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进出口贸易发展现状范文

进出口贸易发展现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进出口贸易发展现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进出口贸易发展现状

第1篇:进出口贸易发展现状范文

关键词:进出口贸易;影响因素;中泰

引言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国际合作的不断加速,使得世界各国之间的贸易与经济合作在不断深化,实现了世界范围内的资源交换与物质交流。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也加入了世界贸易这个大家庭,尤其是在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进出口总额更是不断加大。中泰两国自建交以来,双方贸易不断增多,再加上相关政策的出台,更加促进了两国间的经济交流。根据中泰入世谈判双边协议,90%以上的商品将要实行“零关税”政策,中国承诺大幅度削减进口关税和降低非关税壁垒[1] 。随着两国之间贸易的不断加深,进出口的经济量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2],因此分析进出口贸易的相关影响因素变得十分有意义,为今后继续深化贸易,通过国际贸易来加快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基础和借鉴。本文首先介绍中泰双边贸易的现状,进而根据中泰贸易的特点,分析影响中泰进出口的相关因素,从而提出对策,使得中泰进出口贸易有利于两国经济的共同发展。

1.背景分析

中泰两国的贸易往来有着悠久的历史,目前中国已经成为泰国最大贸易伙伴,无论是进口还是出口都是泰国的最大贸易商。中泰贸易虽然迅速发展,但其在发展中要面临了不少问题,例如贸易发展不平衡、产品结构趋同等。[3]因此,中泰在进出口贸易方面是合作与竞争并存,既通过双边贸易实现物质交换,又由于双边贸易,使得进口产品与国内自产产品形成一定的竞争关系。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需求量、供给量大的国家,因此,泰国在与中国的经济贸易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都很大。一方面,中国需求量十分庞大,这使得泰国有机会通过向中国出口商品而获得极大的收入;另一方面,泰国也可能由于接受中国的进口产品,而使得本国产品的地位收到影响,从而使本国经济发展收到阻碍。国际贸易是一把双刃剑,如何更好地利用进出口来实现中国与泰国的双赢,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问题,本文通过对进出口贸易的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提出对策与建议。中泰自2011年以来进出口贸易商品的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中国从泰国进口的产品中,初级产品占了一半以上的总量,并且自2011年以来有上升的趋势;相对而言,中国对泰国的出口产品中,制造业产品占的比重相对较大,2011年,中国制造业产品向泰国出口占了出口总量的79.41%,并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上述数据表明,泰国的出口产品多以原材料以及初级加工品,反映出泰国的制造业技术的欠发达以及中国的原材料的缺乏。处理初级产品和制造业机械产品外,一直以来泰国的另一主要出口商品是橡胶及制品、大米、木薯产品、蔬菜和水果等农产品。

以上是从商品结构的角度分析了中泰进出口贸易的特点。按主要市场来看,泰国进出口的主要市场如表2、表3所示:

由表2、表3可知,中国在泰国进出口总量上都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进口总量与出口总量均排名第三,这说明中泰之间的进出口对泰国国际贸易有着重要的影响。下面,本文将着重分析关税和汇率对中泰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2.关税政策对中泰进出口的影响

关税政策是指国家在一定时期运用关税手段以达到特定经济、政治目的的行为准则,不同国家在不同时期的关税政策也不一样,这主要取决于该国政治、经济及产业政策等分方面因素。关税政策对中泰进出口贸易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果蔬产品上。

2003年10月1日起,中国与泰国之间取消了108种蔬菜和80种水果产品的贸易关税,这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合作框架下的第一个“零关税”协议。协实施两年以来,中国与泰国的果菜贸易有了新进展[4]。

自实施零关税政策以来,中国对泰国的果蔬出口量大幅度增加,泰国对中国的果蔬出口量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实现了果蔬交换。然而,由于中国果蔬市场化程度低,规模小,种类不齐全;而泰国多以种植园的形式生产果蔬,并且规模大,品种多。因此,在果蔬双边贸易中,泰国比较具有优势,形成果蔬贸易顺差。

零关税政策极大地促进了中泰的进出口贸易,促进了两国经济的发展。然而,增加关税,则会使得进口商品的价格优势被削弱,从而抑制进中泰进行出口贸易。

3.汇率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汇率,又叫“外汇行市”或“汇价”,是国际贸易中最重要的调节杠杆。一国货币兑换另一国货币的比率,是以一种货币表示另一种货币的价格。

在国际贸易中,汇率对商品流动有重要影响[5]。汇率的变动带来的影响主要还是体现在价格方面。汇率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对于不同的进出口产品来说,影响也不相同。

对于一些刚性需求或者本国不存在可替代产品的进出口产品来说,汇率对其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小。比如,人民币汇率的下降,使得人民币的对外购买力降低,因而,进口同一个产品所花费的人民币金额较大。但是由于该产品本国不存在可替代产品或者替代产品价格更高的时候,汇率的下降对于该产品的进出口量没有影响。就中泰进出口贸易而言,泰国特色产品(如泰国香米)的出口不受人民币汇率影响。

对于一些本国存在可替代产品的进口产品或者进口的发生是由于国外产品价格低的产品而言,汇率变化会导致进出口量的变化。比如,人民币汇率的上升,使得人民币的对外购买力增加,在国内可替代品价格既定的情况下,此时从国外进口产品可以减少成本,因而会导致进口的增加,同时伴随国内相应产品需求的减少。

汇率的变化对中泰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对于不同商品来说是不同的,因此,在汇率变化的时候,要结合商品的特征来研究其进出口的变化。

4.其他影响因素

除了货币汇率和关税对进出口有影响外,还有其他因素对中泰进出口贸易产生影响。

自然条件的影响。泰国的农产品很有潜力,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能够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例如泰国大米、橡胶、蔬菜、水果等。这些产品在泰国的生产成本比其他国家的成本小很多,因此具有成本优势,此外,泰国为提升竞争力还可以进一步提升产品附加值。

竞争因素的影响。全球化的加速使得贸易的竞争上升到全球范围内。比如,中国是泰国大米的一大出口国,而近年来,越南大米作为一个竞争者存在,分摊了中国市场对进口大米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泰国大米的出口量。因此,泰国需要积极应对这些竞争因素,发扬创新精神,使得自身产品更具有特色。

非关税贸易壁垒的影响。非关税壁垒指的是由于各国各地区产品的标准不同,而使得国家间贸易不能正常进行的一种现象,这是国家为了控制进口额,缓和贸易逆差而采取的措施,也是影响中泰进出口的一大因素,通常是由当局者制定,可以归为宏观调控因素。

5.总结

中泰进出口贸易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如何应对这些因素的变化是进出口贸易过程中的关键问题所在。中泰双边贸易给两国都带来了经济的增长,因此对于进出口贸易良好发展的控制极为重要。对于外部因素,如对方国家的关税政策变化等,国家应该积极应对,采取相应的措施,最小化不良因素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而导致的本国经济的影响。对于汇率的影响,国家应当充分考虑汇率的变化,对于是否进出口做出权衡。而对于自身而言,无论是中国还是泰国,都应该对自身产品进行改进与完善,使得自身产品富有自身特色,更加具有市场竞争力,使自身在全球化市场中处于有利地位。(作者单位: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郑国富. 中国与泰国双边贸易合作发展的状况、问题与对策[J]. 经济论坛,2014,09:139-145.

[2] 薛铭铭. 中泰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D].重庆大学,2011.

[3] 陈梦瑶. 中泰贸易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D].吉林大学,2014.

第2篇:进出口贸易发展现状范文

关键词:俄罗斯;贸易比较;GDP增长;OLS回归

中图分类号:F752.7;F2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s).2012.04.36 文章编号:1672-3309(2012)04-79-03

一、中对日俄贸易发展现状

据统计,中日与中俄的进出口自1992年到2011年间高速发展,中国对日的出口、进口和贸易总额分别上涨了10.676倍,12.224倍和12.51倍;中国对俄罗斯的出口、进口和贸易总额分别上涨了14.65倍、10.429倍和11.51倍。

在1992年至2011年间,尤其是2002年开始,随着我国进入WTO,中日与中俄的贸易速度明显上升。然而,中日与中俄贸易在数额上有着巨大的差异。中日贸易额远远超过中俄的贸易额,并且一直是保持着高倍数的关系。

图 1 中日与中俄进出口贸易额的倍数统计 (单位:倍)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商务部数据计算得出

图1中统计了1992-2011年间,中俄与中日之间各项贸易额的倍数关系。可以看出,中国出口俄罗斯与出口日本的贸易倍数在1994年到2002年间一直保持在10倍以上,这也导致了对应年份的进出口贸易数额的倍数也在10倍左右。

导致这个现象的原因是1994年至2002间,日本与中国的贸易不断高速发展,但与此同时,俄罗斯与中国的贸易却停滞不前。1992年,俄罗斯实行了经济体制改革,实行“休克疗法”,即全面放开物价,紧缩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企业私有化。然而,改革使得物价水平极速上升,企业税负过重,失业人数增加,财政赤字由于政府对失业人员的救济而不降反升。虽然这个政策在两年后即被取消,但是,1992年之后,俄罗斯的经济进入了长期的衰退。于是,在1992年至2002年间的中国改革开放大浪中,中国并没有打开俄罗斯的市场,只保持着原有的数额。直到2000年,普京上台,进行了系列的改革措施,稳定了物价,俄罗斯的经济开始复苏,并随着2001年底中国加入WTO,中国对俄罗斯的出口才得以快速发展。就是在这十年间,使得中俄之间的贸易额远远差于中日之间的贸易额。

此外,从图 1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出口倍数的波动非常大,在1992年至1999年,中国对日本的出口增加远远大于中国对俄罗斯的出口。但在1999年之后,这个比例不断下降,直到2011年的3.812倍。虽然,倍数在不断缩小,但是所有的数据都在5左右及以上徘徊,这说明,中俄的贸易相比中日的贸易,仍有巨大的差距。

二、中日与中俄的贸易增长率比较

虽然中俄的贸易增长绝对值比中日贸易增长绝对值小,但是我们可以对其增长率进行比较,从而进一步分析中俄与中日贸易的发展状况。

图2中,虚线指标为俄罗斯的进出口状况,而实线指标为日本的进出口状况,可以明显地看出,中国对俄罗斯的进出口增减幅度明显大于中国对日本的进出口幅度。其中,中日进出口的数额平均年增长率中,除了少数年份出口变动较大以外,其余的数额平均增长率都有约15%的平均年增长,增长速度比较平稳。然而,将其对比则发现,中国与俄罗斯之间的进出口贸易增长率,却没有中国与日本的贸易增长率那么平稳。

图 2 中日与中俄的1993-2011进出口贸易增长率(单位:%)■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商务部数据计算得出

此外,笔者利用方差公式■对1993-2011年间中俄与中日贸易额的进出口增长率进行了计算,得出了双方各项数额的方差(见表1)。

从计算结果上看出,中俄的各项数额波动方差均大于中日的各项数额波动。其中,最明显的是中国对俄国的出口增长率,其方差为22441.657,远远高于中国对日本出口增长率的方差3395.159,可见从数理上看,相比中国与日本的贸易,中国与俄罗斯的波动更大,其中,出口的波动差异巨大。

表 1 中国对日俄进出口数额的增长率 (单位:%)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商务部数据计算得出

三、中俄出口贸易增长率比中日出口贸易波动大的原因分析

(一)中日的出口贸易增长率的分子基数大。因为Rt=■,其中,Rt为中日t期的出口贸易增长率,?驻E为中俄出口贸易额t期比t-1的增值,E■则为中日t-1期的出口贸易额。由于中日贸易额都比中俄贸易额要大,所以,虽然从增长的绝对值上看,中国对日本的进出口数额增减绝对值都大于俄罗斯,但是由于中日的贸易数额基数本身很大,导致其增减额的比例没有中俄之间变化幅度那么大。

(二)日本对中国的贸易政策相比俄罗斯对中国的贸易政策稳定。虽然日本对中国的出口也有很多的壁垒,但是这些政策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相比之下,俄罗斯对中国的贸易政策变化非常大,且实施迅速,对华在俄的企业以及对中国往俄罗斯出口的货物采取的措施也具有针对性,这对中俄贸易的影响非常剧烈且深远。

第3篇:进出口贸易发展现状范文

【关键词】中国 韩国 文化产业 文化创意产品贸易 国际竞争力

一、中国文化创意产品贸易发展现状

(一)文化产品贸易额增长快速,市场占有率扩大,国际贸易地位逐渐提高

根据《2010创意经济报告》的数据来看,2008年中国在世界文化贸易中的比重达到21%,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第一大文化产品出口国。

2011年中国文化核心产品进出口总额为199.1亿美元,同比增长21.4%,贸易顺差174.9亿美元。从表中可以看出,1992年到2008年我国文化产品出口额呈稳步增长状态的,特别是在2001年到2008年这一阶段增长速度尤为明显。但就整体贸易而言,发展空间还有很大。

(二)我国的主要文化创意产品贸易依然存在逆差

1.在商业演出方面,中国具有国际水准的表演团队出国表演的平均收入还不到四千美元,比如杂技芭蕾舞《天鹅湖》,每一场的收入也只不过才3万美元,而我国一年的海外商演总收入还不如太阳马戏团的年收入。2.在图书进出口方面,中国的图书行业一年只有6000万美元左右出口额,多年来,我国的图书进口量与出口量一直是10:1的严重逆差状态。3.近年来中国电影市场火爆,虽然内地电影市场票房一路飙升,但海外电影票房却是一片惨淡,票房不过几千万元人民币。从进出口量上来看,中国在2000年到2014年之间进口影片超过4300部,而出口电影只有几十部,贸易逆差很是惊人。

存在贸易逆差的主要文化创意产品不只是在图书,商业表演和影视剧行业,还普遍存在于音像制品,网络游戏和动漫行业,并且逆差都非常大。

二、韩国文化创意产品贸易发展现状

(一)韩国的文化产业发展迅速,文化产品销售额逐年增长,对外出口量也是不断扩大

2005年韩国的主要十大文化产业领域包括游戏,漫画,音乐,出版,广播,电视,电影,广告,角色和教学娱乐等发展快速,仅当年的销售额就高达437亿美元,较上一年增加了13.3%,约占到韩国GDP的6%,远远高出中国的3%,而世界的平均水平才4%。在2007年,韩国国内文化产业销售额达到58.61万亿韩元,与2002年相比,这五年间增长了7.3%,同年,文化产业总的销售额占到GDP的6.5%,总的附加值占到GDP的2.6%。

(二)韩国文化产业核心产品贸易量始终处于逆差,整体发展薄弱

韩国文化产业核心商品从2002年到2008年这七年间出口额就增长了210%;而在进口额上,从2002年到2008年进口额都远大于出口额,可以看出韩国文化核心产品贸易逆差严重。

三、中韩文化创意产品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比较分析

综上所述,中国文化产业近些年在整体上发展迅速,进出口贸易量不断增加,国际竞争力大大提高。特别是在产品设计服务,广告,新媒体,艺术产品,古董等创意产品的出口在不断增长,势头强劲。韩国与中国相比,整体上的发展略逊与中国,中国还有一项优势创意产品,那就是印刷品,并且是增长较快的一项产业,而韩国虽然印刷品也得到发展,竞争力上升,但还远不及中国,增长率也不及中国的高。中韩两国有其自身的发展基础和资源,近几年中韩的文化产业发展很快,出口额也在不断上升,国际竞争力显著提高,市场前景广阔。

提高中国文化创意产品竞争力的对策

(一)加快并巩固文化创意产业的集群建设,发挥其集群效应,赢得规模经济。结合自身发展优势,打造出完整的、高效的、专业的产业链条,实现规模经济最大化的战略目标。

(二)重视本土化发展,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名品品牌。我国要加强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投资,努力发挥本土优势,结合大众需求,打造出自己的文化创意产品品牌。

(三)加大对文化创意产业专业人才培养。应该加大对专业人才的培养,有针对性培养,尤其是要具有国际水平的高端人才,复合型人才,还有营销人才。

(四)加强法律建设,完善文化创意产业相关的政策法规。要制定差异性文化产业政策以适应不同地域的文化,加大对文化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五)加快文化创意产品“走出去”,扩大文化创意产业国际影响力。要加快步伐扶持一批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打造民族文化,使其成为核心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金兑炫.韩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北京:对外经贸大学,2010.

[2]江曼.我国影视文化产业出口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北京:经济贸易大学,2014.

第4篇:进出口贸易发展现状范文

关键词:河南;“十一五”;对外贸易;PCA

中图分类号:F87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3-0042-02

一、概述

河南省一直以来被称作“农业大省”,18个地级市的三大产业布局各有特点,具体到对外贸易方面,河南省外贸经济虽是自身的薄弱环节[1],但依靠自身努力,不断壮大对外经济规模,以沿海先进省份为榜样争取后发赶超,在“十一五”规划期间仍取得了可喜的进步。从2006年到2010年的五年间,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十分复杂,首先是全球经济的一片繁荣,河南省重工业、纺织业以及制造业表现优异;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将世界经济的上升势头一下拉入深渊,我国进出口深受影响,欧美等主要贸易伙伴纷纷陷入经济低迷,河南省对外贸易也出现较大波动;2009年以来,世界金融危机不断深化,欧美各国经济持续走低且不确定性显著增强,我国通过积极地宏观调控,对外贸易实现恢复性增长,河南省基本恢复到次贷危机前的良好局面。

纵观“十一五”,我省对外贸易之所以能够实现“V”型反转,主要得益于省委、省政府在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领导全省人民努力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在保持经济健康稳定增长的前提下,一手抓传统产业升级改造,一手抓新兴产业谋划培育,以增强自身实力为出发点,积极开拓外部市场,千方百计吸引投资,有针对性地采取应对措施,努力解决外贸经济中的矛盾与问题[2-4],为筑巢引凤夯实基础。在这五年中,河南省各地市的对外经济尽管都经历了波动起伏,总体发展良好,但个体差异也比较明显,如何正确认识18个地市的对外贸易发展现状,横向对比各地市的外贸经济实力、现有规模,这对今后河南全省以及各地方的经济发展规划制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文数据来源于河南统计年鉴,以2006年至2010年河南省18个地市的对外贸易统计数据为参考对象,选取11个与宏观经济指标进行研究,首先对五年数据进行平均,在对比进出口贸易额、引进外企、吸引投资等实际数据的基础上,以主分量分析为工具进行具体特征指标的降维压缩,并最终提取单一指标用来衡量对比“十一五”期间各地市的对外贸易发展。

二、各地市对外贸易宏观指标选取

河南省的18个地级市产业格局、工业布局均有差异,在由内向型经济向外向型经济发展过程中,各地市依靠自身特点,积极吸引外企,引进外资,壮大优势产业,形成了以省会郑州为龙头的对外贸易发展格局。不过,在“十一五期间”各城市的进出口贸易额不同,吸引外资、拉动投资效果不一样,引进外企数量、规模也有差异,如何从宏观上横向对比各地市对外贸易,在纷繁复杂的各类外贸经济统计数据中选取合适指标,这是本文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所选用的11种外贸经济相关指标可分为四类:(1)外商和港澳台商在豫直接投资金额(x1,x2),包括外商和港澳台商在豫直接投资各市新签协议(合同)金额、直接投资各市实际利用外资;(2)进出口贸易额(x3,x4),包括各市进出口总额、各市出口额;(3)外商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登记注册情况(x5-x9),包括外商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各市年末实有企业数、年末实有企业投资总额、本年登记企业数、本年注销企业数、本年注册企业投资总额;(4)利用省外资金情况(x10,x11),包括利用省外资金各市新签协议(合同)金额、各市实际利用省外资金。严格来说,利用省外资金不属于国家之间外贸经济范畴,而是国内地区之间的对外贸易,针对河南省实际情况而言,省外资金的流向主要跟各地市的投资环境、优势平台、特色产业相关,这些基本条件与吸引外企、拉动外资是密切相关的,所以也将各市利用省外资金情况作为外贸经济指标。除指标x8外商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各市本年注销企业数以外,其它指标数据越大,说明外向型经济规模越大,对外贸易发展越好,而x8数值变化对外贸经济的影响与其他指标正好相反。

所选用的河南省“十一五”期间11个指标数据,共同点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前后变化趋势相同,为了横向比较18地市对外贸易的现状,有必要对各指标的五年数据进行平均,这样有利于宏观把握与对比。由平均后的数据可以发现,“十一五”期间省会郑州外贸经济表现突出,绝大多数指标排名均靠前,只是外商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各市本年注销企业数(x8)这一指标由于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表现不佳。紧随其后的是洛阳,其各项指标优势也相对较为明显。濮阳与商丘的多数指标排名均靠后,如果根据各指标单项排名推测最后的综合排名,两市差距并不大,分属16、17位,但是这样简单计算忽略了指标的方差等诸多因素,与实际不符,需要更科学的比较。

三、主分量分析原理

主分量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PCA)常用于数据压缩和信息抽取。在PCA过程中,特征指标的方差越大,则其对主分量所包含的变异信息贡献就越大,对PCA结果影响越大。所以在进行PCA之前,有必要先对特征指标进行预处理,包括调整各指标数据大小方向一致、统一各指标数值的均值方差,这样经处理后的指标再进行PCA,结果往往更有效更可靠。通常取包含原高维特征指标空间变异信息85%以上的前几个主分量构成新的低维特征空间,从而实现降维压缩。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河南省18个地市与对外贸易相关的11维指标空间,对特征指标进行预处理,首先对各指标进行零均值1方差处理,然后将x8数据取倒数,对预处理后的指标特征空间进行PCA,得到11个主分量y1-y11,由于前两个主分量y1、y2对原始指标特征空间变异信息的贡献率达到90%以上,所以选取它们为新的特征空间,从而将11维空间降为2维空间。在新的低维主分量空间中,采用单一指标z将y1、y2所包含的变异信息全部囊括,z定义为外贸经济规模评价函数,其数值大小即为样本得分情况,其表达式为:

z=(y1-0.849934+y2-0.060847)/(0.849934+0.060847)

18个样本的前两个主分量、外贸经济规模评价得分z、排名结果列于表1中。

可以发现,省会郑州依靠其较为完备的基础建设、优良的投资环境、雄厚的产业规模,在对外贸易中表现出色,排名第一;基础建设与产业规模相对较好的洛阳、南阳以及部分豫北城市紧随其后;而豫东、豫南各地市由于工业基础相对薄弱,特有优势产业不够突出,所以排名相对靠后;处于省内中游的商丘,比排名靠后的濮阳更具有外贸优势。经PCA方法排序的名次与实际情况较为符合,具有较高可信度与客观度。

四、结论

“十一五”规划是不平凡的五年,在国际金融危机、国内通胀与通缩危机并存的不利环境下,河南省的对外贸易仍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通过选取与外贸经济有关的特征指标,横向对比18地市的外贸经济发展现状与规模,本文得出以下结论:

(1)与外贸经济有关的特征指标多种多样,从进出口贸易额、引进外企、吸引投资等角度提取的十余个指标作为参考特征,可以宏观把握河南省各地市对外贸易发展现状与规模。

(2)PCA方法非常适合于从外贸经济指标的高维数据空间提取变异信息,将特征空间降维压缩、简化特征指标数量,有利于各地市样本之间的横向比较。最后提取的外贸经济规模评价得分将18个地市进行了排序,省会郑州居首,豫东、豫南地区普遍排名靠后。

作者单位:安阳师范学院

作者简介:马岚岚(1983.10.03— ),女,汉族,河南安阳人,硕士,助教,安阳师范学院经济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物流管理

参考文献:

[1]乔雅君. 河南外贸发展对经济增长模式转变的影响[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2010,28(1):37-40.

[2]徐冉. 现阶段河南对外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8,21(3):34-35.

第5篇:进出口贸易发展现状范文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国内生产总值;国际贸易

中图分类号:F7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07)01-0089-09

一、引言

近年来,全球外资流量的增长率超过了其他任何世界经济主要综合指数,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由1990年的201亿美元迅速升至为2000年的15 092亿美元,增长了374.1倍(IMF资料)。在中国,随着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和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外商直接投资涌向中国。自1994年起我国已连续12年居发展中国家利用外商投资第一位,在全球仅次于美国居第二位,并且在2002年实际利用FDI(指外商直接投资,以下均同)规模超过500亿美元,首次超越美国,成为世界上利用FDI最多的国家,FDI对我国的经济增长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伴随着FDI的大量涌入,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和进出口贸易也不断创下新高,FDI成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

外商直接投资与国民经济增长方面:从2002年开始,我国利用外资的规模持续超过500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成为我国GDP持续快速发展的一个有力支撑。由于FDI拓宽了融资渠道,克服了自有发展资金的不足,并且摆脱了银行储蓄投资的约束,从而直接和间接地促进了经济的增长,使资金达到更高的效用水平,在资本相对贫乏的国家在不减少消费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更多的外来投资来促进经济的增长。在FDI与经济增长方面,陈景煌、陈浪南(2002)认为我国FDI与GDP的关系是正线性相关;任永菊(2003)实证分析证明了FDI与GDP存在长期关系, 其因果关系随着滞后期的不同而不同;陈伟国、赵兵(2004)、杜江(2002)等都认为FDI对资本形成和积累有积极作用,并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FDI与GDP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将在后面的实证分析中得到证明。

外商直接投资(FDI)与国际贸易方面:外商直接投资被普遍认为正在取代国际贸易,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是促使东道国经济发展和加快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催化剂(葛顺奇[3])。小岛清[9]指出FDI可以在投资国与东道国之间创造新的贸易机会,使贸易在更大的规模上进行,当东道国具有了基于FDI的“生产函数改变后的比较优势”时,显然会导致东道国对外贸易能力的增强,国际贸易与FDI之间呈现互补效应。杨迤(2000),钱晓英、赖明勇、张大奇(2001),李琴[1]等通过实证分析,得出我国FDI流入与进出口存在长期正相关关系,FDI提升了我国贸易产品的竞争力,改善了进出口结构,促进了国际贸易;李平、范跃进(2003)通过“综合动因模型”及经验分析,认为我国贸易自由化促进了FDI流入;王创(2005)认为FDI与出口在长期范围内存在互补关系,但FDI与进口的长短期关系却有所不同,在短期内FDI与进口贸易互补,但在长期却表现为相互替代。对外直接投资与国际贸易(主要是出口贸易)之间主要是互补或者是替代的关系,国外的学者们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具体要根据母国(或跨国公司)投资的动机、类型和发展阶段而定。Helmberger和Schmitz(1970)指出,国际贸易和对外直接投资之间是互补关系还是替代关系其实是一个实证问题而非理论问题,在不同的国家实证结果可能会显示出差异性。作为贸易大国,FDI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不容忽视,因此相关的实证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国民经济增长(GDP)与国际贸易方面:FDI既作为直接的因果关系出现,同时也作为联系国际贸易与真实经济增长的桥梁存在。我国的出口贸易主要通过劳动投资来促进经济增长,从弹性系数看,出口劳动投资增长以及投资劳动经济增长的作用都很大,我国的出口贸易主要是通过带动国内投资和外商投资来促进经济增长的。对于我国是否为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国家一直有着广泛的争论,大部分实证分析表明,二者存在双向因果关系笔者认为,出口贸易对于经济增长有着明确的直接推动作用,而经济增长是间接通过诸如吸引FDI等因素来影响出口贸易,二者影响的方式有所不同而已。在后文国民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的数据分析中也可以体现出这一点,即中国属于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国家。

随着经济全球化速度的加快,FDI成为全球化浪潮的一个重要特征。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吸收FDI的第一大国和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常常被引以为例说明FDI的有力影响。研究FDI、GDP以及进出口贸易三者之间的关系将有助于深入了解我国的经济发展现状以及形成对宏观经济决策的参考,以下将基于我国1983―2005年间的相关统计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揭示以上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 FDI与GDP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在相关的理论中,以美国经济学家H.钱纳里和A.斯特劳特1969年创立的两缺口模型最具代表性。该模型认为,经济发展主要受三种因素约束:一是储蓄约束,即国内需求水平低,不足以支持国内投资需求的扩张,影响经济发展;二是外汇约束,有限的外汇收入不足以支付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资本品和消费品进口,阻碍经济发展;三是吸收能力约束,即由于缺乏必需的技术和管理,无法有效地使用外资和各种资源,从而影响生产率的提高和经济发展。因此,钱纳里等人认为,如果发展中国家能成功利用外资便可以逐渐克服储蓄、外汇和技术的约束,增加国民总储蓄和总投资,进而促进经济增长。对于我国体现国民经济增长的GDP而言,FDI的作用是显著的,表一是我国1983―2005年共23年间的GDP、进出口额、FDI的数据统计: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www.stats.gov.cn 及商务部网站www.mofcom.gov.cn 公布数据整理而得。

1.FDI对于GDP的作用:根据其中的GDP和FDI数据绘成图一显示二者不同年份的变化(为了便于更直观的显示二者变化,GDP的单位为百亿元,FDI的单位仍为亿美元):

图一GDP&FDI年份变化图

由图一并结合我国的经济发展史可以大致定性地看出,1983―1991年我国的经济受益于改革开放政策而开始显示活力并快速发展,对于FDI的吸引作用自1991年起凸显,1991―1997年FDI开始快速增长,得益于此我国的GDP在这段时间内加速增长。1997―2001年FDI增长的势头减缓甚至开始回落,相应地GDP虽然持续增长,但是增长速度开始趋缓,这段时期处于对过去FDI进行消化和调整的阶段。2002―2005年FDI再次迅速增长,并突破500亿美元,GDP也相应地迎来了又一次加速增长,这些表现大致可以从表一的数据中得到验证。为了进一步研究二者之间的相关性,同时也为了增加模型建立的准确性增强确定系数R SQUARE的说服力,我们继续根据表一的数据绘出GDP与FDI之间关系的平滑散点图,如图二所示:

图二GDP―FDI关系散点图

图二中的散点图与幂函数曲线类似,即y=a0+a1xb+e,根据散点图确定模型可以增强确定系数R方的解释力度与可靠性。由于对幂函数本身不便于做相关分析,而引入对数后更容易得到平稳数据且不会改变时间序列的性质和相互关系,因此我们对函数本身进行对数变换后得到如下模型:

lnGDPt=a0+a1lnGDPt-1+a2lnFDIt+a3lnFDIt-1+e (1)

其中,GDPt为当年的国内生产总值,LnGDPt作为被解释变量即因变量出现;GDPt-1为上一年度的国内生产总值;FDIt为当年的外商直接投资,FDIt-1为上一年度的外商直接投资,三者的自然对数作为解释变量即自变量出现;a0为常数项,a1、a2、a3为自变量系数,e为误差。FDI对于GDP是一个累计作用,考虑到较t-1期更早的变量对于GDP的作用相对t期和t-1期的贡献度较低,在模型中只考虑到t-1期(在后面的分析结果中可以得到这一结论);而其他影响GDP的因素我们都归结到GDPt-1中,这样便于模型集中研究GDP―FDI之间的关系。基于表一的数据整理后经SPSS11.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到结果如表二:

表三的相关和回归分析输出结果显示,原模型中的t-1期FDI无需考虑,这也验证了最初我们对于FDI年份变量的引入设置上是正确的,而同时常数项也可以从模型中去除,这一点很容易理解,t-1期的GDP已经涵盖了常数项的作用。而其他两个主要变量的t值均通过了1%的显著水平检验。根据分析的结论,模型应该重新调整为:

lnGDPt=0.923lnGDPt-1+0.195lnFDIt+e (2)

模型表明,FDIt增加一个百分点,对于GDPt的贡献则有0.476个百分点,也就是说,FDI增长10%可以拉动GDP增长4.76%。可见目前FDI对于我国的GDP增长作用很明显,其中一个可能的原因就是博取人民币的升值带来的资本收益而流入,FDI还欠缺适当的管理和引导。为了同时比较GDP对于FDI的吸引作用,以下我们进行GDP对于FDI的作用的实证分析。

2.GDP对于FDI的作用:二者随年份的变化见图一所示,二者之间的关系散点图可以参考图二,只是横轴和纵轴变量互换,由于篇幅所限,在此不再显示。我们依据上述同样思路,建立模型:

lnFDIt=a0+a1lnGDPt+a2lnGDPt-1+a3lnFDIt-1+e(3)模型中的变量说明同A中的解释,通过SPSS11.0分析结果如下:

表四中调整后的确定系数为0.972,说明自变量对于因变量的解释比较充分;而通过F检验说明方程变量间的显著关系成立;D-W值显示不存在明显的序列相关性。

上述自变量中LnGDPt-1通过检验结果可以从原模型中剔除,其他自变量的相关系数均通过了1%显著水平的t检验,即拒绝原假设H0,从而得到FDIt-1、GDPt与因变量FDIt显著相关的结论。原模型修正为

lnFDIt=1.216lnGDPt+0.911lnFDIt-1+e (4)

根据模型计算,GDP增长10%,吸引的FDI将会增加4.76%。通过1、2两项分析结果比较(特别是对比标准相关系数和偏相关系数)以及上述的计算结果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即目前我国GDP增长对于FDI的吸引力相比FDI对于GDP的贡献来讲,两者的相互作用很接近;另一个方面,GDP的增长比例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我国吸引的FDI的高速增长。

二、FDI与国际贸易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在世界经济中,国际直接投资是最能体现经济全球化概念的经济运作方式之一,且与国际贸易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从总体上看,国际对外直接投资与国际贸易相互作用、相互促进,都在大幅度增加和日益扩大。影响国际贸易增长的因素有许多,从理论上讲,仅就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的关系而言,直接投资究竟是构成对贸易的替代,还是产生了对贸易的创造,这主要取决于国际直接投资的类型。在FDI与国际贸易相互数量关系上,蒙代尔的替代模型、Markusen和小岛清的互补模型是对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数量关系进行界定的一般理论模型。以下首先根据表一数据绘出进出口贸易与FDI之间的关系图(为了更直观的比较二者的年份变化,进出口额的单位选为十亿美元):

图三进出口额&FDI年份变化图

图三中进出口额与FDI随年份的变化过程大致与图一中GDP与FDI的变化阶段相同,在1991―1997年间以及2001―2005年间随着FDI的快速增长,进出口贸易额相应地得到一段加速增长期,并于2004年突破万亿美元关口,使我国的国际贸易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同第二部分研究方法一样,为了进一步凸显二者的相关关系以及增加模型建立的可靠性,我们继续绘制出进出口额与FDI之间的散点图:

图四进出口额―FDI关系散点图

图四中的散点图同样与幂函数曲线类似,为此我们建立相同的模型:

lnExImt=a0+a1lnExImt-1+a2lnFDIt+a3lnFDIt-1+e (5)

模型中ExImt和ExImt-1分别表示t期(当年)和t-1期(上一年)的进出口额,其余变量说明同前,通过SPSS11.0分析结果如下:

表六中调整后的确定系数为0.991,方程显著通过F统计,D-W约为2(2.061)表明模型误差项不存在序列相关性。表七是相关与回归分析输出结果:

上述结果排除了FDIt-1对于当期进出口额的影响,可见FDI对于进出口的影响是滞后性的,主要是对第二年的进出口额产生影响,这与经验上的理解也是吻合的,投资不会产生即时效应。T检验依然通过了1%的显著水平测试,共线性统计应用的方差膨胀因子表明自变量之间不存在明显的共线性作用。根据以上分析结果,模型修正为:

lnExImt=1.08lnExImt-1+0.143lnFDIt+e (6)

FDI增长10%将会带来进出口贸易2.73%的增长,这一比例并不高,FDI对于进出口贸易的直接的作用并不是很明显,外资大量流入的目的并不主要是增大出口换取利润,而是由于其他原因,如人民币升值带来的资本收益、QFII投资等,与前面关于FDI的作用的结论相吻合。

三、GDP与国际贸易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近年来我国的GDP与进出口贸易均保持了高速增长,由于进出口贸易对于GDP的直接贡献作用以及贡献比例,二者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的趋势应该比较吻合,这一点从图五中可以看出,1991―1997年以及2001―2005年GDP和进出口贸易增长均大幅增长。

图五GDP―进出口额年份变化图

图六GDP―进出口额关系散点图

图六GDP与进出口额的散点图示与前面研究的两种相关关系略有不同,图中显示二者的相关关系既类似于前面的幂函数形式同时也类似于线性关系(如果去除1997―2001年之间的异常数据,这种类似则非常明显),而在我们的经验中进出口贸易额直接贡献于国内生产总值,为此,我们同时设立两个模型――幂函数与线性函数模型进行验证比较,首先与前面的分析相同采用幂函数模型并应用SPSS11.0统计分析:

lnGDPt=a0+a1lnGDPt-1+a2lnExImt+e(7)

上述分析中调整后的确定系数R Square为0.996,方程和系数各自通过了相应地F和t统计检验,从而接受H1假设,即接受修正后的模型:

lnGDPt=0.842lnGDPt-1+0.16lnExImt+e (8)

该模型中进出口贸易增长10%将会带来GDP 5.33%的增长,也就是说GDP增长1/2以上的动力源自国际贸易,表明进出口贸易在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其次,我们假设线性模型:

GDPt=a0+a1GDPt-1+a2ExImt+e(9)

同样成立,以下通过SPSS对其进行统计分析:

在这里ExImt的偏相关系数达到了0.78,即进出口贸易自身的78%直接贡献给了GDP(此比例可以理解为有效程度,不代表占GDP总值的比例)。综合上述结论以及图七有关历年进出口额占据GDP的比例直方图可以说我国经济基本上属于出口导向型国家,或者说是准出口导向型(下图中2003―2005年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都在60%以上)。

图七进出口额占GDP比例直方图

注:1.以上实证分析中最优方程的选择一律采用全部输入法(Enter);

2.计算贡献比例时采用的是变量的偏相关系数,这样才能准确显示其他控制变量不变时目标变量的独自贡献值;

3.上述研究中,如果把1997―2001年的数据作为异常数据剔除,无论是图形或是函数都会拟合得更好,在散点图中已经体现明显,本文篇幅所限,不再列出研究。

四、结语

从以上的图示中可以定性地看出,FDI与我国经济运行、对外贸易的轨迹基本平行,在一定程度上这是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对外贸易贡献显著的反映;通过实证分析,显示FDI与我国经济增长、对外贸易具有较高的正相关关系,特别是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促进关系。综合前面的研究可以得出下列结论:

1.FDI与GDP(国民经济增长):

快速增长的GDP是吸引FDI增长的原动力,而FDI的增长对于GDP的带动作用也是同等的;FDI增长10%可以拉动GDP增长4.76%,GDP增长10%将吸引FDI增加4.76%。

2.FDI与国际贸易:

进出口贸易与FDI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FDI增长10%将会带来进出口贸易2.73%的增长。但是我国吸引的FDI并非都出自于贸易以及分享经济高速增长的需求,而是带有另外一些投机性的因素在其中,如博取人民币升值带来的资本收益;投资房地产以及证券市场(如QFII)享受双重收益等。

3.GDP与国际贸易:

进出口贸易主要是通过带动投资来促进经济增长;进出口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其中GDP增长的50%以上来自于进出口贸易(进出口贸易增长10%将会带来GDP 5.33%的增长);从定性和定量上看,我国经济都属于出口导向型国家,只是程度并不是目前所流传的那么深。

我国目前吸引的FDI金额已经较高,FDI居第一位并不代表全部,中国也并非在所有的吸引外资项目上都超过了美国,FDI在美国的外来投资中只占一小部分,而我国的FDI比重基本上在外资结构中占了全部,从这方面看我国对国际资本的吸引力在深度和广度方面还不够。另外,过高的FDI在产业流向分布不合理以及使用不充分情况下其弊端同样不可忽视,在增加外汇储备的同时,FDI也带来了利润汇出对国际收支平衡产生潜在压力的风险,使经常项目的顺差减少,从而导致一国的国际收支情况恶化;而大量的外汇储备在我国常被用于大量购买美国国债,相当于中国以较高的成本吸引来了外国投资,却又将吸引来的资本以较低的收益率借给美国使用,这是一种很不合理的现象。

因此,目前我国对于FDI注重的不应该只是数量,更重要的是吸引来的外资如何分布合理化,通过资金的正确带动引导和促进合理以及科学的产业布局,从而促使整体经济结构更加合理有效,以便更好地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针对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我们应在维系第一、第二产业增长的同时,加强第三产业以及国内贸易的发展,使产业结构合理化,降低国民经济对出口贸易的依存度;在国际贸易方面一方面引导合理的进口需求,更重要的是增加出口贸易的附加值与含金量,改变过去以粗加工和原材料出口等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出口的特征(例如:商务部部长在中美贸易争端中曾经打了一个生动的比方,我国出口美国几亿双袜子的利润值还抵不过美方向中国出售一架波音747的利润值)。因此合理利用FDI、调整出口布局以形成合理分布对于国民经济的长期、稳定、健康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李琴.FDI流入与中国对外贸易关系的实证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4,(9).

康赞亮,张必松.FDI、国际贸易及我国经济增长的协差分析与VECM模型[J].国际贸易问题,2006,(2).

[3]葛顺奇.跨国公司国际直接投资:回顾与展望[J].世界经济,2003,(3).

[2]张金杰.止跌回升态势――2003―2004年国际直接投资趋势分析[J].国际贸易,2003,(10).

[3]陈志刚.外国直接投资与经济发展:理论、实证和政策[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4.

[4]沈坤荣等.我国贸易发展与经济增长影响机制的经验研究[J].经济研究,2003,(5).

[5]吴一丁,毛克贞.我国出口贸易影响经济增长的路径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6,(2).

[6]黄华民.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实质经济关系的实证分析[J].天津:南开经济研究,2000,(5).

第6篇:进出口贸易发展现状范文

关键词:大连;对外贸易;进出口结构;国际市场

一、大连市对外贸易形式分析

(一)2017年大连外贸运行的基本情况

随着时代政策的更新,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发展整体处于平稳增长阶段。在此大背景下,大连市加快了自身外贸改革的步伐,实现对外贸易的新发展。另一方面,在加工贸易当中,也进一步实现了梯度性的转移,整体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1.对外贸易新兴市场加速成长2017年,大连市的总进出口额超过4000亿元,与去年相比增长超过21%,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也超出了7.46%。在出口方面,总值达到1745.8亿元,与去年相比增加了8%,同期对比。提高了7.91%。在进口方面,总值达到2386.4亿元,与去年对比,增幅超过33%,相比于全国平均水平,超出了14%,与上一年度对比增幅超过35%。由此可见,大连市外贸整体发展水平与发展增速都相对良好。2.对港澳台地区外贸出口能力进一步增强在大连出口贸易地区中,出口增幅最大的为港澳台地区,与上一年度对比增长超过33%,领先第二10%。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香港良好的进出口政策和与大连地理位置相对接近。3.大连外贸市场呈现多元化民营企业贸易进出口增长最快2017年,全市民营企业的进出口额占总体的28.66%,总额达到1184亿元,位居第二。民营企业增幅超过全市平均水平9%,其增长水平远超其他类企业。其中,出口578.70亿元,同比增长17.94%;进口额度为605.42亿元,与上一年度相比增长47.57%。与各类企业相比,无论是进口还是出口,其增速都叫好。由此可见,在大连市的对外贸易发展中,民营企业已经占据了重要地位,是推动大连市外贸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2018年前三季度大连外贸运行的基本情况

大连市对外贸易的发展在最近几年一直处于稳步增长状态,基于最近几年国家对对外贸易的支持,它的发展对大连市的整体贸易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大连市抓住机遇积极推动本市的对外贸易,大力鼓励进出口贸易,2018年七个月的贸易额远超过去年的贸易额的8.14%。1.巩固全省对外贸易的领先地位1--9月大连市进口、出口以及进出口分别为全省的66%、57%、62%。对应的增幅也远领先于全省的平均水平,分别高0.6%、0.2%与0.6%。2.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速居各类型企业首位全市民营企业1--9进出口额超过1037亿元,与去年相比增幅超过18%。其中,出口483.1亿元,增长12.9%;进口554.7亿元,增长23.2%。外资企业在1--9月的进出口额则达到1653.9亿元,与去年相比增幅10.2%。国有企业上半年的进出口额为713.3亿元,相比降低了2%。3.集成电路、船舶等支柱商品出口态势良好2018年1--9月,大连市的对外出口商品排名前十的总额度达到898.6亿元,占全市总额的65.2%。化学品、电器及电子产品、集成电路、船舶、钢材、机械设备、服装、水海产品、金属制品和原油,在这些商品当中,前五样商品对外出口在2017年的基础上保持两位数的高速增长。

二、大连市外贸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贸易摩擦不断增多

贸易摩擦是指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国际贸易利益不一致,各国工业之间的摩擦和冲突,它是国际经济竞争的延伸。国内外对贸易摩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非关税摩擦问题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反倾销贸易摩擦研究;反补贴贸易摩擦研究;保障措施与特殊保障措施之间的贸易摩擦研究;技术贸易摩擦研究。

(二)外贸发展方式仍以粗放型为主

在大连对外贸易发展当中,其增长方式还是以传统的、粗放的劳动密集型、资源消耗型为主的。相关数据显示,在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这一方面,大连为14%,而全国水平则为28.8%,极大地落后于全国水平。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指通过生产要素投入的进一步增加,以扩大经济投入为代表的手段来实现产量的增加,进而获得经济效益。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存在较大弊端,如经济发展所需要成本、资源过多,而且生产商品质量也比较低等等。

(三)大连市外贸结构单一

大连市出口额居前十位的商品依次为机械设备、成品油、水海产品、服装、船舶、金属制品、集成电路、电器及电子产品、原油、化学品,合计出口647.4亿元,占全市总额的64.7%,大连市对外贸易一直以外延型增长方式为主,并且部分贸易产品在生产的过程中对自然资源造成了较高消耗,同时对周边生态环境也造成比较严重的污染。在大连市的对外贸易出口的商品中,我国自主品牌的商品相对单一,商品所带来的衍生价值比较薄弱。

三、促进大连对外贸易发展的对策

(一)如何解决贸易摩擦

一方面,认清导致贸易摩擦的原因,努力转变出口增长方式,提升我国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增强国际竞争力,开辟更加广泛的国际市场。另一方面,建立完善政府、企业和中介组织三者分工合作的贸易摩擦应对机制。企业联合成为一个行业标杆,或者成立行业工会,联合保护对外贸易发展,社会加强对贸易摩擦关注。

(二)优化出口市场结构

优化出口市场结构,一方面对传统市场的解决需要提高出口贸易市场多元化的程度,加强与多个国家地区在出口贸易方面的往来。另一方面应对新兴市场进行不断的拓展,主要集中在拉丁美洲、大洋洲、中东等新兴市场。同时,大连市可以加大出口科技的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优化退税结构。

(三)实行科学的外贸发展战略

审视大连外贸发展现状,有针对性的制定适合大连发展的发展战略。一是要从国内市场需求角度出发,考虑国外对进口产品的需求,即消费者想要的是什么,进而开发和生产相对应的产品。二是培养大连市的跨国公司。短期内整合民营企业集中发展高科技创新型企业,面向国际市场,增大对国际市场份额占领,长期目标是培养大连市的跨国公司在一定情况下,可以整合民营企业,联合成立规模较大,影响力强,技术资本雄厚的民营企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转变单纯依靠外商投资的局面,引领民营资本对企业的把控地位,扩大影响。

(四)重点扶持国家重点项目企业,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支持

重点生产国家扶持的出口产品,政府应该把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加大汽车进出口基地和高科技创新基地的建设中去。同时,大连市政府应该重点加大对高新企业技术科研开发的资金支持,鼓励中小企业创新科技,转变资源密集型企业,延伸产业链,进行产品深加工,接轨国际市场,占领市场份额,配合省内其他企业形成独立自主的产业加工出口链条,诚信经营。开拓国际市场,树立独立自主有影响力的科技品牌和市场声誉。

四、总结与展望

(一)供给侧改革带来的影响

1.供给侧改革对大连的影响

供给侧改革使老国企焕发了新的活力,深层面来讲,加快了外贸新业态发展和加工贸易梯度转移。与此同时,也进一步加强了对外贸易的业当中的创新态度与自由度,开设了一系列的自由、开放交易平台与新区等等,实现了企业的转型的同时加快了大连外贸的国际化。通过构建更符合国际投资贸易规则、更具发展活力的体制机制,大连市进一步优化了外贸出口结构,提升了大连在全球价值链中的竞争优势。

2.供给侧改革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国经济的一剂良药。主要借助市场机制来推进周期与结构双重调整,旨在以供给端为切入点,以改革为主要手段,进一步开放要素市场,打通要素流动通道,优化资源配置,全面提高要素生产率,改变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供给侧改革从三个方向:减税、简政放权、解决企业的融资问题,激发了我国的企业活力,增强了我国企业在外贸市场的竞争力。我国外贸领域的供给侧改革,主要集中在四个方向,进口贸易的供给侧改革,出口贸易的供给侧改革,企业“走出去”的供给侧改革和服务业贸易的供给侧改革。中国企业“走出去”使中国站在一个“整合者”的身份主动的融入全球生产分工体系,加强了对全球价值链的掌控力。基于服务业贸易在全球范围内的地位不断上升,比重不断增加的状况下,积极融入服务业全球化的分工体系,是中国现行经济建设的重点方向。在中国的实际生活里面,要打造经济增长升级版,认识、适应和引领新常态,就必须特别注重以供给创新来释放需求潜力,通过创新驱动解决结构优化问题。

(二)对未来的美好展望

第7篇:进出口贸易发展现状范文

21世纪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经济总量排名世界第二,进出口贸易跃居世界第一,渐渐成为影响国际贸易的大国。面对中国连续的贸易顺差冲击,各国开始设置关税壁垒以外的一些新型贸易壁垒,形成新一轮的贸易保护主义,致使国内企业在出口过程中频频遭遇贸易制裁。目前,青海省主要出口的产品在质量和技术方面还不成熟,肯定会受到国际贸易大环境的影响;借鉴历年来省内外遭遇的贸易环境问题导致贸易受挫的经验教训,积极改进青海省出口贸易中存在的不足,推动青海省对外贸易又好又快的发展。

关键词:

国际贸易环境;出口贸易;影响

一、青海发展出口贸易的现状及必要性

(一)青海出口贸易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青海省出口贸易飞速发展,至2014年,据青海省海关数据,青海出口贸易额达到11.2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了33.2%,其中一般贸易出口额为9.3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了63.5%;加工贸易出口额为360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了16.5%;机电产品出口额为2.6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了83.1%,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为1366万美元,比上年下降了44%;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出口额为1.65亿美元,同比下降了8.2%;硅铁出口额为2.03亿美元,同比增长了49.2%;地毯出口额为4391万美元,同比下降了32.6%。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青海从没有出口贸易到出口原材料类型的资源密集型产品到初级工业制成品到现在出口的一些高兴技术产品、民族特色产品。高耗能的原材料出口在逐年减少,而加工工业品、高新技术产品、机电产品,名族特色手工产品出口额迅速增长。出口种类原来越多,贸易方式的多样化,出口的国家和地区也越来越多,从一开始的20多个国家(地区)发展为今天的120多个国家(地区),其中主要的出口市场还是日本、中国香港、巴基斯坦、欧盟、美国、澳大利亚等地;据统计,2014年青海对日本的出口贸易额为1.3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了14.1%,对印尼的的出口额为2048万美元,同比增长了782.8%;对巴基斯坦出口额为901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了12.6%;对美国的出口额为8444万美元,同比增长了68.9%;对澳大利亚的出口额为1484万美元,同比增长59.2%。从数据资料中可看出,近年来,青海对日本的出口贸易在大幅下降,对中国香港、巴基斯坦、澳大利亚、印尼等一些国家或地区的出口贸易保持快速增长的速度,前景是非常美好的。

(二)青海发展出口贸易的必要性

由于青海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处于高原地区,阳光充足,昼夜温差大,地貌垂直差异明显,而且大气、水体、土壤污染少,农产品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例如,蚕豆以其籽粒大而饱满、无虫蛀、颜色乳白鲜亮、富含蛋白质、低糖、低脂肪等都堪称高原绿色无污染的高品质产品,而油菜籽、藏药原材料、畜牧产品等都被公认为高营养价值高品质产品,深受广大国外消费者的喜爱;由于矿产资源丰富,工业原材料是青海外贸出口的主要力量,硅铁以及其他矿产资源的出口既增加了青海省的财政收入,又带动了青海一些相关产业的发展。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占重要地位的45种矿产中,青海占有32种,其中18种的矿产保有储量排在全国前10位,矿产资源储量潜在总值达17.25亿元,占全国保有储量潜在价值的19.2%。而拉动经济增长的三个要素中,只有扩大出口才能给青海省带来更大的经济利益。再者青海省的产品在国外市场具有更远大的发展前景。青海发展出口贸易不仅可以创汇增加青海人民的收入,企业获取超额的利润,还可以促进青海工业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高新技术的引进,发挥资源优势最大化。

二、影响青海出口贸易的国际贸易环境因素分析

当前的国际贸易环境随着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大发展;跨国营销以及跨国公司的出现都大大的为国际贸易的发展开创了一个好的环境。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后,国际贸易环境得到有序的发展,WTO为世界各国提供了一个相对公平的国际贸易环境,促进了国际贸易的飞速发展。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由于经济实力的增强,在世界贸易中处于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区域经济的发展为各个区域内国家的出口企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贸易环境,历经国际金融危机、欧洲危机之后、美元和欧元相继通过贬值来降低本国的进口,国际政治环境动乱,有些国家和地区的冲突不断,所以当前的国际贸易环境变幻莫测,看似平稳却暗藏危机,一些国家为了保护本国的名族工业,借口兴起了新一轮的贸易保护主义,导致贸易环境破坏,出口企业受挫。

(一)国际政治因素

当前世界形势总体属于和平稳定时期,战争冲突也比较少,但是还是有个别地区一直名族矛盾不断,新的军国主义者又开始冒出苗头;例如,2012年下半年中日问题的争端在一定程度上促使青海省向日本出口额大幅下降,一直以来,青海省对日本的出口额一直呈迅猛增长态势,但是2012年下半年以来,青海省对日本的出口贸易迅速下滑,2011年青海省对日本的出口贸易总额为20634万美元,比2010年同比增长了26.2%;然而,2012年青海省对日本的出口贸易总额下降到了18008万美元,同比下降了12.7%;2013年又大幅下滑到了11812万美元,同比下降34.3%;呈现出直线下滑的负增长态势。中东一直以来都是冲突较多的地区,而青海省地缘与中东接近,近年来也是青海省的主要出口市场之一,所以所面临的形势具有不确定性和一定的风险性。美国对中国实施的反倾销反补贴也使国内出口企业受损,究其原因,其中就有中国缺乏熟悉国际法律的高技术型人才,才屡屡遭遇制裁。所以说,国际政治法律因素也是一个影响青海出口贸易的基本因素。

(二)国际经济因素

国际经济环境一直都是影响进出口贸易的重要因素,它关系到一国出口的方向和策略,影响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青海省出口过程中避免不了要考虑经济环境的变化,适时调整自己的出口策略,确保出口贸易的顺利增长。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影响了世界经济格局的改变,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危机浪潮。例如2008年美国华尔街爆发的金融危机,影响了全球经济的发展。青海2009年出口贸易深受影响,出口贸易增长及其缓慢,美国通过美元贬值,迫使人民币升值,持续的美元对人民币贬值引发了中国进出口的低迷,无形中使中国出口的产品价值缩水,价格升高;欧洲债务危机的蔓延是整个欧洲经济发展缓慢,对商品的需求量大大减少,也是导致青海省出口增长放缓的原因之一;还有主要发达国家为刺激经济增长普遍实行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释放出大量流动性货币。而近年我国经济成长性较好,对国际资本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就短线因素而言,人民币汇率的升值及升值预期、国内较高的基准利率,以及离岸和在岸人民币之间的利差,为热钱提供了跨市场套利的空间,所以大量的热钱涌入中国市场,不得不让人担心这会引起新一轮的经济泡沫,促发经济危机。

(三)新贸易保护主义因素

快速的工业时代造成国际环境的严重破坏,人类开始担心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于是开始采取措施阻止环境的恶化,其中就包括一些技术革新问题,但是也有些国家为了保护本国的幼稚工业而借口设立一些规章制度,形成贸易壁垒,限制外来产品的进入。如日本、欧盟、美国等历年来设置的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的出口贸易频频出击。2005年欧盟实施农药最大限量残留标准检验,2014年又开始进行修订;美国对中国的反倾销一直以来都是有增无减的;2006年起,日本对进口的食品、农产品中农药化学品残留实施“肯定列表制度”,执行了新的残留限量标准,与原来的标准相比,新的标准和规则更加苛刻,更加严格,无疑给青海农产品的出口注入一股寒流。2006年青海对日本的出口贸易总额为1.87亿美元,到了2007年下滑到了0.76亿美元;日本“肯定列表制度”对每种食品、农产品涉及的残留限量标准平均为200项,有的甚至超过400项。因此,出口货物的通关速度将大大减慢,检测费用上升,出口成本大幅增加,直接影响青海省对日出口农产品企业的收益。

三、改善青海出口贸易国际贸易环境的对策

(一)从政府角度应对国际贸易环境变化的策略

青海省政府应该针对本省出口的产品以及出口方式,积极的引导,提供健全的检验认证机构,严格执行WTO规定的标准,为青海省的产品出口做好基本质量把关;积极参加各种商贸会,商展会。加大对青海省的宣传,例如在青海省省电视台播放青海省外向型产业及品牌宣传片等,吸引外商投资合作,拓宽经营渠道;继续充分利用“广交会”、“高交会”、“香港中医药展”、“清食展”等渠道,建立一个让企业稳定放心的出口平台,并加大对青海省特色产品的宣传等,为青海省出口企业寻求新的出口渠道,开拓更大的市场;政府作为一个中介式的机构,为进出口企业作担保,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贸易环境;另外,及时关注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分析其中利弊,为出口企业出口方向做好市场调查;根据青海省出口的具体情况,有方向有目的的制定出口政策,做好出口退税工作,鼓励优势产业的出口,调整弱势产业的出口情况,完善出口制度。

(二)从企业角度应对国际贸易环境变化的策略

青海有进出口经营资格的企业1151家,有进出口业绩的企业142家。其中,有出口业绩的企业102家,出口上千万美元的企业27家。青海出口产品主要有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山羊绒、地毯、硅铁、服装及衣着附件、帽类产品等。一般贸易占据出口贸易的主要地位,虽然2009年有所向下波动,一般贸易在青海出口贸易量中所占的比重最大。一方面,作为一般贸易的出口企业,应该积极配合政府的政策,充分发挥产业间合作共赢的关系,形成一个有利于青海省出口的体制,互通有无,互利共赢,创造新的贸易方式以及新型营销模式。例如,出口机电产品与高新技术产品可以合作,进行大市场营销策略,共享双方的营销渠道,出口方式,必定会节约很多出口成本,获得更多的净利润。而山羊绒、地毯以及服装衣着附件以及帽类产品可以形成一个名族特色出口产品行业规则,丰富行业内出口产品的名族文化内涵,共享出口经验以及出口渠道,严格把好质量关,保证出口的产品属于真正的具有名族文化的特色产品,这样才具有高的价值,慢慢在国际市场上形成品牌形象,创造更高的价值;另一方面,青海外贸企业需要做到改变出口产品的质量,克服贸易壁垒。例如,青海出口的农产品都是高原生态产品,但是农药成分还是相对较高,极容易遭到绿色和技术壁垒的限制。作为外贸企业可以引进一些高技术人才,懂得国际贸易法律以及贸易规则,不断改进企业的出口方式,适应国际环境的变化。培养和扩大以藏文化、特色民族文化、藏医药等为主的文化产品出口,加快服务贸易发展,尽量节约成本形成规模生产,继续提升出口产品的质量和对外发展水平,达到国家对外贸易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的标准,并进行一系列的国家级和省级认定工作,把自己培育成为具有出口竞争优势的大企业。

作者:蔡震 单位:青海大学财经学院

参考文献:

[1]裴长洪,付彩芳.当前我国外贸形势分析与预测[J].中国经贸导刊,2013(11).

[2]郭霞,沙鹏洲.青海对外经济发展现状分析[J].青海统计,2006(5):53-56.

[3]张鹊桥.浅析青海省进出口贸易形势及调整对策[J].青年科学,2009,(5):22-27.

[4]中国统计年鉴(2013)[M].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

[5]青海统计年鉴(2013)[M].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

[6]辛文琦.国际贸易环境分析[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0.12-31

第8篇:进出口贸易发展现状范文

从2000-2013年,河南省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其结构类型逐渐由“二、一、三”转变为“二、三、一”的结构类型。第一产业产值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第二产业仍是河南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而河南省产业结构调整方向重点在第三产业。产业结构升级的另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就业人口的非农业化,表现为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2004-2010年,河南省加工贸易的发展呈现出平稳较快增长态势,但加工贸易在河南省外贸总额中所占比重呈下降趋势:2011年至今,加工贸易在河南省外贸总额中所占比重大幅上升至近40%,而2013年增长到98.6%,增速达到了360%,其中有15.7个百分点是加工贸易拉动的。笔者发现,这一大幅增长时间与富士康等一批企业入驻河南时间吻合:2011年,富士康入驻河南半年之后,其进出口合计94.7亿美元,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29.0%。经测算,2011年全省进出口增幅中有52.6个百分点由富士康集团拉动。河南省进出口贸易总额不断扩大,加工贸易所占比重偏小的趋势得到明显改变,发展势头良好,但是,其存在的一些问题,仍不能忽视。

2.加工贸易对河南省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机制

近年来河南省进出口贸易额的增长绝大部分来源于中间品贸易的迅速增长。本文着重从就业结构升级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来阐述这两种效应是如何影响河南省产业结构升级的。

2.1就业结构升级效应

就业结构升级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就业结构能够通过对劳动力消费习惯的影响进而对产业结构产生反作用。从第一产业转移到第二、三产业的劳动者,其劳动生产率和收入水平明显提高,因此造成社会需求结构、居民消费结构发生变化。此外,不同生产部门其生活方式差异较大,这些变化都要求供给结构做出相应调整。

2.2技术溢出效应

加工贸易企业通过以下几种方式产生技术溢出的效应:示范效应、产业关联、技术人员流动。第一,加工贸易通过示范效应对其当地竞争者产生技术示范作用。通过复制、模仿与逆向工程,本土加工贸易企业在反复的拆分产品中反向推导出产品中所包含的设计技巧、组成成分,间接获得生产该产品的技术,再结合当地需要重新改造,这种活动需要的投入资源更少,更容易提高本土企业劳动生产率。第二,加工贸易通过产业关联对当地企业扩散了技术。加工贸易正是通过产业关联效应对产业升级产生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对配套企业的采购订货要求和对配套企业的技术援助两个方面。当地采购率越高、最终产品的技术含量越高、内资企业配套体系越健全,加工贸易企业对相关配套产业升级的作用越大。第三,加工贸易通过技术人员的流动促进技术溢出。加工贸易企业一般比当地企业有着较高的技术、质量与管理水平,其员工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了解和熟悉了产品的生产工艺、技术标准和操作技巧,在“干中学”中积累了大量的产品信息和丰富的经验。

3.相关政策建议

3.1积极承接东部加工贸易转移,实现区域优势互补

随着东部加工贸易的升级换代,产业升级和产业转移势在必行,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的加工贸易必然会像中西部地区转移。河南省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应坚持可持续发展和发挥比较优势为原则、以市场为导向,有序可行地贯彻实施。发达国家和我国东部地区产业转移有助于河南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并与国内外产业转移所输入的先进的技术、资本、管理经验等形成优势互补,推动加工贸易更高更快更强发展。

3.2加大加工贸易本土采购率,推动配套产业的发展

发展河南省内配套产业,加大加工贸易的本土采购是加工贸易带动当地产业成长、实现产业结构升级换代的关键。河南省加工贸易的主体仍为外商投资企业,这不利于充分发挥加工贸易的产业升级作用。大力培养加工贸易的其他微观主体,如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从政策上引导扶持其快速发展,逐步发展成为加工贸易的主导力量。

3.3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高加工贸易产品档次

第9篇:进出口贸易发展现状范文

随着信息通讯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产、工作和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跨境电子商务是指不同国家和地区间的企业或者个人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达成交易,实现了“足不出户全球购”。跨境电商带来了大规模的跨境交易。对传统的国际贸易模式、国际物流形势等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拉丁美洲作为“未被开采的油田”,吸引了大量的国外企业;与此同时,其本身的国际贸易方式也正在发生颠覆性的变革和发展。

拉美跨境电子商务及传统对外贸易的发展现状。

传统对外贸易发展现状。拉丁美洲国家多为发展中国家。大多数人对拉美的印象都存在极大的误区,认为拉丁美洲不特别具有竞争力的产品进行出口贸易,然而大家却忽略了拉美地区有3。几个国家,5亿多人口,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其中智利的铜、哥伦比亚的绿宝石、阿根廷的牛肉等都在国际享有盛名,也是拉美进出口贸易的主要产品。近几年,拉美国家进出口贸易呈现出快速增长的状态。中国也与拉美保持着密切的贸易往来。2016年中拉贸易额比2000年提高了16倍。占中国外贸总额的比例也由2.7%上升到约6%,中国已成为很多拉美国家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市场在拉美地区的对外贸易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稳定器”角色。

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现状。近两年。跨境电子商务已经逐渐发展到了拉美市场。亚马逊和阿里巴巴是全球电商的大佬。2014年以巴西为首的拉美国家是亚马逊业务增长速度最快的地区,阿里巴巴旗下的“阿里速卖通”是拉美电商中增幅位列前茅。跨境电商无论是在增长速度上还是重要性上都备受关注。拉美以38%的接受度位于欧洲跨境电子商务第三位,仅次与北美和大洋洲;又以41%的接受度位于北美跨境电子商务第二位,仅次于欧洲,作为跨境电子商务中的新贵,拉美在全球跨境电子商务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以阿根廷、墨西哥、智利、阿根廷为代表的的拉美经济发展潜力很大。移动智能手机和互联网的普及使也使得网络购物的在拉美越来越普遍。

跨境电子商务模式对传统对外贸易的机遇与挑战。

机遇。拉美经济发展快、市场潜力大,人口约为5.8亿,年轻网民是电子商务的主力军。跨境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的贸易方式,与以往的对外贸易方式比较来看可以打破地域的传统制约、减少中间环节、产品成本透明,价格更具优势、可扩大目标人群获得更高的利润。

减少中间环节,大大提高效率。跨境电商的一大特色便是无纸化贸易,它将传统的国际贸易和互联网进行有机的结合,大大地简化了国际贸易操作环节与业务流程。它得益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成熟运用。银行、海关、税务机关、外管局等都在互联网平台上实行了数据互通。实现了远程、多边及自动化贸易。它降低了国际贸易的高门槛,大大提高了贸易效率。以往的传统国际贸易,一笔订单要分成多个步骤进行,中间设涉及到的银行、海关、货运、物流公司等一旦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大大降低效率,给贸易双方带来许多麻烦。尤其是拉美国家远离亚欧大陆。而亚欧作为其进出口贸易的主力军,节约时间提高效率便意味着收益率的显著提高。

降低产品成本。增强竞争力。跨境电商使得国际贸易的中间环节大大减少,随之,中间成本得到了节约,实现了企业对企业(B2B)或者企业对消费者(B2C),绕开了中间商的差价,使消费者能够以最有优惠的价格买到同样的产品。

交易方式灵活,更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传统的国际贸易往往门槛较高,大都是大批量合同。跨境小额贸易弥补了传统国际贸易的这一缺点,将其链条延伸至终端零售环节。能够满足终端消费者的需求,从而更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传统的外贸出口增长不足10%,而跨境电商年均增长将近30%。

挑战。互联网普及度较低。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和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这也造成了发达国家由于网络技术发达,促使跨境电商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而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于网络技术还不够发达。并未对国际贸易起到非常好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导致了跨境电商对发展中国家国际贸易的积极作用无法全面展现出来,从而进一步拉大了发展中国家同发达国家的差距,与欧美相比。拉美的互联网普及率偏低,薄弱的互联网基础设施,较慢的网络速度等都制约着拉美跨境电商的发展。要想将跨境电商实现可持续发展。如何提高互联网普及率将成为各国政府和各国企业面临的一大难题。

缺乏跨境电商专业人才。面对发展快速的跨境电商。尽管传统外贸企业参与意识非常强烈,但是面临着产品定位不清晰,专业人才缺口和物流服务滞后挑稹@美的跨境电商发展还不够广泛。主要以巴西、智利、阿根廷、墨西哥为主。由于发展还未成熟,社会及教育组织还不了解跨境电商人才应具备哪些技能或是还未探索出有效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以至于人才缺口不能填补。

跨境物流自身缺点。与国内物流相比,跨境物流更为繁琐复杂。然而。跨境电商对物流效率要求较高,运输主要通过国家快递。但由于各国物流信息平台信息并未互通,表现出配送时间长、无法全程追踪、清关速度慢、不支持退换货等诸多问题。跨境电商消费者体验大打折扣。拉美一些国家还对跨境物流进行了政策限制。阻碍了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

本国主义在拉美较为盛行。为了保护本国的经济和金融,一些拉美国家出台了许多限制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例如巴西和阿根廷,民族主义氛围浓厚,既使一些产品本国缺乏,也不喜欢进口。此外,南美大部分国家都有严格的外汇制度。如阿根廷为了仿制货币外流。退出政策限制国际贸易和网民跨境购物,规定国民每年只能两次进行跨境购物。同时规定每年不能购买超过25美元的商品。

支付手段落后。在拉美不同的国家,电子支付手段各异。虽然随着移动网络及智能手机的普遍使用。移动支付与电子钱包等新型支付方式也逐渐在人群中开展,但其发展水平远落后于欧美和亚太地区。广大的消费者更倾向于现金交易或者银行卡进行线上交易,但受汇率等影响,在各国表现差异较大且接受度较低。

拉美跨境电商发展的几点对策建议。

重视社交网络的作用及加快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较其他区域。拉美网民更倾向于通过社交网络了解商品信息、与商家进行沟通。Facebook、Twitter为代表的社交网络在拉美较为盛行。企业可注重在社交网络上进行推广和营销。但其便利及安全程度远不及现成的电商平台。此外,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直接影响着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由于外部条件的制约。信息网络技术发展的落后直接影响着跨境电子商务在拉美地区的开展。政府企业应该加大对互联网信息技术开发及科普的资金投入,让国民了解到信息时代的发展趋势及互联网的便捷。同时,可积极开展相关社会讲座。或是在公共区域设立宣传栏进行普及教育。

鼓励高校积极探索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及路径。拉美地区国家跨境电商得不到全面发展的另一大制约因素便是人才的缺乏。调查显示,拉美高等学院还未开设跨境电商类课程,大部分只开设了传统的经济学或者国际贸易,然而,跨境电商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需要既懂对外贸易、又要懂一定的物流、报关及货代知识,还得掌握一定的外语能力。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还未能跟上国际贸易发展的步伐。

完善移动支付平台的建设。随着移动网络技术的发展及手机配置的不断优化,移动终端在拉美的普及率逐年上升。移动支付在拉美能够有效地规避信用卡普及程度较低的现状。从而推动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

推动海外仓库的建设与配送外包。海外仓储具有成本低、时间短的优势。能规避本地风险,也能通过本地物流增加消M者的信任度。邮政包裹备受拉美各国的限制,海外仓库则成为拉美跨境电子商务的不错选择。以阿根廷为例。Aveinida在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设立了仓库。Traetelo也正是通过与DHL公司合作,实现了在巴西、智利等国业务量超200%的增长速度。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