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师德师风培训计划方案范文

师德师风培训计划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师德师风培训计划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师德师风培训计划方案

第1篇:师德师风培训计划方案范文

根据新的形势与要求,对广大教师不断加强师德教育已是一项深入持久的重要任务,近几年来,我们袁花镇中心小学在坚持完善教师暑期师德培训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并收到了明显的效果。为了继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师德教育的成果,今年暑期,在国家教育部文件《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和嘉兴市教育局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教育的通知》精神的指导下,我校组织全体101 名教师参加了为期二天的暑期师德专题培训。与往年相比,此次师德培训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求真务实。现将这次暑期师德专题培训的情况总结如下:

一、过程落实,成效显著。

1 、形式多样,过程落实。 这次师德培训,我校坚持重点突出、务求实效、不走过场。培训采取了大会学习(包括集中学习文件,观看录像片等)和小组座谈讨论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学习。为人师表、爱生如子的优良师德;爱岗敬业、追求卓越的园丁品质;淡泊名利、勇于献身的高尚情操;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实现最伟大的人生价值。对学业有困难、行为有偏差学生的转化工作,老师们讨论认为:作为教师要做到有爱心、有耐心、有细心、有恒心。对有偿家教、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以及教师参与赌博等的看法是要极力遏止,要率先垂范,落实在自己的行动上等等。老师们推心置腹坦诚交流个人的实践经验,畅谈体会,从思想深处认识到师德师风的重要意义,切实提高了教师加强思想、道德、作风建设的自觉性,明确努力方向,开展自我教育、自我改进、自我提高。在集中学习和讨论的基础上,我镇 101 名教师都撰写了学习体会文章。教师把此次学习同自己的实际工作联系起来,老师们表示:要全心全意投入教书育人的事业,做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满意的教师,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2、严格考勤,强调会风。 在本次培训过程中,我们严格考勤,采取了点到签名的方式,如没有参加学习必须出示相关的证明。两天的培训,老师们都能准时参加学习。这二天正值高温天气。在培训期间,虽然老师们大汗淋漓,但都能坚持学习,认真听取,是本次培训在会风、学风等方面都保持了良好的师德师风状态。

3、注重评价,落实行动。 在培训的实施过程中,我校采取了过程评价与终端评价相结合。并把这次培训例如教师的继续教育和年度考核中。确实,在这2天中,老师们认真学习,认真总结经验,查找自身不足,不断改进工作措施,创新工作方法,使这次师德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统一部署,精心组织。

1、成立师德领导小组。 为了提高我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切实加强对师德建设工作的领导,我校成立了以支部书记孙明祥校长为组长、由支部委员崔新江、顾峰、教导主任陆国良、人事干部张志琴为组员的“师德领导小组”。并多次召开培训工作会议,制定计划,研究方案,从而切实把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同时将职业道德建设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统一规划、统一部署,做到制度落实、组织落实、内容落实,从而确保此次培训顺利开展,各项活动落到实处。

2、制订培训计划。 为制定出一份切实可行的计划,小组成员学习了有关“师德”培训的具体文件精神,经过反复研究与修改,并紧密结合本校教师实际需要,精心策划,认真组织,突出培训的实效性,制定了本镇小学教师暑期师德专题培训工作的计划。在计划中,对培训目标、培训方式及考核评价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在组织管理中明确各级职责,在培训过程中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位,使整个培训过程做到可操作性强,以确保培训质量。

三、内容丰富,注重实效。

1 、学习文件,明确目的。 学习教育活动在学校的统一安排下,首先孙明祥校长作了动员宣传,随后组织老师们集中学习了《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教师〔xx〕1号)》和嘉兴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教育的通知》两个文件,同时每位教师人手一册《xx年嘉兴市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辅导材料汇编》。通过学习,使全体教师统一思想,充分认识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明确了 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和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主要措施。

第2篇:师德师风培训计划方案范文

(一)加强行风建设、效能建设和师德建设工作,增强广大教职工教书育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1、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两会”精神,作为提高教师政治理论素质和加强师德教育的一项首要政治任务列入重要工作议事日程,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结合实际,采取有效形式,开展内容丰富的学习研讨活动。本学期,以“读经典书,做高尚人”为主题,在全体教职工中开展读书活动,六月份,举办一次读书心得交流座谈会。

2、深入推进师德师风建设,构建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提出的“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的四点希望。树立典型,弘扬正气,牢固树立“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思想意识,积极开展“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典型模范教师的学习宣传活动。五月份,举办“树形象,比作风,比贡献”主题演讲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增强广大教师工作责任心和使命感,树立全心全意为幼儿、为家长服务的意识,踏踏实实转变工作作风,使工作更细致,服务更热情,作风更严谨,做到内强素质,外树形象。

3、结合效能建设活动,三月份召开家长会,就师德师风、保教工作等方面向家长发放调查问卷、征求意见表。

(二)开展多元化的园本培训,建立多层次、多形式、参与、开放的园本培训新模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本学期,把提高教师的各项基本技能和教师科研能力的培训做为教师培训的重点工作,不断促进教师的自我发展与专业化成长。加强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培训中我们采用参与式培训,注重发挥教师学习的主体性,激发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参与意识,结合教学实践,使教师有效的促进自我发展和提高。在专业技能培训方面,重点组织教师进行教科研知识培训,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同时,注意激发教师的竞争意识,自我成长和自我完善意识,引导教师确立自我培训目标,在班级教学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开展班级特色教育。此外,制定自我培训计划,平时强化自己基本功的弱项训练,鼓励教师不断学习,掌握新的教育教学方法,练就扎实的基本功,整合各科教学的能力。重视教师反思性成长,以适应新时期教育发展的需要。

提高青年教师的教育技能和组织管理能力。采取外出学习、观摩研讨、教学联评、教学反思等多种方式,帮助青年教师了解现代教育理念,掌握先进教育方法,从而不断积累实践经验,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坚持“保教结合,保教并重”的原则,首先体现保育工作的全员性。强调保育工作各班三位一体,两教半保分工合作,共同承担,强化教师保育意识。其次,强调保育工作的科学性。对全体保育员进行预防各类传染病、科学规范的卫生消毒方法措施、简单的急救方法等知识培训,注重学习交流。

(三)以人为本,开展多元化的课程改革,提高保教质量

第3篇:师德师风培训计划方案范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执行省港中20__年9月—2015年8月三年发展规划,认真贯彻执行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文件精神。唱响“师德教育”主旋律,组织好教师各种类型培训,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深入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以教科研带动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和落实、教学方法手段的更新;做好职称、人事、档案整理及其它日常工作,务实创新,与时俱进,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努力开创学校师训和教科研工作的新局面。

二、工作目标

1.践行师德承诺、落实志愿导学,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2.抓好各级各类培训和教学竞赛活动,提高教师业务素质,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3.深化《“宜文化”的生态教育研究》高中课程基地建设,促进学校特色建设。

4.做好十二五课题的指导和管理,提高学校的教科研层次和教师的教科研能力。

5.以镇江市和丹徒区名师工作室为龙头,加快骨干教师的培养。

三、具体措施

1.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建设德艺双馨的教师队伍。

要把“践行师德,创先争优,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师德承诺活动深入推进,要依托年级部,进一步落实名师教师志愿导学活动。

加强师德教育,坚持正确舆论导向,要积极开展“规范从教、自尊自律”的师表行动和师德先进人物推荐评选活动,用身边的先进人物、优秀事迹,引导教师做充满爱心、品格优秀、业务精良、道德高尚的教育工作者。积极倡导爱岗敬业的社会责任、严谨笃学的治学态度、奋发进取的创新精神、淡泊名利的道德情操。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教师法律知识教育,使教师具备与新时期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法律素养。

探索绩效考核背景下教师队伍管理的新思路,建章立制、严格管理,引导教师集中精力,全身心投入教育工作。加强教师职业行为规范教育,严格职业纪律,规范从教行为,注重形象、自尊自律,以父母之心、手足之情关爱、服务每个学生,以自己的思想情操和道德风范教育感染学生,以良好的个人形象和出色的工作赢得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尊重。完善师德考评机制、师德作风监督机制,设立师德建设举报电话(学生宿舍区)和双休日校级领导、家长接待日制度,继续开展学生评教师,家长评教师和教师互评活动,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

2.加快教师专业发展。通过战略合作、名师导航、进修送学、点课、磨课、公开课、校本培训等多元化的培训进修,搭建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分层次、分学科继续选派教师参加省市培训、引智培训和出国培训。本年度要认真落实与陕西师范大学“战略合作基地学校”的合作协议,充分发挥高层次教育研究机构在教师培训、课题研究和方面的作用。今年继续委派化学教师出国学习交流。

根据学校教师专业发展三年规划,进一步完善校本培训方案,建立“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的校本研修制度。加大图书更新的投入和教育信息化的投入,发挥教育信息网和教师图书阅览室作用,促进教师利用网络资源和图书阅览室的期刊杂志自主学习、自主培训、自我提高。鼓励教师参加研究生学历层次的培训和各级各类骨干教师培训、青年教师培训。力争实现2015年研究生学历达33%的目标。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各类教学基本功竞赛和优质课、教师网页、课件制作评比以及“教海探航”、“新世纪园丁大赛”等高层次论文评比和业务竞赛活动,鼓励教师沿着“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果即成长”的务实之路,从事“草根化”科研,加大教师在业务竞赛和教科研方面的奖励力度以及各类进修培训的投入,积极营造教师自主发展的学习文化和主动学习愿望。

激发教师对职业理想的追求,实现教师培训由“任务驱动”向“主动发展”的转型。加强教师专业素质考核,促进教师学科知识的学习和提高。落实教师发展目标管理和评价,激发教师专业成长的内驱力,构建业务见长、梯度晋升的教师专业成长、主动发展新的格局。使教师的专业化程度(包括师德修养、教学能力、敬业精神)得到有效提升。以建立教师梯队、强调分层管理为突破口,对不同层次教师提出不同的要求,制定“量体裁衣”的教师成长菜单。每位教 师明确自我发展的类型与层次,激发教师自我发展的内驱力,在个人申报、教研组推荐的基础上,学校确定一批培养对象,重点培养,以点带面,全面提高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教授级高级教师、人民教育家为梯队的名师队伍。

3.认真实施刚刚创建成功的江苏省普通高中基地——“宜文化”综合学习课程基地项目,开展好项目建设(目标、思路和工程),把握好项目进度,发挥好项目效用,要注重硬件建设与内涵提升,注重实践创新与互动应用相结合。以课程基地建设为突破口,以项目引领发展,以课程丰富内容,以基地拓展课堂,提升学校发展内涵,也促进全校教师和学生素质的进一步提高。

4.德育管理队伍是学校教师队伍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德育管理队伍的工作能力是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本学年将与镇江翔平心理健康培训中心合作,对学校德育管理队伍进行系统的心理健康咨询和教育知识的培训,准备每学期组织15人左右参加培训,培训对象为行政干部和班主任,拟通过两学期完成主要培训计划,如有需要也可举办第3期培训。

第4篇:师德师风培训计划方案范文

二、中小学教师基础教育新课程培训。根据全省课程师资培训计划,20*年普通高中教师新课程全员培训工作7月27日在我县拉开帷幕。同时参加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高工程专题培训的教师(农村中小学语文、数学、英语、体育学科骨干教师)共30名,也在山东省师范大学开始参加培训。培训内容主要有师德教育、现代教育理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课堂教学、教师专业化发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育科研与课题研究、学员论坛、学科知识的拓展与更新等模块。英语培训课程要适当开设英语口语课,培养英语教师的发音和听说能力。实施*县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项目,是提高全县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促进城乡教育公平、协调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我县教育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一项重要内容。

20*年普通高中教师新课程全员培训,通过远程研修与校本培训相结合的模式,在学科课程专家和指导教师引领下,以教师为主题开展学科教学案例分析和问题研讨,帮助广大教师整体把握、准确理解课程标准和有效实施高中新课程,促进我县高中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普通高中教师新课程全员培训共15个学科。这次培训全县共有4*名专任教师参加。

*年新课程骨干培训省级培训的工作6月份开设中小学语文、数学、英语、体育4个学科。省级中小学教师素质提高第二期培训班报名我选拔了县级以上骨干教师或教学能手参加了培训。

为进一步推动全省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升广大农村教师心里健康教育水平,主动适应新形势下农村教师队伍和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我县选派了中小学2名骨干教师参加了全省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并于12月份进行了二级培训,共培训县级骨干教师小学76人,中学38人。

为全面提高全县语文、数学教师的专业水平,在全县范围内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经与华东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洽商,*县教育局聘请华东师大知名教授、专家对我县初中语文、数学两科教师进行暑期培训。8月11日—13日,全县初中语文教师、数学教师暑期培训班分别在县实验中学、*一中老校区顺利举办。8月11日上午,*局长、*委员及华东师大汪晓勤教授、李俊副教授出席数学班开班典礼,王立村副局长、杨福泉主任、郑桂华副教授、沈龙明副教授出席语文班开班典礼。培训班每天授课6小时。全县初中语文、数学各140余名教师参加了培训班,各初中语文班、数学班各派一名教育干部带队参加培训。

五位华东师大教育专家知识渊博、治学严谨、讲授各具风格,见解深刻,且紧扣教育实际,表现出了深厚的学术功力和崇高的学术风范,有力地诠释着“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中国教师精神。参训教师听专家报告,恪守时间,状态投入,如沐春风,一致表示不能再只靠一根粉笔、一本教案、一张嘴不断重复“昨天的故事”,而必须凭借教育科研让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让学生充分体验知识是什么、为什么、还有什么。

三、加大农村中小学教师培养培训力度,努力提高中小学教师素质。开展专项调查研究,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引导师范类待就业毕业生到农村任教。(近几年来共招聘师范类毕业生385人到学校任教)研究制定城镇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服务制度。充分运用现代化远程教育等手段,通过多种形式,采取多种措施,确保农村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质量。

四、教育创新人物。为激励广大中、小学校长和教师牢固树立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知识创新和实践创新理念,提高教育创新能力,推动我县基础教育改革顺利实施,根据市教育局《关于开展滨州市教育创新人物评选活动的通知》(滨教[20*]46号)精神,对全县中小学教师、校长开展了“教育创新人物”评选活动。在自下而上,层层推选的基础上,对乡镇、县属中小学推荐的26名校长、教师进行了认真评审,共选出6名县级教育创新人物参加市级以上教育创新人物评选。

五、中小学校长培训。20*年新年伊始,按照县制定的“十一五”期间中小学校长培训规划,落实了中小学校长持证上岗制度。对全县中小学中层干部分期、分批展开培训。对取得《任职资格培训合格证书》尚未参加提高培训的校长,以及虽取得《提高培训合格证书》,但时间以满5年的中小学校长(含高中校长)进行提高培训,年内培训中小学校长116人。培养造就了一批教育改革、教育科研和学校管理的带头人和专家型校长。

六、语言文字工作。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推进全县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在县语委的领导下,在全县范围内继续开展创建“普通话示范学校”、“校本示范学校”和创建“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

第5篇:师德师风培训计划方案范文

选派优秀后备干部和年轻校长到北京西城区挂职学习是北海市教育系统近两年来实施教师培训工作的一项内容。为了提升校长、教师以及其他教职工的专业素质,北海市教育局于2011年暑假、2012年暑假依次启动实施了“园丁成长·启航计划”和“园丁成长·计划”。这两项计划面向北海市教育系统的各级各类人员,为北海市教育系统培训工作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专题部署,大力保障

北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市长谢向阳说:“教育办得好不好,关键在于教师队伍素质高不高。”基于这种认识,北海市教育局高度重视教师培训工作。

自2011年起,北海市启动了教师队伍建设三年规划,力争用3年时间对全市教师进行一次全员培训,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该市专门召开了教师培训专题部署会,由北海市教育局局长李沛新、局党委书记叶宗沛亲自部署,会议决定由叶宗沛书记主管教师培训工作,教育局副局长潘娟为分管领导,并安排人事科科长王卫、副科长李红远等人专门具体负责该项工作。

各分管领导、各部门(科室)积极配合,做到认识到位、支持到位、管理到位,齐心协力推动培训工作顺利开展。

为确保培训任务的顺利完成,北海市加大资金投入,严格按照财政部、教育部提出的“按照学校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教师培训经费”的规定,足额专款用于学校教师培训,同时建立健全以财政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和个人出资相结合的教师培训经费投入机制,建立健全教师培训专项经费管理制度,提高教师培训经费使用效益。目前,“启航计划”和“计划”安排培训经费已达250万元。

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北海市强化管理,严格执行各项培训管理制度,规范教师培训学分登记制度,建立教师培训管理档案,逐步实现教师培训管理信息化、制度化。同时建立健全培训项目督查制度,把教师培训工作情况作为评选先进单位和校长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把教师的培训情况纳入绩效考核,作为发现培养、评优评先的主要依据,积极指导培训项目的立项和实施,确保各项培训活动见实效、出成果。

为了拓宽教师培训渠道,北海市广搭平台,建立市级教师培训机构,加强特级教师工作坊和名师工作室建设,建立了以特级教师、自治区名师、市级骨干教师为主体的教师教育资源库。根据自治区教育厅“广西特级教师工作坊”项目的要求,北海市目前已成立了廖特工作坊(坊主廖道文)、瑞雪工作坊(坊主罗瑞雪)、全梅山工作坊(坊主全梅山)等11个特级教师工作坊,通过坊主引领、专家指导、自主研修、同伴互助等研修方式带动基层教师成长。

北海市教育局十分重视这11个特级教师工作坊的建设。叶宗沛书记多次询问工作坊建设情况,并希望特级教师能更好地发挥自己在教学教研领域的示范辐射作用。潘娟副局长到各坊指导工作时表示,教育局将一直为特级教师工作坊保驾护航。教育局的关怀使各工作坊运作良好,杨迅工作坊赢得了自治区教育厅及广西师大教科院领导的充分认可,在项目中期评估中获评“良好工作坊”。

目前,这些特级教师工作坊主动承担教师培训、学科建设、课题研究等任务,有效地推进了各项培训工作的开展。

按需培训,分类进行

“当我得知参加这次全国中学班主任培训时,感到非常高兴,因为全县参加培训的人数不多,能够参加培训确实很不容易。”北海市合浦县常乐镇初级中学的周人武老师在参加了班主任培训后说:“我想我一定要好好珍惜这次学习机会。所以开班仪式结束后,我明确自己的任务后就开始学习了……”

过去,像周老师这样的农村学校教师,参加培训的机会并不多。而近两年来,北海市教育局以按需培训为指导,兼顾城乡教育需求,统筹、引进、实施了各级各类培训项目,切实满足了各方面的教育需求,使得全市的教师培训工作呈现出培训面广、参与人员多、培训人员细化、协调有序等特点。

以《北海市教育局2012年“园丁成长·计划”实施方案》为例,该方案以校长、教师、党政管理和服务工作人员为三类培训主体,按照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中等职业教育等4个类别开展培训。在培训过程中,根据实际需求,重点对教务主任、科研室主任、学校骨干教师、学校心理教育教师、新上岗的教师、英特尔教育项目学科教师等人员进行了培训。

师德是教师的“灵魂”所在,该市首先把师德建设摆在教师培训的首位,不断完善教师师德考核制度,建立师德档案,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使广大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培育敬业奉献的精神。

北海市现已组织了两届师德模范评选工作。在评选工作实施之前,该市教育局首先在全市教育系统和各级各类学校组织了“百场优秀教师先进事迹宣讲报告会”,凡是被推荐的候选人必须经过本单位开展的先进事迹宣讲环节。颇具规模的评选和宣讲活动进一步推动了北海市教师队伍的师德师风建设,使良好的师德师风广为传播。

北海市还开展班主任岗位培训、基层团干部培训、学校安全管理干部培训、学校校医培训、学校保健教师培训、学校资助工作人员培训、财务人员培训和校安工程业务人员培训等,培训基本覆盖教育系统的各级各类人员。

目前,北海市市级各项培训项目已经启动。“启航计划”和“计划”共实施了70多个培训项目,培训各级各类教师达1万多人次。其中,国培、区培举办了50人的中职教育能力远程培训,260人的高中新课程学科培训,50人的中职骨干班主任远程培训。另外,1 132人的高中教师新课程标准远程培训,3 923人的城区义务教育“上好课”“评好课”远程培训,237人的幼儿园转岗教师远程培训,近3 000人的农村骨干教师远程培训等也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中。

形式多样的培训项目

北海市把校长培训放在重要的位置。该市精心策划培训方案,认真遴选培训对象,多方寻找培训合作伙伴,开展了校长论坛、校长挂职学习培训、学校管理工作培训、学校党务工作培训等多个培训项目。

2011年9月21日,北海市教育局邀请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上海市特级校长张志敏到北海市作了“学校的文化生成和特色创新”专题报告,拉开了“2011年北海市校长成长论坛”的序幕。2011年至今,北海市已成功举办了5届校长论坛。

2011年8月10日至16日,北海市幼儿园园长“创新思维”培训班的第一阶段培训在北京师范大学成功组织举办。同时,该市还选派了多名优秀后备干部和年轻校长如周文洁、罗琴丽、张云、李广才等人到北京西城区进行了为期半年的挂职学习。

在提高广大教师专业素质方面,北海市重点对高中新课改骨干教师、中职教师、信息技术骨干教师、特殊教育教师、学前教育教师、农村中小学教师等进行了培训。在培训过程中,举办名师论坛、开办“双师型”教师培训班、专家专题讲座、参加高校培训班、远程网络培训、支教、送教下乡等成为培训的主要形式。

2011年11月4日下午,北海市教育局“双师型”教师培训班开班仪式在北海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导游实训室举行。在接下来近3个月的培训中,来自全市各中职学校(包括民办学校)120余名中职教师接受了职业鉴定考评员资格、制冷和空调设备维修、汽车运用与维修、餐饮服务等方面的培训。培训教师由北海市职业资格鉴定所、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柳州一职校、北海市职校的专家以及香格里拉大饭店、北海市凯翔汽车维修中心、北海市鼎盛世博汽车维修服务中心、北海市金华空调厂等企业的专业技术员担任。

2012年6月,北海市“园丁成长·启航计划”中小学骨干教师发展论坛在北海中学举行,来自全市一县三区的100名中小学骨干教师参加了培训。作为百名培养对象中的一员,北海市第九中学的语文教师龙世华表示深为受益,他说:“我很荣幸成为‘启航计划’中小学骨干教师研修提高班100名骨干教师中的一员。就仿佛一个贫穷的采矿者,我兴奋不已地发现了一个无穷大的金矿……”

在北海市形式多样的教师培训项目中,加强农村教师业务培训尤其值得关注。该市充分利用“国培”“区培”和市级培训资源,特别是通过选派脱产培训和远程网络培训的形式,优先考虑对农村教师进行培训。该市建立和完善了科学的教师交流制度、顶岗上课和轮岗支教制度,开展“送教下乡”活动,以课堂教学和教育信息化建设为主要内容,组织特级教师、骨干教师到乡镇薄弱学校开展送教活动。

2012年3月20日,北海市教科所语文教研员罗瑞雪带领优秀教师到福成一中开展“送教下乡”活动。该校的青年老师刘显丹听了课后说:“这次教学活动让我收获很大,市一中的刘鸥老师在教学中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形成了有效课堂,这种教学理念正是我要学习的;她那沉着、冷静、老练的专业素质,让我真正感受到了‘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这句话的真正含义。”2012年,北海市教育局共组织了50多名主讲教师和50位点评专家到县区的25所农村学校开展送教活动,较好地提升了农村教师的教学水平。

第6篇:师德师风培训计划方案范文

一、德育工作

1加强师德建设,使教师素质有了明显提高。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在教育过程中有着身体力行的作用。因此,本年度狠抓了教师师德建设,使教职工整体素质有了进一步提高,初步形成了一个学生信任、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按照上级部门的安排,各校利用政治、业务、例会学习时间组织教职工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行为准则》、《教师十不准》等教育理论,展开了广泛讨论,从而使教职工进一步提高了认识,明确了方向,增强了主人翁责任感和从教的光荣感,增强了教书育人的信心,提高了工作效率。结合教学工作中的突发事件开展了系列活动,把教学质量和师德、师能、师风联系起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通过各项活动,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狠抓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利用“安全教育日”等活动,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遵纪守法教育;使学生进一步受到了爱党、爱祖国、爱人民、尊敬师长教育,树立了良好的思想品质,养成了良好的道德风尚。

二、教学工作:

㈠、严格规范管理,管理突出以人为本。教育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而质量来源于严格规范的管理,严格规范的管理更是提高办学质量、办学水平和效益的根本保证。本学期学校管理突出以人为本,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确立适合本校实际的“说课--上课--评课——反思”方法,接着进行试验,直到成型为止。

㈡教师队伍建设

1、加大新课改的培训。完善了《新课程培训计划》、《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要求教师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在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中选中自己的“实验田”活学活用,落实了走进新课程,挑战课堂模式,反思课堂新教法等反思交流活动,促进了新教育理念的学习和教师教育思想的形成。

2、重视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训。将青年教师和退居二线的老教师建立同伴互助关系,不定期、不定时的深入课堂听课,及时了解和发现教师在课堂上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给予指导督促。。

㈢学生评价

1、指导思想

根据县教育局课改的精神,顺应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改革以往单纯以分数评价学生的单一模式,多视角对学生进行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真正改变传统学生诱人功能,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主动发展、逐步发展、个性发展、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

2、评价手段:

考试:小测验、单元测验、月考、期考等。考试作为评价的方式之一,仍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试卷的分量与难易程度,不超越新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命题突出教学重点,难易适度(基础题70%,中档题20%,综合题10%),注生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另外,积极探索考试形式的改革,力求考试的全面性、科学性的人文性。

课堂评价:

评价指标:自主学习能力、交流合作能力、质疑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参与学习的态度、完成学业的态度。

评价方式:自评、互评、师评三结合。

评价周期:一个月一次。

㈣教师工作评价

1、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教育发展规律,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制度,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评价原则

⑴、规范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规范教学行为,激励教师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

⑵、导向与激励相结合的原则。通过本方案,明确教师、学校发展的导向,激励广大教师立足本职岗位,创造优异业绩。

⑶、个体评价与团队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在重视教师个人评价考核的基础上,更加重视以班主任为核心的班级团队和以备课组长为核心的备课组团队的评价,通过团队建设,提高教师整体发展水平。

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原则。根据评价内容,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评价,以求得尽可能的科学与合理。

第7篇:师德师风培训计划方案范文

关键词:基层院系;师资培训;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2)12-0072-02

一、高校基层院系在师资培训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高校的基层院系师资培训工作是学校师资培训工作的基础。基层院系作为学校教学工作的一线,是师资培训的具体落实和最终检验的最前线。因此,只有充分重视高校基层院系的核心作用,积极发挥基层院系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才能全面贯彻学校的师资培训方针,将师资培训工作落到实处而不至于流于形式,使高校师资水平不断得到提高。目前,高校一般实行的是教务处、院教务办、各系、教研室的管理组织建制。这种以系、教研室为基本单位,院级教务办、校级教务处分级管理的组织形式权责明晰且保证了基础院系活动的灵活高效,使得整个教学管理工作得以顺畅进行。然而,在师资培训工作上,还存在着对基层工作价值认识不足、基层师资培训管理滞后、工作方法单一、缺乏创新、组织活动流于形式等问题。

二、高校基层院系在师资培训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重业务、轻德行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是每位教师的职业要求和准则,从长远来看,教师的德行对学生有着更加深远的影响。然而,因为德行的无形性和长期养成性使培训无法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因此,业务技能往往成为培训的主要内容,培训计划、内容、考核等各方面偏重于业务,在短期的培训中,教师的业务技能可以得到很大提高。因此,目前高校普遍缺乏师德师风培养的有效办法。

(二)重个别、轻集体

这里的个别,一方面指重视新进教师的培养和考核,另一方面指重视少数骨干教师的培养。这两方面的确值得重视和投入,但是,根据“木桶原理”、“马太效应”,高校教学、科研的提高不仅要关注个别,更重要的是关注集体的提升和协作配合,考虑如何在确保青年、骨干教师的基础上全面提升教师整体的层次、水平, 建立起学者群,形成马太效应,这是基层院系师资管理工作者应认真考虑的问题。

(三)重校级培训、轻教研室学习

一般而言,高校对师资培训都有专门的政策和实施方案,比如,新教师岗前培训、中青年骨干教师进修、双语培训等,这些制度都是以校级文件下发,由校级职能部门管理和执行。相比之下,教研室内部的教态、教法、课程内容、考核方式的学习交流没有得到重视,院系教研室这一最基层教学单位的积极性、主动性没有得到发挥,只是按部就班地传达学校文件,这种状态不能满足高校教师的专业化需要。

(四)重形式、轻效果

新教师岗前培训、外校进修、双语培训、教学观摩,一般都是以某个领域的专家做短期讲授为主,缺乏一定的互动交流和系统连续。因此,虽然培训的形式和内容规范明确,但培训的效果尤其是长期影响无法得到保证。

(五)重改革、轻传统

随着教学方式的改革,新的教学方式如双语教学、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的引进与流行,相应的师资培训也增加了双语培训、多媒体培训、网络培训等内容。师资培训作为教学管理的一部分越来越得到教育管理者的重视,学校成立专门的科室,制定专门的管理规范,划拨专用经费,落实各种培养工程。与此同时,在师资培训作中忽略了以往教师成长的传统,那就是传、帮、带,这种新老教师的传、帮、带不在一时、不在一节课,方法不是单纯的讲授,目的不是简单的考核,而是整个基层院系对青年师资的培养、整个教研室对后辈的栽培、课程负责人对继承者的传授,这种传授是老教师对课程建设、教研室建设责任心的体现,更是基层院系优秀教学精华的传承。

(六)重单个环节、轻体系构建

高校的基层师资培训工作和其他教学管理工作一样都是由许多环节组成的体系,从培训人员的选择、培训计划的制订再到培训中激励、竞争、考核等机制的制定和实施、培训资金的财务管理等每一个环节都影响着培训的质量。因此,完善各项培训制度,构建培训体系是基层高校师资培训的重点。

三、高校基层院系师资培训工作的目标与内容

教师队伍的建设是一个整体化、系统化、科学化、人本化的过程。为确保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要明确培训的目标与内容,坚持道德素养与业务素质并重、重点培养与整体发展协调、学校政策与院系培养接轨、培训与教学质量评估监控结合,发扬老一辈学者传帮带的优良传统,健全和完善师资培训制度,切实保障教师职前、职后教育的质量。

(一)工作目标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是为人师者毕生追求的目标。因此,基层院系的师资培训工作目标也可以从这最根本的八个字生发开来。

通过对教师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道德行为、道德习惯六个方面的学习培训,进一步完善教师自身的品德修养,使教师自觉地遵守与之相宜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身为高校教师的神圣使命感,培养教师对学生无私的热爱,真正成为学生学习和今后生活的良师益友。

关于业务,一是要以专业建设、学科发展为出发点;二是要以专业知识、教学技巧、实践能力的提高为目标;三是在知识内容和教授手段上达到与时俱进、纳新吐故的目的。

(二)工作内容

1.建立系统的师资培训制度。第一,向新教师介绍学院历史、概况、学科发展规划、教研室及课程人员情况,进而实现新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由学院德高望重老教师为新教师讲授做一个合格的大学教师应具备的素质,介绍自己做人、做事与做学问的准则。在教研室内部为新教师配备德艺双馨的教师为业务导师,通过听课、集体备课、教学总结讨论、试讲与点评等方式,学习老教师的经验,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第二,根据专业和学科的需要,院系负责制订各学科专业的进修、访学、双语教学等规划,以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优化知识结构、促进专业反省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帮助专业、学科、课程得到更快更好的建设和发展。

第三,院系应注意制定对全体教师都适用的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导向机制、学院教学观摩与讨论机制、课程组内部的自学与互学机制、教学效果的激励与考核机制。教学团队是一个集体,师资队伍是一个整体,对师资的培训不是个别化的工作,而是系统的、全体的长期持久的工程。

在这里,要特别注意的是基层院系的师资培训工作要与学校的师资培训工作的接轨,师资培训不是一项简单孤立的工作,它需要一个整体的规划。从时间安排到内容设计,从阶段性目标到长远规划,都要与学校的精神一致、协调统一,这样才能达到预定的效果。

2.强化教师培训的调研和评价反馈工作。为了培训的科学合理、有的放矢,组织进行基础调研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座谈走访、调查问卷、考查论证等方式能够有效地提升培训的实效性和教师的积极性。在调研的基础上形成调研报告,从而做出基层院系师资培养的短期和长期规划,按照计划组织实施各项活动。

在调研计划的引导、各项制度的保障下,可以逐步使基层师资培训工作目标化、制度化、常规化、主动化。然而。在此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超出预计的情况或者突发事件,这时进行绩效评价、环境监测、制定调整措施就是必要的一环。评价是对培训实施效果的判断,需要对培训过程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总结。环境监测主要指外部环境、其他的影响因素、对未来环境的预测等,比如,教育部相关理念的、学校相关制度的出台、对未来网络新技术应用的预测等都属于环境监测范畴。通过实施过程的分析总结、判断和明确外部环境的影响,可以调整自身(中长期目标或实现手段)形成相应的改善措施。

长久以来,师资培训工作都着重于各项培训任务的实施,相对忽视前期调研和后期评价反馈,基层师资培训中出现的很多问题都与此相关。因此,强化教师培训的调研和评价反馈也是值得关注的工作内容。

3.重点开展对中青年教师的培训工作。要优化教师队伍,提高整体教学质量,青年教师、骨干教师的培养无疑是重中之重。在落实学院师资培训制度的同时,下大力气针对中青年、骨干教师进行有的放矢的培养,无疑会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一般教师队伍由新进教师、常规教师、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组成,对青年、骨干教师还可细分,比如,可根据学缘分为有、无外校学缘;根据职务分为是否有行政职务等;针对不同层次和类别教师的需求,设计相应的提升项目。为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在制定个性化的培训项目前还要了解教师自身需要,灵活采用培训方式和手段,增强培训项目对教师的吸引力。对学科带头人和普通教师,还要根据既定的职后教育计划按部就班地进行。

4.建立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制度。目前,一般高校都实行校院两级管理,师资培训经费管理和使用也是基层院系需要考虑的重要环节。在围绕学科建设和教师队伍现状制订师资培训计划时,培养经费投向应突出重点,应计算资金的使用效益,分阶段、分层次、分类别地投入,使产出最优,这些都是我们的工作内容。首先,建立起师资培训资金的预算管理制度,并制定资金流向的监督负责制,以保证预算的控制和使用的合理。其次,为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还要制定绩效奖惩制度,对使用效果进行反馈、反应和反映,以不断完善资金管理和使用制度

5.学院在资金来源问题上,要通过多种途径积极拓宽资金来源渠道。除了显性资金外,学院可通过鼓励教师参加全国或国际大型会议;支持教师与企业合作,提高专业技能;帮助教师申请参与国内或国际进修合作项目等达到对教师进行培训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长旭.对新时期高校师资培训工作的思考[J].中国高

校师资研究,2011,(5).

[2]吴务南,郭景润.高校师资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教育探索,2008,(9).

第8篇:师德师风培训计划方案范文

一、调研上海市民办高校教师专业发展中心

为了解民办高校教师发展中心的情况,对上海民办高校教师发展中心进行了深入调研。该中心于2014年1月依托上海师范大学成立,聚集了上海市20余所民?k高校,主要职能包括制定民办高校教师专业发展计划,实施民办高校“强师工程”培训项目,开展民办高校教师队伍国际交流,为民办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各类服务和决策咨询等。其中,“强师工程”培训是该中心的主要特色之一,包括新教师培训、教师教学技能培训、教师科研能力培训、学校管理岗位教师培训、“双师型”教师专业类培训等。每年以各培训项目为载体策划各类民办高校教师技能比赛,根据民办高校办学特色及在校生学习特点,研究民办高等教育的特色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切实提高上海市民办高校的教学质量。此项目的实施和开展得到了上海市委的大力协助和扶持,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以2014年为例,上海市民办高校教师参与境内培训1690人次,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1%;境外培训421人次,攻读学位共计198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8%。另外,在教师培训方面,可以说上海市民办高校迈出了坚实的一步,通过自上而下的政策引导,有组织有计划的实施方案,充分调动了高校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培养一批 “双师型”教师,切实提升各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

二、我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

在教师专业发展方面,我校也在努力尝试用新的理念和方式开展工作。2010年9月,由教师培训科发展成立了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挂靠教务处。主要职责包括: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把师德师风建设放在教师教学发展的首位,强化师德师风教育,特别是学术道德,学术规范在教师培训中的内容。

开展教师教学能力培训。以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为目标,改革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开拓教师学术视野、提高学术创新和科技创新能力、增加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提升项目培训。

开展教学咨询服务。通过组织校内校外教学名师、优秀教师开展教学专题研讨、搭建教学网络示范平台等,集中优质教学资源,形成共享机制,为学院教师与学生的教与学,为学院相关职能部门教育教学政策的制定、实施、评价等方面提供咨询服务。

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着重研究课程的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推广学院在教学改革方面所取得的实践经验和成果,同时开展教师发展研究,促进不同学科专业教师间的交流与经验分享。

开展教学资源建设。建设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网络示范平台;建设教师提升教学教法相关理论与模式的交流平台;开设精品课程、资源共享课程、网络课程等优质教学资源,做好教学素材、教学资源库建设及维护;链接教学名师、优秀教师博客。

开展教学质量评估。会同人事处、教务处、质量办等相关部门,加强对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教学能力、教学效果等考核、检查、评估和交流,同时开展教学评价研究,为学院建立教学数据库、撰写年度教学质量报告提供数据。

三、研究结论及启示

综上,我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在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已做了很多工作,也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从中心的组织形式、活动内容、制度化建设及可持续发展方面还有待于加强和完善。通过对国内外“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调研,并针对我校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发展现状提得出以下几点启示:

(一)理念先导,以人为本。

基于民办高校教师流动性大的特点,更应该加强“爱国爱校”、“以人为本”的理念,增强凝聚力。为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可定期开展覆盖全体的问卷调查,座谈等形式,切实了解教师的需求,提出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通过提高教师待遇或福利,激发其积极性。

(二)优化教师培训模式,加强学科竞赛。

民办高校在教师培训方面主要存在几个问题:制度不健全,缺乏整体培训规划;培训模式单一,不能适应教师的培训需求;资金投入不足,缺乏有针对性高层次的培训等。因此,我们应该以教师培训为切入点,将教师学习和组织学习完美结合,加强教师与教师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的沟通协作,邀请有经验的中外教师、专家,以及中外企业管理一线的高级管理人士参与培训和讲座,鼓励教师“走出去”,到兄弟院校、企业参观学习。如高级课程进修、国内外访问学者、校际项目合作等,让培训成为一种提升自我的方式,吸引教师主动参与进来,提高教师的素质既是提高教育质量。还要重视青年骨干教师的中坚力量,帮助骨干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技能,提升教育教学的科学理性思维、问题意识和课题转化能力,开拓科学的教研方法,提高科研能力。

此外,还可多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技能竞赛,激励教师参与其中,互相交流与学习。目前,我校开展的教学技能类竞赛活动主要是“说课”,活动形式相对单一,并且因专业性质不同,其效果也差异较大。通过调研上海民办高校教师发展中心的实施模式,可借鉴以下几个方面:为实现大赛的公平性,首先应将参赛类别进行划分:青年教师组(教龄在五年及以下)和骨干教师组(教龄在五年以上),并分别下设“常规教学”和“实践教学”两种比赛类别。“常规教学”主要指执教课程属性为A类(基础理论类课程)或B类(理实一体类课程);“实践教学”主要指执教课程属性为C类(实验、实训等实践类课程)。教师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报名,并由所在学院推荐。

其次,从比赛内容上应注重考高校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与实训教学技能,包括相关的教育理念、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内容。专家(校内或校外)将根据参赛教师的“教学设计”(教案和说课)与“现场教学”两部分表现给予综合评分。

(三)构建信息交流平台,形成网络学习共同体。

搭建教师专业发展的信息交流平台--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微信公众平台,不仅可以及时公告培训信息和教??发展的相关内容,进行校内教师的沟通交流,还能与兄弟院校加强联系,定期进行经验分享与交流,形成“网络学习共同体”,就某一专题进行研究和讨论,通过建立学习型组织,受训教师在专家的指导下进行教学实践、发展个人的教学实践技能和相关知识、提升个人的教学实践能力。

(四)规范管理制度,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9篇:师德师风培训计划方案范文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发展,教师为本。高校教师作为高校领域的文化精英,扮演着多重角色,他们是文化知识的传播者,是高深学问的缔造者,更是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示范者。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高校出现了专任教师数量不足的现象,陆续会引进一些硕士、博士毕业生来充实教师队伍,教师队伍年轻化的趋势十分明显。这些高校教师的新生力量很快成为教学工作的主力军。新任教师初到教学岗位,会遇到诸多问题,比如角色过渡、专业发展、教学任务等等一系列困境。因此,积极探寻高校新任教师专业技能提升的发展规律,构建高效的新任教师培养模式,对有效提升他们的教学专业技能、思想政治素质,提升高等院校的整体教育教学水平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高校新任教师培养的现实意义

高等院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教师队伍的高素质、专业化是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关键。新任教师是高校吸收的新鲜血液,是高校全面发展的未来和希望。欲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首先应从提高新任年轻教师的素质入手,通过有针对性的培养,确立新任教师的发展意识,拓展新任教师的专业内涵,完善新任教师的职业素养等。新任教师的培养,不仅直接影响高校的整体教学质量,对大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也起到关键作用。因此,高校应该把新任教师的培养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切实抓紧抓好,它对高等院校教育建设的持续和稳定发展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一)从学生到教师,充分完成角色转换

近年来,高校应届硕士、博士毕业生和专业从事科研人员是高校新任教师的主要来源,他们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变过程中,面临着种种问题。首先,他们有高学历,具备相当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却缺少相应的实践教学能力。有些新任教师从学生到教师角色转换不充分,教书育人意识不强,有些新任教师由于教学经验不足致使无法驾驭课堂,有些新任教师初登讲台存在畏惧心理不懂控制课堂的技巧等等……即便高校引进的部分新教师毕业于师范院校,“但高等师范院校也不是为学生毕业后从教准备一切的地方……培养的是一种自主发展能力的成熟的预备教师”[1]。教育学理论认为,从知识的接受者到知识的传授者的角色转换需要辅的措施,用来强化角色转变后的角色意识[2]。而新任教师的培养正是通过对新任教师理论水平、教育观念、实践教学能力等方面有针对性的培训,从而帮助新任教师迅速完成角色的转变,尽快进入工作状态。

(二)有助于提升新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随着我国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青年教师的比例已经达到了教师总数的一半以上,新任教师也自然成为教学的主要力量。由于新任教师教学理论欠缺,教学能力薄弱,教学实践经验少以至于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因此,新任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是高校人才培养和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只有提升了新任教师的教学能力,才能保证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高校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培训,帮助新任教师短时间内熟悉教学的基本理论,尽快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技巧,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增强教学技能,更新教学思想,不断推陈出新,以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逐渐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三)加强师德师风教育,提高新任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

当今的高校教师,应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爱岗爱生,身体力行,不仅要有渊博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还应具备崇高的职业道德水平。高校通过对新任教师的培养,不断加强他们作为教师的职业神圣感,不断夯牢他们终身从教的思想,不断提高他们的自身修养,不断陶冶他们的高尚情操,使其做“崇教厚德,为人师表”的典范,在师德师风、治学态度、育人意识等方面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以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影响和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充分发挥对学生的道德示范作用。

二、完善高校新任教师培养模式的建议

(一)健全新任教师的入职培训制度

入职培训,是指新任教师从受聘入职到转正之前这段时间内所接受的指导和训练。这是对新任教师在角色过渡、职业体验、教学责任和使命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教师专业化不可缺少的条件和基础[3]。因此,充实和完善新任教师的入职培训是教师一体化进程的重要举措。

1.要完善新任教师入职培训制度。由于高校普遍存在师资紧缺、生师比不足的现象,许多新任教师刚刚入职就要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使得学校组织的入职培训与教师的日常教学任务发生冲突,入职培训随即成为了简单的“走走形式”。教师忙于各种教学和科研的压力而把自己陷于杂乱无章的混沌状态中。高校要解决这一棘手问题,首要任务是正确处理新任教师入职培训与日常教学任务的关系,需制订详细的入职培训计划,合理安排入职培训的时间,增强入职培训的效果。使新任教师能尽快适应教学任务,尽快熟悉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最大程度地促进新任教师的成长。

2.开发多元化的培训方式,制定全方位的培训内

容。高校新任教师的入职培训,普遍形式单一,教学内容也仅限于教育学、计算机、英语等学科的理论知识,不能联系到教学实际。新任教师对这种空洞的、与教学工作相脱节的理论学习兴趣不大,积极性也不高,这也极大地影响了入职培训的效果。所以,新任教师的入职培训不能只重视教学理论的培训,应该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充实培训内容,突出对新任教师教育教学技能和现代教育技术运用能力的训练。多元化的培训方式不仅能使新任教师理解枯燥的教育理论知识,也能促进他们提高动手实践的技能和改善教学质量,如分组教学讨论法、观摩教学法、教师互听互评法等。丰富的培训内容应着眼于新任教师对教育技巧的熟悉和对教学策略的掌握。高校一方面可以开设一些关于教学方法、教学语言、教学艺术、教师礼仪、课堂管理技巧、人文修养等专题讲座,另一方面,可以聘请国内、省内、校内名师为新任教师现身说法,传授教学经验。同时可以组织新任教师开展实践教学,请名师专家点评。这样才真正做到了将教育理论知识具体应用到实践教学中,使新任教师在入职培训中亲身感受到教学中要经历的各个环节,在实践中发现自身的薄弱之处及时反思调整并重点培训提高,尽快适应教学的全部过程以达到新任教师入职培训的最终目的,

3.加强“校院”结合的双重培训模式。在新任教师的校级培训后,学院应该配合学校的入职培训,进一步落实新任教师导师制。在新任教师入职培训后,学院应该针对新任教师个人制订专门的培养计划,并在专业教研室内配备专门的指导教师,发挥老教师“传、帮、带”的作用,从思想、教学、科研等方面对新任教师全面指导和帮助。学院定期组织新任教师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交流活动,通过学院听课、集体备课、学生反馈等形式,对新任教师进行全方位的培训,为校级培训提供大力支持和有力保证。

(二)提高教育部门和高校对新任教师培养工作的重视

1.教育部门尽快修订现有高校教师入职培养的管

理规定。很多高校对新任教师的入职培养重视不够,虽然建立了入职培养制度,却没有完全按照制度实施。教育部门应当加大对高校师资的调查研究力度,尽快修订现有的高校新任教师入职培养的相关管理规定,对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条例进行补充和修改。比如:高校新任教师培养经费的来源、培训教师的来源、培训科目设置及考核制度等等,增加高校的自主权,使新任教师的入职培养不再是新任教师获得准入资格证的方式,而是真正成为提高新任教师教育教学综合素质的载体。

2.高校为新任教师创建良好的成长环境。高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在全体教师中营造出“知荣辱,明是非,崇教厚德,为人师表”的良好氛围。通过将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相结合,使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任教师尽快融入学校主流中。高校应结合各学院、各专业的特点,进一步整合学术资源,为每位新任教师分析自身优势及发展方向,提供发展策略的指导,使其短时间内适应学校环境并积极开展教学、科研工作。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