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新媒体教学方案范文

新媒体教学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媒体教学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新媒体教学方案

第1篇:新媒体教学方案范文

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多媒体教学已经在各大高校逐渐普及。在多媒体教学中,作为主要显示设备,投影机对于整个电教过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调查显示,教育行业用户对投影机的亮度及智能化功能要求较高,因此选择哪一款投影机才能达到多样化的教学需求,已成为摆在教育系统采购人员面前的一道难题。而日前NEC所的液晶投影机新品NP3250+系列,以解决方案的方式恰好满足了教育行业对高亮度、高智能、高性价比的需求,俨然成为学校采购多媒体教学器材的最佳选择之一。

据了解,NP3250+投影机系列新品,最高亮度为5000流明,属于较为高端的投影机型。并且,为了达到更高亮度以满足大型多媒体教室的典型应用,NP3250+投影机还在NEC独创的智能叠加功能支持下,搭建了最大支持4台投影机水平或垂直方向的叠加,通过这一功能,一举实现了5000流明×4台,即20000流明的高亮度投影。这样,即使在大中型多媒体教室的远距离投射中,NP3250+投影机也能满足高亮度、大画面的苛刻要求。不但如此,相比单台同等亮度投影机,NEC新型叠加解决方案更是为教育用户在采购成本上节省了70%~80%。

毋庸置疑,多台投影机叠加投影是提高投影机亮度的最有效手段之一。然而一直以来,投影机的叠加投影安装工作却极为繁复,用户常常需要手动、用肉眼调整2-3个小时才能完成的叠加调试安装过程,这显然不能适应教学工作的特点。而通过NEC此次推出的高亮智能叠加解决方案,行业用户则能通过一个小小的摄像头,和NEC最新开发的专用软件(Stacking Correction Tool utility software),在短短2分钟内轻松实现20000流明近乎完美的叠加投影效果。不但如此,即使当进行多台投影机叠加投影时,其中一台投影机突然停止工作,此种解决方案也可以保证其他投影机投出的矩形画面不被破坏,以保障老师上课的时候始终能够正常投射演示。

第2篇:新媒体教学方案范文

关键词:地方本科高校;播音主持专业;教学改革

一、地方本科高校播音主持专业教学现状

地方本科高校播音主持专业受区位、经济的限制,发展速度比较慢。

1.学校定位

很多地方本科高校盲目追求大而全的专业设置,没有根据自己的实际设置专业,导致专业特色不明显。在开设播音主持专业的高校中,部分学校没有结合自身特点去发展此专业,定位不准确,这造成很多地方院校培养出的播音主持人才竞争力不足。

2.课程设置

很多地方本科高校的播音主持专业培养方案,修订更新的速度很慢,多年没有更新调整,很难跟上时代的步伐。在新媒体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课程设置也需要与时俱进,不能墨守成规,裹足不前。

3.师资力量

地方本科高校由于城市吸引力不足,给人才引进带来障碍,造成播音主持专业的师资匮乏。

(1)专业教师数量不足。很多地方本科院校播音主持专业的招生规模急速扩张,而师资并不匹配。在这种情况下,很多院校为了教学的需要,培养选拔了一些非专业出身的教师从事播音主持教学,比如一些表演教师、中文教师被短期培训后,承担播音主持教学任务。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师资不足的问题,但是从长远看,非专业出身的教师比例不宜过大,培养一支专业教师队伍势在必行。

(2)有播音主持行业从业经历的教师偏少。很多教师本科或者研究生毕业后就进入了学校工作,没有从业经历,缺乏第一线的实践经验。

(3)缺乏专业带头人。很多地方本科高校的播音主持专业起步较晚,教师队伍结构还不太合理,缺乏高职称、高素质的学术技术带头人,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专业的建设和发展。

二、地方本科高校播音主持专业教学改革进展缓慢的原因

1.部分院校改革意识不强,人才培养方案陈旧

很多院校的市场意识不强,没有主动适应时代变化对传媒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不能与时俱M,人才培养方案比较陈旧,不能满足新媒体时代对传媒人才的要求。

2.实践条件不足

很多地级城市往往只有一家广播电视台,提供的实习机会比较少,对实践教学环节不利。播音主持专业是一个投入比较大的专业,需要提供完善的实训条件,相关的录音、录像设备,一定数量的演播室都是必需的。很多地方本科高校由于投入经费不足,实验实训条件亟待改善。

3.教学改革的能力偏弱

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进行缜密的教学改革研究。很多地方本科高校的播音主持专业都是近几年创办的,相关的教学研究起步较晚,教学改革的能力还有待加强。

三、加快地方本科高校播音主持专业教学改革的策略

数量庞大的地方本科高校播音主持专业承担着培养大批传媒人才的重任,加快教学改革,创新办学机制,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势在必行。

1.适应全媒体时代,改进人才培养方案

随着传统媒体与新媒体逐步融合,全媒体时代对播音主持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主动适应互联网时代,才能更好地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播音主持人才。很多地方本科高校因为所处的城市限制,在接受新观念、改革教学方案方面迟缓了一些。要适应新的媒体生态,就要及时修改人才培养方案中不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教学内容,加大实践类课程比重,增强动手能力,让学生更快地适应工作岗位。

2.应对社会需求,调整培养目标

现在,全国开设播音主持专业的本科院校比较多,仅笔者所在的河南省,开设播音主持专业的本科院校就有20多所。在这些院校中,相当一部分地处非中心城市,升本时间也不是很长。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都瞄准央视和地方卫视,这也是不现实的。作为地方本科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找好自身定位非常重要。培养的人才一方面要瞄准中小城市广播电视媒体、小型传媒公司、互联网行业等,也要拓宽培养渠道,帮助学生转变就业观念。许多和语言传播有关的岗位,如导游、讲解员、少儿口才教师、配音演员等,都是播音主持专业的就业方向,都是大有可为的岗位。

3.引入项目教学,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

目前,部分播音主持专业引入了项目课程的训练。所谓项目课程,是指以工作任务为中心,选择、组织课程内容,并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模式。项目课程要求加强与工作岗位的衔接,直接与媒体和传媒公司合作,打通人才培养通道,让学生参与合作媒体的实际工作,使学习更有针对性。比如媒体和传媒公司的一些配音、主持、制作等工作,可以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来完成。对学生来说,这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方式;对企业来说,也可以一定程度降低制作成本。

4.加强创业教育,增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以前播音主持专业在创业教育这一块的教学设计上是一片空白,就业指导类课程也很少涉及这一内容。2015年,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要求后,很多行业都加大了创新创业的工作力度。在国家出台一系列措施鼓励高校学生创业的背景下,播音主持专业的教学改革也要主动适应国家的战略布局,加快实施创业教育,让一部分有创业能力的学生脱颖而出。在学校层面,可以成立创业学院,加强创业教育,给学生提供创业场地和设备等,引导学生合理创业。在教学环节上,也要增加创业教育板块,让学生了解创业需要的素养,比如传媒行业创业特点,微小企业的管理,财务知识的储备等,提高学生创业的成功率。

5.加强专业教师与传媒一线的交流,提升教师队伍素质

只有具备了高素质的教师团队,才能提高教学质量。要办好播音主持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是必不可少的。现在不少地方本科院校都提供了较高的人才待遇,也看到了人才对于专业长远发展的重要作用。在人才引进的同时,还要加大在职教师的培训和交流力度,比如选派一些教师到媒体和传媒公司挂职锻炼,增强教师与传媒行业一线的联系,加快教师的知识更新速度,提高教师队伍的媒体素养。

我们正处在媒体技术剧烈变革的时代,社会对传媒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方本科高校的播音主持专业担负着培养大批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传媒人才的重任。只有不断改革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目标,才能培养出适应全媒体时代的高素质传媒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永洁.媒介融合背景下播音主持专业教学探讨[J].青年记者,2012(23).

[2]郑勇,张阳.浅析地方高校教学管理制度创新[J].教育教学论坛,2013(10).

[3]申小龙.语言与文化的思考[J].新华文摘,2013(4).

第3篇:新媒体教学方案范文

1 需求分析

从广义来讲,凡是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了网络技术的教学活动均可称之为“网络教学”,无论你是通过网页教学内容;通过电子邮件与学生交流:通过网络传递视频信息,将一堂课以多种方式共享给另外一个或多个课堂的样式:以及基于网络的任何形式的教学广播等等都属于“网络教学”。

智能化是多媒体网络教学向深层次发展的客观要求。尽管多媒体网络教学迅速发展,大量多媒体课件和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被开发使用并取得较好成果,但人们在开发使用中发现,这些系统始终存在一些缺陷:操作过于繁琐,系统不够稳定,网络教学过程不够协调,教学方式不够灵活,实际达到的效果不佳等等。因而需要未来的网络教学系统能够做到:

能够非常方便快捷的对整个系统进行操作。一般整个系统中与教育相关的部分都称之为网络教育资源,包括环境、信息和人力三大资源。为了能够设计有效的网络课程,实施有效的网络教学,便捷的操作是非常重要的。

能够稳定可靠的长时间运作。教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就要求整个系统设施都能够经受长时间稳定可靠运作的考验。同时,拥有一套可行的突发事件处理方案。

总控中心和各多媒体教室能够完美的统一和协调工作。其中,总控中心负责整个系统的宏观控制,同时,各多媒体教室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两者任何时间均能够协调工作。

灵活的多样化媒体表现方式的接入。如教师能够非常方便的使用自带的优盘、便携机等接入整个系统进行各种媒体演示等。同时,方便教师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并能针对具体情况及时调整系统的教学策略等。

充分考虑对整个教学效果的提高。在整个网络教学系统的建设中均要能够考虑到实现友好和自然的人机对话,方便教师对未预期的提问和错误能给出合理的反馈操作,学生能够非常方便的表达自己的思想等。

这样的系统实际上就是智能化的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基于网络的多媒体教学系统应以智能化网络和多媒体技术为基础,当前,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的研制和开发已成为网络教学应用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的前沿课题。

诸多资料表明,建设这样一个现代化的网络教学环境,面对复杂的教学软硬件资源,必须有一套有效的网络控制系统,才能使得整个系统能够有序化的工作,事半功倍,真正达到建设网络教学系统的目的。

2 系统概述

随着近几年教育的不断发展,新建校区和大学城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多间至数十间多媒体教室的集中控制和管理将成为学校多媒体教学进一步发展的方向。

思美特网络融合控制系统彻底解决了以往中控系统的先天缺陷,通过网络主机充分实现多间教室的集中控制和后台管理功能,同时思美特控制系统能够与其他如安防、办公以及教务等子系统无缝集成,全面支持网络教学的各个环节,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为网络教学提供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同时,思美特网络教学系统为“数字校园”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手段。

3 系统设计原则

先进性原则

系统设计、施工和设备选型遵循先进性原则,能够使多媒体网络教室的建设与学校其他系统的建设在技术平台水平上保持相对的时代同步性,以保障系统的生命周期尽可能地延长;以保证与现有或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可以与采用的设备相兼容。

资源共享性原则

网络教学系统的实质是通过网络教育信息资源的传输和共享来实现教学。建立在网络基础上的多媒体系统,把多媒体技术与网络通信技术紧密结合,大大扩展了单机多媒体系统的功能。它不仅具有各种媒体信息处理和人机交互功能,更重要的是它实现了网上多媒体信息传递和多媒体信息资源共享,形成了一种最理想的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代表了多媒体教学应用的最新发展和必然趋势。

经济实用性原则

系统设计和设备选型应注重实用功能、降低总体投资。求得先进性与经济性的完美统一,做到设备性价比的最好综合。从学校教学管理的实际需求出发,摒弃一切学校不需要的华而不实的东西。

安全可靠性原则

系统设计方案要求将人机安全、设备的长期稳定运行等可靠性要点,作为系统建设方案的首要设计原则,以保证系统在运行期间,为用户执行安全防范和服务质量管理任务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手段,为用户降低系统运行方面的人工和资金成本。本期建设对前端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要求非常高,要能够每周7天,每天16小时不断工作。对关键的设备应提供冗余热备份,提供各种故障的快速恢复措施,并应充分考虑系统的应变能力和容错能力。在满足上述可靠性要求的前提下,应尽可能优化方案,减少设备的投资。

操作、维护的简便性原则

以提高系统的整体运行效率为出发点,根据简便性原则,针对系统内各子系统操作人员的实际情况和实际操作需要,进行信号采集、传输和操作控制等各子系统的操作功能设计。

可扩展性原则

系统设计和规划时必须支持将来的扩容和平滑升级。在保障满足学校现有需求的同时,为学校将来的系统扩展打下基础。系统应采用模块化,并在设备选型方面有一定的可替换性。在系统设计时,要考虑系统对通过光纤网传输和通过卫星传输的兼容性和可替换性。多媒体教育系统应能兼容和支持将来开展的增值业务;应能支持多种形式的节目及用户的管理和控制。

系统功能特点概述

1 总控中心集中控制和管理

系统管理人员可以在总控中心根据实际需要直接控制任意多媒体网络教室的所有系统及环境设备,包括提前打开各个教室电源、投影、屏幕;根据需要在投影上播放指定的教学片断以及课后自动延时关闭投影、屏幕和系统电源等,充分实现批处理和操作、大大简化了管理和维护工作。

同时,由于采用总控中心集中控制,故有利于整个教学计划的实施和教学资源的管理,大大减轻了操作人员的负担,提高了教学效率,增强了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

集中控制和管理的优点

公共教学内容充分共享。由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有很多的内容如科教片、历史片欣赏,集体收看新闻,学科专家的集中演讲广播等等,均属于公共教学内容,这一内容直接通过总控中心直接对各个多媒体教室进行音视频等形式的广播便可,省却了重复播放和讲解带来的多重教育资源的投入。

大大降低了人力、物力投入。通过使用总控中心宏观控制每个多媒体教室,只需在总控中心按照教学计划打开和关闭各个系统便可。如8点上课前。在总控中心提前10分钟打开教室门禁系统,然后根据需要依次打开投

影设备、屏幕、计算机等,同时调节灯光、窗帘、系统音量等到预先设置的模式等。这样,不必为每个教室配备专门管理和操作人员,同时总控中心拥有音视频监视,可以充分把握每个教室的每个环节,大大降低了人力、物力的投入。

宏观调控,便于整个教学计划的逐步实施。总控中心可以随时了解教学进展情况,管理人员只需要按照教学计划逐步实施,大大减少了中间环节,同时配合教务管理子系统灵活安排和调节教学计划,使其始终按照要求进行和发展。

大大减少了突发事件和提高了故障响应速度。由于科技含量和智能化程度大大提高,整个系统设备的故障率大大降低,同时,由于该解决方案均配置优秀的冗余控制方式,任何形式的突发事件均能够在第一事件内的解决,不会造成教学的中断。

突发事件的处理

总控中心突发事件的处理。当总控中心设备出现故障,可以使用备用机代替,此时直接通过控制系统切换便可;当总控中心触摸屏部分出现故障,此时可使用计算机通过浏览器直接控制全部设备;当主控机出现故障,只需立即使用备用主控机(可选)便可。

各多媒体教室突发事件的处理。一方面直接使用备用解决方案,另一方面直接请求总控中心寻求解决办法。

电力事件的处理。总控中心为了预防停电带来的不便,主要设备如控制系统、网络监控系统建议接入备用电力系统或者配备在线UPS等;同时,由于整个监控系统直接可使用备用电力系统,即使教室停电,在总控中心也可以随时了解各个教室的现状和进行进一步的处理等。

2 强大的Web浏览和控制技术

我们整个系统的控制界面可以非常方便的集成到浏览器中,使用计算机浏览和控制整个系统就像使用触摸屏一样简单和快捷,同时,我们的控制界面支持权限分配和管理,大大增强了网络控制的安全性。

3 教学资源共享和监视、监听

为了增强每个网络教室的灵活性,我们在每个教室增加了12键面板,这样,教室可以直接通过面板控制本教室的灯光、屏幕、窗帘、系统音量;控制投影自行播放多媒体课件以及直接向总控中心寻求帮助等。

4 子系统常用功能自行管理

在总控中心可以直接根据教学计划将相应的教学内容如多媒体课件、视频片断等传输到各个网络教室并在大屏幕上显示,大大降低了整个教学环境资源的投入,增强了可管理性。同时,由于每个网络教室的安装有摄像机和拾音器等设备,这样,在总控中心可以监视和监听任意教室的教学情况,当出现了意外情况时,在总控中心就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正常。

5 完整的集成网络教学平台

根据实际需要,该解决方案可以充分集成教学管理、教学资源管理、课程开发、网络教学、师生交互、无纸化考试与测评等多方面功能,可全面支持网络教学的各个环节,为网络教学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

相关信息

1 控制系统设备连接

SMARTISUS网络融合控制技术是融汇当今互联网技术、通讯技术、控制技术和计算机软硬件技术领域的先进技术成果,专门用于多媒体控制的新型技术,它舍弃了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中诸多繁杂环节,取其控制技术的精华,将智能触摸技术、总线控制技术、无线技术和远程控制集于一身,形成了简明精干而功能强大、应用广泛、接驳灵活的控制技术,实现了简单、完整的多媒体控制功能。

思美特控制系统设备连接,使用SMARTISYS控制系统,通过SmartNet和TCP/IP网络,可以将您的控制范围延伸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并且我们提供可视化多媒体控制界面直接控制本地或远程多媒体系统,同时提供在线管理和维护。

目前,思美特系统产品因其可靠性高、易用、易维护、功能强大、结构简单、通用性好、易扩展,在A/V控制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第4篇:新媒体教学方案范文

针对新疆大学的多媒体教室现状,研究制定网络环境下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升级改造方案与建设标准,实现多媒体教学设备的网络集中控制管理和多媒体教室信息化管理,完善多媒体教室设备管理制度,完善信息化培训教案,从技术和管理层面辅助多媒体课堂教学,实现网络环境下多媒体教学质量的保障与提升。

关键词:

多媒体教室;教学质量;保障与提升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高等教育信息化是促进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和提高质量的有效途径,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创新前沿,研究实现多媒体教室教学设备的网络集中控制管理和对多媒体教室进行信息化管理是实现多媒体教室信息化建设的核心任务。

一新疆大学多媒体教室的现状分析

新疆大学在多媒体教室的建设、运行和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分析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缺乏符合我校教学实际的建设标准

由于对高校信息化建设规律认识不足,在我校多媒体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形成了先进行多媒体教室建设,后制定规章制度的工作思路。[1]

(二)存在重硬件、轻软件、缺现代化管理的现象

国内高校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通常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多媒体教室的基础设施建设,倾向于购买“看得见”、“摸得着”的硬件,[2]往往忽略了建设后期对多媒体教室的有效管理与维护。导致多媒体教室建设完成后,没有足够的多媒体教室管理软件可供使用,从而降低了多媒体教室的利用效率。

(三)部分教师的信息化教育水平严重制约多媒体

教学质量的提升由于教师岗前培训中未进行系统的信息化教学培训,造成部分任课教师对多媒体教学设备操作不规范或误操作,影响多媒体教室的正常使用及教学进程。

二网络环境下多媒体教学质量保障与提升的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

(一)网络环境下多媒体教学质量保障与提升的研究思路

根据教育部《中国教育信息化十年规划》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总体部署和发展任务,结合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技术标准委员会颁布实施的《多媒体教学环境工程建设规范》及内地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工作经验,对新疆大学所有多媒体教室进行全面摸底,最终提出多媒体教室建设标准及现有教学设备的全面升级改造方案。

(二)网络环境下多媒体教学质量保障与提升的主要内容

构建一个集网络技术、音视频技术、多媒体技术、软件应用技术等于一体的先进的多媒体教室综合信息管理系统,从根本上解决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使用和管理问题。

1.确定多媒体教室中硬件设备的建设标准和升级改造方案

首先研究制定符合新疆大学教学实际的多媒体教室建设标准,依据标准对我校现有多媒体教室进行信息化升级改造。多媒体教室信息化改造项目基于顶层设计、分步实施、逐步完善,资源有效共享、多系统间设备最大限度复用的思路,[3]遵循安全稳定可靠、可扩展、技术先进性、操作维护简便性和经济实用性原则。

2.探索、引入可视化多媒体教室综合管理平台并开展应用研究

新疆大学拥有三个校区,三个校区共计165间多媒体教室,通过对我校多媒体教室进行调研,对各种规划方案比对、论证,确定基于网络环境下的符合新疆大学教学实际状况的多媒体教室综合管理平台建设方案,并在市场中筛选最符合我校多媒体教室现状的产品,对多媒体教室的教学设备及教学过程进行科学有效地管理。

3.探索研究符合新疆大学教学实际的多媒体教室管理与使用制度

制定新疆大学多媒体教室信息化建设规章制度,使我校的多媒体教学的硬件配备、软件应用、岗位队伍建设、资源库建设、现代教育教学设施的管理和使用上都有章可循。努力推进我校教育信息化又好、又快的良性发展,指导今后的多媒体教室信息化建设。

4.建立培训机制,制定培训教案,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

制定多媒体教室使用培训教案,以此规范任课教师对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操作。积极开展管理人员和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培训,提升信息技术能力、管理能力和执行能力,并逐步建立工作规范;完善教师信息技术能力考核标准,将信息技术能力评价结果纳入任课教师考核。本研究将采取多种方法和手段帮助任课教师快速掌握信息技术教学,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三总结与展望

(一)总结

新疆大学现已成功地全面升级改造了多媒体硬件设备,从技术层面基本实现了网络环境下多媒体教室的教学质量保障的基本要求。具体总结如下:

1.明确符合我校实际多媒体教室建设内容和设备技术标准

通过走访任课教师、教务处及大楼部工作人员,分析总结各部门提出的宝贵意见,并结合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技术标准委员会的《多媒体教学环境工程建设规范》,最终制定符合新疆大学实际教学状况的多媒体教室升级改造建设内容、建设标准和教学设备技术参数。

2.建立新疆大学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建设标准

(1)多媒体网络中央控制器

网络中央控制器具有一键开关机,讲动控制功能;投影机、计算机断电延迟保护;支持投影机的状态检测及用时检测;具有防盗报警功能,可远程锁定,防止非授权用户使用;支持本地电子课表管理。

(2)多媒体中控讲台

中控讲台预留读卡器安装位置,内含电子锁,可通过钥匙、校园卡开启,也可根据需求满足多个逻辑条件下开启。

(3)引入符合新疆大学教学实际的可视化多媒体教室综合信息管理平台

在经过升级改造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基础之上,引入了可视化多媒体教室综合管理平台系统。该平台系统有两部分组成:前端多媒体教室和后台主控中心,如图1所示,利用新疆大学校园网络,实现多媒体教学环境的远程控制管理。该可视化管理平台可以有效发挥管理资源再配置功能,加强设备使用过程监督,有效降低多媒体设备故障率,对多媒体教室的教学设备及教学过程进行科学有效地管理。

(4)制订网络环境下多媒体设备管理制度及使用手册

本研究以新疆大学教育信息化标准为依据,以教务处、网络与信息技术中心的工作实践中总结出的经验为重要内容,特制定了《网络环境下多媒体设备管理制度》、《多媒体教室管理人员岗位职责》等。以上规章制度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室的利用率,为保障教学安全和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5)建设可靠的多媒体教室运维保障队伍,完善多培训方案

初步建设了一支可靠的多媒体教室维护队伍,基本能在第一时间解决多媒体教室的教学设备故障,为提高我校多媒体教室的运行和维护做出努力,为提升多媒体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奠定基础。研究制定了新疆大学多媒体设备操作标准和规范,并制成培训教材,配合教务处在教师培训中加入此项内容,不断提高广大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水平,为不断提升多媒体教学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展望

今后,要实现多媒体教室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进一步提升多媒体教学质量和保障教学安全;另要根据国家教育信息化的根本宗旨,在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不断提升高校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本培养质量方面,开展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陈金玉.高校多媒体教室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22(23):41-44.

[2]符南华,杨进东,陈亮.高校多媒体教室的分类及教学模式浅析[J].教育信息化,2003,16(1):52-53.

第5篇:新媒体教学方案范文

关键词:微传播;新媒体;教学创新;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1-1487-(2016)01-2-0038-03

根据CNNIC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68亿,手机网民规模达5.94亿。[1]伴随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中国新媒体发展进一步呈现移动化、融合化和社会化加速的态势。在这种态势下,基于新媒体的微传播已经成为促进中国社会发展的新动力和主流传播方式。这些变革和变迁重塑传媒环境,挑战传统新闻教育,不少高校除在原有新闻专业中开设新媒体课程之外,还增设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但传统的新媒体实务课程内容、方法及实践体系等已不能满足行业的新要求,为此,新媒体实务教学的创新和探索显得十分迫切而必要。

一、构建新媒体实务课程群,不断优化课程教学内容

目前,我国新媒体实务教学的课程多是以“新媒体实务”或者“新媒体业务”统称,并未将“实务”以具体不同的课程划分,在微博、微信和APP客户端发展之初也未尝不可,但在微传播已经成为重要传播方式的今天,“新媒体实务课程”应该被赋予更丰富的内涵和外延。在实际操作中,新媒体实所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泛,甚至可以说其内容具有学科交叉特征。比如,一个微信公众号的创建、运营等是一个系统过程,包括产品策划、设计、内容编辑与制作、形式设计、推广、营销等工作,涉及新闻采编、页面制作、文案写作、市场营销等多种知识。

(一)以“微传播”为主线,重新明确新媒体实务教学内容

传统互联网浪潮下,全国高校新闻传播专业较早开设了网络新闻业务课程;移动互联网背景下,新媒体实务课也适时被众多新闻传播专业纳入到专业课程中,虽然内容有所优化完善,但大多是在网络新闻传播实务课基础上,略增手机媒体运营和传播知识,总体内容设置基本一致。

据统计,当前关于新媒体实务方面的教材多达二十余种,出版日期多集中在近5年,这些教材编写体例大多遵循传统新闻教材的采写编评逻辑,部分教材在章节上增加了博客、微博运作的内容,对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的微信、客户端等产品鲜有涉及。例如,近年来风靡业界的HTML5动态新闻,几乎所有教材都没有涉及;业界发展如火如荼的数据新闻,也难以在众多教材中觅得身影。新媒体实务教学内容也需适时延伸、优化和调整。文华学院新闻系教师及时关注和搜集相关的业界动态,通过大量典型鲜活案例,深入解读新媒体实践中的一系列现实问题:微博、微信、APP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的特征与优势是什么?企业如何设计一个微信公众号或者服务号?HTML5新闻专题如何制作?数据新闻如何创新?新媒体的用户体验如何评价和提升?这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还与社会实践进行了有效对接。

(二)以“小前言”贯通课程群,有效整合新媒体实务课程群

文华学院依据微传播背景下新媒体实际运营,对新媒体实务课程进行了较系统的设计。主要体现为围绕新媒体的写作、策划与制作、运营与推广三大业务内容,开设对应主体课程,并辅以摄影摄像与非线性编辑、网页制作与编辑、数字录音技术、Flas制作、数据新闻制作等课程,构建新媒体实务课程群。课程群以设置上的延续性和课程间的互动性,带动专业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的革新。虽然在实际运营中,策划、制作、运营、推广很难真正分开,但从教学角度来划分,有必要对整个运营流程进行梳理并合理规划各部分内容。

为贯通新媒体写作、新媒体策划与制作、新媒体运营与推广三个主体课程,各课程需设置一个独立又联系的“理论小前言”辅助学习,实现主体课程联而不黏。

二、构建新媒体实务资源群,不断拓展资源合作平台

新媒体实务课程教学需要针对不同教学内容,提供不同的资源,为帮助学生更好学习这些课程,了解业界动态,在整合课程群基础上,构建新媒体实务资源群,立体化拓展资源合作平台,运用不同教学资源平台诠释教学内容、实现教学效果。新媒体实务资源群包括以新媒体(融媒体)实验中心为基础的硬件资源、从校园到社会的新媒体资源、从“送出去”到“请进来”的师资资源等。

(一)以校内实验中心为基础,充分挖掘校内新媒体实验室资源

建设或整合已有的实验室,构建具有媒介融合功能的交互式新媒体实验室。文华学院新闻系对原有的实验室及网络环境进行改造升级,建设由微媒体+APP+户外屏+成果数据库构成的“技术先进、功能齐全、管理规范、质量一流”的移动数字新媒体传播实验实训平台,形成特色文科综合实验实训体系。

移动数字新媒体传播实验实训平台是新媒体实务实践教学的硬件基础,具有较强的教学实用价值,功能涵盖媒介融合环境下的新媒体应用,为学生提供一个仿真的、交互式的学习环境。

(二)以校内教学实践基地为载体,充分发挥校园新媒体的作用

新媒体实务实践教学需要稳定的教学基地,有效整合校园新媒体(包括官方新媒体如网络电视台、网站、微博、微信等),实现人力和设备资源共享。对于专业或者课程认知来说,这一步必不可少,也只有在校内媒体上才更容易实现。新媒体实务课程资源群建设以新媒体实验室为基础,从校内新媒体起步,逐步迈向校外新媒体。

(三)以拓展校外新媒体共建合作平台为目标,努力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人员互动

与校外新媒体共建合作平台是校内外相互配合的重要教学实践方式,不仅能让学生与业界紧密相连,了解业界实际运作,还可以搭建起功能多元化、合作方式多样化的实践平台,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人员互动。

一方面,积极拓展校外新媒体资源平台。校外新媒体平台除了满足学生的日常实践和实习外,还可以项目合作方式共建。比如针对某官方微博或微信公众号、APP客户端等做个案研究,进行系统的分析诊断,提出完善的运营方案。文华学院新闻系新媒体创新团队对襄阳日报传媒集团“加油汉江”、“游襄阳”微信公众号做了比较系统的分析,并拿出整体方案,就项目合作达成意向。

另一方面,激活“送出去”、“请进来”的师资资源。目前,新媒体实务课堂和业界实践缺乏顺畅沟通。新媒体实务的教师多数理论储备充分而实践欠缺,因此在课堂上教学时多数基于对新媒体的想象,而非从经验层面来展开,这种纸上谈兵式的教学当然不能培育出适应业界实践的能手。可以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提升师资队伍的实践能力。“送出去”是鼓励和引导教师走出校园,到新媒体机构带职实习,参加新媒体的一系列流程实践业务;“请进来”是大量聘请业内人士或定期开办讲座,或担任兼职教师,随时带来最新的业内资讯和经验,此举给课堂注入活力,让最前沿的理念和操作技术进入课堂,教学效果显著。为了跟上社会的需求、行业的变化,跟上媒介融合和新媒体创新的脚步,新媒体专业的师资也要重新组合搭配。专任教师与业界兼职教师搭配、相互学习,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这样高校就拥有了一支既懂理论,又有实践能力,具有教育教学管理能力,又具备科研能力的“双师”型的教师队伍。

三、构建新媒体实务实践群,不断丰富师生实践载体

新媒体实务教学以实践为主,形式和层次单一的实践模式都难以达到教学要求和目的,因此需要构建形式多样和层次多元的实践群,以丰富的实践载体来保证教学效果。实践群设计围绕三个层次依次展开:课堂案例教学实践、项目参与与竞赛实践、校外新媒体提升实践。

(一)课堂案例教学实践。案例教学历来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对实践性很强的新媒体实务课来说,亦是如此。该部分要求教师结合课堂教学组织学生参加一定的调研、策划、设计等实践活动,通过一系列实践实现对典型新媒体案例的系统研究分析,为学生后续项目参与和更高层次的实践奠定扎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二)项目参与与竞赛实践。项目参与或参加各类竞赛活动是基于前期课堂案例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才得以实现的。项目参与式实践模式是:项目导入,教师讲授与引导,学生团队的合作与分工,根据项目展开过程进行项目各阶段内容的体验学生形成与项目实施阶段相对应的方案以组为单位进行,将成果班级分享教师点评学生完善方案教师单元总结与项目方反馈项目方案实施方案完善与实施。“项目参与式实践是以项目为导向的教学方法的探索,让学生分组承担不同的项目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交流,在合作中互相沟通,在沟通中增进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教师以项目引导和管理者身份出现,学生则以成为完成项目的主体,这就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教学、实践和职业体验一体化特征,有利于实现学校和行业的无缝对接。”[2]137

鼓励和引导学生参加微作品大赛、新媒体运营大赛等相关竞赛活动,加深学生对新媒体的认识和体验。以赛代练,既能检验学生专业知识的习得和专业能力养成情况,又能提高实践活动的含金量,实现日常教学与实践环节的融合渗透。

(三)校外新媒体提升实践。在现有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条件下,新媒体实务教学中的初级内容比较容易付诸实践。但对于更高层面的实践,却难以通过纯粹的教学、校内实践以及项目实践完成,还需要到更高层级的校外新媒体单位去实践实战。以微信运营实务为例,从入门期(0粉丝)、起步期(0-1000粉丝)到发展期(1000-10000粉丝),可较好地在校内实践,并且大多是师生一手创办微信公众号,从策划、设计、内容都可以体验完成,从后台到前端运营者也比较熟悉。一旦要涉及到真刀实枪的运营推广和商业化,就需要到处于运营期(10000-50000粉丝)和商业期(50000以上粉丝)的微信公众号才能真正实现。由于校内载体和自办新媒体载体难以模拟复杂的传播环境,因此新媒体运营推广和商业化实现方面的实务教学只有走到真正的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中,获得更多的实战案例和经验积累,才能得到真知、实现提升。

按照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瑞典皇家工学院等四所国际知名院校提出的CDIO最新教育模式,“以练代学”和“项目化教学”可以增进学生主观能动性,帮助他们以主动实践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3]81文华学院新闻系不断探索和丰富新媒体实务课程群,大力推进新媒体实务实践群与专业的认知实习、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融合创新,以多元化的实践载体充实教师的教学活动,以多层次的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实践经历。

四、构建新媒体实务成果群,不断创新教学实践成果

新媒体实务教学与专业发展、师资建设、人才培养密不可分。构建新媒体实务成果群,是创新教学实践活动和成果的重要支撑。

(一)开辟专业建设新路径。课程发展以专业发展为基础,专业培养方案与时俱进地修订和完善体现一个专业的进步和成熟。文华学院新闻系从2007年起着手进行以媒介融合为主旨的“一专多能”型新闻传播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2014年初,本专业将专业定位从媒介融合再向前进一步――落实到新媒体实务技能培养上,从而为媒介融合的专业定位从行业理念着陆到具体的行业岗位上,找到新的专业特色生长点。

当前,社会对新媒体人才的技能要求已从内容生产转变到懂微博、微信、APP制作和社交媒介运营管理,简单的新媒体课程增加和原有新闻专业改造已不能满足众多新媒体要求。据笔者统计,截止到2015年7月,全国已有77所高校开设了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基于此,文华学院新闻系积极申报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加快推进新媒体实务教学建设,并对全国新媒体行业进行深入调研和分析,努力打造与同类院校新媒体专业的比较优势。

(二)实现师生团队教学相长。新媒体实务课程群的涵盖写作、策划制作、运营推广、动画制作、数据挖掘等,涉及实务较广。目前的专业教师授课尚能从事网页制作教学,然而这种技术在实践中已经让位于APP制作技术和数据挖掘技术,这两个方面可谓新闻专业教师的软肋。为破解这个难题,文华学院在新媒体实务教学的授课教师队伍上充分考虑课程需求,从中文、广告、计算机专业吸纳相关教师,使全校范围内资源共享,形成相对稳定的教学团队,团队定期召开小组会议对课程内容进行探讨和改进。

在构建新媒体实务实践群中,文华学院新闻系对学生团队作战提出了明确要求,并成立了以兴趣为导向的新媒体运营工作坊、数据新闻工作坊和新视听工作坊。新媒体工作坊不是一时的团队组合,而是有梯队、有承接、有延续的。该工作坊坚持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参与和校外实践为方式,积极承接与新媒体相关的实践业务。2015年初,工作坊为襄阳日报传媒集团“加油汉江”等多个微信公众号所做的策划运营方案,得到业界同仁的好评和采用。

(三)构建原创新媒体产品和案例库。除了注重专业建设和师生团队建设成果,原创新媒体产品的设计与制作也是一大重要成果。可以说,这些新媒体产品将新媒体实务技能掌握情况运用实践的最直观表现。文华学院新闻系师生团队创建了“文华新闻”官方微信、微博以及37度人物微信公众号、枫华APP客户端等新媒体产品,正在建立学生作品库、课堂教学案例库等。这些原创新媒体实务教学成果,既锻炼了学生对新媒体产品的全程把控能力,又丰富了校园新媒体类型,实现校内外实践资源和平台的共享。

“这是微传播时代的最新数据:微博账号12亿,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媒体发帖2.3亿条;微信账户6亿,其中境外账户1亿,微信日均发送160亿条。”[4]25微传播时代,新媒体加速发展是大势所趋,高校新闻传播教育要努力顺应新媒体发展趋势、适应新媒体发展需求,不断深化新媒体实务教学改革,推动专业教育创新,真正实现新媒体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无缝对接。

参考文献:

[1]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5-07-15].

http://.cn/.

[2]李艳平,王姗,周鼎.新媒体环境下广告媒体研究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传播与版权,2015(5).

[3]耿延宏,张秀琴.CDIO 理念下研究生外语教学体系重构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3).

第6篇:新媒体教学方案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习方法;教学方案

数学学科是对个人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要求比较高的学科,但是对于初中生来说,这两方面他们所具备的都还不是很完善,所以教师的教学方案与学习方法这个时候尤为重要。下面笔者来浅谈一下自己对数学的教学方案的看法,如果有不恰当的地方,欢迎指出,鄙人当虚心接受。

一、初中数学教学方案的创新

合理有效的数学教学方案可以帮助老师与学生进行快捷的课堂交流,进而达到优秀的数学教学效果。随着数学课程的改革创新,传统的数学教学显然满足不了当今的数学教育,因此教师应该适当地做出自己教学方案的创新,跟紧改革的大潮,不能墨守成规,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数学学习环境,通过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经验总结,我有以下几点建议想对读者提出:

1.运用多媒体设备进行穿插教学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学校更新了学校设备,多媒体这一工具对于学生学习来说具有很大的帮助,对于理论知识来说,多媒体设备会比传统老师上台讲解教学更具创新性,这样能使学生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而且方便教师备课,网络上的名师资源也得到了充分利用,课堂上也不再那么枯燥无味,这对于学生和教师来说都是很好的资源。

2.提倡学生自己动手,数学与生活结合

数学这门学科贴近生活,不但具有强烈的逻辑性,还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比如几何这一大类,如果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话效果远远比老师讲解的容易得多,我的经验告诉我,学习就是要靠自己去理解融合,这样效果才会好过于传统。

二、初中数学学习方法的改革

在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会正确教育,还需要学生好好学习,那么如何使这两者平衡呢?那么正确的学习方法改革就尤为重要了。我有以下几点想法与大家分享:

1.“回放电影”法则

我记得我的母亲和我说过,她当年学习的时候,每当老师上完了课,她都会在晚上睡觉前默默回想,在自己的脑海里过一遍今天老师上课所讲的内容,像放一部小电影,这样效果十分好,不但能够让自己加深学习的印象,而且还带有丝许乐趣,何乐而不为呢?

2.“螺旋”学习法

在任何课程的学习中,都离不开“螺旋”,何谓“螺旋”,简单地说,就是循序渐进,没有知识是一瞬间就能全部获得的,这需要一个过程,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可长可短,但是知识的累计一定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俗话说得好,水滴石穿,就是突出了循序渐进这个道理,学习亦如此,不可急功近利,循序渐进方能最大化地获取知识,增强学生对学习的自信。

初中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教师需要不断地改革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案,学生掌握更加完美的学习方法,这样才会使数学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

第7篇:新媒体教学方案范文

一当前高职影视多媒体技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生源与培养方式的问题

高职生入学的整体素质较差,不少学生文化课成绩较低,艺术潜质较差,家庭条件也不优越,客观条件难以满足专业要求,需要正视现状。与本科、美院、高专相比,高职学生专业面向太广,一专水准不高,多能强化不够,导致专不胜任,多能不能的现象普遍。作为一种新兴的、以视频作品呈现为主要成果的专业,影视多媒体技术人才的培养应注重激发学生的个人兴趣,在专业大方向下注重“一专多能”的技能人才培养,在课程建设中只开设必要的专业理论知识课程,加强实践实训环节,在教学方式上以项目带动实践,在实践中积极的去学习理论知识。

(二)师资结构不合理

影视多媒体技术专业的技术性和实践性很强,专业人才的培养不仅需要专业理论知识丰富的教师,更需要理论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技术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现在处于教学一线的教师大部分一般都会经历硕士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从学校走向学校,缺乏企业工作经历、缺少参与实际设计项目的经验,在实践动手能力、实训教学方面都处于弱势。影视多媒体技术的人才需求比较高,设计专业的教师设计感强但技术能力有欠缺,计算机专业的教师追求技术的同时会有审美的脱节,这也是师资方面不尽完美的原因之一。因此,影视多媒体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一支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系统理论知识的强大师资团队,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实际需要的人才。

(三)教学设备、技术方面的不足

影视多媒体技术专业对教学设备要求很高,需要电脑设备、摄影摄像设备、非线性编辑设备等,各方面的设备资金投入都较大。这样较大的设备投入并不是每一所学校都可以承担的。没有教学设备的支持,专业的开办就会受到制约。由于数字设备与技术更新较快,对技术的要求也就较高。大量一线教师大部分时间都处于教学岗位,一方面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和相关教务工作,没有时间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没有相应的有力的机制保证教师进修。因此,在教学设备、技术等方面的不足最终也会影响影视多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

二高职影视多媒体技术专业的培养路径

(一)客观分析高职影视多媒体技术专业培养面临的挑战

高职院校大多是以工科类专业为主体的办学体系,艺术类专业开设的时间较短,发展的经验有限,理论上的茫然和实践上的一昧盲从突出反映在人才培养方案上的拼凑和嫁接,高职艺术设计教育如何打造自己的人才培养特色,走出“模仿、抄袭”本科教育甚至专业艺术院校的影视多媒体技术人才培养模式,至今尚无成熟的人才培养模式可资借鉴。

当前高职艺术教育由于客观要求的必须性,已由精英教育转向了大众培养的轨道。面对众多农村生源、专业能力较低状态和三年短暂的培养周期,如何彻底改变夹在各艺术、本科院校培养出“高精尖设计人才”和各艺校、职业中专培养的“基础实力型人才”中间尴尬的就业处境,怎样避免由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上的缺陷导致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当今时展和市场需求较大的错位,是目前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二)理性分析影视多媒体人才的职岗流向

影视多媒体行业是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而兴起的新兴行业,有着较好的发展前景。随着广电媒体为基础的影视广告产业和综合型影视传媒行业中摄影摄像行业的蓬勃发展,大量需要有扎实的平面、影视广告专业理论知识,同时又具有实际应用动手能力的摄影摄像和剪辑的专业型技术人才。

当前,我国正加快发展区域经济、会展经济、平面广告媒体、影视广告媒体、二三维动画等产业,极需大量平面设计、动画、影视特效等以计算机辅助设计为主的数字媒体人才。省、市级本科院校影视专业工作者的主要职能最主要的还是面向电视台、影视广告公司及高校教育工作,高职毕业生往往因为学历而局限就业范围。因此,高职层次的培养可以针对地方市场需求量较大的影视公司、摄影摄像公司、婚庆公司等,仍应以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技能型的人才岗位需求。

三创新高职院校影视多媒体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高职影视多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新思路,即“四方向模块阶段设置+双证书条件式培养+纵条式课程组合”。具体解决以下两方面的问题:其一是通过模块阶段设置和双证书条件式培养来解决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样性、易变性与学校教学相对稳定性的基本矛盾;其二是通过纵条式课程组合构建课程体系调整职业性教育与人的全面素质教育之间的矛盾。

(一)明确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定位

依据对社会需求与高职“职业化、技能化、实践化”的办学特色综合考量,高职影视多媒体技术人才可归纳为四个方向:影视后期包装制作类的技术型人才;摄影类的技术型人才;摄像类的技术型人才;二维flash多媒体、短片制作类的技术型人才。本方案的培养目标定位的原则是将专业素质高、外在条件好而培养难度最大、成才人数最少的塔尖层目标压缩;扩展就业率高、职业岗位面积大、发展前途广阔的中坚层和基座层人才的培养。

(二)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

影视多媒体技术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四个方向阶段式模块设置,即将专业的培养体系按照专业方向的一致性分别设置为影视后期包装制作指导模块,摄影类指导模块,摄像类指导模块,二维flash多媒体、短片制作指导模块。围绕每个模块构建阶段性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安排理论与实践教学。影视后期包装制作指导模块的培养重点是:掌握三维动画制作、非线性编辑、配乐、节目包装、后期特效等技术。摄影类、摄像类指导模块的培养重点是:掌握多媒体素材采集与处理的基本知识、摄像专业技术、摄影专业技术。二维flash多媒体、短片制作指导模块的培养重点是:熟练运用平面图形与图像处理、二维flash多媒体等技术软件、掌握短片创作技能。

影视多媒体技术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双证条件式培养”,即针对不同模块阶段性的培养目标,学生在毕业前必须获取毕业证书外的相关职业资格类证书或受社会认可的行业准入证书及技术等级证书,并将此列为毕业的必要条件之一,强调双证的关联与并重。实施“双证条件式培养”是培养高素质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有效途径。在专业建设上,学校应争取相关培训与鉴定机构的认可,提供证书的获取途径,促进证书的获取率的提高。

影视多媒体技术人才培养模式中的“纵条式课程组合”是指在构建四模块阶段方向化、目标化、职业化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最终达到综合能力的深度延伸。课程体系是根据每个模块阶段的职业岗位的知识与技能要求以及最终的培养目标,设计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序列性纵条式课程体系,每一条线的教学目标都体现了其职业特性与要求,如影视后期包装制作指导模块的“设计软件技能”、摄像类指导模块的“摄像技能”、摄影类模块的“摄影技能”、二维flash多媒体、短片制作指导模块的“短片制作技能”,每个方向的阶段专业课程也形成了环环相扣不可分割的纵深排列发展体系。

(三)确保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效果

1正确的培养目标

根据遵循高职高专的办学规律,结合高职教育的生源特点,确定高职影视多媒体技术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在数字摄影、摄像、二维flash多媒体制作及影视后期领域的实用型专业技能型的人才。

2强力推进技艺培养标准

在饱满核心能力的前提下,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双管齐下,将资格证书的获得作为合格毕业生的重要条件,目标性地提高培养规格、有效地提升社会认可度,并促进提前学习相关技术,缩短上岗适应期的良性循环。

3强化教风学风

加强管理队伍与骨干教师的观念更新和教研水平的全面提高,力避少数教师在教学中的故弄玄虚、压课缩水、随意脱岗、漠视责任岗位、看重个人创收,导致局部教风下滑,学风不振诟病的发生,打造重课堂、重实践、重创新、重奉献的严师团队。

4加大实训推动就业

在管好用足现有的硬件设施为实践教学服务的基础上,争取学院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投入支持,在全能训练上增加教学实训投入,加大校企合作、行业共建的培养力度与推介力度。高职影视多媒体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明确培养目标,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应该通过一系列的人才培养计划建立起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不仅要做好专业定位,加大课程建设,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而且在设备配置,教师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等方面应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的需要,有计划有目标的开展,培养出合格的满足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胡克.高职多媒体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09(3).

第8篇:新媒体教学方案范文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实验操作 探究式教学

如何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作为主体,积极主动地去探索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动手、创新等能力,仍是目前困扰我们教师的一大难题。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有着直观、高效等优势,是提高教育教学效率、更好地进行素质教育的工具。对于学生来说,多媒体技术则是学习知识和提高技能的认知工具。实验操作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兴趣的最好途径。本文是高二化学《铵盐的性质》一节内容在网络环境下具体的教学实践,作为多媒体技术与高中化学实验相结合的探究式教学案例。

一、教学过程

1.仪器和药品。

仪器:试管、试管夹、酒精灯、胶头滴管

药品:氯化铵、硫酸铵、碳酸铵(或碳酸氢铵)、水、氢氧化钠溶液、稀硝酸、AgNO3溶液、PH试纸、红色石蕊试纸。

2.课前给学生布置任务,要求学生查找有关铵态氮肥的使用的内容。

3.提出问题。

(1)教师:利用多媒体放映两个小短片,内容为氮肥的生产和氮肥的使用。

(2)引言:氮肥是农业生产中最常使用的化肥之一,关于氮肥的知识你了解多少呢?

(3)学生活动:根据查找的结果以及观看的短片展开小组讨论,通过正投展示结果。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做出点评后指出,我们乐亭是一个农业大县,水稻种植、大棚蔬菜是支柱产业,农业生产中大量氮肥的使用,为农民的增产、增收起到了巨大作用。那么在储存和使用氮肥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呢?现在我们一起来认识铵盐的性质。

4.探究铵盐性质。

(1)铵盐的物理性质

[展示]教师向学生展示各种铵盐样品。

[提问]铵盐的外观如何?

[学生]这些铵盐都是白色或无色晶体。

探究1:铵盐在水中溶解情况如何?请设计实验来探究。

(学生讨论,得出探究方案,独立探究。)

[方案]将铵盐各取少量分别装入试管中,加入蒸馏水,稍加振荡,观察。

[现象]各种铵盐都很快溶解在水中,形成无色澄清溶液。

[分析]由于铵盐都是典型的离子晶体,所以很容易溶于水中。

[结论]铵盐易溶于水。

(2)铵盐的化学性质

探究2:铵盐的水溶液酸碱性如何?(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得出探究方案。)

[方案]用PH试纸检测铵盐水溶液的酸碱性:分别用玻棒蘸取上述试管中的水溶液,滴在PH试纸中部,立即与比色卡对照。

[现象]PH试纸呈红色或黄色。

[结论]铵盐水溶液PH值小于或等于7,溶液呈酸性(氯化铵)或接近中性(碳酸铵)。

[分析提问]长期施用铵态氮肥会产生什么后果?

[学生]土壤酸化,不利于植物生长。

探究3:铵盐的分解。(学生分析讨论得出探究方案。)

[方案]将少量氯化铵晶体放入试管中加热。

[现象]一段时间后试管底部的氯化铵晶体消失,试管上部有白色固体凝聚。

探究4:上述实验现象是氯化铵分解了还是升华了?

(通过多媒体给出氯化铵的分解温度和熔点、沸点。)

[结论]氯化铵的分解温度是237.8℃,熔点338℃(升华),沸点520℃。从而可知,加热氯化铵时未到其熔沸点就早已发生分解,故上述实验现象是氯化铵的分解而不是升华。

探究5:如何检验试管上部的白色固体是不是氯化铵?

(同学之间相互讨论得出探究方案。)

[方案]①取少量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少量水;②取①中所得溶液,滴入AgNO3溶液,再加入稀硝酸;③取少量白色固体与熟石灰混合,放入试管中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现象]①白色固体易溶于水;②加AgNO3后有白色沉淀产生,沉淀不溶于稀硝酸;③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结论]白色固体中含有Cl-、NH4+,这是氯化铵固体。

[总结]氯化铵受热分解为氯化氢和氨气,遇冷时二(上接第65页)

者又重新结合为氯化铵,类似于“升华”现象,但不是升华而是分解。

[思考]铵盐与碱混合是否都会产生氨气?

探究5:如何检验NH4+?(学生分析讨论得出检验方案,并用实验验证。)

[方案]将待检验物质与碱混合,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是否有NH3产生。

[学生]在盛有硫酸铵溶液的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加热试管,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现象]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结论]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接触到碱性气体才会变蓝色,该气体是NH3,这种方法可作为铵盐的检验方法。

[提问]铵盐遇碱会产生NH3,那贮存和使用铵态氮肥时又该注意些什么?

[学生]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存放、使用。

5.学生总结铵盐的性质。

6.作业:完成课后习题。

教学反思

在探究铵盐的性质的过程中,采用了学生实验、多媒体课件、投影仪投影黑板板书相结合的教学形式,通过师生互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这种教学方式也存在着下面一些问题,是值得我们去思考并设法解决的。

1.多媒体教学,是不是能适合所学生?学生如何整理庞大的信息量?

2.本节课在时间分配方面比较难掌握,教学过程不够紧凑。

3.学生动手能力的差异对实验的同步性及安全性产生了较大影响。

第9篇:新媒体教学方案范文

关键词:课堂;实时反馈;信息技术;网络

从信息传输的角度看,教学过程中的教师既是教学信息的传输者,又是反馈信息的接受者。学生也不是简单的信息接受者,他们要对教师提供的信息进行加工与处理,并通过一定的方式输出。学生输出的信息对教师来讲就是反馈信息。教师依据反馈信息对自己的整个教学活动状态作出分析与判断以及必要的修正和调整,调整自己的教学进度、内容及策略。教学信息反馈的及时和准确对于课堂教学的顺利、高效进行起到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目前实现教学信息实时反馈的信息技术手段主要分为以下两类:

1.基于普通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终端的方案,如understoodit工具()

该方案成本较高,且教学管理上存在困难,国内学校应用

较少。

2.基于一组遥控器和一个接收器的互动教学系统

遥控器采用红外或wifi无线通信技术,体积小,便于携带、操作简单。市场上有各种商品化的产品,如乐佰特互动教学系统和台湾网奕资讯的IRS系统。实践中我们发现,采用红外线通讯的产品虽然成本较低,但对接收有方向性要求,稳定性差,使用较为不便。

该方案成本较低,但遥控器的管理维护比较困难,而且支持的学生反馈的信息类型较简单,无法支持文字信息。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我和信息教研组的同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实践,寻找更好的解决方案。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我们结合信息课堂的多媒体计箅机房环境,找到了多种实现信息课堂快速、高效实时教学反馈的技术方案,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方案如下:

一、基于在线问卷平台,实现在线课堂练习的实时反馈功能

许多在线调查或问卷平台都可以用来作为课堂练习的实时反馈工具。

如问道网()、调查派()等平台,只要注册为该网站的用户,就可以长期免费使用。

利用在线问卷平台进行在线课堂练习一般需要三个步骤:(以调查派为例)

(1)进入“问卷管理”中心“创建问卷”并保存,完成练习题的制作。

(2)利用“问卷调用”功能,分享课堂练习卷。完成问卷之后,将该问卷的网址分享给学生,就可以进行在线测试。

(3)测试完成,利用“报表统计”功能即时获取详尽的学生反馈信息和统计结果。大部分问卷平台还支持将反馈信息以Excel形式导出,供教师课后进一步分析利用。

本方案操作简单,统计功能强大,比较适合匿名统计,同时需要保证教室能畅通连接互联网。

二、采用网络多媒体教学系统提高教学反馈效率

目前电脑室大多配备网络多媒体教学系统,该软件不但有广播、演示、录制功能,还具备联机讨论、查看作业、电子点名、电子抢答、电子举手等反馈功能。

我采用远志多媒体教学系统v7.0,在教学中利用电子点名节约了点名时间,利用电子抢答,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又能很快地了解参与抢答的学生数。对抢答到的学生,采用监控转播技术,让全班学生观看学习。联机讨论功能则在全课堂中均发挥作用:教师讲解演示时,学生可随时提问;学生作答后,大家可积极发言,评判对错。

“屏幕录制”把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录制下来,需要时再利用“屏幕回放”功能回放。这一方面降低了教师的讲解工作强度,另一方面也给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反复观摩学习的机会。一些学生还会要求将部分教学片段拷回家以便在家中

复习。

本方案充分利用现有软硬件资源,支持多媒体信息,教师端掌控方便,学生端操作直观,且功能全面、性能可靠。

三、电子白板结合云授课平台提高教学过程的交互性

电子白板不仅能充当投影幕,在课堂中展现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还能直接在白板上实现电脑操作。利用互动电子白板的标注功能,教师能随意在播放的课件内容上作标注,圈点出教学重点,随意书写注释内容。电子白板实现了教师与课程资源之间互动交流,使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反映实时调整展示内容,改变了传统的投影技术内容相对固定的缺陷。

电子白板结合学乐云授课平台()使用,在教学中教师利用学乐云授课平台可以随时选取任意学生的作业用手机拍照上传并直接在白板上进行作业讲评,操作既简单又高效。

本方案侧重互动性,教师展示和学生反馈均衡,教学灵活

性强。

四、网上考试系统实现课堂实时考核评价

以往在课堂上很难进行全面的考核评价。采用网上考试系统,我们就可以在课堂上拨出三五分钟进行一场轻松的网络考试。如IES网上考试系统、标准化考试软件等,均适合于学校的电脑室局域网环境使用。

使用网上考试软件,教师可随时出题,学生即时回答,答题结束后立刻呈现统计结果,对错比例一目了然。可以用于刚上课时进行学情调查,也可用于下课前的几分钟进行教学效果测试,十分方便。刚上课时的学情调查使教师获得及时的反馈信息后,可对课程安排做出相应调整,以更好地满足教学。下课前的网上考试帮助教师快速准确了解本堂课的教学效果,还能将学生的分数、作答情况等统计数据长期记录保存,形成课堂记录报表,提供评价学生的准确数据。

本方案侧重考试评价功能,可进行三五分钟小测或正式考试,既有学生个体的成绩又有全体的统计,并支持学生查卷、重做,又可作为学生自己练习的工具。

以上四个方案均基于计算机网络环境实现,绝大多数学校电脑室均具备该条件,无需增加新硬件,投资小、见效快,信息技术老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进行灵活的选择使用。

实时反馈技术可以帮助老师轻松高效地上课,解决在授课过程中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能关注到每一个个体的教学难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调控,及时解决问题。利用实时反馈技术,同样的一节课45分钟,以前难以完成的教学任务,现在可以轻松完成,还能留下一些讨论时间。高效准确的课堂考试还帮助我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策略、辅导困难学生。实践中我们也注意到:要充分利用实时反馈带来的优势,教师的备课工作必须更充分,必须准备更多的教学材料、策略,以便根据教学反馈情况做调整。这对教师的教学灵活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另外,我发现在课堂运用实时反馈技术后,学生在课堂有了充分的讨论时间和参与表达的途径,学生的课堂表现比以前活跃,学习兴趣明显提高,考试成绩也有了明显进步。

信息实时反馈技术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方面大有可为。

参考文献:

[1]谭庆芳,晏轲.二维码实时教学信息反馈系统设计与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24).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