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男生青春期教育范文

初中男生青春期教育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男生青春期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中男生青春期教育

第1篇:初中男生青春期教育范文

【中图分类号】 R 167 G 479

【文章编号】 1000-9817(2013)10-1239-02

【关键词】;健康教育;学生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性生理迅猛发育,第二性征更加显著,由此带来了性意识的觉醒和发展。生社会上、媒体中各种性信息杂呈下,青春躁动期的中学生的性心理、直接影响他们身心健康。为了解中学生的特点,笔者对武汉市某区中学生进行了调查,为开展青少年性健康教育提供参考。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武汉市某区2所普通中学初一、初二、高一、高二年级的学生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838份,回收800份,剔除无效问卷,获有效问卷781份,有效率为97.63%。其中初中男生260名,平均年龄14.31岁;女生229名,平均年龄14.29岁。高中男生118名,平均年龄16.68岁;女生174名,平均年龄16.94岁。

1.2 方法 参照国内外相关的检测方式和调查问卷,结合我国中学生实际情况,自行编制调查问卷。问卷内容主要包括中学生的知晓情况、行为、拥抱、接吻及行为等。调查员经统一培训,学生自愿参加,调查做到知情同意,并承诺为学生保密。问卷采用无记名方式集中自填,当堂填写,当场回收。

1.3 统计分析采用EpiData 3.1录入数据,用SAS

9.2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百分率的比较使用X2检验。

2 结果

2.1 中学生行为51.86%的中学生知道,男生知晓率(62.43%)高于女生(41.94%)。初一、高一、高二男生均表现为“知道”的比例最高,其次是“听说过,不很了解”;而女生为“听说过,不很了解”的比例最高,其次是“知道”,且性别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见表1。

调查显示,男生中经常的占4.79%,偶尔的占31.44%;女生经常的占0.33%,偶尔的占7.33%,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4.23,P

2.2 中学生接吻、拥抱行为 在与异性接吻方面,初中、高中生的发生率均表现为高年级高于低年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1.91,P

2.3 中学生 13名男生和7名女生回答与异性有过,分别占3.44%和1.74%。对“对中学生发生的态度”问题上,37名男生和5名女生赞同,分别占9.79%和1.24%。大多数学生(62.36%)持“不赞同”态度,女生不赞同率(70.47%)明显高于男生(53.70%)。各年级在“赞同”“无所谓”水平上均表 学意义(P值均

3 讨论

调查显示,男生的行为明显比女生频繁,与唐晓君等调查结果相似,可见在中学生中发生较为普遍。男生首次的平均年龄为(12.91±1.63)岁,女生为(12.35±1.50)岁,与李宜川等研究结果相似,说明行为低龄化趋势明显。51.86%的中学生知道,且男生知晓率高于女生。39.82%的学生认为行为对身体有害,12.46%认为是不道德的,与余小鸣的研究结果一致。中学生处于青春期,由于性生理心理发育出现行为是正常现象。而本调查显示,有很多中学生对此缺乏科学的认识,易导致有行为的青少年产生自责、自罪感,甚至出现抑郁、焦虑困惑等心理问题。因此,有必要对中学生适时引导、正确教育,帮助其以正确的心态对待这些性生理现象。

调查显示,中学生与异性拥抱的比例高于与异性接吻的比例,与王淑芬等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高中生接吻行为多于初中生,与张颖等的研究一致。而初中生拥抱行为多于高中生,与以往的研究不同,提示还需要增大样本量作进一步研究。此外,本研究发现,大多数学生与异性无拥抱、接吻等身体行为,但随着年龄增长有增多的趋势,表明青少年的性情感逐渐丰富,性敏感逐渐升高,渴望与异性建立亲密关系、发生亲密行为的心理需求在不断增加。因此,在性教育中帮助青少年认识异性,正确处理异性吸引心理尤为重要。

第2篇:初中男生青春期教育范文

记者特地选择了一所极具平民性的高中和一所具有悠久历史的高中,在普遍性和典型性上都有兼顾。

“眼神”和“蛛丝马迹”

对于如何来界定学生在早恋这个问题,接受采访的老师都表示很难回答,因为事实上他们的确不知道该如何界定。因为在校园里,在老师的眼皮底下,学生们是知道收敛的,很少会有公开的亲密动作。而老师们唯一的判断方法是通过学生的“眼神”和行为上的“蛛丝马迹”或者是明显的行为。

“眼神这个东西是很难讲清楚的,你现在让我来形容什么算是有问题的眼神我都形容不出来,不知道用什么语言形容,只能凭感觉或者是经验。”一位初中班主任说,“那毕竟是很虚的东西,我们不能仅仅凭借我们所认为的有问题的‘眼神’来判断什么。”她说就在元旦晚会上,一个男生在台上表演吉他弹唱,整个过程他的眼睛都“深情”地盯着台下的一个女生,“除非是那样明显的‘一往情深’的眼神老师才能看出点名堂,平时根本就很难判断。” 记者问她如何来处理这“一往情深”的眼神,她摇头说“无法处理”,只能从此开始加倍留意这对男女生。这位教政治的女老师30出头,自称因为是政治老师,已经算得上是特别注意学生的“思想情况”了,但也对学生的“眼神”无能为力,其他的老师更是无暇或者干脆就连判断都判断不出来。尤其男老师们表示,因为他们本身是男性,往往比较粗心,更是无法看懂或者“看不见”少男少女们的眼神。“何况,由于性别的关系,我们一般不会过分在意女生的细节,而眼神这个东西女生要比男生丰富,男老师在处理眼神问题上是比较有难度的。”一位高中男班主任坦率地说。

即使是学生们在学校里偶而流露出的所谓行为上的“蛛丝马迹”,老师们也表示不敢“轻举妄动”,老师嘴里的“蛛丝马迹”就是一对男女生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在课余话比较多,会一起上下学,一起吃午饭,但除此之外“我们也看不到他们有什么过分的亲密动作。再说现在这个时代和以前不同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男女生之间的交往比过去要开放得多,我们没有权利说一对男女生交往得比较多就是早恋。难道就凭这些批评教育他们吗?”一位初三班主任表示。

所以接受采访的老师们为难地告诉记者,他们真的不知道他们的班级里学生中到底有多少已经和“早恋”沾上了边。

如果一定要老师们说出个数据出来,老师们说:“真的不多,至少在学校里不多,一个年级数百个学生,顶多也就一二对吧。”老师们能确定的这“一二对”完全是因为他们在校园里、在同学间、在老师眼皮底下出现了明显的、过分的、学生不该做的事,“比如手拉着手,搂楼抱抱,总之是大人谈恋爱才会有的行为。”或者是老师们在综合了“眼神”和“蛛丝马迹”,经过长期观察,然后学生又出现学习成绩明显下降的情况等这些综合因素,又或者是有同学“揭发”,指名道姓某某和某某如何如何,老师留意观察发现“事实确凿”,再或者学生憋不住“不打自招”,在随笔、作文中流露出来,在采访中教语文的老师均表示经常能在学生的文字作业里“发现动静”。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老师才会对学生“将事情挑明”。

早恋的“四化”

针对如今中学里“早恋”的形态,接受采访的老师们的眼里,被总结为“四化”:“科技化、快速化、成人化、现实化”。所谓“科技化”是指中学生们大部分人都拥有手机,家里没有电脑的没有几个,即使没有电脑也还有网吧。“早恋”的学生们通过手机短信和网络进行联络,也有很多学生就是通过这些现代化通讯工具走入了早恋。老师们坦言对于学生们的网络“早恋”他们了解得很少,但对于手机他们知之甚多。用手机给对方发短信成为最流行的方法。一位老师讲了这么件“趣事”:某日上课,老师偶然发现自己的手机上收到一条短信,内容是:“今天放学后我能约你吗?”落款居然是课堂里的一个男生。老师忙里偷闲回复他:“上课怎么可以发短信?”但没有落款,不料这个男生不依不饶,又发来一条:“这你别管,就问你答不答应?”老师又气又好笑,回复他:“下课到我办公室来。”下了课,男生自动跟着老师走向办公室,但死活不肯说他打算约的是谁,只“招认”因为没在储存在自己手机里的老师的手机号码旁注明是“老师”,所以发错了。手机让学生们的“早恋”变得更私秘,他们用不着在学校的众目睽睽下频繁接触引人注目,要说的话全部可以通过手机短信来表达。

很多老师们都反复强调“快速化”成为现代版“早恋”的显著特征,老师们说往往昨天两个人还仅仅是普通同学,今天就成了一对“恋人”,一次劳动、一次秋游都会“速成”那么几对,速度之快令人无法想像,有这样的“速成”“早恋者”在随笔中写道之所以会和对方走在了一起,完全是因为对方的某个动作、某句话或者干脆就是某个瞬间的表情特别吸引人。“早恋”现象中的快速化令老师们很担忧,因为来得快去得快,“失恋”的一方立刻会情绪低落,尤其女生。“我们还没来得及掌握情况,学生们的情绪就已经产生了波动,一旦产生波动,学习成绩等各方面都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次数多了,对学生的心理都会造成影响。”老师们对这样的速度束手无策。

至于成人化,老师们建议记者可以去中学附近的轻轨站、公共汽车站看看,老师们说上下学的时候这些地方成双作对的学生用的都是成人谈恋爱的姿势,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其熟练程度和“坦然”态度连成人都“自叹弗如”。多位老师在这些地方遭遇这样的场面,一位老师说有一次她实在看不下去,冲上去对“忘情”的少男少女进行干涉,学生发现不是自己的老师,理都不理她。老师们说每每在这个时候心里特别难受,因为他们发现自己的学生在对感情还懵懂的时候却对形式如此熟悉,“真担心他们会做出傻事”,老师们担心却没有办法,因为老师家长盯得再牢也不可能保证自己的学生和孩子永远都在自己的视线里面。

至于“现实化”,老师们说这种现象不多,但很典型很触目惊心。老师们各自举的例子有着强烈的共性,都是某位男生长得不帅,成绩也不好,甚至性格也没有过人之处,但是就是家庭条件好,身边钱不少,便有女生主动追求,“成功”以后,女生会让男生为她买这买那,在女生中炫耀,并且毫不避讳地告诉其他同学,“和他在一起就是因为他条件好,有钱。”老师们都说在私底下他们甚至都觉得这样的男生很可怜,花了钱,耽误了学业,被利用却浑然不觉。

“批评教育”讲技术

对于发现了如何处理这个问题,接受采访的老师们表情复杂。一位高中老师说:“一说早恋,学生就说我们不是早恋,我们只是交往密切。他们就用‘交往密切’这么一个统称,意思就是‘交往密切’总不犯规吧。”老师们一致表示他们真的不敢随便给男女学生的“密切交往”轻易戴上“早恋”的帽子,一是真的“吃不准”,二是怕万一弄错了弄巧成拙影响“师道尊严”,同时也怕间接地推波助澜。“可能他们自己还是朦朦胧胧的,还没搞清楚究竟是怎么回事,或者还只是藏在心里不敢和不会表示出来,老师一定性是早恋,倒反而帮着捅破了那层窗户纸了,他们就真地朝那个方向发展了。”这种情况在学校里屡见不鲜。

一位年轻的语文老师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某日中午,她为了一本学生作业很难得地去了趟教室,走进教室,映入眼帘的是这样一副场景,“班上的一个男生和一个女生在教室的角落里那个那个。”说到这里的时候,这位女老师脸红了,支支吾吾只用“那个”这个词语来表述那对男女生的行为,在记者的追问下才勉强说出“拥抱”和“接吻”这两个动词。女老师说她站在了教室中央,觉得自己“无地自容,傻站在那里不知如何是好”,而角落里的那对学生却浑然不觉,直到做老师的在愣了半天后大喝一声:“你们在干什么?”,两个人才分开。令这位老师惊讶的是,教室里除了这亲热的一对外,“居然还有别的学生在”,而且“绝不感觉到有任何尴尬”。而老师却是在大喝一声之后不知道该说什么好。然后男生十分主动地跟着老师去了办公室,开口就是:“我知道我们今天错了,而且错都在我,是我主动的,不能怪她。因为今天上午她受了老师的批评心情不好,所以我才……安慰她的。我们以前从来没有这样过,我保证以后再也不会发生了。请老师不要找她批评她了。”这位老师向记者坦率承认当时心里很被这个男生“全力保护女生,自己承担一切”的行为所感动,而且在她还没有说一个字的时候,他就已经把老师本来要说的都说了,“你说当时我还能说什么?”老师对记者说。最后老师只能对这个男生说:“希望你能说到做到。”而且也没有再找女生谈话。从此这个一向“平时在上课的时候特别喜欢在课堂里说废话”的男生“特别遵守课堂纪律”,也“再也看不见他和那个女生在学校里有任何亲密举动”了。这位老师的举例说明得到了很多老师的共鸣,老师们说:“现在的学生和过去的学生不一样,他们的内心世界很丰富,有的方面还非常稚嫩,但有的方面却又异常成熟。”这一切都让老师们在面临“早恋”这样的问题时心情复杂,往往有不知道该怎么办的迷惑。一位高一的老师说在办公室,如何处理学生的“感情”问题是老师们的热门话题,经常会听到老师们互相探讨:“叫我们怎么处理好呢?到底是该先找女生还是先找男生呢?找了怎么说呢?”在采访中,大部分老师倾向于先找男生,因为在他们的实践经验里,“男生往往在这个时候特别愿意表现一种‘男子汉气概’,愿意保护女生,如果老师能够利用这种‘男子汉气概’来做男生的思想工作,比如在他认错以后答应不为难女生,相信他改正或者‘保证不影响学习’的诚意,告诉他如果他不能说到做到就要承担一切后果的话,一般都能事半功倍。”而相反,如果先找女生或者两个人一起拎到办公室,往往会造成强烈的逆反心理,尤其青春期的男生,“会觉得很没有面子,然后有很强的抵触情绪。”

“思想工作”各不同

记者追问究竟在做这“思想工作”时都怎么说,老师们的回答显得贫乏无力,温和派的无外乎就是:“现在年龄还小,不适合谈感情问题,要以学习为重”“这是一时冲动,这种感情是不会有结果的”云云,强硬派的则是“如果再被我发现我就让你爸妈到学校来”和写检查。在采访中,只有三位老师和女生谈到“保护自己”,和男生谈到“责任问题”。这三位老师全部是女性,年龄在30岁以下,一位是语文老师,一位是政治老师,一位是心理老师。当记者询问这三位老师以外的其他老师为何不和学生谈“保护自己”和“责任感”问题时,老师们纷纷表示:“事情并没有到要谈那个的地步嘛”和“不知道怎么开口”,有的老师甚至表示这是给学生误导,“还是含蓄一点比较好”。而其实那三位“开放”的老师在谈论“保护自己”和“责任问题”时也是非常“含蓄”的,也只不过是“女孩子受了伤害会影响一生”和“作为一个男性做任何事情要考虑后果,要衡量自己是不是能承担这个责任”。至于女孩子会受到的是什么伤害,男孩子要考虑什么后果,三位老师说:“具体的我们也不知道该怎么讲,该不该讲。”

当然老师们也承认,由于大部分“早恋”的学生在学校里的表现是处于“地下状态”的,而且很多学生也仅仅是把“感情”藏在心里,只属于有“倾向”而已的。所以老师们一般不会去多加干涉,除了亲密举动外,老师“干涉”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习成绩下降,有老师表示,如果他的学生不越轨,成绩也不下降。即使他明确知道他们在“早恋”,他也是不会去干涉的。所有的老师都说在他们的教学生涯里,学生因为“早恋”而导致学习成绩上升的少之又少,“有也主要是男生的成绩略有上升,因为有些男生是因为调皮所以成绩不好,如果找的女生成绩可以,他们会被这样的女生管束住。但是这样的情况非常少。”老师们说:“女生的成绩肯定是下降的。”老师们说这种时候是老师们“对早恋进行批评教育的好时候,毕竟读书是学生最重要的任务,这一点学生们也都是完全认同的。所以教育起来比较轻松,一些东西就不用点到为止,而可以摊开来说了,甚至可以直截了当地让他们分开。”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对于处理“早恋”问题,老师们采取的方式方法受到他们的性格、年龄、所教的课程甚至性别的影响。一位教语文的女老师常常会在学生的随笔里发现“端倪”,甚至学生会十分坦率地在文章里说喜欢上了某某或者某某和某某如何如何。这位女老师告诉记者:“我在课上经常对学生们强调写随笔一定要写真情实感,并且说明写什么都可以,答应学生无论他们写什么都会为他们保密,而且我也的确是这样做的。”所以学生会将很多“感情的甜酸苦辣”写在随笔里,这位老师会将“思想教育”变成批语写在文章后面,在记者的采访中了解到,这种方式被很多语文老师采用。教政治的班主任则经常大部分会在上课的时候进行“集体教育”,随时随地“打预防针”,动不动就可以将话题扯到“人生观”上,另外,一个现象值得注意,那就是担任班主任的老师对学生的“早恋”高度关注,而不担任班主任的老师则大都态度淡漠,似乎与己无关,在他们眼里,“那是班主任的责任”,当记者采访他们时,他们所举出的例子通常都是“当年我做班主任时”的故事。而班主任老师则抱怨一个人要管着几十个学生的方方面面,还有教学任务,“实在精力有限,管不过来”。

家长喜欢踢皮球

应该说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大部分老师在处理早恋问题时的方式是温和的,是很为学生着想的,但所有的老师也都表示“当学校教育无效的时候肯定会找家长的。”只是有些老师是在“万不得已”的时候才找家长,比如学生成绩直线下降,经过多次教育都没有用或者多次在学校有不该有的行为,“眼看着就有可能要出事情了”。而有些老师,尤其是教理科的班主任则会更轻易地就找家长。一位教数学的女老师说:“教理科的老师不像教文科的老师有条件,也不像他们那么能说会道,这种事情你要叫我们怎么做思想工作我们也没有这么大的本事,现在的学生你也知道比大人还会说话,有时候真的说不过他们。万一出点什么事我们也承担不了这个责任,所以还是尽早让家长知道,学校家庭两方面教育。”一位教物理的男老师表示同感:“反正我的态度是很严厉的,一有情况立刻通知家长。有一次一个男生当着我的面和一个女生开玩笑,从后面抱了她一下。我当场把他拉到办公室臭骂一顿,然后马上把他家长找来。我不管是不是开玩笑,当着我的面都如此嚣张,谁知道背地里会怎么样。何况早恋这种事情本来就是朦朦胧胧的东西,很难讲清楚,尤其我们男老师,很难开口和女生谈这样的话题,不知道该怎么谈,所以只能交给家长。”据这位男老师说很多男老师都是这样想的。

老师们都表示,早恋问题是需要学校和家长来共同教育的,但是老师们普遍对家长们在这方面的“水平”表示失望。老师们说大部分家长在处理这个问题时还是简单和粗暴的,一位有10年教龄初中高中都担任过班主任的老师说:“一旦老师和家长说了以后,如果是初中男生,都免不了挨打,有的学生第二天被打得肿着脸来上课,有的学生离家出走。高中女生挨打的也不少,肿着眼睛来上课。挨打的学生都会对老师恨之入骨,今后很难沟通,有的还存心捣蛋。”不少老师都有同感,“好象除了打之外家长就想不出办法了。如果再三跟家长说不要打孩子,好好跟他们说,家长们就说你们老师都说不通我们就更说不通了。”有相当一部分家长在打完孩子后给老师打电话,说:“老师,还请你多教育,我们都忙,实在管不了。再不听话你就和我们说,你们能教育不能打,我们能打。”老师们说:“好象教育就是学校的事,家长除了打就可以不教育的。”为此老师们常常有心理压力,不想让学生挨打就不能告诉家长,不告诉家长又实在承担不了这个责任,“何况学生放学后我们根本就管不到。”老师们无奈地说。更让老师们头疼的是,家长们呈三极分化的状态,要么是打,要么就是怕,要么就是不在乎。有相当一部分早恋是家长先发现的,一位老师说了这么一件事:一个男生的父母发现孩子经常深更半夜地接到电话,而且一打就是一两个小时。平时大大咧咧地突然要起了好看,周六周日总找借口出门,一出去就是一天,钱也花得特别厉害。父母工作忙,就派奶奶侦察,又是监听电话又是跟踪,终于发现了孩子的秘密。父母和奶奶一商量,谁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平时宠惯了,不舍得打,不打又不知道怎么说,生怕孩子知道他们对他的“监视”发脾气,最后奶奶跑到学校找到老师,把情况告诉老师,说:“我们真不知道怎么教育,还是老师教育教育吧,不过千万别让他知道是我们发现的。”“一个皮球就踢给了老师,可是那男生女生在学校表现挺好的,成绩也不错,叫老师怎么说?”这位老师说这样的家长还不在少数。记者问老师遇见这样的家长怎么处理他们的孩子,老师说:“只要他们在学校没有这方面的表现,老师是不好说什么的。”另有一部分家长则根本就不把这当回事,理由也是反正有学校教育就可以了。记者在采访中听到这样一件“趣事”:一对男生女生早恋,老师教育无效,在开家长会的时候把双方家长一起留了下来,老师这边情况还没汇报完,两位母亲已经聊得热火朝天,又是互相了解家庭情况,又是互相介绍自己儿女的优缺点,“简直就象是在攀亲家。”老师哭笑不得地告诉记者当时她的感觉。末了双方家长都说既然孩子在上学,这种事情有老师教育就行了。老师说:“当时我请他们也能共同协助教育,他们说我们总不见得让孩子转学。”老师们都说,在早恋问题上,家长们普遍将皮球踢给了学校和老师,如果孩子早恋,就怪学校校风不好,怪老师没有水平。这给老师们增加了很多压力和难度,因此有相当一部分老师就整天盯着男女生的关系,一有风吹草动,不管是真是假,一竿子打击一大片,弄得学生很反感,老师吃力不讨好。

堵还不如疏

第3篇:初中男生青春期教育范文

摘 要 体育课是《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在学校的具体实施,目的在于鼓励广大青少年自觉积极的锻炼身体,提高体育素养,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中学体育是学生接受体育教育的关键阶段,为此,加强学生锻炼与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成为提高学生健康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 太原市清徐县 中学生 体育课 态度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以太原市清徐县四所初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四所初中学生对体育课态度进行调查分析。

(二)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设计并发放“中学生对体育课看法的调查表”,对四所学校的学生进行随机抽样,发放调查问卷400份,回收问卷370份,有效问卷350份,有效率87.5%)。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太原市清徐县中学生的基本情况

被调查者中有230名男生和120名女生,其中自我感觉很健康和健康的分别占14.3%和48.6%,一般的有23.7%,有12.9%和0.5%的学生认为自己不太健康和不健康。这个结果与体育教师的认识有较大出入,有97%的老师认为学生的健康水平一般,有老师认为,现在的学生身体素质每况愈下,甚至有一部分学生连最基本的体育课都不能坚持下来。调查显示,各个学校每周都设有两节体育课,每节课都是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跑、跳之类的单一活动,很少有学生自由活动时间。更有甚者有些体育课被文化课取代。

(二)中学生对体育课的态度

态度是影响学习效果非常重要的非智力因素之一。学生对体育课的态度,主要由学生对体育课的认知成分、情感成分、行为意向三个要素组成。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大部分的同学还是喜欢体育课,有14.57%的学生持无所谓的态度,33.14%的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其中男生占13.71%,女生占19.42%。显然女生比男生不喜欢上体育课的现象明显。在不喜欢上体育课的学生中,有65%的学生表示喜欢体育活动但不喜欢上体育课。这说明:学生是否喜欢体育课,直接取决于对体育课的内容与形式是否感兴趣,两者呈显著相关性。

(三)学生对体育课学习持不同态度的原因分析

1.客观因素

(1)场地器材不足。调查四所学校发现,篮球场、足球场和乒乓球每个学校都有,未设羽毛球场。随着经济的发展,运动场所的增加,学生对体育设施及学习环境的要求提高,体育设施不完善及器材的不足已经严重影响到学生的上课心态。

(2)体育教师因素。学校在体育方面的经费投入有限,致使学校在体育课上人力投入不足,部分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态度不端正、自身的专业水平也不过硬,课程没有新颖性、趣味性。且个别教师采取放羊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自由活动,致使一部分学生对体育课不感兴趣和不参与。另外,有学者认为体育老师应该是体育课的主导者、组织者,学生兴趣的调动者,老师上课的态度、讲话方式及其上课的形式直接影响学生对体育课的态度。

(3)学校领导态度因素。学校教育以应试教育为主,学校领导多关注升学率,对基础文化课的重视较高,忽略了学生的身体素质练习,纵容文化课替代体育课的现象发生。这显然是违背终身体育理念的。

2.主观因素

(1)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特点。科学研究证明:现在学生普遍早熟,初中时期男女生都已进入青春发育期,第二性征发育已经趋于成熟,身体素质的发展出现停滞和下降的趋势。青春发育期的女生对于身体锻炼是非常重要的,但大多数遇到例假时连体育课都不上,认为例假期间不可以体育活动。青春期女生在情感上自尊心强,害怕挫折和失败,内向、含蓄、敏感,缺乏勇气和自信;重视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情感不易外漏。这些使得她们在体育课上活动时怕受伤、怕苦、怕累、怕脏、怕别人笑话,导致女生比男生普遍不喜欢上体育课。

(2)课外体育活动参与程度。体育参与行为不仅包括课堂体育教学活动部分,还包括了课外体育活动的参与。调查显示:学生最喜欢的休闲方式依次为上网、看电视、逛街购物、学习和睡觉,有极少学生会投入到课余的体育运动中来。由此可见学生进行课余体育运动情况不容乐观,这也说明了大多数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的习惯。

三、建议

(一)提高学校领导层、管理者对体育课的重视,体育与文化课齐头并进。学校可通过体检的方式让学生对自身健康状况有一个科学的认识,并以此为依据对学生进行合理体育训练。同时要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通过讲座、成立体育社团等方式让学生真正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终身锻炼习惯,自觉、积极地坚持终身体育锻炼。

(二)体育教师的素质直接关系到体育课的成功与否。体育教师理应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深入钻研教材,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增强课堂趣味性,使学生真正从体育课中体验到收获的乐趣。同时根据青春期学生的心理变化和生理特点来有针对性的安排教学,因材施教,事半功倍。

(三)清徐县中学体育场所存在明显不足,建议这些中学向上级行政主管部门申请体育经费的投入,改善教学条件,建设所需体育场馆,以此提高学生参加体育课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蔡学俊,张忠琳.中学生对体育课态度及期待的调查江[J].江西教育.2007.24:30.

第4篇:初中男生青春期教育范文

关键词: 小学生 异往 调查研究

1.问题的提出

青春期是儿童生长发育到成年的过渡时期,是人的一生中身体急剧发育的时期。有心理学研究者在研究中界定青春期的异往,主要是指从初中开始对异性感兴趣到与异性恋爱的男女同学交往。[1]根据我国的有关调查,随着营养状况的改善,外界环境的影响,以及早期的教养方式等因素,儿童青春期有明显提前的趋势,男女生生理成熟时间提前到12―16岁。[2]根据我国小学生入学年龄推断,高年级小学生正处在儿童青春期开始时期。随着小学生生理成熟的提前,各种各样的青春期困扰也会相应提前,异性的交往问题就是其中之一。小学生由于自身心理素质发育不成熟,还不能正确对待异性相处的问题,感情的困扰有时无法对其父母或者老师倾诉,又害怕别人知道,从而出现相应的心理问题。[3]我们不能把儿童的异往窄化为只属于性道德和性教育的一部分,而应该看到儿童与异往是儿童社会化交往的一部分,它能够促进儿童身心发展。[4]所以青春期和与异往不能局限于一个时期一个方面。从个体发展来看,与异往是从儿童与社会接触开始到老年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从个体社会化来看,儿童和异往是人际交往的一部分,它能促进个体心理健康的发展,包括儿童自我同一感的养成,个体的心理需求的满足等。儿童在青春期与异往成为人际交往的一个重要部分,处理不好,容易对今后个人生活产生重大影响。

调查研究发现,六年级小学生普遍提前进入青春期,由于能力和经验发展有限,他们对和异性相处产生某些心理变化,值得教师、家长乃至全社会的关注。我们从小学生与异往的状况、心态、认知三方面进行调查,对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引导小学生与同伴发展健康关系;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际交往观念;体察小学生情感困惑,做知心朋友;营造小学生团结友爱互助氛围。

2.研究对象

2.1调查对象。

采取整班取样方法,选取安徽芜湖市三所小学六年级上半学期的397名小学生进行调查。回收问卷100%。男女性别比例相当(其中男生187人,女生189人),未填性别21人。六年级学生平均年龄为12.02岁。

2.2问卷编制过程和结构。

本研究根据儿童发展特点自编调查问卷,结合对小学生的访谈方式,首先进行预调查,如在小学抽取7名小学生进行结构化访谈,深入了解学生在这个时候的异往状况,然后参考他人文献,[5][6][7]编制141个问题。进一步与小学老师进行访谈,从中挑选16道问题。

2.3研究过程。

2.3.1施测

调查采用团体施测法,由心理学专业的本科生担任主试,施测前均接受严格培训。学生问卷的施测分学校分班级统一进行,测试时间为15分钟左右,由主试按指导语向被试说明测验要求后,学生填写问卷,当时回收并逐一审核。

2.3.2数据处理

对所收集的问卷进行初步整理,剔除无效问卷18份(无效问卷包括被试全部填写相同答案的问卷和被试故意填错的问卷),得到有效问卷379份。运用SPSS15.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并进行卡方检验。

3.结果分析

3.1小学生与异往的状况。

评价小学生人际关系,首先看能否与同学很好地相处,这包括与同性或与异性同学的交往。调查发现与同学很好相处的占多数,说明大多数小学生可以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为了深入了解这个时期的小学生与异性相处的情况,我们列出性别差异进行调查(见表1)。

结果表明,六年级小学生同往过程中好相处的和一般相处的比例是被调查人数的96.2%,而与异往中好相处和相处一般占到73.1%。

六年级小学生有没有异性好朋友?如果有,是什么样的?如果没有,想不想有?结果也不相同。六年级小学生中有54.9%有异性好朋友,有44.4%没有异性好朋友。在44.4%的小学生中有26.3%很想有异性好朋友,73.7%的不想有异性好朋友。六年级小学生中有比较仰慕或有好感的异性同学有47.2%,没有比较仰慕或有好感的异性同学有51.7%。有4名学生未填写。这说明小学生有交异性朋友的渴望,但目的性说不清楚。

对小学生的访谈调查显示,小学高年级学生分辨不清楚是对异性的“爱”还是对异性的某一方面的羡慕、崇拜。14.5%的学生认为只在心里想着,表面对对方表现冷漠和排斥;有45.4%认为要正常交往,保持朋友关系;有6.6%认为可以尝试谈恋爱;有32.2%的学生认为这是很不健康的想法,要压制自己。

从上述比例中说明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具有“爱”的观念,由于外界环境影响和家长的简单干预,一部分学生对与异往产生抵触情绪和不良认识,更愿意与同性相处。

六年级小学生与异性相处时,异性同学身上哪些特点是异性被接纳的因素。我们对208名有异性好朋友的小学生进行了调查,其中有8人对异性好朋友的最主要特点不明确。下面对剩下的200人进行统计分析(如表2)。

以上表格说明小学六年级男女生在与异往、朋友选择方面没有差异(x2=7.578,p>0.05),有42.5%的学生选择性格好的异性朋友交往,在总数中比例最高。高年级小学生在现有知识条件下,对交异性朋友的选择,会影响该批个体长大后选择亲密伴侣的内在倾向。这不能不引起教师、家长的注意。

3.2小学生与异往的心态。

六年级小学生中有8.4%对与异性同学交往时有焦虑不安和困惑,认为会影响学习与生活,有17.7%与异性同学交往时有焦虑不安,但是没有影响到学习和生活,有29%与异往过程中偶尔会有焦虑不安,有43.8%是完全不会有困惑焦虑和不安。那么在不自然行为表现方面男生女生有没有差异呢?(见表3)。

表中结果显示,男生女生在对待异性有不自然的行为方面差异显著(x2=8.383**,P<0.005)。结合上述焦虑和困惑的比例,说明已经有小学生感受到与异往的不自在。这种不自在有可能是源自儿童本身在人际交往方面的性格,也有可能是儿童青春期的早发育,从而对异性产生好感。女生相比男生更容易显得不自在。有可能是因为女生由于社会角色的定位,在人际交往中显示出更加被动和内心细腻的一面,还有可能是因为女性比男性成熟早,相对于男性,更早表现出对异性的朦胧好感。我们在对小学生进行访谈的时候,发现由于外界媒体影响,小学生之间经常拿“谈恋爱”来取笑与异性相处的同学,造成一定的误解。针对这种误解,调查发现有39.3%认为在和异性同学正常交往过程中被误解而感到生气,有21.4%会反思,有36.1%采取无所谓的态度,有2.4%认为被误会就假戏真做。

3.3小学生与异往的认知。

看到小学生男女交往密切的时候,六年级小学生中有42.7%认为这种关系是普通朋友关系,有56.2%认为这是一种恋爱关系,有4名学生未填写。数据显示,对异性朋友关系的猜测,几乎有一半学生都选择是“恋爱关系”,认为只要一男一女关系亲密就是恋爱关系,表明他们对恋爱关系的概念模糊不清。对于男生女生有亲密关系的原因,六年级小学生中有18.7%认为这是精神需要,有48.5%认为这是相互欣赏,有11.9%认为这是攀比心理,有19.8%认为这仅仅是寻找新鲜感。与异性相处是否会影响六年级小学生的学习呢?19.8%的学生认为会影响学习,是一种消极行为;有51.2%的学生认为无所谓,和同性同学一样交往;有29.0%的学生认为这是一种积极的行为,有利于促进学习或者广交朋友。相关资料显示,进入青春期的青少年还不能分辨“爱情和友谊”这个概念。[8]关于男女之间有没有真正的友谊,六年级小学生中有67.8%觉得男女之间有真正的友谊,有31.4%表示男女之间没有真正的友谊。189人中有77.2%认为友谊常常遭人误会,22.8%认为友谊深了自然就成了爱情。数据显示和原有结论相符,高年级小学生经常把友谊当情,这种简单粗浅的认识会影响他们对异性的正常交往。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3.4小学生与异往出现问题的解决途径。

六年级小学生异性同伴之间的相处可能会产生一些困惑,他们是如何解决的?我们对六年级小学生的解决方式进行调查,发现在这个时期的学生对问题的解决办法各异,其中“自己解决不求助”和“朋友同学之间探讨”一起解决比例相对较高,这符合心理学研究者叶子、庞丽娟的研究:随着儿童独立性和心智不断成熟,同伴的关系影响力会超过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9]调查显示只有9.2%的学生会寻求长辈支持。

4.讨论及建议

小学高年级小学生与同伴交往的良好思想和行为对今后一生的人际关系发展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个阶段强调小学生以学业为重的同时,不能忽略小学生的情感发展和人际交往行为;有时学习出了问题不一定是他们偷懒,很有可能是人际交往关系中出现问题,所以呼吁教师和家长在关注孩子学习成绩的同时,也应该关注他们内心情绪的变化,特别是与异往时出现的各种心理现象,要积极引导和帮助他们正确处理好与异往关系。

4.1引导小学生与同伴发展健康关系。

上述调查显示小学高年级学生大约有三分之一和异往较少,甚至有一部分学生和同往也比较少,这可能与孩子从小的气质、家庭教养方式对孩子的错误强化,以及在学校班级氛围和老师的消极对待有关。这就需要家长和教师多观察、多留心、多引导;对待不敢表达自己、不敢和别人接触的孩子给予更多关爱,促进他们与其他同学的沟通。教师还可以组织班会讨论,或利用课外活动的时间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教导学生如何更好地发展人际关系。家长要经常注意孩子与人交往的表现,给予正确的疏导,鼓励孩子发展正常的人际关系,切忌简单粗暴地处理和干预孩子与异往。

4.2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际交往观念。

小学生与异性相处,是友爱还是情爱,小学生心目中没有正确的概念。有些学生认为“异性亲密交往就是男女恋爱关系”,“与异往是消极的”,等等。调查中对小学生和小学生的老师进行访谈,发现六年级小学生和异性同伴相处的时候,有的小学生认为和异往是单纯的友谊,有的小学生认为是“爱”。目前受计算机、电影、电视等多渠道的媒体影响,小学生对很多概念的认识是模糊的、粗浅的,比如“恋爱”“爱”“男女关系”等,这就需要教师有预见性,可以提前在适当的场合解释这些概念的真正含义,用一种科学的态度对待“爱”的话题,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与异往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发展正常的友情。

4.3体察小学生情感困惑,做知心朋友。

小学高年级学生与异往时产生困惑和不安,甚至有的时候会影响学习和生活;有些小学生生理成熟较其他小学生早,但是相应的理解力和判断力还不成熟。由于社会上的各类媒体带来的负面信息,小学高年级学生容易产生困惑和焦虑,并在交往行为上产生退缩。为了使这种不安和困惑减少或消除,老师和家长应该洞察孩子的情绪变化,做他们的朋友,特别是对女孩子的关注应多于男孩子,使他们及时表达自己的情绪,了解他们情绪背后的原因,从而在源头上解决孩子的困惑。

4.4营造小学生团结友爱互助的氛围。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与异性相处时,容易受到同伴的影响,还容易成为被模仿的对象。一部分学生对别的同学和异往的态度在群体中所占的比例,显示他们对异往的主导思想。如果把握这种主导思想,并加以影响,就可以使一些孩子在和同伴交往的活动中改变对异往的错误思想和一些消极行为,这一点班主任的责任非常重大。要形成班级的良好风气,应该先从班级中有影响的几个人开始,让他们做榜样,然后营造一个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氛围。家庭环境氛围也特别重要,父母让孩子广交朋友,在家庭中聚会,一起学习,一起探讨,对孩子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很有帮助。同时也呼吁电影、电视、广播等媒体多做正面宣传,关心下一代儿童的身心健康和发展。

参考文献:

[1]任苇,杨巧.童年经历与青春期异往障碍[J].中国青年研究,2008,(04):72-103.

[2]季成叶,李勇.1985―2000年中国青少年青春期生长长期变化趋势[J].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03,VOL14,(5):271-275.

[3]孙红梅,姚本先.1999―2009年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的研究[J].中国校医,2011,1,VOL25,(1).

[4]王磊.青少年异往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M].2003:4-7.

[5]青春期教育研究课题组.青春期教育调查报告书[R].1990,(06),(第1版).

[6]陈军,隋欣.初中生异往心理发展调查[J].心理科学,2009,32,(5):1228-1231.

[7]陈仙梅.儿童青少年与异往心理发展的抽样调查[J].心理学探新,1992,(04):57-65.

[8]傅金芝,董泽松.近20年来国外有关青少年同伴关系研究进展[J].红河学院学报,2004,(06),VOL2:75-78.

[9]叶子,庞丽娟.论儿童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的相互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9,(04):50-57.

第5篇:初中男生青春期教育范文

【关键词】 中小学生;营养状况;调查分析

营养状况是疾病防治和保健服务的集中体现, 为了解汕头市龙湖区中小学生营养状况, 以便更好开展学生营养不良、超重及肥胖的综合防治工作, 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作者于2012年下半年通过学生体检, 对龙湖区中小学生营养状况进行了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抽取2012年10~11月份龙湖区学生体检6所中学11所小学, 其中男6955名, 女6531名, 共计13486名中小学生。

1. 2 方法 按《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研究工作手册》要求测定身高(cm)、体重(kg)等指标;用身高标准体重法评价学生营养状况, 体重低于90%标准体重为低体重(轻度营养不良), 低于80%标准体重为中度营养不良, 高于110%标准体重为超重, 高于120%标准体重为肥胖。

2 结果

2. 1 总体营养状况 由表1可知, 2012年龙湖区中小学生正常体重检出率为55.12%, 营养不良检出率为5.36%, 较低体重检出率为26.12%, 超重检出率为4.26%, 肥胖检出率为9.14%。

2. 2 不同性别学生营养状况比较 男生营养不良和肥胖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女生, 女生较低体重明显高于男性, 超重检出率男、女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2. 3 不同年龄中小学生营养状况 男生营养不良检出率在9, 11和16岁3次达较高水平;女生8岁时上升, 以后开始下降, 13岁时又升, 而后下降, 16岁时再次上升。男生肥胖率一直呈较高水平, 7, 8, 10岁为高峰期;女生7, 9岁时较高, 到14岁时处于较高水平, 以后开始下降。由此可见, 营养不良易感人群男生初、高中阶段, 女生主要在14~16岁高中阶段;肥胖易感人群男生为小学和高中阶段, 女生各年龄阶段不明显。见表2。

2. 4 不同学段学生营养状况比较 在各个学段中, 选取7~11岁小学生, 12~14岁初中生, 15~16岁高中生进行比较。高中学生营养不良高于小学初中,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11, P0.05), 小学生与初中生超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肥胖发生率小学生高于中学生(χ2=10.94, P

3 讨论

3. 1 营养不良状况 检测结果显示, 2012年龙湖区中小学生营养不良率为5.36%, 男生显著高于女生;营养不良易感人群男生在初高中阶段, 女生在高中阶段。其原因可能是:中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突增阶段的继续期, 新陈代谢旺盛, 对各种营养素的需求量相对增大;且学生负担相对较重, 尤其是高中生学习和精神压力较大, 营养供给达不到要求, 很容易导致营养不良。女生为追求形体而控制饮食, 再加上进入青春期的女生周期性月经失血有关。

3. 2 肥胖状况 2012年龙湖区中小学生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分别为4.26%和9.14%;男生肥胖检出率显著高于女生;男生在小学和高中阶段, 女生在各个年龄阶段肥胖没有明显差异。

肥胖对学生的社交和心理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也容易引发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疾病, 因此学校应把营养知识纳入中学的教育内容, 以宣传普及营养知识为主要手段, 让学生掌握合理营养、平衡膳食的知识技能, 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行为和生活方式, 提高自我保健能力, 从而降低营养不良和超重的发生率, 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体育卫生艺术司, 学校卫生人员培训教材.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 2002:414-433.

[2] 白呼群, 主编.学校卫生情况年报表填报说明及技术规范.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1992:30-32.

[3] 连志勇.沈阳市中小学生1996~2003年营养状况趋势分析.中国学校隆, 2005, 26(4):301.

[4] 中国学生体质健康研究组.2000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315-318.

第6篇:初中男生青春期教育范文

关键词:初中生;自我意识;心理发展

中图分类号:G4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5)06―0001―04

一、引言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身和对自身与周围世界关系的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三种心理活动机能,是一个多层次心理功能系统。自我意识是人的个性特征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完成社会化进程的基础。自我意识的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能够帮助个体很好地解决社会适应问题,并且可以通过个人的自我意识水平来预测社会适应行为,从而促进个体生存和发展。[1]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自我意识从发生、发展到相对稳定和成熟,大约需要20多年的时间。个体自我意识发展有两个飞跃期。第一飞跃期大约在1~3岁,是以儿童可以用代词“我”来标志自己为重要特点的。第二飞跃期是初中阶段。[2]美国心理学家霍尔所说的“疾风怒涛时期”、德国心理学家勒温所说的“边际人”、美国心理学家艾里克森所说的“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的阶段都指的是初中阶段。[3]这个时期的少年是个矛盾体,一半幼稚一半成熟。

在20世纪初,瑞士认知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美国教育家杜威、心理学家桑代克等学者都在不同方面论述、研究了认知活动中的自我监控与调节问题。他们在一定程度上都说明了自我意识过程,积极自我监控行为和评价自我的能力在认知活动、学习活动中的突出地位。奥尔波特、弗洛伊德、艾里克森、罗杰斯等人也都提出了自己的自我发展理论[4],为自我意识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在我国,对于青少年“自我”的复杂性,近年来不断有研究者尝试去探索它的奥秘。这其中有致力于静态描述的,如,郑勇、黄希庭(1998)的《自我同一性状态对时间透视体验的结构关系研究》[5];也有侧重于动态发展的研究,如,杨心德(1985)《关于初中生自我意识的研究》[6]等。

尽管目前学者们在自我意识方面有不少研究,但对于初中生而言,自我意识发展是否存在性别、年级差异仍有争议,并且对“自我意识的发展水平如何影响他们的行为和活动”缺乏重视。因此,本研究以初中生为研究对象,研究初中生自我意识发展的整体特点以及初中生自我意识发展的差异比较。通过调查来了解当今时代背景下的初中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在切实推进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初中生自我意识健康全面发展、培养积极的人格品质、推动素质教育更好地实施等方面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同时,为一线教师发现并矫正初中生学习成长中存在的问题提供参考资料。

二、方法

1.研究对象

选取吉林省敦化市某中学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的学生,每个年级随机抽取2个班级,研究对象为年龄范围在12~16岁、没有躯体和精神疾病、智能发育正常的学生。共发放问卷300份,收回295份,收回率98.3%。剔除无效问卷1份,得到有效问卷294份,有效率为98%。其中男生155 人,占总人数的52.7%;女生 139人,占总人数的47.3%。七年级94人,占总人数的32%;八年级 99人,占总人数的33.6%;九年级 101人,占总人数的34.4%。

2.研究工具

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PHSS)是美国心理学家Piers和Harris于1969年编制、1974年修订的儿童自评量表。这个量表主要用于评价儿童自我意识的状况。它分为6个分量表,分别为行为、智力与学校情况、躯体外貌与属性、焦虑、合群、幸福与满足。

本量表包含80项是非选择题,适用于8~16岁儿童。量表题目答案都由“是”或“不是”两个选项组成,采取正性计分方法,被试得分越高,说明其自我意识发展水平越高。量表规定,在第30百分位(相当于粗分46)和第70百分位(相当于粗分58)之间属于正常范围。

该量表在国外应用广泛。据心理测量年鉴第九版(MMY-9)统计1978~1986年收录的引用文献最多的50个测验中,该量表排在第33位。该量表于1990年被湖南医科大学附二院精神卫生研究所苏林雁引进,并对其进行标准化。本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其重测信度间隔2周为0.81,间隔3周为0.74;Cronhach的a系数为0.61(合群)~0.75(行为),各因子内部一致性较好。[7]

3.施测及数据处理

本研究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团体施测。在主试读完指导语之后,每位学生独立完成问卷,并当场收回。在施测过程中,尽量保持环境安静,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主观经验答题,同学之间不许进行交流。遇到不懂的问题由主试统一回答。该问卷为不记名问卷,问卷收回后进行逐一筛选,剔除无效问卷。

把原始问卷的分数录入到SPSS17.0中,再计算各个维度的因子分。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主要使用的统计方法有:描述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等。

三、结果

1.初中生自我意识发展的整体特点

在考察初中生自我意识发展的整体特点的研究中,我们使用描述统计的方法,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从数据分析结果来看,初中生自我意识的总体平均分数为54.82,和国内其他学校的平均分相近。初中生自我意识整体上呈现正常状态。但在各个分量表中,自我意识与理论均值间存在差异。该量表每个维度的满分值不同,理论均值也不同。如表1所示,在躯体外貌与属性项目中,初中生自我意识分数(M=7.33)低于理论均值7.8,即表明初中生对于自己外貌方面有较低的自我评价,对仪表有较多的关注。而在其他项目中,初中生自我意识平均分均高于理论均值,尤其在行为项目中,该学校的初中生自我意识分数(M=11.84)偏高于理论均值9.6,说明该校学生认为自己行为得当。

2.初中生自我意识发展的性别差异比较

为了考察初中生自我意识发展的性别差异,我们对各个分量表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结果显示,男生和女生在自我意识发展的总体水平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t=-0.778,p=0.828>0.05)。男生对自己的行为、合群的满意度(M行=11.67,M合=8.39)略低于女生(M行=12.03,M合=9.02)。而在焦虑这个维度上,女生得分(M=8.86)略低于男生(M=9.14)。这一结果表明男生更注重人际关系方面,认为自己的行为是否得当,以及自己能否与他人融洽地交往是评定自己很重要的因素。男生的同伴关系决定着男生自我意识的发展。而对于女生而言,焦虑得分较低表明女生更容易出现紧张、烦恼等情绪上的心理问题。

3.初中生自我意识发展的年级差异比较

为了考察不同年级学生在自我意识发展水平及各维度是否存在显著差异,我们进行了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由于躯体外貌与属性这一维度中各年级存在差异(F=6.373,P=0.002

我们进一步对自我意识各因素分别进行多重组间比较分析,结果表明,6个因素在八年级与九年级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而在躯体外貌与属性这一维度中,七年级和其他两个年级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七八=0.013

四、讨论

1.初中生自我意识发展整体特点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初中生自我意识发展整体上呈现正常状态。但在躯体外貌与属性这一维度中,初中生自我意识分数低于理论均值,其他维度分数均高于理论均值,尤其在行为这一维度中偏高。这与杨善堂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初中生自我意识是随年级的增高而有序地非匀速地发展的。[8]

由于初中生身处青春期,是人生的过渡阶段,心理素质还不够稳定,属于心理上的“断乳期”,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加速期,即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也是社会化人格的一个重要时期。“自我意识的发展究其本质是人逐渐走向自主乃至自由的过程。”[9]在这个阶段的青少年开始将注意力从外部转向内部,指向自我的内心,更多地在意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尤其是异性对自己的看法。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主要有:独立意识逐步增强;自尊心不断提高;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着封闭性与开放性。

2.初中生自我意识发展的性别特点分析

初中生自我意识发展在性别整体上没有显著性的差异。男生在行为和合群这两个维度的得分低于女生,这表明男生更重视人际关系,女生比男生更合群一些。而女生在焦虑这一维度的得分低于男生,这表明女生的情绪问题较多。这与以往的研究基本一致,研究结果也符合心理学一般规律。

这一性别上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与男生和女生的本身的性格特点有关系。男生活泼好动,喜欢成群结队,因此更重视自己的行为是否和集体中其他人相符合,更重视同伴关系,即用自己是否合群来评价自我。女生大多喜欢安静,对于身体或者心理上的一些小变化,情感比较细腻、敏感,常会产生焦虑的情绪。女生更注重学习,而男生更喜欢用朋友来评定自己的价值。 本研究与张亚男的研究一致,表明男女生性格差异是产生初中生自我意识发展的性别特点的主要方面。[10]

3.初中生自我意识发展的年级特点分析

数据分析的结果表明,八年级与九年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七年级与九年级学生自我意识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八年级是自我意识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是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时期。九年级学生在躯体外貌与属性方面的关注度最高。随着年龄的增长,进入青春期的初中生更加关注形象的变化。随着升学临近,九年级学生学业负担与日俱增,学习竞争激烈及压力增大,这些学生会产生一系列的情绪波动,影响自我评价。七年级学生与九年级学生有较多的焦虑。从小学跨越到初中,接触到新的班集体,七年级学生更需要适应新的环境,焦虑较多。而在幸福与满足项目中,八年级学生平均分数最高。因此,应注意培养八年级这一特殊时期的自我意识,为更好地迎接中考做准备。作为教师与家长,应及时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给予他们积极的暗示与肯定,从而使他们对自己有更深入的认识,对自己的评价标准也逐步趋于客观、全面,有更好的自我调节能力。

五、结论

本研究通过对敦化市某中学的300名初中生自我意识发展特点的调查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本研究中的初中生自我意识发展水平与全国水平相当。在躯体外貌与属性这一维度中,初中生自我意识分数略低于理论均值,即表明初中生对于自己外貌方面有较低的自我评价,对外貌有较多的关注。而在其他项目中,该学校的初中生自我意识分数略高于理论均值。尤其是在行为项目中偏高,这表明,初中生对于行为问题较满意,认为自己行为得当。

2.初中生自我意识发展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在行为和合群两个项目中自我意识分数略低于女生。而女生在焦虑项目中自我意识分数略低于男生。

3.初中生自我意识发展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八年级是初中生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期,也是加速期。各个年级的学生在不同的分量表中具有显著性差异,具体表现在躯体外貌与属性、焦虑两个维度中。即在躯体外貌与属性这一维度中,九年级得分高于七年级。在焦虑这一维度中,九年级得分低于七年级。这说明初中生自我意识发展随着年级的升高呈现上升趋势。

[参考文献]

[1]Lawrence A P,Oliver P J著.黄希庭译.人格手册:理论与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肖晓玛.初中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D].广西师范大学,2002.

[3]林崇德主编.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4]黄志汉.初一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状况及教学促进策略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5]郑涌,黄希庭.自我同一性状态对时间透视体验的结构关系研究[J].心理科学,1998(03).

[6]程乐华,曾细花.青少年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0(10).

[7]苏林雁,万国斌,杨志伟等.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在湖南的修订[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4(01).

[8]杨善堂,程功,符丕盛.初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特点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0(01).

第7篇:初中男生青春期教育范文

【关键词】 青少年; 生殖健康; 教育

The existing problem on adolescent’s reproductive health under the social changes

ZHANG Zhihong, WANG Hui, WANG Hao, MA Xiaoliu, HAN Jianyuan

Tianjin Municipal Research Institute for Family Planning, Tianjin 30019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s: To explore the current reproductive health problems among the teenagers via discussing the issues with the public educators from different divisions. Methods: The quantitative In-depth interviews were employed. Results: The risks and problems that the teenagers might be faced, such as premarital sex experience, early pregnancy,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problem, and adolescent psycho-health problem, were analyzed, in terms of the social aspect of sexuality, adolescent psycho-demands, the conflict between traditional education and new concepts, as well as the essential guidance of the public education. Conclusion: The necessity and urgency of the teenage RH education were addressed while understanding the problems that the teenagers faced.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educators should treat the current problems from the adolescents’ point of view, and adopt the new education concept in the teenage reproductive health education.

【Key words】 Adolescents; Reproductive health; Sex education

随着社会各界对青少年生殖健康问题的认知逐渐深入,青少年生殖健康教育日益受到社会、学校、家长、政策指导者以及学生自身的重视。教育带来了人们观念的改变,过去人们对性问题难于启齿、谈性色变,现在性教育已逐步的被引入课堂,并开始成为青少年想学和爱学的一门科学学科。教育也带来了人们更深刻的思考,不同的时代背景下青少年面临着不同的生殖健康风险和问题。

1 资料与方法

本调查采用面对面个人深入访谈的方式,选择研究专家3名、教育领导4名、一线教师2名、媒体人士2名、家长4名以及学生5名,共计20人。其中家长为男女各半,学生代表了初、高中的各个年龄段。

访谈由采访者和录音员(兼观察员)2人组成。为使访谈在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采访前拟好访谈提纲,并在采访时向被采访者介绍访谈的目的和内容,征得被采访者的认可。

每次访谈结束后,由课题组成员将采访录音整理成书面文字作为分析和总结的基础资料。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又是一代人的成长。这代青年人在社会变革中,面临着诸如社会价值观念的改变、功利意识和竞争机制的增强、家庭结构的改变特别是单亲家庭的增多、社会经济地位差别的扩大,以及各种性文化传播媒介的冲击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再加上生活水平的提高给青少年带来自身生理发育的提前,这一切都与我国现行教育体制的局限性、性教育的滞后以及社会各界教育观念的陈旧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矛盾使当今青少年在生殖健康方面面临很多风险和问题,如早恋、早孕、人际关系困难和青春期心理健康问题等。这些问题有不同时期青春期的共性问题,也有新形势下衍生的新问题,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性的社会性与个体的生理需求的矛盾

这是一种原始的冲突。生活在文明的社会,人类的性活动既要照顾到个体的生理需求也要顾及社会的行为规范,要有社会公德意识。处在成长阶段的青少年,社会意识和道德观念都尚未成型,青春期的到来又给他们带来对性的模糊的认识和本能的渴望,此时如何教育他们摆正性与道德的关系,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性价值观是非常重要的。

“我觉得我们到底给孩子们讲什么东西,谈性要和他的人生生命历程结合起来谈,到什么阶段的时候可以有。实际上我们告诉他人生过程中的一个很重要的话题。”(一专家)

“包括性与伦理的关系,就是说有了性冲动,或者青春期的一些观念、想法,它跟伦理的关系怎么处理?光说你不能这样做,但是怎么做呢?在问题出现之前对孩子进行一些正面教育。”(一专家)

谈到性就要涉及男和女。如何处理好青春期两往的问题是人生道路上的重要话题,否则它可能会影响一个人成人后的社会交往能力、婚姻和家庭生活。青春期的早恋现象是青春期两往的突出问题,也是一个传统的问题,不同时代的青少年都会遇到这方面的困惑,但过去早恋只是个别现象,人们也普遍持否定的态度。

“我们是庞大人口那一代,在这群人里谈恋爱的有,但很少很少。可是现在,我孩子的话,初中部都不少见。”(一家长)

而在当今的社会形势下,正值青春期的青少年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所处的家庭结构和社会氛围对他们的性格形成和交往方式的培养有很大的影响,这是与过去多子女家庭模式下的青少年所存在问题的不同之处。

“现在独生子女的状态,跟家长的共同语言少,容易异往。过去家里的子女多,男孩、女孩在一块交往,没有单独的,都是广交朋友。”(一领导)

“人是群居动物,他有社会性的。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如果永远是两个家长带着一个孩子,他有对伙伴的需求,尤其是青春期非常强烈。这实际上也是社会变迁,是我们只生一个孩子带来的一些成长中的问题。现在你要促进他到同龄群体中去。不能说怕孩子和异性发生问题,就让他独处。”(一专家)

“这些搞对象的孩子,家里的压力过大,这不见得坏孩子才那样,可能是他们太孤单,家里就一个孩子,周围也没有太接近的孩子。如果没有教育的话,男女生难免过早的走向咱们不愿意看到的现象。他们过于亲近,不知道界限在哪里。”(一家长)

在这种大的社会背景下,人们对“早恋”一词的含义有了新的理解,对“早恋”的现象亦有了各自更理性的解读,有认可,也有担忧。早恋已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青少年交往问题。

“现在有的专家称‘早恋’是练习的‘练’,练习交往。”(一领导)

“我觉得如果好的话可以发展,不好的话就没有必要。有的就是两个人在一起可以促进学习呀,可以互相帮助,这也不是不好吧。如果是耽误学习嘛,我觉得这就不好了。”(一高中男生)

“现在不提早恋啊,还是说青春期恋情吧。比较公开化了,以前是非常隐蔽的,很害羞,现在学生中存在一种攀比的心理,或者说觉得没有朋友呢是一种耻辱。原来在大学发生的现象,开始向中学蔓延了。”(一教师)

青春期恋情可能带来的过早的异性间亲密接触,对青少年的身心的伤害是不容忽视的,也是新时期在青少年中重视开展青春期性教育的原因之一。帮助和教育青少年从理解青春期自身的生理需求,心理情绪变化,青春友情、爱情、性与人生价值的关系的角度出发,从根本上杜绝青少年婚前的发生。

“据我们的调查,一半以上的高二学生都经历过青春期的恋情,在他们的行为上,有一部分同学涉及到了,保守的说也占了5%左右。而且他们把这种行为看的比较淡,觉得这是一种爱的真诚的付出。这让咱们挺担忧的。”(一教师)

“像一些孩子的交往啊,或有一些亲密行为,其实他不是自主的或是有意识的,往往是一种探密或是一种激情,但这确确实实需要一个指导性和引导性,做不到这一点危险性很大。”(一教师)

“他已经陷进去了,你再怎么对他教育,他已经受到伤害了。有很多问题,应该是防患于未然,应该提前来做。”(一专家)

“未婚妈妈很小也很少,但是我们就因为少而不去教育大家的话,只会越来越多而不会少。”(一医生家长)

2.2 成长的空间与心理需求的矛盾

社会的发展特别是信息的快速传递,全球一体化的不断深入,为当今青少年提供了接触新问题、获取新信息、接纳新观念和进一步挖掘自我、展示自我的空间。在这样一个宽松的成长环境下,青少年特有的叛逆、探究心理促使他们对一些新事物产生好奇并可能为之探索,善于冒险的特质和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又使他们容易在不明问题实质的情况下草率行动。

“青春期已经有反抗心理了,太冲动。还有好奇心,都想尝试一下,试完之后才知道好坏。好的知道好的结果,不好的后悔也来不及了。现在的女孩都这样。”(一学生)

生活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下,心理发育尚未成熟的青少年有可能受到好的影响也可能受到坏的影响,他们更需要来自家庭、同伴和社会的心灵关爱和教育扶持。因此,站在青少年的角度,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和判断是非的能力,及时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现在的社会良莠的界限比较模糊,一件事爱说三七开。小孩子也是小社会,把大事缩小了,人际交往,男女生交往,只不过没有人给他正确指导。”(一家长)

“现在是信息社会,孩子除了学习什么都不管,那是不可能的。孩子们都很反感家长这么教育孩子,找老师和家长都说不通,只能找同伴,可同伴的这种生理现象又造成男女孩子间的密切交往。作为老师用一种平常的心理看待孩子,实际是一个正常的生理需求,这里就靠引导。如果你非得把他往恋爱上引,那就适得其反。”(一领导)

另外由于成长过程中产生的青春期心理困惑,以及过早的来自社会的压力,使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需求更显突出,全社会都在呼唤具有实用意义的素质教育,希望能培养出具有健康人格的新一代。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应该是素质教育的很关键的一环,这种心理素质如果培养不起来的话,走上社会,实际上对于社会也是一种危害。”(一领导)

“现在的青少年特别难弄,他们既聪明又傻。学业的压力,光想着能成材,其他的日常生活都忽略了。素质教育等于零。他们连男性应该是什么样,女性应该是什么样都搞不清,只知道事业。因为长大他得成家有婚姻状态,一个‘缺腿’的人怎么能干好事业呢,不可以想象。”(一家长)

2.3 传统教育与开放型新观念的矛盾

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化,使青少年以发散思维的方式去思考问题、看待问题,新的理念与传统观念的冲突,亦使得传统的教育方式显得黯然失色。

“这种青春期恋情不仅被学生认可,而且是推崇。家长显得无能为力,老师在这方面也显得力不从心。从社会舆论上,也没有特别好的行之有效的办法。有一种刺猬理论,就说这个东西有刺,你碰它,他可能会扎手,你跟它远一点距离,他可能会好。就是说旁视,或者说只是给予关注,别过多的干预。”(一教师)

“我们也应该反思。就是说我们的观念跟现在这个现代社会有些不相容的地方。我们还站在自己那个年龄的那个封闭的社会。有的东西也是正面的东西,但我们看不惯,然后站在跟孩子对立的角度去批评孩子,而孩子也不能接受。这实际是成年人自身的缺陷,而这种教育也不能发挥它积极的作用。”(一专家)

那么,如何在新形势下将传统的教育方式与新的理念结合在一起,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以科学的眼光看待性、看待性教育,使教育真正落到实处,让孩子们受益,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需要研究的课题。

“对青少年来说,我们当初关注的是女孩子多一些,现在我觉得不是了。因为社会变迁了,这个观念在变了,变到了整个社会,男和女这样一个组成,才形成性问题,这个性问题,青少年既要谈男,也要谈女。”(一专家)

“因为社会的形式变了,社会在发展,你的形式不发展,再用老的方法,大家不认可,这就是德育要创新。有时候就是堵和疏的关系,这些东西还是得去疏导。因为你堵不住,这是人的一个正常的需求,正常的生理反应、心理反应。你从以人为本建教育,如果他的这些知识都是从学校教育或者正确的家庭教育中获得,我觉得可能要比他从一些旁门左道获得要好的多,学校我觉得要抢占这个空间。”(一领导)

2.4 大众媒介的宣传与主渠道教育口径不一致的矛盾

媒体的传播效应在青少年生殖健康教育中起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主流媒体的宣传可以催人奋进,而不良的信息则会误导青少年的观念和行为,使他们有可能甘愿冒危害自身健康的危险去尝试危险行为,并可能带来终身的幸福埋葬。

“医院做广告,无痛人流。我就说让孩子们看到之后,无所谓嘛。他发生后,反正无痛流产,跟玩儿似的。这对孩子们的伤害会有多大。”(一专家)

随着商业运行机制在大众传媒业的普及,媒体的宣传口径越来越不好把握,这就更需要我们主渠道教育把好这一关,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识别能力,使他们能顺利健康的渡过人生这一重要的转折点。

“广告的冲击力要比电视剧强。你现在调查调查小孩,他能背出来好多好多跟性有关的广告。”(一媒体人士)

“我们小时候说女孩子应该淑女,男孩应该豪放。现在说,男孩子也梳小辫,描眉打眼,弄得女孩子不知道怎么着了。但没有人告诉他们,你们这样不对。而且电视也是那样,大人比较帅的准梳小辫,那不都在教唆孩子嘛。”(一家长)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变迁,青少年生殖健康问题已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青少年的生殖健康直接影响着青少年成人后的生活质量。当今青少年面临着诸如生理发育提前、心理发育稚嫩、青春恋情的广泛认可、婚前不安全增多、生殖健康教育滞后、生殖健康知识和信息获取途径不畅等生殖健康新问题。这些问题或多或少的影响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也为我们的教育敲响了警钟,让我们认识到了为青少年提供生殖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目前我国的青少年生殖健康教育仍很不完善,缺乏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同步化和普及化,还不能切实满足青少年成长的需要。

根据对成都3335名15~22岁未婚青年的调查表明,初次发生年龄,男生平均19.78岁,女生平均年龄18.73岁,最小12岁[1]。根据对陕西省西乡高中一、二年级546人的调查表明,初次发生的平均龄为16.0±1.0岁(15~18岁)[2]。1988年和1995~1996年在上海婚前体检的女青年中,分别有73.1%和69.3%的对象有过性经历[3]。普遍的婚前导致人工流产时有发生,1991~1994年上海未婚流产所占比例分别是28.5%和28.78%;2000年未婚妊娠率31.8%,人工流产率27.3%[4]。婚前还使未婚青少年面临性传播疾病的危险,各地报道的性病患者中,未婚年轻人所占的比例达25%~42%。我国绝大部分的STD新病历发生在15~24岁的人群;一半以上的HIV新感染病历发生在10~24岁的人群[5]。以上数据说明婚前的低龄化和认可度的普及,以及未婚流产比例的上升趋势,性传播疾病在青少年人群的高发,都是当今青少年面临的主要生殖健康问题。这些现象的普遍存在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非常不利,这就提醒我们的教育者要从青少年的视角看待实际出现的问题,以防疏代替拦堵的教育理念开展青少年生殖健康教育。

与上述问题同时存在的是青少年的生殖健康知识的不足和社会服务资源的匮乏。山东万克德等的调查发现,绝大部分的青少年和未婚青年不能准确地说出目前社会上为他们提供了哪些和性与生殖健康相关的服务,更不了解遇到这方面的问题应该到哪些专业机构或部门去获取帮助[6]。在上海、四川等八省市开展的多中心研究显示,大多数未婚年轻人的性、避孕和性疾病防治知识非常有限,他们主要的知识来源于报刊杂志、书籍、电视等大众传媒和同学、朋友,他们对性与生殖健康的需求远远得不到满足[7]。通过对北京市18~24岁未婚女青年避孕知识、态度、行为调查表明,90%以上的女青年听说过和口服避孕药,50%以上听说过安全期和体外排精方法以及42.8%的人听说紧急避孕药。然而,除体外排精方法外,知道正确使用其他方法的女青年不到三分之一。此外,还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女青年认为使用会减少(38%)或感到不舒服(31%)或使用避孕方法太麻烦或耗时间(34%)[8]。2005年10月京津沪渝港澳六地联合召开的“城市现代化进程中青少年问题的预防与矫正”研讨会上,有专家指出,在传统的医疗卫生体制中,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又被称为“医学孤儿”,处于儿科、内科和妇科“三不管”地带。未婚青年人普遍认为社会为他们提供性、避孕和性传播疾病方面的知识很少。这反映了我国现行的针对青少年的生殖健康宣传教育和服务渠道严重匮乏,落后于时代的发展,与青少年的实际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这就更容易引发青少年的生殖健康问题。

因此,切实了解当今青少年所面临的生殖健康问题,对我们开展深入的生殖健康教育和服务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崔念,等.成都地区未婚青年性知识与调查[A].高尔生,楼超华主编.青少年及未婚青年生殖健康现状、展望及策略[C].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2,42-45.

2 郑全庆,等.农村中学生生殖健康需求调查[A].高尔生,楼超华主编.青少年及未婚青年生殖健康现状、展望及策略[C],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2,52-56.

3 杨柳.498例未产妇女人工流产原因分析[J].中国性科学,2005,14(6):35-36.

4 朱丽萍,等.青少年生殖健康现状与展望[J].中国妇幼保健,2003,18(11):696-698.

5 UNAIDS and WHO. AIDS Epidemic Update[C]. Depcember 2003, Genera: UNAIDS and WHO, 2003.

6 万克德,等.青少年和未婚青年性与生殖健康教育与服务需求研究―基于济南项目点的调查分析[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4,(4):19-23.

7 涂晓雯,等.中国八省市计划生育工作者对政府部门向未婚年轻人提供避孕服务的态度[A].高尔生,楼超华主编.青少年及未婚青年生殖健康现状、展望及策略[C].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2,141-149.

第8篇:初中男生青春期教育范文

【关键词】初中男生; 现状; 教学设想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9-0161-01

1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现状

1.1学习英语只是教师安排的任务。 在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我们很多老师总是布置许多课堂作业和课后作业,把知识硬塞进学生大脑,造成学生觉得学习英语只是在完成任务。尤其是男生,他们学习英语只是照搬照抄老师的教学内容,往往没有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认为这只是完成一项任务。

1.2男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普遍低于女生。 【案例描述】以下是我们曾听过的一节优秀老师的公开课。之前就听说那个班是个特别优秀的班级,学生的能力、学习成绩都是最好的。其中英语学科的平均分比其他班级相差近10分多。当天的上课内容是Unit 8 Reading Why don’t you learn to sing English songs? 教师的教学设计很巧妙,以What are your hobbies?导入话题之后,2名女生演唱了2首非常美妙的英语歌曲,感觉很地道;课堂的问答、讨论也都很流畅,一些开放性问题,如What are the advantages of singing songs? What other ways can help us improve English? 等等,学生也都有很出彩的回答,整个课堂气氛十分活跃。然而,我们总觉得缺了些什么。细心观察下来,我发现男生太安静了,唱歌的是女生、举手的是女生,提问的还是女生,女生“领衔主演”,而男生充当着“路人甲”甚至是“观众”的角色。课后统计发现:

项目 女生 男生 课堂发言 28人次 5人次 英语歌曲 2人次 0人次 主动提问 4人次 2人次 课中睡觉 0 2人次课后,我们与该班英语老师进行了探讨。老师无奈地坦言,平时该班学生的学习状况基本上都是这样的,好成绩确实应该归功于女生,是女生撑起了这片天空!虽然她也很担忧男生的学习状态,但又苦于没什么有效的措施,所以一直很 困惑。很多老师在教学中一味的强制性灌输,而忽略了教学的灵活运用。再加上由于农村学生家长的思想认识和重视教育程度的认知不够,对学生的要求不是很高,只把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学习标准,总总导致男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普遍低于女生。

1.3男生对英语学习有较强的叛逆心理。 在初中生这个群体中,男生的性格比起女生更活泼好动,特别是进入青春期,在性格上更趋于叛逆,体现在英语学习方面就是对英语充满了敌意。英语学科,在初中阶段很多知识点和语言点都必须靠长时间的机械记忆才能积累,而男生思维跳跃太快,急于求成。我们经常会遇到这种场景:老师布置抄写单词,短语,或背诵课文,听写时,男生就会讨价还价,不用抄写,听写或背诵最好。如果我们硬要他们做,他们干脆敷衍一下,或就不做。

2针对农村初中男生现状提出教学设想

2.1使英语学习成为一种快乐学习。 努力营造良好的英语课堂环境,激起男生乐于参与教学的兴趣。通过做Morning Report,让学生在课前五分钟用英语讲自己感兴趣的话,当然课前有准备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说英语,主动去接收英语知识,锻炼听说读写能力。针对男生对体育、车等比较感兴趣的情况,我们可以让男生用英语来表述自己所喜好的东西,让学生在互动中快乐的学习英语,逐渐在快乐的教学中接受英语知识。既克服了不敢说,害怕说心理。又提高了他们的课堂参与积极性。

2.2纠正在学习英语上的错误做法。 首先端正态度, 所谓态度决定一切,要认识到:学习英语是我作为学生的义务,我要学好,我可以。其次在学习心理上,英语学习是积累的过程,并要不断的运用。在习惯上,课前一定要预习,要落到笔头,课后一定要复习,做到温故而知新; 做到上课认真倾听,男生的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容易开小差,不仅影响别人,更使自己跟不上老师的节奏;一定要动手做笔记,做到字迹清晰,有选择性记载;作业要讲究方法,做到保量更保质;考试后一定要自我分析,反馈,找到问题出在哪。平时一定要利用好纠错本,考前看一看,避免再错。

2.3提高课堂的40分钟效率。 关键是先抓住男生的课堂纪律,学会倾听来自老师和同学的言语,积极参与课堂的提问,操练,我们在选择的时候一定要多给男生机会,耐心地启发,鼓励他们大胆回答,这样就会有更多男生愿意参与课堂活动。男生上课的注意力一般集中在前15分钟,之后就进入亚疲劳状态,25分钟后完全进入疲劳状态。所以我们在设计教学环节时,前15分钟采用知识讲授和写作练习。15分钟后,充分利用多媒体、录音机等设备,逐渐加大听、说训练,努力延迟男生进入亚疲劳状态。25分钟之后,则结合“听”、“说”、“读”三个方面进行练习,特别加强对男生的练习,避免完全疲劳状态的出现。

2.4加强学习过程的监督和指导。 学习是漫长的过程,对于男生来说,更是一个考验,很多男生希望学好英语,但是缺乏坚持。这时,我们可以做好以下这些工作。第一,帮助他们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比如每天要背多少单词,什么时候完成,哪些内容要理解,背诵。第二,作业的监管,包括预习,背诵:一般男生作业的重视度都不够,他们觉得完成即可,字迹不清楚,偷工减料或干脆抄别人的。所以我们可以建立男女生一帮一或一帮二小组,学生间的互帮,更能让男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而加倍努力。第三,回家作业,让父母承担起应有的督促和检查职责。虽然父母们不懂英语,但是要让子女们意识到父母对于学习英语的重视。第四,在 学习当中,老师要随时关注他们的学习变化,及时帮他们找到问题所在,给予适宜的学习方法指导。大部分男生采用兔型学习法,当他们的学习热情来的时候,就会很积极,但热度一过,就又不学了。他们往往急于求成,不愿意反复记忆。要充分发挥他们的抽象思维,通过理解记忆,提高记忆效率。其次,相对女生,男生较少注意细节,比较粗心,所以在这方面要多向女生学习,其实男生如果认真起来,一点不逊色与女生。信心+细心+恒心,学习上就能事半功倍。

2.5实行必要地激励机制。 农村初中的男生学习英语的目的性不够明确,但是大部分有强烈竞争意识。所以我们可以让班级男生跟女生实行1对1对抗,当然双方的基础要求相当。通过单元测试,每次月考,看谁的进步更明显。获胜的一方,除了老师的鼓励和表扬,还可以向对方提要求,比如说做俯卧撑,跑步,有压力才有动力吗。还可以将全部分成4个小组,每个小组做到男女生平均分,看哪个小组的考试进步总分最高,获胜的一方可以提出要求,当然我们老师可以通过看英语电影,组织篮球比赛或物质奖励等来激励获胜的一方。比赛的活动还有很多,可以是书写比赛,记忆单词比赛,朗读比赛等等。

2.6建立学习档案。 帮助他们建立学习信息卡,将每次考试成绩,考后的自己的试卷分析,老师给予的信息反馈,父母对自己的评价,自己在这阶段的表现和小结装入档案袋。等下一次考试结束,就可以针对性找出问题。

基于农村初中男生的英语学习现状,作为英语老师要更多关注他们的生理心理特点,能因“性”施教,用心去帮助他们的英语学习,他们可以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1]高凌飚,张春燕.探究研究性学习的特点[J].课程·教材·教法,2002

[2]赵书梅.现代初中英语教学案例[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

第9篇:初中男生青春期教育范文

【关键词】 营养状况;营养障碍;肥胖症;学生;少数民族,傣族

【中图分类号】 R 179 R 15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8)04-0356-02

学生营养状况是评价学生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反映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一个间接指标,对制订学生营养政策和公共卫生规划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已于1985,1991,1995,2000年开展了4次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2005年开展第5次全国学生体质调研。笔者对2005年西双版纳州傣族中小学生体质调研中学生的营养状况进行分析,旨在为制订有关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取整群抽样调查方法,首先确定调研点校,再以年级分层,以教学班为单位,随机整群抽样构成调研样本,所抽取的班级数以能满足最低调研样本数为限,最少100人。年龄为7~18岁。按性别分类,每岁1组,共24个组,最少组104人,最多组110人,共调查了2 599人,其中男生1 294名,女生1 305名。实际进行营养状况评价2 593人,其中男生1 293名,女生1 300名。

1.2 方法 由疾病预防控制专业人员、临床医师及校医组成调查队,均经统一培训。按照《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工作手册》规定的测量和检查方法进行监测。采用“2000年中国学生身高标准体重值”[1]作为评价标准,进行学生现时营养状况评价。白族、佤族学生资料由云南省学生体质调研组提供。

1.3 质量控制 按照《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工作手册》的要求进行现场质控,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复测体检结果,复测率为当天体检人数的5%,将误差发生率控制在5%以内。

1.4 数据处理 经云南省调研组检查和统一验收、录入,应用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检测调研系统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总体营养状况 结果显示,傣族学生较低体重检出率为62.28%,营养不良检出率为15.46%,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均为0.96%。

2.2 不同性别学生营养状况比较 见表1。营养正常检出率女生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72,P<0.01);较低体重和营养不良检出率女生均低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0,20.86,P值均<0.01);超重和肥胖检出率男、女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94,1.04,P值均>0.05)。

2.3 中、小学生营养状况比较 见表2。较低体重检出率小学生高于中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8,P<0.05);营养不良检出率小学生低于中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86,P<0.01);肥胖检出率小学生高于中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5,P<0.05);超重检出率小学生高于中学生,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4,P>0.05)。

2.4 傣族学生与其他民族学生的比较 见表3。较低体重检出率傣族学生高于白族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76,P<0.01);营养不良检出率傣族学生高于白族学生,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6,P>0.05);超重、肥胖检出率傣族学生低于白族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超重=6.47,P<0.05;χ2肥胖=16.77,P<0.01)。

与佤族学生比较,较低体重、营养不良检出率傣族学生均高于佤族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17.68,212.66,P值均<0.01);超重检出率傣族学生低于佤族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45,P<0.01) ;肥胖检出率傣族学生低于佤族学生,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3,P>0.05)。

2.5 学生营养状况的年龄特征 男生营养不良率分别在13岁(35.5%)、15岁(34.9%)、18岁(24.0%)3次达较高水平;女生营养不良率7~16岁一直处于10.2%~15.5%之间,其中10岁(8.3%)、14岁(6.4%)略有下降,在18岁(23.1%)时达高峰。见图1。男生超重肥胖率8~12岁处于2.8%~3.7%之间,13~15岁检出率为0,18岁(3.8%)略有上升;女生超重肥胖率在8岁(2.8%)、11岁(5.6%)、14岁(4.5%)3个高峰期,17,18岁超重肥胖率为0。见图2。

3 讨论

傣族学生低体重率和营养不良率存在性别差异。女生低体重率和营养不良率低于男生,男生营养不良多在初中阶段,女生多在高中阶段,其原因可能是:(1)男生好运动,能量消耗较大,加上傣族的饮食习惯以清淡为主,不注意合理搭配膳食,特别是优质蛋白质的摄入严重不足,从而造成了营养不良率高的状况;而女生喜静,相对能量消耗较少。(2)按照“2000年中国学生身高标准体重值”作为评价标准进行评定,有可能存在将营养正常的人数划入低体重和营养不良人群的可能。

中学生营养不良率高于小学生,而低体重率低于小学生。分析原因有:(1)在小学阶段,由家长安排孩子的膳食,且小学学习负担较轻。而进入中学阶段后,学生大多数在学校用餐,自主饮食行为加强,不能科学合理搭配膳食。(2)中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突增阶段,新陈代谢旺盛,对各种营养素需求量迅速增加,且学习负担相对较重,如不注意补充营养,很容易引起营养不良[2]。(3)受现代“以瘦为美”思潮的影响,许多中学生(特别是女生)刻意节食以减轻体重,从而造成营养不良。

傣族学生低体重和营养不良率高于其他民族,营养过剩率(含超体重和肥胖人群)低于其他民族,也低于1995年全国平均水平(7.75%)[3]。这可能与傣族的饮食习惯有关,傣族日常饮食习惯以素食为主,优质蛋白质摄入不足,特别是动物蛋白的摄入严重不足。而优质蛋白质摄入不足且机体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造成体重不足,特别是在青春期阶段尤为明显[4]。

学生营养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应采取综合措施,包括全民营养教育、为学生制订合理的膳食制度和生活制度、提倡体育锻炼,均衡饮食。教育部门应该与卫生部门密切合作,采取相应干预措施:(1)对学生、家长、教师进行营养健康教育,使其了解营养不良与肥胖的原因、危害性和膳食预防的可能及有关合理营养、平衡膳食的营养科普知识,培养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倡健康体魄,避免错误“减肥”对身体带来的不良影响;(3)减轻课业负担,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鼓励学生参加户外体育锻炼; (4)加强监测,及时发现问题,采取行为干预,避免营养不良和肥胖的发生。

4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体育卫生艺术司,编.学校卫生人员培训教材.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2:414-433.

[2] 杨巧玲,邬盛鑫.北京市海淀区2003年中小学生营养状况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6,27(1):59-60.

[3] 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查报告.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