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护理安全报告制度范文

护理安全报告制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护理安全报告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护理安全报告制度

第1篇:护理安全报告制度范文

唐春花:女,本科,主管护师,护士长

唐春花

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内科护理安全警示报告制度的应用效果。方法:对神经内科护理安全警示报告进行分析并研究其对策。结果:通过对2013年度上半年护理安全警示事件的分析,使护理人员对不良事件有了正确、更深层次的认识,并起到警示作用,有效避免类似护理不良事件的再次发生,降低错误的扩散。结论:实施护理安全警示事件分析制度有效提高护理管理质量。

关键词 神经内科;安全警告;分析;对策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3.056

神经内科患者多患有脑血管疾病,病情较为严重,且年龄较大,常伴有意识或精神障碍,因此存在的安全隐患和风险高[1,2]。我院神经内科采取护理安全警示报告分析制度并实施风险管理,有效规避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护理质量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2013年上半年我院神经内科护理安全警示报告19起,其中发生意外拔管5起(26.32%),跌倒4起(21.05%),核心制度执行不规范造成用药错误6起(31.58%),信息录入错误等其他不良事件4起(21.05%)。

2安全警示报告事件的识别与评估

对客观存在以及潜在的护理风险做好归类,同时对产生安全警示事件的过程进行详细的分析。神经内科护理风险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突发意外事件

2.1.1意外拔管患者睡眠中意识朦胧、感觉有异物感,翻身更衣时解除防抓手套、约束带,小便、躁动、情绪低落等多种情况下不慎将管拔出。

2.1.2跌倒患者情绪激动无法自控,自我评估过高自行下床,留有运动障碍者行走不稳,平衡功能差,伴有并发症突发头晕等不慎跌倒。

2.2核心制度不规范,用药错误更换补液错误,将一种液体贴成另一种液体,将此患者的药用于彼患者,摆药机因程序错误、卡药机故障、手工摆药等造成摆药错误,护士未核对出;信息系统不完善,摆药单、药房未生成发药的安全漏洞造成药物漏服;药品规格变化,摆药机内尚有剩余,造成剂量错误;多种规格的药品,输入方式设置不合理,电脑上字符限制显示不完整,导致电脑输入药品和医嘱不符等出现用药错误。

2.3其他患者信息输入错误,患者请假外出在院外发生意外,运送不及时导致检查结果延误等情况影响患者的安全。

3安全警示报告事件的分析

对安全警示报告的事件进行危险因素分析,据此制定相应的护理风险管理计划。护理安全警示报告事件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为人为因素和系统因素[3]。

3.1人为因素

3.1.1患者及家属因素患者年龄较大,身体机能退化严重,惯性习惯不易改变,对于病房环境、病床位置、高度等不习惯,如再合并偏瘫、行走不稳等,易发生跌倒、坠床等危险;患者患病后未适应新的角色,自我评估过高,不愿寻求帮助;患者及家属信息缺乏,对危险因素重视不够或不能有效配合。

3.1.2护理人员因素护理人员配备不足,护理任务重,还要承担过多的非护理工作,如记账、催款、领药、送修设备、领用物资等,使护理人员危险分辨能力下降,不能及时进行输液巡视、病情观察、耐心告知和健康教育。低年资护理人员比例偏大,尤其实习生经验缺乏,又因责任重大,易导致精神紧张出现错误[4];高年资护理人员习惯性思维,简化服务流程,基础护理流于形式。

3.2系统因素护理不良事件相关培训教育不到位,安全事件评估制度、预防措施、应急预案不完善,工作职责、流程不合理,病区设备、环境存在缺陷。

3.2.1制度不健全学校学习课程和临床脱节,没有安全护理的相关培训,没有统一的制度、流程及评判标准,各家医院做法不一,导致理解做法不一致,护士在执行中无所适从。

3.2.2环境因素病区设施陈旧,缺乏相关防护装置,如病房面积狭小,通道不畅通,尤其夜间躺椅搭建后更为拥挤,患者行走时易致跌倒意外;浴室洗手池边无扶手,患者在洗漱时易发生头晕,如病情发作无法找到扶靠工具时而发生跌倒、摔伤等意外;地面清洁后,积水或过度潮湿等,易发生摔伤、跌倒等;由于病情需要或其他工作需要临时拉设电源线,电源线横跨地面绊脚致跌倒等现象。

4制定护理风险管理计划并实施

4.1制定非惩罚性护理安全警示报告制度鼓励主动上报,对于主动上报的给予奖励,延迟或隐瞒不报的给予惩罚。发生护理安全隐患事件后,病区护士在24 h内填写不良事件报告表(重大事件立即口头汇报护士长),护士长在晨会或科会上组织全科护理人员进行警示教育及原因分析,提出防范措施,并填写在不良事件报告单上,提交科护士长;大科接到报表后,审核原因及措施是否合理及执行情况后上报护理部。护理部每季度对全院上报的护理不良事件在护士长例会上讨论分析,将讨论结果以书面形式下发到各病区进行警示。

4.2加强培训新护士上岗前,进行严格的岗前培训,将护理安全警示报告相关内容列入培训项目。入科1周内由护士长对新入科成员进行安全教育,有针对性地加强护士的责任感教育,并将发生过的安全事件进行分享,使护士从思想上认识到执行核心制度的重要性,指导护士有效做好对安全风险的评估工作,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并掌握不良事件发生后如何应急处理。教育护士要有风险意识,不要害怕风险,要学会规避风险,要在工作中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3认真评估患者对新入院患者进行详细的入院评估和各项安全评估,及时发现安全隐患,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在患者住院期间加强病情观察,对于异常心理状况或有安全风险的患者,应严密观察,严格交接班,并将危险因素告知患者及家属,共同加以防范。

4.4与患者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多换位思考,使患者及家属能够理解并有效地参与到各项安全防范措施中来,共同保障患者的安全。

4.5加强设施设备防范在明显位置悬挂警示标识,如防压疮、防坠床、防跌倒、防烫伤等,患者的各种管道也要有明显的标识,走廊、卫生间及洗手池边安装扶手,病床放置到最低,地板为PVC软地垫等。增加各种约束工具及固定装置以降低由于约束、固定不力导致的安全事件发生。

5小结

通过对护理安全警示事件分析,护理人员对护理事件有了正确的、更深层次的认识,并起到警示作用,有效避免类似护理不良事件再次发生,降低错误的扩散。由此全面实施护理风险管理,不断完善规章制度,合理配置人员,改善环境,护理人员增加知识储备,提高技术水平,不断完善服务意识,从而将风险系数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王曦.神经内科护理的风险因素及防范对策[J].北方药学,2013,10(2):97.

[2]崔福英.职业神经内科护理记录中的缺陷分析及对策[J].职业与健康,2008,24(18):1983.

[3]张红霞,白如雪,孙青娟.风险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基层医学论坛,2010,14(1):66-67.

[4]张桂琴.分层次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0):371-372.

第2篇:护理安全报告制度范文

1潜在风险因素分析

1.1执行核心制度方面一名合格的儿科护士除掌握专业技能和心理学知识外,还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诊疗技术规范和常规,这对于保障医疗护理质量和患儿安全十分重要。护理核心制度包括分级护理制度、交接班制度、护理查对制度和不良事件报告制度。风险因素:①护理交接班制度中,如床头交接班不认真,危重患儿病情交接不细,医嘱执行交代不清,物品、药品及外借的抢救器械等交接不细致等;②护理查对制度中,如护士处理医嘱未认真查对,错抄、漏抄、输液治疗或执行单,导致误用药、误处理等错误。以上风险因素均导致家属对护理工作不满、纠纷及投诉,甚至诉诸法律。

1.2护理文书方面护理文书包括体温单、医嘱单、护理交班报告和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单。护理文书不仅是衡量护理质量、提供诊疗的依据,同时也是《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法律依据,护士在书写或填写时必须严谨、认真、客观、实事求是。然而,临床护理中往往出现书写不规范及项目缺失,不能客观反映患儿病情变化的现象。具体风险有:①体温单填写患儿入院时间与医生记录医嘱及书写病历时间不符,生命体征测量不及时,体重漏测,体温测量结果与体温单绘制不一致;②未按时执行医嘱或执行医嘱时间与医生开出时间不相符,医嘱执行顺序有差异等现象;③未按实际观察到的情况书写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单,而是抄写医疗记录,或记录不真实、医护记录不一致、护理记录书写不规范、不完整等。

1.3护理技术操作方面护理活动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和实践性,要求护士熟练掌握护理操作技术。儿科护士应具有过硬的头皮针穿刺技术,熟悉危重患儿抢救流程及不同年龄患儿药物剂量的应用及换算。潜在风险如下:①静脉穿刺技术不过硬,危重及脱水患儿未能及时补液和抢救用药而延误抢救;②侵入性操作如鼻饲、吸痰、留置导尿管等护理操作不熟练等;③氧气吸入观察不细致,氧流量与医嘱不符,患儿烦躁造成氧气管脱落等。

1.4护理人员因素护理人员必须具备丰富儿科护理经验和应急能力,熟悉各种疾病护理常规、诊疗技术及护理操作。临床年轻护士较多,专业知识、应对能力及工作经验欠缺,对患儿病情变化缺乏预见性,出现问题不能及时采取预防和补救措施,使患儿安全受到威胁。研究报道,护理纠纷的发生往往与护士素质和能力有着直接关系。

1.5住院环境因素住院环境安全是患儿顺利康复的重要保障,应为患儿提供安全、舒适的休养环境,避免受到干扰和侵害。患儿住院期间易出现坠床、外伤及声、光、电刺激、烫伤等意外。

2管理对策

2.1加强质量管理加强质量管理、提高护理水平是保障儿科护理安全的前提。我们成立护理安全质控小组,由科护士长、护士长、护理组长和质控护士组成,实行防控关口前移,每周不定时检查各班人员岗位职责履行情况、核心制度执行情况、技术操作熟练程度、危重患者护理计划、抢救护理措施落实情况、护理文书记录情况等,发现潜在风险立即反馈并纠正。坚持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及时报告护理部,以获取指导性意见。科内每月进行缺陷分析或安全隐患讨论,提出改进措施与建议。同时鼓励护士主动报告与患者相关的非正常事件,坚持非处罚性主动报告原则,以便在第一时间采取补救措施,消除风险因素。

2.2加强安全教育

2.2.1建立护理安全文化利用晨会或护士会进行护理安全教育,列举投诉或纠纷案例,认真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教育护士学法、懂法,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和患儿安全。护理领域的患者安全文化是指护士对患者安全共同的价值观、信念和行为准则,受安全文化氛围、个人对安全的意识和态度、领导层对安全的态度、团队和谐度等因素的影响。建立护理安全文化是评价护理质量,识别、预防护理差错事故的重要手段。

2.2.2业务技能培训在护理部培训合格的基础上,根据儿科专业特色,指派1名经验丰富的护理骨干对年轻护士进行一对一岗前培训和考核,内容包括:规章制度、岗位职责、操作技能、护理文书书写等。除参加护理部组织的考试外,科室每个月组织1次考试,直至考核合格并胜任本职工作。

2.2.3安全隐患教育对护士加强安全意识教育,帮助识别潜在风险因素,增强自身防范意识,同时教育护士增强服务意识。规范护理操作的每个环节,细化护理工作流程。针对儿科陪护人员多、更换频繁的情况,开展针对性教育,根据患儿年龄及家长文化程度进行多角度健康教育。儿科输液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换输液瓶时实行护士、家长双签字,有效杜绝了护理纠纷和护理安全隐患。

2.2.4合理排班根据儿科护理高风险、护士严重缺编、工作超负荷、技术操作难度大等特点,在现有人力情况下实行弹性排班,坚持人员新老搭配、技术力量互补的原则,确保护理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保障护理安全。

2.3加强环境管理合理布局并划分区域,实行按病种和专业分室安置,感染与非感染患儿在隔离前提下,病室开窗通风,出院患儿终末消毒。重视医护人员手卫生,做到一处置一洗手。病室及走廊地面进行防滑处理,床档加固,以防患儿坠床。嘱家长勿让患儿玩手机、电脑,减少声、光及电子污染。给患儿提供安全、舒适的住院环境,利于康复。

第3篇:护理安全报告制度范文

    2、科室专人负责安全管理,定期检查,发现事故隐患及时报告,并采取措施,及时改进。

    3、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按时巡视病房,认真观察病情变化,有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并做好护理记录。

    4、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确保病人安全。

    5、对危重、昏迷、瘫痪病人、老年极小儿应加强护理,必要时加床档、约束带防意外发生。

    6、麻醉药品、精神药品专柜、专人、加锁保管,班班交接,遵医嘱用药,使用后登记,空安瓿送回药房。

    7、病房贵重药品由专人保管,加锁。

    8、内服药、外用药标签清楚,分别放置,以免误服。

    9、抢救器材做到“四定”:定物品种类、定位放置、定量保存、定人管理。“三及时”:及时检查、及时维修、及时补充。抢救器械保持性能良好,做好应急准备,一般不外借,按时清点交接,严防损坏和丢失。

第4篇:护理安全报告制度范文

关键词:安全文化;优质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2-0116-02

一直以来,护理工作即平凡而琐碎,如果稍有不慎就可能出现差错,甚至事故,也给护士本人及医院的声誉造成严重损害。因此,安全文化的应用已成为医疗单位和护理工作者最关心的话题。卫生部于2010年在全国卫生系统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活动的指导思想是规范临床护理工作,加强基础护理,改善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1]。活动把安全放在优质护理的重要位置,神经内科收治病种以老年、意识障碍、精神异常及感觉、运动、认知障碍为特点,容易发生意外,存在很大的护理风险。为了确保病人安全,提高护理质量,2010年3月以来,我科将护理安全文化融入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中,取得一定成效,现介绍如下。

1方法

1.1完善告知程序:对高危跌倒、坠床、压疮、走失及精神异常的病人,除口头宣教外,制订图文并茂的预防要点告知书,让病人及家属参与预防。

1.2制作各项安全提示牌:制作“青霉素阳性”“谨防跌倒”“预防坠床”“预防压疮”“限制滴速”“气道湿化”“膀胱冲洗”“降压药”特殊标识牌,根据病情需要放置在病人床头,随时提醒,严防意外的发生。

1.3控制重点环节,排查不安全因素:对低年资、性格不稳定、理论基础不扎实、服务态度欠佳的护理人员,护士长经常找重点人员谈心,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强调病人安全,增强自身安全意识。重点对新入院的病人进行及时评估,落实安全防范措施,定期检查各项安全设施,急救物品等,消除安全隐患。

1.4建立护理不良事件管理制度:①设立护理不良事件自愿报告制度,鼓励主动报告,及时与主管医生沟通。②建立发生不良事件补救流程:不良事件发生-评估病人情况-采取积极措施解决病人问题。③积极讨论不良事件,将发生的不良事件进行系统分析,组织讨论、找出事件发生的原因、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改进流程,规范制度,避免下次发生类似事件。

1.5效果评价:①设计出院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内容包括护理安全措施、护理服务是否满意等10项内容,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4个层次,满意度按非常满意和满意总数占全部项目的百分比计算,该表的Cronbachassα信度为0.835。②护士对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后心理状态调查表,该表的Cronbachasα信度为0.862。调查对象为神经内科14名护士,并进行统计。

2结果

53讨论

医院安全文化是将文化的所有内涵朝着向更安全方向推进的一种统一组织行为,以及医院内所有员工对待医疗安全的共同态度、信仰和价值趋向。医院安全文化的概念是由Singer等于2003年首先提出的,是医院文化的一个分支,同属组织文化的范畴[2]。建立完善的安全文化制度,形成良好的安全文化意识,养成良好的安全文化行为,对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提高护理质量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将护理安全文化融入优质护理管理中,具有以下优点可以借鉴。

3.1强化安全护理管理,提高护理风险的防范能力:研究认为,大多数护理不良事件可以预防,建立组织安全文化,规范管理制度,改进管理流程,对护理人员进行相关培训,提高护士整体的风险意识水平和综合素质,是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的重要途径[3]。通过营造护理安全文化氛围,把安全作为护理工作的首要价值取向,牢固树立病人安全、护士安全的思想。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将科室常见风险及预防措施归类,制作各种安全提示牌,随时提醒护士,提高护理风险防范意识与能力。加强低年资、理论基础不扎实、安全意识不足等重点人物及节假日、双休日、夜班等重点时段的管理,同时加强急救知识、危重患者抢救程序、应及预案的培训工作,及时分辨各类事件的轻重缓急,提高护理人员随机应变的能力,合理安排人力资源,定期督查护理质量,排查安全隐患、加强安全管理,改善薄弱环节。从表1结果看出,2010年病人总数较2009年增加,但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反而降低。

3.2提供安全优质护理,提高病人满意度: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影响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甚至医院的信誉[4]。而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往往是多个环节造成的,既有系统因素,也有个人原因[5]。本研究通过实施“非惩罚性的不良事件报告分析制度”,鼓励护理人员积极主动报告存在或潜在的护理缺陷,不必担心报告后个人受到责备与惩罚,消除护理人员心理障碍,营造积极的主动报告氛围。制订护理不良事件补救流程,一旦发生不良事件,同事间团结协作,优先解法病人问题,将病人的损害降至最小,评估病人或家属对事件的反应,如有矛盾冲突,由沟通能力较强的同事或护士长协助解决,减少当事人的正面冲突,利于矛盾的化解。从表2可以看出,全年护理不良事件呈下降趋势,第二季度实施非惩罚性报告制度后,护士受到鼓励,逐渐思想转变,踊跃报告,并通过认真分析,采取整改措施,改进工作制度和流程,从多方面预防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使第三、四季度护理不良事件下降为0,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呈逐渐上升趋势。

3.3倡导人文关怀,减轻护士心理压力:由于受市场经济冲击、医疗纠纷经济索赔等因素的影响,以及缺乏安全文化理念,以往讨论分析、鉴定护理不良事件时,管理者很少研究客观因素和当事者的心理状态,通常采用责备、处罚的方式为主,导致管理系统方面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病人安全仍然处于种种隐患之中,护士也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6]。周立宇[7]认为护理管理者应鼓励和培养护士的团队协作精神,倡导在繁忙的工作中互相提醒、相互监督,弥补工作中的缺陷或漏洞,加强医护沟通,充分了解病情,防范护理差错[8-10]。本研究通过开展护理不良事件讨论,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首先分析系统原因,再分析个人原因,通过原因分析,经验分享,不断吸取教训,改进相应的流程和制度,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减轻护士心理压力。倡导人文关怀,调节负性情绪,定期活动,共同营造一种和谐、友爱的工作环境。对发生不良事件的护士,护士长与其谈话,减轻心理焦虑,从管理的角度调控负性情绪,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表3结果显示,护士对发生不良事件后心理状态变化向良性方向发展,特别是主动上报和担心上报后受到惩罚方面变化有明显变化。

参考文献

[1]卫生部.2010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S],2010:1

[2]黄美珍,兰香.安全文化在产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8,4(7):631-632

[3]杨莘,王祥,邵文利,等.335起护理不良事件分析及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2):130-132

[4]陈海燕,刘绍芳.实施无惩罚措施对护理人员呈报不良事件态度的影响[J].护理学报,2010,17(9B):25-26

[5]许璧瑜,张晋昕,成守珍,等.创建安全文化保证病人安全[J].中国护理管理,2009,9(11):52-55

[6]袁晓丽,江智霞,酒井顺子,等.临床护士护理不良事件认知现状的调查分析与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8):726-728

[7]周立宇.营造安全文化防范护理差错[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3):192-193

[8]杨辉,王斌全.从人文与科学角度解读优质护理服务[J].护理研究,2011,25(6A):1475

第5篇:护理安全报告制度范文

【关键词】护理缺点;原因分析;防范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0)08-0009-02

Causative Analysis and Its prevention Countermeasures on Nursing Defects of 493 cases of clinical medicine.

Shi Huibi Huang Kaiqun

【Abstract】Objectives:To analyze relative factors occurred in nursing defects and formulate preventive measures, so that nursing defecs could be nipped in the bud and prevent the occurrence of medical mistakes and accidents. Methods: We analyzed 493 cases of internal medicine nursing defects outside medication occurred in 2009 according to classification of nursing duties,nursing records writing,basic nursing care and medical order processing; and compared situation of nursing defect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schedules, different working years and different titles. Results: Nursing defects occurred from high to low order was nursing duties, nursing records writing,basic nursing care and medical order processing;The order from high to low according to schedule was day shift,night shift,evening shift;According to working years was within 5years,within 10 years,more than 10 years;The order from high to low according to titles was nurse,nurse prapractitioner,nurse-in-charge. Conclusions: Advocating prevention first, Strengthening nursing defects management, rational allocation and use of nursing human resources, giving standardized training to low seniority nurses, rigorous implementation of the duties,systems and operating procedures, etc., which could effectively prevent or eliminate the occurrence of nursing defects.

【Key words】Nursing defects; Causative analysis;Prevention countermeasures

护理缺点是指发生差错尚未对病人引起不良后果,或尚未实施即被发现并纠正者,也属于护理缺陷的范畴[1]。护理缺点是构成护理差错的危险因素[2],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能及时发现护理缺点,及早提出防范措施,就能够很好的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现将我院大内科2009年发生的493例次用药以外的护理缺点进行分析研究,为预防和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提供管理对策。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护理部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下发的《护理缺陷分类及评定标准》(试行)统一制定《护理缺陷管理报告表》,此表分《护理差错事故报告表》及用药以外的《护理缺点报告表》;形成护理部-科护士长-病区护士长三级护理安全监控网络。报告程序:一级质控每季度的第一个月5号前将本病区前一季度的护理缺点报二级质控,二级质控了解护理缺点发生的情况并记录后,签名确认,5天内将报告表报三级质控,护理缺陷管理报告表由护理部保存备案。大内科由7个病区组成,2009年1月~12月大内科各病区上报二级质控的护理缺点有493例次。护理缺点的项目包括:护士职责、护理记录书写、基础护理、医嘱处理四个方面。

1.2 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通过查阅“护理缺点报告表”进行详细统计分析。将护理缺点按护士职责、护理记录书写、基础护理、医嘱处理四个方面进行分类,分别统计不同项目护理缺点发生的例次及构成比,并分析护理缺点发生的班次、工作年限、护理人员职称的分布。

2 结果

2.1 不同项目护理缺点发生的例次及构成比,见表1。

2.2 不同班次护理缺点发生情况 日班发生364例次,占73.83%;中班发生57例次,占11.56%;夜班发生72例次,占14.61%。

2.3 不同职称护理人员发生护理缺点情况:护士发生232例次,占47.06%;护师发生146例次,占29.61%;主管护师发生115例次,占23.33%。

2.4 不同工作年限护理人员发生护理缺点情况:5年内发生195例次,占39.55%;5-10年内发生165例次,占33.47%;10年以上发生133例次,占26.98%。

3 讨论

3.1 护理缺点的原因分析

3.1.1 岗位职责落实不到位和责任心不强是护理缺点的主要因素:结果显示,因护士职责落实不到位致工作不达要求242例次,占49.09%,未按要求为患者实施基础、生活护理48例次,占9.74%;因责任心不强致护理记录项目不完整109例次,占22.11%,其中漏记占83例次,占16.84%,以及护理等级、饮食标志错、漏16例次,占3.25%;另外制度落实不到位致医嘱处理不及时20例次,占4.06%及错抄、漏抄医嘱26例次,占5.27%;违反操作规程以及某些护理工作的无形性,是护理缺点发生的重要隐患[3]。

3.1.2 低年资、低职称护士业务水平低、经验不足是发生缺陷的潜在原因[4-6]:结果显示, 低年资、低职称护士是护理缺点发生的高危人群。10年以内护士发生率为73.02%,护师及护士发生率为76.67%,这与低年资护士专业知识掌握不牢、基本操作不熟练、经验不足、缺乏责任感有关。

3.1.3 管理缺陷是护理缺点的常见原因:一是管理者思想麻痹,安全意识淡漠;管理缺乏力度,责任不清,奖罚不明,质量控制措施形同虚设流于形式;任务观念强,报喜不报忧,对上应付了事,对下放任自流,甚至包庇、袒护不良行为[7]。二是职责界定模糊、人员搭配不合理。三是对护理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法律知识缺乏[8]。四是管理重心偏移,管理职能受到影响等。由于多方面原因,护士长要花大量精力进行琐碎的行政事务管理,监督检查及指导落实不到位,严重影响了护士长的管理职能,为此,通过报告差错和未遂过失来促进患者安全和提高护理质量[9]。

3.1.4 护理人力资源不足是发生护理缺点的客观原因:护理缺点的发生在班次分布上从高至低依次为日班、夜班、中班。发生在日班的护理缺点占73.83%,这与主要的护理工作任务都在日班完成有关,同时每名护士有时要兼顾几个岗位的工作,分层次上岗未能得以真正落实,容易造成工作上的纰漏[4]。

3.1.5 行为、心理因素也是发生护理缺点不可忽视的原因:观察发现,发生护理缺点的部分人员,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不强、有章不循,相同问题屡改屡犯,除客观不良的工作环境、繁重的工作负荷、支持系统不完善,压力大导致身心疲惫外,还受家庭、心理、社会等因素的影响[8]。

4 防范对策

4.1 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提高工作责任心是做好护理工作的前提:加强对护士职业道德修养教育,培养“慎独”精神和利他意识,奖罚分明,出台各种激励政策,促进护士爱岗敬业,增强责任心和使命感。按主观、客观原因进行奖罚[1],潘学恒等[8]认为,应用奖惩制度可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4.2 加强法制教育,强化安全意识:经常性地学习医疗安全知识和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安全教育,强化安全意识,警钟常鸣,防患于未然。规范护士行为,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护理操作规程;养成审慎负责,周密谨慎的工作作风,履行岗位职责,才能有效防范护理缺陷的发生。

4.3 加强缺陷管理,确保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护理缺陷管理理念是把发生护理不安全事件后的消极处理,变为护理不安全事件的积极预防。

4.3.1 认真履行管理职能:做到勤检查、勤监督、勤指导,对缺点、差错隐患早预防、早发现、早杜绝;明确岗位职责,分工明确,完善责任追究制。

4.3.2 加强护理缺陷控制,消除护理安全隐患:我院护理部注重护理缺陷风险管理,健全了三级缺陷管理体系,即护理部一片区一病房质控小组构成的质控体系,对全院护理质量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质量控制,并不断修订、完善护理质量评价标准,使护理缺陷、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加强护士长缺陷防范意识,完善了缺陷管理制度,使缺陷管理成为每个护士长的工作重点。根据每个专科特点,完善专科应急预案,建立护理缺点分析制度[1],只有当缺点发生后及时查找原因,并让全体人员知道缺点发生的经过,做到警钟长鸣;让全体人员为杜绝再发类似的缺点而坚持制度不放松,将结果质量控制转变为过程控制和事前质量控制,从而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4.3.3 加强护理缺点发生关键环节的管理,预防为主:易发生护理缺点的环节,一是重点人员:低年资、低职称护士,有思想问题未得到解决的人员,基础知识差、基础训练不够、技术不熟练的人员;自控能力差、易情绪化、工作责任心缺乏、安全意识淡薄的护士;不论是教育、学习、检查、管理都要做为重点管理的对象,有针对性因人施教,提高其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还给予心理支持和社会支持,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排除心理障碍,确保工作安全。二是重点时段:节假日、下班前、夜班、工作高峰时段、抢救、重病人多等时段,护士长要加强管理,要有具体管理措施,防患于未然。三是重点环节:转抄、处理医嘱,护理记录书写,给病人处置时的查对,给病人进行侵入性操作时等,强调操作中的细节管理[1],规章制度的落实和操作规程的执行。四是重点部门:对工作忙、重病人多的科室,要重点加强管理,并给予必要的扶持和帮助,调整人力资源,弹性排班,创造良好工作环境减轻工作压力。

4.4 充分利用护理人力资源,合理调配:护理缺陷的发生与工作量的大小及不同的排班方式有一定的相关性[4]。因此,护理根据科室病人的动态,护理缺点发生的高发时段、高危人群,合理调配和使用护理人力资源。增加护理缺陷高发时段护理人员的配置,以缓解工作量大、人员紧张的情况,防止护理人员忙中出错;充分发挥高年资护士作用,新老搭配,做好传、帮、带、教,以防范护理缺陷出现。

4.5 加强规范化培训:护士素质和能力与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具有直接联系。因此,对护士在进行“三基”“三严”培训的基础上,还应加强专科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尤其对低年资、低职称护士采取切实可行的培训,提高她们的临床观察能力和沟通能力,以适应护理专业发展的要求,保证护理质量[4];对年资较高的护士除注重法律、伦理道德及护理风险意识的培训外,还应加强行为规范和自律性的监督,使他们对年轻护士不仅能起到适时、有效的技术指导及质量把关,在行为规范等方面也能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

5 小结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高度的责任心和预防为主的安全意识是每个护士必备基本素质。加强护理缺陷管理,认真履行职责,严格执行护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提高护士素质和能力,是预防或杜绝护理缺点发生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 杨骏,陈培能,吕萍,等.护理缺陷分析及对策.护理研究,2010,24(1期中旬):166-167

[2] 刘义兰,张亮,乇桂兰,等.对我国护理差错事故管理的思考.中华护理杂志,2007,42(9):857-859

[3] 刘义兰,李芬,黄行芝,等.病人护理安全事件自愿报告探索与事件分析.中国护理管理,2009,9(3):42-44

[4] 张福英.74例次护理缺陷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2下半月):68-70

[5] 刘虹,夏云芳.低年资护士护理缺陷自报分析会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作用.护理学杂志,2010,25(5):39-41

[6] 李彩云.临床护理缺陷分析与对策.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6下半月):82-84

[7] 郑伏玲.护理缺陷常见原因及对策.全科护理,2009,7(7下旬):1949-1951

第6篇:护理安全报告制度范文

[关键词] PDCA循环;危急值;管理

[中图分类号] R47[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12-0122-02

PDCA循环作为科学的工作程序,最早是由美国的统计学家休哈特提出,1950年由戴明博士带到日本,广泛应用于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工作,称为戴明环。它反映了质量管理活动的规律。“危急值”是指当这种检验结果出现时,患者可能正处于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此时如果临床医生得到检验信息后,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可及时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可能出现严重后果,甚至危及患者生命[1]。目前“危急值”的范围不断扩大,不仅仅局限于检验科,并将放射、超声、心电图及病理等科室符合危急要求的检查结果归入到“危急值”范围。医疗安全与患者安全是全球医疗服务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已引起WHO及各国的高度重视[2]。医院临床“危急值”的管理,直接与患者的生命安全及身心健康息息相关,我院于2011年7月5日对6月份 “危急值”的管理情况进行追溯性检查,结果临床“危急值”管理的合格率只有42.5%。但等级医院评审标准[3]中明确提出建立并实施“危急值”管理制度。为达到等级医院评审要求及患者安全需要,运用PDCA循环进行持续质量改进。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共设有7个病区、1个ICU 、手术室、急诊室、血透室等临床科室及相应的门诊诊室,还有化验室、放射科、超声科、病理科、心电图室等辅助科室。

1.2PDCA管理法

首先成立PDCA管理小组,定于每个月初检查上一个月的“危急值”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对全院各医技科室“危急值”登记本的登记情况与临床科室的登记本进行对照比较,检查不准确的地方,同时对有“危急值”的病历进行检查;不定期抽查医护人员“危急值”项目和范围的知晓度及病程记录等,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提出改进计划并组织实施;改进过程中不断完善“危急值”报告登记本、制度和操作流程等,最后达到标准化。

1.2.1 成立PDCA管理小组由质量管理办公室、医务科和护理部成员、各科主任和护士长组成。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并确定目标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通过检查不断发现问题,分析不符合要求的原因、制定整改方案、督查实施、不断循环总结提高,并制定标准化流程和制度。

1.2.2 存在问题①病程录:漏记和化验结果记录不准确,记录时间超过规定时间; ②漏登次数:病房和辅助科室均存在这种情况,有的是病房登记,辅助科室没登记;有的是辅助科室登记,病房没登记;③登记内容漏项:如住院号或门诊号、危急值单位、报告人、报告时间、接获者、被通知主管医师等;④登记内容错误:如患者姓名、检查结果写错,工号与名字不相符、检查项目符号写错;接获者写错报告人姓名,报告人写错接获者姓名,有的写成同音字,有的截然不同。辅助科室与病房记录的时间不一致,有的相差几分钟,有的甚至相差几小时;⑤科室范围太大:辅助科室在填写“危急值”报告登记表时把患者科室范围写的太大,如内科,没有分出内1、内2还是内3;有超范围和项目报告“危急值”;⑥ 有的科室“危急值”报告登记本比较简单,设计不符合要求;⑦卫技人员对“危急值”项目和范围的知晓度不高。

1.3原因分析

①制度 制度不够完善执行时间不长;“危急值”报告流程不规范;卫技人员没有完全掌握,也没有完全按制度和流程操作;②人员 职能科室、科主任及护士长对“危急值”的学习和解读不到位,督查不到位;检查结果没有在会议上反馈,卫技人员对“危急值”制度不熟悉、不重视,认为只要患者处理了,记录比较随便;有时工作忙,没有及时记录,没有建立良好的规范化习惯;③ 方法 辅助科室医生及病房护士,对“危急值”的记录不认真,存在随意性,电话报告时说话声音不清楚,又不好意思让对方复述;病房医生对“危急值”处理后病程记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1.4 计划(Plan)

1.4.1改进方案 ① 完善“临床危急值管理制度”和“ 临床危急值管理流程”,明确临床医师、护士、辅助科室医师的职责;② 统一“临床危急值管理”报告登记本(首页附上危急值参考项目和范围);③ 院周会上强调“危急值”报告的重要性,反馈每次检查结果,然后在院内网上公布;④ 提高职能科室、科主任及护士长对“危急值”重要性的认识,对“临床危急值管理制度”和“临床危急值管理流程”进行二级培训;要求卫技人员熟记“危急值报告参考范围”和“临床危急值管理流程”并进行定期、不定期的二级检查;⑤ 辅助科室医生、护士、临床医生按要求及时、准确记录;⑥ 请信息科协助设置相应的程序。

1.4.2时间2011年7月1日~11月1日

1.5 执行或实施(Do)

①质管办、医务科、护理部共同修订“临床危急值管理制度”和“临床危急值管理流程”;②组织医护人员学习“临床危急值管理制度”和“临床危急值管理流程”,并将内容汇编到员工的应知应会手册上,分发给每个员工,同时挂在院内网上,以便大家自学,达到熟记“危急值报告参考项目和范围”及相关内容的目的;③统一“临床危急值管理”报告登记本,临床科室登记本内容:日期、床号、患者姓名、住院号或门诊号、检查结果、报告者姓名或工号、报告者电话、报告时间、接获者签名、被通知的主管医师签名、被通知的主管医师护士签名;医技科室登记本内容:日期、科室、床号、患者姓名、住院号或门诊号、检查结果、接获者姓名或工号、接获者电话、报告时间、报告者签名、备注;④辅助科室按照危急值范围严格核查检查指标,及时报告并记录;住院护士接获报告的同时进行登记并立即向主管医生报告危急值,根据医嘱积极处理并及时记录;⑤门诊患者若首诊医生不在由门急诊护士安排其他医师接诊;医生根据危急值,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并在病程录中记录,避免漏记和错记现象;危急值报告及时登记,规定一边通话一边记录,记录时字迹要准确清楚,最后打、接电话双方需对记录内容进行核对,无误后方可结束通话,全院统一以电话结束时间为记录时间;报告时间按照北京时间填写,所有的时间记录精确到分钟;同时通过LIS系统查阅报告,确保无误;⑥各临床、医技科室主任和护士长对本科室的危急值记录要进行随时督查;护理部、医务科、质管办每个月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的检查和指导,并把检查结果在院周会及院内网上反馈;⑦请信息科协助设置,一旦某个患者出现“危急值”,电脑立即出现提醒框,以便在第一时间发现“危急值”,从而得到及时处置;⑧质管办进行资料收集、汇总、分析,并进行信息反馈与沟通。

1.6检查(Check)

①“危急值”制度执行情况的合格率由42.5%提高到98.6%;②临床访谈普遍认为医护人员对危急值制度的执行已经非常认真、快速、规范。

1.7处理(Action)

通过检查评价改进措施是否达到预期效果,是否有新问题出现,对未解决问题或新问题纳入到下一个PDCA循环,从而促进“危急值”管理质量的持续改进。把成功的经验总结出来,制定相应的标准。①标准化:制定《危急值报告制度》、危急值报告流程;②持续监控:以渐长周期持续进行数据收集,避免反弹,直至新流程稳定运行;③进一步改进空间:随着临床业务的不断拓展,仪器设备的不断更新,临床“危急值”的范围及项目要进行及时的调整,再进行跟踪检查,以保证“危急值”报告管理的持续质量改进。还可以利用短信的方式直接提醒临床医生,以避免人工通话导致的信息错误及多次转接导致处理时间延长。

2 结果

通过PDCA循环改进,我院临床“危急值”管理的执行情况合格率从2011年6月份的42.5%上升至2011年10月份的98.6%,上升了56.1%。今年下半年以来,没有因危重患者危急值处理不及时或不当而引发纠纷或不满意。见表1。

3 讨论

通过成立PDCA管理小组,不断地检查、发现问题,分析原因,组织改进和实施,使“危急值”报告管理逐步走向规范标准化。加强了临床科室与辅助科室间的快速联动反应机制,可随时发现患者的危机状态通报,随时处置;同时使医护人员了解并掌握“危急值”项目和范围,以及危急状态患者可能出现的临床表现,为护士观察病情及护理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医生的诊治提供了准确信息。从而提高医院的医疗、护理工作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避免了医疗事故的发生,提升了作业品质,保障了医疗安全。医疗安全是衡量医疗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防范医疗事故和纠纷的重要环节,更是医院生存和发展之根本[4]。2008年十大医疗安全目标的推出,体现了卫生部高度重视患者安全问题,同时也反映了严重的医疗安全问题,如每天新闻报纸、网络中报道了一些医疗事故案件[5],都是因为医务人员不注重患者安全,工作没不细致规范。通过4个多月临床“危急值”管理的PDCA循环,合格率从2011年6月的42.5%上升至2011年10月的98.6%。主管医生能第一时间得到“危急值”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其危机状况得到了及时正确的处理,不仅挽救了患者生命,也提升了医院管理水平,从而有利于提高抢救的时效性和成功率,并且各部门间及时有效的沟通,有助于业务水平的提高,保证了危重患者的安全。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医院的竞争力,使医院得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王姝,巩丽颖,吴洁.危急值检验标本的护理质量控制[J]. 护理学杂志.2008,23(3):19.

[2]马晶森,杨萍. 在临床中建立护理安全等级的构想[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4):348-349.

[3]杨敬. 浙江省综合医院等级医院评审标准[M]. 第一版.浙江: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60.

第7篇:护理安全报告制度范文

作者:吕春华 余昌娥 历梅 党洪霞 常慧 张昌清 单位:十堰市妇幼保健院产科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 人民医院产科 太和医院产科

有学者提出80%的安全问题属于系统问题,从长远看,改进系统应比教育员工效果更好[4]。我科在原有护理人员的基础上新增护士8人,现有护理人员40人,其中有副主任护师2人,主管护师13人,护师12人,护士及助产士13人。实行护士长、责任护士的分层管理,真正做到层层有人管,事事有人干,充分发挥了每位护理人员的技能特长。改变传统排班模式,实行APN双班连续工作制,每班配一名工作在5~10年以上或主管以上职称的护理人员,来保障对新生儿的连续护理及安全管理。实行人性化管理⑴常规培训及常规教育:王芳等提出加强护士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是护理安全管理的首要工作[5]。

针对重点人群加强培训,包括工作3年内护士及刚分配护士,在入科前进行岗前培训。合格后进行1~3个月的跟踪培训教育。培训内容主要为新生儿相关理论、专项护理操作(如新生儿沐浴,水疗,抚触,臀部、脐部及眼睛护理等)、病情观察、疫苗接种及新生儿急救技术等。⑵建立无惩罚的文化环境让护理人员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现代安全文化认为,创造非惩罚的环境,鼓励人们报告差错事故并对事件的原因进行分析,从错误中进行学习是防范同样错误再次发生的的最好方法[7]。护士及时报告和记录护理安全隐患,护理管理者和整个组织系统能够公开对待缺陷,采取少惩罚个人,多系统改进的方法,从根源上防范差错的发生[8]。科室制定并提倡非处罚性、不针对个人的上报制度。每月针对上报的不良事件和安全隐患综合分析整改来强化护理安全意识,保障护理安全以预防为主。⑶加强弱势群体管理:新生儿是弱势群体,非常需要他人的帮助和照顾,因此在新生儿喂养、更换尿布及保暖上护理人员要亲自动手,同时要教会产妇和家属,特别是当新生儿发生呛奶及其他危险事件时如何在第一时间抢救孩子,如何给孩子包裹包被,母乳喂养知识等。

主动告知产妇和家属医院的有关安全措施,新生儿洗浴时家属应跟随,其他时间不能让陌生人接触新生儿,任何时间都不允许让新生儿独处。⑷加强预见性管理:预见性的安全管理是产科病房安全管理的关键。主要内容有:①加强健康宣教:从产妇入院到产后出院对产妇和家属进行全程有序的新生儿安全防范宣教,履行告知义务。②加强夜间安全管理,据我院统计夜间是发生溢奶误吸、捂被窒息及意外坠床的高发时间,发生率在90%以上。严格交接班,严格交接新生儿个数、查看婴儿睡姿及盖被情况,排除新生儿捂被和仰卧位睡姿。夜班护士及时锁门,经常巡视病房,及时排除各种安全隐患,并提醒家属轮流休息,时刻保持有一人关注新生儿。让产妇及家属与护士共同承担起新生儿安全管理任务,来减少和防止新生儿意外伤害的发生。结合护理部和科室制定的各项检查标准,实施安全管理措施后,新生儿因捂被引起的窒息、溢奶导致的误吸、意外伤(包括坠床和沐浴时烫伤)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均较实施安全管理措施前明显下降(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略)。实施安全管理后,观察组患者投诉次数明显减少,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护理安全是患者的基本需求,也是医院生存的根本。我科建立健全新生儿管理制度,建立无惩罚的护理安全上报制度,针对隐患不断完善各种制度,如交接班制度、安全宣教制度、病房管理制度,风险防范措施等。进一步加强健康宣教,加强护患沟通,使产妇及家属在理解、接受的基础上,积极配合护士进行风险管理,从而使新生儿不良事件如溢奶误吸明显下降、捂被窒息和意外坠床零发生。实施新生儿安全管理措施,加强了护理人员的责任心,提高了护理人员的主动服务意识,新生儿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减少,新生儿的安全得到保障的同时,产科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均有明显提高,患者投诉率明显下降(P<0.05),很好的改善了护患关系。

第8篇:护理安全报告制度范文

【摘要 】 随着医院广泛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加强激励机制、进行目标管理已成为护理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管理人员根据护理人员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专业特长与岗位的需求施行有规划的目标管理,与护理工作有机配合,充分体现人与事、人与岗的合理搭配,并在管理过程中凸显激励机制,使每一名护士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岗位,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最大限度地激活护士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满足她们追求成功、追求实现自我价值需要的同时,把组织发展的目标与个人的目标有效地结合在一起,这是稳定护理队伍、提高护理管理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新形势下护理管理者的必备管理技巧之一。

【关键词 】 护理部管理 护理质量管理

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1.加强对护士执业资格和新技术、新业务准入管理,为患者安全护理服务提供保障。

2.工作时间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坚守岗位,不随意脱岗。护士长应定期巡查病房。护士长排班合理,各班次护理人员老、中、青搭配。

3.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 保障病人的治疗护理安全。

4.遵医嘱执行各项护理操作、特殊治疗、检查均需履行告知程序。

5.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按要求及时书写护理记录。

6.对开展的新项目及新技术应及时制定护理常规,以使护理人员能够遵照执行。

7.进行无菌技术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范。

8.各类药品放置有序,注意药物配伍禁忌,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9.如出现护理差错或护理投诉按规定及时上报科室领导及医院领导,不得隐瞒,并保存好病历。

10.护理用具、抢救仪器要定期检查,保证处于备用状态,护理人员要熟悉放置位置,熟练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

11.按规定认真交接班,危重患者、新患者、年老体弱、特殊检查及突然发生病情变化等患者要床头交接班。

12.病历管理:病历齐全,每班进行交接班并有清点记录及签名。

13.按有关规定使用一次性医疗物品,并定期检查,防止过期、包装破损、潮湿、污染等现象发生。

14.按规定处理医用垃圾,防止再次污染及交叉感染,给患者带来伤害。

15.做好护士职业防护。

16.住院期间要保证患者安全,病室通道要通畅,病房环境布置、设置设施应考虑病人的安全,病房内禁止吸烟、使用电炉、蜡烛及点燃明火,防止各种意外发生。

17.制定并落实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预案和危重患者抢救护理预案。

护理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为加强护理管理的内涵建设,各级护理管理人员要将工作重点定位于护理质量的管理,注意提升可及性护理服务的品质,保障护理工作的连续性、规范性、安全性和对医疗的直接支持作用,促进护理专业质量的持续改进。

1. 加强对全体护士法律法规的学习,认真贯彻落实《查对制度》、《消毒隔离制度》等有关规定,健全护理管理组织体系,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层级负责,职责明确,建立相应的监督与协调机制,健全护理质量管理小组,并定期召开护理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的讨论会,对提出的问题及时整改并备案。

2. 进一步健全护理工作制度、护士的岗位职责、护理常规(疾病护理常规和工作环节的常规流程)、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工作规划、工作质量标准(如基础护理质量标准)、考核标准;完善核心制度、查对制度、差错报告及处理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抢救制度、交接班制度、消毒隔离制度、管理规则以及各项质量标准,采取护理质量讲评、护士会等方式让全体护士知晓护理服务理念、并定期考核落实情况;健全护理投诉管理制度,保障患者投诉反馈途径流畅,处理及时,整改措施切实可行。

3. 完善合理配置护理单元人力资源方案,并有紧急状态下对护理人力资源调配预案,以确保等级护理的质量要求与患者安全的需要,使病房护士与床位比至少达到0.4:1,医院护士总数至少达到卫生技术人员的50%。

4. 进一步完善护士在职培训方案,健全护理资质认定,严格护士执业准入,对尚未取得“护士注册证”的试用期护士(毕业第一年)不得单独从事护理技术工作;加强护士临床工作能力的考核并建立个人档案。

5. 规范护理文书书写,完善护理病历考核制度,建全质量可追溯机制,护理质量管理小组在对护理质量进行定期检查的基础上加大随机检查力度,护理部每月进行一次各病室在架病历抽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6. 科室要针对护理工作潜在不安全因素制定风险管理预案。如:输液或输血不良反映的应急预案、静脉输液渗漏预防和处理预案、针刺伤的紧急处理预案、药物引起过敏性休克的风险预案、住院患者发生误吸时的风险预案等。

7. 护理工作要体现人性化服务,以病人的护理需求和医嘱为基础,在提供护理服务前必须明确告知病人,以体现病人知情同意与隐私保护;落实基础护理与等级护理,强化危重病人护理措施的到位,要求临床基础护理合格率、危重病人护理合格率均≥90%;对住院病人的用药、治疗提供规范化服务;为临床病人传授基本护理常识和实施健康干预,提供适宜的用药指导、营养指导和康复训练指导;密切观察病人病情变化,加强护理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加强专项防范措施。

8. 进一步加强供应室的管理,使工作流程合理,区域分区规范,符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要求;完善相关的工作制度、程序、操作常规和工作记录;制定对意外事件(停电、停水等情况)的应急预案,完善与临床良好的沟通机制和征求意见制度,制定意见反馈表,定期测评;定期召开供应室质量和专项问题的工作会议,对提出的问题有相应的整改措施并备案。

护理缺陷防范措施

1.常见的护理缺陷

(1)违反护理规范、常规。

(2)执行医嘱不当。

(3)工作不认真,缺乏责任感。

(4)护理管理不善造成的缺陷。

2.防范措施

(1)对护理人员加强责任心教育,预防发生缺陷。

(2)发挥护理指挥系统的管理职能作用,建立分层质控和管理程序。

(3)严格贯彻操作规程和各项查对制度。

(4)提高护理人员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注意护理人员个人素质的培养。

(5)抓好易发生缺陷的薄弱环节和关键环节。

(6)保证临床护理教学质量,防止见习护士发生护理缺陷。

(7)完善护理记录书写,加强病案保管。

(8)建立护理缺陷登记报告制度,发生护理缺陷后,要积极采取补救措施,以减少或消除由于护理缺陷所造成的影响及不良后果。

(9)发生护理缺陷的各种有关记录、检验报告及造成事故的药品、器械等均应妥善保管,不得擅自涂改、销毁,以备鉴定。

(10)护理缺陷出现后要正确、及时处理,认真严肃、实事求是,重在总结教训、接受教育。

参考文献:

[1]潘绍山,孙方敏,黄始振.现代护理管理学[M].北京:科学 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2:74.

第9篇:护理安全报告制度范文

1: 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证据意识、防范风险意识,新的《护士条例》颁布后,及时组织全员护士进行专项培训及解读,5月份选派专人(护理部急诊室2人)参加卫生部在省厅组织的条例培训,使护理人员进一步了解了自己的权力和义务,为更好地履行职责,依法行医,提供了依据,做到知法守法,更好地应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及他人利益,目前全院护士持证上岗率达100%。

2: 严格核心制度的落实今年以来,护理部重点在查对制度、执行医嘱制度、交接班制度、护理质量缺陷登记报告制度、分级护理制度五项核心制度的执行上下功夫,护理部深入科室严格考核,现场抽查,实地进行医嘱查对和交接,掌握制度落实情况,通过两周的检查落实,使护理人员真正理解了核心制度的内涵,懂得了如何用制度指导实际工作。认真落实护理质量缺陷登记报告制度,鼓励护理人员及时上报护理不良事件,展开缺陷文化分享,结合借鉴护理不良事件典型案例,紧密联系工作实际,组织进行讨论,查找原因,吸取经验教训,提出整改措施。今年护理部对分级护理制度执行不严导致的缺陷、护理文书记录不真实所引起的缺陷、病人在转科及辅助检查途中存在的缺陷、医嘱查对环节上的缺陷这四件案例,组织召开护理质量缺陷讨论会,全院护士都受益非浅

3: 在医院组织的医疗质量百日安全整治活动中,制定安全目标及考核细则,严格落实,层层签订护理安全责任书,责任到人,更进一步增强了大家的法律意识、安全意任意识。

二:强化管理,提升护理质量

1:加强护理管理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护理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护士长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年轻护士长开拓思维,勇于创新,做到科科管理有特色.各科根据自己的特色,制定了长期医嘱治疗、处置、执行明细表,设计了化验单收送交接表格,责任护士建立起随身携带记录本,在观察、治疗和沟通时,随时发现问题做记录,使书写病例既避开治疗高峰期,又能保证文书记录的真实、客观、准确性,保证了护理工作的有序无误。

2:强化护士长的管理意识 坚持护士长例会和护士长夜查房制,将年计划、月重点、 周安排及时安排部署,组织实施, 今年在以往护士长常规夜查房基础上制定 "一日查房一重点", 做到重点突出,督促有力,加大了例会精神的贯彻执行力度,有效提高了护理质量,确保了护理安全。

加大了对护士长目标管理的考核,明确护士长工作流程及考核标准,确立其在科室质量管理中的关键作用,有效提高了护士长预测—控制—改进工作的能力,同时悉心指导新上任护士长工作,帮助她们在较短的时间内承担起科室的护理管理工作,护理部深入科室督促引导护士长合理安排每日工作,制坚持一日四查房,重点对新入院、手术前后和危重

及生活不能自理、 有发生医疗纠纷潜在危险的病人,进行督导检查, 掌握护理工作落实到位情况, 加强环节质量控制,减少了护理缺陷的发生。

3: 加强护理人力资源管理 护理人力资源管理实行全院一盘棋,护理部围绕“挖掘员工潜能、发挥最高效能、创造最大价值”的管理理念,科学合理调配人力资源。工作上严要求,生活上细照顾,实施人性化管理,指导科室弹性排班,加强节假日、休息日、中午及夜间值班期间,繁忙、易疲劳时间的护理人力配备,排班做到新老搭配,相互协作

兼顾人员素质和技术水平高低的合理分配,发挥其互补性,对一些家庭有特殊情况,健康状况差,待产和哺乳期的年轻护士,班次上给于照顾,使她们能工作家庭两不误。充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创造工作的和谐氛围,增强了管理效能,有效提高了护理群体质量。面对上半年我院外科病人居多不下,下半年内科病人持续增加,护理人员紧缺的状况护理部统筹调配护理人员10余次, 使有限的人力资源得到优化组合,满足了临床工作需要,确保了护理安全。

4: 强化护士长开源节流的管理理念 今年美国的金融危机已波及到中国,医院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护理部要求护士长开拓思维,创新理念,开源节流,树立安全责任和危机意识,寻求科室发展之路,团结一心,共度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