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教学计划的作用范文

教学计划的作用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学计划的作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教学计划的作用

第1篇:教学计划的作用范文

    研究性教学的实施离不开教学内容的创新。因此,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和研究性教学模式特点,课题组成员贯彻“重思想、重方法、重应用”的教学理念,以“结构物理性质制备方法化学性质反应机理反应规律主要用途”为主线,精心设计了由结构与命名、反应类型与机理、合成设计基本理论、合成方法与技术等四大知识模块组成的有机化学理论课程研究性教学内容。特别强调处理好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和先进性的关系,不仅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重点讲解有机化学反应原理和方法,而且注重把有机化学学科的发展前沿和生产中的最新应用,以及相关学科的交叉知识等研究性内容引入课堂。例如:绪论课中,教师从衣、食、住、行、医疗保健、环境保护、生命科学等方面入手,介绍有机化学及有机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及重要作用。而且引入绿色化学、富勒烯家族、有机纳米材料、有机光电功能材料、生命有机科学的糖化学、DNA重组技术和定点突变技术、蛋白质化学的分子识别技术等学科前沿[3],早期给学生渗入有机化学学科前沿和应用意识。并通过大量生动形象的图片、事例来反映有机化学世界之神奇和有机化学工作之乐趣,使学生初步了解当代有机化学的发展动态和最新成果、拓宽知识面,激发学生学习与探究有机化学知识的兴趣。教学过程中,课程组成员积极探索“问题式研究性教学法(PBL)”。根据教学内容,教师课前精心设计能够引导学生对学习对象产生研究兴趣或质疑态度的一系列问题,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教学环境和途径,为所有学生营造研究性学习氛围。课上应用生动的语言描述简单事例,以案例或图片形式把每节课的主要内容展现给学生,激发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和主动性,使学生带着解决问题的热情去听课[4]。同时采用案例分析、启发式、讨论式等多种教学方法,逐步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将问题逐一解决,实现学生在研究性“教”与“学”的过程中获取知识、训练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例如:讲授立体化学章节时,首先讲述一个简单例子:小芳梦见自己来到了神奇的镜像世界,发现平时最爱吃的口香糖变成了香菜味道。告诉学生口香糖味道改变的真正原因是所含主要化学成分“香芹酮”的手性,手性的存在使香芹酮具有互为镜像的R型和S型两种异构体,而两种异构体的性能不同。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很想知道日常口香糖中香芹酮的结构到底是怎样的?这时,教师适时提出本章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1)什么是手性分子?(2)什么是对映异构体?(3)如何判断对映异构体的绝对构型?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就集中到特定的问题情境中,带着疑惑和探究答案的激情参与到教学环节中,进行主动学习。通过教师的引导和重点讲解,以上问题逐一解决,学生在下课前,能够运用所学的立体化学知识,顺利地确定口香糖中香芹酮为S型异构体。这种以问题为载体的研究性教学模式符合学生勇于探究的心态,便于学生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学生经历了艰辛的思考过程之后,不仅能够深刻理解所学内容、感受到主动获取知识的乐趣,而且增强了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建设三层次实验教学新体系,推进研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实践能力

    以“方案设计物质制备分离提纯结构表征性能测试”五要素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及科研兴趣为目标,建设了螺旋式上升的“三层次”(基础型、综合设计型、研究创新型)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新体系。通过删减简单的验证性实验,在原有基础型实验中增加设计性元素,把有机化合物的典型性质实验安排在相关的合成实验中,提高基础型实验的教学起点。通过串联序列化的多步骤合成、提纯、分离等多个单元操作,构建综合设计型实验项目;例如:将乙酰苯胺、对硝基乙酰苯胺、对硝基苯胺三个合成实验合并成一个综合实验。研究创新型实验包括方案设计、合成反应、分离提纯、产品结构表征或元素分析等多个阶段。大多数实验项目是结合教师科研课题或者学科研究热点凝练而形成的,内容新颖,难度适中,具有本科生进一步可研究探索、发挥一定创造性的空间,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研究兴趣。该实验教学新体系由基本单元技能训练到综合技能训练,最后进入研究创新实验技能训练,循序渐进,体现了有机化学实验自身的系统性和规律性。研究性实验教学模式通过改进实验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动机,是一种培养学生研究兴趣的新型教学方式,适应当前教学改革的要求。因此,课程组成员探索了“分层次开放式”的研究性实验教学模式,使学生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的培养融入到正常的实验教学秩序中,基础型实验采取开放式预习和互动式教学方法,加强实验的启发性,增加学生动手动脑、查阅资料的机会。综合设计型实验采用必做实验与选做实验相结合方式,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全面提高综合实验技能。研究创新型实验既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有机化学实验知识和实验技能,又能够灵活地、创造性地综合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教学实践过程中更注重研究性,主要体现在实验的内容、方法、技术和过程等多个层面,采用实验教学与科研项目相结合的开放式教学方法。学生自主选题,在“查阅文献、方案设计、实验准备、实验操作、结果分析、撰写报告、汇报讨论”等环节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给予全方位的研究性指导,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行自行设计、独立实验、主动思考与讨论。同时倡导团队合作,合理分工、共同探索研究,调动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三、提供多元化的课外实践途径,鼓励学生参加科研训练,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

    东南大学作为一所研究型大学,拥有高素质的师资力量、先进的实验设施、学科发展及项目资源优势,通过由专题研究、科技创新、学科竞赛、SRTP活动组成的“四路并进综合实践”环节,为本科生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课外科研实践平台。结合理论课程教学内容,教师拟定研讨主题,例如自己身边的有机新材料、微波辐射有机合成新方法、足球烯家族等有机化学热点问题。鼓励学生选择感兴趣的内容,利用网络和图书馆资源查阅相关文献、自拟题目、撰写课程论文。通过组织学生“专题研究”汇报,加强师生间、学生间的交流研讨和教师点评总结,使学生了解有机化学、有机化工与社会和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索兴趣、诱发学生的创新萌芽。“科技创新活动”通过展示科研训练成果和实验方案设计,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和资助学生积极参加学科竞赛,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依托学科发展优势,结合教师科研课题,鼓励学生自主申报“SRTP项目”,引导学生参加科研实践、感受学术氛围,接受科研训练,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学会如何通过实验现象和数据处理,分析讨论实验结果,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科研问题。多元化的课外综合实践途径能够促进学生自主研究性学习,帮助学生延伸课内知识、拓展课外知识,提高学生的文献检索和阅读能力、综合实验技能、分析讨论、交流表达、论文写作等综合科研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研创新能力。

    四、探索研究性教学新的考核方案

    研究性教学模式评价系统应该遵循学习过程评价和教学目标管理相结合的基本原则,进行多种方案的探索。因此,在有机化学研究性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改变以往期末“一张考卷定高下”的做法,考核评价内容从以知识测量为主转变为以能力测量为主。加大平时考核力度,平时考核包括一系列有利于引导学生提高实践能力和科学素质的内容,例如:教学基本知识的测验、学习阶段总结、综合问题讨论、课程论文、作业质量等。理论课程采用“平时作业及测试成绩×15%+学习阶段总结×10%+课程论文成绩×20%+课堂讨论成绩×10%+期末考试成绩×45%”考核方案。针对“三层次”研究性实验教学新体系,实验成绩考核主要根据学生查阅资料、实验方案设计、实验预习、实验操作、报告撰写、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指导教师对学生在不同阶段所表现的实践能力分别给出相应分数,按照一定权重,加权平均,最终进行综合评定考核。新的考核方案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是对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获取知识、探索研究、思维创新等多方面能力的综合评价,有利于开辟教师研究性“教”和学生研究性“学”的新局面,为在课程教学中贯彻素质教育、能力培养营造宽松的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

第2篇:教学计划的作用范文

 

所谓个性化教学,就是尊重学生个性的教学,必须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兴趣、特长、需要进行施教,亦即学生需要什么,教师便需授予什么,学生完全是一种自主性的学习。“个性化”创新教育理念,推出一个学生一个教学团队、一个学生定制一套教学计划的因材施教模式,最大程度地尊重和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把中小学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有更多独立思考、独立实践的学习机会,提升素质并发挥潜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语文课堂个性化教学的作用分析

 

1.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高中语文课堂的个性化教学,除了传授相应的知识,还要把重点放在对学生的激励和启发上面,根据学生的自身发展规律,教会学生怎么去学习,并给予指导。学生从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学习,提高了学习积极性。个性化的语文教学不仅仅是表现在课内,包含了教师以独特的人格魅力对学生产生影响,让学生热爱语文,用短暂的课内学习来增补无限的课外学习。这样就强化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率。

 

2.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强烈的意识和个性品质能够帮助教师大胆的对教材进行演绎,设计出个性化的教学思路,拓展教学空间,从而激发学对于高中语文学习的兴趣。教师在进行范文阅读时优美的表情和音调、姿势等融为一体,把自身的情感体验传达给学生,让学生逐渐喜欢上这门课程。

 

3.有利于培养创新能力。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断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施个性化的语文教学,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提高他们的创新素质。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采取正确的方式,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参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给他们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个性化教学是结合各个年龄段的学生特点,根据不同年龄段的身心发展规律制定相应的教学方式,在创新意识的培养方面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4.有利于促进个性发展。个性化的发展需要个性化的培养方式,教师教学的个性化是培养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模式。在语文个性化教学开展过程中,对学生满怀热情和期待,学生会把教师当做知心朋友,教会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学习,一个热爱教学事业的教师能培养出个性鲜明、积极向上的学生。运用个性化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促进他们的自我实现。

 

二、高中语文课堂个性化教学的有效措施

 

1.发挥教师个性。在高中语文课堂个性化教学中,主要体现的是教师与学生两者的互动,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具有鲜明的个性,因为教育的力量通过教师的个性来体现,教师的个性就是其知识和技能以及情感和人格的集中综合展示,是对现状的开拓,是不断的摸索。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语文老师的个性影响着学生的情感和智慧,对他们的生活也会产生影响。

 

2.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语文课程因其本身具有人文性特点,因此成为最能展现学生个性特点的课程之一,基于此,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时应该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将学生的学习和个性发展作为教学出发点,这样才能掌握学生的个体性差异,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特点也体现在新人教版的语文教材中,翻开新版教材的目录就能发现,在每一本必修课本的最后都有“表达交流”这一项,而其具体内容都是与课本内容有关的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交流的内容,显示了对学生个性化的尊重。在高中语文的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尝试与学生进行角色互换,让学生来领导整个课程。例如,在讲授《荆轲刺秦王》这一课时就可以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将荆轲刺杀秦王这一场景演绎出来,然后让学生根据表演的结果来讲解课文,通过这样的形式不仅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够被充分调动起来,而且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会加深。同时,这样以学生为主的课堂能够使学生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征得到张扬,满足了不同能力层次学生的需要,这样教师既能完成语文教学的学习任务,也使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得到了足够的关注。

 

3.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除了要注意课堂教学方法之外,还要注意学生学习方式的调整。语文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经过小学和初中的学习,学生对于事物和社会关系都已经有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和态度,而这些也促使学生形成了比较固定的思维和个性,也迫切地想要将自己的这种个性显示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而自主合作式的学习方式正是让学生展现自己个性的最佳平台,通过与其他学生的合作,学生能够在合作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展现自己的个性魅力,加强与同学之间的友谊。而且学生自身也能够通过这种方式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和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4.注重教授内容和练习的新活。语文教师在课程内容的教授上要侧重于现代社会的相关内容,与现实接近更能够体现出学生自身的个性化特点来。而这一点在新人教版的教材中也有体现,与旧教材相比,新版教材增加了很多篇现实性的作品,这些作品不论是在内容还是在思想上都更加贴近高中学生的思想,其所反映的人文思想和精神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自身个性化。另外,语文教师在课外练习上也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在设置练习题目时一般安排两到三道题目,前几道题目可以是有关于课文内容的理解方面的,而最后一道则可以设计成拓展性和开放性的题目,让学生依据自己的想法来作答,这样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促进其个性化思维的发展。

 

总之,虽然我国的素质教育发展还处在起步阶段,但笔者相信只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多多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差异,注意培养学生的个性化,重视学生个性化的理解和感受,将学生摆在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上,那么我国的教育水平一定能够得到不断提升。

第3篇:教学计划的作用范文

摘要体育活动能够训练学生的体格,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不断变强壮。中职学校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扮演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介绍了体育游戏在中职学校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并提出了运用游戏教学方法的建议。

关键词体育游戏中职体育教学作用建议

体育课是众多学科中的基础课程。开展体育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锻炼身体,还能够让他们在体育游戏的过程中团结起来,培养他们积极进取的品质。在进行体育教学时,可以利用教学方法和手段比较多,体育游戏就是其中之一。体育游戏在整个体育教学中所占的比重不可忽视,它也逐渐成为被广泛使用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中职教育中的体育课程同样也采用时下最流行的教学方式,即体育游戏。体育游戏已经在体育教学行业中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认可,且这一方式也被广泛实施。在实际的体育教学活动中,利用体育游戏能够让学生和老师之间、学生之间产生积极有趣的互动。

一、中职体育教学中的体育游戏所产生的作用

(一)通过体育游戏,能够让学生的身体状况变得更加强健

这也是体育课程和体育游戏最显而易见的作用。体育游戏是从体育运动和教学中衍生出来的体育教学方法。它本质上也是一种体育运动[1]。教学利用体育游戏,能够让学生在游戏中得到很好的锻炼。这种锻炼既有身体协调性上的,也包括学生之间的协作等。当然,比较直观的锻炼就是体魄比之前更好了。

(二)体育游戏的趣味性能够让学生对体育课甚至运动本身产生热情

以往的体育教学比较表面化,教学过程中只对教材所要求的项目开展教学活动,而且教学方式比较单一,不能引起学生的运动兴趣。体育教学中出现的体育项目,有些需要教师将动作逐个分解开来,示范给学生,比如篮球运动中的投篮动作。教师将投篮动作分解成一招一式,逐个向学生们示范,学生对运球跑或者投篮动作等不容易产生兴趣。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借助体育游戏的教学方法,可能教学成果也会发生改变[2]。通过游戏环节,让体育教学的内容变得更加有趣,方式更加多样。学生在接触这种新鲜感十足的游戏时,能够积极的参与进来,同教师和其他学生配合着完成体育课程的内容。

(三)通过参与体育游戏,学生的心态也会出现变化

体育游戏的样式比较繁多,而且每一个游戏的内容也不尽相同,是强调实践的体育运动。体育游戏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以及教师的积极配合,在整个游戏环节中,参与者要将注意力集中在一起,通过互相配合和鼓励,才能赢得游戏的胜利[3]。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学生始终要以一颗勇敢的、进取的心面对游戏的挑战,久而久之学生的心态也会发生积极变化,学生能够用积极进取的态度面对游戏。这种心态也会延续至生活中。学生在面对生活琐事或学习难题时,也会以阳光的精神状态应对。总之,体育游戏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当然,多人参与的体育游戏属于团队运动项目,对整个队伍的配合要求比较高。而整个队伍的成绩由个人组成,教师可以对队伍中游戏技巧比较薄弱的学生进行专门的辅导,帮助他们准确的掌握技巧。

二、在体育教学中运用体育游戏的几点建议

(一)开始教学活动之前,要在准备阶段做好相关的计划工作

将体育游戏作为一种体育教学方法并非是一开始就有的,是在长期体育教学实践的过程中逐渐完成的。它是中职学校和教师根据自身教学经验和体育课程的特殊性而设计的体育游戏。中职学校设计体育游戏,首先需要明确自身的实际情况,然后在此基础上设计出游戏的内容,制定相关的游戏规则,和有趣的游戏计划[4]。每年的教学计划统计中,应该将游戏计划也加入其中,作出详细的体育教学计划。只有做好计划组织相关工作,才能保证游戏计划的顺利诞生,进而确保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成功运用。

(二)教师在体育游戏中起到重要作用

体育教师是教授学生体育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工作者。开始教学活动之前,需要教师明确游戏教学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另外,开始教学活动之前,教师要做全时腹ぷ鳌1热缤瓿山贪浮⒀窈鲜实慕萄Чぞ摺⒄易冀萄С〉亍5比唬教师主要负责向学生教授体育技能,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扮演着主动引导的作用。在体育游戏中,教师同样需要引导学生,让学生尽快融入至游戏中,并且同学之间要做好配合。

(三)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

体育教学是针对学生进行的教学活动,学生是整个活动的中心。要根据中职学校的特点,为学生设置体育游戏。利用体育游戏进行教学,要在体育教学中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尽快投入到游戏中。学生以愉快的心情参与体育游戏,并且在游戏中学到相关的体育技能,离不开体育教师的引导。教师必须以学生的成长为主,让学生在体育游戏中得到成长。

三、结语

体育游戏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教学方式,是一个跟以往教学方式不同的游戏教学过程。中职体育教学中,开展体育游戏教学需要教师做好组织计划工作。将体育游戏融入体育教学中,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氛围中展开教学。

参考文献:

[1]吴来生.浅析体育游戏在中职体育教学中的作用[J].教师.2016(29):42-43.

[2]成文之.游戏在中职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5(33):149.

第4篇:教学计划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职业院校

一、一体化教学在职业教育中应用的优势

第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有效的教学情境是一体化教学实施的基础和前提。教学情境能够将教学任务有效地融入到教学环节之中来,学生通过表演的形式将教学目标表达出来,其他同学则能够在情景表演中感受到教学的具体要求。在思考任务需求的的过程中,学生能够真正地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来。情景表演带出的教学任务比教师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直白地进行任务阐述要更具吸引力,同时也能够引导学生对教学任务进行深度思考。学生在教学情境中会认真地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案和对策,学习不再是纸上谈兵的事情。

第二,引领全新教学过程,吸引学生注意力。一体化教学的重要目的是解决一些实际工作任务和现实存在的问题,这和职业教学的教学初衷不谋而合。传统课堂模式中枯燥的讲授转变为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模式,学生可以一边学习理论知识一边将之应用到实际操作之中去,在课堂学习中,学生始终处于有事可做的状态。一体化教学模式下,教师不是以灌输的形式传授知识,而是以问题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去思考教学任务,使得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来搜寻资料、热烈讨论,最终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案。笔者认为一体化教学需要两名教师相辅相成、互相配合,一位教师负责引导学生主动去完成教学任务并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另一位教师则主要负责对维护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秩序和成绩考评,这样保证了学生在课堂中有事可做的同时还能使学生处于教师的有效监督之中。这样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普遍存在的上课玩手机、上课睡觉的现象基本能够得到杜绝,转变后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没有机会在课堂上做无关紧要的事情。另外,小组成员共同提出的解决方案将成为教师评价学生学习绩效的重要内容。每个小组的各个成员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所作出的努力、表现出来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意愿都是教师需要考核的因素。学生在小组之中群策群力、共同研究,提升了自身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地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第三,提升学生自主思考能力。一体化教学将学生看做是学习的主体,将学生从被动学习的状态中解脱出来,使其有机会主动学习和主动思考。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就是一种典型的被动教学模式,学生在课堂上单纯地听老师的讲授,自身的主观感受和接受能力被完全忽视,长期下来积累了非常严重的厌学情绪。一体化教学模式则是一种主动思考的教学模式,学生为了完成一个任务、一个目标,就必须主动去思考、去搜索、去探究,如果到最后学生还是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案,那么他们会求助教师,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提示和帮助则能够起到醍醐灌顶的作用,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在学习中的误区和盲区。从探究的角度出发获取的的知识会长久地留在学生的记忆中,而教师以灌输的形式向学生传授的知识则需要学生反复记忆,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积累焦躁和疲惫的情绪。一体化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让学生学会了合作、探究和思考,自主学习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第四,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精神。一体化教学开始之前,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小组分组。在这个一体化教学的开展过程中,学生都需要在小组中进行学习,和其他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共同研究,分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在小组中获得自己的分工和任务,每个学生都可以在小组学习中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作用。小组之间的工作成果需要相互比较和评价,这样每个小组成员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态度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小组的成绩,所以每个组员在完成任务的时候都需要竭尽所能,力求将自己分内的事情做到最好,因此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实践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促进了小组成员的合作和团结,团队合作精神也就得到了激发。每个小组成员在团队中各有分工,小组成员之间也可以互相帮助、互相促进,鉴于小组成员之间的知识水平和技术能力不同,大家可以在相互讨论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理论知识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笔者认为在小组学习中,组长在组员分工、组员协调中都要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组长并不一定是专业能力最强的学生,但是必须在调动组员积极性、合理地进行组员分工、避免小组纷争上发挥重要的职能。

第五,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一体化教学模式赋予了学生更多地表达自己的机会。教师课在课堂上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需要学生来解答,一些大型的任务小组成员在完成之后还要进行汇报和总结。另外,一些任务存在情景表演环节,小组成员需要进行分工表演。这些方式都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表达自己的机会,使得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升和锻炼。

二、一体化教学在职业教育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第一,对一体化教学理论研究不足。在职业教育中,一体化教学是重中之重,在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和升级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职业教育一直以来对一体化教学理论的研究都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因此教学方法的变化是微小的,职业教育改革的步伐也是缓慢的,可以说一体化教学在辉夜教育中的推进和普及是非常困难的。当前很多职业学校都在大力推行一体化教学改革,但是笔者调查研究发现大多也只是流于形式,只是在表面上模仿一体化教学,但是在本质上没有领悟到一体化教学的的本质。缺乏理论研究的一体化教学,最终使得职业学校的教学模式回归到原始状态。

第二,缺乏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师资力量。数据统计结果显示,当前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师数量不足四十万人,中等职业院校的教师数量大约为八十六万人。双师型的教师数量更是少之又少。近年来,职业院校正在经历着一番扩招改革,学生的数量呈现出几何式增长,但是教师队伍的扩编却没有与时俱进,到时了师资力量呈现出严重匮乏的局面。当前职业院校中教师和学生的比例达到了1:25,并且大部分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还相当有限,他们的实践能力和一体化教学要求之间还相去甚远。

第三,缺乏足够的教学资金。一体化教学虽然在提升职业教育的教学效果上起到无与伦比的作用,但是其教学成本也要高于传统教学模式,这种成本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比如说当学生在实践操作练习的时候,如果一个环节出现错误,那么他们可能就要重新_始,教学成本无疑就增加了。此外,一体化教学对学校的教学设备和教学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求种类齐全、还要求数量充足。当前我国对职业教育这块的资金投入还比较少,很容易在教学中产生资金缺口。

三、一体化教学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对策分析

第一,改进教学管理模式。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成功实施需要职业院校为此建立专门的教学机构、专业的院系和教室,专业教室统一负责管理实验室和实训室相关的设施和资源。传统教室模式下专业教室和专业实施分别由不同的部门进行管理的情况得到了解决。

第二,完善教学资源。一体化教学的实施需要充足的教学资源作为保障。教材、教学实施是一体化教学实施的载体。所以职业院校在选择教材的时候应该将重点放在体现职业教学特点的教材上,摒弃那些不符合实际的教学内容。教学实施应该以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为原则,让学生感受到真实的企业经营、生产环境,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周斌.一体化教学思维的理论与实践[M].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13

第5篇:教学计划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多媒体 化学教学 作用

【中图分类号】 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江苏省教育现代化的全面推进,我省各中小学都配置了多媒体教学设备、电子白板等设备,甚至不少学校每个教室都配置了多媒体教学设备、电子白板。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使化学教学过程增添情趣、活跃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1、增强课堂演示实验效果

1.1利用实物投影提高演示实验的可见度: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我们经常需要做一些演示实验,但是演示实验往往存在一个可视性不强的问题,,很多学生在由于距离老师比较远,观察不到实验现象。传统的方法一般采用放大实验仪器,抬高实验装置,增加实验药品的用量,巡回展示实验结果等方法。然而这些方法的放大是有限的,且有些现象是在实验中瞬间产生的,用以上方法无法让全体学生观察到,以至影响教学效果。而利用实物投影可以放大实验现象,呈现良好的实验效果。例如:在研究影响分子运动速度的实验中,我们把盛有不同温度水的烧杯放在实物投影的演示台上,在两杯水中分别滴入一滴红墨水,红墨水在两杯水中的扩散过程就非常清晰的展现在大屏幕上,每一位学生都能非常清楚的看到实验现象。这样,学生观察的清楚,对知识的理解、掌握也就会感到很轻松。

1.2利用录相、录音增强学生对实验观察的有效性:

有的化学实验的全过程需要较长的时间,而课堂学习时间又是有限的;而有的化学实验却又在瞬间完成,学生来不及观察到实验中的现象。如:钢铁生锈条件的实验探究,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学生根本无法观察到钢铁生锈的实验现象;而可燃性气体和粉尘的爆炸实验,学生往往无法观察到在爆炸的瞬间体积迅速膨胀的现象。而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技术,对实验全过程进行录制和加工,既为学生提供实验全过程,不失实验的真实性,又能对耗时比较长的实验进行剪辑,在剪辑和旁白等录音中突出重要的实验现象及观察点,或将一些瞬间完成学生来不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进行慢放,让学生仔细观察,从而提高学生对实验观察的有效性。

1.3演示危险性实验:

有一些化学实验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或对局部环境有较大的影响,比如会有比较激烈的反应(爆炸实验)或者在实验过程中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如毒气等,不适合在课堂上进行演示实验,传统的方法是将演示实验变成了讲实验。于是“实验”变成了纸上谈兵,生动、有趣、变化莫测的实验课变成讲实验,记实验,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借助多媒体技术,老师可将这些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化学实验先在学生知道的特定场所做完,并录制下来,在课堂上播放,这样既保证了实验的真实性,又保证了师生的安全和保护环境,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提高课堂学生分组实验的效率

分组实验是化学实验教学中很重要的内容,也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手段。如果只是让学生“照方抓药”,依教师方法照做一遍,这样无形中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不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而如果完全放手让学生去探究,又可能会出现无法预想的后果,甚至是危险。如果在分组实验教学引入多媒体技术,用丰富的文字、图形、色彩逼真的画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并配以科学性、趣味性的实验要点解说,引导学生合理进行实验,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后果和危险。从而使学生分组实验既符合新课程的理念,有探究的味,又避免让学生进行一些盲目的探究,提高分组实验的课堂教学效率。

3、模拟错误实验操作

有一些化学实验中错误操作会引起一定的危害,通过多媒体技术还可以对实验中的错误操作引起的危害进行真实再现,引起学生的重视,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实验操作步骤和操作技能。例如:通过多媒体技术,设计、制作了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的软件,在实验结束时,一旦学生操作错误,计算机则对水倒流试管底部,试管破裂的危险场面进行模拟。这样的教学可以使学生正确掌握实验操作规则和正确认识实验装置,对实验的成功起到一定的作用。通过多媒体技术的模拟,不仅提高了实验的成功率,更加深刻理解正确操作的重要性,对学生后续实验的成功起起到事倍功半的作用。

4、利用多媒体技术揭示化学实验宏观现象的微观本质

在“物质的组成和结构”这一部分内容中,要求学生能通过对化学实验宏观现象的观察,来理解物质变化的微观本质。学生对事物的认识,首先是对事物的感性认识。如:能说明微粒不断运动的“浓氨水挥发使无色酚酞变红”和“等体积的气体和液体压缩”实验,学生只能观察的宏观现象,却很难理解这些宏观现象的微观本质。因为在实际实验中是无法观察到分子、原子运动及分子、原子结构的。而使用多媒体技术,可以通过声音、画面、文字直观展示微观世界,反映出微观粒子的运动、微观粒子之间的空隙、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中的化分等,使过去使用了“千言万语”也不一定能叙述清楚的化学内容形象地展现出来,使学生易于感知、理解和想象,从而打破化学实验教学学生认识中的限制,帮助学生从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从而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掌握重点。

5、增大实验复习容量

第6篇:教学计划的作用范文

一、可以使微观抽象的化学知识变的具体生动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主要是研究物质的构成、性质和化学变化等,因此化学知识大多为抽象的概念和原理,而且物质的组成和结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更为学生的学习增加了困难,即便教师讲得天花乱坠、口干舌燥,学生也无法全面理解和掌握.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以将抽象的化学知识转化为具体形象的画面,能使学生对微观世界有较为直观的认识,更有利于他们了解化学变化的过程和实质,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传授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原子的构成、水的电解等内容时,如果教师只是借助自己的讲解和挂图等传统的教学手段,学生很难理解,若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则能够给予学生直观、形象的刺激,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比如,“水的组成”这一节内容,虽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电解水的演示实验,但学生只能通过肉眼观察到水分解成了两种不同的气体,对电解水的过程却不明白.如果用多媒体演示水的电解过程,学生就能看到一个个水分子在电流的作用下,分解成了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氧原子组合成氧分子最终形成氧气,氢原子组成氢分子最终形成氢气.在多媒体的帮助下,学生进一步认识了水分子的结构,理解了电解过程发生的化学变化,进而引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对化学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开阔,拓展他们的思维

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是组成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要元素,要使学生获得更多的信息和知识,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实、生动、形象的教学内容.多媒体以其图文并茂、声像并举的特点使课堂教学由单向的传输变为了动态的演示,能给学生多方面的刺激,同时开拓了他们的视野,拓展了他们的思维,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提高了他们接受信息和知识的效率,这是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所不具有的.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当科学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逼真地再现知识要点、理论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意识,以及创造性思维,使他们在观察、思考、操作的过程中调动多个感官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进而快速准确地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初中化学教材中安排了有很多实验,但有的实验因为材料或者时间的限制,不适合在课堂上演示,如O2的制取,如果在课堂上演示这个实验,耗费的时间比较长,实验效果不太明显,因此很多化学教师都会采用口述的形式来让学生了解这个实验,但是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这个实验师初中化学气体制备的第一个实验,对学生的认知和思维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仅通过口头的讲解无法使学生获得全面深入的认知.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来展示实验室制取O2过程,而且可以展示三种不同的实验,这样的安排既能够使学生更直观地认识了解这个实验过程,还能够掌握不同的O2制取方法,增加了他们的知识量,同时拓展了他们的思维.

三、可以改进化学实验,强化学生的认知

第7篇:教学计划的作用范文

(一)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实现素质教育

英语课程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语言这一载体为学生拓宽视野、了解世界文化提供了学习途径,英语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让学生掌握英语基础知识,更在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根据跨文化交际的内涵来分析,英语教学中的听说读写各方面教学都属于具体的教学内容,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运用外语参与跨文化交际的各种社会活动,对自身成长起到正向的促进作用。

(二)跨文化交际教学承载着文化教学和文明传承的任务

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个体之间的相互交往和作用,这种不同的文化背景变现为生活习惯、社会文化、风土人情等方面的差异。外语的掌握和熟练运用是实现有效的跨文化交际的必要途径。在此背景下,外语教学的必要性和意义进一步突出,而跨文化交际则依托于外语教学开展。但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外语教学同样离不开跨文化交际的渗透,从教学层面而言,对异国文化的正确理解是学好这个国家语言的重要基础之一,跨文化交际教学需要在外语教学中加以渗透,以提高学习效果。越来越多的教师也认识到语言于文华的密切关系,从而在教学中注重将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有机结合。从语言的运用方面来看,随着当前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强,跨文化交际出现在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文化差异的存在是客观的,正确的文化交流才能够避免文化差异引起的矛盾,而语言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促进本民族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之间的友好交流。

(三)跨文化交际教学满足了高校学生英语学习的新需求

高校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需求与中小学生相比更为丰富,除了知识积累和能力提升,对语言背后所包含的信息尤其是文化信息的了解也成为高校学生学习英语或其他外语的一个重要学习需求。高校学生在知识、视野和思维方面都逐渐趋于成熟,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的过程中对英语语言国家的文化、风俗、生活习惯会产生较多的兴趣,这就需要教师透过知识表层深入到文化层面,在学生的语言学习和文化了解间搭建桥梁,跨文化交际教学则满足了学生的这一学习需求,对与高校学生英语学习而言也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途径。

二、跨文化交际教学在高校英语中的作用发挥与具体实现路径

(一)师生共建跨文化交际意识

跨文化交际在高校英语教学中能够得以渗透并发挥其作用,基础性的培养措施就是转变英语教与学的观念。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认识高校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内涵,理解跨文化交际教学的渗透是语言学习的内在要求。在此基础上首先对教学模式进行改善,将传统的只重知识、重能力的教学模式转变为文化、知识、能力并重的模式,这一转变既符合高校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也提高了英语教学的实用性,学生在理解他国文化、尊重他国文化的前提下更能够克服文化差异与隔阂,深切理解英语中的语法现象、词汇文化等,提高了学习效率。

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后,也需要对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进行培养,为跨文化交际教学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首先,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使学生认识到英语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在学习的过程中自觉将英语学习与文化认知结合起来,提高文化洞察力。其次,则要加强学生的文化差异意识,引导学生理性看待文化差异,尊重差异,同时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从文化差异的角度去理解不用语言的特点、规律,掌握英语语言的相关规律,更好地为知识学习服务。

(二)培养学生英语思维能力,强化文化移情能力

语言的学习与运用很大程度受到语言思维的影响,学生在学习英语、运用英语和跨文化交际中,容易受到汉语思维的干扰,弱化英语语言思维,难以理解英语中的语言现象和英语国家文化。对此,教师需要在跨文化交际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尤其是英语思维能力。通过加强英语文化内容的教学,拓展学生视野,加深其对英语语言文化的了解,以不同的载体呈现英语文化中的各个方面,包括直接影响交际活动的社会习俗、文化传统、价值观、生活习惯、历史等,以及其他对跨文化交际产生影响的文化因素。

跨文化交际能力中的文化移情能力决定了学生能在多大程度突破自身民族文化的思维定势,从而理解文化差异,跨越文化冲突,从而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质量。

(三)多渠道挖掘跨文化交际教学资源和文化精髓

无论是英语教材中还是教材之外的其他资料,其内容中都隐藏着大量的文化信息,是跨文化交际的重要资源,尤其在当前信息网络环境下,学习平台和交流平台呈井喷式发展,学生英语学习和跨文化交际的资源进一步扩充,而教师则需要在教学中充分挖掘和利用优秀的文化素材,并指导学生学会收集和运用多样化的资源进行学习。

首先,英语教材作为英语教学的重要参考,是专业人士潜心研究编辑的成果,也是适用于大部分中国高校学生的教学资料,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也同样重视跨文化交际并将其体现在教材中,这需要教师重视教材的价值,通过潜心研究教材,提高挖掘教材有效教学资源的敏锐度,从而充分挖掘其中有利于教学的文化因素和资源。教师要善于运用教材中的文化素材,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进行东西方文化的对比,带领学生寻找其中的异同点,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并吸收内化知识,加深认知,从而对文化有更透彻理解,在此基础上实现有效的跨文化交流。

其次,教师要有创新意识和不断学习的能力,能够打开视野向外寻求更广泛、更多元的教学资源,同时将这种扩展课外学习,增强知识积累的意识和习惯影响给学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接受跨文化交际学习的能力。英文电影、纪录片、外国社交平台等都在不同层面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因素,合理利用之则能够转变为跨文化交际教学的有用资源。

(四)开发和完善跨文化交际的课程体系

跨文化教学的渗透应该具有科学性,遵循相应的规律,在相应的教学内容框架内开展。因此,开发和进一步完善跨文化交际的课程体系是必要的,其具体实施则可以从校内课程和校外实践活动两方面着手。从校内课程来说,学校可以在综合考察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和学习需求的基础上,尝试开设有关跨文化交际的相关课程,例如“英美国家概况与文化”、“英文影视赏析”、“英语演讲与口才”、“名著赏读”、“交际心理学”、“跨文化交际”等课程,并积极举行专题讲座、校内外交际活动、社团活动等来为学生的学习和实践提供平台,帮助学生了解英美文化,认识中国和英语国家的文化差异。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往往受到学校的忽视,对此,跨文化交际教学要着重改善这一问题,充分丰富学生的第二课堂,以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更加有效地提高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如国外交流活动、英语角等都能够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提供真实的情景,让学生真正的把所学的语

第8篇:教学计划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 非语言交流 化学课堂 积极效用

非语言交流是以人体语言(非语言行为)作为载体,即通过人的眼神、表情、动作和空间距离等来进行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化学课堂上离不开语言交流,在课堂中语言沟通无疑是影响课堂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然而,非语言交流也有着不可忽视的极其重要的作用。

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比安通过研究得到一个结论:信息的总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得知面部表情对传递化学信息也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化学教师的目光、颔首、微笑、倾听或期待、满意或赞许,等等,都会使学生从心理上产生感应和共鸣,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沟通交往作用。

化学课堂上教师可以运用的非语言形式有以下几种。

一、面部表情。

面部表情是人的内在情绪的外在反映,人们甚至可以通过面部活动做出25万种的不同表情,真是不可思议。正如爱默生所说:“人的眼睛和舌头所说的话一样多。”如此丰富的面部表情当然能反映出内在心灵极微小的变化,因而它在人际交流中传达的信息远远超过声音和言辞。

教师在课堂上,用面部表情传达出高兴、热情、赞赏等肯定信息,就有可能起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鼓舞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作用。反之,如果教师面部表情传达出厌烦、恼怒、无奈等否定信息,就可能导致学生不良的行为发生。

二、体姿体态,又称为“行为语言”。

指手势及身姿来进行传递信息、表达情意的非语言符号。它主要包括手势语和身姿语。手势是仅次于面部表情的非语言行为,有时还有着眼神和表情无法比拟的优势。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手势有助于描摹事物的复杂外形,起到关键的指导作用。如教师在讲到哪个实验仪器或操作时,可以用一定的手势来做解释。“千手观音”这一舞蹈的成功,手势起着主导性作用。身姿语是指人体躯干所表达出来的信息。包括坐、立、躺、蹲和靠等静态的姿势和耸肩、摇头、拍打、拥抱和握手等动态举止。当人们的体姿略微倾向对方时(伴着微笑、眼神等),是在表达热情和感兴趣。教师在和学生说话时,如果注意自己的体姿,身体略向前倾斜,就会让学生有一种备受尊重和重视的感觉,无形中增加师生之间的默契,有助于谈话取得更好的效果。学生的这种受重视的感觉同样也会使他自己日后更加尊重老师。

教师的课堂教学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其实就是一门表演艺术,教师就是一位艺术表演家,讲台就是舞台,学生就是观众。化学作为理科,理论知识的学习在课堂中占据学生的大部分时间,为了让学生学得更加轻松,化学老师可以适当地使用手势语。这些细微的体态运动当与他所讲的话语密切相关,能恰到好处地反映出所表达的内容时,将成为课堂上师生沟通交流的重要部分。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可以轻微地点头来肯定学生的回答,以鼓励学生继续讲下去,而用摇头来否定学生的答案,并鼓励他再想想。这样无论回答对错,学生都不会感到压力,从而有利于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三、穿着服饰。

虽然教师的外在形象与教学能力没有什么关系,但是这同样吸引学生的关注,影响他们的成长。据调查,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开始在教师背后议论教师的衣着、发型;初中生中有59%的学生关注过教师的服饰;高中生关注教师服饰的比例则明显上升,达到了86%。学生对教师的喜爱度不仅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能力、知识渊博程度,而且与教师所展示出的外在形象明显相关。化学美,不仅在于化学物质、化学仪器的外观美和化学原理的内在美,还在于化学教师在课堂上的穿着美。这种穿着美,不是指时尚靓丽,而是指教师处在教育环境下应该衣着整洁、样式简洁、色彩搭配合理。

穿着样式复杂服装的人,总是给人一种办事不利索、累赘的感觉;衣着色彩搭配反差较大的人,往往会使人有不协调、易变、难以沟通的感觉。因此,对教师穿着的最基本要求就是整洁,对于破损的地方,要及时修补;要与授课内容相协调,如体育、户外活动,教师相应地就要穿着适合运动的服装,如果是一身西服套裙配高跟鞋,则显得很不协调;衣服的款式不可过于时尚性感,与衣服相搭配的装饰品不应过多,或过于复杂、庞大;另外,教师服装之外的形象细节也应该注意,这些细节部分有些是由于未注意而造成的不雅观,比如临上课时嘴角有汤渍,或者身上有污渍等。

四、空间距离。

在化学课堂上,教师的主要的活动地盘在讲台,大概距离学生365厘米至465厘米,国内大部分教室都是参考这个距离来设计讲台的。除了讲台之外,教师也可以根据所讲的内容、情感需要及环境的灵活性来调整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如果学生多,教室大,教学内容多,或老师感情激昂,则可离学生远些;反之,学生少,教室稍小,教学内容含蓄且感情平缓,则可离学生近些。在国外许多中小学采用诸如“半圆组合型”、“马蹄组合型”等多种空间形态来缩小教师与学生的空间距离,以便达到某种特殊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当倾听或表扬学生时,应该保持师生间的距离在75—125厘米,以表示关注和鼓励;当批评或指责学生时,也切不可跨进这一“警戒区”,以免给学生造成“逼迫”“高压”之感。

五、副言语。

“副言语”范指我们在说话时的音调、声调、语速、重音词及表达方式,等等,用于辅助语言来表达内心更真切的感受非语言。副言语伴随着语言来帮助表达,特别有利于一个人丰富和饱满的情绪状态。教师在课堂上讲课声音响亮、音调有律感、情绪饱满,就有助于激发和感染学生的情绪,使学生更加能够集中注意力于课堂上;反之,声音干瘪、音调一致、情绪平缓,就容易使学生产生厌恶和倦怠感。要想使课堂更有生活味,更有人情味,教师在讲课时,就应有意识地运用副言语,用真情去教学,讲不同的内容时使用不同的语调,带着不同的感情,该强调的地方强调,该忽略的地方一语带过。教师抑扬顿挫的语调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情绪、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能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非语言教学手段,可以促使师生之间信息顺利沟通,情感及时充分交流,能够更加形象地传递知识和感情,深化语言表达内容,更能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学习热情,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张冠文.教师的非语言符号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J].山东教育科研,2002,(9):20-22.

[2]陈联.教师非语言行为的感召力.中国电力教育[J].2010,(34):24-25.

[3]朱厚敏.论课堂教学中的非语言符号[J].科教文汇,2007,(11).

[4]毕继万.跨文化非语言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第9篇:教学计划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实践;学生的主体性

以网络为中心的现代信息技术提供了教育手段方法上的变化。先进的教育技术可以产生新的,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方式,也可以旧的一套教学方法。现代教育技术可以生成高投入,高效的学习,也可能低效,无效的教学。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实践教学由于是有鲜明的实践性和自主性,在教学活动中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让学生亲自去体验、去感受、去发现、去创造,并从中获得乐趣、获得信心、获得成功、受到教育,也就是说,只有让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生动活泼地主动求发展才能培养他们的个性和创造能力,才能全面完成素质教育的目标、任务。

以往的课堂教学习惯于学生的接受性学习,重视知识的传授,表现出认知性、间接性的特点。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知识经济社会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开放和更多的依赖个体的创造。对创新精神的呼唤要求我们要在重视主体性和个性的取向上重新思考我们的课堂教学。传统的课堂教学过分强调知识的输入和获得,轻视获得知识的同时学生能力的发展;在教学内容上,重视学科体系,忽视社会生活的普遍需要;在教学方法上,强调知识的传递和接受,忽视探究和体验;等等。所有这些都不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禁锢了学生作为一个独立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发展。这些都是和信息技术发展的目的相悖的。

一、实践教学中教学目标的转变

信息技术教学要从传统的只重视传授知识转变到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目标上来。提倡创新精神,就是要让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发挥主体性,使学生充满个性和选择地发展;培养实践能力,就是要让学生动脑、动手、主动改造事物、创造事物。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是统一的,它们的统一表现为个性的张扬。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不是要否定认知性学习,而是主张以实践的观点构筑认知性学习,从而不局限于认知性任务,重视学生整体素质提高、实践水平增强、综合质量改善等等。

确立了为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加强实践教学的目标后,我将实践学习引入到了日常教学中,比如讲计算机硬件时,学生没有实践机会很难理解那些技术名词,为此我将一台计算机带到学生中间,当场加以分解,将每一部分展示给大家,讲解其作用和相互关系,然后让同学们亲身接触这些“神秘”的部件,并指导他们尝试性的将各部件组装起来,这样一来学生还从中明白了电脑各部分的功能后,又创造性的推理出电脑广泛的应用范围。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形象直观的感性认识,不但掌握学科知识还锻炼了动手能力、拓展了创造性思维。

二、实践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变化

传统的课堂教学习惯于以教师的权威来控制课堂教学,学生被动的接受教师知识的输入,是消极的“接受体”,这样的课堂教学是独断的、凝固不变的。现阶段信息技术大纲规定学生上机时间不少于总学时的70%,这就是说本门课程的学习多半时间是在学生自学中进行的,而教师则应当退居“二线”,但好学生的好参谋,教师的不仅要组织引导好学生,更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在一个新的教学内容开始时,教师首先说明本节的大致方向,然后同学们就利用老师提供的素材自己按照要求去实践,教师则到学生中去,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予以指导,这样水平高的学生提出高难度的问题,而水平差的学生也有自己的问题,避免了过去那种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要重视目标的导向,将主动还给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受益于自己与他人的组合,体现出他是个有权利的人,是有自己意志和愿望的人。课堂教学实践中将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人,一个有个性思维的人,才能真正发展他们的创造性。将课堂教学变为师生相互参与、相互作用,互为主客体的启发式和讨论式的教学模式上来,改革掉陈旧的输入式的传统课堂教学,还学生一个自由的发展空间,让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焕发出活力。

三、教学形式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