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创意美术教学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陶艺兴趣小组有利于丰富小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因此提前制定好小学陶艺兴趣小组教学计划友重要的教学意义。下面是小编带来关于2021小学陶艺兴趣小组教学计划的内容,希望能让大家有所收获!
2021小学陶艺兴趣小组教学计划篇(一)一、课程宗旨
陶艺是一门集思想性、知识性和艺术性于一体,且更具劳动的实践性和创造性的综合实践课程。
通过陶艺的制作,认识劳动改造自然,创造人类物质文明,变革社会中的意义;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和习惯,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珍惜劳动成果的优良品质;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艺术情操。
二、课程要求
1、根据不同的年级阶段,学生美术课学习的要求而设置课程教学内容。
2、课程的设计从学校教学课程的发展前瞻考虑。
对目前的学校课程计划略有突破,以体现课程的实验性。
3、陶艺课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为出发点,将陶艺和泥塑相结合,淡化陶艺的专业性。
4、制陶是人类文明的起源,中国是陶瓷古国。
充分利用丰厚的资源,增添陶艺教学的人文性。
三、课程时间
陶艺本身就是立体美术,因此把陶艺课纳入美术教学中,每学期一次,每次2课时。1—6年级共计24课时。
四、陶艺教学实验基本原则
1、学生快乐原则:发挥学生喜欢泥巴的天性,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
2、知识渗透原则:把陶艺文化的背景资料融入教学中,把陶艺知识结合学生喜爱的教学内容中。
3、动手实践原则:提供泥巴和时间,使学生在接触泥巴的过程中熟悉泥性。
4、创造审美原则:引导学生欣赏和模仿模仿优秀的陶艺作品。
并大胆创造自己的作品。
5、教育原则:在制作过程中,体会劳动,珍惜劳动成果。
“悟”为原则。发挥学生的空间思维和空间制作能力,结合陶艺的诗情画意,提高学生的文学、书法、美术能力和制作中需要的几何、代数、物理(高年级)原理的提示或计算及其泥性的特殊性格和要求,培养学生的修养。
五、教学内容
1、低年级(1-2年级)让学生接近泥土、游戏泥土、感受泥性。
不拘一格地大胆用泥土捏塑和创造。
一年级第一学期:用各种物体在泥板上压痕,做饼干、生日蛋糕、水果之类。
第二学期:捏泥碗、搓面条、蘑菇等。
二年级第一学期:抓住动物的特性,捏有趣的动物、鱼、小鸭子、乌龟、小猪头等。
第二学期:在以前的基础上捏小猪、企鹅、泥娃、电视里的开心娃娃、青蛙等。
2、中年级(3—4年级)初步学习拍打泥板和盘筑的制陶成型方法,培养做陶兴趣。
三年级第一学期:在拍制的泥板上粘贴泥片、做花卉、蝴蝶等,或者镂挖脸谱。
第二学期:搓泥条盘制成瓶、花盆、篮子等。
四年级第一学期:在三年级第二学期的基础上变化泥条盘筑的方向和形式,制作花瓶、花篮、草帽等。
第二学期:练习拍打泥巴成泥片,制作鱼、盒、储蓄罐或用模具制作花盆之类。
3、高年级(5—6年级)练习制陶方法,了解陶文化的悠久文化历史和陶制品的实用功能,丰富对陶艺的认识。
五年级第一学期:运用泥板围合裁切,运用数学原理计算,用几何原理裁切,用物理原理制作圆形、圆锥形的杯、盆等。
第二学期:在以前的基础上提高用模型或手工裁切,做成筝插,高耳环花瓶等。
六年级第一学期:拍打泥巴,使其平、光后划切成抛物线形、三角形、多边形的泥板,在泥板上镂刻诗词、山水、树竹花,或用泥片制作围合有创意的作品。
第二学期:运用各种技法,制作车辆、军舰,捏制各种人物,充分运用学习中的计算方法裁切粘合成各种器皿,并修理得光、平后刻上绘画、粘贴图案。
2021小学陶艺兴趣小组教学计划篇(二)一、指导思想:
陶艺教育是课改深化的需要落实《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学校艺术教育的规程》以及上海市教委的《上海市学生艺术教育“十一五”工作计划》的需求。是落实二期课改的发展需求,落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品质培养的需求,减轻学生课业过重负担,同时,创作陶艺的过程,是学生通过自己双手将自己想象变成具体成果的过程,这是学生所学知识的展示,是他们观察力和创造力的展示。尽管他们的作品非常幼稚,但正是这种幼稚中培养了学生的创造精神,树立了创新观念,学会了创新方法,这将使每一位学生终生受益,为他们今后在各行各业成就自己的事业奠定重要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通过陶艺课的教学,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在获取陶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过程。
2、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3、在学习陶艺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挖掘中国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正确的价值选择,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树立远大理想。
三、教学设想:
在艺校课的学习中,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对陶艺的独特认识进行创作,并结合各类比赛进行创造作品参加比赛。一方面,让学生能有个性化的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创作作品的同时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另一方面,通过比赛让学生能有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找到自我价值;在参赛的同时也为学校争创声誉。
四、教学内容安排:
第三周、盘条笔筒
第四周、圆球游戏创意
第五周、泥板制作1
第七周、泥板创意制作2
第八周、泥板创意制作3
第九周、精雕细刻的雕刻1
第十周、精雕细刻的雕刻2
第十一周、精雕细刻的雕刻3
第十二周、精雕细刻的雕刻4
第十三周、旨趣各异的压印1
第十四周、旨趣各异的压印2
第十五周、旨趣各异的压印3
第十六周、旨趣各异的压印4
第十七周、泥韵盎然的印pei 1
第十八周、泥韵盎然的印pei 2
第十九周、泥韵盎然的印pei 3
第二十周、泥韵盎然的印pei 4
2021小学陶艺兴趣小组教学计划篇(三)一、活动目的:
通过陶艺兴趣小组的活动,使学生的手工特长得到更好的发展,进一步了解泥塑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创作欣赏水平及创造能力。
二、活动要求:
1、组织学生按时参加活动,并保持室内清洁。
2、由美术老师调整一节美术课专门作为陶艺课进行。
3、小组成员应严格遵守纪律,不准在室大声喧哗,不准做与学习无关的事
4、爱护教室内的设施和用品。
珍惜泥巴。
三、活动内容:
1、以泥巴制作为主,使学生了解一些简单的泥塑常识知识。
2、给学生自己创作作品的时间和空间。
3、进行手工教学,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造型能力。
四、采取的措施:
1、教师要认真负责,把它看成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使小组活动开展得生动、活泼、丰富。
2、做好组织工作
在学生自愿报名参加的基础上,要挑选各班有一定基础、成绩较好的学生参加。要选出有工作能力、成绩也好的学生担任组长。兴趣小组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骨干力量。
3、订立必要制度,抓好思想工作
创意思维作为一种指导意识,如果在美术设计教学活动中,能够开展极具引导和启发的教学活动,实施一系列行之有效、较为完善的教学活动,将对学生成长起到极大的作用。首先,在美术设计活动开展过程中,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能够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美术设计的知识和内容,所谓创意并不是凭空捏造,而是在丰富的理论知识基础之上养成的,所以培养学生创意思维的过程,势必也是学生打牢美术设计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的关键过程。其次,在美术设计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能力,这一过程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智力等级,同时创意思维的训练和培养,需要学生积极思考。因此,通过进行一系列有效的创意思维教学,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忆力以及表现能力。再者,随着我国教学改革进程不断推进,培养有创新意识和主动探索精神及具备社会实践能力的综合素质人才已经成为教学发展的目标和方向。相对与以往的传统美术设计教学活动,注重学生创意思维培养的新设计教学活动完全改变了以往过分重视技能培训,忽视思维训练的不良局面。而该项举措实质上是与现代化、科学化的教育方针政策,乃至现阶段教学改革的方向是一致的,可以说在美术设计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是新教学改革的方向及要求。同时创意思维的训练实质上也是心理素质提升的过程,思维能力作为重要的心理元素,可以有效稳固学生的心理素质。而学生创意思维水平的提升过程也是学生悟性提升的重要过程,可以说通过美术设计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能够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实现学生全面成长。最后,美术设计中的创意思维教学活动,并不是直接对素材进行直观模仿,而是经过对大量基础信息的收集和掌握,从而发现其中存在的规律和特点,从而将美术设计知识理论提升为相应的逻辑思维和能力。而通过创意思维教学活动有效开展,能够切实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从而确保整个美术设计课程的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全面、完善培养。由此可见,创意思维教学活动是美术设计的关键和内核,作用不可替代。
二、美术设计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意思维的方法分析
美术设计教学不仅要学习美术设计方面的理论知识,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美术设计理论思维能力、艺术设计创新创造能力。学生创意思维对美术设计创造的独特地位及作用影响,决定了美术设计教学开展过程中,必须将学生创意思维培养当做重点和关键来培养。虽然学生学习都会有一定悟性和理解力,但学生的拔尖、提升必须依靠一系列美术设计教学活动的开展,因此在美术设计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意思维的方法和措施主要有:
(一)构建教师与学生双向互动、沟通的思维培养方式
要想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能力,让学生在美术设计上有所创造,有一定创新,就必须构造轻松和谐、积极平等、高效引导的课堂环境和氛围。通过教师引导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积极鼓励教师和学生互动教学重点、教学问题、思路看法,通过教师与学生良好和谐的关系建立,最终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学生学习兴趣的极大提升,从而最终有效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性意识。比如美术设计中最重要的三个元素就是对点与线和面的处理方法,所以在开展美术设计课堂的创意思维训练初期,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与点有关的事物。而点作为美术设计的基础,从实质上看,都不一样,这一点完全可大可小,而点只是构成整体内容的最基本形态,点的形状也是不一样的,如果从理论角度讲和分析,那么学生不仅对点的作用、地位及特点认识不清楚,同时也会越学越糊涂,很容易陷入误区,所以,可以积极鼓励学生发挥联想能力和发散思维,思索生活中存在的“点”,于是学生的思维空间很快就被打开,学生也在积极想象与点相关的事物与内容,通过对学生的回答、发言进行互评和点评,学生的成就感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其创新意识和思维也得到了明显提升,学生的灵感得到明显激发。而在教学的同时,积极鼓励学生将“点”、“线条”、“平面”的思考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不仅加深了学生的认识,同时又要求学生结合最简单、最基础的内容做一美术设计创意思维作业,就以“点”、“线条”、“平面”为切入点,让学生进行美术创作。而且整个美术设计不限制写实与抽象,完全靠学生的灵感来设计,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极大激发和启迪。事实上,基础最简单,也是最难,只有对基础理论知识把握到位,整个学习活动才可能落到实处和具体。而引导学生想象、发问、答疑、加工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创意升华发展的过程。通过教学引导,实现学生理解过程“质”的飞跃。
(二)结合教学要求,制定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计划
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尤其是美术设计教学活动中,要想有效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就必须把控好整个教学过程,不仅要做好教学计划、教学方案,同时这一教学安排必须结合教学的基本要求和学生的成长实际来开展,不能盲目增加内容,也不能照抄照搬,一成不变,毫无创新。因此,培养学生创意思维的美术设计教学,必须高度重视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提升教学课堂的灵活性,给学生更多课堂的主动性和选择机会。同时要积极鼓励学生主动发问,而教师要坚持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教学总结与教学反思,寻找个人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学生成长根本出发,确保学生学到知识,提升能力,开阔视野,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主动性。比如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时,坚决不能给学生讲解脱离学生理解范围的内容,同时要注重教学进度的把控,要注重班内学生的层次性与差异化。积极鼓励学生质疑课堂内容,让学生从多种思路理解、认识美术设计活动。通过推动全体学生的探讨思考,最终帮助学生加深印象,提升理解水平和理解能力。同时,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和疑惑,要及时解答,正确引导并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创造,坚决不偏听偏信。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问题思索水平、材料汇总能力以及问题解决处理水平。而当学生一旦掌握情况较差时,必须及时开导,保障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美术设计。
(三)深化培养学生的创意和思维,全面提升学生基本素养
教学反馈靠的就是学生的作业,具体到美术设计课程来说,实质上就是学生的作品,而针对学生作品的评定,应该保持较为宽松的姿态。不仅要积极鼓励学生大胆创造,同时要鼓舞学生充分结合个人兴趣进行作品创作。要让学生学会创新、联想和探索。在对学生态度上要和蔼,但是有一定必须严格,就是要求学生积极观察生活,让学生将美术设计的新理念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基本素养。而这一过程,不仅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更体会和把握到创新意识的精髓和核心就是创意,可以说一旦学生具备了创意思维,不仅能够推动美术设计教学水平提升,还能够帮助学生获得更大进步。而这也是培养全面完善学生的基本要求,学生通过一定的美术设计作品,直接了当的将个人思维展现出来,帮助实现学生的进步与成长。
三、结语
幼儿中班艺术教学计划 一、学期教材分析及教学目的和任务
本学期教材分析:本教材共有29课内容。其中歌曲有5首,绘画有12课,音乐游戏有5课,泥工、剪纸、创意画、手工制作等等每节课的生动有趣,对儿童有一定吸引力,便于教学的展开。 教学目标:
1、学习使用不同的速度、力度、音色变化表现歌曲的不同形象、内容与情感,感受和表现二拍子歌曲的不同节拍感觉,学会在歌唱过程中等待和正确地表现出歌曲的前奏、间奏和尾奏;学习自然地与他人接唱和对唱,体验在歌唱活动中进行交流、合作的快乐。
2、学习分辨音乐中比较明显的高低、快慢、强弱、音色变化,体验这些变化所表达的情感;初步了解音乐结构中的重复与变化的规律;体验倾听和观赏活动的快乐。
3、能感知周围环境和美术作品中的形式美和内容美,喜欢欣赏美的事物;积极投入美术活动并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发展审美和创造能力;在小班的基础上学习绘画和手工制作的多种方法,养成良好的美术活动习惯。
4、尝试运用多种工具和材料进行操作,初步运用造型、色彩、构图等艺术表现自我和事物的变化;尝试用自己的作品美化环境或开展游戏活动。
二、班级情况分析:
我班孩子喜欢唱歌、跳舞,能用自然、正确的声音唱出自己熟悉的歌曲,还能随音乐做简单的舞蹈动作,能感受二拍子和三拍子歌曲的不同节拍感觉。孩子们认识简单的乐器,如碰铃、铃鼓,并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初步进行演奏,但大部分孩子不能集中看指挥,按指挥进行演奏。孩子们能认真欣赏绘画作品,能在欣赏过程中形成和表达自己的看法,大部分能认识和区分颜色,能画出简单的图画,但孩子们在操作过程中,持续的时间不长,还有部分年龄偏小的幼儿不能很好的区分颜色,也不能按老师的要求进行绘画。根据班级幼儿的情况,制定了以下计划:
三、具体措施:
1、选择一些贴近幼儿生活,内容与文字有趣,歌词内容能用动作表现,且有重复、发展余地的歌曲;选择一些适合幼儿音域范围的歌曲,选择一些不同题材、不同性质、适应多种演唱形式的歌曲。
2、选择一些幼儿喜欢听的歌曲;选择一些有标题的、性质鲜明、结构适中,且有一定内容和情节的器乐曲供幼儿欣赏;多让幼儿欣赏各种具有“音乐性”的自
然声音,以及结合生活专门创编的乐曲与歌曲,供幼儿感知音的高低、节奏与速度,音的强弱及音色等。
3、对幼儿的指导适时恰当,让幼儿大胆表现,让幼儿按照自主愿望加以肯定和分析,并给予创作上的提示和帮助,并及时注意幼儿的兴趣点,让每个幼儿的表现都能如愿以偿。
关 键 词:美术装潢 专业教学 职业指导
一、 美术装潢专业教学与职业指导的关系定位及错位分析
目前,在各艺术院校的美术装潢专业教学中普遍存在较为严重的教学与社会需求之间错位的问题。表面上看,这些问题好像是集中表现在课程设置比例与结构、师资配备、教学内容和方法上。但如果从问题产生的根本症结上进行深入的剖析,就会发现,问题产生的原因在于对教学与职业指导的关系的认识上。简而言之,就是两者该以谁为主导的问题。
因此,要研究美术装潢专业课教学与职业指导的关系,首先要明确的一点就是:究竟应该是以教学来指导,指引职业教育和就业方向,还是应该以职业指导和就业需求来指导教学?事实上,不管从哪一个角度和层面对教学与职业指导的关系进行分析,最终结论似乎都是统一的:职业教育教学不仅应该而且必须以职业指导为导向,职业教学的教、学、实践等环节的安排应该一切从就业的需要出发,以就业服务为归依,以职业、就业需要为教学指向,应该成为学校办学的指导思想和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并成为办学的终极目标。
可是,与此认识大相径庭的是,当前的美术装潢专业课的教学中,存在着严重的教学与职业指导和就业需求,教学与实际操作之间的矛盾。可以明确地说,在教与学、教学与社会实践等方面有着严重脱节现象。
这种脱节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部分专业任课教师没有经过系统的社会实践(实操)训练,理论和技能未能有机磨合,授课多是照本宣科,将大学中所学的理论知识凭借着想象去教学生。
二是学校没有主动、定期地提供机会让老师参加与专业有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因此,即使是一些富有社会实践经验的,从具有设计行业背景的单位调入学校任教的教师,其从事专业教学时间一长,其知识也会渐渐与高速发展的社会脱节。
三是在制订教学计划这一指导性文件时,对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特别是到社会这个大课堂上进行实践教学的比例安排始终不够合理。实践教学课的比例小,实践性低并流于形式的状况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自然会影响学生的就业率。
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使教学违背了职业指导这个决定性的关键点,也不可能去进行合理的课堂和实践教学设计。
下面,笔者从以下几方面具体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
1.美术装潢专业任课教师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一是专业错位。国画出身的教CI,陶瓷出身的去教书籍装帧,油画出身去教室内装潢……这种“业余”师资的配置只能导致教师、学生“一起学”“教中学”。
二是教与学的错位。装潢设计是一门实操性很强的学科,可现实是,许多教师并不了解设计公司的运作,却要教学生如何经营设计公司;不懂电脑输出、制版,却要去教印刷设计;从未写过策划方案却要教广告创意、策划等,教学当然是纸上谈兵。
三是师、生比例的错位。师资不够,许多院校只能靠外聘专业教师来补缺,仓促应付、鱼龙混杂在所难免,不可能有稳定的教学水准。
四是基础理论和专业教师的角色错位。特别是文案策划、创意课程多由学中文、哲学、经济或营销的教师兼任,使此类课程往往成为专业教学的薄弱环节。
五是在职教师培训上的错位:重学历,轻技能。在职教师的培训多是增、补学历,极少让教师到不断处于变动中的社会里去补“实践”,忽视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
2.对教学计划、课程设置状况和执行状况的分析
我国众多院校现在正执行的教学计划,其明显的缺点是专业覆盖面窄、知识老化、教法陈旧。培养目标不切实际的状况已经直接影响到设计课程的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以及教学的质量。这种对教育教学的指导性文件的制订研究不足,在未经社会需求的调查的情况下,凭空想象出某种培养目标和办学宗旨及理念并付诸实施,使教学从开端就为就业指导埋下了重大的隐患。
另外,许多设计院校的教学管理薄弱,师资队伍缺乏实践经验,知识单一,敬业精神、职业道德和自我提高意识淡薄,产学研的互补、互利性有待结合和完善,培养出来的学生呈现知识面窄、适应和创造能力较差等素质缺陷。某些教师还认为教学计划只是应付上级检查的文字游戏,很少对计划和课程目标进行深入的研究,当然直接影响在教学中执行的效果。
3.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存在问题的分析
装潢设计作为一个审美与应用交叉型的学科,在教学中必须先了解现实社会需要什么样的装潢设计人才,分析市场取向与市场前景,并以最终的就业指导为归依,然后再有针对性地制订教学方案。但在现实中,能够这样做的院校、教师寥寥无几。其状况大致如下:
(1)教学内容与现实脱节。有些教师把装潢设计教学模式化,一本教材、教案用三年、五年,完全不理会急剧变化的市场、装潢设计业自身的进步和世界潮流的走向。
(2)教学方法陈旧。教师从理论到理论,从书本到书本,图省事和方便;学校在实践环节或投入不够,或重视不够,使教学没有了实践环节和实战意味。
(3)理论和实践脱节。许多教师只有理论知识,并不具备装潢设计实施过程的实操经验。所以当学生提出某些实践方面的具体问题,如输出、印刷、扫描、媒体等,老师常常答不上来,教学也因此缺乏针对性。
(4)重电脑,轻手绘。许多院校的装潢设计专业教学向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严重倾斜,造成学生手绘能力的低下,严重影响装潢设计从业人员的表达、沟通能力和整体素质。
(5)作业的评价方式。教学目标及学生作业评定多以“参展、获奖”要求为参照,表现为唯美、重形式,极少以“市场需要”和“能促进销售的就是好设计”为标准。这种导向使教学背离装潢设计固有的商业性质,可谓误人子弟。
二、应对及解决方案的研究
1.制订专业教学计划和培养目标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指导为归依
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学生个性的发展。按照拓宽基础,淡化专业理论知识,加强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思路设计教学计划,改变长期以来偏重知识传授的做法。综合考虑调整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改变过去教学内容的划分过专,各门课程过分强调各自的系统性、完整性的状况,加强各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方式研究,推进教学内容及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设计学科有很强的独特性、文化性和创造性。要办出自己的特色就必须发挥本地区、本学校、多学科交叉的优势来制订专业方向。通过加强交流,取长补短,从本地区长远的发展角度来制订办学方针,才能办出自己的特色。
2.强化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的方向性和科学性,注意与时俱进
目前,各院校装潢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与社会需求存在较严重的脱节;二是“跟风”现象严重,课程设置的雷同化与随意性突出。
因此,我们认为,装潢设计艺术教学内容的改革应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调整装潢专业各主干课程与其他专业知识课程的板块比例及衔接关系。设计的基础课程应摆脱以美术课程为重点、以手工画为指导的设计教育思想,把精力放在作业的创新和实践指导上。
(2)调整装潢设计专业的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比例关系。强化装潢特色的主干课程,加大选修课的课时,使学生能按照个人兴趣选择发展目标。
(3)在教学中,注意提高学生处理经验借鉴与处理实际问题的变通关系的能力。
(4)装潢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不仅要体现出科学性、综合性、先进性,还要充分考虑到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3.加大实践课程的比例和强化实践教学方法的研究
实践证明,加大实践课程的比例和强化实践教学方法的研究,对教学改革而言,其成效是立竿见影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去企业参观、实习,然后企业或设计单位提出个案要求,由专业教师提出设计思路,学生以几个人一组的形式就此提出讲解与分析,之后向企业方和专业教师阐述,最后几方共同商定个案专题设计及结题方案。由此全面锻炼学生的合作、解题能力,交际、表达能力,独立工作和适应社会能力。
4.师资结构的调整及师资建设的方法研究
(1)由于专业的特点,装潢设计教师应该担任两种角色:在学校,他们是教师;面对市场,他们是装潢设计师,是参与市场竞争的设计师。
(2)没有一定数量的新知识积累,具体的教学改革和实践指导就无从谈起。因此,教师必须不间断地到社会上持之以恒地学习,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同时,装潢设计教师的继续教育与培训应该注重专业技能的提高,而不仅仅是学历上的提高,应该鼓励甚至派遣教师到社会上相关的企业任职,以积累实践经验。
(3)师资结构的调整。可以借鉴美国和德国经验:全职教师只需编制数的三分之一;引入教师不应一味强调高学历,可大力聘请社会行业专家为兼职教师,可占三分之一;还有三分之一是客座教师等。这样的师资构成更利于资源的优化。
(4)对教师的授课要求和质量评估必须以是否符合职业就业指导要求,作为主要的评价指标。
(5)教师要加强对教材的应用性研究,并努力使教学工作与市场需要接轨,并在此过程中不断拓展自己的专业能力。
(6)建立社会教学基地,并将其作为教学评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应该与设计公司、企业建立长期的教学实践基地合作关系,使实践教学的各环节得到保障、落实和发展、延续。
评价层面也可由企业提出具体的设计要求或命题,由教师作相应的引导,然后让学生自己设计出具体的方案,最后由企业、老师共同讨论、评定,设计作业的成绩不再是教师的“一面之词”,而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当然,如能实施,这种实践和教学评价体系的优越之处是显而易见的。
第一,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为他们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实力并投入市场竞争,并由市场来检验他们的设计成果。这当然是付出学费和努力之后获得成效的最具说服力的依据。
第二,开展实践性教学,加大实践教学的比例,强化实践教学的评价体系,将使学校的教学更具明确的目的性,真正把教学与社会实践完美地结合起来。
第三,由于毕业生在学期间已经具备丰富的实操经验,一签合同就可以上岗,这样的毕业生肯定会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论文摘要:在美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中,笔者建议以中职两年打基础,高职两年重方向,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与实践的探索。
1 中高职美术专业教学现状
在我国开设美术设计专业的中高职业学校众多,教学内容大多数沿袭工艺美术和传统美术的教学模式,基础课多,内容形式安排上有的重复现象,一些传统课程已不适应现代教学体系,虽有些学校在最后学期增加了实训,但在基础课同实践课的教学方法上联系不紧。随着近些年国家高度重视职业学校的发展,美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内容也在不断完善,美术设计专业就业渠道广泛,但社会上大多相关公司是私人企业,他们要求上岗就能用,能尽快为公司创造财富,所以中高职学生制作能力是关键,尤其是高职这一阶段,熟练的制作技巧加上较好的创作意识才能在这个行业立足、发展。
2 合理设置教学内容,优化知识结构
2.1 专业课程方向的设定
根据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职业院校的专业方向定位,可依据本地区背景、特色、市场需求开设符合经济建设和生产一线所需的相应专业,报上一级主管部门备案。美术设计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涉及面广泛,横向上有商业展示、环境艺术、材料学、景观设计、社会学、艺术学、美学、民俗学、营销学、人体工程学、市场学等。纵向上有包装设计、标志设计、工业产品设计、广告设计、网络设计、书籍装帧、CI设计等美术设计。结合廊坊地区临近津京城市,商业发展很快,人口聚集,房地产发展迅速,根据市场人才需求的调查研究,科学准确地开设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的专业课程,在美术设计专业教学内容的定位上做了如下调整:
2.1.1 平面设计方向
该专业在广告领域应用广泛,毕业生可达到独立制作能力,开设的专业课程主要有:广告基础、标志设计、招贴设计、图形创意、书籍装帧、CorelDRAW、 Photoshop、CI设计、市场营销等。毕业生可从事企事业单位的宣传策划工作,还可从事新闻、广告、出版、印刷、文化传播等相关行业的图形设计工作。
2.1.2 室内设计方向
属于当今的热门专业,毕业生达到独立设计制作室内效果图及建筑施工图的能力。开设的专业课程主要有:室内设计、人体工程与建筑制图、CAD制图、3DMXA建模及渲染、效果图PS后期处理等课程,为培养实用型设计人才而奠定坚实的基础。
2.2 中高职美术设计专业课程结构上的调整
2.2.1合并重复课程
对中高职阶段重复课程课程进行削减,以减少原来多科之间的重叠现象,如:平面构成和图案,在内容和形式上有许多共同之处,可以考虑合并为一门课,既避免重复又可以缩短教学时数。再如:将《印刷工艺》、《广告创意》、《广告策划》合并为《广告基础》,并按照美术设计知识的内在联系,设计出有科学性、合理的课程结构体系,将能力培养融入教育内容及课程结构之中。
2.2.2 调整课时比例
删减与专业无关的课程,降低专业基础课在专业课中所占的比例。比如,素描课程可由原来的中专两个学期,大专一学期,调整为中大专各一学期,并在内容上渗透结构、透视、构图等知识,淡化明暗、虚实等内容,强调用线造型形式,从开始就注意培养学生的形式美感,为高职阶段打下基础。
2.2.3 科学合理的调整教学内容。
将原有的素描、水粉改为设计素描、设计色彩,课程内容也与设计相涵接,将原来的三大构成等传统的教学内容加以精选,打破过去各自独立的局面。通过教学内容的渗透和贯通,既提高了教学效率,也有利于学生找出各科的内在联系,提高综合能力。
3 采用模块式混合教学法实践
在两学期内,选取部分主干专业课进行模块式混合教学法实践,具体方法如下:
3.1 第一学期,将平面构成、色彩构成、CorelDraw混合为同一模块的教学实践。
平面构成、色彩构成是中职美术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它的任务是:使学生理解平面构成及色彩构成的概念和法则,掌握构成的造型、组织规律及理论知识,开发学生的设计思维能力,为以后的专业设计奠定扎实的基础。在以往的实践教学中,发现学生对手绘画图轻视,作业质量差,效率低,教学效果不理想,而对电脑制图比较有兴趣,根据这一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将平构、色构同另一门中职阶段主干专业课程CorelDraw结合。CorelDraw的任务是:通过对计算机设计基础知识及图形设计软件的学习,使学生具有熟练使用计算机美术设计软件的能力,达到能运用计算机进行二维图像的创意制作,而现在出版的CorelDraw教材多数由计算机教师编辑,少实际应用及创作。教学计划中将这三科安排在同一学期,让两位教师先进行沟通,明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中三科相互渗透,共同教学。 转贴于
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容于CorelDraw教学的优势
(1)平面构成教学中,利用CorelDraw的基本绘图工具和“安排/变形及造形”菜单,可以很快的绘制出平面构成中的基本型。
(2)色彩构成教学中,利用CorelDraw的调色盘和添色工具组可使学生直观的了解色彩三要素、色立体、色彩构成的调和及对比等色彩知识。
(3)、CorelDraw教学中,利用平面构成的造型、组织规律使学生利用CorelDraw的“基本的绘图与文本编辑”工具,培养创意思维。利用色彩构成内容美化CorelDraw中的图形。
这样以前三科分开授课需216学时,现在180学时就可以完成教学计划,既节省了课时,学生又找到基础课间的内在联系,多了实际应用及创作实践,更有利于学生的创作热情及创意思维的培养。
3.2 第二学期,将《室内设计》与《3DMAX》、《AutoCAD》三门课程混合为同一模块共同教学。教授《室内设计》的教师同时教授《AutoCAD》,教授《3DMAX》的教师也将《室内设计》的部分内容引进去,在指导方式上与上学期的混合教学相似。不同之处是本次混合教学更注重专业教学的地位。既然计算机设计软件做为室内设计的辅助工具,教学中注重处理设计运用与软件功能之间的关系,以专业教学为主,更好的发挥教学的积极引导作用。《3DMAX》是三维设计的大型软件,其功能强大应用广泛。在室内设计中,其命令运用是有限的。根据这一点,在教学中是以室内设计效果图制作中遇到的问题加以讲解,对于软件的功能不再全面的、平均的介绍。通过完整的设计作业,将《AutoCAD》、《3DMAX》这两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里面的常用命令加以应用。由于室内设计课程与辅助设计软件的混合教学,教师课堂指导准确到位的,在近十周的教学结束后,学生大多能独立运用设计软件进行设计。由于教学目的清晰,学习的目的明确,学生掌握效果较好,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通过一个班六门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发现,采用模块式混合教学能使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内容最大程度的相互关联,专业理论课同辅助软件相结合,专业教师彼此沟通的教学内容,使各专业教学环节更为紧密、科学,学生能更系统、全面的掌握教学内容,教学结构更加合理,教学目的更加清晰,学生的学习效率显著提高的同时教师的知识也被最大限度的挖掘出来。在教学中,理论与实践、技术与艺术均找到了合理的契合点。
此次教学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在新形式下探索出适合中高职美术设计专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模式的发展方向,争强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在美术设计教学中的积极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中高职美术设计专业还需不断的吸收新知识、新技术、新成果,探索出一条适应职业美术教育发展的道路,培养出能与市场真正接轨的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1]徐挺《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改革试点方案选编(上)》(C)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邢晖 《职业教育发展论纲 透视北京职教》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2
[3]徐国庆《项目课程的基本理论》[J] 职教论坛2006-04
一、变革历程
第一阶段经验总结期
新专业目录颁布不久,天津美术学院开始思考设计艺术学科的发展模式。在实践中,学院逐步认识到原有的艺术设计专业各系分散管理的模式忽略了学科各专业间共性因素的相通共济及各专业间个性因素的互补作用,妨碍了学科结构调整和体系化建设,不利于人才培养。[2]2000年8月,天津美术学院在装潢设计系、环境艺术设计系、工业设计系、服装染织系的基础上成立设计艺术分院,并按照“大学科”概念,建立基础课教学部承担一年级新生专业综合基础课的教学任务,以打通学科内各专业的基础课教学。基础部的成立集中体现了课程结构的变化。[3]虽然,当时学院已经提出了本着“厚基础,宽口径”的原则正确处理设计教育“通才”与“专才”培养的关系的指导思想,并且提出了了优化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的问题,但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结构的调整事实上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发展阶段,这一点可以从几年间基础部开设课程的变化情况清晰地反应出来。2000-2001学年基础部开设的课程可分为两部分:其一,各专业学生均须修读课程29周。包括:素描、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色彩、计算机等;其二,各专业分别开设的课程3周。一年后、基础部面向全体学生新开设了“创意思维”课程并将各专业分别开设的课程增至6周。而在02-03学年,基础部课程又发生了与上一年调整方向相反的变化,取消了各专业分别设置的课程。02年修订完成的《天津美术学院设计学科(全日制本科)教学计划与课程大纲》统一了各专业课程的结构。将艺术设计本科专业课程设置分为必修课与选修课两大类,并要求学生学习期间进行不少于4周的市场调研或产品开发等实践活动。其中,必修课部分包括:公共基础课966学时、专业综合基础课910学时、专业课1784学时、毕业设计与毕业论文300学时。而选修课总学时为200学时、允许学生跨专业修读,其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拓宽知识面、提高综合能力。以此《教学计划与课程大纲》的颁布为基础,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与课程建设全面展开。
第二阶段:理性探索期
2002年初,天津美术学院启动由“学年制”向“学分制”改革的研讨。同年,以“21世纪初天津市普通高校教学改革项目”申报为契机,天津美术学院掀起一次理论研究的。《艺术设计学专业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与实践》、《创建现代化的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新模式》等课题从不同的角度对教学改革进行深入的探讨。2004年,这些课题相继完成,比较系统地为“学分制”的实施在理论上做了奠基性的工作。学院明确建立“学生选课”“、导师导学”与“科学管理”相结合的运行机制是学分制改革的中心任务。[4]2004年秋,天津美术学院全面实施以学分为基础、基本学制为四年的弹性学制。同年,再次修订了《天津美术学院设计学科(全日制本科)学分制培养方案、教学计划与课程大纲》。鉴于该次修订确立了现行的天津美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基本架构,本文对其略加展开说明。新的课程体系意在体现“完善综合能力系统,注重创新能力培养”的理念,致力于构建“厚基础、宽口径、重结构、多元化的课程修读架构,强调学生实践力、创造力和适应力培养。整体架构为包括必修课、专业限选课、专业任选课和全校性任选课四大类课程,分“公共文化课程”“、专业综合基础课程”及“专业方向课程”三个层次的模块结构,共3206学时,155.5学分。(如图)学生在一年级时,统一由设计学院基础部管理,学习“公共文化课程”与“专业综合基础课程”。1、公共文化课程由学校(社科部)统合管理,面向学校全体学生,1090学时、38.5学分。2、专业综合基础课程定位于共性的设计基础教育,544学时、22学分。包括专业综合理论基础课、专业综合造型基础课,采取教学组的方式,面向设计学科全体一年级学生。学生升入二年级后由各系管理,学习专业方向课程。1、专业主修课程专业主修课程为1092学时、65学分。其中“专业方向基础课”定位于各专业方向的共性基础教学,包括各专业方向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和设计表达等设计基础课程,为主修方向课程的前置课程。“主修方向课程”由若干课程群组构成,包括设计观念、设计技巧、设计程序与管理、设计与创新方法等内容。2、专业拓展课程学生可在“专业拓展续修课程”或“专业拓展延修课程”中自由选择共480学时、30学分的任选课程。二者皆由专业方向基础和主修方向课程交叉而成,其不同点体现在两个方面:面向对象不同,设立目的不同。前者面向本专业方向学生开设,其目的在于满足学生在完成主修限选课的同时对本专业领域继续拓展、深化的学习要求,而后者面向除主修本专业以外的全校各学科、专业的学生,以满足各专业学生在完成各自主修专业课的同时,向其他专业领域拓展延伸的学习需求。3、拓展综合课属实践性质的“拓展综合课程”包括:参加学术活动、市场调查与设计采风、社会设计实践以及作品参展参赛与各种技能资格培训等。也是在这个时期,学院形成了以实验室(工作室)教学为纽带,理论、实训、实验(工作室)与实习(社会实践)教学结合互动的课程体系,优化了理论与实践教学的两翼关系。[5]在教学管理方面,学院自主研发了学分制教学管理系统、明确了实行“长短学期制”具体措施、建立了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出台了一系列管理规章,保证了04年学分制改革的顺利实施。
第三阶段:深度优化期
2005年,天津美术学院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教学改革在新的起点上不断深化。在发展定位问题上,学院明确培养目标是高素质的具有的艺术创造力的人才,既有应用型特征,也有学术研究型特征。[6]学院制定的《关于加强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较为系统的回答了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工作重点和基本措施。各专业相继制定了课程建设规划,有力地推动了课程建设工作。几年间,设计艺术学科7门课程建设成为天津市或天津美术学院精品课程,一批主干课程教材相继出版。这些教学研究成果,使得教师群体对课程体系有了更加全面深刻地认识。2008年,学分制教学方案完成一个周期的运行。在对四年多教学实践进行反思的基础上,学院第三次修订了培养方案、教学计划与课程大纲。本次修订强调将学科发展与地域特点相结合、与国家发展战略相结合。要求课程设置保持适度的前瞻性、凸显创新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修订的重点是主修方向的调整,在确定的主修方向内继续强化主干课程的建设,而课程结构基本保持了05年培养方案所确立的课程整体架构,其变动之处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变革上,有两个特点:
1、课程模块化特征更加凸现本次修订按照“扩大信息量、增加新知识”的原则,引入了专业领域的新知识并删减了重复或过时的内容,将课程作了相应的调整。各专业方向限选课程均调整为“专业方向基础模块”与三到四个“研究方向模块”相组合的结构。以视觉传达专业平面设计主修方向为例,在05年制定的教学计划中开设的限选课程为26门,这些课程的教学内容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重叠现象,各课程间的关系较为松散。本次修订后重组为以专业方向基础、视觉形象设计、印刷设计、平面广告设计四个模块为基本内容、共18门课程的结构。课程模块化特征更加凸现,达成了把本学科领域中反映时代特征和发展趋势的新理论、新观念、新方法,融入到教学中的目标。
2、注重综合能力培养新修订的教学计划优化了不同性质课程间的相互关系,形成与理论教学和各类专业课程有机结合、更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无论从开出课程数量或学时安排来看,都表现出更加强化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能力。
工作计划的本身就是一个框架,只有把工作放在框架里,才能从各个方面进行全盘考虑和分析评估,对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或问题设置应对预案。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美术老师教学计划,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美术老师教学计划1一、班级整体情况
上个学期结束之后,我交代给了学生们一个任务,那就是在暑假期间练习画画,开学之际交几张自己觉得最满意的画作上来,然后我进行评比,粘贴在教室后的公示区。这次学生们交上来的作品让我惊讶了,很多学生的进步非常的大,班级整体情况在不断的进步。所以这一个学期,我会对他们更加严格的要求,让他们在美术上有一些更高的成就,养成良好的审美和习惯。
二、提升自我水平
美术这一个科目是一个非常有艺术性的科目,不仅对学生有审美和生活上的提升,对我们教师也是非常严格的。在这个暑假我就参加了一个写生班,专门出去学习了一次。这个学期我会把自己所学到的东西全部应用到课程当中来,在教学生的同时,也会注重的去进行自我提高。让自己的水平足以让学生们信赖,也足以将美术这一个科目更好的教学下去。这是我接下来的一个目标,也是我今后的一个方向。
三、提高学生兴趣
我们班同学的整体情况还是可以的,平时学生们对美术的兴致也比较高,同学们对我教学的配合也是很好的。但是有一部分的学生对这个科目还是抱着一个玩的态度,所以这一点是我需要去改变的,去提高学生的兴趣,他们才会在这个科目上得到一些属于自己的成绩。同时,我也要注重去培养他们在这门科目上的专注度。
美术是一门非常需要耐心和细心的科目,是需要学生付出很多努力的,小学的学习压力也是比较大的,所以我也希望能够通过美术这一门科目,让学生们得到一些放松,能够通过这一门科目给自己增添一些不一样的色彩。
接下来的这一个学期,我所带的两个班都已经五年级了,在美术的学习上他们也逐渐走向一条稳定的道路了。这个学期我仍需努力,不负学校对我们教师的信任,也不负每一位学生对我的信赖和崇拜,我会把美术更好的教学下去,发展下去。
美术老师教学计划2新的学期又开始了,为更好的完成本学期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现制定出本学期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进一步贯彻和学习美术新课程标准,更新教学观念和理念,并运用新的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日常教学工作,使美术教学工作有一个新的突破。
二、教学目标: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全校的美术教学工作,我将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针对低、高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情况,通过美术课教学,将欣赏、绘画、工艺融合贯通在一起,以多种有趣的、吸引学生的教学手段来开阔学生的美术视野,使学生掌握绘画技法,继续接受基本技能和色彩的传统教学。设计和手工继续深入学习。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扩大美术的知识面,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并在教学当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动手能力的提高。让学生能够脱离书本教材,自己独立的、大胆的'去完成学习任务。
三、具体工作:
1、继续加强美术新课程标准和业务培训,深化教学观念和理念。
本学期,我将继续加强自身的业务培训,利用一切时间,多学、多练、多找自身的不足,多以课堂教学研讨为主要研究活动,加强自己的业务能力,使自己由认识新课程到走进新课程。
2、课堂教学活动。
加强课堂教学新理念、新模式及新教法的研究。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要开展把“美术作为一种文化学习,作为一种文化传承的教学研究。”同时发挥自己的创造精神,结合实际情况开发教材内容、运用新理念、尝试新教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在课堂上将讨论交流、分工合作、资料调查、情境模拟和角色扮演、欣赏等教学活动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为主,使学生开阔眼界、扩展学习的兴趣和技能。
3、组织学生多出作品,参加各级各类的赛事。
四、教学要注意的问题:
1、注意课堂秩序,防止意外发生。
因为美术课在操作过程中比较活跃是正常的。但不能因此影响教学秩序,影响其他班级上课。
2、自调颜料比较难把握,应该注意课室卫生,用品的清洗。
总之,美术教学活动在遵循基础课程改革精神的前提下,以儿童兴趣、经验、知识的发展为目的,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美术素养以及扎实的美术基础知识,学会简单的美术技能和美术创造意识为教学的目标,提高美术教学工作的质量。
美术老师教学计划3一、学生知识现状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认识行、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能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有一定的色彩基础。在绘画方面,已经掌握了绘画中的近大远小的规律,绘画水平有所提高。制作课中学习了简单的立体物的制作,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对美术也有着浓厚的兴趣,但还缺乏想象力和创造精神。
二、全册教材分析
本册美术教材共有20课,分造型与表现、设计与应用、欣赏与评述、综合与探索的课型。各部分内容相互联系,使学生在原有的美术知识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了解美术内容。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学习色彩的各部分的内容,了解色彩的色相、明度等内容。
难点:培养学生的对绘画中透 视现象的认识,提高学生绘画中的空间感。
四、新课标对本册教材的要求
1、通过不同形式的绘画学习,使学生了解美术的不同特性,认识美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美好事物的表达能力,发展形象记忆能力和创造力。
3、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周围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激发学生美术表现和美术创造的欲
望。
五、本学期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在绘画中,使学生了解绘画的不同内容,掌握不同的绘画形式。如,压印画,刮蜡画,彩笔画等。
在制作中,学习简单的制作方法,锻炼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学会自己制作课程表,会用剪刀等。
2、过程与方法
培养观察能力,提高形象思维能力和手工制作能力。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良好习惯,形成初步的人像写生能力,为以后的主题创作打好基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美术,提高学生对美的认识,学会正确的欣赏美术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艺术的情感。
六、完成教学目标的措施
1、课堂上应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开阔的空间,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择的功能,推行发展性评价,提倡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保护和发展学生的个性。
课堂教学中注意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尊重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在教师的关爱中学习,在玩中学,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2、在教师方面应该做学生的组织者、促进者,充分怎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去实践、去思考、去探索、去讨论、去创作,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力创作作品。
3、加强示范,并充分利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电影、电视、录像、范画、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增强学生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像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4、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凭借自己主动建构知识与活动,去与他人互动,与环境互动,与人类文化互动,达到自身进一步发展的目的。
要尊敬和爱护学生,对每个学生的创造成果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尊重。
5、注重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中成长发展创新思维和能力。
要帮助学生获得亲身体验,形成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激发创新的欲 望。
6、教师联系各学科的课堂要求,根据美术课的自身特点,明确地向学生提出正确的学习态度,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7、利用课堂教学,充分发挥教师的直观性演示,动作要规范化,给学生以楷模,学习正确作画方法,充分调动起学习气氛。
8、应将学习内容与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起来,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术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美术老师教学计划4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五年级一个班的美术课教学任务。五年级学生在美术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审美能力上已经有一定的基础,他们对美术课的兴趣普遍还是非常的浓厚的。每星期有两节美术课,学生对美术课的期待值很高。
在实际情况中,有些综合开放性的美术活动不能组织起来。所以,大部分手工课和欣赏课,需要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工具和材料的准备工作。以确保每一节美术课都给学生带来欣喜。
二、教材分析:
第九册教材分造型与表现、设计与应用、欣赏与评述、综合与探索等课型,其中综合与探索课比重较大,主要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绘画、手工制作技能的探索
三、学期目标:
(1)了解美术的基本知识,认识美术工具,并能使用工具进行简单的美术活动;
(2)通过美术活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
熟悉美术工具,通过学习能在借鉴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生活经验,完成简单的美术活动。本次课改的重点就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即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在这些学习方式中培养学生凭借自己主动建构知识与活动,去与他人互动,达到自身进一不发展的目的。
五、教学措施:
1、以知道观察入手,在实践中掌握观察方法,并培养学生细致的工作作风和细腻的情感。
以课本为载体,以活动为主线,采用小步快跑的方法,带领学生完成教学目标。
2、认真贯彻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处理好思想品德教育,审美教育,能力培养和双基训练的关系,充分发挥美术教学情感陶冶的功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加强教学中师生的双边关系,既重视教师的`教,也重视学生的学,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4、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和探究性学习,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的联系,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综合探究的能力。
5、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
6、教学手段生动有趣,运用电影、电视、录像、范画、参观、访问、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7、运用计算机和网络美术教学,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设计、制作出生动的美术作品,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检索丰富的美术信息,开阔视野,展示他们的美术作品,进行交流。
8、改革评价制度,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重视对学生美术活动表现的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的美术作业,建立促进美术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
9、充分利用自然环境资源以及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资源进行美术教学。
10、根据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教学中注意循序渐进和趣味性。
11、尽量注意学科间的联系。
12、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和核心,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13、利用宣传窗和美术比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4、学业考核以平时成绩为主,考核采取课堂提问、作业等多种形式相结合。
美术老师教学计划5一、学生现状分析
本年级有两个教学班,学生美术知识掌握得较牢固,上学期美术考核人人合格。同学们会欣赏中外美术名作,建筑艺术,民间年画、传统纹样、木雕和中外面具艺术;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进一步对水性颜料、毛笔和宣纸等材料做多种尝试,开展趣味性造型活动,进行简单的创作;学习了原色、间色、冷暖色等色彩基本知识,体验色彩的表现力,并有目的的加以运用,初步学习了铅笔淡彩的画法;通过绘画、拼贴、堆积和组合等方法进行造型活动,积累视觉和触觉经验,能结合各种已学过的美术知识进行绘画创作和应用设计,能运用多种材料和方法制作玩具;围绕一定的主题,描绘生活中有意义的事,按自己的想法反映周围的事物,表达自己的兴趣与愿望;用日记画的形式,记录所见、所闻,表达自己的情感;能进行初步的写生练习,表现人物或物体的大体特征,用各种易于加工的雕刻、塑造材料,制作简单的立体或半立体造型。同学们普遍提高了对美的感受能力,形成了健康的审美情趣,大部分学生对美术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
二、存在问题
1、班级之间,学生之间对美术课的兴趣,对美术知识的掌握,理解差距较大。
2、部分学生想象狭窄,缺乏表现力。
3、部分学生上美术课没有激情。
三、教学目标
总目标:学生以个体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论方法,丰富视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1、运用形、色、肌理和空间等美术语言,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工具、材料,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2、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单的创意、设计方法和媒材的加工方法,进行设计和装饰,美化身边的环境。
3、欣赏、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料、形式与内容等特征,通过描述、分析与讨论等方式,了解美术表现的多样性,能用一些简单的美术术语,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4、结合学校和社区的活动,以美术与科学课程和其它课程的知识、技能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策划、制作、表演与展示,体会美术与环境及传统文化的关系。
四、教材分析和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教材分析:
我校采用的湘教版的美术教材,该教材紧跟义务教育的课程标准,贴近儿童心理,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每课都充满了童趣。这册教材共12课,每课都侧重于造型、表现、设计、应用、综合、探索,四个学习内容,教材的可操作性,贴近生活。注重在娱乐中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并掌握基本的美术知识。
重点:
主要放在对学生普及美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了解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灵活的掌握对造型、色彩的运用,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渗透人文精神。
难点:
主要放在让学生自己创造美,学会运用美。发展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培养审美情操,渗透德育。
五、教学措施
1、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遵循审美原则,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力,通过讨论、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努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2、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积极的为学生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创新精神的环境,通过思考、讨论等活动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等活动音高学生在美术创造中,创造性的运用美术语言,老师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学习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3、创设一定的文化情景,增加文化含量,使学生通过学习美术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认识作用,树立正确的人文价值观。
4、加强师生的交流,确立学生的主题地位,师生间建立情感交流。
5、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与探究心学习,加强属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和综合探究能力。
6、重视对学生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
7、教师以各种教学手段,如:电视、录像、范画、参观、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六、培优补差工作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与不足,那些文化课好的学生在其它方面不一很好,而在其它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在文化课上却不一定很好,我始终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东西,都有自己用武之地。所以在平时的美术教学当中,我一直坚持客观平等地去看学生,不以其它课业的好坏去评价他们,那样做对孩子们是不公平的。
不管是好学生还是差学生我们都要付出我们全部爱心,教育他们,帮助他们。学生没有绝对的好与坏,我们不能因为学生差就将其放弃了,也不能因为学生好就掉以轻心,因为他们正处于发展阶段,也是不稳定的阶段,需要我们针对学生间的差异、不同,运用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措施,力争使每位学生都能成为有用之材。
在我们美术这门课上,也会有优差生,那么对于美术方面比较优秀的学生就要重点培养他们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在美术上比较差的学生,我们主要培养他们的兴趣,最终目标能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全面发展。
首先是补差工作。每个人不同,每个学生也不同,作为老师应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要客观的看待每一位学生,不能因为某方面的原因就把他全盘否定了。差生就是这样,我们不能因为他们学习或者其它方面不好,就放弃他们了,而是要给他们更多的关心与培养,看到他们的发光点。对于美术方面的差生,重要的是培养人们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学好美术的基本动力。例如一些手工课上,老师可以先做一些精美作品展示给学生,引起他们的兴趣和学习欲 望,欣赏课上,尽量搜集更多的作品,丰富知识,开阔眼界。另外,对待这部分学生不能要求过高,只要做了就要给予肯定的评价,增强自信心,鼓励他们下次做得更好。对于“差生”,教师决不可灰心而丢掉不管,要帮助他们找到自己智能的点,发挥其智能潜力,把他们培养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其次是培优工作。对于优等生,在培养他们基本的美术素养和知识的同时,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虽然优等生学习好,有很多优点、长处,却往往会忽略他们的不足和缺点,所以对优等生更要严格要求。未来社会要求的是张扬个人的主体性和创作性,要转变学习方式,使学生成为美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更多的在探究中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创造问题。鼓励学生在个性的基础上大胆地表现,鼓励学生对他人的艺术作品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要让他们明白自己所处的状态并不是固定的,必须保持对学习的良好兴趣和钻研精神,把自己的良好状态一直保持下去。同时,由于优等生一直处于“处优”环境之中,会形成强烈的自尊心和荣誉感甚至于虚荣心,一旦环境改变,失去原先地位和同学老师的关注,就会产生失落感,因此应对优等生进行挫折教育,使他们在挫折面前,不至于难以接受。总之,要让优等生都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和旺盛的斗志。
论文摘要:做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职业类美术院校在教学上要不断适应社会需求的发展变化,做到将教学内容与社会需要相结合,打破已有的常规教学模式,加大实践教学力度,这样才能逐渐缩小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之间的错位,与企业形成稳固而良性的循环互动关系,为学生就业打下坚实的技能基础增加就业契机。
职业院校的办学理念一直以市场为依托,而美术专业学生的就业广泛性决定着职业院校的美术专业教学更应该找准市场定位,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研究出实践教学的新方法。作为一名职业院校的美术教师,为培养出具有较强实操能力的、综合性高素质的、适应市场需要的学生,我提出具体的学科发展要求和教学改革步骤与各位同仁探讨。
一、职业院校美术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
职业院校的美术专业是培养有一技之长的技术工人或从事美术工作的实用型基层美工,而不是培养设计师和美术专家,因此,在教学中也必须立足于这个基本点,紧紧围绕培养目标进行施教,创造性地开展教学,从社会实际需要出发,按照“实际、实用、实践、必需、够用”的原则对课程设置作一些调整。
1.在美术教学的设计阶段,专业教师要注重必要的设计理论教学,摆脱以往的说教式教学模式,将专业基础课与设计实践相结合。
2.在美术教学的实操阶段,以学校的设计室为依托,以典型的实例为蓝本,让学生边临摹边创新,培养学生技术水平能力。
3.在美术教学的见习阶段,根据用人单位对学生的专业需求,增设专业就业指导课与相关的法律课,如广告法等,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市场意识与法律意识。
另外,专业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应该仅仅满足于教会学生理论知识与动手能力,更应该教导学生在如何生存、发展、就业、创业等方面建立自信,改变学生盲目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学习和创业的热情,为学生的就业做好准备,同时通过市场、社会这些渠道来验证教师的教学成果。
二、以市场为导向,加大美术实践课的教学比例
“职业学校的教学内容、实践等环节的安排应该一切从就业的需要出发,以就业服务为依托,这应该成为职业学校办学的指导思想和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并成为办学的终极目标”。职业院校毕业的学生之所以相对于一些普通高校的学生好找工作,主要是用人单位看中了职业院校学生的动手能力相对较强。因此职业院校的教学内容就要围绕着“以就业为导向”这一核心来制定,加大实践课的教学比例。
可是与此认识大相径庭的是,在当前的职业院校美术专业课教学中存在着教学与社会实践等诸多方面的严藿脱节现象。丰耍表现在:
1.专业授课教师大多没有经过系统的实操iJiI练,毕业直接上岗,凭借着想象去教学生,使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脱节,这就导致了学习平面设计学生的不懂空问设计,学习平面设计的学生不懂版式和设计色彩等。
2.在制订教学计划这一指导性文件时,对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比例安排始终不够合理。实践教学课的比例小,实践性流于形式的状况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
3.学校不能定期为专业教师提供到企业一线参与实践的机会,致使教师教授的理论知识结构与企业用工标准相脱节。美术教学基本还是围绕着绘画基础课,如素描、色彩、字体及普通的电脑设计软件,授课形式大多也是教师讲述,然后辅导学生做一些练习,教师传授给学生的几乎是与企业绝缘的知识,学生动手能力差,无法满足企业的需要。
鉴于以上所述,作为一名职业院校的专业美术教师有必要探索多元化、多层次的教学模式。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指导为依托,改变长期以来偏重课堂传授的方法,加大实践课教学比例,多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各专业教师加强沟通,促进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推进教学内容及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三、将建立实训基地作为职业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 广告学 学分制 课程体系 改革
广告学是一门由传播学、市场营销学、文学、艺术、心理学、信息科学等诸多学科交叉形成的应用型新学科专业。针对广告学专业自身的特质,成都理工大学广告学专业依托学校理、工、文、经交融的办学优势,以建立新型学分制教学计划体系为契机,对广告学专业课程体系进行大胆改革。更加注重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识以及新媒介技术运用、国际化背景下的营销策划、广告信息传播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专业教学活动的中心,加强基础理论知识教学和综合素质培养,使之掌握广告创意策划、设计制作的方法与技能,掌握广告公司的经营管理、广告运作的程序和方法;以确保其成为具有一定广告策划、制作与广告企业管理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这一培养目标的实现。
一、课程体系改革总体思路
1.以传播为主,文化、经济、艺术、计算机应用多学科交叉培养复合型广告人才
我国广告学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伴随广告业的迅猛发展而兴起的新兴专业,广告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均应由广告业的实际人才需求所决定。经过对各类广告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需求的调研,我们将广告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为:以传播为主,文化、经济、艺术、计算机应用多学科交叉,培养专业基础扎实,专业面宽广,具有较强实际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市场分析、营销与广告策划、广告制作与诸方面能力全面发展,综合素质良好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按照培养目标,确定了课程设置总体思路:整个课程体系划分为经济类、文化艺术类、广告类、传播类和计算机科学类五大模块。专业方向课程则向广告文化类和广告技术类两个方向延伸,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特长和兴趣选择向广告文化传播与研究或广告技术传播方面发展。
2.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实践与创新能力
广告产业是知识密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要求从业人员既要具有较为深厚的人文素质和较强的理论思维能力,能够准确地分析市场和受众,又要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我们以“三性一量”为标准(知识性、逻辑性、生动性和信息量)授课,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手段上作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同时,充分利用教学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科研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大力改革教学方式
扬弃传统理论讲授法,依靠丰富的声像资料和多媒体课件,大量应用案例教学法。作为广告学专业教师,从备课方式到讲授方式都随之发生深刻变化,要更多地收集、整理最新的素材,在教学中更要注重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与思考。
二、新学分制课程体系实践
1.适度增大学生课程选择的自
随着广告行业中分工不断细化,要让学生更好地适应企业需求,更多地走上自主创业之路,就必须给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上的自主选择空间,帮助学生按照自身的兴趣去发展。因此,在新学分制教学计划体系编制中,我们将专业选修课程增至17门,总学分50分,与专业必修课程门数、学分值比均达到1∶1,占总学分的27.7%。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对17门专业选修课程自主选择学习,修满42学分为合格。这样也能推动学生去思考、安排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促进其由被动学习向自主学习、研究型学习转变。
2.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更加国际化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及我国“入世”后更加广泛的对外开放,外资背景的广告企业日益增多,广告企业为外资企业所提供的服务业快速增长。面对巨变,我们认为,在课程体系建设上,应走“国际化”的发展道路。使学生熟悉跨国广告公司的运作模式,能适应外资广告企业的人才需求,能为外企提供广告服务。为此,我们进行了改革尝试:在课程设置上,适度增大了双语教学的力度,开设了《广告学概论》、《英文广告》两门双语课,是专业课程中学分值最高的课程(共7.5学分);并率先引进美国工商管理名典系列原版专业教材《Advertising Principles & Practice》,将世界广告学最新研究成果、最新案例等及时纳入教学,使学生能及时掌握世界广告业的最新发展状况。
广告学是一门应用型专业,培养学生实践运用能力,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关键保障,因此我们更加重视实践课程的科学安排。在深入广告企业调研的基础上,就实践课程设置制定了三项原则:一是基本保证每学期都有实践课;二是实践课程的安排与专业理论教学“节奏”保持一致,力求二者相辅相成;三是加重实践课程的比重。据此,我们将实践教学分为8门课程(共32.5分,占总学分值的17%。),且全部为必修课。课程设置从第一学期的市场调查这一基础实践训练入手,直至到各广告企业进行完整的毕业实习,采用递进式课程安排,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课程设置遵循多学科交叉的特质
广告学是由传播学、营销学、文学、艺术等多学科交叉形成的新学科,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必须充分考虑其专业的学科特点,从“现代广告人”应具备的知识面和专业素养入手。由此,我们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安排了中国语言文学类课程4门(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外文学等),经济学类课程6门(市场营销学、整合营销传播、消费者行为学、广告经营与管理等),新闻传播类课程3门(传播学概论、新闻学等),艺术修养类课程10门(艺术欣赏、艺术导论、音乐鉴赏、戏剧鉴赏、舞蹈鉴赏、书法鉴赏等),实用美术类课程5门(广告设计与制作、广告美术、广告摄影等),广告业务类课程10门(广告学概论•双语课、广告史、广告与文化、广告文案写作、广告创意与策划、广告调查与效果评估、英文广告•双语课、广告案例分析等)以及公共关系学、心理学、广告法规等课程,做到了各学科课程的合理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