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外贸易措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2007年下半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全球贸易出现急剧下滑态势,自2008年11月以来,主要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出口均出现10%以上的负增长。
一、金融危机对我国对外贸易的不良影响
2009年3月8日,世界银行发表报告预测,2009年全球贸易将可能出现80年以来的最大降幅。2009年3月23日WTO报告预测,全球贸易将迎来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衰退。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造成了重大影响和破坏,国内出口加工产业发展受阻。
1.膨胀的贸易保护主义。所谓的自由贸易往往仅仅停留在经济持续平稳发展的阶段,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各国政府为了刺激经济恢复,纷纷推出各种贸易保护措施。尽管G20金融峰会上各国都承诺反对贸易保护,避免出现新的贸易壁垒,但是20国中大多数国家没有履行相应的承诺,均采取了不同程度的贸易保护措施。根据WTO的统计数据表明,自金融危机开始到2009年3月26日,已有23个国家和地区实施了85项贸易保护措施。
2.订单减少外需降低。由于金融危机导致美国、欧洲、日本等主要经济体的经济衰退,消费者消费能力被抑制。使中国出口产品的外需也普遍下降,中国出口订单大幅下降,这对依靠国际市场的中国出口企业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我国在国际市场占竞争优势的玩具、服装、纺织、鞋类、文体用品等企业所受影响最大。中小企业倒闭,外资企业资本出逃、大型企业进行大幅裁员,导致我国外贸行业的失业率直线攀升。
3.中小外贸企业融资更加困难。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经营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回款信心不足,金融机构一直存在对中小企业“惧贷惜贷”现象。在金融危机中,银行一方面需要“自保”,另一方面信贷资源紧缺,信贷员更加倾向于大企业。因此中小企业更难以融资。
二、我国对外贸易应对金融危机影响的措施
1.充分发挥政府的调控职能。为了更好地应对金融危机,我国政府首先需要为经理运行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竭力杜绝地方保护主义,培育一个公开、公正、透明的市场环境,最终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其次对于起步晚具有潜力的的高新技术产业,政府需要进行大力扶持和积极的保护;最后应在信贷融资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支持外贸企业的发展。
2.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多年来,我们一直强调外贸要转变产业模式,转变劳动密集型产业为科技密集型产业,强盗外贸产品的技术创新。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需要不断加强技术改革与创新,将产业链向着设计、研发、品牌、服务、营销等环节延伸,使企业获得更多的盈利空间,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实力。
3.推进多元进出口战略,规避贸易壁垒。我国传统的外贸市场主要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金融危机后,这些国家贸易壁垒增多,我国的外贸摩擦会进一步增加。首先要加大对外经贸的交涉力度,有效化解可能出现的贸易纠纷;其次需要借机扩大市场,加强与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贸易合作。
4.积极扩大内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09年要“坚持扩内需和保外需相结合,进一步增强抵御外部经济风险的能力”,由于我国最终消费率(总消费在GDP中的比重)始终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即使是在2000年后我们的最终消费率也要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20~30个百分点。政府推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且在正在解决、完善对于直接影响内需扩大的现实的医疗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教育制度、分配关系、收入差距等切实关系民生的众多问题,为扩大内需、保证外需达到进出口基本平衡,最终实现对外贸易增长在进行着全方位努力。作为企业,需要认真研究国内市场的规律,创建自己的品牌和良好的销售渠道,相信企业和政府配合一定能够转型成功。
随着全球性金融危机的慢慢冷却,我国的对外贸易慢慢复苏。经济在新的环境下会呈现新的发展趋势和特点,要求我们的对外贸易根据国际形式的变化不断的调整、完善与发展,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关键词:国际贸易;贸易壁垒;汇率;影响;措施
1.技术贸易壁垒:一国以维护国家安全、保障人类健康、防止欺诈行为及保证产品质量等为由而采取的一些技术性措施。它主要通过颁布法律、条例、规定,建立技术标准、认证制度、卫生检验检疫制度等方式,对外国进口商品制定苛刻的技术、卫生检疫、商品包装和标签等标准,从而提高对进口商品的技术要求,最终达到限制其他国家商品自由进入本国市场的目的。
(1)影响:目前国外越筑越高、范围越来越广的技术性壁垒使我国部分出口商品的市场迅速萎缩,甚至被挡在进口国的国门之外。同时技术性贸易壁垒增加了出口成本,使出口国产品的竞争力下降,或者因为延误时机而失去市场机会。由于发达国家的贸易技术壁垒名目繁多、变化频繁,且具有一定隐蔽性,往往使我国一些经验不足的出口企业应付不及,被动地陷入贸易纠纷,致使出口产品在发达国家市场上被扣留、查封甚至销毁。
(2)措施:我国政府应该认真研究和积极推广国际标准。特别是ISO 9000系列标准认证反映了国际上先进的科技水平,成为国家之间的协调标准和处理贸易纠纷的重要基础,采用国际标准,可以使国内企业积极迈向国际市场,与国际环境接轨,不仅能给本国技术、经济的发展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使生产更加便利,也更容易了解国外市场需求,打破贸易技术壁垒。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积极参与各种标准化组织的活动,争取主动权,特别是争取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传统工艺品等纳入国际标准,将我国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的科研成果和技术变化及时转化为技术标准,并推荐为国际标准在国际贸易中使用。我国企业要掌握WTO的游戏规则和TBT协议的要求,熟悉目标市场的有关规则和标准。加快技术创新步伐,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强化标准意识。积极申请国际认证及贸易对象国的认证,取得通往国际市场的通行证。企业要加强收集和研究各国和国际组织的技术法规、标准、检验与认证制度,把与企业出口商品相关的内容加以吸收,并制定到自己的产品标准中去,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使自己的产品具有穿透对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能力。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质量管理体系,积极推行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及注册认证。
2.绿色贸易壁垒:进口国或地区以保护生态环境、有限资源以及人类和动植物的健康为由,以保护本国市场和贸易为根本目的,通过制定、颁布、实施严格的环境保护法规和苛刻的环境保护技术标准,以限制国外产品或服务进口的贸易保护措施。
(1)影响:一些国家和地区凭借自身在环保方面的优势,在世界贸易组织中极力要求将贸易与环境两者挂钩,并制定对发展中国家过于苛刻的统一环境标准,这将使得我国产品出口市场范围缩小,产品出口增长速度减缓。制造商为了达到进口国的环境标准,不得不增加有关环境保护的检验、测试、认证和签订等手续并产生相关费用。产品的外观装潢、出口标签和商品广告也将作大幅度调整。因此,出口产品各种中间费用及附加费用会增多,生产成本将进一步提高。
(2)措施:我国企业要冲破绿色壁垒,必须充分认识到低环境标准国家的资源会加速退化,环境污染加剧,并最终导致竞争力的进一步下降。而高环境标准国家将会从善待环境的技术和产品中获利,从而在环境保护产业领域占据优势地位,在国际贸易中更具竞争力。同时重视与环境有关的认证工作,ISO14000认证和绿色标志认证是本国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绿色通行证”,要积极采用国际环境标准。我国政府应该积极推进环保产业的发展,并将环保纳入外贸发展战略。加快制定和完善各类商品生产和销售中有关环境保护的标准和法律法规,促使对外贸易的环境管理与国际环保法规和惯例接轨,推行“绿色环境标志”制度。另外,必须加强对各国环保法规、环境标志制度的研究和信息搜集,尽快建立外贸环境技术标准的信息系统,为出口企业和外贸部门提供及时、充分的信息咨询,还要积极参与国际环境公约和国际多边协定中环境条款的谈判,以国际规范为依据反对进口国的绿色贸易壁垒,注重“环境外交”策略的运用。
3.汇率现在也是一个敏感的话题,我把它也称为一种贸易壁垒。
(1)影响:我国人民币不断升值,使得出口产品价格升高,削弱了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更有一些国家为了刺激本国经济发展,采取的宽松货币政策,使人民币被动的升值,这些都保护了这些国家国内的产业,影响了我国出口企业的利润和优势。
(2)措施:我国政府应审慎地对待人民币升值的预期,防止其过快的升值。使汇率既反映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变化,又要对炒做性外资的流入流出进行管控,防止其对汇率形成不健康的影响。企业可以利用金融工具规避汇率风险,如远期结售汇业务;福费廷业务;提前收取或者推迟支付货款;有条件的企业还可以尝试用人民币进行外贸结算。同时要调整产品结构,提升出口产品档次,创建产品品牌优势。
参考文献:
【关键词】国际经济贸易 外汇风险 防范措施
最近,我国积极参加中外贸易的活动,并且加入国际贸易世界的次数与越来越多,从而使得我国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也越来越大,这对我国外企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也是一份特别大的挑战。而在这些不良影响中,外汇风险就是举足轻重的一个。所以,为了中国经济能够更健康更稳步发展,为了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我们需要加强国际贸易当中所存在的外汇风险的防范。
一、国际贸易中的外汇风险的分析
外汇风险的现状分析。即因为汇率的变动而产生的各种风险和损失。在我国的国际经济贸易中,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国际收支状况等这些因素都会不同程度的影响着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势。同时,由于我国经济结构和进出口结构与其他国家存在的很大的差异,人民币又无法自由的进行兑换。从而导致我国外汇风险。
二、国贸中对外汇风险产生原因的分析
(一)兑换对外汇风险的影响
外汇风险产生的原因错综复杂,不同的结算方式也导致了各国之间贸易方式的不同。而外汇风险产生的根本原因之一是:由于越来越多的企业为了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和自己利益的产生,开始采取外汇结算、本币记账的方式。而如果企业能够采取本币进行交易和记账的方式,我们企业能够有效地规避风险,虽然在现实中,这有点不可能,但是我们还是可以用力所能及的方式去规避风险。
(二)我国不强大的企业应变能力对外汇风险的影响
众所周知,强大的企业应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能够和各国跨国公司相对抗的重要力量,是能够与外国交流贸易的主要力量,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然而,我国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企业没有好的规避风险的能力、企业需要的相关专业人员的缺乏,所以这些企业难以在困境中生存,难以用健全的方案规避风险,乘风破浪,成为对国家经济发展有利的国有企业,从而导致了外汇风险的加剧。
(三)结算方式多样性对外汇风险的影响
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结算方式的不同是由各国不同的经济状况造成的,而如今产生的结算方式有:商业汇票、汇兑、委托收款、银行汇票、信用证等。进而使得汇率的变动也在所难免,因此对企业外汇风险的影响也是情有可原的。
(四)我国外汇市场的不完善对外汇风险的影响
一个国家的外汇市场这个国家的贸易发展是很重要的,而对于我国来说,我国的外汇市场相当不成熟,特别是有些方面无法满足现实的需要。同时,在有些方面也是不够完善。甚至可以说是我国在外汇市场非常腐败,在我国的外汇体制中仅仅是一个兑换货币的场所。除此之外,由于外汇市场也相当的落后,使得有些防范外汇风险的方法也收到了限制,从而限制了规避风险。
(五)汇率波动对外汇风险的影响
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汇率的波动越来越频繁,从而也进一步加剧着外汇风险。我们又可以猜想,如果外汇的汇率一成不变那么我们也许就可以成功的规避风险。可是这显然是现实的经济格局所做不到的。
三、国际经济贸易中对外汇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我们需要建立健全外汇风险管理管理机制
对于一个拥有良好管理体系的企业来说,企业要从自己的公司做起,制定好应该有的管理制度,并且能够以身作则的来保证其发展。要想有一个好的制度,首先,企业应该认真的分析自己能够造成的风险的每一个细枝末节,努力找出自己企业外汇所存在的风险,从实际的问题出发,寻找属于自己企业适合的道路。其次,为了能够更好的建立一个好的制度,我们需要借鉴前人或失败或成功的实例,来为自己量身定做一个属于自己企业的管理体系,从而来建立健全一个好的完美的风险管理制度。
(二)有效结合市场情况来规避外汇风险
我们知道,对外市场也是能否规避外币风险的一个重要因素,比如说,我们可以通过对价格的合理安排,我们或许可以通过适当的产品价格调整来进一步降低汇率风险所带来的损失,交易双方可以通过制定价格这个款项来设置最基本的价格。以此来共同承担一定得风险,从而能够确保交易的完全和规避风险的成功率。
(三)外企需要树立外汇风险的防范意识
我们知道,梳理外汇防范意识是一个企业能够成功规避外汇风险的基础。因此,我们需要做些有意义的事来让企业养成树立防范意识的好习惯。首先,企业需要制定相应的责任制度,我们知道道德的约束不如制度的约束,只有通过制度才能够更好的让企业的每一个员工提高其规避风险的防范意识;第二,企业需要对员工进行良好的思想教育,使其能够树立强大的风险防范意识;可见,作为一个效率高、成功的企业,还需要锻炼其各个部门(尤其是相关部门)的反应速度以及团结能力,使得其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想出有效而行的应急策略,以此来减少企业的损失,从而使企业能够尽可能的规避风险,乘风破浪,成功的渡过难关。
(四)外企需要培养相应的管理人才来规避外汇风险
关键词:技术性贸易壁垒;新动向;解决策略
一、引言
1.技术性贸易壁垒
技术性贸易壁垒在当前的经济发展环境下指的是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的非关税壁垒。其主要运用到国际贸易交往活动中,合法效力指的是其通常会由于其具有技术方面的限制措施而被套上了合法的帽子。技术性贸易壁垒又可以被称为“技术性贸易措施”或“技术壁垒”。技术性贸易壁垒是根据国家或地区的相关技术法规、协议、标准和认证体系等形式出现,涉及的内容广泛,涵盖科学技术、卫生、检疫、安全、环保、产品质量和认证等诸多技术性指标体系,运用于国际贸易当中,呈现出灵活多变、名目繁多的规定。由于技术性贸易壁垒条件复杂多变,因此是目前国际贸易中比较难解决的非关税壁垒。
2.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组成部分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难解之处在于其具体的组成内容。首先,技术性贸易壁垒具有强制性的特点,其强制性体现在与出口产品相关的技术标准和法规当中。对于相关出口产品的技术规定不仅具有强制性,并且这些法规和规定很难有一个清楚的界限,所以在实施这些规定的时候就会使得出口国的出口商品会根据进口国的某些特定的需求而受到一定的限制。同时,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相关规定一般是在比较隐秘的而不会广而告之。所以,综合以上的总总特点,技术性贸易壁垒会给出口国的产品出口带来诸多困难。
二、国外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新动向
1.不公开性
首先是根据技术性贸易壁垒在国际上的影响来说,其在一般情况中是对于任何涉及到进出口贸易的国家双方没有明显的歧视和限定作用的。从这一点来说的话,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一个优点就是拿它跟非关税壁垒相比具有一定的公平性。因为非关税壁垒是明确知道其内容的,并且在贸易往来的过程中存在明显的国家歧视等问题。但是,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一个难点之处在于其内容不是对外公布的,即使是大家都对其内容有所了解也无法完全根据其内容来把握自身在国际贸易中的行为。所以,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不公开性导致在贸易活动中出口国对其难以处理的尴尬局面。
2.内容多样性
技术性贸易壁垒虽然涉及到的产品大都是含有较高技术含量的进出口产品。但是也并不代表其涉及到的产品种类的狭窄。因为其内容的不公开性,进口国完全可以根据自身的进口需要而对出口国的出口产品设立一点的界限。所以,技术性贸易壁垒涉及到的产品的范围相当广,包括产品的整条生产链上的所以产品。也就是从初级产品到中间产品再到工业制成品等所有产品类型。同时,由于产品在制作的过程中会涉及到较大的中间加工过程,因此技术性贸易壁垒关于产品的内容的多样性还涵盖了从产品的研究开发到消费的整个商品的生命周期及其涉及到的中间加工和服务的全过程。除了实际的产品之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涉及范围也扩展到了服务贸易、环境保护、金融信息等各个领域,同时涉及程序、要求、规定、法令、法律等方面。所以,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内容的多样性使得出口国的产品和服务出口遭受到了重重困难。
3.内容复杂性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一个很重要的难点在于其内容的复杂性使得出口国的相关厂家根本无法把握其内容使得出口丧失掉很大的一部分利益。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内容的复杂性第一个方面体现在其内容的范围的广度较大。这里的内容指的是其涉及到的与技术有关的标准以及相应的法规及其分配的关于出口的额度等内容的广度导致了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内容的复杂性。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内容的复杂性的第二点内容体现在涉及到的出口产品的广度上的问题。由于涉及到的产品非常之多使得没有一项法规是可以具体应用到某类产品上的问题。因此,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内容的复杂性造成的最大的问题便是使得与出口产品相关的厂家或者是出口国的相应的机构无法根据其内容来对自己的产品做一个合理的匹配。特别是在国际贸易大力发展的今天,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更加频繁,同时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也国家复杂。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内容的复杂性进一步变得复杂和难以把握使得出口国的产品和服务出口遭受到的困难也更多。
4.相关规定和内容的动态发展
技术性贸易壁垒涉及到的内容和法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国家贸易的发展是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展现出明显的实时性。同时,很多进口国家会根据自身在某一个发展阶段的具体需要而改变自身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内容和相关的法规能内容。由于其内容和法规随时间变动的可能性较大,因此使得出口国的厂家或者是相关机构的工作人员更加难以把握其具体内容和在将来的发展。同时,由于目前的消费者对产品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多产品提供的服务的多样性要求也越来越高,使得出口国需要从很多方面对自身的产品进行改良或者是创新。所以,消费者的这些特点会进一步加深进口国对出口国的出口产品和服务的限制。
5.内容的差异性
随着世界经济的稳步发展,很多国家在涉及自身的国家贸易中也具有了更大的发言权。在以前的国际贸易中,一般是一些欧美发达国家才会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以及满足国内消费者的需求对其他国家的产品和服务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但是,现如今的发展局面展现出的是很多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发展中国家也会根据自身的发展需求对处于同等发展地位或者是较低发展地位的国家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所以,由于有更多的国家对出口国的产品和服务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就会使得出口国的出口地位变得更加尴尬。原因在于每个国家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相关内容和规定肯定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同一种产品和服务如果是出口到不同的国家就会存在多重标准。这样的结果会对出口国在产品和服务的提供过程中浪费较多的资源。同时,由于每个国家的相关内容和规定都不尽相同也使得人们开始讨论哪个国家的相关规定才是合理和较为合法的。所以,从这一点讲也会使得国家间的贸易摩擦产生的可能性加大。
三、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的影响
1.出口产品的技术难度提升
由于我国目前所处的状态主要是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涉及到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在我国的出口贸易中并不具有相关的优势。但是由于技术性贸易壁垒在国际间的普遍存在使得我国不得不加强创新产品和服务的研发。但是,从劳动密集型过度到技术密集型需要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所以,我国当前还处在一个过渡期。从经济发展角度出发,任何一件处在过度时期的事件基本上都是处在最艰难的时期。所以,我国在这一段过度时期内对产品和服务的技术的开发是具有相当大的难度和挑战的。关于某些产品的出动中,相应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要求与之前的相比可能已经被提升了好几个等级。同时,对于全新产品的开发和研究更是一件对技术要求挑战极大的问题。
2.对我国企业发展的影响
在进出口贸易中涉及到的所有产品和服务基本上都是由我国的企业提供的。由于存在技术性贸易壁垒,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就会遭受到一点程度的限制。特别是在当今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不断加剧的情况下更是对我国的企业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虽然技术性贸易壁垒可以促使企业在未来的发展中考虑到自身的创新问题,但是由于我国正处在一个转型阶段就会使得企业在当前的发展过程中处于不利地位。同时,更为严重的一点就是在现今的发展情况下,很多发达国家对我国实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案件也逐年增多使得我国的企业遭受的损失进一步加大。
3.环保问题提上日程
虽然技术性贸易壁垒可以使得我国的出口面临尴尬的地位但是其可以从侧面敲打我们进步。最明显的一点就是其可以使得我们更注重环保的问题。在以前的生产活动中我们都是以牺牲环境来换取产品并且还是技术含量较为地下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自从有了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的产品的限制之后使得我们逐渐转向为环境友好型的发展战略。虽然以环境友好型的发展战略来生产自身的产品会使得我国的产品成本提高,但是从可持续发展的较大来讲的话是有利于我国在未来的发展并同时可以为我国的子孙后代造就更加优越的社会环境。主要的难点在于我国如何采取具体有效的措施来实现环境友好型发展模式,这也是技术性关税壁垒为我国带来的考验。
五、我国面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具体方法
1.产品标准化
在我国自身的产品生产中基本是按照我国现行的产品标准来进行生产和出口的。由于每个国家对同类产品采取的标准可能都不太一样,所以会存在较大的差异使得我国的产品面临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限制。所以,我们应该逐渐将自身的产品应该遵循的标准由国内标准转向国际标准。由于国际标准的一致规定是符合世界上基本所有国家的要求的,所以我国的出口产品在未来的国际贸易中遭受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可能性也会大大降低。另外一个好处就是,如果我国的产品统一按照国际标准进行生产国内的消费者也可以体验到较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以实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促进相关应对体系的建立
目前我国专门针对进出口贸易体系研究的机构还特别稀少,这方面的制度也不是很完善。并且由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与日俱增,我们应该建立属于自己的标准壁垒防范和应对体系。通过这种具体的体系来做到搜集信息、具体的调查、分析与研究并且把分析出的结果进行专业的审定,然后根据审定的结果来具体面对在出口贸易中可能遭受到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和预防潜在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如果有专门的这样一个体系存在,我国在未来的国际贸易中遭受到的贸易摩擦将会大大降低。同时,对于我国的主要合作伙伴(美国、欧盟、、日本等)要加大对其标准数据的收集工作,完善和健全标准数据库。
3.提高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
我国在出口贸易中遭受到技术性贸易壁垒最直接的原因便是我们还没有掌握先进的技术,因此无法生产出含有高科技的产品和提供优质的服务。所以,我们要不断加强我国人才的培养,在企业或单位的发展过程中要注重员工的培训和经验交流等活动。同时,要逐步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并加以学习和改良。在日常的企业或者是任何单位的运营中都要注重创新资源的分配以保证技术创新活动能在一个友好的环境中进行。同时,要提升国民的整体专利保护的意识。只有对自身的任何一个成果都取得专利之后才会进一步促进未来的创新活动并有效抑制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出现。
六、结束语
本文从内容的不公开性、多样性、复杂性以及差异性等方面详细讨论了国外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新动向并针对这些具体问题提出通过产品标准、相关体系的建立以及提高我国的创新能力等方法来得到解决。希望可以通过本文的探讨可以为我国的国际贸易的发展提供可供参考的信息。
参考文献:
[1]王江,武秀娟.国外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新动向及我国的应对措施[J].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国际商务版,2006(3):23-27.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一些制约贸易发展的问题不断涌现,如何解决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过程中的种种问题,成为当今热点问题。在这种背景下,建立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有利于我国贸易的健康稳定发展。本文概述了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在借鉴国外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我国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议。
[论文关键词]对外贸易公共服务公共信息服务
2007年底我国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21738亿美元,进出1:3商品结构不断优化,直接利用外国投资连年居世界首位,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但是也暴露出了很多的问题:外商投资企业的出口额占全国出口总额的比重过高,贸易竞争力不强,出1:3市场过于集中,贸易环境改善不明显,中小企业市场开拓能力不足,贸易摩擦频发,利用外资质量不高等等。鉴于此,我国应积极建立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提高我国对外贸易水平。
一、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的概述
在当今的贸易环境下,世界各国都在进行贸易体制改革,加快贸易体制升级,着力发展贸易促进机制,建立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国也在尝试贸易体制改革,但效果不是很明显。因此,建立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是我国走向贸易强国的必经之路。
(一)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的内涵
目前,国内外理论界关于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的定义还存在着一定的争论,没有形成统一的说法。笔者认为,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的内涵可以理解为,国家为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和提高利用外资质量而提供的经济。具体包括:改善投资环境和公共基础设施,建立更加舒适宽松的投资环境;统一对外贸易出1:3政策和公共商务信息,以帮助公众“一站式”访问现有的政府信息和服务;协调海关、质检、税务等相关的对外贸易管理部门,为出1:3企业提供更加快捷的贸易手续;强化政府对中小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加速中小企业的发展和提高中小企业开拓海外市场的能力;开展海外市场调查,为出1:3企业提供全面的出1:3咨询服务。它的服务对象不仅包括国内企业,还应惠及普通的公众。
(二)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的类型
1.出口贸易公共服务体系
出1:3贸易公共服务是指国家为促进出1:3的增长,为出:13企业提供政策性扶持和制定出1:3发展规划,并为出1:3企业提供公平、公正的公共服务。出1:3贸易公共服务包括:出1:3贸易金融服务(例如建立出1:3银行,为出1:3企业提供贷款等)、技术性促进措施、简化出1:3手续、政策咨询、出口商品技术服务、出口研发服务、出口贸易促进政策、出:13贸易摩擦救济、贸易市场凋研、贸易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公共服务。出1:3贸易公共服务体系是以出1:3贸易公共服务为基础,以政府为主体,充分发挥政府的公共服务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调动出1:3企业的积极性,为出口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层次、机会均等的公共服务。
2.对外贸易环境公共服务体系
目前国内外关于贸易环境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表述,但是可以归纳为:在整个贸易过程中,对贸易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和条件的总和,包括相关的贸易软件和硬件基础。具体包括:国家的政治稳定性,相关的贸易制度、政策和法规,基础设施和各种贸易配套设施,以及有关环境保护的法规与标准。对外贸易环境公共服务体系是指积极地运用各种行政手段,营造宽松和有利的对外贸易环境和投资环境,积极地推动对外贸易的发展。
3.对外贸易公共信息服务体系
对外贸易公共信息服务体系是以政府为主导,行业协会为辅助,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旨在推动对外贸易的发展,为本国和国外贸易企业提供国际市场信息、国际贸易政策法规信息、对外贸易运行状况信息等。该体系有利于国内出:13企业了解国际贸易市场变化和贸易伙伴所在国的政策法规,规避风险,节约生产成本。另外,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还包括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出1:3商品技术服务体系、出1:3研发公共服务体系等一系列的公共服务体系。
二、发达国家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的发展与演进
近年来,随着一些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逐步放缓,对外贸易逆差不断扩大,这些国家大都对贸易体制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努力建立一套完整的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使之更加高效、便捷地为本国企业服务。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有助于加快我国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
(一)法国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
进入21世纪以来,法国经济形势出现了衰退的趋势,贸易逆差持续扩大。近年来,法国不断地改革现行的贸易促进体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该体系推动了中小企业的发展,为中小企业营造了更加有利的贸易环境。
1.庞大的对外贸易促进体系
法国的对外贸易促进机构主要包括:经济财政工业部对外经济关系司、驻外经参处、各大区外贸局、法国国际化促进署(原对外贸易中心和法国国际化促进署合并)等。各部门通力合作,以向企业提供各种信息为己任,以为企业制定对外贸易促进政策为手段,共同为法国企业服务。法国的对外贸易促进政策主要以信息咨询服务和财政补贴为主,鼓励本国企业“走出去”和参加国际展览会,并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培养本国企业的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简化为企业提供出口信息和支持的手续,并实行对外贸易促进手段完全商业化运作,既符合欧盟的相关规定,又不违反世贸组织原则。
2.高效的公共信息服务体系
法国通过对外贸易中心和工商会等机构,收集、调查和整理全球对外贸易信息,为企业提供全方位、高效的信息服务。法国政府在国外设有100多个驻外经商机构,这些机构收集大量的所驻国的贸易信息、市场综合产业信息、法律法规、融资条件以及出口担保等方面的政策,为本国企业出口和对外投资提供服务。并对信息服务实施标准化管理,制定了一套比较完备的标准化信息管理体系,实现整个信息服务程序的可控性和有效性。通过高效的信息服务,推动了本国企业的发展,开拓了海外市场。
3.完善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
法国的中小企业在对外贸易所占的比重不高,一度只维持在40%左右。随着法国政府对中小企业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中小企业在法国对外贸易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法国政府鼓励中小企业扩大出口,中小企业很好地与政府或私人伙伴联合,这些企业在国外谋求发展,并在法国创造就业机会;设立了法国技术创新署、法国中小企业投资担保公司、法国风险投资公司以及风险投资基金等部门,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技术转移及国际合作提供财政保障,为法国中小企业在国外投资设点和开发业务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二)英国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
英国作为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非常重视政府在公共服务领域对贸易发展的促进作用,并一直尝试着改进公共服务领域中的创新思维、服务思想及政策措施。试图更好、更全面的为对外贸易服务。
1.完整的对外贸易促进体系
英国的对外贸易促进体系遍及各地,具有纵向与横向紧密结合、覆盖范围广、服务细致等特点。除了政府和地方当局各经济管理机构的广泛参与外,民间机构在对外贸易促进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英国的贸易促进管理部门主要包括:贸工部、外交部、国际贸易总局、出口信贷担保署等政府部门,这些政府部门在贸易促进方面的作用主要是制定相关贸易促进政策,维护出口企业和外投资公司的利益,营造公平的贸易环境,提供各种贸易咨询、信息等方面的服务,从而很好地促进了英国的贸易发展。
2.健全的创新服务体系
英国政府高度重视企业的创新能力,并出台了一系列的鼓励创新的政策措施,极大地推动了本国企业的创新。作为英国创新的主管部门的贸工部,在资金、信息等方面给予了企业很大的支持。贸工部有多个创新支持措施,如知识转移网络、知识转移合作计划,建立了公益型信息平台;重视信息服务功能,支持信息服务领域的公共服务。此外,还提供培训、会议、考察、国际专家帮助、市场专项调查、人才流动等一系列服务,并且将这些服务渗透到企业技术或市场开发的每一步。
3.宽松的对外贸易环境
英国倡导贸易自由化,实施高度开放和自由的对外贸易体制,营造了宽松的对外贸易环境。英国实行统一的对外贸易政策,制定了税收优惠、设立自由贸易区、为国外企业提供国民待遇等一系列的措施,这些优惠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外资的流入,增加了国内就业机会。
(三)发达国家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对我国的启示
发达国家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虽然内容和侧重点各有不同,但对我国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在政府服务方面,强调服务至上原则,整合政府公共服务资源,更好地为本国对外贸易企业提供服务;重视对外贸易促进体系的建设,建立一套完整的对外贸易促进机制,各种贸易促进机构通力合作,更好地为本国贸易发展服务;注重公共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为企业提供各种贸易信息,搭建政府公共服务的信息平台;重视企业的创新能力,在资金、政策方面为企业创新提供帮助;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在公共服务领域方面,向中小企业倾斜,改善中小企业的发展环境,为中小企业的成长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
三、我国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
我国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明显滞后,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各个方面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具体表现为:
(一)公共服务财政支出地区分布不均衡
我国目前为止,公共服务的财政支出中,用于经济建设支出占GDP的比重保持在25%左右,虽然在总量上不少,但质量不高,且地区差异性十分明显。北京、上海等一些经济发达的省市,公共服务支出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同时产生的绩效也远远高于其他地区,特别是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公共服务支出明显偏少(如表1)。这主要是因为经济发达地区财力状况好于欠发达地区,可支配的公共服务支出非常充沛,再加上多年来的不断积累,在公共服务与经济增长互为因果关系的条件下,形成了目前我国公共服务分布不均衡的结果。另外,这六个省市的对外贸易总额占全国对外贸易总额的79%。由此可见,政府公共服务支出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对外贸易的发展。
(二)对外贸易公共信息服务水平不高
发达国家在推动贸易发展的过程中,都十分重视对外贸易公共信息服务,每年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从而推动贸易企业的发展。近年来,我国虽然在对外贸易公共信息服务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建立了包括中国贸易指南、国内涉外政策环境、世界各国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等在内的数据库和网站,但是总体的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仍然有一定的差距。信息内容不全面,分布零散,地区分布不平衡,很多经济落后的地区特别是广大的农村地区,很难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快捷地了解最新的政策法规等信息;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落后于实际需求,缺乏统·的信息管理和分工。
注:根据公共服务综合绩效得分分布情况,将公共服务绩效等级分为五级:A级代表“优秀”;B级代表“良好”;C级代表“一般”;D级代表“不足”;E级则代表“匮乏”。
(三)对中小企业的扶持不够
在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中小企业对经济的发展、就业数量的增加、对外贸易的增长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在公共服务领域方面,向中小企业倾斜。我国在公共服务领域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明显不够,主要表现在:政策法规不完善,虽然出台了《中小企业促进法》,但是相关的配套法规明显不足,且可操作性不强;资金扶持不够,我国中小企业无论在融资渠道,还是信用担保与欧美国家差距仍然明显;支持创新不到位,我国政府对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足。在财政、税收、咨询、技术等方面给予的支持不够。
四、建立和完善我国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对外贸易公共信息服务体系
鉴于我国对外贸易公共信息服务发展的缓慢和滞后,2004年通过的《对外贸易法》第五十四条明确规定:国家建立对外贸易公共信息服务体系,向对外贸易经营者和其他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因此,建立和完善对外贸易公共信息服务体系,有助于我国的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为社会公众和进出口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提供了有效的信息服务,切实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信息障碍,改善我国对外贸易的运行环境。加大对外贸易公共信息服务的专项资金投入,使公共信息服务的覆盖更加全面;强化商务部的网站建设,为企业提供更全面的对外贸易信息服务;完善各国对外贸易政策及环境、国外贸易市场调研等数据库的建设,为出口企业提供更全面的指导。
(二)建立对外贸易公共服务监管体系
我国的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还处于萌芽状态,对外贸易公共服务监督和管理存在着行政职能混乱、监管规则不健全、管理权责不清晰等问题。因此,在大力发展我国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的同时,应建立一套完善的对外贸易公共服务监管体系,促进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的健康发展。强化政府各行政职能部门责任,建立科学的对外贸易公共服务监管权责机制,确保对外贸易公共服务有效的进行;加大对外贸易公共服务的公开化和透明化,逐渐提高对外贸易公共服务的民主制度,使公众参与对外贸易公共服务的管理与监督;建立一支专业化监管队伍,确保监管工作的高效性。
(三)保证资金投入、实现外贸公共服务均衡化
我国对外贸易公共服务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资金投入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分布不均衡。经济发达的省市,由于财力状况充足,投入较多,所以效率相对较高,产出明显;而经济欠发达的省市,由于可支配的公共服务支出较少,所以效率普遍不高。因此,政府应在保证总体公共服务资金投入的同时,兼顾经济欠发达的省市,以达到对外贸易公共服务均衡分布,最终实现对外贸易各地区均衡发展。
关键词:对外贸 易依存度 加工贸易 经济增长
3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政策的有效实施,成功的带来了中国经济的腾飞和发展,中国经济持续保持两位数的高增长态势,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特别是加入WTO的1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对外贸易更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近年来,中国坚定不移的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应对外部急剧变化,及时出台稳定外需的政策措施,贸易总额提升到了世界第二位(其中,出口世界第一,进口世界第二),贸易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我国对外贸易发展速度惊人,外贸依存度也连年保持较高水平。本文意在探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外贸依存度走势,及应对措施。
一、对外贸易依存度的概念
对外贸易依存度又称对外贸易系数,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进出口总额占该国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了准确的表示一国经济增长对外贸依赖的程度,人们又将对外贸易依存度为分进口依存度和出口依存度。其中,进口总额占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称为进口依存度,出口总额占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称为出口依存度。
计算公式如下:
出口依存度=一国(一定时期)出口总额/本国GDP(或GNP)
进口依存度=一国(一定时期)进口总额/本国GDP(或GNP)
对外贸易依存度=出口依存度+进口依存度=一国(一定时期)进出口总额/本国GDP(或GNP)
对外贸易依存度反映了一国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对外开放程度的重要指标。对外贸易依存度高,则表明该国的国民经济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高,比重的变化意味着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所处地位的变化。
二、2001年以来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数据分析
自2001年中国加入WTO以来,对外贸易在促进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伴随着我国对外贸易规模的持续扩大,对外贸易依存度也远远高于世界贸易依存度的平均水平。具体统计数据见下表:
2001——2012年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统计
(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
从上述数据中可以看出:我国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对外贸易依存度始终保持在50%左右,除了2001年,2002年,2009年,2012年以外,其余年份都超过50%,2006年甚至高达65%。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入世以来对外贸易依存度的变化呈现出如下四大特点:
第一,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持续保持较高水平。这可以说是从上述统计数据中看出来的最鲜明的特点。入世以来,除个别年份受国际经济形势影响较大外,其余年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均保持在50%以上。
第二,近两年,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开始从高点回落。我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在入世初期,经历了一个长达5年的快速增长期,然后从2006年的65%的高点开始回落,2012年在2011年基础上再度回落3.1个百分点,回到50%以下,为47%(其中,出口依存度为24.9%,进口依存度为22.1%均有所回落)。
第三,我国的出口贸易依存度一直高于进口贸易依存度。这与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引导下大力发展出口加工贸易是密不可分的。
第四,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的变动与世界经济的变动是趋于一致的。如2008,2009年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下降,主要是以美国为首的欧美发达国家金融危机的出现以及蔓延,使得中国对外出口的贸易伙伴经济能力下降,从而导致中国进出口贸易额的缩减,贸易依存度下降。由此可见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的变动与世界经济的变动保持一致。
造成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呈现上述特点的原因有哪些呢?
首先,我国对外贸易的规模在持续扩大。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大为提高,迅速崛起为外贸大国,目前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全球最大外汇储备国。这说明我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我国经济国际化的趋势不断加强。
其次,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引导我国的外向型经济模式,推升了对外贸易依存度。我国政府实施了较为有力的宏观调控措施,使得中国的经济发展中,进出口贸易总额的增速始终高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速。
再次,外商直接投资带动加工贸易的迅猛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成为发展中国家中最大的吸收外商投资国,很多外商看准了中国在廉价劳动力上具有的巨大优势,把中国作为其加工基地,大量开展加工贸易,加工贸易的外贸倾向性大大高于其他企业。这必然导致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的提升。
最后,经济全球化日益深化。从国际大环境看,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化,为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的提高与世界经济贸易的发展趋势基本吻合。而在全球经济受影响的2008,2009年,中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也不可避免的有所回落,这正是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可以说,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和我国经济贸易自身发展的需要奠定了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变动的基本趋势。
三、对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的思考
我们应该如何看到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的上述变动趋势呢?从积极的方面来看,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的持续高水平,表明中国经济正在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全面融入国际经济的大家庭当中,在国际市场中扮演了一个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强大的海外市场成为了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并且解决了我国的就业、税收等问题。可以说,这种“中国需要世界,世界需要中国”的关系,增强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相互了解,进一步形成了共同利益。
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正视,如此高水平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如果仍继续增长下去,必将会危及我国的经济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首先,持续过高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导致我国的外贸环境日益恶化。近年来,随着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飞速增长,世界其他各国,特别是众多的发达国家,针对我国的贸易保护主义纠纷和案件日益增多,如光伏产品、铁矿石频遭欧盟的反倾销调查。这些都导致了我国外贸环境恶化,出口企业开拓海外市场受阻。
其次,持续过高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导致我国经济受世界经济波动的影响日益严重。中国入世以来,对外贸易依存度在2008,2009两年出现下滑的趋势,这无疑是受到欧美国家的次贷危机和金融危机的影响。由此可见,我国高速的经济增长水平需在很大程度上借助外力才能得以实现,国家的经济安全程度降低。一旦我们的贸易伙伴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思潮抬头,或者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再次发生,那么我国经济将很难保持现有的持续高速发展的态势。
再次,我国的进出口依存度的结构不合理。如果将对外贸易依存度分解成进口依存度和出口依存度来看,我国的出口依存度要高于进口依存度。出口依存度过高,如服装鞋帽行业和家电行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过度依赖国际市场,易引发贸易摩擦,而且影响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进口依存度过高,影响我国的经济稳定,不利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特别是我国对于资源产品,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的进口依赖,从长远看,必将影响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严重影响我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的实施。
最后,在我国高水平的对外贸易依存度中,出口主要依赖加工贸易,不利于我国的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进步。出口企业对国内企业的带动作用小,在技术上对国际市场长期依赖,但出口获利少,只能赚取少量加工费用,导致我国的贸易福利水平低。
考虑到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较高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在现在以及将来的一定时间内仍将继续存在,那么,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将会继续面临上述风险。由此可见,合理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和平稳的对外贸易依存度的波动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为此,笔者做了如下几方面的思考:
第一,重视国内市场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出口、投资、消费,这三架拉动经济增长的马车中,一直以来,我们过于强调了出口这架马车,过于强调出口导向,而忽略了国内消费这架马车。我国人口众多且居民储蓄水平居高不下,潜在的消费量大,因而我国国内的消费潜力巨大。为此,我国应采取一定的宏观经济政策增加国民收入和有效供给,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促进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从而提高内需在拉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合理、有效的利用国际、国内资源和市场,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是必然选择。
第二,改变对贸易总额量上的追求,转而注重质的提升。中国已经成为贸易大国,但远非贸易强国。许多地方政府只注重贸易总额的增长,特别是出口额的增长,导致我国很多产品都是靠数量扩张和低价竞争,企业获利很低,基本没有知识产权。为此,我们应该放弃单纯的以追求贸易总额增长作为对外贸易政策核心的一贯做法,建立科学评判外贸政策和政策实施效果的指标体系,将“以质取胜”作为核心,增强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实力。
第三,重视加工贸易的转型。加工贸易在名义上让我们看到了贸易顺差,出口额的增加,实则受益的还是外资企业。所以,我们在合理利用外资的同时,要逐步改变加工贸易对外依存度过高的问题。我国应大力引导加工贸易向高技术、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推动国内企业的加工贸易更多的进入先进制造技术和新兴制造业领域,特别是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
当前,我国仍处于国际产业分工体系中低端,比较优势仍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劳动密集型环节,这说明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还有较大的潜力空间。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我国大力推动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步伐,我国经济将更多的依靠内需拉动,外贸依存度或将进一步降低。
参考文献:
[1]经月美;高外贸依存度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研究;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2
[2]胡晓颖;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现状及影响分析;中国商贸;2011.05
[3]刑杰;合理控制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商场现代化;2011.07
[4]殷功利;中国贸易顺差研究:结构、效应与可持续性;江西财经大学博士论文;2012.12
[5]项义军,杜春雨;改革开放30年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变动分析;黑龙江对外经贸;2009.10
关键词:对外贸易 贸易出口 出口结构
福建省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重要省份,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经济与对外贸易获得了飞速发展。但与南北两端临近省份相比,福建还有很大差距,某种意义上来说有点辜负了东南沿海地区的“美名”。因此,如何提高福建对外贸易的发展水平,促进福建经济快速发展就成为了全省上下关注的重要课题。
一、福建省对外贸易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福建经济的不断发展,福建对外贸易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高。从发展现状来看,当前福建省对外贸易的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外贸进出口快速增长
据福州海关统计,2012年,福建省外贸进出口总值1559.3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6%。其中,出口978.4 亿美元,增长5.4%;进口580.9 亿美元,增长14.6%。进出口、出口、进口分别位列全国第7、第6、第8位,全年累计实现贸易顺差397.5亿美元。 同期,全国外贸进出口总值38667.6亿美元,增长6.2%;浙江省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3122.3亿美元,同比增长0.9%;广东省外贸进出口总值为9838.2亿美元,增长7.7%。 由此可见,在2012年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下,福建对外贸易仍能取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与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的增长速度,实现了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
(二)一般贸易比重较大
一般贸易是国际贸易中的一个主要形式,与加工贸易不同,一般贸易的自主性更强,技术水平也往往更高。随着福建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一般贸易业逐渐取代加工贸易成为福建对外贸易的主体。2012年,福建省一般贸易进出口1058亿美元,增长13.2%,占同期福建省外贸进出口总值的67.9%;加工贸易进出口410.9亿美元,增长0.8%,占对外贸易总值的26.4%。同期,全国一般贸易占对外贸易比重为52%,广东省一般贸易比重为53.9%。由此可见,从贸易类型的角度来看,一般贸易在福建对外贸易中的比重较大,并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三)贸易伙伴分布较为均匀
从贸易伙伴的角度来看,2012年美国、欧盟、东盟分列福建对外贸易的三大贸易伙伴,但三者之间的差距较小,与后几位的贸易伙伴相比领先幅度也不是很大。据福州海关统计,2012年,福建省对美国进出口226.1亿美元,下降0.5%;对欧盟进出口217.5亿美元,下降9.9%;对东盟进出口215.4亿美元,增长17.6%;对台湾进出口119.6亿美元,增长3%;对沙特阿拉伯进出口97.2亿美元,增长1.3倍;对日本进出口96.7亿美元,下降3.6%。从数据分析上来看,美国与欧盟虽然是福建对外贸易最大的两个合作伙伴,但在2012年,福建与欧美之间的贸易总额却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其中对欧贸易下降较为明显;而同时,福建对东盟、沙特等地区的贸易却呈快速发展之势,极大地扩展了福建对外贸易的空间,减少了由于对外贸易伙伴过于集中而导致的贸易风险。
二、福建省对外贸易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目前福建省的对外贸易在全国范围内来看,已经达到较高水平,并稳居全国对外贸易的前十大省份。但与先进地区相比,其在贸易总量、贸易质量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和问题。
(一)贸易出口增长乏力
从2012年福建对外贸易的统计数据中可以发现,当年全省对外贸易进出口增速为8.6%,其中出口增长5.4%,进口增长14.6%,进口增长速度要远远超过出口方向的增长速度。同时,在福建对外贸易的主体一般贸易方面,其出口增长6.8%,进口增长26.5%,进口增速也要远远超过出口增速。由此可以发现,当前福建对外贸易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贸易出口增长较为乏力。出口贸易增速的降低,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福建对外贸易的顺差,促进福建对外贸易的平衡发展。但从长远来看,出口增长乏力将成为阻碍福建对外贸易与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问题。
(二)出口产品结构竞争力不足
出口产品的结构竞争力是一个地区对外贸易质量的重要标志。从福建地区的情况来看,2012年,福建省机电产品出口354.2亿美元,增长3.7%;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40.1亿美元,增长2.1%;服装出口138亿美元,增长12%;鞋出口98.8亿美元,增长11%;农产品出口75.6亿美元,增长9.8%;家具出口38.8亿美元,增长14.6%;箱包出口27.3亿美元,下降10.7%;花岗岩石材出口22.3亿美元,增长4.6%。从中可以发现,虽然机电产品仍为福建对外出口的主体,占全省对外出口总额的三分之一,但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仍然较低,且增长幅度下降明显,全年增长仅为2.1%。同时,与机电、高新基础产品的缓慢增长相比,传统的服装、鞋类、家居与农产品出口却呈现大幅上涨的势头,四者加在一起比重也达到三分之一。由此可见,传统产业在福建对外出口中仍然占有较大比重,出口产品的竞争力结构存在很大不足。
(三)地域分布不平衡
地域分布不平衡是福建对外贸易发展中另一个重要问题,其中厦门、福州、泉州三市是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据统计,2012年,厦门市实现贸易进出口744.9亿美元,增长6.2%,占同期福建省外贸进出口总值的47.8%;福州市实现贸易进出口310.6亿美元,下降10.3%,占全省比重的19.9%;泉州市实现贸易进出口250.8亿美元,增长47%,占全省比重的16.1%,三市合在一起其对外贸易的比重约占全身对外贸易的84%,而其余6市仅占总量的16%,与泉州一市比例相当。由此可见,福建省对外贸易的分布存在着很大不平衡。而这种情况的产生,一方面是由于地区经济发展本身的不平衡性,另一方面也是与各市之间不同的开放程度有关,作为我国最早的经济特区之一,厦门市的开放水平一直走在全省前列,其对外贸易的水平也居于省内领先地位。
三、福建省对外贸易的发展趋势与对策
(一)福建省对外贸易的发展趋势
从短期内来看,全球经济形势尚未出现根本性转变,欧洲经济表现仍然低迷;美国经济虽然受货币刺激计划作用出现一定好转,但基础并不稳定;新兴国家经济增速下降,国内问题逐渐显现。因此,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未来一段时间内,福建对外贸易仍将保持低速增长的态势,其中对美、对欧贸易增长空间较小,甚至可能连续出现负增长情况;对东盟、中东等新兴地区的贸易仍会保持较为快速的发展势头,但增速可能出现一定下降。
从长期来看,随着福建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其对外贸易的产品结构将得到很大改善,这将从根本上奠定福建对外贸易健康发展的基础。同时,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国家经济体将很有可能率先摆脱全球经济不景气的阴霾,进而从需求上拉动福建对外贸易实现快速发展。因此,从长远来看,福建对外贸易的整体发展形势较为向好。
(二)促进福建省对外贸易发展的措施
促进福建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要立足自身,从加强自身经济建设,提高自身贸易竞争力的角度出发,科学制定相关措施。
1、加快产业结构调整速度,提高出口产品竞争力
当前,福建对外贸易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贸易出口增长乏力,其中固然有全球经济不景气,外部需求萎缩的不利影响,但更为重要的原因则是福建对外贸易的产品缺乏竞争力,对外贸风险的承受能力较低。因此,加快福建产业结构的调整速度,提高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就成为了促进福建对外贸易快速发展的重要措施。要加强企业自身的科技研发能力建设,提高企业对先进技术的自我掌握能力,用先进的技术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水平,提高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地位与不可替代性。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新兴产业,吸引国内外的相关企业前来投资,通过新兴产业的崛起来为产业结构的调整提供战略支撑。要对传统产业进行一定程度的优化布局,部分产能可以通过产业转移的方式向内陆地区或发展中国家进行转移,并利用产业转移的有利时机,发展产业内贸易。
2、多角度开展贸易合作,扩展对外贸易空间
从近期世界经济的发展形势来看,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潜力较为有限,其稳定性也存在不足。因此,对福建而言,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地区的贸易联系,对于扩展福建对外贸易空间,拉动对外贸易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要继续加强与东盟地区的贸易合作关系,利用好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的有利时机,全方位推进与东盟的贸易关系,保持对东盟贸易快速发展的势头;要努力发展与拉美地区、非洲地区的贸易合作关系,利用福建在服装、纺织、机电等产业上的优势,与拉美、非洲地区的资源优势相结合,扩展福建地区在拉美、非洲地区的贸易空间。要以沙特、印度等国为突破口,扩大与中东、南亚地区的贸易合作领域,其中,特别需要加强的是出口贸易建设,着力改变当前福建对上述地区贸易逆差巨大的现状。
3、深挖内陆地区潜力,增强对外贸易动力
对外贸易发展的地区不平衡既是福建外贸发展的问题,也是潜力,利用好厦门、福州、泉州之外其他城市外贸方面的潜力,对于增强福建对外贸易的发展动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漳州、莆田、宁德要利用好自身的沿海优势,加强招商引资,依托临近的厦门、福州经济中心的带动作用,加快外向型经济的发展速度,建立相应的外向型产业集群,努力扩大本地区的对外贸易总量。龙岩、三明、南平三市应以本地区的产业结构为基础,在推进招商引资工作的同时,利用当地丰富的矿产资源与劳动力资源,发展特色工业体系,进而带动地区对外贸易的发展,为福建对外贸易的发展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要加强省内各市之间的联系与互动,对全省产业进行优化布局,积极推进厦门、福州对其他地区的产业转移,促进全省对外贸易的协调发展。
4、充分利用海峡合作优势,发展加工贸易
两岸合作是福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优势,利用好两岸之间的产业互补关系,发展加工贸易对于促进福建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要进一步加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力度,完善相关基础配套设施,并在政策层面给予一定的支持与帮助;要努力吸引台资企业落户福建,利用台资企业的生产活动来带动福建对外贸易的发展。要积极组织和引导福建企业与台资企业开展合作,利用台资企业技术、管理方面的优势,与本地资源、劳动力优势相结合,发展加工贸易,为福建对外贸易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但需要注意的是,闽台之间的加工贸易合作要在技术水平、合作深度方面达到较高水平,否则低水平的加工贸易不仅无法有效促进福建对外贸易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福建对外贸易结构的优化调整。
四、结论
福建作为东南沿地区的重要省份,是我国对外贸易的第七大省。2012年以来,受到国内外宏观经济因素的影响,福建对外贸易的发展速度也出现了一定的下降,出现了出口贸易增长乏力等问题。对此,福建应调整传统的思维角度,充分利用好当前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的有利时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对外贸易竞争力,为福建对外贸易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傅维克.福建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研究[J].科技和产业.2009(05):1-4+83
[2]闫雨,贾建华.发挥出口退税作用 优化福建对外贸易结构[J].涉外税务.2011(06):71-75
[3]冯玮.厦门对外贸易结构分析及其对策研究[J].企业经济.2009(05):110-112
[4]曾靓.浅谈福建对外经济贸易在华东地区的定位及其对策[J]. China’s Foreign Trade. 2010(12):43
【关键词】石油价格波动;对外贸易结构;石油贸易
1.引言
石油是现代工业发展的能源动力,而石油资源的稀缺性和分布的不均衡性都使得国际石油价格波动频繁,这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以及对外贸易结构都有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在中国加入WTO以后,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石油的需求大量增加,而中国在国际市场的影响与地位也在与日俱增,因此石油价格的变动对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影响成为了贸易发展过程中不可规避的现实问题。魏一鸣等(2008)通过分析国际石油价格上涨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影响后发现,国际石油价格持续上涨将会加剧我国通货膨胀、减缓经济增长、降低股票市场的投融资能力和居民的生活水平,因此,石油价格波动会对中国的经济发展造成影响,从而影响中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通过查阅国内外有关油价波动对经济结构影响的相关文献可以发现,在石油价格波动对对外经济商品结构影响的已有研究中,大多是以美国发达工业化国家为代表,分析和印证石油价格波动对对外贸易商品结构的影响。而由于油价的波动,运输成本和技术成本的上涨使得各国产业结构、方式结构有所改变,制造业这个高耗油产业也已经逐渐转移到了发展中国家。由此可见,石油价格的波动影响了一国的商品结构、方式结构、模式结构和区域结构,本文中主要围绕石油价格变动在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状况、石油要素比较优势和石油贸易政策四个方面对中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的影响进行研究,并针对石油价格波动引起的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改变的问题提出措施及建议。
2.石油价格波动影响中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的传导分析
近年来国际市场石油价格受各种因素的推动,在较高价位上波动频繁,而石油作为世界上使用最为广泛的能源其价格的变动对经济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石油作为现代工业发展的动力,其短期内价格变动对一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的影响是短小的,但从长期来看则对一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的影响较大。石油价格的波动影响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要素禀赋比较优势和贸易政策,而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要素比较优势、贸易政策等作为对外贸易商品结构的影响因素,将会对一国的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产生重大影响。
2.1 石油价格波动影响经济发展水平对中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的传导分析
国际石油价格不断大幅上涨会削弱我国的经济增长能力,降低我国的经济增长水平,从而引发通货膨胀。而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无疑对本国的对外贸易结构有很大影响。我国对石油需求量较大使我国石油进口占整个贸易的份额不断增加。国际原油价格上涨使得我国进口石油外汇开支大幅增加。通过国际石油价格与我国进出口贸易额的研究分析可以发现,国际石油价格与我国进口、出口贸易具有很强的关联性,石油价格的波动对我国进出口有直接影响,且国际石油价格的波动对出口的影响比进口更大,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对外贸易结构,造成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失衡。而当前,我国对外贸易中石油消费量巨大,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有待改善。据仝晓波(2012)测算,2011年我国隐含石油净出口7869万吨。在我国的出口商品中,煤炭开采和洗选、石油开采炼焦及核燃料、化学燃料及化学制造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造、黑色金属加工、有色金属加工的六大高耗油行业的产品仍占有很大比重,而在我国进口商品中,高科技产品等低耗能产品所占比例不断提升。如果我国石油利用率提高10%,每年对外贸易中的隐含石油可减少1700万吨,相当于石油对外依存度降低4个百分点。因此,如果不对石油产业的经济增长方式进行改善,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将很难有实质性的转变。
2.2 石油价格波动引起产业结构变化对中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的传导分析
在各国经济和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各国间产品生产的相对优势的变动会随着时间的推进会引起进出口结构的变动。国际贸易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推进,促进了产业的国际转移。同样,产业结构的变化将会对一国的对外贸易结构产生重大影响。
石化产品不仅所占市场份额大、产业链长,而且石油价格的波动直接关系着下游产业,例如汽车、建材、加工制造等多个产业链的发展。制造业这个高耗油产业也从以美国为代表的工业化发达国家逐渐转移到了发展中国家。由于国际石油价格的波动,会推动运输成本和技术成本的不断提升,使得我国产业结构发生了改变。因为我国的石油消费量、需求量巨大、石油进口依存度较高,石油价格波动引起的产业结构的调整对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有很大影响,使得我国进口不断大幅增加,缩小了我国的贸易顺差,改变了我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据王巧然(2010)2010年上半年分析,为应对国际石油价格频繁波动,中国石油化工产品专用料比例同比提高4.5个百分点,兰州石化环保橡胶等新产品顺利投放市场并形成了优质的品牌影响。其中,环保橡胶填充油获得欧盟质量认证,为其进入国际市场、打破贸易壁垒、扩大出口创造了条件。可见,石油价格波动引起的产业结构的变化对我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有很大影响。
2.3 石油价格变动影响石油要素比较优势对中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的传导分析
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不同石油要素相对比较优势对该国家的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有一定的决定作用。国际石油价格变动使我国的石油要素的相对比较优势有所减小,从而对我国的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有一定负面影响。国际石油价格持续上涨将抬升我国国内能源价格,使我国以石油为能源的相关行业产品价格上涨,从而形成新的涨价因素,减少我国出口贸易,缩小了贸易顺差,而我国不断增长的石油需求却要求我国石油进口大量增加,因此,石油价格变动在要素禀赋比较优势方面对我国的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有很大影响。
2.4 石油价格变动影响石油贸易政策对中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的传导分析
石油作为一种重要的现代工业能源,其价格的变动对我国乃至世界各国都将产生重大的影响。由于国际石油价格的不断上涨,我国采取了适当的货币政策以应对石油价格飙升给我国经济贸易带来的巨大冲击,使石油价格上涨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尽量减少,这对我国的对外贸易商品结构的改善起到了一定作用。另外,我国曾施行的通过石油现货与期货两个市场参与国际石油定价的政策,减少了石油价格大幅上升对我国造成的经济损失,减轻了石油价格变动对我国经济的削弱作用,从而使我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有所改善。同时,促进我国节油型经济体系的建设,增加我国石油自给能力这些政策措施更是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结构的调整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由此可见,国际石油价格的变动无疑会使一国的石油贸易政策有所改变,从而对我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产生影响。
3.石油价格波动引起的中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国际石油价格的上涨导致我国出口市场大面积萎缩,造成我国出口贸易的下降,而外需是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这使得我国贸易商品结构长期失衡。国际石油价格上涨引起的进口成本的上升,将增大我国经济的运行成本,大幅增加我国外汇开支,使我国的成本优势逐渐丧失,从而削弱我国产品出口的国际竞争力,缩小贸易顺差,易使我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长期失衡。
近年来,我国依旧遵循李嘉图比较优势模型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而油价的不断上涨导致我国出口贸易大幅下降,使我国劳动力与国际价格的交换长期处于不利地位。而外贸环境的不断恶化和贸易壁垒的产生也是对我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面临的一大挑战。
综上所述,国际石油价格的上涨在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要素禀赋比较优势、贸易政策方面均对我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因此,为减轻石油价格变动对我国产生的通货膨胀、改变我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的失衡,我国政府要针对国际石油价格上涨和我国石油进出口问题,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善我国对外贸易环境,提高石油利用效率,积极开拓多元化商品市场,促进进出口贸易商品结构的升级。另一方面,我国还应完善石油价格机制,出台应对石油价格波动的政策措施以缓解石油价格上涨给我国带来的经济冲击,加快建立石油期货市场等石油金融体系,尽量规避石油风险。同时,还要加强石油勘探和石油储备系统的建设,积极开发风能、核能等新能源的市场,保障我国能源安全,防范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改善我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
参考文献:
[1]魏一鸣,焦建玲,梁强等.油价长期高位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影响与对策[J].中国科学院院刊,2008,23(1):11-15.
[2]杨志华.国际石油价格走势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3,
6:96-99.
[3]朱剑红.去年我国原油对上依存度56.4[N].人民日报,2013-02-06(10).
[4]刘桂舟,叶祥松.关于国际石油价格变化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的思考[J].世界经济研究,2006(02):47-53.
[5]仝晓波.贸易顺差推动大量石油隐件出口[N].中国能源报,2012-04-23.
[6]于伟,尹教东.国际原油价格冲击对我国经济影响的实证分析[J].产业经济研究,2005(6):
11-19.
[7]黄运城,马卫峰,李畅.中国石油金融战略体系构建及风险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6).
[8]何念茹,朱闰龙.世界原油价格上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6,
02:47-53.
[9]吴雅冰.对完善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的思考[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7(7).
关键词:“中等收入陷阱”;对外贸易;脉冲响应函数;VAR
一、引言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得以革新,市场机制逐渐完善,在坚持市场配置资源的同时辅以宏观调控,市场活力得到激发,我国的经济逐渐焕发出活力,经济迅猛发展,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645.2亿元增长到2012年的519322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也由381元增长到38353.52元,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71.2元提高到19659.04元(按照2012年的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折算为2578.8美元)。根据世界银行2010年对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划分的标准,人均国民收入低于995美元为低收入国家,在996美元至3945美元之间为中等偏下收入国家,在3946美元至12195美元之间为中等偏上收入国家,高于12196美元为高收入国家,我国成功迈入中等收入国家。很多国家在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后,既无法在工资方面与低收入国家竞争,又无法在尖端技术研制方面与富裕国家竞争,被夹在高收入国家和低收入国家的中间,市场逐渐萎缩,原有的促使经济高速增长的体制无法再维持下去,导致经济增长停滞甚至负增长,始终无法跨入高收入国家行列,陷入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
众所周知,积极发展对外贸易,可以促进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亚当・斯密认为一国的对外贸易可以动员该国的闲散资源,推动经济发展水平的作用,使本国的闲散资源在国际市场上寻求到更为广阔的需求市场,对外贸易还可以使一国国内的经济活动更为活跃,促进该国财富的集中,提高该国国内要素的收入水平。诚然,其观点受到当时客观历史条件的限制,不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没有注意到科技创新在对外贸易中的作用),但是,对外贸易对于一国的经济发展无疑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对处于“中等收入”阶段的我国,探索现阶段的对外贸易发展趋势,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相关文献回顾
自从2006年世界银行提出“中等收入陷阱”概念以来,我国的学者便开始研究“中等收入陷阱”问题,并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使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各种措施,得出很多开创性的成果,指明了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向,对以后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周学(2010)从经济大循环理论出发,认为当务之急是政府应大规模组织建造和销售平价商品房、平价租赁房,这样既可以有效扩大内需,拉动经济较快增长,在住房需求被释放出来以后,政府就可以一方面减少财政赤字,缩小政府投资规模,降低财政风险,另一方面适当控制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和贷款增长速度,防止通货膨胀,使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逐步回到中性状态,从而破解“中等收入陷阱”难题;孔泾源(2011)在研究世界各国的发展历程和中国现有的实际情况后,认为深化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才能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刘旭清(2011)认为我国要规避“中等收入陷阱”,必须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增长动力结构的转型和消费模式升级,鼓励自主创新、提升产业竞争力,充分发挥政府的资源配置功能。
现有文献中,对我国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研究中,尚缺乏专门文献就对外贸易的研究。本文基于成功跳出“中等收入陷阱”的发达国家的经验,从我国的客观经济条件出发,分析我国在发展对外贸易方面应该采取的措施,最后建立模型实证探析对外贸易对我国的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研究对外贸易如何助推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
三、国际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1.国际经验分析
各个国家由于自身的产业结构、经济增长模式、人力资本结构、收入分配机制、政治体制结构等诸多因素的不同,针对迈出“中等收入陷阱”采取的措施不一而足,所用的时间跨度也长短不一,最短的是韩国,从上中等收入国家进入高收入国家序列仅用8年的时间,美国和英国分别用了14年和12年,日本、新加坡、中国台湾和香港分别用了13年、11年、10年、12年,由于韩国跨越“中等能收入陷阱”所用时间最短,格外引人瞩目。韩国在八十年代成功步入中等收入国家后,韩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刺激本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国内优先发展重化工业,积极发展高技术含量、高加工度的新兴产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动力结构,同时大力发展对外贸易,确立“贸易立国”的战略,在这些举措的刺激下,韩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飞速猛涨,一直维持在50%以上,对外贸易成为本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强劲动力。日本战后经济空前萧条,但是由于其原有的经济体系和产业基础尚存,而且拥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经济恢复很快,在1955年就已经恢复到战前生产能力,之后日本确立了“贸易立国”、“科技立国”、“教育立国”等战略思想,着力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各类人才,将“贸易立国”作为一项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而且一直把重点放在出口方面,在以上措施的刺激下,对外贸易成为维持日本经济持续增长的决定性因素。新加坡自在整个中等收入阶段的对外贸易依存度一直很高,始终处于296%以上,1980年甚至达到了412%,这样高的对外贸易依存度是惊人的,但正是新加坡的高对外贸易依存度拉动了本国经济的增长,让其在短时间内成长为高收入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