化战略的重要桥梁。一方面,省区级信息化战略会进一步通过省区之间的合作形成一个较大区域的战略联盟,甚至成为一项全国性战略;另一方面,联邦政府发起实施的国家级高等教育信息化战略又必须通过省区政府实现与高校信息化的有效对接。第三,省区高等教育信息化战略的层次化和组织化特征日趋明显。层次性主要体现在省区和跨省区两个层次的信息化战略,而组织化则表现为省区信息化战略与相应的战略管理组织相伴而生。譬如,BCnet、SRnet和WestGrid等信息化战略的部署同时,各省区政府也设立了同名的战略管理组织(含董事会主席和若干董事),保障这些战略项目的高效运行。

三 高校信息化的战略与特征

尽管加拿大联邦和省区政府对高等教育信息化给予了足够重视,先后实施了多项信息化战略,但高等教育信息化的主体和目标依然是高等学校的信息化。况且,“一个组织的成功倚重于信息技术的总体战略规划,包括外部环境、内在环境、规划资源、规划过程、规划实施、规划与业务规划的匹配等等”。[加’因此,加拿大的高等院校也不断调整发展战略,将信息技术作为其迎接挑战、化解危机、追求卓越的重要杠杆。加拿大高等院校协会所属95所成员大学都是全球著名的高等教育信息化组织——EDUCAUSE的成员。2006年,由45所高校首席信息官(CIO)组成的加拿大大学CIO理事会成立,每年举办一次“加拿大高等教育信息技术会议”,为加拿大高校的信息化理论与实践搭建了一个分享思想、开展合作的交流平台。

1 战略研制:高校信息化的重要推手

越来越多的加拿大高校将信息技术应用上升到信息化战略的高度加以审视,并通过信息化战略的规划、执行和评估达到整合信息技术、加快学校发展之目的。有些大学甚至在21世纪到来之前就预感到信息技术可能对高等教育产生的巨大冲击,制定了信息技术发展战略,如萨省大学于1997年制定的《萨省大学信息技术有效应用战略规划》。同时,有些大学则定期制定信息化战略,以保障其信息化实践的连续性和发展性。譬如,在2011年《泰晤士高等教育副刊》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17的麦吉尔大学自2002年以来制定了多项信息化战略,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信息化水平也由此位居全国高校前列。均克大学自2001年以来,先后制定了四项信息化战略,为该校的信息化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蓝图。还有一些大学是近年来才开始制定信息化发展战略,如维多利亚大学、西安大略大学和西蒙菲沙大学从2009年起制定本校的信息化战略规划。可见,信息化战略研制已成为加拿大高校推动本校信息化实践的重要方式和手段。

信息化战略之所以备受推崇,与现代大学外部环境和内部需求的急剧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方面全球高等教育竞争日趋激烈,高校发展的战略重点和组织结构在不断发生变化,加上学术研究全球化、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趋势进一步显现,对大学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又为高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社会服务,乃至文化建设创造了新的机会和可能,遂使信息化战略成为现代大学实现系统变革的重要推手。其次,信息化投入与高校总体财政环境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因此大学需要制定信息化战略以确定近期乃至中长期信息化实践的重点领域,逐步实现本校信息化发展的战略目标。可见,从战略高度思考和部署信息技术在学校各个层面的应用有利于信息技术的系统规划和全局管理,更有利于实现信息时代大学教/学文化、学术文化、组织文化和社会服务方式的顺利转型。

2信息技术:大学变革的有力杠杆

通过对加拿大多所高校信息化战略规划的愿景和使命分析,发现这些大学不仅将信息技术视为大学必须的一项基本服务,更将其看作大学变革的有力杠杆。卑诗大学在其2010年的信息化战略规划中明确提出“通过信息技术的引领、服务和解决方案将卑诗大学建成世界上最好的大学之一”:麦克马斯特大学则明确提出信息技术在“激发创新、促进探究”过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而约克大学早在2001年的信息化战略规划中就宣称“一场席卷全球的‘传播革命’正在发生,而具有‘互连’(Connectivity)和‘交互’(Interaction)特征的信息技术则是迎接这一挑战的重要途径”。正是由于这些高校对信息技术认识的改观才使得它们开始从战略层次思考信息技术对于大学发展的重要价值,而高校决策层对于信息技术战略地位的意识觉醒也在主观上加快了高校的信息化进程。卑诗大学的学术副校长兼教务长戴维·范莱尔(David Farrar)曾言“信息技术对于现代大学的科研、学习和学生参与具有基础性作用。信息技术的创新为学术活动的国际化、教学与学习的变革以及学生的成功提供了新的选择和可能”,而卑诗大学全校每年仅投入信息化建设的资金就高达1.2亿美元,从而为大学信息化战略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3 信息技术治理模式的创新发展

信息技术治理模式的调整与创新成为高校信息化发展的根本制度保障。从战略层次审视信息技术固然可以充分发挥其在高校教学与科研中的重要作用,但要切实推进信息化的具体实践就必须对传统的信息技术治理结构与过程予以改进。卑诗大学的信息技术部门最初也只是一个服务部门,后来则设立了首席信息官(CIO)和专门的CIO办公室,由一名副教务长兼任CIO,主持全校的信息化工作。以CIO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治理模式的建立不仅重新界定了信息技术负责人的角色和职责,而且扩大了CIO参与学校高层决策和对全校信息技术资源实施统一管理的权限。麦克马斯特大学的CIO就是该校决策层的一员,直接向学术副校长兼教务长、科研副校长和行政副校长报告。而多伦多大学也于2008年首次设立了一个校级CIO办公室,掌管全校的信息技术资源,进行战略部署和全局管理。不仅如此,有些高校还设立了一些信息化决策咨询机构为本校信息化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提供支持,与CIO体制相辅相成。卑诗大学成立的信息技术战略委员会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可见,改革现有信息技术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已成为加拿大高校加快信息化发展的重要突破口,而创建以CIO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治理模式则成为推进信息化体制机制改革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

4 信息技术与高校学术目标的战略匹配

早在198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索罗(RobertSolow)就提出了著名的“生产率悖论”以描述企业信息技术投资巨大却收效甚微的现象。那么,对于高等教育信息化而言,是不是也存在同样的悖论呢?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前副校长梅尔顿·格里克(Milton Glick)认为“对于高等教育而言,尽管信息化投入巨大,但我们并不清楚从中受益多少,学校领导者和信息技术主管如果要实现预期的投资回报、促进学校发展目标的实现,就必须使信息技术与高校的使命与目标密切联系起来,才能实现其效益的最大化”。梅尔顿所言揭示了高校信息化战略与学术发展目标之间实现战略匹配(Strategic Alignment)的重要性。通过对加拿大高校信息化战略规划文本的分析,发现许多高校在规划中明确提出信息技术要与本校的各项学术目标保持一致,以加快学校既定发展愿景和学术目标的实现。卑诗大学在其信息化战略规划中提出“要实现信息技术与科研、学习和学生体验等核心学术活动的战略整合以促进本校长期学术愿景的发展和实现”;约克大学的信息化战略旨在更好地实现学校的发展目标,并运用信息技术支持和提升本校的重点发展领域;圭尔夫大学的信息化战略则强调“信息技术要响应和适应本校不断变化的需求,并创建一个高效运行和持续发展的创新平台”;阿尔伯塔大学的信息化战略规划也提出“要支持本校的发展愿景和学术规划——《勇于发现》的顺利实施”……足见高校信息化战略与高校学术发展目标高度匹配的重要性。EDUCAUSE一项有关高等教育信息化战略匹配的调查显示,76%的高校表示信息化战略匹配是制定信息化战略规划的首要原因;74%的高校认为信息化战略规划对信息技术的匹配程度具有很大影响。见,信息化战略匹配以及信息化战略规划对高校信息技术治理和学校总体发展目标的实现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四 加拿大高等教育信息化战略的中国启示

尽管加拿大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与发展规模同我国的高等教育存在较大的差异,但加拿大在联邦、省区和高校三个层次上实施的多级高等教育信息化战略依然对我国的高等教育信息化实践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特别是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相继颁布实施的这一时代背景下,其参考价值更是不言而喻。

1 信息基础设施战略:高等教育强国的必然基础

加拿大高等教育信息化实践之所以能在纵深方向不断推进,这与其在联邦和省区层次相继实施的多项信息基础设施战略有着密切的关联。尽管这些信息基础设施不仅用于支持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也服务于政府部门、医疗机构和私营部门,但其在建设标准上则完全以大学的科研要求为准绳,力图建成一个高速的信息化设施,以满足高水平科学研究的特殊要求。一方面,信息时代高等院校的科研水平与其能否快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有着密切的联系;另一方面,大学科研作为一个国家科技发展的重要力量,其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国家的整体科技实力。然而,目前我国许多高校的信息基础设施(如校园网)建设却比较滞后,尤其是教学科研环境中的信息传输(如网速)和信息加工(计算机处理能力)效率较低,从而影响了高校教学与学术研究的效率与效果。虽然短期看来,这些问题似乎并不能对我国的科技实力产生多大的影响,但长此以往,由此造成的累积效应必然会拉大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在科技水平和高等教育质量方面的差距。因此,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实践的一项长期任务,也构成了我国高等教育强国战略的必然基础。

2 三级联动的信息化协同机制

加拿大联邦、省区和高校的三级联动与协同推进成为其高等教育信息化战略实践的重要特点。三者信息化战略之间的联动协作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展开。一种是联邦、省区和高校三方建立官方的合作,明确各方在信息化战略实施过程中的责任与义务,以保障信息化战略的顺利开展。如前所述,由联邦政府发起实施的知识基础设施战略(KIP)就是在明确联邦、省区和高校之间权责关系的基础上展开的合作。另一种方式则是在非正式层面形成联邦、省区和高校三级联动的信息化协同效应,三方共同将加拿大的高等教育信息化实践推向深入,切实发挥信息技术在促进高校教学科研创新中的杠杆作用。这种非正式联动效应的发挥主要取决于国家、省区和高校三个层次对高等教育信息化的重视程度和实际支持,任何一方对于高等教育信息化的不重视,甚至于漠视都会直接影响信息化的实际效果。对于我国的高等教育信息化而言,同样存在国家、省市(自治区)和高校三级联动、协同合作的问题。近年来,《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颁布、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的实施和高校视频公开课项目的启动等都体现了国家对高等教育信息化的重视,而省市自治区及所属高校也密切配合国家的信息化战略部署,积极推进高等教育信息化实践的深入发展。显然,除了落实国家的信息化战略部署,省市(自治区)政府和高等院校也需要结合省情和校情,形成基于本省(市/区)和本校具体高等教育实践的信息化发展战略,与国家的信息化战略彼此呼应、协同发展,推进高等教育信息化实践的纵深发展。

3 高校信息化的战略视野与目标匹配

加拿大高校对于大学信息化的重视不仅体现在“将信息技术视为大学变革的有力杠杆”,还在于它们将信息化上升到学校发展战略的高度加以推进。我国高校普遍设有主管全校信息技术资源的校级部门,如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信息技术中心和网络服务中心等,但此类部门在很多高校被视为单纯的教学辅助机构或技术服务部门,只是被动地响应学校教学、科研与管理方面的技术需求(如精品课程建设、视频公开课制作等),鲜有高校从学校的中长期发展远景与目标出发,从战略高度思考和规划信息技术对大学学术目标的实现可能产生的推动力量。以服务为导向作为高校信息技术部门的基本特征,在加拿大高校的信息化战略规划中并不少见,但更重要的是这些部门如何才能使信息技术在大学科研、教学、管理、社会服务和文化建设中更有作为,而不只是满足于做一名救火队员,忙于解决全校范围内技术应用过程中的各种细节问题。因此,从学校发展战略的高度重新审视信息技术对于提升教学质量、提高科研水平、提高管理绩效、加强社会服务和增强文化意识就成为当前我国高校信息化实践深入发展的重要使命。以CIO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治理模式也是高校信息化战略付诸实践的重要制度保障。这一治理模式的主要特点在于CIO全面负责全校的信息化工作,有利于信息化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使用,同时CIO作为学校决策层的一员,又直接影响着全校信息技术的战略部署与实践发展。因此,变革我国高校传统的信息技术治理模式,以CIO引领和主导全校的信息化战略规划与执行,无疑有助于在战略层次上推进学校的信息化。同时,高校信息技术战略的制定与执行要围绕学校学术发展目标,既能响应学术发展过程中的各种信息技术要求,又能借助信息技术的超前发展引领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的创新与改革,从而实现信息技术与学术发展目标的最佳匹配。

第2篇:高等教育信息化解决方案范文

关键词:高校信息化;智慧校园;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35-0158-03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充分利用优质资源和先进技术,整合现有资源,构建先进、高效、实用的数字化教育基础设施。根据教育部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大力推进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构建继续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整合信息资源,建设信息化公共支撑环境等的具体内容。根据《教育部关于办好开放大学的意见》的要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新成果,聚集优质教育资源,丰富教育教学手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探索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征的开放大学办学模式,满足全民学习、终身学习需要,建设学习型社会。把握《贵州省十三五规划》大好机遇:加快发展大数据产业,实施“互联网+”行动,促进数据资源开放共享。顺应贵阳市智慧城市工程的建设。结合贵州省各个高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网络基础设施薄弱,安全保障体系不完善;信息化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各个服务系统相对独立,没有完善的共享与自动化机制。结合国内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先进经验。贵州各大高校都在纷纷力争打造基于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的校园信息化建设,加快“数字化校园”或者“智慧校园”的实现。本文以作者所在的单位贵州广播电视大学(贵州职业技术学院)力争在“十三五”打造基于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的“智慧校园”为例,谈谈当前高校信息化建设的一些设想与方法。

1 基础知识简介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作为一种新兴网络技术和产业模式[1,2],在业界受到广泛关注。从国际电信联盟(ITU)在信息社会世界峰会上的《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中可以总结出物联网所体现的两层基本涵义:(1)目前的三大网络,包括互联网(Internet)、电信网、广播电视网是物联网实现和发展的基础,物联网是在三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2)用户应用终端从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互与通信扩展到了人与物、物与物、物与人之间的沟通连接。因此,物联网技术能够使物体变得更加智能化。从目前的发展形势看,最有可能率先获得智能连接功能的物体包括家居设备、电网设备、物流设备、医疗设备以及农业设备,并基于此实现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系统融合[3~5]。

IBM 公司于 2007 年底宣布了云计算计划[6],云计算的概念出现在大众面前。所谓云计算,简单地说就是以虚拟化技术为基础,以网络为载体,以用户为主体为其提供基础架构、平台、软件等服务为形式,整合大规模可扩展的计算、存储、数据、应用等分布式计算资源进行协同工作的超级计算服务模式[7]。 虚拟化为云计算实现提供了很好技术支撑,而云计算可以看作是虚拟化技术应用的成果。在过去的几年里,已经出现了众多云计算研究开发小组,如谷歌( Google) 、IBM、微软( Microsoft) 、亚马逊 ( Amazon) 、EMC、SUN、HP、VMware、Sales-force、Alisoft、华为、百度、阿里巴巴、中国电信等知名 IT 企业纷纷推出云计算解决方案。

大数据(big data),指无法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来适应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在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及肯尼斯・库克耶编写的《大数据时代》中大数据指不用随机分析法(抽样调查)这样捷径,而采用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大数据的5V特点(IBM提出):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样)、Value(价值)、Veracity(真实性)。[8]

智慧校园主要依托上述三大技术,国内外已经具有很多成功例子。

加利福尼亚大学有10个分校以及5个医疗中心,同时还管理着美国能源部的一些实验室。校区过于分散,迫切需要一个先进的决策系统来了解各方面信息,及时做出正确决策。加利福尼亚大学将整个校园看做是一统一、集成的生态环境,将所有数据进行整合和实时展现,对历史数据进行挖掘、分析,提炼出关键信息,进行趋势预测,为决策提供科学化的依据。这套决策系统以网络和物联网为基础,实时了解各核心业务的动态,实现各个系统间的数据相互共享和协同,最终,将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进行分析,并在“校长仪表盘”上以图表形式直观的展现。例如,在对学生的精细化管理和服务上通过实时获取学生信息,设定学生在校园内48小时内更新无状态则报警。所展现的数据包括科研基本信息、教学状态信息、业务管理信息、IT运维信息、学校财务信息、安防监控信息等覆盖学校生活各个方面的整体状况。校区及医疗中心的总体情况都会通过仪表盘应用显示到校长面前,校长能够实时了解校园安全、校园运转、风险分析、财务情况等信息。

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是一所拥有超过30000名学生和近8100名教职工,在工程、科学技术和教学方面的教学与研究都居世界领先地位的综合性大学。随着学校的发展壮大,师生对能提供学术计算的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校方想通过云计算平台,高效管理这些相关资源。因此学校将资源进行整合,成立了虚拟计算机实验室Virtual Computing Lab( VCL ),建立云计算系统平台。用户可以及时或者预约的方式通过该系统获取自己需要的资源和解决方案。学生能通过网络接受免费的教学材料、应用软件、在线存储等。该系统的建立降低了75%的软件许可成本,每个应用系统服务的人数也提高了150%,另外,计算资源在科研、教学和管理间的转移更加灵活,学校服务器和计算机实验室的利用率也提高了,师生满意度大幅提升。

浙江大学智慧校园以通信网和云计算为基础,搭建智慧应用平台,总共有几十种应用系统服务于校园的管理和设施,学校内的各个方面都包含其中。他们的规划完全按照中国电信浙江省分公司的方案分成了智慧应用、智慧平台、云计算和通信网四个部分。其中智慧应用分成了智慧校园的管理和设施两个部分,服务于学校的教研、设备、日常生活、公共交通等各个领域。

南京邮电大学贯彻的是以物联网为基础的智慧校园的建设思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建设各种先进应用服务系统作为载体,并将教研、学校管理和校园生活融为一体、构建出一个新型智慧化大环境,快速、准确地将校园中的各业务过程中的相关信息反馈给人们,学校制度和管理的创新和改进,需要各应用系统提供综合的数据分析,为业务流程的管理、改进和再造提供数据技术,实现并促进信息化教育、科学化决策和规范化管理的科学发展。集成各应用系统从而使校园的信息得到共享,破除了信息孤岛,推进教研、学校管理、校园生活、后勤服务向智慧化发展。

总之,智慧校园建设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核心特征:根据识别用户角色,为每个人提供可定制的个性化服务,在一个统一的全面感知环境和综合信息平台上获取所需的服务;集成学校各个应用系统,实现信息互联,系统协同,打破信息孤岛;学校的大协同信息平台不仅实现校内的协同工作和信息共享,还为学校和外部环境的沟通提供接口。

2 智慧校园的架构设计

从上面智慧校园实现的成功案例中,一般 “智慧校园”是一个包含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新一代技术的综合体。首先,把传感器嵌入和装备到校园里的教室、图书馆、食堂、实验室、会议室和宿舍楼等地方的终端设备上,使其形成的物联网与互联网相联,实现校园生活与物理系统的整合;而后将教学系统、学习系统、管理系统、办公系统等众多软件系统平台整合并融人“校园云”;最终,将“校园云”、物联网、互联网整合起来,建立“大数据平台”,实现数据共享,实现大规模数据实时抓取,深度分析计算,形成更有效的决策依据。基于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的“智慧校园”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为了更好地实现上面描述的“智慧校园”,一般建设重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各种通信网络与通信平台的集成。研究电信网络、WLAN、互联网、教育资源网和物联网高速融合通信,实现整个校园网络覆盖。研究集成高清视频、语音、数据和流媒体的IP统一通信,研究语音通信能力、短信通信能力、微信通信能力和视频通信能力的通信集成平台。实现低成本、高安全、高清晰、高稳定、可重复、可扩充的校园信息通信和数据流通,促进应用集成、系统融合和数据共享,全面高效地支撑智慧校园的各种信息化建设和应用。

(2)各种异构系统的集成。研究现有各种异构应用系统的集成方法,实现统一操作和数据共享。由于之前大部分高校没有一个统一规划信息化建设的部门,由各个部门自己建设自己的应用系统,从而造成目前一个学校很多应用系统各自独立,不能互动和共享信息,形成一个一个信息孤岛。通过研究异构系统的集成方法,找出一种科学的,实用的办法,是学校智慧校园建设的一大难题。

(3)大数据云计算中心。研究大数据存储与分析的云架构,构建服务器集群和存储器集群,为各个系统提供统一的数据源,对大量结构化与非结构化形态的数据进行有效管理与分析,形成智慧教学、智慧管理和智慧生活。实现开放教育的科学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对教学全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监测、评价和综合考核,为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服务。

(4)云服务系统。研究云服务系统的开发与搭建,为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提供优质服务。对目前使用的在线学习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虚拟实验室教学系统、计算服务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实验系统与考试系统等等改建为云端系统、让学生能利用各种设备完成学习,实现在校学生和社会学生随时学习、随处学习。

3 建设目标与要求

通过智慧校园的建设,一般要求达到如下目标:

(1)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全面的智能感知环境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提供基于个人的个性化设计定制服务。

(2)提供对学校各项业务的整体智慧化解决方案规划,实现物物互联共享与协作的高效运行。

(3)为学校的建设提供现代信息技术保障,聚集丰富的优质教育资源,提供先进的学习条件,拥有完善的、科W的办学体系,基本满足多样化学习需求,为学习型社会提供重要支撑,为人力资源开发提供重要保障。

(4)为学校与外部环境提供一个共享与交流的借口,顺应贵州省大数据发展和贵阳市智慧城市建设。

(5)为学校培养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方面的人才提供实训平台。

为了完成上面提出的目标,一般在实施过程中要求:

(1)建设理念要先进,要充分利用好信息化发展的最新三大产物,发挥好信息化技术的最大优势;

(2)重点为高等教育服务,支撑贵州教育云的建设;

(3)紧密结合省与学校十三五规划的信息化建设内容;

(4)整体思考,一次规划,分期投入,分步建设,做到边建设,边利用,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5)要深入调研,摸清家底,实事求是,充分利用好现有资源,合理规划,节约成本,提供有效服务。

4实施内容规划

智慧校园的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一般不是一下就能建起来的,没有一个科学的实施规划方案,往往会导致工程的失败。我们经过详细的考察与研究,提出了下面的实施规划方案。

总体建设思路:先骨干(骨干包括两网(校园有线网和无线网)、一心(数据中心)、一出口、两平台(一卡通平台和系统集成平台)),后枝叶(各种业务系统)

下面是我们学校具体的实施步骤:

第一步:

1.全光网改造;

2. 全无线覆盖;

3.出口带宽提速;

4.数据中心云迁移;

5.一卡通平台;

6.OA系统。

第二步:

系统集成平台;

图书馆信息化的升级,改造,系统集成与一卡通对接;

第三步:

教务系统的升级,改造,系统集成与一卡通对接;

后勤管理系统的升级,改造,系统集成与一卡通对接。

第四步:

云桌面实验室与办公室的建设,系统集成与一卡通对接;

其它系统的升级,改造,系统集成与一卡通对接;

第五步:

建设大数据应用系统。

通过上面一步一步的完成,最终一个学校的智慧校园就给完成。

5 建设保障

智慧校园是一个让人兴奋,但又有很大风险的项目。因此必须要建立相应的保障体系,才能保证该项目能有效地完成。下面是我们研究后建设的保证体系。

学校成立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包括学校校长和各个部门的主要领导,由校长任组长,一起把握和推进信息化建O;

学校成立信息化建设专家委员会,由校内和校外长期从事校园信息化建设的资深人员组成;

学校成立专门的信息化建设办公室,负责信息化建设的具体事项;

在整个建设期间,学校每年预留专门的建设金费,供信息化建设专用。

6 建设成果的推广

今天是云计算的大力发展时代,贵州三大电信运营商在贵阳的不同地方都建了超大的IDC。我们建设智慧校园应该充分利用这个条件,建设期间可以采用以租代建的方式,实现花小钱办大事。建设好的系统,可以通过IDC中的云架构,分享给其它高校使用,大大降低建设经费,提高系统的使用率。

7 结束语

智慧校园建设工程是一个庞大的工程,也是当前各个高校开展得热火朝天的项目。如何保证智慧校园建设成功,本文提出了一套严密的方法,供大家借鉴。

参考文献:

[1] Huang Y H,Li G Y.Descriptive models for internet of things[A].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Control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C].Harbin,China:IEEE Press,2010:483-486.

[2] 朱洪波,杨龙祥,朱琦.物联网技术进展与应用[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1(1):1- 9.

[3] 吴吉义,平玲娣,潘雪增,等. 云计算: 从概念到平台[J]. 电信科学,2009, 25(12) : 23-30.

第3篇:高等教育信息化解决方案范文

就世界范围而言,法学教学方法无外乎两种,其一是案例教学,其二是讲授式教学。案例分析教学是把案例当作一种可以从中阐明法律理论的经过推理归纳材料。讲授式教学注重教师的系统讲授相对抽象的概念、原则、基本原理和理论,旨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无论是最近提出的诊所式教学还是古老的注释性教学,都没有逃出这两者的范畴。我国现行法学教学模式有4个特征:第一,以已有知识的传授为主要教学目的。师生的教学活动仍然主要是围绕知识的传授而进行。第二,以课堂讲授为主要教学方法。以知识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模式仍然是主要的教学方法,自学、讨论、调查研究、实验实习等都处于辅助地位。第三,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决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完全是教师,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提问的情况几乎没有,更不用说提出不同的见解与教师争论了。学生在教学中完全是被动、从属的。第四,以笔试为主要评估手段。三好生及奖学金等级的评定、人才市场的选择均以笔试成绩为主要依据。在升学、就业和职业生涯中,笔试作为一种保障公平的手段被日益广泛地使用,并强化着各级教育的应试特征。虽然,这种教学模式有可取的地方,但现在知识的传播与共享的方式正在迅速地发生变化。由于信息网络化,掌握已有的知识将越来越方便,也越来越不够。竞争将主要取决于运用已有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发现新知识的能力,而现行大学法学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在现行大学教学模式中,学生的创新实践机会非常少,而任何能力的培养都需要知行结合,对于作为职业教育的法学教育更是如此[2]。仅仅掌握了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大量的创造方法并不能形成创新能力,创新能力只能在创造活动中培养。在现行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在课堂上系统讲授精心整理的知识,学生勿需独立整理资料,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依赖教师的习惯,对教师传授的知识不加反思地接受,没有问题提出来,或者有问题也不提出来。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批判性难以发展。另一方面,由于片面强调系统讲授知识,法学教学脱离社会实践的倾向十分突出。大学生人文素质不高,并不仅仅是因为缺少人文知识,他们更缺少的是对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的真切体验。大学生的人文精神需要在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过程中培养。面对现有的问题,解决的方案显然很多,云教学有没有可能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之一呢?在教学中,云教学是否可以形成学生参与的自主式学习方式,从而改变我们现有的法学教育模式呢?这既是一个技术性的话题,需要技术性的构想和技术性的方案,同时也是一个需要在理论中探讨的问题,需要我们去针对技术本身能完成什么进行追问。在教育部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明确提出国家教育云平台的问题,要求:(1)充分整合和利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覆盖全国、分布合理、开放开源的基础云环境,支撑形成云基础平台、云资源平台和云教育管理服务平台的层级架构。到2015年,初步建成国家教育云基础平台,支持教育云资源平台和管理服务平台的有效部署与应用,可同时为IPv4和IPv6用户提供教育基础云服务。(2)推动省市区域级教育公共服务系统建设,各省市要大力建设相关系统,建立本区域的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整合各家企业的相关服务,提供资源、平台、学习、管理等统一信息化服务[1]。从21世纪10年代中期开始,以CIBE(CyberInfrastructureBasedEducation)为特征的云教学模式已经发端。CIBE同时引发了CI环境下的教育技术系统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在实践研究场域,CIBE将促进先进的信息技术与教育的紧密结合,产生如云计算教育应用、智能教学系统开发、语义网教育实践等研究[3]。云技术在中国教育领域的应用已经渐渐展开,以教育云服务平台搭建为代表的信息化建设将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推向新的发展阶段。在中国的上海、宁波、苏州等地开展的电子书包进课堂的几个试点,似乎可以看作是教学模式的新变革,尽管这些尝试是非常初步的。然而,就高等教育而言,云教学模式尚未完全展开。中国的法学教育的信息化已经进行多年,但是对于法学教学的云技术应用却鲜有人进行探讨,这有技术方面的原因,也因为对于特殊的法科教学而言,缺乏对云教学的认识和对云教学的总体规划。

二、云技术能为法学教学带来什么

云的基本概念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那时主要指被称为“哑终端”的瘦客户机或终端电脑连接到大型主机进行运算。这些“哑终端”开初只能用于通信,对内部而言无计算能力。云是为了更有效地利用昂贵的大型机,允许多个用户以共享的方式从多个终端访问计算机以及共享CPU[4]。由于云观念的提出,约翰•麦卡锡认为“计算可能有一天会被组织作为一个公用事业”[5],而Grosch定律的作者推测,整个世界将存在约15个大型数据中心支持的哑终端[6]。20世纪90年代,云计算延伸到服务器和网络基础设施[7]。随着计算机变得越来越普遍,科学家和技术人员尝试将算法优先访问到CPU的基础设施和平台提供给最终用户[8]。2008年初,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发展了Eucalyptus,成为第一个开放源码、AWSAPI兼容的平台,并由此部署私有云;同时,在一个欧盟委员会资助的项目中,加州大学成为第一个开源软件部署私有云和混合云的云联盟9]。到2008年中期,Gartner公司看到云计算“是一个机会”[10],并预计“转移的计算将导致戏剧性的增长”[11]。云技术主要是提高了IT基础架构、软件和服务的经济性、可访问性、可扩展性和弹性,从而以低得多的成本,为机构提供了新的信息化解决方案[12]。云计算技术是网格计算(GridComputing)、分布式计算(DistributedCompu-ting)、并行计算(ParallelComputing)、效用计算(UtilityComputing)、网络存储(NetworkStorageTechnologies)、虚拟化(Virtualization)、负载均衡(LoadBalance)等传统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发展融合的产物,包括基础设施即服务(Infra-structureAsAService)、平台即服务(PlatformAsAServ-ice)、软件即服务(SoftwareasaService)等几个层次的服务[13]。云计算(CloudComputing)即“计算服务”(Compu-tingasaService),是将数据资源作为“服务(Service)”供使用者通过互联网来获取。通过定义,可以看出云计算技术通过网络连接可将大的整体性的操作过程程序分散为N个较小的子程序,然后将这些众多的子程序交给众多部服务器所构建的庞大处理系统处理,经查找、分析、计算之后将得到的结果回传给使用者。这样,使用者就可即时得到并享用自己所需的结果或资源。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云的观念在于尽可能地扩大了共享的范围,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信息使用效率。如果我们把学习当作是一个有目的的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而不是一个被动吸收、反复练习和强化记忆的过程[14],那么这个建构的过程也是一个对外部信息收集、加工、反馈及调整的过程。在这个意义上来理解学习,云技术则为教学提供了诸多便利。在云技术得以应用的前提下,用户不需安装服务器或任何客户端软件,就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设备上通过浏览器随时随意访问,使各种应用系统能够根据需要获取存储空间及各种软件服务,教学和学习过程将可以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可以看到,该学习模式基本是基于短信或WAP方式从而重构的学习平台。云技术将大量的信息和资源集中在一起,使应用程序能够获取存储空间及各项服务,而教师与学生也能在云端中获取自己所需的资源。云端中包含大量的计算机集群进行海量的存储与计算,相对教学来说,用户可以从云端获取到学习资料,进行即时通讯以及随时随地接收最新信息,在云服务器中畅游,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云技术的核心思想就是资源的全面共享,它可以将与网络连接的大量多媒体教学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和调度,构成一个即时、全面的无限扩展的“多媒体教学资源云”。教师们可以随时进入云中查找自己所需的各种多媒体教学资源,设计高水平的多媒体课件。这样就使很多教师从重复、繁琐的课件制作中解脱出来,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可以更好地规划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云技术与法学教育相结合,可具有如下之特征:(1)更大的教学覆盖率。由于云端具备海量存储能力,提供动态的存储空间和数据服务,允许用户在云服务器上存储数据并且可以在任何时间和地点访问这些数据,这种服务称为数据存储即服务。云端海量的存储能力所带来的首先就是教学覆盖率的扩大。数据存储在云端服务器中,只要网络覆盖到的地方,用户就可以学习工作。随着移动终端用户覆盖率不断扩大,互联网接入要求以及运营商的收费也在不断降低,不管身处何处用户也可以平等地享有云带来的服务,享受云端提供的海量文献资源。(2)更高的学习积极性。传统法学教育的网络化主要依赖于固定网络固定计算机,移动学习的出现打破了这一局限性,学生可以使用移动通讯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等便携性设备进行远程学习,在空闲之余能实时进行学习并获取文献资源这一灵活性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更好的教学资源整合。云技术所带来的海量存储有助于各项教学资源的整合,文献资源可以不仅仅局限于一所学校一门学科,每个教学机构都在云服务上开辟属于自己的空间并互相共享,管理者根据资源进行分类整合,并不断进行修改与完善。(4)更便捷的信息交互平台。云服务提供一些面向服务的、可配置的、可调度的、可预见的和可靠的通信能力,即通信即服务,从而保证网络安全和数据通信。就法学教育而言,同样云服务也解决了移动学习的网络传输问题,通过在云中构建移动教学辅导、问题交流和在线讨论答疑等模块,较好地开启了学生与教师的实时交互活动。这意味着,云技术为移动学习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在法学教育中具有了不可替代的优势,极大地帮助了移动教学的开展。移动学习的灵活性以及便携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同样云技术的海量存储运算能力也建立一个良好的虚拟学习环境,学生与教师的时空分离性已不再是限制教与学之间的重要因素,教师可以随时上传教学资源,学生可以自主性地选择学习的时间、地点、设备,随时随地开展学习。

三、法律教学云的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