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自动化技术总结范文

自动化技术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自动化技术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自动化技术总结

第1篇:自动化技术总结范文

1我国火电厂热工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现状

热工自动化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诞生的一种不需要人工操作便可以自动发电的一项自动化发电技术,这项技术的出现不仅降低了发电系统对人力的需求,更可大大地提高了发电速率,其准确性及可靠性是人工操作装置无法比拟的。但是热工自动化技术在使用前,要先确保设备的稳定性,并对设备的控制系统、报警系统以及保护系统进行详细检查,以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在20世纪60年代,我国火电厂开始逐渐使用计算机进行生产,然而当时的计算机水平还相当落后,对此我国政府投入的人力和物力逐渐加大,努力培养这一方面的技术人员,并加快计算机技术的科研进度。在20世纪70年代,我国通过引进国外的先进设备来不断改善自身的设备,进而使我国的自动化技术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到了20世纪末,我国的电力生产系统随着自动化设备的巨大进步而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即实现了热工自动化技术。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热工自动化通过运用DCSC系统技术使自动化技术实现了全新的系统改造,对80年代之前所投入运营的老机组以及90年代初投产的机组进行了设备可靠性方面的提升,从而提高了电力生产的安全性。

2我国火电厂热工自动化技术改造中的主要问题

2.1火电厂热工自动化技术改造工作任务相对繁重

我国火电厂热工自动化技术改造工作的工作量大,而工作人员较少,这就导致了火电厂工作人员的工作任务繁重,既要完成日常工作,又要完成自动化技术改造工作。然而工作量较大的改造工作是有限的工作人员在有限的时间内无法完成的,这也就导致了热工自动化改造工作难以顺利进行。对此,火电厂应通过增加工作人员数量或调整工作任务量,将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量减少,从而保证热工自动化技术的顺利进行。

2.2火电厂热工自动化技术改造缺乏管理制度

由于火电厂的热工自动化技术改造是一项较为危险的工作,需要火电厂对工作人员制定相对严密的管理制度,管理制度应包括工作人员之间严密的交接班制度,以及对危险点的定期检查制度等内容。火电厂的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规章制度,严防危险事故的发生,保证热工自动化技术改造的顺利进行。

2.3火电厂热工自动化技术改造总结问题

火电厂应该在每次完成一部分工作之后要进行阶段性总结,通过相关人员的开会总结与归纳经验与问题,得出一份详细的总结报告,根据这份报告总结经验,为之后的工作提供良好的基础以及改进的意见,从而促进火电厂热工自动化技术改造工作的顺利进行。

3我国火电厂热工自动化技术改造的建议

3.1制定明确的热工自动化技术改造目标

当前,我国火电厂热工自动化技术改造的目标主要包括提高火电厂的发电效率以及增强火电厂的安全性。要想实现这两个目标,我们首先要对火电厂的现状进行分析,针对运行过程中所凸显的问题,从而制定切合实际的热工自动化技术改造方案,以促进热工自动化技术改造的顺利进行。在实现这两个主要目标的同时,还要以降低能耗、提高能量利用率和减少工作量为目的,进而实现火电厂的可持续发展。

3.2制定热工自动化技术改造的长期规划方案

在进行火电厂热工自动化技术改造之前,要制定相应的长期规划方案,以提高火电厂的发电效率和增强安全性为目标;另外,在实现目标的同时要尽量降低自动化技术改造投资,避免发生重复改造的情况,从而实现对自动化技术改造的成本的有效控制。如果火电厂的经费不足或技术不成熟,无法制定长期规划方案时,可以根据现状制定分期方案,逐步实现火电厂的热工自动化技术改造。

3.3选择合适的热工自动化设备改造

在实际的改造过程中,选择合适的热工自动化设备对其有着巨大的影响,如果设备质量不达标,技术改造也就难以实现目标。在热工自动化技术改造过程中所需要的设备种类多数量大,且要求较严格,因此可以采用招标的方式来选择合适的设备供应商;另外,火电厂在考虑设备的质量、价格等因素的前提下,尽量要选择国内的供货商,以保证设备的售后服务正常进行,从而保证热工自动化技术改造工作的顺利开展。

3.4确定统一领导,严格管理

众所周知,火电厂热工自动化技术改造是一项相对复杂的工程,其中包括火电厂内所有电力、机房等设备系统的技术改造,因此需要企业确定统一领导并严格管理,在厂长的带领下组成一个专业性强、经验丰富的队伍,由这个队伍主要负责火电厂改造工作;而火电厂的其他部门要全力配合该队伍的工作,以促进自动化技术改造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4结语

在具体的技术改造过程中,火电厂务必要通过制定明确的改造目标,规划科学、合理的改造方案,选择合适的热工自动化设备,并确定统一领导来实现自动化技术改造的顺利进行。

作者:侯宇伟 单位:启迪桑德环境资源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第2篇:自动化技术总结范文

【关键词】电力系统 自动化控制 技术

进入21世纪,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速度加快,社会生产在范围和规模上都逐渐扩大,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各行各业以及居民生活对供电系统的需求也不断增多,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供电成为电力系统的重点,而在现代科学技术的促进下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控制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就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技术进行了探讨。

一、电力系统自动化概述

(一)电力系统自动化的概念

电力系统自动化是通过应用多种能够实施自动检测、决策和控制的装置,通过信号系统和数据信息传输系统对电力系统的各个部分和整体进行远程监测和控制,来保证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高效运行,提供优质的供电服务。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应用主要是保证电力系统各个生产、供电环节的安全、稳定、高效,实现整个系统经济效能的增加以及生产成本的降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自动化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电力系统关乎社会生产和生活,更应当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自身的发展水平好发展阶段。

(二)电力系统自动化的构成

一是电力系统调度的自动化,是当前电力系统中发展最快的技术领域,这一技术主要是进行相关数据的采集和监控,为自动化实现提供基础条件,调度的自动化是为电力系统运行提供决策来实现电站的综合自动化。电力系统调动自动化是整个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关键,对整个电力系统自动化的质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二是变电站的自动化,变电站的自动化是利用现代电子计算机和网络技术、通信技术以及信息处理技术等对传统的变电站实现二次设备,达到整个变电站的运行能够处于科学统一的协调管理之下,来保证变电站运行的安全稳定与高效,提高运营效益,提供可靠的供电服务。

二、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的要求和特点

(一)参数的收集与处理

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实现需要以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为目标,所以要保证这一目标实现需要在电力系统进行供电服务的初期,组织科学的调查研究,全力收集和严格的检测电力系统各个环节、各个部件的安全运行参数,再经过科学的分析处理,为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提供数据支持。

(二)科学的进行调控

对电力系统进行调控需要参照电力自动化系统建立的相关技术标准和要求,结合可行性分析和电力系统具体的运行状态科学的进行调控,自动化控制技术的调控应当是针对不同的部件和环节进行不同的调控方法,如微观调控、宏观调控以及二者相结合的综合调控手段。

(三)总结规律特点,建立全面自动化

在经过科学的调控后,要不断发现和总结电力系统自动化运行中各个环节、部件的运行规律和特点,进行总结,按照高效节能的原则选取最为安全可靠的运行模式来促进电力系统全面自动化的建立,从而指导实践。

三、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新发展

(一)主动的面向对象数据库技术

主动的面向对象数据库技术在近几年发展的越发成熟,具有显著的开放性、继承性、共享功能和智能性,该技术在其他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且效果较为显著,在电力系统自动化建设上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现代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提供供电服务建立在科学的调度基础上,而调度所依据的是面向对象的数据库和以此做出决策,该技术具有传统技术不可比拟的优越性,能够利用数据库的触发子系统对电力控制进行全面的监控,使得以此为基础的数据分析和相关管理得到支持。数据库的建立和应用在提高数据存储和输出效率、提高存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上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现场总线控制技术

现场总线是通过现场的实际测量和现场设备控制之间的数据信息传输为主控制系统,现场总线控制技术是利用现场配备的自动化智能仪表、现代化设备和控制中心的设备的连接来实现信息一体化、全方位、规范、科学的通讯与控制。该技术要求现场仪表、设备等的连接和数据通信都要按照科学的规范体系和协议,从而来实现自动化的电力系统的建立。应用现场总线控制技术建立起来的现场总线系统能够实现现场各生产设备之间、与控制系统之间的多方向、多结点的数字通信,所以现场总线技术能够广泛的应用在我国的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实践中。当前应用最为广泛、效果最为明显的就是FCS系统,该系统比过去应用的系统在性能上更加优化、稳定、安全和灵活,尤其在发生故障时,该系统能够通过上位机准确定位引起故障的环节,还能够根据出现的具体问题制定出及时有效的策略,使系统最快的恢复正常运营。

(三)模糊逻辑控制技术方面

通过模糊方法来进行控制具有简单、易于操作等优点,就家用电器方面来看,也可充分体现出其优越性。在现代控制方法中,以建立模型而达到控制的目的属于当中比较先进的一种控制方法。模糊控制理论在应用范围方面十分广泛,比如日常生活中的电器(电风扇、电热炉等)。以以模糊逻辑控制方法在改进恒温器中的应用为例,通常电热炉均是通过恒温器来维持温度,为烹饪者提供多种温度选项,模糊控制十分易于操作,通过输入2个语言变量(分别是温度、温度变化),在每一个语言论域中,以相互跨接5组语言来进行描述。

四、结语

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发展使一个具有历史性特点的过程,是与时代的先进技术密不可分的,近年来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等日益成熟,对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和促进作用,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技术近年来的发展速度飞快,在电力行业展现出了独特的特点。国外许多发达国家在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技术方面高度发达,我们应当不断的引进吸收,按照国际化、标准化、规范化的要求发展这一技术,来逐步实现电力系统的全面自动化,为提高我国电力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和高效性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陈合来,冯梦皎.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技术探讨[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7(12).

第3篇:自动化技术总结范文

摘要: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十分讲究应用性,在教学目标中应该突出应用能力。项目式教学法十分适合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教学。在专业

>> 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学期项目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探究 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单片机与传感器课程联合教学的实践研究 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考试改革与研究 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 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与管理实践总结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研究与实践 电气自动化专业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研究 高职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实践课程项目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 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学生专业认知实习实践与成效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高职国家规划教材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以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研究 “电网调度自动化”项目教学法探讨 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的指导与实践 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 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应用能力体系构建与实践 对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方向的探讨 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分析及其方法改革 浅议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7]谷云香.项目教学法在高职《建筑工程测量》课程中的应用[J].职教论坛,2011(2).

作者简介:

曾繁明(1966―),男,北京市人,硕士,正德职业技术学院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电气自动化与建筑智能化。

第4篇:自动化技术总结范文

关键词: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

0引言

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被很多人所熟知,主要是从事产品的设计加工方面。机械制造属于工程学科的内容,所以需要不断地创新与发展,对保证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有重要作用。信息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带动机械自动化的发展,可以提升制造企业的发展,所以机械自动化在未来发展中,会以信息技术作为依托,逐步提升制造企业的发展。

1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的特征分析

初期的机械制造技术的核心目标是满足人们的需求,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与传统机械制造技术项目相比,其应用能力更强,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满足要求。以自动化为核心的内容,可以从根本上优化以往机械制造技术,对提升企业的生产能力有很大的帮助,机械自动化技术有着更便捷的操作特点,自动化技术可以使以往繁琐的操作形式变得更简单,工作人员可以进行简单的操作就可以完成很难的动作,同样也可以减少人力。在安全性方面,机械制造技术依靠人工,但是随着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大大的减少了人工操作,避免了安全问题的出现。另外,机械自动化技术还可以实现高效生产,随着客户对技术要求的提升,人工操作很容易存在误差,机械自动化技术的使用,不但可以优化生产环节,还可以从根本上提升生产效率。

2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机械制造的自动化技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信息技术被应用到机械制造行业中,更加优化了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笔者通过分析,将我国机械制造自动化行业的发展总结为一下几个发展方向。

2.1智能化发展方向

结合机械制造行业的特点,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提升了行业的发展速度。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智能化的发展模式将成为机械制造行业发展的中心。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要求越来越高,智能化发展将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为人们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我国已经走进了“互联网+”的时代,提高技术的智能化水平,实行智能化监控,减少人力成本的应用,将成为机械制造自动化行业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

2.2技术核心将向微型化发展

从以往的设备发展模式看,都经历了大型到微型的转变。计算机在最初的时候是庞然大物,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笔记本电脑。所以以往的机械设备的体积也很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操作技术逐步改善,也会逐渐变得很小,从而减少了能源的消耗,对简化操作流程也有很大的作用。所以机械设备的设计人员,在设计的过程中,会将设备逐步设计为小型、耗能小,所以说机械自动化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会向微型发展。

2.3技术将向环保技术发展

环保将成为未来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环保意识也将成为机械自动化技术未来发展的重点。我国本来就是一个资源紧缺的国家,所以在众多技术的革新与发展中,都将以环保作为重点,在研发产品的过程中,也注入了更多的环保绿色理念。机械自动化制造行业也会将环保绿色产业发展作为未来发展的核心,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应用信息技术来获取更多的发展空间。

2.4向光机电一体化的技术发展

信息技术优化了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也带动了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光、计算机、微电子三中技术有效的结合,对提升技术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也会向光学、计算机、微电子三方面发展,逐步更新技术,从而优化技术核心。在机械制造自动化发展中,运用光学传感性能、激光轨迹等技术,对提升机械自动化产品的附加值有很大作用,为提高制造业的工作效率奠定基础。机械自动化设备微光电一体化,也将成为机械自动化技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2.5机械自动化技术向虚拟化发展

机械自动化设备制造企业,从产品的设计到销售一直都很复杂,所以在人员、物资等方面的成本消耗非常大,所研发新的产品有一定的影响,也存在资源浪费的现象。当信息技术融入到机械自动化生产中,将会使上述问题优化,避免上述问题对企业未来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所以综上所述,将信息技术融入到机械自动化技术中,需要一套完整的虚拟流程,对减少成本的支出避免因为销售造成的不利影响有重要作用,对减少资源的浪费也起到抑制作用,所以可以说,机械自动化技术在未来发展中,也将逐步向虚拟化的方向发展,虚拟化的发展模式将为机械自动化技术也将成为未来发一个重要方向。

3结束语

机械自动化技术涉及的范围和内容都很多,所以其发展方向将是综合性的,系统性的。机械自动化技术未来发展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合理的发展将推动我国经济发,所以我国要在未来发展中,不断地总结发展过程的成功经验,结合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实现我国机械自动化的多元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杜茂祺,田峰.初探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的发展[J].中国化工贸易,2015,7(31):346.

[2]祝成志.化工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趋势[J].新课程•下旬,2016(7):279.

第5篇:自动化技术总结范文

关键词: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应用研究;柔性制造系统

1.前言

自动化的设计制造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综合运用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检测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接口技术、信息变换技术以及软件编程技术等群体技术,在多功能、高质量、高可靠性,低能耗的意义上实现特定功能价值并使整个系统最优化的系统工程技术,在现在工业生产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2.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技术概论

2.1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技术基本理论

任何制造过程都是由若干工序组成的。而在一个工序中,又包含着若干种基本动作。如传动动作、上下料动作、换刀动作、切削动作以及检验动作等。此外,还有操纵和管理这些基本动作的操纵动作,如开动和关闭传动机构的动作等。这些动作可以手动来完成,也可以用机器来完成。当执行制造过程的基本动作是由机器(机械)代替人力劳动来完成时这就是机械化。在一个工序中,如果所有的基本动作都机械化了,并且使若干个辅助动作也自动化起来,而工人所要做的工作只是对这一工序作总的操纵和监督,就称为工序自动化。

2.2机械制造自动化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机械制造过程中的自动化技术主要有:

(1)机械加工自动化技术,包含上下料自动化技术,装夹自动化技术、换刀自动化技术、加工自动化技术和零部件检验自动化技术等。

(2)装配自动化技术,包含零部件供应自动化技术和装配过程自动化技术等。

(3)质量控制自动化技术,包含零部件检测自动化技术、产品检测自动化和刀具检测自动化技术等。

(4)物料储运过程自动化技术,包含工件储运自动化技术、刀具储运自动化技术和其它物料储运自动化技术等。

3.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技术发展历史和方向

机械化生产最早开始于19世纪末期,而在20世纪中叶的时候,开始出现了自动化车床;1947年,美国福特汽车公司采用了机械加工自动化线,标志了机械制造自动化及自动化技术进入大规模应用阶段,到了20世纪80年代开始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至此机械自动化技术进入一个新时代。

随着计算机及软件技术的高速发展,机制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将向着智能化,系统化的方向发展,具体表现在:

(1)机电一体化:机电一体化就是机械自动化的发展和延伸,传统的机械产品只有向机电一体化方向发展,才是机械工业发展的唯一出路。

(2)智能化:智能化是21世纪机械自动化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使机械制造具有判断推理、逻辑思维、自主决策等能力,以求得更高的控制目标。

(3)模块化:模块化是一项重要而又艰巨的工程。研制和开发具有标准机械接口、电气接口、动力接口、环境接口的机械自动化产品单元是一项十分复杂但又是非常重要的事。

(4)网络化:20世纪90年代,计算机技术的突出成就是网络技术。利用家庭网络将各种家用电器连接成以计算机为中心的计算机集成家电系统,使人们在家里充分享受各种高技术带来的便利和快乐。

(5)微型化:微型化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末,指的是机械自动化向微观领域发展的趋势。

(6)环保化:工业的发达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一方面,物质丰富,生活舒适:另一方面,资源减少,生态环境受到严重污染,于是,人们呼吁保护环境资源,回归自然。

(7)人格化:未来的机械自动化更加注重产品与人的关系,机械自动化的人格化有两层含义。一层是机械自动化产品的最终使用对象是人,另一层是模仿生物机理、研制各种机械自动化产品.

4.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研究

柔性加工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技术的一个重要应用。柔性制造系统是由计算机控制系统和物流系统连接起来并具有一系列自动化加工设备和辅助设备,加工对象、工艺过程、工序内容和生产节拍等可自动调整的高度自动化制造系统。

柔性制造系统(FMS)是数控加工设备、物料运储装置和计算机控制系统等组成的自动化制造系统,包括多个柔性制造单元,能根据制造任务或生产环境的变化迅速调整,适用于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软性制造系统是由加工系统、物理系统和控制与管理系统3大部分组成软性制造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大型制造控制系统,其硬件主要包括:

(1)两台以上的数控机床或加工中心以及其他加工设备,包括测量机、清洗机、动平衡机、各种特种加工设备等。

(2)一套能自动装卸的运输系统,包括刀具储运和工件及原材料储运。具体结构可采用传输带、有轨小车、无轨小车、搬运机器人、上下料托盘站等。

(3)一套计算机控制系统及信息通信网络。

柔性制造是高新技术产业的一个重要应用系统,在技术研究,产品开发等领域起着重要的作用。

5.总结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有着较长的发展基础和里程,整个技术随着计算机、软件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快速更新,向着智能化、系统化方向发展,得到了广泛的重视与应用。柔性制造系统,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第6篇:自动化技术总结范文

关键词:自动化控制;电力系统;现代电力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使得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控制技术逐渐成为了人们的研究热点。现阶段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控制技术正处速发展的时期,其信息处理能力不断增强、信息处理效率不断提高、应用范围不断拓宽,为我国的电力事业添加了重要的动力。下面先讲一讲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含义。

1 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技术概述

1.1 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含义

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控制技术是以各种自动化监控、检测装置为基础,对电力系统中的各种信号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从而实现对电力系统各区域、各元件的自动监控和调节。这种调节工作可以就地进行,也可以由人工远程操作,能够有效保障用电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转。

1.2 电力系统自动化的组成

电力系统的自动化可以划分为电力调度自动化、变电装置自动化、配电网自动化这三个方面,其中电力调度自动化是目前发展最为迅速的电力技术,它通过对电网系统的数据收集和数据监测,为电力系统的调控行为提供数据基础。变电装置自动化是借助于智能信息技术、现代通讯技术等对变电装置进行进一步地完善,实现对变电装置的统筹调控,在有效维护变电装置工作稳定性的同时,大大提高了它的工作效率。配电网自动化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前期阶段主要是通过继电保护装置等硬件设施实现自动电力切换,排除故障区域,但由于受硬件水平和功能的局限性,其调控能力十分有限;第二阶段的配电网自动化结合了网络通讯技术、电子信息技术和电子元件技术,可以全时间、全方位的对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控,并切实做到了远距离的监控、检测,能够及时发现故障区域,由工作人员进行远程调控;现阶段的配电网自动化主要是在上阶段的基础上整合了自动化调控模块,逐渐摆脱了对人力的依赖,使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控制变得更加高效和智能化。

2 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的实现

2.1 采集和处理数据

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的前提是对电力系统各环节、各部位运行状态的准确把握,要实现这一点就必须通过各种监控设备进行大量的数据收集,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全面掌握系统局部和整体的运行状态,为电力系统展开其他自动化控制工作提供数据基础。

2.2 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控

目前电力系统的自动化调控已经建立了比较全面的技术标准,因此在实际的自动化调控中通常以技术标准为指导方针、结合采集的信息以及系统的具体运行情况,作出科学合理的调度。此外,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控制必须有针对性的进行,对于不同的元件和区域采取不同的控制手段,也可以随机应变,采取多种手段相结合的控制方式。

2.3 运用智能化的管理和控制模式

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控制离不开智能化技术的支持,目前的电力系统中成功的应用了神经网络理论、模糊逻辑理论和最优控制理论等,实现了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的高度智能化。

2.3.1 神经网络理论

神经网络理论是一种模拟生物学理论,它通过对生物体神经网络运作模式的研究,得出一定的结论,并将这种结论运用到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控制中。将电力系统的网络和节点以生物神经系统为模板进行仿造,并模拟神经网络系统的信号反馈机制,使得信号的输入与输出摆脱了线性关系的束缚,可以实现更加错综复杂的电网结构,并使系统的容错率大大提高。

2.3.2 模糊逻辑理论

模糊逻辑理论是传统集成理论的的一次革新,它将经典的计算逻辑理论进行模糊处理,将一些模糊化的语言机制编译进系统程序中,使得系统摆脱了传统单调的判断机制,加强了信息推断和信息估算的能力,使其对一些不定性问题的判断结论更加符合实际情况。

2.3.3 最优控制理论

最优控制理论是现代控制理论的重要组成因素,目前已经普遍运用于自动化技术中。例如,在一些大型设备中引进了最优励磁控制技术,取代了传统的励磁控制方式,使得设备的动态质量和远程输电能力得以提高。

2.4 通过总结规律不断完善自身

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控制是一个不断摸索和总结经验的过程,因此要不断发觉和积累自动化控制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对于不同区域、不同元件总结出最合适的调控手段,以促使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的进一步完善。

3 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发展方向

3.1 发展面向对象的实时数据库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能够面向对象的数据库技术逐渐应用到了信息技术相关的各行各业上,它本身智能性的特点,为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各种调度行为提供了数据保障。早期的数据库技术比较适宜于处理数量大、结构明显、易操控的数据,更加注重数据的稳定性和完整性,而面向对象的实时数据库技术更加注重数据处理的高效性和时效性,它是数据库技术和实时处理技术的结合,能够对瞬息万变的数据环境作出迅速的处理和计算,更好的满足现阶段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的需求。电网系统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网络系统,时时刻刻都在产生着大量的数据信息,通过面向对象的实时数据库技术,可以从这些大量的动态信息中分析和掌握系统的全局状态,从而做出正确的调度操作,实现自动化管理。

3.2 发展现场总线控制技术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是一种彻底分散化、数字化、开放化的自动化调控系统。它通过在现场安置的各种自动化仪表、控制设备以及各种信号互联设备,实现信息的统一化、全面化管理。目前的电力系统在结合了DCS技术的基础上,以现场总线为枢纽,形成了新一代的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即FCS系统,使得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控制更加稳定和灵敏,它能够对系统中出现问题的部位进行精确定位,并自动分析出最佳解决措施,使系统尽快恢复常态。

4 结束语

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控制技术是对网络技术和电子通讯技术的一次延伸,是时展的必然要求,它彻底改变了供电服务体系,提高了用电服务质量,并且降低了对人力资源的依赖,节约了成本支出,使得电力系统得以高效、稳定的运转。虽然现阶段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控制技术已经发展的较为成熟,但是仍有许多技术上的难点没有解决,随着我国电力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对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必然会提出更高的要求,我们要不断的加以创新和研究,使得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技术得到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陈文广.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技术探讨[J].电子制作,2013(10).

[2]杨芳.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应用研究[J].价值工程,2012(10).

[3]李小燕,嵇拓,李建兴,等.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中的智能技术应用研究[J].华章,2011(16).

第7篇:自动化技术总结范文

【关键词】自动控制技术;农业自动化

由于历史、观念和技术等方面的原因, 我国传统农业机械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已远远不能适应农业的科技进步。近些年来, 自动化的研究逐渐被人们所认识, 自动控制在农业上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例如,把计算机技术、微处理技术、传感与检测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结合起来, 应用于传统农业机械, 极大地促进了产品性能的提高。我国农业部门总结了一些地区的农业自动化先进经验(如台湾地区的农业生产自动化、渔业生产自动化、畜牧业生产自动化及农产品贸易自动化)的开发与应用情况, 同时也汲取了国外一些国家的先进经验、技术,如日本的四行半喂人联合收割机是计算机控制的自动化装置在半喂人联合收割机中的应用,英国通过对施肥机散播肥料的动力测量来控制肥料的精确使用量。这些技术和方法是我国农业机械的自动化装置得到了补充和新的发展,从而形成了一系列适合我国农业特点的自动化控制技术。

1.已有的农业机械及装置的部分自动化控制

自动化技术提高了已有农业机械及装置的作业性能和操作性能。浙江省把自动化技术应用于茶叶机械上,成功研制出6CRK-55型可编程控制加压茶叶揉捻机,它利用计算机控制电功加压机构,能根据茶叶的具体情况编制最佳揉捻程序实现揉捻过程的自动控制,是机电一体化技术在茶叶机械上的首次成功应用。

1.1应用于拖拉机

在农用拖拉机上已广泛使用了机械油压式三点联结的位调节和力调节系统装置, 现又在开发和采用性能更完善的电子油压式三点联结装置。

1.2应用于施肥播种机

根据行驶速度和检测种子粒数来确定播种量是否符合要求的装置, 以及将马铃薯种子割成瓣后播种的装置等。

1.3应用于谷物干燥机

不受外界条件干扰, 能自动维持热风温度的装置停电或干燥机过热引起火灾时,自动掐断燃料供给的装置。

2.微灌自动控制技术

我国从20世纪年50代就开始进行节水灌溉的研究与推广据统计。到1992年,全国共有节水灌溉工程面积0.133亿m2,其中喷灌面积80万m2, 农业节水工程取得了巨大的进展。灌溉管理自动化是发展高效农业的重要手段,高效农业和精细农业要求必须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采用遥感遥测等新技术监测土壤墒性和作物生长情况,对灌溉用水进行动态监测预报,实现灌溉用水管理的自动化和动态管理。在微灌技术领域,我国先后研制和改进了等流量滴灌设备、微喷灌设备、微灌带、孔口滴头、压力补偿式滴头、折射式和旋转式微喷头、过滤器和进排气阀等设备,总结出了一套基本适合我国国情的微灌设计参数和计算方法,建立了一批新的试验示范基地。在一些地区实现了自动化灌溉系统,可以长时间地自动启闭水泵和自动按一定的轮灌顺序进行灌溉。这种系统中应用了灌水器、土壤水分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水位传感器和雨量传感器、电线等。

3.自动控制技术在精准农业中的应用

第8篇:自动化技术总结范文

【关键词】 技师学院 电气自动化 教学模式 改革 创新实践

引言:技师学院一直以来将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宗旨,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作为教育的目标,在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教学中我们也将贯彻落实这一宗旨[1]。现如今,电气自动化的触角已经延伸到各个机械工程相关的行业,可以说小到一个螺丝钉的制造,大到航空母舰、宇宙飞船的开发,都有电气制动化的存在,社会对技术过硬、实践能力强的自动化技术人才的需求非常大。

一、校企结合,优化课程

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教学特点就是理论性与实践性强,概念抽象[2]。由于技师学院的学生都是初中毕业落榜或者由于各种原因没有上大专、大本就读于技术学院的学生,他们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电气自动化专业知识的学习对他们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在教学的时候我们必须要以实际的就业需要为基础,让自动化课程更加贴近企业的生产实践,为学习提高今后在企业中的竞争力,促M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学习电动机、输送器、自动装置的时候,我们可以让学生设计组装传送带,首先我们将组成传动带的模拟装置为学生准备好,给出单台机组织控制的基本流程和基本参数,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操作,最后让简易的传送带能够运作起来,这样可以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实际化,更加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

二、实践教学,优化教师队伍

技师学院由于师资力量的限制,大多数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中教师都是“双师型”就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由同一个教师完成[3]。教学中可用于学生动手操作的机械设备较少,学生对于电气自动化机械的了解也仅局限于书面。因此,教师必须改变教学模式,更新教学方案,让学生走出课堂,丰富学生的视野,积极的带领学生参加一些电气自动化博览会,或者组织学生深入企业,了解电气自动化企业的生产运作模式,实时的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让学生的专业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例如:教师应该积极的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毕竟在电气自动化发展迅速的今天,新型的机电系统不断问世,教师应该带领学生参加电气自动化博览会,熟悉SCADA\EMS等系统的应用原理,让学生见识更多的新型设备,丰富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更加坚定在技师学院对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学习,提高电气自动化教学的教学质量。

三、工学结合,优化教学过程

学生在技师学院的学习都是为了今后更好的适应企业发展,那么,要如何工学结合,优化教学过程呢?一方面,我们必须将工作与学习相结合,处理好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将课堂教学搬到实习实训色基地中,建立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积极的发挥教师的督导作用。另一方面,我们要将“教”与“学”相结合,在实习的基地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充分的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学中做,在做中学,体验电气自动化机械的操作流程,学会总结错误,探究解决方法,提升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4]。

例如:在学生掌握的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之后,我们就带领学生到实习的基地进行实际的操作,在保证学生不耽误生产的前提下,尽力让学生自己练习安装、操作、维修机器,让学生明白电气自动化在实际的企业生产中发挥出的作用,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能够主动的发现自己的错误,并且自己探究解决的方法,在实践中提高自己动手实践的能力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结束语:综上所述,电气自动化专业技术引入技师学院的教学中,对学校的教学设备和教师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进行电气自动化教学的时候,要不断的归纳总结,优化课程,让自动化教学与企业的生产实践紧密结合,要立足实践、开发创新,努力的提升教师的自身教学素质,提高自动化教学质量,探讨出符合技师学院自身的实际情况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技师学院的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电气自动化技术人才。

参 考 文 献

[1]刘刚.浅谈技师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J].机械工程(自动化教育).2015年11期

[2]曹春霞.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现代机电工程.2014年08期

第9篇:自动化技术总结范文

关键词:PLC技术;机电工程;自动化控制;计算机;通讯信息技术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M921 文章编号:1009-2374(2017)07-0073-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7.07.034

现代科学技术的运用以及发展进一步促进了PLC技术的诞生以及发展。事实上,作为计算机与控制技术有机融合的技术成果,PLC技术已经广泛地被运用在机电工程自动化的控制作业过程中,并由此保障工业生产的整体性,促进各项作业效率以及水平的提升。本文基于此,主要分析PLC技术的内涵以及特点,并就该技术的运用以及完善进行了论述。

1 PLC技术概述

1.1 PLC技术的内涵

所谓的PLC技术指的是可编程控制器。该技术在运行的过程中主要依托于相应编程存储器进行内部程序的存储,并在此基础之上进行用户指令的接受以及引导,实现逻辑运算作业的开展。

一般而言,PLC技术在专门的软件系统的框架下能够依据用户发出的各项指令进行“串行”工作。总体而言,该技术在运行的过程中能够借助控制器进行栈指令顺序的排列,并由此进行数据状态的扫描处理,随后再将处理结果转换为控制信号形式进行传递,最后在借助执行结构中的CPU完成程序的循环执行。

目前,PLC技术被广泛地运用在电气控制系统中,并由此实现了对于接线量的缩小。不仅如此,在技术系统之下,接线端口在运行的过程中能够实现对于数据信号的输入以及输出,并且实现了软件对内部线路的连接,进而简化了相关的操作流程。

再者,PLC技术在系统中的运用过程中,相关线路往往会依据逻辑代数形式对存储器内部进行存储。在这一过程中,若控制要求发生改变时,作业人员可以对存储器程序M行适当的修改,进而确保系统能够满足控制要求,操作极为简便。

1.2 PLC技术的特点

作为一种全新的自动化技术,PLC技术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具有多种特点,对比笔者进行了下述的总结。

一方面,作业人员在进行该技术运用的过程中主要依托于逻辑图等编程语言进行操作,故而导致其具有操作、制作简单的特点;另一方面,该技术还具有在线修改的特点,有助于作业人员进行技术系统的现场调试工作。不仅如此,PLC技术具有较强的可靠性以及适应性,能够确保用户在技术运用的过程中能够依据自身的需要进行个性化调节。最后,PLC技术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能够通过软件代替继电器控制,促进安装作业的简便性进一步提升,促进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

2 PLC技术在电气以及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

2.1 PLC技术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

2.1.1 顺序控制。一般而言,PLC技术在电气自动化运用的过程中能够当作顺序控制器进行具体的操作。诸如在发电厂中,PLC的顺序控制功能能够对飞灰以及炉渣等清理作业环节进行控制,进而促进电厂生产效率的提高。总体而言,PLC技术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为了进一步促进顺序控制器功效的充分发挥,需要作业人员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加强对于自动控制系统的整合以及优化,并以此为基础构建起分层式结构,促进各项功能的有效提升。

2.1.2 开关量控制。此外,由于PLC技术在运用的过程中具有编程以及存储的功能,故而作业人员可以将其作为虚拟继电器运用在电气控制作业的过程中。不同于传统的机械继电器,虚拟继电器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能够进一步缩短设备的反应时间,而PLC技术与自动切换系统的有机融合,能够促进其效益得到充分的发挥。

2.2 PLC技术在电气自动化中的应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PLC技术在电气自动化中获得了广泛的运用。一般而言,该技术主要运用在中央空调控制系统、公路交通系统以及数控系统等相关的设计环节中。对此,笔者进行了相关的总结,具体内容如下:

2.2.1 PLC在中央空调上的应用。目前,中央空调在发展以及运用的过程中进一步促进了工农业生产作业的有效开展。一般而言,中央空调冷冻系统的控制方式主要分为三种形式,分别为继电器控制系统、直接数字式控制器以及可编程序控制器(PLC)控制系统。

而PLC技术在此过程中的运用较强的智能化水平以及抗干扰能力,能够促进中央空调运行的可靠性以及稳定的提升,并简化了中央空调的使用以及维护操作。

2.2.2 PLC在公路交通系统上的应用。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的道路交通压力进一步增加。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为了实现道路交通的分流作业,城市交通部门加强了对于交通信号灯设置以及控制。在此过程中,由于PLC控制器在运行的过程中能够实现对于外部环境的高度适应,而且其内部还具有丰富的定时器资源,故而能够由此实现对于“渐进式”信号灯进行精确的控制,实现对岔路口的控制。目前,我国相关部门在构建PLC交通信号灯控制系统的过程中,加强了对于实时时钟的运用,并由此实现了对于交通信号的全天候管理,进而由此促进车辆等候信号灯时间的缩短,促进城市交通管理的科学性的稳步提升。

2.2.3 PLC在数控系统中的应用。目前,PLC技术在数控系统中获得广泛的运用,并由此促进了相关效益的取得。一般而言,工业生产过程中最为常用的数控技术分为三类,分别是点位控制系统、直线控制系统以及连续控制系统。基于我国数控系统的运行状况,导致技术人员多借助全功能数控装置以及单板机控制进行系统的控制。事实上,这两种控制系统都进一步加强了对于PLC技术的运用。

相关的调查研究显示:全功能数控装置在运行的过程中具有较为完善的功能性,但是其价格较高,而基于PLC的单板机数据系统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能够实现对于设计硬件电路、接口电路、驱动电路以及抗干扰问题的解决。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该技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能够实现对于机床功能的调整,增加企业经营管理的灵活性。目前,安徽某厂房在生产的过程中借助了PLC技术构建起了数控系统,促进了各项工作效率以及质量的提升。关于该系统的流程图,笔者进行了相关总结,具体内容如图1所示:

为了促进系统运行质量以及效率的提升,作业人员构建起了准备(G指令)、辅助(M指令)、刀具(T指令)、主轴(S指令)、进给(F指令)等功能。这里笔者以M指令运行为例进行具体的讲解。据悉,M指令在运行的过程中基于实际工作的需要分为M02(程序停止)、M03(主轴顺时针旋转)、M05(主轴停止)、M06(准备换刀)等程序。这些程序在运行的过程中能够主要借助数控装置与PLC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操作。关于控制主轴运动的局部梯形图,笔者进行了相关总结,具体内容如图2所示。

3 PLC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应用中的改进措施

由于PLC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作业过程中的运用取得了不小的成就,故而为了充分发挥该技术的效益,需要作业人员加强对于PLC运用方法的改进。关于PLC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应用中的改进措施,笔者进行了相关总结,具体内容如下:

3.1 加快研究

为了促进PLC技术的功效得到充分的发挥,需要作业人员在实际的处理作业过程中加强对于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需求的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对PLC技术的功能进行优化以及研究,进而拓宽该技术的运用渠道。

3.2 培养设计人员

作为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的主要参与者,作业人员的素质以及专业能力往往对PLC技术的使用效率以及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基于此,就需要各单位在实际的作业过程中加强对于设计人员素质的提高。一般而言,需要有关单位对员工进行培训工作,进而对于PLC技术的掌握程度得到稳步提升,将PLC技术更好地融入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

3.3 规范化建设

科学技术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为了确保技术的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需要作业人员制定相关的规范以及标准。基于此,就需要各单位加强对于PLC技g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作业状况的分析,并以此为基础促进行业标准的科学制定,促进该技术的效益得到显著提升。

4 结语

本文基于此,主要论述了PLC技术的内涵以及特点,并对PLC技术在电气以及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最后对PLC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应用中的改进措施进行了阐述。笔者认为,随着相关措施的落实到位,我国的PLC技术必将获得长足的发展,并在机电工程自动化作业过程中获得广泛的运用以及推广。

参考文献

[1] 曹益凌.基于PLC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分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7,(3).

[2] 郑星伟.PLC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J].山东工业技术,2016,(23).

[3] 黄炳义,孟红秀,李立君.煤矿提升机电气控制系统的技术改造[J].煤矿机械,2013,(5).

[4] 陈杨,胡慧.PLC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33).

[5] 欧阳宏达.西门子PLC标准PID功能在工程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12).

[6] 张宇,汪h玢.PLC技术在矿山机电控制中应用研究[J].现代交际,2016,(13).

[7] 刘宝龙.PLC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探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