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美术专业生培养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 平均英语水平差,丧失学习学习热情和主动性
高中美术班的英语成绩长期都是不容乐观的,中国应试教育的压力和来自家长的压力,孩子们在选择美术艺术生这条路的时候,往往是因为文化课的成绩不是很好。普遍来讲,这些学生的英语基础是很薄弱的,主要表现在听说读写译等五个方面,而高中英语高考的范围和内容正是考察学生综合应用英语的能力。对于英语这样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只要一个环节跟不上势必会影响整体的学习进度,这就造成了学生们对英语产生了畏惧的心理,丧失了学习英语的自信和热情。另外,相比于枯燥的文化课来讲,他们选择的美术专业更具吸引力,趣味性也更强,所以学生们都会将学习的重心放在专业课上,对于文化课的学习就是得过且过,没有真正将心思花在文化课的学习上,普遍出现了“重专业,轻文化”的现象。除此之外,美术班的学生普遍自学的能力较差,自律性这一方面明显不如其他普通班的学生。
2. 教材难度系数偏大,学生不易上手
目前我国的教育还不够具体细分,高中艺术类的教材和普通全日制学生的学习教材没有区别,这对于美术生来说本身就是一个障碍。虽然说文化课成绩的比例是削减了,但是课本以大纲的考试任务如果没有改变的话,学生的学习还是为了应付考试,很难调动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如果难度不降下来,学生的学习基本上很多都是在走弯路,效率并不高。
3. 教师没有发挥积极的主动性,教学方式老套
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处于青春成长期,不想学习或是对学习产生厌烦的情绪是经常有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如何实现呢,下面就举一些实际的例子。让学生进行自由分组,每月给定一个主题,各小组围绕着这个主题开始筹划和准备绘画展。在学校范围内积极推动活动的宣传,同时还让全校学生来做评委,每月挑选出最受欢迎的绘画展主题。另外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教师的教学模式过于传统,不能够吸引学生的关注,长期以往只会让学生更加讨厌上英语课。这种恶性循环自然就造成了美术班英语成绩长期上不来。
二、教师应采取的措施和应对方案
1. 实行班级间按能力水平进行分组教学的策略
分组教学又被称为分层教学。主要是教师根据学生们现在的知识,能力水平把学生们科学地分成几个不同的小组,然后再根据学生的智力测验情况和学习成绩分成不同水平的班级,然后教师再根据不同班级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小组内以好带差,团结协助,共同进步,形成一种良性循环。这些策略都是使得学生所在班级的成绩水平基本上是相差不大的;这些策略就称为班级间的能力分组。
2. 编写适合美术等艺术专业学生的教材
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现在美术专业使用的英语教材主要是与其他普通专业的教材没有区分,也没有体现出美术、音乐等艺术专业的特殊性,因此,我们对美术专业的英语教材需要进行重新编写,运用教导学案,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体现“高效课堂”,使其更加适合这些专业的学生的学习。
3. 创新教学方式,坚决落实好教学目标
【关键词】特长培训 作画程序 绘画技法 形式美感 绘画欣赏 有效学习 理解掌握
我校地处国家边远地区的农村,属于农村乡镇中学,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教学条件相对较差,教学成绩并不理想,加上每年的初中毕业生,文化成绩优秀的已经录取了城里的重点高中,留在我校就读高中的学生,学习成绩很是一般,甚至很差,要想考取普通的二本院校,难度是相当大,可以讲绝大部分学生是没有希望。历年来的普通高考学校几乎没有学生考取二本以上的本科。面对严俊的现实,学校调整了高中教学的方向和重点,大力发展体艺特长教学,使之成为学校重点的发展方向。要想提高考取率,走出低录取的困境,就要在体艺方面投入足够的重视。加大扶持体艺特长生培养的工作力量,把高中体艺特长生的培养列入学校高中教学的工作重点。
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和学校的高度重视,以及体艺教师的辛苦努力下,近年来我校的体艺教学工作开展得比较顺利,每年多多少少都有录取体艺高校的学生。尤其是今年高考,我校共计有十四个学生考取省内外体艺高校,其中录取音乐的2人,美术的6人,体育的4人。舞蹈的2人,是我校建校二十多年来考取高校人数最多的一次,由此打开了高中美术教育成绩的局面,取得了当地老百姓群众的好评和信任,受到了上级领导的表扬。
作为从事高中美术特长教学工作的教师,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明确教学目标是为更好的开展美术特长教学理清思路,提高教学质量做好铺垫。下面是我对高中美术特长教学目标的理解和探索。
高中美术特长教学工作是培养美术专业特长的教学,是为高校培养美术后备人才的教学。所以,教学的目标要立足于学生的现况,通过美术教师专业性、针对性很强的教学指导,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技法和作画步骤。正确的作画程序和方法是提高学生绘画水平和顺利完成画作的保障,掌握正确的作画方法和作画程序也是力求避免学生作画的随意性和无目的性。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作画程序、步骤和方法,这是高中美术特长培训工作的一个目标。
高中美术特长培训工作的第二个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熟练的绘画技法,这也是绘画课程的学习重点。所有绘画作品都是通过一定技法来表现,是绘画作品的形式美。如果不掌握一定的技法表现,那么画出来的画和没有参加过绘画专业学习的普通人画的根本就没有区别,不能体现出作品的形式美感,就没有“画味”。绘画技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比如,素描中形体结构的塑造、明暗调子的塑造、立体空间的塑造、不同质感物体的塑造、各种肌理效果的表现,速写中不同线条技法的表现,色彩中不同笔触技法的表现等等,都可以根据需要采用不同的多种技法,虽然技法的形式有多种多样,但是在作画的过程中,却不可因此而迷惑,要根据所画的对象选用恰当的技法和形式,同时也根据个人的性格、个人的感受而形成个人的技法风格,或严谨细腻、或粗犷洒脱。总之,目的就是要画面形象生动,艺术感强。
高中美术特长教学工作的第三个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绘画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教师除了在高中美术鉴赏课中向学生介绍各种美术鉴赏方法外,还要在美术特长培训课中具体对美术作品的各种形式美感进行细致的解说。一般来说,学生目前的美术鉴赏能力还十分有限,不可能深层次的鉴赏美术作品,但是对于较为简单的素描图像、人物速写、色彩写生的审美是必须的,也是可以接受的。前面提到的各种技法形式的表现,其最终的目的,是要体现出绘画作品的形式美感,营造出绘画作品的艺术效果。所以,教师在跟学生讲解、演示各种技法时,不妨顺便向学生解释为什么要这么画,这样画能使画面产生什么样的艺术效果。这样使学生在学习、掌握绘画技法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水平,使其在作画的过程中,根据画面的需要和自己的感受,结合自己所掌握的审美要求,积极主动的构建和营造作品的艺术效果,进而促进学生绘画能力的极大提高。
专业教学与文化课教学的平衡是美术班成功的关键。平衡不是折中,更不是对抗,而是根据新课程要求和高考的变化,结合学生实际,动态把握平衡,使平衡方案合理化。高中美术班的专业教学属基础教学,基础教学要求遵循造型艺术的基本规律,但作为高中教学,又不可避免地受制于高考,高校招生考试的内容和招生方式的变化,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们的课程设置,因此,课程管理要与时俱进。根据现有条件,我校采用分合共存、艺文并举的美术班教学模式。美术特色班相对独立,由艺术处负责整体管理,以年级备课组为教学单位实施美术班教学。分合共存是指文化课合班上课,专业课一分为二,采用小班化教学。学校根据教师业务水平和能力进行优化组合,合理调配师资,提升美术班教学的层次,拓展学生的发展空间。分合共存既节约教育成本,又能兼顾艺术教学规律。艺文并举是指“两条腿走路”,平衡文化课程和专业课程总量,并加强文化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整合。专业教学和文化课教学的交点是人文思想,所以学校强调学生经验、学科知识和社会发展三个方面的贯通,提出系列化过程性目标和体验性目标,帮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体而言,我校采用的平衡方法如下:1.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用自主协作探究的教学理念,尽量让学生在课堂内外发挥主体作用,自主探究,主动学习。2.文化课作业量尽可能减轻,做到精讲精练多思适当的题量训练是必须的,但美术班学生文化课学习时间总量较普通文化班学生少,针对性和有效性很重要。3.强化美术专业训练意识美术专业训练意识的培养重在时时处处事事,体现在一种整体的氛围和合力之中。4.课内外结合,校内外结合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学校坚持学生外出写生实践,有计划组织优秀学生去国外旅游修学,在活动和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5.以评价促发展美术班的学生要兼顾专业和文化学习,文化课学习不能简单地以文化班学生的要求来衡量。在评价机制上采用“鼓励为主,激励自我完善”的策略,把阶段性评价、分解目标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结合起来,充分激发学生的正面情感因素,消除学生的消极情绪,让学生放下包袱,轻装前行。
(二)抓好专业教学管理工作,平衡常规管理与特色创新的关系
美术专业教学既要注重基础教育的相对稳定性、规范性和完整性,又要关注基础教育向上衔接、导向未来的发展性、多样性和开放性。平衡是化解矛盾、正确处理常规管理与特色创新的关系,能增强专业教学的有效性。我校美术班专业教学管理从以下四方面入手:1.构建专业选修课程美术有明显的视觉性、个体性、愉悦性等特点,美术专业教学要遵循艺术教育规律,构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课程,为学生专业发展提供平台。选修课程是美术班美术专业教学的主渠道,选修课程教学要体现美术特点,重视学生主动学习和自主探究,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尝试错误”现象在美术专业学习中普遍存在,是美术专业技能形成和美术语言表达拓展的主要途径,专业教学要突出尝试过程,正视错误,把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进行有效利用。为了给学生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学校还定期组织各类现场写生比赛,把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2.规范教师学习制度专业教学的关键是教师,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可以提升教学质量。为了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学校规范了教师学习制度,规定定期组织教师集中作画,每年进行一次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每年举办一次教师画展,每三年进行一次教师外出写生活动(安排在高三)。为了开阔教师的视野,给教师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学校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定期邀请专家来校举办学术讲座,定期组织教师外出考察。3.浓厚校园艺术氛围绘画是看的艺术。为了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艺术氛围,学校制订并实施系列展览计划,打造三个常规化系列展览:(1)教学展,配合日常教学,主要在校内举办,每个学期每个年段举办一次展览,每年学校举办一次迎新画展,外出写生结束后举办风景写生作品展,每两年举办一次师生画展;(2)综合展,以“七彩”为题,是学校向社会展示教学成果的载体;(3)邀请展,以“名家作品进校园”为题,有选择地邀请艺术名家来校举办展览。此外,学校还定期举办国际交流展,开阔师生的艺术视野。4.强化美术教研活动学校美术组是一个大组,有35位专业教师。由于知识结构不同,个人经历不同,性格脾气不同,每个教师都有各自的“口味”,这种个人口味把握得好会给教学带来勃勃生机。每位教师都应以个人的方式去理解世界、阐述世界,去开启每个学生的心灵,把美术学科演绎得多姿多彩。从这个角度上看,个人的教学特色本身具有意义和审美价值。但是,一支庞大的队伍,如果“你说你的,我教我的”,过分强调个人口味,忽视艺术的共性特征,缺少整体的教学导向,必然会造成教学的无序和混乱,各备课组间也难于衔接和过渡,教学质量也就无法保障。对此,学校重视美术组的建设,强调教研的作用,通过教学研讨、经验交流、集体备课、集体评卷,发现自己的短处,以他之长,补己之短,使教师的专业发展更有方向和目标。比如在集体批卷的过程中,教师各抒己见,交流审美眼光,在思维的碰撞中,好的东西会被大家吸收接纳,而片面、偏激、过分个性化的眼光都会得到调整,进而形成学校美术专业的整体教学风貌。
(三)抓好专业教师培养工作,平衡基本要求与个体发展的关系
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教师,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学生的进步。学校关注美术教师的培养,重视基本要求与个体发展的平衡。培养美术教师的工作重点主要放在以下四个方面:1.提高美术教师的专业技能专业教师,专业说话。美术教学有其鲜明的学科特点,技与艺共存,技是艺的前提,离开技术,艺术就会成为空中楼阁,所以教学基本功修炼是高中美术特色学校专业教师培训的重点。学校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种比赛和展览,既给予精神奖励,也给予物质奖励,逐步使业务提高成为美术教师的内需。2.提高美术教师的综合素质国画大师潘天寿先生曾说“:画事,须有天资、功力、学养、品德四者兼备,不可有高低先后。”艺术二字,“艺”在“术”先。“艺”与“术”是相辅相成的,技术有学养支撑才有内涵和高度。信息化时代,学生欢迎的是知识丰富、修养全面的“全能”型教师。3.提高美术教师的职业修养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教师高尚的师德、优雅的风度、脱俗的气质、优美的语言、整洁的衣着、端庄的外表、和谐的动作表情、工整潇洒的板书、活泼开朗的性格以及谦逊宽容的态度,对学生的心灵有很大的影响。魅力指数越大,影响就越大,教师的魅力就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能力,正所谓“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学校千方百计搭建塑造教师个人魅力的平台。4.提高美术教师的自我认同效能理念认为,教师管理的核心是发挥教师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管理的目的是提高教师的自我认同。美术专业教师的管理应尽量“刚柔相济”“由外激内”。我们说,思想决定着行为。刚性管理往往只能管行为,柔性管理才能管思想。美术教师需要适度自由,这种“自由”,是专业发展的需要,没有一定自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就难有教师专业的发展。美术教师个性强,丢三落四的现象也较多,管理者要抓大放小,多用目标引导行为,少在过程上纠缠。
(四)抓好美术学生的德育工作,平衡个性发展与严谨校风的关系
学生个性发展和严谨学风培养的平衡,是美术班健康发展的保障。平衡是两种力量的博弈,但不是相互对立。美术班学生个性强,想法多,规矩意识相对较弱,但这种特质又是学习美术不可或缺的。美术是由若干个体构成的,美术的魅力就在于“不一样”。学科的特点要求给予美术班学生一定的自由度,因此,不能简单地用管理文化班学生的方法来管理美术班学生。宽容但不纵容,宽严相济,关键是一个度。教学就是育人,德育智育是一家。德育与智育虽然概念不同,但是水融,存在着目的上的相辅关系与内容上的相融关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决不是简简单单的两者的拼合。学校要关心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做到关心爱护与严格要求相统一。育人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职责,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要承担教书与育人的双重使命。美术教师在画室管理上,要以培养画室正气为目的,以养成良好习惯为抓手,管教管导,努力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五)抓好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平衡文化传承与环境改善的关系
关键词:美术学 教学 人文性 课程设置 人文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5.081
1 引言
教育的人文性就是在教学中要采取相应的策略,体现人文精神,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价值追求。美术是人文课程的核心之一,它凝聚着浓厚的人文精神,人的道德、情操、价值观念、智慧、愿望等等,都可以通过美术语言体现出来。正因为如此,加强对高校美术学专业教学中的人文性研究,提高教学的人文性,提高学生的人文内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文化与美术学的关系
从广义上来看,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出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能够对人发挥规范和教化作用。在文字还没有出现的时候,艺术尤其是绘画在人类文明的传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我国,美术教育受西方美术教育的影响很大。就现代教育来看,美术教育的目的并不只是为了让人们学会欣赏艺术,更重要的目的是,通过艺术教育让学生能够领悟文化的内涵和意义。在现代社会,人们对文化的认识逐渐变得淡薄。在学科分类当中,将美术分为人文学科,在美术教学过程中,不仅重视美术基本知识的教学,还十分重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学生通过学习,不仅掌握美术的基本知识,还能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人格和身心的健康全面发展。
3 美术学专业的人文性分析
文化不仅仅是一种人文社会现象,更蕴含着深厚的内涵,通过文化,我们可以了解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和他们对整个世界的认识。对于美术教育来说,它深受文化发展的影响,并是传播文化的重要阵地。也就是说,通过美术专业教育,学生能够对文化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更好的融入到文化大环境当中。
3.1 学科中的文化选择性
美术不仅是绘画和艺术,它有着自身特殊的文化内涵。通过美术,我们能够了解古今中外的艺术变迁,知道不同民族的文化背景,并能够知道艺术风格变迁和文化背景之间存在的联系。一般来说,美术形态的决定性因素是文化,但并不完全受制于文化,美术对文化有选择作用,通过选择,能够丰富美术的内涵。
3.2 学科中的内容综合性
美术学专业包含着多方面的内容,不仅有艺术和绘画,还包括历史文化、大众文化、民俗文化等内容,这些内容丰富了美术学科的内容,对美术教学也产生重要的影响。事实上,在现代美术教学当中,都十分重视对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并将其摆在核心位置。
4 美术学课程设置的人文性
为了增强教学的人文性,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在高校美术学专业教学中,我们需要重视相关策略的运用,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和人才培养的目标,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的入手。
4.1 专业课程的组成
高校美术学课程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专业知识、人文知识、技能传授。其中,专业知识包括美术史、美术基础知识、绘画技法等等。学生通过对这些课程的学习,能够学会基本的理论知识,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并获得相应的情感体验,从而获得美感的熏陶。因而,课程的设置是十分关键的,只有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才能够进一步提高美术专业教学的人文性,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操和人文素养。
4.2 课程设置的人文性
为了适应知识结构多元化的美术教育理念,教师素质要相应的提高,美术课程内容设置也要变得多元化。为了适应这种趋势,美术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也相应的进行了调整,目前主要包括《绘画基础》、《美术表现》、《美术史》、《设计基础》、《美术教育实习》等课程。该课程方案是进行美术学习的基础课程,具有自己的显著特点,它将知识、技能、创造、艺术有机的结合起来,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发展学生的美术才能,还能够较好的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此外,该课程方案内容比较全面,要求学生掌握绘画造型的方法和技能,还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和创造力。将理论学习、实践创新、艺术审美巧妙的结合起来,并注重与其它课程的渗透与结合。此外,美术学专业的学生还需要选修历史、语文、文学等人文性课程,这些课程的选择和学习对他们具有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理解美术的能力。
4.3 重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在现代教学理念当中,不仅重视对学生基本知识的教学,还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将美术的教学和学习与生活、感情、文化连接起来,使得美术教学和学习,能够与其它学科的教学和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联系起来。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知识能力,还能够启发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课程改革也要跟随着文化发展的脚步,在学科教育工作中,要进一步重视人文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操,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
5 结束语
总而言之,人文性是美术学科的重要特点之一。在高校美术学专业教学中,我们需要高度重视人文性教学,从课程组成、课程设置、学生培养等方面积极采取相应的策略,提高学生的人文内涵,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操,从而更好的实现高校美术学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敬仕.再论美术技能的人文性[J].中国美术教育,2007,(6).
[2]王璜生,姚玳玫.演绎与建构――二十世纪中国美术中的人文性[J].文艺研究,2005,(7).
[3]祝华丽.高校美术学专业教学中的人文性[J].宜春学院学报,2011,(2).
关键词:美术特长班 专业水平 艺术素养
在推进素质教育改革、尝试新的教育教学模式的今天,我校组建了美术特长班。自办学以来,学生在文化、专业素质方面都获得了显著的进步,高考成绩在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受到家长和社会的一致好评。
高中美术特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特色教育就是指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因材施教,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不同的评价标准,真正体现素质教育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能力的宗旨,因此我们必须重新探究“教”与“学”的关系。近年来,我一直在做学校的美术教学工作和特长生的辅导工作。在结合历届高考教学实践和对学生高考上线情况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我对特长班教学进行了以下总结和反思。
一、建立科学的教育体系,走多元化培养之路
在高中美术新课改的指引下,美术教育要与当今时代、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多方面、多渠道的资源,加深对艺术社会价值的理解,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运用多种现代先进的教学手段,增加学习的实际效能和社会价值,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能力,使艺术教育能够真正提高学生的个体素质和全面能力。
我们要在基础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在专修课堂上发展学生的特长,在课外活动辅导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升学竞争力。在教学改革中,我们要实施“人人有特长”的培养策略,满足不同个体的需要,实行分类分层教学;坚定“扬长避短,我有我才”的信念,鼓励学生在某一方面有所优、有所长,出类拔萃,带动其他方面的长足发展。
二、坚持全面创新,切实改进美术高考教学的方法
在提高学生基本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指导思想下,根据美术专业的特点和招生入学考试的相关要求,我们为高中美术特长班的教学活动拟定了科学而严密的教学计划。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1.帮助学生学会使用美术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选择有效的教学课题和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涉及办学的方向、培养目标、人才规格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等问题。目前,许多美术特色学校的课程设置都是为高考服务的,走入了误区。我们认为,美术特长班的专业课程设置既要覆盖美术高考必备的基础课程,又要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方面实施素质教育,要体现科学合理、目的层次分明,符合学生成长需求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我根据学生的课堂学习特点和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重新设计教学方案,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与潜能倾向,对学生进行分层分类教学,对每一个学生都认真负责,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进步,绝不实行“一刀切”的教学方法。我还对学生进行分类编班,分层教学,尽可能做到因材施教,收到了令学生和家长、学校都满意的教学效果。
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我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进行安排。在具体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完成一定的课业量,初步衡量学生的美术欣赏和表现水平,然后对后进生进行单独辅导。我还明确教学目标,做好教学质量的分析与反思,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我始终重视基础教学,以灵活多样的形式呈现课程内容,激发和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并使之升华为持久的情感态度和生命状态。
2.培养学生领悟美术文化的能力,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我反复研读新课改的精神,认识到必须引导学生走进生活,深入生活,观察思考并想象,在头脑中积累丰富素材,才有可能进行再加工创造。我始终重视学生的个性特点与发展差异,给予学生合理有效的指导,使他们能更好地传承美术文化。例如,我定期开展艺术讲座,并带领学生去博物馆、美术馆参观学习,去风景区写生。此外,我还采取教师示范、同学讲解、单独辅导、集中评议等方法,运用现代化手段进行教学,使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学校举办的各种各样的美术活动中来,以此促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另外,我还鼓励学生敢于动手、勤于实践,让他们学会熟练操作素描、色彩、写生的技能,还引导他们配合图案设计、文字表达、赏析创造等方法做一些综合训练,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努力使学生在基本功与创造力上都得到全面提高。
3.分析历年来美术高考的特点,灵活制定教学计划,坚持因材施教。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根据学生的学习经验和学业倾向及时对教学方法进行灵活调整。我紧密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状态、思维状态、情绪状态和生成状态,承认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个性自由发展,与学生一起创造轻松愉快、充满艺术氛围的良好的学习环境。另外,我一直坚持做好学生的成长档案记录,严格进行课业考核与等级评定,但是我不以分数和升学作为唯一的考量标准,而采取一定的弹性标准,这样才能比较客观地了解学生的优势与劣势所在,进而相应地改进教学方法。
4.发挥教师的积极引导和示范作用,善于挖掘每一位学生的长处和审美的表达方式。教师担负着教书与育人两重责任,任重而道远,所以必须以身作则,以自己美好的人格魅力和精深的专业素养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并真正从心里重视和爱护这每一个年轻的生命。教师还应构建有利于学生专业长远发展的新型师生关系和教学方式,遵循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关注绘画的多种元素,重视写生和速写以及综合审美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及综合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整体艺术素养,引导他们用自己的独特视觉、思维和想象,去发现事物的特点及美的因素,运用自己最擅长的表现方式表达对事物的审美感受和体验,努力调动学生个体全方位的能力。我不断尝试发掘教材中一些有可能令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的内容,创造性地采用学生感兴趣的呈现方式,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求欲望。
我坚信,每位学生的身上都有独特的闪光点,我注意发掘每个人的优点,使他们在某一方面成为大家的榜样,在班级里充分树立和发挥榜样的力量。学生在高中阶段逐渐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人生目标,争强好胜,在榜样的激励下,他们更容易见贤思齐、取长补短。而且这些“榜样”也能充当老师的得力助手,代替老师辅导需要帮助指导的同学,促使班集体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热潮。
此外,我还注意激发和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因素,定期举办学生作品展览,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与平台,鼓励各年级学生进行作品交流,自评互评,经验传递。这样不仅能很好地活跃教学气氛,使学生真切感受到自己的主体地位,还能使学生踊跃地分享成功的喜悦与经验。
综上所述,在高中美术特长班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必须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培养特长生的一系列问题,多探索,多研究,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断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专业水平和艺术素养,这样才能取得好成绩。
参考文献:
[1] 尹少淳等.美术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
[2] 尹少淳.美术教育学新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 腾建志.从“美术高考热”谈对美术教育的思考.成长之路,2007.
[论文关键词]高师美术教育 培养目标教师教育 教学过程
近年来,高师美术教育在“艺考热”、扩招热及火爆的艺术品市场推动下,其办学模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多数高师院校打破了单一培养教师的传统,面向市场设置应用型艺术设计专业,形成一种办学模式多元化的强劲态势。同时,在基础教育新课改和以数字化为特征的信息技术推动下,教师教育专业化、教学过程数字化两种趋势也十分明显给高师美术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一、培养目标趋于多元化
(一)设计艺术成为高师美术教育新的生长点
传统上,我国美术教育大体延续着美术学院工艺美院和高师美术教育三大类型并存的格局。其中,美术学院设置国、油、版、雕、史论等传统专业,培养专业美术工作者和研究人员;工艺美院以实用设计门类划分专业,培养应用型专业设计人才;高师美术教育大体沿袭了美术学院的专业设置,以培养各级各类教师和教学研究人员为专业培养目标。但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这种格局开始发生变化。社会对纯艺术类人才需求量不断缩小,中小学美术教师在大中城市也渐趋饱和,而设计类实用型人才需求量逐年递增。至90年代,设计类专业成了中国美术教育的热点。全国各大美术院校都争相开办设计类专业,而高师美术院校也不甘落后,相继增设了“平面设计”和“环境艺术设计”等专业。以教育部属六所师范大学为例,华东师范大学设有综合绘画、美术教育和环境艺术设计三大学科,并按“综合绘画和美术教育”、“环境艺术设计”两个方向招生;东北师范大学设有美术教育、油画、水彩画、中国画、雕塑、环境艺术与服装艺术设计、装潢艺术与电脑美术设计等7个系,其中只有美术教育系为师范类专业;陕西师范大学设油画、国画、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四个系,并按照美术教育、绘画、装潢设计三个专业培养人才;北京师范大学下设美术学、艺术设计两个专业,专门培养从事美术、书法、艺术设计教学、创作、研究等工作的高级人才;西南大学设有美术学、艺术设计、绘画及雕塑四个本科专业,只有美术学为师范类专业;华中师范大学设有美术学、艺术设计两个本科专业,其中艺术设计为非师范类专业;华南师范大学现有美术学、艺术设计、数字媒体艺术等三个本科专业,设有美术教育、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工业设计、新媒体艺术等系,多数为近年来新兴的非师范类应用型专业。
高师美术教育培养目标的多元化不是一种孤立的现象,而是席卷全国的大学综合化总趋势的一部分。从高师美术教育的角度看,这种综合化趋势是从两个层面展开的:一是美术教育的综合化。在以往,美术学专业有师范类与非师范类之分在2005年教育部印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指导方案(试行)》中,“师范类”被“教师教育”所代替。这不仅仅是名称的变化,而是为培养主体多元化开辟了道路。当前,不少艺术学院都开设美术学(教师教育)专业,其在师资、科研、教学基础等方面的优势立刻显现出来,并对师范院校的美术教育形成了强劲的挑战。二是教师教育综合化。近年来,综合性大学举办教师教育已经成为一种国际趋势。1991年,在欧洲教师联合会上,由欧共体12个成员国60位专家共同提出了“教师教育大学化”的口号,认为“大学应该在教师培养和培训中扮演重要角色”。在我国,1999年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要鼓励综合性高等学校和非师范类高等学校参与中小学教师的培养工作,在有条件的综合高等学校中试办教育学院。2003年11月,全国一百多所非师范类院校召开会议,共同《非师范院校积极参与教师教育的行动宣言》,明确指出:“中国教师教育已经进入了一个从数量满足向质量提高转变的历史新时期。实现这种转变,鼓励师范院校综合化和综合大学参与教师教育,是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实践证明,综合性大学办教师教育,能够充分发挥其办学经费充足、硬件设施先进、学校认同感较好等优势,他们的毕业生后劲足、适应性强,更加受到中小学校和同行的好评,这也成为高师院校实现培养目标多元化的原因之一。
(二)培养目标多元化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专业的多元化根源于人才需求的多样化和学科专业的综合化。但在现有的高师本科教学模式下,学科专业化和教师专业化二者间存在着不可协调的矛盾,因而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也是大势所趋。主要途径有:一是形成“大美术”的理念。今天,美术在人们的观念中除了传统的国画、油画、版画、雕塑、水彩外,还有建筑设计、工业造型、服装设计、家具设计、环境设计、广告设计、染织设计、装潢艺术、多媒体网页设计等等,在这些专业中还可以分出多个分支,它们都是美术的范畴。二是实行按院招生制度。当前,多数高等师范院校都撤系建院,并实行按院招生制度。学生入学后不分专业,统一进行基础教学,在充分了解各专业的具体情况及就业形势之后,再由学生选择专业或专业方向。三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不少高师院校,已经开始试行弹性学制和灵活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1)“2+2”的小学师资、“3+1”的中学师资培养模式。小学师资前两年学习基础公共课和主修专业,后两年进行辅修专业和教育理论的学习与教学实践;中学师资前三年进行基础公共课、主修课程和综合课程的学习,最后一年学习教育理论并进行教学实践。(2)辅修及双专业、双学位模式。许多高校都允许学有余力、并对教师工作感兴趣的学生选择辅修教育类课程,修读双专业并获得双学位,为其以后取得教师资格证打基础。(3)“4+X”的教师教育模式。其中,实行“4+0”模式者,学生毕业即就业;实行“4+2”模式者,学生本科毕业后再读两年硕士学位,培养目标是重点中学的骨干美术教师;实行“4+3”教师教育模式者,采取本硕连读的办法获取硕士学位,学生毕业后可以到美术类高校担任专业课教师。
二、教师教育趋于专业化
(一)“教师专业化”已经从理论走向现实
我国传统的美术教育注重技能训练,因而培养出来的学生其职业意识更倾向于是一个画家而非美术教师。这种状况随着教师地位的提高,尤其是随着“教师专业化”理论的提出而有所改变。教师专业化理论最早是由社会学家卡尔·桑德斯(CarrSaunders,A.M.)于1933年提出来的。1986年,卡耐基公司和霍姆斯小组相继发表的《国家为21世纪准备教师》两份报告,指出公共教育质量只有当学校教育发展为一门成熟的“专业”时才能得到改善。在我国,1993年颁布的《教师法》明确提出:“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2000年,《职业分类大典》也将教师归人“专业技术人员”。从2001年4月1日起,国家首次全面开展教师资格认定工作。这些都从法律和制度层面奠定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础。教师专业化是针对其知识结构不合理、专业性不突出,以至于产生较大的职业可替代性提出来的,意在提高教师社会地位、职业地位和专业地位。尽管与“画家”的名头相比,美术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仍比较低。但随着教师专业化程度的逐步加深,美术教育必将成为一种不可替代的职业而获得普遍的尊重。
(二)促进专业发展是高师美术教育的义务
在我国,高师美术教育从本质上看仍属于职业教育,其课体系基本上是参照美术学院绘画专业设置的,教师专业化程度很低。为此,我国高师美术教育从三个层面来提高未来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一是加强专业课教学。教育部于2005年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指导方案(试行)》明确指出,美术学(教师教育)专业培养的是“具备初步美术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合格的基础教育美术教师和社会美术教育工作者”。根据这一目标,《课程方案》从思想政治和职业道德、人文素养、专业基础、专业技能以及身心素质等方面提出了五条规格要求并从课程体系中辟出一个专门领域——“美术教育理论与实践”,其中“中小学美术教学论”与“美术教育实习”为必修课,“中国美术教育史”、“教学多媒体设计与制作”、“外国美术教育史”、“教育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为选修课,其目的就在于体现课程的师范性。二是增强人文内涵。多年来,我国的高师美术专业一直以培养画家、雕塑家和设计师为取向,注重专业技能课训练,忽视美术史论课学习,这种知识结构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新颁布的《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也指出:“普通高中美术课程具有人文学科的特征。”这在美术课程观上是一个重大突破。在新课程方案中,美术欣赏课被放在突出位置。它不仅需要教师对美术实践有亲身体会,更需要教师具备全面的文化素养,因而需要在美学、美术理论、艺术概论、中外美术史乃至文学、历史、哲学等人文学科有较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和掌握,还应在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有一定的修养,成为一个具有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的人。三是要注重实践能力的提高。一般说来,教师的知识可分成两类,即“理论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其中实践性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在教师的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高师美术《课程方案》中的实践性课程达20—22周之多,其中包括社会实践(军训、社会调查、就业指导、劳动等)、毕业创作、毕业论文答辩、艺术实践、艺术考察等,这些都有利于推动学生的专业发展。
三、教学过程趋于数字化
(一)数字化改变了人们关于美术的感知方式
一般认为,美术是一种造型艺术或视觉艺术,它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如纸、布、木板、粘土、大理石、塑料等,通过造型手段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和审美价值的视觉艺术形象。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人们关于美术作品的感知方式越来越技术化了。上世纪90年代后,数字化的印刷、摄影技术高度成熟,大幅广告、精美照片、时尚杂志、网络世界、数码影像等,凡是能够吸引眼球的功能都被商家广为采用,以致导致人们普遍的审美疲劳。而关于美术创作的经典手法,也被数字化时代颠覆了。以前,从设计到完成一幅作品需要花费很长时间,而且对手绘技术要求很高。现在,人们用电脑进行美术创作,摆脱了铅笔纸张、直尺圆规、颜料调色盒等绘画工具限制。即使是一个没有受过专业美术训练的人,只要使用Photshop等普通绘图软件,也可以制作出令人满意的图片来。不仅如此,数字时代还促生了以美术学为基础的创意产业,尤其是广播、电视、动漫、环境、设计、广告等新兴产业的迅速成长,对高校美术教育形成了强大的拉动。为适应这一需求,许多高师类院校都开设了基于信息技术的艺术设计专业。比较典型的有;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主要培养能在电影、电视等媒体的制作岗位上从事三维动画创意及制作等方面的专业技能型人才;图形图像制作专业,主要培养能在电影、电视、广告、新传媒等媒体的制作岗位上从事后期合成、电脑剪辑、特效制作以及影视作品技术处理的专业技能型人才;游戏动画设计专业,主要培养能够在游戏制作领域胜任原型设计、模型制作、纹理制作、动画调试等岗位的工作,并进行创作和理论研究的技能型人才,等等。这些人才的知识与技能结构与传统美术人才相比有很大的区别,他们所从事的美术活动很难以传统的美术概念来界定与归类,但往往又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因而也引领高师美术教育不断调整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 美术 教师专业 途经 调研
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志码:A
Development Ways and Countermeasures to Promote Specialization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Art Teachers
――Survey on the Status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Art Teachers in Four Countries in Longnan
LIANG Surui
(Art Department, Gansu Longnan Teachers' College, Longnan, Gansu 742500)
AbstractBased on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 for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requirements, for teachers to develop teacher training programs scientificlly, further promote the pace of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in this area has great significance.
Key wordsart; teacher professional; way; research
1 教师专业化的内涵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专业上具有自己特殊的专业要求和专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基本含义是:
(1)教师专业既包括学科专业性,也包括教育专业性,国家对教师任职既有规定的学历标准,也有必要的教育知识、教育能力和职业道德的要求。(2)国家有教师教育的专门机构、专门教育内容和措施。(3)国家有对教师资格和教师教育机构的认定制度和管理制度。(4)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教师专业化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2 美术教师专业化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
2010年,我们按照市教育局的统一部署,开展了我市普通中、小学实施新课程情况调研和城市中小学艺术师资队伍建设情况调研。
2.1 我市普通中、小学新课程美术学科实施情况调研
(1)基本情况:2010年7月11日至8月27日,以武都、成县、徽县、康县等一区三县为调研样本地区,每一地区以市级示范高中、城市普通高中、农村普通中小学三所不同层次的学校为样本校,采取听汇报、座谈、听课、问卷、实地考察等方式,对中小学新课程美术学科的实验情况进行了调研。调查中,听取了四个区、县教育局主管副局长对本县、区中小学新课程实验情况的汇报;与各县教育局相关人员、校长代表、教研员座谈交流;听样本校美术课40节;回收教师问卷120份;与美术教师代表进行座谈交流26次,参与教师150余人。
(2)新变化、新成绩。教师观念,角色发生了明显变化,专业水平不断提高;中小学美术教师队伍较为稳定,数量上基本能满足教学需求;参与培训情况良好;校本教研活动开展活跃;美术课堂上发生了可喜变化。
(3)存在的主要问题:未按国家课程计划开设美术课;美术学科教师数量不足,分布不均;美术教学课开设图有虚名,列在课表上,部分学校的教学质量有待提高;教学资源严重缺乏;美术教育教学经费投入不足,场地、设施、设备不能满足教学需求;美术教师待遇较低。
2.2 县域中小学艺术师资队伍建设情况
(1)地域差异性较大,发展不均衡。城市优于农村,县镇地域优于乡镇地区。(2)各学段教师配备不合理。普通高、初中美术教师数量基本达标,在局部甚至富余,而义务教育阶段美术教师非常缺乏,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的开设流于形式。(3)美术教师专职化、专业化程度不高。在一些普通中、小学,部分美术教师担任行政、和非专业课的情况较为普遍,课程教学处于闲置或半闲置状态。在广大农村学校,美术教师往往都是由非学科或特长教师以及学校行政人员兼任。
3 促进中小学美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与对策
(1)争取每年能举办“全市中小学美术教师绘画、书法作品展览,搭建教师展示艺术才华的平台。美术,作为一门技能性、经验性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其自身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动手实践能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效果。因此,在重大节庆或每年举办(下转第209页)(上接第168页)全市中小学美术教师绘画、书法作品展览,其目的:一是增强教师自身的专业意识,提高专业水平;二是促进教师间的相互学习与交流;同时,也是全市中小学美术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一次大检阅。
(2)举办全市中小学美术教学竞赛暨现场观摩研讨活动,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在新课程学科教学研究不断走向深入之际,为了给广大教师搭建学习、展示、交流的平台,每年定期举办了全市中小学美术教学竞赛暨现场观摩、研讨活动。激励广大教师的积极参与和竞争意识,通过教学竞赛活动,以提高广大教师的教学能力。具体实施中,在教学内容上,在充分理解新课标和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能灵活处理教材,注重学生的可接受性和实效性;创设情境。设计中心话题,组织讨论交流等,使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平等自主地参与到美术学习中来,注重学生的个性表达。
(3)开展课题研究和论文评比,搭建科研创新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平台。定期开展一年一次的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主题教学论文评比,旨在提高美术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应当引起高度重视的是:有一部分教师平时不开展教学研讨,更谈不上科学研究。只有到评职称时,才想起要写篇论文,其质量可想而知。近几年,我市虽有多篇论文、作品在全国获奖,在国家级权威杂志上发表,可纵、横相比,仍有差距。应鼓励、并嘉奖高水平、高质量作品问世,为繁荣陇南经济社会,使陇南走向全国而努力。
(4)鼓励具有地域特色的《美术》教材丰富教学内容。今年由陇南师专承担的“陇南万名教师培训”中,由张永权等主编的《教学简笔画》在培训期间,经广泛使用在培训学员中得到极高的评价,收到良好的效果。
(5)以课题项目抓科研。诸如:《新课程理念下的义务教育美术教学评价研究》,如何促进教师发展,促进学生美术学习和课堂教学发展进行评价作为主要研究内容。成果包括《美术课堂教学评价方案与操作办法》(包括具体的评价指标)、《学生美术素养综合测评方案》、《中小学美术教师发展性评价指标》、《美术作业评价方式与操作细则》等几大方面。有的已在报刊杂志上发表;有的成果在省级教研活动上作交流,与大家共享;一部分研究成果已转化为教学资源,正式被所在县区教研信息网采用并广泛推广试用。一批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正逐步提高,一批“研究型”的教师正在逐步形成。
(6)加强中小学新课程教师培训,培养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按照陇南市教育局的统一部署,于2010年9月份在陇南师专举办了全市“万名教师首期培训班。培训内容:包括:课程解读,教材分析、教法研究、课例观摩与点评、同备一堂课。本次培训在内容上更注重课例分析与学法研究;注重解决课堂教学层面的实际问题;在形式上更注重全员参与,加强了互动与交流研讨的环节,加强了当堂消化与课后作业,而且分学科进行,既保证了培训面,又保证了培训质量,
(7)适当控制美术专业教师的合理流动。在当今人力资源既缺乏又宝贵的时代,珍惜人才,发挥人才的最大优势,促进教育事业的繁荣与昌盛是永恒的主题。但不能把一些学有所长,学有潜力的专业教师因学校人员富裕而安排到行政、后勤等部门而造成资源浪费,且在社会上形成不良影响。
总之,教育大业,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珍惜人才,尊重人才,发挥人才的最大潜力,就是体现“人才培养靠教师”。只有充分调动各学科教师们的积极性、主动性,给他们搭建不断成才、不断成长的平台,让他们学有所为,学有所成,学有所用,才能使人才培养层出不穷。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