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学前教育实践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课程设计理念
高职教育所有课程的设计都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同时也要适应我国技术进步和更新的要求,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课程理念设计中,我们始终坚持理论知识学习,侧重能力培养,融“教、学、做”为一体,立足综合性、实践性、创新性和职业性四项原则。作为一门集幼儿五大领域(科学、健康、艺术、社会、语言)教育教学内容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我们要充分发挥《学前教育学》课程自身综合性的优势和亮点,调动学生积极性,在课堂上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师生合作,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同时选取与幼儿园五大领域相对接的教学内容,在安排学生动脑动手活动(如探索幼儿园社会教育的活动方式与内容、幼儿游戏活动创编规则和形式、制作幼儿园教学课件、儿童歌曲舞蹈视频化、儿童文学创编故事化、手工教具制作卡通化)、幼儿园教学实践模拟演练(如模拟幼儿课堂、故事角色扮演)方面给予倾斜,努力做好教育与“生产”的对接,从而满足职业岗位需求。
(二)课程目标设计理念
《学前教育学》课程作为一门理论性、综合性、创新性和实践性都较强的课程,我们将其情感目标设定为:培养学生具备正确的儿童观,具备热爱幼儿、热爱幼教事业的职业精神,勤奋钻研的敬业精神,严谨负责的责任意识和团结协作的团队意识等。将其知识目标设定为:引导学生了解现代学前教育基础理论,掌握科学的学前教育观和教育方法,了解学前教育的相关政策法规,掌握科学的学前教育规律、方法以及育儿知识等。在能力目标设计上,我们要求学生能够具备运用所学学前教育理论解决实际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具备科学的育儿能力;优秀的学前教学、管理、教研能力和评价能力,可以科学合理编制幼儿园课程,制定教育计划,并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与形式,有效设计组织幼儿教学和游戏活动,科学评价幼儿园课程方案和幼儿发展水平,具有终身学习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
(三)课程思路设计理念
1.课程内容项目化。选择对学生未来从业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内容作为课程的具体内容,用综合性的项目串联、反映、优化知识,将知识、能力相互联系和衔接,做到理论、知识、能力相辅相成,用理论催生能力,在能力培养过程中巩固知识,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职业应用能力。我们将课程划分为五大项目:学前教育基础知识项目,学前教育基本要素项目,学前教育教学项目,学前教育衔接项目,幼儿教师必备技能项目。
2.任务分配具体化。在每一个项目下,具体、明确地设置任务。如:项目二——学前教育的基本要素项目,设置学前儿童观、学前教育观、幼儿教师角色、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如何建立和发展良好的师幼关系等五项任务;项目三——学前教育教学项目,设置幼儿园课程、幼儿园游戏、幼儿园教学、幼儿园日常活动、幼儿园环境创设等五项任务;项目四——学前教育衔接项目,设置幼儿园与家庭的合作衔接、与社区的合作、与小学教育的衔接等三项任务;项目五——教师必备技能项目,设置教师观察能力、沟通能力(与幼儿、家长、幼儿之间的沟通)、制定教育活动方案能力、组织教育活动和反思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等共七项任务。
3.教学方法多样化。主要教学方法包括:传统授课法和示范教学法以及以此为基础而衍生的案例分析法,以学生为主体的任务驱动法、社会实践法、小组讨论法、情景模拟法及角色扮演法等方法。要做到授课精练;观摩学习,善总结反思;模拟练习,多强化实践。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合理安排“案例分析——设疑:小组讨论——讲解/模拟——指导/实践——巩固提升”,或“任务驱动实践——发现问题——小组讨论——讲解/示范——实践巩固”,或“观摩——重新创编——情境/角色表演——自评/他评——讲解总结——强化巩固”等教学模式,组织教学活动,提高课程效率。
4.能力培养过程化。在课程项目教学中始终强调教学做一体化,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以学前教育教学项目——幼儿游戏任务为例,教学过程由幼儿游戏概念、功能引入——游戏观察记录方法学习——自己动手设计游戏活动方案——指导小组模拟游戏活动等组成。再如,以学前教育教学项目——幼儿园日程生活为例,教学过程由教授幼儿在园一日生活内容理论——观看附属幼儿园一日生活实例录像——自己写出心得感想——幼儿园实践——反思——写一份幼儿一日生活安排的建议等组成。通过项目任务的模块化、具体化,将“教学做”贯穿在课程教学的每一项任务中,确保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
5.考核评价阶段化。作为基础理论课,需保证期末书面闭卷考核60%的比例,以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案例分析和教案撰写为主,并在此基础上,将其余40%的分值科学合理地运用到课程教学的各个阶段,课堂出勤率、课堂表现、小组作业、个人作业分别占考核成绩的10%,充分调动学生日常学习的积极性,以此督促学生认真准备小组讨论和情境模拟、实践活动等作业任务。
二、《学前教育学》课程设计理念
教材资源包括李生兰教授的《学前教育学》,桂景宣的《学前教育概论》和黄人颂的《学前教育学》。其他课程资源主要有《幼儿游戏与表演》《儿童文学欣赏与表演》《幼儿舞蹈与创编》等。数字化资源包括省级、院级精品课程网址中的素材,国家及各省学前教育网等网站中的课程、活动视频及附属幼儿园实践教学提供的光盘案例素材。实践资源包括学院专业项目活动实训室、校内外两大综合实训基地及附属幼儿园实习资源。
三、《学前教育学》课程建设思路
(一)努力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课程改革向深度推动需要教师的专业发展,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应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多参加国内外各级培训,总结教学经验,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为课堂教学对接学生未来的幼儿园实际教学管理提供助力。
(二)推进院校教材编订改革
在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已编订的精品教材《学前儿童卫生保健》《学前教育科研方法》《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儿童文学鉴赏创编讲演》《儿童歌曲弹唱》的基础上,结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从学院实际、理论教学需要和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出发,编订学前教育理论专业教材,以项目为模块,以具体任务作为完整课程学习的过程,重点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教育教学能力和幼儿园组织管理能力。
(三)高职院校与幼儿园合作深度发展
【关键词】 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中高职衔接;问题;对策
近几年,“学前教育”专业异常火爆,这是在终身教育理念普及之下教育改革的成效,这也使得中高职衔接成为我国当前职业教育领域中所探讨和研究的热点问题。由于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还没有完成协调发展的步伐,二者在学前教育方面缺乏沟通,因而造成诸方面的不匹配:比如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等方面,最终形成脱节、断层或重复的现象。要想培养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就应该重视中高职教学的衔接问题,了解其形成原因,对症下药。
一、学前教育专业中高职实践教学衔接存在的问题
从一些相关调查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学前教育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主要有三种模式:一种是分段式,一种是下延式,还有一种是提升式。分段式,通常被说成“3+3”,是中、高职联合办学的学习模式,以专业对口为前提,实行一所或者多所的高职院校与中职学校的联合办学。学生在中职学校学习满三年时进行考核,考核通过的学生就有机会就读高职院校的相同专业,并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下延式是指,高职院校越过中职学校,直接对新毕业的初中生进行招生,学制为五年制。提升式针对的是国家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这些学校以高等职业教育的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严格实施高等职业教育,学制三年。三种学前教育中高职衔接模式中,分段式和下延式较为普遍,但是无论哪一种模式,在实践教学衔接方面都存在诸多问题。
1、实践教学衔接受到忽视
“实践性”是幼儿教育工作的一大特殊之处,由于学前教育专业毕业之后要在幼儿园与小朋友们接触,因此幼儿教育工作者必须拥有较强的实践教学能力。无论是中职还是高职,都应重视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使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能力在实践中慢慢得到提升,从而促进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质量,为学校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学前教育教师提供保证。同时,还应该注重实践教学的衔接,让中职学生与高职学生的实践具有层次性。但是目前我国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却不够理想,实践教学衔接问题更是受到忽视。
2、实践教学衔接不畅通
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实践教学体系尚未建立。近几年,实践教学在中、高职虽有发展,但尚未形成体系,而且我国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与高职也存在重复和脱节现象,中职主要包括军训、社会实践、见习、 教育实习和顶岗实习等,而高职则包括军训、幼儿园见习、毕业论文、顶岗实习等。可见,这样的实践没有形成系统化。
二是实践教学教材没有形成一体化。在缺乏统一实践教材的情况下,我国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教材都是以自己的教学实际和教师的教学经验为依据来编写,是典型的校本教材。由于各个学校情况不一,有的院校甚至实践教材的实训大纲和实践指导书都没有,在实践教学中仅凭借着想象完成实训、实习,使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实训考核评价的客观性受到影响。
三是存在“倒挂”现象。“倒挂”现象在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中并不少见,主要原因是高职学校的办学条件低于中职学校。由于一些中职学校办学历史悠久,师资力量雄厚,管理经验丰富,因而在学前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培养出优秀的学生。但是一些高职学校,是近几年才申报学前教育专业,在设备投入、师资力量、实训场地都存在不足,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上无法与上述的中职院校抗衡。
二、重视中高职实践教学衔接,实现科学发展
1、提升学前教育专业技能课程的内涵
学前教育的专业技能课程是彰显中高职培养特色的关键,因此,中高职院校应该以科学发展为指导,实现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的改革与创新。上面提到了中高职不同的衔接模式,无论哪一种模式,都应该建立一个课程体系,实现教育理论课程、技能课程的科学性。比如针对五年一贯制(即下延式)的学前教育专业,其课程体系虽然没有建立,但多数研究者已经默认了几个版本:一种是公共课程、专业教育课程、技能教育课程和社会实践,另一种是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文化基础课及教育实践课。这两种课程体系的设计都关注到了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技术,侧重于幼儿教师的专业技能培养。
研究表明,幼儿教师的培养必须有以下三个层面:基本教育技能、一般教育技能和综合教育技能。基本教育技能是教师实施教育活动行为的基本要素,幼儿教师与小学、中学、大学教师都应该具备,具体包含了课堂导入、活动引导、设疑提问、知识讲解、衔接过渡、归纳总结、课堂评价、多媒体使用等等。一般教育技能是幼儿教师与其他教师的区别,体现为特有的技能,包括舞蹈、唱歌、绘画、弹琴、讲故事、观察和护理幼儿等等。而综合教育技能则是能够对上述基本技能协调运用的能力,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的桥梁。三个层面的内容表明看似独立,实质却是相互渗透,它们全面地揭示了幼儿教师职业技能的行为结构,只要将三个层面的培养做到位,就能够提升学前教育专业技能课程的内涵,突出学前教育专业的特色。
2、实现学前教育技能课程和实践课程的统一
有一项调查表明:幼儿园的园长们在挑选幼儿教师时,除了关注到幼师本身的谈吐之外,还会关注到幼师毕业学校对于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设置,特别是在专业理论课程和艺术技能的学习方面。可见,园长们渴求的是个人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幼师。要想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中高职院校应当关注到实践技能课程的重要性,适当调整专业理论课程与实践技能课程的比例,形成“实践性特色训练”,实现专科层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创新。为此,建议理论课程与教学实践的比例应该各占 50%,这种最佳的比例不仅能够帮助学前专业的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还能提升素质,促进实践能力的发展,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
(1)从校内训练中提升学生的实践水平。要加强基础性训练。基础性训练可以算是常规课程,每一位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都必须要扎扎实实做好基础训练,训练内容涵盖了音乐、说话、绘画、舞蹈等几大方面。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自觉训练,学校还应该建立起相应的考核机制,发挥教师的监督作用,使这种训练带有强制性,从而帮助学前专业的学生养成良好的训练习惯。
重视模拟训练。模拟训练的形式不受限制,可以有教学小竞赛、课前5分钟小表演、教学试讲等等。形式多样的模拟训练可以让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因此模拟课往往会受到学生的喜爱,这是模拟课特有的魅力。但是这一类的训练必须由任课教师进行主导,并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积极的参加,使得课堂的互动率提高。
课外活动。课外活动可以定期开展,形式也不受限制,比如专业汇报演出、年级擂台赛等等,可以由学生自己组织,也可以由老师指导。
以上三种形式的校内训练可以搭配在一起,贯穿于整个在校学习阶段,形成整体性的综合实践学习,培养学生主动训练、自觉参与、逐步提高的良好习惯与能力,同时也能让学生因自己所学专业与众不同而感到骄傲。
(2)从校外训练中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一是利用好校外实训基地。为了提高学生深入一线幼儿园的机会,亲自感受一线教学的专业需求,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在双休日或其他课外时间进行援教活动。这样学生可以在就业压力之下树立起强烈的专业意识,发奋学习。
二是利用好寒暑假的实践机会。学校可以在新生入学之后的第二个学期开始,要求学生利用寒暑假在家乡的幼儿园开展假期实践活动,返校时每位学生都应交一份实践报告,对自己的假期实践进行总结和反思。
三是制订与时俱进的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方案,提高教育实践的效果。
总之,学前教育专业中高职实践教学衔接问题的解决是一项长期、持续的工作,需要政府、学校和社会各方面的支持,来为社会培养出更出色的专业人才。未来的学前教育专业中高职实践教学衔接问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发展:一是政府支持,改革招生考试制度;建立合理的管理体制和高效的运行机制;统一制订专业课程标准。二是学校创新,不仅要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有清晰定位;还应加大中高职院校的合作力度,携手开发,优化课程结构,重视师资建设,完善教师管理制度,使学校自己形成品牌。三是社会关注,我国幼儿园教师人才的输入离不开中、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社会应该关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素质培养和就业情况,监督中高职院校的管理和运营,使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在衔接得当的环境下得到均衡发展,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幼师人才。
【参考文献】
[1] 秦铭. 中高职衔接背景下《学前卫生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6.
[2] 黄芳.《学前英语》中高职衔接的教学与实践[J].内江科技,2015.07.
[3] 董晖.学前教育专业(双语幼教方向)中高职课程衔接问题的探讨[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04.
[4] 郑莹莹.中高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课程衔接体系初探[J].考试周刊,2014.66.
[5] 李新生.学前教育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J].现代教育,2014.08.
[6] 梁俊.目前我国学前教育专业中高职衔接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1.
有人可能会问:“什么是教育科学,教学科学的研究方向又是什么?”教育科学其实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是若干个教育类学科构成的学科总体。它包括属于基础学科的中国古代教育史、中国近现代教育史,属于基本学科的教育原理、德育原理、教学原理、教育管理学原理。而现代教育科学所研究的方向是教育基本理论研究、教育测量与评价科学研究以及教育发展理论研究。对于学前教育的基本理论大家已经熟知它的发展历程,但是对于学前教育中如何贯彻教育科学,如何进行教育的测量和评价科学研究,其形式则是多种多样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由于学习群体的风格不尽相同,所以所采取的教学方式也应有所不同,这都有待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发现和调整。
1.提前制定合理的教学内容。学前教育与其他教育的不同之处在于教学对象是婴幼儿,教学对象的学习特点是理解能力较低,行为控制力不强,好奇心极强,因此,必须重视教学内容的制定。在制定教学内容时,要注意教学内容的生动性、趣味性、教育性和安全性。其中,生动性和趣味性有助于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保持学习者的学习状态;教育性则是教学过程中的根本目的,“寓教于乐”是学前教育应达到的基本标准。另外,学前教育中,大部分学习者都是自我保护意识较差的低龄儿童,属于弱势群体,所以在制定学习内容时,要考虑教学活动的安全隐患,切实保护好学习者的人身安全。
2.观察学习者的学习态度,灵活调整教学方式。在根据既定的学习内容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不断观察学习者的学习态度变化、兴趣变化,并据此调整学习内容的顺序和教学方式,让学习者充分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另外,还要着重利用学习者的好奇心理吸引注意力,这样可以带动学习气氛,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3.注重成果反馈,总结经验。学前教育的成果往往没有系统考试类的衡量标准,所以需要细心观察学习者的行为变化和各项能力的提升程度来确定教学方式是否有效。并通过变换教学方式来对比学习成果的优劣,总结教学的方式方法,以适应学习者的学习习惯,提升学习效率,让学习者在学前教育中打下良好的基础,丰富知识储备,加强性格塑造力,让学前儿童的身心得到良好发展。
二、借鉴国外成功的学前教育经验
纵观国外教育科学研究的现状,我们可以看出世界各国的发展动向,学前教育历史发展的科学研究表明,幼教理论和方法的发展是推动幼教事业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幼儿教育从经验型转向科学型的必经之路,因此,幼儿教育的科研工作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苏联于1960年建立了学前教育科研所,内设早期幼儿教育、学前儿童教育、实验教学法、年龄心理学、生理学、美育、体育等实验室,研究所把全国学前教育问题的一切科研工作都统一起来加以分析和评价。国外的教育科学水平发展比较早,这种类似的教育科学实验在国外不胜枚举,而在国内却屈指可数,那如何借鉴国外的教育科学经验来丰富我国学前教育教学方式呢?笔者认为要遵循以下原则:
1.借鉴与修改。在观察国外先进的学前教育模式后再加以运用,并在运用的过程中了解它有哪些缺点和优点,然后进行改造再利用。这种做法的根据是:每一种科学的教育方式都是不分国家的,国外先进的学前教育经验当然可以拿来运用到我国的学前教育中,但前提是不能照搬照抄,要灵活地改良和修正,并在方法运用中反复总结经验,让国外的先进学前教育经验落地本土,并发挥它的优势。
【关键词】高职高专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一、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现状
学前教育是幼儿生命的第二次塑造,任何轻微的、不合适的错误都可能延迟或损害生命之花的绽放。目前,我国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已经显现:幼儿园园长及教师普遍反映:新教师重理论,轻实践。他们入园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能理解幼儿的言行举止、无法与家长有效沟通、组织及实施活动能力较弱、缺乏先进的教育理念等。我们应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进一步优化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促进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培养学前教育人才的高职院校,要充分认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积极探索适合高职高专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发展模式。在学前教育专业建设中,应深入分析幼儿园教师岗位能力需求,强化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融入幼儿园,避免幼儿园对教师的“二次培养”,充分彰显学生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以便学生尽早完成教师角色转换。
二、学前教育专业保障实践教学质量的措施
实践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教学内容。在高职院校学前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中,应以幼儿园教师岗位能力为立足点,以幼儿园对专业人才需求为根本,建立与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以幼儿园教师专业能力为核心、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成的实践教学体系。形成以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教学目标系统在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体系中,应始终把培养岗位需求作为主要的实践教学目标。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所以,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尤为重要。在整个高职高专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目标中,应围绕“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应用型教师”的总体目标进行紧密结合。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和团队意识。使学生具备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能力,不仅要学习基础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激励与评价、沟通与合作、反思与发展等),让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只有具备这些能力,他们才能更快、更高地走上未来的工作岗位。构建理论和实践相融合的实践教学系统教育见实习是培养学生职业认同、对幼儿的态度与行为、幼儿保育和教育的态度与行为、个人修养与行为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在传统的学前教育方法中,专业教师通常采用理论知识讲授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幼儿园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但是,专业理论知识的讲授并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高校加强与幼儿园合作,运用“产学研用”一体化途径,让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理解专业知识,运用专业知识,提高专业素质。学生利用实习的机会,可以置身于幼儿园教师工作的真实场景,体验幼儿园教学环境,与幼儿园指导教师共同组织幼儿在园一日生活与学习,充分了解各年龄段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并指导幼儿游戏,让学生与未来岗位“零距离”接触,积累实践经验,了解自身不足,为下一阶段的学习与实践指明方向。规范实践教学管理系统加强管理和指导是实践教学体系顺利实施的根本保证。管理和指导需要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高职高专院校应根据学校的环境、条件以及培训目标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如《学前教育专业校内实训大纲》《学前教育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遴选办法》《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工作规程》《学前教育专业见习方案》《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方案》《学前教育专业技能训练与考核标准》等文件,明确实践教学活动目标,规范实践教学实施过程,明晰高校指导教师和幼儿园指导教师职责,形成标准化实践教学管理系统,保障校内实训和校外见实习活动的有序开展。重视多元化实践教学评价系统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价是多主体、多层次的系统。2015年起,学生需通过考试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证,该通过率是检测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就业单位和社会评价的重要参数,还是学生就业的重要依据。学生实践教学评价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包括课堂学习情况与实践教学情况两大部分,实践教学采用用人单位评价、家长评价、高校指导教师评价、幼儿园指导教师评价、小组评价和学生自评等方式混合进行,从实践教学目标完成、活动计划与组织情况、出勤率等多个方面进行,同时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通过大数据收集分析,获得学生本学期的综合评价。
我国幼教事业的快速发展,使得社会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很多幼儿园之间的竞争主要体现在幼教师资力量与水平方面。一旦某一个幼儿园占据了幼教师资的优势,就会在社会上享有更高的声誉。尤其是那些民办幼儿园,更是需要通过优秀的幼教师资队伍来占领市场竞争中的制高点。现代社会对于幼教师资的要求突出了综合性,不仅需要幼师能歌善舞,还需要他们与现代社会需求有机衔接。这就对学前教育专业课堂教学提出了改革要求。纵观我国学前教育专业课堂教学改革现状,很多都在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以及实践环节等方面进行了创新型改革,以期能够培养出更高水平的幼教师资力量。这些幼教师资将为我国幼教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是提高我国幼教质量的根本后盾。
2、我国学前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现状
(1)学前教育课堂教学从理论知识角度进行了改革。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不少学前教育专业课堂教学非常重视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认为学前教育专业应该培养出研究型与学习型的幼教人才,并能够引导他们在理论知识的指引下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
(2)学前教育课堂教学从专业技能角度进行了改革。
这就是说,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模式进行了改革,这是从专业技能角度出发所做的改革。有学者认为,学前教育专业应该强化对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工作,把文化课与专业课的比例调整为4:6,让学生可以在展示自己外在技能的过程中,反映出自己较高的专业素养;
(3)学前教育课堂教学从实践的角度进行了改革。
这是一种强调学前教育课堂教学改革应该接近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的现实做法,主要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较好的适应能力与工作能力。因此,很多学前教育课堂教学中应该贯彻以实践作为根本的教学理念,真正体现出幼儿园教育实习的必要性与价值所在;
(4)学前教育课堂教学从学科课程角度进行了改革。
这主要就是说,学前教育的课堂教学方法需要进行改进,尤其是要突出教学中的学科课程与现实的针对性与指向性,比如说,要改革学前教育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组织方法,强调教学计划的调整以及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等,让学前教育课堂教学更具实用性。
3、学前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我国当前不小高校都在积极努力的推行学前教育课堂教学改革,坚持做到以社会需求作为导向,努力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需要的实用技能型幼教人才。应该来说,我们学前教育课堂教学改革在以下几个方面都做的挺到位:
(1)引导学前教育教师积极转变教学理念。
首先,学前教育教师应该坚定为社会服务的教育理念。在当前较为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很多学前教育专业的办学模式正在发生着很多新的变化。学前教育专业如何能做到突出自己的办学特色,同时又保持相对稳定的发展势头,这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重要问题。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老一辈的幼儿教师都已经退休,年轻的幼师教育人员是学前教育专业继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法宝。这就是说,学前教育专业必须尽快改革教师队伍结构,构建一个适合幼教师资年轻化发展的办学模式。尽管如此,学前教育专业仍然偏重于对个人专业发展,忽视了课堂教学。还有些学前教育专业教师教学态度不够端正,从而在无形中给学生不良的影响,学生的自我发展规划受到了较大的限制。因此,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应该尽快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认真研究国家幼儿教育课程实施要求,积极参与到幼儿教育的各项教育教学研究当中去,主动适应社会对于幼教师资的人才需求,修订并进一步完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计划,努力开发全新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更新教学内容,尤其是要提高学前教育专业课堂教学质量,让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切实感受到学前教育改革的新气象,并主动的意识到自己职业与工作岗位将来的要求,并不断提升自己的幼教能力,成为一个高素质的幼教老师。其次,学前教育专业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树立起服务学生的教学理念。对于学前教育专业来说,其培养出合格甚至优秀的幼教师资是重要的教学目标。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应该树立起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指导思想,改变自己过去那种教育教学主体性地位,而是成为学生学习的主动教育教学研究者与实践者,这将为学前教育专业课堂教学提升教学质量提供有利的条件与实现的可能。事实上,学前教育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学前教育教师应该认真分析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思维方式,找出导致学生课堂表现不佳的问题与原因所在,并给出教师应有的引导与培养方法。这就需要学前教育教师研究学生,做到因材施教,帮助学生规划好自己的未来发展蓝图,一旦发现课堂秩序问题,应该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真正成为学生良好的学习榜样与有效的学习帮手。最后,学前教育教师应该增强自己的自我成长观念。学前教育教师不应该仅仅关注自己专业方面的发展,也需要重视学前教育教学理论的研究工作。他们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对教学过程进行认真的总结与不断的教学反思,顺应时展的要求。学前教育教师应该深入到各个幼儿园中去,对于最新的幼儿教育理念与教学改革思路有一个更为透彻的了解,加深对学前教育的实践性体验。这就可以进一步强化自身的成长理念,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成为一个具有综合能力的复合型学前教育人才。这样,学前教育教师才可能成为学生的榜样,并以自身的教学科研成果来感染学生,并加强与同行间的交流,不断获得更多新信息,形成自身的教学风格,成为学前教育专家;
(2)学前教育教师应该努力更新自己的教学方式。
首先,学前教育教师可以采取合作探究教学方式。具体来说,学前教育教师应该改变过去那种传统落后的教学方式,即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被动接受者,而是应该充分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方式,变个体活动形式为合作探索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前教育课堂教学中的真正主体,这样有利于最大限度的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缩短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增强师生之间的亲切感。学前教育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培养他们的集体合作精神,并注重学生学习的实效性,切不可流于表面形式。其次,学前教育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还应该重视采取合适的师生互动教学方式。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很多学前教育课堂教学过程中,最为基本和常用的师生互动模式就是简单的教师问,学生答。这种简单的双向互动教学方式看似直接简单,实际上缺乏了深层次的师生交流。因此,学前教育课堂教学改革中还应该体现出师生在课堂上围绕某一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与共同探讨的过程。那么,学前教育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取一些有利于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探索学习能力的教学方式,比如说课堂讲解、教学实验以及课堂评价等,让每一个教学环节与教学方式都让师生之间有效互动起来,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真正进入到学习状态,并逐步建立起一种师生间持续的教学科研互动关系,提高学前教育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果;
(3)学前教育教师应该改革自己的教学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调查从多个角度设计“学前教育本科生创业潜能、创业意向调查问卷”,全部采用无记名的方式,对遵义师范学院学前教育本科学生的创业意向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调查。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600份,共收回有效问卷568份,有效回收率达94.67%。采用整体抽样方法确定样本,将本科生编成序号,采用Excel随机抽样产生各班级名额分配总数。学生自愿参与测试,填写书面调查问卷。
(二)研究方法
本调查所采用的调查工具为自编“贵州学前教育本科生创业潜能、创业意向调查问卷”(重测信度为0.921)。问卷有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个人信息,主要包括调查的年级、专业及性别等信息;第二部分为具体的问题,主要包括对毕业生的职业规划、创业意向和学校就业创业指导等方面。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职业规划的调查
职业规划调查结果显示:94.83%的毕业生选择在校期间“有职业规划”。并且在大学一年级就开始职业规划的有16.93%;在大学二年级开始职业规划的有15.79%;在大学三年级开始职业规划的有40.6%,其原因时这时候功课相对轻松,临近毕业,对自己的人生就开始谋划长远的安排和打算,但是也有21.32的毕业生到大学四年级才开始规划自己的职业,从常理来说,为时已晚了。从调查的数据来看,也有5.17%的毕业生在大学期间对自己的职业从未有过规划,对自己的生活并不感兴趣,对将来自己将驶向何方并不关心,反觉得自己的就业听天由命。学前教育部分本科生对自己的人生很茫然,对自己的人生不知道如何做实际的规划,把职业规划只是付诸于形式。
(二)创业意向的调查
调查结果:“完全没有”的有13.17%;“有,但未尝试过”的有64.58%;“有,尝试过或正在进行”的只有7.68%;“不知道”的有13.64%。调查数据显示,学前教育本科生多数都对创业非常感兴趣,并有人尝试过创业的艰辛和喜悦,但是由于学生的任务是学习,很多学生没有机会去尝试,并对创业的风险很是担忧。在访谈中谈及“学前教育本科生创业的优势”时,48%的毕业生认为学前教育本科生年轻有活力,敢于拼搏和奋斗,学习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创业中很有激情,创新能力强等优势。由此可见,很多人都知道大学生创业的优势多,但是由于创业风险高,对于没有实践经验的大学生来讲的确是巨大的挑战,这就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应注重实践经验积累,需要学校加强创业知识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与创新能力。
(三)对学校就业指导工作满意度调查
调查结果:“短程化,就业指导仅限于毕业生,对于其他年级的学生指导不够”的有9.17%;“学校不重视就业指导”的有3.54%;“就业指导工作人员不够专业”的有35.23%;“就业指导内容简单”的有16.42%;“就业指导信息匮乏”的有8.56%;“就业指导形形式单一”的有3.45%;“就业指导课程不够新颖,不能吸引学生兴趣”的有23.27%。以上调查显示,作为学校有必要改革就业指导课程,采取积极主动的形式,积极走出去,采用多种灵活多变方式,对学生就行就业指导。同时要将就业指导课程纳入学生专业知识学习的范畴,将该课程放到很高的高度。就业指导过程要做到针对性、实效性、目的性、科学性、社会性。
在访谈中,针对学校就业指导存在的问题,89.78%的学生都认为学校在就业指导过程中,首先要加强宣传和解释国家有关师范生就业的政策;其次要向师范生提供更多的人才需求信息;再次是向社会用人单位师范生的有关情况和信息,推荐优秀毕业生就业;第四,加强对师范生就业市场的分析与开拓;第五,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和多形式开展就业知识讲座。
三、对策与建议
通过本次调查研究可以看出,学前教育本科生虽然能够清醒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势,但是目前的就业岗位性质的选择上呈现单一化的趋势,正在向多元化趋势发展,而且部分同学的择业期望值较高。对于学校来讲,必须根据就业市场的现状与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使他们能够找到一份比较满意的工作。
(一)充分认识创业教育的意义,帮助学前教育本科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意向
学前教育本科生是是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领头羊,也是是我国现在和未来学前教育发展的主体力量之一。我们要从社会发展的视野,看待学前教育、从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设置及考试制度等方面进行探索、革新,开发和提高学生的创业基本素质,培养和提高他们的竞争能力和创业能力等,从而使他们成为推动学前教育发展的领头羊。作为学前教育本科生,应该清醒看到,毕业生“自主择业”不等于“自由择业”,就业必须在国家政策规定的范围内有序进行。因此,加强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意向和道德观念。积极引导毕业生自觉服从社会需要,转变就业观念:一是树立自主择业的观念;二是树立“先锻炼、后发展”的观念。同时,要带领学生多到私立幼儿园,了解私立幼儿园的创业空间、政策优惠、生存环境,掌握创办幼儿园的基本程序,为创业打下前期基础。
(二)大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前教育学生的保教技能
学校要从多视野的角度建立多层次实践实习基地(公立幼儿园、私立幼儿园、社区幼儿园),规定相关课程、确定专门时间、组织他们到多层次实践实习基地,参与保教技能实践训练,夯实他们的保教技能。同时,学校应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寒暑假自觉主动的到相关幼儿园,参与社会实践,提高社会实践操作能力,对他们提供实质性的帮助。
【关键词】专科层次 学前教育 实践教学 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035-02
学前教育专业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面向的是幼儿园的小朋友,因而它是教育的基础,对学生的人生发展起到奠基作用。学前教育专业有利于孩子早期的身心健康发展,因而对于提高全民的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但是长期以来,实践教学在学前教育专业中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因此积极探索专科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如何进行有效的实践教学是十分有价值的。
一、实践教学体系内涵
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在狭义上,它是指实践教学的内容体系,围绕一定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一系列专业课程的安排以及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如见习、实习、课程设计、社会实践等,并且两者之间形成相辅相成的关系,以实现学前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的教学内容体系。在广义上,实践教学体系是指由一定的实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管理、以及一定的教学设施或条件综合形成的一个整体。在实践教学体系中,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相互协调、共同合作,以实现实践教学体系制定的目标。
二、专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在实践教学上存在的问题
(一)实践教学实施不到位
在专科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中,其虽然设置了整体的教学计划,并且对其理论教学以及实践教学的课时量都做出了具体的安排,但是在其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实施不到位的现象,具体表现在:1.在一些专业技能的实践教学上还是能够得到比较完善的实施的,但是在涉及儿童心理发展、学前教育原理、幼儿教育活动指导等内容的教学实施上却存在着一些问题,其教学模式仍然遵循传统的教学方式,即灌输式的教学,缺乏实践性的教学。2.专科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中缺少如保育类一类课程的安排,而关于保育的实践教学是几乎没有。3.实践教学方式不够多样化,教师在其教学中占主导性的地位,主要是由教师来示范指导学生,而学生自主进行组织策划各类幼儿活动的实践却少之又少。
(二)实践教学条件不充分
在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实施的条件上,专科院校还不够完善。第一,缺乏足够的硬件设施。对于条件稍微好点的专科院校来说,在训练学生实践能力的实训室的建设上,还是能够满足学生们的实训需求的,如基本的手工室、 书法室、 琴房、 舞蹈实训室都是有的。而可供更进一步的技能训练的实训室或者功能室大部分的专科院校内是缺乏的,如涉及游戏指导技能、 环境创设技能、 婴幼儿照护技能等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专业技能的实训室。实训室的建设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任务。第二,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自身的实践能力不够强。专科院校的很多从事学前教育专业的老师,从大学刚毕业后就进入了工作阶段,他们对幼儿园的具体实践活动还不够了解,再加上他们在大学期间的学习几乎是理论知识的学习以及缺乏一定的幼儿教学经验,因而在其教学中,很多只局限于纸上谈兵,其实践能力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第三,实践教学的时间太短。在专科院校的学前教育实践教学中,只为技能类的学科安排了平时的技能训练外,其他的学科除了在课上的学习,其他时间几乎没有要求,这是不能够在整体上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的。
(三)实践教学管理不完善
专科院校在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很多老师只是将其实践教学作为一种任务去完成,很少去关注学生有没有吸收进去,缺乏对实践的教学管理,而且学校也没有安排专门的管理机构和工作人员。对实践的管理是实践实施的保障,是强化实施过程效果的必要环节。但是在很多专科院校中就缺乏对管理重要性的认识,没有对实践教学过程实施监控,最终造成了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效果一直达不到理想的状态。因此专科院校要十分重视对实践的教学管理。
(四)缺乏一定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第一,在评价标准上不够规范化和全面化。在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的实践情况进行评定的时候,教师往往只是按照自己的要求去评价学生,没有统一的实践教学评价标准和依据。第二,在评价方式和主体上不够多样化。学生的实践成绩一般就是运用百分制的评价方式,任课老师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对其进行打分,及格就能获得学分。学生在实习期间的成绩也只是由学校单方面地进行打分,学生只需要将实习体会记录在表格而上就算完成实习任务了,而这些都只是流于形式的表面功夫。第三,实践评价只是重结果轻过程。对学生的实践情况学校只是进行终结性的评价,而往往会忽略掉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实践情况或者是存在的问题,这种缺乏过程性的评价体系是不当的。
三、专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途径
(一)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专科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是为了培养出专门针对幼儿学习和成长进行教学服务的人才设置的一门应用型的专业。在《课标》中,对三年制的专科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课程设置的要求采用学分制的方式,规定最低必须修满40个学分,最低总学分为60分,两者都不包括教育见习和实习。根据最低60个总学分来计算,总课时量为1080个。根据这些课时量来看,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不应该只是局限在理论知识上,还应该包括一定的实践课程,这也正是《课标》所规定的。但是在二者教学课时的安排上,大多专科院校还没有能够做到协调,实践教学是普遍的薄弱环节。为了改善这种现象,学前教育专业应该重新安排其课程,在比例上以及在教学目标上,都要突出实践教学,从而保证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提高。
(二)改善实践教学条件
要想全面地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首先学校必须为学生提供设施齐全并且功能完备的实训室,并且包括室内和室外的。在实训室建立之前,首先需要深入了解和分析学前教师专业技能的构成,从而为学生确定一定的培养目标,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校内实训室的建设。校内实训室的建设,不仅需要满足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艺术类课程实践的需求,而且更要注重学生薄弱的实践环节的实训室的建设,如幼儿园教育活动模拟室、幼儿行为观察或游戏室等,从而为学生提供完备的实践条件,促进学生多方面实践能力的提高。在校外实训室的建设上,主要是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见习和实习机会,在体现学前教育专业自身特色的同时,要体现多样化的特征,从而建设出具有特色校外实践基地。从而形成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室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实践教学体系。
(三)加强实践教学管理
首先,将实践教学管理的要求写进教学制度里面,如学生见习、实习制度、活动记录手册等,并且要求全体学前教育专业的老师和学生公共执行,从而以此作为依据来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促进实践活动的有序进行。其次,加强对实践教学过程的监督和指导,这是实践教学活动高效进行的保证。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学校可以派专人全程监督和检查实践教学过程,在课程结束之后,将检查的情况如实反映给教学老师,从而让教师对自己的实践教学中做的到位的地方以及不足之处都有清楚的了解,从而在以后的实践教学中加以改进。第三,建立起完善的学生见习、实习的反馈机制。学校要对学生在校内实训以及校外见习、实习的过程以及结果进行总结和反馈。在毕业生参加幼儿园的工作后,也要对他们进行走访,收集毕业生的教学情况并且对其进行深刻的分析,这将会成为学校将来进行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参考和依据。
(四)建立实践教学评估机制
在每一学期的实践教学结束之后,学校需要对每个班级的实践教学情况进行评价,在这一方面要形成完善的教学实践评估体系。比如可以对学生和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或者展开座谈会等,深入地了解学前实践教学建设情况。另外,对于实践教学的调查得出的情况需要形成文件,并且进行有序的归档,这对于实践教学评估体制的建立具有重要的作用。科学、合理、有效、规范的评估体系所评估的对象应该是学前教育专业老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内容、指导方式、考核方式、教学进度的掌握情况等等进行评估,以确保评估的情况与教师的实践教学情况相吻合。在对其进行评估的时候,要保证评价主体的多样化,凡是参与到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全体教职工都可以成为评价主体。另外,在评价方式上也要注意多样化,如可以采取教师互评、 师生互评, 教师评学、 学生网上评教等方式。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评估体制有利于促进实践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
专科层次的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同时也是学前教育专业必须完成的一项指标,它不仅是保证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同时也是其培养优秀的具备很强的专业技能人才的需要,因此,该专业建设的任务之一就是完成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参考文献:
[1]王新兴.专科层次学前教育专业全程化实践教学体系建构研究[J].教育探索. 2013(05)
[2]高闰青.高等师范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以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为例[J].大学(学术版). 2012(06)
[3]范小玲.以职业能力为核心构建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以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0)
关键词: 学前教育 美术教学 项目课程教学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目标是培养合格的幼儿教育师资人才,随着时代的发展,幼儿教育的岗位对毕业生的素质、技能要求越来越高,所以职业教育特别要体现学生的专业岗位特点,实施学生学业与就业“零距离”对接的教学,以此培养学生的就业素质和就业能力。所以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教学要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解决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的问题。随着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艺术素养要求的提高,简单的欣赏、绘画、手工内容已经不能满足时下幼儿园师资人才培养的需求,课程内容设置要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革,课程内容设置要紧密联系学生职业岗位素质的要求。
解决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教学中“重理论、轻技能”的问题。所以教学中要处理好理论与技能教学的关系,理论知识是基础,理论教学不能与技能教学完全隔开,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融合理论与技能的知识点,进行整体的教学设计。
解决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的问题。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灵活掌握技能、实际操作能力、职业素养、组织管理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各种综合能力,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富有个性且全面发展的人才。
近年来,中职教育部分专业实施了项目课程教学,项目课程是“以工作任务为课程,设置内容和设置参照点,以项目为单位,组织内容,并以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模式”,是引导学生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工作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皮亚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师的工作不是‘教’给学生什么,而是努力构建学生的知识结构,并用种种方法来刺激学生的欲望。这样,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了。”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通过项目课程的实践与研究,不但能促进传统教学方法的根本转变,而且能从实质上体现这种论点。
我们从2010级学前教育班级就开始实施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项目课程教学,实施中主要学习借鉴了其他专业实施项目课程教学的经验,重点研究建立实施项目课程教学的框架体系,设计系统的项目课程教学内容,思考项目课程教学过程的安排,选择恰当的项目课程教学的方法,根据项目课程教学特点采用合理的考核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一、建立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的项目课程框架体系
美术课的项目课程应紧密结合幼儿园老师职业岗位特点,依据岗位典型工作任务需求来选取教学内容。因此,在项目课程框架体系设计上,我通过分析、理解教材,对原课程体系的内容进行了解构,从宏观的角度依据幼教岗位特点设计了八个项目课程框架体系,分别是美术审美能力、基础绘画技能、简笔画技能、儿童画创作技能、手工制作技能、幼儿园环境设计与制作技能、儿童美术教育指导技能、幼儿园教师美术能力拓展,然后在这八个类别下去设计微观教学项目,以任务为载体,理论融于实践、动脑融于动手,将专业能力、就业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融合到具体的项目中去。
二、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的项目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
在确定的八个项目课程框架体系下设计若干“教学项目“(见表1),将知识能力和专业技能融合到各个项目中去,使学生通过来自工作实践、真实的工作项目的学习获得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三、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项目课程教学过程的设计
在项目课程教学的实施中,通过教学经验的总结和思考,借鉴其他专业实施项目课程的经验,我们探索和实践了“1条主线、6个步骤”的教学过程设计。
(一)1条主线
是指教学过程中理论融于实践、动脑融于动手、做人融于做事,即在每个项目的学习中,以来自幼儿园的工作情景为主线,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于一体,引领整体的教学工作,特别注重教学与岗位的工作对接,使学习情境与职业情境和生活情境紧密结合,从而整体、自我地获取经验且构建应用知识的框架,以获得实际的职业行动能力。
(二)6个步骤
具体操作中,通过实施“咨询—计划—决策—实施—评估—迁移”六个教学步骤来实现项目教学的目标。
1.信息:这一阶段也称为选定主题阶段。将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开发成为项目,项目目标或任务的特点是与实际相关。项目的具体目标和任务应由学生和教师共同讨论、交流决定。激发所有参与者的兴趣和参与感是本阶段的重点。
2.计划:引导学生自主制订项目的工作计划,教师在需要的情况下可以给学生提供建议。工作计划的内容包括:设计工作步骤,建立工作小组,明确小组成员的职责、计划时间等。
3.决策:决策环节指学生创造性地、独立地、自我承担地解决问题。完成项目工作最重要的是促进学生搜寻性、实验性、研究和团队合作、自我控制的能力。
4.实施: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制订的工作计划实施项目。这一环节要伴随的是不断验证、目标调整和项目实施中期检查。
5.评估:这一阶段指项目完成产品后,学生进行项目成果的展示。教师根据学生展示内容,展示方法和展示水平,考察项目学习在实践中的应用情况,继而评估学生在项目学习中所体现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综合能力。
6.迁移:项目结束与推广。进行经验的归纳、总结,掌握系统的方法,形成扎实的技能,培养就业素质和能力。
[关键词]学前教育 幼儿教师 专业课程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4-0030-02
自2001年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后,学前教育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学前教育的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教育模式也日益多元化、复杂化,并由原来单一的分科分类教育逐渐转向多样化课程学习。这就对学前教育教师要求更加严格,不仅需要学前教师具有现代化的教育理念,掌握幼儿教育的方法和策略,对教师提高自身专业知识和人文科学素养也有很高要求。且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教师专业化成为教育的一种发展趋势,高校如何设置学前教育课程,培养出专业化幼儿教师成为当前的一大重任。
一、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基本要求
(一)考虑学前教育的特征
近几年来,由于教育改革,教育在内容、模式和理念上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学前教育不仅要求教师具有较全面的文化知识,还需要具有较高的教学技能素质,教育指导幼儿,帮助幼儿打开认识知识世界的大门,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
(二)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过去,高校教师培养的过程中通常着重于课本知识的讲解,忽略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新时期学前教育课程设置应注意突出教学课程的可操作性、实践性。设置实践课程,使学生在从事工作前积累教育工作经验,这就缩短了学生将来工作的适应期,有利于学前教育的顺利有序进行。
(三)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随着教育的不断革新,旧的教育理念和一成不变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教育的发展,大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知识不可能终生受用,在教育不短完善和改进的过程中旧的知识可能被遗弃,因此在高校设置课程时应将终身教育作为指导思想,着重培养学生继续学习的能力,不断学习和更新自身知识,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
二、设置课程体系的基本原则
(一)巩固加强公共课,注重教师的道德教育
学前教育的基础课程是为让学生掌握自然、社会科学的基本知识,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奠定基础。公共课主要通过学习广泛的基础课程知识,改变个人气质,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道德观,加强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提高学生对教育事业的认识。
(二)增添教育类课程,提高知识技能水平
增添教育类课程的开设,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知识技能水平和教育科研的能力。能有效地解决“如何教书育人”的问题。优秀的教师之所以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成果,其主要原因在于他们能不断地学习摸索,从中总结出教育经验,并将其整理后有效地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去。为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高校应加大开设教育类的教学课程,指导学生如何与幼儿进行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进行教学工作。同时开设有关科研与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课程,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提高学生的科研意识和能力。
(三)适当增加前沿的学科知识
为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学科发展的趋势,拓宽学生知识面,学校应适当开设前沿的学科课程。因此高校应适当地调整学科专业课的比例,添加学科前沿知识,构建新的课程体系。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基本的学科知识,同时也能把握学科的发展方向,有助于将其运用在以后的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
(四)增添设置选修课
选修课的价值在于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发展学生的个性,它能激发和调动学生的主动积极性,为学生根据自身特点进行全面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学生可根据自身的兴趣和才能选择适合自己的选修课程,为将来更好地服务于学前教育事业奠定良好基础。
(五)加强学生教育教学技能训练
教师是一种“双专业性”职业,它要求教师必须同时具备学科知识和教育教学专业知识。与科学家的本质不同,教师需要把自身知识内化,以浅显易懂的方式传递给学生,并帮助学生吸收这些知识。但是纯粹的知识并不能使教师的专业素质得到提高,还需要通过实践来进行知识的融合,内化形成教师的专业素质。同时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与教育实习有关,许多高校都延长学生的实习时间,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幼儿管理中去,通过把所学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来培养学生的教师专业能力。因此,一些师范教师认为,每学期都应抽出两到三周的时间组织学生进行教学实践活动,增加学生见习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参与到学校教学管理中,并通过实践总结经验,进行反思,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
三、新课程体系的构架
(一)基础课程
即高等数学、大学语文、思想政治等必修课程及其他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并开设其他人文艺术类、自然学科类、文史类等选修课程,通过对学生进行熏陶来培养学生的文化底蕴,使他们对世界认知更加全面,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达到幼儿教师的基本要求。我们把它叫做通识教育,是与专业教育相对应的普通教育,指的是各种非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教育,它适应社会对人的多方面要求,形成与专业教育不同的一般教育。它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教导学生如何学习、生活,理智地看待事物的本质能力。
(二)专业基础课程
由于教师的“双专业性”,学科知识和教育专业知识都是教师的专业课,我们必须将二者相融合,让学生在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也能学习教育专业课程知识,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将二者结合,内化成为学生自身的专业素质。教育专业课程不再仅仅是教育学和心理学,它还包括教育史、教育心理学、教育概论、教育社会学、教育哲学等,广泛地开展教育专业课程,一方面可以提高教育类课程比例,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出更加专业的幼儿教师。
(三)专业课程
学前教育课程的设置必须适应于幼儿教育的发展,以培养专业化的幼儿教师。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打破旧式课程设置的局限性,开设新的课程,如《幼儿文学创作》、《幼儿玩具制作与指导》等。
首先,语言作为传授知识的重要工具,它是学生重要的专业素质之一。因此,普通话课程应作为学生的专业必修课程。
其次,作为幼儿教师,必须掌握特殊技能,以便帮助幼儿开发智力。因此,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应设置一些如舞蹈、唱歌、手工制作等艺术类课程。
同样,幼儿的智力不全,不具有自理能力,需要教师照顾他们的饮食、安全、卫生等问题。因此,在课程设置中,保育知识课程也应适当增加进去,培养学生的保育意识,让学生在将来的工作中做得更好。
(四)实践课程
要想成为有经验的幼儿教师就要不断地进行实践,俗话说“纸上谈兵终成空”,这句话证明了实践的重要性。学生在进行幼儿实习时主要观察幼儿的学习方式,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向有经验的幼儿教师学习。当然,学前教育的实习不仅仅包括在幼儿园的各种实习,还包括对家庭、各类社区活动、亲子活动等的实践,通过现场观摩、教师指导、微格教学等进行实践学习,提高教育能力。另外,活动课程也可以帮助学生锻炼他们的交际能力,组织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
总之,儿童作为一个世界的未来,承载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只有教导好他们,才能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因此,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必须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完善和改进教育模式,以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进行教育教学,使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掌握一定的教学技巧技能,成为合格的高水平专业化幼儿教师。
[ 参 考 文 献 ]
[1] 王利明.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的专业课程设置的调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
[2] 张承宇.高师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问题的思考――基于内江师范学院现状[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5):118-120.
[3] 党爱娣.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法课程教学的反思与改革――以《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为例[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113-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