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智慧对人生的重要性范文

智慧对人生的重要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智慧对人生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智慧对人生的重要性

第1篇:智慧对人生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福乐智慧;道德观;幸福

中图分类号:I20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5-000-02

一、概念分析

1.《福乐智慧道德观》产生的社会背景

《福乐智慧》的开篇,作者就挥舞着笔端写上了“对明丽的春天和伟大的布格拉汗的赞颂”,结尾却以“论世风日下和人心不古”为结局。这是优素甫・哈斯・哈吉甫用隐喻的手法斥责和鞭挞“贬义的道德典范”,并揭示了他们的真而目。主要是基于当时喀喇汗王朝的极胜繁荣以及外部征战内部王权斗争所造成的人心不古、道德底线持续走低。人们只顾眼前利益,从不为社会全局以及后世子孙考虑,在这样一种人心极度慌乱不安定的社会环境下,迫切的需要一种能够起到教化人心,舒服人性的理论系统。《福乐智慧》应声而出。

2.道德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道德观念,没有任何一种道德是永恒不变的。

道德,指衡量行为正当与否的观念标准。一个社会一般有社会公认的道德规范。只涉及个人、个人之间、家庭等的私人关系的道德,称私德;涉及社会公共部分的道德,称为社会公德。道德和文化有密切关系,有些时代又打上意识形态的烙印。

3.道德观

道德观是指对道德的认识和观点。是指对全部道德现象的认识和观点,有时也是指对某一类在社会生活中,人们总是站在一定的社会地位和特定利益关系的立场上,去观察和认识各种社会道德的。所以,不同社会、不同阶级的人,就必然具有不同的道德观,对社会道德现象和道德关系的整体认识和看法。与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紧密相连,相辅相成。

二、《福乐智慧》的道德观

福乐智慧的道德观,要求无论是国王、大臣、百姓、老年人、成年人、男女性、农牧民都需要有高贵的道德。

世人凭借两种事物得以不巧,

一是美好的语言,一是善行①。

从上述看出,人生在世一定要有个说好话,做好事的良好习惯。这样您的一生才会幸福,并是两世(今世、后世)都获的幸福。

1.觉醒的形象

用形象的展示把诗者的注意力和思维引向预定的路线,他将自己的观念通过想象中的人物和由他们所构成的故事中显现中出来。法制、幸福、智慧、来世四种观念被日出、月圆、贤明、觉醒所代替,他们仿佛鲜活的人,和读者一样。

博学的哲人他曾说:

不能抑制自己,会自食恶过②。

提倡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思想意识。人应该真心做事。无论您是国君或大臣或老百姓都要感恩。珍惜今天的所有,不要太骄傲也不要自私。

2.行善观

你若想做今生来世的主人,

办法只有,就是多兴善举③。

你应以生命为本钱,善行为利润,

来世你将得到华服美食④。

诚实的人才能获得幸福,他才是世界主人。因为他是个善良,大度,克服困难,所以他过美满人生。什么让我们生命有价值;什么才让我们的生活美满,它来自于“善行”。

博学的哲人他曾说:

不能抑制自己,会自食恶果⑤。

上述提倡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人应该真心做事。无论是国君或大臣或老百姓都要感恩。

3.两世观

善行才是两世获得幸福之路。他还认为知识与智慧是治理社会的条件,而法度和道德为治理社会的手段。他把知识看做是治理整个社会的根本方法。他还从人本身的构造来说人们应该追求今世和来世俩世界的幸福。他说:真主创造了俩世界,人们的俩眼、俩耳、俩手。所以人们应该用这些来抓住俩世界的幸福。

一个得到,将另一个追寻,

由此可见,在他看来,人生的目的就是追求今世和来世俩世界的幸福⑥。

你若想在今世获得善果,

好吧,无须多言,要多做好事⑦。

说每个人都要有诚实、仁爱、感恩的心。我们不只为今世的幸福且也为后世。今天你做好事,后代会记住,提倡“榜样”精神和“英雄”精神。他鼓励百姓做好事、做善事,这样才有道德。他认为“道德是真主创造的”若您不为他人想,那“复活”的那天真主会惩罚你。

三、获得幸福的途径

幸福是传统的伦理范畴之一。幸福观是人们关于什么是幸福和如何获得幸福的看法。幸福观是由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理想决定的,是世界观、人生观的一种表现。

1.道德修养

玉素甫为了治国的需要,十分重视教育。在玉素甫的教育思想中道德教育占特殊。他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忠诚”为国君效劳、尊重真主的统治者、“成为有用的人”。

努力进取吧,莫要迷失正道,

切莫慌废青春,要抓紧时机⑧。

强调应该使孩子从小就学习语言、文学、数学、星象学、医术、骑射等,尤其是给孩子进行道德教育。

道德对人发展的重要性及道德教育本身的重要性在《福乐智慧》中被摆在最突出的位置(道德教育是从提高人们道德认识入手的,因为只有提高人们对道德的认识,才能有效地提高人们接受道德教育的兴趣,从而达到道德教育的目的)基于道德教育对人的发展的重要价值的认识,《福乐智慧》提出道德教育的实施应坚持一定的原则和方法。

2.家庭道德

对子女的教育、培养,是书中表现出尤素甫非常关注的问题之一。

父亲的心血浇灌了儿子,

儿子一定会品行端正。

父亲对儿子严加管教,

他会给父母带来福运⑨。

父亲养育了子女,父亲的严格教育都为了子女,这样他们长大后会做善事,才能成为有道德的人。子女会成为有道德的好人,使父母幸福。他重视家庭道德的重要性。在家庭道德中他提出了“婚姻关系的平等”、“慈爱”、“孝顺”、“和睦”的兄弟关系等思想。

3.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既是人们劳动和工作的需要,也是人们不可或缺的精神需要。

优素甫在文中说道:“莫和他人为敌,要多多结交朋友兄弟。”

(1)真诚

一是“正义”以诚为本

一是“幸运”意味幸福⑩。

只有诚实才能公正,最终获得幸福。

他认为人与人交往必须言行一致,真诚敦厚则是建立人与人之间信任关系的桥梁。所谓真诚就是肝胆相照,坦诚无私。

(2)慷慨

再次是奥斯曼,他知耻,恬静,

他也是人类精儿,慷慨宽容(11)。

所有的财富和自身,

先知将俩个女儿许配他为婚(12)。

奥斯曼因慷慨,宽容得到了先知的好评,先知把自己的俩个女儿嫁给了他,慷慨才是人道之路。

慷慨从一般意义而言,就是富人对贫困者的经济援助。由于个人的天赋和所处的环境条件不同,任何社会的人们都有贫富差异的问题。

4.满足

一是“智慧”,价值崇高,

一是“知足”,伴随着欢愉(13)。

只有智慧,才能有价值,这样快乐一生,会懂得知足。

优素甫不排斥物质需求的适当满足,他认为物质需求是维持人们的正常生存和发展所不可或缺的条件,是幸福得以产生的基础。财多不算富,心富才是富。没有什么比精神生活的空虚更为痛苦。因此,优素甫认为充实的精神生活才是人生幸福的重要因素。

美德离不开知识,

有知识的人才有美德”(14)。

优素甫认为只有获得了知识方能获得幸福。只有知识的人才能够辨明善与恶;辨明善与恶之后才能从善而行;只有从善而行的人才具有美德;而往往具有美德的人才能获得幸福。所以,只要人们能掌握知识,就能间接地明了善,从而也就寻觅到了通向幸福的途径。

注释:

①②③④⑤优素福・哈斯・哈吉甫著.郝关中,张宏超,刘兵译.福乐智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P28-319-34-35-319)

⑥⑦⑧优素福・哈斯・哈吉甫著.郝关中,张宏超,刘兵译.福乐智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P3662-34-51)

⑨⑩(11)(12)(13)优素福・哈斯・哈吉甫著.郝关中,张宏超,刘兵译.福乐智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P12-10-12-12-298)

(14)优素福・哈斯・哈吉甫著.郝关中,张宏超,刘兵译.福乐智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P298)

参考文献:

[1]优素福・哈斯・哈吉甫,著.郝关中,张宏超,刘兵,译.福乐智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

[2]优素甫・哈斯・哈吉甫,著.福乐智慧.阿斯哈尔,译(哈萨克文)民族出版社1989,4(第一版).

[3]范丽娜.浅析《福乐智慧》中的家庭伦理观[J].群文天地,2009(12):62-64.

[4]范丽娜.试论《福乐智慧》中的幸福观[J].学理论,2011(3):158-159.

[5]蔡灿津.《福乐智慧》哲学思想初探[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1.

[6]新疆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福乐智慧》研究译文选(一)[C].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1.

[7]新疆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福乐智慧》研究论文选(二)[C].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3.

[8]魏良|.《福乐智慧》与喀喇汗王朝的文化整合[J].西域研究,2000(3).

第2篇:智慧对人生的重要性范文

悄然溜走的岁月,转瞬即逝的年华。曾有的美好,今朝的梦。怀想是因为离别的钟声已经敲响。大学,我以拼搏的汗水洗净了知识的尘埃,却忘记到了作别的长亭,离去的码头。暮然回首,得失之间。惆怅与欢悦羁绊着前行的心。惟有追忆,方觉拥有的永恒! 收获是对奋斗的馈赠,四年的点点汇集,四个春夏秋冬的孜孜以求,日以夜继的孤身书海,心领神会的倾听慧语,兢兢业业的投身事业,我学会了珍惜,懂得了追求。失去,是因时间的无情与付出的匮乏而酸楚,。独思的天性,丢失了对智慧的交流,对精华的吸收。

时光已逝,良晨难在,获取超于失去,何乐而不为,憧憬,是因为新的梦想在开启斗士的豪情!

如果再给我一个上大学的机会,我会更珍惜,让她更精彩。因为我体会到了大学对人生的重要性,在我离开学校后,我又将开始自己的更精彩的征程!我要努力去拼搏,直到成功!

第3篇:智慧对人生的重要性范文

一、音乐教育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音乐教育有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以致达到启迪智慧、净化心灵、愉悦身心的作用。如对学生进行《国歌》、《国际歌》、《红梅赞》、《蝶恋花》等革命老歌的教唱中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革命理想,还可以使学生在接受传统音乐教育的基础上,同时也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热爱祖国、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精神振奋的良好风貌,也养成乐观豁达、聪敏理智、通情达理的健康心理一以及行为习惯。

二、音乐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操

1.充分利用歌曲教学,激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充分发挥情感的诱导作用,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如欣赏和学唱歌曲《我爱你,中国》,则可采用视听觉协同教学的方法来完成,首先采用现代化的声象手段播放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画卷,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呜,然后让同学们一起欣赏有高超演唱技巧的女高音那酣畅淋漓的演唱,最后共同抒发对祖国的一片挚爱之心。

2.要使健康的情绪体验得到不断巩固、不断升华、不断深化,从而形成稳定而深厚的情感体验,就要从学生原有的情感基础开始。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就必须在建立热爱父母、师长、学校等情感基础上,逐渐引导学生从个人的温情主义的狭隘天地中走出来,并将乡土观念推而广之,扩大到祖国之爱、人民之爱,循序渐进,真正理解和感受到对人民、对党、对祖国热爱的实质和深刻含义。

三、音乐教育有利于学生正确调控自己的情绪

1.在认识自己情绪特征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妥善地调节自己的情绪,包括合理表达正面情绪,削弱乃至消除自己的负面情绪,进行自我安慰与疏导,从而摆脱不良情绪的体验。在恶性情绪中,最为难缠的是妒嫉情绪,俗话中就有“妒火中烧”之说,因为学生性格特征还不完全成熟,看到别人成功就容易产生心理不平衡,引发偏激或逆反情绪,对此我们教师应给予正确的疏导和教育。如歌曲《我们来到美丽的山谷》,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和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学生们到郊外远足的情景,抒发了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表达了他们长大要做大自然主人的远大理想。在教唱此曲时,不仅要教会唱旋律,更要教育他们从小树立远大的革命理想,为着自己的未来,祖国的未来而自我奋斗,靠自身的努力来超越他人,实现自我价值。

2.引导学生自我激励,敢于面对困难与挫折,敢于直面现实,拥有情绪的自控自制能力,能克制冲动情绪,消除自满情绪,对人对己都能维持高度热忱。学唱歌曲《红星歌》教育学生要学习小主人公那种立场坚定、爱憎分明的性格,面对困难要学会运用自己的智慧去克服困难、战胜困难从而赢得最后的胜利。学唱歌曲《苏武牧羊》时,则要教育学生学习苏武那种历尽艰辛磨难,始终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铁骨铮铮的民族气节和爱国主义精神。

3.教育和指导学生要开阔胸襟。青年学生容易激动愤怒,形成性格上的暴躁习性。因此,教师要引导他们逐渐养成沉着稳重的涵养与谦逊质朴的美德,使他们性格开朗;对人对事能从多方面、多角度去看问题,避免以偏概全;学会用理智驾驭和调节自己的情感。如世界上最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所作的第九交响曲最后乐章《欢乐颂》, 向全人类发出了“亿万人民拥抱起来”的召唤,充分体现了音乐家“自由、平等、博爱”的伟大精神,听来令人振奋,撼人肺腑。因此,教育学生要学习音乐家宽广的胸怀和与病魔作斗争的顽强精神,以贝多芬的那句名言“我要扼住生命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屈服”来勉励自己。

我在音乐教学中,引导学生仔细聆听音乐、细细欣赏。认真体会,使其内心情感倾注到作曲家所表现的情感世界中去,在高雅的音乐艺术的熏陶下,身心愉悦,灵魂升华,从而不断提高情商水平,培养高尚情操。

四、音乐教育有利于学生融洽人际关系

维系融洽的人际关系,是情商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着一个人事业的成败。音乐作为人类的共同语言,有它独特的魁力和特效,它可以缓解人与人之间的矛盾。西柏林阿思特高级中学音乐教师凯乐夫人在介绍他们对音乐教学目的认识时,讲到音乐课可培养学生的宽容精神和开朗性格,学会怎样与周围的人相处。例如歌曲《我爱米兰》教学中,就产生了相当强烈的教学效果,歌曲使学生与老师的距离又拉近了一层。而在合唱、合奏中,队员都要以和谐为前提,突出主旋律而不可喧宾夺主。处于伴唱伴奏、副旋律、次声部时,要求队员起到甘当绿叶映红花的作用。音乐作品表现的这种相互配合水融的关系正是我们协调人际关系所需要的。实践证明,喜欢音乐并表现突出的人,性格大都开朗,与人相处也大都具有亲和力、讨人喜欢的。文学大师托尔斯泰的一段话,似乎道出了音乐的这一特性:“有时,人们相处在一起,虽然互不敌视,但彼此的情绪与情感是格格不入的。突然间,音乐象闪电一样把所有的人联结在一起,克服过去的隔阂,甚至敌视,人们感觉到团结和友爱。”

五、音乐教育有利于学生增强信心、磨练意志

第4篇:智慧对人生的重要性范文

“三Q”是成功的指标。它对于健康长寿来说,同样也是重要的指标。

“IQ”,即智商。人的智力结构由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实践能力组成。“智者寿”。看看古今中外的诸多实例,无不是成功人士有较高智慧;健康长寿者大都是智慧丰富的人。唐代名医孙思邈在百岁高龄时写出医学巨著《千金翼方》。我国科学家竺可桢83岁时完成《中国近五千年来的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一书。美国大发明家爱迪生81岁时获得1031项发明专利。德国文学家歌德完成文学巨著《浮士德》时已82岁。无数实例证明,老人在智慧成熟性方面,具有青年人不及的特殊优势。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善于学习不只是成功人士的特征和必备的生命要素,也是防衰抗老的重要方面。

“EQ”,指情商。它对于人生至关重要。国际上流行两句话:智商助你成才,情商助你成功。人生也是个大世界。人生的大世界由两个部分组成:一个是外部存在的客观世界,另一个就是你自己的情感世界。只有在这两个世界中都拥有美好,才能赢得成功和幸福人生。

生活忠告人们,谁也不应当低估了情商的重要性。情商是潜藏在心灵深处的天使,它摸不着,看不见,却时时处处起着很大作用。

常言说,“心情好,一切都美好”。“好心态,成功人士的法宝,健康长寿也离不了”。纵观世界各国百岁老人,无一不有良好心态和美好人缘。波兰年龄最大的老寿星、115岁的雅尼娜·艾菲维科夫斯卡,是有名的遇事想得开的老太太。她的大半生都是在战乱、贫困中度过的。但她坚强、自信,从不悲伤,身心没有被摧垮,活到115岁高龄。

《黄帝内经》上说:“精神内伤,身必败亡。”我国唐代诗人李贺,从小聪明伶俐,曾以长短之歌名动京师。然而,他怀才不遇,20岁时赴考落第,心境十分悲伤,吟诗道:“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精神堕入痛苦深渊,27岁时便命归黄泉。

情商高的人,能很好的掌握自己的情绪,而且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成功者是这样,长寿老人也都具有这方面的共同特征。寿星们在为人处事上能正确对待人、事、物。寿星大都具有“六心”,即仁爱之心,善良之心,正直之心,宽恕之心,真诚之心,奉献之心。体现了情操高尚,与人为善,心底坦荡的待人处事之道。

情感,是生命的象征。我们务必记住,对情感要像珍惜生命一样去珍惜它、爱护它、维护它。

“AQ”,即逆境商或挫折商。逆境商指面对逆境的压力,度过难关的能力。这一点无论对事业的成功者和渴望健康长寿者来说,都是很重要的。

巴尔扎克说:“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当一个人遇到这样或那样困境时,强者会激起更大决心和耐心,从而实现更加辉煌的成就。在困惑以至危险面前,它能时时告诫你保持清醒。正因为如此,其警惕性往往要比身处顺境的人高得多。为了摆脱困境,一些逆境者总要以顽强的精神进行抗争和拼搏,它不仅能磨炼人的意志,而且还有伴随而来的智慧的启迪。爱迪生在实验制造白炽灯的时候,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但他从不灰心。最后,在做第1201次实验时,终于成功了。他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白炽电灯泡,成为举世闻名的发明家。

在人生的道路上,“不如意者常八九”,谁都难免遇到困境。对老年人来说,疾病、灾难、意外事故时有发生,这就需要自己增强信心。芬兰的流行病专家断言,逆境中有绝望意识的人,患病后死亡率高。我们应当记住,没有黑夜就看不到闪亮的星辰,没有逆境也就没有真正的光明。我们应当相信,人生中的逆境犹如蓝天上的乌云,总是要出现的,正像乌云可以被驱散一样,逆境也是可以战胜的。心理学家奉劝人们,遇有困难,不要害怕、恐惧和屈服,要善于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增强信心。

人到老年,最大的不顺莫过于丧偶、失子和慢性病缠身。遇到这些不幸,最重要的是呵护好自信心。信心让人们战胜逆境,引领人们跨越种种不幸,在黑夜中看到闪亮的星辰。只要自信心不倒,生命就不会枯萎,生活就会充满希望。

第5篇:智慧对人生的重要性范文

试问,我们所有的知识都是可靠的吗?知识到底与我们的生命有多少关联?我的成长、我的行为抉择、自我实现,与我所掌握的知识有多少关系呢?眼光再放宽一点,人类的知识与人类的抉择、人类的命运,有什么关系呢?开始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意味着我们有初步的反思了。对知识的反思,尤其是对知识里面元知识的反省(知识是会扩展、扩充的),才能产生见识,产生智慧。可以说所有人类最具有原创性的发现与创造,往往都是对元知识的反思。    那么,什么是元知识呢?首先,元,即第一的意思,如元首、元旦。所谓元知识,就是第一知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其他知识都是其孽生、繁衍出来的子子孙孙。换个通俗说法,每个学科里面的公理、基本前提等,就是这个学科的元知识。例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爱因斯坦之所以有那么大的创造性贡献,就是因为他完全颠覆了经典力学世界里牛顿发现的时空元知识:爱因斯坦认为时间和空间是一体的,当超过光速的时候,时间会膨胀,空间会收缩。当爱因斯坦对牛顿关于时空的元知识进行反省与批判的时候,伟大的创造就开始出现了。又如因果律,因果律可以说是自然科学的逻辑前提和元知识。英国哲学家休漠曾追问因果律是否可靠?太阳今天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谁能保证明天就不会从西边升起,东边落下吗?休漠最后得出的结论就是:因果律,不是客观的,也不是理性的,而是经验归纳(心理习惯)的结果。这个反思很要命,将完全颠覆自然科学的基石,为了解决这个休漠难题,所以就有了康德后来为真善美知识划界的伟大贡献redlw.com。

  除了反省这些理性的知识来获得见识以外,还有一个更广泛的层面来获得见识,那就是反思我们的情感。情感有很多种,亲情友情爱情,每一种都丰富异常,每一种到达最深源处,都可以兴发我们的潜能,升华我们的生命,更好地完成我们自己。大哲们常说不是知识,而是情感,才真正构成我们生命存在的底色。情感反思亦可获得智慧,甚至是更大的智慧,有的人天生就是情感的天才,比如说歌德,比如说沈从文。这里以爱情为例,可一窥情感反思与情感智慧。   

 歌德有一句话:“永恒之女性,引导我们上升。;6这位有着维特愁心、浮士德灵魂的文化巨人,活了83岁、创作了127部作品、一生恋慕女人无数。八十多岁的时候,还在迷狂地给16岁的小情人贝蒂娜写情书,那情书简直热得烫手。又如安徒生,他在火车上邂逅一位心仪的女子,没说过一句话,从此各奔西东,一生中再没有相见,他也再没有谈过恋爱,只为这个女子神魂颠倒,单相思式地写了许多星辉、水晶般绝美的故事,这就有了“安徒生童话”的诞生。可见,人性本自私,但爱情可以克服自私,我们在自己饥寒交迫的时候,还会莫名其妙地为爱人嘘寒问暖,我们一无所有,还会希望爱人富足天下。更高的层面上,爱情锻炼了我们最温柔、最细腻、最卑微、最高贵的情感,在美好的、正面的爱情里,我们人类的潜能、美好的创造力,有时候会意想不到地井喷。

   当然,恋爱造就诗人,反过来说,失恋也可以获得人生负面的种种深度,了然人生的种种局限,因此,可以成就哲学家。比如,在歌德年轻的时候,他爱上一位女子,但落花有意,流水无情,这位女子并不钟情歌德,歌德痛不欲生,想自杀,后来,歌德对爱情开始反省,于是写了一本小说,爱情中的种种,他都倾诉在小说里了,小说写完,他就摆脱出来了,也不想自杀了,这就是《少年维特之烦恼》redlw.com。

    要言明的是,情感完全可能把人粘腻、裹挟、淹没,身处情感风暴中央时,往往难以超拔,所有升华和创造,都是来源于退一步之后的反思,所以要强调情感的反思对智慧获得的重要性。

第6篇:智慧对人生的重要性范文

在小学教育中,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优良品格方面担负着重要任务。经典教育的价值取向能够传承民族文化,提高学生素养,是对传统语文教学的升华。

【关键词】

经典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 实施

经典教育就是在儿童记忆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让儿童接触中国国学经典,例如三字经、儒家的四书五经精选、唐诗三百首、宋词等等。通过接触中国的经典文化,提高儿童智力和形成优良的世界观。为孩子今后的成长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因为经典是经过历史与时间的检验存留下来的人类的宝贵财富,本身就代表人类思维的高度。其中凝结了先贤对人生,对社会的深刻思考,能够开阔人的眼界,启迪人的心灵。让人更正确的认识自身与世界。培根在随笔《论求知》中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这句话充分诠释了经典教育的意义。

一、小学语文经典教育的必要性

我们的祖先在历史和文明的长河中给我们留下了这些不朽的经典,它也是我们民族特性的体现。经典原著语言深刻简练,思想厚重磅礴,璀璨而深刻。在大脑发展的黄金时期学习经典,熟记于心,在他们今后慢慢成长的过程中,这些文化养分会从心灵里慢慢浸润出来,让人的智慧和情感得到滋润和升华。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当代,全球化趋势越来越快。而在中西方文化碰撞的浪潮中,人们也越来越认识到民族经典文化的重要性。中国文化经典不仅是提高儿童素质的必由之路,还能提高民族自豪感,为今后在应对外部压力时更具自信。语文教育不应止于识字,更应该育人识人。从小学具备深厚的人文素养,小时候懂得如何做事,长大后懂得如何做人。小学阶段是人生学习的初始阶段,这个时候的学生犹如一张洁白的宣纸,等待教师们去挥洒。如果这时候把人类最精华的文明传授给他们。将对他们的一生言行都产生积极的影响。用经典文化强壮其生命的骨架,让中华智慧成为其生长的养分。

二、经典教育的培养方向

经典教育应从经典文化中选择适合儿童年龄阶段接受的进行教育,培养孩子德、智、美全面发展。我国五千年的民族文化中,涌现无数品德高尚的人,如繁星般点缀天空。如屈原写离骚,并不惜以死明志;岳飞精忠报国,至死不悔;孟子说天降大任于斯人也,论自强。唐太宗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终成明君。这些都能为儿童健康成长做很好的启迪。并且,在阅读经典时,咀嚼品味先贤的思想,等于是从先贤的角度看时间,感悟作者的思想,站在高度看世界,一目了然。经常从先贤的角度看时间,能够提高自己的人生境界,踏上更高的人生道路。而用经典中的名言警示自己,以书为镜,审视自己,更能够发现自己的缺点,一一改正。总之,经典就是让儿童获得智慧的最佳途径。儿童心智发育不全,对这个世界也是懵懵懂懂的。而经常阅读经典,阅读美文,能够陶冶情操,丰富情感。经典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用美的元素去启发学生的美丽心灵的种子,让其生根发芽,吸取世界真情温暖的阳光,健康茁壮成长。

三、经典教育教学措施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教育水平逐步提高,人民对幼儿的教育也越来越重视。随之经典教育的重要性被人们重新认识。但是传统语文教育只是识字和语言学习的过程,经典教育目前还在初步探索阶段。本文例举集中经典教育教学的措施。

1)经典书籍背诵法。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熟读背诵书籍虽然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手段,但是流传千年之广,必有其可取之处。熟读百遍,其义自现。专心朗诵背记,调动学生心、口、眼并用,这样读者才能深入作者的思想世界。通过反复阅读,细细品味,感受到经典名著字句之美,意境之深。熟读背诵是理解和感悟经典的前提,不可因为枯燥就弃之不用。教学时可以展开多种形式的诵读之法。例如早晨一个人在美丽的校园一角诵读,或者课间以小组形式轮流诵读,或者是晚间伴随音乐或名家朗读诵读。都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2)经典环境陶冶。在儿童成长中时刻营造经典文化环境,对儿童学习经典文化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中,学校和家庭是营造经典文化环境最适宜也是最重要的场所。在学校里,课堂上经常组织朗诵比赛,经典知识问答。校园的墙上画上经典故事图,配上经典名句。教室版报上绘着精美的文章,每天学生们都可以摩读。学校可以组织起兴趣小组,并专门规划校园一角,作为经典学习交流的地方。在家里时,家长应鼓励赞扬孩子学习经典文化的行为,主动与孩子交流分享经典文化的内容。把孩子精心手抄的文章贴在墙上。并且在外出散步时,可以随口朗诵经典名句。或在学生读书时,一起学习,或给孩子讲解,或听孩子分享。这样,寓教于乐,不仅学习了经典文化,陶冶情操,更增进了与孩子的感情。

四、经典教育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经典教育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不应半途而废。要注意长期系统地开展经典教育。并且在教育过程中,要注意把经典教育融进整个现代语文教学学科中,只有把两者融在一起,经典教育才能不会偏废,有支撑的长久生存。作为教师,在经典教育中担当重要角色,首先自己要熟悉经典文化,才能更好的进行教学。并且教师要注意多样化教学,更注意让学生能体会到经典文化的内涵,而不是单纯的死记硬背。

【结 语】

小学语文教学肩负启蒙作用,而经典教育传承中华民族智慧与精髓。把经典教育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之中,不仅能提高学生素质,还能把中华文明融入血液。所以,小学语文教育开展经典教学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姚霞辉.经典诵读开路,夯实读写基础【J】.师道,2011(06)

第7篇:智慧对人生的重要性范文

艺术的本质决定了艺术的教育功能,它可以使人具有美的认知,愉悦心灵、净化灵魂、激发人潜能、完善品格。它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人的敏锐观察力和感知力,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火花,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人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且产生热烈的感情,那是最根本的。他必须对美和道德上的善有鲜明的辨别力。

二、在理工类院校进行艺术教育的意义

艺术教育根植于素质教育的最基本层面,能诱发理工科学生的感性思维和创造能力,培养艺术化的生存智慧。因此在理工类院校进行艺术教育的意义大致分为两个方面。首先,艺术教育可以缓解学术压力,补足情商。理工科学生属于高智商人群,但由于学科的特点被局限在实验室(工作室)这种狭小密闭的空间中,而其思维的严谨性又为其交流与沟通方面制造了枷锁。一名仅仅具有某些领域专业知识的研究生不能被认为是一名有智慧的人,各种硬被塞进头脑中的知识,是无法自觉地进行“自我思考”“自我想象”与“自我判断”的。在这种知识体系中,“自我”的存在必不可少,它包含了观念、情感及信仰等多个方面。而艺术教育则可以像阵阵春雨般滋润他们的心灵,挖掘“自我”,通过艺术的手段和形式抒发他们的悲伤、喜悦、忧愁,给人以启迪和激励。其次,艺术教育可以拓展理工类学生的个体生存能力。这就需要“知”“情”“意”三个方面共同发展、相辅相成。而其中的“情”“意”两个方面的形成都来自于“健全的艺术感受”的培养。拉尔夫•史密斯认为“健全的艺术感受”包括了审美眼力、批判思维能力、文化的多样性选择能力以及欣赏艺术美的能力四个方面。对大学生审美力方面的培养,有助于他们以健康的心理状态来塑造自身的性格品质和对生活智慧的理解力、洞察力。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则有助于对人生、生命、生活价值观的理性思考,特别是在学术压力与情感关系的处理上。

三、对于我国理工类院校艺术教育现状的反思

我国理工科学生普遍缺乏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几乎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艺术教育,造成了审美能力与创新能力的缺失,导致理工科学生认知活动中的直觉与逻辑两个维度的分化严重拉大,过多地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却忽视了直觉思维的引导。

1.理工类院校艺术教育的现状。

现在我国非艺术专业高校现开展的艺术教育中,大致可以划分为三种形式:第一种是作为第一课堂的普及性选修课程,多以理论型欣赏课程为主,与学分制挂钩;第二种属于实践型技能课程,此类课程面向少数对某些艺术领域有兴趣的同学;第三种则属于第二课堂的范畴,比较普遍地存在于各种自发性学生团体组织中,它的主要形式为艺术社团及比赛活动。

2.关于加强理工类院校艺术教育的建议。

艺术教育是健全一个学生个体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有效手段,它具有内化精神,升华人格的作用。

(1)正确认识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在艺术教育这个相对薄弱的环节上,健全的教育体制十分重要,理工类院校应设置相应的选修课和辅修课相结合的艺术课程及专职工作队伍,甚至可以把艺术教育纳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整体规划。

(2)立足于理工科学生的特质,将艺术教育引入第一课堂,倡导“生态式”教育理念。理工科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远远大于其感性思维能力,因此,在进行艺术教育时首先应关注学生不同的文化背景与原有的认知结构,以此作为选择教育内容的维度,可以包含艺术史论、艺术批评及美学等多个学科,这样培养出来的审美感觉才是立体的、多维度的、完善的。我国的教育体制一直倡导这种多学科交叉的“生态式”教育。我国美学家滕守尧先生认为“生态式”教育理念应是由重视艺术技能的传授转向关注人、人生、世界的感悟与反思,以及个体个性的培养与挖掘;探讨艺术各学科之间美学价值的共融;研究教育各个阶段艺术教育的衔接,以建立整体艺术教育观念;将社会文化资源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等。

第8篇:智慧对人生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 人文素养 大学生 缺失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教育也逐渐全球化,教育的理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世纪的高等教育既要承担起培养“专才”的“专业教育”使命,又要承担起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人文教育”使命,以努力把人培养成为“现代人”。世纪的中国要在国际竞争中实现伟大复兴,不但需要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而且需要深厚的文化积淀。这就要求担负着国家高素质人才培养使命的高等教育不但要培养大学生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特别注重其人文素养的提高。

一、人文素养的内涵及其重要性

人文素养的灵魂,不是“能力”,而是“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其核心内容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这就是“人文精神”。这其实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基本的“德性”、“价值观”和“人生哲学”,科学精神、艺术精神和道德精神均包含其中。它追求人生和社会的美好境界,推崇人的感性和情感,看重人的想象性和生活的多样化。

人文素养教育是通过优秀的人文文化实现的,而优秀的人文文化则是在历史的长河中通过不断的积累、提炼和升华而逐渐形成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在当今时代以优秀的人文文化来武装大学生的头脑、陶冶大学生的身心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1.通过人文素养教育能够丰富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培育他们的民族精神,增强其精神力量。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全社会共同培育起一种强大的民族精神以增强我们的精神竞争力,这是克服腐朽、消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推动我国社会全面进步与发展的重要法宝。对此要务,优秀的人文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和特殊的功能。因此,通过加强大学优秀人文文化的教育,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丰富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学生对世界、对民族和社会、对人生的理性认识,从而大大增强新一代大学生的精神力量,这对于推动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形成、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必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2.通过加强人文素养教育,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人类为争取自身的生存、发展和自由,以真善美的价值理想为核心,不断追求自身解放的一种自觉的文化精神。人文精神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是民族精神守护的不朽长城。与强调知识和科学本身价值的理性精神不同的是,人文精神强调追求、运用知识时的良知、责任感和价值观,而这恰恰是保障社会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加强大学人文素养教育,不断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内化为青年学生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这是培养其人文精神的关键环节。

3.通过人文素养教育,可以大大丰富大学生的内在情感,促使其情感智慧的提升。情感智慧主要是指个人对自己情绪的把握和控制、对他人情绪的揣摩和驾驭,以及对人生的自我激励、面临挫折的承受能力和人际交往技能等,它反映的主要是人的心理素质的核心内容,或者说它主要是把对人的素质要求的某些方面更加具体化了。从某种意义上讲,情感智慧对人的成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4.针对当今世界普遍存着重科技、轻人文的倾向,加强人文素养教育将在很大程度上克服目前由于教育的太专门化所造成的科学与人文的分裂,改变各专门人才的“单向度”倾向,使得21世纪高校所培养的学生既有科学素养,又富人文精神,既有专业知识,又有健全人格。这将是我国走向真正意义的现代文明的可靠保证。

二、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缺失及其后果

人文素养的缺失,主要是指大学生应有的文学修养过低,历史文化知识贫乏,道德理想追求迷茫,待人接物的价值评判缺少起码的悲天悯人情怀。缺乏人文素养的大学生由于没有深厚的人文知识做铺垫,往往缺乏创造性、开拓性、战略性和预见性的能力。在科技革命方兴未艾,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的当今社会,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弱化,人文精神的失落,已成为制约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瓶颈”。人文素养是人才素质的基础,现代社会发展迫切呼唤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加强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提升大学生的人文修养修为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目前,我国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变革时期,传统与现代观念的碰撞,中西文化的交融,都不可避免的对人们作为社会的人文精神产生巨大的震荡。作为社会精神文明辐射源、思想库的大学校园,也必将受到巨大的冲击,直接的表现就是普遍地存在着当代大学生漠视和冷落人文素养的现象。

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缺失,有以下不良后果:

1.直接影响人才整体素质的提高。21世纪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是人才素质的较量。所谓人才素质的较量,不仅是科学文化素质的较量,而且包括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在内的综合素质的较量。社会中的人,其力量的形成和目标的选择是由其内在的文化底蕴和精神素质决定的。任何能够开拓事业并取得创造性成就的人,都是有内在力量的人。而目前,由于外界过多的物质诱惑,许多大学生连基本的理论知识、思维能力尚不具备,便去专注于某些专业技能,使他们太多地失去了大学生应有的纯朴、浪漫、激情与执著,失去了知识分子应有的人文素养,心态过早地按社会时尚定型,后果是其知识结构、个人修养、心理品质等非智力因素欠缺。由于没有深厚的人文知识作铺垫,没有独立深刻的人生体验,仅靠训练培养出来的能力往往只能是技巧,难成有创造性、开拓性、战略性、预见性的能力。

2.不适应当代科学发展的新潮流。当前我国的经济、政治、科学、文化都处于迅速发展和深刻变革之中,世界范围内的科技革命蓬勃发展,人类知识的积累正以前所未有的加速度增长,各类学科在高度分化深化的基础上呈现出综合化、整体化的趋势,许多重大社会问题、经济课题的解决,都有赖于多门学科、多种技术的综合运用,甚至涉及到环境、心理、伦理等方面的问题,文化领域呈现出日益复杂的交流、渗透、碰撞和融合等特点。当代大学生若把自己的专业目标限制得过细过窄,很难适应未来工作的需要。

3.降低了自己的人生追求。人生不仅仅是物质的、生理的,同时也是社会的、理性的。人的这种特性要求人并不仅仅满足于现有的物质生活和具体知识,人的理性驱使其追求更高理想和精神生活,这种理想和精神生活就是使自己的人生价值和人格力量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和展示。大学生如果专注于追求某些谋生手段和技能,把自己沦为考试的机器、证书的奴隶,人生必然变得单调乏味,成为没有精神绿洲的戈壁荒漠。

三、重建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对策

我们的教育理想应是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天性,调动其天性中的积极成分,遏制其消极成分,使学生沿着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为了使学生获得全面、和谐发展而进行教育,使学生成长为身心健康、有智有能、乐观进取、求实创造,能在做好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同时关心他人幸福的人。

1.加强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进行人文素养教育的主渠道,高校应充分利用课堂向大学生系统介绍人文精神和进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在“两课”建设中融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特征及其形成、发展、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处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集体国家和民族的关系,经常性地举办相关系列讲座,介绍中国传统人文精神和西方人文主义精神,与第二课堂活动相结合,在学生中建立相关社团组织,并加强对研究会活动的管理和指导。同时向大学生推荐一批好的书籍,指导他们读一些有关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方面的优秀著作和历史名人的传记,以提高人文素养。

2.规范舆论传播。舆论宣传是进行思想教育的常用手段,是传播信息的重要途径,但舆论宣传所起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它既可以传播积极的、健康的观念,起到正面的引导作用,又可以传播一些消极的庸俗的信息,产生负面的影响。因而规范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舆论传播途径和内容无疑是至关重要的,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传播工具,把人文素养教育作为校园文化活动的重点。

3.强化实践体验。教师要让大学生接受人文素质教育,接受正确的道德观念,必须建筑在大量的、有充分说服力的例子或事实上。近几年来,高校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以其作为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到农村,到厂矿、到革命老区去体验社会中的人文需求。

4.重视教师示范。“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要把人文素养的培育同教师的教书育人工作结合起来,这要求教师不仅要在教书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而且要身体力行,用自己的人格影响大学生。

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政治素质教育、科学素质教育及身心素质教育等同等重要,因此必须予以充分的重视。我们应高度认识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不断实践,努力探索,推动高校人文素养教育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顾国星.现代高等教育人文素质缺失探[J].当代青年研究,2005,(4).

第9篇:智慧对人生的重要性范文

一、天才与天赋

在陶行知心目中,人生而天赋的先天秉性是智慧,而知识不属于天赋的范畴,它是后天习得的。智慧是人的灵性,属于天才的范畴;知识是积累而来,属于教育的范畴。因此,他严格区分了智慧与知识:“智慧是生成的,知识是学来的。孟子说:‘由射于百步之外也,其至,尔力也;其中,非尔力也。’会射箭的人能百步穿杨。射到一百步的力量是生成的限度;到了一百步还能穿过杨树的一片叶子,那便是学来的技巧了。这就是智慧与知识的分别。又比如言语:说话的能力是生成的,属于智慧;说中国话、日本话、柏林话、拉萨话,便是学成的,属于知识。人的禀赋各不相同,生成的智慧至为不齐。”在智慧与知识之间,他更强调前者。智慧决定着能不能学到知识,能学到什么知识;而知识的能力只决定着接受知识的多少程度。

陶行知重视天才的先天秉性,因此他提倡“游戏说”和“赤子之心”,也就是先天未受社会玷污的自然状态,人的先天灵性。“科学是从把戏中玩出来的”,这把戏就相当于“游戏”。大人“不失其赤子之心者”就“朝气格外勃勃”,“六七十岁的老公公和老太婆加入在小孩的队伍里来追求现代知识”,“是必然沾着赤子精神”。他所说的“赤子之心”是指未受社会风俗玷污的自然状况,而不是指孩子绝无错误。他在给业勤的信中说:“您说‘小孩子根本不会有错误’,倘若您的意思只是企图导出一种结论,认为孩子们的错误根本上是由于环境造成的,那倒没有什么不对。但是,倘若您要据此作为训导儿童的一个重要的指导原则,那就有问题了。……由于儿童年龄上的限制,缺乏经验,因而本身便包含着错误的可能性,这是一;环境不良,养成了许多错误的习惯,从这些错误出发,必然再造错误,这是二。”

陶行知十分重视天才,严格区分智慧与知识,并提倡“游戏说”和“赤子之心”,并不是轻视教育,而是强调教育应因时因人而宜,重视人的智慧在教育中的选择作用。人的天赋只是对人格形成提供了潜质,天才的最终形成还要落实到后天教育中来。

二、天才的特征

天才最大的特征在于创造。陶行知十分强调创造精神:“敢探未发明的新理,即是创造精神;敢入未开化的边疆,即是开辟精神。”创造的最大的敌人在于因循守旧、模袭他人,他严厉批判了只知道庸俗贩卖外来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伪知识阶级的“老八股派”和“洋八股派”,并自我解剖道:“我从前也是把外国教育制度拉到中国来的东洋车夫之一。”但他并不是盲目排外和反古的,“反传统教育也不是反对固有的优点”,“反洋化教育的用意并不是反对外来的知识”,“依我看来,西洋文化能补充东方文化的地方有两点:一是运用科学改造天然环境;二是运用社会组织以谋充分之协作”。对于如何处理好创造与继承的关系,陶行知提出了“用书说”:“我们为避免堕入伪知识阶级的谕寸起见,主张用书不主张读书。……三百六十行,行行都要用书。行行都成了用书的人,真知识才愈益普及,愈能发现了。”理论上如此,实践上更是如此。陶行知的一生,是创造的一生。费正清评其曰:“杜威博士的最有创造力的学生却是陶行知。”

天才是德智美全面发展的人。他反对“存天理,去人欲”,他说:“我们是不主张以为天理来压迫人欲的。”而要“达民之情,遂民之愿,把天理与人欲打成一片”。他创办的育才学校,就是知情意教育合一的学校:“育才学校办的是知情意合一的教育。……知情意的教育是整个的,统一的。”在德智美、知情意中,陶行知尤重情感、美感,德智美统一于美,知情意统一于情。他说:“我们应该秉着美术的精神,……使他们现出和谐的气象。我们要有欣赏性的改造,不要有恐怖性鬼脸式的改造。……我们改造,要有美的精神。”他认为自然美对于人格完善有着密切的关系,“天然环境和人格陶冶,很有密切关系”,提出选择大学校址要考虑自然因素,学好美术四要素之一是“自然之熏染”。自然美固然重要,社会美更为重要。“吾人在办公室八小时占全时约三分之一,若物质环境太劣,实至痛苦”,“所办之事,亦宜有美术”。而艺术美则是沟通自然美与社会美的媒介,是人生的艺术化。他说:“自然美术固可贵,人生美术更可贵,自然化的人生美术,^生化的自然美术尤其可贵。”“烧饭是一种美术的生活。”因此,他不仅提倡诗教,更在实践中坚持诗教。他在《序》中说道:“充满晓庄的只是诗……晓庄是―部永远不会完稿的诗集。……他所有的是‘诗生活’‘生活诗’。”陶行知不仅在教育活动中阐述了他的艺术天才观,更在自己的艺术创作中实践他的天才艺术观。陶行知的教育充满着诗情画意,他经常通过诗歌的形式来教育学生;更为突出的是,他的教育理想多是通过诗歌形式来阐述的,而且他一生创作最丰的就是诗歌,他生前出版过五本诗集。郭沫若评价日:“陶先生的诗,不仅量多,而且质好”,“独开风气”,并且称他为“伟大的诗人”,他的诗集是―部“人民经”。

天才是真善美和谐统一的人。在真善美中,真是核心,真善美统一于真。陶行知的教育理想是和中国命运联系在一起的,真是和实用密切联系的。他说:“中国教育已到绝境,千万不要空谈教育,千万不要空谈生活。”他提倡“生利主义”教育,他谆谆告诫陶晓光“宁为真白丁,不做假秀才”。陶行知受杜威的经验主义哲学影响,强调真来源于经验、来源于实践。“思想与行为结合而产生的知识是真知识,真知识的根是安在经验里的。”“只有从经验里发生出来的文字才是真的文字知识。”因此,天才应该多实践,“不会种菜,不算学生”,“不会烧饭,不得毕业”。他一再强调:“撤学做是―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因为,“路走不通才觉得有困难。……走不通而发现困难,便想出种种法子来解决困难,不到解决不止,这是科学家”。但是做不是蛮干,做是在“劳心上劳力”,“只有手到心到才是真正的做”。但这并不是说必须事事“躬行”,“我只说真知识的根是要安在经验里,没有说样样知识都要从自己的经验上得来”,要把“别人从经验发生之知识接到我们从自己经验发生之知识之上去”。

三、天才与科学、民主

众所周知,陶行知受到杜威实用主义影响,但是陶行知为什么接受了实用主义呢?马克思说:“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需要的程度。”因此,“某一西方思想在中国影响力的大小即其中国化的深浅,取决于它满足中国近现代社会大变动的需求的广度和深度”。实用主义、科学主义正是中国最为缺乏的,五四科学与民主精神的确立即为标志,这也决定了陶行知天才的性质。

陶行知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华民族落后的时代,自然科学在陶行知的心目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表现为他对“赛”先生的大力提倡。“我们研究学问,要有科学的精神。”“自然科学是开向理想世界去的特别快车……从农业文明过渡到工业文明,自然科学是唯一的桥梁。”后来,陶行知逐步认识到仅有自然科学是单脚跳,社会科学更为重要,“德”“赛”二先生要并重。“那时的赛恩斯只是自然科学,现在的赛恩斯是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说得正确些,从民族解放运动的目光来看,是社会科学重于自然科学。”他的社会科学主要是民主思想,因此,他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一直为争取民族的独立、民主的政权而努力。说陶行知接受了杜威的实用主义和科学主义,并不是说被动的承受,而是一种能动的筛选,“依据当时的社会现实需要和传统哲学的发展,在主动地筛选、汲取、对话和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