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音乐鉴赏范文

音乐鉴赏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音乐鉴赏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音乐鉴赏

第1篇:音乐鉴赏范文

音乐新课标指出,在音乐鉴赏教学中,“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帮助学生建立起音乐与人生的密切联系,为终身学习和享受音乐奠定基础。”但目前很多音乐教师大部分是“以本为本”,围绕教材上的具体内容采用知识性灌输的方式开展教学。他们常在课堂上花大量时间介绍作曲家生平、作品创作背景等内容,让学生整堂课处于不知教师所云的状况。笔者认为,这些教师们忽视了“音乐其实也是一种文化”这个问题。根据新课标对音乐教育价值的分析,音乐教育就是提高学生音乐文化素养的教育,音乐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具有基本音乐文化素养的人,而不是音乐专业人士。因此,我们应该以一种多元文化态度,利用文化体验教学模式来开展音乐的主体课程音乐欣赏课教学工作。

二、“参与——体验”教学模式的内涵

1.教学模式。目前在国内外始终没有统一的概念,这是由于在不同的角度的、不同的层面存在差异。当然,即使是同一个学科教学模式其种类也是纷繁复杂的。美国的著名教育学者乔伊斯和韦尔在他们的著作《教学模式》一书中有如下定义:“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长时间学习的课程)、选择教材、指导在教室和其他环境中教学活动的一种计划或范型。”在我国,对音乐教育模式也有各种各样的理解。审视这些观点,我们把教学模式归纳为:

“教学模式是建立在一定教学理论或思想基础之上,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的,将教学的诸要素,以特定的方式组合成具有相对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框架,并具有可操作性程序的一种教学范型”。

2.“参与——体验”教学模式。“参与——体验”是以实践活动为中心、以参与为手段、以学生的情感体验为主线,力求通过学生全面、多样的主体实践活动,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陶冶情操,促进学生主体性、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多方面素质的整体发展,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目的的教学模式。它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因为凡是主动的体验,都是积极的、活跃的,容易入脑入心,感染力强的;而被动的体验往往是肤浅的、感染力弱的,所以,“参与——体验”的前提是从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开始,其教学关系的本质是教师主导与学生主动的关系,要变传统的“教书匠”为合作伙伴、变单项的传授为互相探讨、变说教型为情感型、变封闭式为开放式。“参与——体验”教学模式正是以审美体验为核心,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为指导思想进行研究和应用的。

三、音乐鉴赏课“参与——体验”教学模式的实施

在音乐鉴赏课中实施体验模式时,教师要充分意识到学生是审美的主体,音乐是审美的客体,音乐审美教育过程的目标和价值,只有在学生主动参与体验中,在主客观的沟通关系中才能实现。其次,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要具有“参与——体验”和“沟通——超越”的性质,主动以审美主体的身份,以一定的审美态度和超越意识,达到与音乐的沟通,进入超越境界。然后,才能联系学生的特点,选择相应的教学策略,在教学实施中促进学生与音乐的“沟通——超越”。具体操作如下:

1.激发鉴赏兴趣。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就必须先激发其兴趣。正如布鲁纳所说:“学习的最好动机,乃是对所学知识本身的兴趣。”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自己感兴趣的一切现象、事物、生活等,总是积极地去认识、探究。在鉴赏教学中,我常用创设情境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唤起学生原有的认知和情感体验,为主动参与音乐活动做好铺垫。如在教《赛马》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的导入语:“同学们,提起马,就不由得会想起马背上的民族——蒙古族,想起那迷人的草原风光和充满诗情画意的游牧生活,还有那翩翩飞旋令人陶醉的舞蹈。你知道蒙古族有哪些风俗习惯呢?”由蒙古族的风俗习惯过渡到“那达慕”大会的“男儿三艺”比赛,并由此将学生的兴趣点引入“以趣激情”的初听全曲阶段:“同学们,音乐是一种美丽的语言,它不仅能描绘画面,表达情感,还能使人展开丰富的联想。这节课,老师带来了一首乐曲,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地听,它表达的是‘那达慕’大会中的哪一项比赛?音乐的情绪怎样?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如果请你为这首乐曲起个名字,你会起个什么样的名字呢?”复听全曲时又请学生模仿二胡的演奏姿势拉心中的二胡,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兴趣。

2.引导审美期待。在音乐《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因此,在课堂导入阶段教师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是优化音乐课堂教学的前提。如,上海的亢雅琳老师在上《汉族民歌》课时用“中国民歌赛歌会”的活动方式唤醒学生原有的民歌知识信息,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开始了民歌的学习。

3.体验文化特征。音乐史听觉的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发展学生的听觉能力,应贯彻于教学活动的全部。作为教师我们要在这个阶段尽量针对学习内容分析和体验音乐文化特征。对于音乐的欣赏者来说,音乐的价值首先在于能够提供一种美好的感受。我们说音乐欣赏活动的目的在于获得良好的感性体验,但是音乐的理性认识对音乐欣赏活动具有强化作用。对一个没有走出过深山的淳朴老百姓来讲,柴可夫斯基荡气回肠的《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是没有什么震撼力的。这就要求我们欣赏者在欣赏作品时也得具备一定的理性积累,这种积累包括对音乐的基本要素的理解,对作者作品的民族风格、时代风格基本情况的把握。如,亢雅琳老师在上《汉族民歌》课时选择了风格有明显区别的《茉莉花》进行欣赏,并通过听、唱、谈的方式,让学生在音乐的体验中去探寻南北民歌风格的特点及其不同风格形成的原因,让学生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对待多元音乐文化,进一步感悟了民歌的真谛。

第2篇:音乐鉴赏范文

1 鉴赏教学要循序渐进

学生音乐鉴赏程度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经过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我们的音乐前辈黄自先生认为音乐欣赏时,欣赏者要经过这样一个心理反应过程:感知外部音响开展想象联想得到情感共鸣理解认识。所以,鉴赏教学时必须遵循这一心理反应过程,引导学生逐渐由低层次的直觉鉴赏向高层次的情感鉴赏、理智鉴赏方面发展。这样,既符合心理过程,也有利于鉴赏教学的逐步提升。

2 鉴赏教学要精讲多听

理解音乐作品,首先要对音乐表现手段有灵敏的感知能力。要达到这一要求,必须通过大量的音乐鉴赏才能完成。语言是不可能代替音乐并且表现作品的,因为音乐作品可以从不同高度、角度和深度去领悟。我们知道,即使是同一首作品同一听众,由于场合和心境的不同,对作品的感受都会有所不同。所以,在教学中不能离开音乐的艺术形象而做繁琐冗长的讲述,因为如果讲述过多,必然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阻碍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必要的作品分析和知识介绍应该主动、精练、富有启发性,目的在于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音乐上来,通过师生间的讨论、听赏等共同活动,使学生深入体会作品的思想内容。为此,音乐鉴赏教学要精讲,让学生多听,引导学生在学会聆听的基础上学会鉴赏。

3 鉴赏教学要关注对比方式

将题材、演唱(奏)形式及曲式与体裁等异同点明显易于对比的作品,灵活多变地设计成不同课型,安排在一起进行鉴赏教学。通过对比鉴赏,能使学生较准确地感受并领会不同音乐作品所表达的不同思想感情,同时还能使学生更为深入地理解音乐,并在音乐鉴赏时了解音乐表现的规律,进而提升学生的鉴赏素养。

4 鉴赏教学要调动学生想象

在鉴赏音乐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把自己体验到的音乐情感、想象到的音乐形象或意境,用写诗、写散文、写听后感、画图画等方式表现出来。采用这种方法,一定要精心引导,而且要安排足够的时间。在教学中,既要注意启发学生的联想能力,又要注意教师的点拨。由于受学生的年龄、知识水平、审美经验、艺术素养等限制,他们的联想往往会与音乐的基本情绪和内容有一定的差异,这就需要教师的精心指导,充分激发他们的想象意识与想象空间。这种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及创造性思维与艺术表现能力。

5 鉴赏教学要注重因材施教

高一新课改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素养,就是要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动力,突出每个学生的爱好和优势,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所以我认为,在音乐鉴赏教学中我们应该实施个别化教育,充分发挥因材施教的优势。在选修中,有的同学喜欢街舞,有的同学喜欢民族舞,有的同学喜欢形体训练等,那么,在教学中如何让他们都能喜欢这门选修课呢?这使我想到了个别化教育教学方式。以10分钟为单位时间,把一节课分成几个时段,把这些学生分成几组,分别练习自己所喜欢的舞蹈;或者放一段比较中性的音乐,让学生用不同的舞蹈语汇来表演。分组因材施教,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

6 鉴赏教学要求音乐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养

第3篇:音乐鉴赏范文

当然,上好小学音乐欣赏课有相当的难度。首先,音乐是表现情感的艺术,欣赏都必须用自己曾经历过的生活知识和感情去积累,那么上好小学音乐欣赏音乐,不仅需要形象思维能力,同时也需要抽象思维能力。可是心理学研究青蛙,小学生尚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抽象思维能力较差,这是上好小学音乐欣赏课的又一难题。认识困难是为了克服困难。只要我们在教学中采用一些适合小学生掌握的方法,音乐欣赏谭是完全可以上好的,是可以达到唤起学生的美感共鸣,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提高音乐素养的目的的。我在这几的音乐教学实践中,作了一些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从具体到抽象

音乐作品可分为声乐和器乐两类。声乐作品有歌词,其音乐形象比较具体、明确,欣赏时教师稍加点拨,学生便可领会。因此低年级欣赏教学中,我觉得更要利用他们的年龄特征,因势利导,循循善诱,采用各种灵活教学手段,从而更好地获得乐曲所表现的情感,理解音乐所表达的内容和形象。一二年级低龄儿童以形象思维为主,具有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因而在上这一阶段年龄欣赏课时,我充分利用他们灵巧的形体、自然的嗓音,通过视听、律动、绘画、剪剪贴贴、游戏、情景表演、节奏乐敲击等相结合的、孩子们喜闻乐见的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欣赏教学,激发和培养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开发音乐的感知力、想象力、创造力,体验音乐的美感,从而更好的为低年级音乐唱游教学服务。器乐作品由于没有文字的参与,音乐内容就比较抽象。在儿童初次欣赏器乐作品阶段,可以从《龟兔赛跑》、《彼得与狼》等带解释词的音乐童话故事开始,以解释词作拐棍,帮助儿童容易理解和接受。通过上述过渡,再逐步引导儿童欣赏纯音乐作品,就水到渠成,不为其难了。

二、入情法。

在现实生活中到处充满了音乐,学生每天都要“被迫地”接受许多音乐信息,这种无意识的听,往往都是“听而不闻”,这在客观上造成了一种不良的听觉习惯。这种不良的听觉习惯如果不在音乐教学中积极地加以纠正,那么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听觉分析能力和音乐鉴赏能力,而且,这种听觉的不良习惯还会延续到课堂教学上,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学校的音乐教育。由此可见,加强音乐欣赏教学,培养学生“听”的艺术,提高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每个儿童都喜欢听故事,利用这一特点,将音乐作品的作者生平和时代背景用讲故事的形式进行教学,结合故事来欣赏音乐,结合音乐来编讲故事,能迅速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加深他们对作品的理解。鲜明的音乐形象、有趣的故事情节,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在欣赏音乐的同时陶冶了情操。

除了结合故事还可以结合游戏进行聆听,因为音乐游戏具有愉悦性和互动性,是学生所喜爱的教学模式。尤其适用于低年级的音乐欣赏教学。比如,《我们才不怕大灰狼》这一课中,我与孩子们一起以讲故事做游戏的方式让孩子进行欣赏。但是,音乐欣赏教学毕竟不是唱游课,这就要求教师掌握好尺度,不能喧宾夺主。教师在组织音乐游戏教学时,还要注意将学生的活动面铺开,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

由于儿童的生活接触面小,脱离儿童生活实际的作品,儿童往往不易理解。欣赏时应从儿童的日常生活和他们所喜爱的、感兴趣的内容开始、逐步由近及远地扩展他们的视野。教学中,常以儿童歌曲入手,逐渐过渡到其他歌曲;由富于儿童情趣的器乐曲扩展到其他方面的器乐曲;由中国的音乐作品扩展到外国的音乐作品,使欣赏教学符合儿童的认识规律,收到事半功倍的效里。

三、看听动结合

音乐作品常以模拟、象征等手法,将现实生活中的现象用音响表达出来,有时还借助直观的视觉来辅助听觉感知,刺激人们的大脑,产生思维联想和想像,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因而,我在组织教学时尽量地运用VCD和多媒体教学,让孩子们直观的通过视觉效果感染、感受作品情感。例如欣赏柴可夫斯基的《小天鹅舞曲》时,可播入芭蕾舞剧《天鹅湖》让学生边听边看。在欣赏《小青蛙》时,我采用了POWERPOINT幻灯片教学。随着音乐旋律、节奏、力度的不断变化,在视屏上分别出现了花好月圆的夜晚,小青蛙玩耍、捉害虫、在荷叶上跳跃的场面;小青蛙勇敢的面对暴风雨的侵袭;风雨过后,太阳在公鸡的啼叫声中升起,小青蛙继续劳动在湖面上的情景;这种视听结合的方法,对儿童感知舞曲的形象及情绪颇有裨益。

音乐的旋律和节奏体现了一定的流动性。让儿童跟音乐边听边动,有利于儿童对音乐情绪的感受。例如在欣赏唢独奏曲《百鸟朝凤》、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时,应鼓励学生根据各自的理解自由地律动,允许他们摇头晃脑,模仿吹奏等动作,并随乐曲情绪变化作时大时小的摆动,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加深对乐曲的理解。

律动能帮助儿童借助身体的动作来理解音乐的内容、风格和情绪,训练孩子的韵律感。例如:在教授孩子感受力度中,我先让他们听《摇篮曲》,并随音乐轻轻律动,感受催眠曲的风格特点,而后,再听《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请孩子们比较两首乐曲力度的不同,体验出《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雄壮有力,然后,通过踏步走,队列变化让孩子没感受到这是一首进行曲。欣赏课中的律动不仅满足了孩子们好动的特性,而且帮助他们感受到了乐曲的内在情绪、风格特点。

四、借助联想法创造意境诱发美感

贝多芬说:“当我作曲时,总是心理描着一幅图画,顺着那个轮廓前行。”可见,音乐作品是与一定的现实形态联系在一起,与人的生理、心理反映联系在一起的。在音乐欣赏中让学生投身其中,诱导他们通过心理活动设身处地地构思,以获得鲜明生活的意联觉,这就是联想法。关键是让学生体验音乐作品所抒发的感情,并对作曲家描绘的“音画”展开想像和联想。例如在欣赏约翰·斯特劳斯春天的圆舞曲,乐曲把我们带到了充满春意的大自然中,你们一定对奏充满了美好的遐想,脑海中会呈现出怎样的情景呢?让学生自己展开想象回答,有的说:“我仿佛在郊外散步,温暖的阳光照在绿划地上,花儿在点头,鸟儿在歌唱……”;有的说:“我仿佛看到同学们迎着奏的朝阳,到学校去学习文化知识……”,他们把对大自然的热爱,对未来的憧憬与希望都表达出来了。如《龟兔赛跑》,通过熟悉龟兔的两段主题音调,教师语言的引导,从而让孩子们展开想像的翅膀,完整的演绎故事情节,并能深刻的理解《龟兔赛跑》的寓意。此时,想像架起了心灵与音乐的桥梁,大家的想象虽然不同,但又都符合作品标题的含义,都统一在作都塑造的音乐形象中,这就是联想产生的创造教育效果。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对培养学生感受音乐、欣赏音乐的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学生广泛深入地接触音乐作品,就能较快地提高音乐的鉴赏力和表现力。因此,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投入到欣赏活动中去。

第4篇:音乐鉴赏范文

关键词:高中 音乐鉴赏课 音乐要素

中图分类号: G6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9-0171-01

高中阶段是备战高考的重要时期,学生学习文化课知识的压力非常大,甚至平时的业余生活几乎没有,而学校也会在每周都设置体育、音乐、美术这样的课程,旨在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并且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音乐作为一种艺术的表现形式,其需要通过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巧,才能从中感受个欣赏艺术的美妙,抒发和排解内心的情感。因此,音乐鉴赏课成为许多高中学校的一种音乐授课形式,但是学生大多也只能从表象中去理解音乐中的情感,并没有专业的音乐知识去帮助他们体会艺术的美妙,因此,本文从高中音乐鉴赏课中渗透音乐要素的角度,去分析如何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欣赏音乐。

1 音乐要素

首先,我们应该明确音乐要素的概念,从简单地字义来理解的,也就是构成音乐的几大要素,也是创作音乐的必要条件。音乐要素从内容上包括节奏、曲调、和声、力度、速度、调式、曲式、织体、音色这几个基本因素,任何一个曲目的创作都离不开这些要素,也正是这些要素的不同搭配、交织才能创作出美妙的音乐。不同的音乐要素表现形式能展现出不同的情感与思想,比如一般节奏比较快且重的情况下,会给人一种焦急的感受等。但是一般只是通过自己的直观感受去欣赏音乐,完全不能从专业的角度去分析、理解音乐。

2 音乐鉴赏

谈到音乐鉴赏课我们就不得不说一说什么是音乐鉴赏?音乐鉴赏的本意为对音乐作品的鉴别和欣赏,或者是认真地欣赏与回味音乐作品。其需要具备的就是听觉能力,听觉能力可以细分为两种,一个是倾听声音的能力,这个一般人都具备;另一种是倾听情感的能力,通过声音倾听演奏者的内心活动,通过音乐的传达能够想象出其表达的意境和情感。这种听觉能力是需要通过后天的培养的。

3 高中音乐鉴赏课中渗透音乐要素的重要性

3.1有利于提升学生音乐的专业素养

虽然高中的音乐课程只是承担着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丰富学习生活的角色,但是在音乐课程的教学中如果能够渗透一些专业的音乐知识。也有助于学生日后的音乐特长的发展,具备相对专业的音乐素养。

3.2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鉴赏音乐

可以说学生通过音乐要素的分析去欣赏音乐,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去分析音乐所要传达的情景和情感,更能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这样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有一个正确的理论指导,会避免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过分地以主观意识为转移,不能客观地感受音乐所传达的意境。

3.3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通过音乐要素去鉴赏音乐,长时间的坚持下去,有利于培养学生音乐的审美能力,音乐本身是一种声音的艺术,通过声音的形式去传达出美的意境和细腻的情感,因此音乐要素能够帮助学生去发现这些美,所以在高中音乐鉴赏课中渗透音乐要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4 如何将音乐要素渗透到高中音乐鉴赏课中

4.1音乐欣赏中情景(场面)变化要渗透音乐要素的变化

当学生打开音像资料第一遍欣赏音乐时,首先听到的是音乐的旋律,其次是音乐的力度是强还是弱、速度是慢还是快,然后才是考虑是有什么乐器演奏的。例如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中的草原放牧,第一部分“草原放牧”是一呈示性段落,它由两个对比主题组成。节奏轻活泼,具有舞蹈性,表现了两姐妹在草原放牧欢歌跳舞、天真烂漫的快乐情景。老师通过学生对于音乐所表达的情景的联想去分析音乐要素的变化,节奏快是表达的意境与节奏慢时有什么区别。

4.2音乐欣赏的情绪、情感变化中要渗透音乐要素变化

情绪与情感是审美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音乐情绪与情感体验不能仅仅停留在外表的层面上,更需要内心深处的体验,寻求那种动人心魄的、使人感到震撼的艺术效果与境界,多让音乐本身面对学生,通过表达不同情感的音乐去触动学生内心的情感共鸣,这样学生对于悲伤、热爱、孤独、安然等一些列情绪的曲目有所体会这周,便能够通过情感的变化去体会音乐要素的变化。

4.3通过带领学生进行音乐实践,去分析音乐要素

音乐艺术自身的实践性决定了音乐教育重视实践的必然性,因此应该通过各种音乐实践的方法让学生理解音乐要素在作品中的表现作用,在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时,利用改变速度的办法让学生分别用中速稍快和慢速演唱主题旋律,体会同一主题在改变速度后表现了欢快与悲伤两种不同的情感。

5 结语

在高中音乐鉴赏课的教学中,老师应该通过引导、激发学生情感和进行音乐实践等方式,激发学生对音乐要素的认知,从而在熟练掌握了音乐要素的特点之后,学生能更好的去鉴赏音乐,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互相促进的作用。

参考文献:

第5篇:音乐鉴赏范文

关键词:影视音乐;音乐教学;音乐鉴赏

影视音乐也是音乐教育的一种有效资源,在音乐教育中使用影视音乐能够激发出学生的探索乐趣,并且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能够感觉更加轻松和快乐。影视音乐更被学生所熟悉,听起来也更美,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音乐教学效率的提升,还能够提升音乐学习的质量。影视音乐是音乐艺术的一种新的题材,其中所包含的音乐要素非常多,并且也不发生改变,有节奏、有和声还有色彩性,简单的就是在进行音乐影视创作时,离不开各种音乐的要素,对两者关系的分析能够让音乐教育有更多的指向性,更加突出,针对性也更强。

一、影视音乐和音乐教育的关系分析

音乐是一门艺术,能够带给人一种不同的意境感受,还能陶冶情操,人们在音乐表达过程中有更多的感情流露,并且给人创造出一种非常美好的意境,影视音乐也是音乐的主要表达形式之一,更是一种形式上的艺术,是行走运动中的艺术。人们能够在视觉影像下对音乐的表达形式以及运动方式进行感受,结合着思维上的想象,让美妙的体悟有所展现。影视音乐具有一定的表现力,并且更是瞬间性的表达,能够让观众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心上到不同的动作和表情,影视音乐中蕴含了比较丰富的情感和内涵,给人一种体悟,这种体悟也需要是长时间的感受,作用非常突出,在音乐教育过程中可以加入一些影视音乐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给学生创建一种更加生动的形象以及活泼的氛围,提升音乐教学的有效开展。音乐教育和影视艺术结合在一起,需要在时间的上进行不同程度的演唱,然后在横向上进行展示,这样音乐就能够在时空上进行互补,实现立体化的视听感受。影视音乐和音乐教学之间的有效结合能够在较大大程度上推动音乐教学的发展,促进音乐教学的改革,也让音乐能够与时俱进,体现出来一种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方式。学生在这样情况下的学习也会更加积极主动,让学生享受音乐,促进音乐教学的有效开展,帮助学生不断的丰富自己思维和情感,强化音乐的学习和演唱。

二、影视音乐和音乐教学相结合的途径策略分析

第6篇:音乐鉴赏范文

关键词:音乐乐感 音乐鉴赏 教学导入 对比教学

初中音乐乐感及音乐鉴赏教学是我国美育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同时也是陶冶学生情操的手段之一,更是提高学生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方面。本文从培养初中生音乐乐感以音乐鉴赏能力的教学原则出发,探讨了培养学生乐感以及音乐鉴赏力的具体教学措施,旨在交流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促进教育系统的整体进步。

一、培养学生乐感以及音乐鉴赏力的原则

音乐教学具有其自身的独特性,与语言类学科相比,音乐学科更重视学生的个人兴趣。同时,它还需要学生投入更多的实践以及长久的训练。首先,音乐学科通过更加直白且明确的方法表达个人情感。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置身于不同音乐曲目所提供的场景之中,真实感受其所表达的感情。只有这样学生才可以更深刻的体会音乐的魅力。这种方式只是学生个人的感官感受,非专业音乐欣赏者亦可以做到。然而音乐教学则是通过理论教授学生怎样更好的体会音乐的美妙,以及怎样从一个专业的角度评价不同音乐。由此可见,理论教学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是学生的相关实践。音乐教学的实践性极强,学生只有通过实践才可以更深刻的体会相关情感。学生通过自主创作以及练习相关音乐技巧,从而可以更好的体会乐曲炫技之处。

二、培养学生乐感以及音乐鉴赏力的具体教学措施

1.合理导入教学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而音乐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个人的投入度有着一定的要求,这就更突出了音乐教学中教学导入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更加注重张扬个性,对于音乐、美术等学科的兴趣更大,然而理论教学毕竟存在一定的枯燥性。因而出现了众多学生对音乐非常感兴趣却不愿意上音乐课的现象。初中学生由于学业的压力等原因,在音乐课上的积极性远不及小学生来得浓厚。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注重运用有吸引力的手段进行教学。因此,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的上音乐课,以及在教学过程中保持学生的注意力都是十分重要的。合理导入教学就是指教师利用学生的兴趣点引导学生更快的进入教学情境之中。

首先,可以利用传统的教学导入方式,例如讲故事以及成语典故等方式。故事有一定的曲折性,好的故事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吸引力。学生可以跟随音乐故事的情节,走入故事中感受故事主人公的心情,从而更好地对相关音乐更加感兴趣。而成语典故则包含了一定的故事性以及相关传说等,更是传达了先人为人处世的道理等。向学生讲述成语故事对学生的长远发展也有着不可言喻的重要作用。同时,很多成语故事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见常听的,教师讲述其中的典故更加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其次,教师还可以运用游戏教学法导入引领学生更好地进入音乐课堂。初中生毕竟具有一半儿童爱玩的天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该视之如猛虎,而应该正视它。只有这样才可以看到其本质,并进行合理利用。教师可以利用一些音乐小游戏培养学WWW.LWLM.COM整理生的乐感,增加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这样学生就可以更加主动的进行音乐学习。同时教师更应该与时俱进,积极利用当前的先进技术进行导入教学。

2.运用对比教学

对比教学是教师培养学生音乐鉴赏力的一种重要手段。所谓对比教学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将两件事物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区分。这种方法很好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表达个人见解的能力。音乐的对比教学法则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手法教授学生从各种对比因素分析音乐。不同音乐在音乐家的创作、演奏以及相关技巧方面也存在极大的不同。因此教师应该合理运用音乐对比教学法帮助学生全面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首先,可以将同一音乐作品的不同演绎形式进行对比。尤其是经典作品常常会被后人进行改编或者运用不同的乐器予以演绎。然而,为什么要这样改编,改编之后的作品与前人的作品相比有什么有点与不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这些不同的方面以及各种角度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新的结论。

其次,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将不同的作品进行对比。不同主题不同类型的作品在演奏过程中的要求必然存在不同。一些炫技性的作品与注重情感宣泄的作品在表面看来是极为不一样的,但是其实质却有着本质的相同。而这些需要学生经过实际对比、思考才会真正总结出来的。《野蜂飞舞》与《春江花月夜》在很多方面有着不同。它们的主题、传达的情感已经以及演奏方式等都存在着极大的区别,然而就本质而言,它们都传达了作者内在的情绪。说到底,这两部作品在抒发作者情感这一作用上起到了殊途同归的效果。这种效果是怎样渲染出来的,学生必须通过自己的深刻思考才可以得出。不容置疑,学生这种对比性思维模式则需要教师的引导。

3.运用多媒体教学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的不断发展,网络技术已经深入到人们社会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在教育界尤甚。音乐教师应该合理利用这一资源进行音乐教学,以便更好的帮助学生培养音乐乐感以及相关音乐鉴赏能力。互联网将世界联系成一个整体,从某一种程度上来说实现了世界资源的共享。这就很大程度上方便了教师对这些资源的收集利用以及创作型改编。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合理利用相关资源,利用创造性思维帮助学生,必然可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当教师进行教学前,应该教会学生演唱相关作品,只有熟悉了相关旋律之后,教师才可以更好的带领学生领会其中的乐感并进行一定程度上的鉴赏。学生通过亲生感受可以从感性上体会相关情感,把握其中的主题。随后,教师则通过理论知识加以分析,使学生从理性上更深刻的认识相关音乐主题。

三、总结

随着音乐的不断发展,音乐的教学方法更是多种多样。初中生的音乐乐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练就的而是需要教师耐心培养。而音乐鉴赏能力更是音乐学习过程中的一种高要求,并不是人人都可以很好的鉴赏音乐的。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下功夫,科学有效的帮助学生进行音乐学习。只有这样学生的综合能力才可以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林南国.初中生音乐教学[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

[2]王俊刚.音乐感受力以及鉴赏力的培养[J].四川:人民出版社,2009.

第7篇:音乐鉴赏范文

【关键词】音乐欣赏 音乐鉴赏 教学

据统计,现在的高中生喜欢音乐的占到百分之九十以上,但其喜爱的音乐作品多数是当下的流行歌曲。当然,他们只能靠听音乐来缓解学习的压力。高中生所接触的音乐多是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途径而来。可见,他们平日的音乐生活是很随意的,缺乏正确的引导。因此,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是音乐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音乐鉴赏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欣赏音乐中提高音乐感受能力、音乐想象能力、理解能力和辨别能力,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高中的音乐课在音乐鉴赏之前先是音乐欣赏,而有这一字之差,意义就大不相同了。

欣赏是怀着喜欢与美好的心情去聆听、品味,感受你认为美好的东西,从而得到精神愉悦的一种审美活动;而鉴赏是通过聆听音乐对其进行对照比较、评价判断和知识性的欣赏。

从定义上说,鉴赏是建立在欣赏的基础之上,鉴赏是欣赏的升华。

这样说来音乐鉴赏课是一门听觉艺术,而这种艺术就要建立在欣赏的基础上。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鉴赏音乐作品,我们既要在听的过程中让感官感到愉悦,又要使精神得到升华,让感性和理性完美地结合才是我们鉴赏的根本意义所在,因此,要达到欣赏音乐的真正目的,就不能把对音乐的欣赏停留在表面、感官上进行,而应深入到音乐作品的音响结构及各种形式因素上去,也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把握音乐作品的内涵,真正的听懂音乐。

音乐欣赏的步骤

音乐的美分形式美和内容美,两者的结合便是音乐鉴赏。鉴赏音乐的步骤可分三点:

1. 知觉的欣赏,这是对音乐形式美的欣赏,这一点是欣赏的最基本的成分,即音乐作品能让我们觉得好听、优美,引起我们感官的。

2. 情感的欣赏,通过作曲家在作品的调性、节奏、曲式、和声,音的高低变化听出他们表达的情感,从而唤起自己的喜怒哀乐,这是情感的欣赏。

3. 理智的欣赏,在获得一些音乐理论常识后,对作品结构、旋律的展开进行深入的分析,以及对作曲家的派别和作风进行了解。

关于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投入到音乐鉴赏课中来,本文试从学生音乐鉴赏过程中的三听四面浅谈。(三听:初听,二听,再听。四面:看、想、说、动四方面)

现在的高中音乐鉴赏课程是让学生在听觉中感知,在情感中体验,然后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和联想,并将其创造性思维等心理活动融为一体,进行音乐审美实践活动,而这种实践活动在高中音乐课程中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是课堂中的教与学。

一、三听

(1)第一次聆听:当学生进入教师设定好的音乐情景时,他就会对本节课的音乐有初步的认识(主题是什么,风格是什么等),这也就是之前所说的对音乐的欣赏。

(2)第二次聆听:在教师对教材、知识背景等讯息的传达使学生在对音乐作品有一定的了解后,第二次聆听音乐,并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大胆地进行发言和探索,不论对错,教师先不发表意见,这就是对欣赏的进一步深化。

(3)第三次聆听:让他们第三次聆听作品,看是否能理解作者的意图,再对这个作品进行最后的有根据的评价。这就是让学生用鉴赏的眼光和耳朵去对待这个作品,也是对这个作品进行的鉴赏。

二、四面

(1)看

欣赏音乐应积极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其中的看即是调动学生的视觉器官参与音乐欣赏活动。这里主要指看谱、看图、看视频:①看谱: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熟悉旋律;②看图:可以让学生先从视觉上了解一些与音乐相关的知识。比如上西洋乐器,就可以先让学生看一些乐器的图片,了解形状样子再听它演奏的乐曲;③看视频:这种形式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动画、实景让学生更深层次感受音乐。

(2)想

让学生根据音乐展开联想和想象,培养想象力,帮助学生更形象、深刻地理解音乐。

(3)说

通过讨论让学生说出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这样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还能活跃课堂气氛,更能使学生将欣赏从感性上升为理性,更有效地提高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动

音乐这门艺术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听觉艺术。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动作便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感知音乐的途径,也就是动口、动手、动身。动口唱能使学生在听的过程中辨别音乐中的变化;动手就是让学生演奏一些简单的乐曲,或动手拍拍乐曲中的节奏;动身就是让学生跟着旋律舞动,切身体会歌曲的韵味。

第8篇:音乐鉴赏范文

【关键词】 高中音乐;音乐鉴赏;音乐教育

音乐鉴赏课是一门“听”的艺术。什么样的音乐都离不开“听”。“听”是一种音乐作品,我们既要在听的进程中让感官得到愉悦,又要使精神得到升华,感性和理性进行完美的结合才是我们“听”的根本意义所在。因此,要达到鉴赏音乐的真正目的,就不能把对音乐的鉴赏停留在表面上、感官上进行。而应该深入到乐曲的音响结构及各种形式因素上去。也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把握音乐作品的“内涵”,真正地听懂音乐。音乐鉴赏教学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高中阶段恢复音乐鉴赏课,对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影响。它为青少年智力的全面发展,心灵的净化,人格的完善,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的普遍提高,开辟出一片新的天地。那么,怎样才能上好高中音乐鉴赏课呢?我的体会如下:

一、不断提高教师的音乐素养

俗话说的好,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首先要有“流水”。作为一名音乐教师,不一定是音乐方面特殊人才,但是,必须全面掌握专业知识,有熟练的技能技巧。只有这样,才能灵活驾驭课堂,开展其它音乐课外活动。音乐教师除对本专业的歌唱、演奏、舞蹈、指挥等技能,还有作曲知识、中外音乐史及重要音乐作品、作家等方面的音乐理论必须掌握外,对文学、历史、美学、地理、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诸方面的边缘学科知识也要有所了解,音乐教师只有博学多才,教学时才能运用自如,才能改变那种迂腐陈旧、形式呆滞的课堂教学模式,唤起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智慧,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因此,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才能真正胜任高中音乐鉴赏 课教学工作。

二、巧妙运用音乐教育教学艺术

高中音乐鉴赏课内容繁多,涉及到古今中外各种各样的音乐作品,受阅历和知识的制约,学生不可能对这些内容都很感兴趣。他们往往是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对不同的乐曲采取不同的学习态度。喜欢的就抱积极的态度去欣赏;不喜欢的,就表现出厌烦情绪,以消极的态度去应付,不认真听,不动脑想。签于这种情形,在教学中,我就先从导语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谓导语是教师导入新课的语言,是课堂讲课的第一个环节。俗语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比如在教民歌部分时,课前就有听到同学说民歌没意思,土里土气的,不喜欢听,没兴趣欣赏。然而我在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搜集资料,设计方法。上课一开始,我就出示了两句乐谱:一句是《沂蒙山》的民歌,另一句是《十五的月亮》,先让同学们视唱,并分析、比较它们的异同点,然后说明,《十五的月亮》是以山东民歌为基础,演变加工而成的。这说明民歌是音乐创作的源泉,它在音乐创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后,教师提出要求,这节课要和大家一起来欣赏几首民歌,这样,同学们的兴趣被调动起来,课则上得很顺利。

三、精心传授音乐作品鉴赏方法

音乐鉴赏仅仅停留在兴趣阶段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进一步深刻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充分体验作品所反映的情感,才能达到鉴赏的目的。这就是鉴赏音乐的三个阶段:直觉(感官)鉴赏——感觉(情感)鉴赏——理智的鉴赏。不同体裁的音乐鉴赏的要求、方法也不同。

1、对于歌曲的鉴赏:一般可以借助歌词较直观地理解歌曲内容,达到鉴赏的目的。对一些歌词内涵较深或者寓意较朦胧的作品进行鉴赏,要求要有一定的文学及文化素养。而对于一些古代的、其他民族的、外国的艺术歌曲、歌剧、咏叹调等作品的欣赏,除了必须具有一定的音乐素质之外,还要对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创作动机、民族习俗、作曲家的个人风格等有充分的了解,才能更好的理解作品的内容。

2、对器乐曲的鉴赏:对一些近代的、单一形象的轻音乐乐曲,可以根据标题的启示,通过自己的联想,去体会乐曲的内容和情绪。如:贺绿汀的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等。对于大型的器乐曲的理解,一般要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作者情况,尤其是一些无标题音乐;对于一些大型的标题音乐作品,除了了解其时代背景之外,还可以根据乐曲的说明去理解、欣赏作品。如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作品是我国民间传说梁祝的爱情故事为题材,借鉴民间器乐的表现手法,并以我国人民的欣赏习惯,根据情节的发展顺序加以概括而创作成的。在鉴赏时,要求学生按照揭示的情节顺序:“草桥结拜——同窗三载——共读共玩——长亭惜别——逼婚——楼台会——抗婚——纵身投坟——化蝶”灵活去理解鉴赏乐曲内容。

四、借助多媒体音乐教学手段

第9篇:音乐鉴赏范文

【关键词】高中音乐 鉴赏教学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5)02-0023-01

单就音乐而言,其鉴赏可以认为是赏析与鉴别、感受与体验的一种综合性的精神活动,对于高中生来讲,音乐的鉴赏既是一项基本的学习技能,又能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情感,促使学生积极向上,不断进步,例如学生在上课之前高唱斗志昂扬的歌曲,品鉴歌曲所带有的情感,将之化为自己的内在动力,激励自己前行。此外,还能够通过音乐扩宽学生的知识面,用音乐感受异域风情等等。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使用最优的教学策略,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下面笔者介绍几种常用的音乐鉴赏教学策略。

一、准确解读音乐作品

在音乐的鉴赏中,首要的就是给音乐作品进行定位,并对音乐作品进行精准的解读,这就要求我们的音乐教师在教学之前“吃透”教材,对音乐座屏进行精准的解读。在音乐教师备课的过程中,认真分析目标教学作品,理解音乐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同时,教师还要利用互联网等查阅作品的创作背景,对整个音乐作品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只有“吃透”作品,把握整体,才能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准确的解读,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正确的品析。例如,在鉴赏谭盾的《1997天地人交响曲》时,教师就需要查阅谭盾的人生经历以及当时所处的社会背景,并参照教材去理解谭盾的设计意图,教师将这些材料进行整理,备课,在课堂上根据这些背景材料进行作品的品鉴。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根据不同的音乐作品,不同的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气氛的渲染,例如,在进行抗日音乐作品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将音乐作品的背景转变成抗日的图文,渲染气氛。

二、根据学生的实际设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设定的合理与否也影响到了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质量,在进行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目标的设定时,最先要考虑到的是学生的基本音乐素质,其次要考虑的就是音乐作品的深度与鉴赏难度。学生的基本音乐素质包括学生的文化素质,即对作品创作中事件发生背景的理解,还包括学生的音乐技能;音乐作品的深度与鉴赏难度包括作品的创作背景,作者的个人经历以及音乐特色和音乐包含的情感,有的音乐作品表达感情直白,直抒胸臆,有的作品借景抒情,有的作品表达委婉,前后存在着较大的起伏,学生不容易把握。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合理的设定教学的目标,保证目标可行、具体,略微高于学生的能力,还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与身心发展的需要。例如,在音乐鉴赏课堂教学中,赏析《1997天地人交响曲》时,因为学生基本了解这段历史,教师也对作者的人生经历和作品的创作背景进行准确的解读,那么,教师就可以将教学的目标设定为:(1)指出作品中使用的乐器;(2)确定作品的感情基调;(3)根据自己的想象描述音乐所描述场景;(4)准确描述整个作品的情感变化。对于较容易的作品,教师可以将教学目标进行适当的提升,对于较难的作品,教师要由浅入深,步步引导,最终达到教学目标。

三、使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将音乐鉴赏教学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

在音乐作品中,很多作品可以与艺术、文学作品联系起来,高中音乐作品也不例外,因此,在音乐鉴赏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学科之间的整合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加深学生对于作品的理解。例如,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伏尔加船夫曲》的鉴赏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将歌曲和美术经典《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相结合,并和学生一起分析船夫的表情、神态、动作,推测船夫的心理活动。除此之外,音乐作品与文学作品的联系也较为密切,并且中国的古诗词本来就可以配乐进行演唱,例如,《水调歌头・丙辰中秋》就可以配乐演唱,教师给予学生特定的旋律,让学生把优美的诗词唱出来,在演唱的过程中体味其中的情感,联想其中的画面。

(二)结合舞蹈进行教学

音乐鉴赏与舞蹈相结合也不是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音乐作品与舞蹈的结合,可以将枯燥的音乐鉴赏理论与枯燥的答题技巧训练转变为生动、形象的舞蹈。音乐鉴赏与舞蹈相结合既可以使学生动脑,又可以使学生动手、动脚,活动起来,在浓郁的气氛中走进音乐世界,准确的把握作品的情感。例如在进行《保卫黄河》的音乐作品鉴赏中,教师可以借助《黄河》的舞蹈,让每个学生参与进来,伴随着作品的旋律而动,感觉其中的震撼。

(三)结合想象进行教学

音乐与想象是密不可分的,通过音乐作品,鉴赏者走入到预设的情境中感受环境和情感,对整个作品进行准确的定位。课堂的教学也是如此,教师在进行某些音乐作品的鉴赏时,可以引导学生跟着音乐想象相应的画面,将自己置身其中。例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想象一个人一生将要经历的无常的命运;又如教师可以让学生闭上双眼跟随《二泉映月》独奏联想画面,定位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