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护理的重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心血管;护理;人性化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3)12-0310-01
一 心理护理
患者通常会产生焦虑、不安、烦躁等不良情绪。在多数情况下这些情绪都是由来自社会、家庭及自身压力所致。其中心理作用占据着重要的部分。每个人在患病都会不安,尤其是心血管病患者,往往他们承受的压力比较大,而这样的压力对心血管病的治疗过程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在进行护理时,要仔细观察患者的各个环节,对出现心理压力过大的患者进行心理观察干预,使之能够在放松中接受治疗。同时打破一些患者对于自己病况的不乐观的看法,让其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以获得良好的精神状态。
心理的变化往往同环境息息相关。创造良好的治疗氛围,用一种家的温暖去感染患者,放松心态,而不是用冷冰冰的仪器去包围原本就对自己身体深深担忧的患者。家的氛围可以让患者感受来自护理人员的悉心关切,这对病情的缓解具有良好的效果。
二 换位思考
从传统工作的角度来说,护士的工作就是执行医生开出的医嘱。在提倡护理工作人性化的今天,除了要执行医嘱之外,护士还应多了解自己所管辖患者的生活、性格特点,把自己除了是护士还是晚辈的角色体现出来,与患者的和谐沟通有利于向患者进行疾病预防宣传,指导疾病治疗,同时也有利于工作得到配合并顺利开展。首先了解患者的性格特点,是喜欢安静还是喜欢热闹,是顽皮型还是抑郁型,可根据不同人的特点营造良好、温馨的气氛,而不是给患者冷冰冰的感觉;应给患者天使般的印象,而不是某些媒体宣传的“魔鬼”恐惧感。其次,了解患者的衣、食、住、行习惯,针对病情有目的地指导患者改正不良生活习惯,以减少疾病恶化的几率。在心血管内科,最常见的急救患者就是心功能不好的老年患者,在天气转冷或者日夜温差大的时候不注意保暖,容易引发严重心力衰竭,因而,对那些自以为身体还可以的、比较倔强的老年人就要注意劝说的方式,但最终目的是要其注意穿衣保暖。最后,对患者的关怀可以延伸到对其家人的了解。
很多老年患者住院期间被发现存在害怕孤独的心理,其主要原因是子女工作忙,老人又不好意思开口,此时医护人员除了要帮助老人解决心理问题外,更重要的是要以一个专业医疗工作者的身份对患者家属进行善意提醒,使其配合患者的治疗。
三 护理重点
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要保证有充足的睡眠,如果睡眠不足就会引起心律不齐、心力衰竭等症状。因此,凡是会影响患者休息的因素,在日常护理工作中都是要引起重视,并尽量避免,这同样是护理工作的重点。心血管内科护理总结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点:
1.睡眠护理
许多心血管疾病患者有着因住院后环境、心理、疾病因素导致失眠,表现为难入睡或是入睡后易醒,醒后不能继续入睡的情况。失眠原因还包括心血管疾病本身的特点,心血管病易反复发作,夜间迷走神经兴奋、冠状动脉收缩,导致心肌缺血、低氧,患者往往因胸闷、憋气而惊醒,导致睡眠不稳。由于夜间平卧后,皮下水肿液的吸收,膈肌上抬,使患者产生阵发性呼吸困难,影响了睡眠。治疗药物的副作用,如利血平、可乐定、卡托普利等。医护人员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有效干预,包括保证病房的安静、睡前开小灯,有条件的情况下尽量满足个人睡眠条件。
2.人性化护理
大部分心血管疾病患者都为老年人,对于疾病的治疗大多数的他们是因为子女的不放弃,护理人员应该把老年人当作自己父母一般去关心,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大家,每一个都需要爱,而这些老年患者更需要爱的关怀,护理人员在做好一般护理的同时,更重要的也是从人性化出发,关怀患者。
护理工作是治疗疾病重要、有效的手段之一,良好的护理有利于疾病的康复,故护理人员应切实认识到这一点,将人性化的思想带到护理工作中,在心血管内科中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琴;心血管防治的一些新观点[J];中国校医;2004年05期
[2] 付婕;;病人心理社会评估中存在的问题及讨论[A];全国护理临床研究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会[C];2001年
[3] 孙剑波;;老年心血管病人的膳食调查[A];中国营养学会第八届临床营养学术会议暨第三届营养与肿瘤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1年
【关键词】关键接触点;优质护理;患儿及家属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178-02
优质护理服务工程在我院开展已有10个多月,儿科做为医院首批示范的三个病区之一,在前几个月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将护理人员与患者接触的每一个时间点均为接触点,但最能“打动患者的心”以及影响患者下一次就医选择的时间点为“关键接触点”[1]。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做好“关键接触点”的护理,可使患儿及家属满意度得到明显提高,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10年8―12月儿科住院的有认知能力的患儿及家属发放问卷120份,收回115份,有效问卷110份,其中家属92例为患儿母亲,18例为患儿父亲,首次住院89例,再次住院21例。
1.2 要求填表者每项内容只填一个分值,否则作为无效
所患疾病83例为小儿呼吸系统疾病,18例为消化系统疾病,5例为病毒性心肌炎,3例为小儿肾炎,1例为过敏性紫癜。其护理项目内容依据《基础护理服务工作规范》、《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和《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制定。
2 方法
2.1 关键接触点的调查。问卷由16项内容组成,根据测试者对16项内容的在乎程度,分为:很在乎、在乎、一般、不在乎、很不在乎,然后将患儿及家属所填护理项目中百分比高的8项内容进行排列[2]。
2.2 关键接触点的提取。患儿及家属问卷百分比前8项的内容,依次为:护理操作技术娴熟,讲解所患疾病相关知识,讲解所需检查、化验的目的和注意事项,讲解所用药物知识,所患疾病的健康教育,护士的服务态度及沟通技巧,介绍病区环境及各种安全事项,饮食喂养知识。
2.3 制定护理对策
(1)强化护士“三基训练”进行岗位练兵,护理部定期对全院护士进行考核并举办护理技术操作比赛,科室每月进行理论和操作考核1次,对儿科常用的技术操作:如小儿头皮静脉输液、静脉留置针、暖箱和光疗技术等要求熟练掌握。对新入科的同志加强业务培训,使其在操作上精益求精,静脉穿刺时做到一针见血,减轻患儿的痛苦,尽量满足患儿的各种需求,为患儿创造舒适的内外环境,使其早日康复。
(2)加强健康教育。在护理小儿的过程中,护士应依据各年龄阶段儿童智力发展的水平,向他们有效地解释疾病治疗和护理过程,帮助他们建立自我保健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纠正其不良行为。同时护士还应向患儿家属宣传科学育儿的知识,使他们采取健康的态度和健康行为,以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目的,使患儿和家属了解所患疾病各种检查的目的,注意事项,用药、饮食喂养和疾病的预防护理措施,减轻了心理压力,能积极配合治疗。
(3)强化基础护理。护理质量的高低不仅直接影响着护理的效果,也直接关系着患者康复的进度[3]。我们打破了以往由家属或护工完成的基础护理工作局面,同时简化了各种护理文件书写,做到了将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病人,严格按分级护理巡视病房,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充分利用晨、晚间护理使患儿从生理到心理上都得到帮助和关心。科室有专人提供开水到床头,护士为患儿洗头、剪指甲、换尿布等,食堂根据饮食原则提供可口饭菜。尽量做到使其感到舒适、满足,并减轻家属的负担,做到陪而不护,缩短了护患之间的距离。
(4)运用沟通技巧,改善服务态度。在临床护理实践中,无论执行任何技术或步骤,沟通在护理过程中都是不可缺少的要素[4]。尤其在小儿不会表达或表达不清自己的要求和意愿时,多与家属交流,共同理解孩子的需求,对较大的患儿使用安慰性、鼓励性语言。护士应注意仪表端庄,面带微笑,使用通俗易懂,简单明确,并规范使用礼貌用语,如“小朋友不要怕,不痛的,给屁股上画个月亮,你很勇敢”等语言,给予心理支持。要以爱心、耐心、细心、温馨的服务,使患儿及家属放心,护理服务满意度得到提高。
(5)加强入院宣教。患儿入院后,家属和患儿进入陌生环境,会感到紧张和焦虑,护士应按护理程序及时介绍病区环境、主管医生、责任护士和安全告知等,使其尽快熟悉周围环境,消除紧张感,尽快适应病区环境。
(6)提供喂养和饮食指导。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食品,向母亲讲解母乳喂养的优点并鼓励母乳喂养,正确指导母乳喂养的技巧。对因各种原因不能进行母乳喂养时,正确指导人工喂养方法及辅食添加的顺序。对幼儿、学龄前、学龄儿童、青春发育期少年的饮食应根据其生长发育特点,提供相应的饮食指导。
3 结果
在优质护理中运用关键接触点进行护理,分析患儿及家属重点护理项目中的关键接触点,针对关键接触点采取护理对策,通过每周的行政查房和患者满意度调查,可使住院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明显提高。
4 讨论
4.1 患儿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提高。质量是医院管理的生命线,若护理管理没有重点,缺乏针对性,往往导致护理人员对质量不够重视,护理质量管理就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5]。关键接触点是一种进步的、实用的、有价值的管理理念。在优质护理中实施关键接触点的管理体现了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努力提高服务水平的现代管理意识。它促使护理工作更加人性化、科学化,更符合患者的需要,实现了由以往的被动服务到主动服务的转变,责任护士为所负责患儿提供基础护理,病情观察、治疗、沟通和健康指导等护理服务,使患儿及家属有了亲切感和安全感,通过精湛的技术赢得了患儿家属和社会的理解、尊重。改善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提升了科室的知名度,达到患儿、家属、社会的满意。
4.2 护理人员整体素质明显提高。通过关键接触点的管理使护理人员体会到人文精神的真谛及价值,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职业道德素养,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同时,也认识到个人发展的重要性,产生了危机感和紧迫感,增强了责任心和竞争意识,对自身素质的培养和业务知识学习有了原动力。能积极主动参加科室和医院组织的各类继续教育学习和自学考试。在2011年4月份医院组织的技术操作考核中护理人员的成绩得到大幅度提高。
参考文献:
[1] 朱少明.金朝霞.涂议军.“零缺陷”管理与医院接触点服务质量的探讨.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3.10(5):10―12
[2] 苑江清.“优质护理示范工程”中关键接触点的应用效果及探讨.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7(26):16―17
[3] 周文敏.影响护理质量的诸多因素.按摩与康复.2010.9(27):65
眼科病房护理工作要掌握好对于患有眼科疾病的患者,尤其是动过手术的病人,因为术后在一段时间内会生活在黑暗中,加上担心在拆掉纱布之后会永远的失去光明,所以情绪会很不稳定,因而在护理的过程中就需要做好充足的准备,能够充分的展现职业道德,而且要有良好的工作态度,对病人做好安抚工作,认真记录病人的情况,做好术后的充分护理,不仅仅要给患者做好护理,还要在精神上给与安慰和支持。
掌握充分的眼科知识和技术后,还要明确在眼科的临床护理过程中的工作重点,下面做一下简析:了解眼科患者的情况在患者前来就诊之后,再医生要求病人留院后,就要熟悉病人的情况,包括病人的病因,病情,以及药物护理的情况等,做好记录。其中在给病人打针吃药的时候,一定要准确无误的提供的药物,一定要严谨,不能因为自己的粗心大意,给患者带来负面的影响。护士给患者打错针吃错药的情况现在还是有很多的,在这个医患关系这么紧张的时代里,严谨是每一位医护工作者的责任。与患者做好沟通工作在医务工作中,和患者打交道最多的还是护理工作者,所以一定要了解患者的病情以及个人性格等,然后在工作过程中能够与其建立良好的沟通,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还能够和病人建立良好的关系,通过沟通给患者带来精神上的安抚和支持,让之后的护理工作能够更加顺利的完成。在和病人沟通的过程中,如果能够了解到患者的喜好,在简单的闲聊中偶尔的提一下相关的内容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帮助,因为患者会觉得您对他的关心很多,这样一来,护理工作会进行的更加顺利,当然不仅仅是眼科的护理工作中需要做到这点,只要是医务工作者都需要做到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和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
手术过程中做好配合工作很多眼科手术都需要非常高的技术,手术过程中容不得半点马虎,作为护理人员在和主刀医师配合的过程一定要完美,这样会给医师的工作带来很大的帮助,让手术更加顺利的完成。其中手术室的准备也是很重要的,对于一场手术需要哪些设备,哪些器械,都要做好准备工作。而且眼科手术需要做到精细,会有很多的手术器械,所以作为护理工作者,在手术过程中一定能够快速的为主刀医生递送器械,因此在手术过程中一定要懂得主刀医师的需求,做好配合工作。手术后的护理工作对于一些需要手术的患者来说,最期待的就是手术过后可以重新清楚的观赏这个世界,因而在手术之后就会有很大的精神压力,如果没有很好的护理,那么患者很容易变得焦虑不安,而且因为患者通常都是缺乏手术常识的,所以就会非常担心自己的手术经过,害怕手术没有成功,这对于术后的恢复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在这个阶段的护理过程中就需要护理工作者尽快的了解患者的病情,为患者做好充分的护理工作。这个阶段身为护士,要和病人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对病人多做鼓励和健康心态的引导,给与强大的精神支持,而且还有一点就是对于患者提出的一些关于病情的问题,一定要有问必答,百问不厌,这样才能让患者有更好的认识,减轻他们的精神压力。除了以上精神上鼓励和心理的引导之外,还要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做到完美,比如说包扎过程,一定要有很高的技术。当然对于一些辅助措施也要做到谨慎,这样才能让护理工作更成功。
对病人和家属做简单的疾病知识的讲解在病人确诊疾病类型之后,因为他们自身比较缺乏相关知识,所以会很关心疾病的相关内容,因而会想医生和护士询问疾病的相关知识,所以作为护理工作者,可以在日常的护理过程中简单的为病人以及病人的家属简单的介绍一些相关的知识,让他们在了解知识后心理能有个准备和认知。而且让病人及家属了解病情之后,对于所患疾病的一些病因,发病过程都有一个认识,这样在治疗过程中他们就能够更好的理解医生的做法,从而更好的配合。向病人及其家属介绍一些眼科科普知识一个家庭中如果有了一个眼科疾病的患者,不仅会给患者本人带来巨大的压力还会让家属在一定程度上担心自己会患上眼科疾病,因而作为护理工作者,可以简单的向病人及其家属介绍一些与眼睛相关的科普知识,或者是保护措施,可以让患者在今后的生活中更有信心,也可以让病人的家属更加放心。如果患者是小朋友,那么还可以教给他们做眼保健操,不仅会给小朋友带来乐趣,还能帮助他在今后更好的保护眼睛。作为一名医护工作者还可以利用空闲时间,把一些用眼尝试给病房里的病人降解一下,他们会乐于学习的。
作为一名医护工作者,每一项护理工作都应该好好掌握,对于要求更为细致的眼科临床护理工作更是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把握好工作的重点,然后在工作中更好的为患者服务,帮助他们早日康复,恢复正常的视力,守护好他们的心灵的窗户,让他们更好的观赏这个绚丽多彩的世界。每一位朋友都希望自己有一双明亮的眼睛,都不希望自己遭受病痛的折磨,美好的生活还在等着他们,缤纷的世界还在等着他们去浏览,所以,作为一名眼科护理工作者,有责任也有义务为他们保驾护航,为他们创造一个美丽的世界。
【关键词】妇科;肿瘤;化疗护理
【中途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3-0208-01
化疗是利用化学药物杀死肿瘤细胞的方法.常用于妇科肿瘤术前术后的治疗,提高手术的治疗效果,避免远处转移,也可用于晚期不能手术者,控制全身转移,延长生存期.所以化疗及其护理越来越重要。目前妇科恶性肿瘤呈上升趋势,。我院2006年4月-2010年4月共为60例患者进行化疗并实施了相应的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6年4月-2010年4月期间,妇院共对60例肿瘤患者实施了化疗,其中宫颈癌15例,卵巢癌25例,子宫内膜癌20例,年龄25-78岁。
2 护理
2.1.1 加强心理护理; 癌症患者在经受身体上的痛苦后,还要经受巨大的精神创伤,对患者的心理表示理解和同情,耐心向她们及家属讲解化疗的作用与必要性,化疗中的副作用和对策。同时,为病人提供表达情感的机会和环境。安排访问已康复的病友,分享感受,增强治愈信心。病人往往情绪低落、埋怨、甚至厌世,故而需要宣泄情绪,需要情感支持,护士要有极大的同情心、包容心、给予鼓励性的语言,总之,避免不良情绪影响,以免机体抵抗力下增加病人思想负担,我们首先在生活上尽可能满足患者要求,耐心做好思想工作,向病人及家属介绍将经历的手术经过可能施行的各种检查,取得主动配合。使病人以最佳的身心状态接受治疗,
2.1.2饮食护理
鼓励病人摄入足够的营养,饮食多样化以满足病人的需求。以弥补肿瘤的过分消耗,忌油腻及辛辣,禁吃硬质食品以免损伤粘膜。由于人的胃肠道细胞是最敏感的,因此很多化疗病人最先会产生胃肠道反应,比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大便不正常等,多吃鱼虾蟹、豆制品,多喝牛奶豆浆,这样有助于提高免疫力,化疗效果也会更好。大量事实证明,营养充足,常能提高人体对手术、化疗和放疗的耐受力,改善全身状况,从而获得较好的远期疗效、注重饮食卫生,避免感染,若病情需要可静脉输液,避免出现水、电解质平衡失调。总之,饮食以多样化满足病人需要,鼓励病人摄入足够的营养,维持体重不继续下降,以保证化疗的顺利完成。
2.1.3腹腔灌注化疗的护理
腹腔灌注疗法在妇科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中有着重要的地位,灌注化疗过程应根据患者的体质,按情况调整灌注速度,一般1000 ml液体要求2~3 h左右输完,液体的温度先加热到30℃左右,以减少对腹腔脏器的不良刺激和有助于药物的吸收。在输注过程中可帮助或指导患者改变,按平卧位、左侧卧位、右侧卧位的顺序每30分钟变换一次,以使药物分布充分均匀,增强疗效。灌注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的排便情况,防止液体灌注到肠管内。腹腔灌注化疗最容易导致的并发症是肠粘连和腹痛、腹胀等腹部不适,有报道在腹腔灌注化疗当日给予按摩足三里、合谷穴位,3~4次/天,每次30分钟,能有效地减轻腹痛、腹胀和腹部不适感;在化疗过程中让病人多翻身,同时在腹腔注射完毕后让病人或家属在病人腹部上下颠簸,每天100次,20天为1疗程,能有效地预防肠粘连发生。腹腔注入大剂量的化疗药物后,为预防或减轻副作用和并发症的发生,应水化、利尿、补钾,每天补钾3.0 g或碱化尿液,每日输液不可少于3000 ml,同时鼓励患者多饮水,每天饮水不可少于2000 ml,并向患者说明饮水的好处。有些患者不习惯饮白开水,可用淡茶水、淡糖水代替,以加速毒物的排泄,减轻肾毒性,保护肾脏。记录24小时尿量,保证每日尿量不少于3000 ml,观察尿的性质及颜色,以防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
2.1.4静脉给药化疗的护理
任何一种化疗药物对组织都有一定的损害作用,其中一些药物对血管的刺激性很大,又需长期用药,因此在护理中要特别注意保护好血管。由于肿瘤患者用药时间较长,使用血管一般由远端向近端,由背侧向内侧,左右臂交替使用,因下肢静脉易形成血栓,除上肢静脉综合征外,不宜采用下肢静脉给药。注射前后均用生理盐水冲入。拔针前回抽少量血液在针头内,以保持血管内负压,然后迅速拔针,用无菌棉球压迫穿刺部位5分钟,同时抬高穿刺的肢体,以避免血液反流,防止针眼局部淤斑,有利于以后再穿刺。必须掌握熟练的技术方法,谨防某些药物漏、渗至血管外,导致局部组织坏死,甚至肢体残废。在输液过程中,应勤于巡视病房,如发现液体外渗应立即停止注药和输液,同时给予局部冷敷使血管收缩,减少扩散,随即用解毒剂或用普鲁卡因局部封闭,以免加重
2.1.5骨髓抑制及护理:
化疗药物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会对骨髓干细胞产生抑制,从而引起感染和出血,故应严密观察血象,病室应定期严格消毒,温、湿度适宜,保持床铺整洁、平整,勿擦伤皮肤,勤洗澡,保持皮肤清洁。有资料表明医务人员、探视人员的双手、鼻腔携带的细菌都是重要的感染源。应严格无菌操作,严格消毒,加强医院感染监控,及时发现感染征象。观察患者任何部位有无出血倾向,如牙龈、鼻出血,皮肤淤斑,血尿及便血等。患者的鼻黏膜和口唇部可涂石蜡油防止干裂,静脉穿刺时慎用止血带,注射完毕时压迫针眼5分钟,严防利器损伤患者皮肤。化疗期间每6 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一次,注意其变化,每日数次询问患者有何不适,以便早期发现异常情况。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倾听患者的主诉,并尽力去除可能导致内出血的诱因。对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注意观察呕吐物与大便的性质。
2.1.6胃肠道反应的护理
化疗时消化道反应主要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痛、腹泻等症状。大多数患者在化疗期间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郁闷等心理状态,可加重胃肠道反应,大多数患者常在用药后2~28小时发生,严重时可出现肠黏膜坏死、脱落、甚至肠穿孔。因此在护理上应根据药物的反应时间来具体安排饮食时间。给患者提供愉快、轻松、清新的进餐环境,严密观察患者进食量、呕吐物的量及性质、腹痛及大便次数,及时清除呕吐物,减少不良刺激,必要时留取标本,做大便培养,以防发生假膜性肠炎。并嘱患者在接受化疗前后2 小时避免进食,治疗后以少量多餐方式进食温和、无刺激性食物,防止热量不足,避免同时摄入冷热食品,否则易刺激呕吐。
2.1.7 健康宣教、定期随访
病人住院时心理帮助贯穿始终,护士要定期为病人讲课,介绍成功案例,也可通过看电视讲座和患者之间互相联系,使健康宣教得到最佳效果,从而使治疗效果最佳化,患者生活质量最高化。对出院的病人要进行定期随访,以巩固成果,卵巢癌易于复发,随访时间:术后1年内,每月1次;术后第2年,每3个月1次;术后第3年,每6个月1次;3年以上者,每年1次。
关键词:急救;绿色通道;护理
急救绿色通道的开设越来越普及,在现代急诊救治特别是重症急诊救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院急诊科在2012年1月~2013年12月急救绿色通道运行过程中,接诊57例,成功救治55例,现将急救绿色通道运行中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接诊57例中,颅脑外伤5例,胸腹腔脏器损伤10例,骨折18例,严重烧伤3例,多发性、复合性外伤2例,有机磷农药中毒2例,毒蛇咬伤1例,心肌梗塞3例,脑血管意外4例,哮喘4例,宫外孕2例,气道异物2例,消化道大出血1例。
1.2 救治结果 接诊的57例患者中,55例患者救治成功,2例死亡。救治过程中未发生护理意外,绿色通道畅通度没有因护理人员的护理和调度配合而受阻,护理结果满意。
2护理特点
2.1尽量缩短有效抢救时间(患者接诊至实质性抢救时间) 本组病例有效抢救时间(35.5±12.3) min;统计未经过急救绿色通道抢救患者60例,有效抢救时间为(81.2±15.7) min。两者相比P
2.2护士承担的工作量增加 急救护士护理时间缩短,但护理内容增加,除了要完成急救常规护理工作外,还需要密切配合急救医师和其他急救人员保持急救通道的畅通,通知后方准备好有效抢救人员和设备、药品等。
2.3需熟练掌握绿色通道流程及基本操作技能 要做到人人熟练掌握绿色通道流程及具体操作方法;同时,加强门诊护士对相关理论及操作进行培训,并对基本操作技能进行考核,要求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并不定时抽查急救技能的掌握情况及相关的应急预案,从而加强门诊护士识别患者病情变化及应对突况的能力。
2.4护理技术和沟通能力要求提高 因为救治速度和有效性提高,相应的护理技术操作必须快速而精准;同时在和患者及其家属沟通中要做到语言简练易懂,重点突出,医护人员的救治意图突出。
2.5反应速度增快,整体要求提高 通过急诊通道进行急救的患者由急诊护士护理的时间明显缩短,但在短时间内要完成有效静脉通道的建立,气道管理,生命体征的监测并及时向医生报告病情的进展,明确医生的救治意图,对患者的病情和救治工作的全方位把控要求提高。
3讨论
急救绿色通道是要保证急救的"时效性"和"整体性"[1],各类急救必须争分夺秒,在短时间内救治患者生命是根本,关键是在伤后1 h内。London等[2]提出伤后lh是挽救生命、减少致残的"黄金时闻",lh内快速转运至医院进行有效急救对挽救生命起决定性作用。我们统计的数据显示,进入急救通道的患者有效抢救时间在35 min,明显较普通急救时间短,这其中与护理人员的反应速度、护理技术的熟练程度、工作协调能力等是紧密相关的。
护理人员的反应速度首先要在思想上引起重视,参与绿色通道的急救团队中的每一位医护人员工作期间要随时有急救意识,始终牢记一个"急"字;其次要准备好急救设备和药品,经常性检查设备和药品是否达到备用标准,是否处于良性运行状态;对急救程序的熟悉程度也是快速达到有效急救的重要影响因素;团队的配合熟练度需要经常演练,做到配合默契[3],并逐步将前述各项要求形成制度和习惯。
工作协调能力的提高在平时工作中就应注意训练和积累。首先要在急救转运过程中快速判断出能对患者进行有效救治的相关科室;其次要牢记常用急救科室的联系方式,平时要注意多与相关科室进行沟通,交流快速救治经验,与其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和默契。
参考文献:
[1]姚元章,张宇,孙士锦.急救绿色通道在严重创伤早期救治中的作用[J].中华创伤杂志,2008,24(4):268-270.
【关键词】 导尿管插同入术;碘伏;会阴水肿;护理
碘伏消毒液有效碘含量为0.3%~0.5%,适用于皮肤、黏膜和手消毒。它刺激性小,有广谱杀菌作用,可杀灭细菌繁殖体、芽孢、真菌和大部分致病菌。临床上常用于皮肤、黏膜消毒[1]。我科留置尿管的危重患者多,近几年来,对于尿管的护理一直用碘伏消毒,未出现过不良反应,于2009年11月出现1例碘伏消毒后会阴水肿1例,给于更换新洁而灭消毒后会阴水肿逐渐消退,先将护理过程报告如下。
患者,女,42岁,主因脑出血收入我科治疗,在全麻下血肿清除术,术前病人会黏膜清洁,皮肤正常,术前给于碘伏消毒留置尿管,去往手术室。术后因患者卧床需保留尿管,次日起常规给与尿管护理用碘伏消毒2次/d。在次日下午护理中观察会,黏膜出现水肿,急请妇科会诊,给于高锰酸钾湿热敷,水肿略好转,第3天上午又给于碘伏尿管护理,下午护理前观察会阴水肿又加重,给与更换新洁而灭消毒;第3天上午水肿略消退,因病人输液消毒用碘伏不过敏,且文献报道0.5%碘伏灭菌作用明显优于1‰新洁尔灭[2],第3天下午有使用碘伏消毒,第3天护理后2 h观察会阴水肿再次加重,再次请专家会诊,考虑是碘伏的副作用,故改成了新洁而灭3次/d。第4天下午,水肿消退。第5天下午水肿明显消退,第6天好转,此后一直给与新洁而灭消毒尿管护理此患者,于术后第7天给与拔出尿管,能自行排尿。
讨论 文献报道:0.5% 碘伏0.5 min 即能100%杀灭尿道口周围繁殖的常见致病菌, 且其灭菌作用优于1∶5 000 高锰酸钾、1∶1 000 醋酸氯己定[3]。0.5% 碘伏其灭菌作用比1‰苯扎溴铵灭菌作用强快而持久护理次数减少(2次/d),减轻工作量而提高工作效率, 达到防止逆行感染的目的[4]。在临床上也已广泛应用,也有文献报道在临床应用中发现,约2%的患儿在应用碘伏导尿管时出现尿道口红肿,伴有尿频、尿急、尿痛、尿滴沥、尿潴留、排尿困难症状[5]。也有报道碘伏引起皮肤过敏1例,虽然过敏反应极低,护理人员也不能大意,在临床治疗护理过程中要仔细观察,发现问题认真分析、寻找原因[6];及时给与合适的护理方法,减轻患者的痛苦,促进患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 俞燕. 1 例碘伏引起皮肤过敏的报道. 护理与康复,2007,6:359.
2 田秀珍,杨秋月.碘伏与新洁尔灭在尿管护理中的疗效比较,广西医学,2006,28:13081309.
3 龚考淑, 周庭银. 留置导尿相关部位细菌污染和外阴消毒效果的调查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1996, 6:3940.
4 刘燕, 陈彩片, 李雪,等.碘伏与苯扎溴铵在尿管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836.
【关键词】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 儿科护理; 知识点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18-0154-02
由于护士资格考试新大纲的变化,病例分析题占80%,会从多角度来考查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护理要点、健康教育以及法律法规、伦理道德、人际沟通等内容,所以在儿科护理教学中应把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出现频率较高的知识点渗透到各教学环节中,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应试能力,并突出专业能力培养[1]。近年笔者所在学校在儿科护理教学中针对课程内容的整合、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效果的评价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创新,具体措施如下。
1 课程内容的整合
根据新护士资格考试大纲的要求,以大纲中的重点、难点以及历年护士资格考试中高频出现的考点作为儿科护理教学的重点内容,减少或删除与护士资格考试联系较少的内容。并且将教材中前后重复的一些知识点进行整合,比如笔者所在学校使用的是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供护理、助产专业使用的《儿科护理学》第2版[1]。在教学中根据教学的需要将第一章绪论中的第四节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与第四章儿童保健和疾病预防中的第一节不同年龄期小儿的保健特点进行整合,讲完小儿各年龄期的特点后立即根据这些特点提出各期的保健原则和措施,这样可加强同学们对前后相关知识的连贯;将第九章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中的第三节小儿腹泻与第五章住院患儿的护理中的第五节小儿液体疗法进行整合,这样在讲到小儿腹泻的对症治疗时根据如何纠正重型腹泻的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立即讲解小儿液体疗法,这样使同学们可将抽象的液体疗法的有关知识立即应用到小儿腹泻的具体病例中,从而调动了其学习的积极性,并且也加深了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将第十章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的第四节肺炎与第十一章急症患儿的护理的第四节充血性心力衰竭进行整合,这样在讲到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急救治疗和护理措施时就可前后联系起来,这样就可将有关心力衰竭的急救要点和护理措施及时应用到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具体病例中,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加深了他们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将第十四章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中的第二节化脓性脑膜炎、第三节病毒性脑膜炎、第十六章结核病患儿的护理中的第四节结核性脑膜炎与第十七章急症患儿的护理的第二节急性颅内高压进行整合,这样不仅可以通过一张表格将上述三种脑膜炎进行很好的比较和鉴别,同时也可将三种脑膜炎的共同特点即颅内高压的急救护理措施讲解得更加完整和透彻。通过以上前后相关知识的整合,不仅避免了有些知识点的重复讲解从而节约了有限的课堂时间,而且将前后相关知识串起来讲解可以加深同学们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并且培养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在儿科护理教学中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3]。
2 教学方法的改革
目前中职学校学生学习主动性普遍较差,且这些学生性格大多活泼好动,对平铺直叙的传统理论学习缺乏兴趣,而对要求自己动手的实践教学的热情却很高,基于这些特点,笔者所在学校在儿科护理的理论教学中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创新。在中后期涉及到各系统疾病的护理的讲解时,摒弃了传统的“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全部采用案例教学与情景模拟教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并且将护士资格考试的重要知识点渗透到各教学环节中,具体措施如下。
课前,教师将一个根据下节课的内容而精心选择的临床典型病例布置给学生,并且根据该病例特点提出相关的问题,注意提出的问题一定要有的放矢,这些问题一定是针对护士资格考试新大纲的重点内容以及历年护士资格考试出现的高频考点而提出来,让学生带着这些疑问先去自学教材及一些教学辅导材料的相关内容,尽量找出这些问题的答案。比如讲到小儿肺炎时,就在课前给同学布置一个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一个典型病例,然后提出几个问题:(1)该患儿的初步临床诊断是什么?诊断的依据是什么?(2)该患儿当前存在的主要的护理问题是什么?(3)应当采取哪些护理措施来解决当前存在的护理问题?(4)在配合医生用药方面应注意什么问题?(5)是否需要吸氧?如果需要选择那种吸氧方式?吸氧时注意什么问题?(6)如何保持该患儿的呼吸道通畅?(7)针对该患儿应进行的最重要的健康教育是什么?等等。这些问题都是历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高频考点。并且每次上课前都将全班分为四大组,让各组组长组织大家课前查找相关资料或者相互讨论尽量找出问题的答案,并且选派几个同学代表小组做好课堂上角色扮演的准备。
课堂上,老师准备好病床、婴儿模型、听诊器、体温计等用具,将讲台前设置成一个仿真模拟病房,然后让四个小组的代表分别上台根据该病例进行角色扮演,一个同学扮演家长怀抱婴儿模型,一个同学扮演护士,护士首先进行健康史的收集,然后进行身体状况的检查,最后提出该患儿存在的护理问题是什么,再根据这些护理问题提出主要的护理措施有哪些,并给患者家属做健康宣教等。课堂上老师就是一个引导者和记录者,学生如果某个地方出现卡壳现象教师就可以适当加以引导,并且记录下四组同学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好的地方以及不足之处,以便课后总结时用。角色扮演后再次请出每组的代表来回答老师事先针对该病例所提出的各种问题,并且根据学生的表演及回答问题的情况给每组同学打分并评出优胜组。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由过去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去探索、去研究、去发现,课堂上的角色扮演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锻炼了学生的胆量,而病例分析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实习和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4]。
课后教师还应做总结性发言,指出各组学生在角色扮演和病例分析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好的地方以及不足之处。最后教师再结合护士资格考试大纲要求并结合教材中本章节的内容将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快速地串讲一遍,并且要求同学用红笔将这些知识点标记下来,以便今后考试复习时容易抓住重点。课后还应将这些重要知识点涉及到有关A1、A2、A3、A4型选择题让同学在《儿科护理学笔记》(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同步辅导丛书)中勾画下来,课后作为本节课的作业去完成,各小组组长还应不定期抽查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最后布置下节课所需要的病例让同学去预习和查找资料[5]。
上述教学方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是要上网或者深入到临床第一线搜集大量的临床典型病例,并且要选择和编写出适合学生接受能力和能突出教材重点内容一些典型病案,这些病案应难易适中[6]。其次针对病案提出的问题一定要参考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新大纲和历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出现的高频考点,所以教师一定要熟悉新大纲的要求和经常查阅资料分析历年护士资格考试的考试题目;最后教师还应善于从多方面、多角度归纳总结考试的知识点,一定要做到精确、简练、细致、透彻以便于学生牢记[7]。比如讲到先天性心脏病时,应总结出先天性心脏病的最安全有效的诊断方法是超声心动图;出现特异性紫绀的患者应考虑动脉导管未闭;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脑血栓;法洛四联症的胸部正位X线片显示心脏呈“靴型”;法洛四联症出现脑缺氧发作时最应采用的是膝胸卧位等,这些知识点往往会出现在考试中,所以在教学中应加以强化。
当然因课堂时间有限,在课堂上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合理地安排好时间去完成角色扮演和病例的分析是保证该教学方法顺利实施的关键。笔者认为应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来辅助教学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中一些抽象的知识点利用多媒体再现可以形象、直观、生动,如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典型案例视频,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对病例讨论的兴趣[8]。讲到先天性心脏病时用语言无法描述的心脏杂音;讲到新生儿黄疸时小儿出现的皮肤黏膜黄疸;讲到缺铁性贫血小儿出现的面色苍白;讲到佝偻病的典型骨骼改变等,都可以通过多媒体形象生动地展示出来,通过多媒体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听觉感受,也弥补了护理专业学生儿科临床见习机会有限,临床患者接触较少的不足,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
3 教学效果评价模式的转变
过去评价一个学生的成绩都是根据期末考试的成绩来定。而儿科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现在笔者要求理论考试占总评成绩的80%,而儿科常用护理技术的操作考核占20%,这样就迫使学生在课余时间经常要去实验室加强儿科护理操作的训练,为今后顺利开展临床工作打下良好基础。而理论考试中期末考试只能占60%,平时成绩占40%。而平时每个月都实行一次月考,几次月考的平均成绩就是该学生的主要平时成绩,另外平时成绩还要参考课堂上是否积极参与角色扮演和病例分析,是否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等,此外要求无论月考还是期末考试的题型全部按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题型来出,即A1型选择题占20%,A2型选择题占60%,A3/A4型选择题占20%。并且所有考题都紧密结合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要求的重点内容和历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出现的高频考点来出题,为学生今后顺利通过执业资格考试打下良好基础。
综上所述,近年笔者所在学校在儿科护理教学中通过课程内容的整合,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评价模式的转变,提高了护理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并且教师注重将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知识点渗透到每个教学环节中,从而极大地提高了笔者所在学校护理专业学生的执业考试通过率。
参考文献
[1]金梅,李若琼.护士执业考试知识点在内科护理教学中的渗透[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4):91-92.
[2]叶春香.儿科护理[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5.
[3]黄丽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前内科护理学辅导的体会[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14):93.
[4]范生泉.病理学模块教学设计与应用的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01,19(11):77-78.
[5]张梅珍.儿科护理学笔记[M].第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11.
[6]陈选朝.论病案导学式教学法的教学艺术[J].卫生职业教育,2003,21(1):103-104.
[7]赵丽荣.护士执业考试知识点在健康评估课程中的渗透[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6):55-56.
【关键词】PICC;维护技能;管理措施
经外周植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一种新型静脉输液技术,该输注技术可降低输入药物的浓度,减轻药物高渗和刺激性,达到保护外周血管的作用[1]。而且PICC具有保留时间更长,操作安全方便的优点,已在临床广泛应用。但是,PICC使用频率增加,PICC维护工作量也越来越大,管理工作难度也越来越高。因此,加强PICC维护技能重点环节的管理成为关键。为此,我院根据我可PICC工作制定一套PICC置管操作规程和流程,强化重点环节管理,并取得显著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4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接受PICC置管患者600例,男性患者378例,女性222例。年龄9~76岁,平均年龄(31.6±12.9)岁。置管原因:输入肠外营养301例,使用抗肿瘤药物267,抢救危重患者32例。排除标准:精神功能障碍患者。
1.2方法
1.2.1制定操作流程
根据美国静脉输液时间标准指南制定PICC置管后维护制度和规程,对PICC置管后日常观察、并发症应对措施、导管堵塞问题及其处理作出具体的规定,对各个操作流程做规范和细化,并装订成册,使各项操作流程成为制度。此外,根据日常PICC置管维护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修订和完善操作流程,或具体操作流程做适当调整,以适应患者需求,让患者在PICC使用期间得到安全管理。
1.2.2加强维护技能培训
组织全科护士集中学习PICC相关理论知识,设置操作技能实践培训,让护士掌握PICC的重点知识;组织护士观看PICC置管操作录像,重点学习PICC维护技能制度以及PICC置管后观察、并发症预防及处理。增加医院交流,派本院护士到其它医院交流学习,邀请经验丰富的护师给本院护士进行培训,重点加强护理过程中的误区培训,全方面提高护士维护和管理PICC的技能。采用一对一的带教方式,帮助护士快速掌握PICC维护技能,指导护士完全掌握PICC维护流程、并发症识别和应对技能,并能独立处置经济状况。加强新进护士培训,要求新进护士必须接受3个月全方面培训后才能进行PICC操作和管理;对护士进行PICC维护技能进行考核,评估护士掌握PICC维护技能水平,发现护士在PICC维护管理中的问题。
1.2.3加强PICC维护质量管理
制定不定期检查制定,每月护士长检查两次士维护管理PICC工作的情况,检查护士是否严格依据PICC维护制度和规程开展各项工作,对违反操作规程的护士加以批评,并分析原因,加强对不合格护士的培训工作,待护士达到要求后才能进行临床操作。建立患者的个人档案,护理人员完成PICC后做好相应记录,根据档案分析操作PICC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正。做好PICC标识管理,在患者床头贴PICC标识卡,方便交接班。
1.2.4做好患者家及其属健康教育
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PICC置管的作用及其相关注意问题,让患者及其家属对PICC置管有更多的认识,从而配合好PICC各项管理工作。如告知患者置管后尽量避免从事提重物、反复弯曲手臂等动作;洗浴前保护好置管,防止置PICC导管被淋湿和感染,告知患者保护好的导管,避免导管被拉出体外。向患者及其家属发放PICC知识手册,及时回答患者关于PICC置管问题,提高患者自我管理PICC的能力;告知患者家属做药观察工作,发现异常情况后立即通知在班责任护士,以便及时解决问题。
2.结果
19例患者出现PICC置管后不良事件,7例导管堵塞,5例静脉血栓,4例穿刺点皮肤局部感染,未出现全身感染患者;3例导管回血,1例导管意外脱出;导管脱出患者重新插管,其余患者经对症处理后有效解决,均按照计划完成静脉用药治疗。
3.讨论
患者行PICC置管后,保证患者安全和管道正常使用,减少并发症发生是关键,做好并发症有关因素及PICC置管后护理也是PICC维护技能的重点环节[2]。PICC置管后出现并发症首先与护理人员的操作技能有关,护理人员操作技能熟练程度直接影响置管后并发症发生几率[2-4]。针对这一点,我院对全科护士加强PICC置管操作训练和培训,提高护士行PICC置管水平,并建立更加明确和细化的PICC置管流程,以规范护士的操作;并通过加强PICC置管后护理检查,保证护理工作质量。其次,建立PICC护理管理制度,建立护理工作流程和路径表,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配合个体化健康教育,让患者及其家属对PICC置管及其并发症有正确的认识,促使患者及其家属主动配合PICC维护管理,提高患者及其家属自我管理PICC置管的能力,避免并发症发生,保证治疗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苏琴,金瑛,陈霞君,等. 持续质量改进在新护士PICC维护培训中的应用[J]. 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11:118-120.
[2]苏迅,任兴华,夏季清,等. PICC规范化管理的实施与效果[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08:87-89.
【关键词】舒适护理;肿瘤;化疗;体会
近年来,伴随生活水平和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护理服务已不再是一项单纯的技术性操作。尤其是本人作为在肿瘤外科从事护理工作近20年的一线护士,面对肿瘤患者的喜怒哀乐,更深刻地体会到要注重“以人为本”,化疗患者要以患者的舒适为重点,要使患者达到其所能达到的最佳身心、社会、灵性之良好状态,体现整体护理的内涵[1],笔者总结了肿瘤化疗的护理体会,现报道如下:
1 心理护理
首先,护士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操作技能和心理素质,积极热情的与化疗患者沟通和交往,尽量融入患者的生活,了解其心理的特点,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各种有效的手段,以消除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心理。对于化疗过程中出现的身体不良反应,不同化疗患者的表现也各不相同。但可以肯定的是,绝大部分都会出现各种不良心理,比如焦虑、烦躁、恐慌、抑郁、冷漠和精神恍惚等,很少有患者能以乐观和积极心态去面对。所以在护理服务工作中,护士需通过各种方式去熟悉病人的性格、爱好、生活习惯等,要尽力满足患者提出的合理要求,对其提出的各种疑问要及时给予解答。其次,努力创建一个和谐温馨的病房氛围,提供温度、湿度均适宜的病房环境。在患者刚刚入院时,医务人员要向患者或家属详细介绍病房的环境及设施、设备的使用,避免患者由于不了解环境产生的陌生感和不安情绪。并介绍类似病种取得满意治疗效果的患者,可以彼此交流,减少新入院患者及家属的心理负担和对疾病的恐惧。患者在接受化疗时往往出现一系列的不良反应,护士要及时关心、体贴病人并尽力想办法减轻病人的痛苦,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保证化疗的顺利进行[2]。
2 并发症护理
2.1胃肠反应的护理 部分化疗药直接刺激胃粘膜,影响胃黏膜表皮细胞的增殖,往往会引起一系列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泄泻等。医护人员要密切观察并针对患者的不同需求,在饮食方面应根据患者的饮食习惯、口味等合理安排饮食,应提供清谈易消化的食物,少食多餐,避免患者食用辛辣刺激、油腻、过热及难消化的食物。合理使用止吐剂,并在睡前、饭前后刷牙以去除口味及气味。若患者出现呕吐反应,护士要马上清理呕吐物,及时安排患者漱口,更换干净的衣物、床单被罩。病房内要保持清洁,及时清理医疗废物和患者生活垃圾,保证环境卫生。
2.2静脉血管的护理 为患者长期治疗着想,化疗时一般要从血管的远端及背侧开始,然后到近端及内侧,两臂交替使用。多使用套管针,三通管下要垫纱布固定,以防脱落,要加强对重点病人的巡视,及时观察注射部位有无渗漏、肿胀。在输液的过程中若出现药液外漏,要及时停药,更换输液部位,并对漏夜处用硫酸镁湿敷或者冷敷等。当药物输完以后,不要立即拔针,要再输一段时间的液体,减少药物残留,利于保护血管[3]。
有些化疗药物抑制和杀伤肿瘤细胞的剂量与产生骨髓损害的剂量接近。因此,要密切观察化疗患者的骨髓情况,如在使用丝裂霉素、卡铂、氮芥、阿霉素时要严格把握适用症,定期抽血化验,观察血象改变情况。当白细胞尤其是粒细胞数量明显降低时,患者感染的几率增加,应对患者进行保护性隔离,定期对病房消毒,减少家属探视。护士要密切监测患者体温情况,保证无菌操作。病房内要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为患者营造一个舒适的环境,预防感冒及呼吸道感染。
2.3掉发的护理 化疗过程中出现掉发是最常见的现象,更是患者最惧怕接受的不良反应。因此在使用一些药物如长春新碱、柔红霉素、博莱霉素、环磷酰胺等之前,要提前告知患者会出现掉发,但是在停药以后及间隙阶段头发会重新长出来,减少患者的顾虑。若患者出现掉发,可以帮助患者选择适合的假发套,尽量避免其照镜子受到刺激,及时清理床铺衣物上的脱发,并适时予以开导。
2.4黏膜发炎的护理 大剂量使用某些化疗药物,如丝裂霉素、5-Fu、羟基脲、博莱霉素等往往会引起黏膜发炎,如口腔炎、坏死、口腔糜烂等,一般较严重。因此,为避免出现上述问题,一定要加强预防。从化疗开始,患者就要特别注意口腔卫生,首先要戒烟酒,饭前饭后要及时漱口,预防病原微生物感染。早晚刷牙时要选用软毛牙刷,认真清洁牙齿。在口腔出现发炎时,可以将养阴生肌散及紫药水涂抹于患部;若是真菌感染,则用抗菌素进行治疗,同时用碳酸氢钠漱口;若口周、鼻腔出现疱疹感染,可以选用干扰素外用。在饮食和营养搭配上,要叮嘱患者进食流质易消化食物,减少刺激性食物,适当补充维生素和蛋白质等。
3 讨论
多年来的工作经验使我深深地感到,要在实践中使患者及家属得到护理人员的人文主义关怀,尽量缓解病人对化疗及其不良反应的恐惧和焦虑,保证化疗过程的顺利进行。在整体治疗的过程中实施人性化护理,对临床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士不仅要熟练掌握护理基础知识,更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相应的学科知识,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保证整体护理和舒适护理[4]。
参考文献
[1]张惠兰,陈荣秀.肿瘤护理学[M].天津:天津出版社,1999,79.
[2]刘晓红.护理心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50、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