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生物学必备知识范文

生物学必备知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生物学必备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生物学必备知识

第1篇:生物学必备知识范文

[关键词]初中生物核心素养落地途径

一、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教学启发

尽管面向初中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尚未公布,但是其他学段所公布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及其要素,对初中生物教学仍然有着极大的启发。如果说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社会发展与终身发展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那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就是学生通过生物学习之后,所形成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一般认为,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由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等四个要素组成。结合这四个要素,我们去思考初中生物教学,发现可以带来更多的启发:首先,在“生命观念”的视角下,一切生物问题的解释,可以变得更加精确与明确。举一个例子,女人的怀孕时间过去通常都说是40周,而现在的说法都是38周。为什么会少了两周的时间呢?从生命观念的角度来看,确定怀孕开始的准确说法是“从‘形成受精卵’开始”,这实际上是减少了传统判断时间中孕妇末次月经结束到形成受精卵的15天左右的时间,相比较而言,38周的说法也就显得更加科学。实际教学中,可能从知识记忆的角度来看,就是一个时间变化,而在生命观念的视角下,这一时间变化显然更能代表一个生命的形成周期,因而也就更能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其次,在“理性思维”的视角下,初中生物的教学更应当坚持从科学的视角去判断事实,因而“科学探究”也就应当成为生物教学的主要方式之一。当前生物学科的考查方式主要是初二的会考,知识多以记忆和重复训练为主,但是从生物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的角度来看,让学生在理性思维的驱动之下,进行科学探究,仍然应当是教师教学方式的重要选项。再次,“社会责任”是初中生物教学中容易被忽视的一个话题,但是从当前生物学科的发展来看,却又是一个重要的话题。在初中教学中万不可忽视这一因素,而应当抓住教学契机,不断给学生渗透社会责任意识。基于这样的思考,我在实际教学中,对生物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的途径进行了探究。

二、生物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的基本途径

从逻辑的角度来看,要让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在教学中落地,关键是从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组成要素角度,去思考在实际的生物知识教学中,如何将它们联系起来,以在学生建构生物知识的过程中,能够接受核心素养要素的熏陶。关于这一认识,有同行通过自己的总结可以实现呼应:根据初中生的认识规律,结合生物学科的知识特点,在课堂中设计并开展多样的活动,尝试从生命观念、科学探究、科学思维和社会责任四个维度,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例如:在学生的生活中,总会看到父子或者母子之间的脸型很像这一实际情形。利用这一情形创设基因知识的教学情境,可以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自然会提出问题:为什么上一代的脸型以及其他的特征,会传给下一代呢?根据经验,学生的第一反应往往是遗传,但是遗传只是一个概念,并不能从原理上解释为什么,因此实际上,学生仍然是有探究欲望的,这个探究欲望为打开科学探究的教学大门,奠定了基础。而从生命观念的角度来看,这一问题的提出,实际上也能够让学生从生命的角度,去探究遗传的原理。而一旦学生有了探究欲望,在介绍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的时候,在向学生描述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的时候,学生就会有效加工这些信息,从而最终理解基因经生殖细胞在亲子间传递的原理。这个过程中,如果借助于现代教学手段,给学生呈现染色体以及DNA分子片段的图片,那学生就可以更好地形成基因知识的表象,从而解释一些实际问题。值得一提的是,本文还介绍历史上的第一只克隆羊,与社会上曾经出现的一些违背道德伦理的DNA编辑事件,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让他们知道在生物技术与道德伦理之间必须做好选择。

第2篇:生物学必备知识范文

一、高中生物教学必须以新课程理念为基础

1.树立新的课程观

长期以来“课程就是科学的科目”的观点为人们所普遍接受和认为。这种课程观最大的弊端是:

教师向学生展示的知识具有严格的确定性和简约性,这与学生只是的生活世界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相去甚

远。于是学科教学原理学生生活,脱离了社会发展。

新课改强调课程功能的转变,从人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来设计课程。就生物学科而言,

新课标改变了原来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有利于让学生从关注身边的事物开始,来认识生物学现象和

学习生物学知识,从而强化了生物学知识与日常生活、情感体验、价值观等的紧密联系,是新课程的功能

从过去单一的促使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变为三维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2.建立新的教学观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观念中只有一种系统,那就是只是系统,很少会考虑到知识以外的其他系统的存

在,以及对学生学习的意义。生物学知识固然有其自身的系统性,但是这只是一种概括化、抽象化、体系

化的系统。从学生学的角度看,生物学知识还可以还原为它本来的混沌状态,与它相关联的事物和真实环

境一起构成生态系统。就是像生活在大自然中的鸟类,即可抽象出生物学的知识,也可以抽象出数学、物

理、化学的知识,还可以抽象出文学、艺术甚至哲学、宗教等方面的知识,而从学习的基础方式来看,现

实生活中发生的所有活动均具有学习的意义和价值,而且主要是非系统化的学习,如情景性的学习,问题

性的学习,感悟性的学习等,一次我们应根据生物学新课程体系的特点,摒弃过去高中过分注重接受学习

方式的教学观念,建立和形成多种学习方式并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新的教学观。

二、教学时体现新课程观念

1.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化教学

面向全体学生就意味着教师要尊重没一个学生,要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同等的学习机会,使所有的高中学

生通过生物课程必修模块的学习,都能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提高,获得发展。对于教学活动来说,尊重每

个学生,不仅要尊重那些学习努力、热爱科学、理科成绩优秀的学生,也要尊重些个性特别,学习成绩较

差的学生。以为学生的北京不同,起点也不相同,这就决定了他们在学习生物学内容时理解方式和深度会

有所不同。过去,我们很容易将注意力集中在理科倾向突出的那部分学生身上,而忽略了全体学生的共同

发展。新的高中生物课程宗旨是提高全体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面向全

体学生,促进其共同发展。

注重个性化教学,是指在我们考虑了每个学生发展的同时,不要忽略了那些在数理和科学方面有特长的

优秀学生的存在。新教材中选秀模块的设置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创建,为教材的多元化,教材内容的多

元化提供了选择的空间和发展的余地,这就给生物教学提供了更多选择,使教师能够在教学中灵活地处理

,在必修和选修模块中为那些有兴趣,有精力,希望深入学习生物的学生提供更广泛的学习内容和教学资

源,使他们能够充分地发挥特长,展示才华。

2.关注学生发展

在初中生物课程的基础上,高中生物课程要继续公民必备的生物知识与技能。高中学生通过高中生物的

学习,既可以过得更加丰富多彩的知识技能,有能进一步掌握观察技能,实验制作技能。这些知识技能,

便于学生沟通横向学科领域,促进相邻学科的学习,是学生正在构建的现代化科学文化基础,同时,这些

知识技能不仅关系到学生平时意识住行和休闲娱乐,而且关系到他们日后从事社会建设的能力和效率,在

科学技术不断地改变我们生活,改变我们周围世界的今天,具有科学素养是每个公民必不可少的。科学教

育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必备的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素养,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的一部分,因此生物学教育

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生物学教师应该努力让所有的学生经过生物课程的学习都

有机会使己成为具有科学素养的人。

3.重视探究性学习和自主性学习

在各种学习方式中,生物教学中尤其要注重生物的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室知道下,从

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获得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它可以包括

三个阶段:第一,金土问题情境阶段;第二,时间体验阶段;第三,表达和交流阶段。在参与探究时,学

生应该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技能,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指定计划、收集证据、得出结论,表达和交

流的科学探究能力。让学生进行探究的真正意图,不仅在于掌握生物学知识本身,也在于让学生学会科学

探究的一般方法,让他们亲身体会到科学家是如何困惑于问题,如何假设问题的答案,考虑从哪些途径去

解决问题,并以此渐渐地养成探究的态度,方法和思维的品质。

生物学习的自主性与探究型同步进行,主要内容包括:(1)选题的自主性,只要是学生感兴趣的题目,并

有一定的可行性都可作为研究课题。(2)课题组成员祝贺的自主性,兴趣相同的同学自主组合成课题组,

有利于全员参与和展开研究。(3)指导教师的可选择性。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标准选择指导者。(4)学

习过程的自主性,以为探索生物问题是学生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必然大

大提高。(5)时空的不固定,空间、时间根据课题进展而不相同,学生的自主度很大,真正使学生走入社

会,走进大自然。

4、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以前的生物教学重点在生物学理论上局限于生物学事实和概念的记忆,这样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是学

生几乎不能将他们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生活中,难以去面对现实生活中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针对

这些问题,生物教学中应涉及对学生有用的、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内容,通过各种形式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

生观察身边的生命现象,发生的变化,提出问题,探究其原因,其实生物学就在每个学生的身边,如热点

问题,医疗健康、个人生活、当地资源、环境保护等等,都含有与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的生物学问题,其内容也涉及生物科学、生物技术、人文社会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究,

会开阔学生的思路,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并能够认识到许多社会问题的多方面性。

5.注意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

(一)实现生物学习评价的多元化。随着我国新教程的退管,人们对生物学习评价目标的认识从狭隘的“

胡同”中走了出来《那种仅仅以双基落实为终极目标而忽视我、生物能力,生物意识,生物感情的说法已

经遭到了普遍的质疑。而代之以多元化的评价。多样的评价手段能够针对不同的生物学习任务,不同程度

的学生,起到即使了解学生状况,促进与鼓励生物学习的良好作用。

(二)强调生物学习评价的“三个结合”生物学习评价应强调三个“相结合”即形成性评价与结合型评

价结合,评定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反思评价与鼓励性评价相结合。

第3篇:生物学必备知识范文

关键词:引导;探究;发现;模式;实例;生物

一、对引导探究教学模式的基本认识

探究式教学法又称发现式教学法。该教学方法区别于科学家的探究创新教学活动,而是指创设必要的探究情境,在探究活动中获得生物学知识,领悟科学探究的基本理念。运用科学家探究自然界的方法去进行课堂探究活动,在注重探究结果的同时,更应该注重过程性探究。探究性学习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模式下的特点。

1.自主性

突出学生是探究主体,通过自己的探究活动建构知识体系,在体验探究的过程中获得自主发展。教师是探究活动的引导者,学生探究活动的主人。通过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探究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探究性

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仅是简单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是在探究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自主探究、合作讨论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在合作中发现问题,探索和研究问题,最终解决问题,获得探索问题的方法。

3.过程性

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以发展学生的能力为目标。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去体验和领悟知识的形成过程,揭示生物学蕴含的科学道理。改变传统的接受学习,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实验过程中提升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4.开放性

探究性学习活动可以把课内与课外学习内容结合起来,拓展探究活动的空间,开辟多种渠道,灵活采用形式多样的探究性学习形式,比如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获取信息,让探究活动更开放。

二、探究性学习生物课堂教学模式的程序

初中生物探究性学习课堂教学模式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创设情境―探究学习―归纳总结―巩固延伸。

1.创设情境

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探究中,这是决定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习内容灵活创设情境。

2.探究学习

探究活动的设计要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思维水平出发,可以设计有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围绕一定的问题展开,可以收集资料,可以展开生物实验,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通过观察、分析、思考、讨论探索问题,在探索的过程中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实现探究性课堂师生互动式教学。

3.总结归纳

在探究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探究结果进行总结和归纳,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对学生的探究总结得到的材料有多有少,有的完整,有的片面,有的甚至错误的,教师给予评价、总结,使达到对所学知识全面、科学的理解和掌握,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体系。

4.拓展延伸

必要的拓展延伸,能有效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与复习,同时能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引导探究教学模式的实施原则

1.学生主体探究与教师适时指导相结合的原则

学生是探究性活动的主人,教师起到适时指导的作用。全面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不能忽视教师的作用,让学生去自由探究和发现,这样最终演变成学习上的放任自流,课堂混乱。如果整个过程完全由学生探究,容易让学生感到手足无措,处于无助状态,引导式探究就比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教师适时的、必要的、谨慎的、有效的指导,使学生探究在经历了一段努力之后有所结果,体验到有所收获的喜悦和兴奋,使学生探究素质不断提升,从而使学生的探究实践得到不断提高和完善。

2.过程与结果并重的原则

探究性学习活动不仅能获得探究的成果,同时通过探究性活动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科学探究的精神。既重过程又重结果,把过程与结果结合起来,在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探究技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通过探究培养科学思维能力,锻炼问题解决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培养科学精神与态度,初步习得科学方法。

在教师的引导下,构建自主探究生物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创造性能力。但探究性学习并不是唯一的学习方式,也并不是每节课都必须按照这个模式进行,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灵活把握,处理好探究教学与其他教学策略和方法,把各种教学模式有机地融合在生物新课程的学习中。

参考文献:

第4篇:生物学必备知识范文

【关键词】高中生物 思维导图 教学应用

思维导图是由著名的英国心理学家、教育学家托尼・巴赞发现的一种将放射性思考具体化的方法。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将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这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思维方法,能够运用线条与关键词将相关的学习内容串联起来,为学生呈现一种相对清晰直观的视觉体验,为学生的知识内容提供一种高效记忆方式。

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指出:改变过于接受学习、死记硬背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生物研究,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生物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生物问题的能力。传统的生物课堂教学模式过于强调教师的主讲地位,学生获取生物知识的方式多是教师直接讲授,学生记录要点,课后死记硬背,这种教学模式是应试教育的产物。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课堂教学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能力。高中生物是一门研究自然与生命科学的课程,具有专业性与抽象性的学科特点,教学内容有许多专业的生物术语和系统的生物结构,这些都是传统的死记硬背教学模式所不能有效记忆的。思维导图是改变教师填鸭式教学、学生机械记忆学习的重要手段,对于学生的生物学习具有积极地促进作用,需要教师和学生给予充分重视,并且运用到生物实践中去。

一、师生需要重视生物思维导图的作用

思维导图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手段,能够以最简洁明了的方式表达清晰的生物知识,是教师生物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学习生物的必要方法。但由于教师与学生深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并且长期习惯于固定的生物教学模式,在新的教学方式的接受上存在着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教师和学生对思维导图这种教学方式有清晰正确的认识,并且对于其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给予充分的重视。

首先,思维导图是集线条、色彩、文字于一身的思维工具,对于枯燥的文字式的教学模式来说,丰富了学生的视觉体验,而且思维导图将许多文字用线条关系来表示,这无疑缓解了学生对生物文字的阅读量,既节省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又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生的学习压力。

其次,思维导图以一种别开生面的方式将生物内容展示在学生面前,给学生眼前一新的感觉,使学生对于生物内容有着全新的体验与感受,刺激学生对生物世界的新鲜感与好奇心,鼓励学生对这种新的生物学习方式进行深入研究,激发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与动力。

最后,思维导图是一种高度概括的思维工具,是高科技信息时代的产物。这种思维工具不仅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必备工具,更是学生以后工作过程中的重要工具,是新时代社会人才的必备素养,也是学生在生物学习过程中需要重点掌握的学习技能,需要教师在生物教学过程中给予重视。学生能够对思维导图的地位有正确的认识,并且在学习过程中加以分析运用,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很大的益处。

二、思维导图在生物课堂笔记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思维工具,具有内容简洁、结构清晰、画面生动的优势,这种优势对于苦于记忆数量庞大、内容抽象的生物知识的高中学生来说,无疑是解决了许多学生的大难题。因此,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变革传统的机械记忆模式,提高学生的生物记忆效率。

思维导图是一种图文结构,对于教师来说是板书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笔记内容,因此,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必须认识思维导图,熟练运用思维导图,这是提高教师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效率的关键步骤。许多学生由于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过于依赖生物教材,认为所有的生物知识在书本上都能够找到,对于教师在课堂上的板书内容不予重视,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抓不住生物内容的要点,还有一些学生过于重视教师的板书内容而将教师在黑板上写的所有内容都原封不动的摘抄下来,这种虽然可以记住教师的讲解要点,但工作量过于庞大,如果只顾着摘抄而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节奏,又显得得不偿失。

针对课堂笔记这种学习形式,思维导图的优势就可以得到最大的发挥。思维导图能够将教师讲解的要点以最简练的形式记录下来,并且按照教师的内容讲授顺序进行关键词的组合与排列,使学生对生物课堂有整体的把握,从而节省学生在课堂记笔记的时间,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同时,这种简洁的思维导图的形式能够将学生的知识记忆内容压缩到最少,提高了生物知识记忆的效率和准确性。

三、思维导图在生物知识讲解方面的应用

高中生物是学生系统学习自然规律、研究生命科学的课程,学生在学习生物课程时会遇到许多专业抽象难懂的生物概念和一些复杂的生物关系,学生在理解记忆这些生物内容方面也会存在着劣势,需要教师在讲授生物知识与原理过程中用相对简单直白的方式给予学生解释,使学生能够理解进而记忆这些专业的概念。对于一些抽象的生物概念,教师可以通过举例来进行解释,将这些实例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示出来,通过解析这些例子的共同特点来帮助学生理解生物名词。而一些复杂的生物运动关系或者人体血液循环,对于学生来说,相对于大段的文字表述,清晰地思维导图更容易让学生理解这些关系,通过思维导图的引导使学生掌握这些复杂的生物运动关系。

思维导图除了应用在生物理论的教学上,在生物实验中也可以进行合理运用。高中生物有许多探究性实验,在这些实验中控制变量是其中一个重要步骤,对于生物因素的变动和生物数据的记录,清晰的表格记录更显得专业。清晰地实验思维导图能够让学生的生物实验高效有序,帮助学生提高生物实验操作能力。

四、思维导图在生物复习时的应用

第5篇:生物学必备知识范文

关键词:生物科学、生物科学素养、中学生、培养

一、 生物科学素养相关理论界定

(一) 生物科学素养的概念界定

目前为止,学术界针对“科学素质”与“科学素养”这两者的使用没有明确的规定,翻译成英文都是Science Literacy。科学素养包含五大要素:科学品质、科学知识、科学能力、科学方法和科学意识。科学素养是通过日常生活以及媒体等渠道提供的信息获取方式而积累形成的对科学技术的主观理解,是以教育为基础的行为。科学素养的五大要素彼此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是维系生物科学正常运转的最基本因素。

生物科学素养也是公民科学素养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公民社会实践、经济实践、生产实践以及个人实践是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展现,是对科学价值观和科学态度的一种展现。随着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生物科学已经逐渐的走入人们的生活,生物科学素养也就成为了现代公民必备素养的基本素养之一。

(二) 生物科学素养的基本构成

生物科学素养的基本构成主要可以分成生物知识素养和生物能力素养。生物知识素养内容是与人们日常生活联系最紧密的一个部分,与人类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的部分,是反映现代生物科学技术的理论基础和科技水平,是能够让学生们接受生物知识的必要前提,以及生物方面的各种相应的理论要素。这些知识的构成是都是让中学生适应社会发展、时代进步、科技发展以及今后学习生活的理论基础知识。

生物能力素养是进行物科学研究和生物学习生的基本能力之一,这其中一共包含四个方面,观察能力、实验研究能力、实践活动能力以及探究性学习能力。第一,观察你是学习生物的必要前提,也是获得生物方面知识的首要步骤,学会观察你才能够对实验、实践以及探究做好必要的准备。第二,生物学是对实验的要求很严格,因此,实验研究能力也是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的一种基本能力。生物实验能研究能力包括①从实验中获取知识的能力②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的能力③能够在实践中利用实验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实践活动能力是学生学习生物应该具有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这其中包含着要灵活的运用书本知识的同时,将知识转化到实践中去,从而得出结论,更好的探究生物知识。最后,探究性学习能力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方式。学生只有具有了探究性学习能力的本质才能培养创新生物科学的精神。

二、 国内生物科学素养教育的开展情况

国内生物科学素养教育起步较晚,就目前来看,可以总结成以下两个方面去概述生物科学素养教育的概况:一方面,通过改革生物课程结构和教材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也就是说,打破单一的必修课结构,形成必修课选修课以及辅修课相结合的课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学习,将基础和必备的理论课程作为基础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验操作能力以及生物科学的创新能力。这样,在学习过程中必修课是为学生在解决问题、获取生物知识以及培养能力做好夯实基础;接着就是必修课向选修课转化,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实验操作的训练;辅修课可以看做是一个小型的课题研究,有针对性的对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有能够进一步是学生掌握生物科学的研究方法。

另一方面,通过改革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在传授过程中引领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的同时,不仅仅应该注重学生学习方法,也应该注重提升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在生物学科教育领域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也同样有着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通过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和提升,从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学习习惯和氛围,同时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养成学习生物科学应具备的动手能力、动脑能力,实现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三、 培养中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途径和方法

(一) 优化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材的使用是培养好学生的必要前提之一,是“教教科书”还是“用教科书教”是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挑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重新塑造教材观念,去除“唯书唯上”的错误观念,已经教学的要求,学生的特点进行教材的选取和重新设计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增强学习的效率,使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有用知识。

针对学生方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仅是接纳新知识,而且还要完善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以便于学生平日学习知识内容的检索与提取。古语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于渔”,优化教材内容就是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教师在授课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方法传授给学生,实现真正的“用教科书教”的说法,才能使学生融合贯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二) 改革实验教学观念,加强学生的科学研究意识

知识的学习只有从自己思维中得来的才是自己的知识,自己再学习过程中总结的知识才是属于自己的知识。所以,在生物学科教学中,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生物教学的活动中,而不是把重点放在生物教学的结论中,我们要注重认知过程的学习和理解。

实验的方法是生物教学中最为基础的方法之一,从实验中观察到某一种现象、规律的形成过程以及得出一个相关的概念。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的不仅仅是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方法以及在整个实验中学生得出结论的过程,而且还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思路和方法。

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重结论轻过程,而不是将实验的发现作为学习知识的形成过程。如此的机械式学习方法是不利于学生学习和记忆的。因此,改革传统的学习观念势在必行,建立生物实验模式的学习观念,充分挖掘学生的发现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严谨的研究能力,以及营造一个良好的生物实验环境。(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叶禹卿.《科学新课程与科学素养培养》.北京:中国织工业出版社[M].2002.10

第6篇:生物学必备知识范文

【关键词】生物教学 学生 观察能力

生物学科的观察能力是指善于观察生物体和生命现象的细微变化及其本质特点的能力。中学生具备敏锐、精细的观察力是学好生物学知识必备的良好素质。因此,重视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是提高生物教学质量的保证。为了达到理想的效果,教师需采取一定的措施和方法去实施。

1.激发兴趣,明确观察目的。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并和思维活动紧密结合的主动知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但人对同时作用于感觉器官的所有客观事物并不都产生知觉,而只是对其中少数客观事物发生兴趣,然后做出观察行为,产生知觉。所以,若要求学生对事物进行观察,必须首先激发学生对该事物产生兴趣。激发兴趣可以通过设置疑问、引入竞争、“趣化知识”等方法去实施。但学生由兴趣引致的观察行为可能漫无目的、杂乱无章,未必能达到教学目的。因此,激发兴趣的同时,必须对学生的观察加以引导,明确观察目的,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少数事物或事物的重要方面,排除次要事物的干扰,从而收到理想的观察效果。例如,满树的桃花,学生只被它的艳丽所吸引,兴趣也只停留在欣赏桃花之美。教师可顺便问学生:桃树上最美的器官是什么?美丽的花朵有些什么结构?蜜蜂在花朵里干什么?……通过一系列引导性的设疑,达到指导学生观察花朵基本结构的教学目的。激发兴趣,引导观察,不但使学生明确观察目的,而且锻炼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掌握方法,培养观察能力。观察对象和观察方法对学生来说往往是陌生的,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观察对象和观察目的,指导学生正确使用相应的观察方法,以达到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1 验证观察法。立足课本,通过观察,对课本关于生物现象、本质特征的理论进行观察验证。例如,课本以白菜、萝卜为代表植物,归纳出十字花科的主要特征。教师要求学生观察课本提到的花椰菜、芥菜、芥兰、油菜等其它十字花科植物的花和果实,对十字花科的主要特征加以验证、确认,然后,根据验证结果,去识别更多的十字花科植物。运用验证观察法,使课本理论具体化、真实化,而且在验证过程中既巩固了已学过的理论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的思想。

2.2 比较观察法。比较观察法是抓住事物的特点比较其异同的方法。在观察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生物体或生物标本、挂图、模型时,要指导学生运用比较观察法。例如,在观察青蛙、蜥蜴的外部形态时,先让学生认真仔细地触摸、观察实物,然后照实填写两者的外部形态比较表,最后引导学生根据两者外部形态特征推导出它们各自的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条件。

利用比较观察法,使各项观察点既清楚明白又容易记忆,避免了观察内容的混乱。在比较观察过程中,学生还可以初步获得对不同事物进行对比、分析的能力。

2.3 循序观察法。循序观察法是指对生物体的形态结构按照一定的排列顺序进行观察的方法。例如,显微镜下观察根尖纵切面时,从根尖顶端向上依次进行观察: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又如,用显微镜观察番茄果肉细胞的结构,可以顺着其中一个细胞由外至内的顺序寻找细胞壁、细胞膜(在显微镜下不易看清)、细胞质、细胞核。

循序观察法能对生物体整体或局部的形态结构全面观察,观察过程详尽而条理清晰,避免了遗漏观察点的现象。

2.4 动态观察法。此法常用于生物的生活习性、生理功能、生物现象变化等方面的观察。例如,在探讨鳍的功能时,将一条鲫鱼的胸鳍和腹鳍剪掉,把另一条鲫鱼的尾鳍剪掉,让学生观察它们的游泳姿势和速度。通过观察,学生会发现并总结出各鳍的作用。

动态观察法的趣味性强,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吸引学生主动动手和积极思考,形成探索和发现的心理。

除上述几种观察法外,还有重点观察法、定期观察法、定点观察法、定量观察法等等。应根据观察对象、观察内容、观察目的、观察条件的不同,选择适用的一种或多种观察法。不论采用哪种观察法,在观察过程中要求做到点面结合,即既要全面了解,又要抓住重点观察。

3.野外实践,提高观察效果。在课堂和实验室对生物实体、标本、挂图、模型和生命现象进行观察,受时间、环境条件和操作条件的制约,只能观察一些典型事例。为了巩固课本知识和获得更多的生物学知识、观察技能,提高观察效果,有必要鼓励和带领学生进行野外观察。在野外,可以多方面、多角度接触生物体和生物现象。但野外地域广阔,生物种类繁多,环境条件复杂多变,必须有明确的观察对象、观察目的,有重点地、适时地选择有代表性的内容作为观察和分析对象,才能收到更好的观察效果。例如,观察鸟类的形态结构与生活习性相适应时观察野外放养的家鸡、家鸭的喙、足,家鸡的喙尖而坚硬,适于啄取食物,足的趾分离,爪硬而锐利,适于步行和刨食;家鸭的喙扁而阔,边缘有锯齿,适于滤食水里的食物,足的趾间有蹼,适于游泳。

第7篇:生物学必备知识范文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生物;课堂

一、生物课堂以学生为中心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老师是生物课堂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生物新课程提倡:在课堂上生与生及师与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老师的教学活动大致是:①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完善课程设计,积累教育素材,提高教育水平;②引导、布置探索内容,参与讨论;⑧协调学生之间的交流;④完善评价体系和实施评价。学生应实施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生物活动。在这一过程中,生物教学从“文本教学”回归到“人本教育”,老师不再是真理的化身、绝对的权威,而是学生的朋友和伙伴。老师主动走进学生的心灵,一方面“尊重’、“保护”、“关爱”学生;另一方面又要“唤醒”、“激励”、”发展”学生。老师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的心灵。

二、生物课堂是活动的课堂

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方法和方式是多种多样的,除了阅读教材、听教师讲课、做练习之外,也可通过讲故事、做游戏、演示、表情等活动获取知识:可深人实际调查研究,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也可动手设计、制作和做实验。现代生物教育的基本理念认为生物学习是现实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是生物学习的重要形式。在新课程中,每个知识点基本贯穿在一个现实情境中,注意突出知识的实际背景和知识探究过程,贴近学生生活经验和兴趣,立足社会需求,力求学习内容生活化以及学习内容经历化,根本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生物素养,特别是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高二上学期,关于氨基酸的计算问题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为了解决这一难点,我把数学的排列与组合规律用生动形象的生活实例让学生进行理解。学生亲自经历在静态中研究动态问题、在动态中找出静态规律的研究探索过程,明确了排列和组合问题的内涵,提高了生物学习的兴趣,增强了解决问题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当学到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一节时,我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活动一对常见的遗传病与伴性遗传病作比较研究,学生的积极性高,98%的学生参加了社会调查全过程,88%的学生写出了小论文。学生论文的触角之广、内容之深,是老师远远没有想到的,其中涉及到环境问题、医疗问题、地区文化问题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查阅了各种资料,积极交流,互帮互助,伴性遗传规律的知识掌握和灵活运用得到有效强化,而最主要的是学生明白了生物学习的重要意义和获得了学习生物的乐趣,许多学生事后说自己有“长大了”的感受。

三、生物课堂是讨论、合作、交流的课堂

合作讨论是学习小组成员商讨、分工完成学习任务的手段,而交流则促进学生智慧共享。课堂上的讨论、交流、合作有许多积极作用。首先,它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许多平时内向、不善言辞的同学在讨论和交流中饱会活跃起来,勇于发表个人见解,学生个性得到张扬。其次,它有利于创造自由、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思维的伸展,这也是输快学习的一种形式。最后,它有利于培养学生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这正是知识经济时代每个人生存的必备条件。

四、生物裸堂是承认差异的课堂

传统的教育模式中课堂目标是单一的,要求所有人都达到同一目标要求,都成为“精英”,而忽视了学生个体的差别。有调查反映出以上做法的直接后果是:传统生物课堂只成就了10%的精英(高分低能〉,约40%的学生感到学习困难,而少数学生则完全放弃生物。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种教育造成了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对后进生是一种教育权利的变相剥夺。而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认为“不同的学生在生物上得到不同的发展Ⅱ,这从客观上肯定人的差异性,认为不同的人在学习上会有不同的效果,每个学生只要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就是巨大的成功。阔时,新课程又认为“教育”必须是“面向全体Ⅱ的教育,每个人都要学习知识,根据能力大小可多可少。这种理念下的评价机制,会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持久保持,能让后进生吃得着、优生吃得饱。

五、生物课堂是德育的课堂

生物教学蕴含了丰富的德育内容。讲生物史,可培养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讲生物思想、方法,可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新课程每一处知识、每一处背景材料都可以作为德育教育的资料。学习生物所体现的意志品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欲望,培养生物的审美观等诸多方面与其他学科的教育一起构成一个立体的德育渗透体系。

六、生物课堂是现代性信息技术课堂

第8篇:生物学必备知识范文

Characteristics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Inquiry Teaching of

General Biology in Higher Normal University

LIANG Fang, LUO Leili

(Nanchang Teachers College, Nanchang, Jiangxi 330103)

Abstract Normal general biology inquiry teaching is students according to the problems posed by the teacher, oneself through data collection or experiment to obtain knowledge of a teaching method, is an active learning process is conducive to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innovation ability and practice ability.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significanc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inquiry teaching in general biology, and puts forward the strategy of implementing inquiry teaching in Higher Normal University.

Key words biology; inquiry teaching; characteristics; implementation

1 高师普通生物学课程的内容和性质

目前,高师普通生物学课程的内容设置上,过于追求课程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课程内容之间缺少必要的关联,以及内容上的相互渗透和整合,这就使学生无法在学习生物学中,对整个生物界以及结构有个整体性的认识。普通生物学在内容安排上与基础教育的联系更为紧密,在实验教学中,普通生物学没有统一的实验教材,这使它对实验的内容和实验的安排有较大的自由和选择权,可以打破以往实验课程依赖于理论课程的现象,实现在实验课程中以实验为主体,建立实验课程与理论课程既互补又相互独立的关系。普通生物学课程不仅重视对学生基本能力的训练和提高,而且还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和自学能力。在实验内容的选择上,基础生物学注重对学生基本实验原理、基本实验方法以及基本实验技能的培养,并在基础实验的基础上增加对实验的综合性运用以及分析,建立适当的讨论和探索性研究,注重对基础实验的设计性和可行性操作。高师普通生物学在理论方面具有知识体系广的特点,无论是在知识的深度上还是在知识的广度上,都有着中学阶段的生物学不可比拟优势和特点。但由于高师普通生物学的知识点较多而所给予的学时又相对较少,所以就要求教师对课堂设计有一定的考虑。在生物学的课堂上,要给予学生适当的时间进行讨论和答疑,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将学生带入到相应的场景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 普通生物学中开展探究式教学的意义

探究式学习,就“探究”二字而言,主要是指反复并深入的研究,也是近年来新课程中改革中最热门的词汇。在生物学课堂中,老师要针对课堂内容提出相应的问题,学生要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自己进行资料的收集,并通过实验验证和与同学间的讨论,获得相应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培养独立创新的精神。探究式学习是学生在生物课中自己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也是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完全参与其中,并有机会提出见解,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主动的探索,所以说探究式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可以使学生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寻求答案,有利于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普通生物学课堂上,教师只对相应原理和概念进行讲解,而让学生通过自己阅读和思考,完成独立的探究过程,可以进行实验或讨论研究,让学生可以靠自己的努力掌握相应的原理和得出相应的结论。普通生物学中开展探究式学习要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主动地进行探索和研究。而传统的生物教学则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只重视对知识的传授,导致学生只能够被动接受,这种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严重束缚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仅导致了课堂教学效果的不理想,还使学生产生了厌学的情绪。探究性教学的意义在于教师不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合理地指导学生,让学生自己体验,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和实践能力。

3 普通生物学中开展探究式教学特点

3.1 交互性

探究式学习强调对知识的理解和思考,是对知识的扩充,是进一步获得更多知识的过程。探究性学习具有交互性的特点,是在对课程内容的不断认识过程中完成的,教会学生初步掌握探究的方法。学生通过初步学习和掌握科学的探究过程和方法,可以对课程内容进行认真的钻研,将有限的课本内容进行放大,学会举一反三,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在普通生物学中开展探究式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还有利于形成批判的思维方式,对事物和现象的分析更客观。普通生物学以自然界为研究对象,研究自然现象和自然变化规律,以及自然的发生和发展。在普通生物学课程中运用探究式教学,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引导学生,对自然现象和发展变化的规律进行主动的探索。通过理论学习以及对现象的探索和验证,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理解和领悟,对于身边的类似的自然现象和事物本质,可以直接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研究,甚至进行模拟实验或者相应的体验。

3.2 阶段性

在基础生物学探究性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一般可以分为三个循序渐进的阶段,经过这三个阶段,学生基本可以掌握探究性教学的基本理念和方式方法,第一个阶段是教师对课本和课程的基本内容进行讲解,然后教师对学生提供一些儿课本中不曾出现或没有讲解到的问题。第二个阶段是教师在提出问题后,要保证不提供任何的建议或者给出任何的解释。第三个阶段是教师提供相关的现象,引导学生按照现象进行探索、发现并逐渐解决问题。所以说基础生物学探究性教学具有阶段性,许多教育学家都建议在基础生物学教学中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科学探索的机会和过程。还有人认为,探索式教学是发现式学习、指导性学习与开放性学习的结合体。教师在课堂上根据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引起学生们发现式学习的过程,而指导性学习指教师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避免学生走弯路,这一阶段较上一个阶段复杂,而开放性学习是探索式学习的最高境界,教师提出的问题由学生解决,特别考验学生的探索发现能力以及自主性。这便是探究式教学的三个阶段,对基础生物学课程教育有着深远的、有意义的影响。

3.3 协作性

传统式基础生物学教学一般提倡学生之间进行竞争而提高成绩,但这种竞争往往容易使学生形成一种自私、狭隘的性格,不利于促进学生之间的共同进步,只有少数学生具有优异的成绩。而目前提倡的探究性教学则更注重学生之间的交流和相互学习,更注重团队协作的精神。探究式教学鼓励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来完成共同的目标,每个人都可以与同伴分享自己的成就,并对团队或者其他同学产生激励的作用,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别人的帮助下有所进步,提高学习效果,这种探究式教学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可以尽量安排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并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交流,鼓励学生子啊课堂上进行讨论,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责任意识。所以说,探究式教学是提高普通生物学教学的必然选择,可以促进学生间的相互协作,发挥学生各自的优势和特点,共同达到学习的目标。

4 高师普通生物学探究式教学的实施

4.1 选择理想的教材

教材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必要载体,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选择适合的、理想的教材,对于提高教学效率十分重要。在普通生物学的探究式教学中也要注重对教材的选择,如何结合教学内容选择理想的生物学教材,成为许多教育者关注的问题。所选择的生物学教材必须要编排内容合理,教学内容突出,最重要的是要适合探究式教学的实施,能够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的教材才能够实现对学生的引导以及开发,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其次,对教材的选择还要注重教材与各专业的联系,并适当地与各专业的发展情况或者现状进行有效的结合。一本好的教材就是要使学生看过教材后有所领悟,有所收获,并学有所用,这是教育工作者选择教材的标准,也是理想教材的必备条件。关于教材的选择,教育工作者可以先对国内外生物学相关教材进行收集和阅读,并对相关文献或者是资料进行归纳总结和整理,找到最为适合中国实施的探索式教学的优秀教材。作为教育工作者可以积极参加国家或国外开展的教师培训,学习和交流先进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改革活动和自身的专业化发展。教师之间可以交互针对所用教材,讨论教学方案和教学大纲,然后根据教学方案和教学大纲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

4.2 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生物学的课程内容一般较为抽象和复杂,学生普遍都难以理解,但作为基础性课程,又不得不对其加以掌握,可以说是一门较难理解和消化的学科。探索式教学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能够主动获取知识和延伸知识的能力。而在实施探索式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运用多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比如,在探索式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可以利用教学录像、纪录片或者是实物展示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在讲授内容较繁琐、学生容易混淆的课程时,学生有可能抓不住重点,这时如果在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找到重点,迅速理清思路,对抽象概念的理解更加透彻,很有效地克服了传统教学的弊端。此外,教师也可以对学生加以引导,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可以以小组讨论和集体讨论的形式进行,或者通过制作PPT进行讲解,甚至知识竞赛的形式,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和能力。

第9篇:生物学必备知识范文

关键词:师范专业;学科教学论;课程改革;中学生物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1)35-0105-02

高校师范专业以培养基础教育中的管理、研究、教学等方面的人才为目的。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进行,对高校师范专业的人才培养多元化发展、适应时展的需要提出了新的挑战。《学科教学论》是每个师范专业的专业课,《中学生物学教学论》则是生物师范专业的专业课,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从事基础教育工作所必备的专业技能和持续发展自身专业素养的基本能力。[1]本课程的问题分析,对于生物师范专业、生物师范生及相关的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院《中学生物教学论》课程现状

《中学生物教学论》课程是生物科学与生物教育两个师范专业的专业课,目前我院开设的情况如表所示:

注:课外实践指开课期间参与中学生物教学的活动;教育实习统一安排于下一学期第三至第十周,前两周为实习前短训。

1.榆林市中学生物教学现状

(1)研究方法和对象。采用抽样问卷调查法(问卷中生物学知识相关内容引自人教版教材),[2]对榆林市6所中学(榆林中学、一中、实验中学、苏州中学、八中、十一中)20位生物教师、1012名学生发放问卷。

(2)调查结果统计。本次发放教师问卷20份,回收20份,学生问卷1012份,回收964份,回收率95.35%。

2.问题与分析[3,4]

(1)我院《中学生物教学论》课程问题与分析。对表1进行分析,目前《中学生物教学论》课程的安排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缺少课外实践(参与中学生物教学的活动),对于中学生物中所要求的实验没有对应的安排,造成师范教育与基础教育脱节现象,培养出的师范生到了基础教育岗位难以胜任;开设形式较为单一,没有其它活动来增强生物师范生的各方面能力,无法达到当前社会发展需求的多元能力人才标准。

(2)中学生物教师问卷问题与分析。对表2进行分析,当今基础教育中对生物学教育教学人才的要求是多元化的,主要包括:专业基础知识必须扎实,才能应对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需求;教学的基本技能要熟练掌握和应用,以及实现教学的方法多样化,使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兴趣得到提高;多媒体应用的能力必须得到锻炼,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基本实验技能以及其它素养也需要相应得到锻炼和提高。

(3)中学生问卷问题与分析。对表3进行分析,首先,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兴趣浓厚,但对于生物学课程认识较浅;其次,学生对课堂中的生物学教学较为满意,但对生物学实验教学只是个别学校开展较为满意,其它表现为一般或不满意;再次,课外生物学活动开展很少,只是个别学校有一定的开展;最后,学生对生物教师和其它方面提出较多的期望和要求,主要包括:理论课中能让他们感兴趣的以及和实际相联系的知识、实验课程的安排、课外兴趣小组、探究性活动等方面。

二、讨论与结论

目前《中学生物学教学论》课程的安排已经暴露了较多的问题和不足,其它专业的《学科教学论》课程也有相同或相似的问题存在。高校师范专业《学科教学论》课程已经跟不上时展的步伐,必须进行全方面改革,做到与时俱进,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观念方面

各级领导、教师以及学生必须重视本课程的意义,提高认识。观念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先决条件,任何课程甚至是教育的改革首先需要的就是转变观念。

2.课程资源方面

课程资源要在投入上应加大力度,才能保证课程的发展需求。主要包括:理论教学使用的设备、对应的实验课程场所和相应的器材、师资队伍,等等。目前在《中学生物教学论》课程安排中,我院没有本课程的实验场所,对于中学生物学中所要求开展的实验和活动,在其它专业基础课中接触也较少。其结果是,我院培养出来的在中学教学中任教的学生无法开展课标中所要求的相关实验,更无法进行一些创新性的实验。

3.实践环节方面

为师范生多创造锻炼机会。可以与当地中学形成长期合作关系。在本课程开设的同时,让师范生有较多的机会去体验、去磨练,能够顺应时展的需要。

4.其它方面

《学科教学论》课程中需要学生具备多元化的能力。可通过开展一定的活动,使他们提高基本能力、锻炼专业能力。如,开展讲课比赛,锻炼基本的教学技能;开展设计教案评比、普通话比赛、探究实验设计等活动,开发挖掘学生潜力,培养和提高他们各方面的能力,使之成为具有多元化能力、社会适应力和竞争力的人才。

只有师范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学科教学论》课程才能得到发展,专业才能得到发展,学校才能得到发展,教育事业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恩山.中学生物学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课程教材研究所/生物课程研究开发中心.生物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