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病理学的重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结合中医院校医学生的特点,探讨将典型病例引入PBL教学法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笔者从PBL教学法引入中医内科教学的必要性及其与临床典型病例教学法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的优势与不足,以及PBL教学法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具体实施等几方面进行探讨,认为将典型病例与PBL教学法结合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中医内科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中医内科学;典型病例;PBL教学法
中医内科学在中医教学领域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中医临床课的桥梁,同时也是临床其他各科的基础,它对于培养出高素质的现代中医人才至关重要[1]。随着中医学在国内外被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对于中医人才的培养亦格外受到关注。在这种形势之下,中医教学改革势在必行。PBL(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roblem-Basedlearning)教学法,是目前医学院校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法有很大不同[2]。PBL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将学习与问题挂钩,通过学习者的自主探究来解决问题,从而学习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3]。PBL教学法运用于临床医学中常以病例为先导,其精髓在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4]。
1PBL教学法引入中医内科教学的必要性
中医内科学是一门临床学科,以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中药、方剂为基础,学生在前期学习中已具备上述学科知识,有条件实施PBL教学。此时如果仍沿用传统的课堂讲授,不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会产生枯燥乏味感,甚至有“炒冷饭”的感觉,学生容易产生消极情绪[5]。中医内科学又是将以上多门学科在临床上综合运用的学科,有赖于实践者的临床综合思辨能力、与患者沟通能力等。因此中医内科学尤其适合运用PBL教学方式来启迪学生的思路、锻炼学生的能力。
2PBL教学法在中医内科教学中的优势和不足
PBL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教师引导来学习是该教学法的基本特点。PBL教学法能够把学习与情景问题相融合,以达到在学习中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6]。其次,它还能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总结以及逻辑推理的能力,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能有效地提高中医内科学的教学质量。PBL教学法在培养创造型、开拓型、实用型医学人才的过程中,有传统教学法无可比拟的优点。众所周知,PBL教学法注重的是学生的学习过程,所以学校不能过度依赖于设置不同的情景问题,这样就会使授课时间耗时过长,从而增加了教学成本。中医内科学中每种疾病的教学都有概念性的问题与逻辑思维问题及归纳论证问题等部分构成,在每部分教学过程均设置情景问题,在有限的上课时间里是不现实的。中医内科学教学是培养医学生奔赴临床工作之前所具备的临床诊治能力,这就要求医学生能够将课本上各部分知识与临床疾病之间融会贯通,加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我们也不能一味地强调学生在PBL教学中的主动性和中心性,否则就会忽略教师在教学中的导向作用,没有了教师的归纳、总结,会导致学生掌握知识的片面性,使学生的综合能力不能切实得到提高。
3临床典型病例教学法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的优势
案例教学是针对一定教学目标,挑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临床病例,让学生如身临其境,在具体的情境问题中去积极思考问题,分析并讨论问题,从而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提倡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强调师生互动[7],要求教师与学生积极配合,但要避免教师填鸭式讲解。典型病例具有生动性、形象性和直观性的特点,充分补充了教材的不足,而且典型病例信息量大、知识点多,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要求学生能够充分利用相关知识点,去解决实际问题,实现中医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综合判断、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将典型病例引入PBL教学法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临床病例的PBL教学法就是将PBL教学与临床病例教学有机结合,融合PBL教学及临床病例教学两者之优势,是以临床病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导向的启发式互动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相对复杂的临床病例,开展临床病案讨论,利用学过的知识点解决实际临床问题,培养学生诊疗技能和辨证思维能力,提高临床诊治水平。在中医内科学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恰如时机地将典型病案引入课堂,实施PBL教学,教师首先提出问题,让学生以问题为中心积极参与,运用既往所学的中医基础理论、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等基础知识,自主分析,在典型病案中明确主证,深入分析病因病机、就病人的症状、体征与相关疾病相鉴别,综合分析,提出诊断依据和辨证要点及诊治方案。在课堂授课过程中,锻炼学生将已学过的基础知识运用于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强化以往的知识点,做到理论与实际融会贯通,恰如其分的解决问题,从而达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高临床诊治水平。
5PBL教学的具体实施
教师备课中,首先根据授课的内容查阅相关教材、文献和临床资料,然后编写病例,结合典型病例提出问题,提前发给学生[8]。对学生提出具体要求,使学生在学习前明确目标,明白需掌握的基本概念及专业术语,随之提出临床案例。
5.1查阅资料学生利用检索工具查阅有关资料,指导教师可给予一定的帮助,如:如何利用现代网络、使用检索工具。帮助学生尽快适应PBL教学过程。
5.2小组讨论将学生随机分组,每组6~10人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前随机指定主持人,汇总讨论意见,指导老师不直接参与讨论,只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才提供一定的帮助。
5.3课堂讨论在同学们进行了充分自学、查阅相关书籍及小组交流以后开展课堂讨论。由每组代表作本组总结发言,并提出讨论中的疑难问题。
5.4教师总结教师就同学们争论的焦点问题进行点拨,作出归纳和总结,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使其掌握的知识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同时对同学的学习情况作出评价,指出不足,提出改进意见。对于学习中发现的新问题,可以进行新一轮的检索查阅、再讨论并进行总结。
6体会
PBL教学法作为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对教师自身的素质和教学技巧有很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但要熟悉本专业知识,还要规划好学习的重点、难点,制定有针对性的讨论提纲,具备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要善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寓教于乐、控制课堂节奏。同时也需要学生的主动配合,从准备资料、与其他同学交流沟通,大家同心协力得出最佳结论。在中医内科学教学有限的授课时间内,我们应该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把握好导向作用,使师生有效互动,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单独采用PBL教学法或单独运用临床案例教学都难以实现上述目标,而将临床典型案例与PBL教学法相结合则提供了一种较好的实践方式。病案分析提高了教学的生动性、直观性,PBL教学法将学生的思考、推理、分析能力有机结合,能够将学生所学的中医基础知识充分的运用挖掘出来,使原本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变得生机盎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及逻辑推理能力,培养了自主学习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更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值得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龙富立,王娜,曹音,等.PBL教学法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12):98-99.
[2]傅贵平,孙立,肖凤仪,等.中医内科学典型病案教学中引入PBL教学法的研究[J].江苏中医药,2012,44(5):62-63.
[3]管冬元,方肇勤.PBL教学法在中医高等院校开展的现状与趋势[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1(6):279-281.
[4]SLUMKAPPR.Problembasedlearning:Therightdirectionformedicalteaching[J].MedPrincPrace,2008,17(2):171-172.
[5]顾耘.中医内科教学应用PBL初探[J].中医教育,2011,30(6):70-71.
[6]孙闵,孙冰,胡申,等.PBL教学方法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20):50-51.
[7]刘彦晶.案例式教学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15):75-76.
[关键词]典型病例教学法 整形外科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11-0165-01
现阶段,医学教育深化改革正在进行中,关于整形外科中的临床医学在教学中也需要对原有的教学方法进行不断改革,对现代教学方法进行不断探索,才能使教学质量得到不断提高。
一、整形外科的教学特殊性
整形外科本身是一种三级学科,这门学科本身具有涉及面广泛、专业性强等特点。整形外科学教学内容主要分成美容与整形两个部分,但是它的诊治内容却遍布全身,它与很多学科之间都存在交叉的关系。这方面教学不仅要拥有非常扎实的外科基础,还需要将理论知识和临床之间紧密结合起来,对不同的手术进行因地制宜的设计。[1]在实际教学中,它具有教学内容繁杂、教学时间短等特点,这样学生才能在短时间内掌握到更多的实践知识与专业知识,更好的培养出与新世纪相适应的高等医学实用型人才,这是整形外科教育学方面一直在努力的目标。
二、传统教学模式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整形外科最大的特点是实用性非常强,以前的教学主要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对基础知识的传授、累积与记忆。在这样的教学模式影响下,学生进行学习的过程中不会主动去思考,只是进行死记硬背,教学理论和理论实践严重脱节,这样很容易会出现专业毕业生不能胜任理论实际问题的现象。
三、典型病例教学法在外科整形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典型病例教学法主要是指分析、推理以及判断典型病例,对医学知识进行学习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可以说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教学方法,因为本身存在易理解、生动等特点,所以被越来越多人所接受。典型病例教学法形式非常多样,内容十分完整,可以通过书面、多媒体等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一)目的
典型病例教学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就是指对病例进行选择、整理、加工,经过这些步骤之后得到的就是典型病例。将这些用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基本理论的掌握和理解将会逐渐加深,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高,进而培养学生对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能力、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使整形外科教学得到更好的效果。
(二)方法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理论部分的教学适当穿插到典型病例教学过程中,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举一些教学例子,也可以提出一些临床问题制造悬念,还可以组织学生对理论部分进行分析与讨论。这样一来,基本教学内容就会得到高质量的完成。典型病例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要求教师要在教学大纲的范围中选择出一些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临床病例,同时设计出一些具体的临床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组织同学进行讨论。可以通过PPT的形式制造出相关内容的幻灯片,其中插入一些图片、文本等教学媒体,这样幻灯片就会变得更加有直观性、感染力以及艺术性,将以前理论授课的传统教学模式打破。
(三)优点
要想对这种教学方法的优点进行讨论,我们可以从两个不同的方面进行。首先,典型病例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要求教师要有一个十分明确的教学主题,这在无形之中对教师的个人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因为在这种教学方式的影响下,教师发挥出了关键的作用,教师要在教学大纲的范围中选择一些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临床病例,并要对其进行整理和加工,并在加工的过程中将病历的实用性和典型性突出出来。此外,还要找到最恰当的导入方式,设计出的临床问题应该是高质量的。因此,教师不仅要做到课前认真备课,还要对病例内容熟知,掌握与典型病历内容相关的病理、解剖等知识,还要具有非常丰富的临床经验。
其次,这种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师已经选择的典型病例作为引导,并保证典型病理是真实、直观、生动的,可以对临床中某种疾病的诊断标准、辨别诊断等进行印证的。还可以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将事实摆在学生的面前,[3]这样学生的兴趣就会被激发起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培养,在教学课堂中制造出一种活泼、和谐的教学氛围,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得到提高。通过大量对典型病例教学法的相关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96%以上的同学认为它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方法,值得在未来的教学中进行广泛的应用。
四、结语
总之,典型病例教学法同传统教学方法相比,不仅可以将教学任务圆满的完成,还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是一种临床教学方法中比较好的教学形式。
【参考文献】
[1]梁杰,李响.“典型病例教学法”在整形外科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1(10).
【关键词】终末期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临床特点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379-01
糖尿病肾病主要指的是糖尿病微血管发生病变,引发肾小球硬化,是比较常见并发症,糖尿病肾病通常是进行性发展,最终会出现肾衰竭【1】。终末期糖尿病肾病通常患病时间较长,年龄偏大,免疫水平较低,容易出现感染,治疗存在困难,经常出现并发症,为患者带来痛苦,对患者的生存质量造成影响。现阶段,对于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的治疗,还缺乏有效的方法。相关的研究显示,对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有助于缓解蛋白尿发展,缓解肾功能减退。本次研究主要是选择40例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40例,其中男性为24例,女性为16例,年龄为35至78岁,平均为61.5岁,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时期非糖尿病肾病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50
例,其中男性为32例,女性为18例,年龄为31至70岁,平均为58.5岁,作为对照组。
1.2方法 两组患者采用的透析机型号是GambroAK-95、Fresenius4008B,每周进行透析,时间为2至3次,每次时间为4至5h。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降压,并补充如下药物:(1)促红细胞生成素,(2)叶酸,(3)维生素,(4)活性维生素D,观察组进行皮下胰岛素注射,对血糖进行控制。
1.3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若P
2.2 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在透析过程中,两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包括感染、心功能不全、透析低血压、高血压、低血糖以及脑血管意外。在低血糖方面,观察组、对照组发生率分别为25.0%、4.0%;在感染方面,发生率分别为30.0%、10.0%;在透析低血压方面,发生率分别为30.0%、6.2%;在心功能不全方面,发生率分别为45.0%、12.0%,以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脑血管意外、高血压方面,两组的发生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3.1 心理护理。糖尿病肾病患者长时间的受到疾病痛苦,血液透析方法是一种替代式疗法,在进行透析时,患者身体存在不适,透析费用比较高,患者需要承受一定的压力,在临床中,部分患者的情绪比较低沉,对治疗效果造成影响,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让患者之间相互的进行交流,使得患者能够调整心态,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护理人员需要多和患者进行交流,分析影响患者心理压力的相关因素,并进行心理疏导,增加患者自信心。
3.2 并发症护理。首先是透析低血压护理。糖尿病肾病患者具有植物神经变性,神经调节的功能降低,血管的顺应性比较差,容易出现低血压。在透析过程中,患者的体重增加,是危险的因素,是引发低血压的重要因素。护理人员应当向患者解释体重过度增长所产生的危害。患者在透析过程中,应当注意控制水分的摄入量。在血液透析过程中,泵速由慢到快,首先是60mL/min,结合血压和患者的反应,增加到150―260mL/min,若患者具有进餐习惯,降低速度,开始为20―40mL/min,直到结束,低血压发生率得以降低【2】。对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进行严密的监测,若患者存在出冷汗、头晕等症状,平均动脉压降低大于30mmHg,就应当想到透析低血压,采用高渗盐水、降低血流量等处理方法。
其次是心功能不全。这种并发症是糖尿病肾病患者透析死亡的原因之一。在本次研究中,心功能不全发生率为45.0%,发生率较高。在透析之前,若患者存在心功能不全,生存的时间比较短,容易死亡【3】。对于心功能不全患者,需要强化宣传教育,引导患者提前进行透析,用药和饮食合理,在透析过程中,限制水的摄入量,对体重进行控制。在透析过程中,患者应当多吸氧,观察是否出现憋气等症状,帮助患者选择卧位。定期进行血液滤过,使得透析更加具备充分性。
再次是感染。糖尿病肾病患者血压增加,糖代谢出现紊乱,机体的免疫功能较差,感染发生率比较高,在本次研究中,感染方面,观察组发生率为30.0%,对照组发生率为10.0%,明显的高于对照组。护理人员应当引导患者适度的强化营养,适当的进行活动,机体的抵抗力能够增加;房间定时的进行通风,根据气温变化增减衣物,防止感冒【4】。并注意进行皮肤护理,注重个人卫生。
总之,对于糖尿病肾病患者,需要做好早期的护理,进行心理护理,并针对并发症做好护理工作,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相锋.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病人延续性护理需求调查[J].护理研究(上旬版),2013,27(8):2326-2327.
[2] 张晓义.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护理体会[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2):47-49.
一、上好绪论课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上好绪论课至关重要。绪论课要给学生讲清三个问题:一是为何开设这门课,二是如何学习这门课,三是怎样学好这门课。
授课中,笔者努力做到教态和蔼可亲、语言风趣幽默、比喻形象生动、板书规范艺术,用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良好的第一印象吸引学生,让学生感到听课是一种享受,上课是一种乐趣。
授课的基本原则是把难的内容讲浅,把易的内容讲精。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第一堂课把基本理论讲得通俗易懂,让学生知道学习这门课程的收获在哪里。比如在微生物绪论部分,告诉学生:我们平时吃的馒头、面包、酱油以及喝的酒,都是微生物赐予的,没有微生物我们将食不甘味。同样,如果我们经常不洗手,吃不洁的食物,就容易拉肚子;通宵上网,生活不规律,容易感冒;食物保管不好会腐烂。如此种种,都是微生物在“捣鬼”,微生物无处不在。
护理人员学习致病微生物的特点、致病性,对临床护理操作有着直接的指导意义。在免疫学绪论部分,告诉学生:人生活在自然界中,会受各方面的不良刺激和干扰,在生长过程中也会不断产生大量的“垃圾”——有害有毒物质;人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要保持健康状态,必须依赖人体的自身免疫功能。
第一堂课用身边的事讲专业的理,通俗易懂,这门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学生对课程的重视程度自然形成。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学习的最好刺激就是对相应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要在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上下功夫。中职生对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的理解能力差,对物质结构的空间想象力差,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差,这些是造成学习兴趣低的主要原因。
在授课中,笔者精心设计选择能突出微生物及免疫学重要基础理论的临床问题,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讲解厌氧菌一节——破伤风梭菌时,从大家常见的现象入手,提问学生如何处理被钉子或玻璃扎破的伤口,激发学生思考,引出破伤风的发病条件、发病过程以及预防原则,从而让学生认识到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关系到人的生命,不可儿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培养了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产生继续学习的欲望。
三、按照培养目标取舍教学内容
中职学生的培养目标是高素质实用型人才,教师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同时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护理工作的对象是人,容不得半点马虎。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按照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确定本课程的重点讲授内容。
例如在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实验课上,让学生学会不同部位细菌的检查方法,掌握常用消毒灭菌法,并通过实验掌握操作技术,验证细菌在空气、头发、皮肤以及呼吸道均有分布,告诉学生在临床中穿戴隔离衣、隔离帽和无菌手套,不仅保护病人不被感染,也保护自身。
再如,进行器官移植时为什么会发生排斥导致手术失败?血型不符的人为什么不可以输血?注射青霉素时为什么要做皮试?结合临床,系统地讲授,让学生有深层次的理解,增强了趣味性和实用性,调动了学习积极性,激发了求知欲。
四、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方法
好的教学方法能够降低教学难度,融洽课堂气氛,使教学过程流畅,更容易被学生接受。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会事半功倍。在教学中,笔者采用的教学法有以下几种。
1.讲授法
因免疫学基础教学具有较强的逻辑性,教师可采用循序渐进的原则讲授,并及时归纳总结让学生前后照应。
2.引导式教学法
教师注重设置问题,启发学生认识、理解临床实际问题,比如怎样避免或减少超敏反应的发生?器官移植为什么要做组织配型?SARA的危害大吗?如何预防艾滋病?把课程的教学内容与临床课挂钩,让学生感到学有所用。
3.小组合作学习法
对学生进行学习分组,教师设置问题让学生进行组内讨论,一人发言,大家补充,通过组内讨论和组间比赛,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得更系统更全面。
4.多媒体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合理搭配,能将抽象的变为直观的、静态的变为动态的、繁杂的变为简单的,能充分调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观察思考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利用狂犬病的现状、天花疫苗的发现、补体的经典激活途径、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烫伤样皮肤综合征和艾滋病人临床表现等视频资料,让学生开阔了视野,激发了兴趣。还有情境教学、讨论式教学、模拟式教学等也经常用到。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要不断学习,总结对比,找出适合每一个章节的授课方法。
五、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授人以鱼,一食之需,授人以渔,终身受用”,让学生“会学”比“学会”更重要。由于免疫学需要理解、记忆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概念多,因此,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是必需的。
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的体会是:提高教学质量,课堂是主战场,讲授是主渠道;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两个积极性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学生的学习态度是根本,方法是关键,听懂是前提,重点要笔记,复习要及时,总结有条理。要根据不同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应用图示、提纲、列表、对比等方法,归纳整理,强化记忆。
在此基础上,还要引导学生进一步地横向比较,加深理解并掌握基础知识及基本概念,如抗体与免疫球蛋白的区别,补体活化经典途径,MHC—Ⅰ和MHC-Ⅱ类分子的区别,病毒与细菌的主要区别,致病性葡萄球菌与链球菌在致病因素和在引起局部化脓性感染时各有何特点?能引起食物中毒的细菌有哪些?青霉素可以引起的超敏反应有哪些等。通过对比,学生才能加深理解,更好地记忆,完成由学懂到学会到学好的转变。
(广西合浦县中医医院肿瘤科 广西合浦 536100)
【摘要】
目的:探讨癌性贫血针对肿瘤患者生活质量产生的影响,并研究有效方法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06月-2015年06月癌性贫血肿瘤患者52例,将其设为D1组(观察组);同期选择非癌性贫血肿瘤患者52例,将其设为D2组(对照组);针对患者的血清清蛋白水平、患者KPS评分结果以及放疗等系列因素同癌性贫血疾病之间表现出的相关性进行分析。选择SF-36(健康状况调查问卷简表)针对两组肿瘤患者展开调查,研究癌性贫血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的影响。结果:患者出现癌性贫血同患者的年龄、患者的KPS评分结果、患者血清清蛋白水平、化疗以及放疗表现出显著的相关性(P<0.05);患者出现癌性贫血同患者的经济状况、患者的性别以及患者的肿瘤类型未表现出显著的相关性(P>0.05);两组患者在PF(生理功能)、GH(总体健康)、RP(生理职能)以及VT(精力)几方面,D1组低于D2组肿瘤患者明显(P<0.05);在BP(躯体疼痛)、RE(情感职能)、SF(社会功能)以及MH(心理健康)几方面,D1组与D2组患者未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对肿瘤患者,其年龄较高,当处于疾病的晚期后,患者血清清蛋白水平较低,临床选择实施化疗以及放疗会导致患者出现癌性贫血的现象,患者表现出癌性贫血症状后,会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表现为一定程度的下降,通过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成功提高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 癌性贫血;肿瘤;生活质量;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9561(2015)07-0070-02
针对肿瘤患者,因为癌症因素的影响以及对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系列影响,患者较易表现出癌性贫血现象。针对恶性肿瘤患者,大部分会表现出程度有所不同的贫血症状。对于肿瘤患者表现出癌性贫血症状后,会对患者的化疗疗效、放疗疗效以及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1]。为了研究有效方法避免患者表现出癌性贫血的现象,本文主要针对我院收治的肿瘤患者,针对癌性贫血对于患者生活质量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并且研究有效方法对患者给予护理干预,现将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06月-2015年06月癌性贫血肿瘤患者52例,将其设为D1组(观察组);同期选择非癌性贫血肿瘤患者52例,将其设为D2组(对照组);D1组患者中:男32例,女20例;患者的年龄范围为33岁-86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2.5±1.9)岁;其中患有肺癌的患者13例,患有乳腺癌的患者5例,患有肝癌的患者3例,患有结直肠癌的患者12例,患有胃癌的患者1例,患有恶性淋巴瘤的患者5例,患有宫颈癌的患者5例,患有鼻咽癌的患者3例,患有前列腺癌的患者5例。D2组患者中,男33例,女19例;患者的年龄范围为35岁-87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2.3±2.1);其中患有肺癌的患者12例,患有乳腺癌的患者6例,患有肝癌的患者2例,患有结直肠癌的患者13例,患有胃癌的患者2例,患有恶性淋巴瘤的患者4例,患有宫颈癌的患者4例,患有鼻咽癌的患者4例,患有前列腺癌的患者5例。在一般资料方面,所有肿瘤患者未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针对两组肿瘤患者的一般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主要包括患者的年龄、患者的性别、患者肿瘤类型、患者的经济状况、患者血清清蛋白水平、患者KPS评分结果以及患者的化疗以及放疗情况等[2]。选择SF-36针对两组肿瘤患者进行仔细调查,探讨患者出现癌性贫血后,对生活质量产生的影响。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选择统计学软件spss15.0对两组肿瘤患者的临床相关数据进行分析,采用t检验以形式表示计量资料,以P<0.05为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患者出现癌性贫血同患者的年龄、患者的KPS评分结果、患者血清清蛋白水平、化疗以及放疗表现出显著的相关性(P<0.05);患者出现癌性贫血同患者的经济状况、患者的性别以及患者的肿瘤类型未表现出显著的相关性(P>0.05);两组患者在PF(生理功能)、GH(总体健康)、RP(生理职能)以及VT(精力)几方面,D1组低于D2组肿瘤患者明显(P<0.05);在BP(躯体疼痛)、RE(情感职能)、SF(社会功能)以及MH(心理健康)几方面,D1组与D2组患者未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具体情况可见下表。
3讨论
针对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较易表现出癌性贫血的现象,并且诸多恶性肿瘤患者会表现出程度有所不同的贫血症状,导致患者出现癌性贫血的原因较多,宿主原因、疾病原因以及治疗原因都会导致患者出现癌性贫血的现象。对于宿主原因主要包括患者长时间处于营养不良状态以及患者出现了月经异常的情况等;疾病原因主要包括患者自身肿瘤的影响以及患者出现了骨髓浸润的情况等;治疗因素主要包括对患者实施化疗以及实施放疗治疗等[3]。临床针对肿瘤患者研究有效方法给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避免出现癌性贫血的现象,具体步骤为:
3.1 对患者认真讲解导致出现贫血的不良反应,使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详细了解给予临床治疗后获得的疗效。协助患者完成预期结果的准确评估,针对患者的陈述要求护理人员需要耐心倾听,针对患者阐述的症状进行肯定,对于患者因为长时间贫血导致出现的系列症状,要求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耐心讲解。
3.2 在对患者实施化疗以及放疗的过程中,因为癌性贫血的影响,会导致患者的化疗周期表现为一定程度的延长,导致放疗疗效表现为一定程度的降低。进而导致患者表现出疲劳等系列的不良反应。对此要求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心理特点以及患者的接受能力进行认真分析,认真讲解相关病情的临床治疗方法,给予患者足够的安慰以及鼓励,认真对患者实施心理疏导,将患者的负性情绪有效消除。要求患者认真进行放松训练,将患者的心理压力进行有效缓解[4]。
3.3 针对患者进行必要的营养支持,在饮食方面需要富含维生素以及蛋白质等,将动物性食物摄入量合理增加,将蔬菜水果摄入量进行合理增加[5]。
总而言之,诸多原因会导致患者出现贫血的现象,针对临床治疗前表现出癌性贫血的患者,需要研究有效方法对患者给予对症支持治疗,针对导致患者出现贫血的原因进行详细了解,针对贫血症状进行有效纠正。在对患者实施临床治疗的过程中,研究有效方法对患者给予护理干预,针对癌性贫血能够做到早期发现,最终将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改善。
参考文献
[1] 高艳,许崇安,刘殊等.癌性贫血对恶性肿瘤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存期的影响[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3,16(24):1957-1960.
[2]赵贇博,黄莹莹.恶性肿瘤相关性贫血临床治疗进展[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2,18(10):593-597.
[3]高艳.癌性贫血对恶性肿瘤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存期的影响[D].中国医科大学,2013:59-62.
[关键词]病理学;双语教学;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6-0034-03
“双语教学”是指能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进行学科教学或课程学习的教学。这几年,来我校学习的国外留学生日益增多,这些留学生大部分来自泰国、印度、越南、巴基斯坦等一些邻近国家,近两年非洲地区一些国家的留学生数量也大大增加,所以语言的交流日趋重要,而英语则是能互相沟通的共同语言。在这种形势下,非常有必要在我校开展双语教学以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为了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学习能力,我们在护理学本科2012―2013级班的学生之间开展了病理学双语教学课程,以期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病理学课程双语教学改革的意义
病理学是一门基础医学学科,其主要是通过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形态结构、功能和代谢等方面的改变,揭示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规律。病理学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被称作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
在国内,很多学校的病理学课本都是根据国外的病理学课本进行改编的,因此更新也会相对慢一些。通过推进病理学课程双语教学,让学生掌握一些病理学的专业词汇,将有利于他们阅读国外的文献资料,以获取更新的病理学知识,让他们开阔眼界,也为他们以后在病理学方面进行研究探索奠定坚实的基础。除此之外,随着国家之间的合作日益密切,各方面的交流也会增多,其中当然包括医学的交流。而作为世界通用语言的英语起了非常大的作用,如果没有很好地推进病理学双语教学,将会影响国家与国家之间医学知识的沟通交流。
现在国内很多医学高校都开设国际方向的专业,病理学作为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在进行医学交流中起的作用是不可代替的,特别针对出国留学的高校学生,对其进行病理学双语教学是很有必要的。原因在于医学高校病理学学科的主要内容涉及基础病理学和系统病理学,而这些病理知识可以解释一些很常见的疾病,如炎症的发生机制及临床表现,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肺炎的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等。在进行医学交流的过程中必然会涉及这些基础病理知识,倘若在和国外的学生、教师进行交流时,你连最基本的pneumonia是什么都不懂,这样的医学交流很显然没有太大的必要性。
总而言之,开展病理学课程双语教学是一种势在必行的趋势。“英汉两种语言无论是在词汇、发音、语法结构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无疑会成为双语教学过程中的障碍,跨越这障碍十分重要的一个步骤就是帮助中国学生努力形成英语思维模式和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1]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无论是医学生、医护人员或是医学导师都要接受国外医学知识的“侵略”,更要去“侵略”国外先进的医学知识。这不仅是为了自身的发展,完成自己的使命,更是为了促进我国医学的发展,甚至是促进全球医学的发展,为全人类的健康做出自己仅有的贡献。病理学课程双语教学的推进顺应了信息时代的发展,可以说是信息时代的产物。作为医学基础学科、“桥梁学科”的病理学,推进其双语教学所谓是为医学者“侵略”国外先进医学知识打开了一扇门,是一种不可抵挡的趋势。
二、病理学课程双语教学实践
由于医学专业的英语词汇具有专业性,而且繁多复杂,对于从未接受过医学课程双语教学的医学生来说,确实会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进行双语教学的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切实有效的教学手段才能取得成效。下面,仅结合我们教研室在学校开展病理学课程双语教学近两年的实践经验,谈谈该课程的双语教学实施方案。
(一)课本的选择
开展双语教学的目的之一是让学生掌握常用的医学专业词汇,因此学生的学习成效与课本的选择有很大的关系。国外的教材虽然无论在语言表达还是内容上都比较全面和规范化,但是由于学生的英语水平有限,所以要结合实际情况来选择教材,这样才能取得成效。
我校的病理学课程双语教学教材是参照国外教材自编的,本着言简意赅、通俗易懂的原则,意在重点突出,便于学生理解。其内容主要包括基础病理学和系统病理学,即组织细胞的损伤修复和适应,血液系统紊乱病理、炎症、肿瘤、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疾病病理,肾脏及尿道疾病病理和传染性疾病病理。教材中包括病理学学科的主要专业英语词汇,其中配备了中文解译,百分比约为25%,并插入了大量相关图片以利于学生理解。此外,在使用双语教材的同时,学生还使用全中文的病理学教材来帮助理解和记忆知识,因为双语教学的目的不在于学英语,而在于掌握专业词汇并学到相关的医学知识。
(二)授课的手段和方式
病理学双语教学并不是简单的英语学习,教师在备课的时候不仅需要有一定的英语基础,而且在课堂上要考虑哪些要点必须用中英双语给学生解释清楚,便于学生理解所学的内容。[2]在进行双语教学的同时也要考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在进行双语教学的过程中,最重要的目的是要学生在理解掌握病理学知识的同时,还要能够提高简单运用一些常见的专业名词进行中英转换的能力。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学到专业知识,还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有利于他们用英语进行交流。课件的语言形式为中英结合,中英双语教学的语言比例为中文占60%,英文占40%,课件中的常用专业名词及重要的病理学知识都标注了英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用中文进行授课,重点突出,方便学生识记,每讲解完一个知识点都附上英文表达,用英文再讲解一遍,这样的授课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病理学英语专业词汇的兴趣。因为在掌握中文知识的基A上,学生也会渴望学习更多的知识。
此外,课后作业是必不可少的,学生通过写作业的形式可以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及记忆。作业的内容包括名词解释和简答题,名词解释为英文翻译成中文并进行解释,简答题大部分为英文,其中的常用专业名词则标注了中文。这样既降低了学生理解题目的难度,同时也提高了他们对专业词汇的印象,他们可以选择用英语回答也可以用中文直接答题。然而教学的重点还是在于让学生掌握重要的病理学知识以及常用专业词汇,并不要求学生能够用英文表述全部的病理学知识,毕竟他们还需要时间来学习其他学科,而且这也是有一定难度的。
(三)考核形式的选择
对学生进行考核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项目,通过考核可以让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和记忆所学的知识,对知识进行总结归纳。教师可以根据考核的结果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此外,教师也可以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评价,从中找出优点、缺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对学生进行课程考核时,国内外几乎所有高校都采用结构化评分,国外高校平时成绩占总评分的比例较高,一般都在50%以上。[3]在病理学双语教学的课程考核中,我们结合学校考核制度的要求,采用了实习课成绩占40%(实习课主要是学生通过显微镜观察病理切片,一般在每堂课都会有实习目的和任务)、期末考试成绩占60%的考核方法。期末考试设有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以及病例分析题。其中选择题为中英文混合题,这是为了保证学生不受双语教学的影响而出现考分过低的现象;名词解释题的中英文比例各占50%,学生在答题过程中如果遇到英文的话,需要先翻译成中文再进行答题;如果遇到中文的名词解释,需要先翻译成英文再解释,这样可以加强学生的解题能力。简答题则为全英文题目,不需要翻译,直接答题即可,可以用中文回答,也可以用英文回答。对于附加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回答或者不回答,这类题的用意在于增加学生的平均成绩。考试所涉及的热80%为病理学重点知识,20%为中等偏难的题目,其中名词解释是病理学中的重点专业名词,而简答题更是学生重点需要掌握的内容,包括病理变化、病因及发病机制等。
这样的考核设计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学到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掌握病理学的一些重要英文词汇,还能保证学生不会因为成绩过差而苦恼,从而达到双语教学的目的。
(四)教学效果评价
我们把护理学英语本科班2012―2013级的学生作为实验对象(实验组),简称护英本(共3个班),把同年级的护理学本科抽取的3个班作为对照组,简称护本。实行双语教学的实验组病理学课程平均成绩为81.79分,对照组班级病理学平均成绩是69.83分,统计结果显示实施双语教学的班级比采用普通教学的班级平均成绩具有显著性(P
从教学效果来看,相对普通护理本科班,实施双语教学的护理英语本科班级的教师由于在课上采用了更多的提问式、讨论式教学方法,学生有一种新鲜感、自由感,在课上更积极主动,能动性更强,课堂气氛更活跃。大部分学生不仅掌握了病理学的知识,还学到了一些医学专业英语名词。通过向学生了解,他们基本知道炎症、肺炎、伤寒、肺结核、血栓、溃疡、肿瘤等一些基本的医学专业名词。
而且在这些学生当中有六人将要赴泰国实习,课后交流时,她们谈到病理学双语教学帮助她们更快地适应了学习环境,因为她们知道在国外医院的实习过程中,交流时只能选择英语。虽然她们对医学专业英语词汇还未完全熟悉,但是病理学课程双语教学让她们有了更高的起点。
三、教学实践体会与思考
我校的病理学课程双语教学开展得不错,而且这两年来,到我校学习的留学生人数逐年递增,这更体现了语言交流的重要性,在这段时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总结了几点体会。
(1)在双语教材改革方面,其中中文翻译的百分比为25%,这个比例我们认为比较合适,因为如果中文占的百分比太高,那么双语教学也就没必要了。但是据学生反映,他们希望中文翻译占的比例能再高些,这样在学习的时候就不用花太多的时间去查一些陌生的词汇,毕竟医学生需要学习的课程还有很多。对于这一点,编者表示能够理解,因此在重新编写教材的时候已经改进。
(2)在教学方法与手段方面,建议教师采取多媒体授课的同时,还要将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相结合,像现在比较流行的PBL、TBL、提问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等,可以都适当采用一些,这样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以及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和兴趣,效果比传统教学要好。
(3)教学考核上也可以创新,这是病理学课程双语教学比较成功的一点,特别是成绩的分配与试卷结构的安排,充分显示出双语教学目的,而且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能力,进行国际交流,我们认为,试题中的英文比例应该更高些,这样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此外,作业的量和难度也应该有所加大,因为作业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记忆所学的知识,提高教学的质量。有文献指出,可以通过进行国际交流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派遣学生出国留学等,当然不能不承认这是一个有效的方法。[4]总的来说,本次双语教学实践是比较成功的,我们计划在留学生班级中也要开展双语教学,在以后的病理学教学实践中还要不断进行总结和改进,争取培养出更优秀的医学人才。
四、结语
双语教学作为现代高校不可抵挡的发展趋势,在信息时代与全球交流合作的今天更显重要。虽然现在病理学课程双语教学已经在进行中,但是与国外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的。据赴泰国实习的六名学生反映,泰国护理专业的学生大部分英语口语并非很好,但是对于医学的专业英语词汇她们可以随口说出来,甚至能准确无误地拼写,如Troponin?鄄t,Senility Dementia, Thalassemia。这些都是一些不太常见的专业词汇,常见的词汇当然更是不在话下了。由此可见,国内高校的双语教学还要加强。这一现象不仅充分表明了推进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还给国内高校推进双语教学带来了一股无形的动力。
[ 参 考 文 献 ]
[1] 杨雪,贺智,王静,等.救援医学双语教学的探讨与实践[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3(8):269-271.
[2] F.M.Noor,H.Harun. Phenomenological Study: Bilingual Teaching Classroom of Malaysian Community Colleges[J].Procedia Soc Behav Sci,2015(204):114 -118.
【关键词】中职院校‘医学生’病理学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1-0053-02
前言:病理学作为中职医学生重要的课程之一,其理论和专业技术对全部医学生都比较重要。原有的病理学教学方法较为落后,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不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尽管基础知识牢固,实际操作能力却不高,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未来职业发展。因此对中职院校医学生病理学教学改革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一、病理学学科概述
病理学主要是对人体疾病的研究,研究内容包括疾病诱发原因、出现机制、患病机体等等,此学科是探究病理本质和根本规律的学科[1]。其实连接基本医学与临床医学的载体,涵盖很多不同学科的知识,为多种临床医学的治疗、诊断、预防提供数据支持和参考,特别是对患病诊断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医学的发展,病理学学科的地位不断提高,已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病理学涵盖的理论比较丰富,学习难度较大,由于其并不是非常具象,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记住知识会比较难,尤其是基础知识不够牢固且自主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学习难度更加大,部分学生还存在厌恶、对病理学失去兴趣的问题。所以病理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课堂氛围、教学方法等多方面的改进,激发学生学习病理学的兴趣,掌握病理学知识和相关技能。
二、中职医学生病理学教学存在问题
1.缺少学习情况研究
中职病理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加关注教学本体,对学生的相关状况缺少了解,并未注意到学生学习能力、基础知识问题,使得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很多的阻碍。很多教师并未认识到中职医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其心理不够成熟,学习目的不明确,且自控能力较弱,对于学科学习缺乏积极性,多数没有长远的计划。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并未将这些因素考虑进去,缺乏对学生各方面的了解,使得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生没有主动学习的动力[2]。
2.理论实践脱轨
教师往往更加重视理论教学,对于病理学的基础知识教学时间更多。很多教师仍旧采用传统的“照本宣科”教学模式,没有结合临床实践,而病理学本身就是一个抽象复杂的学科,缺乏实践的教学让原本生涩难懂的知识学习起来更加赋予难度,学生无法很好地理解其理论与技能。这样的教学难以保障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
3.学生积极性不高
病理学学科理论性强,内容复杂,且很多知识和理论并非具象,学生学习过程中总会感到无趣、枯燥,理解难度较大,很多学生表示学习起来非常吃力。所以学生失去对学习病理学的积极性,课堂上不积极主动,严重者出现厌倦情绪,无法很好地投入到病理学学习中。
三、中职医学生病理学改革建议
1.优化教材内容
依照新课程要求,病理学课堂时间为50分钟,而由于其学科内容较多,难度较大,因此在短时间内更好地教学则需要依靠良好的教学内容涉及。教师应结合病理学学科特征,联系实践,优化教材内容,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科学设计教材,将“肿瘤”、“传染病”作为教学重点。而对常见病则应结合实践教学,如临床案例等,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础上学习技能,自结构到能力,依次传授,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3]。
2.结合PBL教学方法
第一,教师应改变教学观念,明确PBL教学概念,了解其教学方法的优势和重点。教学过程中对中职医学生看情况指导和点拨,帮助学生解疑答惑;第二,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每组大约6-8个人,保证每个小组中都有学习优、良、差的学生,每组选择能力最强的作为组长,组织学生共同合作讨论学习;第三,设计教学情境,结合案例。如学习《炎症》时,为学生讲述“某男士,38岁,务农。出现心悸、气促......”此类案例,并针对案例加以提问,如“血栓形成对机体影响”、“血栓常发人群”等等。
3.引进新多媒体技术
随着科学的进步,信息多媒体技术应用愈加广泛。在中职院校病理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4]。如将乏味无趣的教学理论以图片、音频、视频、动影像等方式展现出来,为学生播放病理学短片,在PPT软件中做出病理学知识幻灯片为学生播放,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其学习病理学的兴趣,以此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中职病理学教学质量。
四、结论
新课程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等有了新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课程要求,中职院校教学改革迫在眉睫。病理学是中职医学生学习的重要课程之一,其内容复杂难度大,学习起来比较困难。教师应优化教学内容,使用科学的教学方法,结合实践和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营造良好课堂氛围,让学生爱上病理课,以此提高教学效率,培养更多优秀的临床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周璐.中职《病理学基础》教学方法改革刍议[J].中外医疗,2011,11(24):112-113.
[2]侯鹏鹏,李姣锋,孙建勋,等.PBL联合LBL双轨教学模式在中职病理学教学中的探索[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09(13):1805-1806.
[关键词]病理学;病理生理学;教学模式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为两门独立的学科,属于重要的医学基础学科。它们与解剖学、组织学、胚胎学、生理学等有密切联系,同时它们又是学习后续临床专业课程的重要基础,连接着正常人体机构和机能以及临床专业课程之间的桥梁。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都是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及其临床表现和机体在疾病过程中的变化的科学,从而认识和掌握疾病发生的规律,为疾病预防提供理论支撑[1]。但是两者之间的侧重点不同,病理学重点研究疾病的病理形态变化,属于形态学;病理生理学重点研究疾病机能代谢的变化,属于机能学。而疾病的整个变化过程,包括机能、代谢和形态的变化,因此两者又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由于高职高专医学学习的学制时间短,因此病理学教学中病理学包括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其教材中分为两方面内容,上篇病理解剖学(即病理学)和下篇病理生理学。虽然专科教学中两门学科融合为一本教材,但整个学时并没有增加,反而比本科教学一门学科的学时还少,导致课程内容不断被压缩,并且两个内容课时分配不均。大部分专科学校包括该校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是以病理解剖学学内容为主,导致学生对病理生理学了解内容少。这对学生以后临床专业课程学习以及工作中临床专业知识的掌握极其不利。因此根据专科病理学教学的现实情况,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急需真正把两门课程的内容融为一体,删除一些的重复内容,进行了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内容整合一体化教学模式探讨[2]。
1教学体系的改革———理论课和实习课并轨
传统的病理学教学是先有专业教师讲授理论课,实验课安排在理论课上完之后,中间隔时间较长,学生在实验教学中对理论课内容容易遗忘;再加上目前高职高专院校的病理学学时不足,实验课内容与理论课内容重复,造成重复教学和资源浪费,教学效率低。因此,在病理学教学中可通过显微数码互动教学把病理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融合在一起,首先由专业教师主讲理论知识,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在自己面前的电脑中,实时看到课件;教师在讲解理论内容后,将实验课内容一并进行讲解,再由实验教师带领各实验室的学生进行深入的学习和讨论。这样可以一边学习理论,一边实践操作,解决了病理学学时偏少,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脱节问题,减少理论与实验之间的知识重复,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2系统编排教学内容
传统的病理学授课内容编排为先上病理解剖学的内容,在上病理生理学内容,这样就使两门学科各自为政,没有系统地将疾病时机能、代谢和形态的变化紧密结合在一起的。重新编排后将病理解剖学与病理生理学教学内容进行优化组合。将两门课中的一些相关章节放在一起交叉讲授,在讲授一个内容的理论课讲授完后,同时开始实验课的教学。首先将病理解剖学与病理生理学总论内容交叉讲解,比如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有血栓形成这一内容,微循环血栓形成可能导致DIC,DIC则是病理生理学教学内容,那可以安排讲解完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后讲解DIC这一章内容。这样就可将机能、代谢和认识。在讲授病理解剖学各系统疾病时将心功能不全、呼吸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和肾功能不全的内容有机地融其中。例如消化系统疾病中各型肝炎、肝硬化、肝癌的都可能导致肝功能不全、肝性脑病,因此从形态学的病变基础联系肝脏代谢机能变化来阐述肝功能不全、肝性脑病的发生机制,然后,再安排相关的实验,从内容的连贯起来将每一个系统疾病无论在疾病机制还是形态学方面更深层次的了解,并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得以紧密结合,把学生从学习正常人体的有关知识,逐渐引向对患病机体的认识。
3应用多种教学方法
以往传统的病理教学模式是以教师在课堂上讲授为主。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已渗透于病理老师的教学中。但是多媒体教学也有弊端,如淡化课堂上师生情感的交流;多媒体教学内容多不利于学生的消化吸收;多媒体课件的应变能力差等。因此,教学不能单纯以多媒体教学讲授学习内容,还要根据学习内容配合启发式教学、比较教学、PBL教学、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3.1PBL教学法在近几年的医学教学中比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ed,PBL)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通过学习者的合作来解决真正的问题,从而学习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同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3.2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最先由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所倡导,通过选取来自于商业管理的真实情境或事件的案例来教学,透过此种方式,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实施之后,颇具绩效[3]。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是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的桥梁,是与临床联系最紧密的基础学科之一。在病理学教学过程中案例可改成病例讨论。组织临床病例讨论,让学生初步接触到临床知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整个病理教学质量。3.3PBL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相统一PBL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设计提出问题,然后解决问题。那么可以通过一个病例讨论题来向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分组讨论,最后解决问题,使PBL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相统一。具体到病理学教学中,①教师根据某些章节教学大纲的要求,精心准备一些典型病例,然后设计讨论问题,问题的设计需有利于鼓励学生以整合的方式讨论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一个好的病例讨论题应该包括一个疾病的概念、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临床表现等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知识的全部覆盖。②课前两周向学生发放PBL教学资料,教师进行简单的课前指导。由于该阶段的学生接触临床知识比较少,对一些临床术语和检验指标感到陌生,但为了解决问题,会利用课间或休息时间主动通过教材和网络等学习资源查阅收集相关的知识并思考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③在课堂上讲解完相关知识后将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讨论的问题围绕该病例的主要病理诊断及诊断依据、主要病理变化及其发生机制等方面。在讨论过程中,先让学生各抒己见,争取让每个同学都能发表自己的观点,做到人人都参与、人人都讨论。在整个讨论中学生是主体,教师主要起引导作用。讨论完后每组选代表针对讨论的问题来阐述这一组的讨论结果,其他同学可以补充。④最后由教师围绕病例进行总结和归纳,将难点、重点再次进行精讲,使学生准确掌握知识点。
4建设网络教学资源库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教育资源获取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职业教育的需求,教学手段越来越多地依赖于以网络技术。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成为学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因此建立病理学课程网络资源库,其使用的对象为教师、学生,从教学档案(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电子教案)、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习题库、试题库)和案例库三方面进行建设。在建设过程中将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知识和内容融会贯通,尤其是案例库建设时,其里面的案例要包含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两方面知识点,让学生真正掌握疾病从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预后和结局整个疾病的过程。网络教学资源库使教学资源的充分共享,不但有利于教师备课和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减少重复劳动[4],而且有利于学生通过网络资源库自学,扩展更多更新的知识,将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是医学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的过渡,由于专科这两门学科教学的特殊性,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必须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有效地融合两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促使学生更好地把器官的病理变化和患者的机能代谢等临床症状和体征联系起来,真正完成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课程的桥梁作用。
作者:刘洁 刘怀 彭微 徐筱红 单位: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黄萱.构建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创新性教学模式的研究[J].中国科学创新导刊,2013(1):40.
[2]王崇宇,吴伟建.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形态机能理论一体化教学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8):74-75.
病理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形态学科,它是介于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课。病理实验教学是其教学环节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通过观察病变的大体标本和组织切片得到对病变的感性认识,从而加深对有关基本理论知识和临床特征的理解,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独立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主要手段。不断探索实验教学方法及途径是提高病理实验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1 加强教师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的训练
实验教学环节是教师与学生直接接触和交流的重要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指导教师的理论知识、口头表达以及实验技能等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实验的兴趣程度,影响着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影响教师解决实验过程中存在问题的能力等。因此,在实验课前教师必须自觉地钻研理论知识,对实验技能进行训练和探索。对新教师严格考核,其内容包括备课教案是否合格、实验独立完成程度、是否能写出符合格式要求的实验报告,最后还要进行试讲,合格后方可进行实验教学的指导工作。只有这样,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才有保障。
2 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实验课教学质量
2.1 精讲理论、紧扣实验:病理学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实验课上,首先实习指导老师与学生共同回顾与实验相关的理论知识。理论复习要精简,要有侧重,不可全面重复理论课内容,以免影响学生的实验观察效果。让学生注重实验,通过实验验证所学的理论知识,加深和巩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课终可采取实验小结让学生自己综合分析,归纳理论知识及本次实验的重点内容之所在,以免形成病理学实验与理论知识完全孤立的局面。
2.2 运用临床病例讨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笔者在多年的病理学教学中体会到:学生对病理学实验课感觉学起来很抽象、枯燥、乏味、被动,学习兴趣不浓厚。通过在病理实验课中运用临床病例讨论,同学感觉自己学有所用,使死记硬背的知识点变得灵活起来,使抽象的病理学知识变得更具体、直观,使相关的医学知识结合更紧密,增加相互渗透性。由于学生是主动地进行知识的探索,学生课后感觉印象深刻,有利于对病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学习病理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强化了病理学的实验教学效果。病理学教学讨论,以疾病为中心,结合临床病例,提出问题,通过启发式、探索式、讨论式教学,引导他们主动参与、主动思考及分析。首先向学生提供临床资料(包括病史、临床表现、各种检查结果、治疗过程和疾病变化情况)及病理检查结果(活检或尸检结果),让学生经过综合分析、推理和归纳等思维作出正确的临床和病理诊断,最后分析病变与临床表现之间的相互联系,进而从整体上、从形态与功能变化上去认识和掌握某种疾病,在此过程中也达到培养和训练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进而引导学生将所学疾病的病理变化与临床知识结合起来,提高学习兴趣,真正体现病理学在医学学科中的承上启下作用。
2.3 将组织学知识融入病理实验教学:组织学与病理学同属形态学科,组织学知识是学好病理学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在观察病理切片过程中,复习相关的组织学知识是病理实验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之一。为了利于复习和巩固所学的知识,加强课程间的相互渗透和有机结合,使所学的知识更好地融汇贯通,在病理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实习指导老师为了使学生清楚地掌握每张切片的病变,只好帮助他们回忆正常组织的形态结构知识。通过示教正常组织切片这一环节帮助同学们在大脑中构建其正常的组织结构和特点,便于学生对比观察,使病理变化更具体、清晰、透彻。例如在观察肝硬化形成假小叶的结构时,我们应先回顾正常肝组织的组织学结构以及肝小叶的形态特点,只有学生掌握了肝组织的正常结构,才能理解假小叶与肝小叶确切的区别,能够更好的消化和吸收病理学实验内容,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记忆,从而提高了病理学实验教学效果。
3 注重学生实践技能及能力的培养
实验指导教师不仅应帮助和引导学生掌握病理学知识,还要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1)在病理学实验中,培养学生掌握对显微镜的使用和保养,要注意学生操作是否认真,是否准确、规范。及时矫正错误操作;(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在观察大体标本、组织切片时,学生常常不知如何观察或者囫囵吞枣,因此,实验指导教师有必要要求学生课前认真预习实习内容,在首次实习课开始就系统介绍标本的观察方法及要领。在教学过程中规范示教、规范语言,教会学生观察标本的要领。例如,观察子宫肌瘤的标本时,应教会学生观察其形状、大小、数目、颜色、质地、色泽、是否有包膜,还应细心观察其有无继发性病变。在观察组织切片时,首先让学生用肉眼观察,然后在低倍显微镜下进行全面观察整个组织情况,基本确定其病变特点及组织结构。最后,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更细微病变的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特点,从而总结疾病的病变特征,并归纳、全面分析作出准确的病理诊断。同时为避免学生在镜下盲目寻找病变,花费更多时间。可充分利用现代教学资源,如显微图像显示仪,教师将普遍问题和典型结构可显示在显示屏幕上,引导学生准确寻找。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养成正确的观察习惯,才能作到有条不紊的观察,更不会将某些病变遗漏掉,影响实验教学质量。
4 加强考核制度、提高病理实验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