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乡村旅游的建议范文

乡村旅游的建议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乡村旅游的建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乡村旅游的建议

第1篇:乡村旅游的建议范文

一、乡村旅游的内涵、形式和特点

(一)乡村旅游的内涵

乡村旅游是一种以城市居民为目标客户群体、以乡村农业生产、乡村自然风光、乡村民俗娱乐和乡村地标农产品销售为旅游依托来满足城市旅游人群休闲、娱乐、观光、体验、购物等一系列需求的特色化、质朴化和地域化的旅游活动。

(二)乡村旅游的特点和形式

乡村旅游活动的特点是旅游类型丰富多彩,旅游地理标志性产品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且乡村旅游在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受季节性影响较小,即旅游环境和风格稳定。

乡村旅游的活动形式主要包括:第一,生活体验式乡村旅游;第二,农业园采摘式乡村旅游;第三,生态花卉园观赏式乡村旅游;第四,畜牧观赏与狩猎式乡村旅游。

二、影响乡村旅游产业升级的制约因素

(一)乡村旅游产业规划缺乏科学性和整体性

首先,部分乡村旅游产业定位存在偏颇,且缺少对乡村旅游产业的整体性规划;其次,在乡村旅游产业的管理上,缺少健全的法律保障机制和监督管理机制,从而不仅加剧了乡村环境的破坏,降低了乡村旅游产业的生命周期,还拉低了乡村旅游特色产品的定位和品质;最后,乡村旅游产业缺乏文化内涵,对资源的整体利用效率低下,难以发挥品牌辐射的作用。

(二)乡村旅游产业的经营理念和特色仍需完善

首先,部分乡村旅游经营者的经营理念落后,且对农村区位优势和乡村旅游资源的挖掘不够深入;其次,对乡村旅游目标群体定位不准确,从而难以在有效的目标市场扩大消费人群基数;最后,部分经营者存在重建筑投资,轻特色服务的理念,从而难以实现乡村旅游的品牌化建设。

(三)乡村旅游产业在开发力度和体验产品的拓展上缺乏动力

首先,乡村旅游产业在开发力度上显得后劲不足,虽然旅游形式以“体验+休闲”为主,但仍然缺少特色化的服务内容和项目;其次,过于追求初级农产品所构成的农业园项目的开发,而忽视了乡村文化、民风民俗的体验与深度开发;最后,乡村旅游产业缺少体验式文化传播,游客的参与行为仍停留在观赏、拍照和采摘层面。

(四)乡村旅游产业的宣传规模较小,且营销力不足

首先,乡村旅游产业在多媒体宣传上策划力度不够,且缺少强有力的广告宣传和促销策略;其次,乡村旅游产业数量发展较快,行业竞争激烈;最后,部分优质乡村旅游资源由于宣传不到位,面临着资源闲置、运营不利的窘态。

(五)乡村旅游产业人才和资金投入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首先,由于乡村旅游产业的投资回报周期较长,因此,出于风险收益的考虑,很多投资者不愿意参与到乡村旅游产业的开发和建设上;其次,由于乡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虽然旅游景区内的环境较好,但周边外部环境仍存在脏、乱、差的特点,所以难以有效的留住“回头客”;最后,部分乡村旅游景点的服务人员都是当地村民,由于未经过专业系统培训,服务意识低下,从而致使乡村旅游业的客户流失率大幅增长。

三、促进乡村旅游产业升级和发展的建议

(一)借鉴国内外乡村旅游成功经验,制定合理的乡村旅游发展规划

首先,要结合乡村旅游的地域特色和民风民俗,制定一系列的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其次,充分汲取、借鉴国内外乡村旅游建设的成功经验,不断融合、内化和改进,从而制定出符合自身发展特色的战略计划;最后,加强古镇名村游、民俗游等乡土特色项目的开发。

(二)加强乡村旅游市场的开发,提高旅游产品的特色化设计

首先,在ο绱迓糜涡枨蠼行全面调研的基础上,分析游客的差异化、多样化需求,从而为打造适宜消费者的旅游产品创造条件;其次,要对乡村旅游市场进行细分,依据游客的差异性消费特点推荐匹配的旅游项目;最后,在旅游产品的设计上既要突出民族风情,体现当地文化内涵和艺术品味,又要巧妙的进行旅游产地的宣传。

(三)运用多元化的营销手段,加大乡村旅游产业的宣传力度

首先,扩大媒体宣传规模,充分利用电视、网络和报刊等媒体渠道扩大乡村旅游的宣传力度;其次,通过积极地参与各地的旅游交流会来增进对行业发展趋势的了解以及先进宣传经验的学习;最后,分层次、分群体的实施针对性强、效果突出的旅游产业营销和宣传。

(四)重视乡村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推进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首先,积极培养乡村旅游产业专业人才,利用网络、实地交流等多元化渠道吸引优秀旅游管理人才;其次,调整高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为加速高校旅游专业人才与乡村旅游产业的人才对接创造条件;最后,加大对乡村道路、通讯、水电等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造,从而为乡村旅游产业的升级提供硬件保障。

(五)加强集约化、规模化经营理念的转变,积极学习先进的旅游管理方法

第2篇:乡村旅游的建议范文

一、目前新农村建设的现状

(一)农民收入偏低,农业竞争压力大

从总体分析,农民收入较低,在收入上仅靠土地和种养获得,农民从事第二、三产业的收入很少且收入大多用于基本生活消费,部分农民家庭年收入仅有2 000到6 000元。农民的收入还需要支出孩子学费及老人赡养费。另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生产条件投入不足制约了农业产业化发展,农产品的科技附加值低下,竞争力弱。

(二)农民文化程度普遍偏低,思想落后

调查的农民中只有21%是大专或本科学历,且有25%的农民是小学以下学历。农民的文化水平不高,思想较为保守,且在传统小农意识作用下,存在小富即安的心理,缺乏创业精神。同时,农民所受的教育少,对科技了解不够,缺乏运用科技的能力,制约了农民的收入及新农村建设。

(三)生活生产方式仍以农业为主

调查的农民中有将近一半的人生活生产方式是农业,只有18%的农民生活生产方式以旅游业为主。虽然旅游业成为时下最热的娱乐消遣活动,但在安新县这样的5A级景区,旅游业没有得到开发。因此,政府要不断加快对乡村的旅游业开发,丰富村民的生活、生产方式。

(四)休闲娱乐方式单一

经调查发现,农民的休闲娱乐方式单一,大多只是看电视、打牌,没有养成看书、看报、运动的休闲习惯。农民的休闲娱乐总体上是原生态状态,且他们的娱乐意识浅薄。因此,政府要不断开展各种文化娱乐活动,培养和提升农民的文化需求观念,丰富农民业余生活。

(五)农民对村里的文化活动热情不高

经调查发现,农村的文化活动开展较少,有25%的农村没有开展农村活动,农民对农村的文化活动不够热情,认为活动的开展和自己无关。同时,政府对文化活动的宣传不够,导致很多农民不了解活动开展的意义。

(六)农村建设缺乏和当地旅游资源的结合

安新县作为5A级景区,应充分利用自身的旅游资源。旅游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能调动剩余劳动力。因此,发展旅游业不仅能实现当地资源的充分开发,还能解决“三农”问题,加快新农村建设。这就需要政府将农村建设与当地的旅游资源有机结合,加强管理、服务、督促,并不断为其建设创造条件。

二、乡村旅游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实践意义

(一)利于调整乡村产业结构

传统的农村经济发展主要以农业为主,采取小农经济的运作方式,自给自足,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大,一旦出现自然灾害就会给其发展带来严重损失,影响农村发展。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能给乡村带来游客,不断刺激外来消费,从而促进当地农村农副产品的深加工,调整乡村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的进程,促进乡村的生产发展。另外,开发乡村旅游能把民族风情、乡村文化艺术、乡村生活及农业生产等作为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形成旅游产品,并将其推向市场,从而促进农业结构的调整,为乡村经济增长提供支持。

(二)利于提高农民素质

多种形式的具有地方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可以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另外,发展农村旅游,大量的外来文化和先进思想融入农村,可以迅速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让农民接受先进思想,实现思想上的本质转变,提高农民素质,加快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实现“乡风文明”的目标。

(三)利于增加农民就业

开发乡村旅游业能吸纳乡村的多余劳动力,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改善农民生活。发展乡村旅游业,村民通过加工和销售农产品、提供饮食和住宿等方式为自己创造就业机会,提升生活水平。以安新县为例,安新县作为旅游县,临近保定、石家庄,发展好白洋淀地区的旅游业,可以提升农民就业率,并从总体上提高安新县就业率。由此可见,乡村旅游业具有促进县城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四)利于改善农村的整体环境

发展乡村旅游业能改善乡村的卫生环境,为乡村营造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还能推动乡村卫生条件的改善,加快环境的治理步伐,实现对乡村的整体建设。另外,乡村旅游业要求每个村都具有特色面貌,打破目前农村建设中千村一面的局面。可见,发展乡村旅游业,能促进乡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建设,实现村容整洁的目标。

(五)利于构建和谐农村社会

乡村旅游有利于促进农村社会进步,改善当地传统的社会文化氛围。一方面,在乡村旅游业开发过程中,当地的一些民俗和习俗会作为旅游资源被开发成旅游产品,将优秀的传统文化广泛传播。同时,旅游业使不同地区的文化得到交流和融合,加快农村封建陋习的转变,净化农村社会风气,不断提高农民的文化修养。另一方面,乡村旅游的开发,能促进当地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活居住的环境,不断缩小城乡差距。同时,还能加快农村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积极促进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

第3篇:乡村旅游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居民感知;关山村

一、研究背景

随着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乡村旅游越来越受到游客的青睐。在全域旅游理念的指引下,各个地方充分发掘自己的旅游资源,乡村旅游成为各级政府各个地方开发的新热点。乡村旅游的发展带来了农村经济环境的改善,但在开发经营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农村城市化问题、乡村空心化问题、农民收益边缘化问题、旅游产品同质化问题等,这些问题实质上就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成为学术研究领域的热点和重点。

二、研究思路和方法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宁乡县关山村为研究对象,运用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理论,从旅游区居民的视角,研究居民对旅游发展影响的感知及态度,制作居民感知、旅客感知调查问卷表,对政府及相关管理部门进行访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探索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感知差异,提出策略或建议。

三、研究区域概况及研究设计

(一)区域简介

关山村属宁乡县金洲镇,金洲镇位于长沙“两型社会”先导区金洲新区北部,东距长沙城区24公里,西距宁乡县城15公里,南距长常高速互通2公里,具有良好的近郊区位优势。关山村的总面积为6.86平方公里,人口2660人,共626户,用地呈狭长状,南北长达4.5公里。关山因三国时期的蜀将关羽在此屯兵而得名,2009年关山村列入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与改革试点试验区,2013年荣获“国家级4A景区”称号,进入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崭新时期。

(二)问卷设计与调查访谈

1、问卷设计

本研究沿用李克特测量法,问卷量表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旅游地居民对乡村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感知调查;第二部分是旅游地居民对乡村旅游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感知调查;第三部分是旅游地居民对乡村旅游社会文化可持续发展的感知调查;第四部分是旅游地居民对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调查;第五部分是开放式问答,对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和看法;第六部分则是人口统计学部分。

2、问卷调查与访谈

为了获得详尽、具体、真实和到位的一手数据和二手资料,笔者携助手深入关山村展开数日的问卷调查与访谈。问卷调查方面,向关山村居民发放了4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312份,有效率达到89.2%;访谈方面,笔者与助手几人分别访谈了关山村第一书记和村民,并且获得了关山村区域概况、旅游发展规划、党组建设、领导视察与讲话文件、旅游宣传册等二手材料,并予以整理。

四、实证研究

(一)信度和效度检验

笔者将问卷数据汇总后输入SPSS17.0软件中,得到的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861,大于0.8,量表具备较好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量表数据收集与处理之后的结果:KMO和Bartlett’s检验值为0.808,大于0.7,显著性水平0.000,低于默认值0.05,由此可见,量表的信度和效度都比较好,可以展开接下来的分析和研究,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二)关山村居民对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感知分析

1、关山村居民对乡村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感知

在就业、居住、农产品销售以及总体的经济发展方面,关山村居民享受到了旅游开发、建设与经营带来的福利,物价上涨、贫富差距拉大都是关山村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当地居民对乡村旅游经营与开发带来的实质收益的认同度比较低。

2、关山村居民对乡村旅游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感知

关山村对乡村旅游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正面感知部分均在3.5以上,可见乡村旅游的规划与开发确实给关山村的景观、绿化、居住环境、排污、环境资源保护意识带来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在对关山村旅游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负面感知部分均在2.4-3.5之间,在环境保护方面仍然有待努力和改进。

3、关山村居民对乡村旅游社会文化可持发展的感知

旅游给当地居民的社会生活和文化传承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在让农村变得开放的同时,也发掘和传承了当地的文化,但政府和群众之间在旅游可持续发展意识和行动上还没有达成一致,关山村居民对当地发展旅游在旅游收益分配与旅游经营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非议。

4、关山村居民对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感知

对于政府对旅游的建设与支持,关山村居民比较满意,对旅游发展的满意度较低,最大的不满还是来自于旅游经济收益比村民期望的要少。从数据中可以得知,旅游类收益占家庭收入比重为无的样本对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经济、环境、社会文化三方面的感知均最为强烈。

五、结论和建议

(一)乡村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乡村农户是乡村旅游开发的参与者、直接获益者,也是旅游服务的提供者,因此农户在旅游发展的进程中经济利益能否得到保障,关系到旅游发展的目标是否能实现,关系到旅游是否得以可持续发展。当前横亘在关山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问题,仍然是农户从旅游经济上获得的收益不足、相关主体之间利益分配不够合理。为此,从以下三方面对关山村乡村旅游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来提出建议:

第一要问政于民。通过公平公开地推行选举,修订与解决当地社区及村民在政治权利方面的缺位问题,尽最大力度废除歧视村民的政策壁垒,选举一些代表政治思想较为先进、主观能动性较强、参政意愿较强的优秀村民代表加入乡村旅游发展管理委员会;

第二要听证于民。在关山村重大旅游规划、建设与发展问题上开展村民听证会或者民主会,尤其是在关系到村民切身利益上的问题,要让村民充分发挥话语权,充分尊重他们的想法和意见;

第三要让利于民。乡村旅游对采用政府主导+外来投资者经营的合作模式展开,往往将社区居民及村民排除在外,其所能得到的经济利益很少。对于这个问题,几乎所有的学者都提出要采用社区参与的方式加强社区居民及村民的拥有和控制,让利于民才是发展乡村旅游经济的长久之计。

(二)乡村旅游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乡村旅游生态环境是一个综合的、系统的、多元的建设、治理和改善的过程,当地旅游暂时没有面临容量需要限制的问题,但在环境质量评估方面,需要引进较为系统、全面、科学的指标体系,对建筑垃圾与生活垃圾处理、排污等问题要严格控制,预防第一、治理第二。

(三)乡村旅游社会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政府和旅游开发者要继续深挖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进一步凝练关山村的旅游文化精神,对如何更好地展现当地旅游文化与优良传统作出更精致的设计、更生动的展现,以文化为载体,开发更具体验性、互动性和参与性的旅游产品,提升游客的体验质量。

参考文献:

[1]徐倩,段鹏辉.浅析土地非农化过程中失地农民保障问题[J].价值工程, 2010,29(8):241-242.

[2]钟林生.可持续旅游发展历程与未来研究论题探讨[J].旅游学刊,2014,29(3):6-7.

[3]王继庆.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博士论文,2007,4.

[4]左晓斯.可持续乡村旅游研究―基于社会建构论的视角[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7.

第4篇:乡村旅游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网红乡村;乡村旅游;娱乐节目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进一步发展和不断提高,娱乐节目种类众多,节目录制的地点也成了大众旅游的“网红乡村”。但是网红乡村的旅游管理模式与治理结构也亟需创新与变革。传统的乡村旅游管理模式弊端丛生,已经不能为现代化经济发展体系提供优良的制度保障和环境基础。如今的乡村旅游产生的经济效益,证实了乡村旅游现今的管理策略的发展存在优点,但是我国的乡村景点旅游管理方面经验尚浅,因此,乡村旅游的管理策略推进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问题,主要有系统设计不完善、管理体制不健全、人员配置结构异化等问题。因此,本文运用旅游管理学相关理论对乡村旅游管理进行了论证,拓宽了乡村旅游管理和建设的理论发展截面,丰富了乡村旅游管理的实践经验,具有较高的价值。

1现今网红乡村旅游管理存在问题

1.1管理模式陈旧

自娱乐节目热播乡村旅游兴起以来,大部分的旅游收入来源相对固定,主要是来源于景点产品门票收入和政府补贴,但目前乡村的管理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对乡村旅游点的安全保卫、卫生保障、日常检查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多方限制,自乡村旅游热以来,业态几乎无大的变化,乡村旅游的突然兴起,管理者没有及时推出推陈出新的商业方案和模式,本地居民对乡村的商业氛围感到厌倦,本地人的人流量一直在下降,同时,因部分的乡村地处偏僻,周边的交通、停车等各方面制约因素较大,影响了外地客流,大大影响了乡村景点地的商业氛围。

1.2专业人才制约

目前,部分的乡村地点较小,管理团队人员较少,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一般,且大部分员工无专业技术职称,旅游地管理的负责人在之前一直为政府体制内人员(村委会成员),后调整为职业经理人模式,但乡村旅游的相关运营管理和企业管理能力仍有待进一步加强。

1.3考核激励不够

乡村旅游管理没有一个具体的绩效考核办法,对员工的管理侧重点还是放在日常业务是否有差错,年度工作目标和成果难以量化,运营重点长期放在日常管理,没有根据形势发展优化调整,尤其是对市场这一块的探索和投入不够,相关从业人员的争先意识不强,因为乡村的文化观念较之落后,导致员工有银饭碗的想法,在日常工作开展中只求无过,主要心思放在确保稳定运行上。

1.4战略发展重视不够

纵观乡村旅游管理的内部管理结构,基本围绕着节目的游戏做出安排,新业务、新活动开展不多,并且节目的不断录制,开发的网红乡村越来越多,许多的网红乡村的差异越来越不明显,同时,乡村旅游开发受政府政策影响较大,目前对乡村旅游的开发和管理没有最新的一个政策导向,如何在同质化中发挥本地的特色,如何在全国这么多的乡村中发挥各自特色的发展战略还不够多,制约了乡村旅游的未来发展和经营收入。

2提出建议

2.1优化组织构架

建立明确的组织架构,进一步完善部门与岗位的责任,首先,依据组织架构与部门职能,进行实施业务流程管理,把乡村旅游管理部门的职责进一步明确,按照商业化模式运营。其次,要完善内部管理的标准,各个部门和岗位要职责清楚、职务分明、步调一致,可以大大提高乡村旅游负责机构的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建议可以进一步优化部门的设置,设置市场部用于市场的开发,商旅部则侧重于与政府、旅行社的对接,增加旅游团队的收入;同时,进一步强化办公室的职能,主要是加强队伍建设、人才引进等方面,为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现打好基础。

2.2引进高端人才

首先,拓宽人才引进企业管理,紧密联系各大著名高校,在实际条件可以达到的情况下,与相关人才进行一对一对接。其次,优化人才引进程序,可以举办“招才引智”项目专题人才交流会,现场办公,现场办理相关调动、入编手续,为留住人才下真功夫,下真力气。

2.3优化考核机制

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充分调动人员的积极性。首先,要建立系统化的考核工作体系,乡村旅游管理的管理和建设,要想达到理想的效果,考核工作和相应绩效指标的确定是必不可少。同时,考核还能对乡村旅游管理推进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

2.4升级发展战略

建议乡村旅游要重点放在长期的发展战略这一方面,继续发挥非遗传统特色,把运营的重点放到优化乡村旅游内产业结构,大量引进新的项目展现乡村的独有的特色,烘托人气,提升竞争力。

3结论

网红乡村旅游兴起以来,在管理方面的问题日益显现。主要是未来管理发展不清晰、人才引进力度不够、管理团队不够强大、同质化竞争严重等问题,我们更多的是应该反思、总结、改进。立足于更宽广的视角,着力分析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因此,本文提出了相关的对策,优化组织结构,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建立有效的保障措施及奖惩机制,升级发展战略,提高乡村旅游管理的运行效率,以促进乡村旅游的健康良好发展,更好的服务于社会公众的生活和工作。

参考文献

[1]杨文华.基于城乡统筹的乡村旅游发展——以四川省南充市高坪青莲镇城乡统筹实验区为例[J].经济论坛,2016(2):95-99.

第5篇:乡村旅游的建议范文

一、河南乡村旅游资源优势分析

(一)资源优势

河南山脉集中分布在豫西北、豫西和豫南地区,北有太行山、南有桐柏山、西有伏牛山,具有丰富的乡村自然资源。河南是我国古代文明的主要发源地之一,从夏、商至北宋,许多朝代均建都河南,西有“九朝古都”洛阳,中有“五朝古都”郑州,东有“七朝古都”开封,悠久辉煌的历史,留下了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

(二)客源市场优势

河南省人口众多,市场前景广阔。近年来,河南经济发展迅速,2015年全省生产总值超过3.7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3.9万元,均为2010年的1.6倍;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9.5%,比2010年提高8.9个百分点,增长、扩大了就业;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5576元和10853元,是2010年的1.65倍和1.86倍,这为乡村旅游提供了巨大的客源市场。

(三)区位优势

河南省位于中国中东部,连南贯北、承东启西,是中国内陆交通运输的重要枢纽。素有“九州腹地”之称,全省铁路干线纵横交错,公路网便捷通畅,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二、河南乡村旅游发展现存问题分析

河南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根本问题在于产品开发、资金、人才、管理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产品开发

河南乡村大部分以农田为主,人造产品少,景观类型单一,产品雷同现象严重。例,乡村旅馆与城市酒店同质,大部分农家乐都是同样的体验内容,没有特色。

(二)资金

河南乡村旅游的发展面临着许多基础瓶颈,如基础设施不完善,营销手段局限。缺乏发展资金,乡村旅游项目业主大多以自筹资金进行开发建设,受到宏观经济形势以及金融信贷政策等多方面影响,在项目建设持续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在后期无法进行品牌建设。

(三)人才

乡村旅游经营主体农民缺乏专业的服务和管理知识,而且农民受教育程度不高,从农业转变到旅游业时,无法采取专业的管理模式和现代化的经营手段。从事乡村旅游的服务人员几乎没有参加过任何正式的旅游服务技能培训,服务难以满足游客需求。

(四)管理

一方面,政府层面,乡村旅游存在着多头管理,权责不明等现象;民间层面,乡村旅游业中专门的协会较少,导致市场恶性竞争和诉求无门。另一方面,乡村旅游制度不完善,管理不严谨,不能建立管理机构及职责制度。

三、对策建议

(一)根据区域特色拓展细分市场,引导乡村旅游分类发展。

1、根据当地优势拓展细分市场

一方面,产品内涵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关键,乡村游发展应根据当地优势和特色拓展细分市场,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的产品、更加优良的服务。如:可以开展儿童修学旅行的乡村农园。

2、引导乡村旅游多元化发展

在乡村旅游市场价值链竞争格局中,单一产品势单力薄,要将河南的物质的、非物质的、有形的、无形的资源素材开发整合,多元化发展。乡村观光型、乡村休闲娱乐型、乡村文化旅游型协调进行。

(二)政府加大财政支持,鼓励农户参与投资

1、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深度和广度

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用于乡村旅游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农家乐”是现代农业的一种新形式,应享受农业的有关税收优惠政策;对相关部门现有的项目和资金进行整合、捆绑,重点扶持乡村旅游示范区。

2、鼓励农户参与投资

鼓励农户之间联合投资,让更多的农户参与乡村旅游投资,形成规模效应,分散和共同防范风险。

(三)培养高素质人才,发挥现代人才积极作用

1、对村民经营者进行培训

乡村旅游的大部分经营者为当地村民,对于他们的培训,应重视培训他们服务程序以及态度的基础,注重提升自身形象和内涵,加强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的培训。

2、发挥现代人才的积极作用

在“支援西部”、“大学生下乡”等政策的引导下,越来越多的现代人才深入农村工作,应积极发挥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用先进的理念和发展思路指导发展。

(四)完善政策法规,成立乡村旅游发展专门机构

1、完善乡村旅游的政策法规

政府应当发挥乡村旅游的积极作用,把发展旅游业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制定相关行业发展标准、产品检测标准和人员服务标准,规范乡村旅游的经营活动。

2、成立负责乡村旅游发展的专门机构

第6篇:乡村旅游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旅游开发;自足经济;秦皇岛市;旅游景点

本文为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河北省浅山区旅游发展对农户自足经济的冲击及重新构建――以秦皇岛市周边旅游景点为例”(课题编号:201203342)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河北省浅山区旅游发展对农户自足经济的冲击及重新构建――以秦皇岛市周边旅游景点为例

收录日期:2013年3月28日

秦皇岛市的旅游资源较为丰富,并在我国的旅游城市当中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但结合当前该地区的发展实际,旅游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不大。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其旅游资源开发尚不深入,而季节性因素对旅游产业的创收也具有一定的制约性。总体而言,根据笔者走访了解,秦皇岛市的农村旅游经济的开发还存在很大空间,如乡村特色游、不同时令开发农业采摘等旅游项目,这些都会给当地农村农户自足经济的发展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

基于上述,本文就秦皇岛市乡村旅游发展的现况进行综述,并就其在农村旅游资源开发对农村农户自足经济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一、秦皇岛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秦皇岛位于河北省东北部,是我国著名的滨海城市。正是这样得天独厚的环境,使其拥有着较为完善的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为此秦皇岛在城市和乡村旅游业的开发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如该区域内的集发观光园、昌黎葡萄沟、板厂峪、鲍子沟等。该地区的有效开发充分突显出秦皇岛地区在山水游览等既定自然资源的独特魅力,特别是秦皇岛市集发生态农业园已经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进而在其示范过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此外,秦皇岛的特色农业旅游观光景点也已经初步建立,并成为第一家高科技农业4A级景区。此外,花果山、五道岭、水泉沟等地区由于拥有完善的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也在发展过程当中全面凸显出自身的区位优势。这种模式有效优化了当前秦皇岛市的农业结构,并在民生改善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进而通过全面提升农村生活水平,有效整合农村劳动力的资源,其接待旅客人数所占比例在秦皇岛市旅游人口总量中超过20%,而这一良好的发展态势也为今后该地区旅游产业的深度整合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河北省浅山区旅游开发对秦皇岛市乡村旅游发展的冲击

当前,秦皇岛市农村旅游资源问题开始凸显,这也为其日后的发展带来了很多现实阻力,其问题通常集中体现在:促销手段不丰富,缺乏有效的媒介宣传,特别是在产品开发过程中,由于其影响深度与广度的限制,往往难以深化整合。与此同时,游客素质也有待提升,而上述因素都已成为困扰当地旅游发展的重要动因。

1、对附近村民的影响。进入21世纪以来,该地区的旅游资源被逐步开发。据统计,2011年秦皇岛市游客人数突破2,000万人次大关,为当地人口就业创作近万人的岗位,其中有超过30%来自于农村地区。此外,秦皇岛农村旅游项目的开发还为广大游客提供酒店餐饮、特色小吃与摄像等服务,这一数据如果再考虑到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环境绿化等层面则其为农村人口提供就业岗位已经超过1,000个。与此同时,在旅游经济对农村建设发挥重要作用的过程中,由于居住地区与秦皇岛山区的远近距离有所差异,也最终使得其人均收入存在不同。

2、对区域产业结构的影响。秦皇岛市的旅游开发产业为当地的第三产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并在很大程度上优化了秦皇岛市的经济结构,进而吸引很多农村人口转向第三产业。而这种转变也使得农村人口的收入结构得以优化,使旅游产业所带来的收入在其总体收入当中不断提升。结合当前秦皇岛市农村经济发展实际,特别是对于仅仅依靠农业支撑的贫困地区更具有良好的带动作用。

3、乡村旅游开发模式单一。就秦皇岛市区内的农村旅游项目的开发而言,笔者了解到,目前秦皇岛农村旅游项目资源的开发及其乡村旅游项目的运营时,由于其整体的观光农业产品开发力度不足,特别是对于传统民俗的引入程度较低,进而使得乡村旅游产品难以具有自身特色,最终造成服务水平相对较低,基础设施也有待进一步完善。与此同时,很多特色项目未能有效提升旅游者的参与积极性,而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项目设计往往无法满足城市居民的既定需求,而仅仅是对于农村生活的一个表象了解,因而无法满足城市旅游者的休闲需求。

三、提高秦皇岛乡村旅游发展的具体对策和建议

1、政府引导,强化政策支持力度。在当前乡村生态游的发展过程中,能否获得有效的政策引导与支持将关乎其长远发展,而这也就要求政府管理部门应当制定有效的整改举措,并确保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备。与此同时,还应当结合生态旅游发展实际给予其政策倾斜,进而使其成为农村产业发展的有效补充,最终在政策层面推动农业经济的稳步发展,为未来的投资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2、明确方向,有效整合区域资源。政府部门应当深入乡村旅游实际,并针对其资源类型进行深入的调研分析,结合其自身特色制定行之有效的宏观战略,在整体上形成农村乡村旅游区域,以及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有效规避“近邻效应”所带来的不利竞争。与此同时,还应当使得乡村旅游项目均衡分布,在确保其乡村旅游项目与媒介宣传力度的同时,方便旅游者就近开展各种乡村旅游,并在根本上为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坚实基础。最后,还应当对于特色旅游景点有效优化,并结合不同地区的自身实际,对于整体的旅游文化管理进行深度整合。

3、凸显特色,打造乡村旅游魅力。在生态旅游建设过程中,要因地制宜,突出农家特色,给游客以体验农村乡野风情的思路去开发农村乡村旅游项目。此外,在进行项目开发与管理的过程中,应当确保其固有特色,进而使乡村景点形成不同层次与标准的既定风格,并对于整体的技术资源管理和建设进行严格控制,特别是在数量、造型和建筑风格上加以全面调整,充分体现出与自然景观协调一致的设计布局,从而减少人为因素在乡村生态游当中的不利影响,真正使人工建筑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在这一方面来讲,应当全面突显出不同地区的自身特色与天然风貌,进而使得其天然的整体风格有效保存,最终凸显出乡村游的内涵与魅力。

4、提升品味,植入旅游文化内涵。乡村旅游在保持其既定特色的同时,也应当针对当前我国旅游开发中缺少文化支撑的不利现状进行有效改善,进而使乡村文化得以有效弘扬,而这也就要求开发者应当深入了解自身的文化资源,全面树立起文化品牌,促进旅游景点设置在根本上符合自身特色,特别是在旅游文化特色产品的设计过程中,应当结合自身的饮食文化、民族文化、植被特点、建筑特色和文化影响力深入解析,最终使得游客在乡村游过程中能够充分放松心情,享受美景。

5、规范经营,加强生态环保意识。首先,政府部门应当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制度,进而为生态旅游的发展创建和谐环境,全面深化对于乡村旅游的制度化规范,并建立健全监督机制,使得其在合理规范的整体氛围下顺利展开。此外,能否有效促进环境保护是当前经济社会建设的重中之重,而这必然要求在进行旅游开发管理的过程当中,应当将科学的环保理念有效融入其中,特别是在生态旅游建设中更应当将旅游方式与原生态的生活方式融为一体,进而使其在旅游活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环保因素,为客户提供更加文明的旅游氛围,促进乡村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束语

乡村旅游项目是当前农村生态旅游项目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当前旅游产业市场化日益加剧的环境下,如何做好农村旅游项目的开发、有效整合农村旅游项目、促进农村农户自足经济的发展是当前城市旅游主管部门所面临的重要课题。通过本文的论述,笔者认为,我们在寻求农村特色旅游资源开发的过程中,要秉承以人为本的思想,经济和社会环境效益统一的理念,有序开发农村乡村旅游项目,在保障农村农户经济收入的同时,还要兼顾社会环境效益,为创设农村乡村特色旅游项目发展模式做好其有益的实践,也为秦皇岛市推进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做出有益的贡献。

主要参考文献:

[1]赵黎明,辛长爽.旅游商品开发探讨[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3.

[2]郭艳红.对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几点思考――以秦皇岛为例[J].党史博采(理论),2008.7.

[3]王莎莎.秦皇岛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问题与建议[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3.

第7篇:乡村旅游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乡村旅游 拉萨市城关区 财政收入 对策

一、乡村旅游的概念

乡村旅游的概念。乡村旅游是指以乡村空间环境为依托以乡村独特的生产形态、民俗风情、生活形式、乡村风光、乡村居所和乡村文化等为对象, 利用城乡差异来规划设计和组合产品, 集观光、游览、娱乐、休闲、度假和购物等为一体的一种旅游形式。

二、拉萨市城关区乡村旅游资源特点与优势

(一)资源优势

(1)娘热沟。娘热乡拥有丰富的乡村生态旅游资源:自然旅游资源。其地势比较陡峭,海拔较高,登临其上,自有一番居高临下,心旷神怡之感;人文旅游资源。错落有致的藏式村落,传统的藏民族生活习惯和民俗,具有独特内容、艺术格式以及很高文化价值的藏戏表演;宗教旅游资源。色拉寺、曲贡文化遗址、曲桑日追、格日寺等;娘热民俗风情园。占地面积50000平方米,总投资2500万元,2004年被评为国家级AAA级旅游景点和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2)支沟、斜沟。支沟、斜沟所在的这两个村草地辽阔、空气清新,遍地野花,清澈透明的泉水是治疗溃疡病的天然良药,是开发“牧家园”休闲度假村的最佳之地。

(3)次角林沟。次角林沟位于拉萨市城关区次角林村,距离拉萨主城区只有2公里、位于布达拉宫的正对面。

(4)夺底沟。夺底沟在拉萨市城关区夺底村,位于区境东北部。该村面积140平方公里,人口0.2万。

(二)区位优势

(1)航空方面。“两桥一洞”工程建成后,拉萨至贡嘎机场距离缩减为53公里。拉萨开通有国际及省际航线,共开通13条航线,每周60多个航班,旺季时80多个,旅客年吞吐量突破100万人次。

(2)公路交通。现有干线公路15条,支线公路315条,公路通车里程达2000公里。

(3)铁路交通。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通车。进藏旅游时间缩短近半,坐火车进藏旅游成为一大热点。从北京,成都,重庆,上海,广州,兰州,西宁可乘火车直达拉萨,游客来藏旅游很方便。

(三)政策优势

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十分重视旅游业。1995年,自治区党委,政府就明确“大力发展旅游业,使其成为全区的支柱产业之一”1996年8月,自治区政府做出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决定》,2000年,自治区党委又做出了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业的决定,把旅游业作为全区六大特色经济产业之一,实施“特色追赶”战略,要求跨越式地加快发展,现在又把旅游业摆在了全区六大特色产业之首;进一步修改和充实1996年的《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决定》,制定支持旅游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2002年8月,自治区人民政府了《关于扶持和鼓励农牧民群众开展旅游服务的指导意见》,旅游部门坚持开展以“送政策,技术和资金物资下乡”为内容的旅游支农“三下乡”活动,引导农牧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2007年自治区人民政府做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决定。拉萨市城关区政府对乡村旅游高度重视,专门调研聘请区外专家参与规划。

三、拉萨市城关区乡村旅游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与旅游市场的接轨没有找到切合点

虽然将乡村旅游打造成旅游景区景点项目推向市场但宣传力度不够,在旅游市场中的知名度不够。而且乡村旅游形式单调死板,内容缺乏新意与特色。

(二)旅游产品与市场对接程度低

旅游产品单一、无特色、层次低, 不能满足游客多样化的需求。娘热民俗风情园虽然突出了藏族风情的主题, 但旅游产品缺乏乡村性, 对本地城镇居民缺乏吸引力。

(三)乡村旅游景点的环境建设问题

拉萨生态环境脆弱,我们必须加以保护。生态效益是用金钱无法衡量的,正是拉萨乃至全区发展旅游业要考虑的首要效益。

(四)旅游接待能力有待提高

旅游业是服务性行业,它对从业者的职业素养要求很高。目前,当地居民主要表现为职业素质和组织纪律性较差。提高从业农民的素质需要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

四、对策建议

(一)找准市场定位

次角林沟自然风景较好,且气候宜人,加上锅庄舞、寺庙景点等人文资源,建议定位为“生态旅游区”; 支沟、斜沟因其旅游资源状况相似且地理位置靠近,将其放在一起考虑,均可以定位为“假日休闲区”。

(二)完善政策法规,规范旅游市场经营秩序

在完善旅游业发展的宏观政策法规基础上,将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纳入拉萨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的详规,使乡村旅游资源开发步入科学、合理、有序的轨道。

(三)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

拉萨市城关区乡村旅游资源应注重保护与开发并重的原则,乡村旅游资源中的有些资源是不可再生的资源,一旦开发过度,不注重保护就会枯竭乃至消失。

(四)组建乡村旅游文化和旅游资源开发方面的专业人员队伍

首先应加强高等旅游院校相关专业的建设力度;其次是通过各种途径建立旅游从业人员的社会培训机构;最后要加强政府旅游行政部门、乡村和高等院校或社会旅游培训机构的联系与沟通。

参考文献:

[1]罗许伍.拉萨周边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的阻力问题分析[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9.

第8篇:乡村旅游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辽宁省;乡村旅游;发展

[DOI]10.13939/ki.zgsc.2015.43.195

随着城市居民经济收入的增加,生活方式和消费结构也悄然发生变化,人们希望走出城市,回归自然,乡村旅游能使城镇居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极大地满足了城市人群回归自然的渴望。乡村旅游是农业生产与旅游活动相结合的产物,既发展了第一产业,又带动了第三产业。2014年全国乡村旅游新增收入400亿元,新增就业约20万人,带动超过3300万农民受益,新增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36个,新增5A级旅游景区9家,目前全国5A级旅游景区总数达184家。

1 辽宁省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辽宁农业和旅游资源丰富,交通便捷、城市化水平高、客源市场潜力大,发展乡村旅游的条件得天独厚。随着辽宁城镇化进程加快和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到广大乡野寻求新的休闲空间悄然成为时尚,为辽宁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市场需求。近年来,休闲农业、农业旅游示范点、旅游特色乡镇、旅游专业村等在辽宁陆续兴起。农业部、国家旅游局从2010年开始每年评选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到目前为止,辽宁省有清原满族自治县、大连市金州新区、宽甸满族自治县、桓仁满族自治县、辽中县、本溪满族自治县、大连市庄河市7个县(区、市)被认定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凤城市大梨树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区、盘锦鼎翔农工建(集团)有限公司、沈阳市沈北新区紫烟薰衣草庄园、丹东东港市北井子镇獐岛村、建平县万寿街道小平房村等20个景区(点)被认定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

乡村旅游已成为河北省旅游业的重要支撑,“十一五”期间,全省乡村旅游接待总人数2.29亿人次,总收入813.6亿元;2011年,乡村旅游收入实现436.98亿元,增长绝对值达到171.3亿元,乡村旅游收入占全省旅游总收入的13.1%;2015年,全省乡村旅游收入将突破1000亿元。

2 辽宁省乡村旅游发展建议

虽然辽宁乡村旅游具备良好的政策环境、广阔的发展空间,但仍存在诸如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缺乏特色旅游项目、宣传力度不够、旅游人才匮乏、服务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发展建议。

2.1 加大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着力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配套设施,投资拓宽观赏区道路、修建观赏平台、移动卫生间、停车场、指示牌等基础设施。盖州市大力发展山庄旅游,万福镇投资1亿多元进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成贵赤线拓宽工程、高标准木栈道、砌石栈道、凿岩石台阶工程、人工湖、鹅卵石护坡工程等,建设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明显提升。同时要不断提升产品品位和档次,改善卫生环境,提升环境品质,“食、住、行、游、购、娱”一体,能够满足不同层次、不同规模、不同消费群体需求。但在建设过程中要注意营造传统的、原貌的乡村场景和氛围,凸显乡村本真特色,防止农村城市化。

2.2 开发特色旅游项目和产品

在开发旅游项目和产品的过程中,要因地制宜,体现差异性,避免仿效跟风、低水平重复建设。要深入挖掘文化特质,充分利用本地区历史文化、民间非物质文化等资源,打造国内外知名的乡村旅游品牌和乡村旅游精品。通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辽宁省多个县市已开发出独具特色的旅游项目。东北地区第一家国家级生态县辽中县开拓思路,创新工作方法,利用生态环境良好、交通便捷等优势率先在辽宁开展“庄园经济”的全新发展模式,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普兰店市以北部安波温泉、老帽山、鸡冠山等资源为依托,重点打造温泉养生、生态观光乡村旅游;以中部清泉寺、望海寺以及设施农业、农业示范基地为切入点,打造文化访古、农事体验、采摘观光为主要内容的乡村旅游;以南部平岛旅游度假区为核心,打造海滨休闲娱乐乡村旅游。叫响“洗温泉、登帽山、访古迹、享农事”的乡村旅游品牌。鞍山市紧紧抓住春节、“五一”和“十一”等重要时间节点,打造出“春节文化庙会”、“梨花文化赏花会”、“南果梨文化旅游节”等具有地方特色、文化内涵丰富的旅游节庆活动品牌。并举行“祭南果祖树开梨仪式”,以传统形式、新的寓意进一步将百年南果梨文化与旅游元素相融合,打造出鞍山市又一张城市旅游靓丽名片。

2.3 进行资源整合,强化乡村旅游

一是以知名景区景点带动乡村旅游。鞍山市具备世界最大玉佛、亚洲著名温泉、中国名胜千山、中华宝玉之都、祖国钢铁之都、乒乓球冠军摇篮等旅游元素,可将这些元素与健康养生、沟域乡村文化等乡村旅游元素结合,设计精品旅游线路,以知名旅游景区带动乡村旅游的发展。

二是与旅行社合作,增大客源。铁岭去年在吸引域外游客来铁岭旅游方面,重点与沈阳中青旅、海外旅行社等开展合作,仅一个月的时间,就成功组织沈阳及周边城市万余游客来旅游。

三是整合当地资源,统一管理。改变农民独门独户的经营方式,将他们集中起来,促进规模化、区域化、专业化。紧邻国内知名旅游景区――天桥沟国家森林公园的宽甸满族自治县双山子镇台头子村成立了辽宁省首家“民俗旅游专业合作社”,利用农家院发展旅游接待业,组建农家乐旅游接待一条街,统一制定标识,统一卫生及收费标准。有着17年油菜种植历史,种植面积达2000亩的兴城市刘台子乡成立了油菜花种植合作社,统一组织种植经营和管理,规范服务,推动乡村旅游发展。但在整合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调动其积极性、发挥其造性,切实保护好、维护好其根本利益,才能使乡村旅游的发展具备源源不断的动力。

2.4 做好旅游宣传,扩大知名度

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营销手段,提升宣传营销水平;加大网络营销力度,与知名旅游网站合作,扩大影响力;通过微信、微博和短信等新形式进行旅游产品推广。如兴城市刘台子在举办油菜花观赏节前召开推介会,让更多的人知道刘台子油菜花,吸引更多的人前来观赏。桓仁县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五女山米兰酒业为全国休闲农业与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北甸子乡为特色乡村旅游新干线试点乡,五里甸子镇老黑山村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完全可以利用这些亮点对地区的乡村旅游进行大力宣传。

2.5 培养引进乡村旅游专业人才,提升服务管理水平

乡村旅游的景点基本都是由区域内的农户自主经营管理,他们生活环境相对封闭,文化水平不高,必然对乡村旅游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局限。可通过以下措施来解决服务和管理水平不高的问题:加强现有从业人员的职业培训,提高他们的文化知识、服务意识和服务技能水平;向旅游企业学习先进的服务标准和管理经验,应用到本地区乡村旅游的服务和管理中来;到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和乡村旅游发展好的地区取经,进一步提升市场意识、旅游致富意识;引进相关专业院校毕业生加入到辽宁省乡村旅游的建设和发展中来,势必会起到巨大的积极作用。

3 结 论

2015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提出,要全力推进乡村旅游和旅游扶贫、旅游致富工作。认真抓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的实施,切实帮助做好乡村旅游规划指导、市场推广、人才培训和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开展乡村旅游改厨、改厕和环境卫生整治。重点支持一批有条件的乡村发展特色旅游,带动广大农民致富。河北省应借助国家利好政策的东风,在现有基础上更好更快发展,力争形成“以旅促农”的发展新格局,为把辽宁省建设成为中国最具魅力的乡村旅游示范省而继续努力。

参考文献:

第9篇:乡村旅游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乡村旅游 农民增收 SWOT分析

1河南荥阳旅游业概况

乡村旅游是传统农业的后续产业,主要指在乡村地域内,利用乡村自然环境、田园景观、农村渔牧业生产、农耕文化、民俗文化、古镇村落等资源条件,通过科学规划、开发与设计,为城市人提供观光、休闲、度假、体验、健身等一种新的旅游经营活动。河南荥阳有自然人文景观230余处,5A生态风景区两个,国家、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3个,3A级风景区2个,省级名胜区1个。作为传统农业的后续产业,乡村旅游业的开展一方面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村就业问题,减少贫困,增加农民的收入,缩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另外一方面可以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由单一的农业转换成和旅游业相结合的乡村产业,是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本文以河南荥阳为例,基于SWOT模型,分析其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并以此为基础,对其如何更好地发展乡村旅游业然后以此促进农民收入和就业提出建议。

2河南荥阳乡村旅游的SWOT分析

2.1优势分析

2.1.1资源优势

荥阳西望古都洛阳,南眺中岳嵩山,北濒九曲黄河,东接省会郑州,农业资源丰富,是传统的农业大市,农业资源集聚。河南地处中原腹地,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荥阳也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荥阳是象棋的故里、郑氏的祖地、阀门之乡和建筑机械之乡,历史上,荥阳曾涌现出许多著名人物,社会贤达和仁人志士,战国时法家人物申不害、唐朝文人郑虔、晚唐诗人李商隐都出生于荥阳,宋代的王博文父子。荥阳拥有良好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底蕴,使得其发展乡村旅游具备了资源优势。

2.1.2地理优势

荥阳市是河南省距省会郑州最近的县级市,陇海铁路、310国道、连霍高速、郑州绕城高速横贯全境,形成铁路、公路、航空立体交通网络,这样的独特地理优势使得荥阳成为郑州及其近邻城区居民休闲度假的不二选择,而基于郑州及其近邻城区的经济发展和带动,荥阳近些年正在紧紧跟随省会郑州的发展步伐,积极地和郑州融合发展,使得荥阳乡村旅游业依托于省会的经济进一步发展。2014年荥阳共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740万人次,同比增长13.4%,实现旅游收入2亿元,同比增长24.1%,荥阳依托近郊优势,着力打造全域旅游圈。

2.1.3发展需求旺盛

2010年,全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4300美元,河南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500美元左右,“十二五”期间预计河南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达到10%。旅游消费需求将迈入大众消费阶段,旅游消费将成为居民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休闲、度假成为居民消费新趋势,国内旅游成为旅游市场的主体。这种趋势将促进旅游产业爆发性增长,成为扩内需、促消费、保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2.2劣势

2.2.1基础设施不完善,卫生环境亟待提高

乡村旅游业依赖于乡村环境而存在,但是由于乡村经济发展水平缓慢,导致乡村旅游为游客所提供的观赏条件落后于现代旅游业,比如垃圾桶,卫生间和售票口的设施不足,譬如孤柏渡飞黄景区,滑沙滑草是其主营项目,但是由于景区地处黄河边,风沙较大,许多游客忌惮于“漫天黄沙”而不敢尝试,如此一来,留给游客的印象较差。

2.2.2缺乏专业管理和经营的人才,景区活动形式单一

乡村旅游业正处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发展中,但是现阶段仍然避免不了缺乏专业管理人才的短板,景点内经营效率低,各个经营者经营管理的素质得不到提高,景区内秩序较为混乱。景区形式雷同,分布分散,景区不能带给游客足够的旅游体验。譬如丰乐樱花园,同样是观光审美型的乡村旅游景点,如何在其他同类型的旅游景点中脱颖而出是其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单一的观光审美容易使游客产生疲劳。

2.3机遇

2.3.1政策趋向

河南省省委省政府12年出台了《河南省“十二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明确郑州至开封、洛阳、新乡、焦作、许昌、平顶山、南阳、济源等城市的城际轨道交通线的贯通,将形成覆盖3000―4000万人口的核心都市旅游圈。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不断推进,一个覆盖全省、辐射周边、涵盖1.5―2亿人口的经济区域和市场空间正在形成。在国家和各级政府的指导下,乡村旅游的发展势头日益强大。

2.3.2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需要摆脱单一的农业发展模式,把农业和其他行业有机结合,以其他行业的发展来带动农业的发展,一起来促进农业经济的提高。乡村旅游是新农村建设的途径之一,也是目前效果最为明显的途径之一,加强新农村建设和发展乡村旅游已经不可分离,乡村旅游因为其对于农业的开放和推介正在逐渐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乡村旅游业代表着绿色旅游,保护自然和与自然相和谐,随着国内外生态旅游的兴起,乡村旅游业以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参与其中。

2.4威胁

2.4.1可持续发展的维护

乡村旅游是引导更多的人类走出都市,走向乡村去体验乡村的旅游乐趣,随着客流量的增加,景区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很有可能遭到大规模地破坏,甚至造成不可恢复的影响,如何在乡村旅游的同时维护好自然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是如今亟待解决的问题。

2.4.2周边城镇的盲目竞争

发展乡村旅游可以促进新农村建设,但是在本不能创建乡村旅游的城镇建设乡村旅游景点的情况下,如果盲目跟随大流,不仅忽视了本地区的核心竞争力,而且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盲目跟随和竞争必然会阻碍当地经济的发展,所以,如何建立统一有序的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来避免此类问题,是乡村旅游实现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关键。

3总结

乡村旅游可以大力促进当地农民就业,提高农民收入,缩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同时,达到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但是,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乡村旅游已经显出一些不足,各个地区在发展乡村旅游的时候,应该结合不同地区的发展的优缺点,避免盲目跟随大流,恶性竞争,应当努力发展自身的特色乡村旅游文化,把农业和旅游业更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对促进农民就业,农民增收起到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