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安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高度重视,周密安排
全面排查,分类监控。____乡的地质灾害历年来都是党委政府的汛期工作重点,摸清情况是地质灾害防治的基础,我乡再次全面排查全乡的地质灾害情况,全乡共地质灾害隐患点13个。
(二)及早动员,周密安排
乡党委政府根据县委政府的安排部署,结合本乡实际,成立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____乡人民政府关于2016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____乡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通知》等相关文件,并于每周召开地质灾害防治专题会议,周密安排2016 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每月召开地质灾害防治业务培训会,就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作进一步的细化和安排。要求各村委会、各地质灾害点监测人员做到“十个要”:一是方案要细化。二是责任要明确。三是宣传要到位。四是情况要清楚。五是巡查要有力。六是监控要有效。七是信息要畅通。八是台帐要完善。九是应急要及时。十是处置要联动。
(三)完善措施,全力防范
加大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力度。组织13个隐患点村组负责人33 人、国土资源管理员1 人、具体监测人员 13人对《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地质灾害防治知识进行宣传培训,提高广大干部群众保护地质环境的法律意识和防灾减灾意识及防灾抗灾能力。13 个隐患点共发放“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明白卡”、“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明白卡”1000余份,公告防治措施和避险方案、设置固定地质灾害危险标志牌13块。发放宣传材料2000 余份、张贴宣传标语10余条,对地质灾害知识进行宣传,切实让广大干部群众识别地质灾害、监测地质灾害、躲避地质灾害,尽可能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伤。
(四)实行地质灾害防治包村负责制。
每两名乡干部负责联系一个地灾点,负责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督促检查,督促5 个村委会和13个监测点人员认真履职,定时不定时的对各隐患点的监测人员进行抽查,对所在地灾点进行监测
(五)完善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
在认真巡查排查和监测监控的基础上,13个隐患点由各地灾点监测人员每天向乡政府电话报告一次本村隐患监测情况,每月书面报告一次隐患监测情况。
(六)全力抓好汛期安全生产工作
我乡严格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和“三个必须”的要求落实汛期安全责任到第一线。分别与5个村委会签定了地质灾害防治责任书;于13个监测员分别签署了目标责任书,明确具体的工作职责和工作任务,进一步增强工作的责任感。
(七)做好应急准备
气象部门预测:今年全年降雨量与常年同期相比正常,略偏多;梅汛期(5-7月上旬)降雨量与常年同期相比偏多,其中5月下旬、6月中下旬降雨较集中,部分地区有洪涝灾害出现;梅汛期结束后有阶段性高温干旱出现;台汛期(8-9月)影响我省的热带气旋频率偏高,强度增强,受台风影响,降雨量及降雨强度将大于去年。
预测地质灾害多发时段主要集中在4-9月。4月春雨期及5-7月梅汛期,由于降雨连续,土层含水处于饱和状态,当日降雨量达到50毫米或连续3天以上降雨时,易诱发山区风化残坡积土体、公路边坡滑坡以及矿山宕面、废弃矿山崩塌、塌陷地质灾害。8-9月台汛期,降雨强度大,由暴雨引发滑坡、山区小流域泥石流地质灾害的概率较大。
二、我区地质灾害现状
我区是*省地质灾害易发县(市、区)之一。根据《*市*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全区地质灾害易发区面积约1196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68%。截止2007年底,我区已查明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共73处,按类型分为滑坡、崩塌、泥石流、塌陷等四类,其中滑坡38处,崩塌12处,泥石流20处,塌陷3处,按规模分小型、中型两类,其中小型71处,中型2处。地质灾害隐患点主要集中于南北山区地质灾害易发区内,分布情况为:*镇9处、岭洋乡2处、黄坛口乡4处、廿里镇1处、后溪镇1处、*镇5处、全旺镇1处、*乡15处、*乡14处、周家乡2处、*镇12处、杜泽镇3处、灰坪乡2处、峡川镇2处。
全区73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对附近2200余人和2300余万元资产构成潜在威胁。
三、20*年地质灾害防治重点
今年4-9月为地质灾害重点防治期。*乡、*乡、*镇、*镇、*镇等乡镇地质环境复杂,现状地质灾害隐患较多,属地质灾害重点防治乡镇。重点防治的对象是:建设工程强度较大、边坡较陡、风化残坡、积层较厚的山区,特别是新建简易公路沿线、开挖强度较大的民房屋后、旅游风景点内险要地貌处、闭坑矿山的采空区、稳定性较差的泥石流隐患沟等。
20*年全区需重点做好防范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共7处:
1、列入市级以上重点地质灾害(隐患)防治点2处,即*乡竹埂底村杨梅岗滑坡隐患、*镇界头村叶树根屋后滑坡隐患。
2、列入区级重点地质灾害(隐患)防治点5处,即*镇东仓村乔麦舒泥石流隐患、黄坛口乡下呈村泥石流隐患、*乡黄蒙村泥石流隐患、廿里镇黄泥村墩头山体滑坡、*镇里村胡家山体滑坡。
以上地质灾害点稳定性较差,危害性较大,威胁人口较多,所在乡镇人民政府要逐点编制具体的防灾方案和应急预案,认真做好监测、应急和防治工作。
四、20*年地质灾害防治的主要任务
(一)拟订和实施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各乡镇(街道)要根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和《*市*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结合各自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际,拟订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并报区应急办、区国土局备案。同时,各有关乡镇要按照《*区地质灾害调查和区划》,编制辖区内的市、区级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防灾方案,并在地质灾害隐患点设明白墙。所有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地质灾害防灾明白卡要发放到村、到户。要明确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责任人及日常监测措施,落实群测群防责任制。
(二)进一步完善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体系
各乡镇(街道)要进一步完善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要补充抗御台风防范地质灾害及暴雪低温气候条件下防范地质灾害的工作内容,要注意避灾地点安全性的评价,确保预案启动实施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要适时组织应急预案演练,增强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能力。区国土局要编制与*区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相配套的应急预案操作手册,会同区应急办对地质灾害应急管理机构、应急队伍、应急器材及物资储备、重点保障对象等作一次全面梳理。有关部门、各乡镇(街道)要配合区国土局做好应急预案操作手册的编制工作。
(三)做好新一轮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及防治规划编制工作
我区第一轮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已到期。根据省国土资源厅、市国土资源局统一安排,我区今年将开展新一轮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及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编制工作。区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及各乡镇(街道)要积极配合区国土局做好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及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编制工作。气象部门要及时通报当年及今后一段时期的暴雨气象信息;区水利、交通、教育、旅游等部门要将地质灾害易发区内山塘水库、重要交通线路、山区中小学、风景名胜区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作一次全面总结,形成书面报告上报区政府,并报区应急办、区国土局备案;各乡镇(街道)要积极配合调查队伍做好管辖区域内地质灾害调查、核查工作,并负责地质灾害隐患防灾预案的编制及受威胁地区群众的宣传、培训工作。
(四)抓好小流域泥石流地质灾害防御工作
小流域泥石流地质灾害防御,对保障山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各乡镇(街道)要花大力气抓好小流域泥石流地质灾害防御工作,对于已查明的泥石流隐患,要充分结合当地山区小流域的整治及水利部门的山洪防治规划,制定切实可行的防灾措施;威胁人员众多、危害严重的,要及时编制防灾预案,确定监测人员,落实防灾责任人及防灾措施。在安排年度地质灾害搬迁避险及工程治理工作时,要充分考虑小流域泥石流地质灾害的防灾要求,安排项目和资金,切实保证受威胁地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五)进一步做好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
各乡镇(街道)要根据近年来地质灾害调查尤其是小流域泥石流地质灾害调查的成果,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区、乡镇(街道)、村三级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使之覆盖到地质灾害易发区和有灾害隐患点的每一个行政村,不断完善村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进一步落实群测群防责任制。有关乡镇要与地质灾害隐患点所在村签订“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责任书”。要加大规范化建设力度,建立健全灾害隐患点监测档案,加强对群测群防监测责任人的指导与培训,实行科学管理,统一监测要求,提高群测群防工作的防灾减灾效果。
(六)切实抓好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勘查、治理、搬迁避让
对生命财产有直接危害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各乡镇(街道)及区水利、交通、教育、旅游等部门要按照各自的管辖职责,组织实施应急排险,及时消除灾害隐患。对规模较大、危害严重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在勘查基础上实施工程治理。列入省、市、区级重点防治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区财政部门要优先安排资金,所在乡镇(街道)、区国土局要加强管理和监督,通过招投标等方式,选择具有专业资质的单位承担勘查与治理施工任务,加强治理工程施工管理,确保工程质量,按标准完成勘查与治理施工任务。对处于山区,交通不便,工程治理成本高,且又难以有效根治,当地自然条件不适宜人居的地质灾害隐患点,乡镇(街道)和有关部门要结合下山脱贫、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农村中心城镇建设及山区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建设工作,对受威胁群众实施搬迁避让。
(七)认真做好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
要认真贯彻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对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工程建设以及其他有可能导致地质灾害发生的工程建设项目,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必须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评估结果须按要求报有关主管部门备案。可行性研究报告未包含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结果的,项目主管部门不得批准其可行性研究报告,区国土局不得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切实把好地质灾害预防关。乡镇(街道)和区国土局要加强工程建设项目地质灾害防治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对未按要求实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要通知业主单位及时整改,对因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实施不到位造成严重损失的,要按照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进行严肃处理。
(八)做好新农村建设中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各乡镇(街道)要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中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旧村改造、新村选址、移民迁建及基础设施建设,要尽量避开地质灾害易发区,需在地质灾害易发区进行集中居民点、重要工程设施建设的,须按有关规定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为使农民建房能选址在安全的地质环境,预防人为引发地质灾害,对地处地质灾害易发区内的农民宅基地,由区国土局委托有资质的地质调查机构进行逐户调查和评估,分户填写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表,按用地批次合成一个评估报告。我区农村“康庄工程”沿线存在较多的滑坡、崩塌隐患,乡镇(街道)要加强道路沿线边坡的巡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防范措施。
五、有关部门职责
(一)区国土部门
1、根据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编制年度地质灾害防治计划,建立和完善防灾网络,会同乡镇(街道)落实防灾责任人和灾害隐患点监测责任人。
2、认真落实年度防灾预案编制制度,严格汛期值班制度,坚持灾情巡查制度和落实灾情速报制度。
3、灾情发生后,配合当地乡镇(街道)核查灾情,帮助房屋倒塌灾民落实建房用地;查明灾害发生的原因、规模、造成的危害及今后发展趋势,提出地质灾害防治意见。
4、督促有关部门、乡镇(街道)制定本乡镇(街道)、部门的防灾方案,检查防灾措施的落实情况。
(二)区水利部门
对水利工程项目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对容易引起滑坡、泥石流、崩塌的水利工程,要制定防灾措施。对病险山塘水库、盘山水渠渗漏引起的滑坡、抽取地下水引起的塌陷等进行认真检查,制定切实可行的防灾措施。灾情发生后,迅速查明水利工程损毁情况,制定损毁工程修复方案,及时抢修被毁水利工程。
(三)区交通部门
对新建、改建、扩建公路工程进行必要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新建公路未治理好潜在的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的,不能投入正常使用。对因公路建设而引发的地质灾害负有治理责任。加强对公路沿线的巡查,及时发现和治理地质灾害隐患。
(四)区教育部门
位于地质灾害易发区,受地质灾害隐患威胁的山区中小学,必须编制防灾预案,落实防治措施。在地质灾害易发区进行中小学新建、改建、扩建,要进行必要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加强山区中小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理地质灾害隐患。
(五)区规划、建设部门
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的建设项目,必须进行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对农村集镇建房,必须严格按规划建设,远离地质灾害危险区。
(六)区农业、林业部门
认真落实防灾责任制,对不宜耕种的山地,要坚决退耕还林、封山育林,滑坡体上不能垦山造林。要督促乡镇(街道)将地质灾害隐患点上的水田改为旱地。
(七)区旅游部门
认真落实防灾责任制,指导和督促旅游企业做好旅游景点和景区的地质灾害调查、巡查、防治工作,及时发现和治理地质灾害隐患,确保游客安全。位于地质灾害易发区内的风景名胜区,需编制防灾预案,落实防治措施。在地质灾害易发区进行旅游工程建设的,必须按要求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八)区财政部门
落实必要的防灾网络建设、地质灾害动态巡查监测和地质灾害隐患治理的工作经费。在灾害发生时,落实受灾人员救助资金和灾害治理资金。
六、地质灾害防灾对策和措施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和谐社会的建设,责任重大。各有关乡镇(街道)、部门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以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提高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严肃性的认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实、抓好。各有关乡镇(街道)、部门和新闻媒体要利用各种方式,加强对地质灾害危害性和防治基本知识的宣传,提高群众的防灾意识和自救能力。
(二)完善机制,落实责任
各有关乡镇(街道)、部门要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做好管辖范围内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重点落实四项机制。一是地质灾害险情监测巡查制度。要组织力量对辖区内的地质灾害点开展巡查,建立巡查台账,监督指导地质灾害点所在村开展监测工作。二是台汛期地质灾害值班制度。要在台汛期安排人员做好值班工作,要确保值班领导和值班人员到位,并保持全天24小时通讯联络。三是灾情速报制度。一旦发生山体滑坡、崩塌、塌陷、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各乡镇(街道)、有关部门要及时将灾情上报区府办、应急办、防汛办、国土局。四是措施落实机制。各乡镇(街道)、各有关部门要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切实落实包括值班、监测、报警、人员疏散、应急抢险等各项防灾措施。每个地质灾害点要做到“七个一”:一块明白墙、一张明白卡、一套避灾预案、一支应急抢险小分队、一组值班人员、一个应急避险统一信号、一组值班报灾电话(包括区、乡镇、村)。
为了认真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决定的实施意见》精神,切实做好我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
市地处山区,丘陵与山地面积占全市国土面积的93%以上,地质环境脆弱,地层岩性复杂,地质构造发育,盆地、阶地内膨胀土广布,地质灾害类型较多,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时有发生,属省重点地质灾害高易发区。根据市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规划,全市地质灾害高易发区面积4263.11km2,占国土面积的15.65%;中易发区面积6857km2,占国土面积的25.17%;低易发区面积10239.49km2,占国土面积的37.58%;全市地质灾害易发区总面积21359.6km2,占全市国土面积的78.40%,高出全省18.9个百分点。特别是受“5·12”地震及近两年暴雨、洪涝灾害的影响,地质灾害隐患急剧增加。目前全市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1851处,以滑坡、崩塌、泥石流隐患为主,威胁全市22851户、94311人及78991间房屋、39所学校和多处重要工程设施的安全,潜在威胁财产损失已逾26亿元,地质灾害防治形势异常严峻,防治任务十分繁重。因此,将认识和思想统一到国务院和省政府文件精神上来,认真做好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对于促进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二、明确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目标任务
根据国务院、省政府统一部署,全市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第一,大力开展受地质灾害威胁群众的搬迁避让工作,要结合《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总体规划(2010—2020)》整体部署,在“十二五”期间,争取将具备搬迁条件的受地质灾害威胁的群众全部搬出,最大程度的避免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第二,进一步完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提升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水平;第三、全面建成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体系、监测预警体系、防治体系和应急体系,使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明显减少。
三、强化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建设
(一)加强调查评价。目前,全市已有七个县完成地质灾害详细调查评价工作,汉台区、城固县、洋县、佛坪县要主动与省上沟通,争取上级支持,尽快完成地质灾害详细调查评价工作,并将调查与评价成果作为县(区)人民政府部署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基础依据。在科学详查的基础上,按照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和全面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抓紧编制完成市、县《市“十二五”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全面指导我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二)加快实施搬迁避让。各县(区)人民政府要按照《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总体规划(2011—2020)》安排,优先将受威胁程度高、治理难度大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周边群众,在“十二五”期间全部实施避险搬迁。对于搬迁安置点选址,必须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确保新址避开和消除地质灾害。国土资源部门要做好地质灾害避险移民搬迁对象的审查工作,切实做到应搬尽搬,保证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三)科学开展工程治理。对一时难以实施搬迁避让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要加快开展工程治理。地质灾害治理要与基本农田保护、小流域治理、公路建设、环境保护、扶贫开发等规划相衔接,要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工程应遵循和贯彻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建筑节能等理念。国土资源、发展改革、财政等部门要加强争跑项目并做好指导监督;交通运输、水利、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和建设单位要对交通干线、水利枢纽、输供电输油(气)等重要设施及军事设施周边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及时采取防治措施,确保安全。
四、健全群测群防网络
(一)提高群测群防水平。按照陕政发59号文件要求,在县建成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的基础上,其余各县(区)必须在三年之内达到“十有县”标准。县、镇两级人民政府要加强群测群防的组织领导,健全以村干部和骨干群众为主体的群测群防队伍,引导、鼓励基层社区、村组成立地质灾害联防联控互助组织。市、县国土资源部门每年要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加强对基层站、所工作人员、群测群防员的防灾知识技能培训,不断增强其识灾报灾、监测预警和临灾避险应急能力。
(二)完善监测预警预报网络。要在今明两年内建立市、县级地质灾害防治信息网络。市级地质灾害防治信息系统要尽快投入使用,勉县、略阳、宁强县的地质灾害防治信息系统须在今年年底前投入运行,其余各县(区)要加大投入力度,在明年年底前全面完成并投入使用。国土资源、气象、水利等部门要实行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相关信息共享,建立健全预报会商和预警联动机制,对城镇、乡村、学校、医院及其他企事业单位等人口密集区上游易发生滑坡、山洪、泥石流的高山峡谷地带,要加密部署气象、水文、地质灾害等专业监测设备,通过联合监测预报,确保能够及时发现险情、及时发出预警、及时启动应急预案。
(三)全面开展动态巡查。要建立健全隐患排查制度,对辖区内地质灾害隐患点开展经常性巡回检查,每年要开展汛前排查、汛中检查和汛后核查,及时消除灾害隐患,并将排查结果及防灾责任单位及时向社会公布。县国土资源部门要加强对乡镇隐患排查工作的督促指导,对基层难以确定的隐患,要及时组织专业人员进行现场核查确认。
五、加强地质灾害防范能力建设
(一)严格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工程建设,要严格按规定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严防人为活动诱发地质灾害。要强化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保护和矿山地质环境监测评估,在矿产开发利用之前,必须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对经评估认为可能引发地质灾害或者可能遭受地质灾害危害的建设工程,要配套地质灾害防治治理工程。有关部门在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基础设施专项规划时,应进行规划区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合理确定项目选址布局,避开危险区域。
(二)加强地质灾害防治队伍建设。要主动与驻汉各地勘单位协调沟通,争取地质灾害防治专业技术指导,建立与本辖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相适应的专业监测、应急管理和技术保障队伍,提高地质灾害防治队伍水平。市级国土资源部门要充分发挥市级专家库的作用,加强对县、镇地质灾害防治队伍建设的检查指导,对长期在基层一线从事地质灾害调查、监测等防治工作的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在职务、职称等方面给于政策倾斜,要按照行政国土面积和地质灾害严重程度合理配备基层国土资源所人员编制。
(三)提升地质灾害应急能力。要根据辖区实际进一步完善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重视应急队伍的组织和建设,保证相应数量的技术人员;按照《省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陕政办函〔2010〕142号)要求配置必要的应急车辆、通讯和监测设备,形成软硬件齐备的高效应急工作机制;要及时组织应急调查和落实抢险队伍,确保灾害发生时能做到“出得去、查得清、报得出、靠得住”,最大限度的消除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四)强化地质灾害防范。要充分发挥基层群众熟悉情况的优势,大力支持和推进镇、村地质灾害监测、巡查、预警、转移避险等应急能力建设。在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内,镇级人民政府、基层群众自治组织要加强对地质灾害隐患的巡回检查,对威胁学校、医院、村庄、集市、企事业单位等人员密集场所的重大隐患点,要安排专人盯守巡查,并适时组织应急避险演练。对出现灾害前兆、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的区域和地段,县级人民政府要及时划定地质灾害危险区,向社会公告并设立明显的警示标志;要组织制定防灾避险方案,明确防灾责任人、预警信号、疏散路线及临时安置场所等;遇强降雨等恶劣天气及地震灾害发生时,要组织力量严密监测灾、险情的变化和发展趋势,紧急情况下,镇级人民政府、基层群测群防组织要迅速启动防灾避险方案,及时有序组织群众安全转移,并在危险区设立警示标志,避免造成人员伤亡。
(五)深入开展科普宣传和培训教育。各县(区)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广泛开展地质灾害识灾防灾、灾情报告、避险自救等知识的宣传普及,增强全社会预防地质灾害的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地质灾害易发区要定期组织机关干部、基层组织负责人和骨干群众参加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加强对中小学学生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教育和技能演练;县、镇级政府负责人要全面掌握本地区地质灾害情况,切实增强灾害防治及抢险救援指挥能力。
六、提高地质灾害防治管理水平
(一)明确地质灾害防治责任。要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分工协作、社会共同参与;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专群结合、群测群防;谁引发、谁治理;统筹规划、综合治理”的原则。各县(区)、镇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对本地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总责,建立完善逐级负责制,确保防治责任和措施层层落到实处。
(二)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区)政府要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把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对在地质灾害防范和处置中,致使工作不到位,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要依法依规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今年我区的地质灾害形势十分严峻。一是全区目前已发现的地质灾害点多达489处,点多面广,危害性大,在连续阴雨或大雨、暴雨情况下,极易复活;二是今年我区地灾发生时间可能比往年早,地质灾害发生数比去年同期可能增加约20%;三是由于近期公路、园区等工程建设活动十分频繁,大量开挖造成的地质隐患日益增多;四是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时段仍集中在汛期(5-9月),其中6-8月为地质灾害高发期。
我区目前地质灾害存在的问题仍然不容忽视。一是有的镇街和部门对管辖范围内的地质灾害和隐患排查还不够彻底和全面;二是部分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防灾预案及防治措施落实不够好;三是个别镇街、部门至今还未编制今年的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四是部分地灾点的监测工作不规范、不连续;五是部分群众防灾自救意识淡薄;六是工程建设活动监管力度不够,防治措施不到位,人为诱发地质灾害和造成地质隐患的情况十分突出。
昨天下午2点30分左右,因受四川省汶川县里氏7.8级地震的影响,我区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波及,虽然我区的地震强度不高,但是区级各部门、各镇街务必密切注意因地震导致各类地质灾害易发区域而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动,提高人民群众的地灾防灾抗灾意识,对管辖范围内的地质灾害易发区域立即组织摸排,掌握最新情况,特别是发现因地震造成的滑坡、岩体开裂等现象必须提高警惕,立即上报区国土房管局,组织人员进行治理,并做好地质灾害突发事件紧急处置预案。
二、总结经验,狠抓落实,全力做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减少地灾防治盲区和死角
根据区委、区政府对全区灾情的综合分析和预测,今年我们所面临的地灾灾害形势仍然十分严峻,这就需要我们早安排、早部署,未雨绸缪,认真作好汛期地质防治工作。各镇街和区级有关部门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务必做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一)区级各有关部门要严格按照区委、区政府有关文件要求,做好本行业范围内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交通部门要认真做好公路、航道及沿线边坡安全隐患的巡查、排查工作,对排查出的地质灾害要设立明显的警示标志,限制车辆、人员通行,明确专人负责监测,及时采取治理措施,保障交通工具和行人安全。要特别加强等公路沿线及玖龙纸业项目交通道路段危岩、滑坡的防范工作。
水务部门要做好水利、水电设施及周边的地质隐患巡查、排查工作,对排查出的地质灾害要落实专人监测,及时采取治理或搬迁避让措施,保障水利设施安全运行,保护周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建设和市政园林部门要做好城镇切坡、边坡、填方地段和市政设施及周边的安全隐患巡查、排查工作,对排查出的地质灾害要设立明显的警示标志,限制车辆、人员通行,明确专人负责监测,及时采取治理措施,保障市政设施及人民群众的安全。特别要做好像云辉丽都等地质点的治理。
移民部门要做好移民迁建区、移民迁建设施及高边坡的安全隐患巡查、排查工作,对排查出的地质灾害要设立明显的警示标志,明确专人负责监测,及时采取治理或搬迁避让措施,保障移民安全。
经济和安全管理部门要做好工业企业、各类矿山开采活动的巡查、排查工作,发现安全隐患,立即责令企业整改,确保安全。
国土房管部门要组织安排已查明的自然因素地质灾害隐患点和直接影响房屋安全的地质灾害监测工作,接到灾情报告后,要组织监测站、地质专业队伍及时到现场调查,分析灾(险)情;一旦发现险情,要在区政府的领导下,与相关部门、当地镇街一起组织搬迁避让,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气象部门负责汛期气象预测工作。及时将天气预报通报镇街和区政府相关部门。
各镇街主要领导要亲自安排、将已发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和防治任务落实到居委会、村组和点,按照地质灾害威胁对象落实防灾责任人(包括建(构)筑物所有人、管护人、使用人)和监测责任人,务必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认真组织辖区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排查、巡查,发现险情、灾情要及时撤离人员,并按地质灾害灾险情速报要求及时上报。接到地质灾害险情或灾情报告后,相关镇街、行业主管部门和区国土房管局要立即派人赶赴现场进行调查,及时确定灾害体规模、受威胁对象以及必须采取的应急抢险措施等;情形危急时,镇街或村、社、监测人应当及时启动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先动员和组织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居民以及其他人员转移到安全地带,必要时可以采取交通管制、强行撤离、强行拆除等措施组织避灾疏散,确保安全至上。
(二)各镇街要采取各种途径、各种形式、各种措施,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的培训教育工作。一是要加强对干部的宣传教育,切实增强各级干部的防灾意识,提高领导干部特别是基层领导干部的应急反应能力和指挥组织能力;二是要加强宣传教育,广泛开展防灾避灾知识的宣传教育,切实提高人民群众对地质灾害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特别是居住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域内的人民群众,一定要针对地灾发生征兆、应急处置方法等事宜加强宣传教育。
(三)区级相关部门和各镇街的防灾预案必须到位,加强日常巡查工作。一是各镇街和区级相关部门应根据区政府下发的《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和《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抓紧编制并落实本部门、本镇街的地质灾害年度防治方案和应急预案;二是各镇街、各相关部门要立即组织人员对辖区范围、管理范围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认真的排查、巡查,发现险情、灾情的要立即落实防范、应急抢险治理措施确保安全至上。凡因工作不到位造成人员伤亡或重大财产损失的,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责任倒查,严肃追究相关单位及人员的责任。
(四)切实作好应急反应工作,加强对重点区域的监控和突发事件的反应机制。一是要加强预测预报。区气象、区国土房管等部门要加强安排实时监测,切实做好对滑坡体、崩塌体等地灾体的监测预报,努力提高预测预报的时效性和准确性。二是要充分依靠应急专业队伍和技术专家。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专业技术性极强,各镇街要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人员和硬件设备,确保一旦出现地灾险情灾情,可以充分依靠这些技术专家、技术人员对灾情进行科学分析并提出应急处置的措施建议;三是要加强重点地区地灾防范工作。各镇街和有关行业部门要切实加强重点工程建设区、人口密集区、重要交通干道沿线、城市规划建设区、重点矿区和集中开采区等重点地区的地灾防治工作,确保不发生群死群伤和重大财产损失。
三、全力以赴,严防死守,确保万无一失,打好全区地灾害防治攻坚战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各镇街、部门务必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相关工作,切实抓紧抓实,要严格坚持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地灾害防治行政首长负责制。要充分做好防为救灾准备,要将地质灾害防治纳入整个自然灾害防灾救灾体系,确保防灾救灾物质到位,要充分利用现有防灾资源,减少人力物力的浪费,确保抢险救援行动的迅速和扎实有效。
(二)要建立健全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预警体系。群测群防是我区防治地质灾害的有效手段。对各个已发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要逐一编制落实单点防灾预案,要逐点发放防灾明白卡,逐户发放避险明白卡,明确各灾害点的监测人和防灾责任人,明确具体的监测、防灾工作任务和要求,定期检查、督查各地质灾害点的防治工作,确保各项防范措施落实到位。
(三)严格各类建设活动管理,杜绝人为地质灾害。各镇街和建设、交通、水利等部门要严格加强相关建设活动的管理,认真履行各自地质灾害防治职责。各镇街在编制集镇规划、有关部门在编制项目规划时,应当组织对规划区进行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时,必须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市国土房管局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管理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通知》(渝国土房管发〔〕24号文)的规定将地质灾害防治贯彻到项目建设全过程,切实做好每个建设项目的地质勘探、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等工作,严格按规范程序、顺序和设计的要求进行施工,涉及切坡、堆载回填、老地质灾害(隐患)地段应先及时按规定搞好支护工程或治理工程后再实施主体工程,并加强周边的检查、巡查、监测,确保各项防范措施真正落到实处,控制和杜绝人为地质灾害事故发生。
为进一步做好我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按省政府要求,根据*国土资[2009]62号文件部署,经县政府同意,现就我县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排查鉴定工作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排查鉴定范围和时间要求
本次排查鉴定范围为全县各乡镇,排点是城镇、村民居住区、学校、企事业单位、公路、旅游景区(点)、重要工程设施等地点的地质灾害隐患,工程、居民住宅切坡建设形成的高陡边坡隐患。排查鉴定工作由乡、镇人民政府统一安排,于2009年5月中旬结束。
二、排查鉴定主要工作
(一)排查工作
排查主要内容包括已查出地质灾害隐患点和高陡边坡隐患的威胁情况。排查工作的技术要求参照国土资源部《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和《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实施细则》执行。
县政府负责组织国土资源、建设、水利、交通、教育、旅游、林业等相关部门,聘请地质灾害防治专业队伍,对县域内的已查出的地质灾害隐患点逐点进行排查;乡镇政府负责组织当地相关单位、村委会对高陡边坡等隐患进行排查,逐点填报排查表(见附表)。对排查中发现可能造成地质灾害的高陡边坡隐患,报请县政府进行认定。
(二)鉴定工作
在全面排查的基础上,对于不能准确界定性质、规模、成因的地质灾害隐患,由县政府报请市国土资源局组织专家组进行鉴定。
三、有关要求
(一)加强领导
本次地质灾害隐患排查鉴定工作在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进行,各乡、镇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视此次地质灾害隐患排查鉴定工作,抓紧制定工作方案,落实排查鉴定工作责任人员,确保在5月中旬完成排查鉴定工作。县国土资源局要做好工作指导,并适时组织开展督查。
11月29日,礼泉县烽火镇兴隆村坡底东侧崖体发生崩塌,尽管未造成人员伤亡,但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为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有效预防地质灾害事件发生,近日,市政府办公室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咸政办发〔〕176号),经区政府同意,现将该《通知》转发给你们,请按照相关要求,认真贯彻执行。
一、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各镇办和相关部门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地质灾害应急和防治工作,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提前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各镇办对本地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总责,主要负责人要认真履行职责,安排专人负责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预防、监测工作,落实防控责任,切实加大对辖区危险地段的排查工作力度。国土分局要加强对全区范围内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预测预报、组织协调、指导监督等工作,确定专人协助镇办做好相关工作。
二、加强地质灾害隐患检查排查工作。近期,国土分局和各镇办要认真组织,集中开展一次地质灾害隐患专项检查、排查活动。特别是双照镇、马庄镇、吴办、古渡办和马泉办要对辖区地质条件复杂地段、高边坡地段、黄土塬区、地裂带等地质灾害易发区逐一进行检查、排查,不留死角,确保一旦有地质灾害前兆,能够及时发现险情,迅速预警撤离。对排查中发现的地质灾害隐患,要及时妥善予以排除。
一、基本情况
我镇国土面积144.43平方公里,山高坡陡,土质松散,素有“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面和家园”之称。自然条件差,特别是三峡库区蓄水退水以来,地质灾害频繁发生。2011年“8.22”强降雨滑坡曾造成41家房屋倒塌。
我镇境内流域主要有香溪河、耿家河、大礼溪、五童小河四大水系,流经我镇9村、两个社区,涉及24000多人。这些河流都与三峡水库相连,每年库水涨落之间,最容易出现滑坡险情。全镇现有大型水库1座,堰塘56口,涉及人畜饮水和1万余亩农田灌溉。
二、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建立防治网络,实现地质灾害群测群防。
我镇为了扎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从领导抓起,健全防治机构;从预警抓起,开展全民共防。
1、建起防治机构网。为了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我镇成立了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镇长任组长,镇党委副书记,党委委员、副镇长任副组长,由国土资源所、人武部、派出所、水利水保中心、财政所、民政办、院、供电所等部门负责人和村委会主任为成员,领导或指导全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建有地质灾害防治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政府农业办,由农办主任兼任,国土资源所长任副主任,负责地质灾害防治具体工作。村成立了防治小组,由村四名干部组成,包干到组,到地质灾害点,负责检查和督促每个灾害点监测员的工作和防治、抗灾赈灾协调工作。102个地质灾害点聘有监测员75人,水库、堰塘落实监管员57人,负责监测,做好记录,及时汇报情况,协助镇村及时处理地质灾害点的隐患。卫生
2、建起预警信息网。镇建起到村、村建起到户地质灾害防治电话信息中心,规定24小时畅通。镇将防灾气象预报、防灾安排、灾情通报、赈灾援助等及时传递到村到户。与县国土资源局地质灾害气象预报平台密切联系,保证在地质灾害天气出现前第一时间预报到位。提前预报,做好防治准备工作,保证关键时刻临危不乱,保障社会秩序井然。同时做到一方有灾,八方知晓;一方有难,全镇支援。组织专班送明白卡上门,做到农村一户一份,全镇发放明白卡7000余份。组织监测员给群众讲清楚发生灾害的诱因、预警信号、撤离方向、撤离路线、避灾地点等内容,普及防灾知识,培养防灾技能。根据各地灾点实际情况,配备了警报器、铜锣、口哨、电喇叭等预警信号工具。让群众熟练地掌握了每个信号工具发出的预警信号。
(二)落实规章制度,实现地质灾害预防为主。
制度是地质灾害防治的根本保障,落实制度是地质灾害防治的关键所在,我镇依据地质灾害防治制度做好“四坚持”,保证了制度落实,突出了预防为主。
1、坚持排查监测制度。镇组织专班对村和镇直单位、企业辖区内的地质灾害点和地质构造复杂的建筑物、交通线路、不稳定斜坡体等摸底排查,重点检查地灾隐患点有无新的变化迹象、并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置。扣住监测关键,对一般地质灾害点实行定期监测,每周不少于3次,对重点地灾点,实行天天监测,做好监测记载,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避让。为了保障受威胁群众顺利转移避让,选择在安全地带建立镇避灾中心,或在重点隐患点附近发放救灾帐篷就近避险。
2、坚持地质灾害巡查制。严格执行地质灾害巡查制度,一周一巡查坚持不懈。村和社区负责人主要巡查本辖区内一般地质灾害点变化情况,镇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主要巡查全镇重点地质灾害点,不放过一个细节、不忽视一个小小的裂缝,若有蛛丝马迹,立即组织应急处置,及时消除隐患,并分级上报。严格执行地质灾害防治值班、速报制,镇政府设有地质灾害防治值班室,安排一名工作人员24小时坚守,保证政令畅通、信息快捷,防灾、避灾、救灾、治灾措施及时有效。
3、坚持群测群防工作制。建立和完善了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制度,按照“预防为主、治与避相结合”的原则,建立“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条块结合、分工负责、协调一致、反应灵敏”的应急反应机制,同村签订了地质灾害防治目标责任书11份,同监测员签订了监测合同102份。实行一式四份,国土资源局地监防治中心、镇国土资源所、镇地灾防治领导小组各备案一份,责任人本人持一份。实行责任追究制,对于造成人民生命财产受到损失的人,按照党纪政纪和法律追究责任,不姑息迁就。签订责任书和追究责任有效地增强了所有人员的责任感和应急处置能力,有效预防突发事件,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了社会稳定。
发动群众力量,共同防治地质灾害。为了防控突发的地质灾害,动员不会受到现有地质灾害点影响的农户开展居住环境地质情况调查,掌握山体结构和特征,分析可能出现的危险地点,提早预备一条应急撤离路线,选择一个避让地点。小问题能自己防治的尽早治理,人户多的,联合治理,并要求他们经常和村防治小组保持联系。动员可能受到现有地质灾害点影响的农户,提高警惕,协助监测员搞好监测,经常观察,发现问题及时报告。若有灾情,服从安排,听从指挥,严格按照明白卡上的要求做。
4坚持重点监测点防治制.根据我镇地质环境条件、工程建设活动的强度,我们把宜巴高速修建地带,宜兴公路、209国道、香溪河流沿线,大礼村大坪、昭君小学背后山坡作为极易诱发堆积层滑坡、松土滑坡和公路高切坡滑坡及施工现场的崩塌重点监测防治点,同企事业单位和村委会、滑坡监测员建起三级同防同治体系。在重点监测的同时,开展了省道、国道、宜巴高速接线路、香溪河流、昭君小学背后山坡的滑坡治理。开展排洪渠、堰塘整修,到目前为止,为群众挖好13口堰塘,修缮排洪渠4条,整修灌溉渠6条,11.5公里。增强了抗滑坡、坍塌和防洪能力。
(三)强化应急措施,实现人民生命财产长防久安。
1、应急预案实效。结合我镇实际制定出地质灾害防治应急预案,分析了地质灾害特征,详细划分了地质灾害区域,确定了应急措施,做到最大限度地保护好人民生命财产。
2、物资准备充分。我镇购买了警报器2个,铜锣20面,口哨100多个,铁锹110把,发放到地质灾害点。购买锄头50把,胶靴60双以及照明工具,配备应急专用车等,作为应急所用。筹备了20顶帐篷,作为重灾点避让之用。成立了地质灾害急救医疗队,急救药品、器械配备齐全。
3、应急队伍落实。在镇直各单位选拔30名骨干青年组建成地质灾害应急分队,队长由人武部部长担任,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实战演练,队员们掌握了应急技术,随时可以投入应急战斗。村和社区成立20人应急小队,支部书记任小队长,全镇应急骨干力量发展到250人。
4、应急经费到位。凡是地质灾害防治所用经费,党委政府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设立专户专帐,专款专用。对地质防治经费从不挂欠。全镇地灾点102个,每个监测点300元监测经费发放到位,共发放了30600元。制定了奖励措施,筹资10000元,对村地质灾害防治负责人实行年度考核和奖励。
5、技术培训到位。请县国土资源局对地质灾害监测点的75名监测员和11名责任人进行监测技术培训。让他们掌握地质结构、易滑坡、易坍塌的认知技术;掌握险情出现处置技术等,力争培养一支技术过得硬的地质灾害防治队伍。
三、存在的问题
在基层的地质灾害防治实际工作中,我们目前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1、地质灾害治理难度大。由于我镇地质灾害需要治理的点多,所需资金累计过亿元,国家每年下拨的治理经费很难解决现实治理大难题。
2、群测群防人力小。由于我镇属县城郊镇,年轻人出门打工人多,农村家中大多是老年人、妇女和留守儿童,真正出现灾情,这些人属于保护对象,能抢险救灾的劳力甚少。
3、缺乏科技支撑。有效的地质灾害防治技能是防治地质灾害不可缺少的条件,现在农村人多数凭常识判断,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加强全民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培训,提高群测群防人员的素质势在必行。
《预案》所称地质灾害,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因素引发的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预案》实施的基本原则是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统一指挥,分级负责,部门协作,保证重点,工程治理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遵循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积极开展地质灾害巡查、监测、治理、应急调查、预警预报和宣传培训工作。
一、全县地质灾害基本情况
(一)地质灾害隐患情况。我县是地质灾害易发区,易发区面积1915.64平方公里,共发现各类地质灾害预警(隐患)点400处,其中重点(二级)地质灾害预警点15处,威胁1095人、1321间房屋,潜在经济损失1432万余元;次重点(三级)地质灾害预警点127处,威胁8511人、6383间房屋,潜在经济损失9761万余元;一般地质灾害预警点258处,还存在未被发现和人为破坏新出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石门楼镇、罗溪乡、上汤乡、鲁溪镇、澧溪镇、泉口镇、船滩镇、甫田乡、清江乡、大洞乡、东林乡、横路乡都是地质灾害易发的重点乡镇。
(二)地质灾害发生特点。近年来异常的雨雪、冰冻天气及洪涝是引发地质灾害的主要原因。但因人类活动诱发的地质灾害也在不断上升,不规范的采矿、工程建设、民间切坡建房及过度抽排地下水是引发地质灾害的重要原因。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多发生在雨水较集中的季节,4—9月是地质灾害高发时期。枯水季节地下水位的快速下降,地下采矿、抽排地下水也易引发地面塌陷、地裂缝等灾害的发生,造成农田毁坏和房屋开裂、倒塌。采石、取土等露天开采矿山也可能由于不规范开采而引起边坡崩塌等地质灾害。
二、本年度地质灾害发生预测和防治重点
据气象部门预测和有关资料反映,2011年我县降雨总量接近常年,但发生突发性灾害天气几率较大,结合我县地质环境结构分析,今年汛期发生突发性、群发性地质灾害可能性较大,同时历年形成的一些重点、次重点和一般的地质灾害预警(隐患)点危险性也会有所增加,本年度应特别加强这些预警(隐患)点的监测工作。今年汛期,石门楼镇、罗溪乡、澧溪镇、泉口镇、船滩镇、鲁溪镇、上汤乡、甫田乡、大洞乡、宋溪镇、杨洲乡、东林乡、横路乡等乡镇地质灾害仍将以山体滑坡、泥石流为主,防范重点在居民集中区、学校、医院、矿山周边、公路(乡村公路)沿线,如上汤乡洋新村下高塘新增地质灾害隐患点;鲁溪镇、泉口镇、罗溪乡、清江乡等主要以地面山体滑坡、地面塌陷、地裂缝为主,防灾重点在人口密集区,如鲁溪镇北屏村、华源锑矿采空区、罗溪乡尧山村—岭上—上坳地裂缝等。汛期,由于强降雨过程中地下水的渗透作用,使地下水位抬升,一批不稳定的地下溶洞、采空区容易集中塌陷,不排除出现一些规模较大、危害程度较高的地面塌陷。汛后的9月、10月份,由于地下水位快速下降,一些相对不稳定的地下溶洞、采空区,在失去重力平衡的情况下,也可能会出现塌陷。综合预测我县今年地质灾害的发展趋势,仍然维持在较高等级。各地、各有关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加强防范。
三、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根据以往我县地质灾害发生的特点,今年我县的地质灾害防治要着重抓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一)加强领导,强化工作责任。为确保我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进一步将责任落实到人,县政府成立由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县政府办、县国土资源局、县财政局、县公安局、县民政局、县卫生局、县教育局、县安监局、县农业局、县水利局、县交通局、县公路分局、县扶贫和移民办、县电信局、县供电公司等部门分管领导及各乡(镇)乡(镇)长为成员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各地也必须成立以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并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层层签订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状,制定相应的防灾预案,建立巡查制度,明确工作责任,确定应急撤离路线和应急安置场所,保证防灾抢险各项工作责任落实到位,同时要成立名符其实的地质灾害应急分队。
(二)健全群测群防网络,加强监测预报。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群测群防是防治基础。各地、各有关部门必须建立和完善一整套科学、合理的群测群防体系,层层签订群测群防责任状,落实监测责任人和监测员职责,对地质灾害实行有效动态监测,及时掌握地质灾害发生的前兆。必须始终坚持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复查制度,做到不漏一村、一户、一点、一矿。要充分发挥群测群防监测体系的作用,加强巡查,及时发现地质灾害隐患点变化情况,并逐一制定防治措施,落实防灾责任。国土、气象部门要加强灾害性天气的会商,及时对灾害性天气作出气象—地质灾害预警预报,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三)贯彻落实“三项制度”。汛期地质灾害值班、巡查、速报和应急三项制度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行为准则,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具体责任的体现。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和完善各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制度。当地质灾害出现临灾和险情时,要及时做好人员迁避、紧急疏散、应急抢险和灾情速报等工作,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四)深入宣传,提高广大干群的防灾意识。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工作,通过电视、会议、讲座、培训等形式,向广大干群深入宣传地质灾害防治法律、法规和地质环境管理知识,重点宣传地质灾害的突发性、危险性,普及汛期灾害防治的基本常识,不断提高人们主动防范、依法防治意识,增强防灾能力。
(五)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严禁乱采滥挖,防止水土流失。要按照国土资源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的有关要求,严格执行探、采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准入制度。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保证金缴存力度,有效改善矿山地质环境,减少矿山地质灾害的发生。
按照镇防汛指挥【xx】xx号《xx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关于开展水库安全度汛和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督查的紧急通知》文件要求,我校行政,村小学高度重视,立即安排相关人员对我镇小学对6个学校的地质灾害山洪隐患点开展排查工作,现将自查报告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镇中心小学现有学校6所,全镇在校学生1234人,教师96人。就全镇所有学校而言,存在山洪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是中心完小,甸坑村小学。中心完小是镇沅县41个重点地质灾害监测点之一,山洪灾害隐患较大,雨天学校上方山洪水来源广,水路长达到一千多米,山洪水大部分流经、冲击学校围墙外防洪沟;且中心小学地质结构较为复杂,土质结构松散,属于地质局部沉降带。
甸坑村小学地处农田中央,地质松软。学校于xx4月26日开始的地质灾害进行应急治理。因近期雨量大,雨天时间长,目前工程没有竣工。甸坑小学主要灾害为治理区域滑坡,山洪水威胁特别大。
文岗村小学、果吉村小学、和平村小学、勐真村小学山洪地质灾害威胁不大,但是对于防范工作不可掉以轻心。
二、主要做法
一是加强领导、落实地质灾山洪害防治责任。
坚持预防为主、切实加强领导。我校行政高度重视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将每所学校的山洪、地质灾害患点明确到村小学负责人,成立监测小组,明确职责,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认真履行职责,切实落实好监测、预防预报预警、群测群防、应急调查等防治措施。
二是制定防治方案、明确地质灾害防治目标。
逐步建立和完善地质、山洪灾害监测方案。
三是加大宣传、增强师生防灾减灾意识。
通过张贴宣传画、班队会、地质灾害逃生避险演练等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方法,加大地质灾害、山洪防治工作的宣传力度,普及地质灾害监测、预防、避险、抢险、治理等基本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增强师生防灾减灾意识,实现自觉防灾、全民减灾、确保一方平安。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我校师生防御地质、山洪灾害意识还不够强。
部分师生防灾意识淡薄,对地质灾害存在侥幸心理。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和专业人员的指导,对地质灾害发生规律等知识不深,预报预警能力不强,监测工作全靠土办法。
二是群测群防基础薄弱。
学校属于特殊群体集聚区域,防灾抗灾能力弱。
三是山洪地质灾害治理资金缺乏。
近年来,行政对中心校、甸坑小学的山洪地质灾害治理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修建防洪沟、挡墙。但是,由于需要治理的区域广,占线长,目前任然没有完成有效治理,急需各级政府部门给予支持解决。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师生防灾抗灾意识。
二是健全监测制度。
充分发动师生共同参发现隐患,学校治理隐患。
三是积极向党委政府、上级主管汇报,争取资金,立项治理危险区域,从根本上解决山洪地质灾害威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