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惊厥患儿的护理范文

惊厥患儿的护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惊厥患儿的护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惊厥患儿的护理

第1篇:惊厥患儿的护理范文

关键词:热性惊厥患儿 急救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337-01

小儿热性惊厥是儿科常见急症[1],由小儿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的感染所致38℃以上发热时出现的惊厥,多发生在上呼吸道感染初期。起病急,病情危重,如果抢救及护理措施不当常引起窒息、外伤及反复发作的可能,部分病例可转变为癫痫。本院于2011年05月收治1例热性惊厥的患儿,因患儿首次发病,家属难以接受,投诉在候诊期患儿高热而无人问津,经我们的积极抢救和心理疏导症状改善后出院,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病例介绍

患儿男,2岁,因“发热伴流涕半天”于2011年05月08日19:30在我院急诊科候诊。入院时T39℃,神志清楚,精神反应可,有流涕,无呕吐,无腹泻,在告知患儿家属为患儿解衣散热,温水擦浴等降温措施后,家属没有对降温引起重视,患儿继续候诊。20:05患儿突然抽搐发作,表现为双眼上翻,口吐白沫,面色及口唇青紫,四肢抖动,伴有意识障碍。分诊护士立即将患儿头偏向一侧,转入抢救室,将患儿置于去枕平卧位,解开衣领,清理呼吸道分泌物,遵医嘱予5%水合氯醛13ml灌肠,鼻导管吸氧,持续约15秒后患儿止痉,面色转红。患儿父母非近亲婚配,系足月剖宫产,家族中无类似病史,既往无惊厥史。入抢救室查体:体重13Kg,T39.6℃,HR150次/分,R35次/分,BP98/57mmHg,血糖4.6mmol/L,患儿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mm,对光反射灵敏,颈软,四肢肌张力正常,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无异常,膝反射存在,腹软,实验室检查中血常规白细胞12×109/L,尿粪常规、肝肾功能均未见明显异常,CT检查颅脑未见明显异常。初步诊断:热性惊厥。经口服布洛芬悬液、降温贴等方法退热,头孢地嗪抗感染治疗后患儿逐渐好转。在此期间,患儿家长认为由于候诊时间过长、患儿高热无人问津导致惊厥发生,情绪激动,在抢救室内大肆喧哗,要求向有关部门投诉,严重影响了科室的正常工作。后经相关负责人对家长进行心理疏导,并介绍发热的相关知识和正确的降温方法,最终握手言和。患儿次日转入神经内科进一步治疗。

2 急救与护理

2.1 急救措施。患儿取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解开衣领,及时清理口鼻腔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以防吸入气管而发生窒息。该患儿抽搐时有面色青紫,予鼻导管氧气吸入,流量2L/min,改善患儿缺氧状况,防止缺氧性脑损伤。患儿牙关紧闭,轻力撬开牙齿,用纱布包裹压舌板放在患儿上、下磨牙之间,防止咬伤舌头。床边加用护栏专人守护,防止坠床跌伤。避免强压肢体,防止骨折。遵医嘱予5%水合氯醛13ml灌肠,立即捏紧5min左右,防止药物流出后无效,灌肠后数秒患儿止痉。迅速建立静脉通路。

2.2 护理措施。

2.2.1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2]。①惊厥发作时,观察并记录惊厥发作前的表现、惊厥持续时间、惊厥形式、发作前后神经系统情况,一次热性病中惊厥发作次数。该患儿为单纯性热性惊厥。②每班观察体温、脉搏、血压、瞳孔改变。③观察伴随症状:观察神志情况,尤其是注意惊厥缓解后神志恢复情况,及有无呕吐、皮疹。

2.2.2 控制高热:①药物降温:患儿T39.6℃,予布洛芬悬液4ml口服,服药后嘱其多饮水,1小时后复测T38.6℃。该患儿入院后反复发热,因此退热药间隔6小时服用,两次服药期间采用物理降温方法降温。②物理降温:解衣散热,降温贴敷于患儿额头、颈部,以38~40℃不烫手的热水或30%乙醇擦拭患儿颈部、腋下、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部位,;患儿在体温上升期发生寒颤时,暂停温水擦浴,适当保暖,特别是手部及足部保暖。用包裹毛巾的冰袋枕于患儿头部降温。③降温1h后测量体温,准确记录。

2.2.3 饮食护理:惊厥缓解后给予患儿温热、营养丰富易消化的半流质饮食,如肉松粥、汤面、馄饨,以补充惊厥时的机体消耗。

2.2.4 一切操作集中进行,减少不必要的刺激。促进舒适,保证病室空气流通。患儿退热出汗时,及时更换衣物。

2.2.5 解释与宣教。首次抽搐发作患儿家属大多缺乏惊厥的护理和安全防护措施知识,情绪易激动,给抢救工作带来不便。我们在积极抢救的同时,对患儿家属进行心理护理及解释宣教工作,向患儿家长介绍发热的相关知识,发生惊厥的原因及症状表现,常用的降温方法,发热患儿的饮食搭配,并及时告知使用药物的作用、副作用、剂量和方法,解除家属的紧张和顾虑,安抚他们的情绪,以良好的服务取得患儿家长的信任,取得其良好合作。

3 小结

高热惊厥好发于6个月至3岁的小儿,多在高热开始后12小时内发作,发作后神志恢复快,预后好,无阳性神经系统体征。惊厥发作时必须立即紧急处理,治疗原则[3]为及时控制,防治脑损伤,积极寻找病因,防止复发。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惊厥发作时的急救与护理,充分认识到预防小儿热性惊厥复发的重要性,掌握预防热性惊厥再发生的相应措施,如患儿有高热的表现,应控制其体温低于T38.5℃,并对其情况进行密切的观察,及时给予相应的救治措施,以保证患儿得到有效治疗和恢复。此病例患儿是在候诊期发生惊厥的,预诊护士在测得该患儿T39℃后告知家长降温的措施,但是家长不能很快领会其中的要领及重要的护理要点,忽视了及时降温的重要性,延误了降温的时机,加之发生了家长闻所未闻的抽搐,引发了一起投诉案例。由此可见,医务人员不仅要及时抢救发生抽搐的患儿,更应重视候诊期发热患儿的降温工作。

参考文献

[1] 沈小明,王卫平.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01-402

第2篇:惊厥患儿的护理范文

关键词:小儿;高热惊厥;综合性护理干预;有效率;满意度

小儿高热惊厥是一种常见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复发率,本文对小儿惊厥高热的发病原因、临床特点和护理方式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实验组患儿中,男性患儿23例,女性患儿17例;患儿年龄在6个月~7岁,平均年龄为(3.62±2.63)岁。对照组患儿中,男性患儿22例,女性患儿18例;患儿年龄在5个月~7岁,平均年龄为(3.43±2.85)岁。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高热惊厥患儿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儿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具体方法概括如下。

1.2.1日常护理 高热患儿多表现为高热、口干、嗜睡等临床症状,护理人员应该重视患儿的皮肤护理,及时为患儿擦拭身上的汗液,及时更换潮湿的衣裤,防止患儿因着凉而病情恶化[1]。给予患儿口腔护理,用棉签蘸取生理盐水来擦拭患儿的口腔和嘴唇,及时清除患儿口腔和鼻腔的分泌物。高热患儿的水分消耗大,应让患儿多饮水,保证每日足够的液体量,及时补充电解质和水分,维护患儿体内的水盐平衡。在饮食方面,高热患儿机体对营养的需求量大,且消化功能有所下降,应该给予患儿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满足正常的生理需求。

1.2.2安全护理 对于急性高热、病情危重的患儿,应该及时给予吸氧治疗,改善患儿的缺氧症状,合理控制氧流量;立即建立静脉通道,保证患者及时的补液和给药。患儿在住院期间,应该加强安全防护,预防患儿因抽搐发作而坠床,必要时可以为患儿使用约束带[2]。遵医嘱为患儿备好牙垫,防止抽搐发作时咬伤舌、唇。严格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密切观察患儿的症状,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医生做好处理[3]。

1.2.3降温护理 一般而言,如果患儿的体温高于38℃,应该给予患儿头部物理降温;如果患儿的体温高于38.5℃,应该给予患儿全身性物理降温及药物降温[4]。常用的物理降温方法有:①合理控制室温,以18~20℃为佳,注意通风换气;②头部降温:使用干净的毛巾,于浸湿后放置于患儿的额头,或者使用局部的物理降温贴贴于患儿的额头;③乙醇溶液擦拭:乙醇溶液的浓度控制在30%~50%,温度应该在32℃~35℃,擦拭患儿的四肢、颈部、手心、腋窝与腹股沟处等位置,特别是血管丰富的地方,有利于散热[5]。

1.2.4高热惊厥护理 如果患儿出现高热惊厥症状,应该立即采取去枕平卧位,保持患儿呼吸道的畅通,松解衣领,让患儿的头部偏向一侧,清除其口腔的分泌物,以防止窒息。给予压舌板或开口器垫于患儿上下臼齿之间,防止惊厥发作时咬伤唇舌。遵医嘱给予患儿镇静,止惊,降颅压药物治疗。首选抗惊厥药物为苯巴比妥钠注射液,剂量一般按体重3~5mg/kg。也可以给予地西泮注射液,严重者可重复滴注。

2结果

2.1发病原因 入选本次临床研究分析的80例患儿的发病原因如下所示:上呼吸道感染58例(72.50%)、下呼吸道感染9例(11.25%)、肠道感染10例(12.50%)、化脓性脑膜炎2例(2.50%),输液反应1例(1.25%)。

2.2临床特点 患儿的腋下温度在38.5~40.0℃,8例患儿在惊厥发作之前有惊跳、抖动、发呆、烦躁不安等先兆,其他患儿均为突然发作。惊厥发作时,患儿意识丧失、头向后仰,双眼上翻、凝视或斜视,口吐白沫,面部及四肢出现强直性或阵挛性抖动。发作时间在30 s~5 min。

2.3临床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 实验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

3讨论

小儿高热惊厥是指患儿由于中枢神经系统意外感染所导致的发热38℃以上时出现的惊厥现象,属于儿科的常见病症,多发作于6个月~3岁的患儿[6]。小儿高热惊厥具有较高的临床复发率,如果不能及时控制小儿高热惊厥症状,患儿很容易转变为癫痫。为了巩固和提高小儿高热惊厥这一疾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本院临床人员对高热惊厥患儿的临床护理方案进行了调整,把原有的常规护理方案升级为综合性护理方案。综合性护理方案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日常护理、安全护理、降温护理、高热惊厥护理等内容。此外,根据实际需求的需要,给予患儿和家长心理干预,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7]。

从本次临床研究的结果上看,综合性护理干预效果十分显著,有效提高了患儿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杜建慧.小儿高热惊厥病因探讨及家庭预防护理措施[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9,09:1438-1439.

[2]刘娜.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全科护理,2009,31:2843-2844.

[3]毛君芳.223例小儿急性高热惊厥的病因分析及其综合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5,01:70-73,76.

[4]李星.护理干预在小儿高热惊厥临床治疗中的效果观察[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15,05:13-14.

[5]张春香.56例小儿高热惊厥患儿临床分析及护理干预对策[J].中外医学研究,2015,32:130-131.

第3篇:惊厥患儿的护理范文

【关键词】 小儿高热惊厥; 针对性急救; 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 R472.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27-0096-02

doi:10.14033/ki.cfmr.2016.27.050

高热惊厥在儿科急症中属于临床常见病症,其发病人群多以1~4岁幼儿为主,且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由于临床中对惊厥病症的发病时间没有准确的范围,长则能达到数分钟,短则有数秒,一旦发生反复发作状况,则会使幼儿脑部出现缺氧现象,从而能严重影响患儿的智力发育[1]。在临床治疗中,因患儿的年龄较小,对陌生环境会产生排斥,易哭闹,因此,在救治期间将护理工作应用其中非常重要[2]。为进一步探究小儿高热惊厥急救护理中应用针对性护理的临床效果,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急诊科接收治疗的高热惊厥患儿8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先后对其分组。对照组42例,其中男25例,女17例;年龄0.6~3岁,平均(1.8±0.6)岁。观察组42例,其中男24例,女18例;年龄1~4岁,平均(2.2±0.5)岁。在所有患儿中,有36例患有上呼吸道感染,22例患有支气管炎,26例患有扁桃体炎。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予以对照组常规护理,若患儿出现惊厥发作现象,则需要指导患儿侧平卧位,把裤子与衣服迅速解开,让身体不再受到束缚。此外,急救室内要保证空气通畅,对患儿的病床予以选择时,应当尽可能选择有较高床档的病床,这样能避免患儿发生坠落现象。及时清除患儿呼吸道与口腔内的杂物与分泌物,保证呼吸通畅,并把患儿的头部偏向一侧。针对抽搐较为严重患儿,则需要在患儿口中放置干净纱布,防止舌头被咬伤。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观察组针对性护理,具体内容如下:由于患有小儿惊厥高热病症患者的年龄相对较小,如果发现自身处于一个陌生的环境,则易发生害怕和紧张等负性情绪,再者因身体产生的疼痛,则容易对治疗产生排斥。这时,医护人员可对患儿做摸头或者轻拍等动作给予患儿安抚,加强与患儿家属的沟通交流,提高患儿及其家属的配合度。应用物理降温等方式,比如温水拭擦等,对患儿进行皮肤护理。若患儿体温降低效果不显著,则需要对患儿予以退热剂等药物治疗。由于发热阶段能加快患儿体内新陈代谢,而且还会使患儿发生大量出汗现象,针对此现象,在临床治疗期间,需要对潮湿衣物给予及时更换,而且还要对患者采取补液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护理后的临床效果,护理3 d后检测两组患儿的体温变化,出院后随访1年观察患儿复况。

1.4 评价标准

以小儿高热惊厥急救护理的相关标准为依据[3],对所有患儿的临床护理效果予以评价。显效:患儿体温已恢复正常,且惊厥病症完全消失,未出现并发症状;有效:患儿体温处于正常状态,惊厥病症得到改善,且无并发症状;无效:患儿的临床病症未改善,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护理后临床效果比较

经护理,对照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76.19%,明显低于观察组患儿的9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459,P

两组患儿体温变化和复况比较

观察组患儿护理3 d后平均体温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在儿科病症中,高热惊厥属于临床常见且多发病症,它是指因感染等疾病,导致患儿体温上升,从而产生惊厥[4]。由于此病症具有病情重和起病急等特点,易导致患儿出现一系列并发症,例如:反复抽搐和呼吸困难等,从而能严重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所以,针对小儿高热惊厥病症,予以有效及时的急救护理与诊治尤为重要。

针对性护理的实施,不仅能对惊厥病症的发生予以抑制,而且还能使患儿大脑神经损伤的发生率降低,所谓针对性护理主要是通过以下几方面对患儿进行护理,即:饮食和给药、吸痰和吸氧等,这样不仅能将患儿脑部供养不足状况改善,还能避免患儿脑神经因缺氧出现损伤现象,把口腔和呼吸道内的杂物与分泌物清理干净,可使呼吸保持畅通状态,降低窒息的发生[5]。为了能改善患儿的病症状况,医护人员可予以患儿应用镇痛药。若患儿出现惊厥发作现象,医护人员可以灌肠方法对患儿应用水合氯醛治疗,1 g是最大限度,可使用50 mg/kg。此外,医护人员还可以建立静脉通道的方式对患儿予以治疗。将急救期间需要使用的药品准备完善,用留置针实施穿刺时,所选择的血管要有较好的弹性,以便输液更畅通[6]。针对病症反复发作患儿,则需要将20%浓度的甘露醇,以静脉滴注的方式注入患儿体内,

朱丽萍等[9]的临床研究报道显示,针对小儿高热惊厥病症,在临床护理中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急救护理的实施:处理惊厥的主要目的是避免惊厥时间长导致患儿颅内出现高压现象,从而发生脑细胞损伤现象,防治并发症的产生。医护人员应当对诊断予以及早明确,实施降温方法,这样降低惊厥现象的发生,使患儿的痛苦有所减轻。第二,患儿呼吸保持畅通状态:如果患儿出现惊厥现象,则需要立即将患儿放平,让其平躺在床上,并将患儿衣领解开,向一侧偏头,这样能避免患儿出现呕吐时,气管内吸入唾液与污物,导致窒息现象发生,必要时,则需要对患儿实施气管插管,使其呼吸保持畅通。若患儿的抽搐较为频繁,则需要在嘴部放置牙垫,避免因抽搐使舌头被咬伤;若患儿伴有牙关紧闭症状,为了能对患儿牙齿予以保护,不能将其牙、嘴强力撬开。第三,对惊厥病症予以控制:首先,医护人员可对患儿的人中穴进行掐捏,或者对患儿的涌泉穴和百会穴、合谷穴和内关穴等进行针刺,然后对抽搐患儿及时建立静脉通道,先是将0.3~0.5 mg/(kg・次)西泮原液注入患儿体内,需要注意的是,此药物的最大注入剂量不能>10 mg,如果输液无效,则将灌肠保留,予以水合氯醛10%,可交替使用上述两种药物。如果患儿的高热惊厥病症是由病毒和细菌导致,可实施抗生素治疗,能有效控制感染的扩散。上述研究报道与本次研究报道相符,从结果中可看出,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由此可见,实施紧急有效的护理方法与急救措施,不仅能使急诊小儿高热惊厥病症的临床疗效提高,而且还能加快患儿病症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韦|.针对性的急救护理措施在小儿高热惊厥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医学信息,2015,28(11):326.

[2]甘军侠.80例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21):104-105.

[3]刘雪贞.小儿高热惊厥的急诊护理措施探讨[J].吉林医学,2015,36(15):3373-3374.

[4]房玉辉,付言美.小儿高热惊厥的急诊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299-300.

[5]张春香.56例小儿高热惊厥患儿临床分析及护理干预对策[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32):130-131.

[6]张凤伟,郭秋菊,陈小萌.阶段性护理干预在小儿高热惊厥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0):29-30.

[7]王朝媛.个性化护理预防小儿高热惊厥复发的效果观察[J].西南军医,2010,12(4):782-783.

[8] Harvala H,Robertson I,Chieochansin T,et al.Specific association of human parechovirus type 3 with sepsis and fever in young infants, as identified by direct typing of cerebrospinal fluid samples[J].The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2009,12(12):1753-1760.

第4篇:惊厥患儿的护理范文

【关键词】 小儿;高热惊厥;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44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770-02

小儿高热惊厥多发于3岁以内的小儿,是儿科常见的急症之一,复发率高,通常在小儿出现急骤高热12h以内。如果不及时发现,正确处理,会使小儿的脑细胞遭到破坏,出现窒息、脑损害、脑水肿等,严重者甚至引起智力低下、癫痫等不良后果[1]。我院通过对120例患儿采取一系列精心、全面的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11年8月至2012年7月共收治了120例高热惊厥的患儿,其中男72例,女48例。年龄0.5-3岁,平均年龄2.5岁。病因:上呼吸道感染102例,肺炎9例,腹泻8例,癫痫1例。惊厥发作时患儿的体温:40℃8例。

1.2 治疗方法 发作时,针刺或用拇指按压患儿的人中、合谷等穴位[2],以缓解抽搐,并尽快使用药物。首选静脉注射或肌肉注射安定类药物,快速、安全,5min即可生效,0.3-0.5mg/Kg。也可肌肉注射苯巴比妥50mg/Kg,然后维持口服量3-6mg/Kg。如果患儿是由于病毒或细菌感染而导致的高热惊厥应同时使用抗生素抗感染。

1.3 护理方法

1.3.1 观察病情 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及神智的变化,注意患儿抽搐的程度及抽搐的时间。如果患儿出现反复惊厥,及时通知医生,遵医嘱给予患儿脱水剂以防止发生脑疝。同时,注意观察有无出现呼吸衰竭和休克,便于及时抢救。

1.3.2 惊厥护理 当患儿出现抽搐惊厥时,要注意保护患儿防止放生坠床和碰伤,必要时约束患儿的肢体。上下牙之间放置牙垫,以防咬伤口唇及舌头。对患儿进行治疗、检查及护理等操作时,要轻柔,防止诱发患儿发生惊厥。

1.3.3 护理 惊厥发作时,切忌将患儿抱起,应将协助患儿保持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松开衣领,及时有效的清理患儿口咽部的分泌物,防止阻塞气道发生窒息。

1.3.4 饮食护理 给予患儿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的食物,鼓励患儿多喝温开水、西瓜汁、鲜果汁等。如果出汗较多应注意补盐。

1.3.5 皮肤及口腔护理 ①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协助患儿翻身或搬运患儿时,避免推、拖、拉等动作,以防擦伤患儿的皮肤。定时给患儿清洁皮肤,及时更换衣物,勤更换,帮助患儿按摩受压的部位,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褥疮的发生。②每天定期用生理盐水给患儿进行清洁口腔2-3次,如果出现口腔破溃,可外涂喉风散或碘甘油。

1.3.6 用药护理 ①惊厥药的护理,发生惊厥时应即刻给药,防止对患儿的脑细胞造成损伤。静脉注射安定时速度应缓慢,注药的过程中密切观察患儿有无出现呼吸频率和节律的改变。用水合氯醛给患儿灌肠时,要尽量保留1h在以上,以促进药物的充分吸收。使用镇静药时,避免同时使用多种药物,防止发生中毒[4]。②脱水剂的护理,惊厥反复发作,易并发脑水肿,应遵医嘱给患儿使用脱水剂。如20%甘露醇,应注意滴注的速度。如果穿刺的部位有药液渗出,应及时更换穿刺部位,同时2%用普鲁卡因封闭局部,禁止热敷。

1.3.7 高热护理 采用退热剂或者物理降温的方法达到降温的目的。头部物理降温采用冰帽,减少脑组织的耗氧量,降低代谢速度,减慢对脑细胞的损害进展,预防脑水肿的发生。可在枕下、腋下及腹股沟放置冰袋,注意放置,防止冻伤局部。也可采取酒精擦浴的方法进行降温,降温的过程中注意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的变化,防止虚脱的发生。降温后因出汗较多,及时更换衣物及床单位,天气寒冷时注意保暖,防止感冒导致肺炎[3]。

1.3.8 健康教育 详细的向患儿的家属讲解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及如何预防疾病的复发。叮嘱家属多带患儿进行锻炼,增强体质,合理的调整患儿的饮食,增强抵抗力。教会家长突发惊厥时的抢救措施,待患儿的病情缓解后到医院进行检查,查明诱因,避免再次发作。

2 结果

对120例患儿经过及时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116例患儿痊愈,4例患儿病情好转,均无并发症的发生。

3 讨论

高热惊厥是儿科的常见疾病,具有起病急、病情重、危险性大等特点。在其急救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熟练的掌握急救的程序和退热、止惊等护理操作,积极的配合医生进行抢救。做好健康知识的宣教,使患儿的家属全面的掌握疾病的相关知识和疾病的抢救措施。总之,有效的护理在高热小儿的抢救中有着积极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单淑敏.72例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报导,2009,6(21):104-105.

[2] 姜彦春.小儿高热惊厥护理体会[J].哈尔滨医药,2009,29(3):78.

第5篇:惊厥患儿的护理范文

【关键词】 高热惊厥;婴幼儿;急诊护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847-02

高热惊厥主要发病人群为婴幼儿,其一般伴随着一定程度的抽搐及意识障碍,主要是大脑皮质运动神经细胞因高热而异常放电,该放电具备一定的突然性,致使幼儿局部骨骼肌肉组织或全身肌肉组织神经受到刺激,进而出现突发性不自主收缩而引发的一种疾病[1]。高热惊厥对婴幼儿正常生长发育的影响较大,若是不及时采取急救措施进行处理,严重时会导致患儿因大脑缺氧而窒息死亡,为了避免上述情况发生,必须采取急救和完善的处理措施,以保障婴幼儿的生命安全。选取215例在我院急诊科接受的高热惊厥婴幼儿为研究对象,分析和总结其急救方法和护理措施,现整理报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15例于2011年10月――2013年7月在我院急诊科接受治疗的高热惊厥患儿为研究对象,上述选取对象中,男患儿120例,女患儿95例,35例为年龄1d-1岁,62例年龄在1岁-2岁之间,64例年龄在2岁-3岁之间,54例年龄3岁-6岁之间。选取的215例高热惊厥患儿中,急诊入院体温检查结果在38.5℃以下、38.5℃-40.0℃以及40.0℃以上的患儿人数依次为13例、160例和42例;其中32例曾有高热惊厥病史,10例有癫痫病史,另外173例均为首次发作高热惊厥。215例选取对象在入院接受相应检查后,经诊断130例患儿病毒性感染,63例为细菌性感染,另外22例为混合型感染;其中输液时间在30min以内发作高热惊厥症状患儿101例,在输液后30min-1h之间发生高热惊厥症状有96例,在输液1h后发生高热惊厥患儿18例。

1.2 结果 本组高热惊厥患儿在经过抢救处理,实施完善的护理措施后,所有患儿高热惊厥症状均得到明显的缓解或消失,215例患儿均痊愈;其中13例在经过紧急处理和护理后,症状仍旧存在,转入儿科住院治疗后,症状完全消失。

2 急救及护理

2.1 呼吸道的护理 高热惊厥患儿症状发作时,很容易因为呼吸急促引发大脑缺氧,因此在接受急救治疗前,护理人员首先应该对患儿呼吸道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保证患儿呼吸道处于畅通状态。应立即松开患儿的裤袋和衣领,让患儿保持为平卧位,使其头偏向一侧,及时将口、鼻以及咽喉部位的分泌物清除,防止发生误吸而导致呼吸道阻塞或引发吸入性肺炎,致使窒息症状发生。在给予患儿吸痰护理时,护理人员应该保持动作轻柔,以避免对患儿的口、鼻腔等黏膜组织造成额外损伤,进而加重患儿的痛苦;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并开通气道后,对于高热惊厥症状严重的患儿,应及时给予面罩吸氧,吸氧速度在6-8L/min,在患儿症状有所好转或缓解,面部由苍白转为红润后,将呼吸速率适当调低,保持在2-3L/min之间[2]。为了防止舌板咬伤,可在上下门齿间放置用纱布包裹的压舌板。

2.2 控制惊厥及降温护理 ①惊厥的控制是整个抢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而迅速、准确、有效地使用镇静止惊剂是消除或者缓解抽搐症状的有效保障,也是整个急救的关键。在实施惊厥控制及护理时,护理人员应该及时搭建静脉通道,使用生理盐水将地西班注射液进行稀释后,采取静脉推注进行治疗,稀释后的药液虽然浑浊,但不会对治疗效果造成影响。药液注射量每次控制在0.1-0.3mg/kg之间,注射速度保持在1-2mg/min,每次注射总量不能超过10mg。患儿在接受药物治疗后,一般会在1-2min内起效,必要时可在20min后再次注射[3]。给予药物治疗后,护理人员应该及时观察和记录患儿的呼吸频率的变化,查看抽搐症状是否得到缓解,若是症状消失,停止药物治疗。②降温护理主要采取药液降温和物理降温,为了降低高热对患儿神经的刺激,可使用浓度在30%-50%的酒精对患儿擦浴,擦浴部位要注意避开足底部位、腹部以及后颈部,以免引发心跳骤停等不良症状,护理人员也可以使用冰袋敷于患儿头部以及腹股沟等大血管处,在施行物理降温的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患儿的体征变化,室内温度降低时,要注意保暖。药物降温可采取输液葡萄糖注射液的方式实行降温处理。

2.3 心理护理 患儿高热惊厥发作后,家长都会表现出较为强烈的焦虑和担忧情绪,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儿家属沟通,向家属宣教该病的相关知识及急救措施,告知患儿急救情况,在患儿症状得到控制后,神志恢复正常后,可消除家属的焦虑、紧张心理,让其配合抢救。

3 体 会

婴幼儿高热惊厥发作后,常表现出症状重、病情发展急且对患儿身体影响大,因此,在急诊科开展临床工作的护理人员应该预先准备好护理干预方案,管理人员也应该对护理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做好婴幼儿高热惊厥的急救和护理工作。患儿在输液过程中,因高热而引发惊厥后,护理人员要沉着冷静,准确、有序、熟练的对患儿进行处理,示意患儿家属冷静,稳定好患儿家属紧张、焦虑的情绪,让其积极配合整个急救和护理工作。护理人员还需要对患儿的以往病史进行详细了解,记录发作持续时间,并及时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保证患儿呼吸道畅通,防止发生缺氧性脑损伤,改善患儿预后。

参考文献

[1] 李玉凤.婴幼儿高热惊厥的急救护理[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1(2):97-98.

[2] 黄凤岚.30例高热抽搐婴幼儿的急救护理体会[J].右江医学,2012(6):913-914.

第6篇:惊厥患儿的护理范文

循证护理核心内容就是通过对现有的最好、最新的科学证据的运用来给患者提供护理服务,循证护理是护理发展的一个新趋势,已经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得到不断应用[1]。本次研究选取本院2015年2月~2016年1月儿科收治的100例高热惊厥患儿,应用循证护理到护理高热惊厥患儿的实践中,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效果。现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2月~2016年1月儿科收治的100例高热凉厥患儿,将这些患儿按照其监护人意愿分为实验组50例及常规组50例。实验组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在0.5~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9±0.9)岁,惊厥持续时间12秒~4.5分钟之间,平均时间为(1.5±0.7)分钟;常规组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在8月龄~5.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7±1.4)岁,惊厥持续时间在20秒~5.5分钟之间,平均时间为((1 .7±0.8)分钟,。两组患儿的年龄及性别、惊厥时长没有明显差异(p

1.2护理方法

对常规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手段,包括对患儿的病情进行密切观察、控制感染、护理人员加强给患儿们的基础护理、对患儿及其监护人进行一些必要的心理护理干预等。对实验组患儿实施护理干预时采取循证护理模式,主要有:

1.2.1搜寻资料

在相关文献的数据库中按照“小儿”、“高热惊厥”、 “护理”、“心理护理”等关键词进行搜索和查询,从而循证科学文献,并对文献可靠性进行评价。

1.2.2循证实施

①呼吸道护理。患儿惊厥发作时应立即使其平卧,解开其衣领,并在患儿的头下枕一个柔软的物品,同时向外轻拉其舌;如果患儿发作时间长,必须及时进行吸氧,减轻脑细胞的损害。

②止惊退热。配合医师其进行抢救,给患儿应用药物;对患儿体温进行监测,给患儿进行降温处理,让患儿的体温尽快恢复正常。

③加强基础护理。将患儿安置在单间,避免惊扰患儿;对患儿加强安全护理;加强对患儿的空腔护理;加强患儿的营养摄入。

④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必须给患儿及其监护人进行健康教育宣传,避免患儿及其监护人出现恐惧心理,从而配合治疗。

1.2.3循证评价

评价两组患儿的住院时间及费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其中护理满意度在患儿病愈出院时利用调查表收取患儿监护人意见。

1.3统计学分析

利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100例高热惊厥患儿的护理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并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当p

2.结果

2.1两组患儿的住院时间及费用比较

通过表1对比,可以看出实验组的住院时长(4.4±1.6天)低于常规组(10.0±2.4天),且实验组的住院费用(2639.23±365.24元)也低于常规组(4163.98±407.12元),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并发症的情况对比

实验组出现并发症的1例患儿也没有,而常规组则出现了口腔炎、水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共7例,占其总例数的14%,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护理满意度情况对比

通过表2可以看出,实验组的最终护理满意度为92.00%,常规组则为7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高热惊厥在临床儿科中是一较为常见的急症,其指的是幼儿在发生某些感染性疾病尤其是呼吸道感染病时,由于超过39℃的体温导致惊厥[2]。循证护理作为一种先进的新型护理模式,在目前能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并取得良好的效果[3]。

第7篇:惊厥患儿的护理范文

【摘要】目的探讨高热惊厥的护理方法。方法对30例高热惊厥的小儿家长进行疾病知识和护理知识的教育,并对高热惊厥患儿进行细心护理和有针对性的健康宣传教育。结果通过护理及健康教育,使患儿家长掌握了疾病的发病机制、治疗原则、家庭护理及预后等相关知识,积极配合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结论对高热惊厥患儿进行及时抢救、良好的护理和正确的健康教育,对减少发病率和后遗症,促进患儿痊愈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热惊厥;健康教育;护理

小儿高热惊厥是小儿时期特有的神经系统常见急症,大多数学者公认高热惊厥与感染、高热、年龄、遗传因素有关,年龄因素是首要的,但感染、高热是惊厥的条件,采取综合性的预防和积极的治疗措施,可减少复发,改善其预后。本文针对高热惊厥危险的因素对患儿家属进行一系列护理干预,使其卫生保健知识增长,保健能力及自我护理技能增强,提高患者顺从性,避免感冒和发热,最大程度减少高热惊厥的复发。

1临床资料惊厥是儿科的常见急症,临床表现为突然出现神志不清、眼睛上翻、凝视、唇周面色发绀、牙关紧闭、面肌肢体颤动。小儿的发病率高,好发于春秋夏季,见于2个月—9岁患儿。引起惊厥的原因有感染性和非感染性,感染性见于高热惊厥和中毒性脑病,非感染性常见于癫痫大发作型及婴儿痉挛症、低血糖、低血钙及药物中毒等,回顾总结了30例小儿惊厥的护理体会,主要护理措施为:惊厥的紧急处理,对症处理,基础护理和病情观察。认为在做好治疗护理的同时做好家属的心里护理和健康宣教,是取得良好效果及防止疾病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条件。根据墨脱县卫生服务中心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儿科住院部收治的高热惊厥患儿共30例,年龄25天—9岁,2个月到3岁的婴儿多见,其中高热惊厥10例,疟疾10例,抽搐查因10例,其中1例没有治愈,29例治愈或好转。

2惊厥的紧急处理:

惊厥持续时间的长短是决定预后好坏的重要因素,如持续30分钟以上,就可以产生严重的脑缺氧、缺血性的病变,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护士应熟悉惊厥的紧急处理措施。

2.1针刺:人中、百会、涌泉、十宣等穴位,并立即通知医生。

2.2遵医嘱使用药物止惊:安定0.1—0.3mg/kg次缓慢静脉注射,小婴儿一次量不超过5mg,较大小儿一次最多不超过10mg。鲁米那5-10mg/kg次肌肉注射5-10ml/次,低钙惊厥:可用10%葡萄糖酸钙5—10毫升每次,以25%葡萄糖20ml稀释后,缓慢静注或静滴降低颅内压,减轻脑组织的损伤,20%甘露醇每次1-2/kg,静脉注射6-12重复使用。

2.3经常巡视,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

面色观察:高热惊厥患儿呈热症面容,如惊厥患儿面色苍白,有明显中毒症状时,则往往为严重的感染疾病,如流行性脑膜炎,流行性乙型脑膜炎若突然发生面色灰白、发青则表示病情加重,预示脑水肿加重或脑疝的发生。

神志的观察:高热惊厥患儿在惊厥发作停止后,神志都是清醒的,如神志模糊甚至昏迷则为脑部器质性病变。

瞳孔的观察:大部分患儿惊厥最先的临床表现为眼睛上翻,眼球固定,凝视或斜视,观察双侧瞳孔是否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的灵敏度,了解有无颅内高压的表现。

2.4密切监测生命体征:高热是引起惊厥的一种病因,检测体温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在惊厥发作前就把体温降至38度以内,防止惊厥,呼吸节律不齐时呼吸中枢受损的表现。

2.5四肢的观察:注意观察患儿的肢体运动,肌张力情况,不同的表现有不同的处理,如表现为手脚惊跳则可以适当补钙,如是强制性痉挛则应使用镇静止惊的药物,冬天由于小孩穿着很厚的衣服,有时患儿肢体在颤动但是却没有发现,而导致情况比原先的严重。

2.6皮肤的观察:注意身体其他部位有无感染灶,皮膜是否破损。

3护理措施

一般护理:患儿惊厥发作时,护士本身要保持镇定,不能自慌手脚,找不到事情的方向,动作要迅速,麻利,但又要做到忙中不乱,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抢救。

发生惊厥时,立即将患儿平卧、把头偏向一侧,使头部保持侧位,防止呕吐物吸入造成窒息,松解患儿衣领纽扣,清除口、鼻、咽喉的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患儿出现反复抽搐时,护士应立即用牙垫或开口器置于上下臼齿之间,用舌钳将舌头拉出,防止舌后坠填塞呼吸道,但牙关紧闭时,应用压舌板从口角一侧进入,不能强行撬开,以免对患儿造成伤害,床旁未备开口器等器械,护士应学会随机应变,可就此取材,如棉签。患儿四肢抽搐时要保护抽动的肢体,不能强行,用力按压,防止肢体骨折或脱臼。派专人守护,随时拦起床挡,防止坠床。

参考文献

[1]张丽华.循证护理在小儿高热惊厥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5,19(4B):709.

[2]胡亚美,江裁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上册)[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2.

第8篇:惊厥患儿的护理范文

【关键词】 小儿; 高热; 惊厥; 急救; 护理

小儿高热惊厥是儿科多见的急症,发病率可达到3%~5%,且好发年龄为6个月~5岁阶段[1]。基于小儿神经系统未发育完全、神经纤维髓鞘功能不成熟的生理基础上,高热等刺激可很容易引起小儿大脑高度兴奋,使得神经细胞产生异常放电,从而引起小儿全身骨骼肌群发生自发性收缩,同时患儿尚伴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2]。高热惊厥可呈反复发作,造成脑细胞损伤,随着复发次数的增加,脑损伤的几率也增大,重者可导致继发性癫痫和智力低下等并发症,极大程度的影响了患儿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3]。笔者回顾性分析了62例高热惊厥患儿急救与护理措施,现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1月-2012年6月本科室共收治了62例小儿高热惊厥者,男39例,女23例,年龄范围为6个月~5岁,平均年龄为3.1岁,体温为39~40 ℃,惊厥发作时所有患儿均伴有双眼上翻、牙关紧咬、眼球固定或斜视及程度不同的意识障碍等表现,持续时间为11 s~1 min。

1.2 急救与护理

1.2.1 患儿呼吸道处理 要保持小儿呼吸道通畅。迅速解开患儿衣领,给予平卧,头部偏到一侧且向后仰,以避免患儿误吸入消化道反流物及分泌物等而导致呼吸道阻塞;及时吸出呼吸道内痰液,且每次时间不可超过15 s;将压舌板用纱布包裹后放置到牙关紧闭小儿的上下臼齿间,或放入牙垫也可,以防止患儿惊厥发作时咬伤唇舌;快速、准确的备好气管插管物品。

1.2.2 控制惊厥 惊厥发作可损伤患儿脑细胞,需立即予以控制。迅速按压患儿人中穴并给予安定静脉注入或者苯巴比妥肌肉注射,安定剂量为每次每公斤体重0.3~0.5 mg,苯巴比妥剂量为每次每公斤体重5~8 mg;在静脉注入安定时要注意控制速度,当缓慢切忌过快,以防止患儿血压降低及出现呼吸抑制,必要情况下可于20~30 min后再次注射;结合患儿实际情况,可采用10%水合氯醛(50 mg/kg)+0.9% NaCl进行灌肠处理。

1.2.3 吸氧治疗 不管小儿是否出现发绀表现,只要表现出先兆惊厥症状则当迅速给予其吸氧,以保证患儿脑组织氧气供应,减轻缺氧对脑组织的损伤;结合患儿血气分析等结果来决定给氧方法、给氧流量及氧气浓度,选择鼻导管吸氧时流量为1~2 L/min,面罩吸氧则为6~8 L/min;密切观察小儿发绀、面色等情况的变化,以判断吸氧是否有效并予以适宜调整,从而保证氧疗的疗效。

1.2.4 建立输液通道、降低颅内压 快速给患儿建立静脉输液通道,建立输液通道时,当尽可能的选择留置针,避免针头出现滑脱,从而充分保障准时、准确的将液体输入患儿体内;持续惊厥或者反复发作,导致患儿脑水肿及颅内压增高,可采用20%甘露醇、速尿、高渗葡萄糖等脱水剂予以处理,以有效控制脑水肿及降低颅内压。

1.2.5 高热护理 及时给予物理和药物(如美林、安痛定等)降温,将患儿体温调控于38 ℃上下,避免快速使体温下降,以防止患儿虚脱;对于手脚灼热或高热者可采用冰袋(或者冰块)放置于患儿体表大血管处以降温,而针对手脚厥冷及寒战患儿可采用32~35 ℃的温水或者30%~50%酒精溶液反复对腹股沟、腋窝及肘窝处进行擦拭,以起到降温效果。

1.2.6 加强临床观察 密切关注患儿情况,增加病房巡查,定时监测体温、血压、脉搏及呼吸等基础生命体征,认真观察患儿意识情况,一旦有异常改变,则迅速向医师汇报并积极予以处理。

1.2.7 注重基础护理 尽量将各种医疗操作集中起来进行,使得对患儿的刺激减少;要注意保持病房内的温度及湿度稳定适宜,空气流通良好,当气温下降时,及时给患儿进行保暖,防止受凉;保持患儿皮肤洁净,避免湿的物体及尿液、大便等刺激;同时要加强安全护理,如给病床安置床档或者地上放置棉垫,以避免患儿坠床或者坠床后碰及硬物而受到损伤;患儿惊厥时要禁止饮食。

1.2.8 心理护理 高热惊厥给患儿带来严重不适,使得其情绪高度紧张,处于恐惧、害怕状态,故护士当态度柔和,增加患儿的亲近感,积极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并详细将相关知识讲解给家属,以获得家长和患儿的信任及配合。

1.2.9 出院健康教育 出院时,耐心的将惊厥的防治等相关知识向家属进行介绍,使得家长充分掌握预防和急救措施;嘱咐患儿日常要加强体育锻炼,以提高抗病能力。

2 结果

62例高热惊厥患儿均康复出院,无一例癫痫、智力低下等并发症发生病例,无一例口唇咬伤及意外摔伤病例。

3 讨论

小儿高热惊厥发病急剧,患儿情况较危重[4],当惊厥持续时间过长或反复发作时,一旦未给予及时的、正确的抢救,则可导致患儿脑组织不可逆性损伤,甚至直接威胁小儿生命,故需要护理人员对小儿惊厥的各种抢救措施和程序深入了解,同时熟练掌握护理方法,以便于短时间内用最好的抢救技术及全部能力来对患儿实施救治,尽可能的保证小儿安全的、顺利的渡过高热惊厥阶段[5]。工作中,护士要加强对患儿病情的观察,以及时发现其各种异常变化,并积极采取相应的有效方法予以护理[6];对家属耐心细致的做好高热惊厥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工作,指导其熟悉、掌握预防和急救方法[7],以便预防和处理高热惊厥的出现。

参考文献

[1] 贾新丽.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与护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23):83-84.

[2] 上官琴琴.小儿高热惊厥46例的急救与护理[J].中外医疗,2010,30(28):62.

[3] 王虹.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与护理[J].内蒙古中医药,2010,29(24):31.

[4] 覃雪梅.80例小儿高热惊厥的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9):588-589.

[5] 吕春.小儿高热惊厥168例急救与护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6):30.

[6] 王朝媛.个性化护理预防小儿高热惊厥复发的效果观察[J].西南军医,2010,12(4):782-783.

第9篇:惊厥患儿的护理范文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儿66例,男40例,女26例,年龄1个月~3岁,以3个月~3岁的婴幼儿多见,其中高热惊厥50例,病毒性脑炎伴惊厥8例,低钙伴惊厥4例,缺血缺氧性脑病伴惊厥4例。除缺血缺氧性脑病伴惊厥经治疗好转外,其余病例全部治愈。

2 护理

2.1急救措施 ①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窒息。惊厥发作时应就地抢救,立即松解患儿衣服,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清除患儿鼻腔分泌物、呕吐物等,保证气道通畅;牙关紧闭的患儿,用开口器将其缓慢撑开,切勿用力,舌后坠者用舌钳将舌轻轻向外牵拉,防止舌后坠阻塞呼吸道造成呼吸不畅。②镇静止惊:地西泮为惊厥的首选药,对各型发作都有效,尤其适合于惊厥持续状态,其作用发挥快,大多在1~2分钟内止惊,较安全。剂量为每次0.1~0.3mg/Kg缓慢静脉注射,因其作用短暂,半小时后重复一次。新生儿惊厥首选苯巴比妥钠(但新生儿破伤风应首选地西泮)。其负荷量为10mg/kg静脉注射,每日维持量为5mg/kg,为防止惊厥发作,首选10%水合氯醛0.5ml/kg,一次最大量不超过10ml,由胃管給药或加等量生理盐水保留灌肠。③吸氧:因惊厥时耗氧量增加,给氧可减轻缺氧或脑损伤。在确保呼吸道畅通的前提下及时给予氧气吸入,鼻导管给氧1-2升/分或面罩给氧2-4升/分。

④快速建立静脉通道:持续而频繁的惊厥发作,常并发脑水肿,遵医嘱及时准确给药,确保液体按时按量顺利输入并准确记录出入量。⑤病因治疗:针对引起惊厥不同的病因采取相应的措施。

2.2一般护理 ①保持病室安静,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避免强光、强声刺激。②防止外伤:惊厥发作时,将纱布放在患儿手中或腋下,防止皮肤摩擦受损。③床边放置床挡及棉垫,防止患儿坠床、碰伤。④饮食护理: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清淡食物[2]。⑤口腔皮肤护理:喂完奶或进食后喂适量的温水冲洗口腔,保持口腔清洁;保持衣、被、床单清洁平整,柔软干燥,防止皮肤擦伤。⑥积极做好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向家长详细交待患儿病情,指导家长掌握惊厥的预防措施和发作时的简单处置方法。

2.3对症护理 ①高热护理:高热患儿应立即采取降温措施,使体温控制在38℃以内。②病毒性脑炎所致惊厥护理:应选择对病原菌敏感并能透过血脑屏障,在脑脊液中达到有效浓度的抗病毒药物。③低钙惊厥:补充钙剂,使血清钙迅速上升。嘱患儿平时多晒太阳,促进钙的吸收。

3 结果

通过以上综合治疗及对症治疗,66例患儿中,高热、病毒性脑炎及低钙伴惊厥者无一例并发症发生,全部治愈出院,提高了患儿生命质量;缺血缺氧性脑病伴惊厥得到及时控制,好转出院。

4 讨论

惊厥是儿科常见急重症,如护理不当,抢救不及时可导致脑损伤而引起智力障碍,严重者导致癫痫,甚至危及生命。因此积极抢救和正确护理尤为重要。在小儿惊厥的救治过程中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心、熟练的抢救技术及对病情瞬息变化的判断应对能力,及时找出惊厥的原因,尽快控制惊厥发作,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

小儿惊厥的抢救护理至关重要,对治疗效果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医护密切配合,治疗处理恰当,操作及时,用药迅速,及时观察病情变化是患儿转危为安直至康复的重要保证。

参 考 文 献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