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进出口贸易的好处范文

进出口贸易的好处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进出口贸易的好处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进出口贸易的好处范文

1.1农业经济发展是促进我国建设特色农村发展的重要手段。农业经济的发展是我国进行国际进出口贸易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实现了大规模的出口贸易,加快了我国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速度。但是,从我国目前农业经济发展的情况来看,我国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资源的减少、人口的增加、环境的恶化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对农业经济的发展造成了阻碍。因此,我国必须要不断的完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加强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在国际出口贸易中的竞争地位,利用现代化农业机械及计算机技术,充分利用资源,实现农业高效率生产,为我国农业进出口贸易提供动力保障。1.2深入研究和改革农业可持续发展思想。近年来,加强农业经济发展从而促进国际进出易贸易额的思想战略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认可。世界各国根据本国农业经济发展现状深入研究,形成了独特的农业经济发展学、生态学以及社会经济学等研究工程。在宣扬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下,农业经济发展能够很好的与生态可持续发展实现融合,说明农业经济发展必定会成为世界经济贸易发展的主要手段,注重农业经济发展,深入改革和研究是我国出口贸易发展的必然需要[1]。1.3我国农业发展需要研究可持续发展战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经济已经实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我国农业国际出口贸易发展仍然不太理想。在世界市场经济快速变革的时代,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不断的进行改革,农业经济的发展为我国工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原料、资金和劳动力,但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坏境,许多地区土地干旱严重,资金调转困难,现代技术设施落后,这些问题对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造成了阻碍,因此,必须要针对我国农业发展现状,对这些问题进行逐一解决。

2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现状

2.1缺少交流。在信息化时代,正确运用信息化引导能够积极的帮助农业经济发展。但是,目前来看,相关部门对农业信息交流和整理工作并不到位。例如,市乡两级没有与农户之间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平台,很难为农户提供更好的市场需求信息;农业与企业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交流问题,二者缺少信息交流的载体,不能使农户更好的掌握有效的信息参考,影响农户的收入水平。2.2生搬硬套。不同地区的地质、自然条件、农作物需求以及农业发展政策都存在着很多差别,因此,在进行农业经济改革时要根据不同地区的相关条件,采取因地制宜的有效措施,相关部门应该正确引领农户进行耕作发展,建立独特的农业发展机制,促进形成良性循环的农业经济发展结构。2.3资金缺乏。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体力劳动者是农民,农民的收入以及农业经济发展结构的调整都需要获得国家金融方面的扶持。因此,要让农民感受到农业发展带来的好处,就必须提高农业金融服务的质量和生活水平,没有投入就没有回报,政府要加强对农业发展的资助,才能提高农作物的高产量高质量,促进我国农作物的出口贸易发展。

3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3.1农业在国际贸易往来的地位。农业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出口贸易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农业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农业为人们提供生活所必须的食品。此外,农业的发展为进出口贸易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使其成为了独立的部门,推动了国际出口贸易的发展。3.2农业发展为进出口贸易做出的贡献。农作物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食品,其市场需求只增不减,农业原料也是国家工业发展的必要材料。许多农业落后的国家必须要依靠进口农业产品保持农业发展的平衡,因此,农业经济发展能够提高进出口贸易往来,促进国际经济贸易的可持续发展[2]3.3农业在进出口贸易中的功能。1)粮食安全:农业发展为国家提供基础的粮食储备,保证我国粮食的自给水平,减少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建立粮食安全保障,实现我国宏观发展战略。此外,出口粮食在提高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同时,也能为粮食短缺的国家提供食品保障。2)环境发展:农业发展必须要管理土壤保障农作物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生态环境的破坏,通过循环种植农作物给予土壤养分,保护了生态系统,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业经济发展在我国进出口贸易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深化研究农业发展模式,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农业可持续发展体系,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以及国际进出口贸易往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曾鹏.农产品对外贸易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J].中国商贸,2013(27):128-129.

第2篇:进出口贸易的好处范文

万季飞表示,“人世”十年,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关系愈加紧密,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为世界各国提供了广阔而稳定的市场,为各国的投资者带来了机遇,为世界经济的增长提供了强劲的动力。“十二五”期间,面临着经济的持续发展,中国在对外进出口贸易方面也面临着调整结构、平衡贸易以及发展低碳经济、开展环境保护的问题。还要在积极推动企业走出去的同时避免企业风险,包括人员的风险,这些都是今后五年很重要的事情。

首先是要解决结构调整问题。万季飞表示,中国现在已经成为世界贸易大国,但还不是贸易强国,主要是贸易结构的问题。我们现在出口靠的是大宗的、低附加值的产品,低附加值的加工贸易确确实实是可以扩大就业,但是存在着高耗能、高污染、高消费的问题,在全世界造成了一定的贸易摩擦。不少国家都在对中国进行反倾销、贸易保护,“所以当今第一件事就是要调整贸易结构,减少低附加值的加工贸易。我们的出口还是要靠高新技术,要积极鼓励高附加值的产品出口。”

第二就是要解决贸易不平衡的问题。他表示,“这种情况下我们要重视进口,改善进口的结构。这其中我认为最主要的是要鼓励进口高新技术。”

第三是在“十二五”期间要发展清洁能源、发展低碳经济,应该多引进一些环保、低碳的技术来使我们国家走一条绿色经济的道路。“发展节能减排技术和新能源是我们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很有潜力的一个领域。希望尽快调整优化结构,加快推进科技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将出口的重点逐步转向高新技术产品,转向农业的深加工、精加工产品,转向节能环保的产品,转向大型成套的设备、服务外包等等领域。”

最后是“走出去”到国外去投资。万季飞表示,现在风险很大,怎样正确引导帮助企业规避风险,比如走出去的劳务人员能不能得到保护是很突出的问题。

陈经纬委员:

建议拿出部分外储帮助企业“走出去”

“我国的民营企业‘走出去’,主要面临两大难题。一是融资问题。另一个是企业在国际视野、贸易惯例以及不同国家的法律、税务、人文等方面还处在一个薄弱的环节。”全国政协委员、香港中国商会会长、经纬集团主席陈经纬接受采访时表示。

陈经纬委员说,庞大的外汇储备是好事,但也会衍生出很多问题。所以,拿出一小部分来支持民企,通过香港这个平台,到国外去投资发展,是一件势在必行的好事。一方面能够有效的使用一部分国家的外储,另外也能配合国家的发展战略,加快实施企业“走出去”的目标。

陈经纬委员说:“我们把庞大的外储买了外国的国债,信人家,不如信一下自己人,让这些企业为国家的经济建设,社会建设,做出贡献。中国人在海外投资,我们的中华民族的精神都是落地归根,最终这个还是我们中国的。”

王健林委员:

建议降低奢侈品进口税

全国政协常委、大连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在阐述最近大家关注的进口税问题时表示,中国在进口环节对奢侈品征收高额税收,导致国内外同类商品的巨大价差。他认为,“降低奢侈品进口税利大于弊,能给中国经济带来诸多好处:一是有利于培育中国高端消费市场。市场规模扩大将促使世界品牌将设计、测试等关键环节放在中国。二是能带来销售商品的巨额税收。此外,还可创造大量就业,并有利于打造中国内地的购物天堂。”

基于上述理由,王健林建议由国家商务部牵头,组织国家税务总局、海关总署等相关部门,尽快出台降低奢侈品进口税的政策,并且降低税负一步到位,使其与国际接轨,全力打造中国内地的购物天堂,扩内需促消费,加快转变中国经济发展方式。

谢旭人:

运用出口退税的政策和措施,改善进出口贸易结构

第3篇:进出口贸易的好处范文

中国对外贸易扩大给世界各国带来了诸多益处。中国物美价廉的商品输往世界各地,使中国制造的标签贴遍全世界,由此看来,中国已经是国际贸易中不可或缺的一员。

然而,惊人的经济增速背后,却引发了一系列深刻问题,中国贸易量虽然每年以20%左右的速度持续增长,甚至超过日本成为美国和德国之后第三个世界贸易大国,但是,外贸增加带来的仅仅只是GDP的增量,却基本没有带来产业的升级换代。

不能不说,这是一种很危险的信号,因为从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这种靠外商直接投资,国内企业代工生产以扩大出口从而拉动中国GDP增长的模式,缺乏可持续性,其脆弱性和依赖性已经越来越显现,由此可以看出,拥有自主品牌,从而占据GVC高端对于一国的可持续发展而言是多么重要。

过去GVC下的代加工模式优劣分析。

中国改革开放进行了30年,进出口贸易量、经济总量、国民收入都得到很大的提高,尤其是长三角、珠三角等外向型经济发展区域。沿海区域带发展的主要动力就是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引进外资进行加工贸易,或积极主动地接受发达国家企业的外包订单,为其进行代加工生产。

第4篇:进出口贸易的好处范文

1我国的人民币现状

1.1我国的汇率制度我国实行以市场为导向,对货币进行调节和浮动汇率制度,包含以下三方面内容:第一,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充分发挥汇率的信号作用;第二,主要根据贸易平衡状况调节汇率波动幅度,体现管理的优势;第三,从一篮子货币的角度看待汇率问题,杜绝片面地关注双边汇率。从某些方面说,我国现行的汇率制度可有效控制汇率波动,减少汇率固定引发的问题。

1.2人民币升值的背景第一,人民币升值是在发达国家的压力下进行的。近年来,国际上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不断,其别显著的是美国。美国企图通过要求人民币升值来缓解中美贸易的失衡。迫使人民币升值的主要国家里还有日本。早在2003年,日本财务相就提出过要求人民币升值文件。此外,由于美元的不断贬值,欧洲及东亚的部分国家也担心本国出口会受到中国商品的冲击,纷纷要求人民币升值。人民币面临的升值压力越来越大,2003年初至今,人民币的升值问题始终是国际上的热点话题。第二,我国外汇储备增长快速。从经济学理论看,一国的外汇过多,从另一方面就表明其本币定价过低,而外币定价过高,这就使本币面临了升值的压力。在有的国家看来,很多数字表明了人民币应承受更高的汇率。外汇储备的不断增长,加之伴随经济快速增长而来的各方面变动,使得国际社会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更强大。

1.3人民币升值的现状面对越来越大的升值压力,我国实行了人民币外汇体制的一系列改革,从2005年7月开始,建立健全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但浮动范围限制在千分之三以内。自2005年实行外汇体制改革,人民币始终处于持续升值的状况,只是升值的幅度有缓有急。在目前国际经济动荡、很多货币贬值的环境下,维持稳定也就是一种胜利。

1.4人民币升值的原因第一,经济原因。包括: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在对外贸易中长期处于贸易顺差;国际上强烈的人民币升值预期;央行的干预,加入WTO后中国对外经济摩擦增多,美日欧等国给人民币升值增加压力,使制度性经济摩擦的份额增加。我国政府为降低他国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为人民币早日成为硬通货做准备,主动升值。第二,政治因素。当今复杂的国际坏境下,汇率问题不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也成为部分国家达到其政治目的的一种手段,这给人民币升值带来了政治上的压力。日本的发难,近些年来国际社会引发人民币升值问题比较强烈的是日本。随着有关“亚元”问题讨论的深入,谁是亚元的主导,已成为一个敏感的问题。由于近些年经济的委靡,日元充当亚元主导的竞争力变小,而在此时中国逐渐成为亚洲经济发展“龙头”,人民币的价值逐渐提升,引起了日本的不满,所以向中国发难,要求人民币升值。再有是美国的施压,其目的一方面为维护其“金融霸权国”地位,另一方面为刺激产品出口,转嫁本国的经济危机。奥巴马上任后,为确保的支持,必须要稳定美国经济,因此迫使人民币升值以巩固政治地位。

2人民币升值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2.1有利影响第一,人民币升值从某种程度上对缓解国际贸易摩擦和贸易制裁有积极意义。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的成本价格低,所以在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产品,尤其是纺织品、服装、鞋等商品交易中有很强的价格优势,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定比例的份额。但这些优势商品与高附加值产品相比,所具有的差异产品属性很低,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也相对激烈很多。由于我国的出口商品具有很强的价格优势,这就导致进口国的本国商品受到冲击,继而引起替代效应,最终阻碍进口国经济的正常发展,产生因反倾销引起的纠纷。综上,人民币升值从某种程度上能使我国出口商品的价格提升,降低进口国的需求,这就为减少反倾销纠纷、缓解贸易摩擦创造了有利条件。第二,改善贸易结构,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目前,在我国出口总额中劳动密集型产品和低附加值产品所占比重较大“,世界工厂”的称号从侧面反映出我国贸易结构仍处于以对外为主的低级阶段。但劳动密集型产品、低附加值产品的利润很低,而人民币的升值使外国生产的商品价格相对降低,使我国出口商品的价格优势降低,这严重打击了依靠价格优势竞争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这就迫使我国这类企业需求新的发展道路,以自身实际为基础,调整本企业的产业结构,刺激企业生产高技术产品,淘汰那些技术含量低、高污染、高消耗的企业。从而引导我国对外贸易的增长方式由粗放向集约转变,努力打造具有核心技术的自主品牌。

2.2不利影响第一,人民币升值抑制我国出口,冲击中小企业,带来更多的失业问题。人民币升值使我国部分进行附加值加工的中小企业面临挑战,由于失去了价格优势,导致竞争力的减弱、企业利润下降,最终难以继续经营,大批工厂企业停产倒闭,产生大量的失业者;再者,部分有发展潜力的加工企业会转变发展模式,撤出劳动力密集型产业领域,这也使得很多低素质的劳动者失业。第二,不利于我国对外招商引资,打击外商投资的积极性。正是由于我国的出口成本和劳动力成本较低,才吸引了众多的外商来华投资。人民币持续升值,使得那些以外币股本投资的外商的兑换力减弱,成本增加。投资项目的资金也会随着人民币的升值而缩水,从而增加了投资的成本,延长了投资的回收期,严重降低了外商的投资热情。

3应对人民币升值产生影响的主要策略

3.1优化我国出口结构应对人民币的升值压力,各企业应调整出口产品结构,重视技术创新,增强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可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加大对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力度。在我国的出口企业中,生产低附加值产品的中小企业占大多数,一旦人民币升值,产品的降价空间就大大减小,从而无法化解由人民币升值带来的不良影响。所以,这类企业应大力生产高附加值产品,降低升值带来的损失;第二,加快产品升级,我国出口商品的同质化问题突出,依赖价格优势竞争不是长远之计,加之升值压力降低了价格优势,因此我国的出口产品应寻求新的竞争点。综上,我国出口企业应积极应对机遇和挑战,利用产业转移与劳动力成本的优势,转变出口模式,在危机中保证出口的稳定性。

3.2扩大我国的内需面对人民币升值的挑战,我国企业仅依靠外向型经济是无法生存的,要在拓宽出口的同时开拓国内市场,努力拉动国内需求,使国民经济的增长从对外贸的依赖中解脱出来,减少国际经济动荡给我国带来的不利影响,最终实现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我国应制定以拉动内需为主的发展战略,完善我国的投资政策,拓宽投资渠道,提高资本的利用率,降低失业率。我国要着重拓宽投资渠道,将储蓄机制改变为投资机制,将我国的居民储蓄与外汇储蓄充分利用起来。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不对技术水平和资源利用率进行大的整改,也可以在不依赖外资的情况下实现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同时增加就业率,使我国经济和社会实现稳定快速地发展。

3.3拓展国际市场从人民币升值和我国的发展现状出发,我国应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不局限于美国、日本等主要的出口国,努力形成多元化的出口模式。多元化有利于规避风险,加速向美元区的出口。人民币升值针对的主要是美元,避险较困难,所以只能应对风险。但在人民币升值的同时,其他货币不是固定不变的,所以可以通过远期交易回避部分风险。进出口贸易的地域分布,反映着一个国家的对外贸易状况,及对某个国家或地区在经济上的依赖度。一旦过度依赖某一国家或地区,货币政策对企业的影响会大大加强,这使得处于当前动荡国际形势下的企业更加步履维艰。所以,要合理地拓展国际市场,从长远利益出发选择进出口贸易的地域,在国际范围内实现原料来源与产品销售地点的扩大和分散,从而实现资金市场的多元化,建立具有优势的货币组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分散国际贸易,降低外汇风险。

第5篇:进出口贸易的好处范文

关键词:对外贸易;汇率风险;防范

进出口贸易是典型的涉外经济活动,企业在外贸业务中要收付大量的外汇或拥有以外币表示的债权和债务,故涉及外贸活动的企业受汇率变动的冲击更为显著和直接,面临的汇率风险也更大。

一、汇率风险的形成机理

(一)汇率波动引发汇兑风险

在外贸业务中,从最初的合同订立到最终的货款交付,一般都有一段较长的时间间隔,在此期间若外币升值,进口企业支付既定的外币数额要付出更多的本国货币;而若外币贬值,则出口企业收进既定数额外币结汇时可得的本国货币更少了。虽然以外币表示的款项数目没有变化,但反映到企业的收益水平上,汇率波动带来的损失可能远远超过企业进出口业务所获得的利润。

(二)汇率波动产生利润风险和市场占有率下降风险

当人民币升值时,在汇率完全传递的情况下,我国出口商的外销价格如果与货币升值上升同等幅度,在国际市场上此商品价格需求弹性较大的情况下,那么出口的数量就会锐减,进而导致出口企业丧失市场份额,收益下降;如果出口商自己承担一部分本币升值带来的利润成本,只部分地提高出口品价格,则会直接导致其出口利润下降。他们只有自己承担大部分本币升值带来的成本,而无法向外国进口商转嫁,因此,当前人民币不断升值的现实背景加剧了出口厂商的利润风险和国际市场占有率下降的风险。

(三)汇率波动导致折算风险

在我国,符合条件的企业在账面资产上不仅有人民币资产而且有外币资产,但其综合财务报表上的资产和负债都要统一折算为人民币来表示。由于人民币汇率的变动,资产负债表中某些项目的价值也会相应改变。目前我国规定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日波幅远远小于兑非美元货币汇率的日波幅,对于最终财务成果以人民币结算的我国企业而言,如果他们使用非美元货币计价结算,则其面对的汇率风险要高于用美元计价结算。

(四)汇率变动将强化企业预期并影响其业务拓展

现实的人民币升值压力将对出口企业的预期产生很大影响,并进而影响其业务拓展。在企业预期人民币汇率持续走高的情况下,其可能会通过提价来确保正常收益,但当进口国的货币购买力保持稳定或出现对内贬值时,提价的结果将使得企业损失大部分客户,进而导致经营困难。

(五)汇率变动可能导致企业价值变动

人民币汇率改变有可能会导致企业价值发生变动。比如,对于我国外贸企业而言,如果基于公司价值的层面,在人民币汇率的单边升值走势下,以未来美元现金流的现值衡量的企业价值,将出现较大幅度的缩水,从而

可能影响到企业的融资能力及投资价值。

二、人民币汇率风险的衡量

在2005年7月21日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之后,人民币就走上了逐步升值的道路,且升值幅度呈递增态势,我国企业对外贸易的汇率风险因此逐渐积累和放大。

人民币汇率风险的程度可由方差计算的波动率和币值变动幅度来综合反映。从图1可以看出,经过汇改初期的微幅波动之后,人民币汇率的波动程度逐渐上升趋势。2005年汇改至年底时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日间波动率仅为0.0001,人民币汇率仅升值0.5%;2006年的波动率迅速上升至0.005,人民币汇率也升值了3.4%;而2007年的波动率进一步扩大至0.017,人民币汇率也升值了6.9%。这就意味着,在2007年,如果企业没有做任何汇率风险的防范措施,仅人民币升值一项就使其利润率减少6.9%以上。而从2007年末到2008年2月底,人民币两个月升值幅度就达到2.1%。对于那些习惯了在国际市场上靠薄利多销维持生存的国内企业而言,这种汇率变动的风险已经对其敲响了警钟。

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单边升值相比,人民币对欧元汇率呈现出双向波动的走势。在2005年初至2007年末这段期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波动率为0.07,而对欧元汇率的波动率为0.15,可见国内企业对欧洲贸易的汇率风险程度更高。另外,人民币对欧元汇率的方向并不固定,汇率风险更难确认。在2005年11月16日之前,人民币对欧元汇率由10.98升值到9.43,但此后人民币对欧元朝着贬值方向演变,至2007年末,已贬值到1欧元兑换10.65元人民币,贬值幅度高达13%。这就意味着,那些以欧元作为结算货币的国内进口企业,汇率变动已经使进口成本上升了13%。表1反映了这几种汇率的统计性质。

表1数据表明,人民币与我国主要贸易伙伴的货币汇率波动差距还是比较大的。基于标准差和方差的分析都表明人民币与港币汇率波动幅度最小,与英镑汇率波动幅度最大,与欧元汇率波动幅度也比较大,与美元和日元汇率波动幅度基本相当。由于这几种货币都是我国主要贸易伙伴使用的币种,波动幅度的增加显然是我国贸易商必须面对的交易风险。

上面的计算仅仅揭示了已经发生的风险程度,而将来要面临的汇率风险还有进一步上升的趋势。从国内外经济形势来看,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幅度将会持续扩大,升值速度也将继续加快。一方面,在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我国的国际收支顺差将继续增加。尽管国内经济高速增长,但受到社会保障、教育以及体制方面的约束,国内需求提升乏力,加大出口是消化国内产能的主要方式,贸易顺差的扩大必然增加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另一方面,国际社会对我国持续施加升值压力。欧美等国为保护本国利益或转嫁国内危机,通过各种途径要求我国放宽汇率波幅,加快人民币升值步伐,在强大的国际压力下,人民币汇率很难维持小幅微升的走势。此外,国内的紧缩货币调控以及由此引发的升值预期,也会促使人民币汇率继续走高。因此,未来的汇率风险程度还将有所上升,成为企业外贸活动中面临的首要风险。

三、汇率风险的后果评估

从目前情况来看,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并未对我国外贸总体格局产生根本性的影响。2005年至2007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长了52.9%,进出口贸易盈余更是增长了157.4%,这说明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还具有相当强的竞争力,劳动力、自然资源等要素禀赋的优势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汇率波动的影响。尽管人民币相对美元持续升值,但我国企业的成本优势仍然较为明显。而且很多企业以加工贸易为主,人民币升值在增加出口成本的同时也降低了原料进口成本,两相折中后并未受到多大影响;另一方面说明我国企业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有所增强,可以积极采取合理措施规避汇率风险。

但是总体的波澜不惊并不能掩盖局部的负面冲击。由于特定行业的贸易模式区别较大,汇率波动的影响存在明显的行业差异。人民币升值对进口比重高、外债规模大的行业而言是长期利好,但对出口为主、外币资产高的行业冲击较大。其中,纺织服装、农产品加工等低附加值、低利润出口行业将受到影响。纺织企业对于人民币升值的承受能力也在不断减弱。然而,对于那些技术和资本门槛较高的行业而言,如电子、机械、冶金等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这些行业中的企业利润率相对较高,且议价能力较强,能够在合同中增加合适的价格条款规避风险,人民币升值对其的冲击相对缓和。

此外,近年来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增长也比较快,在我国对外经济合作关系中的地位日益提高。我国引进外商直接投资已有相当大规模,2007年末累计使用外商直接投资达6189多亿美元。表面上看,进入我国的外资既能获得投资收益,又能获得人民币升值的收益,真可谓一举两得。但是,人民币升值带来的风险从我国近两年来外商直接投资的增长速度上早已体现出来,从2004年到2005年,我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幅为28%,而从2005年到2006年,这数值已经下降到15%,从2006年到2007年进一步下降到14%。这说明,人民币不断升值并没有对外商直接投资产生更大的吸引力。因为一旦投资者将其外币资产换成人民币资产,等若干年后再兑换回去时,可能面临人民币更大幅度的升值所带来的损失。因此,人民币不断加速升值以及仍然存在的升值预期显然会影响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流入。另外,已经获取相当投资收益的外资也会在各种借口和渠道下流出我国。它们一方面已经取得了投资收益,分享了我国经济调整增长带来的收益;另一方面经过这两年的人民币升值,它们也获得了升值带来的好处,正所谓一举两得。因此,不断加速升值的人民币很可能促使它们尽快汇出以实现收益。

四、汇率风险的控制措施与建议

针对上述几种主要的外贸风险,本文提出以下几点风险控制的措施与建议。

(一)合理选择结算货币

在对外支付中,应多使用软货币,而在收汇时则应多使用硬货币;在对外融资中,应争取使用软货币以便减轻债务负担。从目前的国际货币走势来看,美元将会延续弱势,而欧元的强势地位短期内难以改变,人民币也将持续升值趋势。因此,要力争在对外贸易中以美元作为支付和融资的货币,而用欧元作为收入结算的货币,尤其是用人民币计价结算。另外,还要注意保持外币资产与负债的币种匹配。

(二)积极利用衍生金融工具

在发达国家,外贸企业利用衍生金融市场的金融工具进行保值操作是规避国际贸易中汇率风险最常用的方法。汇率保值操作主要有外汇远期、外汇期货以及外汇期权。这些现代衍生金融工具在西方企业的外贸风险控制中得到广泛应用,而我国企业对此还相当陌生。外贸企业应当积极主动学习掌握外汇避险工具。在汇率波动幅度逐渐扩大的情况下,培养外汇专业人才,不断积累自己的外汇风险管理能力,以便在汇率发生波动时采取适当措施保全自己的利润。

(三)择机确定合同价格和结算方式,适当分散交易风险

我国出口企业在结算货币呈现贬值趋势时,可适当提高出口价格,或与进口商约定按一定比例分担汇率损失;当结算货币可能升值时,我国进口企业可要求境外出口商降低进口商品价格。外贸企业还可通过提前或推迟结算时间来规避汇率风险。企业可以根据结算货币的汇率走向选择提前或推迟结算,如果预测结算货币相对于本币贬值,我国进口企业可推迟进口或要求延期付款,而出口企业可及早签订出口合同收取货款,反之,进口企业可提前进口或支付货款,出口企业可推迟交货或允许进口商延期付款。

参考文献:

1、赵明昕.出口贸易中的国家风险管理[J].保险研究,2006(6).

2、侍伟.出口企业汇率风险管理组合型方案[J].中国外汇,2006(5).

3、牛晋玲.进出口贸易中外汇风险的防范[J].世界经济情况,2005(9).

第6篇:进出口贸易的好处范文

[关键词] 外贸企业 汇率风险 人民币升值

近年来,美元持续震荡走低,特别是近几个月以来,由于次级债危机以及美联储降息的影响,美元指数及美元对主要货币连创历史新低,引发国际汇率风险不断加大。美元如此跌跌不休,是有其客观背景和主观原因的。由于美元贬值所引起的世界经济环境的变化将是全方位的,这种变化必然会对中国的宏观经济产生影响,这种影响也必然会波及到中国的外贸企业。当前,美国借口中国贸易巨额顺差以及经济的高速增长,逼迫人民币升值。根据目前的形势来看,美国不会将美元贬值就此收手。因为美国借助其双赤字的显性因素推弱美元,可以坐享美元贬值给其带来的经济好处。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曾明确表示,弱势美元对减少赤字是必要的,相对于减少投资和消费,美元下跌对于缓和美国经常项目赤字等全球性失衡问题是个非常明智的手段。从人民币汇率的变化情况看,截至2007年10月24日,美元兑换人民币突破7.50关口,自汇改以来累计升值幅度达到了8.2%。外贸企业已深切地感受到汇率波动带来的压力和风险,这种情况在今后很长时期都将成为外贸企业经营的常态。因此,增强汇率风险意识、加强汇率风险管理、选择合适的方式方法规避风险,对我国外贸企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般来说,企业对不同外汇业务的风险管理,除了要对未来汇率变动趋势进行预测外,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用以下几项规避措施:出口以硬货币、进口以软货币或多种货币报价,加价保值或压价保值,提早收汇或推迟付汇,通过远期外汇买卖转嫁风险,缩短出口结汇时间等。

1 加强对未来汇率走势的预测

预测未来主要货币汇率变动的趋势,是每个外贸企业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最重要的一项研究工作,也是做好其他避险工作的关键。但由于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很多,不只是受到有关货币当局经济力量及政治状况的影响,有时甚至连某国政府的一个临时措施也足以影响汇率的变动。因此,预测未来汇率变动的趋势也是企业在实际工作中最难把握的学问。尽管如此,在当前国际汇率市场动荡的情况下,每个外贸企业都要积极做好这项工作,尽量降低损失。

在日常业务中,外贸企业首先要把做好这项工作列入企业的经营管理内容,设置专门机构或专人,负责研究国际金融市场的变动趋势;搜集西方主要货币及人民币汇率近期的变动资料;了解各国经济变动及汇率变动的趋势;掌握本企业业务部门对外贸易国别、币别、汇率情况,编制即、远期外汇头寸表,提出选用计价货币的情况。

加强对美元汇率变动趋势的研究。美元是我国绝大部分进出口贸易和对外借贷活动的计价基础,其汇率的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我国企业对外经济活动的利益。因此,做好对美元的汇率预测,是预测未来汇率变动趋势的重点。

加强对人民币汇率变动的预测。由于人民币汇率的调整不但受国际金融市场的变动及西方主要国家货币的变动影响,而且还受制于我国在一定时期内的各项管理政策和措施的实施。因此,预测人民币汇率的变动趋势,一方面要及时了解人民币所盯住的主要货币汇率变动趋势,另一方面要注意掌握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各项政策的实施和变动情况以及近期国内的外汇需求情况。从中期来看,人民币对美元及其他主要货币的汇率的趋势是上升的。

企业依靠本身的力量来预测未来汇率变动的趋势固然重要,但毕竟力量有限,有时还带有许多主观因素。因此,为把这项工作做好,企业在依靠自身力量的同时,还必须依靠银行、外汇管理局、外贸管理和金融研究等部门的力量,相互协调,互通信息,共同把这项工作做好。

2 合理选择报价货币

在对外贸易中,努力争取出口以硬货币报价、进口以软货币报价。企业的产品销往硬货币的国家,则可设法使用该国货币报价,销往其他地区的产品也应争取以硬货币报价。从长远看,硬货币具有保值的作用。确保出口收汇不会因计价货币贬值而使销售利润减少,甚至亏损。在进口方面,则要争取以汇率将有下跌趋势的货币报价,以求得软货币贬值带来的进口成本减少。当然软、硬货币不是一成不变的,而且,在实际交易中有时难以为外方接受,在这种情况下,我方可以在价格或信用期限方面做一些让步,给对方以补偿。但是,这些补偿是否值得,有关企业则要综合衡量,否则,应选择其他措施。

一国货币对外价值的变动,经常随该货币发行国的经济实力强弱而有所波动。各国的货币价值的演变,往往反映各国经济实力的变化。也就是说,各种币别的汇率风险在一定时期内往往可以互相调节。因此,企业在开展进出口业务过程中,尽可能分散目标市场,争取市场多样化,并设法以各地区的主要清算通货报价,这样使各种计价货币的汇率变动得以相互调节,从而减少汇率风险。

3 提早收汇或推迟付汇

一笔应收或应付外币账款的时间结构对外汇风险的大小具有直接的影响,时间越长,在此期间汇率波动的可能性就越大,外汇风险相对就大;时间越短,在此期间汇率波动的可能性就小,外汇风险相对就小。因此,调整外汇资金的收付时间可以达到规避汇率风险的目的。在国际收付中,通过预测计价货币汇率的变动趋势,提前或推迟收付有关款项,也就是以更改外汇资金的收付时间来抵补外汇风险。

在进出口贸易中,如果预测计价货币将贬值,对于出口企业来讲,应与外商尽早签订合同,或把交货期提前,或提前收汇,以便减少因计价货币贬值而导致的外汇损失;对于进口企业来讲,则可推迟向国外购货,或要求延期付款,或允许国外出口商推迟交货日期,以达到延迟付款,减少进口成本的目的。当然,这样做会增加国外进出口商的汇率风险,因此,在交易中避免不了讨价还价,我方则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决策。

4 加价保值或压价保值

在实际交易中,计价货币的选择要受交易意图、市场需要、商品质量、价格条件等因素的制约,造成出口有时不得不以软币计价,进口有时不得不用硬币计价。这样就有潜在的外汇风险。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弥补风险,有关企业就要考虑选用加价保值和压价保值的方法。加价保值方法主要用于出口贸易上,是指出口企业接受以软币计价成交时,将汇价变动所造成的损失推入出口商品的价格中以转嫁汇率风险(或在合同中订入保值条款)。压价保值方法主要用于进口贸易上,是指进口企业进口时接受硬币计价成交时,将汇价变动可能造成的损失从进口商品价格中剔除,以转嫁风险。

5 利用远期外汇买卖转嫁外汇风险

企业在进出口成交后,如果预测将要交付或收入的货币汇率有趋升或趋跌的可能,可以在进出易的基础上做一笔买入或卖出该货币的远期买卖,以转嫁外汇风险。此外,企业在国际间短期外汇投资和借贷活动中,为了防范将要支付或收入的货币汇率变动的风险,也可以做远期外汇买卖。远期外汇买卖是转嫁外汇风险的最直接也较为有效的方法。一般来说,进出口贸易从签订合同到实际收付,对外借债从签约借入到实际偿还都会有一个时间差,在这段时间内,为避免汇率波动带来的损失,当事人就可以与外汇指定银行签订一个按远期汇率预选买进和卖出远期外汇,然后到期交割的合同。这样就不必担心汇率波动,并且可以事先算出成本和利润,较为准确地判断实际收益。远期外汇买卖是企业及其他外汇业务当事人避免或减轻外汇风险的一项重要的而且行之有效的措施。

6 缩短出口收汇时间

出口收汇时间越长,汇率涨跌的风险就会相对地增加。因此,外贸企业必须树立时间观念,竭尽所能,按时交货,迅速收汇,缩短收汇时间,尽可能地减少汇率升降风险。

总之,对于从事对外贸易的企业来说,外汇汇率的变动以及由此引起的问题是必须面临的重要课题,这使得进出口业务总处于一种不确定的风险之中。为此,外贸企业一直在寻找一些合适的、有效的、规避外汇风险的手段和方法,并在实践中逐渐加强了对外汇风险的认识和管理。基于各国情况的差异,各国外贸企业对外汇风险的管理方针和管理措施等方面也不尽相同。例如,欧美国家的企业虽对外汇风险中的交易风险和会计风险进行管理,而日本及其他亚洲国家的企业却主要着眼于对外汇交易风险的管理。我国的企业则应在充分吸收发达国家外贸企业先进的外汇风险管理经验的同时,结合我国国情,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外汇风险管理措施。

参考文献

[1] 胡盛梅. 国际金融市场与外汇风险[M]. 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2] 顾卫平, 邓雅勤. 外贸企业利用衍生产品套期保值方法讨论[J]. 上海金融, 2007, (6).

第7篇:进出口贸易的好处范文

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愈演愈烈,无论是主动参与还是被动接受,无论是积极应对还是消极回避,不同国家和地区都逐步被卷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洪流之中。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实质乃是以发达国家为主导、以跨国公司为载体、以各种各样的“引进来”和“走出去”方式为媒介的全球性经济结构动态整合的过程。随着国家和地区间经济融合度进一步提高,各自在国际分工链条中的角色将重新定位,众多经济主体竞相争夺价值链的高端环节,竭力占据有利的竞争地位。这个相对漫长的裂变和选择过程充满了非确定性。各利益主体间的博弈将更为激烈。

自加入WTO以后,我国经济日渐融入世界经济大潮中,外贸依存度逐年攀升。尽管大家对2008年我国外贸依存度具体数据的解读不尽相同,但在总体上已达到60%这一点上基本没有异议。显然,我国经济的外向型特征十分明显。鉴于此,我国经济的发展思路不能再沿袭传统的封闭型内循环式发展模式,而应从全球的开放视角出发,有机整合国内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充分利用“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尽早融入国际经济体系,控制价值链的关键环节,逐步培植和夯实核心竞争力。

统计数据显示,一个国家拥有跨国公司数量的多寡与规模的大小,已经成为衡量其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的重要标志。截至目前,全世界共有7万多家跨国公司,其中发达国家占有90%左右。世界排名前500强的企业中,美、日、德、法、英五国就占80%。跨国公司以资金、技术、管理、品牌等强大实力在世界市场攻城掠地,其触角遍布全球各个角落。从这一点出发,我们可以作这样的推断:倘若说20世纪中期以来是跨国公司主导的世纪,那么21世纪将是跨国公司主宰的世纪。为了应对国际经济新形势,各国纷纷调整发展战略,逐步摒弃内向型发展模式,积极推动跨国经营。

早在20世纪90年代末,广东省就曾有个别企业率先“走出去”,试图在国外市场上一试身手,结果事与愿违,铩羽而归。尽管对其失败的原因有着不同的解释,但事实上其败局也隐含着一定的必然性,即缺乏较长时期市场经济的磨练,一两家企业贸然“走出去”,无异于孤军深入,陌生的环境、孱弱的实力和匮乏的经验使其感到处处掣肘,疲于应付,很容易陷入重围,成功的概率自然不高。

随着经营环境的变化和跨国经营经验的积累,尤其是在政策倾斜、区位优势和得天独厚海外关系的共同作用下,广东省在实施跨国经营战略方面占得先机。截至2006年底,广东省在境外创办企业2072家,协议投资累计达67.25亿美元,年均增长约77.6%。广东跨国企业涉足的领域非常广泛。涵盖的行业主要包括:餐饮、旅游、建筑、化工、纺织、水利、水电、农业、加工业、运输业、房地产开发、通讯设备、工程承包、咨询服务、医疗卫生、进出口贸易等。这些“走出去”的优秀企业在增强自身实力的同时,也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成为当地很受欢迎的外国企业,树立了“优质广东”形象。

二、广东省企业跨国经营的必要性

随着改革开放的渐进深化,我国的改革重点在时间上呈现出明显的差序性,在空间上则表现出从沿海到内地的梯级扩展和延伸。广东省企业如何充分利用既有的经济基础、区位优势和海外社会资本,在与江苏、浙江、上海、山东等省市的激烈竞争中继续保持领先优势,如何在兼顾国内竞争优势的同时成功实现跨国经营,拓展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便是一项十分艰巨和重要的任务。

(一)跨国经营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确保竞争优势

众所周知,广东省的经济总量已经占全国的1/6,量上的优势十分明显,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举足轻重。但倘若从经济结构上考察,所得结论可能就不那么乐观了,因为广东省同样存在结构雷同、层次低级等顽疾。在人工成本不断提高、原材料和能源价格高企不下以及对高污染和高能耗企业处罚力度逐步加大的情况下,广东省经济的未来发展之路注定不会平坦。尤其是其他省市同类企业不仅具备低廉的人工和土地成本,而且拥有政策和技术上的后发优势。这就意味着未来的国内市场竞争必然更为激烈,广东企业的竞争优势将逐渐被蚕食。

广东省既有的经济结构曾为本省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但面临外部环境的变迁,必须调整发展思路。与其在有限的国内市场自相残杀,倒不如掌握主动,早日推行跨国经营,寻找一片更为广阔的新市场。利用跨国经营的契机,将一些在国内产能相对过剩但在国外市场仍有发展前景与那些劳动密集度高、原材料消耗大与土地占用量多的企业合理有序地转移出去,将自身的技术与管理优势与转入国的资源优势和市场空间有机结合,实现成本最小化,最终确保竞争优势。同时,一些企业因跨国经营之举转移阵地也为留下企业营造了更为宽松的发展氛围,它们可以充分利用全球性产业转移的有利时机,适时适度地调整产业结构,逐步向价值链的高端延伸,积极稳妥地培植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二)跨国经营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毫无疑问,原材料、能源以及人工成本居高不下是制约广东省经济发展的瓶颈,但前者供给的有限性和后者上涨的刚性均决定了这个瓶颈很难突破,这就意味着传统的“高投入、高能耗、低产出、低效益”的增长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事实上,内地一些曾经盛极一时的资源型城市无可奈何地衰落已经提供了鲜活的样本。资源供给的有限性与环境承载的脆弱性决定了广东省经济发展必须更新思路。不然很难再有所作为。因此,在日益倡导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引导企业积极主动“走出去”不失为一种良策。首先。广东省资源匮乏,市场相对狭小,经济发展对外依赖性强。传统的劳动、资源密集型产业在资源供给相对宽松和市场竞争不甚

激烈的条件下,可能具有一定的市场实力,但当以上两个条件均发生质变时,广东省经济发展的空间逐渐被挤压和分割。其次,尽管广东省部分企业开始涉足电子、生物制药、高新技术研发等高端产品,但从总体上看,其竞争优势仍然集中在加工领域,该行业进入门槛低,复制性强,附加值低,竞争压力大。最后,国外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时,一般首先选择在沿海地区试水,广东省自然成为它们理想的试验场,它们与广东企业在能源、材料、人才、市场等方面展开争夺,本地企业的生存状况日渐恶化。同时,其他省市的经济崛起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广东经济腾飞的经验,同时兼有后发优势,产业布局上的同构性与消费结构上的同质性必然加剧省际间企业的竞争。可见,广东省企业将面临“腹背受敌”的窘境。审时度势,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主动出击,充分利用国家鼓励企业“走出去”的种种优惠政策,引导企业走出国门,在广阔的国际市场中配置资源,贯彻盈利最大化的目的,最终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跨国经营有利于降低金融危机的消极影响,实现经济的平稳发展

在金融危机全球肆虐的环境下,如何尽量降低金融震荡对外向型经济的冲击,是广东省经济发展不得不考虑的问题。随着我国加入WTO过渡期的终结,对某些幼稚行业的保护已经解除,我国经济更大程度地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之中。如何消弭汇率波动对广东经济的负面影响?如何尽量减少愈演愈烈的外贸摩擦?如何在恶劣环境下确保经济的平稳发展?在产能过剩、内需不足的情况下,这些问题的解决不能再拘泥于国内市场,而应从国际视野来通盘考虑。要鼓励有竞争优势的企业到境外拓展业务,通过进出口贸易、FDI、工程承包、产权运营等方式开展跨国经营,努力拓宽国际市场。唯有如此,方能继续确保广东省企业的活力与实现经济的平稳发展。

在面临全球性金融危机所导致出口萎缩和产业结构调整所带来巨大就业压力的双重挤压下,我国企业如何度过这个漫长的冬季始终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本文虽然仅选择广东省跨国企业作为分析对象,探讨其对外贸和就业的影响,但目的则在于以此作为典型案例,通过系统考察跨国经营战略对二者影响的内在机理,说明广东省及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三、广东省企业跨国经营对外贸发展的影响

自改革开放始,广东省凭借优惠政策和优势区位,经济得以迅速腾飞。广东省之所以会在不太长的时期内创造经济奇迹,在很大程度上应归结于外贸的快速发展。从时间序列上考察,广东外贸的发展在早期主要靠“三来一补”等“引进来”模式,为了适应国内外环境的变迁,在未来则可能更多地依托商品和资本输出等“走出去”方式,伴随着广东经济发展战略的“内向型”思维向“外向型”思维的转变,跨国经营势必对广东省外贸发展产生多重影响。

(一)促进了进出口贸易的繁荣

虽然囿于资料的局限无法通过具体数据来量化广东省企业跨国经营在多大程度上推动了本省进出口贸易的发展。但广东省跨国企业对进出口贸易发挥着积极作用倒是不争的事实。我们可以透过2006年广东省外贸的发展态势,初步估量出广东省跨国企业对外贸的影响。首先,从总量上考察,据海关统计,2006年广东省进出口贸易总值达到了5272.1亿美元,比2005年高出992.8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3.2%,占全国进出口总值的29.9%,对全国外贸进出口增长的贡献率为29.3%,其中出口3019.5亿美元,增长26.8%,占全国出口总值的31.2%,对全国外贸出口增长的贡献率为30.8%;进口2252.6亿美元,增长18.7%,占全国进口总值的28.5%。显然,就全国而言,广东省在外贸领域具备了量上的绝对优势。其次,从结构上考察,机电产品占出口近七成,高新技术产品、传统大宗商品出口持续增长。2006年广东省机电产品出口20453亿美元,增长24.4%,其中电器及电子产品出口962.6亿美元,增长30.3%,机械及设备出口636.1亿美元,增长16.9%。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044.4亿美元,增长25%。其他传统大宗商品如鞋类、家具及其零件、塑料制品、灯具、照明装置等出口均实现较快增长。可见,广东外贸出口已经日渐摆脱了过分依赖劳动密集型产品的限制,转向依托跨国经营模式更多地涉足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品。(二)降低了原材料和人工成本过快上涨的负面影响

近年来,伴随着国内原材料价格的快速上涨,能源供给普遍吃紧以及人工成本的不断攀升,加之公众对工人福利和工作环境问题的关注,再加上愈演愈烈的“民工荒”、“技工荒”的困扰,广东等沿海省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环境日益严峻,生产和运营成本骤然增加,其结果必然影响到以“低成本、低价格”为竞争优势的外向型企业的发展。相比之下,如果转换一下思路,提倡和引导一些实力较强的企业从事跨国经营,采取各种积极举措主动“走出去”。从初期简单从事进出口贸易、餐饮、物流等少数领域,逐步拓展到生产加工、资源开发、工程承包、农业合作和研究开发等方面,这条“渐进式”跨国经营之路必然降低企业经营风险。

广东省跨国企业的区位选择目前主要集中在东盟、非洲和美洲等地区,这些地区原材料丰富,能源供给充裕,价格相对较低,市场竞争状态较弱,劳动力成本低廉,生产和经营成本较之于国内更有优势。同时,依托跨国经营,产品的生产、销售和消费在时空上相对统一,不但缩短了适应新市场的时间,而且也大大节省了企业物流成本,这些有利条件将使广东企业拓展出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三)规避了低价“倾销”的嫌疑

自“人世”以来,虽然传统的贸易壁垒逐渐减少,但层出不穷的所谓“绿色壁垒”已让我国企业应接不暇。时至今日,一些国家依然固守贸易保护主义的信条,动辄挥动反倾销的大棒,严重干扰了国际贸易的正常秩序,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广东省深受其害。2004年以来,广东省的玩具、皮具、纺织品以及鞋类等小商品行业接连遭遇反倾销调查,其频率一年高过一年。据广东省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提供的数据显示,“人世”至2006年7月,广东省企业共发生90余起对外贸易摩擦案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随着广东省外贸规模逐年扩大,发生外贸摩擦的概率也自然增加;(2)由于国家间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观念的差异所导致各自对产品质量标准的界定不同;(3)外国繁琐的司法程序、漫长的应诉周期以及高昂的应诉成本使得相关企业退避三舍;(4)个别企业仅仅出于贪图一己之私利而展开的恶性价格竞争难免授人以柄;(5)普遍存在的“搭便车”心理使得应诉企业间协调成本居高不下,很难在短期内采取一致行动,即使拖到事态过于严重有关部门不得不介入时,也已经丧失了最佳的应诉时机,一切已经无可挽回。因此,倡导企业走出国门从事跨国经营,这种“就地取材,就地生产,就地销售”的新型发展模式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运作成本,而且还可以最大限度地规避“倾销”嫌疑。

(四)满足了发展中国家“招商引资”的需求

为了发展本国经济和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拉丁美洲和非洲一些国家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拉美国家由于长期受债务危机影响,国内投资不足,为了摆脱困境,刺激经济发展,近年来纷纷放松了对外来直接投资的限制,并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同时,拉美市场容量相对较大,消费结构与我国相似,自然资源极为丰富,人工成本较低,非常有利于广东省企业开展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企业的跨国经营。我国与非洲国家之间经济互补性强,非洲国家拥有我国相对稀缺的矿石、木材等自然资源,我国一些发展后劲不足的夕阳产业在非洲仍属于朝阳产业。其中许多国家不约而同地把广东省作为考察的重点地区,因为这些发展中国家非常看重广东省在轻工、电子行业的技术优势和海外承包工程方面的经验。广东省企业应该充分利用这一难得的机遇,努力拓展和延伸海外业务。

当然,广东省企业在积极推进跨国经营的过程中,肯定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其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因为要在国外陌生的市场环境下立足乃至逐步拓宽业务范围,必然会挤占企业的部分优质资源,甚至会降低企业的外贸业绩,短期内势必增加企业的运作成本,侵蚀企业利润,但从长期来看,这种独具慧眼的前瞻陸举措必然为企业的未来竞争夯实更坚固的平台。

四、广东省企业跨国经营对就业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依托数量庞大的外向型企业,不仅解决了省内绝大部分劳动力的就业,而且吸纳了数以千万的外省劳动力。但是,始料不及的金融危机使许多企业陷入困境,融资不畅、成本高昂和订单减少等因素使得其中一些企业倍感压力,要么苟延残喘,要么破产倒闭,广东省政府所推行的“双转移”战略又进一步模糊了传统企业的发展前景。面临这种内外交困的情景,广东省的就业形势不再乐观。审时度势,如果引导一些企业逐步从事跨国经营,不仅有利于拓展国外就业空间,而且也为国内劳动力腾出更多的就业岗位。

(一)带动了海外劳务输出

广东省企业从事跨国经营从早期较单一的出口贸易、餐饮、对外工程承包,逐步扩展到目前的投资办实业、营销服务、生产制造、资源开发、远洋捕捞、农牧养殖业等诸多业务。尽管投资的地域不断扩大,投资的领域也得到不断延伸,但仍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行业。这种情形一面说明了广东省企业的跨国经营之行步履艰辛,迄今仍停留在较低层次,然而另一方面,这种弱质性的“走出去”模式却起到了带动本省乃至全国国际劳务输出的作用。广东省海外劳务输出规模不断扩大,既增加了劳动者的收入,有利于其生活状况的改善,同时,长期历练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企业管理实践,又有利于提高其业务素质,积累经验,开阔视野,最终推动企业海外竞争能力的提升。

(二)为国內再就业人员留出更多的工作职位

广东省统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01年至2006年广东省从业人员人数分别为4058.63万人、4134.27万人、4395.93万人、4681.89万人、5022.97万人和5220.00万人。尽管从业人员总数稳步增加,但增速明显放缓。其根本原因在于伴随广东省产业结构的逐步调整,许多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企业遭受冷遇,被迫选择向周边省份搬迁,而现代新型的服务型企业展滞后,在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的转型过程中出现了职位断档,从而限制了就业总容量。较之于其他省市,广东省就业形势比较特殊,就业压力主要来自五个方面:一是粤西、粤东、粤北农村剩余劳动力亟待向城镇转移;二是本省城镇新增劳动力的就业安置;三是外省低端劳动力(其主体为农民工)的涌入;四是高校毕业生大批南下求职;五是本省产业结构调整中所排斥的大量结构性下岗人员。这五股就业洪流一旦汇集在一起,必然对广东省就业和社会保障部门的工作效率提出严峻考验。

在广东省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企业受到重视,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企业日益被冷落乃至排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依然坚持依靠省内企业来消化日益庞大的求职队伍恐怕很难奏效。尤其是在金融危机冲击下众多企业业务务萎缩、效益锐减、纷纷选择通过裁员来降低运营成本的条件下,已不可能在就业方面对它们提出更高的要求了。此时不妨转换一下视角,适当考虑依托企业的跨国经营来拓展海外就业渠道。广东省从上世纪60年代初期就已开始承包国家的对外援助项目,由于经济比较发达,气候条件与非洲、拉丁美洲及南亚、东南亚和大洋洲比较相似,所以一直是承担援外项目比较多的省。从2001年至今,广东省承担的援外项目以大、中型为主,以这些项目为依托,广东省的对外劳务输出规模逐年扩大02006年广东省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新签合同额5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9.1%;派出劳务人员17626人次,年末在外人数27827人。截至2006年底,广东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和设计咨询项目72588个,合同金额109.10亿美元,完成营业额90.61亿美元。可见,随着广东省跨国企业在国外生产经营规模的稳步扩大,从事跨国经营企业数量的不断增加,就业容量不断拓展,这也为缓解本省就业压力探索出了一条较理想的出路。

(三)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第8篇:进出口贸易的好处范文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以及各国之间经济联系的不断加强,各国经济贸易往来日益密切。为了便于各国之间的贸易结算程序的结算,世界各国都采取了相应的结算政策来进一步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我国也顺应了时展的潮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与世界经济的联系越来越密切。我国大部分经济已经与世界经济接轨,相对应的,贸易后的货币结算问题也逐渐被重视起来。在我国传统的结算过程中程序很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经济的发展,由于政策问题阻碍经济发展的现象亟待解决。我国相关的对外贸易部门结合我国实际,制定出一套贸易结算程序简化的标准,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经济发展。

[关键词]贸易结算程序简化;结算方式;意义

[中图分类号]F8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46-0030-02

人民币贸易结算程序随着贸易的不断复杂化而复杂,通过对人民币贸易结算程序的简化,不但能够方便商户在进行人民币结算时的程序,而且能够促进国与国之间的经济往来。这里我们主要叙述的是国与国之间的贸易结算。众所周知,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以及经济的不断发展,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也越来越密切,国与国之间经济之后的货币结算也就变得尤为重要。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在进行交易之后都是希望能够很便捷地进行货币的兑换,我国相关货币部门正是从人民的需要出发,开始简化人民币贸易结算程序。这一做法可以加快我国经济货币的流通速度,便于经济主体之间的货币兑换,从而进一步加快经济社会的运转。

1简化人民币贸易结算程序的好处

2009年制定的人民币跨境结算的标准可促使我国人民币进入国际货币市场,并且也促进了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进一步接轨。这对于我国的发展是极其有利的。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的贸易经济货币的兑换程序,我国重新修订了跨境人民币的兑换方案,形成了新的简化贸易结算程序机制。这种结算机制不仅仅用于货币之间的直接结算,还可以通过货物的直接兑换以及通过汇款、支票等形式进行交换。新标准为贸易结算提供了更多的方式,这适应了不同贸易出口企业的不同结算要求,促使形成了对外贸易的多样性。

为了更好地推进人民币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中的广泛使用,在前一阶段时间,中国人民银行正式修订了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关于内地试点出口企业的规定。规定重新规范了我国人民币跨境兑换的标准以及兑换渠道。不再是单纯的让相关企业取得进出口地贸易资格,而是直接给予他们出口货物贸易结算的资格。这样能够使得相关企业在进行出口货物和人民币不跨界兑换过程中的程序变得更加便捷。使得相关企业在进行贸易结算时能够更快地与外国企业进行结算工作,便于下一次贸易往来的进行。同时,规定还修改了出口企业标准的认定办法,相关企业要想进行对外贸易,不再需要申请为内地试点出口企业,他们可以直接通过海关等渠道进行对外贸易和人民币的跨境收取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民币付款被拒绝的可能性,并且为出口企业使用人民币进行付款的贸易往来提供更多谈判的可能性,从而使得出口企业在贸易中获得更大的利润。

自2009年,我国开始执行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以来,全国有上百家企业获得了对外贸易中以人民币进行结算方式的许可。从2009年以来,全国各省市不断地有企业获得了该项许可证。到2011年,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项目推广至全国,从企业角度来分析,在进出口贸易和服务贸易方面,不存在试点企业名单限制,但是在出口贸易方面,内地企业需要通过申请并批准成为试点出口企业之后才能使用人民币结算。

综上所述,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是我国人民币走向国际舞台的一个重要方面,要想更好地与国际经济和货币进行接轨,就要进一步更好的简化贸易结算程序,通过政策上的便捷,为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和人民币的发展提供前提。

2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现状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推进,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也在不断地提高。衡量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是否达到国际所要求的水平的标准就是依靠于人民币。由于近些年来国外经济体在中国的投资不断加大国际社会在中国的资产的扩大、重估和升值中,也开始发现、使用、储备和投资人民币了。起初是国内外的经济贸易体自行的进行交易,直至2009年,我国政府才开始着手于制定对外货币兑换的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从而对货币的对外兑换进行规范、推动和指导。目前,人民币在境外服务的数量、地域和功能不断拓展,主要源于自身的积极变化。

随着我国货币兑换政策的推行,我国的经济对外贸易得到了更好的发展,自从货币兑换机制形成以来,我国的对外货币流通量逐年增长,对外贸易也不断加大,由此带来的贸易结算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经济贸易流通的加快,使得我国的贸易结算机制受到冲击,原有的机制并不能适应现代经济贸易结算的需要,必须制定出更适合的机制来才能使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突破现在的瓶颈,才能促进我国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基于此,我国重新对贸易结算程序进行简化,从而为贸易结算提供更便捷的方式,促进经济大发展。

3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业务前景

目前,我国人民币跨境发展迅速,但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各国经济之间的贸易关系也越来越紧密,金融危机对贸易国家的冲击也是不可估量的。总的来说,人民币跨境服务的前景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人民币跨境的发展取决于中国经济的发展。

我国正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在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型,对于以前的进出口贸易战略不再适应当下的经济形势。我国人口众多,GDP的发展虽然比较快速,但人均占有量却是很少的,再加上经济全球化的快速推进,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我们需要根据时展及时对进出口贸易政策和经济政策做出调整,适应全球经济的发展。由于种种原因,现在投资能力相对较弱,目前还没有形成根本的解决方法。同时,随着居民资产的增多,必然带来这些资产的保值、增值问题,这些涉及经济和社会的方方面面的调整,所以,经济结构的调整对于我国目前情况来说是一个难题。

在我国对外贸易进行中,最为关键的一个因素就是人民币的兑换问题。因为国外有些经济体本身就想阻碍我国经济的发展,所以在外币的兑换问题上就会给我国故意制造一些麻烦来增加外币与人民币的兑换难度,从而减少外企与我国的贸易往来。在一定程度上达到限制我国经济发展的目的。对此我国只能不断完善货币兑换体制,通过简化人民币与外币的兑换程序,来为国内外的经济贸易发展提供便利。另外,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目前对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还处于探索阶段,仍然有好多问题等着我们去解决,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及时发现风险和抓住机遇。

4结论

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到来以及各种经济组织的出现都对我国的对外贸易经济提出了新的挑战,相对应的,为了促进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以便各国经济体在我国的贸易的进行,我国相关贸易部门采取了通过简化贸易结算程序的方式。简化贸易结算有利于我国经济贸易的顺利运行和发展,同时也方便了外国经济体与本国经济贸易货币的结算,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吸引外资经济。与此同时,我国政府还应根据经济形式的变化,及时对我国经济政策做出调整,以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宋庆伟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阶段和路径分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0(6).

第9篇:进出口贸易的好处范文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际贸易中最主要结算货币――美元和欧元汇率都经历了剧烈波动,同时,国际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放缓对贸易融资也产生了较大的冲击。使用币值相对稳定的人民币进行结算,可以规避美元和欧元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于是,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就被推到了前台。

在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形势下,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对于推动我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经贸关系发展,规避汇率风险,改善贸易条件,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已决定在上海、广州、深圳、珠海、东莞五市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2009年7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商务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银监会共同制定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标志着我国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正式开始。目前,经过央行上海分行、上海银监局、海关、税务等部门的审查,上海第二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企业的900多个名单又新出炉。相比第一批上报100家试点企业,这次数量大幅提升,此外,其试点地区与范围也将不断扩大。

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可发挥一石三鸟的作用,首先我国实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是人民币国际化的第一步,它的实施使企业在对外贸易中能有效地规避汇率风险;其次,它使银行业务范围进一步扩大,融资实力加强,提升了中资银行的竞争力;第三,人民币由计价货币上升为结算货币,将促进中国贸易增长,也将改变国际金融体系结构。

规避汇率风险

增加了贸易结算币种选择,使企业规避了汇率风险。对于境内企业而言,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让进出口企业多了一种币值稳定的货币选择。按照之前的贸易结算机制,境内企业和境外企业发生贸易只能采用非人民币币种结算。这就意味着,企业在贸易过程中必须承担汇率风险。例如:国内企业从美国进口价值6800万元人民币的设备,签协议时只能按美元计价结算,即支付1000万美元(1美元兑6.8元人民币)。等设备运到中国时,汇率变成1美元兑6.83元人民币,国内企业买设备实际付了6830万元人民币,财务上多支出了30万元人民币。如果国内企业选择人民币结算,无论其它币种汇率怎么变动,国内企业为买设备实际支付的成本始终是6800万元人民币。

对于境外企业来讲,选择币值相对稳定的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也在一定程度上能使其防范汇率风险。中国企业与东南亚国家企业的进出口贸易,在过去只能以美元结算,美元汇率变换频繁,双方都面临着承担汇率变动的风险。目前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已覆盖的范围包括东盟十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文莱、越南、缅甸、老挝、柬埔寨)及我国的香港、澳门地区。在这些地区开展人民币结算业务,可以使上述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在对外贸易中大大降低汇率风险。同时,由于中国企业更愿意选择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如果境外企业作同样选择―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并持有人民币,将促进其进一步拓展中国市场,分享中国经济稳定发展的成果。

节约财务成本

进出口收付款无需兑换,避免因汇兑而产生的财务成本。企业在进出口收付款业务中,由于人民币是境内企业的本币,合同的计价货币与生产用资金币种一致,那么在合同签订时企业就可以切实了解到交易的成本和收入,可提高企业决策的有效性,也可使企业能更有效地进行现金管理。

以往很多出口贸易企业为了规避汇率风险,在进行结算时往往还需要通过银行进行衍生品交易,使用金融工具来锁定汇率风险。但使用这些衍生产品,如远期结售汇时,会产生一笔不小的交易手续费。而直接采用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可使企业减少这一费用的支出。

此外,采用人民币结算的另外一个好处是减少了企业在贸易过程中所产生的两次汇兑成本。这是因为,周边国家和地区与中国之间的贸易,大都采用美元作为结算货币,而其国内又不能进行美元流通,因此结算通常要经过“本币-美元-本币”的两次兑换。若采用人民币用于跨境贸易结算,则可减少其中一次兑换并节省有关费用。

手续更为简捷

无需办理进出口外汇核销,免除原有环节和手续。政策导向使企业结算更为简单便利。一方面结算遵循国际惯例和规则不变,没有新增成本;另一方面,人民币结算不纳入外汇核销和外债额度管理,企业无需提交核销单,出口货物仍能享受退免税政策,因此贸易成本有所降低。

出口退税手续也更加简捷。由于申报币种与退税币种一致,使得出口退税手续更加简单,流程更加快捷,也避免汇率折算损失。

此外,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在方便了企业办理各种贸易融资的同时,不会增加企业额外的财务负担。对于跨境集团企业来讲,人民币的跨境结算可以协助企业灵活高效管理集团资金。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