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旅游市场营销的内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abstract]AlongwithOlympicGames''''arrivalandtourismvigorousdevelopment,touristmarketmarketingdevelopmentfacedwithabiggeropportunity.Therefore,ourcountrytouristmarketmarketingmustadaptthetimedevelopment,setsupthenewmarketingidea,theimplementationnetworkmarketing,thegreenmarketing,thebrandmarketingstrategy,causesthetouristmarketmarketingtrendtobemorescientific,thehealthdevelopmentpath,thusleadsthetourismtodevelopfast.
[keyword]Touristmarketmarketing;Networkmarketing;Greenmarketing;Brandmarketing
一、旅游市场营销含义
市场营销是指一个企业为适应和满足消费者需求,从产品开发、定价、宣传推广到将产品从生产者送达消费者,再将消费者的意见反馈回企业的整体企业活动。企业的经营导向经历了生产观念导向、产品观念导向、推销观念导向、营销观念导向、社会营销观念导向五个阶段渐次递进的演变过程。
旅游市场营销是通过分析、计划、执行、反馈和控制这样一个过程来以旅游消费需求为导向,协调各种旅游经济活动,从而实现提供有效产品和服务,使游客满意,使企业获利的经济和社会目标。旅游市场营销研究的出发点是旅游市场需要,研究的目的是获取效益。可见,旅游市场营销是获得效益的重要环节,对发展旅游事业起到重大作用。
二、旅游市场营销发展现状
我国作为世界旅游资源第一国,拥有着世界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并且2020年将成为世界最大目的地国。在这种供需双向互动下,促进了我国旅游业市场的消费需求量不断增加,国民出境旅游又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尤其是带薪假期的延长使人们拥有更多的闲暇时间,以及人均收入的增长使人们有更多的“可自由支配的收入”,这些都为我国国民创造更多出游的条件和机会。同时,随着我国旅游业的逐步发展,人们外出旅游次数的增加,人们在旅游方面的消费变得理性化、个性化、多样化。然而,在此蓬勃发展的旅游市场下,我国的旅游市场营销存在着一些问题,诸如营销中盲目进行削价竞争,营销策略科技含量不高,不注重售后服务、不能形成良好客户关系,以及法制意识淡薄等问题。因此我国的旅游业要形成强有力的市场竞争力,必须灵活运用目的地整合营销(IMC)理念,改变营销的思考重心,由4PS(产品、价格、促销、渠道)转向4CS(顾客、成本、方便、沟通),建立一种由外向内的营销策划模式,做好市场营销。尤其在奥运的到来为我国旅游业和旅游市场营销到来了更大的机遇,至此良机时,我国旅游市场营销将更加科学、健康、快速、持续的发展。
三、未来旅游市场营销发展趋势
(一)加快发展旅游网络营销
1.大力发展网络营销。随着网络与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旅游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和营销策略的多样化,旅游业也积极改变陈旧观念,挤身于网络营销的大潮之中。旅游业网络营销是利用电子网络这一载体的营销活动,是利用互联网,对旅游市场进行更有效的细分和目标定位,对分销、渠道、产品的定价、服务、产品理念进行更为有效的规划和实施,创造满足旅游者与旅游产品销售者之间的交易。
旅游业发展网络营销具有产品和网络两大优势:一是旅游产品是一种特殊的服务产品,具有生产消费同步、远距离异地消费、消费者无法对产品预先感知等特性,成为最宜于网上查询、浏览、购买的产品类型之一;二是网络拥有丰富信息源和传递速递快、覆盖面广、自主性强、反应及时、营运方式更合理等优势,可以有效地降低产品生产、营销、销售成本,节约顾客精力、时间、资金成本。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大力发展网络营销是旅游市场营销模式的必然趋势之一,尤其是在我国申奥成功后,奥运带来的巨大市场为旅游网络营销带来一个难得的机遇。2.网络营销和传统营销需要紧密结合。从发展趋势来看,网络营销的实施是必然的,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我国网络营销仍处于较低阶段,存在着信息源真实性和更新速度、网络安全等诸多问题,致使旅游网络营销还不能完全发挥其优势,成为制约我国旅游市场营销发展的瓶颈。在此转变时期,只有把网络营销和传统营销紧密结合,扬长避短,才能更好、更快、更有效率地满足顾客需要,更好地发展旅游市场营销,从而促进旅游市场的繁荣兴旺。
(二)加强绿色营销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随着全球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世界各国都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强调经济发展应与环境保护相协调,人们都开始追求更加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消费和绿色营销。所谓绿色营销是指企业以环境保护为经营指导思想,以绿色文化为价值观念,以消费者的绿色消费为中心和出发点的营销观念、营销方式和营销策略。它要求企业在经营中贯彻自身利益、消费者利益和环境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旅游业“它是个资源型产业,有赖于自然的馈赠和社会遗产”,但在现实发展中,旅游业是“无烟产业”已受到质疑,“旅游者带走的只有照片,留下的只有脚印”,随着旅游业的推进,世界有太多精美如画但很敏感的环境受到破坏,而且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这些有损环境资源现象,直接影响到旅游业本身的发展。因此我国旅游业必须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必须加强绿色营销。首先,树立以资源价值观为中心的绿色营销观念。其次,确定绿色营销目标。再次,树立绿色营销组合战略。旅游业在确立绿色营销观念和目标的基础上,在旅游产品的设计、价格、包装、分销、促销和销售服务等各个环节上始终贯彻绿色原则,并科学地予以组合运用。最后,开展绿色认证。从1993年起,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了一系列环境管理国际标准(ISO14000),极大地推动旅游业绿色营销的发展。比如我国浙江省、山东省开展的创建“绿色饭店”活动以及武夷山景区实施的ISO14000认证,为旅游业的绿色营销注入了新的内容。
加强开展绿色旅游营销,是使旅游业真正成为与环境友好、和谐的产业,是符合旅游者回归大自然、爱护旅游生态环境的潮流,是走旅游业
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一条极富生命力的营销策略。
(三)深度挖掘旅游文化内涵,开展旅游品牌营销
现代企业越来越重视品牌的建设,以品牌为核心进行营销也成为现代企业竞争的核心。品牌营销是指企业通过利用消费者的品牌需求,创造品牌价值,最终形成品牌效益的营销策略和过程。
我国旅游业品牌建设的的精髓应在于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但目前我国旅游业的品牌营销对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挖掘还远远不够,致使旅游产品的生命周期不能有效延长。因此,必须首先深度挖掘旅游文化内涵,才能使旅游产品利于不败之地。比如,河南开封的清明上河园主题公园,是宋代著名画家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的再现,这个主题公园正是因为很好地挖掘了历史文化的内涵,在全国主题公园旅游处于低谷的情况下,它却能以年均效益1,500万元以上的规模发展。同时,要注意“深度”挖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又是一个需要不断融入创新因素的过程,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原有基础的延续。其次在深度挖掘旅游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开发设计的旅游产品要走品牌化道路,要塑造和传播品牌形象,这是品牌营销的主要任务。依据我国旅游文化,策划具有中国特色的品牌形象,赋予旅游产品品牌强大的生命力,然后根据成功地塑造品牌目标形象的要求、目标市场状况以及自身的综合条件等各种因素,科学、合理地选择和组合传播的方式,所选择和组合的传播方式要能够全面、准确、直观地表现出品牌的目标形象特点来,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到企业自身经济条件,要注意对投入与产出效益的研究,尽量花最少的钱而取得最大的效果。另外,旅游公共部门(政府及各旅游行政部门)也要发挥一定的作用,在营销方面主要集中于对地区、省和全国的整体性促销上,从而带动旅游业有序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威廉·瑟厄波德主编.张广瑞,等译.全球旅游新论[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
关键词:旅游市场营销教学创新实践教学
我国旅游市场营销教学最初主要借鉴国外的先进理论成果与教学经验,近年来根据我国的旅游企业需求变化及各高校教学资源的情况有所变通。对于旅游市场营销这门集实践性、应用性和可操作性于一身的课程来说,要求既能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内涵又能学而不死、学而能用,其教学体系应该有所创新。
1旅游市场营销理论教学的创新
在教学内容上应注重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创新性和可操作性,将旅游市场营销学的一般规律、原理与旅游企业营销现象结合起来,深入、系统地阐述旅游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理论知识是为岗位技能培养服务的,技能培养需要什么,理论知识就学什么,这是问题的实质与关键;在教学内容上要与旅游企业营销岗位的培训内容相结合,以便学生能够在就业前更容易掌握旅游企业的营销规律,这样有利于学生以后的就业。
2旅游市场营销教学方法的创新
2.1案例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以某个具体项目为例,从项目的旅游市场环境分析、市场调研、目标市场的确认、市场定位、营销方案的确定到项目的预算与控制可以全程模拟,也可以局部模拟营销过程中的某一环节。教师在确定了案例教学的具体内容并选编好案例材料后,对于难度较大、综合性强的案例,可以提前几天把案例材料发给学生,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阅读,指导学生查阅有关资料以充实论据。在课堂案例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独立发言、小组讨论、自由提问等方式,通过教师的引导和组织,对大量的旅游营销案例从理论上加以分析,变枯燥为生动,从而加深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使之既可以掌握基础知识,也提高了分析问题与沟通能力。
2.2激励教学
通过多年的课堂教学,笔者发现其实绝大多数学生内心深处都有极强的表达欲,只是有些学生敢于表现,大胆阐述自己的观点;有些学生担心说不好被老师、同学笑话而采取沉默的方式,但如果点到他们的名字强迫其发言他们则讲得很好。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把握学生的状态、心理,控制课堂节奏,这对教者与学者同样重要。如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这就要采用合适的方法。教师要设法让学生接受你,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然后不失时机地抓住他们的优点,竖起你的大拇指,同时原谅他们的小错误并委婉地指出来。
2.3多媒体教学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旅游市场营销课程教学,用大量的图片、影音等图文声像资料进行直观教学,强化同学对知识点和技能的掌握,真正做到寓教于乐。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将自己在旅游过程中拍的图片以及平时录制的与旅游市场营销课程内容直接相关或间接相关的电视节目等影音资料不断地、适当地做到课件里,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笔者在开课前给学生观看录制的一段中央电视台“绝对挑战”节目,节目内容是中青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招聘遨游网销售经理,节目里谈到了销售经理的职业描述:负责旅游产品的推广、销售渠道的拓展等等,这些都与旅游市场营销课程内容相关。在视图、视听的效果下,可以让学生在享受中愉快地学习。
3旅游市场营销实践教学的创新
旅游市场营销实践教学的创新体现在课堂实践教学创新和社会实践教学创新两个方面。旅游市场营销学课程中有相当一部分实践性较强的内容,如旅游市场调查与预测、市场环境分析等。我们可采用理论讨论、实践报告等实践教学方式来进行,以加强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如在讲市场营销环境分析时可布置学生就旅行社拟推出的某条新旅游线路进行市场环境分析,这将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利用各种途径查找资料并亲自上街对市民进行调查访问;了解市民的收入与消费状况,撰写报告书。这种课内实践教学方式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为了更好地开展社会实践教学,应该加强与旅游企业的联系,扩充实践教学基地的数量,充分利用实践基地的教育功能从而使旅游市场营销学的教学活动更贴近旅游企业市场营销的实际,让学生有机会接近旅游企业真实营销现象,还可以检验教师设计的教学内容是否与企业营销实践脱节、学生掌握的技能是否与旅游企业营销实践的要求相符。
关键词:课程;项目;设计;评价
一、课程目标设计
1.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较突出的旅游市场的调查、策划和推广能力,较灵活的推销技能和客户的管理能力,较强的旅游市场应用文写作、社会交往和组织协调能力,为今后在旅游企业从事旅游市场营销工作作基础。
2.知识目标
在了解市场营销观念和现代营销组织结构的种类及适用情况基础上理解旅游市场营销的内涵和旅游企业的经营理念;理解旅游市场营销环境的影响因素,掌握SWOT分析方法;理解旅游市场细分的依据、目标市场选择和定位的策略;掌握旅游市场营销组合策略及应用法则。
3.素质目标
通过实践训练,培养学生勤学苦练的精神、与人交往的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素质;通过项目化分组,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组织协调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通过课程内容延伸,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创新的精神和再学习能力;通过课程内外的讨论,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并能互相尊重。
二、项目化教学设计的思路
以就业为导向,彻底打破原有课程的理论教学体系,突出课程的应用性和操作性。遵循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以旅游企业实际营销岗位及岗位群要求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按照旅游营销岗位的工作流程为顺序把课程内容整合成感悟旅游营销、寻找旅游市场、选择旅游市场、策划旅游营销策略、实战旅游产品销售等相互关联的五个学习情景,每个学习情境下又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划分为若干工作项目,工作项目下又设计了具体的操作步骤,即一个个更为具体的工作任务,构建了集理论、方法、实践操作为一体的教学内容体系。
三、项目化教学内容体系的设计
四、实施建议
1.教材编写
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选用或编写教材。要充分体现项目课程设计思想,以项目为载体实施教学,项目选取要科学、符合该门课程的工作逻辑,能形成系列,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职业能力,同时要考虑可操作性。
新编教材力争突出应用性,避免把职业能力简单理解为单纯的技能操作,同时要具有前瞻性。能将本专业领域的发展趋势及实际业务操作中的新知识和新方法及时纳入其中。内容做到简明扼要,突出重点,并具有可操作性。
2.教学建议
应加强对学生实际职业能力的培养,强化案例教学或项目教学,注重以任务引领型案例或项目作业来诱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案例分析或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掌握旅游营销技能。
应以学生为本,注重 “教”与“学”的互动。通过选用典型活动项目,由教师提出要求或示范,组织学生进行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职业意识,掌握本课程的营销职业能力。
应注重旅行社试验室的建设,创设旅行社营销的职业情景 ,以实训室、多媒体、录像、案例分析、团队合作、角色扮演等多种方法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旅游营销职业能力。
教师必须重视实践,更新观念,加强校企合作,实行工学结合,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可以和旅游管理专业的合作的旅行社的销售部门进行合作。通过轮岗实训或顶岗实习的机会与平台,让学生走进销售部门,真实的演练旅游产品销售,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3.教学条件
专业教师要求:具备讲师及以上职称,有扎实的旅游市场营销理论基础,掌握较强的旅游市场营销操作技能与经验的人员。
实训设备要求:要有能满足旅游产品销售的职业场景的实训室或旅行社的营业部门,并要有一定数量(10台以上)的计算机,实训场地要有多媒体教学和网络设备。
4.课程资源
(1)注重旅行社营销案例和实训教材的开发和应用。
(2)注重幻灯片、投影片、录像带、视听光盘、多媒体仿真软件等常用课程资源和现代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有利于创设形象生动的工作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建议加强常用课程资源的开发,建立多媒体课程资源的数据库,提高课程资源利用效率。
(3)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充分利用诸如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据库、数字图书馆、教育网站和电子论坛等网络信息资源,使教学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变;教学活动从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交换转变;学生单独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同时应积极创造条件搭建远程教学平台,扩大课程资源的交互空间。
(4)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搭建产学合作平台。一方面,要加强与完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充分利用已有的“旅行社实训室”的设备进行项目教学;同时还应充分利用“康辉旅行社商院营业部”进行全真化的旅行社营销。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企业资源, 形成一种为旅行社营销课程教学提供实训、实习指导及教学背景资源、场所设备等,课程项目教学的成果又能为企业服务的双赢格局。
五、考核评价
本课程学习评价要结合课堂提问、现场操作、课后作业、技能考核等手段,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核,并注重平时采分;评价过程强调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注重引导学生改变学习与思维方式;强调课程工作过程评价,结合具体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注重考核学生所拥有的综合职业能力及水平;在教学中分任务评分,课程结束时进行知识考核。总成绩=平时成绩×40%+期末考试×60%=100分。平时成绩的构成:出席情况和学习态度(10分)、小组的分工和协作能力(10分)、课堂参与活动的表现(40分)、任务和作业完成情况(40分);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核。
参考文献:
[1]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6.
1体育旅游的概念及特征
1.1体育旅游和体育旅游市场营销的概念
作为一种新的旅游形式,体育旅游以体育活动来进行规划、设计相关的旅游产品,从而达到吸引消费者的目的,使其在参加旅游活动的过程中同时体验体育和旅游的双重乐趣。体育旅游主要以体育为载体,融合了体育和旅游的特点,是当代旅游产品系列中的一种重要分支,可以让消费者愉悦身心的同时达到锻炼身体的效果,是一种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活动方式。因此,体育旅游逐渐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部分。体育旅游的发展离不开市场营销,体育旅游市场营销是通过分析体育旅游消费者的需求,制定详细的体育旅游计划,并通过实行和协调各项体育旅游活动,提供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有效的产品和服务,从而实现使消费者满意和企业获利的双重目的。体育旅游市场营销的实施部门主要为旅游局、体育局等宏观管理职能部门。
1.2体育旅游的特征
体育旅游作为一种兼具体育和旅游特点的特殊旅游形式,不仅具备旅游的审美性、流动性和异地性等特点,而且还具备体育所独有的参与性、健身性和挑战性等特点。传统的旅游产品对消费者的吸引力一般仅限于一次的旅游观光,而体育旅游却具有重复旅游的特点,旅游爱好者会基于对体育项目的热爱而会多次去同一个旅游地点参加体育运动或观看体育比赛。体育旅游的产品是参与性很强的体育项目,体育参与者或爱好者通过体育活动得到更多的旅游乐趣。一般来说,体育旅游项目要求参与者具备较强的技能,或者观看者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这样就增加了体育旅游的专业性。而对于一些特殊的旅游项目,如蹦极、攀岩等,还需要参与者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良好的身心素质。总之,体育旅游是一项促进旅游者身心健康的旅游项目,能够使旅游爱好者在娱乐中锻炼身体。
2河北省体育旅游发展的现状及意义
河北省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东临渤海,内环京津,西依太行山,北与接壤,南与河南为邻。河北省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众多的民族,这些成为河北省开展体育旅游事业的天然资源。河北省是一个跨纬度较大的省域,因此各个区域有着不同的地貌和气候。如北部地区气候寒冷,利于开展冰雪运动,东南部地区气候比较温润,利于开展水上运动,而且众多的山脉也可以用于开展攀岩等运动。同时,河北省还有很多民俗体育,如吴桥杂技、沧州武术等。这些天然的资源和传统的运动,都是发展体育旅游的重要要素,对国内外旅游者形成很大吸引力。今年来,省委、省政府开始重视对河北体育旅游事业的发展。如2007年3月,河北省旅游局联合北京市旅游局签署了打造京津冀都市旅游经济圈的协议,对推动河北省体育旅游事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同传统旅游业一样,体育旅游是国民经济发展的第三产业,具有带动力强、投入产出比高、就业乘数大的优点。体育旅游不仅有利于促进河北省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拓宽就业渠道,增加人民收入,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且对增强生态环境的保护,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具有重要作用。河北省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与京津环绕,与渤海相邻,交通的便利使得河北省逐渐成为消费集聚区。随着省政府将发展旅游事业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产业之一,河北省的旅游事业得到快速发展。同时,2008年奥运会,河北秦皇岛作为其中的一个参赛城市,对河北省体育旅游的发展起极大的推动作用。然而,和其他旅游产业城市相比,河北省的体育旅游规模、发展速度、管理体制以及企业运作等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体育旅游事业对河北省的国民经济发展还没有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因此,加大对体育旅游事业的发展对促进河北省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加强河北省体育旅游的市场营销是发展体育旅游事业的重要手段之一。
3河北省体育旅游市场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3.1体育旅游的营销手段较单一
体育旅游是一种有别于传统旅游产品的新型旅游类型,因此其营销手段也应该体现更多的差异化和个性化,应该从消费者的个性需求来加以变化。然而,河北省现有的体育营销手段却仍局限于传统的营销模式,不仅营销方式单一,而且还缺乏创新,往往是一种对别人模式的照搬。如关于大型节假日中举办的体育旅游项目,其营销手段并没有体现河北省独特、鲜明的体育旅游特色,而仅仅是使用了一些“纾解心情“”、放松压力”等词语,使得这些体育旅游项目未能给消费者带来全新的旅游感觉,失去了体育旅游本身所应该有的体育与旅游的双重吸引力,进而影响对旅游地的营销效果。
3.2发展体育旅游市场营销的整体实力不足
与其他省份相比,虽然河北省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旅游资源,但是却存在思想、观念等问题的制约,未能将有利的资源转换为体育旅游优势,从而导致体育旅游事业发展缓慢,且远远落后于一些体育旅游产业发达省份。河北省体育旅游发展落后的原因最终归结于市场营销的推广不足,未能对河北省的体育旅游营销进行深层次的推广。如河北省体育旅游的资源分布呈现分散特点,旅游效率相对较低,且各个景区的开发规模也较小,没有对旅游产品进行文化层次的开发,使得产品链缺乏深度。又如,对于一些具有悠久历史的老景点、老品牌体育旅游项目,未能对其进行产品价值的深度挖掘,忽视了高端旅游消费者的需求,从而未能实现旅游价值的重复利用。
3.3缺乏足够的体育旅游专项资金
体育旅游的发展离不开基础服务设施的建设,离不开大量的对外宣传力度,更离不开资金的支持。与其他沿海发达城市相比,河北省的体育旅游事业存在管理体制单一的问题,导致体育旅游融资途径偏少,一般仅限于每年财政的投入。然而,这份在旅游管理、开发和营销方面的投入相对来说也是偏少的,对河北省体育旅游事业的发展造成严重阻碍。如基础服务设施未能做到达标,对外宣传的力度不够等。
4提高河北省体育旅游市场营销效果的对策
4.1采取多种体育旅游宣传手段
发展体育旅游市场营销,河北省旅游局需要采取多种宣传手段,通过扩大宣传的影响力,来吸引更多的旅游者。对于体育旅游的宣传,可以综合利用当前的传播媒体,如有影响力的省级和中央级电视台、报刊以及国内外知名网站等进行大量宣传。而且,也可以主动创造一些宣传条件,如设立专门的旅游宣传促销窗口、与国家驻外办事处进行紧密合作、利用包机、专列等运输方式组织客源等。做好体育旅游的宣传离不开前期的策划、组织和包装等活动,这些就需要找准营销点,结合国内外重大时事,如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大事件,尤其是本地区所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活动,将那些根据消费者需求精心设计出的体育旅游产品不断推向市场。同时,各旅游单位也要积极参加国内外的旅游交易会,通过学习其他省市的先进经验来提高本省、地区的经营能力。
4.2注重体育旅游与文化的联动发展
河北省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要注重将体育、旅游和文化进行结合,实现体育旅游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在发展河北省体育旅游时,要融入文化和时尚的元素,让文化提升体育旅游的价值。作为服务性行业,体育旅游的发展离不开优质的服务。创造优质的旅游产品和提供优质的服务对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升级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实现河北省旅游、交通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同时,体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即将大地、城关和绿地进行有机融合,创造出发展的新内涵,使体育旅游事业融入生态环境的发展中。
4.3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发旅游项目
随着当前国内“十一”黄金周的推行,旅游行业的发展蒸蒸日上,受假期时长的限制,相邻城市的体育旅游成为众多消费者的首选。上海曾对此做过一次专项调查,得出在短假期内,消费者偏向选择短线的体育旅游,且更倾向于以家庭为单位的自助式旅游。根据当前的体育旅游市场特点,河北省体育旅游的发展应该充分利用其独特的资源优势,以消费者的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推广能凸显区域优势的特色、精品旅游项目,如滑雪、武术杂技、长城徒步、观鸟、滨海等。并针对这些体育旅游项目设计专项短线旅游路线,如冀北冰雪体育游;冀东南武术民俗体育游;长城健身游;冀北冀东南的观鸟游和冀东滨海体育游等。同时,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对体育旅游的宣传,提高国民对体育健身的意识。通过宣传体育旅游这种新式的旅游方式,增强人民对体育旅游的了解,增加体育旅游对他们的吸引力。
4.4注重国内外体育市场的均衡发展
河北省独特的地理位置为河北省体育旅游的发展提供了特殊的优势,因此,不仅要发展京津两地的体育旅游市场,还要加大在国外市场的促销和宣传力度,将发展的眼光对准国外市场,形成以省内和京津为主要客源、以周边和外省为补充、以国外为增长点的市场发展模式。伴随体育旅游市场逐渐走向买方市场,产品的市场竞争也逐渐增大,体育旅游的市场营销目标也转向重点目标市场和多元市场。基于对河北本身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的分析,河北体育旅游应有步骤、有针对性地在国内开展以“河北人游河北”为宣传主题,做好假日体育旅游。同时,也要注重对周边国外市场的开发,如开发日本、俄罗斯等地的客源。
[关键词]市场营销研究;迁西县旅游市场;旅游目的地市场营销
一、引言
2008年河北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河北省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发展规划实施意见》,并编制了《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发展规划》。11月3日,在河北省“统筹冀东经济发展座谈会”上,唐山市、承德市和秦皇岛市一起被列为冀东经济区,会上确定三市联合推出了强势精品项目品牌“京东旅游环线”,并签署《冀东三市(唐承秦)区域旅游合作协议》,三市实施区域旅游资源整合,共同打造冀东整体旅游品牌,推动河北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转型升级。迁西作为河北省政府确定的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19个特色县之一,及“京东旅游环线”的重要节点,旅游产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为了更好地融入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迁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产业发展,依托资源优势,实施“产业提升、业态转型、品牌叫响、服务做优”的整体战略,打造“县域大景区”的旅游格局,进一步完善“诗意山水、画境栗乡”的旅游品牌,构建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
二、旅游市场需求分析
1.迂西旅游业发展现状。迁西不仅有以景忠山、青山关(国家4A级景区)为代表的综合性旅游景区,而且乡村旅游异军突起,蓬勃发展,形成了宗教朝圣、长城寻梦、滨水度假、魅力乡村四个主打产品。目前迁西有景区7个,星级饭店2家,旅行社7家,各种游船lOO多艘,乡村旅游经营户150余户,旅游从业人员3000人,2009年全县旅游接待人次计将达到1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近4亿元。这表明:迁西县在京津唐及周边旅游市场上已经有一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旅游目的地形象已具雏形。但是,处于提速发展阶段的迁西旅游业目前旅游产业要素仍不完善,缺少具有一定区域规模、较强竞争力的核心产品。现有的旅游接待设施,不能满足成熟的城市旅游者的消费需求。迁西需要创造核心吸引物,以吸引更多的京津唐地区的游客。
2.旅游接待收入分析。随着旅游景点的不断开发与提升,迁西县的旅游吸引力在不断增强,游客市场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2008年接待游客6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6亿元。与迁西县240亿元的GDP相比,比重很低。这充分表明:以景区景点为依托的传统旅游经济发展模式很难在迁西县经济产业结构中占有重要位置,传统的观光型旅游产品结构必须向休闲旅游的模式发展才能迎合游客的需求,适应未来旅游发展趋势。
3.客源市场分析。“十五”期间,唐山市城市居民假日体闲需求增加,使得来迁西县的游客人数表现出上升趋势,通过规划组的调研,游客主要特征为:(1)旅游客源主要集中在本县和周边县市,其中本县游客的比重达到了将近45%;唐山市游客的比重为37.1%;京、津、秦三地分别为2.7%、5.2%、10%。(2)旅游淡旺季明显,三大黄金周成为迁西县的旅游旺季。(3)游客构成以工人、商业企业职工、学生和事业单位人员为主,其比例分别为18.9%、18.1%、17.8%和13.7%;其次为教师/科技人员和个体经营者。(4)出游方式构成以与亲戚朋友一起出游为主,其比例占72.3%;其次为与同事一起和独自一人出游,其比例分别为19.4%和13.3%。通过以上特征可以看出,客源主要来自本县、周边各县及唐山市城市消费群体,旅游产品对京津客源市场的吸引力较小。迁西县需要打造一个高品位的休闲度假旅游区,能够提供多样化的旅游产品,吸引京津唐等高端消费群体,满足其休闲度假、康体养生需求。
4.休闲旅游发展分析。目前,国内运动休闲旅游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用新的创意和思维来完善运动休闲旅游已经成为旅游发展的新方向。迁西县南部原生态保持较好,符合运动休闲旅游的环境要求,适合开展运动休闲旅游这一新兴旅游业态;迁西南部交通区位优势突出,区域交通便捷;运动休闲旅游顺应旅游发展趋势,客源市场潜力巨大。迁西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优势,通过南部生态休闲旅游带的规划、开发,形成运动休闲游与原有长城寻梦游、滨水度假游、魅力乡村游、宗教朝圣游等产品差异性互补发展态势,完善旅游产品体系。构建大旅游格局,实现旅游产业与迁西县的“生态环境保护、产业结构调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衔接。
三、旅游市场定位与旅游细分市场
1.旅游市场定位。根据旅游的行业发展,迁西县旅游市场定位主要分为国内目标市场与国外目标市场。
国内目标客源市场定位。(1)核心市场:唐山市及迁西县周边县市、京沈高速流动客流。据了解,目前京沈高速年客流量己近5000万,客流量巨大,做好京沈高速链接市场是本区客源市场开发的核心。唐山市和迁西县城周边经济较发达、消费能力较高、交通较便捷的县市,如丰润区、迁安市、遵化市、滦县等对本区客源支撑作用强大,与京沈高速流动客源构成本区核心市场。(2)基本市场:京津秦承地区,这些客源地距迁西较近,交通便捷,经济发达,其中京津地区人口规模大,秦皇岛、承德旅游氛围浓厚,是本区比较重要的客源市场。(3)机会市场:主要为全国人口规模大、经济实力雄厚、旅游消费旺盛的市区,面向各大城市消费群体。
海外目标客源市场定位。(1)核心市场:京津冀地区工作、生活、学习的常住外国人及港澳台同胞。(2)基本市场:俄罗斯、日本、韩国、港澳台地区的游客。(3)机会市场:欧美地区游客。
2.旅游细分市场。根据迁西县的旅游资源特点来细分迁西县旅游市场,可分为五个细分市场:(1)中青年大众市场。爱好运动、收入较佳的中青年群体。他们充满活力、好奇心强、追求时尚与品味、乐于展现自我。(2)商务休闲市场。需要休闲健身的白领一族,多为团队形式,以培养企业文化为主,热衷于素质拓展训练,消费能力较强。(3)青少年市场。面向中小学的励志教育,以智力娱乐、科普教育、健身励志为目的,消费能力有限但客源稳定。(4)老年市场。以运动休闲养生为目的,热衷于养生之道的老年人。(5)专项旅游市场。爱好运动、热衷传统民俗的专项旅游客源。
四、营销策略
迁西县旅游业正处于提速发展阶段,2008年游客人数达65万人次,较2007年增长58.5%,2009年游客人数达100万人次。根据近两年旅游业呈现出的发展态势,结合2006年、2007年迁西县的旅游接待量,规划组认为:在正常情况下,本规划区凭借准确的市场定位和新兴旅游产品的打造,旅游人数将以至少35%的增长率发展。面对良好的发展机遇,为了更快地促进本旅游区目标客源市场的成熟,制定如下营销策略。
1.活动营销。活动营销是本区主要的营销手段,通过精心策划一系列主题鲜明、系列化、全年化的营销活动来推介各个
运动区,提高本区知名度。(D山地运动会。依托本区运动旅游优势,举行大规模的山地运动会,运动会项目包括越野自行车比赛、徒步大赛、拓展项目比赛、负重登山比赛、定点穿越等。通过山地运动会的举办,提高本区作为运动休闲旅游基地的知名度;(2)山珍美食节。利用迁西丰富的林果资源、野生植物资源和名贵药材资源挖掘迁西特色美食,举办迁西山珍美食节,树立迁西特色的餐饮美食文化品牌,同时对本区乡村旅游进行推广、宣传;(3)金秋采摘节。于梨花坡乡村采摘园举行采摘节,通过各种绿色水果、蔬菜的采摘,吸引游客;(4)写生大赛。洪门寺写生景区举办写生大赛,借作品进行写生景区的宣传,同时激起美术爱好者到此写生的积极性;(5)亲子运动会。依据知乐谷的开发定位,开展亲子运动会,让幼儿与家长一起参加游戏活动,增进家园、亲子情感、感受父母与子女之间的融融亲情。在游戏活动中,让幼儿体验到与同伴之间的合作乐趣,让幼儿感受到融入集体的快乐。具体项目:齐心协力、亲子运球等。
2.层级市场营销。根据各层级目标客源市场的特征,分层次、有针对性地进行市场营销。(1)核心市场是市场营销的重点对象,其客源数量实力雄厚,经济条件好、出游力强,是景区盈利的关键,本区要充分利用“京沈紧邻优势”,同时抓住唐山地区近距离客源,制定核心市场营销策略;(2)基本市场是中短期内有可能取得突破的客源市场,对未来景区的发展具有非常大的客源支撑作用,基本市场同样是市场开发的重点;(3)机会市场和海外市场可在远期根据本区的发展程度制定其营销策略。具体营销策略包括:借助电视、电台、网站、报纸、贺卡、明信片、户外广告等媒体在各目标客源地进行景区宣传;通过与旅行社合作、参加会展等形式进行景区推介;利用活动促销与价格促销增强景区吸引力。
3.品牌营销。旅游市场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旅游品牌的竞争,品牌化建设是本旅游区的最终发展目标。通过品牌营销策略的实施,塑造运动休闲特色鲜明的旅游品牌形象,树立“运动休闲”的主打品牌。在营销策略上围绕“运动休闲”这一主题,打响一系列运动休闲项目品牌,同时将度假养生融入主打品牌中,丰富品牌内涵。具体品牌营销策略包括:(1)设计“山地运动”品牌项目,借助山地运动会的开展,重点推出品牌山地运动项目――“越野自行车”、“山地徒步”,加大广告宣传力度,以品牌项目提高尚林川的知名度;(2)借“亲子运动会”的开展,进行知乐谷“快乐夏令营”的品牌化建设,在青少年市场提高本区的知名度;(3)以“无路的穿越”塑造腾云涧“极限运动”旅游品牌,营销方法侧重游客的口碑相传,通过网页或驴友博客、日志的形式进行网络宣传;(4)通过“金秋采摘节”的举行,打造梨花坡“农事运动”品牌,通过此品牌将梨花坡发展为升级版的乡村旅游。
迁西县品牌营销的原则可以归纳为:以活动创品牌,以品牌带活动,将品牌营销与活动营销相结合,共同为景区营销服务。综上所述,通过以上营销策略的实施,树立“唐山山地运动休闲基地”的近期营销目标;“环京津山地运动休闲特色旅游区”的中期营销目标;“中国山地运动休闲旅游新样板”的远期营销目标。
参考文献
[1]马燕,江苏省国际旅游市场营销目标选择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9
[2]马燕,江苏省国际旅游市场营销目标选择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9
[3]王志霞,旅游市场营销分析[J],财经管理,2008
[关键词]营销理论;成都武侯祠;营销;建议
[DOI]1013939/jcnkizgsc201519012
1引言
成都武侯祠又名汉昭烈庙,位于天府之国四川成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旅游景区,也是国家一级博物馆,三国文化发展和传承的重要基地。目前该景区最急需解决的问题是景区的整合优势和营销包装,加快其在全国范围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培育、开发和拓展旅游市场。本研究综合运用了营销学当中SWOT理论、STP理论,并基于4PS理论对成都武侯祠景区的营销提供一些可供借鉴的营销策略。
2研究方法与模型
SWOT分析即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分析,从根本意义上说是一个决策过程,最早由美国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来。在此之前,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有人提出过SWOT分析中涉及的内部优势和弱点、外部机遇和威胁这些变化因素,但只是孤立地对它们加以分析。该法出现之初,被用于企业战略管理,通过分析企业内部因素(优势和劣势)以及外部因素(机会和威胁)为企业的战略规划提供依据。现在其应用范围已经从单个企业的战略管理延伸到产业群体、区域经济、城市规划、乃至国家战略等领域。[1]本研究将运用该方法分析成都武侯祠内外营销环境,找出目前武侯祠景区最大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当前形势下该景区迅速发展的机会以及面临的威胁。
关于STP理论的定义与发展,Philip Kotler在《营销管理》中提出STP策略(S-Segmentation市场细分,T-Targeting目标市场选择,P-Position市场定位)即:企业通过市场细分选择一个或几个细分市场作为目标市场,研究其需求特点并针对其特点设计产品,确定价格,选用分销渠道和促销手段,开展市场营销活动。[2]本研究将从性别、年龄、职业三个角度对成都武侯祠景区进行市场细分,从远期和近期两个维度锁定该景区的目标市场,最后根据成都武侯祠整体定位对各个细分市场进行精确定位与营销。
杰罗姆・麦卡锡于1960年在其《基础营销》(Basic Marketing)一书中第一次将企业的营销要素归结四个基本策略的组合,即著名的“4PS”理论: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lace)、促销(Promotion),由于这四个词的英文字头都是P,再加上策略(Strategy),所以简称为“4PS”。1967年,菲利普・科特勒在其畅销书《营销管理:分析、规划与控制》第一版进一步确认了以4PS为核心的心的营销组合方法[3]。本研究从市场调研问卷的设计出发,遵循4PS理论分别从产品、价格、渠道以及促销四个战略角度对成都武侯祠提出了营销上的建议。成都武侯祠景区营销分析模型如下图所示。
成都武侯祠景区营销分析模型
3基于SWOT分析法的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31内部环境分析
311优势:成都武侯祠具有良好的市场基础
现代生活节奏加快,精神紧张,压力大,加之过量饮酒、吸烟,过量吹空调、长期缺乏户外运动等因素,于是人们外出旅游的欲望愈加强烈。同时,随着中国国力增强,全国的教育水平上升,有一定经济基础并且接受过良好教育的人越来越多,如今的人们已经不满足于书本上文化知识的灌输,而三国文化作为华夏五千年文明之中不可磨灭的一章而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关注。可见成都武侯祠旅游市场潜力极大。
312劣势:成都武侯祠当下营销状况差强人意
明显的产品优势以及良好的市场基础使得成都武侯祠旅游市场如火如荼,吸引了大批商家云集于此地,在原有的锦里古街道的基础上延伸开发出“水上锦里”,更为成都武侯祠增添了人气。但是竞争也日趋激烈,目前成都武侯祠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①品牌知名度还需进一步深化;②成都武侯祠旅游市场环境劣势,未区分本地游客与外地游客,实行统一的门票定价,即产品定价存在不合理问题;③包装设计特色不够鲜明;④营销渠道没有达到百花齐放的效果,关于该问题,可采取联合营销的方式,以三国文化为中心,联合成都市、四川省以及全国的三国景点,组成“点、线、块”式的三国文化游;⑤广告宣传支持力度还不够,主要是体现在对景区潜在旅游者宣传上的不足,例如如何吸引青少年游客将成为武侯祠新的增长点。
32外部环境分析
321机会:中国越来越重视文化发展的政策实施
成都武侯祠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1年),也是首批一级博物馆,每年吸引上百万游客参观游览,享有三国圣地的美誉。并且随着中国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政策的实施,成都武侯祠的三国文化发展会在这一有利的背景下不断得到发展。
322威胁:全国他处武侯祠景区影响力逐年上升
尽管目前全国范围内最具有影响的依旧是成都武侯祠,然而,陕西勉县武侯祠、南阳武侯祠、襄樊古隆中武侯祠、重庆奉节白帝城武侯祠、云南保山武侯祠和甘肃礼县祁山武侯祠等全国各地十余处的武侯祠在影响力与知名度上大有后来居上之势。此外,还有建于唐代前的陕西岐山五丈原诸葛庙,建于明代的武侯宫(湖北蒲圻),建于建安时期的黄陵庙(湖北宜昌)等同样以“三国文化”为其特色,这不免削弱了成都武侯祠在三国文化旅游市场的占有率。
4基于STP分析法的旅游市场分析
41旅游市场细分
根据性别细分旅游市场,男性旅游市场和女性旅游市场。男性游客与女性游客来参观武侯祠的目的有一定的区别,男性游客可能更趋向于体验三国文化方面,而女性游客在景区购物、拍照等方面会更加关注;根据年龄段细分旅游市场,分为老、中、青旅游市场。中老年群体向来是武侯祠重要的旅游客源,值得注意的是未来武侯祠在开拓客源,必须正视青少年群体的重要性,青少年群体对于三国文化的兴趣强烈的表现在他们对三国主题的游戏类漫画类产品的迷恋与喜爱,景区为开拓该类客源有必要在景区的游览内容在设置相关游戏动漫类的项目;根据职业细分旅游市场,专家考察型、学生学习型旅游市场等。成都武侯祠一直承载着传承和发展三国文化的使命,这成为研究和学习三国文化的人群来此参观游览的重要原因,该类人群是武侯祠景区影响力传播以及文化的发展的重要载体必须高度重视。
42目标市场选择
目前成都武侯祠仍需促进销售,提高市场占有率及品牌知名度,树立行业强劲的三国文化品牌。为此成都武侯祠有必要建立近远期市场营销目标。近期目标方面。1~2年内全面开发四川旅游市场,使其在四川旅游市场的占有率达到70%以上,并且以成都为中心,按由近及远的原则,首先将临近成都的县级市(双流县、崇州市,都江堰等)选定为目标市场。远期目标方面。3~5年内将成都武侯祠培育成全国知名并且享誉国内外的品牌,在全国范围内十余处武侯祠景区的三国文化旅游市场中确立绝对的垄断地位。
43旅游市场定位
成都武侯祠的总体定位依旧坚持“三国圣地”的口号,但是根据细分市场的不同,可根据旅游产品购买者的类型,制定相应的旅游市场定位。针对男性旅游者普遍对三国文化感兴趣的特点,可将成都武侯祠定位为“三国圣地,文化武侯”;针对女性旅游者对风景和购物感兴趣,可将成都武侯祠定位为“三国圣地,购在武侯”;针对中青年旅游者对三国文化有浓厚的学习欲望,可将成都武侯祠定位为“三国圣地,学在武侯”等。
5基于4PS理论的成都武侯祠营销策略建议
51产品策略
武侯祠应注意建立形象设计模板,形成统一视觉形象。例如可推出景区吉祥物,打造景区Logo等。实时地制作成都武侯祠宣传画册,反映成都武侯祠最新景区风貌,让武侯祠形象“常看常新”。制作成都武侯祠形象海报及旅游产品宣传影片,并利用微信等最新媒介传播方式迅速向大众加以推广传播。众所周知,成都武侯祠景区内比较知名的旅游产品有乌木类艺术品、字画类、玉石类等,但目前成都武侯祠的包装设计并不能最大程度的凸显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因此景区产品的包装设计的思路必须改变,新的产品设计既要体现经济性或档次,又要体现其悠久的文化内涵。
52定价策略
产品的价格是产品市场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定价过高消费者难以接受,定价过低,中间渠道商业贸易差太低,打击经营者的积极性,因此必须权衡好景区门票的定价份额。成都武侯祠原单人全票定价为60元人民币,游客普遍感觉票价存在不合理因素。很有必要对成都武侯祠重新定价,景区可通过实地问卷调查收集游客意见,针对不同游客群体给出相应合理的价位。
53销售渠道策略
根据定位和目标消费群体,设置相应的新营销网络。针对专家学者目标消费群体以及“三国圣地,考察武侯”的市场定位,与各省市自治区的文化部门合作,给予专家学者更多优惠政策。针对女性目标消费群体以及“三国圣地,购在武侯”的市场定位,与成都市信誉较好的旅游公司合作,专门开辟一条专供女性朋友到景区购物与观光的旅游路线。针对青少年学生群体目标消费群体以及“三国圣地,学在武侯”的市场定位,可与成都市或者附近的县市的学校合作,在五四青年节、六一儿童节等节假日或者双休日开辟一条学习三国文化的旅游线路。
54促销策略:加强广告宣传,进行整合传播
为了使宣传工作得以顺利地进行,武侯祠景区前期可投入适量的广告,包括通过电视平台插播成都武侯祠的宣传片,在各地旅游报纸小版面上刊登成都武侯祠的简介以及旅游路线等。为配合整体销售工作,还应该在景区内部设立完善的服务体系,建立促销点促销队伍,重点放在与各地旅行社开展合作,通过旅行社广大向游客推荐。
参考文献:
[1]申SWOT分析法的应用进展及展望[J].知识经济,2009(9):76
摘要:整合营销传播理论适应了现代营销环境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对指导市场营销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旅游业与旅游市场需求有自身的特点与发展规律,旅游整合营销体系不仅包括营销“传播”,而应包含更广泛的内容,至少包括旅游目的地公共营销组织整合、旅游行业部门优化整合、旅游产品开发整合、旅游品牌形象整合与旅游营销区域整合等。
关键词:市场营销;整合营销传播;旅游整合营销;内容
一、市场营销观念转变与整合营销传播理论核心思想
20世纪50年代杰罗姆·麦卡锡提出的营销组合(4Ps)理论奠定了市场营销理论发展的框架,此后,市场营销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基本上是在不断传播、充实与完善这一思想体系。随着市场竞争的愈益激烈,科学技术尤其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趋势日益突出,刺激了企业营销实践的不断创新,拓展了传统营销理论的内涵,并取得突破。由美国唐·E·舒尔兹教授于1993年提出的整合营销传播理论(IntegratedMarketingCommunication,简称IMC),被认为是市场营销理论在20世纪90年代的重大发展。目前,对整合营销的概念还没有统一的认识,全美广告业协会的定义有较广泛的代表性:“整合营销传播是一种强调整合所带来的附加价值的营销传播理念,这种理念强调通过评价广告、直接营销、销售促进和公共关系等传播方式的战略运用,并将不同的信息进行完美的整合,从而最终提供明确的、一致的和最有效的传播影响力。”IMC的核心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由4Ps转向4Cs。IMC认为传统营销的4Ps理论是以产品为导向的营销策略,在当前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市场环境里,企业要暂时忘掉自己制造的产品,充分重视消费者的需要和欲望(Consumerwantsandneeds);暂时忘掉定价策略,深入了解消费者为满足自身需求所愿意付出的成本(Cost);暂时忘记产品的分销策略,系统地研究如何使消费者在购买、使用产品时更方便(Convenience);暂时忘掉企业的促销策略,考虑如何与消费者进行多层次的双向沟通(Communication)。(2)从由内向外的营销模式转向由外向内的模式。传统的营销模式是企业根据自己制造的产品,确定一定的利润目标,寻找合适的销售渠道,向消费者进行促销说服,即采用“消费者请注意”的自内向外的模式。整合营销传播则相反,企业系统地研究消费者,分析他们的购买行为,与消费者进行双向沟通,以此为基础整合企业的信息传播渠道,达到销售产品的目的,即采用“请注意消费者”的由外向内的模式。(3)从一般的促销宣传转向控制消费者的心理变化过程。在传统营销中,企业希望通过大量的信息传递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但在现代社会里,消费者的素质不断提高,对信息选择的自主意识增强,信息的冲击效应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减弱或者并不持久。IMC认为,消费者对产品的认识有一个心理变化过程,因此企业需要通过与消费者的双向沟通对消费者的心理变化过程进行管理。企业通过不同的传播通道,将有关信息传递给消费者,并设法求得消费者的反馈,建立消费者数据库,分析消费者的行为,对信息进行有针对性的加工和传播,达到控制消费者购买心理变化过程的目的。
二、旅游市场需求变化与整合营销理论的应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旅游业自身的不断成熟,旅游市场由于不同类型需求的出现而经历了不同程度的“非大规模化”,因而被自然分割成了多样化的微观细分市场,尤其是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和以其为背景的旅游者消费意识的转化、成熟度的提高,更加剧了旅游需求的个性化和多样化趋势。这种变化迫使旅游目的地开始关注需求的差异性,通过提供多样化旅游产品来针对性地满足日趋复杂多变的旅游需求。而在这种营销战略变革的过程中却存在着一个问题,旅游目的地为了将众多的旅游产品推销给旅游者,在媒体传播过程中往往选取了过多的诉求点,因而不能使旅游产品在旅游者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进而产生品牌形象效应,创造更多的附加值。从这个角度上说,如何将这些旅游产品有效地整合起来,通过一致的媒介诉求点使其形成广为人知的旅游形象,从而形成巨大的吸引招徕力量就成为首当其冲的问题。传统的4Ps营销理论过多的强调由内而外的营销模式,只是一味地寻找自己需要的旅游者,而不去了解旅游者到底需要什么,这显然是与信息社会中旅游者个性化的需求是相矛盾的,当然也不能解决旅游地的品牌形象问题。IMC理论为解决这一矛盾和问题提供了很好的途径。
旅游产品空间位置的不可移动性与所有权的不可转移性,决定了旅游营销的特殊重要性。将IMC理论应用到旅游业中,则要求旅游目的地以旅游者需求为中心,重组目的地企业行为和市场行为,综合协调地使用各种形式的传播方式,以统一的目标和统一的形象,传递一致的产品信息,实现与旅游者的双向沟通,更有效地达到旅游地形象传播和产品营销的目的。其核心思想是对旅游者的客户关系管理,强调以“旅游者需求”为中心,要求旅游目的地不同部门、不同人员从各自不同角度与顾客沟通时有统一的口径、统一的品牌个性、统一的顾客利益点和统一的销售创意,形成集中的旅游形象冲击力,及时通过不同的渠道进行系统的旅游者信息反馈,进而动态性调整促销策略。IMC理论在1997年前后开始传入我国,并在一些大型企业得到结合中国市场实际的应用,并逐渐渗透到旅游营销研究与实践中,但由于该理论本身发展的时间不长,应用于旅游营销实践的内容与方法等并不完善,需要进一步的、不断的探索。三、旅游目的地整合营销内容分析
旅游业与旅游市场需求有自身的特点与发展规律,旅游整合营销不仅包括营销“传播”,而且是多种营销传播工具的简单叠加或者是集合运用,应包含更广泛的内容。
(一)旅游目的地公共营销组织整合
旅游目的地公共营销的产品是具有公共性质的旅游目的地整体形象、重大旅游节事活动以及代表性旅游景区等,受益群体具有广泛性和边界模糊性。目前,我国旅游目的地公共营销活动主要由政府部门承担,营销主体单一,公共投入不足、营销效益低下等现象相当普遍。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和旅游市场经济的不断成熟,旅游目的地公共营销组织必然出现由政府、企业、第三部门(如旅游行业协会)以及国际组织(或区域组织)等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整合趋势。因此,必须辨析各主体的自身优势,重新确定政府在多主体系统中的地位以及职能变化,在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的同时,整合各营销主体的优势,协同开展旅游目的地公共营销活动。
(二)旅游行业部门优化整合
旅游业是具有高度关联性和综合性的产业,包括旅游餐饮住宿业、旅游交通业、旅行社业、旅游景区经营业、旅游娱乐业、旅游购物业等众多行业部门,它们围绕满足旅游市场需求从而获利的目标运行,存在着分工、合作的互补关系。在充分发挥市场调节机制的同时,旅游目的地政府应通过有效的政策与制度安排,调控、整合旅游各行业部门按比例协调发展,以提高旅游业整体经济效益。要整合区域生产要素与企业资源,培育大型旅游企业集团,构建大型旅游企业集团化、中型旅游企业连锁化、小型旅游企业专业化与网络化的企业发展模式,解决我国旅游企业小、散、弱、差等问题,积极推进旅游企业的合作与优化整合。
(三)旅游产品开发整合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旅游者可自由支配收入、闲暇时间不断增加,旅游市场需求日趋多样化、个性化、层次化与复杂化。为了有效适应旅游市场需求发展变化的趋势,形成或保持旅游目的地旅游主题与特色,提高市场竞争力,应重新认识区域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明确区域旅游发展的资源优势与不足,科学甄别、筛选主打(拳头)旅游产品,加强旅游产品开发类型、功能定位与层次结构的整合,调控、整合地区间的旅游项目建设,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资源浪费与恶性市场竞争。
(四)旅游品牌形象整合
以统一的旅游营销诉求点,培育统一的区域旅游品牌形象,构建由品牌塑造、包装、传播与管理构成的旅游品牌形象整合体系,取代单纯的旅游产品促销行为,获取最佳、高效的旅游营销传播影响力。旅游品牌塑造要以资源与市场分析为依据,通过旅游形象定位、旅游产品设计与开发来实现。旅游品牌包装的主要手段是设计、导入包括理念识别、行为识别、视觉识别等的旅游形象识别系统。旅游品牌形象传播的方法主要包括营销与消费过程控制和各类旅游营销方式、手段与媒体整合。旅游品牌管理的主要方式是构建目标市场游客关系数据库,实现与旅游者的反馈式沟通,调整、控制旅游整合营销传播过程。
关键词:市场营销;整合营销传播;旅游整合营销;内容
Abstract:The 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 theory adapts to the changes of the modern marketing circumstances and the market demands.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instruct the marketing practice. The tourism and the tourist market demands have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law of development. The tourism integrated marketing system includes not only marketing communication,but also more extensive content including at least the integration of public marketing organizations in tourism destinations,tourism supervision sectors,tourism product development,tourism brand and regional tourism marketing.
Key words:marketing;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tourism integrated marketing;content
一、市场营销观念转变与整合营销传播理论核心思想
20 世纪50 年代杰罗姆·麦卡锡提出的营销组合(4Ps)理论奠定了市场营销理论发展的框架,此后,市场营销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基本上是在不断传播、充实与完善这一思想体系。随着市场竞争的愈益激烈,科学技术尤其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趋势日益突出,刺激了企业营销实践的不断创新,拓展了传统营销理论的内涵,并取得突破。由美国唐·E·舒尔兹教授于1993年提出的整合营销传播理论(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简称IMC),被认为是市场营销理论在20世纪90年代的重大发展。目前,对整合营销的概念还没有统一的认识,全美广告业协会的定义有较广泛的代表性:“整合营销传播是一种强调整合所带来的附加价值的营销传播理念,这种理念强调通过评价广告、直接营销、销售促进和公共关系等传播方式的战略运用,并将不同的信息进行完美的整合,从而最终提供明确的、一致的和最有效的传播影响力。”IMC的核心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由4Ps转向4Cs。IMC认为传统营销的4Ps理论是以产品为导向的营销策略,在当前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市场环境里,企业要暂时忘掉自己制造的产品,充分重视消费者的需要和欲望(Consumer wants and needs);暂时忘掉定价策略,深入了解消费者为满足自身需求所愿意付出的成本(Cost);暂时忘记产品的分销策略,系统地研究如何使消费者在购买、使用产品时更方便(Convenience);暂时忘掉企业的促销策略,考虑如何与消费者进行多层次的双向沟通(Communication)。(2)从由内向外的营销模式转向由外向内的模式。传统的营销模式是企业根据自己制造的产品,确定一定的利润目标,寻找合适的销售渠道,向消费者进行促销说服,即采用“消费者请注意”的自内向外的模式。整合营销传播则相反,企业系统地研究消费者,分析他们的购买行为,与消费者进行双向沟通,以此为基础整合企业的信息传播渠道,达到销售产品的目的,即采用“请注意消费者”的由外向内的模式。(3)从一般的促销宣传转向控制消费者的心理变化过程。在传统营销中,企业希望通过大量的信息传递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但在现代社会里,消费者的素质不断提高,对信息选择的自主意识增强,信息的冲击效应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减弱或者并不持久。IMC认为,消费者对产品的认识有一个心理变化过程,因此企业需要通过与消费者的双向沟通对消费者的心理变化过程进行管理。企业通过不同的传播通道,将有关信息传递给消费者,并设法求得消费者的反馈,建立消费者数据库,分析消费者的行为,对信息进行有针对性的加工和传播,达到控制消费者购买心理变化过程的目的。
二、旅游市场需求变化与整合营销理论的应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旅游业自身的不断成熟,旅游市场由于不同类型需求的出现而经历了不同程度的“非大规模化”,因而被自然分割成了多样化的微观细分市场,尤其是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和以其为背景的旅游者消费意识的转化、成熟度的提高,更加剧了旅游需求的个性化和多样化趋势。这种变化迫使旅游目的地开始关注需求的差异性,通过提供多样化旅游产品来针对性地满足日趋复杂多变的旅游需求。而在这种营销战略变革的过程中却存在着一个问题,旅游目的地为了将众多的旅游产品推销给旅游者,在媒体传播过程中往往选取了过多的诉求点,因而不能使旅游产品在旅游者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进而产生品牌形象效应,创造更多的附加值。从这个角度上说,如何将这些旅游产品有效地整合起来,通过一致的媒介诉求点使其形成广为人知的旅游形象,从而形成巨大的吸引招徕力量就成为首当其冲的问题。传统的4Ps营销理论过多的强调由内而外的营销模式,只是一味地寻找自己需要的旅游者,而不去了解旅游者到底需要什么,这显然是与信息社会中旅游者个性化的需求是相矛盾的,当然也不能解决旅游地的品牌形象问题。IMC理论为解决这一矛盾和问题提供了很好的途径。
旅游产品空间位置的不可移动性与所有权的不可转移性,决定了旅游营销的特殊重要性。将IMC理论应用到旅游业中,则要求旅游目的地以旅游者需求为中心,重组目的地企业行为和市场行为,综合协调地使用各种形式的传播方式,以统一的目标和统一的形象,传递一致的产品信息,实现与旅游者的双向沟通,更有效地达到旅游地形象传播和产品营销的目的。其核心思想是对旅游者的客户关系管理,强调以“旅游者需求”为中心,要求旅游目的地不同部门、不同人员从各自不同角度与顾客沟通时有统一的口径、统一的品牌个性、统一的顾客利益点和统一的销售创意,形成集中的旅游形象冲击力,及时通过不同的渠道进行系统的旅游者信息反馈,进而动态性调整促销策略。IMC理论在1997 年前后开始传入我国,并在一些大型企业得到结合中国市场实际的应用,并逐渐渗透到旅游营销研究与实践中,但由于该理论本身发展的时间不长,应用于旅游营销实践的内容与方法等并不完善,需要进一步的、不断的探索。
三、旅游目的地整合营销内容分析
旅游业与旅游市场需求有自身的特点与发展规律,旅游整合营销不仅包括营销“传播”,而且是多种营销传播工具的简单叠加或者是集合运用,应包含更广泛的内容。
(一)旅游目的地公共营销组织整合
旅游目的地公共营销的产品是具有公共性质的旅游目的地整体形象、重大旅游节事活动以及代表性旅游景区等,受益群体具有广泛性和边界模糊性。目前,我国旅游目的地公共营销活动主要由政府部门承担,营销主体单一,公共投入不足、营销效益低下等现象相当普遍。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和旅游市场经济的不断成熟,旅游目的地公共营销组织必然出现由政府、企业、第三部门(如旅游行业协会)以及国际组织(或区域组织)等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整合趋势。因此,必须辨析各主体的自身优势,重新确定政府在多主体系统中的地位以及职能变化,在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的同时,整合各营销主体的优势,协同开展旅游目的地公共营销活动。
(二)旅游行业部门优化整合
旅游业是具有高度关联性和综合性的产业,包括旅游餐饮住宿业、旅游交通业、旅行社业、旅游景区经营业、旅游娱乐业、旅游购物业等众多行业部门,它们围绕满足旅游市场需求从而获利的目标运行,存在着分工、合作的互补关系。在充分发挥市场调节机制的同时,旅游目的地政府应通过有效的政策与制度安排,调控、整合旅游各行业部门按比例协调发展,以提高旅游业整体经济效益。要整合区域生产要素与企业资源,培育大型旅游企业集团,构建大型旅游企业集团化、中型旅游企业连锁化、小型旅游企业专业化与网络化的企业发展模式,解决我国旅游企业小、散、弱、差等问题,积极推进旅游企业的合作与优化整合。
(三)旅游产品开发整合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旅游者可自由支配收入、闲暇时间不断增加,旅游市场需求日趋多样化、个性化、层次化与复杂化。为了有效适应旅游市场需求发展变化的趋势,形成或保持旅游目的地旅游主题与特色,提高市场竞争力,应重新认识区域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明确区域旅游发展的资源优势与不足,科学甄别、筛选主打(拳头)旅游产品,加强旅游产品开发类型、功能定位与层次结构的整合,调控、整合地区间的旅游项目建设,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资源浪费与恶性市场竞争。
(四)旅游品牌形象整合
以统一的旅游营销诉求点,培育统一的区域旅游品牌形象,构建由品牌塑造、包装、传播与管理构成的旅游品牌形象整合体系,取代单纯的旅游产品促销行为,获取最佳、高效的旅游营销传播影响力。旅游品牌塑造要以资源与市场分析为依据,通过旅游形象定位、旅游产品设计与开发来实现。旅游品牌包装的主要手段是设计、导入包括理念识别、行为识别、视觉识别等的旅游形象识别系统。旅游品牌形象传播的方法主要包括营销与消费过程控制和各类旅游营销方式、手段与媒体整合。旅游品牌管理的主要方式是构建目标市场游客关系数据库,实现与旅游者的反馈式沟通,调整、控制旅游整合营销传播过程。
(五)旅游营销区域一体化整合
随着国内外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地区间的旅游竞争日趋激烈。加强区域旅游合作、整合,适应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实现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已成为地方旅游业发展的新动力和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应以发展共谋、资源共享、线路对接、市场互动、客源互送、效益共赢为目标,打破行政区经济格局,在一定区域空间范围内(如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整合各类旅游经济要素,促进相关地区间旅游营销的分工与合作,追求资源整合、旅游市场“蛋糕”做大后的区域旅游板块整体利益最大化,促进区域内部旅游业有序、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唐.E.舒尔茨,菲利普.J.凯奇.全球整合营销传播[M].何西军,译.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2004.
[2] Hutton J G. 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s and the evolution of marketing thought[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1996,37 (3).
[3] Don E.Schultz. Marketing Communication Planning in a Converging Marketplace[J].Journal of Integrated Communications,2002(2).
[4] K J MacKay,D R Fesenmaier. Pictorial Element of Destination in Image Formation[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7,24 (3).
论文关键词:武冈旅游;营销现状;环境分析;营销战略
武冈旅游资源丰富,名胜古迹众多,但旅游业发展相对周边县市仍有较大差距,在旅游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研究武冈旅游市场营销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武冈旅游营销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1.旅游营销观念滞后、方式传统
为了进一步开拓旅游市场,推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满足旅游者的心理需求,树立现代旅游营销观念是非常重要的。目前,武冈市还停留在传统的经营模式上,缺乏市场调研,无中、长期旅游营销规划,追求短期效益。
2.旅游市场开发目标不明确,市场定位不准
一些旅游景点由于受资金、观念等因素的制约,旅游企业缺乏对旅游对象的研究,对游客的市场需求、心理等了解不足,盲目性、主观性较强。市场定位、促销方式也盲目随从其它景区,宣传方式古板,最终导致数量、质量处于弱势,较大影响了旅游产业的全面提升。
3.旅游产品单
一、个性化不强,雷同化趋势明显
没有个性、没有特色、没有竞争力成为武冈旅游发展的软肋。由于缺乏长远的开发规划及市场意识,导致许多旅游景区建成后,旅游产品往往是当地一些旅游资源的简单加工,很难达到旅游产品整体要求,特别是与临近省区的旅游产品存在较多雷同的项目,这与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及市场需求情况相违背,很难让旅游者心理得到满足,也无竞争优势。
二、武冈旅游市场发展的环境分析
1.武冈旅游市场发展的机遇
目前武冈旅游市场面临较好的发展机遇,国内省内经济持续高速增长、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旅游资源、纯朴的文化等对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在2005年“中国旅游策划万里行”大会上首席专家团执行主席刘汉洪作了《武冈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策划报告》,号召全市人民积极行动起来,全面支持,共同参与,把旅游业建设成为武冈市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努力实现“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大发展”的战略目标,提出新世纪武冈发展的具体战略。这表明政府对旅游高度重视,为武冈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2.武冈旅游市场发展面临的挑战
中国旅游市场将更大程度地开放,旅游市场需求呈现个性化的发展趋势,未来的旅游市场竞争日渐激烈;武冈周边大多数县、市已将旅游业列为支柱产业、先导产业和龙头产业,并对旅游业发展给予政策性扶持;旅游法规的健全、旅游资源开发的科技化、旅游需求的细分化等对旅游企业提出了更高要求。武冈基础差、经济落后、交通不便、竞争能力较弱、旅游业人才短缺,对旅游业的生存造成威胁;旅游企业规模较小、管理制度不健全、渠道不畅等导致旅游市场的营销环境变数加大,企业经营难度提高。同时,由于旅游市场的扩大和深化,武冈旅游市场逐渐融入我国旅游大环境之中,对武冈旅游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武冈旅游市场的营销战略
1.酒店营销战略
酒店营销环境的优劣直接对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武冈有l0余家高品位宾馆,服务设施齐备,服务品质优良,现已具有同时接待6000人次游客的能力。酒店除了建筑、设备、各种耗材及经营的产品必须符合生态环保的要求外,还必须向游客宣传绿色消费理念,实施绿色消费行为,节约旅游资源,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武冈旅游刚起步,需要时间了解市场与适应环境,应引进经济型酒店品牌,以适应旅游业中、低档旅游目标市场的需求,还可通过建设品牌、特许加盟等方式降低成本,提高效益。酒店要提高服务质量,使游客产生亲切感;提高服务技能,使游客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得到满足;提高服务效率,使游客节约时间;提高设施设备的运转,使游客的生活舒适。2.旅行社营销战略
旅行社经营管理水平及导游素质对游客能否得到满意的旅游体验影响最大。游客在购买旅游产品之前,既看不到产品又无法对产品进行检验,为了降低购买风险,游客理性选择的结果是越来越重视旅行社的品牌形象。武冈市本土旅游公司及外来旅行社应深刻了解游客的这种心理,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促进企业品牌建设,通过有效的品牌经营,树立诚信服务的良好形象,提高在游客心目中的知名度,培育出稳定并不断增长的客源市场。
3.交通营销战略
交通是连接旅游六要素的纽带,对促进旅游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武冈市内有S220和S219省道分别与320国道、207国道相连,武邵公路和1865、1846省道贯通全市。随着“邵怀高速”公路和“竹城公路”即将建成通车,武冈交通将变得更为便捷。目前,武冈旅游应在以下几方面努力:一是打破分割弊端,遵循旅游交通规律、市场经济法则,对交通部门的各种所有制旅行社、酒店等实施并转重组,组建交通旅游集团总公司。二是提供舒适快速便捷的旅游产品,使旅游者购票、上车方便,最大程度地满足旅游者的需求。三是在交通工具上推销的商品要合乎环保的要求,尽可能地节约能源,崇尚绿色消费。四是各个旅游景点应设有客运班车或公共汽车接送游客,开通武冈旅游专线,形成以公路为主、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4.目的地营销战略
根据自身的资源进行优化、合理定位,形成品牌营销特色,是武冈旅游目的地发展的关键。根据距离远近、生活水平高低、受教育程度、消费习惯等进行市场细分,通过分析每一个市场的需求特征,确定每一类旅游资源的目标市场。武冈的旅游资源大致可以分为佛教古建筑文化、华夏根祖文化、自然山水风光等。不同的旅游资源吸引不同特点的游客,比如:佛教古建筑文化旅游景区,商业风味和文化色彩都很浓厚,可把周边区域高素质的游客作为目标市场。根据资源特色和目标市场游客的特点来设计产品和服务是至关重要的,以此适应资源情况,在旅游资源和市场需求之间找到合理的联结点。
5.景点营销战略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资源优势为依托,开发观光型产品,是武冈旅游永久的优势所在。要对老产品进行重新包装、完善和优化。一是尽快更新传统产品,不断增加新的内容,在观光产品中开发更具文化内涵的内容,并增加有一定参与性的活动。二是推出具有吸引力的新线路,不断开发新景点,深入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既扎根于武冈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又充分体现时展的主流。三是改进已具有一定接待能力的线路的综合条件,尽快对确有吸引力但综合接待能力不强的线路进行完善。四是积极开拓主题旅游产品,改变武冈旅游总体结构,建立复合式多重式结构旅游产品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