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能源优化管理范文

能源优化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能源优化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能源优化管理

第1篇:能源优化管理范文

【关键词】花木资源;幼儿教育;观察能力

爱玩、好动、好奇是幼儿的天性。在活动中,老师应善于利用孩子们的这些特点进行巧妙教育。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发掘与利用教学资源,不仅利用教材资源,更应利用自然资源,如花木资源,从而为幼儿营造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使其接触丰富多彩的自然,了解植物生长奥秘,培养观察能力与动手能力。

我园地处全国闻名的“花木之乡”——尧塘。当地农民依靠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大力发展花木生产,劳动致富,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浓郁的花木氛围,营造了良好的文化环境,陶冶了人的审美情趣,激发了人的鉴赏、观察能力。所以,在平时的教育活动中,教师充分利用了我园的这一优势,引导孩子们融入自然,进行种植活动,使其与花木交朋友,让幼儿在实践中观察,在观察中快乐学习,科学探究,从而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唤起幼儿对自然现象的探究热情,使其更深刻而全面地认识与把握知识,提高科学素养,真正实现寓教于乐。

一、融入种植园地,认识花木资源,培养幼儿观察兴趣

对于幼儿而言,他们对周围世界极为好奇,常常会向大人提出诸如“为什么这样呢”、“这是什么呀”等问题。这是幼儿观察后的思考,是对世界的认识与探究过程。因此,在幼儿教育中,幼师应注重培养与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使其自主探索、学习,并认识世界。而幼儿园的花木种植园可让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变得更为有趣而生动。同时,在花木种植过程中,幼儿经历了观察、动手操作等思维活动,可发现事物的特征与变化,既提高了观察能力与实践能力,也丰富了认知。

然而,如今的孩子们接触自然的机会较少,特别是城市中的孩子,更是分不清各种植物,不知道它们是如何生长的。实际上,幼儿十分向往自然,向往绿色田野。因此,教师应善于开发与利用花木资源,让孩子们融入到丰富多彩的自然中,使其感受泥土的芳香,鲜花的美艳,小草的幽绿、树木的葱葱郁郁。如春季,尧塘到处一片新绿,百花争艳,小鸟在树枝上唱着动听的歌。此时,教师可带领幼儿融入自然,使其得到美感体验,认识多种花草树木。亦或带领幼儿进行野外绘画,使其以画笔描绘出自己所看的、所感受到春天之景。这样,通过直观而新颖的教学活动,可唤起幼儿观察热情,激发幼儿学习兴趣。这样,通过这些花木资源,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教师单一提问的教学模式,使孩子们自主观察,积极思考,而获得结论。同时,在轻松愉悦的自然活动中,更容易调动孩子们的观察与探究积极性,使其学会观察自然,增长知识。

二、利用花木种植,渗透生态环境教育,提高幼儿观察能力

在幼儿教育中,花木资源是重要的教学资源之一,可使教学更为生动而直观。在花木种植活动中,幼儿可进行观察、对比、采集等活动,体会到生命的多样性,感知生命之变化,形成观察的良好习惯。

第一,教师带领幼儿实地观察种植园,引导幼儿相互讨论: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哪些花呢?想要种植哪些植物?然后留出时间让他们回家思考,可以在家长的帮助下收集相关资料,然后课堂上一起讨论交流。于是,孩子们利用多种渠道收集了不少资料,并兴高采烈地决定种植自己喜欢的花木。他们准备了多种植物种子或树苗,如月季、黄杨等。而这些树苗或种子如何种植下去,教师可引导孩子们依据自己的看到展开交流讨论,然后教师适时指导,于是幼儿们积极行动起来,有的挖洞,有的松土,有的则将泥土中的一些石子拣出,然后小心翼翼地将小树苗放进小坑里,将花种撒入泥土中,孩子们忙的不亦乐于,最后给种子宝宝或小树苗浇上水。

第二,在花木种植过程中,小朋友们会发现不同种子有着不同的种植方法,这样可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使其主动探究自然中的奥秘。如种子宝宝多久可以长出来?什么时候给种子浇水、施肥?哪些植物喜阴?哪些植物喜阳?等。同时,教师可为幼儿提供观察记录纸,让孩子们在观察植物生长过程中记录好自己的发现。同时引导幼儿明确观察对象与目的,并坚持观察。其次,引导幼儿有步骤、有顺序的观察,如由外至里、自上至下等;另外,引导孩子们多角度地观察事物,使其创造性地观察;此外,注意比较不同事物、同一事物,以培养与提高孩子们的观察能力,丰富他们的科学知识。在这一教学过程中,由植物种植的讨论、种子树苗的收集到植物种植,并不是由教师直接决定,而是向孩子们抛出问题,使其主动找出解决方法,借助家长资源,发展幼儿能力。然后,孩子们在同伴相互帮助下,获得亲身体验,并对自己种植的花木形成强烈兴趣,产生进一步观察与探究的欲望。

总之,在幼儿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孩子们观察能力的培养,善于利用丰富多彩的花木资源,激发幼儿探究欲望,调动孩子好动、爱玩的天性,使其在玩中形成观察习惯,培养观察能力。

参考文献:

第2篇:能源优化管理范文

关键词:电子排班系统;效能管理;护理人力资源

随着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在护理管理应用领域中的不断拓展,有效提高了护理管理者对信息数据应用的能力。科学有效的配置护理人力资源一直是护理管理者关注的课题,在医院建设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1]。排班作为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信息化护理管理时代赋予了新的发展主题和内涵,以更好为患者需求服务。同时,科学合理地进行护士排班能降低人力资源的运营成本及护士离职率[2]。2012年,我院护理部以HIS为基础,成立护理信息小组组织架构,在全院范围内调研信息化弹性排班需求,通过外出参观调研,软件公司洽谈、前期开发测试、临床试点维护等阶段,研发出一体化电子排班模块,同年投入使用,以自动化排班模式代替传统手工排班,取得良好成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为一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全院共有护士1100余名,设有内、外、妇、儿、门急诊、手供及康复等系统,共有40多个护理单元。本院信息系统先后经历1997年His 系统、2002年lis扫码系统(Laborator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2008年EMR(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与PACS(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2011年数字化医院建设、2012年物联网建设等五个发展阶段。HIS的广泛应用及大量数据,为护理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提供了规范的、系统的的数据平台。借助本院HIS系统及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和思路,2012年我院研究设计了科学、合理、快捷的一体化电子排班信息系统,应用于护理人力资源管理。

1.2排班模块设计及应用

1.2.1设计思路 传统排班法存在低效、数据统计困难及随意性大、透明度低,不能充分体现公平、公开原则。同时,因护理工作的不确定因素及部分护理管理者的主观因素,排班很难做到规范化、标准化,难以全面落实人力资源等级管理制度,难以保证排班质量[3]。因此,需要为排班者提供灵活的排班策略。改革后电子排班以HIS系统为基础、以患者为中心、以护理工作为轴心,建立全院数据平台,共享护理人力资源信息;以科学配置人力资源为核心,实现实时监测、动态调度护理人力资源,逐步实现科学、精细、规范的人力效能管理;以充分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为目标,提高护理人力资源效率(工作效率)与效益(能级对应)。

1.2.2 设计原则 电子排班采用病区护士长管理下的多个护理组排班模式,各护理单元可根据各自特点自由设置班次,护士长再根据工作需要调整各护士当班时间,实行快速、简洁电子排班操作。综合考虑我院护理工作多方面需求,本模块设计原则:①体现责任制整体护理(通过PDA与排班系统对接实现责任制包干患者);②优化弹性调度(机动护士调度、片区护士调度、护理应急小组);③明确层级管理授权;④完善多元数据统计;⑤能级对应(色彩管理);⑥体现高效、便捷、精准原则。

1.2.3权限管理 电子排班实行护理部一科护士长一护士长三级管理负责制,层层负责。护理部可修正全院护理人员班次,对全院护理人力资源行统筹管理,并统一分配账户授权到各护理单元,各病区护士长负责本科室护理人员排班,病区护士只有查询权限。基于电子排班系统的规范化、系统化管理,系统对排班过程中的用户权限、部分数据等功能进行统一管理,如:护士长更改班次时不得超过3d,遇特殊情况需向护理部申请,并纳入护士长月度考核,护士无改班权限。

1.2.4排班设置 该排班功能菜单包括科室排班、科室考勤、排班查询、排班休假汇总、排班天数汇总、弹性排班及人员调动记录等功能。班次涵盖日班、中班、夜班、片区巡查班、各种休息等;功能菜单包含新增、保存、取消、删除、修改、排班计划(本周、上周)、审核等内容。同时,包含了护士姓名、工号、日历表,其数据来源于HIS系统的数据库,可以查看不同时间段的排班情况。通过排班系统,各病房每位护士的白班、中班、晚班、周末班、工时数、护理不同护理级别人数、平均工作量都可以显示并查询。

1.2.5弹性排班 电子排班模块建有机动护士库(病区人力应急储备班、夜间片区巡查班及节假日负责班),可以更好地满足临床需要。通过系统查询可直观显示弹性排班记录、人员调动记录及调动原因,为快速调配人力资源提供了信息平台。机动护士库中人员详细资料包括员工号、护理单元、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称、工作时间、最终学历、联系电话。

1.2.6统计查询 统计和查询包括护理工作量、出勤天数、班次、病区人员饱和度及节假日休息汇总统计等信息,以提供任意时间段不同级别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及休息的统计和查询。各病房每位护士白班、中班、晚班、周末班、工时数、护理不同护理级别人数、平均工作量都可以显示并查询,为量化、信息化护理工作量及护理人力资源测算提供了科学依据。

2应用成效

2.1排班效率显著提高 电子排班设置简洁大方,操作程序简易快速,实现了智能化一键排班。同时,计算机网络技术为管理者排班提供了各种辅助功能,如进行新一周排班时,可直接继承上1w的排班以及各天之间可以互换调整等,大大节约了排班时间和工作量,缩减管理者在非专业技术上的时间,月排班时间由1.5h降低至1h。同时,信息化是持续质量改进的有效方法,通过电子排班,科学配置人力资源,提高了护理质量[4]。

2.2排班决策快捷、科学 电子排班提供的强大数据源,为护理管理者科学决策人力资源调配提供了系统、可靠、快捷、量化的评估资料。通过电子排班,护理部可随时掌握全院排班情况及每名护士的班时,且在排班表确定后,系统可记录在排班表执行过程中人员班次的调整原因,为优化人员配置提供了依据,改变了以往调配护士烦琐,而且对抽调人员情况摸得准、调得快,为应对临床突发事件提供了便捷。如通过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为硬件精确计算出病区在院患者数、危重、特级一级患者数、护士工作量及人员饱和度,为护士长准确调配人力资源提供了数据,避免了工作不均衡或岗位闲忙悬殊差别大等现象,而使工作饱和又不超负荷,特别是遇突发性事件时更显其优势,保证了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

2.3人力资源效能管理进一步提高 以信息化平台为载体的电子排班,将临床需求与护理人员能级差异、工作量均衡、个人偏好等诸多因素充分结合,以在全院层面上来弹性调配护理人力资源,优化了各班次的人员结构,减少了护理人员岗位异动性,实现了人力资源使用的最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在不增加总体人力成本的前提之下,通过内部的调整来达到人力资源的最佳配置,实现了护理人力资源测算信息化,为科学统筹护理人力资源,合理使用奠定了基础。

2.4为实现护理人员分层配置及弹性排班奠定基础 各病房基于信息化护理人力资源测量,根据各班护理工作量需求,计算各班次在班护士数,形成各病房排班模式,实施弹性排班制度。另外,护理部根据电子排班系统掌握全院各病房每天上班护士人数,在某些病区临时人员紧张及工作量突然增加的情况下,给予及时补充,以保证各项护理工作的顺利完成,满足患者需要,同时在合理人力配置基础上优化组合、最大化利用好不同层次能级的护理人员、合理配置不同等级的护理人员,充分发挥不同层次护理人员的才能,达到护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与有效利用,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5]。例如在春节期间,我院护理部垂直调配了院内部分机动护士,充实到神经外科病房及急诊室,有效缓解了危重科室工作压力,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出色地完成了护理工作,是机动护士库在弹性排班管理中应用效果的一个具体体现。

2.5为精细绩效考核提供数据支持 护理排班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护理人员考勤、绩效、培训管理的重要依据。电子排班提高了护士出勤率、夜班数、节假日时数、片区值班数等护理工作量统计分析及管理决策的准确性(岗位设置、床护比等),为细化夜班费、节假日加班费、绩效考核等费用管理提供了数据支持。直观的绩效统计系统,增强了护理人员绩效考评意识,提高了工作积极性及自我管理主动性。公平、公开的激励考评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促进了护士个人成长和发展,护理质量不断提高,护理管理也上了一个台阶。

2.6进一步完善护理垂直管理体系 电子排班模块以三级管理架构为核心,采用护理部掌控-科护士长监控-护士长直接管理的垂直管理体系。通过电子排班系统护理部可全局动态掌控全院各护理单元人力资源结构及调配情况,对全院护理人员实施及时、统一调配,避免了因数据不全面、不准确导致的护理人力资源管理与临床实际需求的脱节,而影响管理效率。同时,电子排班系统自动生成全院护理人员机动支援、轮转、院内进修等调配记录,科护士长掌控并调度科内护理人力资源,进一步完善了我院护理垂直管理体系。

2.7 推进人性化护理管理 基于HIS系统,对护理工作量统计工作行标准化管理,对现有护理人力资源行信息化监测与测量,实现护理人力资源动态测量,既体现了"以人文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又公平地体现了护士的劳动与技术价值,很大程度上优化了护理工作,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同时,电子排班其规范、标准的管理体系,有效地减少了护士改班、换班及岗位异动等不良现象,充分体现了公平、公正、透明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显著提高了护士排班满意度,满意度由2012年3月的 60.45%上升至2013年5月的90.55%,较陈璐[3]研究的护士排班满意度结果有所上升,有效保持了护理队伍稳定性。电子排班采用同级比较弹性调度,按职、按级上岗,起到以老带新,新老搭配,充分发挥了集体智慧,有利于护士建立感情和调整心态,进一步增强了护士合作精神。此外,护理人员可提前提出需求,便于安排生活学习,体现了人文关怀管理。

2.8进一步推进护理管理信息化建设 护理信息网络化管理是护理工作在医院信息化发展需求中的必然之路,也是护理学科发展的方向[6]。电子排班的广泛应用,保证了护理人员信息库的准确,与院人事科的全院人力信息库保持一致,为开发护理人员技术档案管理、技能培训管理、人事考核管理等护理管理系统,提供了重要依据。

3结论

护理人员的合理配置与使用在医院信息化建设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是提升服务品质、保证护理安全、稳定护质量的基石[1],决定着护理学科发展的方向与前景。研发和建立护理人力资源电子排班体系,以实现护理人力资源信息化实时查询、监控和统计分析,为科学配置护理人力资源、弹性排班提供可靠依据,不仅是对现有HIS的拓展和延伸,更是护理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的需求。改革后电子排班结合计算机网络技术,遵循以人为本、能级对应、结构合理、动态调整的原则,使人力资源管理逐步步入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和现代化的轨道,有效地提高了排班效率、护士排班满意度和护理工作效能,对护理队伍的稳定及护理人才培养起着重要作用,有助于促进护理学科的发展及护理信息化管理体系的构建,同时有效地开发了医院内部人力资源,促进了医院稳定、持续、快速发展[7]。

本院在基于信息化平台的分层次、能级对应的电子排班实践中取得了一定成果,对现有人力资源做到了合理分配,职责分明,分层使用,各尽其能,有效地提升了护理服务内涵。但该排班模块尚处于运行初级阶段,还需对影响排班效能的相关因素及制约条件做深入剖析,对相应的考核评价效果做进一步总结,开发出适合我国国情及不同等级医院的排班系统软件,以达到科学配置人力资源,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蒋红,翟建霞,王屹骏,等.基于信息化平台的护理人力资源测算研究[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2,28(3):212-214.

[2]Maxson-Cooper PA.Empowering nurses through an innovative scheduling model[J].Nursing Clinics of NA, 2011,46(1):159-165.

[3]陈璐,陈湘玉,八卷直一.电子排班系统的开发及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2):1118-1119.

[4]陈君英,章雅杰.信息系统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研究与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2):152.

[5]杨翔宇,成翼娟.我国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不足现状及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04,4(10):16-18.

第3篇:能源优化管理范文

(一)我国经济增长的现状

现阶段,我国经济水平呈现出快速持续增长的趋势,进而我国国民经济水平有所提高。但我国地区经济发展存在较大的差异,各地区间的经济水平极其不平衡,从整体分布情况来看,我国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增长速度较快,中部次之,而西部的发展水平较低和经济增长速度较为缓慢。

(二)我国能源消耗的现状

首先,我国能源消耗的整体情况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尤其在我国加入WTO以后,我国能源消耗速度更快,然而我国一次能源数量有限,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其能源消耗会越来越多,不利于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其次,我国地区的能源分布不均衡,致使各个地区间的能源消耗水平有所差异,为此,我国应该根据地区能源消耗程度的不同而制定能源消费结构优化的措施。最后,我国地域辽阔,能源较为丰富,但我国人口众多,致使人均能源量较少,因而我国亟需对能源消耗进行合理分配。

(三)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的现状

现阶段,我国二氧化碳排放主要源于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一些一次能源,从而导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较大,这对生态环境有着较大的影响,更不符合我国低碳经济的实施和发展。目前,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的总量和人均量都相对较大,并且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甚至增长速度超出预料。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不同,能源储存量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各地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也有所不同。但从总体来看,我国东部地区各城市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明显比西部地区城市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要高出许多。

二、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原则和目标

(一)优化原则

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进行优化时主要遵循五个原则。第一,节能减排原则,减少我国一次能源的消耗程度和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第二,维护能源安全的原则,能源的供求和需求相协调,以满足人们正常使用和合理使用能源的需要。第三,能源低碳多元化的原则,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对煤炭、石油等一次能源的依赖程度较大,这些一次能源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较大,不利于低碳经济发展。第四,注重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原则。第五,因需制宜原则,根据能源需求而积极开发新能源。

(二)优化目标

在低碳经济视角下,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优化的目标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关于经济的发展目标。目前,我国经济水平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其发展速度有明显的加快,进一步缩小了与发达国家间的差距,但是我国仍然需要制定合理的经济发展目标,以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稳定增长。其次,关于能源消费的目标。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能源消费越来越多。因而在低碳经济视角下,我国应该制定有效的能源消费战略,以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最后,关于二氧化碳排放的目标,目前,我国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并且在逐年增长,因而我国应该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为发展目标。

三、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优化的建议

(一)管理制度方面的建议

在低碳经济视角下,优化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需要加强管理制度建设。首先,加强我国能源管理体制改革,以加强我国的能源管理水平;其次,完善我国能源储备制度,加强我国能源的储备量,为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利支持;最后,改进我国的能源投资方式和加强对其管理力度。

(二)技术方面的建议

对于优化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一定要加强技术支持,进而为促进能源消费结构更加优化提供重要作用。首先,加强能源的勘探和开采技术,促进我国发掘新能源和提高有效开采能力。其次,加强对新能源技术的研发能力。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对一次能源的依赖程度较大,而一次能源的过度消耗不利于我国低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政策方面的建议

我国相关部门完善关于一次能源方面的法律法规,既有利于加强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又有利于加强对我国一次能源开发和利用的管理。

四、结语

第4篇:能源优化管理范文

关键词:能源计量;企业节能

Abstract: energy measurement work is enterprises to strengthen energy management, improve the level of energy management, an important basis, is the enterprise to carry out national energy conservation laws and regulations, policies, standards, can reasonable use, optimize energy structure, energy efficiency, improve the economic benefit and market competition ability important guarantee, is the national energy conservation supervision and administration according to law.

Keywords: energy metering; Enterprise energy saving

中图分类号:F279.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采用先进工艺技术、提高企业装备水平和管理水平,以及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仍是我国提高能效、有效挖掘节能潜力的重要措施。资源的节约不仅仅是简单的减少或杜绝“跑、冒、滴、漏”,更重要的是企业应把能源计量工作贯穿于生产过程中,充分发挥能源计量检测数据在生产经营、成本核算、能源利用分析等各项工作中的作用,从而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能源计量工作是企业加强能源管理、提高能源管理水平的重要基础,是企业贯彻执行国家节能法规、政策、标准,合理用能,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保证,是国家依法实施节能监督管理。

一、能源计量的重要作用

1、可以提高用能单位管理水平。能源计量工作是经济核算的基础,是维护企业利益、增加企业效益、降低成本、提高企业产品质量的重要保证。用能单位成立计量管理机构配备管理人员,加强计量数据的统计,能及时反映产品能耗水平,与国内或同行进行比较,进而进行核算,制定降耗目标。

2、能源计量为企业发展提供技术保障。能源计量提供的准确数据,能及时反馈能源消耗状况和利用水平,有效指导企业的生产管理,为生产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3、配备完备符合要求的计量器具可以快速找出或发现能耗高、效率低的用能设备,进而提出改进措施。减少成本,提高竞争能力,为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

二、开展能源计量工作的原则

企业要开展能源计量,首先要对企业的能源计量工作充分调研,对收集的数据资料进行整理、统计、分析,找出企业能源计量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查找实际生产中能源计量管理体系是否可以进一步优化。在企业内部明确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原则,一般企业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应遵循:按产品制定能源消耗定额,实行耗能定额管理,对基本核算单位进行能耗考核和制定企业综合能耗考核标准的需要;要适应生产特点、生产规模和企业经营管理对计量检测信息的收集、处理、传输、反馈、控制实际需要;外销和自用分别计量的原则。

其次,企业能源计量还要实现计量器具的完备和应用适应性,能源计量人员的配备比例和管理制度的完善,规范能源数据采集的原则。

三、建立完善的能源信息系统

1、完善能源信息系统便于实时采集、存储、管理,掌握系统运行情况、及时采取改进措施,使系统尽可能运行在最佳状态,并将事故的影响降到最低。在企业能源管理部门的指导下,建立完善能源管理系统以满足能源工艺系统特点的分散控制和集中管理,使企业的能源管理水平适应企业的战略发展需要。

2、完善的能源信息系统能减少能源管理环节,优化能源管理流程,建立客观能源消耗评价体系。能源管理系统的建设,可实现在信息分析基础上的能源监控和能源管理的流程优化再造,实现能源设备管理、运行管理,有效实施客观的以数据为依据的能源消耗评价体系,减少能源管理的成本,提高能源管理的效率,及时了解真实的能耗情况和提出节能降耗的技术和管理措施,向能源管理要效益。

3、大型企业的能源系统规模较大,结构复杂。传统的现场管理、运行值班和检修的工作量大、成本高,完善的能源信息系统可以实现远程抄表统一监控,简化能源运行管理,减少日常管理的人力投入,节约人力资源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

4、企业可以通过信息系统进一步对能源数据进行挖掘、分析、迅速从全局的角度了解系统的运行状况,实时了解企业的能源需求和消耗的状况,使能源的合理利用达到一个新的水平,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降低损失,从而优化能源管理的方式,改进能源平衡的技术手段,为企业的高端能源管理提供现实的可能性。

四、完善规章制度,加强能源计量队伍建设

加强能源计量管理,领导是关键,制度是保证,人员是基础。在制定制度方面。制度不仅要全,而且覆盖面要广;制度不仅要要适用于部门,也要适用于班组和个人,对企业的全体员工都要有广泛的约束力。能源计量管理制度应包括:(1)能源计量器具的流转制度;(2)能源计量器具的周期检定制度;制定一套完善的生产和检测设备的周期检定制度,先进的检测设备如果不进行计量周期的检定和校准,数据的可靠就得不到保证,出现质量问题也就无从下手查找根源。(3)能源计量的使用、保养、维护制度;(4)监督管理制度;(5)技术档案、原始记录资料管理制度;(5)考核、奖惩、赔偿制度。

其次企业要做好能源计量工作,除了完善的管理制度,还需要一支掌握现代化计量技术的专业人才队伍。只有切实提高能源计量人员的综合素质,才能适应现代化能源计量管理的需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大量智能型计量仪表逐步替代能耗高、准确度低的传统仪表,这对计量人员提出了更高专业知识要求。企业采用多形式、多层次的培训,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能源计量人才队伍。

五、加强宣传教育,强化节能意识

1、转变能源计量观念

目前,部分企业领导认为能源计量属于投入费用较大,产出收益较低的工作,没有充分认识到能源计量工作的基础保证作用,舍不得在计量方面投入。为此需要计量部门在企业深入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宣传活动,在企业的公共场所的显要位置张贴能源计量宣传画,大力推广先进企业在能源计量工作方面的典型经验等,宣传节能的重要性,增强用能企业的节能意识。

2、全员参与能源计量

第5篇:能源优化管理范文

关键词:能源;信息化;月结;热值

中图分类号:TN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03-0001-01

1 引言

钢铁企业的供能质量对钢铁产品优劣有着直接的关系,同时能源消耗直接影响钢铁产品的成本,能源的合理使用与平衡调配,对环境保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实施能源管控,降低成本,保护环境已经成为钢铁企业适应未来生存的必需手段。本文以唐钢为例,重点阐述了在能源管控方面的几点措施,如信息化系统的应用、能源计量管理、煤气热值攻关等。

2 信息化系统的应用

唐钢四级SAP ERP系统具有开放性、集成性等特点。SAP系统通过XI的集成功能,将SAP的能源管理与三级能源管控系统集成起来。在SAP系统内,需要维护能源动力介质的物料主数据、供应商数据、客户数据、同时创建生产订单、下传采购订单、价格数据到能源管控系统。

唐钢能源管控系统采用PI软件做实时监控画面,能源管理及数据分析平台采用施耐德公司Ampla软件平台,具体功能如下:

(1)能源监控管理:通过监控台对各供能、用能环节(主要工序生产设备的运行情况、供配电、电站、泵站、煤气柜等)进行监控管理,提供能源调度高级决策支持信息等。(2)能源计量管理:建立起从公司级、分厂级,到工作中心级(工序级)和子工序的能源计量网络。通过实时在线的数据采集将所有采集上来的计量仪表数据,纳入不同层级的管理范畴,实现精细化管理等高级能源管理功能。(3)能源报表管理:它从时间维度(班组、日、月、年)和管理层次维度(子工序级、工序级、车间级、厂区级、公司级)提供了能源生产与消耗管理,是能源管理到工序、能源管理到班组思想的具体实现。对结果的统计和呈现,用于分析、决策支持。

3 能源计量管理

唐钢能源计量管理主要措施;(1)设专人出日报表,如唐钢煤气报表、唐钢能源报表等,公司领导早会关注每日能源的产出与消耗情况,并针对出现的问题,各职能部门及时查找、分析原因,进行数据微调。(2)能源月结,设专人在每月1号利用能源信息化系统,对上月唐钢的能源产出与消耗进行计量结算、财务结算。

4 煤气热值攻关

转炉回收煤气热值攻关,一方面应对焦炉煤气资源不足,取消焦炉煤气入管网生产条件的变化;另一方面,通过热值攻关进一步提升转炉煤气质量,创造经济效益。具体措施如下:

(1)能源、信息、自动化各专业部门联合,不断优化Ampla、scada系统的热值计算功能 ;多次取样、进行气相色谱分析,努力寻找煤气实际热值与系统计算热值的差异,实现热值结算的公平、公正。(2)各厂通过控制转炉操作、优化入炉物料结构,规范吹炼过程的降罩操作,合理调整吹炼枪位及氧压,优化一次除尘风机参数,并形成相应的作业文件及管理制度,实现转炉冶炼的规范化操作,同时优化并调整转炉煤气回收放散条件。(3)在部分转炉炉口安装炉口微差压调节的百叶阀系统,提高转炉煤气的回收质量。(4)设立专项资金,进行相应奖励。

5 实施效果

唐钢通过实施信息化,构建能源管控体系,实现了对能源的精细化管理,将能源管理精细到工序,将能耗指标考核到班组,能源成本追踪到批次。通过多专业部门配合持续的技术攻关,充分提高重点能源介质的质量,提升经济效益,降低吨钢成本。这些能源管理措施对相关钢铁企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健,崔新莹.钢铁企业的信息化支撑[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11.

[2]李纯,孙建,等.能源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能源计量和企业节能量化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计量,2008.

第6篇:能源优化管理范文

[关键词]低碳经济 能源消费结构 优化策略

我国是能源消耗大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能源的大量消耗为代价,尤其是近年来,能源消耗问题逐渐成为了全球关注的重点话题,我国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低、能源效率不高等问题也日益严重,我国经济正处在一个严重的瓶颈时期,在该背景下,低碳经济的发展成为了一种必然趋势,我国在低碳经济范式下如何对国内能源消费结构进行有效的调整,是促进低碳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一、低碳经济形势下我国面临的挑战

近年来,低碳经济在西方发达国家兴起,并且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其主要以高能耗、低消耗为核心,低碳经济的发展对于国内的产业结构以及能源结构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对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来说,既是压力,也是挑战。

1.传统的能源结构调整受到限制。我国当前的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受到功能与成本的限制,长期以来,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以煤多、油少为典型的特征,这也决定了我国在低碳能源的选择与消费方面受到了极大的限制,比如发电行业,水电只占据了总量的20%左右 ,而火电则占据了高达77%以上。在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高碳仍然占据着很大的比例,低碳经济的发展对我国能源结构调整来说,有着巨大的压力。

2.产业结构不合理导致能源的高消费。当前,在我国产业结构中,仍然是以第二、第三产业为主,正是这种严重失衡的产业结构导致了经济的发展必然要长期依赖于工业生产,而工业是能源消耗的主要产业,在工业结构内部,钢铁、建材、化工等好耗能行业的发展,在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能源的大量消耗。从能源消耗目标的制定方面来说,只有极少数的地区实现了单位的能耗目标的,大部分生产企业中的设备和工艺都不够先进,也必然导致了能源消耗的增加。

3.低碳技术水平不够先进。我国是典型的发展中国家,经济由高碳向低碳的转变需要技术以及政策等多方面的过渡,而整体科技水平的落后正是制约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根据国际相关的文件,虽然发达国家有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转让的义务,但是实际运行情况却远远打不到理想的状态,作为发展中国家,仍然需要依靠自主引进和研发等渠道来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当前,我国大部分学者认为,发展低碳技术的成本有限,而且压力较大。

4.国际舆论的压力。当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的时期,与此同时国际社会对于我国温室气体减排义务的呼声也越来越强烈。在国际上的观点认为,要实现公约提出的“把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稳定在防止气候系统受到危险的人为干扰的水平上”的最终目标,就必须要对我国的能源消耗结构进行调整,这对于我国的产业发展产生了巨大的舆论压力,在这种压力下,低碳经济发展的压力也就愈加沉重。

二、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优化策略

1.管理策略

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主要依赖于能源系统的优化,其主要是通过对我国社会、经济、能源等多个系统进行有效的统一与协调,以此实现结其整体的功能,这也是能源消费结构优化的必然选择。当前,从能源消费结构优化的管理策略来说,需要不断的调整产业结构,将现有的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与此同时,要不断完善我国经济管理体制,提高能源开发和利用的效率,促进低碳经济的持续发展。我国要彻底改变以往高耗能、高排放的问题,一方面要将节约能源作为我国产业结构的重要标准,另一方面则要提高市场的准入性,通过法律法规的约束与强制作用,禁止高耗能、高污染的项目上马,将落后的生产技术与设备进行淘汰。

2.技术策略

一方面,要加强对先进技术的开发与引进,不断的促进我国清洁技术的发展,这也是当前实现节能降耗的主要途径。为此,要求我们进一步开发和引进先进的核电水电技术,大力发展水电工程,这也是当前我国实现能源消费结构优化的一个重大举措。另一方面,要加大我国国内开发和使用节能技术的力度,不断的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通过科学的市场约束机制,倡导节能降耗。另外,应当大力开发天然气等清洁能源代替传统的能源,促进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不断完善,通过新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性和可行性,从长期来看,清洁能源的使用也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3.政策策略

在政策上,要对于产业结构优化和能源消费结构优化的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政策制度进行不断的调整与完善,为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提供参考依据和基础。同时,要加强政府公共在政策对能源消费结构优化的正确引导和鼓励。在外交政策上,积极的开展多元能源外交政策,拓展天然气等能源的进口渠道。国家财政和税收方面也需要向节能降耗的方向倾斜,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并且将其作为各级地方政府整机考核的一个重要指标,促进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不断调整与优化。

三、结束语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低碳经济也将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不断的提高能源的社会效益合和经济效益,应当对能源消费结构进行有效的优化,控制能源消耗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在现阶段,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能源消耗问题仍然较为严重,因此,应当从管理方面、技术方面以及政策方面采取有效的措施,通过节能减排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脚步,这要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周玉梅.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意义与实现路径[J].前沿,2011(22)

[2]王辉,石英琳,郭建鹏.关于低碳经济对我国能源消费影响的思考[J].商业时代,2010(27)

第7篇:能源优化管理范文

关键词:能源管理 体系 水泥

1.研究背景

水泥行业是能源消耗的重点行业,也是节能减排的重点领域。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认监委《关于加强万家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工作的通知》(发改环资〔2012〕3787 号)中指出:管理节能是促进企业提高能源利用水平的有效手段,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是运用现代管理思想,借鉴成熟管理模式,将过程分析方法、系统工程原理和策划、实施、检查、改进(PDCA)循环管理理念引入企业能源管理,建立覆盖企业能源利用全过程的管理体系。

能源管理体系的建设将能源控制和管理与生产调度控制有机结合在一起,最终实现安全稳定、经济平衡、节能减排、优质环保的基本目标。

(1)节能降耗的需要。能源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瓶颈。水泥企业单位产品能耗下降不仅能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而且对整个企业能源节约、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建立先进而有效的能源管理体系降低能源消耗,实现企业节能减排目标,进而打破能源制约的瓶颈,较好满足企业持续发展的需要。

(2)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公司是一家以水泥生产为主导产品的集团企业,水泥行业是国家公认的高能耗、高消耗企业,能源是制约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因此必须利用建立先进而有效的能源管理体系降低能源消耗,实现企业节能减排目标,进而打破能源制约的瓶颈,较好满足企业持续发展的需要。

2.内涵和主要做法

能源管理体系主要利用信息化技术、自动化技术为基础,集成过程监控、能源管理、能源调度为一体的公司级管控一体化计算机系统。其核心理念是通过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思想,将能效管理与原有的信息化系统及自动化系统进行有机融合,构筑以煤、电、水、气等数据自动采集为能源数据支撑;集中监控、安全稳定为生产保障;能耗统计、成本分析、能效对标为管理考核;能源的产生、利用为决策参考的面向节能降耗的信息化能源管理模式。

(1)能源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与实施。公司的能源管理信息系统打破了传统的以物料优化为主线的思路,通过建立物料和能量的集成优化模型,最大程度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①能源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一是现场仪表系统改造。对企业能源输送、生产和应用等控制系统仪表进行升级改造,用以适合能源管理系统能源介质和生产过程的调控及计量要求。二是网络层系统建设。通讯层位于管理层与现场仪表层之间,主要采用前端采集设备、光纤网络交换机和网关等设备,先进行区域集中,再由区域把数据送往监控中心。三是管理系统建设,管理层由高性能的工业控制计算机、服务器、显示器、打印机、UPS不间断电源、GPS时间对时器、声光报警设备等组成,通过日报表、月报表、年报表等形式反馈给企业管理者全面了解企业的能源管理水平及用能状况,检查企业在能源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挖掘节能潜力、寻找节能方向、降低能源消耗和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2)能源管理信息系统功能。一是实现远程抄表,降低管理成本,节约人力资源;二是提高用能管理水平,增强及时性和有效性;三是提升能源管理精细化水平,向用能设备要效益;四是为管理决策提供数据支持;五是提高突发故障和异常处理的效率,降低能源不必要的浪费

(3)能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能源管理应用功能模块主要包括在线能源平衡管理、在线能源系统故障管理、能源信息管理、基础能源管理4个子系统模块。①在线能源平衡管理。实现系统性负荷预测,包括电力负荷预测、日用电量预测、燃煤系统预测等,以及负荷的管理。②在线能源系统故障管理。完成能源系统事件及故障记录和工艺与设备故障的报警与分析。③能源信息管理。实现能源数据采集与基本处理、能源设备的监控与调整、能源信息的归档和管理、能源生产报表管理、部分场所的视频监控、环保在线监视及分析等。④基础能源管理。按照公司生产计划及历史数据编制供需计划,指导能源系统按照供需计划组织生产,对各能源介质实际发生量、使用量、放散量等数据进行采集、抽取和整理、取得能源生产运行的实际数据,并对相关能源消耗指标进行管理和分析。

(2)管理制度的构建与实施。为了确保能源管理系统的有效运行,必须建立与能源管理中心配套的各种管理制度、运行规程,保证能源管理实效性,加大挖潜降耗力度,提高公司经济效益。

依据国家对能源管理相关规定和要求,结合公司实际,能源管理责任部门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定额指标合理性、可操作性、切实调动强化全员的节能和资源节约意识,严格“节奖超惩”制度,以推动企业在生产管理、工艺过程控制、设备经济运行的挖潜改造节能降耗,达到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的目的。

(3)技术装备的构建与实施。为提高能源系统的技术装备水平,确保能源系统运行安全、稳定、高效。公司选用的设备全部技术先进,材料优良、结构合理、环保的节能型产品。

全面运用先进技术。公司每年投入大量的技改技措资金加强对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运用,提高生产系统的运行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一是采用节能高效永磁稀土电机对功率7.5kw~250kw内的低压电机进行改造,采取动态监测模式,配以完善的监测仪器,挖掘节能潜力;二是对水泥磨选粉机的改造,完善生产工艺,推广使用选粉效率高的选粉机,提高磨机台时产量,降低粉磨电耗。三是对节煤剂的试验测试,探索降低水泥窑标煤消耗的新途径。四是研究水泥窑协同处理废弃物及水泥窑脱硝的方案,为应对水泥产业政策的调整做好准备。

优化能源计量设备。依据《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要求,按照三级计量规范,在生产经营的全过程配备满足生产经营需要的能源计量器具。

3.实施效果

(1)降低管理成本及单位产品能耗成本。①完善能源信息系统。一方面,能源管理系统通过I/O、通信接口、专用仪表和第三方系统收集满足系统应用功能要求的数据,改变原有人工抄表、手动录入系统,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增强生产信息相互共享,实现生产管理信息的下达和能源分析信息的上传。②优化能源管理体系。公司应用信息化技术,通过能源基础管理模块,公司的管理及技术人员可以及时了解、监控生产系统运行情况,各类信息通过该模块及时、反馈,实现在信息分析基础上的能源监控和能源管理的流程优化再造,实现能源质量管理、运行管理、动态监控管理等自动化和无纸化,有效实施客观的以数据为依据的能源消耗评价体系,减少能源管理的成本,提高能源管理的效率。加以将客观数据的及时用于考核,将提高现场操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完善操作、优化操作的能力。③提高劳动生产率。能源管理体系的建设,将在公司的管理体制创新中发挥示范作用。系统的最终目标可以实现简化能源运行管理,减少日常管理的投入,节约人力资源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

(2)经济效益显著。转变传统能源管理模式,健全能源管理体系,大幅降低单位产品的能耗。相比能源管理系统建立前,吨熟料煤耗下降了1.21%,吨水泥综合电耗下降了1.71%。

据统计2015年节煤约为3.9万吨,节电约为2000万千瓦时;同时2015纯低温余热发电系统年发电量3.49亿千瓦时,带来经济效益近2亿元。

第8篇:能源优化管理范文

关键词: 电网质量 节能 谐波治理 补偿 软启动

一、配网智能优化节电系统设计背景

工业企业是我国能源消费的大户,能源消费量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70%左右。其中钢铁、有色、煤炭、电力、石油石化、化工、建材、纺织、造纸等九大重点耗能行业,其用电占整个工业用电的60%以上,但单位能耗平均却比国外先进水平高出40%。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成熟,国内大多数企业面临全球化的市场竞争日益加剧,多数企业都面临着利润下滑的处境。而在工业企业的各项成本中,电费已成为目前紧随物料成本、人工成本之后的能源紧缺与环境第三或第四项最大的成本,但对大多数工业企业而言,电费也是未被企业控制的最后一项成本,由于管理、工艺、技术等各方面原因,用电利用效率普遍偏低,节能潜力巨大,因此通过技术和管理手段降低电费支出成本、拓展利润空间已经势在必行。

二、工业用电能源浪费症状分析及对策

1.症状分析

(1)负荷侧运行效率低。

(2)电力品质低,电能质量差。

(3)能源管理方式粗放。

2.对策

面对目前国内在配网节电技术上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我公司秉承技术先进、服务优质、运营高效的节能理念,开发出WPZYJ配网智能优化节电系统。该系统综合采用先进的传感量测技术、信息通信技术、分析决策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能源电力技术,对配电系统中的主要能耗设备和关键节点的主要电力参量进行采集,量身定制合理的节能方案并提供多种优化节电设备,让企业全面掌握全厂配电系统的整体能耗状况,通过分析客户的用电习惯与负荷分配、用电量与损耗统计、电费开支统计、电能质量监测、设备开停记录等,帮助用户发现能耗漏洞、节电空间、电能改善机会等,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和和先进的控制分析策略及优异的节能设备,使企业具备系统化、合理化、经济化、信息化的用电管理模式,提升系统能效管理层次,达到合理用电、经济用电、安全用电的目的。

三、配网智能优化节电系统设计理念

1.系统节能实现可持续的节能增效

WPZYJ配网智能优化节电系统正是从工业用电能源浪费的典型症状入手,通过着重解决供配电系统运行效率低、电力品质低和电能质量差、能源管理方式粗放三个层面的问题,最大限度地挖掘用电企业的节能潜力,实现能效的最大化。彻底打破从最原始的行为节能到靠单一产品节能的模式,推行全面系统节能的概念,实现可行并持续的节能增效。

2. 3EM(EEEM)用户侧电效管理理论

集技术手段和管理方法合二为一的技术管理体系。它是由第三方机构在不影响用户用电水平和不降低用电舒适度的情况下,通过特定的手段达到使用户降低电能消耗、优化系统、保护设备的目的的一种管理理论,其典型特征是通过采用更先进的技术、设备、工艺和管理手段,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而消耗更少的电能。

(1)加强管理。

以WPZYJ配网智能优化节电系统软件为基础构建企业电力管理中心平台,实现电力参数统计数据处理、电能质量分析、负荷及效率分析、节能优化策略分析、电力报表、SOE等强大功能彻底解决能源管理方式粗放问题。采用企业电力管理中心对全厂用电系统进行精细化、可视化科学管理,通过对配电网的全方位监控统计、分析诊断和调配,一般可以获得5%~10%的电能效率提升。

(2)改善电力品质。

增强企业配电网的适应性和自动化程度,跟随电网和负荷的变化而自适应调整,平衡三相电压和电流、稳定系统电压在设备经济运行点、治理谐波和浪涌等电力垃圾,尽量减少电力负效应和损失,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加强电力品质的监控和改善控制,一般可以获得3%~8%的电能效率提升及更多的隐性效果和惊喜。

(3)提高负荷侧的设备运行效率。

万洲电气常年从事“电动机控制与节能”和“电力系统自动化和节能”这两大技术领域产品的研发设计与应用,由我公司提供的线路节能、变压器节能、电动机节能、照明节能、电加热设备节能等种类齐全的节能产品彻底解决企业电力管理中心通过数据汇总、分析出的配电系统运行效率低、电力品质低、电能质量差的问题。通过提高负荷侧的设备运行效率一般可以获得5%~20%的提升。

四、配网智能优化节电系统可提供的服务

1.系统运行监视和控制

在监控界面中,显示整个电力监控系统的网络图,动态刷新显示各主接线图上的实时运行参数和设备的运行状态(是否经济运行、是否有报警信息),并支持远程控制功能,系统画面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组态。对现场设备的操作(如合/分闸控制、电机的软启动/停机等)可进行远程手动操作和自动控制操作两种,并具有权限保护,防误闭锁功能。

2.故障报警和事件记录

系统在运行时自动记录系统状态变化、操作过程等重要事件,一旦发生事故,可以此作为分析事故原因的依据,为实现事故追忆提供基础资料。

提供多种故障报警方式,声、光报警,语音文件报警,对故障的位置进行着色处理,便于值班人员迅速排除故障。

3.节能产品的监控

提供节能产品专业的监控服务,为每个产品量身打造监控操作界面,用户能全面了解设备的运行状态,远程对设备进行控制和参数修改操作。设备控制方式有自动控制和手动控制两种。

4.历史数据管理

软件对所有实时采样的数据、顺序事件记录等建立历史数据库。在监控画面中能够自由定义需要查询的参数、查询的时间段或选择查询最近更新的记录数,显示并绘制曲线图、柱形图、饼图。

5.报表管理

6.用户权限管理

7.综合优化分析

(1)电能质量分析。

(2)用电负荷分析。

(3)电量与电费计量分析。

(4)用电数据综合对比分析。

(5)节电效果分析。

8.远程在线服务功能

五、节能系统为客户提供的具体解决方案

现抽举目前最典型木业,根据其行业特点进行分析并提供解决方案如下:

结合目前使用情况来看,根据各类行业及电网利用情况,使用WPZYJ系统进行持续用电优化和用电管理后可达到5%~30%的节电效果。万洲电气自主研发的WPZYJ系列配网智能优化节电系统给用户提供了自动化的监控平台,对用电质量和重点环节的实时及历史数据进行分析,持续优化系统用电效率,可根据需要进行各种报警的设置,关联生产工艺,提升用电设备的使用效率,提高用电管理的水平,让隐性的用电浪费浮上水面,改善不正当的用电习惯。作为专业的节能公司,在我们看来用户之所以不能发现节电的潜力,是由于用户没有足够的数据用来分析,从而发现问题,而WPZYJ系列配网智能优化节电系统正是为了完成这一使命而诞生,为客户构建了一套规范有效的企业电能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

[1]黄俊.半导体变流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顾绳谷.电机及拖动基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3]刘宗富.电机学[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第9篇:能源优化管理范文

能源一直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水平不断提高导致能源消耗迅猛增长,其中,工业耗能仍是拉动总体能源需求的主要因素。全球范围来看,电动机驱动系统每年消耗的电量超过全球工业耗电总量的70%,而多数电机系统运行在低效率状态下,能源浪费现象非常严重。为此,多数国家把节能工作的重点放在了工业系统(本文特指电动机驱动系统)的最优化上,通过制定系统经济运行标准、开展系统经济运行项目、推广最佳工程管理实践等途径促进节能工作。从1989年至今,我国制定的能效标准达到22项,其中包括三相异步电动机、通风机、清水离心泵和容积式空气压缩机四种工业产品。为了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使节能标准相互协调,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进一步促进工业系统的节能工作,我国工业系统经济运行标准的修订工作已经全面展开,而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标准来推动高效工业市场的转型将是今后节能工作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在参考相关国际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工业领域节能工作的现状,提出新的工业标准框架,保障节能标准的有效实施,促进高效工业系统的建立和节能工作的深入开展。

1问题的提出

电动机是人们生产、生活的主要动力机械,广泛应用于各个生产领域,并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电动机所拖动的设备主要有泵类、风机、压缩机、机床等,是各行业的主要动力配套设备之一。目前我国电机系统的装机容量非常大,保守估计为5亿千瓦,年消耗电量达7500亿千瓦时,且运行效率普遍很低,电机系统中“大马拉小车”的现象非常普遍。最近,联合国工业发展署在我国上海、江苏两地搞的电机系统优化项目表明,国内电机系统的效率提升潜力在20%~50%,节能潜力相当巨大。另一方面,电机系统能效改进难以实现持续性,众多因素促使电机系统的运行效率重新回落。例如:(1)采购与生产部门没有统一管理,生产设备和系统组件的采购没有考虑系统效率,只是一味地追求最低的初始投资费用;(2)产品、工艺的改变往往导致改进后的电机系统其运行效率再次降低;(3)员工对新生产工艺不够熟悉,系统操作、维护不当;(4)人员工作的不合理调整导致系统运行低效。对一个企业来说,如果没有合理的能源管理及优化体系,当初投入巨资改进电机系统的运行效率,很可能三五年后又面临同样的问题。这种反复的改造、再改造使得维护系统高效运行的费用急剧增加,而多数企业会对系统节能的经济效益丧失信心。企业、政府以及市场需要一套有效的机制保障工业系统持续高效的运作。

2工业系统框架

2.1目的和意义以系统经济运行为基本单元的工业系统框架是一套涵盖标准、监督、审核、认证、培训的综合管理体系。该体系以节能管理与监督为重点,在政府、企业、技术专家以及独立的认证认可机构之间进行有效的关联,将工业市场的运作从产品交易转变成工业系统优化服务,并结合IS09000/14000/ANSI/MEI2000等企业管理体系,将能源管理:效率与企业的商业实践和增强全球竞争力、减少费用、提高生产力以及环境保护等企业核心价值融为一体,最终实现工业市场持续高效发展的目标。建立工业系统框架对推动我国高效工业市场的转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节能管理体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框架的实施需要相关节能政策和节能标准的支持,同时也促进节能政策与标准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另外,工业系统框架也将大幅度提升我国工业系统用能效率,提高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以及改善系统中产品和设备的能效结构,促进企业提高生产技术和科技水平,从而保证我国能源供需的平衡和国家经济的不断增长。

2.2分析讨论

工业系统框架结构的主要元素包括政府、企业、系统优化专家、独立认证机构等。政府开展自愿性的节能项目:协议,广泛鼓励并吸引企业参与制定产品能效标准、经济运行标准以及相关的配套政策;系统优化专家负责评价企业能效状况并提供专业技术支持,编写系统优化数据库和制修订产品能效标准、系统经济运行标准等;企业根据系统优化数据库和自身系统运行状况,在系统优化专家的指导下进行项目改造,建立管理体系模型并将系统能效纳入其中;独立认证机构主要负责定期的达标审核,判定系统运行的能源消耗状况并给出意见和建议。截至2003年底,我国约有10万家企业采用ISO环境质量管理体系;全球则有149个国家、56万多家企业使用该体系。ISO管理体系被世界各国广泛地采用,其体系的完善性和评价的独立性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可。从各方面考虑,实施ISO管理体系标准无疑是工业系统框架的最佳选择。系统优化数据库是上述要素以及整个工业系统框架的枢纽,良好的数据库是工业系统优化的基础和保障。收集所有电机驱动系统优化、运行、管理经验,将简单易懂的操作指南、程序以及项目保存在数据库中,进行详细的分类以方便企业受训员工或其他专业人员进行查询或检索。数据库中的资料应本着方便转化的原则,使所有实施系统改进的企业能够根据本身的特殊情况加以调整。

2.3实施途径

2.3.1从上至下

(1)相关国家标准研究机构和政府机关制定并颁布电动机传动系统经济运行标准,对系统的高效运行广泛的基础标准。同时工业能源管理基础标准,给企业提供一个管理框架,并在语言上与ISO相关标准兼容,包括MSE2000。

(2)省级政府机关对行政管辖内的企业进行系统优化培训并提供培训工具(工业系统最优化数据库),指导企业如何达到国家标准和协议要求。

(3)国家和省级政府机关应该对那些在提高电机系统运行效率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的企业加以认可和表彰,积极开展政府和企业之间自愿性协议/项目;对没有达到协议要求的企业建立一套合理的处罚机制。

(4)企业建立一套合适的管理系统模型,根据电机系统经济运行国家标准提出企业电机系统改进计划和目标,并将计划、目标、管理规则、审核等内容纳入到ISO管理体系中。

(5)对协议企业进行定期的ISO管理体系审核,对不合格的企业提出改进意见。

2.3.2从下至上

(1)企业评估电机系统的运行现状,并与政府达成协议,在ISO的管理体系框架内承诺系统改进目标并制定详细改进计划。

(2)省级政府建立工业系统最优化数据库和工作指南,使企业可以非常方便地将它整合到企业质量/环境管理手册中,手册中包含了电机系统效率的改进工程。

(3)政府机构向企业员工和能源效率组织提供培训,指导他们如何评价系统运行效率以及如何使用工作指南数据库。

(4)定期对协议企业所承诺的改进目标进行审核,确保每个电机系统、每个企业达到改进目标,并对没有达标的企业提出相应的整改意见。

(5)政府表彰电机系统能效改进项目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并将成功经验加以推广,最终实现高能效市场转型的目标。

2.4实施障碍和对策

系统框架主要的实施障碍在于:

(1)优化系统买卖的市场运行模式在短时间内难以形成。

(2)企业通常将生产质量、生产可靠性等因素排在首位,而对能源效率所带来的利益没有充分的认识。盲目追求初始投资/预算的最小化,忽视最佳工程实践和寿命周期成本的意义。

(3)系统优化数据库相当庞大,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

(4)需要将系统能效管理纳入企业ISO环境/质量管理体系并建立配套程序。

(5)管理、监督不到位,体系形同虚设。

对策和建议主要有:

(1)在全国范围内发起一场工业系统优化的运动。通过各种媒体广泛宣传工业系统节能效益,并将重点放在经济效益巨大的项目上,以吸引更多的企业参与到系统优化运动中。

(2)提高企业对系统优化的认识,拉动市场对系统优化服务的需求,从而促进市场运作的彻底改变。

(3)组织系统优化专家组对我国钢铁、冶金等高耗能企业(排名前100位)进行全面评估考察,并作出详细的改进方案。选择部分或全部企业作为示范企业,实施改进方案。

(4)政府成立相关的管理部门,广泛收集系统经济运行的实践经验,组织专家开发系统优化数据库并对协议企业相关员工进行培训。

(5)由专门的机构定期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