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颈动脉狭窄治疗方案范文

颈动脉狭窄治疗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颈动脉狭窄治疗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颈动脉狭窄治疗方案

第1篇:颈动脉狭窄治疗方案范文

【关键词】  螺旋ct;颈部血管;ct血 管成像。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of 16-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in the diagnosis of cervical artery diseases

guo  ying-yu, yu qing-tai.

department  of  ct, songyang  city  oilfield  general hospital, 138006,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of 16-slice apiral ct angiography in the diagnosis of cervical artery diseases.  methods   all 34 cases with suspected as carotid or vertebral diseases underwent 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examination using 16-silce spiral ct. the original imaging data were inputted and disposed with varies imaging processing software on the workstation,to quantified evaluate the luminal stenosis of cervical arteries and atherosclerotic plaque.   results  all 34 cases included 29 carotid atherosclerosis,10 mlid luminal stenosis, 12 moderate luminal stenosis, 5 severe luminal stenosis,2 segmental occlusion;15 calcified plaque,10 noncalcified plaque,9 mixed plaque ;the total ct value ranged from 20-1140hu,and the ct value of calcified plaque ranged from 220-1140hu,the ct value of noncalcified plaque ranged from 20-73hu; hese 7 positive findings included 1 left common carotid artery abnomal origin,2 carotid artery aneurysm and 4 vertebral artery stenosis.  conclusion 16-slice spiral ct is good of time and density resolusion, combined later with 3d imaging processing on the workstation,it can directly display the shape of cervical artery,evaluate the percent of luminal stenosis and the stability of atherosclerotic plaque.so cta is an accurate modality in making the diagnosis of cervical artery diseases.

[key words]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 cervical artery ;ct angiography

螺旋ct的问世,使ct采集容积数据成为可能,随着16层螺旋ct的推广应用,时间分辨率和密度分辨率有很大提高,联合三维重建技术等多种图像后处理功能,使颈部ct血管成像有了新的突破,能准确评价颈动脉狭窄的程度及斑块的稳定性。笔者对34例患者行颈部ct血管成像(cta),进一步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材料与方法

34例患者均来自我院2007年12月—2008年10月间行颈部ct血管成像检查者。其中男性20例,女性14例,年龄26-64岁,平均年龄52岁。扫描方法:采用ge lightspeed16层螺旋ct机进行检查,扫描范围从主动脉弓至外耳孔水平,从足侧向头侧顺血流方向扫描,采用非离子型造影剂优维显(300mgi/ml),注射速率3.5-4ml/s,延迟时间18-20s;扫描参数:电压120-140kv,管电流320ma,球管旋转时间0.6s,层厚0.625mm,重建间隔0.625mm。将扫描的原始图像传到工作站进行多种后处理,主要进行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cpr)、容积重建(vr)、血管分析(ava)等后处理,选择最佳质量图像用于管腔评价。

结 果

34例患者均获得高质量的ct图像,共显示68支颈动脉及椎动脉,其中,颈动脉粥样硬化者29例,管腔轻度狭窄者10例,中度狭窄者12例,重度狭窄者5例,节段闭塞者2例;钙化斑块15例,非钙化斑块10例,混合斑块9例;ct值范围20-1140hu,其中钙化斑块ct值220-1140hu,非钙化斑块ct值20-73hu;左侧颈总动脉起源异常者1例;颈动脉体瘤2例;椎动脉狭窄者4例。

讨 论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病,死亡率高。颅外段颈动脉疾病,尤其是颈动脉狭窄和粥样硬化斑块是缺血性脑病发作的主要原因之一,能够及早发现颈动脉狭窄,适时地施行内膜切除术或介入手术可显著降低缺血性脑病的发病率。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以其快速、无创的特点在检出颅外段颈动脉疾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1.颈动脉狭窄或闭塞样病变  

颈动脉狭窄或闭塞样病变是导致脑梗死的主要原因之一,最常见于颈动脉分叉处血管。传统的血管造影是诊断的金标准,但研究发现与传统血管造影相关的危险性等于或大于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危险性,而且可能高估血管的狭窄程度,对偏心性狭窄或不规则的狭窄因显示野的限制难以最佳评价。cta评价颈动脉狭窄的敏感度为88%-100%;评价严重狭窄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均达100%。cta还较dsa容易发现血管腔内的不规则及溃疡。cta与mra及us对照研究发现,cta可以准确量化血管的狭窄与阻塞,mra易于高估狭窄程度;cta在区别高度狭窄及闭塞方面优于us。各种后处理技术各有优势,vr技术显示所有容积数据,能直观、准确显示血管的空间结构;mpr中的曲面重建技术可以对感兴趣区血管勾勒出单一的血管行径,可以对血管的狭窄程度进行准确的量化。

2.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评价 

以往认为,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越严重,管腔狭窄越明显,越容易形成血栓导致缺血性脑卒中。近年研究表明,颈动脉狭窄程度并非脑卒中的主要诱发因素,而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与脑卒中密切相关。cta可以在显示颈动脉形态的同时,清楚显示腔内的粥样硬化斑块,通过对斑块ct值的测量,对斑块稳定性进行初步评估。不稳定性斑块为非均质性斑块,富含脂质及坏死物质,称“软斑块”,是发生缺血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之一。稳定性斑块以纤维化、钙化为主,又称“硬斑块”,主要由纤维组织构成,病理基础以增生的中膜平滑肌细胞和细胞外基质为主。非钙化斑块通常为不稳定斑块,引起狭窄需要尽快治疗;钙化斑块也就是硬斑块相对稳定,引起的重度狭窄可选择内膜切除术或血管内支架术。准确判断粥样硬化的部位、范围及性质直接关系到对预后的判断及治疗方式的选择。cta可以明确分辨各种斑块,为临床选择治疗方式提供准确依据。

3.椎动脉病变  

mr血管成像和dsa能显示椎动脉的全长,但无法观察钙化及骨骼结构,所以有不能发现椎动脉走行异常、骨质增生对血管压迫等缺点。三维颈部cta能清晰显示椎动脉走行全程,同时显示与椎骨的解剖关系,能为椎动脉病变提供重要诊断资料。由于椎动脉主要供应小脑的血供,因此椎动脉狭窄的检出有相当重要的临床意义。

综上所述,多层螺旋ct由于有良好的空间分辨率,螺旋扫描和计算机后处理技术相结合,联合应用vr、mip、cpr等后处理技术,避免血管的相互重叠。cta一次注药,可以同时显示颈动脉及椎动脉,在临床应用中有明显的优势;同时ava血管分析软件可以将普通mpr迂曲血管图像显示的在同一平面上,旋转不同角度,便于观察管腔形态;可以直观显示血管腔有无狭窄及有无斑块形成,准确评价管腔的狭窄程度及斑块的性质,为临床提供可靠的治疗方案和有价值的诊断信息,相信随着多层螺旋ct的不断发展应用,颈部血管成像还会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 阎钟钰 王振常 刘中林 . 1 6层螺旋ct颈部血管成像的初步临床应用[j]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07.13(6):413—418

2. 罗健君,李晓兵,许建铭等 mr对比增强三维血管成像对头颈部动脉病变的诊断,中国ct和mri杂志[j] 2006,4(2)

3. 杨亚英,张龙江,宋光义. 多层螺旋ct颈部血管成像[j]放射学实践,2004.19(10):764-766

4. 鲁晓燕 张挽时 徐家兴. 颅外颈动脉狭窄影像学研究进展[j] 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 .2001.24(1):32-34

5. 包颜明,张龙江,沈进,等.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的临床应用[j].放射学实践,2003,l8(2):137—141

6. willinsky ra,taylor sm,terbrugge k,et a1.neurologic complications of the cerebral angiography: prospective analysis of 2899 procedures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radiology,2003,227:522—528.

第2篇:颈动脉狭窄治疗方案范文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肝素钠泵;抗凝

【中图分类号】R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484-01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指在短时间内脑血流量减少引起的脑功能障碍,每次犯病的时间持续不久,通常是数秒钟、数分钟或数小时等,最长不超过24小时。往往因症状来得快,消失也快,恢复后不留任何后遗症而易被人忽视。实际上,TIA症状虽轻,但后果严重,如不及时治疗,据统计,约有25%~40%患者,在5年内将产生严重的脑梗塞,而威胁病人生命。而脑梗塞的病人中的1/3~2/3曾经发生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因此,临床上正确的处理TIA对预防脑梗死有重要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神经内科收治25例TIA病人,男15例,女10例,年龄26-73岁,平均3岁。高血压13例,糖尿病12例,高脂血症5例,冠心病2例,房颤2例,颈椎病3例,风湿性心脏病1例,吸烟9例,有酗酒史10例。

1.2 临床表现 颈内动脉系统TIA共18例,表现为短暂性单肢或偏侧无力,面部、单个肢体或偏身麻木,同向偏盲、单眼一过性失明等单个症状或多个症状;椎基底动脉系统TIA7例,表现为眩晕、复视、平衡失调和吞咽困难等脑神经和小脑症状,眩晕常伴有恶心、呕吐,无耳鸣。

1.3 治疗方法

1.3.1 抗凝治疗 对反复发作的患者,尤其是有心源性栓子来源的可能时,可用出血并发症较少的低分子肝素4000~7000U,腹壁皮下注射,每日1~2次,连用10日。

1.3.2 抗血小板聚集治疗 对于抗凝药物禁忌症的患者,推荐其使用阿司匹林(75~150mg/d),如果阿司匹林不能耐受者,应用氯吡格雷(75mg/d)。若无其他心源性栓塞的高度风险,窦性节律的TIA患者不应使用抗凝药物。

1.3.3 扩张血管治疗 用培他司汀20mg加入5%葡萄糖液5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7~10日。

1.3.4 钙离子拮抗剂 选用尼莫地平20~40mg口服,每日3次。

1.3.5 中药活血化瘀治疗 常用丹参、红花、三七等

1.3.6 手术治疗 经血管造影证实颅外颈内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管腔严重狭窄(75%以上),并伴反复TIA者,可通过血管内介入手段,扩张血管狭窄部位和置入血管内支架,使脑血流保持通畅,可改善TIA症状。

1.3.7 病因治疗 积极寻找TIA的病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室防止TIA再发的关键。

2 结果

25例病人经上述治疗方案治疗2-3d 后,23例TIA症状完全控制,1例症状仍有发作,1例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症状均得到控制。

3 讨论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各种病因引起的急性、缺血性、局性脑功能障碍,临床表现为突发短暂性、可逆性神经功能缺失。TIA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主要相关原因有:①微栓塞:颈内动脉和椎一基底动脉系统动脉硬化狭窄处的附壁血栓、硬化斑块及其中的血液分解物、血小板聚集物等游离脱落后,阻塞了脑部动脉,当栓子碎裂或向远端移动时,缺血症状消失。②脑血管痉挛:颈内动脉或椎一基底动脉系统动脉硬化斑块使血管腔狭窄,该处产生血流旋涡流,当涡流加速时,刺激血管壁导致血管痉挛,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旋涡减速时,症状消失。③脑血液动力学改变:颈动脉和椎一基底动脉系统闭塞或狭窄时,如病人突然发生一过性血压过低,由于脑血流量减少,而导致本病发作;血压回升后,症状消失。本病多见于血压波动时易出现本病发作。此外,心律不齐、房室传导阻滞、心肌损害亦可使脑局部血流量突然减少而发病。④颈部动脉扭曲、过长、打结、狭窄或椎动脉受颈椎骨增生骨刺压迫,当转头时即可引起本病发作。

TIA是缺血性卒中最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需与癫痫、偏头痛先兆、低血糖、多发性硬化等疾病加与区别。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疾病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如下:①为短暂的、可逆的、局部的脑血液循环障碍,可反复发作,少者1~1次,多者数十次。多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也可以是脑梗死的前驱症状。②可表现为颈内动脉系统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的症状和体征。③每次发作持续时间通常在数分钟至1小时左右,症状和体征应该在24小时以内完全消失[1]。TIA是急性脑血管病的一个特殊类型,1951年由美国神经病学家Fisher[2]首先提出,随着彩超多普勒、螺旋CT、MRI在临床上的应用,人们对TIA有了更清晰的认识。积极得当的治疗TIA,可以有效的预防脑梗死的发生。

参考文献:

第3篇:颈动脉狭窄治疗方案范文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病;颈动脉狭窄;彩色超声;血管造影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6078-01

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脑血管狭窄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重要原因[1]。目前对脑血管病变的常用检查有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等。脑血管造影检查准确可靠,是诊断颈动脉狭窄的金指标,但由于价格较昂贵、设备操作复杂和有一定的并发症等因素影响,目前还不能作为脑血管病高危人群的普查手段[1]。CDFI则具有无创、价廉、操作简易、可以多次重复检查等优点,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本研究拟比较CDFI与DSA检查对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8月――2011年8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并临床怀疑颈部血管狭窄的患者400例,其中男420例,女180例,年龄43-80岁,中位数60.5岁。临床诊断包括:脑梗死30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0例,眩晕30例。合并高血压10例,糖尿病20例,血脂异常10例,对400例患者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与脑血管造影检查。

1.2 方法

1.2.1 超声检查 应用SIMENS彩色超声诊断仪进行颈动脉检查,选用超宽变频探头,探头频率为7.0-11.0MHz。检查时患者取头后仰卧位,颈部置一小枕,充分暴露颈部。检查一侧颈动脉时头偏向对侧约45度,探头由纵段切面和横段切面自下而上连续扫描,分别检查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锁下动脉及椎动脉。如有狭窄,计算出狭窄度。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的狭窄面积计算功能可以自动计算出颈动脉狭窄面积的百分比,其计算公式为:(1―残余管腔面积/颈动脉管腔面积)×100%。全部超声检查均由同一名有经验的超声医师完成。

1.2.2 DSA检查 应用PHILIPS ALLURA12血管造影机进行血管造影检查。60例患者均采用股动脉Seldinger法穿刺,置5F动脉鞘,全身肝素化,分别进行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锁骨下动脉及椎动脉造影。如果发现有动脉狭窄,观察偏心或同心狭窄,计算狭窄程度[2]。

1.2.3 颈动脉狭窄程度的分级标准 正常;70%为重度狭窄(包括完全闭塞)。以DSA诊断为金标准,根据相应公式[3]推断超声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敏感度=(超声)真阳性数/(DSA)阳性数×100%,特异度=(超声)真阴性数/(DSA)阴性数×100%,准确度=(超声)真阳性数+真阴性数/(DSA)阳性阴性总数×100%。

2 结 果

以DSA检查为金标准,超声对颈动脉狭窄诊断准的敏感性为98%,其特异性为85%.而轻、中和重度狭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5.7%、86.7和98.0%。在400例患者中,有20例患者超声和DSA均认为有颈动脉狭窄(超声真阳性数);18例患者超声和DSA均认为无颈动脉狭窄(超声真阴性数);13例患者DSA认为有狭窄,而超声检查无狭窄,25例患者超声检查有狭窄,而DSA检查无狭窄。根据上面相应公式经过计算,超声诊断颈动脉狭窄的敏感度98%,特异度为85%。

3 讨 论

3.1 颈动脉狭窄的病因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中、老年颈动脉狭窄最常见的病因 ①患者常常伴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等其他易导致心脑血管损害的危险因素。动脉粥样硬化是由于脂质物质在血管壁上堆积,而血管壁内的巨噬细胞吞噬脂质物质形成脂质池,同时伴有脂质池表面纤维帽的形成,脂质核心与纤维帽构成动脉壁粥样硬化斑块的主要组成成分。斑块逐渐增大使管腔逐渐狭窄,或是斑块不稳定,发生破溃,斑块内脂质成分在血管腔内,导致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均可导致脑缺血事件的发生[2]②其它一些病变,与发育、血管炎症及自身免疫相关,也可以导致颈动脉狭窄,但所占比例极小。如大动脉炎、纤维肌发育不良、烟雾病等。在这部分患者中,年轻患者所占比例较大。

3.2 部分轻、中度颈动脉狭窄患者可无临床症状 对于临床出现与狭窄相关的症状者,称为“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临床表现主要与血管狭窄导致的脑缺血相关。根据发病的时间特点可以分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以及卒中,而这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患者的缺血症状是否可在24小时内完全缓解。可以完全缓解的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而不能完全缓解的为卒中。颈动脉狭窄导致的缺血症状主要包括,头晕、记忆力、定向力减退、意识障碍、黑朦、偏侧面部和/或肢体麻木和/或无力、伸舌偏向、言语不利、不能听懂别人说的话等[3]。

总之,颈动脉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防治关键在于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彩色多普勒超声以其无创、经济等优势成为检测颈动脉狭窄性病变的首选手段,可以准确地判断病变的程度,其诊断参数标准的准确性对于颈动脉狭窄患者的筛查和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华杨,刘蓓蓓,凌晨,等.超声检查对颈动脉狭窄50%-69%和70%-99%诊断准确性的评估[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6,3(5):211-218.

第4篇:颈动脉狭窄治疗方案范文

下肢动脉硬化 可能肢体坏死

偶尔感觉下肢变凉、抽筋、天气变化之后腿容易凉,走路多了,感觉腿无力,出现这样的表现,可能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早期症状,提醒您要关注下肢动脉的检查了。这时候,动脉硬化的程度比较轻,缺血程度也不是很严重,如果能及时发现,积极有效治疗,动脉硬化还是可以得到控制的。

若没有重视,那么随着动脉硬化的加重,下肢缺血程度也会加重,就会出现间歇性跛行,走一段路之后,会感觉腿无力或麻木、酸痛,甚至不能继续走,要休息一会,原地站几分钟后,症状马上消失了,还可以继续行走。当间歇性跛行发生时,如果忽视了血管检查,以为可能是关节炎、老寒腿、类风湿等,没有采取正确处理办法,甚至还去做热疗,就会导致病变加重,甚至肢体坏死,危及生命。

排查方法:首先是自查,看是否有引起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及其他血管的动脉硬化,如冠心病等。第二是评价肢体运动情况,是否有间歇性跛行,是否存在肢体疼痛,和运动是否相关。第三是评价肢体的脉搏跳动、下肢皮肤颜色是否苍白、是不是摸着凉凉的,或两条腿温不一样。如果怀疑有下肢缺血,要找医生做进一步检查。

比较有针对性的检查就是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此外,还有用多普勒仪器检查的方法来测量下肢动脉的压力,叫做多普勒节段测压,以及CTA检查,即CT血管成像、核磁检查、动脉造影等方式。

颈动脉狭窄 无征兆中风

一位65岁的老人,平时身体很健康,一天忽然感觉左腿没劲,摔倒在地,过了一两分钟后又恢复了,一个月内连续发作了两次,他以为是累了没休息好,但突然一天夜里睡觉时偏瘫了,到t院检查,发现右侧颈动脉有重度狭窄,因为忽视了症状,没有及时去医院检查,失去了治疗良机。

颈动脉是血液从心脏流向头脑部的主干河流,颈动脉狭窄如果不及时解除,就容易发生脑卒中、偏瘫、失语等。但颈动脉狭窄早期可无任何症状,患有颈动脉疾病的患者可在无任何征兆的情况下突然中风,有些患者在此之前可能会发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包括肢体无力麻木或一侧肢体有震颤感、肢体活动不足、单眼视物不清像有黑影遮挡、说话言语不清,出现这样的状况要及时去检查。

排查方法:医生会首先询问一些情况以及进行查体,如果怀疑得了颈动脉疾病,建议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是一种无痛性的检查,能检测到大部分颈动脉疾病。

如果彩超不能提供足够信息,或是已经确诊颈动脉狭窄,为了下一步手术治疗,可能还会进行进行CTA检查、核磁血管成像(MRA)和动脉造影。

肾动脉狭窄 肾脏发生萎缩

有些老年人平时有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等症,却不注意全身血管的检查,得了肾动脉狭窄没有及时发现,突然有一段时间,血压出现了恶性的征兆,吃降压药也不能控制,查体时也仅仅是注意抽血化验、查肝功能,忽视了对血管的检查,结果出现肾脏功能的严重损坏,血管狭窄越来越重,肾脏也发生萎缩,最后出现尿毒症。

肾动脉主要供应肾脏血运,供应肾脏的营养,所以肾动脉的狭窄或是闭塞,对肾脏功能有很大影响。一是对肾脏功能本身影响,二是肾性高血压。此外,还可能引起肺水肿等其他疾病,不能忽视。肾动脉狭窄患者通常自己不容易发现,更多的需要借助医生帮助检查。出现了高血压或肾功能变化,都应该想到,一定要检查一下肾动脉血流情况。

排查方法:做彩超,检查相对比较准确,有经验的超声医生能比较精确地判断肾脏动脉血管的狭窄程度、狭窄的部位、狭窄部位的血流速度、肾脏的大小等。这是一种无创的检查。

如果有需要的话,还要做CT血管成像,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CTA,以及核磁检查、肾血流图和动脉造影,不过这些是有损伤的检查。

椎动脉狭窄 影响脑供血

眩晕,看东西有重影、复视,手的活动不协调,走路不平稳等,有时候还会忽然晕倒。

出现这样的症状,是大脑供血不足的预示,这种脑缺血的症状,有的人表现得很明显,有的人则表现轻微,但是,无论症状轻重,长期对大脑很不利。

这样的情况,可能是因为椎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小脑和脑干缺血症状,叫做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

椎动脉属于锁骨下动脉的一个重要分支,通向大脑里面并且直接供应小脑和脑干,这支动脉堵了,要查查锁骨下动脉。

第5篇:颈动脉狭窄治疗方案范文

冠状动脉;左主干;三支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R542.2+2 A 1674-4721(2014)10(c)-0029-03

心源性休克(cardiogenic shock,CS)是指由心室泵功能损害而导致的休克综合征。由于心排血功能衰竭,不能维持其最低限度的心排血量,导致血压下降,重要脏器和组织供血不足,引起全身性微循环功能障碍,从而出现一系列缺血、缺氧、代谢障碍及重要脏器损害为特征的病理生理过程。临床上最常见的原因为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当发生AMI时,大面积具有收缩功能的心肌坏死,引起心肌收缩力明显减弱,心排血功能显著减低从而导致CS。现就本院近期1例AMI合并CS患者先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PCI)治疗,后择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病例作一汇报。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69岁,因“发作性胸痛5年,加重伴晕厥4 h”入院。患者5年前出现活动时胸痛,持续数分钟休息可缓解。未进行正规诊治。4 h前下棋过程中突发剧烈胸痛伴大汗,随即晕厥。2 min意识恢复但胸痛不缓解,急诊收入本院。家属抢救过程中误伤患者右眼致球结膜出血。有既往“高血压、糖尿病、阵发性房颤、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直肠癌术后”等病史。急诊查体:血压90/50 mm Hg,呼吸22/min。神志清精神差,痛苦貌。右眼球结膜出血,水肿明显。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50/min,心律绝对不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心电监护:心房颤动,可见3 s左右间歇。入院心电图:窦性心动过缓;Ⅱ、Ⅲ、AVF、V7~V9 ST段抬高,Ⅰ、AVL、V1~V4 ST段下斜型压低。急诊初步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急性下后壁心肌梗死(STEMI)、心律失常、心房颤动(慢心室律)、心功能Ⅰ级(Killip分级);2型糖尿病;高血压(3级,极高危);右眼外伤出血;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直肠癌术后。

即刻给予该患者拜阿司匹林300 mg嚼服,硫酸氢氯吡格雷300 mg口服,瑞舒伐他汀钙20 mg口服,多巴胺300 μg/min泵入。同时请五官科急会诊,考虑右眼外伤出血,抢救生命优先,先给予抗血小板、抗凝、局部冷敷治疗。因该患者有右眼外伤活动性出血,不适合溶栓治疗;且下后壁心肌梗死,有晕厥病史,心率慢,血压低,需植入临时起搏器,并备IABP保护,可行急诊CAG+PCI治疗。经详细交待病情、治疗方案及风险,患者及家属签字同意急诊手术。造影结果:①左主干+三支病变、右优势型、右冠状动脉为罪犯血管;②主干远端分叉80%狭窄;③前降支近中段弥漫长病变,最重90%狭窄,远段70%狭窄;④第一对角支开口90%,第二对角支开口90%;⑤回旋支开口90%狭窄;⑥右冠状动脉远段100%狭窄,心肌梗死罪犯血管(图1~图3)。

患者造影示严重左主干加三支病变,请心外科会诊,有急诊CABG指征,共同讨论下一步治疗方案。告知患者家属各种风险,患者及家属坚决拒绝CABG,最终决定急诊PCI解决罪犯血管后择期CABG。PCI过程:已植入临时起搏器,备好IABP。JL3.5指引导管,BMW导丝通过闭塞到达PLA。Thrombuster Ⅱ抽吸导管抽吸后血流恢复。累及PDA的分叉病变。另一根BMW导丝未通过PDA,换Runthrough导丝也不能通过。最后用PILOT 50通过PDA。Maverick 2.0 mm×15 mm球囊分别扩张RCA及PDA开口。Nano 3.0 mm×29 mm支架置入RCA远段-PLA(图4、5)。术后转入监护室症状完全缓解,恢复窦性心律,当天撤除临时起搏器。继续强化药物治疗,同时积极治疗眼外伤出血。经过6周恢复(心外科要求),已行CABG术。

2 讨论

AMI梗死面积>40%时则可能出现CS,CS依然是心肌梗死最严重的后果之一。一旦出现CS应尽快实施有效的治疗措施。急性期尽可能稳定血流动力学,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及辅助循环装置,同时尽快实施梗死相关动脉的再血管化治疗,包括溶栓、急诊PCI及急诊CABG。

近年来,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尤其是急诊PCI的日趋成熟及药物治疗的日趋规范,AMI后CS发病率有所下降。经急诊CAG证实,AMI合并CS的患者常表现为多支血管病变,但对于这类患者最佳的血运重建方案仍不明确。目前尚无随机对照研究比较休克患者行PCI与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疗效差别,仅有一小部分观察性研究进行了比较。SHOCK研究中,休克患者的PCI治疗中约1/4为多支血管病变的PCI。SHOCK研究建议严重的三支血管病变或左主干病变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而中度三支血管病变则建议行梗死相关血管的PCI,择期行延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SHOCK及NRMI注册研究显示,休克合并两支及三支血管病变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生存率高于行介入治疗的患者。由于多数情况下,PCI和CABG两种血运重建方案的安全复合终点相似,每例患者具体实施何种方案,既要参考患者的意愿,又要考虑手术的安全性以及近期和远期疗效。ACC国家心血管数据注册研究在内的诸多研究已经证实,梗死相关血管支架置入及Ⅱb/Ⅲa受体拮抗剂应用可显著改善心肌梗死合并休克患者的预后。ACC/AHA指南建议合并CS的左主干或严重三支血管病变患者应选择CABG术治疗,对于不能行CABG术的患者建议先对其相关梗死动脉行PCI治疗,再根据临床情况决定分期行CABG术或PCI治疗。

对于本例患者抢救成功,笔者总结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①严格掌握安全适应证,对于左主干加三支病变患者,遵照指南的要求,评估风险,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佳方案;②严格的诊疗程序,由心脏内科、外科以及介入医师组成心脏团队,共同对复杂病变制订心肌血运重建的策略,充分评价和对比CABG与PCI风险,以提供甚或推荐给患者及家属选择;③高危患者应在 IABP保驾下进行,避免术中左主干及其两主支的急性闭塞、濒临闭塞甚至狭窄加重影响血流,确保患者安全。

总之,AMI并发CS治疗的关键是梗死相关血管再灌注,早期目的是稳定血流动力学。治疗中必须充分认识到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尽早开通罪犯血管行早期血运重建。

杨震,贾绍斌,王学忠,等.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诊断及治疗进展.心血管病学进展,2012,33(6):763-767.

张雁,王骏,王鸣和.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的治疗进展.世界临床药物,2010,31(2):121-125.

Reynolds HR,Hochman JS.Cardiogenic shock:current con eepts and improving outcomes.Circulation,2008,117(5):686-697.

Cheng JM,den Uil CA,Hoeks SE,et al.Percutaneous left ventricular assist devices vs intra-aortic balloon pump counterpulsation for treatment of cardiogenic shock:a meta-analysis of controlled trials.Eur Heart J,2009,30(17):2102-2108.

Eagle KA,Guyton RA,Davidoff R,et al.ACC/AHA2004 guideline update for corobary artery bypass graft surgery:a report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Task Force on Practice Guidelines(Committee to Update the 1999 Guidelines for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 Surgery).Circulation,2004,110(14):e340-e437.

张林.林旭.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和行择期PCI治疗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7):209-210.

储慧民.SHOCK研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血运重建登记研究.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06,14(6):356.

张文芳,胡桃红,丁力平.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的干预进展.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3,12(1):72-76.

Serruys PW,Morice MC,Kappetein AP.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versus coronary-artery bypass grafting for sever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N Engl J Med,2009,360(10):961-972.

第6篇:颈动脉狭窄治疗方案范文

【关键词】 颈动脉斑块;中医不同证型;急性脑梗死

颈动脉斑块的形成对于脑梗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具有高分辨率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不但重复性好,而且有效,迅速,精确。本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199例脑梗死病人进行检查,目的在于了解不同中医证型和颈动脉粥样斑块之间的关系。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和诊断、纳入标准 199例急性脑梗死病人,均为2006年6月到2010年6月我院门诊住院病人,年龄在35到7 5岁之间中医辨证标准按照《中医内科疾病诊疗常规》的分型标准分成肝阳暴亢证和风痰瘀血证两种类型。两种类型相似症状如下:半身麻木,偏瘫,舌强言蹇,口眼歪斜。其中风痰瘀血证中医证型主要症状是脉弦滑,苔薄发白,血液黏度增高,手足抖动不停,舌质暗淡,目眩头晕眼花。肝阳暴亢证型的主要症状是脉弦有力,尿赤,大便干结,口苦喉咙干燥,苔薄黄,舌质发红,心烦易怒,面红目赤,眩晕或头痛。纳入标准:中医辨证为风火上扰,肝阳暴亢或者是风痰瘀血证,和西医动脉粥样硬化标准相符合并且是在脑梗死急性期的病人。排除标准:精神病病人,合并有造血系统,肝,肾等严重原发性疾病,哺乳期或妊娠期的妇女,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经检查并确诊为有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代谢障碍,脑寄生虫病,脑肿瘤和脑外伤的病人,处于中风病后遗症期或者是恢复期。

1.2 方法 根据上述标准,对2006年6月到2010年6月我院199例急性脑梗死病人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风痰瘀阻证型病人共98例,其中女性病人共38例,男性病人共60例。肝阳暴亢证型病人共101例,其中女性病人共41例,男性病人共60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进行检查。检查时患者仰卧,脖子后面垫靠枕,头稍微向后仰起,仔细观察患者管腔的血液流通和充盈情况。将颈动脉斑块分成混合斑,硬斑和软斑三种类型。最后用统计学进行处理,P

2 结果

风痰瘀阻证型和肝阳暴亢证型两组急性脑梗死病人的颈部动脉硬化表现明显。风痰瘀阻证型病人颈部血管超声提示混合性斑块病人共6例,硬斑病人共36例,软斑病人共56例;肝阳暴亢证患者颈部血管超声提示混合性斑块病人共有21例,硬斑病人共62例,软斑病人共18例,两组之间混合斑,硬斑,软斑及斑块检出率个数进行比较差异不明显,没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据统计,目前脑血管疾病是世界上死亡率和发病率最高的一种疾病,而动脉硬化是导致其发病的一独立因素。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动脉内膜病变,受压迫的动脉弹性逐渐减退,内膜厚度慢慢变粗糙变厚,最后渐渐形成斑块,导致管腔压力增大之后斑块极有可能随时破裂,最终形成血栓。人体颅内供血的主要来源就是颈内动脉,这一部位也最易发生动脉硬化,据调查,这一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慢慢增加,血脂偏高,高血压和糖尿病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病人发病率远远高于正常人。[1]中医认为,形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根本原因是七情内伤,思虑过度,不善于运动,肥胖,饮食不合理等所致,脾胃运化失调损伤,时间一长痰凝血滞不前,最后胶结成块导致粥样硬化斑块形成。

本文研究证明,急性脑梗死风痰瘀阻证型和肝阳暴亢证型两组的混合斑,硬斑,软斑和斑块检出率及个数进行比较后结果相接近。这表明肝阳暴亢证型的发生和高血压有着很大的关系,而高脂血症则和中医学痰浊密切相关[2],因而进一步可以推测颈动脉斑块不但和高血压有关,而且还和高脂血症有着很大的关系。运用彩色多普勒检查,能清晰地看到血管管腔有没有闭塞,管腔狭窄的程度,斑块大小及形成的部位,血管内有没有斑块形成等这些详细情况的同时,还能进行准确地测量和定位。这种方法不但对临床上判断管腔狭窄的程度,了解血管狭窄具体情况及确定选择治疗方案和用药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而且对病人药物治疗后观察其斑块的变化也有着很大的意义。对急性期脑梗死的病人能准确、及时的进行检测,不但可以增加病人治愈的机会,而且可以极大地提高病变治疗率,这对临床诊治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来说也有着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C反应蛋白、颈动脉斑块及其他危险因素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2007,04,11

[2]脑梗死与颈动脉斑块及血脂的相关性分析 -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 01,06

第7篇:颈动脉狭窄治疗方案范文

[关键词] 分水岭脑梗死;介入治疗;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 R74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18-165-03

分水岭脑梗死(cerebral watershed infarction,CBWI)是指脑内两条临近的主要动脉供血区域内的交界处即边缘地带所发生的缺血性损害[1],临床上发病亦不少见,约占整个缺血性脑血管病的10%左右[2],发病机制与血栓形成,栓塞等其他脑梗死机制不同,常见病因是各种原因致颅内低灌注,使远端的边缘区供血不足所造成,最常见病因为主干责任血管狭窄[3]。CBWI出现的症状、体征与责任血管的部位、狭窄程度有关,轻者无明显症状,严重者出现偏瘫或者偏盲、偏身感觉障碍等,症状可好转反复,其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既往传统的治疗方法与其他脑梗死基本相同,随着神经介入技术的快速发展,联合介入治疗等手段治疗分水岭脑梗死逐渐得到神经内科同道的认可。我院自2006年1月~2014年1月治疗50例分水岭脑梗死,部分病例在内科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采用了介入干预治疗方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6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50例分水岭脑梗死患者,其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58~85岁,平均(66.7±6.9)岁,所有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语言障碍、运动障碍、精神障碍等临床表现,经影像学及血管评估,包括头颅CT+CTA、MRI+MRA、DSA等检查,结合症状、体征确诊为分水岭脑梗死[4]。梗死部位:前分水岭脑梗死21例、后分水岭脑梗死12例、皮质下分水岭脑梗死15例,基底核分水岭脑梗死2例。所有患者均行全脑血管造影,排除责任血管病变、责任血管狭窄在70%以下或者因各种因素未能行介入治疗者归入药物治疗组(24例),经脑血管造影提示合并责任血管中-重度狭窄(狭窄程度>70%)且临床及影像学提示低灌注者归入介入治疗组(26例),均进行介入治疗。两组患者性别组成、年龄差异、病情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介入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介入治疗,药物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具体治疗效果如下。

1.2.1 介入治疗组 施行单侧颈动脉支架植入术的患者有13例,占50%;施行一侧大脑中动脉支架植入术进行治疗者5例,占19%;实行单纯球囊扩张术者3例,占11%;施行基底动脉植入术者3例,占11%;施行综合血管内治疗(球囊扩张术、支架取栓,支架植入)处理者2例,占7%。

1.2.2 药物治疗组 药物治疗组患者采用常规内科治疗方案,在急性期保证患者卧床休息,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对于无法正常进食的患者,给予肠内或者肠外营养;积极抗血小板,增加侧支循环,神经保护等药物;部分患者给予患者抗凝治疗;调控血压、血糖等相关指标;根据患者的血液检测结果,部分患者给予降纤酶注射剂及提高脑灌注、解痉等治疗方案。

1.3 观察指标

采用NIHSS量表评定神经功能[5],采用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精神状态[6],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SSS)评估神经功能缺损情况[6]。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

2.2 两组MMSE、SSS评分比较

见表2。

3 讨论

脑部的供血主要依靠颅内的动脉,每一条大动脉供应相应的区域,而两条相邻大血管的交接地带同属于血管的远心端,供血较为薄弱,一旦因为各种原因所导致的血压降低、血管痉挛微血栓脱落时,非常容易出现血流动力学障碍,急性供血不足[7-8],引起相应部位的梗死,这就是分水岭脑梗死。

分水岭脑梗死平均发病年龄大约在70岁左右,其主要的症状、体征与发生损害的部位及程度有关,发生在大脑皮层的分水岭脑梗死一般无明显症状,仅在检查中发现;发生于大脑浅动脉、中动脉之间的前分水岭脑梗死则有一侧肢体反复发作乏力、麻木等表现;发生于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之间的后分水岭脑梗死常见的临床症状为偏身感觉障碍、偏盲;发生在大脑中动脉深浅支之间的皮层下分水岭脑梗死可出现偏身感觉缺失;发生于基底节的分水岭脑梗死,除了有感觉及偏身运动障碍外还可发生中枢性面瘫[9-11]。

对于CBWI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表现结合临床症状,MRI较CT显示更加清晰,皮质下型表现为半卵圆中心部位及放射冠出现串珠样、条索状多发梗死;皮质型表现为符合各个部位动脉皮层分布的靠近各动脉间的条索状梗死[12];混合型可在MRI观察到具有上述两种特征。

神经内科临床上对于CBWI的治疗方法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内科保守治疗,二是药物治疗联合介入治疗。内科保守治疗虽然能够控制病情的发展,但是责任血管病因未除,无法纠正、挽救尚处在缺血区域的脑组织[13];介入治疗是介于内、外科治疗方法中间的新兴治疗方法,随着导管技术的发展,其凭借创伤小、风险小、操作简单、并发症少、治疗周期短、安全性高等优点,逐渐在临床上应用[14]。

对于临床上经头颅CT或MRI确定为分水岭脑梗死患者,在内科药物治疗前提下,尽快完成血管评估,金标准为完成全脑血管造影检查,发现责任血管,在排除介入治疗禁忌证的情况下,采用多模式血管内治疗手段,对发生急性闭塞主干血管行局部动脉溶栓、拉栓、抽吸术等处理;对主干责任血管狭窄,通过支架植入术或单纯球囊扩张术等,恢复血流,提高颅内灌注,改善症状。本研究介入治疗组患者经联合介入干预治疗,显著改善颅内低灌注,其肢体运动功能、精神状态、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均明显优于药物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对于分水岭脑梗死的患者,联合介入干预进行治疗,可提高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减少神经功能缺损,稳定患者的精神状态,既保证了患者的生命安全,减轻了痛苦,同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及社会意义。内科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介入干预治疗作为分水岭脑梗死的有效治疗方式,值得继续研究。

[参考文献]

[1] 侯传伟,郑黎明,赵雷.介入治疗分水岭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3,12(18):526-527.

[2] 崔丽娟,范爱华,邓小勇.阿托伐他汀钙联合羟乙基淀粉针治疗分水岭脑梗死临床疗效研究[J].临床医学工程,2013,15(15):325-326.

[3] 谭红,周颖,余孝君.分水岭脑梗死患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血管影像及发病高危因素分析[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11,38(16):623-624.

[4] 许凡勇,刘志勤,肖家和,等.慢性大动脉狭窄或闭塞性分水岭脑梗死的CT灌注分析[J].临床放射学杂,2010,29(17):325-326.

[5] Jacobs JM,Bemhand MR,Delgado A,et a1.Screening fororganic mental syndromes NIHSS in the medically ill[J].Ann int Med,1997,86(11):40.

[6] Folstein MF,Folstein SE.McHigh PR Mini Mental State:MMSE and SSS practical method for grading the cognitive state of patients for the clinician[D].J Psychiatr IRes,1975,12(3):189-198.

[7] 崔建楠.低灌注性分水岭脑梗死32例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2,1(27):113-114.

[8] 周勇.脑血管介入灌注治疗急性分水岭区脑梗死[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12,22(1):50-51.

[9] 肖海.分水岭脑梗死48例脑管造影和临床特点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1,9(23):118-119.

[10] 孙远航.分水岭脑梗死30例临床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2,9(29):178.

[11] Yong SW,Bang OY,Lee PH,et al.Internal and cortical border zone infarction:clinical and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 features[J].Stroke,2006,37(3):8412-8461.

[12] 杨咏波,那世杰,李海燕,等.分水岭脑梗塞的诊断和介入治疗临床分析[J].西部医学,2009,11(20):362-363.

[13] Momjian-Mayor I,Bar on JC.The pathophysi ol ogy of watershed infarction in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disease:review of cerebral perfusi on studies[J].Stroke,2005,36(3):567-577.

第8篇:颈动脉狭窄治疗方案范文

关键词:三维超声影像;颈动脉粥样硬化;诊断应用价值

在21世纪的当下,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逐步提升,寿命也在不断的延长,而由于动脉粥样硬化而引发的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1]。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症状并不明显,发病的位置较表浅、容易操作,同脑梗塞、冠心病、脑血栓形成等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关系密切,颈动脉超声检查能够早期、准确发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变化,是观察全身动脉硬化的一个媒介,足够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和研究,检查范围也在逐渐拓宽[2]。

因此,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手段也在日新月异的变化和发展着,三维超声成为目前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最先进、可靠、精确、成熟的诊断手法。

1 三维超声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检查的意义

针对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住在我院心血管内科被确诊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100例患者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数据进行分析,将二维及三维超声检测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图像进行比较,其中男性为65例,女性为35例,年龄分布为45~85岁,平均年龄在(65±4.45)岁。

1.1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标准 颈动脉粥样樱花的发病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提升而增高,可以导致颈动脉的狭窄严重者甚至闭塞,对脑部的供血造成了障碍。对该病实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原则,可以有效地控制脑部血管事件,减低及控制脑血管事件的再次发生,意义重大[3]。现阶段,进行颈动脉粥样硬化检查的无创影像学方法有三种,分别是三维超声、核磁共振血管以及螺旋CT血管造影术[4]。其中,超声检查室是操作最简便易行的,重复性高,成为诊断颈动脉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

1.2对劲动脉粥样硬化检查的意义 100例全部研究对象均能够采集到准确、可靠的数据,通过对比分析二维多普勒彩色血流成像技术和三维超声技术的图像,三维成像无论是从斑块的清晰度、斑块的内部特征以及斑块表面的形态显示的结果都优于二维成像,就在疾病的诊断价值而言,三维超声技术成像更清晰、特别是在对于软斑块、溃疡型斑块及混合型斑块的成像上,能够更准确、全面、细致的诊断疾病,与临床关系联系的更紧密。

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变化常常累及多个脏器的动脉和体循环系统,累及最常见的是冠张动脉和脑动脉,动脉硬化被多种因素左右且作用于不同的环节,它们之间可以相互作用,共同对疾病的发展有影响。血脂等相关检查无法预测动脉硬化的程度及是否存在,三维超声成像较二维多普勒彩超成像更清晰,可以显示出肝脏的血管走向,可以更立体的显示出肝脏内血管空间的位置关系,区别良性和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三维超声可以映射出二维超声没有办法显示出来的肿瘤整体,通过切割面呈现出肿瘤浸润的程度。

2 三维超声检查

三维超声检查是,应用血管短轴切面、长轴切面,对劲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依次进行扫查,在扫查的整个过程中,确保血管的横截画面很清晰,血流信号维持的良好,探头则进行平稳的移动。接受检测者,保持平静心情,呼吸顺畅。患者避免做吞咽的动作。在发现斑块以后,对血管的长轴及短轴进行扫查,得到满意且有价值的二维切面图像以后,再对其行三维超声图像采集技术。在三维图像的采集过程中,每位患者都进行2~5次的图像采集[5]。采集以后再进行存储,随后脱机重新进行三维组建。在重建的整个过程中,从多个方向、多重角度进行角度旋转的观察,最终获取形成颈动脉斑块的"金字塔"形三维图像,最后应用QLAB量化软件测定分析获取到的图像。

三维超声医学影像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医学影像技术,从A超、M超、B超、彩色多普勒超声四个阶段,在发展成为如今的三维超声技术,未来还会发展出更多先进的技术,如四维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等技术。三维超声是在彩色多普勒二维超声的基础之上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技术手段,现阶段,许多高档的超声仪器都能够快速的或者是实时的进行三维重建,图像非常的清晰,呈现出极强的立体效果,可以直观的将血管以及斑块的整个立体结构显现出来,为对患者进行全面、详尽的诊断及疗效评定奠定基础。

对于颈动脉斑块,通过三维超声技术可以更清晰准确的显示出血管主干以及各个分支,掌握到的病变的相关信息更能够接近实际的解剖结构,相对于二维显现出的困难的分叉之处的斑块和众多斑块呈像均很清晰、完整,具备了更广阔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潜力。

3 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影像技术的未来发展

从最初的高分辨力B超成像技术,到二维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彩色多普勒能量图及彩色多普勒速度能量图的发展,再到如今的三维超声重建术,以及未来日趋成熟的四维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检测等。从平面成像过度到立体成像,从局部成像过度到整体成像,从大范围成像过度到细节成像,这些点滴都是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的印记,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影像技术在未来的发展中也会越走越远。

3.1四维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 四维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可以用于对血管壁切应力进行多维分析,同时也可以作用于对血流进行定量分析,并且依据定量血流分析的数据对劲动脉斑块的稳定性等方面进行有价值的评估,并做好研究。但是必须明确,四维彩色多普勒成像技术相对于三维超声、二维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的显示以及方向等都更为繁琐和复杂,临床的应用需要进一步进行研究。

3.2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检测 厚度是指超声影像技术中动脉血管壁的"双线样"回声,回声线之间的距离就是中膜和外膜之间的厚度,近几年的发展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是观察和检测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指标,一旦厚度变厚,就表明动脉粥样硬化的想成。若是颈动脉内膜-中膜的厚度大于0.1mm时,增厚的内膜表面出现不光滑、不连续的特征。近年来,随着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界面通过计算机进行辅助边界的确定技术,应用射频信号分析系统,提高了测量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检测的准确程度。

在治疗前,对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态、斑块的部位及大小、动脉存在狭窄的程度都有了详细的了解,这对于下一步采取治疗措施的帮助很大,便于临床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综上所述,要想明确脑缺血及脑梗死的原因,必须细致、准确、全面的了解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表面形态、官腔狭窄的具体情况、斑块的内部结构,这些成像更有利于对疾病的程度、板块的组织结构以及是否有脱落之后形成栓子的危险、附壁血栓的诊断具有实际的价值,有益于预防及观察疗效。因此,三维超声成像对于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具有重要的价值。超声技术的未来发展前景一片大好。

参考文献:

[1]佟海燕,宋灿罗,赵春华,等.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因素分析及超声评价的意义[J].心肺血管病杂志,2008,17(22):24-26.

[2]柯绍兴,李爱国.三维超声重建在颈动脉斑块致颈动脉狭窄程度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09,23(12):123-124.

[3]张春东,勇强,李治安.动脉硬化的影像学检测方法[J].心肺血管病杂志,2008,23(42):31-34.

第9篇:颈动脉狭窄治疗方案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24例,女病人6例,男病人18例,年龄为42~66岁,平均年龄54岁。

1.2方法

患者平卧位,腹股沟区动脉搏动最明显区域用2%利多卡因作局部麻醉,用穿刺针穿刺股动脉,插入导丝,将一根特制导管插入股动脉腔内,在电视监护下选择性的插至颈动脉及椎动脉,注射造影剂后拍片,来确定病变的部位、范围、性质,以协助诊断治疗疾病,确定治疗方案及手术方法[1]。

2护理要点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

全脑血管造影术是一种创伤性检查,患者由于对手术的不了解,表现出焦虑、恐惧,术前责任护士应向患者说明手术的过程、方法、注意事项及术中配合要点,举成功的病例增强患者对手术的信心,同时保持病室的安静,减少刺激,使患者情绪稳定。

2.1.2术前准备

①安排患者进行全面体检,做好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出凝血时间、血糖、心电图检查等;②患者术前六小时禁食禁饮;③术前一日备皮,范围为上至肚脐,下至大腿上1/3,两侧至腋中线,包括会,切勿损伤皮肤,以防感染;④术前一日做碘试验,如为阳性及时通知医生,停止手术或改其他造影剂;⑤术前常规使用鲁米钠;⑥指导患者练习床上大小便。

2.2术中配合

①物品准备齐全,备齐造影包、穿刺用的器材、局麻药、造影剂、安定注射液、除颤仪、临时起搏器等抢救器械及各种抢救药品;②术中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神志、瞳孔、血压、脉搏、肢体活动度等,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③术中注意倾听患者的主诉,缓解其紧张的情绪。

2.3术后护理

⑥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②指导患者术后应绝对卧床休息24小时,保持平卧位及术肢制动8小时,腹股沟穿刺处沙袋加压包扎6小时;③密切观察患者穿刺肢体的皮肤、肤色,双侧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及肢体感觉的变化,观察穿刺处有无渗血、血肿等,及时做好病情记录;④鼓励患者多饮水,以促进造影剂的排泄;⑤观察患者有无术后并发症,如头痛、恶心呕吐等;⑥做好患者的生活护理。

3结论

本组24例全脑血管造影术的患者通过精心细致的护理取得了满意的康复效果,护士在术前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妥善做好术前各项准备,术中密切配合,术后精心护理,把心理护理贯穿始终,才能不断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