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物联网开题报告范文

物联网开题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物联网开题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物联网开题报告

第1篇:物联网开题报告范文

关键词:毕业论文;创新性;开题答辩;开题报告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2-0004-03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泛在网络等新型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知识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传播,使得这个时代的本科生几乎与大学课堂的教师同步地接触来自国内外最新的新闻和咨询。与此相比,大学课堂的教学内容更新换代较慢,四年的本科学习,学生基本上接受的是本专业最基本且已形成共识的专业知识,或者说学了一些本专业领域最基础的知识,而对本专业科技前沿的知识和未来发展趋势了解甚少。这就造成理工科学生进实验室做毕业论文开题时会遇到很多问题,如选题时不知道查阅哪些资料,不知道选择什么内容或者具体用什么方法来研究,撰写开题报告时不会进行分析和归纳等等[1-2]。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大学教育在课堂教育阶段过于重视对知识的灌输和注入,造成学生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耗费已有知识的理解上,忽视了对学生归纳、整理、分析并输出知识能力的培养。

毕业生输出毕业论文的质和量取决于其对专业知识输入的质和量,缺乏对本专业科技前沿研究现状的了解,就不能发现比较有价值的科学问题。现就各个阶段学生需要认真对待的内容及指导老师应给予的专业引导浅谈几点看法。

一、确定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的确定是本科生毕业论文进行的第一步,研究方向应具有前瞻性、创新性和个性,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未来社会发展方向。好的研究方向给学生提供一个了解该学科科学前沿和发展前景的机会,也是学生能够窥探本学科未来发展的一个窗口。由于一个学科所涉及的知识领域非常广泛,与本领域相关的研究工作非常繁多冗杂,让毫无科研经验的学生去选择一个适合自己本专业的、难度适中的研究课题,无异于大海捞针,毫无头绪。

绝大多数本科生毕业论文研究课题基于本学科现有老师研究方向基础上的,是由本学院老师所指定的,是指导老师已有研究的深入和创新。本学院老师从事的科学研究大都与本学科相关联,这些研究方向中有些属于本学科已有基础知识的延伸,有些属于本学科新兴的边缘学科,有些属于本学科与其他相关学科的交叉――运用本学科已有的基本知识理论去解决其他学科存在的问题或者运用其他学科的基本知识理论去解决本学科当前存在的问题。有经验的指导老师所指定的研究方向大都是自己在本学科多年科研探索和积淀的基础上提出的,有些比较偏基础理论,有些比较偏实际应用,有些属于比较成熟、前期研究较多的,有些属于科学前沿、带有探索性质的等,需根据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水平及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差异,对不同类型的学生给予个性化选题指导。对于学有余力,有志继续从事科研的学生,有针对性地选择安排与前沿科学有关、比较基础性地研究课题,这样可以为学生研究生阶段地学习打下基础,也有助于提高毕业论文地质量。对准备参加工作的学生,选择更接近生产实际的或者与就业方向密切相关的课题,将毕业论文课题与将来就业要应用到的知识之间建立起直接的关联,切实调动学生参与毕业论文的积极性[3-4]。学生需在明确自己兴趣的基础上,经过查阅资料,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在与指导教师充分沟通的情况下,深刻理解该研究方向的具体内容、当前研究的热点和未来发展前景,进而选择适合自己的研究方向。

二、熟悉研究现状

任何研究过程都是本学科知识探索领域中的一个环节,所有的研究方向都是在继承前人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确立的,确定研究方向后,学生就需要熟悉本方向的研究现状,梳理前人的成果并找出其内在的逻辑关系。这就需要学生首先围绕研究方向搜集相关的文献资料,这些资料大部分来自互联网上本专业常用的中英文数据库,如化学专业常用的有中国知网(CNKI)、美国化学学会全文数据库(ACS)、Elsevier/SCIRUS、John Wiley、Springer Link、Sciencedirect、RSC和Beilstein等数据库,也有部分资料来自图书馆、阅览室和专业资料室。要想透彻地了解本方向的研究现状,必须尽可能全面地查阅中英文文献,全面的资料搜集能够使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本专业目前的研究现状。

其次需要学生对文献内容进行分析和归纳整理、分类,并认真阅读。与研究方向相关的文献浩如烟海,一一梳理总结难度太高,可以找指导老师找一些该方向具有代表性或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论文进行精读,挑选一些本方向做得比较好的课题组或者牛人写的综述进行通读,其余关联性不大的论文可以泛读全文或者仅仅读取摘要即可,这样可以事半功倍。对于英文不怎么好的同学,英文文献的阅读是必须要克服的一道障碍,理工科现有高质量的科学研究成果大都刊载在英文期刊上,包括国内大牛也都在英文期刊发表自己比较重要的近期研究结果。阅读过程中要写好笔记,用自己的语言写下阅读时的理解和想法,这样可以锻炼自己的思维表达能力,提高阅读水平,便于梳理归纳。学生通过阅读文献对本方向的研究现状有了初步了解,在研究内容上有了初步的知识积淀,结合自身已有专业知识能够初步了解本专业目前比较热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哪些点上,现在研究到什么程度,未来比较有前景的发展方向主要有哪些,还有研究人员是为了何种原因而展开科学研究工作的,如何综合运用各种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来分析解决问题的等等。

再者需要学生对本课题组前期所做的研究有透彻的了解,主要包括实验室有哪些实验条件,主要开展哪方面的研究,前期研究生和往年本科生的毕业论文主要通过哪些实验手段做了哪些相关研究,过程中有哪些比较有意义的发现,哪些发现具有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必要。这就需要指导老师将近3―5年内自己所做的研究比较大概地讲解给学生,明确其中比较有意义的内容,就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内容与学生交流沟通。

三、选择需要解决的科学问题

理工科的科学研究始于问题,提出问题是进行科学研究和探索的第一步。在学生有初步知识积累的基础上,指导老师应鼓励学生梳理本方向已有研究问题,要求学生理清研究问题的起源、发展和现状,清晰揭示研究问题的演进,支持学生批判性地看待本研究方向已有的观点和看法,引导学生提出独特新颖且有价值的问题,选取学生自己感兴趣的、有发展前景的研究问题,鼓励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找出这些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并理出解决问题的大致思路。理工科科研的复杂性决定了任何一个问题所涉及的影响因素都是多方面的,引导学生对可能影响研究问题的因素进行分析,并从中找出关键性的影响因素,找出该影响因素与实验现象之间已经存在的关联,从而对已有实验结果进行解释,或者改进与批判针对现有研究的不足,推出另类研究,发掘新的研究方法与途径验证其他相关研究,以不落俗套的思维尝试性地解决问题,避免毕业论文中低水平的重复或者模仿,思考未来研究中是否可找到更有意义或者更有价值的结果。在这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必须要注意,问题不能提的太大,必须是有限时间内自己独立或在指导老师协助下相对独立完成的问题[5]。

四、撰写开题报告

理工科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一般包括选题的意义,需要解决的科学问题,主要研究内容,具体的研究方案,主要参考文献等几个部分。一个好的毕业论文必须要明确清晰地阐明选题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做这个课题,而不做其他课题,这个课题让你感兴趣的关键点在哪里,比如或是前期研究出现相互矛盾的研究结论,或是性能更好的新化合物,或者是新的概念,或是新的能够大大地提高现有生产效率的工艺路线。而目前本科生所做的开题报告中,普遍存在选题不明确或者选题不合适,根本原因在于对选题内容的认识不足,本科生对很多科学前沿的了解来自于报纸、杂志或者网页等一些科普性的新闻,这些新闻为了吸引眼球,通常会夸大或者歪曲一些基本研究科学问题的研究现状和研究结果。实际上关于科学研究方面的重大新闻都有对应的更专业的学术论文,这些论文的表达相对来说更客观,也是学生在毕业论文过程中更应该关注的东西。摒弃偏见和成见,从更加客观的角度看待研究课题的意义是做毕业论文过程中应该具有的态度。选题过程中另一个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选题范围太大,研究内容太多、太宽泛,或者难度太大,不切合实际。如有的学生提出“丝素蛋白在固液界面的有序结晶及其应用”,此选题有意义,有创新,研究思路也比较正确,但论文选题范围太大,影响丝素蛋白结晶的因素太多,实现起来难度也很大,后具体细化为“流动剪切力对丝素蛋白有序结晶的影响”,将影响丝素蛋白结晶的因素缩减为单一的流动剪切力的影响,研究内容明确,范围进一步缩小,就具备了可实现性。明确选题意义后,就需要对所选题进行系统的思考,围绕需要解决的科学问题,分析总结以往研究人员大都是从哪些角度来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主要运用了哪些理论和方法,对这些理论和方法存在的优点长处及其缺点不足进行分析,并提出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指出自己相对于其他研究者的长处,理出自己围绕关键问题需要进行哪些方面的研究,并制定更加具体的研究方案。

大学及后续的研究生学习均是为了培养某一方向的专业性人才,因此毕业生在开题报告的书写过程中,切记要运用专业术语进行更准备的表达。对于理工科学术性的论文,富有主观色彩或浓郁个人感情的语句,是开题报告撰写过程中必须要避免掉的。开题报告内容属于专业的、学术性的论文,要求学生用专业的态度和专业的词汇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并对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客观的描述,在相对合理范围内对已有实验现象进行推断。另外,思维和逻辑的连贯性也是开题报告撰写时要注意的要点,开题报告中引用他人的文字及说法要标明出处,所引用的论文和专利等都是要与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密切相关的,不能为了凑字数或者凑内容而加些与研究问题无关的东西进来。

五、开题答辩

开题答辩就是要求毕业生详细地口头阐述毕业论文的具体研究内容,就是该课题的研究现状,需要解决的问题,具体实验内容及实验方案,研究意义等。对老师和学校来说,组织开题答辩是为了考察学生对研究课题的认识程度,所选课题难易程度是否得当,解决问题的思路是否正确,是否具有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学生而言,参与开题答辩可以深化对研究问题的理解,更加深入地理解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和观点,为接下来的实验研究和毕业论文答辩顺利进行打下基础。

开题答辩通常包括学生口述、问题答辩和建议评价等环节。学生口述阶段需要学生事先做比较充足的准备,深入透彻理解与研究问题密切相关的本专业知识,用简单的图表或文字展示本学科前沿的其与研究问题密切相关的研究成果。问题答辩环节答辩老师可以提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如针锋相对的观点或完全不同的理解,激发学生对研究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思考。针对老师提出的不同观点,学生应根据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和理论为自己的观点辩护,证明自己的理解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建议评价环节答辩老师要给予开题报告和开题答辩客观公正的评价,指出其中的优点和长处,同时明确其缺点与不足,并给予改正的建议和方向。毕业生应根据开题答辩中答辩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对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加以补充完善,是自己更加透彻地理解课题,力争取得更好的研究结果。

开题答辩的过程是学生和老师就接下来需要研究的课题进行的学术思想交流过程。开题答辩一方面为老师提供了了解学生专业知识掌握程度和对研究课题理解程度的机会,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表达自己学术思想,展现自己自信心的平台,能够锻炼学生理论概括、语言文字、口述表达、逻辑思维能力。

总结:

本文从培养具有初步创新能力人才的角度出发,围绕本科生毕业论文开题的五个阶段,浅谈各个阶段学生需要认真对待的内容及指导老师应给予的专业引导,为学生和老师的毕业论文开题工作提供建议,为提高毕业论文质量奠定基础。总之,毕业论文开题阶段是学生和老师就研究课题和研究问题进行交流沟通的重要阶段,好的开题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助于学生“站在前人的肩上”进而“看得更远”。

参考文献:

[1]徐建邦.对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的几点思考[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7,(4):83-86.

[2]柯颖.高校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改革的对策思考[J].学术论坛,2008,(10):203-205.

[3]路辉,宁焕生.“以人为本”促进本科毕业设计开题工作的几点思考[J].高教论坛,2009,(4):55-57.

[4]周仕东.论科学探究中的科学问题[J].化学教育,2005,(8):15-17.

[5]罗海鸥,包国庆.学位论文答辩:一堂智慧升华的课程[J].学园,2008,(2):34-38.

To Improve the Specific Ideas of Innovativ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Graduate Thesis of Undergraduate Students

JIANG Yan-ke,GAO Xue

(1.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University Of Chongqing Chongqing Key Laboratory of catalysis and functional organic molecules,Chongqing 400067,China;2.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University Of Chongqing Chongqing Key Laboratory of natural drug research,Chongqing 400067,China)

第2篇:物联网开题报告范文

包装设计开题报告范文 一、课题的来源、目的、意义(包括应用前景)、国内外现状及水平

(一)课题来源:虚拟

1、中国传统建筑中的设计元素和观念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劳动人民用自己的血汗和智慧创造了辉煌的中国建筑文明。中国的古建筑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体系最完整的建筑体系,从单体建筑到院落组合、城市规划、园林布置等在世界建筑史中都处于领先地位,中国建筑独一无二地体现了的天人合一的建筑思想。

中国传统建筑在图形、文字、色彩、造型结构的几个特点:

图形。在中国传统建筑中一般以以动物的面目形象出现,具有虫、鱼、鸟、兽等动物的特征,由目纹、鼻纹、眉纹、耳纹、口纹、角纹几个部分组成。面目结构较鲜明,也正是利用这些特征,将人们引到了一个神秘的艺术世界;

文字。我国的汉字历史悠久,字体造型富有变化。在中国传统建筑中运用到的文字一般以繁体字体为主;

色彩。中国传统建筑中运用最多的为红色和黄色,五行包括金、木、水、火、土,其中土占中央方位,因为华夏民族世代生息在黄土高原上,所以对黄色就产生了一种崇仰和依恋的感情,而红色则寓意着美满、吉祥和富贵;

造型结构。体现在大门、大窗、大进深、大屋檐,给人以舒展的感觉。大屋檐下形成的半封闭的空间,既遮阳避雨,起庇护作用,又视野开阔,直通大自然;

通过以上的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介绍,例如故宫--故宫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目前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代皇宫建筑群。它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段非常丰富,通过图形、文字、色彩、造型结构等许多元素的完美结合,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造型美。把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表现的淋漓尽致,形成完美的天人合一的建筑思想,同时将这些传统建筑特点运用到泥人张世博会纪念品的平面海报中,充分突出其中国元素。

2、在泥人张包装设计中体现出中国传统建筑的独特魅力

传统包装主要是指人类的传统文化包装而言。而传统文化是人类在过去的漫长历史时期中,在生产、生活等各方面所逐渐积累起来的文明成果,也是已有的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后人不断继承与发展前人知识及技能的基础。各个地区或国家有不同的传统文化,例如(泥人张的泥人工艺品,泥人张的彩塑,把传统的捏泥人装饰以色彩、道具、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同时突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通过泥人张的泥人工艺品的介绍,充分体现了传统包装就是传统文化包装。

如何把传统建筑中的设计元素融入到泥人张世博会纪念品传统包装结构中去,把包装盒作为一个宏伟的殿堂来进行设计把传统的建筑元素充分融入到泥人张世博会纪念品传统包装中去(殿堂形象壮丽,格局严谨,给人强烈的精神感染。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巩固人间秩序,与西方和伊斯兰建筑以宗教建筑为主不同,中国建筑成就最高的就是殿堂。同时它是中国传统建筑元素大气、生气、富力、重山林风水等表现最为突出的建筑。)将殿堂中的传统元素运用到包装盒的六面体中去,做成代表中国特色的包装盒。

3、泥人张世博会纪念品包装设计中图形、文字、色彩的表现

包装设计中图形、文字、色彩等要素是传递商品信息,提升企业品牌形象的主要内容。

在图形上运用了中国传统装饰纹样(回纹),它在中国的传统建筑中运用的蛮多,(例如--楼、阁、亭中在横梁和其他部位都有很广泛的运用),我国传统装饰纹样中蕴涵的吉祥观念反映了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历史的积淀使中国的传统文化让人不由地有种神秘感,通过感知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传统吉祥图案,使我们更加了解不同时代人的审美情趣和对美好事物的表达方式。把传统建筑的装饰纹样(回纹)运用到包装盒中,突出了中国传统的元素,最终达到将泥人张世博会纪念品包装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

字体是传递商品信息,提升企业品牌形象的主要内容。字体和图形一样同属视觉符号,是视觉传达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承担着信息传递视觉化作用,是视觉传达中进行沟通的主要媒介物。

在传统建筑上运用字体突出庄重等特点(例如宫殿匾额--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在设计中,运用繁体字体对泥人张的标志进行设计,突出包装的特征,并将产品信息更好的传递给消费者。

在包装的色彩上采用红色为主体色调,红色象征着热量、活力、意志力、火焰、力量、愤怒和血液的循环。例如我们古代宫殿基本上运用红色为主色调,我运用红色一要表现包装盒上的大气,宏伟,还有就是要表现出中国人们对上海世博会的热情和活力。

4、随着纪念品在商业中的应用逐渐成为一种设计热潮后,本人结合自己的毕业设计(泥人张世博会纪念品包装系列设计)从中研究现代包装设计中的独特魅力

(二)目的和意义:

以泥人张世博会纪念品包装设计为研究对象,将其内容和形式充分结合起来,并将包装盒作为宏伟宫殿进行设计将信息最简洁、明确、清晰地传递给观众,引起他们的兴趣,努力使他们信服传递的内容,并在审美的过程中欣然接受宣传的内容,诱导他们采取最终的行动。

(三)传统元素在国内外现状:

中国传统设计元素是东方文化的一处独特景观和宝贵财富,它题材广泛、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历史悠久,是其他艺术形式难以替代的,在世界艺术之林中,它那独特的东方文化魅力正熠熠生辉。

传统文化在现代广告中的应用

广告创意从商品世界深入到传统文化深厚的土壤中,既为广告灌注积极的文化内涵,又构建了新的价值取向,实施合理的广告策略,这是十分重要的。

广告创意来源于生活,来源于文化。文化同时也会提升广告创意的内涵,为广告产品带来文化附加值。而一个民族的文化因其独特性必然会给广告创意带来独特的个性,从而提升创意的吸引力与认可度。在当今的消费时代,广告产品如何取得竞争力,关键在于其传达的文化价值,塑造的品牌形象是否具有个性,是否区别于同类且被消费者认可的特点,是否能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因而,独具特色的、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可以增加广告创意的力,为广告主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以某系列的地产报纸广告为例,用传统建筑形式作为广告的切入点;结合了中国传统艺术作品中对国画艺术高度,在设计领域创新运用,突出了东方意识形态和完美家居生活品质理念。设计者通过对水墨、书法等中华艺术精粹的准确把握,形成自己那种带有很强东方文化的表现风格,完美地把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糅和到现代设计观念里面。

中国传统元素运用如此广泛,如何让外国人喜欢中国的传统元素

日本当代的平面设计中,对传统元素的深入研究和利用可以说早于我们,但日本设计师主要是从传统元素的形式美的角度去寻找可用的平面设计元素。我们可以见到大量的以传统元素为形,用中国传统元素的表现方式加入现代平面构成理念的作品。从中我们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魅力和传统元素对世界平面设计领域独特的影响力。当代中国设计师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试图从不同的视角去表现以传统元素为代表的中国平面艺术,利用中国传统建筑元素作为平面设计元素来表现观念。相对于外国设计师来说,中国设计师似乎更愿意从传统元素所蕴藏的中国文化的深层意义中去探寻一些设计元素和灵感,去表现纯正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

总之,无论是对传统的继承还是对外国文化的借鉴,都要重视做好创造性转换工作,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继承传统不是食古不化;讲设计的民族特色、中国气派,决不是要将中国符号生搬硬套到现代设计作品中。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或工程技术方案和准备采取的措施

(一)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中国传统建筑元素在包装设计中重要的应用,也是包装设计诸要素中最重要的一项。从信息化、视觉化、艺术化的视角来审视包装设计,可以领略到它是一种巨大的生命力和感染力的设计元素,它有其它设计元素和设计方式所不可替代的设计效应。结合本人的毕业创作,进一步分析如何使标志应用于包装设计中,希望人们对这些信息正确接收、把握,并在让顾客采取行动的同时使他们得到美的感受。

1、大量搜集相关资料,了解中国传统建筑元素的起源、发展及特征。追溯中国传统建筑的表现及特点,收集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建筑特点进行比较。再从构图、表现形式、色彩上面进行具体的设计分析。

2、了解包装的发展和内涵,及传统包装设计的现状,特别是传统元素造型包装。收集大量传统包装设计的素材,特别是分析中国传统建筑元素在泥人张世博会纪念品包装中的应用。

3、进行设计创新,在毕业创作中体现中国建筑元素在泥人世博会纪念品包装设计中的具体运用。

(1)创作目的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旅游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旅游中肯定会买些和旅游有关的纪念品,同时上海世博会是面向世界的活动,会有很多的国际游客,于是我的泥人包装设计就是要突出中国文化和韵味来吸引国际游客。

(2)创作观念

这次的包装设计大胆的运用中国传统建筑元素(世博会中国馆)为元素,以最直观的方式展示中国的文化与韵味和中国的特色。

(3)创作思路

本人的包装盒设计除了本身形式达到与众不同外,其最主要的就是包装盒的盒盖在设计上巧妙的层次的原理,突出其盒盖整体性,同时运用平面构成原理,让其整体上达到立体构成的效果。通过中国传统建筑元素(世博会中国馆)与包装盒的组合,使整个包装充满了中国传统文化气息。

(二)研究方法或工程技术方案:

1、文献收集法:收集中国传统建筑元素与传统包装相结合的案例;

2、实际考察法:对于奥运会及纪念品包装设计,对其中的包装上的中国传统元素应用进行一个详细地研究;

3、临摹研析法:运用手绘或者电脑操作临摹绘制标志与传统包装盒相结合的案例;

4、再创作设计法:结合所临摹的案例进行毕业设计的作品稿绘制包括手绘效果图及毕业设计一系列成品的制作。

(三)准备采取的措施:

1、在研究中加强书籍理论知识的学习,以利于自己更好的进行选题的毕业设计;

2、多上网搜集优秀的包装设计图片,并从中吸取营养,运用到自己的毕业设计选题中;

3、多与老师同学进行沟通交流,听取大家好的建议,完善自己的设计。

三、现有基础和具备的条件

(一)现有基础:

1、理论基础:本人已经修完大学三年半学业,基本掌握了平面设计相关的理论知识及实践能力;熟练掌握Photoshop、Coreldraw、CAD、3DsMAX、Flash、Dreaweaver、Office等常用软件;

2、设备基础:配有电脑及出图设备等;

3、资料基础:拥有包装设计的一些资料和相关书籍,互联网上丰富的网络资源能给自己提供思维上的借鉴以及设计上的参考;

4、由老师多次带出去考察。

(二)具备条件:

1、已具备上述的基础条件;

2、曾在课程作业中独立完成整套包装设计;

3、多与老师同学进行沟通交流,听取大家好的建议,完善自己的设计。

(三)参考书籍:参考文献

[1]陈路、杨秀娟《中国传统元素整合图库》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年

[2]刘宝岳《中国包装标准汇编》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年

四、总的工作任务,进度安排以及预期结果

(一)总的工作任务:

认真阅读、理解任务书所给的条件,在老师的指导下、规定时间内做好设计方案,做出泥人张世博会纪念品包装与品牌推广设计图,进一步系统的巩固所学知识,并有效的综合运用到泥人张世博会纪念品包装与品牌推广中。

1、泥人张世博会纪念品包装与品牌推广的毕业设计作品的设计与制作;

2、写出泥人张世博会纪念品包装与品牌推广的毕业设计说明;

3、泥人张世博会纪念品包装与品牌推广的毕业设计展板与ppt电子演示文稿;

4、泥人张世博会纪念品包装与品牌推广的毕业设计说明:3000字以上的设计理念;

(二)进度安排:

2009年11月16日:毕业设计任务书下达;

2009年11月17日-2009年12月15日:毕业设计(bylw.yjbys.com/)初期,查找资料搜集信息;

2009年12月1日-2009年2月28日:毕业设计初步设想及草案(2个以上草案及文字论述)毕业设计初期辅导和检查;

2010年3月1日-2010年3月30日:毕业设计方案确定以及深化。绘制平面效果图,进行颜色搭配和成套系列安排等。毕业设计中期辅导检查;

2010年4月1日-2010年5月19日:毕业设计调整以及修改。绘制平面效果图,版面制作和检查;

2010年5月20日-2010年5月29日:毕业设计整理和毕业设计后期辅导检查,打印,出图;

2010年5月30日:毕业答辩及毕业设计展览准备;

2010年6月1日-2010年6月10日:毕业设计展览。

(三)预期结果:

1、包装盒设计,包括手提袋以及外盒等设计;

2、宣传册2本及书签;

3、平面广告;

4、泥人张世博会纪念品包装系列设计说明,3000字左右。

[知识拓展]

开题报告范文

开题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题名称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就是本课题有没有人研究,研究达到什么水平,存在什么不足以及正在向什么方向发展等。开题报告写这些内容一方面可以论证本课题研究的地位和价值,另一方面也说明课题研究人员对本课题研究是否有较好的把握。我们进行任何科学研究,必须对该问题的研究现状有清醒的了解,这在第一部分已经谈到。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我们现在进行的课题基本上都是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这就要求我们的研究必须有一些基本的理论依据来保证研究的科学性。比如:我们要进行活动课实验研究,我们就必须以课程理论、学习心理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为研究试验的理论依据。我们进行教学模式创新实验,就必须以教学理论、教育实验理论等为理论依据。

(五)课题主要研究内容、方法

(六)研究工作的步骤

(七)课题参加人员的组成和专长。主要看参加人员的整体素质与水平,尤其是课题负责人的水平怎么样。如果参加人员和负责人既没有理论又没有实践经验,这个课题就无法很好地完成,也就无法批准立项。

(八)现有基础。主要是人员基础和物质基础。很多课题对人员和设备方面要求是比较高的,如果基本的研究条件都没有,这个课题同样不能立项。

(九)经费估算。就是课题在哪些方面要用钱,用多少钱,怎么管理等。

如何撰写教育科研课题的开题报告

一、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就是课题方向确定之后,课题负责人或课题组主研人员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报请上级批准的选题、研究计划。它主要说明这个课题应该进行研究,自己有条件进行研究,准备如何开展研究等问题,是对课题的再论证和再设计。

二、开题报告的作用。进一步明确研究思路,完善实施方案,明晰研究技术线路,再次论证研究课题重要一步。

三、开题报告论证的主要内容

1、审定课题名称。一是看名称表述是否准确、规范。准确就是课题的名称要把课题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规范就是所用的词语、句型要规范、科学,似是而非的词不能用,口号式、论式的句型不要用。二要看名称是否简洁,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就尽量不要,如:应用信息技术构建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研究、网络环境下高中英语听读教学对学生文化素养提高和学习策略形成之影响、借助信息技术,变革学习方式、有效应用信息技术,促进师生幸福成长。

2、寻找研究依据。政策依据、理论依据、实践依据,充分、贴切、准确,不要贴标签,拉大旗,喊口号。

3、分析研究背景现实背景、历史背景要清楚,符合实际。

4、查清研究现状单位的研究现状及问题点评;国内的研究现状;国外的研究现状。用书检和网检的方法。

5、论证研究价值理论价值;实践价值;应用价值;科学价值;改革价值。

6、阐述研究意义有现实意义;有历史意义;有实践意义;有方法论意义。

7、界定核心概念。就是对关键词、关联词的概念、意义、本质、联系进行阐述。

8、完善研究设计。确定研究程序;提出研究假设;确定研究目标;提出研究措施;落实研究内容;提供研究方法;划分研究阶段;落实研究人员;预测研究成果效应;建立研究组织;规划研究管理;分析规划研究的保障。

四、开题论证的方法以综合评价为主:一是课题单位的自我论证评价;二是同行的论证评价;三是科研管理部门的论证评价。由预审、初审、学术评审、综合评审四个阶段组成。预审与初审可在开题前后的时间里进行。重点侧重在课题选择和课题计划的制订上。学术评审与综合评审要贯穿于课题研究的全过程,重点放在计划实施与成果的预期鉴定上。

五、开题报告的写作

(一)开题报告的组成。三个主要部分:前言、正文和语;三个次要部分:标题、署名、引文注释和参考文献。

(二)开题报告的构与写法。

1、课题名称。题目必须与内容一致。确切、中肯、具体、鲜明、简练、醒目。开题报告一般不使用副标题。

2、署名。在题目的下面,必须签署课题研究单位,一般不写撰写者姓名。署名的目的是表示对开题报告负责。

3、开题报告可以不写内容摘要和关键词。

4、前言。前言是开题报告的序言。前言部分一般都应说清楚课题选题、立项、批准的过程,以及开题前的准备、开题题缘由、开题意义,开题前所进行的调查情况所做的工作等。要力求简明扼要,直截了当,并实事求是,要开门见山、直入主题。不要面面俱到,不着边际,文不对题;或一步登天,言尽意止,不留余地。

5、正文。开题报告的正文部分占报告的主要篇幅,它是报告的主体。正文部分必须对再次论证的内容进行全面的阐述和论证,包括研究前的观察、测试、调查、分析、学习,材料形成的观点和理论。如调查的问题、现状和实质,产生问题的原因及其发展趋势。正文部分是开题报告的关键部分,它体现了课题组的水平,同时也可以看出今后课题研究的状态和水平。撰写开题报告的正文部分,同样要掌握充分占有材料,要认真对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整理,经过概念、判断、推理的逻辑组织,最后得出正确的观点。可采用图表来集中反映数据,要注意少而精,数据必须准确无误。正文部分要层次清楚,观点鲜明,逻辑性强,大标题涵盖小标题,小标题服务于到标题,标题统帅内容,内容说明标题。

(1)课题、问题的提出?A、提出和研究的背景:现实背景、历史背景。B、提出和研究的依据:政策依据;理论依据;实践依据。C、问题的研究现状:国内的、国外的,省市县内外的研究的,单位研究现状及问题点评,已取得了哪些成果?已进行了那些研究?D、问题研究的价值:理论价值;实践价值;应用价值;科学价值;改革价值。对解决教育实际问题(包括对本校、本地区的教育工作实际存在的问题)或回答教育理论问题有什么意义?对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会有什么贡献?E、问题研究的意义:现实意义;历史意义;实践意义;方法论意义。以上几点要求做到:少而精;针对问题;能指导操作;表述简明、准确,有具体贯彻要点,涵盖子课题,能理解把握。

(2)课题的界定:对课题题目的界定;对条件词、关键词的界定,包括内涵与外延。

(3)改革的主张、研究设计。A、研究的指导思想。指导思想就是在宏观上应坚持什么方向,符合什么要求,可以是哲学的、政治理论的,也可以是政府的教育发展规划,也可以是有关研究问题的指导性意见等。B、研究的具体目标。总目标、分目标,目标要实在,要可行。和内容。课题研究的目标也就是课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也就是本课题研究要达到的预定目标:即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定位,确定目标时要紧扣课题,用词要准确、精练、明了。相对于目的和指导思想而言,研究目标是比较具体的,不能笼统地讲,必须清楚地写出来。只有目标明确而具体,才能知道工作的具体方向是什么,才知道研究的重点是什么,思路就不会被各种因素所干扰。C、研究的具体内容。内容要紧扣课题的目标来分解。D、研究的方法、原则与策略:方法、原则与策略的理论支撑;方法、原则与策略的可操作性;方法、原则与策略的活动性。课题研究的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总法、个案法、比较研究法、文献资料法等。确定研究方法时要叙述清楚做些什么和怎样做。E、课题研究的步骤。课题研究的步骤,也就是课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研究的步骤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基础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都要有规定。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和时间安排包括:整个研究拟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起止时间;各阶段要完成的研究目标、任务;各阶段的主要研究步骤;本学期研究工作的日程安排等。F、预测课题研究的成果及形式:本课题研究拟取得什么形式的阶段研究成果和终研究成果。如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研究报告、论文、经验总、调查量表、测试量表、微机软件、教学设计、录像带等。其中调查报告、研究报告、论文是课题研究成果最主要的表现形式。G、有效的组织保障: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在方案中,要写出课题组长、副组长、课题组成员以及分工。课题组组长就是本课题的负责人。一个课题组应该包括三方面的人,一是有权之士,二是有识之士,三是有志之士。有权了课题就可以得到更多的支持,有识了课题质量、水平就会更高,有志了可以不怕辛苦,踏踏实实踏实实去干。课题组的分工必须是要分得明确合理,争取让每个人了解自己工作和责任,不能吃大锅饭。但是在分工的基础上,也要注意全体人员的合作,大家共同研究,共同商讨,克服研究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H、其他保障:如课题组活动时间;学习什么有关理论和知识,如何学习,要进行或参加哪些培训;如何保证研究工作的正常进行;课题经费的来源和筹集;如何争取有关领导的支持和专家的指导;如何与校外同行交流等。

第3篇:物联网开题报告范文

关键词:大众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作者简介:唐文利(1968-),女,广西桂林人,广西师范大学学院,馆员。(广西 桂林 54100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广西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当代中国大众化的实现路径研究——基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视角”(项目编号:11BKS020)的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6-0180-02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大众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理论教育的主课堂,是推进大众化的一个重要途径,如何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推进当代中国大众化进程?笔者认为,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环节是推进当代中国大众化的有效途径。

一、 当代中国大众化的内涵

当代中国大众化的基本内涵是指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重点的基本理论由抽象到具体、由深奥到通俗,逐步被广大群众理解掌握,从而获得广泛社会认同、形成普遍社会共识的过程。[1]具体而言,就是把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通俗化,使人民大众更好地理解、更好地接受、更好地掌握,并使它转化为人民大众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内化为人民大众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2]对于高校大学生来说,所谓掌握,就是要掌握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并运用于实际生活中,提高大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践性教学:高校推进当代中国大众化的有效途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最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高校推进当代中国大众化,就是要对大学生进行理论的教育,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教育,让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的理论,学会运用基本原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担负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重任。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环节,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依据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安排一定的课时,组织和引导大学生亲身参与实践活动,通过参观考察、社会调查、课题研究、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具体形式,使大学生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中,并在实践中学会用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认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这是因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具有实践性和时效性特点。

实践观点是理论首要、基本的理论观点。是在实践中产生的,又是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的。马克思指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方面去的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3]认为,实践是理论的生命之源,脱离实践,理论只能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理论只有与实践相结合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而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只注重课堂讲授,注重单纯的概念化、理论化的政治传授,强调灌输,造成理论与实践脱节现象,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理论兴趣不浓,教学效果不容乐观。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注重实践性,通过开展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教育为主题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进社会,走进生活,亲身体验,感悟生活,深刻体会理论的伟大,从而自觉成为的拥护者、宣传者和践行者。

与时俱进是的理论品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同样具有与时俱进的鲜明特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体系,它要求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必须是以时代需要为终极目标。[4]因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尤其讲求时效性,教学内容必须具有时代性,要反映现实社会的发展,体现时代特征,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

通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使大学生把课堂所学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在社会实践中深化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做到知行合一,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了解的基本理论,更好地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种教学形式多样,灵活多变,极大提高大学生学习理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是推动当代中国大众化的有效途径。

三、实践性教学:高校推进当代中国大众化的具体路径

1.集中活动与小组活动相结合

集中实践活动指由学校统一组织和安排时间、地点和经费,每年寒暑假由学工部和团委组织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如“三下乡”活动,参观考察、社会调查、青年志愿者活动等,学生参与面广,活动集中。小组活动指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程教学特点,结合学生自身专业,以5-7人为小组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性教学活动,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以激发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自觉性、主动性。按照教学场地的不同,可采取课内实践、校园实践、社会实践等形式。按照教学内容的不同,可采取以体验式为主的实践性教学、以社会调研为主的实践性教学、以问题探究为主的实践性教学形式。比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主要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解决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可采取以体验式为主的实践性教学方式,可采用人物访谈、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形式。广西师范大学实践性活动设计的形式有:

(1)开展人物专访活动。要求学生拟定访谈专题,对自己感兴趣的人物进行专访。如著名企业家、文化名流、政府要员、劳动模范、英雄人物、部队军人、平凡百姓、博士、教授、校长、学校书记、检察官等。

(2)组织参加公益活动。如访问福利院、聋哑学校等并为他们做一些具体的实事;参加扶贫帮困“手拉手”、“一助一”活动;参加环保植树绿化环境或维持社会公共交通秩序或修缮社区公共设施等活动并做好记录。

(3)参观考察。如法庭观摩活动,参观庭审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课的目的是:使学生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使学生能够运用的立场观点科学地认识和分析复杂的社会问题,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了解民情,真正体会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魅力。可采用以社会调研为主的实践性教学方式。可带学生参观新农村建设、考察改革开放成功的基地,围绕社会热点问题、难点问题开展社会调研等。如广西师范大学实践性教学组织学生考察桂林三金药业集团、桂林漓泉啤酒厂、桂林高新开发区、恭城生态农业、“印象刘三姐”表演村等进行学习。“基本原理概论”课注重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哲学原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采用以问题探究为主的实践性教学方式,可让学生对某一社会问题、社会现象进行课题调研等。

2.开题指导和全程指导相结合

开题指导指开学初要求每个教师对实践性教学都要提供详细的计划,做到科学安排。首先组织学生制订实践性学习方案。开学第一周,任课教师就要求学习小组(以4~5人为宜)围绕课程的内容,根据学生研究兴趣,确定本学期实践的选题。实践活动的选题要具有时效性和针对性,选题要紧扣时代主题,针对学生的实际生活。其次,组织学生做好开题报告。学生选好论文题目后,要进行开题报告,开题报告通过后才能进入写作阶段。全程指导指在整个实践性教学活动中,教师都要全程跟踪,包括活动前要帮助学生制定实践活动计划及开题的指导,活动中要帮助学生解决实践活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论文写作。活动后要及时帮助学生总结实践活动中的收获,指导学生完成论文写作。在指导过程中,可通过面谈、书信、电话、互联网等形式与学生保持联系和沟通。[5]

3.点评交流与总结表彰相结合

交流点评是实践性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点评交流一般在课程结束前的1-2周进行,可以在班级由教师进行综合总结评论;也可以由学生自己汇报,每个实践小组简要陈述小组进行实践活动的过程、结果及收获,教师对每个实践小组给予相应的点评,及时总结实践活动成果。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是通过让学生亲身实践,深入社会、深入生活,让学生亲身体验当代中国的伟大成果,加深对当代中国的了解,运用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来分析问题、问题解决。通过点评交流,不仅让学生分享到不同的实践成果,而且能让学生在实践活动结束后真正领会到的伟大魅力,达到真知、真信、真用的目的。如广西师范大学在课程结束前两周,进行实践性性学习成果汇报、提问和点评。每个小组将自己的学习成果在班上进行汇报展示,接受教师的提问和答辩,最后教师进行总结点评和打分。学生汇报实践成果的形式灵活多样,有的实践小组派1名代表上讲台陈述成果;有的实践小组利用课件进行成果展示;有的实践小组采取表演的形式进行成果汇报;有的小组利用手绘漫画形式进行成果展示等。总结表彰一般由学校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单位组织,实践活动结束后在全校对积极参加实践活动的学生给予通报表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当代中国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由传统的“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

4.教学计划与教学考评相结合

实践教学计划是实践教学的前提和依据,要根据各门课程的教学特点及教学目标,制订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计划。制定实践性教学计划时应遵循整体性、目标性、针对性、系统性、可行性原则,以保证实践性教学能够有序、有效进行。制度化的实践教学考评是监督和改进实践教学的需要,也是调动教师、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性教学的主要因素。要将教师指导学生社会实践计入工作量,作为晋职、晋级的重要依据;要把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表现、实践成果的质量综合评价计入学生的期末成绩中,占总评成绩的30%~40%为宜。如广西师范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成绩占期末总评成绩的35%。

参考文献:

[1]吴学东,余茂辉.当代中国大众化的路径探索[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11,(1):95.

[2]吕卓超.试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的切入点[J].西安欧亚学院学报,2011,(2):57.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8.

第4篇:物联网开题报告范文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特别是internet与校园网的接轨,为中小学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使网络教学真正成为现实,同时也为中小学教育开辟了广阔的前景。陈至立部长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全国实施中小学'校校通'工程,努力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校校通’工程的目标是用5年到10年时间,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使全国90%左右独立建制的中小学校能够上网,使中小学师生都能共享网上资源,提高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校校通”工程的启动和发展,给中小学教学带来革新的机会,为学科教学信息化奠定了物质基础。如何有效地利用网上的资源,建构基于网络的现代教学模式是一个迫切研究的问题,而开展网络教学模式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就是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因此,开展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探索与实践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课题研究背景

(一)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网络教学的设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缺乏系统性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的学术刊物(如《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educationaltechnology》等)、教育网站和国际国内有关学术会议(gccce、icce、cbe等)的论文集进行分析,网络教学的设计研究主要是关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设计和协作学习的设计等方面,缺乏系统的研究。可以说,网络教学的设计理论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去研究和探索。例如,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主动学习、利用虚拟情境进行探究学习、利用通讯工具进行协商学习、利用工具进行创造学习的设计以及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等方面,都值得我们去研究。

2、网络教学的评价研究才刚刚起步

随着internet应用的普及,网络教学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场所。然而,与传统教学相比,网络教学的质量保证体系却显得不够完善、健全。如何保证网络教学的质量,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网络教学评价模型,已成为网络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时至2000年,教育部批准全国31所高校建立网络教育学院,但却没有制定出如何保证网络教育质量的相关政策。美国国家教育政策研究所(theinstituteforhighereducationpolicy)于2000年4月也发表了一份名为"在线教育质量:远程互联网教育成功应用的标准"的报告,然而,这些文章(报告)也仅仅是描述性的定义网络教学的评价指标,而对如何组织评价、如何获取定量数据、评价数据如何促进教学等方面则很少涉及。目前,网络教学的支撑平台中的学习评价模块往往只含有测试部分,而缺乏相应的分析与反馈。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促进网络教学的发展,提高网络教学的质量

由于网络教学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在网上组织最优秀的教材和教法,使学习者在网上可以学到最新的知识,因此是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通过本项目的研究与实践,使网络教学更能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充分体现学生的首创精神,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在不同情境下去运用他们所学的知识,而且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行动的反馈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从而提供网络教学的质量。

2、寻找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学生远程交互自主学习的教学设计的技术解决方案

3、完善和发展教学设计理论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与传统教学,不仅是教学环境的不同,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传播形式上都有本质的区别。通过本项目的研究,能够解决网络环境下,教学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如何调控教学过程,如何有效实施教学活动以达成教学目标,是对教学设计理论的完善和发展。

二、课题研究内容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1、网络教学设计理论体系的研究

包括教学目标的设计、建构性学习环境的设计、学习情境的设计、学习资源的设计、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设计、学生协作学习活动的设计、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学习评价工具的设计等。

2、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的研究

(1)网络教学策略的研究,如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内容组织策略、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情景营造策略、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对话组织策略、网络环境下的的课堂管理策略等

(2)网络教学模式的研究,如项目化学习模式、探索性学习模式、研究性学习模式等

3、网络教学评价的内容体系、方法、步骤与模型的研究

4、网络教学设计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5、网络教学评价系统

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根据上述研究内容,总课题下设如下子课题:

1、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的理论研究(谢幼如、李克东)

2、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邓文新)

3、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系统的开发(柯清超)

4、web课程的教学过程设计及支持系统的研究(陈品德)

5、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理论的应用研究(余红)

(二)课题的研究目标

本项目的研究目标是:运用现代教学理论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通过教学改革与实验,探索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开发相配套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和评价系统软件,探索普通中小学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网络教学的途径与方法。

(三)预期成果形式

发表有关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一系列学术论文,出版专著《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

开发《网络教学设计系统软件》和《网络教学评价系统软件》,制作《网络教学设计》专题教学(学习)网站,建立《教学设计》多媒体资源库。

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与步骤

本项目的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实验研究、评价研究等方法。

对于较大规模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模式的试验研究,将采用行动研究方法。

对于个别带有创新性的,能提出重要见解的小范围的教学研究,则通过建立科学的假设,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

关于教学模式的评价和有关教学效果的分析,则采用评价研究方法。

2002年5月-2002年8月,收集资料,建立模型

2002年9月-2003年1月,开发软件

2004年2月-2004年8月,教学试验,评价修改

2005年9月-2005年12月,扩大试验,归纳总结

1、基于网络的协作化设计思维工具的通讯模型的构建;

2、教学设计系统中师生教学活动的可视化表示与分析;

3、网络教学的教学评价模型的构建;

4、网络教学过程中学习反应信息的自动采集与处理。

四、课题研究价值

1、建立网络教学设计的理论体系与方法。

2、建立基于网络环境的各类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3、开发出操作性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工具和评价系统软件。

传统的教学设计是应用系统方法分析和研究教学的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他们的方法与步骤,并对教学结果作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与操作程序。现代教学设计理论已经不拘泥于系统论的理论基础,不强调对教学活动的绝对控制,逐渐放弃呆板的设计模式,开始强调教学设计的关系性、灵活性和实时性,从而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课题的理论成果将完善和发展传统的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

1、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总结并形成基于网络环境下学科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优化中小学课堂教学结构。

2、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并总结信息化时代如何改革传统的思想和模式,使学生学会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的方法和经验。

3、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普通中小学利用网络资源的途径与方法,形成一批优秀的网络教学课例。

4、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开发出具有应用推广价值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工具和评价系统软件。

五、研究基础

(一)已有相关成果

1、曾于93年、97年两度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其中《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项目的成果在全国的大中小学广泛应用,《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李克东、谢幼如编著,科学出版社)多次再版发行。

2、出版的《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含教材与光碟)(谢幼如等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年)、《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与制作》(含教材与光碟)(李克东、谢幼如、柯清超编著,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0年)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李克东、谢幼如、柯清超等,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2001年)在全国广泛应用。

3、97年《多媒体技术在基础教育改革中的应用实验研究》和《小学语文"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研究》获国家教委全国师范院校面向基础教育改革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4、承担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研制开发与应用》(简称96-750)《小学语文科学小品文》、《小学语文古诗欣赏》、《小学语文扩展阅读》、《初中语文新诗赏析》四个子课题的研

制与开发,4个项目6张光盘全部通过教育部组织的专家组鉴定,被评为优秀软件,并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和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在国内及东南亚地区发行。

5、2000年所完成的《学习反应信息分析系统》获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多媒体教学软件一等奖,并出版专著《学习反应信息的处理方法与应用》(谢幼如、李克东著,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科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是"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单位,我国的教育技术学博士点之一。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拥有从事计算机教育应用研究的人员近30名,其中包括教授2名、副教授5名、讲师8名、博士研究生4名和硕士研究生近15名。他们在长期的研究工作中,对各种多媒体教学软件、网络教学应用软件、学科教学工具、资源库管理应用系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索,并已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和成果。本研究所拥有先进的计算机软件开发实验室两个、国家级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制作基地一个,在国内教育技术领域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1、《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李克东、谢幼如编著,科学出版社,1992年第一版、1994年第二版

2、《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谢幼如等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年

3、《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李克东、谢幼如主编,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2001年

4、《学习反应信息的处理方法与应用》,谢幼如、李克东著,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

5、《globaleducationonthenet》,高等教育出版社、springer出版社,1999年

6、《教学设计原理》,r.m.加涅、l.j.布里格斯、w.w.韦杰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7、《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索》,谢幼如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8、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gccce)第一届至第五届论文集,1997年(广州)、1998年(香港)、1999年(澳门)、2000年(新加坡)、2001年(台北)

9、《改善学习--2001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国际研讨会论文选编》,吉林教育出版社,2001年

第5篇:物联网开题报告范文

关键词:高职 化工专业课程 研究性学习 选题 实施

研究性学习是指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采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从自然、社会和现实生活中自主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1]。作为学习方式, 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在参与、尝试、体验中学会主动学习,能有机地将知识与经验、理论与实际、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学习观念,被国内外广大教育工作者和理论工作者普遍认同并广泛加以实验研究[2]。在我国,教育部先后出台了有关本科及高中积极推动研究性教学,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的相关指导性文件。研究性学习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课题。

1、研究性学习切合专业课程的学习目标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以下简称高职教育)是针对具体职业而言的,学习专业课程是为学生就业做准备的。《精细有机合成化学及工艺学》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课程,其学习目标包括有机合成的基本理论、典型产品的合成工艺、精细有机物的合成方法和常用合成设备等。传统的课堂教学多以“维持性”为特征,以知识传授为重点,忽视了学生的“研究性”和“创新性”学习需求[3]。教师只能部分地呈现有机合成的基本理论,介绍典型产品的合成原理,从理论上讲解有机物的合成方法。学生只能被动的倾听、练习,没有办法感受真实的生产工艺及生产过程,不能获得有机合成的整体知识。研究性学习,通过开展与课程相关的项目研究,学生主动查资料,学会如何获取知识;通过设计合成路线,能够知道什么是生产工艺;通过主动深入企业,能够清楚什么是生产技术。因此,开展研究性学习,可以为学生构建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有机合成知识的获取开辟多种渠道。

2、开展研究性学习,学生欢迎,企业支持

研究性学习最主要的特征是坚持学生的自主性和项目研究的实践性,需要学生主动与企业广泛接触。首先,研究项目的确定必须来自于当地化工企业的生产实际,教师需要经过对企业的调查,才能找到与课程相关的典型产品合成的研究项目,学生需要下企业,亲身感受化工产品的生产过程,才能有目的地选择自己喜欢的研究项目;其次,学生必须与生产与技术岗位的工人师傅接触,才能搞清楚典型品种的合成工艺;第三,学生必须深入到车间,才能懂得典型的生产设备及其操作技术。通过研究性的学习,学生在研究的活动中产生的愉快反应会激励他们自发地学习、科学地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这种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更早地接触职业世界,掌握生产技术,进入职业角色,为学生的未来就业和创业打下基础,也将成为学生内在学习的动力[4]。同时,由于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频繁地与企业接触,让企业充分了解学生,为企业挑选人才创造了机会。因此,开展研究性学习,深得学生欢迎,同样也得到企业支持。

3、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广阔的空间、时间

高职教育的背后是企业支撑,化工高职面向的是当地化学工业园区的化工企业,专业教师与这些企业或多或少的都有联系,这为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广阔空间。对于高职学生来说,他们既没有普通高中所要面临的升学压力,也不需要像本科生那样在学习上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有充裕的时间来保证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二、研究性学习的选题

1、选题原则

(1)属地性原则。开展研究性学习,就是把知识和技术与生产生活实际紧密相连[5]。高职教育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一种伴生发展关系。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离不开属地相关企业的支撑。所以,研究项目应在通过对属地化学工业园区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地方化工企业生产产品的实际情况产生。

(2)全面性原则。《精细有机合成化学与工艺学》以单元反应为体系,单元反应包括:卤化、磺化和硫酸化、硝化和亚硝化、还原、氧化、重氮化和重氮盐的反应、氨基化、烃化、酰化、水解、缩合和环合。教师在确定选题指南时,应根据属地有机化工合成产品的实际,尽可能涵盖所有的单元反应。学生自主选题时,应避免重复,确保所选的研究项目覆盖所有的单元反应。

(3)专一性原则。《精细有机合成化学与工艺学》是一门专业课程,学习《精细有机合成化学与工艺学》,一是了解有机合成的基本理论,二是懂得典型产品的合成工艺,三是掌握精细有机物的合成方法,四是熟悉常用的合成设备。《精细有机合成化学与工艺学》尽管各单元合成条件不同,但合成工艺基本上大同小异。学生选题时,只要自主选择一个项目,通过系统研究,就可以达到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的效果。

2、项目来源及选题

(1)项目来源。《精细有机合成化学与工艺学》课程研究性学习的项目属仿真课题,应由教师事先确定。

教师首先根据课本相关章节教学目标确定选题方向,然后从当地化学工业园区的化工生产企业的产品中确定研究项目,编制并《选题指南》。选题指南应包括:选题背景与意义、研究内容与目标、研究方法与手段、合成产品与企业休息、企业技术人员休息等。 转贴于

(2)学生自主选题。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是小组合作研究,应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活动和合作活动,由2-3人组成课题组。选题之前,教师应组织学生去企业参观,了解有机合成的生产组织、工艺流程、合成设备及产品用途等,激发学生研究欲望,为学生自主选题创设情境。每个课题组的学生在参观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兴趣,结合选题指南自主选择一个项目进行研究。

3、研究项目举例

根据《精细有机合成化学与工艺学》单元反应,从当地化学工业园区化工生产企业的近百种产品中,筛选了20种产品作为学生研究的项目:如合成有机中间体,“2,5-二溴-3-甲基吡啶”;合成防治麦类锈病的“邻氨基苯磺酸”;合成油溶性的偶氮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合成金属钝化剂“N,N’-二亚水杨基-丙二胺”;合成有机合成中间体“对甲氧基肉桂酰氯聚丙烯酰胺”;合成农药地亚农的中间体“2-异丙基-4-甲基-6-羟基嘧啶”;合成化学抗菌剂“2-巯基吡啶”等等。这些研究与项目几乎包含了《精细有机合成化学与工艺学》中的卤化、磺化、硝化、重氮化、酰化等所有章节的内容,同时又是当地生产的产品,学生研究时能做到有的放矢。

三、研究性学习的实施

《精细有机合成化学与工艺学》课程研究性学习,采用三种学习模式,即开放课堂学习模式、项目研究模式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可以分四个阶段进行。

1、创设情境阶段

长期以来,高职教学与中小学一样,基本上实行的是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知识为本位的教学模式,学生也习惯于这种模式。实施研究性学习,让学生从传统的教学模式过渡到研究性学习,必须创设研究性学习情境,需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强化引导,让学生了解研究性学习意义;二是精心组织参观考察,让学生了解该课程与化工企业生产的关系;三是下达任务,让学生明确学习和研究目标;四是开放学校资源平台,激发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兴趣。

2、研究准备阶段

首先,建立研究小组,一般2-3人。其次,以小组为单位,根据研究兴趣,从教师编制的课题指南中选题。第三,研究小组根据选定的题目查阅文献和资料,主动与聘请的企业指导教师联系,自主咨询和参观,根据教师的开题要求完成开题报告。第四,教师利用课堂组织开题活动,交流设计方案。

3、研究实施阶段

合成有机化合物,其原理基本都一样。首先是研究反应机理,然后是研究合成工艺,最后是选择合成设备。研究反应机理,需要化学基础知识,学生必须学会从课本、从参考书、从互联网等媒体中查找资料、选择资料、分析资料。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自主学习课本知识的过程。研究合成工艺,需要化学工程方面知识,学生必须学会从课本中学习一般的生产工艺。然后到企业去,从实际化工生产中了解、分析、总结所研究合成产品的生产工艺。选择合成设备,学生必须依靠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师傅,与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师傅一起研讨合成产品所需的反应设备。

研究实施阶段,一要注意书本知识和实际生产知识相结合,需要学生在学好书本知识的同时,经常下企业,深入车间。通过自己观察、向工人师傅请教获取实际生产知识。二要注意课堂辅导与班级交流相结合,教师要善于引导,利用课堂,向学生提供包括研究程序、学习信息、学习资料等学习服务。学生每完成一个阶段的设计,如反应机理、合成工艺、生产设备等,教师都要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并及时做好学习评价工作,以促进研究的深入。

4、总结评价阶段

《精细有机合成化学与工艺学》课程研究性学习的最终研究成果,就是每小组提交一份《××有机产品合成工艺说明书》,教师必须统一编制说明书格式,包括反应原理、反应机理、设计基础条件(原料规格、产品规格)、工艺方案选择及论证、工艺流程示意图、设备选型、车间设备布置设计、环境保护及重要参考资料等。研究结束,要组织答辩和评价。研究性学习,及时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非常重要。通过终结性评价,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能够系统化,学生能够锻炼化学思维能力与应用技巧,能够培养和增强化学应用意识和统筹全局、合理安排布局的意识,以及能够具备应用最优化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研究性学习因为是以研究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的,不满足于书本现成的答案或结果,允许学生现学现用,活学活用,创造性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新的实践情境中,探索新的问题解决方式。在教学中,只有让学生在研究中参与学习、主动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成为敢于研究、乐于研究、善于研究的研究主体,他们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才会得到充分地培养和提高。

参考文献

[1]魏成菊 高职院校实施研究性学习之我见.高教论坛,2009年11期。

[2]缪雪晴 林道荣 吕效国 大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的选题与实施.高等函授学报,2009年第2期。

[3]周光礼 朱家德 重建教学:我国“研究性学习”三十年述评.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年第2期。

第6篇:物联网开题报告范文

【编者按】: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这是一种新的应用写作文体,这种文字体裁是随着现代科学研究活动计划性的增强和科研选题程序化管理的需要应运而生的。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特别是internet与校园网的接轨,为中小学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使网络教学真正成为现实,同时也为中小学教育开辟了广阔的前景。陈至立部长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全国实施中小学校校通工程,努力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校校通’工程的目标是用5年到10年时间,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使全国90%左右独立建制的中小学校能够上网,使中小学师生都能共享网上资源,提高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校校通”工程的启动和发展,给中小学教学带来革新的机会,为学科教学信息化奠定了物质基础。如何有效地利用网上的资源,建构基于网络的现代教学模式是一个迫切研究的问题,而开展网络教学模式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就是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因此,开展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探索与实践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课题研究背景

(一)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网络教学的设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缺乏系统性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的学术刊物(如《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educational technology》等)、教育网站和国际国内有关学术会议(gccce、icce、cbe等)的论文集进行分析,网络教学的设计研究主要是关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设计和协作学习的设计等方面,缺乏系统的研究。可以说,网络教学的设计理论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去研究和探索。例如,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主动学习、利用虚拟情境进行探究学习、利用通讯工具进行协商学习、利用工具进行创造学习的设计以及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等方面,都值得我们去研究。

2、网络教学的评价研究才刚刚起步

随着internet应用的普及,网络教学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场所。然而,与传统教学相比,网络教学的质量保证体系却显得不够完善、健全。如何保证网络教学的质量,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网络教学评价模型,已成为网络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时至2000年,教育部批准全国31所高校建立网络教育学院,但却没有制定出如何保证网络教育质量的相关政策。美国国家教育政策研究所(the institute for higher education policy)于2000年4月也发表了一份名为在线教育质量:远程互联网教育成功应用的标准的报告,然而,这些文章(报告)也仅仅是描述性的定义网络教学的评价指标,而对如何组织评价、如何获取定量数据、评价数据如何促进教学等方面则很少涉及。目前,网络教学的支撑平台中的学习评价模块往往只含有测试部分,而缺乏相应的分析与反馈。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促进网络教学的发展,提高网络教学的质量

由于网络教学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在网上组织最优秀的教材和教法,使学习者在网上可以学到最新的知识,因此是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通过本项目的研究与实践,使网络教学更能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充分体现学生的首创精神,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在不同情境下去运用他们所学的知识,而且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行动的反馈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从而提供网络教学的质量。

2、寻找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学生远程交互自主学习的教学设计的技术解决方案

3、完善和发展教学设计理论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与传统教学,不仅是教学环境的不同,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传播形式上都有本质的区别。通过本项目的研究,能够解决网络环境下,教学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如何调控教学过程,如何有效实施教学活动以达成教学目标,是对教学设计理论的完善和发展。

二、课题研究内容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1、网络教学设计理论体系的研究

包括教学目标的设计、建构性学习环境的设计、学习情境的设计、学习资源的设计、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设计、学生协作学习活动的设计、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学习评价工具的设计等。

2、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的研究

(1)网络教学策略的研究,如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内容组织策略、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情景营造策略、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对话组织策略、网络环境下的的课堂管理策略等

(2)网络教学模式的研究,如项目化学习模式、探索性学习模式、研究性学习模式等

3、网络教学评价的内容体系、方法、步骤与模型的研究

4、网络教学设计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5、网络教学评价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根据上述研究内容,总课题下设如下子课题:

1、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的理论研究(谢幼如、李克东)

2、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邓文新)

3、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系统的开发(柯清超)

4、web课程的教学过程设计及支持系统的研究(陈品德)

5、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理论的应用研究(余红)

(二)课题的研究目标

本项目的研究目标是:运用现代教学理论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通过教学改革与实验,探索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开发相配套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和评价系统软件,探索普通中小学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网络教学的途径与方法。

(三)预期成果形式

1、论文与专著

发表有关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一系列学术论文,出版专著《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

2、电脑软件

开发《网络教学设计系统软件》和《网络教学评价系统软件》,制作《网络教学设计》专题教学(学习)网站,建立《教学设计》多媒体资源库。

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与步骤

本项目的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实验研究、评价研究等方法。

对于较大规模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模式的试验研究,将采用行动研究方法。

对于个别带有创新性的,能提出重要见解的小范围的教学研究,则通过建立科学的假设,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

关于教学模式的评价和有关教学效果的分析,则采用评价研究方法。

研究步骤如下:

2002年5月-2002年8月,收集资料,建立模型

2002年9月-2003年1月,开发软件

2004年2月-2004年8月,教学试验,评价修改

2005年9月-2005年12月,扩大试验,归纳总结

(二)关键技术

1、基于网络的协作化设计思维工具的通讯模型的构建;

2、教学设计系统中师生教学活动的可视化表示与分析;

3、网络教学的教学评价模型的构建;

4、网络教学过程中学习反应信息的自动采集与处理。

四、课题研究价值

(一)创新点

1、建立网络教学设计的理论体系与方法。

2、建立基于网络环境的各类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3、开发出操作性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工具和评价系统软件。

(二)理论意义

传统的教学设计是应用系统方法分析和研究教学的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他们的方法与步骤,并对教学结果作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与操作程序。现代教学设计理论已经不拘泥于系统论的理论基础,不强调对教学活动的绝对控制,逐渐放弃呆板的设计模式,开始强调教学设计的关系性、灵活性和实时性,从而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课题的理论成果将完善和发展传统的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

(三)应用价值

1、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总结并形成基于网络环境下学科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优化中小学课堂教学结构。

2、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并总结信息化时代如何改革传统的思想和模式,使学生学会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的方法和经验。

3、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普通中小学利用网络资源的途径与方法,形成一批优秀的网络教学课例。

4、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开发出具有应用推广价值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工具和评价系统软件。

五、研究基础

(一)已有相关成果

1、曾于93年、97年两度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其中《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项目的成果在全国的大中小学广泛应用,《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李克东、谢幼如编著,科学出版社)多次再版发行。

2、出版的《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含教材与光碟)(谢幼如等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年)、《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与制作》(含教材与光碟)(李克东、谢幼如、柯清超编著,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0年)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李克东、谢幼如、柯清超等,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2001年)在全国广泛应用。

3、97年《多媒体技术在基础教育改革中的应用实验研究》和《小学语文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研究》获国家教委全国师范院校面向基础教育改革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4、承担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研制开发与应用》(简称96-750)《小学语文科学小品文》、《小学语文古诗欣赏》、《小学语文扩展阅读》、《初中语文新诗赏析》四个子课题的研制与开发,4个项目6张光盘全部通过教育部组织的专家组鉴定,被评为优秀软件,并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和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在国内及东南亚地区发行。

5、2000年所完成的《学习反应信息分析系统》获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多媒体教学软件一等奖,并出版专著《学习反应信息的处理方法与应用》(谢幼如、李克东著,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

(二)研究条件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科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是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单位,我国的教育技术学博士点之一。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拥有从事计算机教育应用研究的人员近30名,其中包括教授2名、副教授5名、讲师8名、博士研究生4名和硕士研究生近15名。他们在长期的研究工作中,对各种多媒体教学软件、网络教学应用软件、学科教学工具、资源库管理应用系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索,并已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和成果。本研究所拥有先进的计算机软件开发实验室两个、国家级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制作基地一个,在国内教育技术领域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三)参考文献

1、《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李克东、谢幼如编著,科学出版社,1992年第一版、1994年第二版

2、《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谢幼如等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年

3、《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李克东、谢幼如主编,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2001年

4、《学习反应信息的处理方法与应用》,谢幼如、李克东著,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

5、《global education on the net》,高等教育出版社、springer 出版社,1999年

6、《教学设计原理》,r.m.加涅、l.j.布里格斯、w.w.韦杰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7、《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索》,谢幼如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8、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gccce)第一届至第五届论文集,1997年(广州)、1998年(香港)、1999年(澳门)、2000年(新加坡)、2001年(台北)

9、《改善学习--2001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国际研讨会论文选编》,吉林教育出版社,2001年

第7篇:物联网开题报告范文

物流园区开题报告ƪһ 供应链模式下的航空物流研究

一、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航空物流是以机场为主体,依托机场航线网络及航空运输优势,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多种运输方式及相关资源,连接供给主体和需求主体,使原材料、产成品及相关信息从起点至终点有效流动的过程。它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信息和资金交换等方面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服务供应链,为用户提供一站式、门到门服务为特征的一体化物流解决方案。与传统航空货运相比,航空物流不仅要完成货物的空中运输,而且还要参与物流运作的伞过程,对物流运作进行总体设计和管理,因此,航空物流更加强调物流功能的整合和合作关系的协调。

航空物流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市场开放程度、经济发达程度和物质交换便利程度的重要标准,它能够有效地降低企业的综合成本,有助于加快航空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从而有力地推动内外贸易的发展。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物流产业作为现代经济中的一个新兴的服务产业,其作为第三利润源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

目前,我国航空物流业正处于传统航空货运向现代物流转变过程中。努力探索我国航空物流管理及运营模式,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竞争的漩涡航空公司的货运业务专注于城市对机场与机场之间的航空货物运输,航空运输因其快捷、安全而获得竞争优势。国民经济的稳步增长、经济全球化的逐步推进、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都给航空货运业带来无限的机遇。而另一方面,航空公司间运力投入的急速增加、货运人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和经营规模的扩大、客户对航空货运服务要求越来越苛刻,都导致了航空货运业竞争形势的日趋恶化。

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优势,获取更多利润,航空公司使尽浑身解数,服务制胜、质量制胜、价格制胜等等,各种竞争策略层出不穷。而经过一个接一个回合的竞争,航空公司们不免发现,从来都没有一个可以获得长期竞争优势的竞争策略,航空公司之间的竞争结果是服务质量上去了、市场价格下来了,而利润却不升反降!

如何提高航空公司的竞争力是一个重大课题。本文从分析航空物流与供应链基本理论入手,将二者结合进行分析,探索航空物流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相应的提出供应链模式下的发展对策,最后对通过A航空公司采用供应链模式取得的巨大成效来验证供应链模式的航空物流的正确性。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关于本课题的研究基本上都是涉及到其中的一部分,大致上可以把相关的研究成果分为以下四种情况:

(1)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研究航空物.例如曹学明、王喜富的《中国航空物流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中在分析我国航空物流发展现状、竞争优势基础上,结合最新颁布实施的《民用机场管理条例》,深入探讨了我国航空物流管理与运营模式的发展方向,提出了我国航空物流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2)探索民航货运企业转型为现代航空物流企业。随着GDP的逐年飞速增长,我国国民经济中对航空货运的需求迅速增加,我国货运航空业步入了新一轮的上升周期,这对促进我国货运航空企业转化为现代物流企业而言,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然而,从目前情况来看,国内的航空货运企业与国外的现代航空物流企业,如FedEx和UPS相比,在运营模式上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我国航空货运企业向现代航空物流企业的转变。如田蒙的《从传统航空货运到现代航空物流从现代物流理论的发展看中国国有航空货运公司的转型》一文试图在现代物流理论的框架下,对我国民航货运企业转型为现代航空物流企业的重要改进方向给出一个探索性的阐述,并给出相关结论和政策建议。

(3)介绍航空运输企业发展现代物流的战略方法。此类文章一般采用SWOT分析方法,对深航空物流的优劣势、机遇和威胁分析,明确发展航空物流的有利和不利因素,进一步提出相应的发展战略。如张红亮的《航空运输企业发展现代物流战略研究》中通过对目前中国航空运输企业所处环境的分析,针对航空物流的现状,阐述了航空运输企业发展现代物流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分析了航空运输企业发展的一般模式,在此基础上制定出相应的物流发展战略,如服务品牌战略、与第三方物流合作战略、供应链管理战略等。再如范军的《我国航空货运发展形势及策略》中认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航空货物运输从最初作为航空公司业务的补充已发展成为航空运输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面对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要求和形势全面整合和提升我国航空货运业,从战略的高度发展航空货运已成为当务之急。

(4)对不同国家或中国不同区域的航运市场进行研究。许多学者通过研究不过国家的航空货运市场发展格局将我国航运市场情况与其他国家进行比较,来对我国航空物流的现状还发展趋势进行描述,并提出相应对策。例如尚煜、卢洁在《我国及美欧亚航空货运市场发展格局研究》主要对世界上主要的航空货运市场美国、欧洲和亚洲进行分析,而后探讨了我国航空货运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对我国不同区域的航空市场也有众多学者进行了探讨,例如梁丹婷的《大珠江三角洲航空物流现状分析及其发展对策》一文中从区域的角度对大珠三角地区航空物流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为各机场的发展量身定位,并提出区域航空物流资源整合的措施,促进本区域五大机场之间的分工合作,从而达到共同发展的目标。

三、主要研究内容(大纲)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框架

第2章 基本理论概述

2.1 航空物流基本理论

2.1.1 航空物流的含义

2.1.2 航空物流的特点

2.1.3 航空物流的地位和作用

2.2 供应链基本理论

2.2.1 供应链的含义

2.2.3 供应链管理的含义

2.2.4 供应链管理的特点

2.3 供应链模式下航空物流浅析

2.3.1 航空物流供应链管理的含义

2.3.2 航空物流供应链成员

2.3.3 航空物流供应链管理实施

第3章 航空物流现状与问题

3.1 航空物流发展现状

3.2 航空物流存在的问题

3.2.1 硬件设施基础差

3.2.2 竞争力不足

3.2.3 物流资源整合程度低

3.2.4 专业人才不足

第4章 供应链模式下航空物流发展对策

4.1 加快基础设施和物流信息化平台建设

4.2 建立企业联盟,实现航空企业的强强联合

4.3 加强航空物流资源的优化整合

4.4 注重航空物流人才培养

第5章 案例研究

5.1 A航空公司简介及问题分析

5.2 A航空公司供应链解决方案

5.2.1 物流供应链内外部环境分析

5.2.2 供应链方案描述

5.3 A航空公司供应链方案评价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四、论文的进度安排

论文收集资料、完成任务书及开题报告 20XX.3.18-4.07 第3-5周

完成论文初稿(手写) 20XX.4.08-5.05 第6-9周

完成论文二稿 20XX.5.06-5.26 第10-12周

完成论文终稿 20XX.5.27-6.09 第13-14周

指导教师、评阅老师评阅,毕业答辩并汇总成绩。 2周

五、现有条件

1、管理学院计算机机房,目前管理学院计算机机房具有130台计算机,方便了上网查阅资料和整理论文的需要。

2、图书馆,图书馆内的藏书、数字图书及各种电子期刊资料,资料丰富。

六、参考文献

[1]孔繁荣:国际航空物流发展状况及趋势.商品储运与养护,2005(6)

[2]钟波兰,李芙蓉:基于核心竞争力的航空物流企业资源整合.商业研究,2011(1)

[3]Journal Record Staff Oklahoma City Air Logistics Centers 76th Maintenance Wing receives innovation award.Journal Record.2006(2)

[4]马士华,林勇,陈志祥:供应链管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5]马骏:供应链管理.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6]镇小红:供应链整合研究综述.中国水运,2007(11)

[7]严建援,瞿春娟:基于合作关系的供应链信息共享模式研究.物流技术,2007(1)

[8]Anming Zhang,Lawrence Leung:Air Cargo Alliance and Competition in Passenger Markets.Transportation Research,2004(40):83-100

[9]白杨:从航空运输走向综合物流.中国民用航空,2008(4)

[10]谢泗薪,郑燕磊:航空物流绿色化发展的战略思维及路径选择. 空运商务,2012(18):32-40

[11]余润:中国航空货运业的竞争格局与发展趋势研究.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3:5-13

物流园区开题报告篇二 上海物流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在现代商品经济条件下,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加快,物流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受到重视。由于商品经济的主导因素已从商品的制造转移到商品的流通,所以物流过程是否通畅、高效,物流功能是否完备,将直接影响经济运行的效率。要发展我国的物流业,有必要分析我国物流业的现状。

一、中国物流业现状透视

建国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物流业在不同程度上也得到提高和发展。特别是进入九十年代,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快,国民经济进入了大发展时期,促进了物流业的高速发展。但是囿于传统的自然经济思想的影响,人们只重视生产过程,而忽视由于生产社会化和专业化发展所引起的物流过程,致使物流状况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突出的薄弱环节。目前,物流业发展现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物流业基础设施薄弱、技术落后。

(1)运输业

中国现有铁路6万公里,线路长度仅是美国的1/6,印度的4/5,按国土面积拥有量排居70位之后,按人均铁路拥有量排居世界第100位之后。不仅铁路数量少,而且装备陈旧,技术落后,能力低。近年,铁路运输密度高达2500万吨/公里,居前苏联之后第二位。但是我国铁路的装备水平,包括复线率(占32%)、电气化率(占20.4%)、机车功率和通讯信号设施也都远远落后于这些国家。据铁路部门统计,全路有1/3的路段和2/3的主要编组站目前已处于超负荷运行;1.3万公里路轨和占半数的机车及客车超期服役。因此,铁路已出现高负荷、高磨损、大密度、大运量的状态,设备使用周期缩短而养护时间越来越少,事故隐患增加。

公路运输问题也很严重。拥有960万平方公里国土的中国,公路长度只有111.5万公里,每平方公里只有116米公路,其中一、二级公路只占2%。在60多万公里县乡公路中,90%以上是雨天无法行车的土路,绝大多数柏油路面超期服役,好路率不足60%。同时,全国尚有20%的乡村未通公路。另外,在用货车大多数技术落后,效率低、能耗高。更由于公路上自行车、拖拉机、人力车、畜力车与汽车混合行驶,使汽车的平均时速只有20)30公里,不及经济时速的一半,繁忙路段发生长时间堵塞已司空见惯。低速、堵塞的直接经济损失每年在10亿元以上。

水运突出表现在港口吞吐能力严重不足,沿海15个主要港口完成的吞吐量已超过设计能力的16%,压船、压港、压货的现象十分严重,高峰时每天压船500多艘,一些船只在港滞留长达两个月之久,年滞港损失赔偿金多达2亿美元。船舶老旧、能耗高、技术性能较差,船龄在10年以下的只占32%,20年以上者占26%,个别船龄已高达50)60年。此外,内河航道大多处于自然状态,缺乏应有的整治。

(2)仓储业

我国现有储运设施老化,仓库多是五六十年代修建的,到九十年代已有20%属于危房。仓库内的装卸搬运设施自动化程度低,很多作业还是靠人搬肩扛去完成。仓储能力分布不尽合理,仓储功能单一,技术装备落后。

(3)包装业

由于忽视商品包装和为了单纯降低包装费用而忽视商品安全,从而造成物流费用上升的问题是比较普遍的。据不完全统计,由于包装技术和包装管理差造成的商品损失每年已超过了140亿元。近几年来,全国水泥由于散装率低(13.9%),仍以袋装为主,在物流过程中的破包率平均在18%左右,损失量相当于产量的5%,直接损失4.5亿元;平板玻璃由于常年采取木制包装,破损率达8)10%,每年破损玻璃100多万箱,相当于大型玻璃厂一年的产量;化肥的破袋率达8%左右,直接损失达4.2亿元。

2.物流业管理分散化、行政化。

我国生产社会化、专业化有很大发展,但物流社会化、专业化水平还不高。其主要症结在于物流业管理上的分散化、行政化。

目前,我国有许多部门涉及生产资料的物流管理。如铁道部门的货运管理系统,内贸部、供销总社的储运管理系统,对外贸易部的外运管理系统。此外,机械、冶金、化工、轻工、石油、煤炭、城乡环保、军队后勤系统,也都有自己庞大的储运机构。人们尽可以举出种种理由来证明这些各自独立的物流系统有存在的必要性,但无可否认的一个基本事实是,片面强调局部的合理性造成了宏观上的管理混乱和极大浪费。主要表现是,自我封闭,多头领导,政出多门;内部一应俱全,仓库林立,车队繁多、运力分散;外部互不衔接、互相封锁、各行其是、很少协调。这割断了宏观物流系统的内在联系,许多需要整体协调配套才能解决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因而出现了在物流能力极度紧张、严重短缺的同时,却又普遍存在

大量的浪费,物流本应具有的整体功能被大大削弱,综合效益低,物流成本高。同时,大家各搞一套,物流能力分散化也限制了物流专业化、集约化的发展。

与分散化并存的是物流管理行政化。如果说我国经济运行普遍缺乏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的话,那么生产资料物流领域则是突出的典型之一。物流管理行政化的主要特征是各自为政的领导部门采用行政手段和行政方式直接干预、调节物流活动。在行政化运行格局中,政企不分非常严重,物流企业缺少经济利益上的内在动力机制,也缺少自我发展能力,物流行业普遍处于低效率状态。

二、上海物流业发展现状

十一五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大力推动下,全国开启了现代物流业发展之河,上海物流业也从传统物流迈向了现代物流。进入十二五,上海物流业又开始研究产业转型升级、消费需求变化、新的物流发展方向。当下我们又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实验区的建设背景下,展望全球投资贸易发展新格局,探索上海物流业。

目前,在上海物流业的发展过程当中,一直面临向全球开放的问题。2013年上海物流业的增加值是2614亿元,占全市GDP比重为12.1%,占全市第三产业比重19.5%,2013年上海商品销售总额突破6万亿元,保持多年来的两位数增长。全社会零售总额突破8000亿元,货物进出口贸易达到4400多亿美元,全市商业的增加值3847亿元,占三产28.6%,电子商务去年超过1万亿元,跨境电子商品有十万余种商品,累计实现1200亿元。在这样一个经济运行的状态下,港口货物吞吐量去年依然保持世界第一,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总量为15%,上海的A级物流企业已经达到132家,55%以上是4A级物流企业。

十二五是上海深入推动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国内外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既为本市现代物流业加快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也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

上海市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加快金融产品创新、促进新型贸易发展、开展航运中转集拼等业务,这些都需要坚强有力的物流体系支撑。上海加速调整产业结构,也为提升供应链管理服务带来了有利契机。

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产业结构发生深刻调整,物联网等战略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生产方式加快向智能化方向变革,国内外跨地区产业转移和区域产业一体

化进程加速,这些为物流技术革新和拓展供应链管理服务空间带来了契机。

物流业对满足消费需求起到基础保障作用,上海城市化进程加快和配套举措落实,扩大内需战略的政策效应明显发挥,居民消费规模持续快速扩大,网络购物等电子商务新型消费方式迅猛发展,这些,对通过改善运营方式来扩大物流规模创造了条件。

强化节能减排约束,对转变物流运行方式提出了迫切要求。发达国家逐步推行碳关税等绿色壁垒,我国逐步推进各领域合理使用能源消费总量方案,把节能减排作为硬约束,这些,对物流业发展向绿色低碳转型提出了迫切要求。因此上海必须切实转变物流运行方式,节约集约利用物流资源,发展低碳物流。

物流业健康发展离不开政策措施的完善。国务院高度重视物流业发展,出台了调整振兴规划和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并选择上海率先在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开展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这些,对上海市促进社会化、专业化物流发展提出了明确任务。

主要研究内容(大纲)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

1.2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研究内容和框架

2.1研究内容

2.2研究框架

第三章 上海物流业现状与问题

3.1上海物流业的发展现状

3.2上海物流业发展中的问题

3.2.1物流管理体制和机制存在障碍

3.2.2物流人才稀缺

3.2.3企业物流外包受到限制

3.2.4物流园区建设前缺少必要的商业计划

第8篇:物联网开题报告范文

关键词:民办高校;应用型;软件工程;培养模式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进了民办高校的转型发展,目前,全国高等学校共计2845所,其中,民办高校已有728所,在校生574.5万人,占全国普通高校在校生总数的22.6%,成为重要的高等教育力量[1]。武昌首义学院办学之初,在借鉴华中科技大学先进办学理念和优秀办学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思考研究、探索实践,确立了大众化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并始终坚持普通本科人才培养规格。2015年初,学校获批“应用技术型普通高校转型”试点,学校始终坚持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建设发展以学科为依托,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专业集群;夯实理论基础、强化实践环节、突出专业特色、探索建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深化校地、校企合作;加强对中青年老师的培养,努力打造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

本文以武昌首义学院软件工程专业为研究对象,探索该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构建了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加强教学环节建设,深化校企合作,提升合作交流层次和水平,借助学校转型发展的契机,形成有特色的软件人才培养模式。

1 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调整需求对软件人才的影响

“十二五”期间,我国软件产业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在国家一系列政策的扶持、行业共同努力下,整个行业的年收入从2011年的1.84万亿增长到2015年的4.3万亿,年均增速高达27%,规模迅速扩大。随着4G应用大面积普及,社区电商和微电商的崛起,以工业互联网、制造业创新网络等为特征的智能工业涌现,各种适应互联网时代生产方式的创新商业模式不断产生和快速发展,软件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各领域,发挥着越来越突出作用。

教育部关于紧缺人才的报告称,未来5年我国信息化人才需求可达2000万人,而每年至少需求80万人以上的软件人才,我国软件人才的短缺已经成为未来制约我国软件产业快速发展的一个瓶颈。鉴于软件产业的迅速发展及对软件人才的强劲需求,国家高度重视软件人才的培养,国内有200多所高校设立了软件工程专业,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紧缺的软件人才。

特别是在国家产业转型与产业升级的大背景下,IT 行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该更加紧密地结合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状况,突出IT 行业工程性、实践性与创新性特征。武昌首义学院作为一所民办的教学型地方大学,与社会市场联系紧密,面向地方产业,开放办学,在人才培养中积极探索与产业结构、市场与就业的互动关系。2012年以来,武汉市软件业务收入保持上涨的态势。2015年,武汉软件业务收入为1006.08亿元,其中软件产品收入为528.66亿元,信息技术服务收入为421.06亿元,嵌入式系统软件收入56.35亿元。面对地方产业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学校必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战略转变。

因此,民办高校必须主动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应用型软件人才,确定专业培养目标,探索强化能力培养的方法,打造与软件产业需求相适应的软件工程专业培养模式[2]。

2 明确应用型软件人才的培养目标

民办高校面对转型与发展,要闯出新路子、凸显办学特色,首当其冲是要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这是民办高校转型与发展的历史使命与责任。与公办大学相比,武昌首义学院办学历史不长,办学条件与生源局限的现实情况决定了其人才培养不可能采取传统的精英模式,培养目标定位应是“大众化”、“应用型”的人才培养。只有学校定位准确,人才培养目标符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的人才培养内容、培养制度、培养方式才会更为合理,执行后才能达到预期目标。

结合学校转型不同阶段的特点,进一步落实应用型软件人才的培养目标,本专业组织多批人员到省内外本科院校、同类型民办高校软件工程专业考察学习,学习他们本科办学的经验。同时,也深入到武汉光谷软件园等软件企业,调查研究企业对软件人才的需求。

据调查,民办高校培养出来的本科软件毕业生,大部分进入中小微软件企业。少部分进入大型软件企业的,主要从事软件测试、系统维护、销售方面的工作。大型软件企业对新进员工,都有较长的岗前培训,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潜力。而中小微软件企业,对新进员工没有培训或者只有很短暂的培训,更重视的是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本专业结合本校办学特色、学生自身的特点和企业需求,提炼了本科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系统掌握专业技术技能与方法,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胜任软件工程项目分析、设计、开发、测试、管理和教学工作,具备良好沟通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具有竞争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的创新型软件人才。

3 制定具有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

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应该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进行科学设计。本着学校以大众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针对民办高校学生的基本特点和地方大学与区域经济的互动关系,确立了以“应用型”为导向,协调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关系。突出应用意识、强化能力培养、注重创新创业精神,优化课程结构,改革课程知识,突出实践教学,科学制定软件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3]。

教育部为了推动产学合作育人,实现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发展的合作共赢,组织大型技术先进企业与高校共同实施2015年产学合作专业综合改革项目。为了促进民办高校的转型发展,武昌首义学院与中软国际教育集团签署了专业共建合作协议,共同打造“中软国际产学研基地”,探索一条集“学、研、训、产”四位一体的创新型软件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立足国内、面向国际、人格健全、基础扎实、主动学习、系统思考,具备较强实践能力的软件技能型人才。以校级品牌培育专业建设为基础,加强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依托中软国际优势资源,进行专业综合改革,凸现本专业的特色与优势,培养能够满足社会需求,服务地方经济的应用型软件人才。

软件工程专业采取“2.5+0.5+1”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案,充分利用学校、企业优质教学资源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具体内容是:2.5年时间学生在校学习,学习软件工程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专业技能,完成每学期安排的课程学习和实践环节,0.5年时间在校企合作共建的实训基地完成专业能力培养,1年时间学生到企业岗前实训、带薪实习。实施各阶段如图1所示。在教学过程中全程嵌入中软国际核心系列课程,并由该公司技术专家讲授,使得学生能够在真实的企业环境内学习,从而从根本上保障了学生从毕业到就业的无缝对接。

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主要由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环节两大部分组成。其中理论课程体系包括:公共基础课程、数理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包括:理论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综合实训、工程实践、毕业设计。

3.1面向应用的课程知识体系改革

人才培养方案中理论课程体系包括了软件工程专业所有的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而面向应用型的结构调整,主要是根据实际培养需求对课程关系进行重新配置,但是课程本身是教学的基本单位,更为重要的是要对每一门课程内容与知识进行改革与设计,以适应人才培养中的应用性与实践性特征。

随着校企合作深化,以开设符合IT行业前沿发展、社会需要的新课程,针对理论课程体系中专业核心课程进行相应调整,增设了桌面应用开发实践、网络数据库应用、物联网技术导论、微波射频技术基础、嵌入式应用开发等课程。明确了增设课程的学时安排,完成了教学大纲的制定,理顺了新增课程与其它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

为了更好地确保课程的教学效果,教学团队围绕课程改革,紧扣课堂教学,改革课程教学方式与方法,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深入到课程与课堂教学之中;目前已有校级精品课程4门。同时以项目形式推进课程体系改革,近3年,本专业有4位教师获得校教学质量一、二、三等奖;承担校级、省级和国家级教学或科研项目共17项,其中教育部产学合作专业综合改革项目1项,省级教研项目3项、省级科研项目1项。

借助中软国际“在线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和云平台”,建设校内在线教育云基地,通过在线学习和在线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实现在线开放课程,提升学生学习效果。

建设学生在线学习社交平台――宅客学院,平台上提供了不同工作岗位的完整课程体系,近100多门课程,并且在不断持续更新;学生可以在线上学习、做作业、测验、答疑、社交,老师可以根据宅客学院提供的课件进行备课、安排学生的学习计划和作业、教学资料共享、进行章节测验、在线答疑和问卷调查等工作,大大减轻老师的工作量,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管理。

3.2面向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环节改革

实践教学是软件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直接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质量。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环节包括:理论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综合实训、工程实践、毕业设计。

针对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一系列的改革,首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总体上提高了实践教学环节的学时比例,软件工程专业增设了综合实训,提高了综合应用能力的训练。其次,加强学生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对接,在第二课堂开展软件设计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职业资格认证、参与科研开发等活动,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职业技能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从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1)增加理论实验课时和深化课程设计改革。课程实验主要侧重于验证性实验,学生通过验证性实验获取感性认识,并由感性认识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巩固对知识点的掌握。依据人才培养方案,普遍增加了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实验课时的比例,并制定了严格的考核方式和评价制度。要求学生每次实验都要撰写实验报告;同时,制定详细的实验报告评阅标准,对教师的批改情况进行阶段性评比;对优秀实验报告进行展览和评比。

深化课程设计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增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的比例。开设课程设计的课程必须有较强综合性、工程性和系统性的特点,如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UML与数据库应用、JAVA程序设计、软件工程等课程,一般在课程结束后进行,用1~2周(不少于30个课时)的时间完成。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进一步系统地掌握软件开发技术与方法。

(2)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引入综合实训环节。综合实训是综合应用2门以上课程知识,培养专业应用能力。引入综合实训的原因有两点:其一,学校要求学生毕业前,掌握一个完整的开发平台:.NET平台,J2EE平台和LAMP平台。这些平台包括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系统、开发工具和程序设计语言等各自独立的课程,体现了课程知识的综合应用。其二,由于软件开发技术发展很快,学校所讲授的应用技术滞后于市场当前主流技术,学校开设了Java程序设计,而Struts,Spring等框架技术探讨却不深入。引入综合实训,将缩小学校教学与企业需求之间的距离。

(3)加强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通过各种渠道建立校外实习基础,以增加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竞争力。本专业已建成5个专业实验室、5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1个校内实习基地和1个协同创新中心。2012年,我校软件工程专业与全球最大的企业级软件公司甲骨文公司的全球IT教育项目中国地区运营商合作,建立了“甲骨文信息类卓越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2015年,我校与中软国际教育集团签署了专业共建合作协议,双方共同建设软件工程专业,合作期间,中软国际派驻具有一线工作经验的工程师授课,并开展具有企业特色的教学活动和课外素质拓展训练,帮助学生提升个人综合就业能力,学生入学签订就业协议,上市企业订单培养,入学即等于入职。

通过校企合作共建创新创业人才实践、实训“双基地”:一是以科技创新为导向,创造新的教育和工程教学模式,从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考虑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职业竞争力;二是以创业为导向,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创新创业,依托中软国际互联网云众包平台JointForce在校内构建卓越开发者联盟和卓越开发者工作室,建设校内科技孵化器,建设成为面向社会、服务社会的软件开发项目交付基地。

同时,学校还邀请企业专家或优秀的项目经理人来我院讲座或授课,多方位拓展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使培养的学生尽可能的与社会需求接轨。

(4)完善和改革毕业设计环节。通过近五个月的毕业设计,使学生在项目设计和开发过程中,在继承的基础上,提出改进的方案或方法,培养集成创新能力。

在毕业设计阶段,多数学生在校外找工作或者己经工作,没有精力做毕业设计。因此,可将毕业设计与综合实训或者将毕业设计与校企合作的顶岗实习进行协调管理。每个学生在综合实训或顶岗实习开始,可以提出申请,要求将所选综合实训的题目,作为后期毕业设计题目;或以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开发的项目作为毕业设计的题目。综合实训结束时,学生提交的实训报告,必须明确当前完成项目程度,毕业设计需要补充的功能,可作为毕业设计的开题报告提交,依据报告完成的具体情况,给出成绩。顶岗实习结束时,撰写出毕业论文初稿,将毕业论文初稿作为顶岗实习的主要考核依据,给出顶岗实习的成绩。运用实践教学环节的逻辑关系改革毕业设计,有效提升了毕业设计的质量,每学年本专业都有学生获得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奖。

(5)丰富第二课堂实践教学活动。从大学一年级就开始,就有意识地培养和组织学生参与各种软件竞赛,参加竞赛的学生比例达专业人数的60%以上。组织学生参加由工业信息化部和教育部联合主办的“蓝桥杯”大赛、湖北省软件设计大赛、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及学校组织的软件设计大赛等,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获国家级奖15人次,省级奖69人次。通过参加竞赛极大地鼓舞了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和热情,培养了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积极组织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成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团队,团队人员一般为3~5人,项目执行时限为半年到一年,鼓励团队和其他学科交义融合,可以跨院系、专业、年级联合申报。近两年,通过指导学生获得学校的项目立项,相继取得第七届“蓝桥杯”软件创业团队赛全国选拔赛优秀奖,2016年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湖北省银奖,其中创青春省级银奖是学校历年来零的突破。通过第二课堂,进一步推动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

4结语

软件工程专业通过建立以能力为核心的专业培养目标,制定了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对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大胆的改革,改进了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了新的面向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软件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学生适应软件产业人才市场需求,有利于培养应用型人才,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经过两年多的实践,极大地调动了教师教学积极性,学生学习软件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未来专业建设还需要从师资队伍建设、管理制度规范、硬件设备投入及深化校企合作等方面进一步完善,推进与软件企业的合作与交流,努力培养出有特色高水平的IT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郭伟光.全面深化教育改革背景下的民办高校全面风险管控策略研究[J].求知导刊,2016(1):70-71.

[2]王敏,黄薇,龚鸣敏,邓谦.民办高校软件工程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J].计算机教育,2015(23):34-37.

[3]杨爱民,邓芳,高飞.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讨[J].计算机教育,2016(3):64-67.

第9篇:物联网开题报告范文

一、当前我国高校动画专业毕业设计课程现状

当前在我国许多开设动画专业院校中,毕业设计往往是专业教育最后一年的主干课程。院系领导与师生普遍高度重视专业毕业设计课程教学,一般在大四学期开始前就积极布局毕设工作,组织毕设开题报告会,并采用多位老师联合指导,集中评审的方式来组织教学。这种教学模式有效保证了毕业设计教学目标的实现。但从整体效果层面来看,也存在如下几点问题:

首先,动画专业毕业设计表现形式单一,实践性不强。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动画专业毕业设计内容主要是动画艺术短片的创作,主张个人化艺术创作,注重动画短片内容创作的艺术性,讲究形式上的非主流创新和突破,但在专业成果实践性层面却相对薄弱,许多毕设作品既不能有效对接企业项目,也不能形成系列化的商业化开发;造成这一态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受“学院派”教学思维的影响。相较于其他影视类专业,我国动画专业教育发展起步较晚,国内大规模兴办动画专业也不过是十多年的事,许多高校动画专业以北京电影学院等专业影视院校为参考标准,以“学院式”电影导演创作范式为基调定位动画专业毕业设计。事实上,国内动漫市场对于动画人才的需要日趋多元,动画专业就业也呈现多渠道、多方向特点,如游戏公司需要动漫原画、创意设计师;新媒体视频公司需要动画广告创意人员;玩具公司需要动漫衍生产品设计师等等;动画毕业设计如果仅仅局限于艺术短片类型创作,势必会局限学生对动画专业的实践性认知,也会影响学生就业面的选择。

其次,动画毕业设计跨学科合作与信息技术创新应用欠缺。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更新换代逐渐加快,融媒体设计、数字动画广告、VR交互视频等新生事物层出不穷,不同学科之间的交融也变得日趋频繁,在影视动画与设计学科领域,跨界人才、复合型人才,交叉型人才颇受市场欢迎,正成为主宰信息网络化时代的新宠儿;而在我国当下高校动画专业毕业设计过程中,跨学科合作、学科交叉创作现象异常少见,创新技术应用的新兴毕业设计作品也是凤毛麟角。更多的是动画同班级学生们的小组合作,甚至还有许多是个人毕设创作的“单打独斗”,这势必影响到动画专业毕业设计的创新性与创作质量,在小范围的创作与固有思维模式下,学生对新技术、新方法缺乏了解,也普遍缺乏学习动力,不愿做过多创新性尝试,从而导致毕业设计质量提升较为困难。

二、融媒体语境下高校动画专业毕业设计课程教学改革路径

(一)树立科学的教育创新理念,完善动画毕业设计教学内容与模式

教育创新是高校教育教学发展的根本,也是动画专业教育前行的基本动力。作为高校教学环节中重要部分的动画毕业设计则是大学生创新性和实践性最好的检验。[2]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面对媒体信息传播方式与内容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动画毕业设计教育也要紧跟时代步伐,进行及时调整、推陈出新,不断完善动画毕业设计课程教学内容与模式。

首先,对动画毕业设计教学目标的创新定位。我们不仅要培养掌握动画专业技能的人才,也要培养具有新媒体媒介素养,具备团队合作意识、创新意识的动画创新人才。

其次,对教学内容的创新设计,动画专业毕设不能仅仅局限于动画艺术短片创作,而应形成多元化的创作生态,可以是微电影、动漫绘本、动画艺术短片、游戏设计、动画交互视频等,在具体类别的毕设创作过程中,还可以要求学生注重内容创作的多元化、可开发性,为后续进一步拓展打下基础。

再次,教学模式上的创新。教学团队要转变传统课堂教学、课程化辅导的教学模式,采用更为积极的项目化、实践性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开展动画毕业设计创作。

(二)加强校企联合与跨学科合作,强化动画毕业设计特色与应用性

如前所述,融媒体时代专业领域的交叉互融对动画专业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在此背景下,动画专业院校要积极开展跨界合作,既要大力支持学校与企业联合开展动画毕业设计,也要大力鼓励本校跨专业、跨学科领域的动画毕业设计合作,进一步强化动画毕业设计的实践应用性。就校企联合而言,首先需要学校创建校企合作平台,大力引进企业项目,及时企业项目信息,为学生毕业设计创设各种条件。

其次,要鼓励学生在毕业设计构思之初就要有意识对接企业项目,以企业需求与问题引领自己的毕业设计创作,并主动和企业进行沟通交流,形成校企合作的良好生态。就跨学科合作而言,同样,院校要首先要创设跨学科、跨专业合作平台,通过设立跨学科平台交流中心,牵线搭桥,将不同学科学生的毕业设计诉求集中呈现,同时,在学分评价上向跨界合作毕业设计倾斜,营造跨界合作的良好环境。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大胆对接项目,积极与不同学科同学进行思想碰撞,开展交流合作,形成创新毕业设计的新思路、新方向,并在多学科合作过程中,不断提升动画毕业设计的质量。

(三)借势新媒体营销渠道,打造动画毕业设计与学生就业的新通路

长期以来,高校动画毕业设计与毕业生就业之间往往存在一种尴尬处境,用心做毕业设计,却没时间实习就业;专心实习就业,却影响毕业设计质量。如何兼顾二者,形成良性学习就业良性过渡,是动画毕业设计教学必须要面对的问题。融媒体时代下,多元化的新媒体网络平台与线下传播生态为这一难题提供了新的契机。动画专业毕业设计作品不同于普通的专业课程作业,它是学生面对市场的重要成果汇报过程,不能简单地交作业、在学校办个展览给个成绩就完事。而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结合线上线下互动,整合自己与班级同学毕业设计作品,形成毕设作品创意矩阵。一方面借助图书馆、公共展览馆的展览优势,增加作品在传统媒体层面的曝光度;另一方面,借助各种新媒体网络平台,开设新媒体网络毕业设计展销区,积极推广、展销自己的毕业设计作品,将毕设作品与企业商品会、各种营销案例绑定在一起,为毕业设计后续开发与企业就业创造各种机会,变毕业设计创作、展览为就业实习的推介会。事实上,这种有效的自我推介与作品包装往往是优质企业认识人才的重要途径和方式,更能提升高校学生就业效率。

相关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