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专业工程实践范文

专业工程实践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专业工程实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专业工程实践

第1篇:专业工程实践范文

高等教育结构调整,引导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或院校中某些专业向研究型和应用型两大类型并行发展。在模式转型的大环境下,本文以机械类学科为基础,根据工业工程的学科特点,从培养方案、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等方面阐述了建立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过程。

【关键词】

培养方案;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创新实践

近几年来,我国高等学校培养的毕业生与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之间存在着结构性矛盾。一方面,企业急需大量应用技术型、技能型人才,另一方面,高校培养的本科毕业生专业素质与这些岗位不匹配,对就业心理预期偏高,无法选择到合适的岗位,出现本科毕业生的结构性失业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为采取有效途径解决问题,国家正在进行高等教育结构调整,政策上引导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或院校中某些专业转型发展,这意味着我国高等教育教学将由原来学术型为主的发展模式向研究型和应用技术型两大类型并行发展模式转型,构建新型高等教育体系。新型办学思想指导下的本科教育,要加强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让毕业生更好地与社会需求对接,建立一套更有针对性的培养模式。

1地方本科院校办学顶层设计落实不到位,执行力差

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作用的显现,高考人数的减少,适龄人口明显下降,各高校招生竞争日趋激烈,地方新建本科院校为了在竞争中取得优势,逐步由外延发展转向内涵发展,走特色发展之路,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1]但是,高校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思路还未形成统一共识,整体对应用型人才培养观念、目标及模式认识模糊,对应用型人才的特征未能准确地理解与把握。办学定位等顶层设计思想很难落实到人才培养的具体环节中去,导致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落实不够,在培养模式及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设置、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学生管理等方面,体现不明显。针对目前存在问题,也为了适应未来改革的需要,亟需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学培养管理模式,以加强学校办学顶层设计的执行力度。

2立足工业工程专业特点,设置合理的培养方案

工业工程(IE)是一项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也是一门挖掘企业内部潜力、扩大再生产、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实用技术,兼备内在的知识复合性和外在的实践创新性。工业工程是工程技术、经济管理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相结合的边缘学科,是培养“管理+工程”复合型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2]应用型为主的建设理念要求课程体系建设要服务于社会,解决工业界和社会生活的实际问题,因而,创新性和实践性是工业工程得以发展的关键。基于创新实践培养的目标要求,本科阶段的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设计坚持“基础知识够用、专业知识管用、技能知识会用”的三个基本原则,在培养方案的设计方面,合理安排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实践教学课程和专业方向模块课程及其比例。培养本科生将理论转换为技术、将技术转换为生产力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从而提高学生、家长、用人单位及社会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满意度。[3]通过课程设置可以看出,必修课为专业核心课程,理论性强,难度大,与实际生产结合紧密,为学生打好扎实的理论基础。选修课体现学科交叉的内容,既包括机械类的专业基础课程,又增加一些管理类课程,丰富知识。体现还引入了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如数控应用技术、CAM技术、机床夹具设计等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课程,充分“管理+工程”复合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思路。

3创新实践教学方法,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本科教学向应用型转变,更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本科实践教学尝试采用“学院导师+行业导师”的双导师教学指导模式,丰富实习实践课程内容,构建多元学习途径,确立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建立理论与实践的有效对接模式。专业教师培养采取“专兼结合、引培并举、才智并重”的指导思想,加强教师适应转型。同时学校层面还应该从校外实习基地、知名企业和科研院所聘请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为学校的行业教师,这些专家实践经验丰富、专业素质高,可以将企业的先进生产和管理经验引进高校。

4引入协同创新理念,探索有效的培养机制

总书记提出“高校要与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的思想,作为落实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本科办学探索建立“校校协同、校所协同、校企协同、校地协同、国际合作”等协同创新模式,具有开放、集合、高效的特征。[4]走出校门,适应企业,寻求机会,提升自身创新能力。

5构建评价体系,明确评价标准

建立完善适应技术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培养需要的各个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完善相应的教学与管理制度,构建和完善“督导、教务两线监控;校、院系、课程组三级管理;专家、教师、学生、社会四维评价”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强化“全员参与、全方位、全过程、信息化、规范化”的质量管理工作,加强教学管理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

6总结

本科教学转型对于高校教学改革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新指导思想要求创新实践培养模式更贴近实际生产,建立切实有效的培养机制。为工业工程本科教学发展提供了新的参考模式。

【参考文献】

[1]张男星.协同创新筑起高校合作办学“新天地”[J].中国教育报,2012-03-28(A4).

[2]刘志明.高等工程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3(9).

[3]史国栋.一般高等工科院校创新教育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00(8).

第2篇:专业工程实践范文

关键词:毕业设计;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51-0090-02

毕业设计是工科专业的重要实践环节,大约占总实践学分的27%。石油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要求学生在规定的15周内,独立完毕业论文。首先是指导教师申报毕业设计题目,当然如果有合适的题目学生也可以自主申报;接着毕业生和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双向选择确定毕业设计题目;然后是学生在两周内独立完成与毕业设计题目相关的外文文献的翻译,外文原文不少于2万字符,译文不少于1万字;接着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查阅国内外与所做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并进行消化吸收、分析归纳,利用两周时间完成开题报告;然后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设计或实验工作,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论文的编写;最后,经指导老师和评阅老师评审通过的论文就可以参加答辩。笔者自2009年以来连续指导了五届石油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明显感觉毕业设计质量不尽如人意,具体表现主要有基础理论与知识不扎实、论文重复率偏高、编程论文比例逐年降低等。管理、教师及学生三个方面的原因都导致毕业设计质量的下降[1-4],管理方面存在重形式轻内容、重过程轻结果的问题,教师方面存在选题不恰当、不负责的问题,学生方面由于生源的变化以及社会大环境而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抄袭成风等问题。针对造成毕业设计质量下降的这些原因,狠抓选题、开题、中期检查以及答辩环节,保证毕业设计质量。

一、严格毕业设计选题

为了选出适合于培养目标为高级应用型人才的石油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题目,避免以往的题目重复率高、内容偏多、难度较大的问题,在毕业设计选题时,石油工程系首先组织指导教师学习学校和学院有关毕业设计的管理文件,领会文件的精神,结合石油工程系的实际,组织编写了石油工程专业毕业设计选题指南,分指导教师版和学生版。指导教师版指南详细指出了每个老师可以申报的题目方向和数量,要求了内容和题目与往届的重复率;同时,对题目的内容和深度也做了明确的要求,最后详细图解了在毕业设计管理系统中申报课题的过程。学生版选题指南主要图解在系统中选题的过程,特别强调不能跨专业方向选题。在指导教师申报完题目后,系上审核环节主要关注题目的重复率、题目的广度、题目的深度以及题目适合的专业方向。对不符合我校石油工程专业培养目标的、虽来源于现场但题目偏难内容偏多的、内容与往届重复等情况的题目则退回指导老师重新申报题目,直到题目符合人才培养目标。在学生选题前,举行了石油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动员会,学院主管领导从毕业设计的目的、意义等方面对全体毕业设计学生进行了动员;石油工程系采用实例详细介绍了选题过程和步骤,特别强调不能跨方向选题等注意事项。最后,学生在网上选题后,指导老师在网上确认,系上进行二次审核,主要看是否有跨方向选题。

石油工程2013届毕业设计采用上述选题过程进行选题,指导教师申报的题目合格率达到90%,学生错选率不到10%,未出现过难和过宽的题目。

二、规范开题答辩

2013届石油工程专业共有414位学生获准进入了毕业设计环节,按重庆科技学院实践教学规范及石油工程系石油工程专业2013届毕业设计工作计划,开题答辩放在第六周。在第四周,在广泛征求指导老师和毕业设计学生意见的基础上,石油工程系制定了开题答辩方案,并传达到所有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和毕业设计学生,同时做好开题答辩准备。

由于是首次搞开题答辩,因此随机抽取了毕业生总数的20%分油藏、钻井和采油三个组进行答辩。答辩分两个阶段:汇报和提问。在汇报阶段,毕业生从目的意义、国内外发展现状、主要内容、工作条件和工作计划等方面阐述自己的课题;在提问阶段,答辩老师着重从题目的适用性、国内外现状的阐述、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工作思路等方面就课题与答辩学生进行交流,针对性地提出建设性的修改建议和意见。总共有82位毕业生参加了开题答辩,建议修改题目的有15名,建议修改研究内容的有20名。同时,未参加答辩的学生也按时完成了开题报告,做好了开题答辩的准备。通过开题答辩,使学生能及时与指导老师协商,完善题目和内容,理清工作思路,保证了后续设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中期检查

2013届毕业设计在中期检查时,发现了进度滞后、题目宽、内容多、难度大以及实验条件不满足等问题,分别采取强化指导、调整题目和内容、补贴实验课题经费的方法来解决,保证了毕业设计的按时完成。

四、严格评阅

2013届毕业设计论文评阅采取“双盲评阅、异人评审”模式。在开展评阅前,石油工程系制定了2013届石油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答辩方案,详细规定了毕业论文的评阅标准、时间节点等,并传达到所有的毕业设计指导老师和毕业设计学生。评阅的具体做法为:答辩前一周,学生提交隐去指导老师和毕业设计学生信息的论文,然后指导教师在毕业设计系统中评审“双隐”的毕业论文,只有指导老师评阅成绩大于等于60分的论文才能进入下一个环节――交叉评阅。在交叉评阅前,系上根据每个课题的具体学科方向,在系统中预先指定研究方向与课题相同或相近的老师作为论文评阅老师,只要需要评阅的论文通过指导老师评阅,交叉评阅老师就会在毕业设计系统看到相关论文。交叉评阅根据学校实践教学规范的具体要求,从完成的工作与任务书的符合度、工作量、内容深度和广度以及格式的规范性等方面对看到“双隐”论文进行评阅,给出恰当的评语和成绩,只有评阅成绩为60分及以上的论文才能进入答辩前的预审阶段。这种评阅方式,避免了评阅时指导老师的干扰,保证了评阅结果的客观公正。

交叉评阅结束后,2013届毕业设计学生有34位同学的论文未通过交叉评阅,不能进入答辩环节。

五、改革答辩

答辩是毕业设计质量控制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往届答辩时,自己指导的学生在老师所在的答辩组答辩,答辩多媒体和毕业论文上都有指导老师姓名,存在一定干扰因素。因此,2013届答辩总的原则为“匿名答辩、异组答辩”,匿名答辩要求学生答辩时所用的材料(毕业论文和汇报多媒体)必须隐去指导老师姓名;异组答辩是指学生只能在非指导老师所在的答辩组答辩。答辩分组时,采用按方向分组原则,不管指导老师的学科方向,只认毕业设计课题本身的学科方向,按课题学科方向分组,同时尽量避免分到指导老师所在的答辩组。在答辩前,系上组织人员进行二次形式复查,对照学校关于工科毕业论文的格式要求,对提交的“双隐”论文进行格式审查,格式规范的论文则直接进入答辩分组环节,格式严重不规范或未进行“双隐”的论文直接判定为不合格,进入补答辩。答辩时,答辩学生用多媒体从绪论、主要工作、结论等几方面阐述论文的主要内容,限时8分钟;然后答辩组就论文本身以及相关专业知识提5~8个问题,答辩学生即时回答,答辩组根据回答情况并结合论文本身给出答辩成绩。在答辩过程中,答辩小组秘书对论文进行一致性检查,检查完成的内容与任务书内容的一致性,发现内容不符则立即停止答辩并视为不通过。同时,如果发现答辩材料未进行了匿名处理,则直接进入二次答辩。

2013届石油工程毕业设计答辩前,有10位同学未通过石油工程系组织的形式审查,共有370位学生进入了答辩环节。经过两批次共计4天时间的答辩,油藏有4人、采油5人、钻井14人共有23位学生未通过首次毕业设计答辩,其中包括3位未对答辩材料进行匿名处理的毕业生。随后组织了两次补答辩,最终有8位同学未通过毕业设计答辩,未按时取得毕业资格。

六、结束语

毕业生质量的高低与毕业设计的好坏息息相关,毕业设计质量的提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从现在开始,持之以恒地常抓不懈,才能逐年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同时,毕业设计质量的高低不能仅靠指导老师,它需要学校、学院、系、指导老师和学生的相互协作才能实现。对学校层面,首先应该保证生源,重点严格控制转入石油工程专业学生的质量和数量,要让学生一进校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找到适合的学习方法、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从学院层面来说,严格执行毕业设计标准,强力推进毕业设计改革,改变毕业设计百分百通过的现实,同时,加强对驻地子弟和石油子弟的管理;对系上层面来说,加强过程控制,严格答辩环节,及时堵住各个环节存在的漏洞;对指导教师来说,要从学生的前途和学校的声誉出发,从严要求,坚决将滥竽充数的学生挡在校门之内。只要这四个层面都做好了,毕业设计的质量就会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肖丙刚,王秀敏,赵吉祥.本科生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09,(144).

[2]方振江.地方高校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思考[J].福建高教研究,2009,(4).

第3篇:专业工程实践范文

【关键词】生物;细胞;教学

一、引言

进入21世纪之后,生物工程作为拓展人的生命极限,探索人体奥秘的重要手段,在信息等其他技术的促进下有了长足的发展。生物制药等行业需要大量的生物工程专业的大学毕业生,但是现代企业的发展促使其需要更为复合型专业人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突出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发散思维等,这样可以有效拓展学生的知识点,丰富他们的专业眼界。《细胞工程》是生物工程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揭示的是细胞、分子层面的生物发展理论。这一课程的教学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复杂性,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突出学生的主动性,实现他们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认识进一步加深。

二、教学素材需要结合现代应用实际

在引入新的教学方法之前,不管事导学教学法,还是合作教学法,都需要引入大量的生活中的案例或者任务,都需要对相关的教学素材进行有效梳理,教师要保证教学素材与细胞工程的教学知识点相匹配,可以保证学生在探讨学习素材的时候可以实现相关知识点的学习,这就是保证设置的素质任务与教材中的教学知识点相吻合。这种合作探究的主要意义所在,如果选择一些虽然具有激a发学生兴趣的教学素材,但是针对性不是很强,这样的素材在课堂上也只能提振一下学生的学习情绪,起不到教学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选择素材的时候,不能“跑题”,实现教学素材与教学内容的贴合度。其次,需要保证素材案例的趣味性。导学案主要是引导学生不断拓展新的教学知识点,主要针对他们的学习懈怠精神的削弱。起到启发作用的导学案例需要具有趣味性,只有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才能实现他们学习主动性的调动。例如,该课程第一章主要是这个学科的一个概述,这一章节的讲解过程难度在于教学内容比较空洞,没有实际意义,因此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引入实际案例,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克隆羊、生物性腐熟剂在夏季秸秆的腐烂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等等,这些案例和问题就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喜欢上这一门课。

三、突出教师、学生在教学中的位置

教学的走向主要还是依靠教师的作用。在学生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时候,教师起到的主要作用还是启发,引导,当学生进入思考误区之后,教师要及时发现并有效的提示,才能实现学生思路的纠正,这种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常需要分成多个课题小组,三个臭皮匠抵上一个诸葛亮,针对不同的问题,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看法,他们将自己的意见统一起来,可能就是最终的答案,但是有时也出现了学生的思考方向出现偏差,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纠正,实现教学过程的有序进行。因此,学生是现代细胞工程教学的主角,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需要突出学生的创造精神,思维的发散性,积极思考相关内容和知识点,充分掌握其教学内容。

四、拓展实践环节

细胞工程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应用型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突出实验环节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增加学校的细胞工程实验室建设,开设相关的开放性实验、综合性实验,保障教学内容在实践环节都可以找到相对应的内容。同时可以增加学生到生物企业中的参观实践,进一步拓展他们眼界和视野空间,达到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效果,在教学内容中不断突出自己的教学针对性,这种有针对性的实践和实验环节也可以进一步促进学生对该学科的兴趣和学习热情。

五、教学氛围的营造

教学课程需要一个积极的教学氛围。学生只有在一个具有良好教学氛围的环境中,才能进一步产生学习的热情,是教师开展有效教学的前提和条件,学生在课堂上都在对相关问题集中思考,或是提出一些问题、或是不断查阅课本找寻细胞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或是与同学进行热烈的争论……这些都是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学氛围的营造需要有现代的教学法。例如:任务教学法需要教师提出相关的任务,让学生分组讨论,这是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的开始。具体来说,这种教学氛围的营造,主要依靠教师提出一个学生感兴趣的案例,这个案例一方面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需要于教学内容相匹配,符合课程要求。这样的教学案例提出之后,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等现代教学手段,或者实际实验演示,实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六、过程评价方式的引入

现代本科阶段很多时候还是摆脱不了考试对教学的影响,细胞工程的教学很多地方还是以最终的试卷成绩为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参考依据,其实这不是很科学。现在教学领域中出现了一种新的教学评价方式――过程评价,即通过对学生学习细胞工程的过程中各种事前设置的参考依据进行教学过程的评价,现在主要的参考依据有:细胞工程课堂的发言积极性,教学任务完成情况等等。这种过程评价摆脱了传统评价模式对试卷的依赖程度,更加全面、客观的评价一个学生在细胞工程学习过程中的具体情况。

七、结语

细胞工程是生物工程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是该专业的重点理论之一,需要进一步拓展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这就需要教师不断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实现教学氛围的有效营造,这样才能保障教学质量的提升。

第4篇:专业工程实践范文

(一)建设背景

为了突显网络工程专业特色,加大与其它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区分度,网络工程专业在保持原有网络工程专业特色的基础上,重点突出物联网和网络安全管理两个专业方向,进一步明确定位学校网络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网络工程专业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因此,要实现培养目标,除了需要调整改革现有的专业课程体系外,还必须建立相应的实践教学体系和配套的实践教学环境。为此,网络工程专业以中央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的实验室建设为契机,在网络工程管理和网络协议分析两个现有实验室的基础上,新建物联网、信息安全、网络攻防、网络测试等专业实验室。这些实验室建成后,网络工程专业实验室支撑的实践教学内容将基本上涵盖物联网、网络安全管理、网络工程设计三大方向的典型实验、课程设计,乃至实习实训、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届时,网络工程专业将具备实验设施齐全、内容涵盖面广的专业实验环境。这为构建特色鲜明、层次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提供良好的实践条件支持。

(二)体系结构

网络工程专业在保持网络工程设计特色的基础上,重点突出物联网和网络安全管理方向。围绕这三大专业方向,以现有的网络工程基础专业实验室和正在建设的物联网和网络安全方向专业实验室为依托,构建出专业特色鲜明的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学科与专业竞赛、自主创新研究等多种形式,并分布在专业基础实践、专业核心实践、专业方向实践、专业综合实践四个教学层次上。从教学层次的角度看,网络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包括下列内容。专业基础实践主要指电子技术基础、计算技术基础、软件系统基础三方面的实践教学,主要形式是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和实习。专业核心实践主要指网络工程专业核心课程的实践教学,主要形式是课程实验和课程设计。专业方向实践主要指物联网、网络安全管理、网络工程设计三大专业方向的实践教学,主要形式是课程实验和课程设计。专业综合实践主要指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专业方向而开展的专业综合实践教学,主要形式包括学科与专业竞赛、自主创新研究、实训与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二、实践教学内容

以上述实践教学体系为依据,从四个专业实践层次分别阐述网络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

(一)专业基础实践

网络工程专业基础实践环节可分为电子技术基础、计算技术基础、软件系统基础三方面的实践教学内容。电子技术基础实践教学内容包括模拟电路实验、数字电路实验、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硬件工艺实习。模拟电路实验是让学生了解放大电路的原理,并能理解相应的实验现象。数字电路实验是加强学生对数字逻辑的理解能力和数字电路的设计能力。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是让学生理解计算机硬件结构的实现原理和方法。硬件工艺实习是让学生综合运用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的相关理论知识,使用电路设计软件设计并利用实际电路元器件实现一个具有实际生产意义的电子电路系统。计算技术基础实践教学内容包括程序设计实验、数据结构实验、算法分析与设计实验、程序设计应用课程设计等。程序设计实验是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程序设计语言编写并调试程序,培养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和程序调试能力。数据结构实验是让学生运用理论原理知识编程实现线性表、队列、堆栈、二叉树、图等基本数据结构及其访问操作方法,以及常用的排序和查找算法,进而能够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算法分析与设计实验是让学生掌握分治法、动态规划法、贪心法、回溯法、分支界定法等常用经典算法,从而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程序设计应用课程设计是综合运用程序设计语言、数据结构、算法分析与设计,设计并实现一个具有实际生活意义的程序系统。软件系统基础实践教学内容包括操作系统实验、数据库原理实验、软件工程实验、软件系统开发课程设计。操作系统实验是让学生系统地掌握处理机管理、进程管理、存储管理、文件管理和设备管理五大功能的工作原理与实现方法,进而能够模拟实现操作系统部分功能。数据库原理实验是让学生熟练掌握SQL语言的数据定义、数据操纵、完整性控制等功能,基本掌握数据库的设计方法和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方法。软件工程实验是加深学生对软件开发方法的理解,掌握统一建模语言UML和可视化建模工具RationalRose的基本用法。软件系统开发课程设计是让学生在掌握程序设计技术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软件工程的理论知识与开发技术,设计并实现一个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软件系统。

(二)专业核心实践

网络工程专业核心实践环节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网络编程、无线网络、Linux编程等专业核心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计算机网络实验是让学生学习利用Sniffer和Wireshark等常用网络嗅探工具验证TCP/IP协议报文格式和协议交互过程,从而加强学生对网络协议及其工作原理的理解,加深对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认识。网络编程实验是以套接字编程为基础编写TCP/UDP协议通信程序以及数据包捕获程序,编写SMTP/POP3邮件客户端、FTP客户端、Web网站程序等经典网络应用程序。无线网络实验是让学生掌握各种无线网络设备的安装和配置方法,学会无线局域网的规划设计、安装配置与故障排除。Linux编程是让学生掌握LINUX环境下C语言应用程序开发的基本过程,熟悉基本库函数的使用,具有初步的应用程序设计能力。

(三)专业方向实践

网络工程专业方向实践环节可分为物联网、网络安全管理、网络工程设计三个专业方向的实践教学内容。物联网方向实践教学内容包括射频识别实验、无线传感网实验、物联网开发实验、以及物联网方向课程设计。射频识别实验是让学生掌握射频识别技术的读写卡、多卡读、编码调制、防碰撞算法、通信协议、保密通信等基本原理,能够编写相关应用案例程序。无线传感网实验是让学生能够对温度、湿度、光照、压力、红外等典型传感器节点进行数据采集,并利用Zigbee、蓝牙、WIFI等通信模块,开发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程序。物联网开发实验是让学生在掌握嵌入式编程的基础上,结合射频识别和无线传感技术,开发物联网应用中的核心功能模块或简单应用程序。物联网方向课程设计是综合运用物联网方向课程的理论知识与开发技术,设计并实现一个具有一定实用价值的物联网应用系统。网络安全管理方向实践教学内容包括网络安全实验、网络管理实验、网络攻防实验、以及网络安全管理方向课程设计。

网络安全实验是让学生掌握网络嗅探器和端口扫描工具的工作原理和实现方法,理解包过滤、网络地址转换等网络安全策略,掌握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的安装、配置和使用方法。网络管理实验是让学生理解SNMP网络管理协议的原理和工作过程,掌握SNMP程序的设计与开发方法。网络攻防实验是让学生熟悉网络探测、缓冲区溢出、网络欺骗、拒绝服务、SQL注入等主流攻击技术的实现方法,从而预防和阻止网络攻击。网络安全管理方向课程设计是综合运用网络安全管理方向课程的理论知识与开发技术,设计并实现一个具有某种安全管理功能的实用网络软件或系统。网络工程设计方向实践教学内容包括网络互联技术实验、网络规划与设计实验、网络故障诊断与排除实验、以及网络工程设计方向课程设计。网络互联技术实验是让学生学会网线制作、VLAN配置、交换机配置、静态路由配置、动态路由配置、ACL配置、NAT配置等,为实际网络部署提供基础。网络故障诊断与测试实验是让学生掌握网络故障诊断与测试工具的使用方法,能够对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以太网、广域网、TCP/IP、服务器等的故障进行诊断与排除。网络规划与设计实验是让学生学会网络规划工具、需求分析、技术选择、网络拓扑设计、网络编址与命名、路由设计、网络性能保障、安全管理设计等各环节技能。网络工程设计方向课程设计是综合运用网络工程设计方向课程的理论知识与开发技术,针对某个实际应用场景,规划并设计一个具有实用价值的网络工程方案。

(四)专业综合实践

专业综合实践主要指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专业方向而开展的专业综合实践教学,主要形式包括学科与专业竞赛、自主创新研究、实训与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学科与专业竞赛是鼓励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课余时间和假期,参与学校、企业、省、教育部、乃至全球等各种级别的大学生学科或专业竞赛,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动手操作的能力。目前适合网络工程专业学生参加的竞赛主要有全国大学生数据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ACM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挑战杯”大学生系列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自主创新研究可分为课内自主研究学习和课外科技创新活动。课内自主研究学习是在部分专业课程内,安排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与创新环节,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主学习研究能力。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是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专业特长组成小组,自主选择研究课题,确定研究目标、技术路线和研究计划,利用课余时间和寒暑假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开展科技创新活动,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实训和实习是让学生熟悉或掌握网络相关行业或领域中可能遇到的常用技能,以缩短第一任职岗前培训的时间。该类实践教学内容包括见习环节、实训环节、实习环节等。见习环节是参观一个网络行业相关的企事业单位或部门,见识各类产品和系统的研发过程或应用情况,以增强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和自豪感。实训环节是在校内实验与实训基地,通过与企事业单位的合作,提炼网络设备产品与网络应用系统的典型功能模块,进而设计出一组项目供学生实习训练。

实习环节是与校外企业或培训基地合作,让学生参与到实际的项目研发与实施工作中,从而使学生接触社会,体验未来就业单位的工作环境和实际的项目开发过程。毕业设计(论文)是大学生四年专业知识学习后的一次综合性专业技术实践锻炼机会。毕业设计的周期为14周,主要包括选题、开题、课题研究与指导、撰写毕业论文、毕业论文答辩等环节。毕业设计课题可以由指导老师根据自己的项目课题、研究方向或兴趣好确定,也可以根据学生就业单位的实际工作需要确定。

三、结论

第5篇:专业工程实践范文

1基于校企合作的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

区别于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充分利用高校在理论教学中的教学设备齐全、师资力量稳定、教学场所固定、管理配套服务到位、制度保障有力等优势的基础上,结合IT企业独有的利益驱动、应用导向、前沿技术引领等特点,构建基于校企合作的面向实际应用需求的实践教学模式。与传统的实践教学由校内老师在校内指导学生完成不同,该模式的实践教学任务主要是由校、企双方指导老师共同指导学生分别在校内和校外完成。该实践教学模式实施的主要对象是已完成大三学习任务的软件工程专业学生,分为专业实训和毕业实习两个阶段进行,其中专业实训自大三暑假结束前4周左右开始,持续时间为9周,安排学校指导老师以及企业相关技术老师,指导学生设计一些实际应用项目,完成由学校学习到企业应用的过渡;之后转为12周的毕业实习,该阶段各合作企业根据学生自身的知识掌握程度,通过一定的选拔措施,合理安排学生到相应的实际岗位进行实习,为将来的就业积累经验。

2存在的问题

该实践教学模式构建之后,便被应用到软件工程专业的实际教学工作中,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和社会的广泛认可。一方面,软件工程已成为学校最热门专业的之一,从近几年的新生招录情况看,尽管软件工程专业的招生数量逐年增加,但每年该专业的第一志愿投档人数仍然年年爆满。另一方面,毕业生的质量也不断提高,根据学校组织的就业情况回访及社会调查结果显示,毕业生受到了用人单位对的广泛好评,同时学生对专业建设的满意度不断提高,毕业生的薪资水平、就业竞争学科探索力等方面稳居学校各专业前列。

此外,根据实际的学生和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该方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和欠考虑的地方,具体如下:

(1)合作企业更换频繁,缺乏长期合作。目前学校选择合作企业的方式,主要采用企业到校宣讲,之后学生根据个人情况进行报名,学校根据学生报名情况确定合作企业的方式。这种方式尽管从公平、公正的角度,最大限度的给予了学生自由选择的机会,但是由于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容易受到上一届或者前几届师兄师姐的言论影响,主观因素占主导地位,从而导致了合作企业每年更换频繁,学校和企业之间难以形成长期的合作,不利于学校和企业的长远发展。

(2)时间安排与校园宣讲冲突,错失就业机会。校内实训的部分时间是每年9月到10月中旬,而这段时间恰好是每年各大企业的校招时间。由于知名企业或规模以上的用人单位一般不会到普通地方高校进行宣讲,因此大部分学生想趁这次机会到附近地区的高校参加校招,从而增加自己就业的几率。但是这段时间要求学生在学校完成相应的实训项目,可能会导致一部分学生,特别是一些能力强的学生,白白错失机会,这个问题也是学生反馈意见最多的问题。

(3)实训内容一刀切,缺乏个性化定制。目前的校内实训,主要分知识补强和项目应用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的教学内容在具体实施中,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知识水平的差异和素质能力的不同,要求所有学生都要参与到这两个阶段的学习中,最终导致那些能力强的学生索然无味、浪费时间,而能力差的学生来不及消化,跟不上节凑,疲于应付。

(4)实习管理不到位,缺乏有效跟踪。关于学生在毕业实习过程中的监督和管理,目前主要采取学校定时巡查、合作企业跟踪的形式进行。由于学生广泛分散于不同实习企业,每个企业情况迥异,这种做法很难保证对每一个学生的实习情况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比如,有的学生频繁更换实习单位,导致毕业论文难以完成;有的学生则以企业培训或者工作繁忙等理由推脱,不去积极配合学校相关活动的开展。

3改进措施

(1)对合作企业的选择,需建立在合理的评价制度上。首先,在意向企业到校宣讲前,需学校组织相关人员通过查阅有关资料、听取企业汇报、现场走访调查、进行座谈交流等方式,对该企业进行全面的调研,重点考察企业的资质、主营业务、企业规模、社会影响等方面的情况,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形成对该企业综合实力的科学判断,淘汰那些不符合要求的企业。其次,可组织学生去符合要求的企业进行见习,提高学生对企业的认知度。第三,结合企业到校宣讲后学生的选择情况,最终决定合作企业。最后,根据实际情况将对合作企业的考察周期进行调整,可由原来的每一年变更为每两年或者更长时间,这样有利于校企双方积累相关经验,改正出现的问题,提高教学效果,从而达到校企双方的长效共赢。

(2)合理安排实习实训进度,解决时间冲突。对于实训时间与“秋招”时间冲突的问题,可以通过调整教学进度或时间来解决。一方面可将9周实训贯穿整个暑假,即将原来9月到10月中旬的实训提前到暑期中,这样既可以解决时间冲突的问题,又可以留下一段时间让学生进行实训知识的总结和消化,查漏补缺。另一方面也可通过适当调整实训课程内容解决这一问题,即在实训后期的内容安排上进行合理设计,提高团队项目开发的时间自由度,让学生在不影响各自团队项目总体进度的情况下,可安排时间去处理进行其他事情。

(3)个性化制定教学内容,做到全员覆盖。对于教学内容单一,容易出现一刀切的情况,学校可释放更多的权力给合作企业。合作企业可根据学生生源的质量、知识水平层次等因素,制定多样的个性化的教学内容。如对那些基础知识薄弱、能力稍弱的学生,可加大知识补强阶段的授课力度,实训内容以知识补强为主;而对那些基础知识掌握扎实、实践能力较强的学生,可安排具有一定挑战性、难度较高的项目,或者补充一些新的科技前沿知识或应用给这些学生。让所有的学生均可以通过实习实训有所收获,了解当前的技术发展情况和社会需求状况。

(4)实行专人管理,增加过程考核。学生到校外进行实习之后,由于各实习企业的地理位置、实习岗位的要求等情况迥异,导致学校和合作企业对实习学生的管理难度陡增。对于校外实习学生的管理人员安排,无论是对学校还是合作企业,大都是安排相关的老师或者员工进行兼职管理,而繁重的日常工作压力,极可能导致他们根本无暇顾及这方面的管理工作,为此如果条件允许,可安排专人负责这方面的管理工作。另一个解决思路是让学生毕业论文的校内指导老师进行日常的跟踪管理,学生的毕业论文与其实习项目关联密切,同时毕业论文关系到学生的学业学分、甚至顺利毕业,因此该方案可能会成为解决这一问题行之有效的方法。

4结束语

第6篇:专业工程实践范文

关键词:学科竞赛;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

一、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部分高校软件工程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不够合理,实践教学只占据了较少的比例,且选择了相对滞后的产业作为实践教学内容。从实践教学角度来讲,大部分实践教学环节是为了验证理论内容,缺乏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且依然遵循先理论后实践的顺序开展实践教学,这样就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起到了很大程度的限制作用。具体来讲,包含以下问题。首先,在专业目标培养过程中,对理论知识过分重视,实践训练遭到忽视;对课内充分重视,课外遭到忽视。其次,验证性实验是实验教学体系的重点,设计性、综合性实验较少,对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了阻碍作用。再次,没有严格管理实践教学过程,缺乏相应的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最后,实验教学体系没有得到创新,无法有效训练学生的工程能力和职业素质。针对这些问题,就需要结合学科竞赛,对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思考,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实现以赛促教的目的。同时,通过提升实践教学质量,也可以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激发出来,促使其实践动手能力得到提升,进而在学科竞赛中取得不错成绩,达到学科竞赛与专业实践教学协调发展的目的。

二、学科竞赛驱动下的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策略

一般来讲,专业学科竞赛分为教育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及企业组织的学科比赛。其中,“中国软件杯”大学生软件设计比赛、华北五省及港澳台大学生计算机应用大赛、“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比赛等是与软件工程专业密切相关的比赛。研究发现,这些竞赛的形式主要是编程实践或是团队、若干个学生组成团队来与其他团队竞争,结合某一个问题,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或者是设计相应的软件作品。学科竞赛活动的开展,主要是对学生知识运用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创新实践能力等进行考核,其可以大力培养学生的信息捕获能力、团队合作意识[1]。同时,通过学科竞赛成绩,也可以将教学计划、教学内容的合理性反映出来,及时将教、学当中的问题找出来,进而采取更加针对性的改革策略[2]。

(一)以赛促教,以赛促学

“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是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3]。在具体教学实践中,综合运用一系列形式,如广泛宣传、跨年级集训、团队选拔等,在竞赛过程中融入社会对软件人才知识的需求,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软件开发的热门方向。1.营造竞赛氛围。为了提高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质量,在教学实践中,应结合专业实际情况,开展介绍会等活动,对各项专业学科竞赛进行针对性介绍,让学生明白竞赛获得好成绩可以获得的奖励,以促使学生对学科竞赛的初步了解。为了将浓厚的学科竞赛氛围营造出来,还需要将学科竞赛社团创建起来,通过社团活动的开展,促使学生对各项竞赛的特点深入了解,让其意识到要想在竞赛中获得好成绩,需要长期努力和参与,这样可以有效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将高年级学生的传帮带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帮助和指引不同水平的学生,将学生参与实践锻炼和学科竞赛的兴趣、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2.开展培训指导活动。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中,为了全方位保障、开展技能竞赛工作,要依托校内外实训场地平台,指导教师要形成“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赛学结合”的教学理念,结合竞赛项目,开展针对性的竞赛培训,让参与集训的学生不分年级,均可参加。在培训过程中,首先将竞赛考核的内容、能力要求等介绍给学生,让其明白竞赛要求,了解如何才能提升个人能力;其次将竞赛中涉及的技术、课程中没有涉及的内容讲授给学生。通过培训指导活动的开展,可以帮助教师对现阶段软件行业技术发展趋势充分了解,与目前教学过程做对比,找出存在的问题,积极改进和完善,达到以赛促教的目的。在培训活动实施中,学生也可以对市场对软件研发人才的需求和要求进行深入了解,和自己进行对比,找出不足,提升学习和实践的针对性,达到以赛促学的目的[4]。3.团队选拔,指导参赛。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离不开学科竞赛活动,学科竞赛活动一般包括程序设计类和作品类两种类型。在程序设计类方面,算法设计是主要的内容,为了提升参赛团队的水平,可以在校内组织一些选拔赛、邀请赛,也可以由社团定期组织练习赛,包括周赛、月赛等,根据参赛结果,对队员进行排名,以此筛选出具有较高水平的学生,督促那些能力不够的学生继续开展针对性训练,提升实践能力。在作品方面,包括较多方面的竞赛内容,如游戏开发、嵌入式系统、网络安全、大数据处理等,教师要结合学生需求意愿及能力水平,组建相应的团队。结合院校实际情况,一般来讲,每个开发大类,都需要组建相应的参赛团队。

(二)促进实践教学和社会需求的融合

1.有效指导教学内容。学科竞赛驱动下,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应重视教学内容的更新。从研究程序设计类学科竞赛可以得知,其紧密联系着程序设计语言、数据结构、算法设计类课程。但是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往往根据教材内容来设计实验和课程,学生只能够理解和掌握各类算法,无法在网络通信、社交系统等领域内实际应用算法,制约学生动手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通过参与学科竞赛,教师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审视,剔除滞后性较强的内容,将竞赛题内容引入进来。这些新引入的数据结构、算法设计等课程内容,可以将软件产业现状和发展趋势充分体现出来,进而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有效激发,也可以让学生学会如何在实践中应用书本上的理论知识[5]。总之,通过学科竞赛活动,可以对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内容逐步更新,跟上时展的趋势和要求。2.转化竞赛案例。在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为课程设计和校内实训,其将课程的各方面内容涵盖起来,甚至可以说,其对实践环节的教学质量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过去在实践教学中,往往是对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开发和设计,没有创新,且不符合软件行业的发展趋势,无法有效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而通过转化竞赛作品,将其作为教学案例使用,则可以规避这些不足,既可以让学生对学习到的知识点进行巩固,又充分体现了创新精神的意义,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激发出来,从而增强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实效性。例如,“校园微信平台”案例,作品充分考虑学生的校园生活实际情况和需求,目的是协调管理校园内公共资源,共享校园各个系统的资源,方便师生课后交流等。其在微信公众平台、动态网页爬虫、LBS应用等技术的支持下,可以实现单点登录校园内各个系统,利用云存储分享各种信息,促使学生能够对校内网络信息资源便捷访问,对校园生活服务信息及时了解等。将其作为实践教学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开发实践,可以有效涵盖WEB开发、网络爬虫、云存储等诸多的内容。

(三)完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

学科竞赛驱动下,完善管理体系是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对于优化实践教学过程十分重要。为此,首先,高校要充分认识到自身的职责,设置创新必修课,对学生的学习实践能力、创业能力大力培养。结合实际情况,可以将学科竞赛纳入学分分配中,对学科竞赛的地位进行明确,甚至可以要求每一位学生都要参加竞赛活动。将创新创业领导小组成立起来,科学统一管理、筛选、培训各种赛事活动。其次,学科竞赛的成绩要想得到改善,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实现的,需要长期努力,那么就需要将高素质高水平的竞赛指导教师队伍构建起来。在竞赛指导教师选拔过程中,综合考虑知识能力、专业技术水平、责任心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定期让竞赛指导教师接受针对性的培训,以便促使指导教师的知识结构得到完善,实践能力得到提升,从而提升竞赛指导的整体质量。最后,要结合院系实际情况,设立专项资金,保障竞赛的顺利开展。同时,将竞赛资助项目成立起来,奖励那些在学科竞赛中获得好成绩的学生及教师,激发学生、教师参与竞赛的积极性。由此,促使学科竞赛顺利开展,有效提升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质量。

(四)改革实践教学评价模式

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中,要对过去单纯的考试评价模式进行改革,综合考核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结合教学要求和实际情况,综合考核平时作业、项目训练和笔试等多个方面,通过作业成绩考核,可以对学生起到有效的督促作用,笔试考核则考核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项目考核则考核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注重过程化管理,依据相应的比重,将三方面的考核成绩综合起来,形成总成绩。由此,确保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评价方法更加科学、准确。

三、结语

社会对软件工程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具备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就需要以学科竞赛为基础,找出现阶段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如科学设置实践教学内容、创新实践教学方法等,达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目的,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提升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白伟华.基于协同的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科教文汇,2017,5(10):123-125.

[2]杜小坤,徐胜舟.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现代计算机,2017,3(11):44-48.

[3]张宏明,赵建邦.学科竞赛与教学实践联动的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黑龙江教育,2018,4(10):244-246.

第7篇:专业工程实践范文

【关键词】软件工程;专业建设;课程设置

目前,我国软件工程本科专业建设的成果有目共睹,但同时也存在人才适应性、实用性差等问题,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成为顽疾,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21世纪是一个以知识经济为主的时代,人才作为企业竞争的核心,其战略地位不言而喻。然而,软件工程本科专业建设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直接影响了人才培养水平,限制了软件产业发展,其创新与优化工作至关重要。

一、软件工程本科专业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发展,软件工程本科专业建设大肆扩张,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在实践过程中,软件工程本科专业建设依然存在不少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保障体系缺失。软件工程本科专业建设是一项体系化工程,需要大量的保障基础作铺垫。现阶段而言,大部分本科院校应时展需求,逐步开设了软件工程专业课堂,并按照新课程改革要求,采取了一系列创新改革举措,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实践机制。然而,我国软件工程本科专业保障体系建设依然不尽如人意,在教学内容设计上缺乏与软件产业及相关技术发展变化的有效弹性配合,体现了多阶段逐级过渡的特性,很难实现理论、实践与工程的循环。在这样的教学模式影响下,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拘泥于书本知识灌输,忽视了对学生个性差异与全面发展的考查,不利于其实践能力的提升。究其根本,造成此类现象主要是因为素质教育建设与渗透不足。在软件工程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固守传统思想,本身专业化水平不高,缺乏应有的创新素质与优化意识,在方法选择上显得过于拘谨,忽视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最终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保障体系缺失是影响软件工程本科专业建设步伐的重要因素。

(二)产学联盟滞后。软件工程本科专业建设并非高校一方的责任,其社会价值决定了需要政府支持和企业配合。事实上,软件工程人才培育与相关企业人才需求缺乏反复性地对接与持续性地跟踪,使得本科院校教育逐步脱离了经济市场的导向,所培养的毕业生人才必然不能满足企业需求,其基本价值沦丧。新时期,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决定了,软件工程本科专业建设必须走产学研一体化发展道路。目前,很多本科院校与企业建立的产学联盟还停留于表面,并未深度挖掘软件工程专业建设需求,在人才培养方面尚未真知灼见、长治久远。有些企业过度“计较”对合作育人的成本投入,专业选择具有强烈的“功力”色彩,参与软件工程专业建设的积极性不高。在此过程中,政府如何发挥引导职能,合理介入校企合作,为其提供良好的法律政策及资金支持是当前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没有健全的管理措施,校企双方的权责就不能得到有效拷问与执行,一旦发生纠纷,势必会影响两者之间的长期合作关系,产学研一体化也因此走向尽头,不利于软件工程专业建设的完善与深入。

二、促进软件工程本科专业建设的实践策略

软件工程本科专业建设实践成果,受诸多因素的影响。结合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以下几种软件工程本科专业建设实践策略,以供参考和借鉴。

(一)优化课程设置。学科是高校生存与发展的基石,同时还是专业建设的前提和基础。一个健全的专业往往需要多个学科的支撑,否则势必沦亡。因此,本科院校在软件工程专业建设之初,就需要综合考查自身现有的学科实力,有针对性地做好铺垫工作。具体而言,本科院校要树立良好的市场意识,并以此为导向,明确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要求,合理配置相关学科,设计完善教学内容,逐步形成科学体系,实现人才的全面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社会价值。为适应软件产业发展对多元人才的需求,本科阶段应放宽口径,不细分专业培养方向,但需要考虑专业课程模块设置,夯实毕业生理论基础的同时,拓展其知识面,使之深入了解某类系统软件及其应用领域。一般而言,软件工程本科专业核心课程包括软件数学类课程、软件基础类课程、软件系统类课程、软件工程类课程等内容,着重突出对学生应用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基于此,对于软件工程本科专业学生的考评也应关注其软件数学知识、基础知识以及工程知识水平,全面考查其综合素养及能力,并据此决定下一阶段的教学目标及方向。

(二)加强师资建设。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作为主导,既是软件工程本科专业建设的对象,又是软件工程本科专业建设的参与者,其表现出的综合素养和能力直接决定了最终工作成效。在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本科院校面临着巨大的人才引进压力,需尽量在短时间内优化整个师资团队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以及职称结构等。在此过程中,本科院校要致力于专业化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教师培训工作,及时更新其理论知识素养及专业技能构成,提高他们的综合业务能力,使之提供良好的教学服务。简单来讲,本科院校应制定完善的教师培训计划,以职业培训为主、脱岗培训为辅,根据软件工程本科专业建设需求,分清轻重缓急,优先发展特色学科,为广大教师搭建互动交流平台,分享有效经验,从而为软件工程本科专业建设提供强力支撑。同时,本科院校还需建立完善的激励制度,保证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资源充沛,给予表现优异的教师适度职位晋升、薪酬增长等奖励,鼓舞他们自主创新,树立其良好的职业发展愿景,从而使之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本职工作上。

(三)推进校企合作。本科院校的核心价值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其根本目标是打造满足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企业作为市场经济活动的主体,只有其自身才清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也是软件工程本科专业建设方向的决定者。政府方面应充分发挥引导职能,制定完善的法律制度、政策体系支持校企合作,明确双方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帮助两者构建长期战略合作关系。而企业方面也需要深刻认识到校企合作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可就软件工程本科专业建设提出可行性建议,也可与校方专家共同协商专业课程设置,将行业最新发展动态引入到软件工程专业教学体系当中。在企业的积极参与下,本科院校需树立良好的市场意识,将软件工程专业建设紧密联系市场,结合自身实践,走特色发展道路,以服务于地方产业经济发展。同时,校企双方还应整合可以利用资源,合理配置,积极打造校内实验室和校外实训基地,引入先进技术及设备,最大限度地发挥各方优势,为软件工程实践教学提供良好的环境与氛围。总而言之,软件工程本科专业建设实践十分重要和必要。由于个人能力有限,本文对软件工程本科专业建设作出的探索可能存在不足,未来其实践工作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因此,希望业界更多专家和学者持续关注我国软件工程本科专业建设实况,全面总结其现状及问题,并深度剖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更多促进软件工程本科专业建设对策,从而推动软件工程专业创新优化发展,为我国软件产业持续发展提供强力人才支撑。

【参考文献】

[1]唐剑梅,钟世芬.软件工程专业建设的探索与思考[J].计算机教育,2012,8:15~17

第8篇:专业工程实践范文

【关键词】专业认证复杂工程问题实践教学

1.基于复杂工程问题的实践教学分析和理念

以本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模具方向)为例,为了较好的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每门专业课程都开设了相应的实验课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机械工程材料》开设“材料的热处理工艺及其对性能的影响”、“材料的非平衡组织特征与性能分析”、“材料的硬度测试及对比分析”等五个实验课程。《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开设了“钣金件冲裁成形过程实验”、“模具在冲床上的安装与调整”、“典型结构冲模拆装”等三个实验等。然而这种实验教学内容单一性,实验方法可“依葫芦画瓢”地按教师讲解和指导书进行步骤操作,致许多学生仅把实验当作一件任务来完成,这对于创新思维和分析问题、特别是对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培养是非常不利的。为此,根据已有实验项目,针对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指南2015版提出的“综合运用数学、专业基础、专业知识、自然科学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要求,本专业结合实践环节对上述实验课程、实验内容以及实践环节的梳理、综合和改进,提出基于“汽车钣金件成型性能分析与模具设计及制造”复杂工程问题的材料成型专业串联式实践教学。该串联式实验教学涉及多学期多门课程多个实验以及多个环节,其运用材料学、结构力学、机械学、弹塑性力学等,通过综合多学科知识,解决汽车钣金件成型过程中涉及结构分析、成型工艺分析、模具结构设计、模具制造、模具生产等所遇到的问题,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团队创新协作精神,从理念、方法及实施各个阶段培养学生运行所学知识解决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模具方向)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2.基于复杂工程问题的实验教学设计与实施

“汽车钣金件成型性能分析与模具设计及制造”复杂工程问题串联式实验教学由学科基础课程教学实验、专业课程教学实验以及实践教学环节自由串联所组成,这些课程或环节中实验项目通过实验对象的调整、时间上的连接达到持续进行。“汽车钣金件成型性能分析与模具设计及制造”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首先需要对汽车钣金件材料进行选择和分析。这将在大二学科基础课《机械工程材料》开设“材料的组织特征与性能分析”、《理论力学》《材料力学》课程实验项目“拉伸、压缩实验”、“测E实验、扭转实验”、“材料的硬度测试及对比分析”中对汽车钣金件材料力学性能和成形性能进行全面分析,获得CAE仿真分析所需参数:板料密度、弹性模量、泊松比及各项异性指数等指标。接着在大三学科基础课《材料成形原理》实验课程“钣金件成形过程实验”中,汽车钣金件的各种形面类型进行成形性能分析,为CAE工艺补充面的设计提供支持。然后在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材料成形CAE》课程完成汽车钣金件成型仿真分析,确定合理的成形方案和工艺参数。在《材料成形CAD/CAM》对汽车钣金件进行模具设计,建立模具三维图,并编制模具数控编程加工程序。在《先进制造技术实训》中对模具部件进行加工制造。最后在大四专业课程《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钣金件冲裁成形过程实验”、“模具在冲床上的安装与调整”、“典型结构冲模拆装”等三个实验中,对模具零部件进行装配,安装在冲床上对零件进行试冲,并对钣金件成形后的质量进行评价和分析,给出改进意见和方案。根据以上大学几年实验课程的学习,形成一份“汽车钣金件成型性能分析与模具设计及制造”实验报告手册,并根据实验过程的理论和经验,在大四综合实训中,重新对汽车钣金件进行成型性能分析与模具设计及制造,获得合格的成形汽车钣金件。以上串联式实验教学通过汽车钣金件分析—设计—检测—改进—测试—生产等实验课程环节,使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得到很好的培养。同时“汽车钣金件成型性能分析与模具设计及制造”实验对象本身就是企业复杂工程问题项目。通常本实验教学改革,使本身单一的课程实验得到深入的挖掘,满足了专业认证标准中复杂工程问题的属性,使课程实验具备综合性,涉及多方面技术、工程和其他因素,又建立合适的抽象模型,运用深入的工程原理使“汽车钣金件成型性能分析与模具设计及制造”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第9篇:专业工程实践范文

关键词:工程管理;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中图分类号:TL372+.3文献标识码:A

工程管理专业是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设置的一个新专业,它整合了原专业目录中的建筑工程管理、国际工程管理、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管理等专业,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较大的专业覆盖范围[1]。许多高校看到了该专业良好的发展前景, 纷纷开设工程管理专业。截至2003年末, 我国设置工程管理类专业的学校共有255 所[2], 至2010年已达307所。这种快速发展势头说明我国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和国家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加快, 对于懂管理、有技术、善经营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需求与日俱增。如何办好这一新专业,更有效地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的工程管理人才,是摆在高校面前一项具体而又艰巨的任务。

1 加强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因为各种原因,我国高校工程管理专业的实践场所和条件受环境限制, 导致实践性教学环节没能得到认真、有效地落实, 普遍存在“走过场”的现象。由于过于注重传授理论知识而缺乏教学实践环节, 使学生缺少对实际问题的真切体验, 妨碍了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对于工程管理这种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专业来说,进行实践环节的教学改革研究对加强工程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非常必要。

(1)加强实践教育是工程管理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

工程管理属于实践性极强的交叉学科,其专业特征要求大力开展实践教育。同时, 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和市场竞争的激烈, 用人单位越来越要求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上手快”,不但考察其学习成绩, 更注重其工作实践经验等相关能力。通过实践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应变能力、沟通能力、协作等能力, 使学生“工程化”、“社会化”, 实现同实际工作的接轨[3]。

(2)实践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能力、巩固课堂教学效果

创新型人才的特征是高度的责任感、个性化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具备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在实践教育中,学生学习更为主动、方式更为灵活、思维训练更为开放,既能锻炼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对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有特殊作用,还可通过实践的感性认识加深对理性知识的理解,巩固课堂教学效果。

2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国兴办各个层次的工程管理教育,培养了大批人才,在各条战线发挥了并且正在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国内高校的工程管理专业办学水平逐步提高、专业覆盖面逐步扩大、社会认可程度不断提高,但是发展中也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认识上重视不够,实践性教学内容偏少

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堂,轻课外”的倾向。调查显示“实践性教学内容偏少”是工程管理教育中普遍而突出的问题。优秀层次的学校实践结构安排合理、内容丰富,涵盖了课程设计、课程实习、认识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和课题研究等内容;而有待提高的学校实践环节开设的结构比较单一、实践层次比较肤浅,只有认识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缺乏足够的综合实践能力培养[4]。

(2)校外实习难度大,实习基地难找

工程管理专业实习工地难找已成为一个普遍而又突出的问题,多数企业对学生实习热情不高。企业管理者基于安全考虑,经常不安排学生具体的工作,甚至不让学生去施工现场,安排学生在办公室内看图纸或整理资料。由于学生没有承担任务,无工作压力,每天去工地只是走马观花,根本不能真正融入到现场工作氛围中去。加之施工工期较长,实习时间有限,实习内容不够全面、深度不够。

(3)教师实践经验不足,学生主动参与不够,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实践教学人员中缺乏 “双师型”专、兼职实践教学师资力量。部分专职实践教学人员没有经历过系统的工程实践和实际应用锻炼,缺乏科研实践,实际经验不足。另外学生对实践教学的意义认识不足,主动参与不够,导致实践教学效果不佳。

(4)实践教学综合性、系统性欠缺

目前大部分高校工程管理专业缺乏对实践教学系统性、开放性、动态性的设计,缺乏对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践教学的重视与指导。各实践环节安排各自独立,学生得不到一个综合训练,也缺乏贯穿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实践教育的整体设计。同时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还不到位,工程管理专业的案例库还未建立。

(5)人才知识结构和人才类型与企业实际需求不适应,综合素质亟待提高

我国现有的工程管理人员现状是: 技术素质较强,基本素质、尤其是国际化素质较为缺乏。管理综合素质普遍不高,责任心欠缺、流动性过大、国际化程度较低;技术素质“精而不广”;管理素质方面,协调沟通能力欠缺,缺乏系统性、综合性、全局性观念、团队协作精神、资本运作能力[2]。

3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措施探讨

以上所述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尽快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以使工程管理教育得到有序、有效和稳定的发展。参考国内外成功经验,提出改革措施如下:

(1)注重实践教学与社会实践的结合,进一步加强专业实习

我国高校的工程管理专业实践课程一般占总课时的10-20%,而国外一般为35%左右,国内实践教学的课程相对太少[5]。应进一步加强专业实习,把专业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工程管理专业应与业界建立起广泛的联系,注重加强与相关房地产企业、施工企业、建筑设计院、工程管理咨询公司、建设单位及工程造价咨询事务所的协作。采用化整为零、渗透型的整合教学模式, 通过在各学期把实践环节有机地渗透到相应课程中去, 使学生在职业环境中顶岗训练,获得真正的职业训练和工作体验。

(2)完善工程管理专业课程实践教学体系

可通过适当加大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各类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课程学时比重, 缩小课程教学与职业实践的距离, 增强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另外,可以真实的工程项目为背景,学习《建筑制图与CAD》、《房屋建筑学》、《工程估价》、《工程结构》、《招投标与合同管理》等专业课程。这种教学方式可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工程实际相结合,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加强师资队伍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

积极培养本土教师的实践能力,鼓励并支持工程管理专业教师工作之余参加国家注册专业人员执业资格考试(注册造价师、建造师等)、国际认可的工程管理专业执业资格考试[6]。教师通过在相应的专业执业,专业实践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将得到极大提高,对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将起到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此外还可以引进具有丰富的实践经历的优秀人才充实工程管理专业师资队伍。

(4)教学内容与主要执业资格考试衔接

在实践教学安排上可以有意识地围绕国家执业资格要求,使本科学生在学习阶段,就能对国家相应工程管理类执业资格要求有所了解。课程体系内容以及课内实践教学活动应与国内主要执业资格考试相衔接,以满足学生就业、从业需要。

(5)推广案例教学

由于案例教学在管理人才培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从20 世纪50 年代开始,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以及东南亚国家都陆续在管理教育中引入案例教学法[7]。工程管理教学的案例库是开展案例教学的基础,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高校尚未进行案例库建设,应选择实践性强、综合性强、趣味性强、挑战性强的工程案例,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构建并推广案例教学法。

(6)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并存,逐步推行毕业设计

以往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往往以论文为主、毕业设计很少,教学改革中应提高毕业设计所占比重,向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并存、逐步推行毕业设计发展。首先,提倡毕业设计实际选题:以真实的工程建设项目作为毕业设计背景资料;其次,应重点强调毕业设计内容的综合性、模拟真实性和对毕业生专业综合能力的训练强度,培养毕业生基本的实践能力、创造意识。

(7)实践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还应加强人文教育和素质教育。应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社团、竞赛和社会活动,如创业大赛、科技创新大赛、讲座、学生论坛等,这些活动可以弥补课堂教育的不足,在更高层次上实现知识获取,同时可锻炼领导能力与协调能力、团队协作精神,提高职业选择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