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法制教学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学生 教学 Flash 引导路径动画
动画是一门艺术,历久而弥新。动画充溢着现代人的生活,我们在电视节目中,在智能手机上,在网上冲浪时……都随处可见动画的身影。随着动画的快速发展,动画制作工具也在日新月异地更替,而Flash二维动画制作软件就是其中的一株常青树。本次课内容就是《Flash》的一个重要技术“引导路径动画”,授课时间为两学时,90分钟,在装有教学系统的机房授课。
下面我主要从六个方面来介绍我的教程设计思路。
一、教材、学情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Flash二维动画制作中的引导路径动画,所选用的教材是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Flash二维动画制作基础教程》一书,该教材是中等职业教育电子信息类专业“双证课程”培养方案配套教材,是国家信息化计算机教育认证CEAC指定教材。
《Flash二维动画制作基础教程》是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也是主要课程之一,他既是一门独立的专业课,又与网页制作、平面设计等课程的相互联系、相互依托。本节课程所教授的“引导路径动画”与上一节所教授的遮罩动画一样,是Flash二维动画制作的一个重要技术、常用功能。制作动画时对其运用合理常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本课内容要求学生不仅领会、掌握技术要点,更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结合专业特点,职业要求,多联系实际应用,使学生在制作动画时不仅熟练应用所学技术,更加拓展了设计思路。本课的授课对象是中职计算机专业二年级学生,他们有了一定的计算机基础,对于二维动画制作的学习也很感兴趣,对于本门课程前面所学内容掌握情况较好。因此,教学设计应结合职业学校学生特点,学生任务实践性要强,难度要适当,由浅入深,分层次教学,提高学生的兴趣及参与主动性。考虑Flash课程本身的特点,教学过程中教师讲解及学习任务要能够引导、启发学生,培养学生想象力、审美观、创新能力。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明确引导层、被引导层、引导线(轨迹)的概念;掌握各种形状的引导线的绘制方法;熟练掌握引导路径动画的制作。
技能目标:小组分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完成任务,锻炼了学生分析理解能力、分工协作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学生需要完成的任务实践性很强,与今后的工作实际结合紧密,培养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学生完成任务,分小组展示,互相评价,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评价能力。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团队合作意识,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审美观。
教学重点:掌握如何添加引导层;掌握各种形状的引导线如何创建。
教学难点:绘制引导线要圆滑无重叠,被引导对象紧贴到引导线端点上;动画设计画面美观,内容有新意。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途径:通过几个任务,使学生由浅入深,熟练掌握添加引导层及不同形状引导线的绘制。针对学生常见问题“引导对象不紧贴引导线端点,导致引导对象不能沿引导线运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着重讲解,提起学生注意。培养学生的审美、创意等不能一蹴而就,在每节课的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渗透,让学生多欣赏二维动画设计精品,开拓思路和眼界,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提高职业能力,综合素养。
三、教学理念、教学方法
教学理念:中职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课堂教学要与实践相结合,教学活动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设计要运用新型教学方法,考虑职业教育的特点,使学生在“做中学”;课堂教学设计要考虑到中职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课程特点,运用教、学、做一体的思想,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和职业能力。
教学方法:设计不同情景,通过视频、Flas,引导、启发学生,身临其境,思考问题(情景教学法)。布置多个任务,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掌握所学内容(任务驱动法)。任务设计结合Flash实际应用,并难度不同,由易到难,先由简单任务提起学生学习积极性,再逐步增加任务难度(分层教学法)。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合作(小组合作学习法),深入探索,熟练地运用引导路径动画创作作品。
教学手段:使用视频、音频、Flas、PowerPoint、Lanstart教学软件等信息化手段辅助教学,使课堂内容更丰富,课堂气氛更活跃,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教学过程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关键词】激发 质疑 化学 技能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它是人们不断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当今世界,化学已同生命科学等多种学科结合起来,形成了众多的分支学科,化学研究也已深入到众多领域。中学化学担负着传播基础化学知识,发掘培养化学科研后备人才的重任。中学化学的重要内容是基础化学理论和基础元素化学,其特点是知识点较散,有些内容又很抽象,特别是初中化学更是如此,因而很多在开始对化学怀有浓厚学习兴趣的学生,在后来的学习中渐渐地失去了对化学的兴趣。因而,中学化学教师必须努力学习中学化学教学法,研究中学化学教学的独特的规律,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其中,学会并掌握在教学中激发学生质疑的技能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激发是使个体在某种内部和外部刺激的影响下,始终维持兴奋状态的心理过程。质疑即提出疑难问题。激发学生质疑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可以启发思维、发展智力;可以反馈评价,调控教师的教学;也可以引导学生的思考方向,扩大思维广度,提高思维层次,但更重要的在于可以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如何思考。中学化学教师不仅要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好奇心,也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不断提出问题,认真解决问题。那么,中学化学教师在教学中究竟应当怎样去培养和激发学生质疑的技能呢?
首先,教师应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养成经常设疑的习惯。其一,应在教学过程的最佳处设疑。因为适当的目标设置能够唤起对象的多种需要,如成就需要等,并促使对象激发相应的动机。选择好的设疑时机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及时反馈学生信息。教学的最佳处可以是以下几种情况:即当学生的思想囿于一个小天地无法“突围”时;当学生疑惑不解、厌倦困顿时;当学生各执己见、莫衷一是时;当学生受旧知识影响无法顺利实现知识迁移时。例如,在讲授氢气的还原性时,教师可以先演示氢气还原氧化铜后立即停止通氢气的实验,然后设疑:为什么红色的铜又变成了黑色?黑色物质到底是什么呢?接下来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去解决问题。这样,学生的兴趣能较好地得到激发,并促使学生去认真地阅读教材。其次,应在重点、难点处设疑。教学内容能否成功地传授给学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本节内容重点、难点的把握。有教学经验的教师往往在备课时就非常注意对重点、难点教学方法的选择,而在重点、难点的教学上恰当地设疑则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当然,教师此时所提的问题也应当是经过周密考虑并能被学生充分理解的。对教材中重点、难点问题的释疑,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启发诱导的方式进行:可以从联系旧知识入手进行启发;可以增设同类、对比启发;可以指导读书,让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也可以从直观进行启发;同时,仔细把握教材内在逻辑关系,逐步提问引导也是重要的一环。教学实践已充分证明,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激活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再次,应在关键处设疑。众所周知,在45分钟的教学中提高课堂效率是极为重要的,在关键处设疑不仅能起到对教学内容的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能激发并维持学生良好的学习状态。重点、难点是关键处,内容与内容之间的过渡是关键处,一节课上学生最疲劳时也是关键处,由于学习内容的抽象性而使学生感到乏味时更是关键处。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用自己敏锐的眼光捕捉学生心灵的信息,巧妙设疑、及时设疑,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设疑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质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设疑,其另一作用在于让学生学会质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充分肯定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并耐心予以解答,并应用不同的方式肯定并鼓励学生质疑,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因为学生是否具有适宜的充分的自信,是影响其活动积极性和效果的必要条件。教师应在教学中强化学生的提问意识,这也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教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特别注意对关键词的理解。具体来说,就是在讲解新课时要鼓励学生敢于追问;在知识的上下联系比较中要敢于反应;在总结知识时还要不断追问。在教学中对于不同视角的问题应引导学生善于用不同的方式给予解决,主要有因果法、反问法、比较法、转化法、推理验证法等等。
教师激发学生质疑的另一途径便是善于逼着学生提问题,有经验的教师往往经常在课堂上讲解某个学生在课外的提问或是直接鼓励学生自己来讲,并对经常提问的学生给予适当的表扬或奖励。例如赞扬他们问题提得巧妙、提得深刻,或是赠书给某个学生,这些方法都能在其他学生身上引起震动,因为好胜心是每个学生的天性。这样长期坚持,必定会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一、基本情况
三年级的学生都活泼可爱,品德优良,有上进心,对学校生活充满激情。但由于学生年龄小,可塑性强,知识面窄,这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身边的人和事,开展积极有益的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
二、教材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还处于儿童期,这一阶段是儿童品德和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他们刚刚进入“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学习,这一册的教育内容是对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打基础的教育,面向广阔的生活空间,体现学习活动在时间、空间上的开发性,重视实际生活中现实性、情感性、形象化的情感教育和审美教育。教材形式活泼,富有童趣。它版面新颖,图文并茂,充分运用图画、照片、学生作品等多种形式,并采用对话,富有亲切感。是学生由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向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自然衔接。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包括:说说我自己,我与家庭,我们的学校生活等几个版块。
三、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动的取长补短在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意义,既不自满也不自卑,善于为别人拥有长处而欣慰,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懂得既要竞争,又要相互合作,才能获得成功。
2、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的关爱,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对他们的感激、尊敬和关心。
3、感受从小爱学习的重要性,能珍惜现有的学习条件;懂得学习需要耐心和毅力,体验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乐趣,培养积极上进的学习生活态度;懂得时间非常宝贵,要珍惜时间。
4、懂得社会是个大家庭,不同的职业为社会做出了不同的贡献,各种职业的劳动是光荣的,要珍惜劳动成果,要养成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态度。
(二)能力目标
1、能正确地看待自己的缺点,欣赏别人的长处,并能自觉地主动地学习他人的成长,初步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能自觉的遵守竞争意识。
2、了解家庭中的亲戚及称谓,明白自己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了解家庭中发生在长辈身上的故事。了解家里的喜和乐。观察和体会日常生活中家人的辛苦,体会家人对自己的关爱。
3、学习合理安排课余时间,克服自己的惰性,改正不良习惯,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通过采访、调查等活动,了解不同的职业特点,感受各行各业都是生活所需;学会调查,比较商品的不同价格,具有独立购买简单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的能力。
(三)知识目标
1、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也都会有自己的不足;懂得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的道理,懂得取长补短能够帮助自己不断进步。
2、明白自己是家庭的一员,知道家庭成员之间的称谓。掌握一些待客和做客的基本礼仪。
3、了解古今中外名人从小勤奋好学的故事;知道“寸金难买寸光阴”的含义,知道一些勤奋、惜时的格言和谚语,使这些含义丰富的箴言,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4、认识生活中的各种职业;掌握选购商品的初步知识;了解我国农业生产的历史;知道农村是农作物的家园,了解“绿色食品”;认识日常生活用品生产的变化;懂得农业生产,工人生产劳动以及日常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四、教学重点为、难点
1、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知道家庭成员之间的称谓,掌握一些待客和做客的基本礼仪,掌握选购商品的初步知识,认识日常生活用品生产的变化,了解“绿色食品”。
2、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培养积极上进的学习生活态度,懂得时间非常宝贵,要珍惜时间,懂得社会是个大家庭,养成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态度。
五、具体措施
1、积极转变观念,树立综合的、开放的课程观,根据实际情况组织教学活动,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创造性使用教材。
2、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努力创造适宜的环境和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帮助学生去体念,去探究。
3、充实教学内容,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切感。
4、拓展教学空间,创造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念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
六、教学进度表
周次
预定进度
第一周
认识我自己
第二周
了解我自己
第三周
我的角色与责任
第四周
学会学习
第七周
生活处处是课堂
第八周
做学习的小主人
第九周
学习要有方法
第十周
我与家庭
第十一周
我爱我家
第十二周
感恩父母和长辈
第十三周
家庭变迁
第十四周
安全与生活
第十五周
家庭和学校的安全
第十六周
公共场所的安全
第十七周
当危险发生时
关键词 中学 化学教学 方法
新课程的实施给学校带来了新的活力,给课程注入了新的生机,给教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新的《九年级化学课程标准》为化学教学树立了新理念,提出了新要求。化学教学正在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生巨大的变化,广大的化学教师响应积极,认真理解新的化学课程观,学习新教材,逐渐树立起了新的化学教学观。如何提高中学化学教学的质量,我有许多体会和反思。
一、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是学生接受知识的主渠道。我们常说的提高课堂45分钟效率指的就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化学学科的特点要求我们要注重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实验现象一定要明显,便于学生观察,对于现象不明显的实验,可以借助于现代化的教学媒体进行放大。如视频展台的使用就可以起到这种作用。视频展台和培养皿的组合使用在放大实验效果上的应用是很广的。如:硫酸与石灰石的反应,放大后就可以看到“能反应,但反应不持续”的现象。对于课本实验,如果效果不理想,需要进行实验改进,这也是一名优秀化学教师必备的能力,许多改进实验都是针对课本实验的不足而设计的。对于一些有毒、不安全、不易做到的实验,还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通过播放视频、动画都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如:电解水实验,平时实验时,由于电极等诸多原因,反应速率慢,通过播放电解水视频,其效果是不错的;再如: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估计大多数学校都不做这个演示实验,原因是一氧化碳有毒,实验条件等的限制,也可以通过播放flas,实践表明效果不亚于实验。当然,对于微观世界的知识更有必要通过视频等电教手段实施教学。如: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α电子的散射实验等。 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因素还很多,如课堂设计是否流畅,是否合理,教师的语言、板书设计、当堂巩固练习等是否有效。对于课件,使用一定要恰如其分,不要搞花架子,不是每一节课都需要用课件。不同的课型、不同的知识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传统的教学手段有时还是需要继承和发展的。
二、重点知识口诀化
对于重点知识或易混淆的知识,为了加深记忆,可以采取口诀化。像氢气还原氧化铜的注意事项可总结为:“先通氢,防爆炸;后停氢,防氧化”,既道出了操作的顺序,还说明这样操作的原因。量筒的使用:“量筒量液无别用,大小选准又端平,液面刻度加视点,三点一线成水平”。天平的使用:“托盘天平要放平,游码复位再调零;放药先将盘衬底,左物右码要记清;取码用镊手不拿,先大后小直到平”。玻璃仪器读数时:“俯视仰视两相反,读数大小看零点,零点若高俯视低,零点若低俯视高”。制氧操作:“制氧操作要记清,先验装置气密性;白药黑药三比一,混匀装入试管中;铁夹夹管中上部,管口略微斜下倾;加热要用灯外焰,移灯预热半分钟;排水装置准备好,气泡均匀导入瓶;实验完毕莫慌张,先移导管后撤灯”。还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地壳中元素的含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配平方法、酸碱指示剂与酸碱的颜色变化等都可以用口诀记忆。熟记口诀,加上适当有针对性地练习,学生学起来也就倍感轻松。
三、精心选择,习题少而精
对于课堂训练,要提高选题的针对性,精心设计切合本节课教学内容的习题,要少而精,讲练结合,精讲精练,教师一言堂的方法是要摒弃的。有些教师在教学中忘记了“贪多勿得”的道理,总以为做题越多越好。还说这是使学生开阔眼界,所以竭尽全力去搜索各种版本的复习资料、升学指导、名目繁多的自测题、模拟题、统考题、竞赛题等,不加选择地让学生去做,使学生陷入茫茫“题海”之中。加重了学生的负担,也影响了学生对其他学科的学习。要知道学生升学不能只靠化学这门课,即使他们做了,是对是错也不知道,更谈不上灵活运用知识,提高解题能力,可谓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对资料、试题多收集一些是必要的,但让学生去做时,就要加以精心选择,一要典型,二要适量,不是越多越好,选择的习题还应与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密切相关。老师在讲评时对有些典型题目要力求分析透彻,做到一题多变:变形式,使学生将知识学活;变角度,以扩展学生解题思路;变内容,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变解法,提高学生解题的技能技巧。力求使学生真正掌握解题规律,做到举一反三,只有精讲精练,才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在复习教学中,可以只采用一本《化学复习用书》和本地区的一套复习资料。资料上的所有习题都让学生认真去做,教师认真批改,认真评讲分析,然后要求学生认真更正。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题目,就先作分析引导,然后再让学生去做。而其它复习资料一律不订,一律不做,学生在中考照样可以取得优异成绩。
四、做好期末复习工作
关键词: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应用型;实践教学
一、几何与工程制图课堂在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的要求
应用型人才培养重在以理论知识为基础,以实践能力为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核心能力,注重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充分实现学校与就业的衔接。而《画法几何与土木工程制图》是一门研究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课程,它是土建类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课程以数学的立体几何为基础,与《大学物理》《工程力学》《建筑概论》等课程相配合。该课程可以说是工程界表达、交流的语言。在工程设计中,工程图形作为构思、设计与建设中工程与建筑信息的定义、表达和传递的主要媒介,在技术工作与管理工作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科学研究中,图形作为直观表达实验数据、反映科学规律,对于人们把握事物的内在联系,掌握问题的变化趋势,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表达、交流信息,形象思维的过程中,图形的形象性、直观性和简洁性,是人们认识规律、探索未知的重要工具。本课程任务是培养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相结合的工程图学思维能力,具体表现为画图、读图能力;培养学生使用绘图工具的能力,即使用仪器绘图、使用绘图软件绘图和造型以及徒手绘图能力;培养学生工程意识以及贯彻执行国家标准的意识。为后续学习的相关课程、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以及今后从事专业工作打下基础。
二、几何与工程制图课程实践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在教学重点上,在授课过程中,由于课时限制,涉及到的内容理论部分多,授课中会出现理论课时达总课时一半以上。老师会侧重对画法几何部分进行详细讲解,并结合大量习题进行讲解。使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牢靠。在工程制图部分,重在如何用画法几何的方法绘制完整的建筑施工图,由于课程大多在大一第一学期就开设,后续课程设计的专业内容,与其他课程有冲突,占用课时少,只能对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及设备施工图部分做简要介绍。(2)在教学方法上,这门课的知识体系有大量的概念和空间想象图形,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培养空间想象力是学习后续理论和方法的基础。概念反映的是同类事物本质属性,具有一定抽象性。学生们需要对大量抽象概念准确理解和掌握是有一定难度的,例如换面法需要用一个新的投影代替原来的投影,在空间想象上学生难以理解如何建立新投影,会让学生不好理解,最终丧失学习兴趣。这就是困扰学生的难题,在理论概念背后“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何用合适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化解难点,解决学生困惑,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1]。(3)在教学实践上,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量有限,很难做到平面图形和立体空间实物化,缺乏对实际工程应用的专业图识读,这不仅是实践教学内容表现不好,也是学生们学习目标不明确的体现,缺乏对专业前景、专业技能等内容的了解,使学生逐渐减少了学习的兴趣。要学好这门课程,通过让学生多动手多做练习、多想多看多思考,多应用多联想才能比较牢固地掌握课程的学习目标和内容[2]。
三、几何与工程制图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路和建议
(1)理论与实践并重。注重实践教学的有效性,避免出现盲目性教学、经验性实践、重复性实践,要有创新的实践,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做到有目的,有针对性。课程教学中需要将理论与实践穿插,对应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将学生很熟悉的建筑物,比如宿舍楼、学校附近商场等展示给学生,在讲授课本内容的同时,让学生们前往建筑所在地进行观摩认识学习,做到图纸与实际建筑物对照,结合制图投影理论知识,让三维图形与二维图形相对比,比如在绘制建筑平面图时,除了绘制建筑物房间外轮廓外,还需要将楼梯间、台阶、花池、散水、卫生间等结构都需要绘制出来,这些图样需查找规范图样,例如在《住宅设计规范》规定:楼梯间有楼梯段、平台、栏杆等组成.楼梯段要求每个楼梯段上的踏步数目不得超过18级,不得少于3级;楼梯平台按其所处位置分为楼层平台和中间平台;栏杆(扶手)是设置在楼梯段和平台临空侧的围护构件。学生通过现场观察,增强学生对于建筑物构建的认识,和绘制要求的理解。做到课程内容、设计图纸与建筑实物的结合。(2)要求与目的结合。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课程学习要求与目标不对应。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为以后的专业课程打基础。授课教师在讲课当中要将工程实例引入到课堂上,让学生可以直接了解各种专业知识在工程制图中的运用,增强了学生对专业及课程学习的信心,为他们今后学习专业课程奠定基础。实施教学时利用现在正在进行的土建项目进行教学演示,使教学目标更明朗、更实际、更综合,增强教学效果,达到满足应用技术人才培养的目标,所以把培养具有高素质的应用技能型人才的目标作为高等教育得以持续发展的基础及落脚点[3]。(3)问与答首尾呼应。教学过程中会发现学生学习的热情逐渐减少,这就是缺乏阶段性的学习刺激。每一节课的学习要有目的性的学习,问即为每节课学习的意义,答即为该节课程内容与专业的关联性。使学生在阶段性的学习过程中,认识到课程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增强课程的重视度。例如轴测投影图的学习,学生们知道这是一种辅助图样,那么什么是辅助图样,怎么使用,要穿插在课程内容中。不能让学生看到“辅助”二字就认为是非重点。
四、结束语
关键词:教学机智;形成;变化;发展;化学教学
文章编号:1005–6629(2013)12–0003–05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研究教学机智,弄清它是怎样形成的,总结有关的经验,确定有关的规则,有利于搞好教师教学机智的养育和修炼,自觉地应用它来消除意外事件的负面影响,保证教学顺利进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这是一件具有积极意义的工作,值得花大气力来做好。此外,关注教学机智的变化和发展,研究如何养育、修炼教学机智也是很重要的。
1 教学机智的形成
研究教学机智的形成,要注意了解其形成的前提条件、过程机制和构造特点。
1.1 教学机智形成的前提条件
出现意外的问题,是教学机智激发的前提条件。教学机智通常在下面几种情况下产生并发挥作用:
(1)发生课堂教学失误:例如板书失误;语言失误;实验演示、教具使用、教学媒体操作失误;教学内容失误等。
(2)发生课堂意外事件或偶发事件:例如学生行为失当;学生意外回答;教学环境突变;外部干扰等。
(3)预设方案受阻难以实施:例如学生产生困惑疑难,学生提出意外问题;学生答非所问;学生超常发挥;学生“插嘴”;个体和群体不同步等。
(4)出现有一定难度的生成性问题,等等。
1.2 教学机智形成的机制、策略和原则
教学机智的形成机制大体是:
(1)在出现意外情况后,教师首先保持冷静、积极、主动的心态,并以此来影响、安定学生。对于缺少经验的教师来说,也许会在瞬间产生一些惊慌和一时无措,但教师的理性会使他迅速进入冷静、积极、主动的状态。对有经验的教师来说,还会表现出自信。
(2)经过简短的思考,找出意外情况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当前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什么,判断意外情况跟教学内容有没有联系、是什么联系。
(3)如果跟教学内容有联系,则明确“生成性问题”及其跟教学内容的逻辑联系,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判断解决问题的可能、是不是适合学生,以及对学生当前发展的价值,确定准备解决的问题,判断是不是值得“做做文章”。
(4)思考准备解决的问题有哪些可能的应对策略、最可能成功的应对策略是什么,根据最佳应对策略具体地构思应变方案,同时建立或增强自信。
(5)对预设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整或者调节难度,创造有利于调整的情绪氛围与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应变方案,然后执行应变方案。
(6)最后,连接教学预设、扰动事件和应对方案,整合和强化应变成果[1]。
在教学机智的形成过程中,教师的直觉、灵感、顿悟、类比、迁移、溯因、发散思维和辐合思维等思维活动都可能参与其中并发挥重要的作用。
通过研究实践中教学机智的形成过程,可以发现、总结形成教学机智的一些策略和原则。它们可以简略地概括为下表:
1.3 教学机智的构造
确定教学机智的构造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是确定构成教学机智的主要成分,除了紧急生成的应对策略外,还需要哪些支持“急中生智”的能力、智慧和其他因素;二是根据教学机智的形成过程机制确定各种主要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
1.3.1 教学机智的核心成分
考察教学机智的形成过程,实际上,在明确准备解决的问题后,教师首先确定的是紧急应对的行动方针和指导思想,即应对策略,它是关于应对行动的整体谋划,也是后续的各个活动步骤(或操作)的基本组织方式、解决问题的基本程序,是根据情境特点和变化制订的最适当的活动路径,它决定并调节、控制具体的活动方式,然后才有清晰、细致的具体方法。因此,紧急应对的策略是教学机智的核心成分,而且它有一个由概括到具体、由模糊到清晰的渐变过程。
1.3.2 教学机智的基础成分
教学机智的基础成分包括有关的知识、技能、能力和情意等因素。没有它们,应对策略就不能实现,也就不会有教学机智现象,但它们本身并不是教学机智,而只是生成教学机智的基础。
教学机智的知识基础不但包括教学内容及其载体(教材、实验等)的有关知识,也包括对学生情况和特点以及学习规律的了解,包括有关的应对经验和背景知识等等。
教学机智的技能基础主要包括各种活动步骤(或操作)的方法技能,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的技能,组织教学和心理调控的技能等。
教学机智的能力基础包括细致敏锐的观察能力,对意外事件的具体分析能力、深刻理解能力和准确判断能力(洞察力);敏捷、灵活的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反思能力(思辨力);快速、恰当的反应能力和行之有效的教学执行能力(执行力);对教学活动及时有效的调控能力和灵活自如的变通能力(应变力);以及生动、准确、机智、幽默的表达能力等。
教学机智的情意基础包括较强的敬业精神、责任心和工作热情,不怕困难、诲人不倦的积极情感,冷静理智的自制力、较强的自信心和乐观精神等。
此外,良好的自身修养;尊重学生,重视用心倾听学生,是学生的“知心人”;对学生豁达宽容,有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宽厚的知识素养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行事果断灵活,勇于探索,勤于实践,敢于创新等也是生成教师教学机智的基础。
1.3.3 教学机智的活动结构
教学机智的前期活动以思维活动为主,后期则以操作活动为主,其线性结构大体上由下列阶段循序构成:
(前期)冷静观察原因分析与思辨准确判断教育教学理念运筹经验调度应对策略逐步形成并清晰化应对方案设计
(后期)执行操作适当调整整合和强化应变成果最终实现恰当处理
捕捉时机、洞察问题、选好策略、恰当执行是教育机智的4个重要环节。前3项都属于前期活动,总的来看,前期思维活动更为重要。
2 教学机智的变化和发展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J.F.Herbart,1776~1841),早在1802年就将机智概念引入到教育的话题中来,但一直未引起广泛的重视。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一些论著主张教学要注意灵活机动,提到“教学机动”概念,但这毕竟跟教学机智不是同一个概念。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我国有关教育机智的论著开始出现并逐年增多,在2002~2007年间相关研究论文的发表达到,2008年后大幅回落,但仍高于新课程改革之前[2]。笔者认为,上世纪90年代起,有关论著开始出现并逐年增多跟我国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萌发和启动有关。2001年加拿大学者马克思·范梅南的著书《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在我国的翻译出版则在一定程度上起了触发和推波助澜的作用。这几年的回落,跟理论研究疲软,浅尝辄止,在指导实践方面不尽如人意有关,有关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深化。
2.1 教学实例的再考察
教师的教学智慧只能在出现意外、学生犯错误或者产生困惑、疑问……时才能发挥吗?教学智慧只是一种被动的智慧吗?教学智慧一直保持多年前所说的那样,没有变化、发展吗?让我们还是回到实践,再看看化学教学中的几个例子。
例1 不单解决学生疑惑
在做淀粉-碘化钾溶液与氯水反应的实验时,有学生不小心多加了一些氯水,出现先变蓝后褪色现象。虽然已经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教师仍决定改变教学预设,组织学生讨论“褪色的原因可能是什么?”,“如何证实你的猜测?”。学生提出了两种可能的原因:氯水有漂白性,蓝色物质被过量氯水漂白了;或者是过量的氯水把单质碘进一步氧化。经过实验检验,最终证实了第二种猜测是正确的。不但解决了学生的疑惑,而且使学生巩固、发展了关于卤素单质之间可以发生置换反应的知识,同时也学会了怎样面对意外的新问题,体验了科学探究最基本的思想和方法[3]。
例2 让学生设法证明
在“乙醇的性质”教学中,教师演示乙醇和浓硫酸在加热时发生反应,用生成的气体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来证明产物是乙烯。有学生提出异议:浓硫酸可能生成二氧化硫,而二氧化硫也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还有人怀疑乙醇、乙醚也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教师“欲擒故纵”,佯装不得其解说:“那我们如何用实验证明有乙烯生成,而且是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呢?”组织学生讨论、实验,把下面的教学内容提前进行[4]。
例3 让学生寻找答案
在“质量守恒定律”教学中,有学生发现生成物中还有少量黑色固体,对其成分提出疑问。是直接给学生答案,还是让学生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在随后的一节课中,教师以这个问题为题材,组织学生进行了一次生动的探究学习活动,不但弄清了黑色固体的成分及产生原因,而且发展、深化了对燃烧的认识,成功地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学科素养和创新精神[5]。
例4 让学生恍然大悟
在进行“化学反应热的计算”教学时,教师提出了一个很平常的问题:“石墨能直接变成金刚石吗?请在书中查找需要的数据,写出25℃、101 kPa时石墨变成金刚石的热化学方程式。”由于学生已经理解了盖斯定律,查找需要的数据也不难,很快写出:
但是写后面的ΔH=+1.5 kJ/mol时迟迟不敢下笔。走到学生中间一看,好几个学生都在这里卡住了。于是,出现了下面一段对话:
教师:怎么了?哪里错了?
学生:是不是书上燃烧热数据错了?ΔH=+1.5 kJ/ mol,为何这么小?
教师:小,怎么了?
学生:难道石墨很容易变成金刚石?
原来,学生认为ΔH的大小决定反应的难易,这真是一个好问题。于是,教师不再发问,只是微笑地看着学生,等着他们去思考。终于,学生们恍然大悟,纷纷嚷道:“决定反应难易的是活化能的大小,而不是反应热的大小。”“加催化剂降低活化能,也可以节约能量啊!”……[6]
例5 让学生加深理解
在进行“甲烷取代反应”教学时,通常都会借助球棍模型来帮助学生理解。教师想:随便让学生操作几分钟,并不能真正对教学起到直观和深化的作用。在课堂上,教师分给每组学生1套甲烷和5套氯气的分子球棍模型,让他们合作商讨二者该怎样反应。
然后,教师要求他们将刚才的过程用化学符号记录下来,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发现有些学生根本不知道如何下手,必须再给予一些引导。
教师:当甲烷与氯气分子放在一起时,需要什么条件才能发生反应?
学生:光照。
教师:光照有什么作用?
学生:断开旧键。(Cl-Cl、C-H)
教师:然后呢?
学生:形成新键。(C-Cl、H-Cl)
教师:所以,有机化学反应的实质也是断旧键、成新键,大家试着把这些原子重新组合一下。
这时,学生发现有机反应与无机反应的本质都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是一致的。再让他们去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就没有困难了,后来学习其他类别的有机反应也能很快就适应[7]。
例6 为以后教学铺垫
在做“Zn│CuSO4(aq)│Cu”原电池实验时,发现了这样的意外现象:开始电流计的指针发生偏移,并指示电子是由锌片流向铜片,在铜片表面有红色的铜析出。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电流计指针偏转的角度逐渐减小,直至无电流通过,同时锌片表面逐渐被铜全部覆盖。教师想:这是一个契机,可以通过逐步引导,使意外变为进行“盐桥”教学的铺垫。
随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原因,思考能否阻止溶液中的铜离子在负极(锌)表面还原,来提高电池的寿命和效率?学生再次细心观察后提出解释:溶液中的铜离子在锌片表面被直接还原,析出的铜在锌片表面构成原电池,逐渐使向外输出的电流强度减弱直至无电流产生,并提出:要求Zn不浸在硫酸铜溶液中,但又要保证电流相通,保证有Zn、硫酸铜溶液这些基本要素……最后用一个充满电解质溶液的盐桥将硫酸锌溶液和硫酸铜溶液连接起来,解决了问题[8]。
例7 教师“早有预谋”
按照课本方案,学生先用氨水制备氢氧化铝,再将制得的氢氧化铝分别溶于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来认识氢氧化铝的两性。教师想到:学生照书本按部就班做下来,虽然会知道用氢氧化钠制备氢氧化铝不好,但没有自主发现的过程和体验,对大多数学生并无挑战。遂决定在每个实验桌上提供硫酸铝溶液、氨水、氢氧化钠溶液、盐酸、蒸馏水,让学生自主选择方案和药品,尝试一步制成氢氧化铝,并选择其中两种付诸实践。
这样实行后,学生最多的汇报了4种方案: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铝溶液正反互滴,氨水与硫酸铝溶液正反互滴;还通过比较发现,应该用氨水制备氢氧化铝,并分析得出氢氧化铝能与强碱反应。由于学生的思维非常有效地集中在氢氧化铝的两性与制备方法上,教学过程紧紧围绕课堂重点,不但实现了课堂的主要目标,而且增大了容量,提高了思维深度,给学生创造了养成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条件[9]。
例8 教师想得更远
人教版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芳香烃”部分,安排了苯和甲苯分别跟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的对比实验,以此说明苯环和烷基相互作用对苯的同系物的化学性质产生影响。一位教师认为,仅凭此实验得出的结论在逻辑上是不充分的。为此,他在教学中增加了二苯基甲烷、三苯基甲烷的四氯化碳溶液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反应,以及二甲苯、三甲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反应,证明了苯环对甲基性质的影响比较显著,甲基对苯环性质的影响不显著[10]。
粗粗一看,这些例子不太像以前所说的教学机智了,有些是教师“节外生枝”的,有些甚至是教师预设的,例如有意造成学生犯错误的机会,跟笔者在“基于教学实例的教学机智界定”一文所举的教学机智实例不同。其实,它们也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只不过感觉的主体变成学生了,也可能产生于教师的“灵机一动”,不等学生产生问题、发生失误教师就“即兴发挥”了……但是,它们一如以往体现了教师的主动性、主导性。也许,把它们说成是教学智慧有时可能更贴近一点,然而,把它们看作是教学机智的变化、发展也未尝不可。更重要的是:虽然它们不能使教师感到意外,却能够较多地在日常教学中发挥积极的作用,既然如此,我们何不乐而为之呢!
2.2 教学机智的变化和发展
新课程的实施促进教学机智有了新的变化和发展,下列变化和发展特别值得注意。
2.2.1 从被动作为到主动作为
过去一直认为,教学机智只在发生突发事件时才会发生。如果是这样,不是“千年等一回”恐怕也得“几年等一回”了,因为突发事件毕竟很少发生。如果是这样,教学机智就很少有机会发挥作用,这不太可惜了吗?
如果把被动作为改为主动作为,把偶尔机智改为经常机智,不是更能发挥教学机智的积极意义,更能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教学的创造性吗?
2.2.2 从应急机智到常态机智
早先的教学机智出于应急的需要,期待的是即时、
短期的效应,不可能作长远的打算和安排。在改变其被动性之后,对其效应就可以做长远的计划,教学机智也就可能成为常态机智,长期发挥作用了。
2.2.3 从教的机智到学的机智
“教学”不仅指“教”,也可以指“学”。教学机智不应该仅指称教的机智,还应包括学的机智(例如,学生恍然大悟就是学的机智的爆发)。出了问题不应该只依靠教师的智慧,还应该注意利用学生的智慧,动员学生想办法解决,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获得知识,增长才干,发展智慧,积累经验。由此,我们还应该引导学生关注学的机智。
2.2.4 从课堂机智到课程机智
所谓“课程机智”是指,不局限于课堂一时的具体问题,还能作用到今后的教学问题,乃至于整个课程的重要问题,有助于搞好整个课程教学,有助于进一步搞好课程改革。
2.2.5 从小聪明到大智慧
实现了教学机智由被动作为到主动作为、由应急机智到常态机智、由教的机智到学的机智、由课堂机智到课程机智的变化,它就由小聪明发展到大智慧,在课程教学及其改革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就能使教师成为智慧型教师,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实现飞跃。
3 教学机智的养育与修炼
根据教学机智的内涵、特点及其变化和发展,根据前面对教学机智形成机制及构造的讨论,教师要养成教学机智,必须:
(1)注重提高和丰富教育理论修养,注意把握各种教学策略和认知策略,熟悉并掌握引导、启发学生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的各种教学方法。
(2)熟悉教材,深入地把握教学内容,了解有关的背景知识,掌握学科思想及科学方法,熟悉学科思维和策略的发展历史。
(3)熟悉学生,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对学生有深厚的情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4)努力提高教学观察能力、辨别判断能力、思维能力以及生动准确的表达能力等,努力提高思维品质。
(5)加强教育教学实践锻炼,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断增长应急、应变教学经验,逐步达到能够得心应手地开展教学活动的境界。
(6)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制力,敬业、负责、乐观、开朗、热情,养成认真做好各种教学准备的习惯,养成积极的人生观念和态度。
(7)注意总结、提升、反思,使教学机智逐步由自发到自觉,等等。
实践表明,教师对教学机智的自觉性、教师的理性素养和实践经验,以及对经验的概括、升华程度,对教学策略和认知策略的把握,知识丰富程度和能力水平,特别是对于时机的感知敏锐性等等,都有利于教师把握机会、想到更多的可能方案、迅速选择和确定最好的方案,有利于教师保持冷静、自信和轻松的状态,从而更好地修炼、养成教学机智,更主动、积极地发挥教学机智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吴俊明.基于教学实例的教学机智界定——关于教学机智的讨论之一[J].化学教学,2013,(9):7~12.
[2]林思.中学化学教学机智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6~7.
[3]李兴武.新课程理念下化学课堂教学的生成策略[J].化学教学,2008,(4):20~22.
[4]张礼聪.化学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性资源的评价与利用[J].化学教学,2012,(5):10~13.
[5]黄思国.课堂生成引发的探究性学习案例及反思[J].化学教学,2011,(7):27~29.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任务驱动法;中职
1 背景分析
1.1 中职学生
中职学校的学生,大致是这么一个群体:学生基础知识学不牢,掌握也较为薄弱,因此,需要尽早接触职业知识,缩小与普通高中学生的差距。中职学校的任课教师会面临如下问题:学生的理论学习热情不高,得过且过,没有效率;外界诱惑大,无心学习,意志薄弱,不能吃苦耐劳;急于求成,对社会回报期望值明显偏高。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适应当代中职教育的要求。
1.2 会计电算化课程
会计电算化是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中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在学生学习了会计的基础知识,融合掌握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上开设的课程。旨在让学生能接触社会上企业普遍接受的财务应用软件,并结合所给的模拟企业进行账务处理,巩固会计基础的知识。
1.3 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为中心,采取封闭式教学,让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而现代教学理念是以学生为本位,以能力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着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工作技能的培养,使学生在毕业之后就能基本胜任企业的工种,尽可能体现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以获取企业最大限度的认可,从而提高企业对学校及毕业生的认知度,进一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因此,在教学过程当中也要改变方法,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应以学生为中心,采取开放式教学,尽可能地让学生主动学习知识,掌握实践技能。
2 任务驱动法教学及其应用
2.1 任务驱动法教学的概述
所谓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指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而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掌握相关的理论或技术。当前,在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中,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教师是学习情境的创设者、学习任务的设计者、学习资源的提供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学习方法的指导者。
2.2 采用任务驱动法教学的必要性
传统教学依然是众多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采用的主要方式,缺乏趣味性和挑战性,学生的创造力在课堂上无法施展,也很难参与到课堂中。时间一长,不但学生的视觉和听觉会产生疲劳,而且也会对老师形成依赖心理。再有,理论的教学固然重要,在时间安排上会有侧重,但是,会计电算化属于操作技能较强的课程,因此,操作技能的份量并不亚于理论知识。相比起理论知识,学生更喜欢解决实际的操作技能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任务驱动法教学会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2.3 任务驱动法教学的应用
2.3.1 明确目标。做任何事情我们都必须有个明确的目标,会计电算化任务驱动法教学应该科学合理地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老师和学生教和学的前提,是衡量教学质量的尺度。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对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有决定性和制约性的影响。
2.3.2 布置任务。在任务布置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任务是否符合学生的特点。教师布置任务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基础知识和认知能力。例如,在讲述会计电算化系统初始化操作之前,让学生根据手工会计实务的资料,以系统初始化所要求的各个方面,如会计科目及期初余额、部门及职员档案、企业客户及供应商信息、企业的结算方式等资料为提纲,让学生整理出所需的资料,使学生能初步学会如何归类汇总,并对系统初始化有个大致的了解,为正确学习系统初始化打下基础。这也对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培养起着促进作用。
2.3.3 学生操作。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实践性非常强,让学生亲自上机动手实践远比听老师讲要有效得多。教师应留给学生充足的操作时间,让学生大胆去尝试,使他们在操作中体会、感受和领悟。因此,教师在对知识进行讲解、演示后,紧接着是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把握真知、掌握方法。学生在初次接触任务时,可以按部就班地把任务完成,比如,模拟企业的一个月业务,学生应先完成任务一,把这个月的业务整理出来;再完成任务二,根据这个月的业务编写会计分录;再完成任务三,把根据业务的分录编写记账凭证;再完成任务四,对已编记账凭证进行审核,对涉及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的凭证进行出纳签字;再完成任务五,对所有记账凭证进行记账。
2.3.4 交流总结。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会遇到一些问题。对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可统一示范,集体解决;对个别学生的个别问题可作单独辅导。任务设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也应培养学生产生大量疑问,不受固定模式约束的能力,还要鼓励学生学会大胆猜想、判断,并将其猜想作为逻辑推理的一种形式和发展学生创造力的一种重要手段,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定式。学生在掌握了基本方法后,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开阔思路,增加完成类似任务的能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能够尽可能多地产生学习迁移。教学任务也要注意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探索和自我开拓的余地,培养学生用探索式学习方法去获取知识与技能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献忠.谈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操作系统教学中的应用[J].成才之路,2009(3)
2 姜军.“任务驱动”法在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5)
2019——2020 学年度第 一 学期
班别
1、2、3、4、5、6
全班人数
266
任课老师
李乐
期末
质检
成绩
平均分
合格人数
合格率
优分人数
优分率
88
266
100
241
90.6%
基本情况
教学对象
五年级学生孩子经过四年的学习后基本懂得了学校生活规则,初步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多数学生文明有礼貌,能遵守课堂学习规定,能积极学习,能安全健康地学习生活。还有少数学生比较顽皮,自我控制能力差,在课堂上、集体活动中不能很好地约束自己,甚至个别孩子有模仿社会上不良言行的现象。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现有情况调整教学,用不同的方法开展教学,激励所有孩子努力学习。
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面对成长中的新问题》、第二单元《我们是班级的主人》、第三单元《我们的国土 我们的家园》、第四单元《骄人祖先 灿烂文化》。
教 学 目 标 要 求
1.让孩子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如何正确的安排课余生活,遇到问题,能真诚坦率的沟通可以有效地化解矛盾,促进和谐,远离烟酒,拒绝,提高防范意识。
2.帮助孩子们建立集体观念,学习做好班委,培养孩子们初步的集体意识和自主管理意识、责任意识。
3.引导孩子们了解我们的幅员辽阔的国土,共同生活着56个民族,我们彼此尊重,互帮互助,成为相亲相爱一家人。
4.让孩子们爱祖国民族瑰宝美丽文字,了解祖国的古代科技,认识源远流长传统美德,为伟大祖国感到骄傲自豪。
提 高 质 量 措 施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寓道德概念和行为要求于生动、活泼的具体形象之中。
2.利用插图,图文对照,边看边说边想,帮助学生理解。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以孩子们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为抓手,以实际生活案例为依托,突出正面引导,让孩子们在学习中体会到法治让生活更美好。
4.结合大队部的各项活动进行教育。
5.充分利用教学用书中的儿歌及小故事穿插于课堂教学中。
6.领略大自然的美,了解社会的繁荣,培养学生的环境素养。
7.根据小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和认知特点,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采取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循环往复、螺旋上升、形式多样等方式,引导孩子们通过学习,从不同角度、侧面感悟和践行核心价值观。
8.课程中积极发挥绘本生动活泼、有趣有启发性的作用,引导孩子们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讲述或者表演等形式,自然而然地懂得其中蕴含的规则、法理等,使教学从课堂延伸到学生更广阔的生活领域,做到实实在在的知行合一。
教 研 教 改 课 题 及 实 施 措 施
1.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2. 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
一方面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3. 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教材试图从学生的学习行为出发组织主题单元,促进自主活动,在学习活动的渐次展开中,引导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里呈未分化状态的整体学习状态和学习需要,使学生能在活动的不断演进过程中实现原来被课程目标割裂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目标的自然统整。4. 让教师和学生走进教材,保持教材的弹性和广泛适用性。各主题单元均选择具有通用性的、可供师生具体真实地参与的活动题材,使教材成为师生开展活动的指导,从而将各地具体而微的自然、人文资源和经济、文化背景,以及师生的经验和兴趣等等都纳入课程资源体系,为师生在活动中进行二次开发留有空间。
培优扶差具体措施
1、给优生以个性化的作业和辅导,激励他们更上一层楼。
2、紧密与家长联系,争取家长支持配合,关注后进生成长。
3、号召全体学生给后进生以关怀帮助,鼓励他们点滴进步,为他们树起信心,前进。
扶助中层生,向优秀方向发展。
教
学
进
度
第一单元 面对成长中的新问题
1 自主选择课余生活
2 学会沟通交流
3 主动拒绝烟酒与
第二单元 我们是班级的主人
4 选举产生班委会
5 共同商定班级事务
第三单元 我们的国土 我们的家园
6 我们神圣的国土
7 中华民族一家亲
第四单元 骄人祖先 灿烂文化
8 美丽文字 民族瑰宝
9 古代科技 耀我中华
10 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
一、坚持质量立校,努力提升教育质量
教育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学校的立校之本。要紧抓教学质量生命线,进一步强化教学常规管理。重视教材研究,教法研究,学生研究,在研究、反思中提高教学实践能力,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推进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
1.加强教研组建设。要结合教学实际,确定研究课题,认真制订活动方案并精心组织开展教研活动。活动要有过程纪要、要有经典案例、要有专题研究成果。
2.认真开展校本教研活动。要坚持开展每周的教研日活动,要从学校实际出发,坚持经常化、制度化、本土化、个性化、形式多样化。要与中心小学安排的活动有机结合,重点进行备课、磨课、听课、评课和作业布置与批改、培优补差、教学方面的经验交流研讨活动,活动由教导主任负责,教研组长召集,全学期不少于8次,每次活动要做好较详细的记载。
3.关注教学质量。要狠抓教学质量这个中心,重新修订和完善目标责任书,进一步明确新学期的奋斗目标,认真制订好各学科如何提高两率的具体措施,注重抓住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关键学科,关键教师。积极动员和鼓励学生及家长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努力实现“轻负担、高质量”,让学生想学、会学、乐学。要扎实抓好各学科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早一点打算,多一点行动,少一点埋怨,早一点落实转化措施,多一点关心体贴,要花大力气提高合格率和优秀率,力争质量达优。
4.重视和突出体艺工作,加强特长生培养。要开齐、上足,教好新课程方案所规定的各类课程,重视和突出艺体工作。要营造育人氛围,大力开展“书香校园”活动。要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育健康标准》,推进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确保学生一日不少于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要加强特长生培养,尽早建立作文、奥数兴趣小组,选派有有经验的老师加强辅导。
(二)强化队伍建设,提升专业素养
1.建立和完善教师业务档案。要认真组织教师制定研修计划,建立和完善好教师专业发展档案。强化考核,认真记载,留下教师一学期工作情况的原始资料。
2.大力推进教育教学研究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以课题研究为平台,积极引导教师在提高备课的实效性、课堂教学有效性方面做有益的探索;鼓励教师充分利用丰富的电脑资源,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加强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三)抓实教学常规,提高管理水平
抓常规管理一要科学,要遵循教学规律,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二要规范,要严格执行县教育局常规管理实施意见和中心小学出台的实施细则;三要细节,要从备课、上课、作业批改等细节入手,从一言一行做起;四要过程,立足于管好今天,坚持“今日事,今日毕”,养成雷厉风行、追求完美的的工作作风。学校将不定期进行常规检查,检查结果应及时进行反馈,要与教师岗位目标考评紧密挂钩。
(四)深化课题研究,优化科研过程
要把教科研工作与学校的教育教学实际紧密联系,在课题研究中努力做到以校为本,以教师为本,关注学校发展,关注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增强课题研究的实效性、针对性;注重课题运作的规范性,克服功利主义,重视过程性资料的积累,杜绝“教科研工作仅发表几篇相关文章即可”的现象;树立明确的课题研究意识,开展相关教研活动时注意围绕课题研究进行,避免盲目开展。要注重资料的积累,做好阶段总结,早出有个性的研究成果。4月份,学校将举行课题研讨会。来源于:
二、坚持德育为首,切实推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德育工作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良好素质的关键所在。我们要认真落实有关文件精神,坚持抓好德育工作,全面营造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切实推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1.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
“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全体教职工必须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全员德育的思想,开展切实有效的德育工作。学校要致力充实德育内容,改进德育方法,广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新颖生动的思想品德教育活动,努力把学生培养成有正确理想信念的人,有高尚道德品质的人,自强有为的人。①从爱国爱校情感做起,弘扬和培养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②从确立远大志向做起,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③以行为习惯做起,加强行规训练,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开学第一个月作为学校行为规范教育月,让学生熟记《守则》、《规范》。④从提高基本素质做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加强德育基础工程建设
认真抓好德育制度建设,德育队伍建设,夯实德育工作基础。①召开班任工作经验交流会,全面提高班主任业务水平,培养一批优秀班主任。②学校要积极争取家庭、村居、社会的支持,充分发挥学校、家庭、村居三结合的教育作用,形成齐抓共管的德育工作新格局。③少先队应根据自己的特点,通过升旗仪式、队干部的培养等常规教育和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活跃学生身心、提高学生素养,培养高尚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使队员得到全面发展。学校将开展少先队队务知识竞赛,并认真组织,参加中心校3月份举行的队务知识竞赛。
三、坚持以人为本,创建和谐师资队伍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具有高度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富有改革创新,求真务实,追求卓越精神的师资队伍,才是学校真正的财富,是实现学校腾飞的决定因素。
1.改进和完善各种制度,以人为本,提高管理层次,以德为先,努力培养“团结、严谨、创新、勤奋、奉献”的校本精神。学校领导以及中层干部要廉洁奉公,要有团结协作、开拓创新精神,树立全局、服务、创新、榜样、责任意识,多联系教师,倾听有利于学校发展的意见或建议。改革评优评先方式,采用自荐与校评相结合,充分调动教师群体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教师成长。
2.加强政治及业务学习,转变思想观念。坚持每周一次的政治业务学习,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和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法律法规,切实做到边学边思,边做边改,帮助教师准确地把握新时期教育方针的新内涵,以积极平稳的心态迎接教育改革浪潮的严峻挑战,真正做到热心爱教,廉洁从教,文明执教,优质施教。要在教师中深入开展以“从教为人民用真情,执教为学生用真爱”为主题的教育活动,铸师魂、扬师德、正师风、强师能。提倡广大教职工要奉献“一颗爱心”;增强“两个意识”即主人翁意识和工作责任意识;提倡“三种精神”,即爱岗敬业精神、精益求精精神和乐于奉献精神。组织教师们学习优秀教师典型事迹,尤其要注重树立宣传身边能吃苦耐劳、在艰苦的环境中默默无闻、辛勤耕耘的先进典型。来源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