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一起堆雪人范文

一起堆雪人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一起堆雪人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起堆雪人

第1篇:一起堆雪人范文

关键词:探究式;学习;实验操作;直观;教学理论;实际;联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3-086-01

化学是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学生在中学阶段学好化学对他们进入高中继续学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初中生在小学的自然常识课学过一些初步的化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也接触到一些化学现象或生活经验中的一些简单的化学知识,但把化学作为一门完整的学科来学习还是刚刚开始,所以初中化学带有明显的启蒙性质。在初中化学启蒙教学中,作为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者、又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导航者、主导者。怎样激发学生求知欲、使他们对化学发生兴趣、如何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培养他们的能力、怎样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正确方法、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的自身的优势、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都显得非常重要。

一、加强

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学生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因此化学实验探究在化学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实验探究,对实验现象观察和分析再经过推断和下结论,有助于学生形成化学概念;有助于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只有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才能培养他们的实验技能。化学教学如果不在实验中下功夫,是很难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的,是不能培养出真正意义的合格学生。作为化学教师应该想方设法,克服各种困难创造条件,哪怕是因陋就简也要很好地完成教材中规定的各种演示实验和学生的探究实验,同时还必须辅助学生做好家庭小实验。演示实验力求做到现象要明显,应使所有学生都能看到。每个实验特别是探究实验要求学生观察什么,得出什么结论。怎样引导学生假设、预测、提出问题、进行实验验证、进而表达交流、教师都应有所准备,胸中有数。教师在实验操作上应起示范作用。课本中设备简单,操作方便而又没有安全隐患的实验应尽量交给学生去做,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了试验功能,增加了学生动手的机会。应当看到,当前在实施化学教学实际过程中有些教师过分地依赖现代科技手段,用多媒体技术来替代学生动手实验,形成“变相”的在黑板上做实验。不可否认,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具有强大的信息传播功能,为化学课程教学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展现出新的前景,但作为化学教师应清晰地认识到: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扩大信息时空,提高学习效率,用计算机模拟一些复杂的化学实验,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但模拟实验无法全面体现化学实验的作用,不能以此取代化学实验,现有的教学各种手段都无法替代学生来亲自动手实验的教学功能。在教学中,要从实际出发,重视学生的探究实验和教师的演示实验。对于一些可做可不做的实验应尽量克服困难创造条件去做。准确而有效地进行课堂实验教学,不仅在培养学生实验技能中起着示范作用,而且也是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方法,从而更好地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使知识更加系统和深化。现有初中化学教材中的化学实验一般可分为两类,一是实验难度较大的,如实验装置比较复杂或实验中使用剧毒药品或学生操作有危险存在或有潜在的安全隐患或实验中产生有毒物质或污染环境的实验。二是实验技能难度较小,这是多数实验,对于这类实验可以作为学生的探究实验,也可以让学生到讲台上,在教师的指导下去完成实验操作过程。

二、努力做到理论和实际相联系

第2篇:一起堆雪人范文

【关键词】马克思;异化;人生意义

寻找意义是人类一个永恒的话题,因为处于社会关系当中的个体都受不了无意义的存在,除了两种形式:一种是动物式的生活;一种是了却自己的生命。但这二者都是对人的生命的根本否定,人不能再称其为人,那何来人生的意义?

人生难得,生命无常。在无常来临之时,无论其家财万贯还是一贫如洗;无论其位高权重抑或是卑微渺小,其结果都是一样,光秃秃的来,赤条条的走,不能带走一丝一毫。如今大多数人都是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如此这般生活有何意义?人生有何追求?人们又为何苦苦追求功名利禄?也许人们会觉得如此看待生命未免太过消极悲观,其实不然。正因为每个人都必须遭遇无常、遭遇虚无,人们才会努力追求更加真实的东西。佛经有云:“照见五蕴皆空”。世间能如此这般显现的被五官感识的“色”都是“空”,其因为因缘和合而如此这般地显现出来,而更真实的永恒的东西通过“色”被显现出来。因此,人们真正要追求的是通过各种显现出来的现象去把握本质,按照海德格尔的话来说就是“按照存在者的存在方式领会存在”。

一、当代人类的生活境遇

当今社会占据主导地位的价值观与精神,雅斯贝斯在《时代的精神状况》中如此描述:“代表这个世界的精神态度已被称为实证主义,实证主义者不高谈阔论,而是要求知识;不想沉思意义,而是要求灵活的行动;不是感情,而是客观性;不是研究神秘的作用力,而是要清晰地确定事实。”i在此,一切超验的、形而上学的问题都被抛之脑后,把人的活动限定在实证的范围之内,唯有经验确证才是有意义的,才是可靠的。但实证主义者没有想过经验事实的前提是什么,因果关系如何可能的问题,这也是实证主义者所不能回答的难题。在当今社会,人们被限定在一定的规格当中,为名闻利养不断奋斗,想要在力所能及(有甚者肆意放大自身的控制欲)的地方建立牢固可靠的安身地。置购豪华别墅以安置那约莫六尺之躯;努力谋求权职以获得无尽的成就感与私欲;拼命挣钱以使生活有更好的保障,但人们时常感觉每进一步都觉得如此缺乏安全感,原以为确定为我的东西可以完全为我控制,为我所用。但事实完全相反,确定的东西原来如此不牢靠,如此往复恶性循环。人如此这般地被加以限定,不断追求安全可靠却被无限地框在如此这般的追求之中。由此“本质的人性降格为通常的人性,降格为作为功能化的肉体存在的生命力,降格为凡庸琐屑的享乐。”ii人们认识不到自己的平庸,海德格尔的技术“座架”生动、形象地展示了人类在当今时代的困境。“对新时代的人的统治来说,事物和自然是单纯可耗尽的,对人类来说,事物和自然无非是他的无限增长的需要的单纯的物质。”iii与此相反,以前人们把事物看作是大自然、神灵、上帝的礼物与馈赠,因为如此人们对大自然保持一种敬畏的心理,而不是肆意妄为的限定自然,榨取自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沉溺于对自然、对事物的无限占有。

以上的种种描述都是当今时代对人、对事物、对自然所作的规定,都是当今社会种种异化的表现,本来人们想更好地获取幸福的生活,获取人生真正的意义。可事实正好相反。这需要追究其产生困境的根源。

二、马克思关于“现实的个人”的异化劳动说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异化劳动学说是最引人注目的,在这里主要阐述“现实个人”活动的异化,这要表现在现实活动的异化与现实生存条件的异化。

当今人们所处的时代是技术化、数字化的时代,数字化技术空前发展。人被框定在技术化的世界当中,并且不可避免地被拉入到数字化生存的境地,这就意味着更加精确的计算和限定。每个“感性的个人”被抽象为简单的学位、学号、学分、各种编号等等,这固然给人类带来前所未有的便捷,但随之产生的严重的问题是人们只看到数字符号而忽略了人的感性世界、感性活动,把抽象的规定安置在感性的、现实的人的身上。由此,鲜活的生命活动失去光彩,其只能被各种符号和抽象的概念所框定。技术化、数字化生存最让人们感到不安的是它的抽象所带来的虚拟性,这在当前网络化的虚拟世界里表现得淋漓尽致。技术化、数字化、网络化的生存方式将本来属于人特有的并且是人一切意义来源的“感性活动”给架空了。在此意义上讲,人的生存本质在一定程度上是异化的。

当人们发现自己处在边缘的时候,才想起要去掀开生活中遮蔽的面纱,才懂得去审思生活的意义的重要性。一次次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究其本质来说是消费主义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的虚拟极致所招致的一次生存危机。资本文明在给人们带来财富的同时也使人们遭遇各种灾难。因为资本的目的是不断增值,要实现增值,消费是必要的手段。资本为了实现增值的最大化而不断地刺激虚假的需要,久而久之使人们形成消费主义倾向。消费主义的生活方式是一种现实的活动,但在马克思看来,这种生活方式是异化的,其异化表现为片面主张消费与增长,消费不是为了真切的、感性的实际需要,而是满足那些不断被制造出来、被刺激起来的欲望。

感性的个人在其现实活动中是异化的,作为构成其活动基础的现实生存条件也随之异化且不断加深异化。对人的现实生存条件,即人生活于其间的感性世界的思考,就是追问处于科技发达、资本架构、数字数据统治之下的人的历史境遇。自然、社会、物质、精神原本应该是相互联系、互生共长地作为人的生存环境,与人建立和谐统一的关系。但是,异化条件下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和谐关系被无情地打破,人被迫走向崩溃的边缘。

在当前境遇下,人在活动中感受不到自我实现的快乐,这是由于人的感性意识与精神是异化的。人在精神上、在实践活动中不再把自己当作自由自觉、普遍的存在物,在资本盛行的时代,人们普遍认为生命活动就是谋生的,个人活动就是利己的。在工具理性的支配下,人成了片面发展的“单向度的人”。在精神世界里,人本身迷失了方向。一方面,人们极力发挥自己的理性,另一方面是人们又各自哀叹这种薄情的理性。当人被极度膨胀的理性压得喘不过气时,感性力量就会显现。在人的精神家园里,感性与理性斗争的结果是灵魂深处的无限空虚和失落以及精神世界的种种冲突使人的活泼泼的属人的情感被无限地压制。

三、“现实的个人”的异化扬弃――人生意义的回归

“人就是人的世界,就是国家,社会。” iv 现实的、感性的人的现实活动和现实生活条件,就是其本质的体现和异化的根源所在。“现实的、感性的个人”在资本和技术联姻的活动中不断地抽象自身,这使人在自己与其自身生存环境的不和谐状态下无助地遭遇虚无,其现实境遇是异化的。本来感性的、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为了确证人之为人的生命活动和为人的生命活动提供条件的所有一切,最后都成为对这个世界和对人本身最具讽刺意味的存在物。人类引以为豪、并生活于其中的世界,在未曾给人类带来足够的幸福之前就已遭到排斥。但值得庆幸的是,人始终不忘追问自身,拷问自身,并在不断的追问中探寻异化扬弃的出路。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自我异化的扬弃同自我异化走的是一条道路”。v因为异化的根源是现实的、感性的、也是客观的,并且异化只有在私有制条件下才表现为异化,但异化借以实现的手段和活动本身却是实践的。人类活动和发展的历史就是劳动对象化、异化和异化扬弃的历史,正是异化的发展为自我异化的扬弃创造了条件,同时,产生异化的社会关系本身也包含着它的否定性环节。虽然人的贬值不能以物的增值来加以弥补,但人的价值增值必须建立在物的增值的基础之上,人与当前世界所出现的异化是人消灭自身异化的必经阶段。

人在当代的现实遭遇是一场人道灾难,但我们不能因此将之全部否定,所有问题的解决要建立在物的增值的基础上。“现实的个人”正是在实践过程中能动地改造对象世界,并在其当下的现实活动和现实生活条件中寻找异化根据,对资本、虚拟消费异化进行分析,以期不断扬弃,推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在实践过程中改造世界,探寻出路。

“现实的个人”的异化从来都不是理论所能解决的,“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vi马克思的著名论断:生活决定意识,如果这是真理,那么“生活就不是‘意识’所过的生活,生活就是现实个人的生活”。vii “现实个人的‘活动’,不是意识在其自身内部的自我活动,而是创造和改变‘物质生活条件’的活动,因而它是在外的、感性对象性活动”。viii马克思坚信“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合乎人性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自觉的和在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范围内生成的。”ix也就是说,“现实的个人”包含着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并且包含着由此产生的人与人之间的全部社会关系,在这个意义上说,“现实的个人”是实现社会化的人类。但抽象的个人不懂得人的实践活动的意义,更不了解人的社会性及其历史发展。马克思的“现实的个人”对于抽象的个人的绝对超越是基于实践活动基础之上的,因为所有问题的解决,只有通过实践去“改变世界”才能完成,正所谓“直面惨淡的人生”,直面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困惑与障碍。

“人定胜天”这一成语人人皆知,但熟知并非真知,人们普遍地理解这一成语的意思是人们尽其所能,一定能够战胜大自然的种种限定。但这并不是真理之言,更胜者可以如此来理解:每个人将争强好胜的心安定下来,返身而求其诚,借用孟子的话言之即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人人把自身及身外的一切人、事、物当作自己的一面镜子用以明照自身的不足,这将是每个人天天进步的推动器,由此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达到真正的和谐关系,人生、人类的意义更得以完美的实现。借用马克思的话来说真正实现人类从最原初的自在的动物式的活动转向自为的、具有实践意义的人类活动。

注释:

i 卡尔・雅斯贝斯.时代的精神状况[M].王德峰,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17.

ii卡尔・雅斯贝斯.时代的精神状况[M].王德峰,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18。

iii 冈特・绍伊博尔德.海德格尔分析新时代的技术[M].宋祖良,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56.

iv余源培,吴晓明.哲学经典文本导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8.

v同上.80

vi同上.140

vii同上.145

viii同上.145

ix同上.35

【参考文献】

[1]卡尔雅・斯贝斯.时代的精神状况[M].王德峰,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

第3篇:一起堆雪人范文

关键词:人本主义;英语教学;启示

人本主义理论批判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的种种不足,认为不应该把人的行为表现、认知过程等方面分开进行研究。人本主义强调人发展的完整性,重视发挥人的情感、价值在人的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人有发挥潜能的内在倾向即自我实现的倾向。人本主义理论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研究学习问题,转变了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念,使学习者成为学习的主体。学习者的自我实现和潜能的自我发展得到了极大重视,充分发挥了学习者自身的积极性。人本主义学习论者还主张学习的关键是知道如何去学。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对学习者的自我发展有重要作用。

一、 人本主义的学习观

人本主义把学习的过程看成是个体潜能发挥进而促进自我发展的过程。和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不同,它不是靠刺激和反应来进行学习。人本主义倡导在学习过程中要积极的将人的情感、认知参与学习活动过程中,整个学习是有意义的心理过程。这种有意义的学习并不只包括认知因素还包括其它方面如价值、态度等,涉及的是整体的人而不是人的某一方面。人本主义强调学习者自主自觉的参与学习过程实现自我需要的重要性,关注学习者的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学习者是一个具有思想、情感、意识和多种需求的人。因此,教学需要关注学生的方方面面,重要的是要给予学生充分学习的自由,让学生自己根据需要安排实施自己的学习计划。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获得成长,特别是持续的学习,使学习经验富有个人意义,是促进整个人的成长的。

二、 人本主义的教师观

教师的角色对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影响。人本主义认为教师不仅应该是知识的传授者,更要成为促进者、鼓励者和帮助者。马斯洛认为教师的作用就是正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发掘学生的发展潜能和积极向上的自我意识,从而使学习者能够教育自己,最终达到自我实现的目的。教师激励学生有利于学生潜能的开发,满足学生多层次的心理需要,使之能够成为一个健全完整的人。罗杰斯指出,在通常的教育中,教师具有大量的知识,而学生就像是盛东西的容器;教师是教学专家,精通所教的专业,学生只需要拿着本子和笔等待着金科玉律。这是一种纯粹的“壶与杯(jug and mug)”式的教育。罗杰斯认为,必须改变这种局面,打破老师的绝对权威,消除学生被动的信赖。教师应致力于创造一种无拘无束的心理氛围,以情感影响为主要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其独立性和创造性,促使学生自我学习,深刻地领悟自己的经验。人本主义认为教师应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这样教师就不光要担负传播知识的责任,还要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人格的发展以及道德、认知方面的发展和情感的需要,给予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教师要鼓励和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自主克服学习困难,实现在教师的指导和关怀下逐步实现自我的全面发展。此外,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平等的关系。教师和学生都要对自己的角色有准确的理解和定位以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师生间建立友好、民主的关系,尽量为学习创造有利条件,并能够在学生需要时及时给予一定有效的指导和帮助,使学生能更好地克服所面临的学习困难。

三、 启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对英语教学产生了重大影响,产生了许多英语教学方法,为英语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思路。

首先,英语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在英语的学习中,学习者自觉积极地学习是很重要的,英语语言知识不可能靠教师全部教完,大部分需要学生自己学习。要充分发挥学习者在英语学习中的主导作用就需要英语教师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发展需求,对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充满信心,相信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最终最大限度的发展自己的潜力。教师还应该尊重学生的内在需求,重视学生的情感因素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做到为学生着想,改变把要求强加给学生的作风,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学生的英语学习,同学生建立融洽、和睦、民主的师生关系。英语教学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效果要比教师满堂灌输更有效。英语的学习更需要学习者长期大量的输入和练习获得。

其次,英语教师要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英语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比较好的环境,帮助学生把他们的学习需求转化为具体的英语学习目标。然后由学习者自己对英语学习过程做出决定,包括确定最终实现的目标,规定自己的英语学习内容和学习进度,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有效合理监督自己的学习过程,评估自己的学习结果等方面,这样就能给学生的自主学习留一定的空间和余地。学生自主学习发生后才有可能使有意义学习更好的建立。英语学习者如果缺乏学习的自主性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大打折扣,时间一长就会感到厌倦,即使在外部环境的督促下,学过的英语知识也会很快忘记。要帮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教师还要提高教师的自主学习意识,作为教师自己不断更新思想观念,完善自己的素质结构,自己成为自主学习的表率,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需要,才能培养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最后,要促进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现代社会对于人的教育要求已不仅仅是对知识技能的掌握,还要求能够学会学习,具备终身学习的理念,能够自觉主动的提高自己。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教会学生学会自我提高的能力,自己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健全的人格,为自己的全面发展打好基础。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英语语言知识还要在这个过程中关注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使学生人格也得到全面发展。另一方面,要教会学生根据自身对知识的需要来自主学习。随着各国交往的不断加深,英语作为沟通的媒介使用的越来越频繁,学生不能仅靠课堂上所学的英语知识来进行国际交流。英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健康发展,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使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人格也能得到全面发展。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使英语教学关注学习者自身情感及潜能的发展。这对于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和融洽师生关系的建立有重要作用,促使英语教师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关注学生,培养健全的人格。总之,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对英语教学有重要的启示,值得官大英语教学者深入探讨。(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外语学院)

参考文献:

[1]刘晓明, 王丽荣. 学习理论的新发展及对现代教学的启示[J]. 外国教育研究, 2000( 8) : 19-23.

[2]Williams, M. &Robert L. B. Psychology for Language Teachers: asocial Constructivist Approach[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7.

[3]高洁人.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教学理念与实践[J]. 教育科学, 2000( 1) : 48 -49.

第4篇:一起堆雪人范文

一、人本主义的理论内涵

(一)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的人本主义思想主要体现在其需求层次理论中。 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尊重和自我实现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 在自我实现需求之后,还有自我超越需求,但通常不作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必要的层次, 大多数会将自我超越合并至自我实现需求当中。在马斯洛看来,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和爱和归属的需要属于缺失性需要, 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属于生长性需要,只有当一个人的缺失性需要得到满足以后,人才会去努力寻求生长性需要的满足。 所以说,马斯洛的人本主义理论是以人为本, 在满足人的缺失性需要后,发挥个人潜能,促进自我实现。

(二)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思想20 世纪 60 年代 ,罗杰斯将他的 求助者中心疗法移植到教育领域,创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论,成为本世纪最重要的三大教学理论之一。 免费论文下载中国知网论文在该理论中, 罗杰斯完整地阐述了他的人本主义思想,强调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 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立人格,保护他们的自尊,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帮助每个学生充分地挖掘他们的潜能, 发展学生的个性,最后促进他们自身价值的实现,使他们成为学会学习的自由人。 在罗杰斯看来,自由不应理解为 从外部对各种可供选择的事物作出抉择,而是指能使人敢于涉猎未知的、不确定的领域,自己作出抉择的男气。教你如何写论文 具体来说,就是要培养能自主地进行活动,有勇气选择未知的领域进行探索, 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的人,而不需要别人提供选择。免费论文模板人本主义着重强调教育对人的潜能发展的作用, 把教育的过程看成学生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这对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强调树立正确的师生关系具有积极作用。 但是我们也该认识到, 人本主义也有不够合理的地方, 如人本主义的教育理论带有明显的主观性和含糊性,强调了非理性主义,忽视了科学主义教育的重要性[4];过于强调先天的潜能论,忽视后天的教育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导致对教育和教师作用的忽视。

二、现阶段课堂教学现状

(一)忽视学生个体差异班级授课制是夸美纽斯提出的一个重要的教学方法,在那个时代是个伟大的创举,但是到现在弊端却日益增多。 中国期刊 教师在同一个时间, 同一地点, 教授给同一批学生同样的知识,不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很容易造成有的学生跟不上教师的进度,一旦落后,必然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与对课堂教学的参与性,学生的潜能就不能被激发, 自我实现也就无从谈起。

(二)满堂灌现象依然严重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 为了在短暂的课堂时间内多教给学生一些知识, 教师会掌握大部分话语权,加快进度给学生灌输知识,却忽视了学生的反馈, 几乎不给学生提问题和反思问题的机会,这样的课堂教学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方式就成了死记硬背, 不能灵活地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问题, 更不用提主动地去发现问题了。

(三)考试和分数仍然是评价学生的主要标准现在教育的评判标准是终结性的, 学生的素质如何要看高考考了多少分, 考上了一个什么样的大学。 考试和分数成为衡量学生好坏的标准。中国知网 不能否认,目前的教育评价制度虽然得到改善, 但是仍然是用考试来评定学习结果,分数的高低就决定了知识、情感、能力等各方面的高低。 人格的独立和完善鲜有提及,真正的教育,离不开学生对自身的反思与评价。

三、人本主义教育心理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启发与应用

(一)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人本主义思想认为,教育的目的主要是促进学生的自我实现,这就必然要求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想学什么,怎样去学,都应由学生自由讨论决定。 这样就能够很好地顾及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促进他们形成完善人格,达到自我的实现。

第5篇:一起堆雪人范文

[关键词]责任意识 责任教育 大学生 调查问卷

当前,大学生群体的责任意识状况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根本原因是人们认为作为社会发展中坚力量的大学生群体应当并能够主动承担起社会身份赋予的责任。随着大学生责任意识状况被人们广泛关注,大学生责任教育问题也日益成为一个重要课题,被教育界的专家学者们广泛重视并进行深入研究。为了掌握当前大学生责任意识及其对责任教育的认识状况,笔者特面向四所驻济高校的8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回收的755份有效问卷,采用SPSS(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s,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系统进行了数据录入分析,以确保数据客观准确。

一、大学生责任意识及其对责任教育的认识现状分析

调查问卷共18道题目,分为两部分内容:一是大学生责任意识现状调查,二是大学生对高校责任教育的认识情况调查。第一部分共设计13个题目,分为5个部分:责任认知概况、家庭责任意识状况、恋爱责任意识状况、校园生活责任意识状况、社会生活责任意识状况。这种分类主要是根据大学生群体的责任环境进行的分类,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责任教育的效果。第二部分主要从高校责任教育的必要性、责任教育的实然主体和应然主体、大学生责任意识缺乏的原因和认为有效的责任教育方式等方面进行了调查。通过掌握第一手数据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希望能够反映出大学生的责任意识状况和对责任教育的真实心声。

1.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现状分析

数据统计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主流的责任意识较强,现状非常乐观,令人满意。但是也不能否认,数据仍然反映出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

(1)责任意识整体性失衡

根据调查问卷的统计数据现将家庭生活责任意识、恋爱责任意识、校园生活责任意识和社会生活责任意识的强弱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在调查对象中,他们对以上责任环境的责任意识没有达到平衡状态,在不同方面体现出责任意识的“偏科”。

(2)责任意识存在群体差异

调查问卷统计了调查对象的“性别”“专业”“学历”“年级”四个要素与责任意识分别进行相关度分析,并且得出结论:女生相比男生,倾向于责任意识较强;文科生相比理科生,倾向于责任意识较强;本科学历相比专科学历的同学,责任意识倾向于较强;高年级同学相比低年级同学,倾向于责任意识较强。以上结论证明了大学生责任意识存在群体性差异。

(3)部分大学生责任实现能力偏低

调查问卷的数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我们体现调查对象责任实现能力的状况。比如有38.7%的同学不主动联系父母,有27.1%的同学对于集体活动抱着抵制的态度,有31.4%的同学选择随时处理掉手中垃圾,42.7%的同学选择采取使之客观不能而非主观自觉的措施来解决跨越栏杆的违反交通秩序的问题等等。虽然以上数据只是具体而琐碎的统计,却也能见微知著的反映出,部分大学生没有有效承担自己的特定身份的应然责任,责任实现能力偏低。

(4)对集体生活的责任意识相对淡薄

数据统计显示,大部分调查对象对家庭生活、恋爱关系这种小规模生活环境的主体意识比较浓厚,深刻体会到自身在这两种关系中的重要性,责任意识相对强烈;而对校园生活和社会生活等大规模的群体性生活融合深度不够,没有充分肯定自身作用,群体生活的参与度不高。说明大部分同学没有本着“主人翁”的态度对待集体,正确对待和处理 “大我”和“小我”的关系问题。

(5)情感责任意识缺乏理性

爱情和友情是人生的大课题,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对大学生开展必要的情感责任教育,对于他们健康的心理成长大有裨益。比如,接近65%的同学在面临就业和爱情冲突的时候,选择了“一定要在一起,宁愿牺牲自己的工作,来迁就对方的工作需要”,虽然体现出较强的恋爱责任意识,但是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学生群体的恋爱观相对单纯,对现实生活的困难和复杂性缺乏必要的认识,在情感理性方面缺乏相关教育。

(6)缺乏公益责任意识

在调查问卷设计的几个题目中,有大部分同学表现出对不负责行为的纵容心理。比如对“脚踏两只船”的错误恋爱现象有22.7%的同学表示接受,有高达70.5%的同学表示理解。对考试作弊进行的“记过”处罚,有30.6%的同学认为严重。这种对不良社会现象漠视或纵容的心理,说明部分大学生群体缺乏公益责任意识,存在“漠视、纵容丑陋”的不健康的心理倾向。

(7)社会回馈责任意识较弱

首先说明的是,题目答案在设计上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调查对象的潜意识。有62.1%的同学上大学的目的是为了自己;有54.2%的大学生对自身的责任定位是“找到一份好工作,努力孝敬父母”;有66.5%的同学不考虑或附条件的考虑去基层工作。实际上,培养一名大学生,国家和社会付出的远比家庭付出的要多得多,大学生不应该将自己单纯定位在“家庭成员”的位置上,更应该把自己视为“社会成员”的一部分,始终抱着“回馈社会”、“报效祖国”的态度。

另外,调查问卷还反映了大学生其他的一些心理状态,比如:表6有42%的同学选择“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作为人生信条,这反映出大学生存在“充满理想却不满现状”的矛盾心理,这就需要谨慎的加以引导,防止理想受阻而产生心理问题。

2.大学生对责任教育的认识状况分析

根据对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尽管大学生群体主流从个人发展和社会贡献角度都对高校责任教育的必要性给予了肯定,但是对责任教育方式和效果的认同度却令人堪忧。总结如下:

(1)对大学生责任教育的必要性远未达成共识

虽然教育界普遍认为,责任教育在教育领域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特别是针对大学生开展责任教育更是意义重大。但是调查数据显示,仍然有约多达13%的调查对象对大学生责任教育的必要性缺乏有效认知,其中有部分大学生反映因为感受不到高校责任教育的实际效果而对高校责任教育的必要性产生质疑。

(2)大学生对提高自身责任能力缺乏信心

有73%的同学肯定了大学生责任教育的必要性,但是将其归因于自身责任心不强,说明大部分同学对自身责任意识缺乏信心,认为大学生群体在应然责任意识和实然责任意识之间存在差距。在当问及大学生责任意识淡薄的原因时,有58.3%的同学选择了自律意识差,缺乏外在制约条件。以上两个比例较高的数据充分证明了当代大学生对自身责任意识和责任实现能力缺乏信心。究其原因,在于当代大学生的依赖心理比较严重,内在自制力需要依赖外在强制力。

(3)学校责任教育的效果没有得到学生的普遍认可

随着经济和文化的深入发展,对青少年开展责任教育的教育主体也趋向于多元化。在大学生成长和受教育的过程中,大部分同学认为学校应该承担着责任教育的任务,但实际上一部分同学认为学校这一责任教育主体没有在教育实践中的发挥到应该的作用,学校的责任教育力度和强度没有满足他们对责任教育的需求。

(4)期待完善责任教育的方式方法

责任意识的培养属于内在意识的培养,如果仅凭接受理论教育,而缺乏实践体验和感悟,这对责任教育而言是一种教育误区。实际情况是,当前部分学校责任教育重理论教育而轻实践教育,就是陷入了这样一种责任教育的误区里。调查中,有89.3%的同学更倾向于理论联系实际的责任教育方式就反映了同学们期待完善责任教育的方式方法的意愿。

二、对当前大学生责任教育的几点对策建议

当前大学生责任意识存在诸多问题,有可能会对其个人发展和社会价值的实现带来很多不利的影响。所以,当前大学生责任教育工作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现对大学生责任教育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1.强化责任教育的主体教育

长期以来,把教育归为社会属性是教育的一个误区,实际上是教育价值观的错误定位―“教育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也就是把教育当作社会的工具。传统责任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能够达到社会要求的责任意识水平和责任行为能力的合格公民,将它作为责任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我认为,责任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都应该是将人培养成与其的自然属性本质要求相适应的人,使之能够顺利融入社会生活中,更好的满足人的自然属性,并成就其社会属性。能够实现责任教育这一价值观的实践方法就是强化责任教育的主体教育。

2.注重提高大学生责任实现能力

责任意识不是人生而具备的,而是后天习得的。同时,责任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在短期内使受教育者的责任意识发生全面或根本的变化是不可能。要使大学生形成既深刻又稳定的责任意识,必须不停的熏陶和反复灌输,还要在此基础上进行长期、反复的责任教育实践,才能使之形成坚定的责任意志,养成良好的责任习惯。针对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存在的问题,通过有效的途径来开展责任教育,切实提高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责任实现能力。

3.促进责任教育生活化

“生活”是一个最普通的概念,是指一个生命个体在环境中生生不息的成长活动。不仅包括身体的成长,也包括思想的成长。教育与生活应该是生生相息的关系,教育是特殊的生活,生活是特殊的教育。现象学大师胡塞尔在《欧洲科学的危机和超验现象学》中指出,现代科学的了危机就在于“只见事实的科学造成了只见事实的人”,它忽视了“整个人生有无意义”的问题,从而使科学失去了原有的意义和价值世界。重拾生活世界是当前教育面临的一个追本正源的问题,也是责任教育的一个发展契机。在责任教育中,生活化就是要使责任教育脱离空洞的说教,教育形式要灵活多样,使之注入到生活的点滴之中,不以善小而不为。

4.为提高责任教育的针对性而加强调查研究

大学生责任教育工作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大量客观事实和数据的支撑才能够保证,调查研究的重要性非比寻常。首先,责任教育理论需要适应责任教育环境的现实发展变化而进行与时俱进的创新与发展,而理论的创新是离不开调查研究的。其次,教育效过如何也是需要对教育对象的认知状况进行教育前后的比较,需要通过调查得到相关数据,得出令人信服的科学结论。而对于责任行为教育,则更是需要调查教育对象的现实行为表现才能够得到教育效果的数据。

5.构筑综合责任教育体系

大学生责任教育的各个主体,不仅要做好自己的责任教育本职份内,更重要的是要建立健全大学生责任教育联动机制,开展联动宣传,针对各责任主体制定联动规章制度,在学校和社会上形成一张责任教育网络。首先,学校作为大学生群体的所属组织,一定要掌握好学生的责任状态和思想动向,在掌握学生接触社会的主要途径上把好关,做好社会兼职培训工作。还要在网络监管方面,要做好校园局域网的责任教育建设。其次,要求社会上的组织团体也要注意对责任意识没有经过实践锻炼的大学生群体进行有意的保护和培养,注意引导和教育,制造良好的责任教育环境。可以对其表现进行登记在册,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再次,还要尽快完善网络等新闻传播媒介的监督管理机制,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制造大学生责任教育的舆论氛围。最后,要建立健全责任教育评价和奖惩机制,真正使各责任教育主体的教育责任明确、落实到位。

6.创新责任教育保证机制

促使大学生责任教育能够收效明显、遍地开花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建立健全大学生责任教育保证机制。第一,建立大学生责任教育内在运行机制。首先,就是从制度上设计好大学生责任教育的教育教学、日常管理和服务等诸多环节。其次,要有效促成责任教育合理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也就是要使在家庭、学校、社会上结成一张责任教育网络。三个主体各司其职,互为补充,能够保证责任教育的整体效果。最后,要明确、落实责任,制定工作考核和评价奖惩机制。第二,建立大学生责任教育外在制约机制,就是要建立健全普遍意义上的责任实现的社会制约机制,就是要在道德规范、规章制度和社会习俗甚至法律等方面形成有效的制约力量,它不是责任教育的强制,而是责任教育的有效督促。

参考文献:

[1]赵文静. 试论责任和责任教育. 山东教育科研 , 2000,(10).

[2]金亮贤. 学校责任教育略论. 教书育人 , 2002,(22) .

[3]张耀灿等.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人民出版社,2006.

[4]郑永廷.现代思想道德教育理论与方法.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第6篇:一起堆雪人范文

关键词:人文主义思想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启示

1 人文主义思想的内涵

人文主义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思潮和理论,14世纪发源于意大利,然后流传到其它国家。人文主义这个称谓来源于“人文学科”,是由世俗学校设置的,以人和自然为研究对象,同中世纪基督教神学和经院哲学针锋相对的世俗文化。人文主义者的活动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是当时反封建的主力军。

人文主义的主要内容是:

(1)用人性反对神权。

人文主义者认为人有理性,有崇高的品质,有无穷的智力,可以创造一切,以此与神权相对立。“人性论”是人文主义者的理论纲领。 

(2)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

人文主义者提出“个性解放”,肯定现实生活,提出人生的目的就是追求个人的幸福,从而打上了资产阶级的烙印。 

(3)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

人文主义者鼓吹理性,重视人的聪明才智。他们推崇理性是“人的天性”,“知识是快乐的源泉”。 

(4)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

这是人文主义者主要的政治思想。

现代性的人文主义是在19世纪作为术语概念以德文(humanismus)问世的。人文主义作为对唯科学主义的反拨,强调“人”的主体性、自由性、不可平均化的个性、不可预料性、非工具性等。现代人文精神可以说是一种自由的人文精神,最基本的是摒弃了几千年来封建社会对个人价值的漠视,把人看作宇宙间 最高价值来尊重,肯定每个人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价值和意义。强调人在这个世界上人生价值的体现,不是乌托帮的空想。最重要的是人除了在自然界生存的自然规律之外,还是精神性的存在。但这种自由的人文精神必须建立在有序的人文平台上,是每个人都应遵循的规则。

2 人文主义思想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

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应顺应人文主义思潮,完善人文教育模式,创新人文主义特征,营造鲜活的人文教育氛围,直接体现人文主义理念与特征的全面、协调、可持续性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得以实现: 

(1)改变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人文主义心理学强调学习者的主体因素和心理环境,尊重学生的个人感情和个人需要,提倡包括认知和情感在内的教育。

人文主义教育思想认为:教育教学过程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是形成个性化知识结构、认知结构和思维品质的过程,要求教师尊重学生个性,造就学生的人文素质。以人文主义心理学为基础的教育哲学主张学习者与教育者分享控制权;主张以协商的形式进行学习;主张共同承担;主张学习内容要符合学习者自身的需要。在具体的实践中,人文主义教学大纲强调学习者要为他们自己的学习负责,比如自我决策、自我选择并实施学习活动、表露自己的能力、需要和偏爱等。在这种学习模式中,教师的作用不只是知识的传播者,而且还是学习者的指导者和顾问。人文主义心理学所倡导的教学思想就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论和以自由为基础的学习原则。它强调每一个学习者皆有学习潜力、学习天赋;学习应当是在没有压力的条件下自由学习等等。人文主义教学大纲的远期目标是培养符合人文主义心理学标准的人才;其近期目标则是培养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能力。

自主性学习就是指学习者能够管理自己的学习行为,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式,监控学习计划的实施以及学习技能的运用和发展,自我检查评估。在目前高校招生普遍扩招的形势下,由于学生的水平各异、学习能力各异、学习策略各异、学习动机各异以及普遍的师资匮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语言学习中心”或“英语自主学习中心”,甚至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自主学习英语,从而最大程度地实行个性化学习。校园网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室时空限制,构建了一个无限开放的教学空间,学生可以在校园任何地方、任何时候开展学习,需要学多久就学多久。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和需要,自主选择不同程度的学习材料,设定学习目标,决定学习进度,不断作出调整,并最终实现自己设定的学习目标。

(2)改变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自2004年4月份起,教育部在全国180所院校试点实施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这次英语教学改革的目的,就是把原来以阅读理解为主转变为以听说为主,把教学中心转移到全面提高英语的综合实用能力上来。此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是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更加注重培养语言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的转变。改革的手段就是要以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加上课堂教学,来推进英语教学改革。改革内容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把现有的大纲朝着大学英语教学要求方向改变;二是改革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三是改革评估方法。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特别是网络技术,使英语教学朝着个性化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学习、主动式学习方向发展。“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多媒体教学模式具备以下优点:①大班授课与小班操练相结合;②课堂教学与开放式自主学习相结合;③光盘多媒体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④第一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活动相结合。这些优点与人文主义思想的内涵有着天然的联系。 

(3)改革评估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的变化必然要求评估方式发生相应的变化。众所周知,语言测试的目的是根据被试的考试分数来衡量其语言能力,因此在语言测试中要充分考虑试卷的信度(reliability)、效度(validity)、真实性(authenticity)、交互性(interactions)、影响(impact)和可实践性(practicality),利用测试的反拨作用来促进教与学的理念的变化,保证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顺利实施。良好的语言测试应该建立在语言学、语言教学法、学习论和心理测量学等理论基础之上,它是教学工作的辅助手段,并只能服务于教学工作。

第7篇:一起堆雪人范文

一、初中生物理学习的心理特点

1. 兴趣特点。初中学生的兴趣往往限于直接兴趣(好奇好看)和操作兴趣;不象高中学生直接兴趣与间接兴趣同时在起作用,并且兴趣与目标开始有了联系,因果关系的兴趣和概括认识的兴趣占有很大比例。

2. 思维特点。在整个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处于经验型向理论型过渡的时期。初中生的思维在很大层面和很大程度上属于经验型,他们往往要借助于来自各方面生活中的亲身体验、切身感悟,来自于亲身实践的直接的理性认识以及形成的习惯观念等进行思维活动。

3. 观察特点。在学习过程中,有的学生能有目的、自觉地从观察现象中发现个别特征,并且他们能融会贯通地将这些个别特征同微小的物理变化很自然地联系起来。然而也有的学生出于好奇的心理,图新奇、看热闹,只是停留在表象的观察上,而不加以认真地思考。

4. 记忆特点。初中生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探索心、求知欲、好奇心等一系列心理因素决定了记忆特点,其突出地表现在很愿意记忆和积极记忆那些感兴趣的物理概念和规律,而不愿记忆或机械记忆那些缺少实验,由枯燥的抽象思维形成的物理概念、规律。

5. 情感特点。学生学习物理的情感受着教师态度的影响。当教师时刻给予学生真诚的关怀和热爱、积极的期待和希望时,学生就会强烈感受到一种信赖、鼓舞与激励的内心情感体验,就会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诲,并努力把这种教诲转化为行动,从而实现教师的期望。反之,如果学生感到教师对他麻木不仁、漠不关心甚至蔑视、讨厌,其结果往往会导致学生对学习抱应付甚至放弃的态度。

6. 注意力特点。心理学研究表明,机械单调而毫无变化的连续性活动,不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然而,能引起人们注意的是突然发生变化,哪怕是比较脆弱的刺激。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创新教学手段,切忌采用单一呆板的教学模式,以新颖、有效的教学手段来调动全体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最大可能地让学生对教学过程充满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初中生物理学习的心理过程

1. 从物理感觉到物理知觉

感觉是认识的初级形式,是一切知识的源泉,它属于认识的感性阶段。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形成都需要经过分析大量的物理现象及物理实验的验证,才能使其感知主体,形成对物理过程的整体认识。

2. 从物理知觉到物理表象

大脑对客观事物的初步分析和综合的结果就是知觉,知觉是感觉与思维之间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在学习中从各种物理现象、实验中通过分析总结出的概念和规律是在知觉基础上形成的物理表象。物理表象属于认识过程的感性阶段,尽管其具有一定的概括性,但仍是事物的直观特征的反映,是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进而形成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过渡和桥梁。

3. 从物理表象到抽象思维

物理表象是以感觉和知觉为基础,由实验直接概括形成的,属于非本质的东西。许多的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形成,如果仅仅依靠物理表象那肯定是行不通的,还必须揭示这些概念和规律的本质,牢牢抓住其本质的东西,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形成正确科学的概念和规律,这是形成概念和规律的关键环节。

三、对初中物理教学的几点建议

1. 运用学习心理规律,使学生积极参与物理教学。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汪延茂曾说过:“谁掌握了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心理特征,谁就能把他们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主动性调动起来。”初中生具有好动、好奇、好问、好学、好胜,求趣、求新、求活等心理特点,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可向学生提出一些能够引发学生积极思维的新颖、有趣的物理问题,向他们展示一些鲜明、生动、奇异、少见的物理现象,这样可引发学生好奇、求趣、求新、求异的心理。针对初中生好问、好学的求知心理,教师要善于设问,引导学生经过探索自己得出正确的结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动”,让学生独立地做练习、动手表演实验和设计探索性实验等,这样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同时教师也能从学生的“动”中获得反馈信息,从而及时调整教学进程和实施方案;针对初中生追求新异刺激的心理特点,教师引导围绕课标要求,开展一些物理课外活动,搞一些小实验、小发明活动,开展物理竞赛,增加一些近代物理知识讲座,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发学生的智力;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在课堂上可以把教学内容中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难题以及不易做好的实验等,有意识地让他们争论,以求在争论中明理。

2. 利用教学情感,使学生热爱物理学习。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的体验。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因素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心理因素,教师的理解、兴趣和喜爱要导致学生的理解、兴趣和喜爱,即发生情感的共鸣与转移,这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在物理教学中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和期待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同时教师的情感影响着课堂气氛。其次要发展和丰富学生对物理学科的良好情感,教学中应让学生感受物理学之美,巧妙精湛的物理实验、和谐统一的物理规律、简洁对称的物理公式等,这些美的感受能激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减轻心理压力,提高学习效果。再次要给学生创造学习成功的机会和教给学习成功的方法。心理学家认为:人有一种自我实现,获得承认、取得成功的愿望和需要。学习成功的体验会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兴趣,获得继续前进的强大动力。

3. 优化学习心理,构建学生最佳物理学习心态。

学习心态是学生学习时的心理状态,学生学习心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的质量。优化学生学习心理,一方面要充分发挥非智力因素的动力作用,另一方面要注意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和环境。教学中要设身处地地与学生心理换位,想学生所想,释学生所疑,解学生所难,乐学生所乐。充分发挥教学民主,把学生主动参与意识贯穿于物理课堂教学的始终,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以轻松、愉悦、主动的心态投身于物理学习活动之中。

第8篇:一起堆雪人范文

我画得正起劲,忽然间,我发现外面白茫茫的一片,空中飘下片片雪花,美极了。楼下传来阵阵笑声,原来是大人们带着孩子在堆雪人啊。我飞快着戴起每年都用它堆雪人的手套,飞奔到楼下。

我想起来去年我们堆雪人的场面,我们一起欢笑,一起手拉手,一起找工具。我不由得会心一笑,心想:“呵呵,今年我自己先堆一个雪人,谁让我起那么早,等你们醒来,说不定我已经堆好了。”我先揉成一个小雪球,然后再地上翻滚。不久我就做好了雪人的头和身子,然后把它们放好。

下面我该去找工具了,下面的事情令我大吃一惊,我提前准备好的工具不见了。我翻便了整个房间,都没有。我又去了其他人的房间看看有没有,又令我大吃一惊,他们不见了,不是在睡觉吗?人呢?我以同样的速度飞奔赶到楼下。又令我大吃一惊,雪人了?我在雪地里找了半天都没找到。这时,我的眼泪一滴一滴的顺着脸颊滑落在雪地里。

忽然,他们出现了,推着一个小车过来,上面居然有我的雪人和工具。我连忙擦干眼泪,上前询问原因。他们说:“呵呵,谁让你不等我们的,自己一个人堆,不等我们,小坏蛋。”呵呵,大家一起笑起来。我把我的工具装扮在小雪人身上,小雪人变的美丽极了。不一会他们的雪人也堆好了,一个比一个好看,呵呵,不过我还是觉得我的好看。他们闻声过来说我们的才好看,我反抗说我的才好看。就这样我们在雪地里追赶着,奔跑着,欢笑着。

第9篇:一起堆雪人范文

冬天时期可以堆雪人、扔雪仗。

比如你和朋友或家人一起玩扔雪仗,有可能你把别人扔的满脸都是,或者别人把你扔的满脸都是,如果我被扔到的话,我也会非常开心的,因为我觉得扔雪仗非常有趣,如果我被扔到,我会跟高兴。

比如你要堆雪人,非常容易,先拿雪揉成一个大雪球和一个小雪球,先把大雪球放在第一个再把小雪球放在大雪球上面,再拿一根胡萝卜插在鼻子上,再拿两块黑黑的东西粘在眼睛上,再拿一直扫把放在雪人旁边,雪人就完成了。

这就是冬天,可以扔雪仗、堆雪人,非常有趣。这就是冬天,你们一定要珍惜冬天。

四年级:林佳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