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空间设计的要素范文

空间设计的要素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空间设计的要素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空间设计的要素

第1篇:空间设计的要素范文

关键词:道路绿化;比例;空间布局;视线;

Abstract: With the pace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accelerating, the previous “green belt” has been upgraded to the greenlands which is ecological, humanized and sustainable in development. Combined with years of work experience,the author analysis of studies on the proportion, space layout and sight of road greening, which is intended to complement the design of road greening ideas.

Key words: road greening; proportion; space layout; sight

中图分类号: S68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一书中所说的那样:“当我们想到一个城市时,首先出现在脑海中的就是街道。街道有生气,城市也就有生气;街道沉闷,城市也就沉闷。”道路绿化营造的空间直接反映城市的精神面貌、社会意识形态、历史文化以及城市发展水平。

植物品种的选择是道路绿化设计的重点,也是道路景观成败的关键,但是对植物空间的比例、布局及视线的研究将很大程度提升植物景观设计的合理性、舒适性和美观性。

1道路绿化的比例

“比例是指要素本身、要素之间、要素与整体之间在量度上的一种制约关系”。比例是产生美感的主要因素之一。对道路绿地景观设计影响较多的是植物要素本身的比例,其中包括了乔木、灌木、地被高度的比例;基调植物与色彩植物的数量比例;景观组团内植物种植数量的比例。

1.1乔木、灌木、地被高度的比例

由于植物是不断生长的,其高度、胸径、冠幅也在不断变化,所以乔木、灌木、地被在立面上的比例是动态的、相对的,但设计者应该以植物成熟稳定的状态来考虑各种植物品种的高低搭配。行道树绿带、分车绿带的搭配形式较为简单,一般是高大乔木+小乔木/灌木+地被的形式,高度比例一般是:15:2:0.6。导向岛和中心绿岛通常采用高大乔木+地被的形式,高度比例一般是15:0.6。大型的立体交叉绿岛、广场及停车场绿地的植物搭配较为自由,形式也比较多样。一般疏林草地形式为姿态舒展的乔木+彩色地被,高度比例为15:0.6,组团式种植的搭配一般形式为常绿高大乔木+中小型开花乔木+开花大灌木+小灌木+地被,高度比例一般为15:10:3:1:0.6。

1.2基调植物与色彩植物的数量比例

适宜广州市道路绿地种植的中, 基调植物与色彩植物品种数量比例约为5:1。其中基调植物主要指落叶/常年绿叶的背景植物,色彩植物包括观叶植物和观花植物。但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受到场地、尾气、尘埃等因素制约,观色灌木的开花状态一般不理想,有些甚至不开花。所以过往一般多选用开花的乔木而少用观色的灌木品种。经过多年设计和种植的经验,笔者发现有几个品种特别适宜在广州城市道路绿地内使用的灌木品种,这些品种一般具有耐旱、耐高温、耐污染、耐贫瘠的特点。如硬质红千层、红车、希美丽、黄榕。观色的乔木主要有黄槐、宫粉紫荆、大叶紫薇、玉堂春、黄花风铃木等。在每条道路的植物设计时,多加入观色植物的元素,并以其中一种特色开花植物为主题,将能很好地提升道路的整体风貌,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根据经验,整条道路的植物品种中,色彩植物品种数量占总品种的1/3, 观色植物株数(乔木+灌木):基调植物株数(常绿+落叶)≥3:1的时候,道路的色彩景观通常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

1.3景观组团内植物种植数量的比例

休闲广场或交叉绿岛内的组团动则几千平方米,很难用标准模式进行限定。本文研究的道路绿化中的景观组团指位于渠化岛内或较宽(大于8米)分车绿带中的独立组团,一般面积在1000平方米以内。渠化岛内的景观组团一般采用5+30+1/3A+2/3A或者7+50+1/3A+2/3A的模式。道路分车绿带的组团一般有50~80米长,其模式可归纳为9+40+2/3A+1/3A或者11+60+2/3A+1/3A。其中A是指组团所在绿地的面积。渠化岛模式一意思是最上层种植5株乔木,下层由30株灌木组成,地被层占绿地面积的1/3,纯草地面积占绿地面积的2/3;道路分车带模式一意思是上层种植9株乔木,下层由40株灌木组成,地被层占绿地面积的2/3,纯草地面积占绿地面积的1/3。这些数据是笔者以近几年广州市道路绿化为范本进行统计后归纳出来的,具有不完全性,但调查显示大多景观良好的自然式种植风格的绿地都具有以上的比例特征。

2道路绿化的空间布局

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的空间布局主要是通过植物要素来实现的。植物的分隔与围合是对空间的再划分,它是一种丰富空间层次,整顿空间秩序的空间处理手法。“外部空间的设计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把大空间划分为小空间,通过各种手法对室外空间加以限定,使空间更加充实”。通过分隔和围合,可以将一系列空间组合成一个完整的空间序列。

2.1线性绿化带空间

机动车道沿线的绿地以线形为主,主要通过行道树绿带、分车绿带对城市道路进行纵向的空间分隔,使各个单行车道形成独立的景观廊道。渠化岛可以看作是对冗长道路的横向分隔,使在相对封闭狭长的车道空间内行驶的车辆,有短暂的豁然开朗的感觉。如此封闭—开朗—封闭—开朗的空间有节奏的地变换,大大丰富了道路景观的舒适性,减少驾驶者的疲劳感。

2.2立体交叉绿岛空间

在立体交叉绿岛内的空间布局有其特殊的设计手法,一般立体交叉绿岛均位被高架桥环抱,形成近乎圆形的大型绿地空间,其观赏角度由于受到车行方向的制约,一般具有稳定性。把上公顷的立体交叉绿岛完全用植物填满或者公园式精细化设计都是不适当的,该类型绿地应该抓大放小,在重点位置下笔,做到绿量充足,主题突出就可以了。通常设计会沿高架桥离地较高的区域采用高大浓密的植物作为背景,背景前采用几种开花乔木组团式片植以形成大气的景观空间,然后在前景布置几组显眼的景观组团,以高大、姿态优美、色彩显眼的乔木为主(图1)。下面下列举几种常用的点景组团:a.选用3株胸径>30 cm的细叶榕和5株高度>6米的木棉树搭配成组;b.5株胸径>30 cm的美丽异木棉独立成组;c.5株高度>7米的细叶榄仁独立成组;d.单独移植一株大苗进行孤植(一般胸径>50cm)。

2.3休闲广场和较宽的路侧绿地空间

在休闲广场和较宽的路侧绿地内,空间的布局更倾向于小型公园、街头绿地的设计手法。一般运用植物的围和与开敞营造丰富多变的视觉空间,在有限的空间内尽量创造出无限的空间变化,达到以小见大、步移景异的效果。在需要打开的空间内一般以树林草地、自然组团的植物设计手法,在需要遮蔽的空间多使用列植乔木或灌木、绿篱、景墙等方式表达。

3道路绿化的视线设计

视线设计是通过观赏者的视觉角度、视线范围、视觉需求而合理地布置景观的设计。通过视线设计可以有效地增强空间的变化效果、突出景观节点、提升道路的整体景观效果。

3.1分车绿带、行道树绿带的视线设计

一般情况下宽度小于2.5m的中间分车绿带和两侧分车绿带均采用规则式的种植方式,该类型的绿地既要满足遮挡眩光的交通功能,又要兼顾通向车道内的景观效果(图2)。因为受到场地的限制,通常乔木层下面就是<2m高的灌木层,这样行车者得视线基本停留在独立的同向车道空间内。宽度>5米的中间分车绿带和两侧分车绿带通常采用组团式的自然种植风格,该种类型的组团一般长50—80米,组团之间通过20—30米长低矮灌木或地被做分隔,这样行车者的视线不断进行着“近—远—近”的交替变化。行道树绿篱一般不主张采用封闭性的种植方式,第一,过于茂密的植物群落会遮挡人行道上准备横过马路的行人群,容易造成交通事故;第二,市区内人行道内侧通常会是连排的建筑物,如果植物过于遮蔽,行车者难以寻找目标地点时,慢行的车速容易堵塞交通;第三,很多道路两侧都有大小不一的路侧绿带,其景观甚好,使行驶在繁忙车道的人短赞地欣赏到开阔、美丽的绿化带,是件令人赏心悦目的事情。

3.2中心绿岛和导向岛视线设计

中心绿岛和导向岛是行车者经过一段冗长的车道后豁然开朗的视觉焦点,其主要欣赏点应该是在离地面5-8米高的区域,所以如果种植乔木一定要选择挺拔高大,姿态优美的植株,其次交通绿岛和导向岛在离地面1.5-3米范围不应有浓密植物的遮挡,因为该范围是司机用来观察四周行车情况的视觉范围,切不可因为贪图植物景观的丰富组合而罔顾了众多司机的人身安全(图3)。

3.3休闲广场和较宽的路侧绿地的视线设计

在休闲广场和较宽的路侧绿地一般采用自然式的种植风格,以增加绿地给人们带来的亲切舒适的自然感受(图4-21)。为了使有限的绿地空间变成无限风光,除了局部私密空间进行植物围合外,其余多运用树林草地的设计风格。该种风格的设计在靠近人行道5—10米范围(条件不允许可稍较少)内,一般不设计茂密的组团,或仅在人行道边种植高分支点的乔木,该区域以彩色地被或存草地为主,而在5-10米范围外再布置疏朗的植物组团,这样行人的视线就可以穿透得更远,给人更舒适的感官享受。

总结

笔者结合实际工作经验,通过对主要类型道路绿化的比例、空间、视线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的研究数据,分析的成果期望能为今后道路绿化景观设计领域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丰富相关内容的创作思路。

参考文献

[1] [美]简·雅各布(JaneJacobs). 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M].金衡山译.上海:译林出版社,2005

[2]詹和平. 空间[M]. 南京: 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3] [日]芦原义信. 外部空间设计[M]. 北京.cn,2008年5月21日:第273页

[4] 薛聪贤. 植物景观造园应用实例[M]杭州: 浙江科技出版2003

第2篇:空间设计的要素范文

通过平时的阅读,我发现平时被我们忽视的“空间”也存在着很多需要了解学习的知识。我们应该系统科学地讲述相关知识理论,更好地去了解空间,运用空间,为设计出更合理舒适的空间打下基础。

一、空间的特性

当今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让我们更加关注自己的生活环境。从解决温饱到品质生活,越来越多的便民设计悄无声息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空间是什么?空间是设计的核心。曾经有人总结过这样一段话,我感慨颇深,“地面上的形式是从空间发展起来的,空间不是风格,而是真正的设计”。

空间形成不同的行为空间,人们不知不觉的被环境这个空间影响着。每个人的行为需要都要跟他的目的和需求保持一致,所以都需要寻找符合自己需要的空间。

空间的限定手法有围合与分割、覆盖、凹凸、设立、灯光等等,这些手法都能很好地为空间作出分割。多重分割空间也有很多好处,使得分割出来的空间不再单调,使得分割与围合的空间更富于变化。

空间的限定手法主要有点、线、面、体。它们都有各自的特点,综合起来运用使得限定的空间更加丰富。再加之虚、实之分,从而产生不同的空间感受。

二、空间系统分类

空间系统大致可分为物质空间和非物质空间。物质空间首先就要提到建筑和室内空间。其次就是城市空间,城市的建筑物通过一系列排列和立面的包围通过几何形状的变形以及美学的渗入得以变形,使我们生活在这个外部的室外的城市空间。

非物质空间简单地包括向心型和离心型空间、社交空间、媒介空间以及虚拟空间。这些都是非物质方面的,也是创造空间环境系统的必要条件。

三、空间系统的组合、构成

空间的组合有多种形式,这些手法都是为了使空间环境更好地衔接与运动。通过对空间的处理比例尺度等的差异,会给人带来复杂的感受,例如宏伟、单纯、旋转、压抑等。空间的重复会给人带来韵律感;空间的好坏衔接会带给人不同的感受,空间与空间之间的完美衔接会有完美的过渡,使空间与空间之间不再突兀,而创造出一种自然的承接过渡;空间的渗透会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感觉,最为值得称赞的地方就应该是中国江南园林,其中有很多借景和障景的表现;空间的引导,通过对空间需求的引导,道路的延伸,给人很好的暗示作用;空间的序列会给人带来节奏感,无论是静还是动的情况下,都会给人带来和谐一致,又富有变化的节奏感。

四、交往空间因素

人类的活动与空间也是密不可分的。户外活动的综合景象需要很多条件影响,其中的物质环境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在不同的情况下,它会影响人们的活动。同样,舒适的空间能促进人们的活动,也能促进人们的交流,可以说,交流的本质所在就是以空间为依托。

空间最基本的功能就是创造一个环境空间,来满足我们日常生活的需要。虽然空间一般由设计师通过精心的设计来完成,但是空间都是使用者自身行为举止的延伸。可以这样说,一个好的设计师会通过设计来推动人际间的交流。

五、结论

空间环境系统是一个涉及内容很广的一门系统学科,我想这里要考虑的因素非常多,才能更好地处理空间问题。设计是一个很复杂的门类,要考虑的东西也要很多,每一部分都是非常重要的。空间系统学是一个复杂学科,需要系统地去学习。只有更多地了解设计的相关理论,加之运用到我们的设计当中,才能更好地为人们创造出更舒适的空间。

现代的设计师一味地追求个性,或是片面强调奢华,设计出来的空间人生活在其中会感觉到不适应。“为人民服务”简单的五个字就能代表设计的最终目的。到底怎么样才能创造出适合我们的空间环境呢?这就需要我们每个人思考一下,也许一个不经意的火花,就创造出了一个令人惊喜的设计作品。

【参考文献】

[1]娄永琪著.环境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1月.

[2]南舜熏,辛华泉著.建筑构成.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年.

第3篇:空间设计的要素范文

【关键词】框剪结构;抗侧刚度;优化设计;层间位移;建筑造型;空间刚度;结构延性

0 引言

目前,多高层框架剪力墙结构的优化设计理论的应用远远落后于理论研究。同时,现有的优化方法很多是以传统的数学模型为优化模型,其描述能力和求解方法有相当的局限性,忽视了其广泛应用性和应该容易被广大工程人员掌握运用的目的。因此,这些都使现有的框架剪力墙结构优化理论和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受到一定的限制。

1 体型(结构体系)

鉴于框剪力墙结构是现今常用的建筑结构形式,本部分内容主要论述该种体系的变形及受力特点。框架剪力墙体系,它兼有框架体系和剪力墙体系两者的优点,其建筑平面布置灵活,也能满足结构承载力和侧向刚度上的要求,能发挥较大的经济效益。为了增强房屋的抗扭能力,剪力墙宜布置在房屋各区段的两端。在平面形状或刚度有变化时,最好能设置剪力墙,以加强该薄弱环节。

在水平力作用下,剪力墙可看作为竖向悬臂弯曲构件进行内力分析,其变形曲线呈弯曲型,楼层越高水平位移增长的速度越快,而顶点水平位移值与高度是四次方关系:

均布荷载时:u=■

倒三角形荷载时:u=■

式中:H为建筑总高度;EI为弯曲刚度。

在一般的剪力墙结构中,楼层剪力在各道剪力墙之间是按其等效刚度EI叫的比例进行分配。框架在水平力作用下,其变形曲线为剪切型,楼层越高水平位移增长越大。在纯框架结构中,各棍框架的变形曲线类似。所以,楼层剪力按框架柱的抗侧刚度D值比例而进行分配。对于框架剪力墙建筑结构,框架与剪力墙之间通过平面内刚度无限大(假定)的楼板连接在一起。在水平力作用下,使框架与剪力墙的水平位移协调一致,不能各自自由变形,在不考虑扭转影响的情况下,在同一楼层的水平位移将会相同。因此,框剪结构在水平力作用下的变形曲线应呈反S形的弯剪位移曲线。

2 基础体系及地下室楼盖结构造型

基础工程约占工程总造价的20%-30%左右,因其位于地基下,施工复杂,难度大,所以基础结构的优化设计尤其重要。同时,应该充分重视施工方案的可行性。建筑地下结构的优化设计,应包含基础选型、地下室底板、外墙、顶板结构设计及防水、地下室楼盖结构选型和上部主体结构嵌固部位构造设计等。其中基础体系的选择及地下室楼盖结构选型是最为主要的。

2.1 带地下室的建筑基础体系

1)为保证建筑物不致发生过量沉降或倾斜,并能满足正常使用要求,建筑基础的选取应综合考虑建筑所在场地的地质状况、水位、其上部结构类型、使用功能、施工条件以及相邻建筑的相互影响。

2)基础体系应选用整体性能好,并能满足地基承载力和建筑物容许变形的要求,同时能适应不均匀沉降,以达到其安全实用和经济合理的目的。

3)对于多层建筑,当地基承载力较大,或采用复合地基时,可以优先采用独立桩基基础。

2.2 地下室楼盖结构选型

多高层建筑中的地下室,一般都作为地下车库,楼层层高一般为2.7m-3.3m,所以无梁楼盖为常见的楼盖形式。这种楼盖,可最大限度地增加室内净层高,增强了地下室的使用功能。楼盖的配筋常用预应力钢筋,作为上部主体结构的嵌固部位,保证楼盖的安全适用性。

3 建筑平面造型

高层建筑的外形可以分为板式和塔式两大类。板式建筑平面两个方向的尺寸相差较大,分为长、短边。为了增大一字形板式建筑短方向的抗侧刚度,可以将板式建筑平面做成折线形或曲线形。塔式建筑平面两个方向的尺寸接近或相差不大,其平面形状有圆形、方形、长宽比小的矩形、Y形、井形、切角的三角形等,高层建筑常采用塔式的建筑平面形式。

建筑平面形状是简单规则的凸平面,如圆形、正多边形、椭圆形等平面,可以减小风压。有较多凹凸的复杂形状平面,如V形、Y形、H形平面等,则对抗风不利。因此,对抗震有利的建筑平面形状应该是简单、规则、对称、长宽比不大的平面。平面形状不宜过于狭长,突出部分的长度不宜过大,不宜采用角部重叠或是细腰形的平面形式。平面过于狭长的建筑物,当在风荷载作用下时,有可能出现楼板弯曲。同时,当在地震作用下,有可能由于地震地面运动的相位差而使结构两端的振动不一致,产生震害,还可能出现楼板平面内高振型,这种变形在一般计算方法中无法计算。建筑平面有比较长的外伸(例如L形、H形、Y形等)时,外伸段与主体结构之间会出现相对运动的振型。

4 建筑高度与竖向高宽比

①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的最大适用高度和高宽比分为A级和B级。B级高度高层建筑结构的最大适用高度和高宽比较A级有所放宽,其结构抗震等级和有关的计算、构造措施应符合各规范相应条文的规定。

②A级高度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的最大适用高度宜符合《高规》表4.2.2-1的规定,短肢剪力墙、筒体结构的最大适用高度应符合《高规》7.1.2条的规定。框架剪力墙、剪力墙和筒体结构高层建筑,其高度超过表4.2.2-1规定时为B级高度高层建筑。B级高度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的最大适用高度不宜大于《高规》表4.2.2-2的规定。

③对高层建筑的高宽比作出限制规定,目的在于对建筑结构刚度、整体稳定、承载能力和经济合理性等各个关键性的方面进行造型控制。A级高度高层建筑的高宽比限值见《高规》表4.2.3-1,B级高度高层建筑的高宽比限值见《高规》表4.2.3-2。高层建筑的高宽比在满足限值时,可不进行稳定验算,超过限值时应进行稳定验算。

5 结构平面布置

①建筑的结构应设计成双向抗侧力结构体系,主体结构构件之间不宜采用铰接连接。当有抗震设计要求时,在两个主轴方向均应布置剪力墙,增强抗扭及抗震承载变形能力。主体结构构件的中线宜互相重合,结构梁与结构柱中线之间的偏心距不宜大于柱宽的1/4。

②剪力墙的布置宜符合下列要求:剪力墙应均匀对称地布置在建筑物的周边附近、楼电梯间、恒载较大的部位。在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两侧不宜同时设置剪力墙。剪力墙的布置宜分布均匀,单片墙的刚度宜接近。剪力墙间距不宜过大,应满足楼盖平面刚度的需要,否则应考虑楼盖平面变形的影响。

6 楼盖结构体系

①在设计中,运用概念设计理论思想,应该同时综合协调考虑水平分体系和竖向分体系的结构平面布置与类型,以达到理想的承载力、刚度和其他综合效益的要求。

②楼盖体系方案的选择应考虑的因素包括:建筑空间功能要求、跨度、活荷载的大小、规划设计或当地规文限定的结构层间容许高度等因素。对于高层建筑,工程造价及倾覆力矩、承载能力对高层建筑的建筑高度非常敏感。

③另外,在同样的设计条件下,不同的楼盖体系的结构自重也随之会有所不同,各层的自重通过逐层叠加后,最终传递到基础,从而直接影响基础的造价。较重的楼盖结构会要求较大截面尺寸的柱子和剪力墙设计,同时配筋也会增加。因此,增加了工程造价及施工工时。此外,较重的楼盖结构会加大地震作用下的惯性力,从而加大抗侧力构件的抗震补强要求。

7 结束语

总之,在当前结构优化程序开发相对滞后的情况下,开展对框架剪力墙结构整体优化设计理论的研究,形成一套优化设计理论体系,对于结构优化设计理论的不断丰富和发展及其推广,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第4篇:空间设计的要素范文

[关键词]形式美 室内空间 运用

美的形式能够使艺术设计的作品产生魅力,并且带给人们美感享受,是艺术作品的生命之所在。形式美法则是室内空间设计的重点理论之一,也是各种艺术设计形式必须关注的法则之一。因此,研究形式美法则的理论内容,掌握形式美在室内空间设计中的运用规律及手法,是研究室内空间设计必须解决的首要课题。

一、室内设计形式美的基本法则

形式美在西方美学史与艺术哲学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范畴,它在艺术创作、艺术鉴赏和审美活动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从现实主义角度分析,形式没法则在审美活动中占据重要地位,那些没有获得统一性和形式感的艺术美是无根基的。只有正视上述情形的研究,回避简单化处理才能有助于增进对艺术本性和美的认识和理解。

因此,任何艺术形成都必须具有统一性,舍内设计要满足人们的身心要求,而人们要求的复杂性导致了室内空间形态构成的多样性。形式美法则的基本原则是变化与统一。那么,室内空间设计则是将复杂的变化构成形式转化为艺术的统一,变化中追求统一,统一中又追求变化,这便是室内空间设计形式美的基本法则。

二、形式美在室内空间设计中的表现

首先,室内空间设计的产生离不开建筑技术的快速发展。随着现代建筑的不断成熟以及社会分工的日益细化,越来越多标准化空间产生了装饰需求,而各种标准化空间的装饰目的也越来越复杂,而此时的建筑技术已经无法在完成整体建筑外观的同时再完成建筑内部的空间形式设计,于是室内空间设计行业便应运而生了。

室内空间设计,又称室内环境设计,是人为环境设计的一个主要部分,是建筑内部空间理性创造的方法。室内设计的目标是创造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内环境,即以人为本。室内设计的含义可以简要地理解为:运用一定的物质技术手段与经济能力,以科学为功能基础,以艺术为表现形式安全、卫生、舒适、优美的内部环境,满足人们的物质功能需要与精神功能的需要。室内设计师可以根据空间主人的需要,来进行内部的空间形式设计。

形式美法则的表现对室内设计体现其物质与精神的统一具有一定的重要性,那么,在室内空间设计中,形式美的表现方式有以下几种:

1.变化与统一

变化,是指形式的差别不一、多样化,强调的是突出某一事物的本身特性。如设计中形色的差别、肌理排列的差别、部位方向的差别等等都叫变化。统一,是指形式的同一性、一致性、整体性、和谐性,强调事物间的共性。如长度的统一、方向的统一、比例的统一、色相的统一等。统一能给人以整齐、协调、舒适、畅快的感觉。

变化与统一是形式美的总法则,也是对立统一规律在形式美法则中的具体应用。变化和统一的完美结合,是艺术造型中最灵活多变、最具有艺术表现力的因素。设计中有变化才能引起刺激,使人兴奋,在单调贫乏的形象中加以变化,就能取得生动、活泼、新颖的造型效果。但是,变化与统一都存在着一个“适度”的问题,过度的统一或过多的变化都会削弱整体的形式美感。室内设计中的变化应该从统一中产生,也必须受对立统一规律的支配,要做到变化中有统一,统一中有变化。

例如,正方体、球体和棱锥体等这些本身具有简单的、明确的、约束的固定几何形体,都具有必然性的统一感,灵活采用这些具有统一性的几何体控制空间的整体外观很容易取得统一,几乎所有成功的室内空间设计,都可以看作是一个或若干个几何形状的有机组合体,这便是变化与统一法则的表现。

2.对比与调和

对比是利用装饰要素,把其中某一因素差别程度不同的部分组织在一起,使同一因素不同部分之间产生对照和比较,互相衬托,使个性愈加鲜明,各自的特征更加突出。对比的设计强调差异性,使人感到鲜明、醒目、振奋、活跃。室内空间设计中对比手法的运用通常包括下面五个方面:形体、空间、线条、材质、色彩的对比等。调和则与对比相反,是在差异中趋向于同一,在不同的事物中强调共同因素,以使不同部分有机结合,互相联系,被此和谐,以达到协调,通过一定的处理手法取得统一的效果。

组成室内空间有机体的各构成要素之间在客观上必然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变化较大者形成对比,而变化程度不显著的,在形态上也可以称为微差。对比与调和也可以简要地理解为突变与渐变的关系,突变容易强调重点,而渐变产生调和,二者之间的结合,能够获得富有变化而又和谐统一的室内空间有机整体。

3.比例与尺度

在艺术作品的创作活动中,艺术形象的内部比例关系一定要符合一定的审美习惯和审美经验。室内空间艺术是三维的空间艺术,它具有长、宽、高三个方面的度量方向,这三个度量方向之间的相对关系,是空间构成要之素间建立的逻辑关系,是室内空间设计获得协调统一的重要手段。在室内空间设计中比例法则的运用主要表现为三种:黄金分割比例、渐变的比例、无规则的比例。

在一般的情况下,比例差异小,易协调,反之,差异小也易引起视觉疲劳。因此,给人美感的数量关系即为“比例适度”,反之,则为“比例失调”。这种适度也可以定义为“尺度”,它是度量空间构成要素与室内设计整体之间关系的重要因素。尺度印象同样可以分为三种类型:自然的尺度感、夸张的尺度感和亲切的尺度感。

4.节奏与韵律

艺术创作离不开自然界,许许多多的事物或现象通常是有规律地重复出现,或者是有一定组织地重复变化,这就表现为韵律与节奏的形式美法则。一般来讲,室内空间设计中同样也存在着韵律与节奏。

所谓的节奏,主要是指设计要素有规律的重复或变化,在自然中、人类社会中到处都可以看到节奏的形式。室内空间设计中比较常见的是较为鲜明的节奏,为了强调艺术表现形式的条理性、重复性、连续性。而所谓的韵律,即是指在节奏的基础上,赋予情调的作用,使重复的节奏具有悠扬缓急、强弱起伏的情调,使得艺术作品表现出由抑扬顿挫、起伏变化所产生出的特殊美感。在室内空间设计中适当运用韵律法则,可使之富有更强的表现力。由此可见,节奏是韵律产生的前提条件,而韵律是节奏的升华深化,韵律美更多着重于情感美的表现。

韵律在室内空间设计中一般是运用造型中的点、线、面、体等诸多因素,经过精心设计而形成的一种具有节奏的韵律变化的美感。韵律美按照形式特点通常分为以下几种:连续的韵律、渐变的韵律、起伏的韵律、交错的韵律等。

5.对称与平衡

对称平衡法则是人类熟悉的、来源于自然物体的属性,可以说是人类最早掌握的形式美法则,也是形式美法则的传统技法。对称有线对称(中心轴线)、上下对称、左右对称、点对称(点为对称中心)等几种,同色、同型、同质成为绝对的对称。而一般在室内空间设计中采用的是相对对称的方法。传统的室内空间设计大多数采用的是对称形式的格局,对称形式能取得较好的视觉平衡,对称给人感受秩序、整齐的和谐之美,具有一种庄重的视觉效果。

平衡,是指根据力学原理,使物体的各部分之间保持力的平衡关系而呈现的平稳状态,在视觉心理上产生均衡的观念。平衡法则在室内空间设计中的表现是按照中轴线、中心点不等形而等量的形体、构件、色彩相配置。不同的形态色彩、质地在视觉心理上表现不同的重量感。例如,粗糙的肌理感觉重,光滑细腻的感觉轻;面积大的感觉重,面积小的感觉轻;深色感觉重,浅色感觉轻;直线感觉重,曲线感觉轻。平衡较对称形式来讲,有生动、活泼、和谐、优美的韵味。

室内空间设计中的对称与平衡,是人们对空间统一体各组成元素之间视觉力感平衡的判定,人们通常在心理上追求一种平衡和安定的感觉,它属于美学研究的范畴,所运用的是形象思维方法。此外,室内空间的设计还应该考虑到动态的平衡问题,如图,采用了三组方向相反的壳式屋面结构,既保持了均衡,也具有强烈的动感。

6.对位与呼应

所谓对位,指的是空间构成各要素相互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如果使要素相互之间建立起一种内在的逻辑关系和外在的秩序关系,就能够达到空间造型与室内整体之间的统一和谐。一定意义上,对位关系也可以简要地理解为呼应关系,空间构成各要素之间的呼应关系,通常是利用各要素的轴线与边线的某种对应关系来实现的,如边线对位、轴线对位等。

三、形式美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保•克利认为:“只有掌握了静力学、动力学、光学、声学的物理定律知识,能够对生活与形态做出自己内在想象力的人,才能做出真正有创造性的工作,在一件艺术作品中,物质世界、智力世界和精神功能世界的定律是同时表达的”。室内空间设计的形式美正是由观者对室内环境的亲身体验及对设计内涵的感悟而得来的,研究形式美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离不开对人们心里影响因素的研究。

首先,室内空间不仅仅是一个独立的环境,它是建筑整体和室内空间形态的有机综合体,这个综合体中之中的每一个要素都存在于观者审美的体验中。观者在体验空间设计时所获得的感受应该是较为复杂的,并不是简单的、孤立的印象,它是一种能激发起感觉、知觉、联想、情感等等的群集,抽掉任何一个组成要素,都会破坏整体的印象。总之,如果室内设计的构成形态及其所表现的主题内涵取得一致,观者便可以在体验室内空间的过程中获得美的感受。

此外,室内空间设计的形式美感,受到观者审美意识的影响。由于人们对艺术作品审美观的不断发展变化,人们对室内空间设计的审美认识已经与传统的古典审美标准大不相同。但是,从历史发展到现在存在着一些相对稳定的审美因素,并且形成了一系列的审美法则。这些法则虽然受到了社会环境的诸多意识形态影响,使得每个时期的审美标准产生了较大差异,但是空间设计的审美观在相对同一的时间和地域中却是相对稳定的。此外,同类人群的审美标准具有趋同的现象。而且某些审美的形式在历史的发展上会出现戏剧性的回归与反复,例如西方经典的巴洛克古典风格,在千百年的历史中曾几度流行,所以研究形式美的规律和它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意义非凡。

四、结语

总之,作为一名合格的室内设计人员应当依据形式美法则的基本规律,及其有关的体现手法,结合广大观者的心理需求与审美观点,精心地从空间的功能要求上,从组成材料和要素关系的特性上合理地进行运用,完成更多令人陶醉的室内空间设计作品。

参考文献:

[1]克罗齐.美学的历史[意].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12.

[2]付黎明.设计美学法则研究.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8.23.

[3]彭一刚.建筑空间组合论.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39.

第5篇:空间设计的要素范文

[关键词]万达国际电影城;体验;空间设计

近年来异军突起的万达国际电影城在空间设计上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其在空间设计上秉承的主题体验式空间的观念突破了传统影院空间设计的局限,为影院空间注入了无限活力。主题体验式影院是应体验经济时代下“为消费者创造值得回忆的体验”的要求,和商业竞争条件下“差异化”经营的要求而产生的,并且在影院品牌国际化、产业化、消费行为体验化的趋势下,为商业竞争注入了新的元素,也对建筑设计师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我们以万达国际电影城的空间设计为例,来对其主题体验式空间设计进行研究。

一、主题体验式影院空间的概念

主题体验式影院空间是根据消费者的兴趣、态度、嗜好、情绪、知识和教育背景等,将影院空间细分成与之相对应的主题鲜明、个性独特的多元化消费场所,借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建筑装修、材料技术等来体现统一的主题,通过对主题事物的发掘和市场营销工作,在建筑、装饰、商品组合等方面采用象征、隐喻等表现手法,把商品作为“道具”,服务作为“舞台”,环境作为“布景”,使顾客在集零售、餐饮、娱乐为一体,统一规划、经营、管理的影院空间进行观影活动的过程中得到美好的体验,甚至当过程结束时,体验价值仍长期逗留在脑海中,即创造一项顾客拥有的美好回忆。特别注意的是,在设计方面,主题体验式影院空间与传统影院空间的本质不同在于建筑也作为“体验”的一部分,能够产生价值的“营销”手段之一。

二、主题体验式影院空间的设计手法

根据“体验(experience)就是人们响应某些刺激(Stimulus)的个别事件(private events)”的定义可以看出,体验通常不是自发的而是诱发的。独特的空间形态、优美的景观环境、迷人的灯光色彩等设计手段能增强感染力,诱惑体验的发生与延续。正如迈耶所言:“建筑设计中的流线,照明,装置和空间品质都是为了让人们更好地体验建筑,更好地欣赏艺术作品。”体验发生于体现主题的各个方面,包括所渲染的情调,而且,它们还是传播商业文化,激发商业活力的集中表现,是提高集客力的重要手段。

1 顶界面的空间处理。

顶界面是区分室内外空间的重要因素,顶界面的高度、形态、色彩和灯光设计可以给人以不同的内心体验,充分挖掘、表现顶界面结构形态自身的美学潜力、力度和动势的几何形体美,可以丰富空间界面的轮廓、表现空间的动势、奏响空间的韵律,并具有引导视线的吸引力。北京万达国际电影城在顶界面设计上采用了模拟夜空星光的思路,营造出一种童话般的浪漫氛围,带人走入一个充满神奇、充满幻想的电影世界。电影本身就是营造一个虚拟的世界,让人们在这个虚拟世界中获得超越日常生活的感受与体验。北京万达国际电影城在顶界面上的设计很好地体现了“体验”的思路,其迷幻的灯光、布满点点星光的迷离夜空都会使人脱离现实世界,进入童话王国的虚拟情景。

2 侧界面的空间处理。

侧界面对主题体验式影院空间的主题风格、空间的比例、开阖与导向、体验的营造等有着重要影响,直接影响着消费者对空间的总体印象。侧界面可以通过线要素和面要素来界定。线要素诸如一根柱子、一尊雕塑等等,独立的线要素具有强烈的向心力和注目性。它不能明确地限定空间,却能成为空间的主角,给人一个模糊的空间界限标志,起到吸引视线的作用。线要素也是形成灰空间的常用手段,起到空间渗透与流动、引导人流的作用。南昌万达国际电影城的大厅就采用了线的要素来作为空间的侧界面限定空间。设计师采用了醒目的红色立柱来区分休息空间和售票处的空间,又将导向观影区的台阶设计成紫色的光带,能够有效地起到引导人流的作用。这两处鲜艳色彩的线条在一片平静的冷色背景下分外惹眼,以其天生的热情和凝聚力成为视觉的焦点。

面要素的形式大致分为二维的平面和三维的凹凸面。纵横面给人以延伸感和方向感;倾斜面因其不寻常的视觉角度,给人以不安定感和神秘感。北京万达国际影城走廊通道的空间设计就采用了两种面要素的结合。一方面用黄色光带形成一种延伸感,同时又大胆地采用倾斜面的造型,带给人一种不安定感和神秘感,引导观众进一步进入空间当中进行探索,充满童话般的趣味和商业环境魅力。这也是“体验”的核心观念在空间中表现较为突出的设计细节之一。

第6篇:空间设计的要素范文

谈及室内空间的分析,我们要追溯到中国传统历史文化中对室内空间内容的一个形态性把握,我们在室内空间分析的过程中能够看到一个历史的延续。空间作为最基本的设计内容和设计理念下最为本质的事务,关于空间的概念我们必须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尽管涉及空间的理论和概念非常多,在语言和文字上的一些内涵中我们也能够更加深刻的表明一个基本立场就是空间设计中要牢牢把握住空间设计的些许概念,比如对空间特征、结构、色彩以及构成方面的种种内涵都需要我们不断地融入到整个空间分析当中去,这样才能够更加全面地把握住空间所蕴含的范围和空间的特色。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为了增加学生对空间感悟的理解能力,我们不断地将空间的形状和大小以及空间的方位和光线的远近作为体验空间存在感的一个关键要素。这些手段让我们不断地认识清楚了到底什么是空间,获得了对空间整体性的认知。实际上空间分为几个类型。例如,封闭空间,流动空间、虚拟空间,共享空间和过度空间等等。对室内空间的分析我们主要设计到封闭空间和过度空间的把握,有的时候共享空间也是我们不能忽视的一个重要内容。封闭空间是空间的最为原始的形态,是我们掌握空间的初始点,在人们为了满足居住需要而营造空间需求后,我们能够看到的一个基本内涵是空间的特性,即封闭空间具有包围、避免干扰、控制性等特征,这是我们空间室内环境设计当中至今都在追求的一个条件要素。在我们的卧室、浴室等室内空间中,一个封闭的空间是必不可少的。近些年来,过渡空间的设计越来越成为人们在意和设计的空间类型,因为过渡空间看似利用的价值不大,但是在连接效果和过渡效果上都能够对整个室内空间设计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过渡空间分为前后空间和内外空间,在这些空间的转换过程中,为了使整个空间看上去张弛有度,主次分明,过渡空间往往更多的选择一个整体性的设计来把握好整个空间的规模和效果。这就是我们在室内空间分析当中所产生的种种条件要素。是需要我们在室内空间设计中所积极把握的。

2室内空间的组织方式

室内空间的组织方式正如所有空间平面布局一样,都存在一些规律性和习惯性的组织方式,在这个组织过程中我们应该不断通过室内平面的设计分析来渐渐把握清楚,掌握好这些空间的尺度,也就是大小,用通俗的话来说,在我们展开平面设计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更加真实的把握空间的内容和效果。那么最为基本的室内空间组织方式分为,线性结构、放射性结构、轴心结构或者是格栅结构。在这些结构当中我们在室内常见的就是线性结构,比如医院和放射性结构比如说办公空间设计。线性结构是最为基本的组织方式,空间的组织主要以直线、折线、弧线互相连接来完成空间的组织和排序,一条廊道是我们能够组织的最为基本方式,办公室或者医院是我们经常能够看到的线性空间布置。当我们了解到了空间组织的特性后,我们需要进一步的展开对空间组合手法的认识,这就涉及非常科学的技巧性内容,包括包容、邻接、穿插、过渡和因借等内容。包容就是空间中的套间,让空间的内涵更为丰富,在空间中创造空间,让空间成为空间的拓展,同时能够更为有效的承载空间的对话。空间的邻接仿佛是空间过渡过程中的一个巨大的拓展体,在空间拓展过程中能够有效地发现空间的驳接位置,在空间穿梭中不断的延续空间的意义和概念,让空间的结构延伸到空间“之外”,仿佛多出一个空间的感觉。空间的穿插往往应用与室内,在空间穿插所表达出的背景当中,我们能够有效地安置空间内涵,增强空间感,比如空间中设置的浮桥或者空间廊道或者空间天桥等等,就是这种错位感觉和穿插感觉的承载体。谈到因借这个空间概念我们不得不提的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空间的认识和把握,在因借过程中我们实际上就是将外界借为内景,利用内部空间设计来达到借用外景的条件,这就是因借。而空间的过度则更讲究过度的内容,是过度光纤还是过度景观,让空间存在的过程有一个延续性和延展性。谈到这些设计手段,我们不得不面对的是一个空间的变化和重复,这又涉及了空间的浓度和群体设计的内容,在空间与空间差异化的设计过程中,我们往往希望能够在设计理念上让人产生振奋的情绪和愉悦的心理,让人们能够通过不断地增加空间的感觉而提高对比度,让空间重复来增强群体空间设计的节奏和韵律,因为仅仅是简单的相连,我们还无法提升到设计的高度,甚至根本不能称之为设计。

3室内空间环境设计的要素

第7篇:空间设计的要素范文

【关键字】地下建筑;空间设计;空间组合;设计要素

1 引言

城市地下建筑总体形态就是将其物质形态和人文形态恰当的结合在一起,在适当的条件和环境下的表现形式。对于地下建筑的空间设计要从使用者的适用性和空间的功能性这两个方面出发,进行综合的考虑从而进行设计。下文就从设计地下建筑的实际问题上开始,通过地下建筑空间组合、内部设计以及设计要素相结合的进行探讨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

2 实际问题

2.1 方向感

由于地下建筑的地理环境的特点是封闭性的,从而就会出现人在地下不能明确的判别方向。这种情况下,不仅会使人们在心理上会产生焦躁不安的现象,也会在出现特殊情况下不能及时疏散群众进而产生一些不好的现象。为了避免上述现象的发生,在地下建筑的空间设计上,就要利用一些平面设计或者是在显著位置标注等这些方法来增强人们的方向感。

2.2 封闭感

因为地下建筑本身的条件限制,地下环境和外面环境具有隔绝性,这样很容易使人们产生一种隔阂感进而产生恐惧、压抑的心理。所以在进行地下建筑空间形态设计的时候就要通过特别设计来解决其封闭性的缺点。可以在地下建筑的进出口设计上设置地下广场等大面积通光这样的方法来消除封闭感。

2.3 自然感

因为地下建筑和地上建筑相比,最大的缺点就是对自然光线和外部景象的渗透性极差。所以在地下建筑的设计上要利用大面积的透光顶棚或者是建筑中庭空间来吸收大量的自然光线。

图一利用中庭空间的设计来增强空间自然感

3 地下建筑的空间组合原则和方式

3.1 空间组合原则

地下建筑的空间组合原则就是在分析地下建筑的环境特点、使用功能以及规模大小的情况下,进而合理的对空间进行组合,使其功能得到充分的利用。

3.2 空间组合方式

3.2.1 线形走道方式

线性走道式的空间组合方式就是在地下建筑的各个功能空间按照线性排列。这样的方式的优点是,空间导向性强、连续性强、人流通行方便、有利于防灾。缺点是,设计单调、过渡简单、没有较强的节奏感。所以在这种方式的组合设计上还要注重建筑一些休闲的地方,例如喷泉、花坛等。

3.2.2 环形大厅的方式

这种方式的建筑设计特点就是,以一个或多个规模较大、形状规则的大厅为核心在周围环绕开始建筑,这样的建筑具有较高的凝聚力。不过,在设计的时候在注重在核心区域设置方向标识,来疏通人群,有利防灾。

图二环形大厅式的空间组合方式

3.3.3 混合群聚的方式

这种方式的适合环境是地下面积较广的综合体。所谓混合群居方式就是结合线性走道式和环形大厅式的这两种形式混合使用。这种结合形式的优点是,使地面上的街道或者是广场和地下建筑合理的结合在一起,充分的利用地下资源来建设成大规模过功能的商业地下街。

4 内部空间设计

4.1 基本原则

地下建筑内部空间的设计就是要结合地下建筑各个区域的不同功能来设计出一个方向感强、透光性强、自然的空间。所以其基本原则是空间的层次性、流动性、渗透性以及过滤性。

4.2 具体方法

4.2.1 创造开放式的空间

开放式的空间设计就是消除地下建筑的封闭性和内向性,创造出开放式的空间。开放式的空间设计要通过扩大空间的容量和实现空间的通透性相结合的方法。实现空间的通透性不仅可以让地下环境和地上环境相融而且还使人们在视觉效果上更佳进而激发人们的活力。为了达到以上的效果可以通过安装玻璃墙或者镜面等方法。

图三加拿大多伦多EATON中心

4.2.3 创造复合式的空间

复合式的空间创造就是为了消除人们在地下建筑的沉闷、压抑的心理感受。这种空间方式的特点就是通过空间设计来提高空间上的层次感,从而给人们复合的感觉。那么,复合空间的构成形式就是讲大小不一的空间相组合,利用其空间量感的不同而形成鲜明的对比,进而产生领域感。这种复合空间在很多中庭式建筑上被采用,这种空间适合交通枢纽的地方或者是大型的公共活动场所。通过一些艺术的手法将大大小小的空间内外结合,互相产生交互相措的感觉,使视觉效果更加丰富。

图四复合式空间设计

4.2.3 创造动态的空间效果

由于地下空间的封闭而使其内有种沉闷、寂静的氛围。如果要打破这种氛围就要通过对地下建筑的设计来创造动态的气氛。利用什么手段可以在地下建筑上增添动态效果呢?下面就是一些典型的方法。设置景观电梯、动雕等来改变动态的空间效果;通过形体或者是装饰,例如设计直线装饰增添直线流动感、弧形装饰产生柔和感。利用光影这种动态性较大的装饰来活跃空间气氛达到增添动感的效果。

4.2.4 创造生态式的空间

这种生态空间就是将人与自然恰当的结合在一起,形成融合、协调的内部空间。目前很多现代的内部空间设计都采用这种空间形式。将一些特别的自然景象设置在内部空间环境中,使内部、外部环境融合贯通的形成一种生态空间,给人们一种自然的感觉。

5 空间形态设计要素

5.1 节点设计

所谓节点设计,就是指在地下建筑的一些形态的变化、新旧的衔接以及风格或者颜色的过渡处的特别设计。这些设计一般体现在地下建筑的出入口处或者是内部的大厅或者重要的交叉点,在这些地方利用节点空间的不同风格设计来改善地下建筑的沉闷和空间组合单调的缺点,还可以供人们集聚和休息。

图五特色的节点空间设计

5.2 区域设计

地下空间气氛沉闷,可以通过区域设计来塑造个性的空间从而使人振奋。例如,可以在地下内部空间的一些角落或者是中心创造有个性的设计,不仅愉悦心情还能增加地下建筑的方向感。

6 结语

地下建筑由于本身就具有封闭性和方向感差等缺点,所以就给地下建筑的开发和利用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在其内部空间的形态设计和内部布局上都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利用一些设计手段来突破地下建筑的缺陷,从而设计出让人们舒服的地下空间环境。

参考文献:

[1]童林旭,祝文君. 城市地下空间资源评估与开发利用规划[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5

[2]孙灵. 浅谈地下商业建筑空间设计[J]. 建筑科学,2011(8),45-45

第8篇:空间设计的要素范文

摘要:色彩作为视觉传达五要素之一,它不仅在商业空间设计中具有较强的冲击力,而且在渲染商业空间的主题、烘托商业空间环境氛围以及体现商品在空间环境的表现力上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商业空间设计中,设计师们在对其室内气氛进行营造时,常常都采用色彩来增强艺术氛围。色彩几乎可称为空间设计的“灵魂”。

关键词:商业空间 色彩情感 色彩属性 色彩搭配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经济生活水平和精神文化风貌不断提高,从而导致在消费中,人们的审美观也在不断提高。因此,在商业空间设计中,能让消费者在一个充满愉悦、舒适的环境中完成其消费行为,最关键的元素无疑是色彩,色彩是设计中最具表现力和感染力,丰富的色彩变化能够带给人们无限的心理感觉。好的色彩对比更能刺激人的感官,给人以美的精神享受。因此,如何在商业空间设计中去正确的运用色彩是值得探讨的。

1.商业空间中色彩的冷暖与情感

每一种颜色都具有“温度”。在一定程度上,它会影响人的心理变化,比如白色给人以时尚、纯净的感觉,粉色会给一种温馨、舒适的感觉。对同一种颜色,可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联想,随着人们审美观的丰富多彩,从而在生活中也逐渐形成了对色彩特定的心理反映。色彩情感的产生,不是色彩本身具备的功能,而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慢慢转变成某种文化特征,然而这种特征使人们对色彩产生一种条件反射,每当看到这种色彩,就会本能的想起这类色彩所代表的事物或事件,从而在心理上会对色彩产生某种感情。这种现象也可以成为感彩。比如一个商业空间主要以暖色调装饰,烘托一种温暖又热情的气氛;加上运用流行色布置空间摆设,那么能够吸引很多消费者前来消费。

2.商业空间设计中的色彩属性

色彩是人们视觉最敏感的东西。色彩总的应用原则应该是"总体协调,局部对比",也就是说整体色彩效果应该是和谐的,只有局部的、小范围的地方可以有一些强烈色彩的对比。在色彩的运用上,可以根据需要,分别采用不同的颜色。而颜色的形象又是由色彩的要素决定的,因此色彩的三要素十分重要,即色相、明度和纯度。我们可以在商业空间设计中利用色彩属性来设计空间,同一色相的颜色,可以用明度的变化产生对比;同一明度的颜色,也可以用不同色相或纯度产生对比。比如:运用明快的颜色可以营造出具有现代气氛的空间环境;运用暖色调能营造出具有温馨的空间环境;运用冷色调能营造出清新、凉爽的空间氛围。从而可以看出色彩是另一种语言的传达,不同的色彩传达的语言信息不同,表达的功能也不同。

3.商业空间设计中的色彩搭配

在商业空间设计中,色彩是为了增强商业空间室内氛围必不可少的主要因素之一,而色彩的特殊性决定着在设计范围内,任何色彩都有起独特的成分,没有美和丑之分,就如印象派大师凡・高曾说过的一句话:“,没有不好的颜色,只有不好的搭配”。不难看出,在商业空间设计中色彩搭配也是重中之重。现在商业空间设计都要求主题,通过色彩设计突出商品的特性、用途,通过各种哦搞设计手法来衬托商品。无论是空间还是摆设品的色彩都要有利于烘托商品、宣传商品以及吸引顾客购物。这些都离不开色彩的搭配,只有正确的搭配,才会有更大的利润。在商业空间搭配中应该掌握几个方面:(1)一个商业空间应该具有一个统一的色调,增强整体感,突出主题。(2)色彩搭配必须一突出商品为前提。(3)一个商业空间配色不要超过三种,这样不会混乱。(4)色相不宜过多、色彩明度差异不能过大。(5)应正确运用色彩的对比的方式,来突出商品。(6)最佳配色深度:墙的颜色要浅,地面的颜色偏中,陈设相比要深一些。(7)空间最好选用素色。(8)天花板的颜色要浅于墙面或与墙面同色。(9)色彩搭配要根据不同空间去设计。因此,色彩的合理搭配,在商业空间设计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4.商业空间色彩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色彩设计在空间设计中起着改变或创造某种格调的作用,能给人带来某种视觉上的享受。对人们产生的第一印象也是空间设计中不可缺少的成分。所以在商业空间设计中,我们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必须满足色彩在商业空间中的功能性,遵循整体统一的原则,符合人类对色彩的感情规律,同时注重文化主题。商业空间色彩设计原则包括:首现要有统一性,突出主题;其次要具有情感性并且要生动、丰富;最后要注意光对色的影响。

总之,色彩是商业空间设计中的灵魂,并不是单一、孤立的存在,各具功能特点的色彩总会彼此影响。因此,我们要掌握色彩在商业空间设计中的重要性,并更好的去运用,从而创造出温馨、和谐舒适的商业空间。来满足人们的消费心理需求与心理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姚晓东.彩传递[M]. 江西美术出版社.

第9篇:空间设计的要素范文

关键词:园林空间设计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给园林行业提供了空前的发展机遇,但在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如何为人们设计、建设高质量的园林环境是专业人员一直在思考的问题,笔者力图从园林空间角度为园林设计提供一些建议。

1园林的概念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对园林的定义是: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遇。

2空间的概念

从古至今,人们感知空间、思考空间、使用空间、营造空间、存在于空间,但空间真正成为一个独立的概念被理解和研究却是从19世纪开始的。空间不是事物本身,但要依赖事物来构成;换言之,空间似乎是事物之间的关系(远近距离等)。这些事物的主要角色或功能,似乎是一种边界或门坎。

3园林空间的概念

园林空间是一种相对于建筑的外部空间,意指人的视线范围内由植物、建筑、山石、水体、道路广场等组成要素所组成的景观区域,既包括平面的布局,又包括立面的构图,是一个综合平、立面艺术处理的立体概念。简言之就是人观赏事物的视野范围,主要是垂直视角(约20~60度)、水平视角(约50~150度)以及水平视距等心理因素所产生的视觉效果。因此,园林空间的构成须具备三因素:一是植物、建筑、地形等空间景物的高度(H);二是视点到空间景物的水平距离(D);三是空间内若干视点的大致均匀度。一般来说,D/H值越大,空间越开朗,D/H值越小,封闭感越强。

创设园林空间的物质基础就是山石、水体、植物、建筑和道路广场等要素,每一个要素对园林景观的品质都很重要,甚至成为园林景观的代表物,例如留园的冠云峰等等,并且可以影响人们对园林空间的感受。但园林不单是艺术,不仅是对生活的一种反映和写照,也是生活所在的环境,是人们生活展现的舞台,更是一个多维的综合空间。

4园林空间的类型

不同的构思和处理手法,可以创造出性质不同的园林空间。

4.1按形式分

按形式可以分为安静的空间、封闭的空间、孤立的空间、豪华的空间、喧闹的空间等等。

4.2按形态可分为静态空间和动态空间

静态空间是指相对固定空间范围内的内外审美感受;动态空间是指对游人来讲,园林是一个流动的空间,一方面表现为自然风景的时空转换,另一方面表现在游人步移景异的过程中。

4.3按开闭情况可分为开敞空间、闭锁空间和纵深空间

开敞空间指人的视线高于周围景物的空间,如辽阔的平原、苍茫的大海等;闭锁空间是指人们的视线被周围景物遮挡住的空间,如山沟、林中空地、四合院等;纵深空间是指在狭长的地域中,如道路、河流等两旁有密林、建筑等物挡住视线的狭长空间;

5园林空间设计

园林设计就是将各种园林组成要素进行有机组合,配合日月风雨等自然现象,创造变化多样的园林空间,再将这些空间有机组合在一起就形成完整的园林。

5.1园林设计应该注重其空间性

园林不存在于虚空之中,而有其具体的脉络,即通过空间的创设,使园林各要素之间建立联系,造园手法才得以运用,园林才能被人们欣赏和体验。

5.1.1分隔

在园林设计时,常把全园划分成许多功能不同、景色各异的景区,并用景物屏障视线,这种手法即为空间分隔。分隔可以打破园林一览无余、空旷、平淡的感觉,防止主题不同、情趣各异、各有特色的景区互相干扰,同时使空间具有一定的层次和深度,造成空间的大小、开合、动静等方面的对比效果。

5.1.2联系

分隔产生对比和差异,但隔死堵严,使景区之间不相往来,就会破坏园林的整体感,因而在空间分隔的同时,使景区之间保持有机联系,隔而不死,这就是园林空间的联系。

分隔能突出个体,联系是为了统一。既分隔又联系,富于变化,使整个园林成为一个有节奏、统一和谐的空间整体。

5.2园林空间具有时间性

在园林空间中,人们的感受随时间的不同而不同,所谓步移景异就是人们在园林空间中的时间轴向运动的体验。

5.3序列

在划分园林空间时,根据各景区的功能和造型因素等条件,来安排各个空间的先后顺序,就是空间顺序。园林空间是一种连续的、有节奏的相互协调的空间体系,就像戏剧一样,有起景、有展开、有、有结尾,可通过空间形状、大小、开合、高低、明暗以及景物的疏密等对比艺术处理手法,使空间层次分明,前后连贯成为序列。

6存在的问题

由于园林组成要素的物质实在性,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使人们进行园林设计时往往忽视了园林的空间设计,导致极易出现以下问题:

片面注重对园林各组成要素的表现,过分追求设计的实物美,忽视人在园林中的空间感受,难以达到人景相融的境界,景观缺乏生动的立体感。

不能通过园林空间设计展现个性特色和文化内涵,难以达到最高艺术境界。仅是简单套用园林要素的形式,而不充分考虑园林空间的组织,没有形成自身的特色,使人毫无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