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地理信息系统报告范文

地理信息系统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地理信息系统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地理信息系统报告

第1篇:地理信息系统报告范文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隐患、基本安全技术、对策

中图分类号:X14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作为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一门新兴技术学科,地理信息系统对我国国家信息资源的完整性有重要作用。进入新世纪, 在卫星定位技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以及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地理信息市场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有力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但是现阶段我国地理信息系统还存在一些安全隐患需要我们引起足够重视。

二、地理信息系统存在的安全隐患

从地理信息系统的三种网络结构,可以分析得出,地理信息系统的安全隐患存在于硬件、操作系统、通讯协议、数据库平台、GIS 平台、操作人员六个环节。

1、硬件

主要指设备的稳定性、可用性,以及地理信息在网络传输中硬件因素(如通信线路、网桥、交换机、路由器等)的安全性。

2、操作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总是构建在一定的操作系统平台之上的,而且绝大部分地理信息系统开发都使用了操作系统的应用程序接口。不论是微软的 Windows 操作系统,还是 Unix 或 Linux,都存在系统漏洞,对地理信息系统安全构成极大威胁。

3、通讯协议

网络与地理信息系统的融合拓宽了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范围,也给地理信息系统的安全带来众多挑战。现在的地理信息应用系统大多构建在 TCP/IP(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基础之上,而作为 Internet 的基石,TCP/IP 和 UDP 在制定时并没有着重考虑到通讯路径的安全,其安全体系结构比较薄弱。

4、数据库平台

随着地理信息系统快速发展,需要在系统中管理的数据范围和种类都呈明显增加趋势,对数据库的需求和依赖越来越强烈。但是,从目前数据库的使用状况来看,数据库保护数据的功能不断受到挑战.目前,国内使用的数据库软件产品,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令地理信息系统开发者茫然不知所措。

5、地理信息系统平台

很多地理信息系统是在二次开发平台上完成的,以至于很多二次开发平台自身的不安全隐患遗传到了地理信息系统上。另外,二次开发平台在和其他系统交互时也会产生漏洞,比如 ArcGIS 通过数据库引擎 ArcSDE 连接后台数据库时, 入侵者可以截取保存在客户端ODBC 数据源中的账号和密码,通过网络应用服务中间件(ArcIMS)与 Web 服务器连接,从而可能引发分布式拒绝攻击。此外,还有一些专门针对地理信息系统的病毒,让一些地理信息系统陷入瘫痪。

6、操作人员

地理信息系统作为网络应用系统,面对的使用者除了系统管理员、数据库管理员,还有众多的系统用户,包括本地用户和网络用户,人为因素造成的信息安全比例也是相当高的。究其原因,除了管理制度上的缺陷,主要是广大用户的安全技术水平较低。

三、地理信息系统基本安全技术

1、防火墙

尽管防火墙不是万能的,但对于网络安全而言具有重要作用。防火墙是位于两个网络之间的屏障,一边是内部网络(可信赖的网络),另一边是外部网络(不可信赖的网络)。防火墙按照系统管理员预先定义好的规则来控制数据包的进出。大部分防火墙都采用了以下三种工作方式中的一种或多种:根据系统管理员的规定来接收或拒绝数据包,扫描数据包,查找与应用相关的数据;使用一个过滤器来检查数据包的来源和目的地;在网络层对数据包进行模式检查,看是否符合已知“友好”数据包的位模式。

2、加密

加密即是对信息进行重新组合,确保只有收发双方才能解码并还原信息的一种手段。传统的加密系统是以密钥为基础的,这是一种对称加密,也就是说,用户使用同一个密钥加密和解密。现阶段,在技术进步的推动下,正逐步将加密集成到系统和网络中,例如IETF正在发展的下一代网际协议IPv6。在硬件方面,Intel公司用于PC机和服务器主板的加密协处理器也正在研制当中。

3、身份认证

系统的第一道防线是防火墙,以避免系统受到非法数据侵入,而阻止非法用户则是由安全检查来完成的。一个用户的合法性可由多个方法来鉴别,最常用的方法是密码,然而很多用户的密码采用了很容易被猜到的单词或短语,导致该方法经常失效。其他方法有对人体生理特征(如指纹)的识别、USB盘和智能IC卡等。

4、数字签名

数字签名能够证明消息确实是由发送者签发的,并且在数字签名用于存储的数据或程序情况下,能够对数据或程序的完整性进行验证。美国政府采用的数字签名标准使用了安全哈希运算法则。用该算法对被处理信息进行计算,可得到一个160位(bit)的数字串,把这个数字串与信息的密钥以某种方式组合起来,从而得到数字签名。

5、内容检查

即使有了防火墙、身份认证和加密,人们仍担心遭到病毒的攻击。有些病毒通过E-mail或用户下载的ActiveX和Java小程序(Applet)进行传播,带病毒Applet被激活后,又可能会自动下载别的Applet。现有的反病毒软件可以清除E- mail病毒,对付新型Java和ActiveX病毒也有一些办法,如完善防火墙,使之能监控Applet的运行,或者给Applet加上标签,让用户知道他们的来源。

四、加强地理信息系统安全的对策

1、确立地理信息系统安全目标

合理评价地理信息系统安全性级别,分析风险,明确安全需求和安全等级。基于此部署安全产品, 测试入侵。

2、强化地理信息系统安全意识

从实质上来讲,只要系统还在使用,不存在绝对安全的地理信息系统,安全问题就会或多或少的存在,仅仅是程度有所不同。所以,上至领导层、管理层,下至具体的执行层,都必须要强化风险意识,定期开展安全普查,不断进行安全业务培训,熟练掌握操作技能,深入落实地理信息系统安全措施。

3、建立健全地理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制度

(1)责任分工制度,采用资产管理手段对硬件设备安全管理进行明确,与权限控制相结合明确各成员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系统安全分工;

(2)机房管理制度,制定软硬件操作规程、地理信息系统运行规程等;

(3)安全审核制度,监督管理用户行为,动态跟踪地理信息系统工作过程,对用户活动加以记录,对记录系统妥善管理,对各种安全文件进行监控和捕捉,对日常审计记录和审计日志进行维护管理。

(4)安全追踪制度:这是最为重要,也是最易被忽视的一环。管理人员(包括系统管理员、数据库管理员、系统安全员等)应及时追踪各操作系统、数据库及地理信息系统开发商所的漏洞报告,及时打上各种补丁,保证地理信息系统的健壮性;

(5)灾难恢复制度:结合责任分工制度明确地理信息系统安全事件后负责人员、恢复机制、方式、归档管理、硬件、软件等。

4、数据备份

既然没有万无一失的系统安全和防护措施,最原始的方法也许更能减少地理信息系统的损失,那就是数据备份,可以采用系统备份、增量备份、完全备份等多种方式,对地理信息系统数据进行定期备份。

五、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必将给社会带来更大的变革。如何解决基础地理信息在网络传输中的安全性能,已成为制约其推广应用的现实问题,本文就此提出了防火墙技术、数据加密技术和防治病毒技术的综合使用思想,与同行共同探讨。希望能为我国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起到一些有益的贡献。

参考文献:

秦迎春:《TCP/IP协议的隐患及防范》,《计算机安全》, 2005年03期

刘永学 李满春 刘国洪:《地理信息系统安全初探》,《遥感信息》, 2007年02期

第2篇:地理信息系统报告范文

关键词:环境地理信息系统;教学改革;环境专业

作者简介:吕慧华(1982-),女,江苏盐城人,盐城工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周峰(1985-),男,河南南阳人,盐城工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江苏 盐城 224051)

基金项目:本文系盐城工学院2013年度校级教改研究项目(项目编号:77)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14-0127-02

环境地理信息系统属于地理信息系统(GIS)在环境领域的研究分支,是利用GIS 技术对环境进行管理与研究的计算机系统。它以环境工程和环境科学为研究对象,以环境学、计算机科学、地理学为基础,与遥感、测量、数据库、数据挖掘等紧密相连,广泛应用于环境资源调查、环境评估、环境规划等领域的研究。[1-4]

环境地理信息系统作为解决众多实际环境问题的重要技术手段,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以及跨学科特点。与GIS专业学生相比,环境专业学生在计算机、地图学、地理学、测绘学、程序设计、数据库等方面知识结构不完整,若系统深入学习,将面临很大的困难。[5,6]因此,环境专业学生学习GIS课程时,其教材、教学方法、实验设计以及考核方式等都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本文根据环境地理信息系统课程特点以及环境专业学生培养目标要求,结合笔者近几年教学实践,着重探讨如何让环境专业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较快较好地掌握GIS理论与技术。

一、环境地理信息系统课程简介

环境地理信息系统是环境专业的选修课。该课程主要利用学生所学的环境学、数据库技术和GIS技术对环境地理信息系统的进行设计开发与应用,拓展学生的应用技能。其教学目标主要为:第一,使学生熟悉GIS的基本概念;了解空间数据组织和管理的常用方法;掌握空间数据采集和输入;数据质量分析的基本方法和内容。第二,掌握GIS空间分析的基本方法与特点,具备应用GIS解决环境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三,了解环境信息系统的结构和开发过程,并能利用所学理论进行开发设计。

GIS技术在环境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GIS在环境数据管理中的应用。例如在编制环境质量报告书中,可以运用GIS进行环境地理空间数据组织和管理,并且运用专题制图功能分析环境质量的时空变化趋势。[7]第二,GIS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例如将GIS与大气污染扩散模型相结合,可以预测在给定气象条件下污染物的空间分布,再将污染物空间分布与人口密度进行空间叠加分析,从而确定受大气污染影响的人口数目。第三,GIS在环境规划中的应用。例如在污染源分析和水源保护区划分中,可利用GIS缓冲区功能,将缓冲区与其他信息作叠置分析,以确定受污染源影响或影响水源保护的区域。第四,GIS在环境应急响应中的应用。例如在突发性水污染事故中,可以运用GIS的空间数据集成和网络分析功能与水质模拟技术相结合,对突发性水污染事故造成的污染情况进行模拟,以便能及时确定受影响的范围和对象。

二、教材建设和教学资源整合

1.教材的建设

教材是一门课程的基础。环境地理信息系统由于涉及的相关学科众多,目前还很少有针对环境专业的地理信息系统权威教材,因此编制环境地理信息系统教材对于保证课程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教学实践发现,环境地理信息系统课程教材在内容上可以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GIS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主要内容为地理信息系统主要原理和技术步骤;第二部分为专题案例,分别讲述地理信息系统在环境规划、环境管理、环境监测以及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案例。将教材分成上述两个部分,可以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教学资源整合

GIS教学资源特别丰富,要注意充分开发和利用。第一,开设教学网站,把多媒体课件、讲课录像、案例等资料放到网络上,使学生能够随时下载或在线学习。第二,建立教学资源数据库,汇总国内外比较好的地理信息系统学习资料,对Internet上的一些专业的GIS网站、论坛建立超链接,方便学生对这些网上资源进行访问,从而能获取更多的GIS信息,拓宽知识面。第三,积极与相关学科的教学及科研人员广泛联系,密切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形成强大的课程推动力和浓郁的课程文化氛围。第四,教师要引导学生在GIS课程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主动地位,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有关技术运用。

三、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

1.教学时间要安排恰当

第一,开课时间的安排:由于该门课程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计算机运用能力,同时要对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专业知识有一定的积累,因此这门课的开课时间最好设置在四年级第一学期,这样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理论课与实验课的学时比例:建议学时数为标准的40学时,其中理论课安排24学时,实验课安排16学时,理论课和实验课要交叉进行。

2.教学引导要灵活多样

案例驱动是应用型环境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引导的好方法。它是一种以项目为核心的教与学的方法,将教学过程与具体的案例充分融为一体,围绕具体的案例构建教学内容体系,组织实施教学。例如在盐都县环境功能区划图项目中,使用GIS软件的进行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的建立、缓冲区分析、叠置分析、制图等,每一个功能对应实践教学体系的一项内容,由学生独立完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了解相关知识点,甚至把零散知识点有机串联起来,形成自己独有的知识体系。

3.实验课程要分级

表1 环境地理信息系统实验课程安排一览表

实验类型 实验名称 具体内容 学时分配

基础性实验 ArcGIS的基本操作 熟悉软件基本操作界面;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的建立 2

影像配准及矢量化 影像配准;定义投影;扫描矢量化;数据转换 2

拓扑检查 拓扑的创建、错误检测、错误修改和编辑等 1

地理查询 地理查询;SQL查询;查询函数的应用 1

矢量数据的空间分析 叠置分析;缓冲区分析;网络分析;空间统计分析 2

栅格数据的空间分析 重分类;栅格计算;坡度提取 2

综合性实验 ArcMap制图-地图版面设计 版面设计;地图标注;地图整饰;地图输出 2

环境监测点分布图 区域环境底图的制作,环境监测点位的标注 2

环境生态功能区划分布图 根据环境要素、环境敏感性等,对区域进行生态功能分区 2

环境地理信息系统实践中很重要的内容就是软件的应用,因此要想系统掌握应用技能,就需要把实验进行分层设置,如设置基础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具体内容见表1。基础性实验是软件基本界面和操作,学生需要了解该软件界面,掌握基本功能;综合性实验采用学生熟悉的专业课相关的案例,使得学生能够掌握使用软件工具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

四、改革考核方式

GIS是一门理论性与应用性并重的课程,它的考核内容包括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应用能力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灵活多样的课后作业,改革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第一,建立网络GIS教学和问答系统。通过网络GIS互动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特点和需求对学生进行在线辅导,帮助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培养学生对GIS的兴趣和动手建模能力。第二,设计灵活多样的课后作业。通过布置学生论文,让学生自主查询网络资料,并根据自身情况明确学习的具体内容,开阔学生视野,提高自学能力。第三,建立课程兴趣小组。对于知识掌握较好,应用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将其组成若干学习小组,参与到教师的科研项目中,进一步提高其学习应用能力。第四,采取多样化的考核方式。除日常考试外,可选择实验、设计报告等进行综合考查,试题可以采用非唯一性答案并与专业实际紧密联系,由此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其创造力。

参考文献:

[1]蒋良群.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地理信息系统课程试验设计[J].北京测绘,2010,(4):93-94,48.

[2]高飞.应用型高校资环专业GIS课程教学方法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3,19(21):93-94.

[3]孙水裕,王孝武,王雄.浅析环境类专业“环境信息系统”课程的建设[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6(3):105-107.

[4]马万征,于群英,邹海明,等.环境信息系统教学改革初步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1,(22):44,49.

[5]陈建.非GIS 专业地理信息系统课程实验教学研究初探――以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为例[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5,21(6):

99-102.

[6]俞晓莹,覃事娅.地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面向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

第3篇:地理信息系统报告范文

关键词:图档管理 信息化 地理信息系统 竣工图

中图分类号: C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燃气管线图档管理简介及重要性

图档档案管理是企业管理基础工作的组成部分,是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必要条件。

城市燃气管线及其附属设施是隐蔽工程。施工工程中,必须将实况用图样准确地记录下来,分类归档。在不断扩大供气范围时,新埋管线需与运行管线搭接。为了管理、维护、检修或地下燃气管线发生故障需要立即抢修时,必须迅速、准确地找出地下燃气管线及其附属设施,都要求必须有一套完整、准确的地下管线图档资料。

燃气输配系统的常用图档包括竣工图及竣工报告、五百图、示意图、栓点图、CAD图、地理信息系统、工福产权界定图。

1竣工图及竣工资料:竣工图由施工单位绘制,监理单位、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必须认真审核并签字、盖章,以保证竣工图完整、准确无误。竣工图绘制为了简便,施工单位通常在设计施工图上标注出实际施工与设计不符之处,作为竣工图。当变更过大时,才重新测绘竣工图。工程竣工验收资料是按照城镇燃气输配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在工程验收时,施工单位应提交以下资料:(1)开工报告(2)各种测量记录(3)隐蔽工程验收记录(4)材料设备出厂合格证、材质证明书、安装技术说明书以及材料代用说明书或检验报告(5)管道与调压设施的强度与严密性试验记录 (6)焊接外观检查记录和无损探伤检查记录(7)防腐绝缘措施检查记录(8)管道吹扫报告(9)管道及附属设备检查记录(10)设计变更通知单(11)工程竣工图和竣工报告 (12)储备与调压各项工程的程序竣工验收及整体验收记录(13) 其他应有的资料。

竣工图还包括技措、换闸工程竣工图和竣工资料。

2五百图:是指比例尺为1:500的燃气管线图,图纸上标明了四级象限号,例如304-100-Ⅲ-67。

3带气示意图:施工方提供的示意图,图上标明需带气的点和带气点所在的地理位置。

4栓点图:为了方便自我管理,在施工方已铺设好管道但工程未全部完成时,利用管线附近的地理位置,栓定管线拐点的图纸。

5工程制图CAD:以AOTOCAD为工具绘制、编辑管线图。

6地理信息系统:对管线及各种设施进行属性查询、空间定位以及定性、定量的统计、分析;对各类图形及统计分析报表显示和输出;从而基本实现了燃气管网的信息化管理。

7工福产权界定图:界定管辖区域内工福户产权界定的闸阀信息图,包括工福户的名称、地点、闸阀位置。

燃气管线图档管理现状:

不同种类的图纸在工作中起到的作用不同,目前各种图纸都是独立发挥作用,使用中没有良好的交集,呈现“单打独斗”的局面。在这些图档资料中,最常用到的是竣工图竣工报告、示意图、地理信息系统和栓点图。

竣工图竣工资料里常用的是开工报告、竣工报告,竣工图。管理时将竣工报告中的管线米数和设施数与图纸核对,输入电子表格存档。示意图在使用中较为灵活,一般做带气时以示意图为参考依据,做完带气示意图即可按照既定的顺序收录存档。五百图基本只是收录,查询的机会很少。CAD图以前使用的机会很少,但随着升压扩能工作的推进,运用CAD制图和地理信息相结合的优势越发显现出来。栓点图一般采用人工手绘,起到示意作用,规范性较差。地理信息系统提供的图纸可用于各种项目计划的制定、应对其他单位的查询需要(施工单位、设计院、工福户),例如利用GIS系统可对管网系统按照腐蚀情况进行安全评估,给出管段的安全评估管理等级,指导管网的更新改造,保证管网的安全运行等。工福产权界定图由于在平时用到的很少,不被人重视,收录的情况不是很好。

燃气管线图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地理信息系统中地形更新不及时。目前外环线、海泰等地区地理信息上只有管线没有地形图。

2资产帐没有和图纸资料良好结合。在集团转固工作中,这个问题凸显了出来。资产账主要分为帐内评估、帐外评估和代转评估三项内容。帐内管网评估主要是以输配分公司成立前,我市大范围铺设的道路主要干管和大面积居民居住区域的管网以及调压和缸闸设施。帐外评估内容多为公司成立前,早期的小范围工程的新增和改造项目。代转评估部分的工程包括基础设施公司工程项目和工福改燃项目工程。

3计算机管理没有在图档管理中充分发挥作用。使用的图档编辑工具还停留在手绘,CAD和地理信息系统结合的领域不多。

四、如何解决问题及建议

1及时更新地理信息系统的地形图。

2建立完备的管线属性索引电子表格。录入每一条管线的每个属性,包括所属队片、调压站使用时间、工程类别、户数、施工单位、工程名称、起止点、管径长度、材质压力等级、安装位置(地埋或架空)、闸阀、凝水缸、站柜箱数量,资产账类别。

以输配分公司某管线所为例,建立图档排序规则依照公司《竣工资料(含竣工图纸)档案管理要求》,具体如下:

(1)工程类别分类符号:

市政配合S,福利户F,大配套 D,小配套X,旧管网改造J

(2)地域分类符号:

一队A

一片A1

二片A2

三片A3

四片A4

二队B

一片B1

二片B2

三片B3

四片B4

(3)调压站分类符号:

举例:A4-27表示一队四片编号为27的调压站

B3-12表示二队三片编号为12的调压站

(4)竣工资料(含竣工图纸)编号:

举例:

市政配合: SA200-12表示一队二片市政配合类编号12的图

福利户: FB100-07表示二队一片福利类编号07的图

小配套: XB413-39 表示二队四片编号13的调压站带的小区编号为39的图

旧管网改造:JA302-01表示一队三片编号为02的调压站带的小区编号为01的图

3加强CAD和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的使用。在升压扩能工作中,cad体现了其可无限放大,可编辑,直观可读性强的优势,为建立决策方案提供了平台。平时注意积累,将管线及时更新到CAD上。

第4篇:地理信息系统报告范文

随着文物事业的发展,文物保护领域也迫切要求采用当代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作为技术支撑和决策参考,尤其是在文物保护规划编制过程中,ArcGIS地理信息系统更是发挥了其自身综合数据集成优势,为文物保护规划编制提供了科学、准确、快捷地数据支撑体系和数据库检索平台。 本文着重探讨将ArcGIS应用于文物保护规划编制过程,旨在有效解决规划编制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技术瓶颈,从而促进文物保护规划编制过程更加科学。

[关键词]ArcGIS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文物保护规划

中图分类号:O434文献标识码: A

[正文]

一、研究背景

地理信息系统萌芽于北美,经过40余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地理信息产业和地理信息学,从而为土地利用、资源评价与管理、环境监测、交通运输、经济建设、城市规划、行政管理、工程设计和规划、管理决策等行业和部门提供分析问题的全新方法和崭新视野。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又称地学信息系统、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其是在计算机硬件、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在内)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存储、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以及辅助决策的技术系统。另一方面,地理信息系统又是一门学科,是描述、存储、分析和输出空间信息的理论和方法的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

完整的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即计算机硬件系统、计算机软件系统、地理空间数据和系统管理操作人员。ArcGIS属于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中的一种。ArcGIS由美国环境系统研究所(ESRI)开发,具有很长的历史并经历了很多版本和变化,ArcGIS包括ARCMAP和Arc Catalogue,两个程序共同称为桌面ArcGIS(Desktop ArcGIS)。

近年来,ArcGIS逐渐拓展至文物考古领域,为文物考古技术革新和信息化建设提供科学高效的信息化系统平台。以往枯燥、繁琐地田野考古绘图工作逐渐被ArcGIS所取代,考古人员将田野实地采集的文物相关数据实时动态上传、存储、管理和编辑文物埋藏、保存的位置和空间分布等信息,建立起了完整的地理信息系统。

二、利用ArcGIS系统辅助文物规划编制

考古工作的成果是文物保护规划的核心前提,随着考古“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诸多大遗址已经开始建立ArcGIS系统数据库,随着这一趋势的扩展,ArcGIS系统也开始进入规划编制环节,并在规划编制过程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利用ArcGIS进行影像配准

在文保规划编制过程中,遗迹空间分布信息主要来自于考古单位提供的考古报告和相关研究成果(以图的形式呈现)。由于受到时代或技术的局限,这类信息主要为手绘或者电脑绘制的简单示意图,遗迹空间分布的相对位置和坐标参考等信息严重缺失,而在文保规划编制过程中这类资料与标准测绘地形图相互叠加过程中就会产生一系列偏差。

图为郑国渠遗址渠首空间分布位置示意图

利用ArcGIS系统可以直接获取离散的点的坐标,并将点连成线,绘制出闭合或开放的实际轮廓,而线上的每一个离散点的信息都包含在空间坐标系统集合内,该类坐标信息可与地形图地理信息数据相互匹配,从而获得准确的空间相对位置信息。具体操作如下;

1. 打开ArcMap,增加Georeferencing工具条。

2. 把需要进行纠正的影像增加到ArcMap中,会发现Georeferencing工具条中的工具被激活。在view/data frame properties的coordinate properties中选择坐标系。如果是大地(投影)坐标系选择predefined中的Projected coordinate system,坐标单位一般为米。如果是地理坐标系(坐标用经纬度表示)表示则选择Geographic coordinate system。

3.纠正前可以去掉"auto adjust"前的勾。在校正中需要知道一些特殊点的坐标。从图中均匀的取几个点,不少于7个。在实际中,这些点要能够均匀分布在图中。

4.首先将Georeferencing工具条的Georeferencing菜单下Auto Adjust不选择。

5.在Georeferencing工具条上,点击Add Control Point按钮。

6.使用该工具在扫描图上精确到找一个控制点点击,然后鼠标右击,Input X and Y输入该点实际的坐标位置。采用地理坐标系时应输入经纬度,经纬度用小数表示,如110°30'30'应写成 110.508(=110+30.5/60)。

7.用相同的方法,在影像上增加多个控制点,输入它们的实际坐标。

8.增加所有控制点后,在Georeferencing菜单下,点击Update Display。

9.更新后,就变成真实的坐标。

10.在Georeferencing菜单下,点击Rectify,将校准后的影像另存。

利用ArcGIS进行数据交互和共享

随着ArcGIS技术自身的不断完善和改进,在文物领域利用ArcGIS技术是未来必然的发展趋势,其最大的便捷不是内部系统数据库的编辑、存储,而是旨在用于和外界交互的数据库管理和查询,文物保护规划编制是在当前社会环境体系下的文物保护综合战略,其涉及法律、制度、管理、技术等一系列综合手段和措施,对留存的文物进行综合保护与利用,需要考虑和解决的新问题已经超越文物本身,而是一个综合的多元的矛盾体,问题来自于城市建设、土地归属、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等诸多领域,利用ArcGIS系统进行环境和资源数据的交互和共享,更加有利于文物保护规划综合战略决策的制定和决策评价,是未来“大数据”时代资源共享和战略对话的媒介平台。

[参考文献]

[1].刘贵明.《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及应用》 科学出版社

第5篇:地理信息系统报告范文

【关键词】 国家空间基础设施(NSDI)、基础地理信息系统、3S、国土资源信息化

一、广西省级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急迫性和必要性

1、前言

联合国有关文件曾明确指出“地理空间信息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利器”,而且“进入信息化社会后,人们每天接触到的信息中的80%以上与地理空间信息有关”。西方发达国家出于其政治、经济、军事目的和全球战略需要,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就相继推出“信息高速公路”,“国家空间基础设施(NSDI)”和“数字地球”战略。顺应经济全球化,全球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为使国土资源工作更好地适应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国土资源部将"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实现信息服务社会化"列为五大目标任务之一,并在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计划中设立“数字国土”工程,旨在通过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实现国土资源调查评价、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现代化,为全社会提供方便快捷的国土资源信息服务,充分发挥国土资源在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公益性和战略性作用。

西部大开发国家战略的实施为广西的全面发展带来了历史性机遇。基础设施建设、电子政务工程、产业结构调整、生态环境建设以及国民经济信息化等建设正在进行中。科学化决策是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广大的决策者实际上每时每刻都在使用基础地理信息,只是手段还比较原始,还未充分发挥出信息技术的支撑作用。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业布局、农业结构优化、退耕还林(草)、基础设施建设、社会安全和管理都离不开科学规划、实施和动态监测,离不开地理空间信息的决策支持作用。不充分考虑地理分布特点的项目总会带来一系列严重的副作用。因此信息化社会需要重视地理空间信息的基本支撑作用。

2、国内及我区空间基础设施发展现状及趋势

2001年,国务院办公厅以【2001】53号文转发国家计委等12个部委“关于促进我国国家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若干意见的通知”,提出要加快我国国家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国家测绘局提出“十五”期间构建“数字中国”地理空间基础框架作为国家空间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提供地理空间基础平台。为此,加大了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力度。目前已经完成了国家级1:100万、1:25万地理空间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正在进行国家1:5万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工作,以此作为“数字中国”地理空间基础框架的基础信息。

除了“数字中国”地理空间基础框架建设以外,许多省、自治区、直辖市也纷纷提出要建设省级地理空间基础框架。继海南省、北京市和福建省提出“数字海南”、“数字北京”与“数字福建”之后,全国又有湖南、湖北、陕西、山西等十多个省、市、自治区提出并确定了各自“数字区域”的发展计划。必须指出的是,省级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是数字省区地理空间基础框架的核心和基础。目前,北京、天津、上海等市,山西、广东等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相继建成了省级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示范工程。其他省区的基础地理信息中心都在加快研究和建设本省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步伐。

2000年,国家投资2.56亿启动“国家基础测绘设施项目”建设,简称”大专项”建设。广西测绘局在国家测绘局和区政府的支持下,于2000年8月正式立项(总投资近3000万元),目前已完成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生产技术体系、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传输网络体系的建设。基础地理信息管理服务体系、空间定位综合服务体系、广西数字化基地大楼的建设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广西测绘局已建成主干千兆,百兆交换到桌面的局域网,以及光纤联接的广域网(党政机关网)。装备了企业级服务器、WWW服务器、OA服务器、海量的磁盘阵列、磁带库、图形工作站、高档微机、大型彩色扫描仪、大幅面绘图仪等硬件设备,以及数据库软件ORACLE,GIS软件ArcGIS、GeoStar、MapInfo、MapGIS、AutoCAD Map,遥感软件ERDAS,Web GIS软件ARCIMS、GeoSurf,数字摄影测量系统Virtuozo、JX4A,扫描矢量化系统Geoway等软件。通过大专项的建设,还锻炼出一批精通3S(GIS-地理信息系统、GPS-全球定位系统、RS-遥感)技术、计算机与网络技术、测绘技术的综合型人才。

“九五”期间至今,广西测绘局建立了全区1:50万,1:25万DLG数据库,完成了DEM 共2148幅,DRG 591 幅,DOM 416幅,DLG 809幅;同时完成了三四等水准测量4211公里 516座。 C级GPS网点466点;完成了省级毗邻行政界线测绘3684公里, 区内地市级行政界线6270公里, 县市级行政界线10259公里的测绘,这些数据迫切需要建立相应数据库进行有效的管理。经过大专项建设,广西测绘局具备的1:1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年生产规模如下表所示 :

:按广西“十五”计划,需8~10年才能更新测绘完成全广西1:1万地图,广西共8495幅。

3、广西省级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要意义

广西省级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是“数字广西”地理空间基础框架的核心和基础。将为“数字广西”的建设奠定良好的地理空间基础,为在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抢占经济、政治、科技的制高点,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建立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社会保障等信息系统及信息化社区提供良好的条件,有力促进广西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信息化建设。以广西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作为框架,区域内各行各业的数据才能够在空间上得到集成,不同区域的数据才能够无缝整合,从而保证决策依据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基础地理信息与各行业的专题信息有机结合将完善各专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决策支持功能。广西省级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将及时满足政府信息化工程建设对基础地理信息的急迫需求。

二、广西省级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的主要内容

1、 广西省级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总体目标

2002年,广西测绘局正式启动广西省级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工作。主要工作由广西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承担,拟于“十五”期末初步完成框架建设,2010年全面建成。广西省级基础地理信息系统以1:1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为核心,其总体目标是依托统一的标准体系和质量保障体系,建立数据生产体系,采集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建成数据库管理体系,形成完整的数据库;以GIS应用为主,兼顾地图产品的制作,建立产品开发体系和分发服务体系,以及支持系统运行的网络交换体系。为自治区、市、县宏观决策、规划修编、灾害监测,解决人口、资源、环境等面临问题,促进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而提供有力的测绘保障。

2、广西省级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研究和建设的主要内容

广西省级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包括数据生产体系的建设、数据库互操作平台的选定、地理空间数据库建设、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研发、产品的模式和开发、基于Web GIS的地理空间信息网络化服务等。

在存储容量上,全区1:25万地理数据超过2GB,1:5万数据将超过70GB,1:1万数据将超过1TB,大地数据库及地名数据库将达到100MB。考虑到将来数据更新历史数据的存放以及其它不可预见因素,广西省级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共需要1.5至2TB的存储空间。

图一:广西省级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组成

3、广西省级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库的组成(如图一所示)

(1) 1:100万地理空间数据库:包括覆盖广西地面分辨率为30m的航天遥感数字正射影像数据库(DOM)、地面格网间距为200m的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库(DEM)、由原有地图扫描数字化处理形成的1:100万数字栅格地图数据库(DRG)、含有大地测量控制信息、地形、交通、水文、境界、居民地和地表覆盖信息等的1:100万数字线划地图数据库(DLG)。

(2) 1:25万地理空间数据库:包括覆盖广西地面分辨率为15m的航天遥感数字正射影像数据库、地面格网间距为100m的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库、1:25万数字栅格地图数据库、数字线划地图数据库。

(3) 1:5万地理空间数据库:包括覆盖广西地面分辨率为5m的航天遥感数字正射影像数据库、地面格网间距为25m的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库、1:5万数字栅格地图数据库、数字线划地图数据库。

(4) 1:1万地理空间数据库:包括覆盖广西地面分辨率为1m的数字正射影像数据库、地面格网间距为5m的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库、1:1万数字栅格地图数据库、数字线划地图数据库。

(5) 重点地区1:2000地理空间数据库:覆盖重点地区地面分辨率为0.2~0.3m的数字正射影像数据库、地面格网间距为2.5m的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库、1:2000数字栅格地图数据库、数字线划地图数据库。

(6) 地名数据库:包括广西各种地名的正式名称、所在地图图幅、地理坐标等信息。

(7) 空间定位成果数据库:包括覆盖广西的大地测量控制网、控制点、坐标系等数据。

(8) 元数据库:包括各种地理空间数据及数据库的规范化定义和说明信息,以便跟踪数据的动态变化和支持信息查询。

(9) 专题数据库:如土地覆盖数据库、人口分布数据库等。

4、关键技术研究:

广西省级基础地理信息系统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在建设过程中,要紧跟国内外科技发展最新动态,采用当前先进的技术手段和方法。目前,广西省级基础地理信息系统采用美国ESRI公司的ARCGIS系列产品和ORACLE作为建设的主要工具,开发工具主要选用VS.NET。如图二所示:

图二:广西省级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三层架构

在实施广西省级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中,还会遇到一系列技术难点,有待研究攻克。为此,要进行一系列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主要包括:

①遥感及航空影像快速获取、处理和解译的关键技术。

②多分辨率、多数据源4D空间数据一体化集成

③产品的模式与开发,地理空间可视化虚拟现实技术。

④地理空间数据网络化分发服务。

⑤海量数据的安全管理、存储、备份、灾难恢复的研究。

⑥空间数据库更新与版本管理

⑦ “3S ”(GPS、GIS、RS)集成技术的研究

⑧基于数据库的在线制图技术。

⑨基于省级基础地理信息框架数据的示范应用工程研究。

三、广西省级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在我区国土资源信息化中的作用

1、 国土资源信息的特点

国土资源信息有一系列特点。首先,国土资源行业是一个信息密集的行业,国土资源工作过程主要是一个生产信息的过程。因此,国土资源行业拥有比其它任何行业更多的信息资源。其次,国土资源信息具有地理空间性。这可以说是国土资源信息的最重要特征,几乎所有的国土资源信息都是空间地理信息,如地形信息、土地信息、地质信息、矿产资源信息、水资源信息、海洋资源信息、地质灾害信息等,这些信息仅用属性数据库是无法管理的。第三,国土资源信息的数据结构十分复杂,往往一个对象需要数百个数据项才能表达清楚,这些数据间常又呈复杂的层网关系,再加上三维空间位置,更加大了对国土资源信息描述和管理的复杂性。第四,国土资源信息不同于一般经济、金融和商业信息,它具有长期保存,甚至永久保存的价值。因此,信息增长迅速,而消逝率低,其结果是信息总量极为庞大。这些特点表明,国土资源信息化离不开基础地理信息和3S技术,“数据是血液”,地理信息及其他各类国土资源信息是保证国土资源信息系统正常运行和取得实效的关键。

2、 广西省级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在国土资源信息化的作用

广西省级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可真实再现全区的地形地貌,为我们全面了解广西的自然地理环境提供了一个理想的空间支撑,并为可视化地掌握生态资源、模拟和仿真生态重建过程中重大决策实施提供基础支撑,确保我们能够科学地开发自然界,动态监测和合理地配置资源,有效把握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平衡,为生态环境建设和国土资源合理配置提供科学依据。具体说来,至少有以下几方面作用:

(1)数据共享,标准统一。共建共享是避免重复建设、维护国家利益的必要措施,是广西省级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中必须坚持的原则。这方面的教训是屡见不鲜的,如广西各地国土资源部门有独立的一套地籍图,规划部门有地形图,房产部门有房产图,每个部门都是各自为政,投入巨资重复测绘、数字化,标准不统一。实际上只要政府牵头协调,各地测绘一套基础地形图,其他部门在其基础上再采集各行业关注的要素。这样的结果是大大节约了经费,却实现了各取所需,同时由于统一技术规范,统一数据格式,各行业能共享、交换成果。这种做法国内已有先例,据《中国测绘报》报道:“2002年,在浙江省余姚市政府办公室的协调下,市规划、国土、建设、水利、交通五部门联手,共同筹措资金,统一技术标准,开展全市1:500数字化测图,为建立基础测绘信息共建共享机制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2)目前,我区国土部门在信息化过程中对基础地理信息的应用主要还是局限于数字线划图,对数字正射影像图的应用据了解也只有南宁、柳州等地为数不多的国土部门,对数字高程模型的使用更是寥寥无几。广西省级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可以为国土资源部门提供多种权威的、符合国标规范的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服务,包括基本产品、复合产品等。基本产品包括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系列的数字栅格地图(DRG)、数字正射影像图(DOM)、数字高程模型(DEM)、数字线划地图(DLG),可根据需要以数字和模拟两种形式提供;通过不同基本产品或不同要素的叠加,可生成各种复合产品,如土地覆盖图、数字影像地图(如数字影像交通图、数字影像区划图、数字影像地形图等)、数字影像专题图(如数字影像土地利用图、数字影像土地规划图)、三维立体地形图、立体景观透视图等复合产品。

(3)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进行数据增值服务。例如:通过以不同时期的地理空间基础数据和正射影像图为数据核心,结合土地利用详查图,可进行国土资源动态监测,为科学规划和管理提供决策依据;通过数字高程模型、数字正射影像图、数字线划图为数据核心,结合人口经济、土地利用等专题数据,运用生态学理论和方法以及3S技术,可更好地分析耕地分布现状,提出社会经济与生态合理退耕还林规划方案,增强退耕还林规划的可操作性。

四、结束语

总之,广西省级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建成将使我区彻底完成从传统测绘产业向现代地理信息产业转变,测绘生产、技术、管理以及测绘产品种类将发生全新的变化。其建成将为我国实施“数字中国”空间技术战略,我区实施“数字广西”、国土资源信息化提供省级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成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能有效提高我区基础地理空间数据的现势性,缩短数据生产和信息提供服务周期。有效地拓宽地理信息的应用面,为政府决策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服务。

主要参考文献

① 国家测绘局

《构建“数字中国”地理空间基础框架总体战略研究》

② 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  《"十五"国土资源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基本思路》

③ 广西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广西省级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

④ 周 涛

《“数字广西“地理空间基础框架建设的研究》

第6篇:地理信息系统报告范文

【关键词】GIS;水文水资源领域;应用;

引言:目前,我国信息革命浪潮的冲击日益激烈,加之水资源日渐枯竭,在这样的形式下,我们就必须紧紧的围绕水文水资源的问题进行综合研究。因此,对于水文资料的准确、快速获取以及空间信息的分析、图形图像的处理等就显得尤为重要。由于GIS技术的空间特性,对于海量数据的管理与处理能力以及水的时空分布特性等,使得GIS技术必然能够在水文水资源领域中发挥出重要的作用。在G1S应用在水文水资源领域的过程中,相关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水平都有了非常大的提升,这样一来也就为防洪减灾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在实际的应用中,我们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不断的提高其应用的质量和水平,为我国水资源的保护提供良好的条件,减少水资源浪费的现象。

1.地理信息系统的概述

G1S的中文全称叫做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是运用于对地理信息进行采集、管理、存储、运算和分析的一种计算机技术。这项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主要是以计算机技术和软件技术为重要的基础,对计算机系统当中所存储的信息和数据予以分析和处理,同时还应该在这一过程中将信息应用在所需的领域。当前G1S技术已经在很多领域都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同时也获得了很好的效果,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在水文资源研究当中也在逐渐的普及。尤其是对地球表面地理信息的空间数据进行处理,具有很大的优势。地理信息空间系统主要由空间数据的处理和空间分析组成。地理信息系统数据的来源主要是通过实测数据、统计数据和卫星遥感数据等的转换,将其转换为具有空间特征地理空间信息。地理信息系统有3个主要功能分别是:(1)在对数据信息进行采集、管理分析和输出的过程中,地理信息系统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和空间性,可以建立很强的空间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及时地更新;(2)地理信息系统在区域空间分析方面,通过将采集的数据信息与地学模型结合在一起,对该区域进行动态预测;(3)通过利用计算机技术和卫星遥感技术对数据进行优化管理,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能够提供一定的决策依据。

2. GIS的主要功能

水文水资源研究的过程中需要获得准确的空间定位和相关的数据,这样才能更好的对水资源的分布特点予以掌握,在这一过程中如果使用G1S技术就可以将更多的数据以可视化的形式呈现给研究人员,这样也就给研究工作带来了诸多的便利。如果站在G1S系统组成的角度上来说,空间数据管理子系统就成为了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它主要是由空间处理和空间分析两个部分组成,在数据的获取上,它也可以借助很多的方式。当前,我国的科学技术在不断的发展,G1S技术也在这一过程中朝着智能化和集成化的方向发展,其功能性更强,同时精准度更高,所以也给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利好条件。

2.1生成、组织、管理空间数据

GIS能将不同比例尺、坐标系统等不同来源的空间数据进行转换和标准化,并和非空间信息结合,为反映不同目的不同空间代表性的模型提供连接机制,实现数据共享。利用GIS中数据综合地理模拟与空间分析等优势,为模型中数据输入的准备和发展执行复杂的控制和分析,把地形和地理特性相似的统一体连结起来。

2.2分析模拟结果的可视化

GIS中友好的用户界面和视图显示,使得研究学者可以更加直观的对观测对象的情况进行了解,不仅帮助水资源管理者进行深入分析和正确决策,而且用报告、专题地图和统计报表等形式直观地表示模拟,从而丰富了水文水资源方面的研究利用。

3.地理信息系统在水文水资源中的应用现状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我国发展的还是比较快的,尤其是在近几年随着国家对水资源和地理科学的更高关注,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对地理信息系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使得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应用的范围变得越来越广泛。主要涉及的范围有:水土保持、水资源管理、水环境和水污染、以及防灾减灾等。目前,我国在水文水资源领域的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水平已经逐渐接近和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3.1地下水资源的勘查

对于水资源的保护、规划、管理以及合理开发利用而言,地下水资源的勘查必然是基础环节。对地下水资源的勘查,其根本的目的在于查明区域内主要含水层的地质结构、空间分布、导水性、含水层的边界以及各个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等特征。针对于地表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以及调配的方面来说,GIS技术的应用能够让我们对地表水的补给、地下水的埋深以及蕴藏量等信息进行系统、全面的掌握,以此来得出更加精确的空间数据与成果细化模型,对区域内地下水资源的规律、特征进行更加准确的反映,从而为地下水资源的保护、管理、规划以及合理开发与利用等提供具有全面性、准确性的决策支持,让地下水资源的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另外,在水资源勘查的过程中,GIS技术的应用主要是建立起相应的空间数据库系统,比如地下水动态资料、水文地质基础资料、地下水开采情况等数据库,不但能够实现对相应空间数据库系统的可视化查询与检索,还能够对地下水动态的发展趋势进行科学有效的预测,最终让地下水资源管理的空间辅助决策支持作用得以实现。

3.2水资源的管理

(1)基础电子地图。目前,我国基础电子地图系统数据的基础数据均为1:25万。其主要包括了行政区划边界、城镇、铁路、公路、居民点、水库、江河湖泊等信息。(2)专业电子地图。所谓专业电子地图,即是通过将数字化的水文水资源专业地理数据叠加在基础电子地图上而形成的电子地图。与基础电子地图相比,专业电子地图对于水文水资源信息的描述将更加的实用、更加的具体,而所包含的信息资源也将更加的专业。(3)遥感信息库。所谓遥感信息库,即是与基础地理数据相匹配的烟感遥测数据(其是通过解译之后所得到的)。(4)属性数据库。其能够描述分区内查询对象的属性,比如分区内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地表水资源状况、地下水资源状况等,是整个GIS系统的基础数据库。(5)软件系统。是在上述四种技术的基础上通过GIS嵌人技术的采用并结合水资源管理的实际需求而开发出的一种水资源管理系统软件。其主要包含了属性数据的管理、空间数据的管理以及这两者相结合的信息管理等。

4.结束语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水文水资源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过将先进的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运用于水文水资源的各个方面,为水文水资源的管理提供一条便捷的途径,让现代技术服务于人类。本文对GIS技术在水文水资源领域中的应用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探讨,促使GIS技术能够使用地图、图形、数据的形式来直接满足或得到需要的信息与结果,推动着水文水资源领域的研究和开发工作。

参考文献

[1]蒋晓辉.GIS在水文水资源领域的应用研究与发展趋势[J].科技风,2010,10.

第7篇:地理信息系统报告范文

关键词:GIS;空间数据;系统应用

Abstract: 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func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 exploring the application of GIS in the urban construc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Keywords: GIS; The spatial data; System 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G623.4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测绘技术

0.引言

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统,是随着地理科学、计算机技术、遥感技术和信息科学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兴技术,是采集、储存、管理、分析、描述和应用整个或部分地球表面与空间和地理分布有关的计算机系统。它的独特之处就在于能够把地理位置和相关属性信息有机地结合起来,其操作对象是空间数据,在计算机软硬件支持下,它可以对空间数据按地理坐标或空间位置进行各种处理、对数据的有效管理、研究各种空间实体及相互关系。通过对多因素的综合分析,它可以迅速地获取满足应用需要的信息,并能以地图、图形或数据的形式表示处理结果。随着GIS技术在国民经济建设各领域、各部门的应用日益普及和深入,GIS的潜在价值正在不断地发现和挖掘。GIS系统作为国民经济重要基础设施之一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正在被广泛认识和接受。GIS正在逐渐成为各种各样基于IT的信息系统和应用系统的公共平台。GIS需要发挥的已不仅仅是其传统同时也是最基本的作为空间查询检索和专题制图辅助工具的那些功能和作用,更重要地,GIS正在逐步成为一种与我们的工作、学习、生产和生活密不可分的重要因素。

1.地理信息系统在国内的研究应用。

虽然目前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很多,但对它的研究应用,归纳概括起来与两种情况。一是利用GIS系统来处理用户的数据;二是在GIS基础上,利用它的开发功能进行二次开发,成为用户的专用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目前已成功地应用到了包括资源管理、自动制图、设施管理、城市和区域规划、人口和商业管理、交通运输、石油和天然气、教育、军事等九大类别的一百多个领域。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加速了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进程,在城市规划管理、交通运输、测绘、环保、农业、制图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1 GIS的技术特点

GIS的数据输入是将现有资料按照统一的参考坐标系统、统一的编码输入到数据库中的过程。常规做法有地图上手扶跟踪数字化、图形扫描等,目前GIS的输入越来越多地借助非地图形式,如利用RS(遥感技术)数据和GPS(全球定位系统)数据作为数据源;GIS的数据处理重要包括数据编辑、数据综合、数据变换等,最终形成具有拓扑关系的空间数据库。GIS中的数据分为栅格数据和矢量数据,大多数GIS系统采用了分层技术,即根据地图的某些特征,把它们分成若干图层分别储存,重要可以根据需要选定不同的图层叠加以形成各种专题地图。

在空间分析和统计方面GIS帮助确定地理要素之间新的关系,为用户提供一个解决各类专门问题的工具。GIS的空间分析分为两大类:矢量数据空间分析和栅格数据空间分析。矢量数据空间分析包括:空间数据查询和属性数据分析、缓冲区分析、网络分析等。栅格空间数据分析包括:记录分析、叠加分析、统计分析。

1.2 GIS系统与其它系统的区别

GIS有别于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GIS具有以某种选定的方式对空间数据进行解释和判断的能力,而不是简单的数据管理,即使存贮了图形,也是以文件形式管理,图形要素不能分解、查询,没有拓扑关系。管理地图和地理信息的MIS不一定就是GIS,MIS在概念上更接近DMBS。

GIS有别于MIS(管理信息系统)。GIS要对图形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共同管理、分析和应用。MIS则只有属性数据库的管理,即使存贮了图形,也是以文字形式管理,图形要素不能分解、查询,没有拓扑关系。管理地图和地理信息的MIS不一定就是GIS,MIS在概念上更接近DBMS。

GIS有别于地图数据库。地图数据库仅仅是将数字地图有组织地存放起来,不注重分析和查询,不可能去综合图形数据库和属性数据进行深层次的空间分析和提供辅助决策的信息,它只是GIS的一个数据源。

GIS有别于CAD系统。二者虽然都有参考系统,都能描述图形,但CAD系统只处理规则的几何图形,属性库功能弱,更缺乏分析和判断能力。

2.GIS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2.1 GIS在城市建设的应用

空间规划是GIS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城市规划和管理是其中主要内容。利用GIS技术可进行城市规划的辅助设计、工程选址等工作,也可进行城市管理的规划控制、辅助决策等工作。在大规模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根据区域地理环境特点,综合考虑资源配置、市场潜力、交通条件、地形特征、环境影响等因素,在区域范围内选择最佳位置,充分体现了GIS的空间分析能力。

2.2 GIS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

在GIS中,由于所获取的地图数据详尽、可靠、准确,大大提高了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同时,计算机的高速运算和具有极强的逻辑判断功能,可在短时间内提供多方案比选,增加了规划设计方案的合理性。而且,计算机可以自动地生成各种规划用图、表格和报告,利用数据库又易于删补、更新,因而还可以实现城市规划的动态监控和动态设计。通过对GIS的研究和使用,充分发挥数字地图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作用,使信息的获取和使用臻于统一,促进城市规划工作。

2.3对城市GIS的展望

随着城市信息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城市GIS将会在政府宏观决策、城市建设的各个领域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城市GIS发展将面临许多方面的挑战。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建立后,有条件进行小范围的局部更新,要坚持通过竣工验收的方式,进行竣工测量,保证地理信息数据的质量和观势性。同时,充分利用信息科学、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不断完善城市地信息处理数据系统,加强城市地理信息服务系统功能的开发和城市地理信息网络交换系统的建设,从而实现地理信息的快速获取与更新、智能化处理和一体化管理、网络化生产管理与分发服务,相信城市GIS必将迎来一个迅速发展的崭新阶段。

3.结束语

地理信息系统是一个非常全面而又非常基础的应用系统,优秀的地信息系统可为许多专业领域提供基础的信息情况,并通过多种计算机技术进行分析及辅助觉得,本套系统中实用功能按照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出行的需求进行设计,以人们的最熟知的操作习惯入手,可为公众提供更多更全面的服务。GIS的发展速度和规模空前。它正在与GPS(全球定位系统)、RS(遥感系统)、DPS(数字摄影测量系统)、ES(专家系统)和多媒体技术进一步融合,扩展其功能。一旦更全面地解决了数字地图信息的自动采集问题,加强了空间技术的研究,将空间数据库与方法库、知识库联接起来,GIS又将向集成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将有力地推动城市规划管理的严格性,决策的科学性和设计的高效率。

参考文献:

[1]郭仁忠.空间信息[M].武汉: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

[2]黄杏元.地理信息系统概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3]李志伟.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1995.

[4]陈述彭.地理信息系统导论.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5]边馥苓.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和方法.武汉: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

[6]郭伦等.地理信息系统统一原理、方法与应用.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第8篇:地理信息系统报告范文

工程地质是水利水电工程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不同于水利类其他专业课,工程地质由于实践性较强,野外地质实习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极为重要。然而,传统的野外地质实习作业还依赖于手绘,无法跟上目前自动化、信息化作业的步伐。本文将地理信息系统与野外实习相结合,完成学生手绘作业向电子化作业的转变。这不仅能够高效完成实习路线剖面图的绘制,还能够让学生熟悉地质调查的电子化办公过程,培养和提升学生地质调查整理、分析、绘图的能力,为以后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关键词:

工程地质;地质实习;地理信息系统;教学改革

一、引言

工程地质是一门以地质学为理论基础,服务于人类工程建设活动的一门地质学科。不同于传统的数学、力学学科,工程地质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着重解决与工程规划、设计、施工与运行有关的工程安全评价涉及的地质问题。作为水利水电工程本科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不同于其他的专业基础课,工程地质课程的教学分为课内基础理论教学和野外地质实习教学两部分。课堂教学主要基于已有的教材,讲解关于岩石矿物、岩石、地质构造、地质作用、地下水、岩体工程特性、大坝、隧洞、边坡等知识。而野外地质实习主要进行岩石、地质构造的辨识,了解、掌握不同的地质作用、地下水作用对工程岩体结构的影响,并初步建立水利水电工程地质条件的分析与评价能力。由此可知,野外地质实习是工程地质相关专业中必不可少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工程地质教研室是在原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工程地质教研室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经过近六十年的建设,已形成了系统完整的课程教学体系与地质实习。然而,由于受各种条件限制,实习教学中仍存在不足之处。实习过程中教学设备还处于八、九十年代水平,实习区域地形图长久没有得到更新,无法反应当前的地形地貌;学生的内业还是依赖于手绘,无法跟上目前自动化、信息化作业的步伐。就目前三峡秭归地质实习而言,该实习区域地形图较为陈旧、分辨率低且模糊不清,加之近年该区域工程建设频繁,因此容易产生识别误差;同时,学生需要购买地形图,实习过程中学生需要携带地形图也有一定不便。本文在谷歌地球可视化地形图的条件下,采用GoodyGIS和AutoCAD等专业地理信息处理软件,完成实习路线地质剖面图的绘制。将地理信息系统与实习过程相结合,不仅能够将地质调查的手绘向电子化办公的转变,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能够全方位、多视角地对基本工程地质、环境水文地质、地质灾害预测与防治等方面进行深入的了解。基于谷歌地球,采用地理信息化系统开展地质实习内业电子化,不仅能够相对精确地反映当前的地形地貌特征,而且便于学生及时查找路线,辨别地质情形,同时还能够减少学生开支、减少实习过程中的载重负担。

二、基于GoodyGIS教改方案

目前地质实习过程中,学生根据GPS记录的点坐标以及该点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水文地质等其他地质现象,在坐标纸上通过手绘出路线剖面图。在手绘过程中,剖面图的修改非常不便,而且手绘的图例也参差不齐。通过将GoodyGIS和AutoCAD软件想结合,不仅能够高效完成路线剖面图的绘制,还能够让学生熟悉地质调查的计算机信息处理过程,为以后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基础。GoodyGIS是一款基于谷歌地球API开发的应用软件,旨在扩展谷歌地球的应用,辅助获取数据,提高工作效率,可自动生成用户指定区域CAD等高线,用户指定路线的地形断面图。

(一)教改对象

1.实习区域地理信息的收集、整理。系统收集三峡秭归县实习区域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等地质信息,并录入地理信息系统。2.GoodyGIS与AutoCAD软件的培训与应用。开展学生实习前的培训辅导工作,熟悉采用地理信息系统查询实习观测点的地质信息,熟悉采用GoodyGIS与AutoCAD软件绘制地质剖面。

(二)教改目标

1.形成集一整套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地质实习电子教案与相关电子资源,形成一个具有较强实力的地质实习计算机信息化教学团队。2.通过将谷歌地球、GoodyGIS和AutoCAD相结合,培养学生在野外地质实习过程中电子信息化处理、使用能力,从而提升地质调查资料整理、分析的能力与效率。

(三)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三峡秭归实习区域的地形地貌电子化信息系统的收集,涉及到地质年代、地层岩性、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地质灾害与防治等一系列数据的收集工作。电子资料的丰富及详实与否,直接决定了地质实践教学活动的效果。

(四)项目的预期成果形式

实践教学改革研究报告一份;教改实施的具体方案/步骤一份;集实习区域地理信息系统、应用软件(谷歌地球、GoodyGIS和AutoCAD)在实习过程中的引用指南等一整套教学教案;

三、三峡茅坪-链子崖实习路线

针对水利水电学院全院本科生(大三上学期),将学生地质调查资料的整理、分析与绘图从手绘向电脑绘图的转变,不仅提高地质实习内业整理效率,节省实践教学活动经费开支,而且能够形成一个具有较强实力的地质实习计算机信息化教学团队,最终提高学生地质调查整理、分析、绘图的能力。

1.记录沿途测点的GPS坐标,记录该点的工程地质(岩性、岩层界限、岩体工程特性)、水文地质特性

2.将GPS坐标与GoodyGIS生成的路线剖面图一一对应

3.基于GoodyGIS路线剖面图与沿途记录的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特性,采用AutoCAD绘制沿线地质剖面图。

四、结论

将地理信息系统与谷歌地球相结合,可以精确地反映当前的地形地貌特征,便于学生及时查找路线,辨别地质情形;另一方面,将GoodyGIS和AutoCAD软件想结合,能够高效完成路线剖面图的绘制,还能够让学生熟悉地质调查的电子化办公过程,培养和提升学生地质调查整理、分析、绘图的能力,为以后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基础。实习区域的电子化信息收集工作,涉及地形、地质等方方面面的工作,任务繁重。为此,将教研室已有的纸质版地形图电子化,然后将该信息与谷歌地球信息对比、结合,在更新校正原有地形图的基础上,形成新的较为合理反映当前地形地貌的电子版地形图;同时将地质年代、地层界限、地层岩性、特殊地质现象描述与电子版地形图相结合,形成实习区域电子信息系统的核心文件。

作者:胡冉 单位: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

参考文献:

[1]崔冠英,朱济祥.水利工程地质[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

第9篇:地理信息系统报告范文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行业特色; 教学改革; 矿业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5)01-52-03

Research on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of GIS oriented at mining industry

Wang Xingfeng

(School of Environment and Spatial Informatics,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Xuzhou, Jiangsu 221116,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GIS technology, GIS specialization education is demanded in different applications domains. Considering the professional background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an idea to build the supporting platform of the innovative environment of GIS is proposed. Based on the original experimental resources, the reform is transformed, extended and constructed. The ideas of construction of specialty and discipline integration in GISare carried out. The merging of teaching practice and research is advocated. The traditional function of the practice environment is expanded and enhanced. The school and enterprise are combined and the support platform of innovative environment is explored boldly. The result shows this model can accelerate a favorable atmosphere for innovation training in classroom teaching process and improve the classroom instruction quality.

Key words: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industry specialty; teaching reform; mining industry

0 引言

地理信息系统(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是学科与技术的统一体,学科的发展促进了GIS理论体系的形成,技术的进步则拓宽了GIS的应用范围[1-2]。随着GIS的逐渐成熟,各具特色的行业专题GIS也不断涌现,用人单位对GIS人才具备一定的行业背景的需求也日益明显[3]。因此在传授GIS理论和培养GIS技能的基础上,面向行业,从“千家一面”过渡到“一家一世界”的培养模式已成为GIS教学单位的认同[4-5]。

中国矿业大学是国内外著名的矿业最高学府,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在矿业、能源和资源领域有重要影响、特色鲜明的多科性研究型大学。每年GIS毕业生约有50%~70%到与矿业行业相关的单位中就业。因此,我们在多年的GIS教学活动中,依托我校行业背景,对面向矿业行业的GIS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1 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构建原则

GIS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加强GIS实践教学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6-8]。面向矿业行业的具体需求,结合GIS专业的培养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原则我们认为有以下几点。

⑴ 面向行业,贯彻“学科-专业-行业”一体化建设理念,将学科建设、科研工作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加强面向行业应用的实践教学环节,以适应面向矿山就业的需求。

⑵ 根据专业特点和行业需求,凝炼行业特色,重组教学内容,建立适应行业需求、以能力培养为目标、面向个性化培养的多模块实践教学体系。

⑶ 以教学与科研的结合为突破口,探索科研融入教学的实施途径。在教学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9],将科研项目、科研热点、科研成果引入教学,促进科研资源向教学资源的转化。同时在课程教学中适当地安排课外讲座、科研报告,通过邀请专家讲学、专业教师科研报告等途径引导学生走向科研创新。

⑷ 改变传统的“教师演示,学生练习”教学方式,充分利用课堂和网络两个平台,改进多媒体教学手段,积极探索“问题驱动”和项目主导的教学方法。

⑸ 坚持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践教学观念。在处理好教学内容的基础与应用的关系的同时,强化学生基本思维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增加实践教学的柔性,由课内拓展到课外,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2 实践教学内容组织

为了有效贯彻创新教育、实践教育和素质教育理念,我校根据GIS专业的特点和矿业行业的需求,对GIS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从理论基础、技术方法、应用系统三个视角进行了设计和优化。在保证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掌握的前提下,整合和提升前期课程内容,重组实践教学内容,进行行业拓展,增加面向行业应用的实践模块,实现实践教学内容模块化,所构建的面向矿山行业的GIS课程实践教学体系见表1。

表1 地理信息系统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类型\&模块\&说明\&基本

技能\&通用

基础\&①影像配准;②地理空间数据建库;③空间数据编辑;④空间查询;⑤缓冲区;⑥叠置分析;⑦网络分析;⑧DEM分析;⑨三维分析;⑩地图制图。\&通过熟悉GIS软件操作,进行GIS基本技能的训练,帮助学生掌握GIS基本原理,具备完整的地理数据采集、处理、数据库建设与系统维护及信息服务等能力。\&行业

拓展\&①矿图矢量化处理;②钻孔储量计算;③矿体缓冲区处理;④矿体产状图制作、地质图自动编录。\&综合

能力\&通用

基础\&①市区道路拓宽工程;②购房、择房;③学校选址;④高速公路停车场的选择;⑤水土流失建模。\&以地理信息处理与服务的业务流程为基础,面向具体问题的GIS集成应用,使学生加深对GIS基本原理的理解,培养综合技能。\&行业

拓展\&①矿井生产三维建模;②二三维矿体自动圈定与交互处理;③一井定向解算;④通风网络分析。\&创新

技能\&面向

行业

领域\&①掌握编程语言,基于组件(AE、SuperMap等)进行应用系统的设计、需求和初步开发;②矿山地测采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和实现;③其它行业GIS应用系统(根据需要选择)。\&以不同领域GIS应用要求为基点,通过参与教师科研课题,鼓励学生参与国内GIS大赛,培养学生GIS建模、系统研发、集成应用等技能,使其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应用领域拓展能力。\&]

3 构建实践教学科技创新和社会实践平台

构建完整的、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保证[10]。我校从GIS专业特点和行业需要出发,依托学校教学实验中心、实验室及各研究系所,构建了“专业基础实验平台、项目化技能与工程实训平台、社会实践活动平台、科研科技创新协作平台”四位一体的学生科技创新与社会实践平台(图1)。

[科技创新与社会实践平台][专业基础

实验平台][项目化技能与

工程实训平台][社会实践

活动平台][科研科技创

新协作平台]

图1 实践教学科技创新和社会实践平台

3.1 专业基础实验平台

专业基础实验平台以GIS基本概念为基础,重视对原理方法的验证和基本技能的培养。专业基础实验平台提供的实验主要包括验证型和原理型实验,包含了课内必选实验项目和课外自选实验项目。学院教学实验室负责学生必选实验项目的完成,在此基础上学生也可以自主选择实验项目,甚至可以自立课题,在教师指导下设计实验方案,经申请进入实验室开展实验和科研活动。

3.2 项目化技能与工程实训平台

产学结合是工程教育改革的一大战略[11]。对于应用技术极强的GIS来说,学生掌握的不仅是技术技能水平,还应该包括一定的项目管理和运营能力。结合项目加大设计型、综合型和创新型实验的开发,构建“独立-实践-校企-就业”链接式的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的实践环节,加强校企联合培养实践训练基地、同行业的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通过面向项目的训练,学生可以实现知识的互补,达到学科结合、互利共赢的教学效果。

3.3 社会实践活动平台

毕业实习、假期社会实践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安排,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学校有关毕业实习和社会实践的各项要求,进一步保障GIS专业学生实践工作的顺利开展。学校提倡开展多模式的实习教学,实现集中实习和分散实习相结合、校内实习与校外实习相结合、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专业实习与就业实习相结合、专业实习与参加科技竞赛相结合、专业实习与教师科研相结合等。介入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其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明显提升,受到企业的广泛好评。

3.4 科研科技创新协作平台

借鉴我校其他特色专业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模式[12],探索与科研院所、企业协同培养GIS专业人才的渠道,创新设计培养方案和教学课程,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先进的培养方案和教学理念,探索基础理论和科研素质培养训练的有效途径并完善相关配套管理措施,以协同创新中心为载体,建立产学研协同培养行业优秀专门人才的基地。具体的方法和措施有以下。

⑴ 为学生提供科技创新试验平台。依托学校学院的科研机构单位,如结合我院“国土环境与灾害监测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江苏省资源环境信息工程重点实验室”、“教育部矿山生态修复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3S与国土信息研究中心”、“中德能源与矿区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矿山生态环境研究所”等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鼓励高年级学生进入实验室/工程中心进行科学研究及创新实践,实验室所有仪器设备对学生开放。在这些措施的保障下,学生能充分利用高精尖仪器设备,进行各类试验和分析计算,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科学研究的能力。

⑵ 构建了教师科学研究与学生科技创新相结合的科技创新平台。每年有一大批教师,包括长江学者、国家杰青获得者、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全国优秀教师、全国百篇博士论文获得者等,都面向大学生做科研报告,介绍自己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成果,提供科研、实验条件及经费支持,吸引学生参加科研项目。同时,在进行毕业设计、毕业论文选题时,80%以上结合教师科研项目和生产实际问题,让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解决生产实际中的关键问题,提高了学生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

⑶ 借助各种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计划,引导学生开展学科前沿科学研究。针对本科生创新训练计划,我校设有国际级、省级和校级创新项目,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申请各类创新项目,进行学科前沿的研究,提高创新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4 实践教学考核方式改革

课程考核是反映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是教学过程的关键环节之一。GIS是理论与技能并重的课程,完全采用笔试难以准确反映学生专业技能掌握情况及对GIS技术手段的掌握、分析和应用能力。因此,为了适应面向矿业行业的GIS人才的培养需求,我校对GIS课程的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建立了将课程考试与学习过程相结合的全过程考核成绩评定体系,引导教师开展研究性教学,促进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全过程考核在考试内容上保证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注重知识测试与能力测试的结合。考试形式上实施分阶段考核,避免一考定成绩,考核形式可选择考察、测验、作业、课堂讨论、课程设计、读书报告、小论文、操作实践、实验报告、中期考试和结业考试等环节,保证学生的每一次参与都有收获。全过程考核使学生逐渐淡化了考试紧张感,不再需要“临时抱佛脚”,激发了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专业认识、理解和接受上也发生了较大的转变,课堂形式变得更加丰富,气氛更加活跃,初步实现了教学由知识的传授向能力培养的转换。

5 结束语

GIS专业是一个技能要求高、实践性强的专业。我校GIS专业面向行业,坚持理论的实践性,通过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结合我校实际面向矿山行业,进行了基于应用技能的GIS实践教学改革。实践教学结果表明,所采取的实践教学措施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促进了GIS专业建设。在就业形式严峻的情形下,我校GIS专业的就业率始终保持在前列,毕业生就业后能迅速胜任工作,这宣传了我校的专业品牌,进一步促进了学生就业。但面向行业的GIS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是一项涉及面广,技术性和学术性较强的系统工程。因此,如何把GIS专业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工程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解决工矿企业实际问题的能力,仍然需要我们不断探索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参考文献:

[1] 张海荣等.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M].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08.

[2] 杨慧,杨丹,车耀伟等.网络地图API在“地理信息系统设计”教学中的

应用[J].测绘科学,2008.38(5):183-187

[3] 吴浩,袁艳斌,杨剑等.具有行业特色的GIS卓越工程师实践教学平台

探索研究-以武汉理工大学为例[J].时代教育,2012.4:35-36

[4] 曾青云,郑玉双,许伶军.中国成人教育改革顶层设计的思考[J].中国

成人教育,2014.1:10-14

[5] 周海萍.新建本科院校应如何培育人才培养特色[J].中国成人教育,

2014.2:38-40

[6] 顾留碗,王春,王岽.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GIS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

建[J].测绘工程,2012.21(6):89-91

[7] 薛云,张维,刘凤矫.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中

国电力教育,2014.3:147-148

[8] 徐兵.《地理信息系统》课程实验教学要点分析[J].软件导刊,2014.13

(1):167-168

[9] 胡卓玮.基于案例分析的“组件地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方法设计[J].

测绘通报,2013.12:122-125

[10] 李正中,飞.面向行业的自动化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

电力教育,2011.16:84-85

[11] 王浩程.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构建现代工程实训平台[J].中国大学

教学,2011.6:8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