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法治思想教育心得体会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用正确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帮助孩子们在人生之初扣好第一粒扣子,使他们逐步成长为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纪律,具有高尚思想品德的社会有用之才。小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
要做到
“五个注重”:
一要注重循序渐进。
小学阶段的教育,
在人的一生中起着重要的启蒙作用。
小学生的思想既存在单纯、可塑性强的特点,又存在注意力难以集中、
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弱点。所以,对小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内外部因素相结合,
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要求渗透于日常教学之中,
逐步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
培养他们的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
二要注重班风建设。班级是小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班集体,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思想意识。
要注重因人施教,营造温馨班级,
充分发挥学生各自长处,
为班集体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要引导学生自觉投身于思想政治的学习当中,促动孩子们在积累个人学识的同时,积极投身集体活动和社会实践,培树自觉主动为大家、为班集体、为社会服务意识。
三要注重言传身教。“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传播正能量,
做学生的榜样,
这是师者的天职,更是教师的毕生追求。教师要增强责任意识,
以良好的师德影响学生,要把管理与育人、教书与育人有机结合,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使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体验中接受教育,以收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四要注重正面教育。
教育好下一代任重而道远,
需要体现于日常润物细无声的教学工作之中。
教师要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
使小学生坚定爱党爱国的信念,
树立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从小培养孩子们开放、创新、竞争意识。
工作中要“偏爱”后进生、严爱优等生、博爱中等生,
引导学生一起成长进步。
五要注重实践活动。
学生优良品德的培养,离不开广泛的实践活动。通过适时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课堂内外系列实践教育活动,
为学生提供充足的“互动机缘”,让学生汲取更多的“优良养分”。
诸如开展文明服务、敬老爱幼、助人为乐等活动,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兴趣爱好,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淬炼学生的品格情操,从而促其不断自我成长,培养出新一代
“四有”新人。
总之,
单一的方法难以达到教育的目的,必须相互补充、配合,充分调动和激发小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总书记曾深刻指出:“开展党风廉政建设,教育和管理,德治和法治,必须双管齐下。
”这一重要论述,精辟地总结了改革开放条件下我党开展党风廉政建设的新鲜经验,丰富和发展了dxp关于“两手抓”的科学理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展反腐败斗争,不但要从严治标,而且必须从严治本,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只有加大治本力度,强化防腐机制建设,才能有效地遏制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
一、构筑牢固的思想道德防线,的思想动因。不少事实证明,“千腐败、万腐败,都是思想先腐败。”、、、等,这些高级干部之所以堕落,都是从思想蜕化变质开始,逐步滑向腐败深渊的。以此为鉴,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必须要下功夫祛除党员干部思想上的病毒,疗救其道德上的缺失,在广大党员和领导干部思想上筑起拒腐防变的坚固堤坝。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加大思想教育力度。要把对领导干部的教育作为重点,把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作为培训党员干部的必修课。思想教育既要突出教育的广泛性,又要讲究教育方法的多样性和针对性;既要讲实效,又要造成一定的声势。要在各级党委的统一领导下,把纪委、组织部门、宣传部门、党校、以及新闻单位的力量集中起来,发挥思想教育工作的整体优势,形成纵横交错的思想教育网络,造成强大的思想教育攻势,使领导干部"不愿意腐败"。
要把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理论素养作为抓好德治的根本。要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来武装人,使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利益观,从根本上增强政治免疫力,自觉抵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错误思想的侵袭,经得住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和长期执政的考验。
要把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宗旨观念作为抓好德治的核心内容。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确立崇高理想,增强宗旨观念,并为之而不懈奋斗,把内在的道德要求付之于长期的从政实践,真正做到廉政、勤政、优政。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防止和克服的错误思想和行为,真正做到立党为公,用权为民。
要把提高党员干部的精神境界和自律意识作为抓好德治的重点内容。jzm同志要求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好好想一想,参加革命是为什么?在领导岗位应该做什么?将来身后该留点什么?想清楚这些问题,其实质就是要党员干部在精神上始终有一种高层次的追求,做到“其责己也重以周”,随时随地都能严于律己,慎于小节,管住自己。不这样做,所谓构筑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就根本无从谈起。
二、构筑牢固的党纪国法防线,封堵权力腐败的通道。法纪松弛,对权力行为缺乏有效的制约、监控,其结果往往导致权力腐败的案件频频发生。因此,在新形势下,要从根本上遏制和防范腐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不仅需要全面加强德治,而且需要全面加强法治,真正做到依法制权,依法治官,依法行政,努力构筑牢固的党纪国法防线。
一是要强化法治意识。执政党的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法治意识如何,对党的作风形象和建设法治国家都有着直接而巨大的影响。因此,加强法治,必须从抓领导干部的法治意识入手,着力使他们深刻理解,建设法治国家是国家和民族走向现代文明的必然趋势,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之一;引导他们确立法律至上的理念,正确认识和处理权与法的关系,防止和克服权大于法的现象;使他们
增强民主平等意识,克服等级观念、特权观念,坚持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同时,每个党员干部都要带头认真学习法律法规、党纪政纪条规,并要结合一些典型案例加深理解,增强法纪观念,切实遵纪守法,管住管好自己,以实际行为维护法纪的权威性、严肃性,促进党风廉政建设。
二是要强化以法制权的监督制约机制。监督学说认为,监督是国家的一种职能,是维护一定社会政治和经济秩序的手段。从政治学的角度看,不受监督的权力必然走向腐败。减少以至根本遏制权力腐败,关键在于建立一整套便利、管用的权力制约机制,依法对权力运作实施有效的监督,使之合乎法制规范。为此,必须适当分解并合理配置权力,把决策、执行、监督等三权分离开来,形成相互制衡的关系,切实改变过分集权于个人的状况;规范财权、用人权和重大事项决策权的运作程序,强化对领导干部职权行为的监控机制,对权钱交易之类的腐败行为实施重点防范;完善加强事前、事中监督制度,强化对领导干部违法违纪行为的防范预警机制,切实改变监督滞后的状况;加大对打击报复举报人行为的查处力度,切实保障群众依法行使民主监督的权利,并通过深化政务公开等制度,加强对权力运作过程的民主监督;进一步理顺监督体制,强化纪检监察机关等专门监督机构的地位作用,使之真正能依法制权、以权制权。
[关键词] 构建惩防体系 加强监督监察
去年以来,华恒矿业在构建惩防体系中,立足实际,从监督机制入手,创新思路,开辟监督新途径,在绿色开采等领域纳入纪检监察监督范畴,全过程监督,把纪检监察组织覆盖到每一个环节,把廉洁监督网络延伸到岗位,促进了企业反腐倡廉工作。通过工作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做法是:
一、打破传统观念,找准结合点,补齐监督缺失
煤炭企业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作业现场在井下及跨省外权属企业,远离指挥机关。我们对施工现场的管理,实行的是专业管理负责制。担负任务的各个专业,具有工作地点的流动性、工作区域的分散性、人财物权的集中性、管理的“自治”性,自越来越大。在工作中,不难发现,有的项目负责人把项目看作是自家的项目,大权独揽,小权不放;有的置职工群众利益于不顾,独断专行,搞“一言堂”;有的干部不在状态,责任心不强,执行力差,回避矛盾和责任。
情况表明,发生在安全生产、经济运行、工程项目等领域腐败行为,给企业和干部队伍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如效益流失,企业根本利益受损;信誉被毁,企业社会公信力降低;人才损失,企业持续发展受到妨害;干群关系疏离,企业稳定大局受到干扰。
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一是有些项目淡化和削弱了领导形象,出现“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二是腐朽思想的侵蚀污染;三是对项目主管领导和关键岗位人员的用权行为,缺乏有效的制约监督。实践证明,在自越来越大的现实情况下,如果没有强有力的监督制约机制,极易产生思想和腐败行为。由于体制机制原因,长期以来,特别是用权行为、关键岗位人员从业行为的监督缺失,已经成为监督的软肋和短板。
二、注重特色,创新监督机制,解决监督失控的困惑
设备维修、工程项目是企业的“窗口”,生产和治理的基点,经济效益的源头。以前,纪检监察部门对设备、项目的监督,多流于形式,为腐败行为的发生“提供”了可能。因此,反腐败工作形势十分严峻。经分析,反腐倡廉工作必须从基础入手,只有建立监督长效机制,健全有效监督网络,才能够不断挤压腐败空间,才不会给腐败者可乘之机,才可以使党员干部时刻处在监督约束之下,自觉廉洁从业。
一是健全组织,有人管事。基于以上的思考分析,在征得集团公司纪委同意后,在集团公司纪委的具体指导下,我们正式下发公司纪委体系文件,在公司所属单位聘任了纪检员、督导员和监察员。根据实际,明确要求党支部书记书记兼任纪检员,车间工会主席兼任督导员、监察员,同时明晰了职责和任务。
二是制度配套,规范干事。为加强对基层党风建设和廉洁从业情况的监督,防止小失误酿成大问题、小过错酿成大事故,实现“依法治企”和“精细管理”目标,我们建立了廉洁效能督导员制度,规范了党风廉情督导员的选拔程序、标准和主要职责。目前,37个支部和18个机关科室共有督导员55人,在动态中保持了完整。
三、培养执行力,化解监督难为的矛盾
在基层聘任“三员”是一项开创性工作,对整个公司尤其是对重要岗位来讲,都是一个新生事物。我们在集团公司纪委的指导下,细心呵护,精心培育,不断加强基层纪检员、督导员、监察员的能力建设。
一是全方位宣传,扩大影响。在基层支部设立纪检员、督导员、监察员“三员”,我们充分利用公司办公网、文件、业务培训、下基层工作等各种机会,宣传介绍基层“三员”,让更多的职工认识了解纪他们。特别是今年年初,我们召开了座谈促进会,基层各单位按照工作的要求,进一步明白了所担负的职责任务,明确了工作的目标方向,增强了做好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了对纪委的认识,增强了支持纪委工作、接受纪委监督的自觉性;会上选取代表作了经验交流发言,使大家认知了差距,增长了知识,提升了能力。
二是多形式培训,提升执行力。三员大多数纪检知识缺乏,对如何做好甚至如何开展工作还是一知半解或一片空白。我们一方面要求制订个人学习计划,加强自学。既要学习纪检监察业务知识,又要学习公司的法规制度,还要学习财务、经营等专业管理知识。另一方面以会代训。利用公司召开大型会议之机,采取以会代训的形式,逐渐丰富他们的纪检知识,提高工作能力,使他们努力提高工作本领,做到对纪委主要职责、工作程序、目标任务了熟于心,心中有数,工作有方。
三是重现场指导,助推工作。在下基层工作时,我们都要专门检查工作,查看工作计划,查询工作记录,查验相关数据,帮助解决问题,交流工作方法。大多数能够大胆开展工作,通过建立健全制度分解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目标;与单位和关键岗位人员签订廉政目标责任书;设立举报箱、举报电话和廉政公示栏、区务公开栏;增强了纪委的威信和廉政工作的透明度,有效降低了企业风险。
四、发挥网络功能,实现监督目的,摆脱监督乏力的困境
建立基层纪检监察工作网络,选聘党风廉情督导员,目的在于构筑反腐前沿防线,有效预防发生腐败现象,促进企业和谐健康稳定发展。
一是贴近实际教育,筑“防”有方。在教育上的一个最大优势,就是能够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因人施教。在公司纪委去年组织的“加强党性修养,坚持廉洁从业”党性党风党纪主题教育活动中,各单位积极响应,主动作为,还带头撰写心得体会,将当时正在开展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引向了深入。
二是督促制度落实,执行有力。制度再好,不落实只是一纸空文,更谈不上促进企业发展。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重制定轻落实、重形式轻实践,几乎成为制度建设中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公司纪委根据公司要求,建立了廉政建设工作制度和廉政规则,先后制定了《廉政建设目标责任考核办法》、《重要岗位职责履行》等十多项制度和规则,为做好项目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奠定了制度基础。加强了制度执行的思想教育,着重督促落实“三重一大”制度,领导带头执行制度的自觉性大大增强。公司纪委主动设计“问廉问责问效”“三问”活动载体,带头按规章制度办事,把“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作为廉政建设目标和承诺,受到上级高度评价。
2013年,司法行政工作的具体任务是:全面实施“七大工程”。
第一、加强基层日常动态管理,全面实施基层工作提质加速增效工程
(一)在司法所推行工作日志制度。司法局统一印制《司法所工作日志》分发到各司法所。工作日志以表格形式设计,包括工作单位、日期、工作内容、问题描述、解决方法、工作完成度、建议或说明事项等内容。实行工作日志管理制度,是对司法所工作情况的一种日志化、过程化的管理模式,是科学指导司法所工作实践、加强司法所日常管理的需要,也是提高司法所干警素质的有效途径,必将促进司法所工作作风的根本转变和工作效率的逐步提高。
二是推行司法所工作短信提醒制度。为使机关科室与基层司法所做到工作联系到位、动态管理到位、信息反馈到位、监督考核到位,最大限度地减少下发文件慢、网上收件遗漏问题发生,最大限度地减少电话拨打遗漏、无人接听、关机问题发生,科室每月初向直属司法所和中心司法所发短信提示当月工作重点,各直属、中心司法所发短信温馨提醒片区司法所当月工作重点。
三是继续推行司法所电话报到、大所管小所、各项业务工作项目式管理和完成情况每月通报制度。按相关要求执行。
四是开展“庸、懒、散、浮”治理活动。今年,要下大力气解决“责任心不强、标准不高、精神状态不佳、工作作风不优、工作落实不力”等问题。凡是局纪委和政工科作风巡察、督查不在岗的,按司法局七项规定处理。
五是开展“司法所开放日”活动。为让辖区居民了解司法所工作内容,以及让辖区的党政领导、人大代表、派出所干警、法庭法官了解司法所做的事情,征求对司法所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增强党政领导、辖区居民群众对司法所工作的知晓率,拉近司法所与居民群众的距离,加深相互理解,增进彼此的感情,主动接受指导、监督。司法所要在今年7月和12月,以“聚集执法公正”为主题开展2次“开放日”活动。活动内容:所长汇报司法所工作情况,介绍司法所的执法职能、服务内容和办公流程等,解答一些居民群众的疑问和法律问题,发放便民服务宣传资料。展示人民调解、法制宣传、社区矫正等工作图片和档案资料。
第二、强力推进法治建设,全面实施市民法律指数提升工程
一是继续推进重点对象学法用法。在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层面,要邀请高水平的法律专家、律师、法官,举行一到两次法制讲座;在居民层面,要组织普法讲师团和文艺队,下基层、进企业、进社区,开展公益性的宣讲和法制文艺演出;在青少年层面,今年要会同教育部门继续深入开展“关爱明天,普法先行”系列法宣活动:如“交通安全进校园”、“水法进校园”,“远离”等,组织学生观摩法院刑事庭审。在农民层面,要精心搜集整理与农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问题,编印成《农村法律知识读本》,赠送给全市万家农户,方便村民学法用法,同时送法制文艺下乡。
二是进一步拓展法制宣传阵地。在各乡镇建立法制宣传专栏,通过主题宣传栏、开设法制夜市等形式开展法制宣传;要利用两岸一江的led电子显示屏、地埋音响等全天候实施普法宣传;要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法制宣传展板展示、展评活动,并将这些宣传展板分类配送到全市有关机关办事大厅,以及农村、企业和学校开展普法;要通过雄州普法网、法建简讯、普法微博、qq群等形式不断把“六五”普法工作引向深入。
三是持续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农村、社区居民民主意识、权利意识和参与意识明显增强,要求我们着力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居民依法办事、依法维权以及有序参与公共事务。今年,重点是:要引导农村、社区实施村务、社务公开、村务、社务大事民决、村(社区)党支部领导的自治运行机制等一系列制度建设,对村务、社务管理、财务管理、土地征用、计划生育、环境保护等方面存在突出问题的村和社区,要协助政府进行重点专项治理,使农民群众看得见、感受得到“民主法治村”建设的实际效果,增强参与建设的自觉性、主动性,树立起法治的权威,保证“民主法治村”建设的其他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第三、积极主动融入企业工作,全面实施法律服务系统工程”的主要内容
一是认真搭建律师和基层法律服务顾问平台,着力服务工业建设和招商引资,做好“填空题”。要不断拓展法律服务新领域,积极建议、及时调整市政府律师顾问团,为包括市委书记、市长在内的市领导选配个人公务律师,主动为市委、市政府和市领导的宏观经济决策出谋划策;协调市行政服务中心,选派1至2名律师在市行政服务中心实行每月一次值班制度,与“市长热线”实行无缝对接。
二是有针对性地开展企业法制宣传教育,促进依法治企,做好“选择题”。开展企业法制宣传、法律服务直通车,今年,要在“法律六进”活动中突出“法律进企业”活动,重点利用法制宣传车、宣传展牌、文艺节目到企业巡回宣传,开展法律咨询解答活动;新市、简城司法所联合在十里坝工业园区协调一、二家企业,建立一、二个宣传栏,每季度更换一次内容。养马、石盘司法所联合在城资工业园区协调一、二家企业,建立一、二个宣传栏,每季度更换一次内容。贾家司法所在贾家工业园区协调一、二家企业,建立一、二个宣传栏,每季度更换一次内容。
三是指导企业完善纠纷调解机制建设,有效维护企业稳定,做好“应用题”。根据《人民调解法》的规定,组建企业人民调解委员会;指导企业加强人民调解委员会业务建设,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
第四、强化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全面实施人民调解拓展工程
一是大力实施强基固本工程,做到网络建设“三延伸”。一是要实现网络“向上延伸”,形成高位、高效、专业的民调工作领导机制。要筹建建人民调解专家团,定期分析民调工作态势,进行疑难纠纷“会诊”,协调重大案件处理,二是要实现网络的“向下延伸”,深化人民调解“六进”,编织纵横交错的三级民调大网。今年,基层要协调大调解中心,在新区汽车总站建立一个人民调解室,在比较大居的民小区建立一、二个人民调解室。三是要实现网络“向内延伸”,加强人民调解委会的规范化建设。在每个乡镇培育了2-3个标准化调委会,树立典型,以点带面,促进规范化调委会建设。同时,加强档案建设,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努力改善民调档案工作现状。
二是大力实施素质提升工程,做到业务建设“三结合”。一是要结合业务发展,搞好专门培训。全年业务知识培训不少于2次。二是要结合召开会议,开展间隙培训。三是要结合典型案例,开展针对培训。1、各所要从全市发生的矛盾纠纷中,筛选一批有意义、有影响的案件,在调解技巧、运用法律等方面进行认真总结和评析,汇集成册,分发传阅,让广大调解员全面了解法律法规的运用,为遇到类似的问题提供了有力参考依据。2、要在调解矛盾纠纷中让调解员参与调解全过程,通过“肩并肩”实战式培训和“手牵手”师徒式培训调解员,对一些重大疑难案件要组织调解员现场观摩,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工作技巧,增强矛盾纠纷的能力。
三是大力实施和谐文化创建工程,做到服务大局“三围绕”。一是要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做好基层民调工作。全市陆续开工兴建100余项重点工程,这些工程涉及到房屋拆迁安置和土地征用补偿。为此,各司法所要主动参与,采取和谐文化,教育先行,民调工作紧跟的有力举措,深入到各家各户,开展耐心细致地说服教育工作,依法为拆迁户维权,自觉地为工程建设服务。二是要围绕热点难点问题做好民调工作。把今年作为“人民调解年”,在全市开展“人民调解年”活动,提升人民调解个案数量。三是要围绕完善机制做好民调工作。建立健全矛盾排查机制;建立定期汇报制度。每月20日以前上报纠纷排查情况,对可能引发不安全、不和谐的苗头,采取相应的措施,做好消除和化解工作,确保稳定的大局;要建立应急调处机制。重大纠纷案件中,司法所要组织人员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对当事人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平稳事态的发展,防止矛盾纠纷扩大、升级、恶化。
第五、坚持法治惠民不动摇,全面实施法律援助民生工程
一是降低门槛,扩大覆盖面,服务民生惠及更多困难群众。法律援助工作“十大民生工程”,根据省司法厅和市司法局对法律援助工作的要求,努力实现援助范围“双覆盖”目标,首先是放宽适用法律援助经济困难的对象:人均月收入为600元以下的困难群众。其次是扩大法律援助事项范围:重点是将农民工在劳务方面或返乡创业因签订、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合同导致利益受到损害,农民因购买种子、化肥、农药、饲料等质量低劣产品导致经济损失等情形,以及残疾人、老年人、妇女、未成年人在人身财产权益受到损害的事项,纳入法律援助范围。
二是明确责任,提高效率,着力解决困难群众打官司难的问题。多数工作站人员不重视,被动开展工作,服务很不到位,法律援助中心要思考制定《关于进一步明确全市法律援助服务区域范围的通知》,进一步规范全市法律援助服务工作。
三是整合资源,服务困难群众,确保民生工程顺利实施。法律援助中心要思考组建“法律援助民生工程服务团”。组成人员由法律援助工作人员、优秀的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和法律援助志愿者等人员组成,办公室设在法律援助中心,要明确“服务团”的服务内容、工作要求。“服务团”争取在4月30日前组建完毕。
第六、加强特殊人群管理监控,全面实施社区矫正创新工程
一是创新管理机制,提升管控水平。矫正科要积极探索监管模式,从规范社区矫正人员行为入手,借鉴监狱系统的行为规范,结合我市矫正现状,制定《社区矫正人员行为规范》,加强对违反《规范》的社区矫正人员的处理,对违反规范的社区矫正人员,统一集中到社区矫正学校进行教育和学习。
二是创新矫治机制,提高矫正实效。各司法所今年要建立“两所联动”机制。联合派出所管片民警每月定期进行走访,充分听取村、居、社区干部和志愿者的反馈和意见,及时调整矫正措施;制定《社区矫正人员风险评估办法》,全面开展矫正人员风险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增强对宽管、普管、严管级的矫正人员监管的针对性,特别是对“严管级”的矫正人员,全时段进行跟踪掌握。
三是创新帮扶机制,增强帮教能力。要确立“以人为本”的管教目标,广泛开展“爱心工程”和“返助工程”,不断推进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的有效落实。各所要通过对全市的社区服刑人员和归正人员进行全方位的走访、谈话和调查,对经济困难的,要主动帮。
第七、争创特色提升档次,全面实施司法行政工作品牌工程
一是精心打造人才培育品牌工程
2013年,拟选派6名基层司法助理员到全国最发达地区司法所跟班学习锻炼。
二是精心打造普法宣传品牌工程
1、开办普法视频专题。为了更好地做好法制宣传工作,拓宽宣传的渠道和形式,展现司法行政机关的良好形象和工作特色。利用“普法网”和“两岸一江的led电子显示屏”开办视频类专题节目。
由宣教科负责摄像、制作法治新闻宣传片及相关资料的留存与编辑制作(或者请1706工作室负责)。每月一期,每期不少于2分钟,内容涵盖法制宣传、社区矫正、法律援助、矛盾纠纷调处、公证等司法行政机关的职能工作。通过视频节目这种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方式,让广大市民群众在欣赏影像故事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学习到法律知识,更了解司法行政各项职能。
在选好题材方面。局机关各科室、各基层司法所都有搜集线索、并及时向负责视频节目的工作人员报告的义务。通过全局干警的共同努力,力争将视频节目办出水平、办出档次、办出特色,成为宣传市司法行政工作的崭新窗口。
2、大力实施法治文化工程。一是开展“送法进万家”活动。在重要法律法规施行纪念日或重大节假日,针对性地发放印有法制宣传标语的小物件。①编印“普法三字经”小册子发到市民群众手上;②把“普法三字经”印在法制手提袋、法制围裙、扇子”上发到全市居民群众手上。二是法治文化广场建设活动。创作法律宣传小品、快板书等法治文化精品,适时在镇、村开展法制文艺演出。
三是精心打造法律援助品牌工程
1、实施法律援助案件质量“百分制”量化考评。建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量化考评制度。法律援助中心要制定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考评量化标准和考评办法。考评结果直接与补贴挂钩,有效推动办案质量管理工作深入开展,真正让老百姓得到了实惠。在制定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考评量化标准和考评办法时,要按照案件办理和质量管控流程,量化考评按三个阶段每项指标逐项考核。一、受理阶段重点考核证据材料审核、一次性权利义务告知等内容;二、办案阶段重点考核认真调查取证、周密分析案情进行风险告知、配和受援人做好相关费用减、缓、免申请工作、(辩护)词思路清晰、观点明确、适用法律准确;三、结案阶段重点考核结案报告表填写、卷宗是否材料齐全、装订规范、按时归档等内容。每件法律援助案件依据质量考评量化标准进行量化考评打分,并依据考评结果适时发放案件质量考核费用。
2、举办一次“正义使者”法律援助主题报告会。结合“12.4”全国法制宣传日,力争在11月底日举办一次“正义使者”法律援助主题报告会,旨在展示我市法律援助工作成就,宣传法律援助制度,弘扬公平正义理念。报告会实况在“12.4”期间以电视节目、led电子显示屏”的形式进行播放。
报告会要以我市近年来五个案情复杂、社会影响较大的法律援助案例为题材,由承办律师、法律援助机构人员、法律援助志愿者等人进行声情并茂地讲述。案件类型包括工伤人损、医疗事故、农产品损害、交通事故、农民工讨薪等,充分体现法律援助工作心系民生、匡扶正义的价值和追求,以及在维护困难群众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稳定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四是精心打造人民调解品牌工程
1、筹建全市最高权威性的“矛盾纠纷调解专家团”。为了提高全市疑难复杂矛盾纠纷的攻坚能力,彻底解决一些处理难度大,专业性强、部门管理综合性强的矛盾纠纷,成立“矛盾纠纷调解专家团”。
“调解专家团”成员组成:一是从市直属机关、部门中选聘一部分精通本部门业务、熟悉相关法律并且热心调解的业务骨干和离退休干部;二是从公安局、检察院、法院、司法所的人员以及执业律师中聘任一批政治立场坚定、业务素质过硬的调解能手;三是从基层聘任一部分群众威信高、善于开展调解工作的资深人民调解员。
“调解专家团”工作流程。凡是各级各部门拿不准的“重大、疑难、复杂矛盾纠纷”,由人民调解中心根据矛盾纠纷类型,召集调解专家团相关专业的专家对该矛盾纠纷进行会诊,给出调解方案,必要时派专家到场指导实施调处;涉及多个部门和专业的,则由人民调解中心牵头,相关领域的调解专家共同组成调解专家组进行联合调解。
2、建立“律师调解工作室”或“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调解工作室”。律师具备专业法律素养、熟知法律和政策、具有丰富的办案经验。运用律师这支专业的社会力量,引导其参与到调解中,使人民调解走向专业化、社会化。
3、开展“你有矛盾纠纷,我来免费调解”品牌创建活动。加大对人民调解的宣传力度。大力宣传“你有矛盾纠纷,我来免费调解”的调解文化理念,做到哪里有纠纷哪里就有调解员的身影。各司法所要在每个村最醒目的位置,把这一调解理念用墙体标语的形式呈现出来,让“你有矛盾纠纷,我来免费调解”的品牌效应家喻户晓,让群众有纠纷能及时找到调解组织,形成“人人知道调解,人人乐于以调解方式解决矛盾纠纷”的局面。
4、进一步落实“随手调”工作机制。各所要将“随手调”工作机制纳入乡镇综治工作目标考核。
五是精心打造社区矫正品牌工程
1、建立社区矫正人员公益“劳动卡”制度。为最大限度地统筹社区矫正人员的业余时间,规范统计每次参与劳动的时间,确保社区矫正人员在不影响工作的情况下保证公益劳动的参与率,决定建立社区矫正人员公益“劳动卡”制度。
司法局上统一印制“劳动卡”,平时由司法所统一保管。社区矫正人员在规定时间到所在辖区司法所领取“劳动卡”,劳动结束后,交劳动基地填写“劳动记录”、负责人签字、盖章后交还司法所。因特殊原因不能参加集体劳动的社区矫正人员,需在一周内到司法所领取“劳动卡”,自行到劳动基地或村(居委会)进行公益劳动。公益劳动登记卡的内容记录将作为每月或每季度考核的依据。
2、推行社区矫正工作“四必须、一后果”措施。“四必须、一后果”,即:必须按规定时间到司法所报到;必须遵守社区矫正规定,服从司法所管理;必须按司法所要求,定期参加学习培训,写出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必须参加由司法所组织的公益劳动;不遵守社区矫正规定的严重后果:撤销缓刑(假释),执行原判刑罚。
“四必须、一后果”措施由司法局统一印制成卡片,由司法所在社区矫正人员入矫前予以警告和训诫,树立司法行政实施社区矫正工作的权威。
3、推行司法所给矫正人员发温馨短信制度。为进一步改进社区矫正工作的管理、教育方法,体现一种人文关怀,让矫正人员感受到一种温暖,在司法所推行给矫正人员发温馨短信制度。如:“春节假期结束,××司法所温馨提醒,请您在外出务工途中注意交通和人身安全,遵守各项法律法规,请遵守每月八小时的教育学习和八小时的社区服务制度,最后祝您和家人身体健康,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