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生学习方案范文

初中生学习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生学习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中生学习方案

第1篇:初中生学习方案范文

关键词:初中生物;有效;教学方案

有效教学方案是现代教学实践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尤其是在初中阶段,提高初中生物教学方案的有效性显得非常重要。有效教学方案不仅要求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还应该关注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对于初中生物教学而言,初中生物是一门重要的自然学科,由于初中学生在此之前很少了解生物的相关知识,因而有效教学方案应该重视培养初中学生的综合能力。但是,一直以来我国的初中教育并没有重视生物教学,因而生物在初中阶段也没有充分发挥其学科功能。

一、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师上课方式传统生硬

在生物这门课程的学习当中,教师的上课方式主要有两个问题:第一,老师讲课时讲得特别全面,认为学生什么都不会,导致了学生没有把握生物学习的重点。第二,教师只注意自己的讲课内容是否完成,没有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结合起来,教师总是按照自己的方式讲课,从不提问学生问题,再加上初中生物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初中生物课上睡觉的学生很多,生物成绩自然也不会很好。因此,教师上课方式传统生硬成为制约我国初中生物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

2.学生遇到复习难度容易放弃

初中生物的学习存在很大的难度,尤其对那些在初中之前基础较差的学生。学生在课上跟不上教师教学内容,课后又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那些学习本来较差的学生更对生物的学习失去兴趣,更没有信心去学习与复习。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的学生往往采取的措施就是放弃初中生物的复习,而不是想办法去解决这个困难,即使他们跟随着教师和其他同学在复习,但是复习显然没有任何实效。因此,学生遇到复习难度时容易放弃,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我国初中生物教学有效方案的实施。

二、提高初中生物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夯实基础,突出主干知识

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在学习初中生物时,一定要在进行夯实基础的同时突出主干知识的强化。对教师来说,研究初中生物教学方案的有效性,抓住教学方向,有利于在初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突出重点,提高初中生物的教学效率。因此,夯实基础,突出主干知识对于提高初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性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把握教学方向,提高效率

在初中生物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初中生物教学的重点,还应该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因此,学生在学习初中生物时,把握学习的重点和方向,有助于提高初中生物教学的效率。在学习每个章节后,学生要明确自己哪个知识点没有掌握好,进而在课后对比较薄弱的章节进行补充。因此,把握教学方向,不仅能提高初中学生学习生物的效率,还能提高初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性。

3.发展思维能力

在学习初中生物的过程中,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开始,例如从知识点的概念或者典型的例题等开始,同时不能忽视初中生物中的重点知识。在学习完一个单元之后,教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一次测试,这样不仅能够将学生的问题找出来,还能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从而培养初中学生学习生物的发展思维能力。因此,发展思维能力对于提高初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性显得非常重要。

总而言之,要实现初中生物的有效教学,我们首先应该树立新的指导思想,将初中生物教学重视起来。对初中生物教学的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等都进行评价,同时教学还应该不断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从而引导初中学生主动参与和积极学习,促进学生生物素养的全面发展。因此,现阶段研究初中生物有效教学方案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第2篇:初中生学习方案范文

一、新课程背景下,规范开设初中生物课的国家法规和国家具体标准

1. 规范开设初中生物课的国家法规。

(1) 《义务教育法》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依法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应当按照规定标准,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保证教育教学质量。

(2) 《课程方案》和《初中生物课程标准》的规定:由教育部制订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 (下文简称《课程方案》)是初中学校规范开设课程门类的国家标准。《课程方案》明确规定,“生物”是初中必需开设的一门国家课程。由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 (下文简称《初中生物课程标准》)是初中学校规范开设生物课程的国家标准。 《初中生物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课程是国家统一规定的、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领域之一。

2. 规范开设初中生物课的国家具体标准。

(1)开课的年级和周学时设计标准。 《课程方案》明确规定,初中生物课的开设年级为七年级和八年级;周学时设计为:七年级每周3学时,八年级每周2学时,即初中学段生物开设学时为每周5学时。

(2)教学的具体内容标准。 《初中生物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将初中生物的教学内容规定为10个一级主题。每个一级主题一般由若干二级主题及具体内容标准和活动建议组成。其中,具体内容标准用行为动词标注,规定了相应的学习内容应达到的基本学习目标。基本学习目标的要求非常明确和具体。

二、新课程背景下,规范开设初中生物课是深化高中生物新课程和生物新高考的基础

1. 从学科知识和学科能力的发展看,新课程背景下的初、高中生物是一个有机整体。《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 (下简称《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生物课将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因此,初中生物教学是高中生物教学的基础,初、高中生物教学应是一个有机整体。

(1)初中生物的学科知识是学习高中生物学科知识的基础。初中生物知识中,其基础性表现特别突出的内容有:观察细胞的结构、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人体的营养、人体的呼吸、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人体内废物的排出、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生物的进化、传染病和免疫等等。

(2)初中生物的学科能力是发展高中生物学科能力的基础。对比分析《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和《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时发现,初中生物课程能力的具体目标,其显著特点是:初步的和基础的。如对科学探究的具体要求为: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而高中生物课程能力的具体目标,其显著特点是:较高层的和发展的。如对科学探究的具体要求为“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初中生物的学科能力是发展高中生物学科能力的基础。

2. 实施新课程后,高中生物与高中化学和高中物理的学科地位接近。

(1)实施新课程前,高中生物的学科地位低于高中化学和高中物理。实施新课程前,与高中化学和高中物理相比,高中生物学科的总授课学时数少,高考生物学科的赋分占理科综合(以下简称“理综”)总分的比例低,高中生物的学科地位远低于高中化学和高中物理。实施新课程前,高中的生物、化学、物理的总授课学时数和在高考理综中的赋分比见表1和表2。

(2)实施新课程后,高中生物的学科地位接近于高中化学和高中物理。实施新课程后,与高中化学和高中物理相比,高中生物必修课的总授课学时数完全相等,都为108节;在高考理综中的赋分比例非常接近。与高中化学和高中物理的学科地位相比,高中生物的学科地位大幅度提高。实施新课程后,高中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必修课的总授课学时数比以及在高考理综中的赋分比见表3和表4 (以2011年全国绝大多数省份高考理综各学科赋分为例)。

(3)新课程的高中教材建设,大幅度增加生物的知识内容和知识难度。新课程高中教材建设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学科的知识内容和知识难度与国际发达国家接轨。如绝大多数学科的知识内容都略有减少,知识难度都略有降低。但生物学科,不仅知识内容大幅度增加,而且知识难度也大幅度加大。

3.实施新高考后,高中生物与高中化学和高中物理的学科地位接近。

(1)实施新高考后,高中生物与高中化学和高中物理在高考命题时的立意相同。教育部考试中心于2000年开始,实行高考命题改革,强调高考命题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高中生物与高中化学和高中物理一样,都以能力立意命题。

(2)实施新高考后,高中生物与高中化学和高中物理所确立的高考试题难度接近。教育部考试中心于2002年秋季明确提出:高考理科综合中,物理、化学和生物三科要平衡难度。从2003年高考开始,理综中的生物、化学和物理三个学科的难度值比较接近,并呈波浪式前进,共同维持着理综的难度值控制在理想难度值0.55左右。2003年~2011年全国高考理综(湖北卷)学科难度值见表5。

注:2003年~2005年的难度值,引自教育部考试中心主办的《中国考试(高考版)》杂志;2006年~2011年的难度值,引自湖北省教育考试院人才测评中心提供的《普通高考成绩分析与中学学科教学诊断报告》。

三、新课程背景下,规范开设初中生物课是促进学生继续高中学习的基础

1.加强初中生物的终结性评价,可促进初中学校规范开设生物课。 在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生物终结性评价最重要的形式是生物中考。大量的调查和实践证明:将初中生物纳入中考考试科目,能有力地促进初中学校规范开设生物课。如开齐课程、开足课时、配好老师、按《初中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上课,落实“三维”教学目标。

2.规范初中生物教学,为学生在生物高考中取得理想成绩打牢基础。

(1)初中生物的教学规范,学生在生物高考中能取得理想成绩。如2003年~2005年,荆州市将生物纳入中考科目,初中生物的教学比较规范。3年后,即2006年~2008年,当年中考考生物的学生参加高考,生物高考成绩非常理想。2006年~2008年,荆州市生物高考平均分与湖北省的比较以及湖北省教育考试院人才测评中心对荆州市的评价见表6。

注:①表中“+ +”或“––”表示水平差异,荆州市非常显著高于或低于湖北省;“*”表示水平差异不显著。②荆州市的人口数占湖北省总人口数的比例为10 . 57% 。2006年~2011年,荆州市参加高考理综·生物的考生数占湖北省高考理综·生物总考生数的比例依次为11 . 82%、11 . 74%、12 . 34%、12 . 38%、12 . 84%和11 . 76%。

(2)初中生物的教学不规范,学生在生物高考中不能取得理想成绩。如2006年~2008年,荆州市未将生物纳入中考科目,初中生物的教学不规范。3年后,即2009年~2011年,当年中考未考生物的学生参加高考,生物高考成绩不理想。2009年~2011年,荆州市生物高考平均分与湖北省的比较以及湖北省教育考试院人才测评中心对荆州市的评价见表6。

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的全国高考理综·生物卷(湖北卷),近几年都非常重视对初、高中生物知识整体性的考查,而2010年又表现得特别突出。这也是我市2010年高考理综·生物的成绩特别不理想的重要原因。现将2010年全国高考理综·生物(湖北卷)的第32题介绍如下:

例:用去除脑但保留脊髓的蛙(称脊蛙)为材料,进行反射活动实验。请回答与此有关的问题:

(1)用针刺激脊蛙左后肢的趾部,可观察到该后肢出现收缩活动。该反射活动的感受器位于左后肢趾部的 中,神经中枢位于 中。

(2)反射活动总是从感受器接受刺激开始到效应器产生反应结束。这一方向性是由 所决定的。

(3)剪断支配脊蛙左后肢的传出神经(见右图),立即刺激A端 (能、不能)看到左后肢收缩活动;刺激B端 (能、不能)看到左后肢收缩活动。若剌激剪断处的某一端出现收缩活动,该活动 (能、不能)称为反射活动,主要原因是 。

解析:除第(2)小题考查的属于高中生物知识(共2分)外,其第(1)(3)小题考查的都属于初一年级下学期所学的生物知识(共8分)。如果初中学校能规范开设生物课,学生在生物高考时,解答此题应该非常轻松。

四、新课程背景下,规范开设初中生物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加强对《初中生物课程标准》的学习,进一步增强初中生物教师教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初中生物课程标准》是初中生物教师教学和评价的重要依据。《初中生物课程标准》指出:重视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科学素养教育,体现国家对学生在生物科学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体现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因此,初中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学生达成知识和能力等基础性目标,更要重视学生达成过程和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发展性目标,为学生继续高中学习和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3篇:初中生学习方案范文

本人在国内外的几个大的数据库进行相关资料的检索,得到的相关的研究的文章和报告数量还是不少的。下载了上百篇文章,研读了一大部分。

国内的文章数量众多,但是精品很少。存在着极大的重复雷同现象。大多是一些小杂志的期刊类文章。真正算得上有价值的文章,基本上都是教育工作从业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和体会写的。但是对问题阐述不够全面系统,缺乏一定的理论基础支持。不过有些经验做法也是很值得借鉴的。

国外的文章相对来说要少一些。他们对于青少年的从众心理进行的研究也大都放在大的研究之下。几乎没有单独将初中生的从众心理研究来作为一个大课题的。

从文章的内容来看,有一下观点基本上被研究者广泛认可的。

(一)、初中生其身心处于一个人生命当中最为特殊的一段时期,其身体发育迅速,基本上在这段时期身体的机能方面从一个儿童状态发育到了接近成人的水平,特别是第二性征的发育和性成熟。身体的发育同时会带来心理的转变。最明显的就是儿童时期的“我要长大”变成了“我已经长大”。这种心理状态的变化,会让初中生特别向往一种独立性,表现在不想再受家长的约束,想要得到成人世界的承认,能够扮演一个全新的社会角色。

但是其身体的发育非常迅速,但是心理上的成熟是不可能同身体的发育一般齐头并进,故而只能是落后于身体的发育,其个人认识、思考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与儿童时期并没有太大的进步。

但是,因为这种状态与他们本身想要像成人那样去独立承担问题,得到成人社会的认可相矛盾,故而,初中生的心理状态是非常矛盾和敏感的。

这种矛盾和敏感,以及迫切想要的独立性,以及思考问题的方式和相关的认识的不足,导致初中生的叛逆心理和从众心理特别突出。先不说叛逆心理,但说从众心理。其从众心理大多是由于其认识、经验、思考能力的不足和成人引导的不够,以及同龄人小群体的自发引导而形成。

(二)、初中生的从众心理大多是盲目从众,消极效应比较大

在众多文章当中,都列举了初中生的从众心理的消极效应的各类危害。其中,本人对其做了简单的分类。

日常生活从众心理消极效应的危害。1.小群体现象。初中生的小群体经常伴随着打架斗殴,甚至违反法律,吸毒、犯罪。一般会影响一个班级甚至是整个学校地学习风气。一部分小群体中的人大部分会从此远离校园,走上危害社会的道路。2.攀比吃穿玩乐现象。这类危害是在学校最为普遍的从众心理现象。“别人有了,自己也要有”的心态,不仅会使班中风气不正,更会给学生养成很多不好的习惯。3.追星现象。每当一部青春偶像剧热播,或者像“超级女声”等节目的火热,班内的气氛和话题几乎都会围绕着这一中心。这种现象造成不少学生对“偶像”进行模仿。这些模仿一定程度上对早恋以及叛逆行为起到了促进作用。4.网络不文明现象。当前初中生没有不接触电脑的,但是初中生的网络文明和安全情况让人担忧。几乎随处可见这个年龄段的网民在网上留下的不文明痕迹。非主流、人云亦云的批判、不文明网络用语等几乎成了初中生网民的最常见现象。5.束缚思维,扼杀创造力。盲从和人云亦云,使得从初中开始,学生的创造力普遍的开始下降。

偶发事件从众心理消极效应的危害。1.校园踩踏事件。几乎是每年都会出现的事件,给学生和学校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经常是很小的事情,造成很严重的后果。2.自杀现象。初中开始,自杀现象时有发生,近年来更多。这有着其心理承受能力脆弱的原因,也有着从众心理的缘故。

另外,从众心理具有其积极效应也是普遍承认的。其最多提到的就是可以应用在学习方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班级凝聚力、形成良好的学风和班风。

(三)、针对初中生的从众心理,研究者几乎都提出了自己的方案对策。大的框架上基本类似: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负责,三方面引导;树立榜样,加强对初中生的教育和引导。

但是在具体方法上却存在着对策空洞,方案不详尽,和方案可执行性不够的问题。大多数只是提到了解决问题的方向问题,却没有提到具体措施。

二、总结与思考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目前来说,这一课题的真正研究者并不多,研究并不深入,不系统,但是也得出了大体的成果框架,取得了一些公认的成果。但是可挖掘的东西依然很多。

主要有:

(一)、当前初中生的从众心理的复杂的表现,除了其自身处于一段身心比较特殊的阶段意外,还有很多其他的原因。比如当前社会的电视媒体和网络媒体的不良宣传,家庭成人对孩子的早期成长和初中生阶段的学生身心变化的把握不准和适时的教育不够。特别是家长方面对于刚从童年转入青少年的初中生的教育方式缺乏转变教育内容不相适应等。这一些问题也都是值得挖掘,也是必须要认真挖掘的问题。

(二)、案例分析可以加强。初中生从众心理的表现非常明显,要抓出案例来,做更深入的心理分析研究。案例的选取要具有普遍的代表性。并且依托于案例的分析提出解决方案和策略,这样才能够使方案策略不显空洞,切实可行。

第4篇:初中生学习方案范文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科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7-0068-01

课堂是教学的主要阵地,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初中生物教师,要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努力为学生营造出充满活力的、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并不断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这已成为课改的重要方向。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深化课程改革的首要环节,也是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谈一些自己的见解。

1 注重教学语言的艺术性,增强教学感染力

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曾经说过:“教师的嘴就像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教师的教学用语是教师在课堂上“传道、授业、解惑”的工具和载体,是课堂教学“活”的灵魂,它直接关系到一节课的精彩与否以及教学的成败。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富有艺术性的教学语言可以使教学内容层次分明,对于重点问题还能点石成金。同时,学生在这样富有感染力的课堂教学中,就如同在欣赏一首世界名曲,令其心旷神怡,学习的动力自然得到了增强。

在生物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的运用一些成语或者俗语来突出教学内容,因为有些用语蕴含着深刻的生物学现象或原理。例如,俗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就深刻地揭示了食物链的关系;俗语:“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就深刻的说明了水和矿质元素对植物生长的重要作用;歇后语“飞蛾扑火——自取灭亡”就揭示了昆虫的先天——趋光性;成语“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就说明了生物的遗传性;俗语“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则反应了生物的条件反射。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不胜枚举。只要教师用心搜集,并将其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必定能增强课堂教学的感染力,提高学生学习生物课的兴趣。

2 适当融入游戏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学方法被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来,其目的都是为了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初中生正处于由童年向青春期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学生都有一种“爱玩”的天性,从这个方面来说,在教学中适当融入一些游戏环节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方式。精心设计的教学游戏仿佛就是一支提高学习兴趣的“催化剂”,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课堂教学焕发活力,还能让学生在“玩”中发散思维,收获知识,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比如,在教学“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时,笔者就在教学中设计了一个“角色扮演”的小游戏,让学生分别扮演水、蛋白质、糖类、脂肪、无机盐和维生素这六大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然后,让他们以相声的形式,分别说说各自代表的营养物质对人体的作用。于是,台上的不同“营养物质”开始了激烈的竞争,滔滔不绝地吹捧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对人体的重要作用,而台下的“听众”也聚精会神地聆听各种“营养物质”的观点,不时将额外的观点给与支持的角色。这样,学生在角色扮演的相声中活灵活现的将知识展现出来,不仅让学生生动地理解了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明确了六大营养物质的重要作用,同时也让学生在愉快的课堂氛围中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进而增强其对生物学习的兴趣。

3 注重探究性实验的开展,加强引导与启发

新课标明确指出,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要让学生亲身经历思考与探究的过程,并从中领悟到科学探究的方法。在探究性实验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要深入了解并科学的调控整个过程,在选材方面要做到尽可能的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探究资源,提高探究性实验的可行性。因此,教师应尽可能的采取自主探究模式,有意识的利用教材中的素材来设计探究性问题,并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辅以恰当的教学方法,提倡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探究性实验大多数是以小组形式进行的,因此在实验方案设计之前应先对学生进行小组划分。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性格特征,以及学生的性别、兴趣、动手能力等进行均衡的分配。每个小组应分工明确,有组长、实验员、记录员等等,在实验过程中还可以进行分工调换,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锻炼机会。在设计实验方案时,要注意方案的合理性,从而保证探究实验的顺利进行,然而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对探究实验的方案设计很难独立完成,因此教师科学的引导与启发就显得非常重要。例如,在进行“光对鼠妇的生活的影响”这一实验探究时,由于涉及到的变量有温度、湿度、光等等,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懂得利用控制变量法来设计对照实验。

在教材上,对此探究实验提供的一种实验方案,即把10只鼠妇放入到有湿土的纸盒里,盖上玻璃板,玻璃板的一半用纸板挡住,使纸盒里有明亮两种环境,进而观察鼠妇在哪个环境里的数量多。学生在设计实验方案时,可以参考教材所提供的实验方案,也可以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在实验实施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放手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学生只有亲身体验实验的过程,才能找到其中的乐趣。与此同时,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的动手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都能得到很好提高。此外,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要进行巡回指导,对学生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应及时的给予提示与引导,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纠正问题,从而促进探究实验教学进一步的开展。最后,以小组为单位,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并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讨论,找到每个小组实验方案的优缺点。这样的总结,可以让学生在体验到探究实验过程的同时,加深对探究性学习的认识,这是一个让学生在提高的过程,是培养学生思考、分析、整合能力的契机。

综上所述,新一轮课程改革对初中生物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应针对生物学科的特点,结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来更新、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使其更加适应新的教学要求。教师通过科学的引导与启发,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致力于提高自己的讲课艺术,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李波.初中生物教学创新素质漫谈[J].新课程学习,2011,7(35)

第5篇:初中生学习方案范文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模式;改革措施

传统的初中生物教学,以教师的课堂讲授为基本授课方式,学生往往只是被动接受书本知识,很少能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去。如果继续采用这种旧式的教学模式,虽然学生的考试成绩会有所提高,但是学生对于生物知识的兴趣将会减弱,这种模式也不利于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课程体系改革的目标,对初中生物教学提出了高层次的要求:教师在完成基本教学任务的基础上,还要致力于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的浓厚兴趣,提升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一、初中生物教学模式的弊端

1.教师没有充分接受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

新课程体制改革,要求生物教师在课堂上增设更多的实验操作环节,鼓励学生大胆动手实践,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然而,受到旧式教学理念的影响,许多初中生物教师还没有做到领会新课程体系的改革精神,没有掌握以实验操作为核心的教学方法,仍旧沿用着单方讲授的方法来教学。这就容易人为分离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也不利于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

例如,在讲解“细胞内部的结构”一课时,教师要带领学生利用显微镜等设施,来观察洋葱等物质的表皮细胞,这样才能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关于“细胞”的生动形象。如果教师为了节约课堂时间,不让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只是单纯讲解细胞的构成,那么就难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师生之间欠缺有效沟通

受到传统观念的制约,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被限制在课堂提问和回答问题上。除此之外,师生之间没有更深层次的沟通。因此,初中生物教师就很难及时了解学生在学习中所遇到的困惑,也就做不到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

例如,在学习“自然界中的生物链”一课时,学生可能会产生许多疑问:生物链是没有尽头的吗?自然界中的细菌也能参加到生物链中去吗?如果教师不注意倾听学生的疑问,那么课堂效果就会打折扣,学生也就很难真正理解生物链的含义。

二、初中生物教学模式的改革措施

1.教师要认真备课,准备新颖有趣的教学方案

教师要熟练掌握生物教学重点,以课程改革的目标为指向,结合学生的学习现状和实际需求,设计出形式丰富、内涵多样的教学计划。

例如,在讲授“生物圈内部生物的相互作用”一课之前,教师可以搜索一些与自然界生物圈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在上课时为学生放映。这样既可以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又能激发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兴趣,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2.充分重视生物实验环节,切实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将多种授课方式融合起来,带领学生进行多样的实验活动,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在动手和观察的过程中深化理解。教师不要将自己的授课行为限定在书本的范围内,而是要灵活运用教学方式,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

例如,要想让学生透彻理解植物的内部组织,教师就要指导学生亲自观察某些植物的表皮组织、营养组织等。如果教师只是为学生提供挂图,或者让学生观看教科书上的图片,那么学生就难以对植物的组织形成深刻印象。

3.运用多种手段培养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兴趣

学生只有在对所学知识非常感兴趣的前提下,才有可能进一步探求知识。因此,教师要在了解学生的兴趣点和知识需求的基础上,从多种角度出发,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乐趣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卸掉思想包袱,轻松探索生物知识。教师可以适当在课堂上设置一些小组讨论和其他互动环节,使学生能够自由发表对知识点的看法,鼓励学生质疑书本知识,并倡导自主学习的精神。

例如,生态平衡一节的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关系紧密。教师在讲授这一部分内容时,可以让学生举出日常生活中有关生态平衡的实例,使得学生体会到生物与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从而产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强烈兴趣。

初中课程体系改革,客观上要求教师将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作为教学的核心目标,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求精神,并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初中生物教学,一项系统性和灵活性较强的教学活动,具有特殊的培养目标。要提高初中生物教学的实际效果,教师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生物实验的开展,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和主动求知的能力。优化初中生物教学的设计方案,有助于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使学生在生物课堂上充满热情、愉快高效地吸收知识。

参考文献:

[1]陈鹏.提高初中生物教学课堂效率探析[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1).

第6篇:初中生学习方案范文

关键词: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教学策略 生物不仅是初中实验教学的重要课程,而且在落实与实践素质教学方面也起着关键作用,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重要阵地,其重点在于结合教材上的知识全面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本文就侧重于研究初中生物实验教学,重在改变理念与教学方式,展现生物实验的神奇与魅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创新能力。

一、现阶段初中实验教学中的典型问题

在现阶段的初中生物教学中存在最严重的两大问题:(1)教师对生物实验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再加上我国教育行业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的思想比较陈旧,教师为了加快教学进度,对许多知识都简讲,尤其是对一些生物实验就像讲语文课文一样,以言语带过,讲解的不够到位;(2)有的教师确实在教学中进行实验教学,但是都是老师做实验,学生在一旁观看,这虽然对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帮助,但是不足以让学生发现实验中的问题,只有学生亲自去做实验才能更好地把握实验的重点、知识的重点,才能加深对知识的了解,所以在接下来的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首先要解决这两大问题,才能有效地提升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质量。

二、教学有效性的方式

1.生物是一门探究性实验的课程,教师要利用生物实验的神奇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可以做演示实验,让学生感受到实验的神奇与奥妙;其次,再给学生讲解实验步骤,让学生亲自体验生物实验的神奇与奥妙,教师在旁边对学生进行引导,有些学生在实验失败后比较丧气,会放弃做实验,教师一定要帮助学生克服此问题,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实验,这样可以让学生体验到实验的乐趣,激发了兴趣,学生就会不由自主地想去做实验,这有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同时还培养了创新思维。

2.不断优化教学内容与实验方案,增强生物实验的效果。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以优化实验的内容以及实验方案为主,在内容的选取上要适合学生做实验,在实验的方案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断地创新实验方案,最终做到熟悉实验,简化实验方案,以最简单的方式来完成实验,这样有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创新能力。

3.实验本来就是在探究某个问题,所以在实验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提议,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以及学习的兴趣。从当前的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来看,教师在实验教学方式上比较死板,要求学生必须要以自己的实验步骤为主,而且对学生提议不加采纳,忽略学生的发散思维,这就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影响了学生的发展。所以在以后的实验教学中,教师要考虑学生的提议,对于好的建议可以积极地采纳,尤其是在实验结束后教师要让学生积极地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这有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总的来说,实验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在实验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此也希望所有的初中生物教师在实验教学中不断创新,充分展现生物实验的魅力,增强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第7篇:初中生学习方案范文

关键词:兴趣 教育体制 初中生数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如是说。所以人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总会自觉地去求知、去探索,并在在这求知探索中产生更加愉快的情绪,调动自己继续深入探究的动力,在兴趣的驱动下取得一定的成绩。

学生的兴趣是支持学生在学习时代持续不断学习并在学习上取得一定成绩的最大动力之一。

一、建立以兴趣为核心的教学机制促进初中生的思维发展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的前期,伴随着自己生理上的变化、心理素质的成长,开始有了自己独立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但就其水平来说初中生对于社会的人、事、物的了解都还在浅层次,对于事物的认识总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有时候甚至是形而上学的,缺乏一定的发展眼光。同时,初中生因有自己的见解与看法,对于世界的怀疑态度就开始有叛逆的倾向,对于强制性的事物具有抵触情绪,所以初中生的课堂上,师生发生冲突的几率是很大的,甚至发生悲剧的现象也是存在的。

因此根据初中生的心理需求、依其兴趣建立起一套与初中生的心理与生理能够相称的教学机制,这是教育机构的迫切需要,也是帮助每个初中老师合理地展开自我教学的不可缺少的帮手,更是帮助初中学生展开有效学习的方式之一。也只有建立起这套与初中生的心理、生理、兴趣相投的教学体制才能够从学生的心理出发,才能够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改变学生强迫学习的心理障碍,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对于一门功课来说,学习并掌握它是目的,但是通过怎样的方式达到这样的目的是一种艺术。

老师在讲课时利用的是学生喜欢的方式、感兴趣的手法引导学生进入这一领域,学生则是将学习建立在自己特定的兴趣之上在老师的引导下进入这门课,就会不断自觉、自发地寻求有关这门课的知识、解题的方法、途径,不断地探究有关这门课的一些新的思维,从而将自己的想法建立成为新知识自我学习与发展的理论,成为自我创新的理论依据,不断促进学生思维的全面发展。

二、初中生数学知识与兴趣二维空间的建立

数学作为一门初中理科的基础课程,学好它是中学生学好物理、化学、生物的基础与有力保障,也是培养学生严密、谨慎的逻辑思维能力的途径之一。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学好数学的一大关键点。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呢?根据大量的教学经验得出一个结论:想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就必须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自觉地走进数学这座宝塔进行自我的探索将自己的优势发挥出来。 转贴于

1.数学老师依据学生兴趣建立自己的教学方案。例如,在西北的学校里硬件设施普遍比较低下,老师讲课存在较大的困难,尤其是数学老师的讲课更是难上加难。但是这些老师对自己班里的学生进行了调查,总结得出的结论:学生不喜欢干巴巴的课堂教学和一成不变的固定流程。老师知道了以后就在自己的备课上下了功夫,将原来在课堂上讲的“例题”提前找到自愿的学生抄到小黑板上,并找到愿意为同学们分享自己的讲课的同学在课堂上呈现自己的精彩内容,这样一来上课时学生就成了课堂的主体,学生喜欢这种似玩耍又严肃的上课情景。老师课前先将例题的基本内容、要求以及学生应该注意的问题告知大家,接下来就是学生的时间了,这样极容易调动初中生的学习热情,进行有效的有质量的数学学习。

2.数学老师组织“数学天才宝库”。“数学天才宝库”其实质就是以解决各种数学问题见长的学生成立专门的解决这一问题的兴趣小组。例如:在初中数学里“解方程”章的内容、“应用题”章节还有简单的几何运算等等,因为人的思维能力的差别就导致了不同人对于不同事物的兴趣取向不同,有的初中生会对数字特别敏感,所以这种学生一般都是细心的,他们的基本运算基本上不会出现太多的错误,可以将这些学生分为一组称为“运算库”;又如有的学生对于应用题的解读特别的到位且思路清晰,这些学生一般都是理解能力较强,可将他们分为“理解库”;有的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强,对于解决几何问题有一定的帮助,所以将他们分为“空间库”……这样的分组是将班里各个学生的最长处进行了发挥,也可以让学生在同一道题里面进行分角色的解题,发挥自我特长,感受解题的乐趣。

3.加强日常各个小组的活力。在老师的组织下成立的各个“人才库”,要时不时地进行类似于竞赛类的活动,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各个“人才库”可以解决他们专业的问题,但是对于其他小组的专长可能有一定的难度,就将各个小组反串,利用自己队员的力量解决其他“人才库”的问题,这样就可以促进各个小组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第8篇:初中生学习方案范文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主要指的是学生在科学课中自己探索问的学习方式。它主要是以问题为起点来开展探究活动,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探究活动中获取知识,使能力得到培养。因此老师要深刻理解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意义和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在生物课中开展探究性学习。

一、初中生物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意义

在信息时代,社会需要的不仅仅是具有丰富知识和理论的记忆型人才,更需要的是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处理信息的新型人才。生物学科大多与生产和生活联系紧密,非常适合采用探究性学习。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可以体验获取知识的过程,从课题的确立、问题的提出、资料的查阅,再通过调查研究、实验操作、搜集数据、分析结论、实践运用等一系列过程。这其中的每一个环节无不包含了学生的参与和思考。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思维和方法,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实践证明:通过探究性学习不仅使学生掌握科学知识,还能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掌握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养成实事求是、认真细致、独立自主、不怕困难、与人合作的科学态度以及开拓进取、勤于思考、大胆创新的科学精神。

二、目前初中生物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现状

认识不足。长期以来,课堂教学重视传授知识的结论,忽视教给学生去探索真理的方法。有的老师因为习惯了传统的以教师讲解为主的传授知识模式而迟迟不改变教学方式,没认识到探究性学习对于培养创新性人才的重要性。

大多数学生能够积极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但是有少部分学生由于自身知识储备不足,动手、动脑能力欠缺而不愿去探索。

在实施探究性学习中存在由于组织不严密,活动目标不明确,把放手变成了放羊,缺乏老师的正确引导就会造成大家干得热闹却没有收获。其次是有的老师又放不开手,让每位学生都按照老师事先拟定的框架去做,失去了个性的培养。另外由于现在的班额大,人数多,课堂时间有限,使教师很难关注到每位学生,尤其是那些平时默默无闻的学生更易失去探究的信心。还有就是老师对学生的探究过程和以往经验不够重视,等不到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就急忙告之正确结果。

三、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的措施

教师根据初中生物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初中生的身心特点,遵循探究性学习的规律,采取适合的教学方式来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际操作中,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重视探究的过程。具体措施如下:

1.创设问题情景,确定研究对象,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为了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教师可以抓住学生的好奇心,通过创设问题情景来激励学生学习。营造积极互动、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比如:教师可以利用与研究内容有关的生物标本、图片、故事、动画、生活经验、环境问题等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创设良好的情景,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另一方面可以启迪学生思维,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认真设计探究方案

首先,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性格、性别、动手、动脑能力等不同进行平衡分组,分工负责,确保每个成员都能融入其中,有事可做。通过探究让每位学生都能得到锻炼,能力得到发展。

其次,根据探究的内容设计可行的探究方案,方案设计得是否合理是保证探究顺利完成的关键。在设计方案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引导他们从材料用品、方法、步骤、原理等方面多问几个为什么,提出不同的问题。学生在对这些问题进行一一分析、论证中完成探究性学习。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把知识给读出来,析出来,悟出来,品出来。

再有,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探究方法的引导。初中生物的学习已经要求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渡,在认识过程中要教学生运用各种思维方法,如观察、归纳、总结、演绎等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就像观察法,要引导他们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和规律进行观察比较。比如在进行探究活动时,观察一株完整的植物体,要求学生通过比较各种不同植物体的特征,找出共同的特征,总结出一株完整植物体器官的构成。学生通过仔细观察记录、分析总结、讨论,最后归纳出一株完整植物体器官的构成。缺少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在探究时把次要问题当成了主要问题,结果时间浪费了,结论也没得出,就会出现虎头蛇尾的现象。因此,教师要根据每个小组的具体情况给予及时的指导,让学生既享受了探究的过程,又掌握了探究的方法和技巧,使能力得到提升。

3.求真务实,正确对待实验结果,及时总结

正确对待实验数据和结果。并不是每一次探究或者每一组的探究都能按照预定的计划顺利实现,可能在探究活动中有的组成功了,有的组失败了。但不论成功与失败,都要实事求是,正确对待实验记录和数据,切忌不要为了怕别人的笑话或老师的批评,或为了自己所谓的自尊而随意乱改记录和数据。一旦在探究的失败中失败了,一定要认真分析原因,找出存在的问题,摆正心态,把失败当成是走向成功的一次练习。无论实验结果是否成功,都要教育学生认真进行总结,这是检验探究成效的重要环节。目的在于进一步训练学生的分析、归纳、整合能力,牢固掌握知识,并且在总结时进行反思,反思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便下次改进。培养正确的科学探究态度。

总之,根据初中生物科的特点,结合新大纲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在生物课上开展探究性学习非常重要。教师一定要在探究前、探究中、和探究后起好引导和组织作用,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探究学习,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第9篇:初中生学习方案范文

关键词:初中生;生物实验;教学质量

新课改实施推动中,对生物教学目标提出了明确的规定,要培养学生的生物实验能力、观察能力以及独特的生物思维能力。对于生物教学的开展,给初中生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初中生由于缺乏一定的学科了解,使其难免会感觉到陌生。但是,生物实验课程也给学生带来了学科的转机,通过实验课程的学习,学生更加形象地了解了生命运动的流程,也使学生了解了生物学教学的基本思想,提高了学生对生物教学的认知能力,将学生带入到了生物学习当中。所以,生物实验课程教学被广泛应用于实践教学当中,对学生生物知识能力的提高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注重生物实验过程,结果只是参考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培养的是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并不需要学生去研究科学性的问题。目前,生物实验教学普遍存在重视对结果的描述,而忽略过程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学生生物学习能力的提高。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关注每一个实验环节的变化,将实验结果列为参考性意见,带领学生不断发挥自身才能,这样才能实现加强学生实验性的目的。另外,培养学生关注实验过程的习惯,也有助于对学生良好实验习惯的培养,比如,保持实验过程的整洁、干净等。

二、建立健全的生物实验教学评价体系

初中生物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制订一整套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从而使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质量得到明显的提升。另外,教师还要制订与之相应的评价体系,不断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不仅关注实验结果的好坏,还要关注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实验步骤、过程等。这些都能综合地反映出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教师也要客观地、公正地进行评价。同时,教师也可以实现评价体系的创新性,如,生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可以作为关注的一个方面。通过生生之间的互评,使学生更加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对学生实验能力的提高更加显著。

综上所述,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教师应该有效利用这一点,不断实现生物教学质量的提升,完成新课改下关于生物教学的课程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