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室环境布置的意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幼儿园;环境布置;儿童;参与性
幼儿的学习是一个主动获得经验的过程,而幼儿有意义的学习经验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获得的,所以幼儿园的环境布置是互动性的,幼儿既能从环境中获取有益的经验,也能运用自己的已有经验去影响和作用环境。
一、环境布置中幼儿参与的积极意义
(一)环境布置中儿童的参与可以促使幼儿学习特定的知识,发展特定的技能,同时培养社会性和个性。例如,我们为幼儿准备了一些废旧物品,让幼儿在活动中自由选择材料,引导幼儿利用相似物表现:灯泡上涂上黄广告色就是诱人的雪梨、苹果用淡红的吹塑纸剪等,在这一活动中,小朋友不仅动手、动脑,还发展了创造能力、审美能力,幼儿表达了思想并学会和同伴合作,获得语言和社会的发展。
(二)环境布置中儿童的参与能培养幼儿的信任感:布置合理的教室易使幼儿产生信任感,认可自己的生活环境,活动材料摆在矮的架子上,幼儿能够轻易地拿到它们,架子上有标签,干净、不杂乱,这样就很容易被看见、被选择、被取放。足够的、有趣的玩具材料能吸引幼儿的注意,不致被其他活动所干扰。幼儿的作品贴在与他们的水平视线高度一致的地方,使幼儿感到他们的作品受到重视。
(三)环境布置中儿童的参与能发展幼儿的独立性:《神奇的宝树》一例中,教师没有以“我来教”自居,而强调“大家有什么好办法?”。选择材料时,老师找到金黄色的卡纸作雪梨,有个小朋友说“这个雪梨不够大”,老师便问“怎么样让它大起来?”小朋友开动了脑筋,“用灯泡在里面塞上棉花”……。让幼儿经常有做出选择的机会,为发现自己的兴趣,独立操作,不需要依赖成人的帮助,独立收拾玩具而自豪。
(四)环境布置中儿童的参与是培养幼儿责任感和关心他人的途径:环境创设中儿童积极参与构思、创作、安排,使环境体现他们的意愿、他们的兴趣、他们的创造、他们的成功,只有环境是自己亲自参与的劳动成果时,才会全心全意主动去欣赏、领悟环境中所蕴含的教育功能,滋生出对所创设环境的责任心,并在与同伴共同参与的过程中,学会关心,学会相处,也认识了自己的价值,发展了他们的社会。
二、环境布置中幼儿参与的途径与方法
(一)日常生活中,善于观察幼儿,适时引导幼儿参与环境的布置。有段时间大(一)班孩子们总是在喝水时围在过道上叽叽喳喳,仔细观察后发现原来他们对着过道墙上的一截树干议论开了:“这棵树好奇怪,叶子都掉光了”;“他这样子,肯定好伤心的”;“ 小鸟都不来这儿作窝陪他,他会不会害怕”……原来,这是以往班级留下来的半成品!于是我们组织小朋友不仅动手、动脑,创设这面主题墙,而这都源于老师在小朋友喝水时参与情况的仔细观察。
(二)与教学相结合,让幼儿参与教室环境建设。例如,在美工活动中,我们利用自然材料组织幼儿进行手工制作来装扮教室,用玉米粒,西瓜籽,开心果壳粘贴成各种小动物的形象,采集秋天的落叶加工成标本,或拼剪成各种图案,用橘子皮来做,把各种蔬菜和水果进行造型,或变成一个有趣的动物,或变成一个可爱的宝宝,我们的教室环境因此变得更有意义。
(三)让幼儿参与设计。幼儿是环境的主人,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想法来创设教室的环境,这样的环境对幼儿来说才有教育意义。如在准备创设《祖国妈妈我爱你》的主题环境中,在孩子们热烈的讨论下,决定通过画和剪贴的形成以分工合作,主题的内容也是由孩子们自己确定的,说起祖国的天南海北,大家可带劲了,他们还纷纷从家里带来去祖国各地旅游的照片。于是,这幅大型的主题剪贴画上,就有了天安门、长城、东方明珠、南浦大桥……,当整个主题创设完成的时候,孩子们兴奋极了,他们不但被这种特有的艺术美所深深吸引,体验到了合作的快乐,更重要的是对祖国妈妈更了解了,更热爱了。
(四)利用环境进行主动活动
结合实际情况,在区角活动中老师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孩子们自由地选择为其提供的各种材料,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活动,老师不多加干涉,只在观察、了解的基础上给予适时的帮助、鼓励与指导。所以,孩子们学得轻松,没有任何压力,无论是能力强的还是能力弱的幼儿都表现出了相当高的热情。
(五)教师积极参与指导幼儿进行环境建设。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教师和幼儿的共同参与可以使幼儿视教师为朋友,在活动中,幼儿会主动与教师商讨,寻求帮助,而此时教师的参与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得以顺利发挥。从而培养了他们的主人翁精神和参与意识,也能提高幼儿的成就感。
关键词:视觉文化 教室文化布置
当第一次听到视觉文化这一名词后,觉得很是奇怪和陌生,什么是视觉,它不就是通过眼睛去看吗?又如何蕴含着文化,怎样来理解这一词语。通过张老师的一番讲解,理解了视觉文化就是将以图像符号为构成元素、以视知觉可以感知的样式为外在表现形态的文化,人们通过视知觉感受而直接获取信息与解读意义的文化样式都可纳入视觉文化的范畴。
视觉文化一课告诉我们:眼睛是人心灵的窗口。通过眼睛看了,但并不等于看懂,看懂了并不等于看好。生活在这个处处充满符号的空间里,我们如何来解读那些符号,并受符号的所指对内心产生一定的影响。
由“受符号的所指对内心产生一定的影响”这句话联想到:学校是个教书育人的地方,处处都应体现积极进取、努力向上的精神面貌。现今学校很讲求校园文化布置,希望通过学生视觉的解读起到育人的作用。而教室是学生在整个学校生活中的主要生活场所,无一例外,更要充分利用好它,美化布置好教室这一块阵地,使学生对其所指能在内心产生一定的教育影响。一个幽雅的、健康的环境,无不影响着学生个体的培养,心理素质的锻炼,道德习惯的形成,知识才能的增长。西方学者杜威认为:“要想改变一个人,必须先改变其环境,环境改变了,人也就被改变了。”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教室文化布置即是美化教室环境,将教室的墙壁当作创作的画布,发挥其育人作用。如今,各学校各班级纷纷对教室的墙壁动起了手脚,一改其以往冷冰的面孔,呈现出百花齐放、形式各异的装扮。
那么教室里的符号有哪些?又如何来呈现,能让学生更好地解读、领悟,达到内心震撼,促使其健康成长?
一、板块布局美
所谓板块布局,其实就是空间层次感,也可以称为视觉效应。进入你眼帘的第一视觉如何?有没有让你回味?
教室文化布置主要是对教室的四周墙壁,前后两块黑板、四周墙壁,中间的桌凳排放,在这里主要指对墙壁和后面黑板的布置美化。我们应追求板块布局美,当一走进教室,给人能产生一种舒适、整齐、美的视觉效应。
前面黑板两边划分小块区域用来张贴一些整齐的表格、图画,其余以洁白的墙面为好,从视觉角度来说,不再是刺激吸引学生的眼球而影响其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教室左右、后黑板左右的墙面部分,划分板块,切忌是单调或凌乱,当前的教室布置多是内容特别“丰富”,几乎不留空白,显得特别拥挤,似乎为了让学生吸收更多的养分,而堆挤一大堆的东西,让人没有一个呼吸、休息的空间,且没有眼睛停顿的地方,引起视觉疲劳。
如何做到满而不乱,根据教室的布局合理安排。在保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根据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灵活设定栏目板块,应讲求整体协调,上下、左右对称美,板块分割比例均衡,注意好空间层次感,各个板块的造型不再是那么生硬、刻板的,而是生动活泼。可根据板块主题思想,利用不同材质,设计各种造型、图案,如围绕爱心教育的主题设计出爱心、托起的双手这样的板块;有体现绿色环保的绿色大树、和平鸟的造型;有农家小屋、有简洁朴素的线条组合加花草点缀的。我们不仅从整体视觉上感知美的享受,同时让学生从远处通过看外观造型上能获知此栏目的可能信息,以此产生进一步去探究栏目的详细内容,获取有效养分。
二、文字、色彩搭配、图形点缀美
一学期中学校总要求学生在教室进行多次文化布置,而每次布置完毕后,通常都选派学生对其评价打分。在学生的眼里,打分的高低最关键就在于:文字、色彩搭配、图形点缀的恰当与否,一个外在美的评价。让人第一感觉看上去很舒服、很协调,这样的打分是高的。虽然这种评价的方法不客观,但对视觉解读能力水平有限的学生来说,也只能处于这个层次。由此,在对教室文化布置过程中,必须对人的第一视觉效应上花一些工夫,即追求文字、色彩搭配、图形点缀美。
1.说一下文字,文字是整个内容的精化部分,其直接影响阅读效果。所以文字的字体规格要统一,大小适中,行距妥当,边字与框线距离适中,不宜过近,其颜色选用适宜,排列有规律、整齐,便以阅读。因很多在设计时,为了更引人注目,而不考虑实际需要,对主题文字的字形、大小选用上特别夸张,有的还把标题镶嵌在主要内容中,使其难以分辨。
2.色彩搭配就是要运用最简单的色彩表达最丰富的含义。后墙黑板报上的粉笔用色、墙壁上装饰用色要恰当选用,以免造成色彩的混乱。色彩的魅力是无限的,它可以让本身很平淡无味的东西,瞬间就能变得多姿多彩。色彩在人们的生活中有着丰富的感情和含义,比如红色让人联想到玫瑰、喜庆、兴奋。白色联想到纯洁、干净、简洁;紫色象征着女性化、高雅、浪漫;蓝色象征高科技、稳重、理智;橙色代表了欢快、甜美、收获;绿色代表了充满青春的活力、舒适、希望等等。在特定的场合下,同种色彩又可以代表不同的含义。
至于图形,在教室文化布置时,总要辅助一些图形点缀,图形的运用不在其本身的美,而在于它是否能被恰当地添加在某个位置,起到衬托文字的作用。在后墙的黑板上,学生的粉笔画选用上,大幅文字的边角上,加上一束小花或是小型与文字相配的图案,起到了缓解视觉疲劳甚至点睛作用;还有画上一幅本身具有解读意义的图画来替代文字说明,以使画面更生动活泼,如画上一幅漫画、一个故事、一个标志、一个宣传广告,可以给学生留有更多思考的空间。
三、主题思想美
主题思想美即集同学们的智慧,创造出美的教室、美的环境,享受美的熏陶,在形式多样、板块造型别致、个性鲜明的栏目设计、颜色搭配、图案贴切点缀下,学生们的眼球被吸引着,在这种强烈的视觉效应刺激下,作为教育者的我们真正要做到的是:让学生们从眼睛到心灵。通过看,让学生们看明白是什么;通过看,让学生们知道它的所指意义在哪里;通过看,让学生们明白自己该做些什么。
因此,在教室文化布置上,除了注重板块的外观设计、色彩搭配,更要注意其主题确定,也就是要根据班级理念和目标,可以是鼓励上进、树立正确人生观的名言警句,修身养性的箴言;可以是梦想的倾诉,信念的体现;可以是小组之间竞争的PK台,个人座右铭或口号,陈列荣誉;可以是学习园地、黑板报、优秀作业展览;也可以是对祖国大好山河的描绘,家乡巨变的写真等。对设置的形式和内容,教师有必要给学生讲解或提示,以引起学生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其内涵,避免学生对其不甚了了或视而不见。在布置教室的过程中,教师只有引导学生充分地去理解班级布置所蕴涵的文化内涵、情感因素,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室布置的育人功能。
参考文献:
[1]张舒予.《视觉文化概论》.江苏人民出版社.
[2]网页设计中排版与布局小基础..
[3]搭配的艺术..
[4]宋宏雄.《教室育人环境与班级文化建设刍议》.
一、班规的制定不应着眼于如何惩罚,而应着眼于对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成长能力的唤醒
创设情境,共同制定班规。在制定班规前,老师应尽量创设情境,让学生意识到“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有了明确的班规才能让大家融洽相处。为了让学生乐于遵守规定,开学第三天,我故意比前两天晚了二十分钟到班,当时班内一片喧哗:乱坐的、吃零食的、听音乐的、玩手机的,还有几个位置空着……我走上讲台,在黑板上写下一行字:“你喜欢这样的班级环境吗?为什么?”教室里顿时安静下来。我请几位学生发言,每一位学生都从不同方面表达了自己不喜欢这种混乱的班级环境的理由。我趁热打铁,在黑板上又写下几个大字:“怎么办?”学生在下面七嘴八舌地出谋划策。最终,我们决定“为了让大家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必须有明确的班规”,而制定班规的人仍然是学生。
尊重学生,体现人文关怀。班规的内容应尽量不注重惩罚而注重正面激励。如果班规的内容全是惩罚性质的,比如抄袭作业一次要打扫教室一周,上课睡觉罚站一节课……学生心里就会因此有压迫感。而改成正面引导则大不一样,比如尊重自己和他人,不大声喧哗干扰别人学习、休息;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做一个主动进取的人;学会自我控制,不随意打闹,避免意外伤害;等等。这些具有人文关怀的内容显然更能给学生积极的引导和激励,更易于得到学生心理上的认同。
落实班规,学会自我管理。再好的制度缺乏落实也就失去了意义。高中文科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相对松散,我只好手把手地教他们统筹安排日常生活,包括如何整理书桌、如何将学案分门别类保存……有段时间,班内嗑瓜子儿的现象屡禁不止,走廊、过道上总有瓜子壳。脆买来几十块钱的瓜子,利用一节自习课分给学生,说:“我们放松一下,嗑瓜子儿吧!”学生满腹狐疑。我解释道:“这节课的任务就是在下课前嗑完这些瓜子儿,享受休闲的同时交流一下上一阶段学习的收获和下一阶段努力的目标。”学生看到我开始嗑瓜子儿,就放心地吃起来。快下课时,我微笑着在教室里转了一圈,请几位同学谈谈感受。黎凯说:“我觉得很热闹、很放松。”值日生周玉洁却一脸愁容地说:“老师,我好担心等会儿地怎么扫。”简玉枝说:“我觉得太吵,而且很耽误时间。”立即有一批学生附和道:“老师,嗑了一节课的瓜子儿,作业都没完成呢!”我趁势总结道:“嗑瓜子儿的确很放松,但只适合于闲度时光。我们的教室不是休闲场所,如果大家把瓜子等零食带到教室,势必影响自己的学习,也会破坏班级正常的学习氛围。另外,刚才我在教室里转了一圈,绝大多数同学习惯都很好,知道将瓜子壳包起来,但有四位同学不够小心,较多的瓜子壳掉在了地上,请这几位同学协助值日生将教室清理干净。”大家都鼓掌欢呼起来。我趁机在黑板上写下:“获得成功的大小与自制力的强弱有密切关系。请把与学习环境不和谐的事物清理出教室。”从此,学生们都能自觉地把各项班规落实到行动中,班级环境和学习风气明显好转。
二、教室的布置对于学生的影响很大,不能忽略
教室的布置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有效的教室布置应该是让学生说话,而且是让所有的学生说话,让他们感到有尊严、有自信,激励学生尽力做最好的自己。同时还应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和学习氛围,让学生明白教室是读书、学习之地。
【关键词】小学;优化;教室布置
农村小学因远离市镇,交通不便,信息十分闭塞。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畅通农村小学的信息渠道,扩充信息容量,提高信息利用效率在学校建设中显得举足轻重。教育是农村发展的长久大计,不容漠视。面对有限的资源和艰苦的条件,我个人认为,在农村小学以教师为主导,学生集体参与,优化教室布置,搜集信息、展示信息、利用信息,能弥补农村小学信息闭塞的部分不足,同时还具备其它方面的积极意义。
一般而言,优化教室布置是营造良好的班级环境的主要办法,教室布置要考虑学生年龄特点、学习特点,还要紧贴课程内容,力求简洁高雅,常换常新,重点是要分区分类办好墙报。可设置各个学科的展示台,以展示孩子们的学习成果和优秀作品。设置文史区以丰富文史知识,陶冶文化情操;设置学科区以强化科普宣传,培养科学兴趣;设置文艺区以开展美学教育,渗透审美意识。其次办好图书角,设置专门书柜,领取学校藏书,发动师生借书捐书,鼓励自主购书,扩充书柜藏书量,保证学生阅读需求。设置专人管理,从小培养阅读习惯,为未来学习之路打下坚实基础。再次办好生态角。利用生活废弃瓶罐设计花盆、培养皿,种植花草树木乃至粮食作物与中药材等。让学生走近自然,感受生命,体验生态。从而让学生从小热爱生命、热爱自然。通过以上举措,就会使教室不在是有限的空间,而是一处无限的资源。
一、优化教室布置是丰富校园文化的重要举措
文化是民族绵延不绝的血脉和永生常存的灵魂,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重要支撑。学校是现代社会中一种最为重要的社会组织,和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学校建筑布局、学校管理、人际关系、到学校教育目的,内容和方法等,均为社会文化的折射,都反映着浓厚的文化色彩。
现代学校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将上一代的文化内容经过价值判断和取舍,去粗存精,去伪存真,传播给下一代,学校文化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教育者根据社会特定要求及社会主流文化的基本特征精心设计和有意安排的文化,即为了学生顺利地完成社会化过程,学校和教师必须对进入学校领域的各种复杂的社会文化因素进行取舍,组织建立适宜的文化环境,这是学校文化的一个重要来源。二是年轻一代文化,主要来自学校团体中各种习惯、风俗、民约、传统、时尚、规范、语汇、价值观念等,这种文化就其本源而言是化的一种反映,但其内容和化有区别,是别于社会主流文化的一种亚文化。学校文化最终表达的是这样一些内容,教育的理想或追求;对学校功能及其社会责任的理解,对人性的理解;对学习的态度,以及对集体的看法等。农村小学在当地是一块文化高地,无论学校建筑还是师生言行都深远地影响着学校里的每个人,村庄里的每个人,因而做好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意义极为重大,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教室布置是关键,优化的教室布置方案既要大力弘扬社会主流文化,又要反映学生自己的文化。百花齐放才能欣欣向荣,一个考量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而又内容丰富的教室布置一定会给校园文化建设增色不少。
二、优化教室布置益于学生自主性与协作能力的培养以及性情的陶冶
在教室布置过程中,教师是设计者、引领者,参与的主体是学生。根据课程推进以及周次推移规定布置周期,不同周期,不同主题,不同方案,师生齐心协力,集思广益设计方案,划片包干,分组行动搜集资料,实施方案,展示成果,整个过程每个孩子都是不可或缺的一分子,都是以班级主人的身份在行动,自己的每一步行动都是对知识的不同层面的自主性探索,久而久之,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会渐渐增强。表现为小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与良好个性的形成。
1.自学能力的提高
所谓自学能力,就是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独立思考的思维习惯。自学能力包括自觉学习的愿望和求知欲,以及以此为基础并在一定学习方法指引下的学习实践。因此,自学能力的培养必须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也就是自主性探索在学习实践过程中的能动作用。自学能力的培养在时间上要有连续性,积跬步以致千里,积小流而成江海。在教室布置的整个过程中,教师作为设计者、引领者总会授予学生一定实施方案的方法,在这种方法指引下学生开始自主行动,初步形成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伴随教室布置的一次次更新,这种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就会演化为自学能力,随着方案的一次次实施这种能力也会一步步提升。另外,当每一次教室布置完成后,孩子们肯定会留意自己喜欢的内容,或流连忘返,或手不释卷,或款款而谈,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这种在兴趣作用下的自主学习无疑会让学生自学能力的提升动力十足。
2.良好个性的形成
个性是指一个人在生活实践中所形成的较为稳定的个别心理特征的总和,孩子的个性是在日常生活和周围环境的相互交替作用下形成的。环境在孩子良好个性的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古代孟母三迁的故事足以说明这个问题。特别是个性中的自我意识和道德意识受环境影响较大,一个被孩子们亲手布置的文化浓郁、趣味十足的学习生活环境会深刻地影响孩子们的个性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在教室布置过程中光靠自主性是远远不够的,得与小组成员或班级成员协同合作,达成共识,互帮互助方能使设计方案得以实现。这不仅有利于孩子的交际能力培养,更主要的是伴随方案的一次次实施,孩子的协作能力也在一步步提升。
孩子们生活在自己亲手营造的知识空间里,面对或耳熟能详,或赏心悦目,或精广深邃,或引人入胜的知识点中,倍感劳动的喜悦和知识的亲切,深受文化的浸润和思维的激荡,这难道不是一种性情的陶冶吗?
三、优化教师布置能有效辅助教师课堂教学
前文提到优化教师布置要考量学生年龄特点、学习特点,同时教室布置要紧贴课程内容。就是说把所开设课程中的一些衔接内容展示在墙报中,既可用于学生的课前预习,又可作为课后的复习资料,更主要的是能在课堂教学中产生积极作用,在农村小学信息化条件较为落后的情况下,墙报也是一种非常不错的媒体,能很好的配合教师的课堂讲解以及学生的小组活动。让教师的讲解更透彻,学生的理解更深入,从而使课堂更高效。
参考文献:
一、活动目标:
通过室标设计及装饰教室这项活动,宣传团队意识,丰富课余生活,使大家更热爱自己的班级
二、活动目的及意义
1、增强集体荣誉感,通过设计室标及装饰教室,加强团队意识和归属感
2、良好的学习环境可带给同学们舒畅的心情。从而带动学习氛围
3、设计室标,可增强对各专业的认识
三、活动时间及地点(拟定)
1、10月27——11月7日
2、地点:5#105教室
四、活动内容
1、活动形式:室标设计,装饰教室(室内环境设计)
2、活动要求:室标要突出特点、要创新,个性鲜明,简约大方
教室装饰要求总体整洁、主题鲜明
3.活动评分:室标分占总分30%,教室装饰分占总分70%
4、活动结果:评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秀奖:十五名
获奖的班级可在期末评优中加分
五、活动流程(拟定)
1、宣传期:以海报形式装饰大赛的通知(10月27日)
2、设计及装饰期:各班级装饰及设计进行中11月1日——11月10日
3、比赛评比:根据评比标准,由系办公室及学生会成员评比各班级装饰结果11月12日
4、照片展示期:11月15日,以红榜形式公布获奖班级名单,并展示优秀获奖班级照片
六、分工
海报宣传:宣传部 各班班长会议:各部部长
评分: 红榜展示:生活部
由系领导颁发奖状
七、活动经费
宣传海报:
活动之二:以瓶换苹
一、活动目的:
通过以瓶子换取苹果的活动,鼓励大家不要乱扔塑料瓶,从而使同学们更加热爱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加珍惜资源
二、活动对象:
财艺系全体学生
三、活动时间及地点
11月2日下午15:20——5#105
四:活动内容及流程
1、宣传期:10月20日,由宣传部做出宣传海报并张贴在公告栏
2、准备期:11月1日,购买活动所需物品
3、活动期:11月2日下午15:00,在5#105教室,由学生会成员负责以瓶换苹的内容
4、后期工作:将换来的瓶子卖掉,将卖得的钱捐给希望工程,替同学们为那些没钱上学的孩子贡献一份力量
5、将募捐的款项通过博客或红榜的形式张贴
五、活动分工
10月20日宣传部写出宣传海报,并张贴
11月1日生活部购买所需材料
11月2日中午,外联部及文体部布置场地,
下午13:00,文体部负责苹果及瓶子的交换及登记事项,
外联部负责前来参加活动人员的队列及人员疏通
11月3日,后期整理工作由各部长完成
11月5日,宣传部将募捐结果通过博客张贴
六、活动经费
1、宣传海报:
2、场地布置材料费
3、苹果
活动之三:主题班会
一、活动目的: 通过主题班会,在班级内开展一些游戏及讨论,深入了解此次班会的主题,是班级内部更加团结友爱
二、活动对象:
财艺系所有班级
三:活动时间
11月20日——12月10日
四:活动内容及流程
1、11月20日,召开全系班干部会议,通知活动内容,令各班准备,并抽出时间开展主题班会
2、11月27日——11月30日在各班开展主题班会时,安排人员去各班旁听,并评出游戏开展及讨论最精彩的几个班级
3、12月3日将几个班级的优秀主题班会搬上系里,令全系同学观摩,从中学习
4、给几个班会优秀的班级颁发奖状,以资鼓励
五、活动分工:
班干部会议:系学生会主席、各部长
教育的三要素为学习者、教育环境和教育者,这三者在教育的过程中互为影响、相辅相成。教育环境在幼儿园凸显为班级环境,作为幼儿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及群体——班级,其环境创设的意义显而易见。而我国古代就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精辟论述,就是强调环境对人的感染作用。古代教育家颜之推认为,环境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儿童产生影响的,而这种影响是深而持久的。所以说环境对幼儿的发展作用是重要的,不可替代的。
【关键词】
班级环境;环境创设;幼儿教育
在新《纲要》的指引下,人们认识到要将班级环境的创设作为课程实施的一个有机的部分展开,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确是另一番景象。现状一:将孩子们的调查表设计的相当精致,认真填写好以后张贴出来。疑问:这些调查表是给谁看的呢?如果是给孩子们看的,上面的文字孩子们看得懂吗?孩子利用了这样的环境资源了吗?为什么张贴出来以后很少有孩子去谈谈论?现状二:环境创设由话题活动中来,将幼儿在话题活动中的作品加工以后展示。疑问:话题活动的内容一样的话,那么是不是每个班的环境布置内容都大同小异了呢?无论是哪种现象,我认为都是由于模仿而造成的,因为看到别的幼儿园都是如此展示环境,于是也就如此创设环境了。这些教师看到的是环境创设的结果,而没有真正理解环境是师幼互动的过程,这样的环境布置似乎只讲究美观,展示作品,很少显示出个性。因此,我认为我们在班级的环境创设中需注意以下几点。
一、变教师主导为幼儿主体,体现幼儿自主性
1.巧借幼儿之手,创设优美环境。
有时候我们常常会为教室的环境装饰而苦恼,一方面因为工作量比较大,二是常常绞尽脑汁也想不出富有新意的设计。其实,在这时,我们就要做个会“偷懒”的老师,有时孩子们就是我们最好的小帮手。在教室的环境设计上,我们要充分发挥孩子们的智慧,征求孩子们的意见。他们的奇思妙想,或是空间布置上的独到见解可能会给我们不少灵感。特别是幼儿的美术作品其蕴藏着幼儿所要表达的情感,是孩子最真实情感的体现,在每一件作品中都蕴含着无数的奇思妙想。我们可以把每一次美术活动后幼儿的美术作品、手工作品留下来,经过我们的稍加修饰后布置在教室环境中。这不仅给幼儿一个展示自己才能的舞台,同时也为教师减轻了布置教室环境的工作量。
2.考虑幼儿年龄特点,创设特色环境。
如在创设小班的班级环境时,应更多的体现一个“童趣”,教室的墙面布置等可装饰上富有趣味性的卡通动物形象,在植物的表现上也尽可能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在中大班的环境创设中,教师在墙面装饰或幼儿作品展示时,可创设一定的情境,可以是幼儿喜欢的故事,童话形象为背景,避免枯燥的直接将作品等粘贴出来。
二、变静止的环境为互动的平台
环境创设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应该发挥幼儿的智慧。将幼儿的作品张贴出来只是教师意志的表现,没有孩子的主动性。只有师生不断互动的、富有弹性和变化的环境才是最具个性、最与众不同的环境。比如小朋友带来了一些关于中国风景的照片资料,那么孩子们可以讨论是如何粘贴这些照片、什么时候张贴、张贴在什么地方。当然其中谈论、交流是一定存在的形式,而教师要把握好介入引导、建议的时间和方式。
三、变模式化环境为班级特色展示的窗口
每个班都应该具有自己的特色,这个特色是由老师和幼儿长期共同形成的,有别于他们班级的,凌驾于课程之上的一个东西。因为有了这个特色,那么相同的课程开展时就具有差异性,课程整合的内容也会有差异性,课程生成的环境内容自然也就具有了差异性。比如同样关于中国的主题活动,以语言为特色的班级环境生成就自然注重用诗句描绘祖国的大好河山、展示中国的古典文学作品等,以科学为特色的班级环境生成则注重古今科技的成果展示,以绘画为班级特色的则可能布置京剧脸谱展、中国水墨画展等。
四、变枯燥单一的环境为美观大方的活环境
每个人都爱美,幼儿也是如此,作为教师,我们要尽可能为幼儿创设一个优美舒适的环境。要做到环境的设计美观大方,教师就要做个有心人,时时留心,处处联系。如在我们的数学区里,最近刚学了数字和实物的拼配,我为孩子们用蛋糕盘准备了插花瓣的玩具,直接将这些玩具摆放在墙面就显得非常单调、缺乏美感。于是,我就为这些圆形的玩具加上了枝条和树叶,简单的一点小装饰,枯燥的玩具马上成了一朵朵鲜活的小花。孩子们爱玩了,还美化了我们的教室。班级环境的美化,还应做到在设计时注意整体环境的协调,风格应一致,整个大环境的色调也要做到和谐统一,这样才能更具美感。
五、变机械作坊为教师个性张扬的舞台
新学期的第一个月就这样结束了,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及老教师的帮助,在今年的教学中自己换了自己的教学方式,自己在教学过程中也慢慢学会了轻松教学,不再像以前那样放不开,不敢亲近幼儿,害怕在幼儿面前表现,也学会了用游戏、故事、环境及家长来进行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活跃课堂气氛,引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激发幼儿积极性,以下是我对这几种教学方法的一些认识及理解。
一:通过故事或游戏形式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游戏是幼儿生活的主题活动,在游戏、故事中可教育幼儿爱惜粮食、节约用水、爱护花草树木、不随地丢垃圾果皮等。有关专家指出:在幼儿期,充分利用游戏对其进行环境启蒙教育,使幼儿从小树立爱环境的观念,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将会使幼儿终身受益。
二:利用教室环境布置,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幼儿大部分时间在幼儿园,经常接触到幼儿园教室的环境,所以,教师可从教室的环境布置入手,抓住时机,让孩子获得环保的知识和经验。如:利用银行、邮局、电讯等宣传单剪折成各种花草、动物,用易拉罐剪制成各种动物、人物,利用各种旧纸盒制作成各种汽车、房子等。这些自制品,既环保,色彩也很鲜艳,挂贴在教室内起到了良好的教育作用。同时,可发动幼儿和家长收集废旧材料,共同制作小玩具、小饰物,也起到了环保教育的效果。
三:家长配合,共同做好环保教育工作。要求家长利用节假日及日常生活的每一细小环节,教育幼儿,并以身作则,做好孩子的榜样,言传身教,使幼儿受到教育和熏陶。发动家长撰写环保育儿心得,谈谈自己如何对孩子进行教育,提高幼儿和家长的环保意识。
幼儿是祖国和未来人类的希望,把环保教育的着眼点放在幼儿身上是有现实和深远的意义的。培养幼儿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初步养成可持续发展所要求的生活、学习和行为习惯,使幼儿初步养成探求精神、全球意识、主人翁意识以及对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责任心,这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幼儿教师继续长期、细致地工作,同时也需要家长的配合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在下个月我会继续坚持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努力学习,让幼儿能更好、更快的接收我的教学内容,可以快乐、自主的学习,让幼儿有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可以在学习中游戏,游戏中学习,学中有玩,玩中有学,还可以在实践、动手及生活中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明白是非对错。
班级文化主要指班级内部形成的具有一定特色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一个班级内在素质和外在形象的集中体现。班级文化的主要内容是班级形象、班级精神、班级凝聚力、班级目标、班级制度、团队意识等,班级文化的核心是班级精神和价值取向。
一、班级环境文化建设
教室环境是班级形象的标志之一。美化教室环境,既建设了良好的班级形象,也可以用优美的环境陶冶人。心理学研究证明,自然环境、社会现实会对人的心理产生巨大影响。优美的教室环境能给学生增添生活和学习的乐趣,消除学习后的疲劳。更重要的是,优美的学习环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热爱班级、热爱学校的情感,促进学生奋发向上,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1.教室的净化。教室卫生是班级的窗口,是文明的标志。要保持干净的教室环境,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制订严格的卫生制度,人人参与,加强检查和监督,保持教室的清洁和美观。
2.教室的绿化。绿色象征青春和活力,代表着希望。在教室的前面和后面可摆放一些绿色的植物,如盆景、花草等,让教室充满绿色,充满青春的气息。
3.教室的美化。要发动学生精心设计、巧妙布置,力求教室和谐、高雅。教室布置包括:班级发展目标,班级文化宣传内容。
二、班级制度文化建设
班级制度文化建设,主要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的相关制度为依据,同时根据班级实际,体现班级特色。班级制度文化建设是形成良好班风的必要条件,要十分重视。制订和实施制度应从四个方面加以注意:
1.抓好开头。俗话说“好的开始等于成功了一半”,新生入校之际、班级成立之初都是制度建设的好时机。学生刚入校门,就要做好入校教育,要让每一位学生了解规范,重视行为规范的落实,同时制定班级的规章制度。
2.重视学生意见。学校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学生是班级的主人,所以在班级制度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班级制度可以通过学生讨论、班委修改、最后全班学生投票的方式来制订,这样制定出来的制度才会得到学生的认可,才会有生命力和实效性。
3.制度的实施要持之以恒。制度的执行一定要长期坚持,不能朝令夕改,更不能只制定不执行。
4.制度的实施要公开、公平、公正。班级制度是针对全体学生的,不能因为某些学生成绩好或者老师偏爱某个学生,就对这个学生的问题回避或从轻处理,一定要保证规章制度的公开、公平、公正。制度从实施之日起,就要保证它的公正性。 转贴于
三、班级精神文化建设
班级精神文化属于观念形态层,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内容,包括班级精神、班级凝聚力、团队意识、班级文化活动等内容。这些内容反映了价值观、人生观等深层次的文化。
1.班级精神的培养。一个班级要有班魂,也就是班级精神。这种精神要在班级成立之初有意识地培养,逐步让学生理解接受,根植在全体学生的心里。例如,我在建班之初,就把“拥有青春,快乐生活每一天”、“珍惜青春,迈好青春每一步”、“无悔青春,美好回忆每一刻”等理念灌输给学生,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慢慢培养并形成这种班级精神。
2.班级凝聚力的培养。班级凝聚力是在多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其中,最能调动一个班级学生情感的、最能体现班级凝聚力的莫过于一年一次的校运会。在校运动会期间,一方面,我尽可能地动员每一位学生参加运动会,同时把没机会参加运动会的学生组成宣传组、后勤服务组、卫生清洁组、安全保卫组,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校运动会中去,让他们懂得每一个人都应为班集体出一份力。每次运动会,我班的各项活动都能在紧张而又有序的气氛下运行,往往是既取得了良好的运动成绩,又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收获非常大。
3.班级活动的开展。人的能力在活动中将得到培养和锻炼,班级活动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班级活动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学校组织的活动,如军训、运动会、艺术周等。这类活动规模大、影响深,对于形成健康向上、团结进取的班级团队精神能起到很大作用。另一类是班级内部的活动,如班会、辩论会、演讲会、兴趣小组等。这些活动内容广泛、形式多样,能对学生的思想、观念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4.优化人际关系。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对精神文化建设有着重要意义。班级里有两种非常重要的人际关系要处理好:生生关系和师生关系。
教育学生处理好同学关系,包括以下内容:提倡助人为乐;心中有他人;看人要先看别人的优点和长处;正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培养学生的幽默感;要有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一、开展关注校园活动,激发写作兴趣
写作教学,其实不需要灌输什么高深的理论,更不需要讲授什么玄妙的方法。写作教学的真谛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激起学生的写作激情。有了生活,有了激情,什么都好办了,包括写作。
一所学校,哪怕是条件再差的学校,也总会有些花草树木。这些长着几条根须和几片叶子的东西,将会对我们的写作带来很大的帮助。
比如我校,在办公楼前,有几丛茂盛的竹子。关于竹子,我们可以从多方面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一是竹的品格。竹子一尘不染,不畏严寒,高雅素洁,被视为“岁寒三友”之一和“四君子”之一,是人们赋诗作画为文的好题材。二是文人与竹。竹因之性情高洁,文人多与之结下不解之缘。晋代王献之有“何可一日无此君”的感慨;宋代坡有“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的心声;明代于谦作诗云“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以竹坚贞不拨的性格明志;清代郑板桥更是到了“无竹不入居”和作画“胸有成竹”的境地。
关于竹,还有很多话题,耐心引导,何愁学生写不出几篇精彩的“竹”文呢?
二、开展美化校园活动,积累写作素材
环境布置――追求“让每一堵墙壁都开口说话”的效果。既突出时代特色的品味,又透露文化底蕴的积淀,且迎合学生心理的需求,利用环境布置构建出亮丽的(下转2―7版中缝)(上接2版《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提高学生作文水平》)人文景点,创设利于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情境。
首先是走廊文化。走廊、过道、门厅等处,教师和学生一起挂上书画条幅、名人画像、警句格言,既改变了白色墙壁的单调,更造成了一种文化的氛围,学生可以在经常性的审美活动中提升情感、净化心灵。特别是每年书画节上学生的获奖书画作品,师生把它们装裱以后挂起来,形成走廊文化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其次是教室景观。教室是学生校园生活最主要的活动空间,而教室文化又往往是一个“被遗忘的角落”,所以教室文化更有其“开发”的“潜力”。窗明几净、桌椅整齐,还只是净化。开发教室文化的重点是突出“优化”二字。布置好教室的黑板报、读书角、宣传栏,每天向学生传递大量新的信息,使之成为学生向往的一大景观,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教育功能。学生有了这些活动,写作的时候还会呆在那儿咬笔杆吗?
三、开展文体科技活动,深化写作情感
全校性的文体科技活动就是全员动员、体员对与的“大众化”的活动。以时间为经,如节日、纪念日、假期等,以内容为纬,如文艺类、体育类、科技类、学科类等,构建为综合性的校园文化活动。
譬如,暑期的夏令营,全校一个总主题,各类活动有分主题,涵盖各个领域:“地球只有一个”的环境保护知识学习、考察活动;“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的三小科技创意活动;“探索科学奥秘”的自然科学知识竞赛活动;“美化我们的生活”的艺术培训活动等等,多领域、多形式的夏令营主题活动,吸引了众多的学生,丰富了学生写作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