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机床基础知识范文

机床基础知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机床基础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机床基础知识

第1篇:机床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知识创造;技术创新;转化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以创新为主要特征的智力型经济。由于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知识正在不断减少单位产出对原料、劳动、资本、时间及空间的需要,经济的增长更加依赖于知识的开发和有效利用而不是实物资产的扩张。企业如何通过有效的知识获取、知识流动、知识吸收和知识共享等知识创造活动,为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提供所需要的知识成为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企业的知识创造不仅是提高企业知识环境的重要依托,而且也是调节技术创新能力内外部诸影响因素作用的枢纽,因此,探索企业知识创造、技术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便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1.知识创造

随着时代的发展,不同的学者对知识的定义也在发生变化。Badafacco(1991)提出知识是从人类活动中所获取的真理、原则、思想和信息;它也包含了企业所创造的各种形式知识,可以销售或用以改良现有产品、创造新产品,或改变生产过程乃至管理方式的知识。Davenport & Prusak(1998)等人认为组织知识是个人积累的复杂经验,从或多或少有些难以表达的到更为结构化、显性化的经验。Nonaka(2000)从西方传统的认识论提出:知识是验证个人信念接近于“真实”的人际动态过程。Beijerse(2000)认为知识具有信息、能力、态度二方面特性,是由经验、技巧、文化、性格、个性、感觉等因素交互而成的结果。

目前知识创造模型有五个:知识创造螺旋模型、知识创造的双螺旋模型、知识创造的三重螺旋模型、社会学习周期理论模型和战略联盟知识创造模型。

2.技术创新研究

创新是一个过程的概念是由熊彼特在其1928年的首篇英文版文章《资本主义的非稳定性》中首次提出的。他认为技术创新就是:创造一种新产品;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开辟一个新的市场;实现任何一种新的产业组织方式或企业重组,比如造成一种垄断的地位,或打破一种垄断的地位。很明显,熊彼特的创新概念外延很宽。

国内学者在50年代将“Technology Innovation”基本理解为“技术革新”,表达的是“技术上的小改小革”或“技术上渐变性的改进”含义。90年代以后,出现了四种不同的观点:(1)技术创新将“新颖性(novelty)”、“多样性(variety)”引入经济系统中,对长期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十分关键;(2)技术创新就是“创造新东西”,创新等同于“创造”;(3)技术创新包括从新思想开始的基础研究开始,直到最后商业化成功的全过程;(4)技术创新是不断追求卓越、进步、发展的一种理念(陈文化、彭福扬,1999)。

从以上对技术创新的概念理解可以看出,技术创新不是一蹴而就的,而需要长时间内进行一系列的活动。它需要整合资源配置,开辟市场等。然而,剖析更深层次的原因,我们会发现,企业技术创新所强调技术的新颖性和应用性更多依托技术创新过程中知识的流动。

3.知识创造对技术创新的作用与影响方式

知识在企业学习和创新中的作用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已有研究表明,知识对企业的技术创新具有主导性贡献与作用,目前的研究主要围绕以下几方面。

3.1 知识创造对技术创新的作用

Gibbons & Johnston(1977)首次研究了技术创新过程中知识运用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内源知识、隐性知识、经济场域的知识在企业技术创新中重要性更强。Moenaert & Souder(1990)认为,知识创造有助于减少创新活动内外部的不确定性。Ltami & Numagami(1992)把技术定义为“关于自然事物和人为事物的功能以及相互作用的系统知识”,这说明了技术是知识的一种形式,通过检验知识的发展水平,可以更好地理解技术变化趋势(Betis & Hit,1995;Mokyr,1990)。Faulkner(1994)分析了不同知识源对公司六类创新活动的影响,研究结果与Gibbons & Johnston等人一致。Nonaka & Takeuchi(1995)强调知识创造是持续创新的主要来源。Grant (1900)认为新产品开发要求综合多种知识源,这种综合更多地依赖知识创造。杨文明,韩文秀(2003)指出,知识与技术创新关系表现为,技术创新过程或不是知识创造直接引起的,但必然是知识创造间接引起的。

3.2 知识创造对技术创新影响的方式

Johannessen(1994)认为由于创新过程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被视为信息和知识的转换过程。Masciteli(2000)介绍了3种相辅相成的方法鼓励隐性知识的外化和共享。并指出要建立一个有利于突破创新的氛围使不同的想法、创意和艺术创作在开发新产品的过程中能结合实际的需求。孟庆伟和刘铁忠(2004)提出,企业自主性技术创新是在原有基础上的知识创造活动。自主性技术创新中所需要的各类知识经历了从难以明言到可以明述,通过知识共享、知识整合,从而生成原创性知识的演化过程。朱明洁、林泽炎(2007)提出,创新团队是知识创新的主体。知识是团队创新最主要的源泉,知识的高效流动和充分利用是团队创新成功的关键。团队成员间的密切性通过成员之间的信任程度对知识流转产生影响。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企业知识创造则是调节技术创新能力诸影响因素的枢纽。现有的关于企业知识创造对技术创新能力影响的研究,主要从信息传递和资源配置视角进行。在知识经济背景下,随着学术界关于知识创造影响知识转移,以及知识转移影响技术创新能力研究的深入,有必要从企业知识的视角,集成探索知识创造影响技术创新能力的中介机制。

参考文献:

[1]刘友金.企业技术创新论[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第1版).

[2]李海波.知识创造模型比较研究[J].科技与经济,2008.

[3]王大洲.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对知识的运用:中西比较与启示[J].科学管理研究,2001.

第2篇:机床基础知识范文

2008年高考物理试卷(江苏卷)体现了“稳定、和谐、实践、创新”的特点,较2007年更添亮色。综观全卷,我认为2008年高考物理试卷(江苏卷)有利于高等学校人才的选拔,对中学物理教学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是一份贯彻课改精神的试卷。这份试卷能够引导中学物理教学突破题海战术,强化综合能力和科学素养的培养。具体表现如下:

1.立足课本,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学科能力的考查。

命题贯彻了“以知识为依托,以能力立意”的命题指导思想,考查仍然注重中学教材的基本特点,继续体现了源于课本的命题原则,并在命题的科学性与试题的包容性、拓展性相结合方面有了新的发展。单选题难度恰当,以容易题为主(4/5),在同一大题中设计一定的难度梯度,第5题对考生的读图、识图能力要求较高,并且要求将图像信息转化为运动信息,这道题目有一定的难度。多选题情景新颖,有一定的难度,可以客观考查能力;注重了对连接体问题的考查,体现出重视联系的观点,要求全方位、多角度、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试卷中有的试题直接源于课本,强调了对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如试卷第12题“选做题”部分,试题朴素大气,形式比较熟悉,强调基础。题型大多为简单的填空,大多命题都是基于课本的插图或课文内容为背景的,如气体状态变化的图像、振动图线、波动图线、光电效应实验原理图、康普顿效应原理图、分光镜原理图等。

在第10题的电学实验题中,第(1)小题考查了传统基本仪器――螺旋测微器的读数,第(2)小题则是提供了一组探究性实验数据,要求考生分析数据得出结论,体现了新课程的探究性要求。实验题第11题则考查了“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主要考查理论探究及误差分析,没有考查难度较大的实验设计,因此实验题整体难度不大。

这种试题形式比较熟悉,强调基础,对考生要求的平和风格易于考生接受。

2.贯彻课改精神,坚持能力立意,充分考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命题选材紧密联系生产、生活、科技实际,立意新颖。

试题注重学科特点,强调过程方法,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实际中的应用,使试题贴近生活,注重学以致用。如选择题第2题以2007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成果为素材,考查电阻等有关方面的知识。选择题第3题的探空气球问题考查共点力的平衡。计算题第13题是把平抛运动这样一个比较普通的曲线运动放到“乒乓球的发球”这样的背景当中,设问的角度、研究的问题都比较新颖,充分挖掘了平抛运动的特点,是考查基本知识综合运用的典范,可以称得上是于平凡中见神奇。

(2)命题将科学探究、自主学习、创新意识渗透放在很重要的位置。

选择题第8题是一个自感问题,源于课本,但又有了创新和拔高,很难找到现成的结论进行套用,考生必须运用自感的基本知识,结合电路基本规律独立进行分析才能解决,是对考生基本素养、基本能力的考验;计算题第14题(1)、(2)问是带电小球在重力场及匀强磁场中的“摆线运动”,这是教材及练习中从来没有涉及的内容,考生若不能灵活掌握等效假设等方法,要圆满解出此题并非易事。

两个实验题都具有探究性,没有照搬课本上规定的学生实验,且使用的仪器和方法又是学生学过的。如果在平时教学中注意实验教学,注意细节,有所创新并能改进实验,提出有创意的新的实验方法,那么综合能力较强的学生应该能较好地应付。

(3)试题的设计体现开放性。

实验题第11题关于验证机械能守恒的误差分析;选做题第12题3-5(3)关于描述简谐运动特征的公式的书写等答案都不唯一,给考生答题留下较大的空间;还有第10题的(2)要求考生根据题目给定的R、S数据探究其函数关系,探究的思路都是开放的。

综观全卷,基础题、中档题占主体,让考生难以动笔的题目极少。即使是最后的计算题第14题和第15题,每题都首先设置1~2个小题,作为铺陈,引导考生进入题境。应该说,这是一份符合“三个有利于”原则的质量较高的试卷。

二、对高中物理教学的启示

2008年高考物理江苏卷总体感觉比较平稳,试题难度也比较合理,对新课程的推进有良好的导向作用,也能很好地体现高考的公平、公正原则。但考生反映整体偏难,中等以下的学生答题感到有困难。偏难是学生的主观感受,其主要原因是:试卷绝大部分是原创题,试卷比较强调体现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而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正是我们很多考生的软肋,他们还习惯于解陈题、熟题,还习惯于教师讲的、书本上现成的,科学探究、自主学习、创新意识还较淡泊。因此,作为教师,深入贯彻新课程标准要求的“以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为中心”的精神的理念还很迫切。我们应清醒地意识到:在今后的物理教学中,要在领会课改实质精神,着力培养、提高学生的能力上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夯实知识基础,渗透能力培养。

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这就要求我们在物理教学中,必须狠抓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和训练。对于重要的物理概念和规律,要讲清讲透,要不厌其烦地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去理解和应用物理知识,构建起扎实的基础知识体系。

高考把能力的考核放在首要位置,要通过考核知识及其运用来鉴别考生能力的高低。2008年高考物理江苏卷综合考查了考生能力,首先是阅读、理解能力,其次是空间概念和数学能力,还有就是基础知识、基本模型的综合、迁移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学生能力的提高决不能靠搞题海战术来实现,也不是靠短期的突击训练就能奏效的,而要将高考物理要求考查的五种能力的培养渗透到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对学生的学习要求从原来的“重结果”转变为“重过程”,教学中必须更多地创设一个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全过程的氛围,多给一些深入的思考,少给一些雷同的模仿,在融会贯通的道路上多迈几步,把学生从“题海”中拉出来,尤其是要避免陷入那些繁、难、偏、旧的题目训练中。

2.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理论联系实际日益成为高考试题内容的一个明显倾向,强调学以致用,善于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身边的现象,逐步培养解决身边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知识迁移的能力。联系实际,不仅仅要联系自然现象、生产技术等方面,而且要注意物理学与社会及文化发展的联系。

因此在平时教学中,我们可设计、挑选、搜集理论联系实际的习题,增加学生对这类习题的训练,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能正确地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物理模型的能力。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生产实际中涉及物理知识的素材,多收集、整理,多关注S-T-S(科学・技术・社会),注意物理知识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使学生能从更广阔的角度认识物理学的作用,这对他们将来参加社会生活是有益的。

3.注重科学探究,培养创新精神。

我们要切实改变以前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第3篇:机床基础知识范文

现代教育论认为:“教育真正意义在于发现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潜力,发展人的个性。”新课程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着眼于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发展,而传统的评价方式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教师的教,忽视学生思维水平的发展,忽视改进与激励功能;忽视了评价主体多源、多向潜能发掘的价值。要想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处于新课程改革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们,肩负着历史的重任,必须进行深入地、实质性地变革和研究,为后人提供可参照、可行的方案。自从接手《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的方法与策略》课题研究以来,我对学生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评价有了一些心得,下面和大家分享。

一、课堂观察

课堂上教师可以观察学生基础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的评价,并登记在学生课堂观察检核表上。这对学生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评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学生课堂观察检核表

例如,在一堂课上,老师通过对学生的观察,看看学生是否能达到上述要求,从听课、练习、发言、交流等方面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分。以此作为基本技能与基础知识掌握好与坏的一个参考。

二、问题检测,在情景中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

评价学生理解知识的能力也是评价学生基础知识水平的重要项目。理解能力评价要求把理解的问题抽出来加以测验,然后将每个学生的理解程度加以分析,即可达到评价的目的。测验理解能力的方法有:论述题考试,客观测验中的选择题、简答题,口试法,观察法,等等。

比如试述三角形面积的求法,有的学生不需要真正理解,只要记住三角形面积的公式就能得满分。如果要测验学生是否真正理解,是否彻底把握了内部间的关系,试题就应改为:三角形面积的求法、为什么是底乘高再除以2?这样学生就要理解其原因,深入说明内部的因果关系。

又如,提问某一问题,如果学生能够运用自己的知识作出独特见解的答案,并对自己的回答做出了有效的说理,那么我们就可以认为学生对这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比较好。

案例:在教学7年级数学《5.6探索规律》时,我就日历中的规律提出下列问题:

(1)日历中相邻的两个数有什么关系?

(2)你能用代数式表示这个关系吗?

(3)阴影方框中的9个数之和与方框正中间的数有什么关系?

(4)这个关系在其他方框中都成立吗?你能用代数式表示这个关系吗?

(5)这个关系对每一个月的日历都成立吗?为什么?

(6)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你还有哪些结论?

在评价时,看学生能否对问题用自己的语言作出回答;能否清晰、有条理地对问题进行解释;能否积极地与同伴交流意见,并从中获益。对学生的回答,教师在评价时都要给予充分的鼓励和肯定,并随时观察记录。

三、测验法

对学生所学的知识进行及时的小测和测验,及时反馈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知识的运用情况。这种方法要注意测验的难度、信度和效度。以测验的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一个参考,同时要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学生取得的进步要作出鼓励和肯定。

四、专题作业:学生独立研究、独立动手的空间

所谓专题作业,不是以学习和掌握系统的学科知识为目的,而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专题作业包括调查报告、研究性作业等。例如,教材上的课题学习一样,用专题作业来培养、考查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使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4篇:机床基础知识范文

是啊,营销工作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可惜,市场不相信“如果”,只注重结果,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衡量结果的唯一标准是:目标任务又没有达成?促销费用是不是更省?品种结构是不是更优?市场占有率是不是更高?-------

“只有主观的理由、没有客观的借口”早已是每位营销人员耳熟能详的语句。但是,如果把这种观念落实到营销工作的方方面面,如何把这种观念化为实际的执行力具体落实到行动中,如何把这种观念贯穿营销工作的每一个细节,是每个营销人员应该思索的问题。

执行力不到位,强调客观困难等问题, 重抓执行力、关注细节才是营销营销创新的最佳举措,暂总结为“十个等于零”。

一、有工作没努力等于零。

对于每位营销人来说一定要学会珍惜,学会感恩。金融危机下营销人更应该珍惜当前的机会。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懂得把握机会的人才会笑到最后,有了工作如果不加以珍惜,金饭碗也会变成泥饭碗。

二、有能力没表现等于零。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知晓自己的长处并通过实践让自己的价值得以他人认同,才能获取更大的发展空间。所以,如果自认为是匹千里马,请先日行千里路,在展现自己能力的同时,伯乐也会出现。千万记住:潜在优势只有发挥出来才能成为优势,否则就会变成包袱。

三、有计划没行动等于零。

计划只是执行的前提,而行动才是执行的真谛,如果计划不能通过行动去实践与总结,任何完美的计划都只能是一个永不能实现的童话。所以说,营销创新的关键不是制定多么完美的方案,而是即刻行动。

四、有机会没争取等于零。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工作绝不仅仅是一份薪水,工作中,市场上涌现的种种机会同时也是培养和锻炼自己能力的一个良机,争取机会、把握机会只需要比别人多想一点、多做一点。

五、有布置没监督等于零。

工作要有布置、有落实、还要有监督,他们不能代替监督,只有通过监督总结、才可能从监督总结中发现问题、处理问题、总结经验、汲取教训。才可能在最后把工作开展得更好。在这一点上,PDCA循环系统是每个营销人员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六、有进步没持续等于零。

每个人都积极谋求进步,团队才能进步,持续的进步将是团队不断成长,“无功就是过,功小也是过”,如果进步没有持续、或有一点小进步就原地不动,最终的命运只能是末位淘汰。

七、有发现没处理等于零。

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任何计划在实施过程中都有可能小小的疏忽而导致整个行动的失败。所以,除了完美的计划、细节的把握及时地实施外,还需要对过程中发现的每一个小问题进行处理、弥补,以防“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八、有操作不灵活等于零。

营销重在创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切忌生搬硬套,经验主义,任何流程操作、操作,面对灵活易变的市场,才可能无差异致胜。

九、有价值没利用等于零。

营销人必须是一个会算账的好管理者:产品结构的合理性是价值,甚至公司价值也是价值,只有合理利用价值、充分发挥每个人、每件物品没一分钱的价值、甚至从无价值中挖出价值来,才算是合格的营销人员。

十、有销量没利润等于零。

第5篇:机床基础知识范文

由于受年龄、知识水平、心理素质等因素的影响,小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受到很大的制约,所以对学生进行“质疑”的学习方法指导是非常必要的,我们要教学生“在什么地方质疑”、“怎样质疑”,引导他们掌握质疑的方法。

一、依据文章的题目质疑

每篇课文都有题目,课题是文章的眼睛,很多题目都能透发文章的中心,教学生依据题目质疑,就可以使学生不仅对文章的重点有个初步的了解,而且对文章的结构和作者思路有了初步的推测。那么,在学生看到文章的题目后应怎样质疑呢?教师要在不断的质疑活动中引导学生概括、归纳、总结方法。

比如“抓重点词法”、“扩展题目法”、“分解题目法”等,就是比较好的质疑方法。

1、用“抓重点词法”质疑

就是根据对题目的分析,把重点词语找出来,抓住重点词来质疑。如《草船借箭》就可以运用这种方法。课题中的“借箭”一词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利用草船“借箭”,更加突出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才能出众,可启发学生围绕“借箭”提出问题。结果,学生以此为线索提出了“谁向谁借、为什么借、怎样借、结果怎样”等问题,使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就能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理清作者的思路,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2、用“扩展题目法”质疑

因为有很多文章的题目是一个词或一个词组,这时便可引导学生把题目扩展成一个完整的句子,在扩展的过程中质疑。如《争吵》一课便是这样,读完课题后,教师引导学生:题目是一个词语,你可以把题目扩展开,使它成为一个完整的句子,再质疑。于是,学生可以提出“谁和谁争吵、他们为什么争吵、他们在争吵过程中各是怎样做的、争吵的结果怎样”等问题。

3、用“分解题目法”质疑

这种方法常适用于完整句子做题目的文章。如《舍身炸暗堡》这个题目,经过分解可以提出以下问题:“暗堡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要炸暗堡?是怎样炸暗堡的?结果怎样?”

二、依据主要内容质疑

学生在初读课文之后,对课文的主要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质疑,对课文中所写的事提几个“为什么”、“怎么样”的问题,使学生对作者的思路有更进一步的理解,从而加深对中心思想的体会。如《登山》一课,学生初读课文之后,便知道了课文讲的是列宁登山两次走过那条危险的小路的事,引导学生就此进行质疑,便可提出“列宁为什么要走那条危险的小路、为什么回来时还要走那条危险的小路、两次走有什么不同、列宁是怎么想的”等问题。

三、依据主要言行质疑

文章中人物的品质常常是通过他们的语言和行动表现出来的,教师引导学生对人物所说的话、所做的事进行质疑,问几个“他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怎样想的、这样说或做说明了什么”之类的问题,来一个刨根问底,就能对人物的思想品质有更深入的了解。

如《她是我的朋友》一文中描写阮恒将要献血时的动作是这样的:“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学生针对这句话可以提出下列问题:“为什么当时沉默?为什么只有一只小手举起来?为什么他的手颤抖?为什么把手举起来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他心里是怎么想的?他加入到沉默的行列之中,不举手行不行?他举手后,医生让他献血了吗?他这样做说明了什么?”

当学生找到人物的主要言行之后,教师要适时帮助学生提出能更深刻地理解人物思想品质的问题。我们可以指导学生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质疑:

1、联系上下文质疑

比如上例中的两个问题“为什么当时沉默?他们举手后,医生让他献血了吗?”前者是联系上文第一段内容提出的;后者是联系下文第二段内容提出的。

2、通过比较质疑

可以通过两个人物相比提出问题,也可以通过一个人物的自我比较提问题。如:“为什么他把手举起来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这个问题就是通过对阮恒两次“举”的比较后提出来的。

3、要进行多方面思考后质疑

第6篇:机床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 挂牌授课制 班级管理模式 创新

一、挂牌授课制产生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教学改革和人事制度改革的推进,一些高校相继实施了"挂牌授课"制度,即在教学工作中实行教师挂牌上岗,学生自由择师。对于同一门课程,同时安排多名主讲教师公开接受学生选课,选课学生人数达不到标准的班级就会遭遇淘汰。教师挂牌授课是将竞争激励机制引人高校教学工作中,顺应从"以教为本"向"以学为本"的观念转变,目的在于从根本上改变高校教学中人浮于事的不良局面,提高学校整体的办学能力和人才培养能力。这一制度的推行, 在实践中得到了来自师生双方的积极回应。

但是,挂牌授课也使得同专业的学生不再是以同一班级、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来学习,导致学生对于班级归属感大大降低,产生了学生与他人沟通和交往的意愿不强、集体主义凝聚力不强、校园文化的参与意识不强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阻碍班级管理的建设,更不利于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而要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创新一种挂牌授课制下的班级管理模式。

二、班集体自我管理模式的创建

1、营造相互信任的组织氛围

班级目标的制定至关重要,它们是班级活动的航标,前进的动力和团结的基础。没有管理目标,班级工作肯定紊乱,学生甚至无所适从。目标不是指那些宏伟的,而是根据学校管理目标与规程,再结合班级实际,确定班级各项管理目标及其管理应达到什么程度。班级管理目标,具体来说不外乎是思想、学习、生活三方面的管理目标。而这三方面的管理要达到什么程度,那就要结合班级实际情况来确定。方法:①班主任与班委共商,提交班委讨论班级管理目标及要求,根据班级实际,及班委成员的建议,调整、完善目标管理方案;②班委成员私下与同学沟通(时间一天两天,不能太长),集思广益,看看还需要做哪些调整;③班主任与班委再次讨论与调整;④全班公决(因这一关巳在第二步里有许多同学私下参与,有广泛的民意基础,通过则不成问题);⑤班委及各职能负责人落实实施。

2、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灵魂,有什么样的班主任,就必然会有什么样的班级,有什么样的学生。"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的道理,说的是领导者如果是个庸才或者蠢材,就会影响到全局所有人的行为,危害到整体;而一个无能的下属,只会影响一部分。其实有时也可借用来评价一个班主任工作的。近代著名教育家洛克就认为,教师的责任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他指出,作为教师,学问是第二位的,而道德则是第一位。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班主任就要为学生着想,率先垂范,用真心融入他们,真切感受他们的欢乐与不快,了解他们的优缺点,然后从思想上、学习中、生活里,用理论、用实际行动,感染他们,与他们共成长,才能更好的带好一个班,成就每一个学生。班主任要教育班干部严格要求自己,管好自身,先从自己入手再管好别人。

3、制度建设是团队精神的有力体现和保障

班级管理要有一定的章法,不能感情用事。让学生学习并熟悉学校有关规章制度,师生协力,充分发扬民主的班级管理作风,根据本班的学情,制定出符合本班实际、规范性强、操作性强的班级管理章法,在课上不断强调,让班级管理更贴近学生实际,让每个学生自觉地参与到班级事务管理中来,自觉地增强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比如确立班级管理公约,制定德育实施细则,评比表现最积极、最乐于助人或热心参与公益劳动等活动的学生等,让管理有章可循,量化细化。

4、团队精神是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班主任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有一批团结在班主任周围的积极分子,通过他们团结和带动其他集体成员,这是形成班集体的关键。班主任应当善于发现,考查和配备、使用好班干部,发挥班干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善于在班务活动中培养和锻炼干部,这是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技能的重要构成部分。还要通过开展一系列主题班级活动,让每个同学都有机会为集体服务,既能培养学生主人翁的责任感、荣誉感,又锻炼了他们的工作能力,从而加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向心力,加快班级的整体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班主任,要注意建立健全班委会,指导班委会工作,相信和依靠班委会,明确分工,相互协作,充分发挥班干部小助手作用,让班级管理深入人心,管理更加及时到位。

5、没有沟通就没有团队精神

班级管理中,班会是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可组织学生对一个星期的学习以及班级情况做一总结,对好的表现及时做出肯定,对不好的现象及时剖析,提出改进或改正思路,对以后的工作进行妥善安排。为了开好班会,更好地管理班级事务,会前,无论是班主任,还是班干部,一定要认真总结前期工作,反思在管理中的优劣得失,统一认识,对今后工作有一个明确的指导思想。不注重班会内容的班主任,绝对不是一个好的班主任。

6、在组织内慎用惩罚

从心理学的角度,如果要改变一个人的行为,有两种手段:惩罚和激励。惩罚导致行为退缩,是消极的,被动的,法律的内在机制就是惩罚。激励是积极的、主动的,能持续提高效率。在处理学生违规违纪现象时,管理者要注意学生特点,坚持正面教育为主,坚持激励教育为主,不要随便打击学生积极性,不要让学生失去希望,不要让学生丧失信心。及时对于学生的优点以及进步给予鼓励,对于做的不好的地方,委婉的指出并采取巧妙的手段进行批评。教育实践告诉我们,班主任的批评应该把握尺度,掌握分寸,做到适可而止。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了集体,团结了集体,加强了集体,以后,集体自身就能成为很大的教育力"。这种力量就是班级的凝聚力。所以,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在班集体里,始终是激励着学生不断进取、创新和愉快地成长的,学生总是带着快乐的心情,更加积极主动而又充满激情地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

第7篇:机床基础知识范文

古诗教学中创设情境 以美激智初探 冯伶萍

     在语文教学中创设情境,通过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教材中蕴含的美的因素,能够激发孩子身上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自由思考,陶冶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一个有效手段。     下面结合《古诗三首》的教学,谈谈在古诗教学中创设情境,以美激智的尝试。 一、音乐渲染,营造美的氛围     教学中借助音乐调动情感,烘托、渲染诗歌的内容,创造美的氛围,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在教学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时,选择古筝曲配乐吟诵,教师随着明快的乐曲声吟诵,学生从中感受有山、有水、有彩云、有猿声、有小船的美的景象,体会作者喜悦的心情。以美的氛围,为学习这首诗作好情感铺垫。接着,老师介绍李白写这首诗的背景,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深入学习这首诗,有利于学生对诗的理解。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配乐让学生练习吟诵这首诗,更能激发起学生吟诵诗的积极性,收到很好的效果。 二、借助图画,再现美的情境     教学《早发白帝城》时,在逐字逐句理解诗句的基础上,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诗句的意思,教师用简笔画再现情境,用粉笔勾勒彩云、山、水、小船,学生边讲,教师边画,画面从无到有,处于变化之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带入情境。让学生通过画面,感受诗中两岸悬崖峭壁,猿声啼叫,一叶轻舟在湍急的江水中飞流直下的景象,画面静中有动,从有限的画面想到无限的画外,感受画中的情,听到画外的音。活跃学生的思维,更好地理解诗句。又如学习杜甫的《绝句》,在学生明确诗意的基础上,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像,把想象中的画面画出来,黄鹂、翠柳、白鹭、青天、千秋雪、万里船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学生边画边想象,给画配上颜色,引导学生进入诗的优美意境。再如学习《小池》一诗,诗中初夏秀美的小荷花池,充满生机,引导学生自学,自读几遍,展开想象,画一画,可以结合生活实践用自己的经验去丰富形象,表现诗中优美的意境和活力,这样学生学习兴趣激发起来,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自学能力得到培养,真正实现学有所思,学有所得。 三、运用语言,领悟美的境界     教学《早发白帝城》时,学生对"朝辞白帝彩云间"中"彩云间"理解起来有些困难,我便组织语言,利用儿童的联想、想象,启发学生领悟美的意境,把他们带入美的境界。我对同学们说:"早晨,红红的太阳从东方升起,射出万道金光,照在山顶的云朵上,云变成了金色、红色、桔黄色、紫色……环绕山顶,环绕着山顶上的白帝城。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通过老师的语言描绘,以及带着与作者产生共鸣的真切的情意,激起学生的情绪,巧妙的把学生的认识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又如教学杨万里的《小池》诗,在学习"树阴照水爱晴柔"时,组织语言启发学生想象:"让我们想象一下,清清的小池边,新长成的树叶连成片片树荫,树荫映照在水里,好像也非常喜爱这柔美的风光。"随着老师的描绘,学生眼前浮现出初夏小池柔美的景象,领悟初夏生机勃勃的意境。 四、充分地读,感悟美的韵律      古诗不仅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而且短小精悍,词句优美,韵律和谐,节奏性强,易读易记,特别适合小学生诵读。古诗教学中,采取大声朗读、独自朗读、加手势吟诵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读、吟诵中体味,更能感悟诗的韵律美。教学《绝句》时,老师提炼讲解内容,简化教学头绪,控制教师在课内的活动总量,在老师的指导、点拨下,学生朗朗出声地诵读,"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寒/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指导学生,要读出诗的节奏和重音。反复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多了,自然成诵。使学生在读诗的同时,感悟诗的韵律美。教学《小池》可指导学生多读,在学生感受初夏"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勃勃生机,进而介绍杨万里的另一首写荷花的诗的名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比较两首诗,分别写了不同季节的荷花小池,让学生充分地读,通过多读,感受诗的艺术感染力,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熟读成诵。同时,感悟诗的和谐的韵律。积累消化,成为随时可提取的有用材料。 五、进入角色,体会美的情感     儿童的情感具有情景性、激动性、易受感染性,适时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进入角色,能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美感。教学《早发白帝城》时,学生结合简笔画画面说出彩云之间的白帝城,地势高、美,"千里"之遥,"一日"之短用夸张的手法点出穿行速度之快。两岸猿的叫声不间断,轻快的小船已穿过连绵不断地群山,这时,老师接着说:"在这样的画面中,假如你是坐在小船上的诗人,你会怎样来吟诵这首诗呢?"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来,跃跃欲试,这时老师播放诗人翘立船头,顺流而下的动画课件,再配上古筝曲的轻松明快的曲调,让学生感觉犹如身临其境,不知不觉中进入角色,带着这种感受练习朗读。凭着这种如临其境的感受,吟诵时就会去体会诗人欢快的心情。课堂上,学生低唱慢吟地诵读,在读中品味。每当听一个学生读完,老师针对情况称赞:"真是入情入境了!""真有些诗人的气质!"鼓励学生通过角色体验,体会美的情感。从而实现学生自主、自悟地学习。 

    

第8篇:机床基础知识范文

自己创业当老板,比做一般的雇员要承受更大的压力。对于工薪阶层的职员来说,公司垮了可以另谋职位;而对于经营者来说,稍有不慎,整个事业就有可能毁于一旦。在人生旅途上,总是充满各种困难和挫折,有的挫折是由于自己不慎造成的,有的则是不可避免的或意想不到的。有的人在失败和挫折中沉沦下去,而有的人却在失败和挫折中奋发起来,其中缘由就在于各人基本素质的差别。做生意也是如此。在经济成长时期生意比较好做,似乎哪一行都有钱赚;而在经济衰退时期许多企业就会陷入困境。一项决策的失误或计划不周密而导致经营失败,也是常有的事。人在得意时,往往呼风唤雨、事事顺手,当处于困境时则事事为难,银行不愿贷款,卖主不敢批货,买主不愿购货,雇员离心离德、各有打算,更有落井下石的人趁火打劫。身处逆境中,要么咬紧牙关,勇往直前,要么一路退败,前功尽弃。怕失败是人性之弱点,失败之后那种挫折感能彻底摧毁一个人的自信心,有些人会因此一蹶不振。但人生没有永远的失败,也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办法总比困难多。一个人只要有信心、勇气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以积极的态度去迎接挑战,就能渡过难关,最后取得成功。

创业是极具挑战性的社会活动,是对创业者自身的智慧、能力、气魄、胆识的全方位考验。一个人要想获得创业的成功,必须具备基本的创业素质。创业基本素质包括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品质和创业能力。

一、要有强烈的创业意识

创业意识包括创业的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等要素。创业意识集中表现了创业素质中的社会性质,支配着创业者对创业活动的态度和行为,并规定着态度和行为的方向、力度。具有较强的选择性和能动性是创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从事创业活动的强大内驱动力。要想取得创业的成功,创业者必须具备自我实现、追求成功的强烈的创业意识。强烈的创业意识能帮助创业者克服创业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将创业目标作为自己的人生奋斗目标。创业的成功是思想上长期准备的结果,事业的成功总是属于有思想准备的人,也属于有创业意识的人。

二、要有坚定的创业精神

再充分的创业准备都是不完善的,再周密的创业计划书也难免有没有顾及的地方,再团结的创业伙伴也会发生摩擦,再厚实的资金也有周转不灵的时候——这些都说明在瞬息万变的创业环境中,能影响我们创业的不定因素太多了,谁都无法保障在下一个路口我们能选对方向,所以创业过程中会遇到挫折与失败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也许有时候会觉得前途一片茫然,有时候会觉得自己很无助,有时候又觉得创业太过辛苦,无法再继续。但坚持就是胜利,这就是坚定,就是自信。

自信就是对自己充满信心。自信心能赋予人主动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进取精神,不依赖、不等待。要成为一名成功的创业者,必须坚持信仰如一,拥有使命感和责任感;信念坚定,顽强拼搏,直到成功。信念是生命的力量,是创立事业之本,信念是创业的原动力。要相信自己有能力、有条件去开创自己未来的事业,相信自己能够主宰自己的命运,成为创业的成功者。自强就是在自信的基础上,不贪图眼前的利益,不依恋平淡的生活,敢于实践,不断增长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与才干,勇于使自己成为生活与事业的强者。自主就是具有独立的人格,具有独立性思维能力,不受传统和世俗偏见的束缚,不受舆论和环境的影响,能自己选择自己的道路,善于设计和规划自己的未来,并采取相应的行动。自主还要求有远见,有敢为人先的胆略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能把握住自己的航向,直至达到成功的彼岸。自立就是凭自己的头脑和双手,凭借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凭借自己的努力和奋斗,建立起自己生活和事业的基础。

三、 要有良好的创业品质

创业之路是充满艰险与曲折的,自主创业就等于是一个人去面对变化莫测的激烈竞争以及随时出现的需要迅速正确解决的问题和矛盾,这需要创业者具有非常强的心理调控能力,能够持续保持一种积极、沉稳的心态,即有良好的创业心理品质。它是对创业者的创业实践过程中的心理和行为起调节作用的个性心理特征,它与人固有的气质、性格有密切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人的独立性、敢为性、坚韧性、克制性、适应性、合作性等方面,它反映了创业者的意志和情感。创业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业者的创业心理品质。正因为创业之路不会一帆风顺,所以,如果不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坚韧的意志,一遇挫折就垂头丧气、一蹶不振,那么,在创业的道路上是走不远的。宋代大文豪苏轼说:“古之成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只有具有处变不惊的良好心理素质和愈挫愈强的顽强意志,才能在创业的道路上自强不息、竞争进取、顽强拼搏,才能从小到大,从无到有,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番事业。

四、 要有全面的创业能力

创业能力是指工资形式就业以外的、“自我谋职”能力,这种能力与市场行为相结合就是小型企业的建立,或者说是指一种能够顺利实现创业目标的特殊能力。创业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始终与创业实践和社会实践紧密相连。创业能力是一种以智力为核心的具有较高综合性的能力,是一种具有突出的创造特性的能力。创业能力包括专业技术能力、经营管理和社交沟通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信息接受和处理能力、把握机会和创造机会的能力等方面。

1. 决策能力。决策能力是创业者根据主客观条件,因地制宜,正确地确定创业的发展方向、目标、战略以及具体选择实施方案的能力。决策是一个人综合能力的表现,一个创业者首先要成为一个决策者。创业者的决策能力通常包括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要创业,首先要从众多的创业目标以及方向中进行分析比较,选择最适合发挥自己特长与优势的创业方向和途径、方法。在创业的过程中,能从错综复杂的现象中发现事物的本质,找出存在的真正问题,分析原因,从而正确处理问题,这就要求创业者具有良好的分析能力。所谓判断能力,就是能从客观事物的发展变化中找出因果关系,并善于从中把握事物的发展方向。分析是判断的前提,判断是分析的目的,良好的决策能力是良好的分析能力加果断的判断能力。

2. 经营管理能力。经营管理能力是指对人员、资金的管理能力。它涉及人员的选择、使用、组合和优化;也涉及资金聚集、核算、分配等。经营管理能力是一种较高层次的综合能力,是运筹性能力。

3. 专业技术能力。专业技术能力是创业者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进行专业生产的能力。专业技术能力的形成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许多专业知识和专业技巧要在实践中摸索,逐步提高、发展、完善。创业者要重视在创业过程中积累专业技术方面的经验和职业技能的训练,对于书本上介绍过的知识和经验在加深理解的基础上予以提高、拓宽;对于书本上没有介绍过的知识和经验要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要详细记录、认真分析,进行总结、归纳,上升为理论,形成自己的经验特色并积累起来。只有这样,专业技术能力才会不断提高。

4. 交往协调能力。交往协调能力是指能够妥善地处理与公众(政府部门、新闻媒体、客户等)之间的关系,以及能够协调下属部门成员之间关系的能力。创业者应该做到妥当地处理与外界的关系,尤其要争取政府部门、工商以及税务部门的支持与理解,同时要善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协调地发展,做到不失原则、灵活有度,善于巧妙地将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总之,创业者搞好内外团结,处理好人际关系,才能建立一个有利于自己创业的和谐环境,为成功创业打好基础。

第9篇:机床基础知识范文

唐亮、唐兵、唐丽兄妹,从外地成熟养殖场等地引来先进的龙虾养殖技术,在船山区石马村承包了近20亩田地。唐亮作为牵头人说:“龙虾养殖是门技术活,不懂技术盲目投入只会带来风险,虾池深浅、水质、喂食、育种、捕捞等,都决定着龙虾的产量和大小。所幸有技术支撑,我们的龙虾繁殖很好!”接下来,他们还将开创种养结合的方式,尝试在稻田养殖龙虾,发展体验农业,以此达到种植和养殖双丰收。

创业

兄弟齐心

开创龙虾养殖业

稻禾青葱,龙虾畅游。唐氏兄妹三人打造的石马村种虾养殖场,就在这片秀丽的乡村美景中。

6日上午10时许,唐亮和唐兵将三箱虾苗有序放入养殖塘中。此次投放虾苗的养殖塘约有4亩田地大小,塘中波光粼粼、几乎清透见底,中间垒砌7条泥土带,四周水草浅动飘摇。

唐亮和唐兵投放虾苗是有讲究的,用一个脸盆依次把虾苗舀起来投放在虾塘四周,红皮、个头小的虾苗作为二、三等虾投在浅水区,外壳清亮、个头稍大的清虾作为一等虾投放在深水区。

唐亮告诉记者,不管是养殖塘的规划还是虾苗的投放、水质监测等,都是大有讲究,这些门道均是他们一年来从成都、眉山、绵阳、南充等地成熟养殖场请来的技术。也正是有了技术的支撑,才给了他们投入龙虾养殖的信心和底气。

学习

学养虾技术

养出优质大虾

唐亮、唐兵、唐丽是堂兄妹,他们的老家在船山区石马村。2013年,唐亮经过考察了解:随着生活水平提高,龙虾的消费市场越来越大,但市城区几个水产品市场的龙虾销售商的货源基本来自散户,很少有大型龙虾养殖户。发现龙虾养殖的“钱景”,唐亮把想法说给唐兵、唐丽,三人一拍即合,决定养龙虾大展拳脚。他们还各自分工,唐亮担任技术和管理,唐兵和唐丽及其丈夫负责营销和推广。

2013年,兄妹三人先后奔赴成都、眉山、绵阳、南充等成熟养虾场,请教学习先进的养虾技术。唐亮介绍,其中眉山市修文镇养虾场的模式最为独到和成熟,他们最终打算在遂宁引进该模式。此外,唐亮还努力从书籍中学习技术,增长见识,两年下来购买的有关方面的书籍便装满了整个书柜。

成果

承包近20亩土地

让市民吃上放心虾

经过实地考察,三人对老家石马村位于水库下面的位置很满意,并通过努力从乡亲手中承包了近20亩土地。

“龙虾养殖是门技术活,不懂技术盲目投入只会带来风险,虾池深浅、水质、喂食、育种、捕捞等,都决定着产虾的质量。”唐亮透露,虾塘的规划看似寻常,其实每一个细节都蕴含着技术成分。

他们还从外地以近40元一对的价格买下优质种虾,“现在市面上多数龙虾都是商户从散户手里收购的,其生长的水域、环境都不明确,龙虾质量也得不到保证。我们就要技术养虾、科学养虾,养出可供市民放心食用的龙虾。”唐亮表示。

前景

主销本土市场

要搞体验式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