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机床基础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知识创造;技术创新;转化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以创新为主要特征的智力型经济。由于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知识正在不断减少单位产出对原料、劳动、资本、时间及空间的需要,经济的增长更加依赖于知识的开发和有效利用而不是实物资产的扩张。企业如何通过有效的知识获取、知识流动、知识吸收和知识共享等知识创造活动,为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提供所需要的知识成为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企业的知识创造不仅是提高企业知识环境的重要依托,而且也是调节技术创新能力内外部诸影响因素作用的枢纽,因此,探索企业知识创造、技术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便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1.知识创造
随着时代的发展,不同的学者对知识的定义也在发生变化。Badafacco(1991)提出知识是从人类活动中所获取的真理、原则、思想和信息;它也包含了企业所创造的各种形式知识,可以销售或用以改良现有产品、创造新产品,或改变生产过程乃至管理方式的知识。Davenport & Prusak(1998)等人认为组织知识是个人积累的复杂经验,从或多或少有些难以表达的到更为结构化、显性化的经验。Nonaka(2000)从西方传统的认识论提出:知识是验证个人信念接近于“真实”的人际动态过程。Beijerse(2000)认为知识具有信息、能力、态度二方面特性,是由经验、技巧、文化、性格、个性、感觉等因素交互而成的结果。
目前知识创造模型有五个:知识创造螺旋模型、知识创造的双螺旋模型、知识创造的三重螺旋模型、社会学习周期理论模型和战略联盟知识创造模型。
2.技术创新研究
创新是一个过程的概念是由熊彼特在其1928年的首篇英文版文章《资本主义的非稳定性》中首次提出的。他认为技术创新就是:创造一种新产品;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开辟一个新的市场;实现任何一种新的产业组织方式或企业重组,比如造成一种垄断的地位,或打破一种垄断的地位。很明显,熊彼特的创新概念外延很宽。
国内学者在50年代将“Technology Innovation”基本理解为“技术革新”,表达的是“技术上的小改小革”或“技术上渐变性的改进”含义。90年代以后,出现了四种不同的观点:(1)技术创新将“新颖性(novelty)”、“多样性(variety)”引入经济系统中,对长期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十分关键;(2)技术创新就是“创造新东西”,创新等同于“创造”;(3)技术创新包括从新思想开始的基础研究开始,直到最后商业化成功的全过程;(4)技术创新是不断追求卓越、进步、发展的一种理念(陈文化、彭福扬,1999)。
从以上对技术创新的概念理解可以看出,技术创新不是一蹴而就的,而需要长时间内进行一系列的活动。它需要整合资源配置,开辟市场等。然而,剖析更深层次的原因,我们会发现,企业技术创新所强调技术的新颖性和应用性更多依托技术创新过程中知识的流动。
3.知识创造对技术创新的作用与影响方式
知识在企业学习和创新中的作用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已有研究表明,知识对企业的技术创新具有主导性贡献与作用,目前的研究主要围绕以下几方面。
3.1 知识创造对技术创新的作用
Gibbons & Johnston(1977)首次研究了技术创新过程中知识运用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内源知识、隐性知识、经济场域的知识在企业技术创新中重要性更强。Moenaert & Souder(1990)认为,知识创造有助于减少创新活动内外部的不确定性。Ltami & Numagami(1992)把技术定义为“关于自然事物和人为事物的功能以及相互作用的系统知识”,这说明了技术是知识的一种形式,通过检验知识的发展水平,可以更好地理解技术变化趋势(Betis & Hit,1995;Mokyr,1990)。Faulkner(1994)分析了不同知识源对公司六类创新活动的影响,研究结果与Gibbons & Johnston等人一致。Nonaka & Takeuchi(1995)强调知识创造是持续创新的主要来源。Grant (1900)认为新产品开发要求综合多种知识源,这种综合更多地依赖知识创造。杨文明,韩文秀(2003)指出,知识与技术创新关系表现为,技术创新过程或不是知识创造直接引起的,但必然是知识创造间接引起的。
3.2 知识创造对技术创新影响的方式
Johannessen(1994)认为由于创新过程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被视为信息和知识的转换过程。Masciteli(2000)介绍了3种相辅相成的方法鼓励隐性知识的外化和共享。并指出要建立一个有利于突破创新的氛围使不同的想法、创意和艺术创作在开发新产品的过程中能结合实际的需求。孟庆伟和刘铁忠(2004)提出,企业自主性技术创新是在原有基础上的知识创造活动。自主性技术创新中所需要的各类知识经历了从难以明言到可以明述,通过知识共享、知识整合,从而生成原创性知识的演化过程。朱明洁、林泽炎(2007)提出,创新团队是知识创新的主体。知识是团队创新最主要的源泉,知识的高效流动和充分利用是团队创新成功的关键。团队成员间的密切性通过成员之间的信任程度对知识流转产生影响。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企业知识创造则是调节技术创新能力诸影响因素的枢纽。现有的关于企业知识创造对技术创新能力影响的研究,主要从信息传递和资源配置视角进行。在知识经济背景下,随着学术界关于知识创造影响知识转移,以及知识转移影响技术创新能力研究的深入,有必要从企业知识的视角,集成探索知识创造影响技术创新能力的中介机制。
参考文献:
[1]刘友金.企业技术创新论[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第1版).
[2]李海波.知识创造模型比较研究[J].科技与经济,2008.
[3]王大洲.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对知识的运用:中西比较与启示[J].科学管理研究,2001.
2008年高考物理试卷(江苏卷)体现了“稳定、和谐、实践、创新”的特点,较2007年更添亮色。综观全卷,我认为2008年高考物理试卷(江苏卷)有利于高等学校人才的选拔,对中学物理教学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是一份贯彻课改精神的试卷。这份试卷能够引导中学物理教学突破题海战术,强化综合能力和科学素养的培养。具体表现如下:
1.立足课本,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学科能力的考查。
命题贯彻了“以知识为依托,以能力立意”的命题指导思想,考查仍然注重中学教材的基本特点,继续体现了源于课本的命题原则,并在命题的科学性与试题的包容性、拓展性相结合方面有了新的发展。单选题难度恰当,以容易题为主(4/5),在同一大题中设计一定的难度梯度,第5题对考生的读图、识图能力要求较高,并且要求将图像信息转化为运动信息,这道题目有一定的难度。多选题情景新颖,有一定的难度,可以客观考查能力;注重了对连接体问题的考查,体现出重视联系的观点,要求全方位、多角度、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试卷中有的试题直接源于课本,强调了对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如试卷第12题“选做题”部分,试题朴素大气,形式比较熟悉,强调基础。题型大多为简单的填空,大多命题都是基于课本的插图或课文内容为背景的,如气体状态变化的图像、振动图线、波动图线、光电效应实验原理图、康普顿效应原理图、分光镜原理图等。
在第10题的电学实验题中,第(1)小题考查了传统基本仪器――螺旋测微器的读数,第(2)小题则是提供了一组探究性实验数据,要求考生分析数据得出结论,体现了新课程的探究性要求。实验题第11题则考查了“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主要考查理论探究及误差分析,没有考查难度较大的实验设计,因此实验题整体难度不大。
这种试题形式比较熟悉,强调基础,对考生要求的平和风格易于考生接受。
2.贯彻课改精神,坚持能力立意,充分考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命题选材紧密联系生产、生活、科技实际,立意新颖。
试题注重学科特点,强调过程方法,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实际中的应用,使试题贴近生活,注重学以致用。如选择题第2题以2007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成果为素材,考查电阻等有关方面的知识。选择题第3题的探空气球问题考查共点力的平衡。计算题第13题是把平抛运动这样一个比较普通的曲线运动放到“乒乓球的发球”这样的背景当中,设问的角度、研究的问题都比较新颖,充分挖掘了平抛运动的特点,是考查基本知识综合运用的典范,可以称得上是于平凡中见神奇。
(2)命题将科学探究、自主学习、创新意识渗透放在很重要的位置。
选择题第8题是一个自感问题,源于课本,但又有了创新和拔高,很难找到现成的结论进行套用,考生必须运用自感的基本知识,结合电路基本规律独立进行分析才能解决,是对考生基本素养、基本能力的考验;计算题第14题(1)、(2)问是带电小球在重力场及匀强磁场中的“摆线运动”,这是教材及练习中从来没有涉及的内容,考生若不能灵活掌握等效假设等方法,要圆满解出此题并非易事。
两个实验题都具有探究性,没有照搬课本上规定的学生实验,且使用的仪器和方法又是学生学过的。如果在平时教学中注意实验教学,注意细节,有所创新并能改进实验,提出有创意的新的实验方法,那么综合能力较强的学生应该能较好地应付。
(3)试题的设计体现开放性。
实验题第11题关于验证机械能守恒的误差分析;选做题第12题3-5(3)关于描述简谐运动特征的公式的书写等答案都不唯一,给考生答题留下较大的空间;还有第10题的(2)要求考生根据题目给定的R、S数据探究其函数关系,探究的思路都是开放的。
综观全卷,基础题、中档题占主体,让考生难以动笔的题目极少。即使是最后的计算题第14题和第15题,每题都首先设置1~2个小题,作为铺陈,引导考生进入题境。应该说,这是一份符合“三个有利于”原则的质量较高的试卷。
二、对高中物理教学的启示
2008年高考物理江苏卷总体感觉比较平稳,试题难度也比较合理,对新课程的推进有良好的导向作用,也能很好地体现高考的公平、公正原则。但考生反映整体偏难,中等以下的学生答题感到有困难。偏难是学生的主观感受,其主要原因是:试卷绝大部分是原创题,试卷比较强调体现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而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正是我们很多考生的软肋,他们还习惯于解陈题、熟题,还习惯于教师讲的、书本上现成的,科学探究、自主学习、创新意识还较淡泊。因此,作为教师,深入贯彻新课程标准要求的“以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为中心”的精神的理念还很迫切。我们应清醒地意识到:在今后的物理教学中,要在领会课改实质精神,着力培养、提高学生的能力上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夯实知识基础,渗透能力培养。
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这就要求我们在物理教学中,必须狠抓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和训练。对于重要的物理概念和规律,要讲清讲透,要不厌其烦地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去理解和应用物理知识,构建起扎实的基础知识体系。
高考把能力的考核放在首要位置,要通过考核知识及其运用来鉴别考生能力的高低。2008年高考物理江苏卷综合考查了考生能力,首先是阅读、理解能力,其次是空间概念和数学能力,还有就是基础知识、基本模型的综合、迁移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学生能力的提高决不能靠搞题海战术来实现,也不是靠短期的突击训练就能奏效的,而要将高考物理要求考查的五种能力的培养渗透到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对学生的学习要求从原来的“重结果”转变为“重过程”,教学中必须更多地创设一个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全过程的氛围,多给一些深入的思考,少给一些雷同的模仿,在融会贯通的道路上多迈几步,把学生从“题海”中拉出来,尤其是要避免陷入那些繁、难、偏、旧的题目训练中。
2.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理论联系实际日益成为高考试题内容的一个明显倾向,强调学以致用,善于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身边的现象,逐步培养解决身边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知识迁移的能力。联系实际,不仅仅要联系自然现象、生产技术等方面,而且要注意物理学与社会及文化发展的联系。
因此在平时教学中,我们可设计、挑选、搜集理论联系实际的习题,增加学生对这类习题的训练,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能正确地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物理模型的能力。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生产实际中涉及物理知识的素材,多收集、整理,多关注S-T-S(科学・技术・社会),注意物理知识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使学生能从更广阔的角度认识物理学的作用,这对他们将来参加社会生活是有益的。
3.注重科学探究,培养创新精神。
我们要切实改变以前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现代教育论认为:“教育真正意义在于发现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潜力,发展人的个性。”新课程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着眼于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发展,而传统的评价方式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教师的教,忽视学生思维水平的发展,忽视改进与激励功能;忽视了评价主体多源、多向潜能发掘的价值。要想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处于新课程改革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们,肩负着历史的重任,必须进行深入地、实质性地变革和研究,为后人提供可参照、可行的方案。自从接手《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的方法与策略》课题研究以来,我对学生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评价有了一些心得,下面和大家分享。
一、课堂观察
课堂上教师可以观察学生基础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的评价,并登记在学生课堂观察检核表上。这对学生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评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学生课堂观察检核表
例如,在一堂课上,老师通过对学生的观察,看看学生是否能达到上述要求,从听课、练习、发言、交流等方面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分。以此作为基本技能与基础知识掌握好与坏的一个参考。
二、问题检测,在情景中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
评价学生理解知识的能力也是评价学生基础知识水平的重要项目。理解能力评价要求把理解的问题抽出来加以测验,然后将每个学生的理解程度加以分析,即可达到评价的目的。测验理解能力的方法有:论述题考试,客观测验中的选择题、简答题,口试法,观察法,等等。
比如试述三角形面积的求法,有的学生不需要真正理解,只要记住三角形面积的公式就能得满分。如果要测验学生是否真正理解,是否彻底把握了内部间的关系,试题就应改为:三角形面积的求法、为什么是底乘高再除以2?这样学生就要理解其原因,深入说明内部的因果关系。
又如,提问某一问题,如果学生能够运用自己的知识作出独特见解的答案,并对自己的回答做出了有效的说理,那么我们就可以认为学生对这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比较好。
案例:在教学7年级数学《5.6探索规律》时,我就日历中的规律提出下列问题:
(1)日历中相邻的两个数有什么关系?
(2)你能用代数式表示这个关系吗?
(3)阴影方框中的9个数之和与方框正中间的数有什么关系?
(4)这个关系在其他方框中都成立吗?你能用代数式表示这个关系吗?
(5)这个关系对每一个月的日历都成立吗?为什么?
(6)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你还有哪些结论?
在评价时,看学生能否对问题用自己的语言作出回答;能否清晰、有条理地对问题进行解释;能否积极地与同伴交流意见,并从中获益。对学生的回答,教师在评价时都要给予充分的鼓励和肯定,并随时观察记录。
三、测验法
对学生所学的知识进行及时的小测和测验,及时反馈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知识的运用情况。这种方法要注意测验的难度、信度和效度。以测验的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一个参考,同时要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学生取得的进步要作出鼓励和肯定。
四、专题作业:学生独立研究、独立动手的空间
所谓专题作业,不是以学习和掌握系统的学科知识为目的,而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专题作业包括调查报告、研究性作业等。例如,教材上的课题学习一样,用专题作业来培养、考查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使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是啊,营销工作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可惜,市场不相信“如果”,只注重结果,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衡量结果的唯一标准是:目标任务又没有达成?促销费用是不是更省?品种结构是不是更优?市场占有率是不是更高?-------
“只有主观的理由、没有客观的借口”早已是每位营销人员耳熟能详的语句。但是,如果把这种观念落实到营销工作的方方面面,如何把这种观念化为实际的执行力具体落实到行动中,如何把这种观念贯穿营销工作的每一个细节,是每个营销人员应该思索的问题。
执行力不到位,强调客观困难等问题, 重抓执行力、关注细节才是营销营销创新的最佳举措,暂总结为“十个等于零”。
一、有工作没努力等于零。
对于每位营销人来说一定要学会珍惜,学会感恩。金融危机下营销人更应该珍惜当前的机会。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懂得把握机会的人才会笑到最后,有了工作如果不加以珍惜,金饭碗也会变成泥饭碗。
二、有能力没表现等于零。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知晓自己的长处并通过实践让自己的价值得以他人认同,才能获取更大的发展空间。所以,如果自认为是匹千里马,请先日行千里路,在展现自己能力的同时,伯乐也会出现。千万记住:潜在优势只有发挥出来才能成为优势,否则就会变成包袱。
三、有计划没行动等于零。
计划只是执行的前提,而行动才是执行的真谛,如果计划不能通过行动去实践与总结,任何完美的计划都只能是一个永不能实现的童话。所以说,营销创新的关键不是制定多么完美的方案,而是即刻行动。
四、有机会没争取等于零。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工作绝不仅仅是一份薪水,工作中,市场上涌现的种种机会同时也是培养和锻炼自己能力的一个良机,争取机会、把握机会只需要比别人多想一点、多做一点。
五、有布置没监督等于零。
工作要有布置、有落实、还要有监督,他们不能代替监督,只有通过监督总结、才可能从监督总结中发现问题、处理问题、总结经验、汲取教训。才可能在最后把工作开展得更好。在这一点上,PDCA循环系统是每个营销人员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六、有进步没持续等于零。
每个人都积极谋求进步,团队才能进步,持续的进步将是团队不断成长,“无功就是过,功小也是过”,如果进步没有持续、或有一点小进步就原地不动,最终的命运只能是末位淘汰。
七、有发现没处理等于零。
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任何计划在实施过程中都有可能小小的疏忽而导致整个行动的失败。所以,除了完美的计划、细节的把握及时地实施外,还需要对过程中发现的每一个小问题进行处理、弥补,以防“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八、有操作不灵活等于零。
营销重在创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切忌生搬硬套,经验主义,任何流程操作、操作,面对灵活易变的市场,才可能无差异致胜。
九、有价值没利用等于零。
营销人必须是一个会算账的好管理者:产品结构的合理性是价值,甚至公司价值也是价值,只有合理利用价值、充分发挥每个人、每件物品没一分钱的价值、甚至从无价值中挖出价值来,才算是合格的营销人员。
十、有销量没利润等于零。
由于受年龄、知识水平、心理素质等因素的影响,小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受到很大的制约,所以对学生进行“质疑”的学习方法指导是非常必要的,我们要教学生“在什么地方质疑”、“怎样质疑”,引导他们掌握质疑的方法。
一、依据文章的题目质疑
每篇课文都有题目,课题是文章的眼睛,很多题目都能透发文章的中心,教学生依据题目质疑,就可以使学生不仅对文章的重点有个初步的了解,而且对文章的结构和作者思路有了初步的推测。那么,在学生看到文章的题目后应怎样质疑呢?教师要在不断的质疑活动中引导学生概括、归纳、总结方法。
比如“抓重点词法”、“扩展题目法”、“分解题目法”等,就是比较好的质疑方法。
1、用“抓重点词法”质疑
就是根据对题目的分析,把重点词语找出来,抓住重点词来质疑。如《草船借箭》就可以运用这种方法。课题中的“借箭”一词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利用草船“借箭”,更加突出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才能出众,可启发学生围绕“借箭”提出问题。结果,学生以此为线索提出了“谁向谁借、为什么借、怎样借、结果怎样”等问题,使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就能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理清作者的思路,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2、用“扩展题目法”质疑
因为有很多文章的题目是一个词或一个词组,这时便可引导学生把题目扩展成一个完整的句子,在扩展的过程中质疑。如《争吵》一课便是这样,读完课题后,教师引导学生:题目是一个词语,你可以把题目扩展开,使它成为一个完整的句子,再质疑。于是,学生可以提出“谁和谁争吵、他们为什么争吵、他们在争吵过程中各是怎样做的、争吵的结果怎样”等问题。
3、用“分解题目法”质疑
这种方法常适用于完整句子做题目的文章。如《舍身炸暗堡》这个题目,经过分解可以提出以下问题:“暗堡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要炸暗堡?是怎样炸暗堡的?结果怎样?”
二、依据主要内容质疑
学生在初读课文之后,对课文的主要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质疑,对课文中所写的事提几个“为什么”、“怎么样”的问题,使学生对作者的思路有更进一步的理解,从而加深对中心思想的体会。如《登山》一课,学生初读课文之后,便知道了课文讲的是列宁登山两次走过那条危险的小路的事,引导学生就此进行质疑,便可提出“列宁为什么要走那条危险的小路、为什么回来时还要走那条危险的小路、两次走有什么不同、列宁是怎么想的”等问题。
三、依据主要言行质疑
文章中人物的品质常常是通过他们的语言和行动表现出来的,教师引导学生对人物所说的话、所做的事进行质疑,问几个“他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怎样想的、这样说或做说明了什么”之类的问题,来一个刨根问底,就能对人物的思想品质有更深入的了解。
如《她是我的朋友》一文中描写阮恒将要献血时的动作是这样的:“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学生针对这句话可以提出下列问题:“为什么当时沉默?为什么只有一只小手举起来?为什么他的手颤抖?为什么把手举起来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他心里是怎么想的?他加入到沉默的行列之中,不举手行不行?他举手后,医生让他献血了吗?他这样做说明了什么?”
当学生找到人物的主要言行之后,教师要适时帮助学生提出能更深刻地理解人物思想品质的问题。我们可以指导学生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质疑:
1、联系上下文质疑
比如上例中的两个问题“为什么当时沉默?他们举手后,医生让他献血了吗?”前者是联系上文第一段内容提出的;后者是联系下文第二段内容提出的。
2、通过比较质疑
可以通过两个人物相比提出问题,也可以通过一个人物的自我比较提问题。如:“为什么他把手举起来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这个问题就是通过对阮恒两次“举”的比较后提出来的。
3、要进行多方面思考后质疑
【关键词】 挂牌授课制 班级管理模式 创新
一、挂牌授课制产生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教学改革和人事制度改革的推进,一些高校相继实施了"挂牌授课"制度,即在教学工作中实行教师挂牌上岗,学生自由择师。对于同一门课程,同时安排多名主讲教师公开接受学生选课,选课学生人数达不到标准的班级就会遭遇淘汰。教师挂牌授课是将竞争激励机制引人高校教学工作中,顺应从"以教为本"向"以学为本"的观念转变,目的在于从根本上改变高校教学中人浮于事的不良局面,提高学校整体的办学能力和人才培养能力。这一制度的推行, 在实践中得到了来自师生双方的积极回应。
但是,挂牌授课也使得同专业的学生不再是以同一班级、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来学习,导致学生对于班级归属感大大降低,产生了学生与他人沟通和交往的意愿不强、集体主义凝聚力不强、校园文化的参与意识不强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阻碍班级管理的建设,更不利于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而要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创新一种挂牌授课制下的班级管理模式。
二、班集体自我管理模式的创建
1、营造相互信任的组织氛围
班级目标的制定至关重要,它们是班级活动的航标,前进的动力和团结的基础。没有管理目标,班级工作肯定紊乱,学生甚至无所适从。目标不是指那些宏伟的,而是根据学校管理目标与规程,再结合班级实际,确定班级各项管理目标及其管理应达到什么程度。班级管理目标,具体来说不外乎是思想、学习、生活三方面的管理目标。而这三方面的管理要达到什么程度,那就要结合班级实际情况来确定。方法:①班主任与班委共商,提交班委讨论班级管理目标及要求,根据班级实际,及班委成员的建议,调整、完善目标管理方案;②班委成员私下与同学沟通(时间一天两天,不能太长),集思广益,看看还需要做哪些调整;③班主任与班委再次讨论与调整;④全班公决(因这一关巳在第二步里有许多同学私下参与,有广泛的民意基础,通过则不成问题);⑤班委及各职能负责人落实实施。
2、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灵魂,有什么样的班主任,就必然会有什么样的班级,有什么样的学生。"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的道理,说的是领导者如果是个庸才或者蠢材,就会影响到全局所有人的行为,危害到整体;而一个无能的下属,只会影响一部分。其实有时也可借用来评价一个班主任工作的。近代著名教育家洛克就认为,教师的责任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他指出,作为教师,学问是第二位的,而道德则是第一位。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班主任就要为学生着想,率先垂范,用真心融入他们,真切感受他们的欢乐与不快,了解他们的优缺点,然后从思想上、学习中、生活里,用理论、用实际行动,感染他们,与他们共成长,才能更好的带好一个班,成就每一个学生。班主任要教育班干部严格要求自己,管好自身,先从自己入手再管好别人。
3、制度建设是团队精神的有力体现和保障
班级管理要有一定的章法,不能感情用事。让学生学习并熟悉学校有关规章制度,师生协力,充分发扬民主的班级管理作风,根据本班的学情,制定出符合本班实际、规范性强、操作性强的班级管理章法,在课上不断强调,让班级管理更贴近学生实际,让每个学生自觉地参与到班级事务管理中来,自觉地增强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比如确立班级管理公约,制定德育实施细则,评比表现最积极、最乐于助人或热心参与公益劳动等活动的学生等,让管理有章可循,量化细化。
4、团队精神是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班主任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有一批团结在班主任周围的积极分子,通过他们团结和带动其他集体成员,这是形成班集体的关键。班主任应当善于发现,考查和配备、使用好班干部,发挥班干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善于在班务活动中培养和锻炼干部,这是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技能的重要构成部分。还要通过开展一系列主题班级活动,让每个同学都有机会为集体服务,既能培养学生主人翁的责任感、荣誉感,又锻炼了他们的工作能力,从而加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向心力,加快班级的整体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班主任,要注意建立健全班委会,指导班委会工作,相信和依靠班委会,明确分工,相互协作,充分发挥班干部小助手作用,让班级管理深入人心,管理更加及时到位。
5、没有沟通就没有团队精神
班级管理中,班会是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可组织学生对一个星期的学习以及班级情况做一总结,对好的表现及时做出肯定,对不好的现象及时剖析,提出改进或改正思路,对以后的工作进行妥善安排。为了开好班会,更好地管理班级事务,会前,无论是班主任,还是班干部,一定要认真总结前期工作,反思在管理中的优劣得失,统一认识,对今后工作有一个明确的指导思想。不注重班会内容的班主任,绝对不是一个好的班主任。
6、在组织内慎用惩罚
从心理学的角度,如果要改变一个人的行为,有两种手段:惩罚和激励。惩罚导致行为退缩,是消极的,被动的,法律的内在机制就是惩罚。激励是积极的、主动的,能持续提高效率。在处理学生违规违纪现象时,管理者要注意学生特点,坚持正面教育为主,坚持激励教育为主,不要随便打击学生积极性,不要让学生失去希望,不要让学生丧失信心。及时对于学生的优点以及进步给予鼓励,对于做的不好的地方,委婉的指出并采取巧妙的手段进行批评。教育实践告诉我们,班主任的批评应该把握尺度,掌握分寸,做到适可而止。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了集体,团结了集体,加强了集体,以后,集体自身就能成为很大的教育力"。这种力量就是班级的凝聚力。所以,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在班集体里,始终是激励着学生不断进取、创新和愉快地成长的,学生总是带着快乐的心情,更加积极主动而又充满激情地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
关键词: 脑室出血 治疗分析
急性重型脑室出血是脑室出血的一种严重类型,在临床上预后较差,病死率高是本病的一大特点。我科自2003年1月~2009年1月共收治40例重型脑室出血患者,采取内科治疗加侧脑室冲洗的治疗方法,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场资料
1.1一般资料 患者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38~72岁,平均年龄52岁。活动中发病者31例,安静状态下发病者9例。
1.2主要症状和体征:发病急骤,迅速发生深度昏迷,少数神志清楚;呕吐、呕血;出现双侧病理反射;四肢肌张力增高,早期出现周期性的自发性肌紧张,去大脑痉挛或去大脑强直发作,后期四肢变成弛缓状态;双侧瞳孔缩小,眼球浮动,分离性斜视;常有丘脑下部受损症状,表现体温升高,心率、脉搏先慢后快,面部充血出汗,血糖与白细胞增高。本组患者都有意识障碍,其中嗜睡5例,昏睡3例,浅昏睡22,昏迷10例。偏瘫,病理征阳性者14例,有14例病人出现过脑疝现象。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者30例,血管畸形者2例,动脉瘤者1例,糖尿病史5例,冠心病史2例。住院期间出现并发症,肺部感染4例,消化道出血1例,肾功能不全1例。
1.3诊断 患者头部CT表现,出血部位为原发性脑室出血16例,继发性脑室出血24例。其中原发出血部位,在基底节区15例,枕叶1例,额叶1例,脑干2例,丘脑区10例。
2治疗
内科治疗,治疗措施包括监测生命体征,镇静,.止血,减轻脑水肿和降低颅内压,改善脑功能,防治并发症,定期行头颅CT复查。本组病人均于发病后常规应用20%甘露醇脱水降颅压、止血、控制血压、控制感染及保护心肾功能等内科处理,部分病人行单侧脑室额角穿刺冲洗引流术。
3结果
根据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血管病疗效判定标准,40例患者中治愈5例,显效25例,无效6例,死亡4例。总有效率75%,死亡者中死于多器官衰竭者2例,脑疝1例,急性肾衰1例。
4讨论
脑室出血就是指这些腔隙出血。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脑室壁上脉络动脉破裂出血叫原发性脑室出血,比较少见。脑实质内的出血破入脑室者叫做继发性脑室出血。这种出血较多见。原发性脑室出血治疗:适用于意识状态Ⅰ—Ⅱ级,生命体征平稳,临床无局限性神经症状的病人,但应注意患者意识状态的变化,若意识状态恶化(由清醒转为浅昏迷)及头颅脑CT扫描证实,出血多,脑积水加重,应于及时手术治疗。高龄并有多脏器功能衰竭或脑疝晚期,手术治疗意义不大,予内科治疗维持呼吸循环功能为主。原发性脑室出血指脉络丛血管出血及室管膜下1.5cm内出血破入脑室者,重型脑室出血以及室管膜下1.5cm内出血破入脑室者,重型脑室出血以继发性者占多数,其所占比例达79.49%。脑室出血原因为高血压动脉硬化,病人出现突发昏迷、呕吐、瞳孔缩小及四肢抽搐等临床表现时,应及时行头部CT扫描,对脑出血部位、大小、破入脑室情况及有无梗阻行脑积水作出诊断,为早期手术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重型脑室出血病人由于积血阻塞脑室系统,脑室急剧膨胀,脑压骤然升高,脑深部结构遭受破坏,特别是压迫和刺激丘脑下部及脑干,易引起高热、内分泌功能障碍及呼吸循环异常等并发症,故对重型脑室出血的治疗首要问题是解决脑脊液的循环,解决脑积水,才能阻止病情的恶性发展。侧脑室引流能很好地改善脑脊液循环,解决脑积水,故能提高病人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有作者认为第三、四脑室积水铸形是影响脑室出血患者治疗和预后的关键,而单侧脑室穿刺引流虽然对清除侧脑室积血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对第三、四脑室积血少有直接作用,故作者认为对于重型脑室出血的全脑室均有积血病人采用单侧脑室穿刺引流治疗是否有特别的疗效,值得进一步探讨。重型脑室出血者只要采取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及生活质量有积极意义。
以往,因为诊断及治疗手段受限,原发性脑室出血被认为是最凶险的脑血管病之一,临床死亡率高。现在,随着基层医院头颅CT检查的普及和治疗手段的进展,原发性脑室出血患者死亡重残率已大为降低,但应注意,根据患者发病时不同意识状态和临床表现选择适宜的治疗措施,既不能盲目行手术治疗,也不能延误手术时机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损害。
综上所述,重型脑室出血表现危重,预后差,存活者绝大多数存在不同程度的残疾,故对于此类病人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来降低病死率,提高存活率,提高存活者的生活质量,作为临床科室应积极为这一课题努力。
这种状况着实令人堪忧!
改革开放近40年中,中国制造业已经养成了通过模仿,依靠低成本竞争,以损害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式经营的习惯,因而缺乏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大量基础零部件、元器件、核心原材料依赖进口,标准落后,创新能力不强。
所以,中国企业生产的产品依旧是“低质低价”的代名词,在国际上,更是无法冲击高端市场。国家启动的“供给侧改革”,无疑为企业提升品质,改善产品供需结构提供了重要战略方向。
而这一切,必须通过创新来解决。
尽管本文锁定的是中间制造商这个主体,但创新应该成为任何企业主动实践的。创新能为中间制造商带来什么?对于整个产业链而言,意味着什么?对于中国制造业,又会产生怎样的推动力?
创新扩大赢利空间,立足价值链高端
创新的本质是什么?其本质就是给客户创造新的价值,乃至增值。
如今,企业要想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只有通过为客户创造价值乃至增值来达成,这些价值包括产品的品质、品牌、服务等。而在过去,大量中国企业的成功依赖于投机、模仿、价格战,要获取利润,只能降低成本,如今成本越来越高,因而企业的盈利空间大为收缩。依靠创新,则会为产品或服务带来高附加值,而管理和制度上的创新,也可以使过去粗放的管理方式,变得更有效率,无论是高附加值还是高效运营,都能为企业带来更高的盈利空间。
同样,企业通过创新,能够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而核心竞争力是保证企业在整个产业链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只有具备核心竞争力之后,企业才会从价值链的中低端向高端过渡,从而进入企业经营的良性循环。
创新提升产业链品质,改善产业链生态
在产业链中,每个企业并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彼此之间有着紧密而复杂的关系。它们或是配套关系,或是互相提供服务。而对每个企业而言,既是竞争者,也可能是合作者。而中间制造商,作为供应链的中间环节,纵向联结产业链的上下游,横向联结产业链的其他企业,它的创新不仅能使企业自身具有核心竞争力,也将会推动产业链的发展,提升产业链的品质和价值。
而在过去,产业链遵循的是单打独斗、各自为政、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为了使自身的利益最大化,进而盘剥压榨对方,如今,这种方式已不再奏效。因为,如今单一企业单一创新并不容易,要想创新,则需要联合公司内外,产业上下游,以及外部合作伙伴,研究机构等,进行协同合作。
要合作创新,就需要本着开放共赢的心态,将每一个组织和机构都视为合作伙伴,建立良好而高效的协同关系。从这个角度而言,创新可以改变以往恶性循环的产业链生态,从而重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生态。
创新创造新供给,盘活产业链
供给侧改革的一大目的,就是通过创新来创造新的供给,而新的供给不仅会给企业自身带来效益,同样会盘活整个产业链,而且还会拉动内需,刺激消费,从而促进经济的增长。
举个简单的例子。乔布斯在推出iPhone手机之前,大众对手机的需求是比较模糊的。而自从iPhone推出,就创造了源源不断的需求。平板电脑也是如此。苹果创造的新供给不仅使它自身一跃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企业,同时带动了一大批产业链,比如依靠苹果发展的供应商,以及它在中国的代工厂富士康。
无独有偶。英特尔作为IT厂商的供应商,在供应链中居于中间地位,然而,它每次在技术上的升级,都会引领电脑在配置上的升级,从而间接创造了新供给。
创新须把握即将到来的趋势
“供给侧改革”是政府促使宏观经济恢复以往的高速增长而推行的切实方针。在供给侧改革中生存并更好地发展,是企业家亟需思考的核心问题。
关键词:工程物资 增值税 动产 不动产
一、引言
增值税是对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就其实现的增值额征收的一种流转税。增值税的征税范围非常广泛,工程物资的采购、移送使用以及最终留存过程中都会涉及到增值税的会计核算。工程物资是指用于固定资产建造的建筑材料(如钢材、水泥、玻璃等),企业(民用航空运输)的高价周转件(例如飞机的引擎)等,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为非流动资产 。2009年1月1日消费型增值税实施,与以前规定相比,固定资产未来处置时增值税的会计核算存在如下差异:动产处置计算缴纳增值税销项税;不动产(如房屋)的处置需要计算缴纳营业税。增值税是环环抵扣的,只要有增值额必须征税,但营业税是单一环节税,只征收一次。工程物资主要用于固定资产的建造,建造的固定资产又分为动产和不动产,工程物资的用途不同,所涉及的增值税会计处理也存在差异。
二、外购工程物资增值税会计处理
外购工程物资的用途由管理层意图决定,本文将外购工程物资分别用于动产建设和不动产建设,并通过案例解析的方式来讨论相关的增值税会计处理。
(一)外购工程物资用于动产建设
动产是指能够移动而不损害其经济用途和经济价值的物,主要是指办公设备、运输设备、电子设备,以及生产设备等。根据增值税法的相关规定,外购工程物资用于动产建设,所涉及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应该记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相关的会计处理为:借记“工程物资”、“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应付账款”等科目。我国现在采用的增值税是消费型增值税,消费型增值税是指允许纳税人在计算增值税额时,从商品和劳务销售额中扣除当期外购物资价值以及购进的固定资产价值中所含税款的一种增值税。从另一个方面来讲,我国增值税采用税款抵扣制度,固定资产(动产)未来处置时需要计算增值税的销项税额。
例1:甲公司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12年1月购入工程物资一批,用于自营设备建造,不含税价款是30 000元,涉及的增值税为5 100元,货物运输过程中支付运费1 000元,所有款项已经通过银行存款支付。在本案例中因为是增值税涉税事项,所以运费应该按照普通发票所列运费金额的7%计算进项税额抵扣,其余93%计入工程物资的采购成本。
该批工程物资用于固定资产动产建设,则计入工程物资成本的金额为:[30 000+1 000×(1-7%)]=30 930(元),计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的金额为:5 100+1 000×7%=5 170(元)。甲公司的会计处理为:
借:工程物资 30 93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5 170
贷:银行存款 36 100
(二)外购工程物资用于不动产建设
外购工程物资用于动产建设,所涉及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应该计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那么,如果外购工程物资用于不动产建设所涉及的增值税应该如何处理呢?
不动产是指依自然性质或法律规定不可移动的土地、土地定着物、与土地尚未脱离的土地生成物、因自然或者人力添附于土地并且不能分离的其他物。根据物权法草案的规定,不动产中主要是建筑物。在财务上主要指的就是房屋、建筑物和构筑物等,以及依附建筑物上的不可分割单独使用的设备(电梯、中央空调等)。
根据增值税法的相关规定,因为未来固定资产(不动产)处置,属于营业税的涉税事项,所以外购工程物资用于不动产建设,所涉及的增值税进项税额计入“物资采购成本”。相关的会计处理为:借记“工程物资”(价税合计)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应付账款”等科目。
例2:甲公司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12年1月购入工程物资一批,用于厂房、建筑物等建筑工程,不含税价款是30 000元,涉及的增值税为5 100元,货物运输过程中支付运费1 000元,所有款项已经通过银行存款支付。该批工程物资用于固定资产不动产建设,采购所涉及的增值税应该计入工程物资的成本,则计入工程物资成本的金额为:30 000+1 000+5 100=36 100(元)。甲公司的会计处理为:
借:工程物资 36 100
贷:银行存款36 100
因为外购工程物资用于不动产建设,相关的增值税进项税计入物资采购成本,所以运费也不能计算进项税抵扣,所有的运输费用必须计入工程物资的采购成本。
三、工程物资使用过程中的增值税会计处理
工程建设领用工程物资直接从“工程物资”转入“在建工程”;建设期间发生的工程物资盘亏、毁损以及报废的净损失计入工程的成本,盘盈则冲减成本,以上两个环节不涉及增值税的会计处理。工程完工以后发生的工程物资盘亏、盘亏、毁损以及报废计入营业外收支,这个过程的增值税分以下两种情况处理:若该工程为动产,要把以前计算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而现在不能抵扣的要作进项税额转出处理;若该工程为不动产,直接计入营业外收支,不涉及进项税额转出处理。
四、剩余工程物资转入库存材料的增值税会计处理
1.工程完工后剩余的工程物资转作本企业存货的,借记“原材料”等科目,贷记本科目;采用计划成本核算的,应同时结转材料成本差异。涉及增值税的,应结转相应的增值税额,如果初始购进的时候已经抵扣进项税额,则直接结转相关工程物资的成本,借记“原材料”科目,贷记“工程物资”科目。
例3:承例1,2012年11月5日,该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工程完工以后剩余工程物资2 000元,转为库存材料。在例1的会计处理中,在初始采购的时候进项税额已经抵扣,所以涉税会计处理为:
借:原材料 2 000
贷:工程物资 2 000
2 .如果初始购进时增值税进项税计入工程物资的成本,则在剩余工程物资转入原材料时要计算结转相应的增值税进项税额。
例4:承例2,2012年11月5日,该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工程完工以后剩余工程物资1 170元,拟转为库存材料。在例2的会计处理中,初始购入时,相关的增值税计入了工程物资的成本,但是原材料采购中一般纳税人的增值税要单独计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不能计入原材料的采购成本。所以剩余工程物资转为原材料时要将价税合计1 170元转为不含税价,计入原材料的成本。该例中计入原材料的金额为:1 170/1.17=1 000(元),计入增值税进项税的金额为170元。涉税会计处理为:
借:原材料 1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70
贷:工程物资 1 170
五、剩余的工程物资对外出售时增值税会计处理
根据税法相关规定,工程完工后剩余的工程物资对外出售的,应确认其他业务收入并结转相应成本。与此同时,无论初始取得工程物资是否进行进项税额抵扣,要考虑计算相应的增值税销项税额。
例5:承例1,2012年11月5日,该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工程完工以后剩余工程物资成本1 500元,已经对外出售,当前的市场交易价格是2 000元,银行存款已经收到。例1的会计处理中,初始取得工程物资进项税额已经抵扣,出售工程物资应该计算增值税销项税额。相关的会计处理为:
借:银行存款 2 340
贷:其他业务收入 2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340
同时:
借:其他业务成本 1 500
贷:工程物资 1 500
例6:承例2,2012年11月5日,该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工程完工以后剩余工程物资1 170元,已经对外出售,当前的市场交易价格是2 000元,银行存款已经收到。例2的会计处理中,初始取得工程物资进项税额计入工程物资取得成本,没有作进项抵扣处理,所以剩余工程物资销售时应该按照增值额计算增值税销项税额:(2 000-1 170)×17%=141.1(元)。销售工程物资的会计处理为:
借:银行存款 2 141.10
贷:其他业务收入 2 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41.10
同时:
借:其他业务成本 1 170
贷:工程物资 1 170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编.会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2.
2.盖地.税务会计(第四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