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保持良好心态对健康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认真做好护理前的准备
1)了解老年疗养员的心理情况是做好心理护理的基本要求。了解其他相关情况,如原来的工作单位及职务、性格特点、婚姻状况、子女情况等等,对明确老年疗养员的心理状况是必需的。
2)护士必须学习和掌握系统的心理学相关知识和应用技术,提高自身内涵、修养,特别是要掌握人际沟通的知识和技巧,不断提高沟通技能[2]。应重点了解老年患者的心理需求。
3)认识到心理护理的重要作用。老年人随着身体机能的下降,心理方面对家庭的依赖性增加,而传统家庭结构的削弱迫切需要护理人员重新燃起老年人对生活的热爱[3]。
2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1)对老年疗养员使用敬语,既体现了对他们的尊重,又可以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
2)维护老年疗养员的个人隐私权。一个人有身体不适,往往不希望更多人知道、了解,否则会极大的伤害其自尊心,并破坏了护患关系。
3)禁用刺激。年老者通常情感比较脆弱,对外来刺激非常敏感,刺激性的语言不仅使患者听后心情不畅,有时甚至会加重其病情。因此,护理沟通必须禁用刺激[2]。
1)护士应始终如一地保持稳定、健康的状态,以自己高雅的姿态赢得老年疗养员的信任。
2)护士积极主动地关心老年疗养员,对于调节气氛和增强他们的信心具有重要作用。
3)天使的微笑对于老年疗养员来说是心灵的安慰剂,有了微笑,明天将会更有希望。
4)积极倾听诉说有利于及时发现老年疗养员的心理变化。
总之,老年疗养员的心理护理,需要认真做好护理前的准备,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并保持护理人员的良好心态。
参考文献:
[1]周郁秋.护理心理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96.
[2]朱桂萍.与中老年患者的护理沟通[J].中国实用医药,2007,2(13):124.
关键词:机关干部;心理素质;培养;思考
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于一名机关干部来讲至关重要,它不仅是保持良好精神状态的基础、完成工作任务的前提,也是展现机关形象、打造服务型机关的内在要求。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工作环境影响、重视程度不够、工作压力大、人际关系复杂等因素,造成了一部分机关干部在心理素质培养方面有一定的欠缺,因此,笔者根据多年工作经验,对机关干部心理素质不强的原因进行简单分析,并提出加强心理素质培养的三点建议。
1机关干部心理素质不强的主要原因
机关干部心理素质不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讲主要有以下三个共性的原因:一是性格的原因。有的机关干部性格较为内向,不善于与人沟通和交流,喜欢把自己封闭起来,因此造成不会主动地去观察周围的环境和人,或者不会去察言观色,给工作带来被动。二是意识的原因。主要表现为缺乏积极热情主动的意识,怕被人拒绝,怕被人取笑,通俗点说,就是“脸皮薄”。三是习惯的原因。由于性格内向和意识缺乏,久而久之,便导致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非常的被动,而这种一贯的被动又促使原本怕与人打交道的心理问题更加严重,由此往复,便成为一种恶性循环,进而演变成为一种习惯。
2加强机关干部心理素质培养的几点建议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35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694-02
肝癌是严重危害人们健康,世界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介入治疗目前被公认为中晚期肝癌失去手术治疗机会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具有微创、简便、安全、有效、合并症少等优点。可延缓肿瘤生长、延长患者生存期。
1 临床资料
肝癌患者66例,83次,年龄45-76岁,所有病人经临床确诊适合进行介入治疗。
2 心理护理的意义
当肝癌患者面对疾病本身以及多次接受介入治疗后及家庭、经济等方面的压力,会产生多种多样复杂的心理变化和心理反应。自暴自弃,无法面对现实,丧失信心。在治疗时常常表现为恐惧、焦虑、绝望等心理表现。他们都迫切需要在专业人士的帮助下重树信心。针对患者各种的心理表现,进行认真分析确定目标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分担患者内心的痛苦和恐惧消除心理负担,使其更好的积极配合治疗。
3 患者心理表现
3.1 焦虑、恐惧型 人们对癌症的恐惧心理普遍存在。确诊癌症后整天坐立不安、失眠,感到害怕。患者对各种有一线希望的治疗都想去尝试。又害怕治疗不彻底、不成功。担心疗效和治疗带来的痛苦,害怕药物副作用等。身体稍有不适,便胡思乱想。
3.2 孤独、抑郁型 患者住院后离开了家庭和单位,接触的都是陌生人。在心理、精神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刺激。对未来希望渺茫、不愿意与人接触。治疗时唉声叹气心情极差,不与任何人沟通交流。
3.3 绝望、悲观型 患者体质弱,情感脆弱。稍有不顺心的事就拒绝治疗、进食,一直担心癌细胞全身转移,无法忍受治疗带来的不适反应想安乐死。
4 心理护理
4.1 治疗前 介入治疗是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大部分患者及家属对此比较不了解。不仅要承受恶性肿瘤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还要面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的心理压力。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对介入治疗缺乏信心。作对护理人员要理解患者的心情,了解心理需求和心理特征,耐心细致做好心理疏导和解释工作。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术前要详细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手术的目的、意义、重要性、优越性、操作过程,术中配合方法及注意事项。发生不适时如何自我调节、药物副作用及处理原则。使患者对治疗过程有更多认识,增强信心消除顾虑,尽量减少由于心理因素导致的负效应,以最佳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增强治疗效果,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和意外。根据患者性格、经济状况、心理状况、文化层次等不同,正确评估患者的应对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对心理脆弱,护士多与其交流,沟通中应委婉谨慎乐观,调动病人的积极性,讲述一些成功的病例,帮助建立信心改变看事物的角度,使能够正确平静地面对疾病和死亡,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同时多与家属沟通让家人多关心,感受家庭温暖,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对于开朗乐观病人,护士多给予鼓励,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病人心理防御能力。
4.2 治疗中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发生反应及时处理。多作解释,防止因情绪波动影响治疗。经常询问、关心患者。认真倾听患者主诉,耐心解释教会配合方法。在患者面前交流不要窃窃私语,尽可能做到自然大方,减少猜疑。尽量用语言安慰和化解患者不良情绪,转移注意力,保持良好心态使治疗顺利进行。
4.3 治疗后 介入治疗后会产生许多不适反应,如:腹痛、发热、恶心、呕吐等。护士多巡视患者,如有不适、积极为其寻找解决方法。让患者听听轻松欢乐的音乐,闭上眼睛想象一生中最美好最愉快的那一幕,以感受真实的快乐,保持神经和躯体放松。努力创造一个温暖和谐的休养环境。告知不良情绪对预后影响,保持乐观积极向上心态,勇于与疾病做斗争,为进一步治疗创造良好条件。
5 结论
患者治疗前后心理健康、稳定,治疗后无并发症发生病情好转出院。人的精神是健康的支柱,情绪好坏对疾病及治疗预后影响极大。不良情绪导致免疫力降低,内分泌紊乱,加速癌细胞扩撒,不利于健康,及时发现并疏导不良情绪是治疗关键。良好的情绪健康的心理状况,通过内分泌神经免疫系统的作用,改善免疫力和提高生活质量,形成良性循环增强治疗效果,减轻疼痛及治疗副作用。介入治疗的心理护理,对整个治疗过程病情好转起重要作用,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治疗达到最佳效果,减少医疗纠纷。
参考文献
[1] 单金花.肝癌介入治疗的心理护理.《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7,10(20).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再脱位;心理反应;心理干预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脱位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文献报道及发生率为3%-4%,一旦发生将对患者心理和身体造成很大影响。我科2003年¬¬¬―2010年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168例,术后髋关节再脱位5例,均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烦躁、依赖等心理反应,我们通过配合实施再手术后的围术期护理,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反应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使患者在后期恢复中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本组5例中,男性1例,女性4例;年龄54岁~66岁,平均62.3岁。手术原因:股骨颈骨折2例,股骨头缺血坏死1例,髋关节骨性关节炎2例。再脱位时间:全部术后3-5周出现。脱位次数:1例脱位2次,其余1次。脱位类型:2例前脱位,3例后脱位。脱位原因:2例搬运不当,3例使用不当。4例手法闭合复位成功,1例切开复位,无后遗症。从X线片上看,髋关节置换手术没有易脱位因素。2例出现烦躁,2例出现依赖感,1例预感性悲哀,5例均有不同程度恐惧与焦虑。
1.2 心理分析及心理干预措施
1.2.1 心理分析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脱位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文献报道及发生率为3%-4%。手术后髋关节不能维持正常张力,可能是导致脱位的重要原因[1]。脱位的病人多为老年人,患病后多有焦虑、急躁、恐惧、孤独和对手术效果安全性产生担忧。由于是手术后不久出现的脱位,病人的心理中很多存在对手术效果的怀疑,与再次手术和复位的巨大恐惧。表现为烦躁、少语、对医护人员不信任、拒绝交流合作等,一旦发生将对患者心理和身体造成很大影响,而且容易引发医患矛盾。从本组病人看,全部脱位均不是医源性因素引起,均为病人使用不当发生。
1.2.2 心理干预措施
1.2.2.1 帮助患者转换角色 ,正确对待疾病 髋关节再脱位后再进入患者角色感到紧张,焦虑。护理人员要帮助患者尽快转变角色,使他们正视疾病,重视疾病,从而配合治疗。对角色强化的患者,护理人员明确告知病情已经好转,在医生、护士的指导、协助下应逐渐进行功能锻炼,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
1.2.2.2 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加强沟通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取得心理干预效果的关键,护理人员应充分理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再脱位患者在心理上及躯体上的痛苦,如疼痛、活动受限,因此多给予关心、同情、体贴和鼓励。与患者加强沟通,让其采用正确的途径和方式释放压力,在工作中耐心倾听病人的诉说,引导患者宣泄积怨的情绪。此外,详细介绍关节脱位发生的原因,并非手术不成功所致。打消其思想依赖情绪,保持良好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及时满足病人的合理需求,消除其紧张情绪。同时做好病人家属的思想工作,以取得理解和配合。
1.2.2.3 进行疾病知识的健康教育 术前讲解术后易发生髋关节脱位的原因、症状及后果,预防THA后髋关节脱位的发生。 详细讲解髋关节脱位后卧床和限制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治疗和预防再脱位的方法,以及康复锻炼的目的、意义、方法和注意事项,使病人心中有数,并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不管是闭合还是切开复位,患者均应卧床休息一段时间,行皮牵引,穿防旋鞋,置患肢于外展30度中立位。术后不宜过早进行直腿抬高活动,以免引起脱位和疼痛。
1.2.2.4 重视生活护理, 大多数术后脱位都是由于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不当造成的,因此必须重视生活护理。向病人及家属说明正确的重要性,取得病人及家属主动配合。在协助术后锻炼时应该清楚有可能引起脱位的姿势。在使用便盆时,从健置入,臀部上抬足够高度,避免患肢外旋内收动作。应将整个髋关节托起,不可单纯牵拉抬动患肢,侧卧时注意保持屈髋屈膝,两膝之间垫软枕,防止髋关节内旋造成脱位。指导患者坚持正确的功能锻炼,循序渐进地增加活动量,活动时间及活动范围,较好地执行出院后康复计划。嘱病人三个月内不能向患侧翻身,坐在凳子上不可弯腰拾东西。在日常活动中,尽量做到三不:不负重,不盘腿,不坐矮凳,即屈髋
2 结果
本组5例患者中,我们采取正确疏导、耐心倾听、解释等心理干预方法,使焦虑患者在2天之内焦虑症状减轻, 烦躁患者在两天内减轻烦躁,有依赖感的患者在两周之内正确转换角色,预感性悲哀患者在3天内能积极配合,患者身心健康得到了保障,痊愈出院。
3讨论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出现髋关节脱位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由于是手术后不久出现的脱位,病人的心理中很多存在对手术效果的怀疑,入院后存在严重的心理反应,护理人员在实施准确及时的治疗和护理措施的同时,重视患者心理护理,通过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加强与患者的沟通,重视情感支持,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有效促进了患者的身心健康的恢复,避免了医疗纠纷的发生。
2022年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精选 时代的发展,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拥有健康的心理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从素质教育的着眼点来看,健康的心理是孕育良好素质的保障。然而,在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由于社会、学校、家庭多方因素,导致部分老师厌教,部分学生厌学等不健康心理,严重影响了教与学的工作。故而,我一直对心理健康的问题非常感兴趣。
加强教师学习,提高教师心理素质。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现代化生活日益紧张和繁忙,给人们带来许多心理变化,面对激烈的升学竞争及来自社会各方面有形无形的压力,使一些教师产生心理冲突和压抑感。教师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必然导致不适当的教育行为,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学校要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教师的职业牲特征要求教师要有极强的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教师要用科学知识调整自己心态使自己始终处于积极乐观,平和稳定,健康的状态,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一、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了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我认为,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体实施者,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特别是对低年级学生更是如此,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师是智者——什么都懂;是能者——什么都会;是圣者——不会犯错;是权威者——具有比父母还高的权威力量。教师的衣着举止,言谈风度,以及待人接物等,都会使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而人格不健全的教师,只能在课堂上造成一种紧张或恐怖的气氛,使学生如坐针毡,惶惑不安。所以,教师完善的心理素质和人格,是构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的出发点和首要原则,新的教育实践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从自身的心理健康的角度,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通过学习,我也知道了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学习心理卫生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调整情绪,保持心理的平衡;善于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为工作奉献,并合理安排时间,张弛有度;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只有这样,才能以积极健康地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学习之后,结合我的实践经历和周边情况,我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做了认真地分析。我认为,我们目前正处于一个社会的转变期,纷纭复杂的社会现象,多元化的价值观,来自升学、就业、竞争等方面的压力,各种不可测的变数,引发了学生心理疾患的上升,也对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回顾多年来的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实践经历,过去与现在虽然做了不少探索性工作,尤其近几年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审视我们目前学校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层出不穷的新现象、新问题面前,存在种种不足也是明显的。为何不足?很有必要追根溯源,以利对症“下药”。 学生的不良心理的成因,既包括学校因素,如单调枯燥的学习生活,也包括家庭、社会因素,如家庭的生活环境、抚养环境,社会风气等。
可惜,我们无力摆脱社会风气的困扰,我们也只能劝说学生家长有科学地教育子女,我们惟一能做做的是改善自身。例如,我们可以尽量创设健康的教育环境、可以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可以与学生家长沟通思想,相互配合,根本的出发点就是要将其全面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
总之,教学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首先,为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气质、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教化作用,真正作到为人师表。其次,只有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齐抓共管,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水平一定能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最后,我也希望各类各级学校和社会、家庭都要把教师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育的一大内容重视起来,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并在机制上、师资上落实到位,方能使心理健康教育真正收到实效,从而培养出适应未来的具有现代素质的人才。
2022年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精选 xx年,我有幸参加了心理健康教育国培学习,通过培训,让我对心理健康教育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这次的培训对我来说意义重大,对我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具有很大的指导作用。总之,本次培训让我收获颇多,以下是我在这次远程培训活动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通过学习,我明白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对于教师而言,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实施者,不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出色的专业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教师的言谈举止、一举一动,都会使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一名优秀的教师,会在课堂中营造出良好的气氛,让学生学得轻轻松松,在轻轻松松的学习环境中使自己的人格魅力孕育出学生健康的心理。因此,教师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利于构建师生间的良好关系,对学生的心理也会有良好的引导作用。对学生而言,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其一生有极为重要的影响。现在的学生就好比是温室中的花朵,我个人将其归为三类:父母在家且对孩子管教无方者(甚至不加管教者);父母均不在家的留守孩。这三类学生中或多或少的存在品德行为不端者,后二者极为严重。究其原因简而言之可归为:一方面这些孩子缺少家人管教。尤其是那些留守孩的父母均在外务工,只有二老照管,二老视孩子为掌上明珠,捏在手里怕碎了,衔在口里怕化了,做错事更是偏袒有佳,更何况是训斥和打骂?二是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侵蚀与毒害。初中生毕竟抵制力较差,对社会上那些极具诱惑力的东西是难以抗拒的,一旦沾染上便如一样,时间一长,这些孩子有的就养成了许多不良的嗜好:抽烟酗酒、打牌赌博;有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严重的扭曲:坑蒙拐骗偷抢;有的甚至是无恶不做,长期以往,人将不“仁”也!所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一项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和国计民生的大事,特别是现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各种观念层出不穷,各种压力接踵而来,教师更应该用科学的方法、更多的情感关注学生的心理成长过程,促使他们健康、快乐、幸福地生活和成长,诗意的栖居在美丽的校园之中。
其次,思索了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途径。
我在学校既是班主任,又是语文教师。作为班主任,我认为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1、利用班会时间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班主任利用班会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时,要有意识的引导,设计的班会主题一定要有针对性,使学生通过积极思考后畅谈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在交流中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改变原有的不健康想法。我曾经办过《远离网吧,阅读经典》、《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等班会。
2、开展良好的集体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良好的集体活动能使学生在活动中消除心理障碍,比如本学期我开展了唱歌比赛,篮球赛,团体诗歌朗诵,感恩的心手表演等活动,大大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平时寡言少语的学生,不愿意和其他学生交流的学生都参与了进来,使他们每个人都有了表现得机会,对他们的各种能力都进行了有效的锻炼。
3、要求学生写周记。
我在开学时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周记本,内容长短不限,但是要写自己的心理,思想和情感方面波动状态。这样有利于学生和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可以更好的引导学生网健康的方向发展。作为语文教师,我也是从三个方面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
(1)在教材文本讲解过程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比如无论是讲在寂寞与黑暗中勇敢坚强站起来的海伦·凯勒;还是在讲中国诗歌史上的大诗仙,在失去希望仍不忘高呼“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李白,在讲解文本的过程中,都可以用来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教育他们面对挫折时应该以怎样的心态对待。
(2)在阅读课教学的过程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在阅读课教学过程中,如果不去阅览室,我经常选择一些写得文笔与意境都很优美,且对学生起一定教育作用的文章念给学生听,学生开始有点吵,但是在听的过程中,随着文章感情的变化变得异常安静,听完之后,就让学生写下他们感触最深的地方并加以评析然后起来说,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理解能力,还能净化学生心灵,使他们个人的情感得以升华,良好的人格得到熏陶,有利于孕育健康的心理。如果去阅览室,则要求他们带好纸和笔,把自己看到的好句子写下来,并写上对这些句子的理解,下课后交上来,结果发现他们所摘抄的句子全部是对生活的总结、格言警句、有助于励志的句子。当本子发下去,我就花一节课让学生按照其收获进行交流,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也有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发展。
(3)在作文批阅的评语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这和上面所讲到的周记的功效基本一致,在作文中,如果发现学生的心理价值观有问题,就要及时的纠正学生不健康的心理。
再次,心理健康教育远程培训我觉得也存在一些问题。
现行的远程培训管理方式主要通过培训学员用户实名登录、论坛发帖、回帖研讨、作业等途径进行。但其学员真实性、作业原创性、发帖回帖实用性等问题都值得质疑。另外,在一些偏远落后的学校,上网是比较难的一件事,农村教师家境贫寒无电脑上网,导致有的教师周末还要去网吧学习,还有年级大的教师根本就不会使用电脑,叫年轻的同事帮忙自己学习,一方面背离了培训的初衷,一方面也起不到培训的效果。还有就是学员各自在自己的电脑面前孤立地学习,很难形成班级团队意识,很难发挥团队的作用,显得就比较松散,感觉学不学反正没什么压力,不看也没有人知道,竞争意识不强。
总之,作为教师,我们的责任就是教书育人,我们除了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文化知识教育外,还要针对学生的心理进行教育,只有这样,学生才可以得到身心的全面发展。为了让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我会继续认真的学习,并将所学岛的知识全部运用到教育教学的工作之中!
2022年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精选
我有幸参加了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对我来说,这次的培训意义重大,对我今后的工作具有很大的帮助。本次培训我很认真的听了李慧君专家的理论课,最让我受益的是这句话找回职业生活的勇气和幸福感,需要获得对工作的投入感和掌控感。这会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但自我的努力与调节更加重要。以下就是我在这次培训活动后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和所想。积极的自我认同寻找自我价值感,建立社会支持系统,用探究打败无聊,积极的自我调节。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通过本次学习,更加深刻地意识到在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与迫切性。调查表明,学生中存在心理异常的约占30%,患有心理疾病的约占15%。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习与考试焦虑、心理承受力脆弱、人际交往障碍、性格孤僻抑郁、自卑心理严重、对新环境不适应等等,并且在近几年呈上升趋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被重视。可是,不正确的关注,反而引发一些不必要的麻烦甚至更严重的后果。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是预防为主的,面向的是全体学生,不应该只针对心理有问题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应该是有他们的各自作用的;不应把心理健康教育简单地理解为一门增加学生负担的学科,而应该具有促进学生各方面健康成长的独特功能;心理健康教育不是要你生搬硬套理论,不要我们教师诚惶诚恐,而应该是讲究艺术,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式应该是形式多样,时时处处注意的问题。
二、心理教育培训对于教师自身的重要性
俗话说,“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老师也有烦心的事,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压力和苦恼。但如果要做一名受欢迎的老师,就无论如何也不能将自己的不良情绪带入课堂,更不能因此而在课堂上随意发怒,挖苦打击学生。而是要学会良好的情绪控制,在走进教室的前一刻,告诉自己,“一定要微笑”,要把自己最积极乐观的精神面貌展现给学生,并以此来感染学生的学习情绪。没有一个学生愿意看到一个怒气冲天,动不动就发火的老师的。教师乐观积极地稳定地情绪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形成有积极地促进作用。
三、提高心理健康的时效性
在新形势下,小学生不同阶段表现出各自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求,这就要求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一是新生入学的适应期。这一阶段应用心理评价系统建立小学生的心理档案,目的是通过分析评价,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气质、性格类型、兴趣爱好、情绪意向等基本心理素质和个体心理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接纳自我,树立健康的新形象。同时有助于学生更快、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的角色转换,为他们身心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是学习生活的困惑期。这一阶段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这一阶段,第二信号系统活动日益发展并初步占主导地位,口头言语,内部言语能力不断完善,但学习生活中往往表现出自制力差,社会道德是非判断力以近期、自我为主的特点。
通过心理咨询、心理训练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方式解决学生学习焦虑、人际关系不良、多动症和学的心理问题。同时通过心理健康指导,开发学生潜能,建立心理健康新观念,塑造正确健康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推进整体素质教育的贯彻实施。
2022年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精选 我有幸参加了教师心理健康培训,虽然时间不长,但是对我个人而言,收获确是丰富且充实的。这次培训不仅仅是一次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培训,也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更是一次精神的盛宴,每个讲座都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在此期间,我自学了网络课程,对心理健康有了初步的了解,使我意识到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重要性,意识到育人的重要性,意识到教师健康的心理对学生以及自身的重要性。在这次培训中,我有了很大的收获,感受颇多。
一、通过培训,我认识到: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做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每次看到一些有关学生因品行障碍或人格障碍做出违法事情的时候,我的心情便很沉重。为何有那么多的学生,会无所顾忌地去违法犯罪,为患社会,我想这除了少数客观的原因以外,更多的还在于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不够重视,导致他们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任性、偏激、冷漠、孤独、自私、嫉妒、自卑等。造成小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是学习压力、社会影响、家庭环境和教师的教育方法等。如我班有个小男孩,长的活泼可爱,但是上课总是喜欢打断老师讲话,跟同学玩时又喜欢动手动脚去搞别人,因此经常遭到同学的打骂,还有,作业老是慢别人一拍,就此,我将情况向家长反映了几次,但家长却不重视,一段时间后其成绩及下降。后来我只好再次找来了家长,先教育家长要从小重视培养小孩的良好习惯,并告诉他其孩子智力很好,很有发展前途,应该用鼓励的方法让他改掉坏习惯。接下来我也找学生交谈了几次,跟他聊聊学习上的优点与缺点,让他要有信心地改掉坏习惯。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现在基本上能改掉上课不随便插嘴的坏习惯,对学习也有了更浓的兴趣,也变的更细心了。由此可见,只有了解学生存在问题的成因,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在教育教学中有意识地去避免它,学生才能更好地学习各科文化知识,养成良好的习惯,得到全面发展。
二、通过培训,我体会到:
没有良好心理素质的教师,就不能培养出良好心理素质的学生。
教学活动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教师教学的对象是学生,要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就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存在的问题以及掌握如何使学生保持心理健康的措施。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造就身心健康的学生;反过来说,教师人格不健全、心理不健康,将对学生的人格成长、个性形成和心理健康状况都会造成不良的影响。当我们心理健康时,做事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心理素质良好的教师,会凭借自己的语言、行为和情绪,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学生在教师的感召下,会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体验到愉悦的情感,并流露出对教师的尊敬和爱戴。作为一个社会个体,我们应该正确对待自身的工作压力,学会自我调节,努力克服不良情绪的困扰,让自己在不断提高知识素养的基础上,做一个自信乐观、豁达开朗的健康心理的人。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掘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才干,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提高教育教学的整体效益。
三、通过培训,我学会了:
1、自我调节心理,保持乐观的心态。人不可能永远处在好情绪之中,生活中既然有挫折、有烦恼,就会有消极的情绪。一个心理成熟的人,不是没有消极情绪的人,而是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情绪的人。作为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更要学会自我调节心理,保持乐观的心态,才能以积极的一面去影响你的学生。
2、准确客观的自我定位,情绪不佳,很大程度上是对自己的定位不够合理,定位越高,越难以实现,给自己带来的失望也越大,从而导致心绪不佳。
3、工作之余多参加体育锻炼,体育锻炼能使人忘却烦恼,愉悦身心。教师必须劳逸结合,适量参加体育锻炼以缓解工作的压力,释放工作中的不快心情,同时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4、用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圈
5、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
关键词:生物教育;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竞争意识;适应意识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10-0047-01
世界卫生组织将生活技能定义为一个人的心理-社会能力(Psychosocial Competence),即一个人有效处理日常生活中各种需要和挑战的能力,是个体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并且在与他人、社会和环境的相互关系中,表现出适应和积极的行为的能力。作为生物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生存的知识技能,更要培养学生完整的人格,使学生成为具有完整的心理状态、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的人才。本人结合生物学学科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对如何培养学生的心理-社会能力的几点看法。
一、培养良好的身体素质,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良好的身体素质,是人们从事各项社会活动,创造各种事业的保证。教师应教育学生从适应21世纪的激烈竞争,创造伟大事业的高度来认识身体素质的重要性,重视提高个人身体素质,培养自身的健康体魄,以便将来更好适应社会的发展。
通过生物学教学,促进学生养成自觉、积极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全面提高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在初中生物学中,许多章节都有涉及体育锻炼的内容,如:加强皮肤的锻炼,体育锻炼对骨、关节、骨骼肌的影响,心脏的锻炼和保健,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和适宜的体力劳动等等,作为生物教师,我常结合课本相关内容讲清楚体育锻炼的意义,体育锻炼的注意事项等问题,促进学生养成自觉、积极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全面提高中学生的身体素质。
在中学生中,近视眼问题、龋齿问题、吸烟问题、青春期的卫生问题等都比较突出。初中生物学中的人体生理卫生知识,是人们进行卫生保健的基础知识。生物教师要指导学生应用这些知识,自觉进行卫生保健,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需贯穿于初中生物学教学的始终。生物学教师应在传授人体生理卫生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觉动用这些知识于生活实际中,自觉进行体育锻炼、卫生保健。使人人都有健康的心理、健美的体魄和健壮的体格,使身体的各个器官系统和谐统一地发展,不断增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二、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
一个具有良好的心态的人首先是一个积极乐观的人,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是一个充满爱心的精神愉悦的人。当今社会,社会压力、社会竞争激烈等问题的存在使许多人出现了程度不等的抑郁和焦虑,严重的甚至产生了悲观厌世的情绪,如果这种情况得不到缓解就会产生很严重的社会问题,由此可见良好心态的重要性。
现在的中学生兴趣广泛,坦率热情,尊敬师长,富于想像力,肯于动手,勇于实践,知识涉猎面广,自信勇敢。但自身也存在着许多缺点,例如,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差,情感脆弱,承受挫折能力差,嫉妒、报复心理强,任性、固执、自私、狭隘等。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结合生物教材中的《生物圈中的人》、《了解自己,增进健康》等内容对学生适时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让他们了解自身的生长发育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使他们成为心理健康的中学生。
三、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适应社会竞争环境
优胜劣汰,已成为一种较为流行的现代观念。中学生物学中,涉及竞争的生命现象、知识和理论,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例如我们在教学《生物的进化》时,我们让学生自由讨论和探讨生物进化的原因,让学生从考察许许多多的生物竞争现象中,理解生物竞争的涵义,然后概括综合上升为理性的竞争概念,形成竞争的观念。
例如在一个森林生态系统中,各种生产者,彼此争夺着阳光、水分、生存空间和营养物质;食性相同的动物,彼此争夺着食物;食肉动物和食草动物之间的捕食和反捕食等等,这些一系列的生命现象,就是生物竞争现象。通过课堂讨论,学生理解了自然界中的生物,为了生存下去,就得为获取足够的物质、能量、食物和生存空间,而彼此进行着生存竞争,这些就是一种竞争。在生物界,生物具有本能的过度繁殖的倾向,而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物质和生存空间,却是非常有限的。因此,生物间必须彼此竞争(或斗争)着,才能生存和发展,这是生物生存和发展的法则。人类也不例外,生活处处充满着竞争,只是竞争的内容丰富些、方式多样化、时间长短不一、空间跨度不同而已。因此,让学生在学习生物竞争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竞争观念,适应社会竞争。
四、培养学生的适应意识,提高适应能力
地球上任何一种生物,都受到自然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影响,生物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对环境有不同的适应方式,具有对环境适应的普遍性。
[关键词] 心理;当代;护理;运用;作用
[中图分类号] R248.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09)08(a)-117-02
所谓的心理护理,就是指在护理实践中,通过护理人员的言语、行为、态度、表情和姿势,改变患者不良的心理状态的行为,使之有利于疾病的转归和健康的恢复[1]。
在科学技术发展的今天,在知识经济、市场经济与服务竞争的大潮中,每个行业都在寻找新的机遇,面对新的挑战,人们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科学的发展,要求护士不仅要有娴熟的专业技术,准确的判断能力,还要具有与之相应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护理,两者融为一体,才能真正提高护理工作的效果。
护理工作的中心是人,而人是最活跃的因素,随着生物-心理-生物医学模式的建立,心理护理已成为护理工作的重要一环,是衡量护理质量优劣的重要指标。因此,护理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素质和遵守道德要求才能提高心理护理。
1 护理人员心理素质
1.1具有广博的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知识和能力是提高心理护理的两大因素,因而要求护理人员不但要具有医学、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技能,还应该掌握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美学、健康心理学等科学的知识,并能灵活应用这些学科知识以指导护理实践,同时要求护理人员有敏锐的观察力,调查患者的行为,善解患者的心意,及时发现患者的心理护理问题和心理需求,有利于针对性做到心理护理。
1.2 具有健康稳定的心理状态
护理人员正确的观点,稳定的情绪,健康的心理是做好心理护理的前提。
1.2.1护士的工作环境――医院,是一个充满焦虑、变化、沟通障碍的场所,护士长期工作在充满了“应急源”的环境中[2]。护士每天接触的是不同性格的患者,既要处理各种应急情况,又要承受生死离别的情感冲击,既要完成繁重的本职工作,又要应对各种检查,这些不良因素使护士身心疲惫,心理的健康受到很大的伤害,因此,应为护士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让护士以积极的方式放松身心,保持心理健康,以提高对患者心理护理的质量。
1.2.2 在对患者服务中,面对患者的不同心理状态,不稳定的情绪,不同的道德观念,不同的,不同职业,不同民族等,常常因为小事而引起双方的误解和不愉快,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学会控制感情,保持稳定的情绪,耐心地听取患者的意见,任何时候不得随意发火训斥患者,并尽力帮助患者,为患者排忧解难。
1.2.3 在市场经济下,相当一部分医院存在重医轻护,认为护士是医生的助手,甚至有人认为是“高级保姆”,而不是拥有专业知识和技术的专业人员,这种不公平的社会评价使护士怀疑自己的价值和能力。在这种潮流下,医院应积极鼓励和提高业务水平或在临床教学、科研和管理方面有突出表现的护理人员,充分发挥其工作动机和成绩感[3],体现自我价值。
2 心理护理的要求和作用
2.1切实了解患者的心理需要,给予正确的指导和精心的护理
患者一旦患病,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便产生了,护理人员不但要仔细了解患者的表情,而且还要通过患者的言、行、情绪表现,掌握其心理活动,找出问题的症结,帮助他们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同时还应尊重患者的人格和权利,对患者有的放矢地做好心理护理。
2.2 努力创造条件,促使患者角色变化
当一向认为健康的个体转化为“患者角色”时,会由于诸多因素导致心理适应不良。其主要表现:
2.2.1角色行为缺如:即个体否认自己有病,或是勉强承认有病,但未能认识其严重性,导致患者的患者角色缺如,常拒绝治疗,坚持工作,致使病情不能得到及时治疗和护理,极大地损坏了患者的身心健康。
2.2.2 角色行为冲突:患者原来角色与现在患者角色发生冲突,这种心理失衡导致病情加重。
2.2.3角色行为强化:部分患者经历过一段时间的精心治疗与护理,常发生较强的依赖心理,缺乏自信心,致使其角色得以强化,导致“患者角色”难以解脱的境况。护理人员应根据不同的角色及心理反应,探求适应不良的真正原因,促进患者的角色转化,以利疾病的康复。
2.3创造优美环境,促进患者的康复
环境的优劣对疾病的康复有重要的影响,医护人员应责无旁贷地负担起美化环境的任务,为患者创造优美舒适的诊治疗养环境,有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
3 心理护理在护理工作中的作用
心理护理是护理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疗实践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特别是当今社会,工业化、社会化水平日益增高,生活节奏加快,人际关系越来越复杂。正像心理专家指出的那样:“人类进入情绪负重的时代”,因此,护理工作中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就显得十分重要。
3.1 心理护理有利于人们更快地接受医学模式的转变
传统护理工作是建立在以疾病为中心的生物医学模式的基础之上的,导致重病轻人,重病情轻心理的弊端,忽视患者的心理诊疗、治疗和护理。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认识到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是影响人类健康过程的两大因素。因此,心理护理逐渐被人们重视和接受,并付诸于维护心理健康的实践,在搞好躯体护理的同时,加强心理护理,实现对患者的全面整体的护理。
3.2心理护理促进患者心理健康,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在心理护理中,首先应向患者传授心理健康知识,预防因心理疾病发生而加重病情。其次,通过心理护理可以及早发现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时提供心理和医学的干预,调节患者心理。另外,通过心理护理,还可以提高患者适应社会的能力,这是人类自身需要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总趋势的要求。
3.3心理护理 有利于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
护理工作者掌握心理健康理论并用以指导实践,在护理中注意“病”与“人”的结合。通过良好的心理护理措施,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使患者认真接受治疗,以最佳的心态去对待疾病,促进早日康复。
护理工作是一门知识和艺术相结合的学科,护理人员应用科学知识为患者服务的过程中实现“救死扶伤”的美好愿望。护理人员既要掌握扎实的医学知识,精湛的护理技术,还要学好心理学,把心理护理正确地运用到护理工作中,使护理工作成为以患者为中心,由专业护士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实行全面的、系统的整体护理。
[参考文献]
[1]陆以佳,徐翠霞.现代护理学[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66.
一、兴趣是学好英语的良好心态
著名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说过:“教育之斑点不能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就不为池塘一样;没有感情,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首先要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和老师的感情,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因而教师要用自己的爱心去感化学生,“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从而在师生之间架起持久的情感桥梁,为学习英语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是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兴趣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金钥匙”。学习英语的兴趣越浓,学习的积极性就越高,学习的效果就越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迫切的求知欲
古人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爱好比智力技能更能促进学生勤奋学习,它是学好英语的首要条件。
大凡学游泳的人都有这样的一种体验,在岸上谈如何学会游泳,谈一会儿就会使人感到厌烦。但如果能亲自下水体验一下,并努力地去学着游,情况就不一样了,渐渐地会爱上这项运动。人往往一旦爱上某件事,即使不让他去做,他也非去做不可,兴趣就是在这一次次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而且变得越来越浓。创设形式多样的语言环境,组织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在应用中去体现英语的价值,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外活动是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有利于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有目的、有组织地开展各种适合学生的课外活动,可促使学生主动、健康地学习和发展,让学生将所学灵活运用,取得成就感,增强其自信心,进而长久保持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兴趣的源泉在于运用。为了巩固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更多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机会,教师应设计和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如英语角、朗诵、唱歌、演讲、讲故事、情景对话表演、小剧本等。让学生在活动中不知不觉吸取到更多知识,对英语也保持着浓厚的兴趣。
二、教师应用真诚的情感帮助学生认识到学习英语的目的、意义及价值所在。并结合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如中国加入wto,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均需要大量外语人才等,来帮助学生把对英语的模糊认识转化为真实地需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三、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是发挥学生潜能的必要条件。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师应承认学生的发展的潜能并为其创设外部环境。通过评价调节,使学生建立健康稳定的心理需求,使之自觉地认识、完善和发展自我。应全面地看待学生,找出每一个孩子的亮点所在,精心研究其心理状态;细心体察其心理活动;真心地溶入其内心世界。教师的尊重、信任、理解和期待不仅能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它还象一股无形的力量,能挖掘出每个学生的巨大潜能。
四、培养学生的抗挫能力是培养学生健康心态的一个重要方面。良好的抗挫能力也是坚强意志品质的一个重要方面,缺乏抗挫力的孩子往往不擅于与人交往,遇事想不开。教师应从良好习惯的培养入手经常与学生谈心,给他们讲坚强人生的故事,教给其解开心结的方法,并及时给予激励性的评价,使其学会换位思考,比较思考;用动态发展的眼光评价别人;多看对方优点,多说自己不足;进行心理上的自我调节,进而形成良好的抗挫能力。
五、对学生良好教育影响,是培养学生健康心态的不可缺少的客观条件。而教师自身的意志品质对学生的影响最大。教师要把自己融入到学生群体之中,以共同探索真理的朋友和伙伴的身份,帮助学生明确学习英语的重要性。让学生理解到:面对未来,英语已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符号,掌握英语已成为人际、国际间交流、合作与促进的能力,也是终身学习,不断实现自身发展、超越自我的通行证。
六、毅力是学好英语的健康心态的保证
首先,我讲一个寓言。在一个寺里,佛和木鱼聊天。木鱼说,我们质地相同,为什么你每天受人尊敬,有人供奉,而我却受人敲打?佛说,其实当年你也要被雕成佛,可是你受不了苦,因为要经过好多刀的雕琢。于是你说,只要少挨刀,
成什么都行。所以你今天只是木鱼。这个寓言告诉我们,要想达到一定的成功,要想受人尊敬,必须吃苦,要经得起痛苦的磨练。
【摘要】糖尿病患者在社区的治疗中,应在社区护士的正确指导下实施有效的治疗措施,同时应根据血糖控制情况定期到医院进行复诊,确定治疗的有效性,及时进行相关治疗方案的调整。通过专科复诊查体可使并发症得以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能力。
【关键词】糖尿病;并发症;护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患者正不断增多,其并发症日趋严重,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主要疾病。在糖尿病人群中,高血压的存在加重了心血管病变的危险性,被称为双重危险因素。研究表明,与正常人群相比,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病变危险性是前者的2倍,而在同时存在高血压的病人中则增加至4倍,心血管急性事件的发生率也明显增加。因此,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与合并症的问题不容忽视,医院护士对这一疾病的工作要求也尤为重要。
1 对于糖尿病知识的缺乏
当患者被确诊为糖尿病后,由于对于糖尿病有关知识的认识不足而导致忧心忡忡,焦虏不安甚至悲观失望。对于以上的相关因素我们做出以下护理措施:(1)向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讲述有关糖尿病知识和治疗方法。(2)教会病人及其家属根据体重、食物的热量来计算饮食的摄入量,教会患者合理安排膳食结构。(3)向糖尿病患者讲述使用胰岛素的指征及意义。(4)指导患者监测血糖,尿糖及怎样预防和处理低血糖。
2 潜在并发症
2.1 感染感染会导致各个系统感染,如呼吸系统会合并肺结核,肺炎等。泌尿系统会导致肾盂肾炎。及其皮肤感染,口腔感染等,对此设定以下护理措施:(1)合理地控制饮食,防止过高血糖是关键,因为高血糖有利于细菌的生长,另外适当地锻炼能够防止感染机会的增加。(2)严格遵循抗菌技术操作。(3)指导病人皮肤保健,足部保健。①用中性无刺激肥皂及温水洗澡。②糖尿病病人皮肤干燥切勿抓伤导致感染不易愈合。③足部每日温水洗脚。由于糖尿病病人末梢血液循环差,禁用过烫的水,以免烫伤。④穿清洁、棉线袜子,鞋袜宽松为佳[1]。
2.2 酮症酸中毒(1)由于胰岛素治疗过程中断或用量不适而导致疲乏,四肢无力,极度口渴,多饮。多尿。(2)过肌或过饱饮食不当可出现酮体,恶心、呕吐等。(3)感染以及如创伤、分娩等应激情况导致酮症酸中毒。严重时出现呼吸深大,烂苹果味,意识模糊以至昏迷[2]。对于上述相关因素及临床表现应做出以下护理计划措施:(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无误地监测血糖、尿糖、血钾等二氧化碳结合力的数值。“三多一少”症状是否加重,病人呼吸频率及深度。(2)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3)控利病倩稳定后,指导病人合理安排饮食摄入量,避免饮食不节所造成酮症酸中毒。(4)防感染。
3 护理程序切入时机
3.1 适时切入健康教育通过大专以上学历或主管护师担任整护,接待新入院患者时,介绍入院环境及制度时,详细介绍糖尿病发病原因、需要注意的饮食习惯,要求配合治疗护理的内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防范措施,并通过心理护理消除患者怀疑、恐惧、悲哀的不良因素。患者接受糖尿病住院健康指导与患者的职业、年龄、文化程度有直接积极意义,受并发症悲观心理影响,接受健康指导有抵触情绪,侧重进一步加强心理、并发症对症治疗护理及生活护理。首次适时切入健康教育旨在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的了解,合理改善饮食习惯,积极心态配合治疗护理,预防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3.2 护理程序切入的关键护理人员熟练掌握降糖药的类型、用法、剂量、不良反应和疗效观察,并做好解释。护理人员熟练做好胰岛素皮下注射类别、部位、方法、疗效观察,并做好解释。熟练标本的正确采集及毛细血管血糖仪临床监测血糖的意义,并做好解释,病情观察及低血糖的应急处理。不厌其烦宣教合理饮食、运动降糖的重要性,督促并检查。加强生活护理与专科护理程序插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专科护理;心血管疾病专科护理;糖尿病肾病专科护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皮肤专科护理;糖尿病合并其他病变护理等。通过护理程序关键的切入:患者都能积极主动保持良好心态,认真配合服药、胰岛素皮下注射、检测血糖、留取标本、合理饮食、遵守糖尿病运动守则,完美体现了整体护理的有效性。
3.3 切入护理程序健康指导,健康心态,注意的饮食习惯,运动的重要性,定期复查。对于护理程序切入效果不好及血糖高、胰岛素代谢异常患者可发动家属,进行糖尿病知识讲座、宣教,病友互相交流等方式尽力落实接受护理程序切入。
4 讨 论
目前,我国糖尿病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心血管疾病是死亡的主要原因,糖尿病还可导致肝功能异常,胃肠功能紊乱,营养不良,骨质疏松,极易感染结核、肺部感染、肺癌,合并外伤时创面不易愈合,通过我院积极治疗334例患者的资料显示:有效治疗,适时护理程序切入配合治疗控制血糖,调节血脂、血压,改善微循环,改善心功能,护肝、护肾,营养神经,合理膳食、运动增强抵抗力,是延、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有效手段,也是整体护理在专科护理的特有体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