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德育培训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国培”学习使我们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了新课标理念,为“新”教育全面贯彻实施奠定了基础。
新课标理念强调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中心”、“两性质”、“三维度”,即语文教学应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应注重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语文姓“语”),强调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整合。“国培”专家深入浅出的讲析、诠释无不紧扣新课标理念,让我们这些一线的教师学习后无不对新课标又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丰实了我们的头脑,使我们领悟到了新时期语文教学的精神实质,为教学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基础。
二、“国培”学习使我们全面了解了小学不同学段、内容的特点,为科学施教找到了“指南针”。
小学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要整体把握,又要分段了解、分析、探究。“国培”专家各从自己擅长的研究领域谈起,理论结合实例,既注重“言传”,又注重“身教”;让我们很好地把握了不同学段、内容的特征;为我们深入文本探究,科学“备课”,有效施教指明了方向。
三、“国培”学习不但告诉我们“什么”,而且结合实例,告诉我们“怎么做”、“为什么要这么做”,重在提升我们实际的教学本领。
古人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专家在讲解自己的理论观点时,无不旁征博引,特别是列举了大量的课堂实例,在实际课堂教学操作中、在过程的引领中传授知识、讲析技法、阐明理念;可以说这些专家都毫不保留地把自己的“金点指”的本领传授给了我们,让我们在教学的“迷津”中找到方向,在过程的体会、领悟中内化知识,促进自己实际的教学技能的形成、巩固。
“国培”是局领导在暑期送给我们一线教师一份“大餐”,一份精神文化的“大餐”,当然,这份大餐的消化、吸收还需要有一个过程,甚至是一个相当长的时间;这就需要我们结合自身实际,对这份弥
足珍贵的“营养物质”不断反刍、咀嚼、消化吸收,使自己精神的大树长得更加茁壮茂盛,使自己思想的成长不再“缺钙”!
一、地理素养的内涵
1.地理素养的定义
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理环境及其与人类关系的科学,它不仅包括以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为核心的特有知识体系,也蕴涵有区域比较、区域综合与分析、观察、野外实践等独特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此外还包含了地理学家在探索地球表层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因此,地理素养是地理教育教学者应具备的基本素养。一般认为,地理素养由地理科学素养、地理人文素养和地理技术素养三部分组成,包括地理知识、地理观点、地理方法、地理能力、地理态度、地理情感等构成要素,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联系。
2.地理素养的特点
地理学的特点在于具有广泛的研究范围、丰富的研究方法、综合性的研究内容,并以其独特的研究视角赢得广泛的生存空间。受地理学科性质的影响,地理素养与其它学科素养相比有共性也有差异,其具有综合性、空间性、动态性、终身性、现实性和实践性等多方面的基本特点。
3.地理素养与地理教师培训方式
地理素养是地理教师必备的基本素养,提升地理教师地理素养的一条有效途径就是在职培训,而培训中方式的选择又尤为重要。通过培训前的调查,可以明确地理教师在地理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的局限,有效设置培训课程和内容,使培训方式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选择紧密贴合地理学科实际的培训方式,可以促使地理教师在知识、能力、态度等方面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弥补自身不足;通过训后跟踪调研,可以及时对地理教师的教育教学各个方面进行指导,巩固培训效果,提升培训价值,同时调整和完善培训方式,使下一次的培训更为有效。
二、重庆市农村初中教师地理素养概况分析
地理教师是地理教学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理教师的水平从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地理教学的状况。通过对重庆市万州、开县、梁平、石柱、黔江、涪陵、南川、万盛、綦江、合川、江津、潼南等20多个区县的上百余名初中地理教研员和一线教师进行调查可以发现,重庆市农村初中地理教师很大一部分非地理专业毕业,地理素养较差,其师资水平与新课程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初中地理教育水平的提高和地理新课程的实施。
1.地理专业知识有待加强
地理知识尤其是自然地理知识部分,涉及天文、气象、水文、土壤等各个方面,抽象难懂,不易理解,如果地理教师专业知识不扎实,在讲解时就会有很大困难,不仅不容易讲解清楚,还有可能出现知识性错误。而与城市地理教师相比,重庆市农村初中地理教师大多非地理专业出身,大部分由历史、数学、语文、政治等其它学科教师担任,没有经过系统地理知识的学习,专业知识比较贫乏,理解也不透彻,在讲解过程中纯粹照本宣科,不能知其所以然。同时,他们对地理科学的发展态势也缺乏了解,不能在教学中与时俱进地扩展学生知识视野,难以胜任初中地理教学。
2.地理专业能力亟待提高
地理专业能力是教师地理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课程实施的重要保障。地理专业能力包含地理学科能力和教学能力,即不仅要有社会科学类常规的组织课堂教学的技巧与能力,还要有自然科学类的演算、实验、制图、考察等技能。根据信息时代对数字地球教学技能的要求,地理教师还必须与时俱进及创造性、艺术性地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重庆市农村初中地理教师大部分属于非专业教师,地理专业能力如实验、实习、制图等能力极其欠缺,有的教师甚至不能绘出一幅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轮廓图,加上农村学校条件所限,现代技术媒体设施设备不完善,地理信息能力也有待提高。同时,由于自身条件及学校条件所限,在教学中也不能体现较好的教学技能技巧。
3.地理专业意识急需提升
农村地理教师大部分专业意识比较单薄,非常不利于自身的专业化发展。由于社会、学校、家长将地理看成可有可无的“副科”,对担任地理学科的教师存在偏见和歧视,认为他们无能,也认为任何教师都可以教地理。这种现象在农村中学中尤其突出,所以农村中学初中地理教师大部分都非专业出身。这部分教师本就没有地理专业背景,对地理学科谈不上兴趣与喜爱,再加上对地理知识和技能都没有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很多时候自怨自艾,勉强走上讲台,长此以往,地理教学不能体现应有的价值,更谈不上对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三、基于地理素养提升的培训方式
1.问题驱动培训,满足学员需求
问题驱动式即通过问题这一桥梁达到教学目的的培训方式,它主要根据学员的实际情况来选用不同的培训内容。“国培计划”的学员来自重庆市各区县农村初级中学,有一定教学经验,也具有一定的教学反思能力和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对地理教学规律具有一定感性认识,但教学中产生了很多困惑,认识上存在许多误区,日积月累形成的经验也成为他们拒绝变化或发展的障碍。基于对学员的这种认识,在进行每个专题培训时,授课专家都应与学员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现有水平、培训需求以及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在“初中世界地理教学策略研究”的培训课堂上,授课专家就可列举初中世界地理教学中的若干问题,让学员自行选择最需要了解的内容,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满足学员在重难点剖析、学法指导及教学建议方面的需求,对其地理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的提升有很大帮助。
2.专家讲座培训,扎实专业知识
专家讲座式即授课专家以通俗的语言表述高深的理论,将培训内容以专题讲解的方式传递给学员的培训方式,为加强效果,需要授课专家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尤其要注重与学员的互动交流。培训中,为加强国培学员的地理专业知识,拓展地理教学的新理念、新观点、新方法、新成果等,知识性强或信息量大的课程都以专题讲座和专家与学员对话为主的方式进行。例如,为扎实地理专业知识,让学员了解地理科学的新发展,“自然地理专题”、“地理信息技术新发展”、“低碳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等课程都可采用专家讲座方式,结合地理学科特点,凸显地理学科专业性,围绕专题,以预设问题为中心,以案例为载体,贴近初中地理教育实际,注重针对性、突出实用性、落实引领性,以促使学员地理知识的拓展与提升。
3.案例分析培训,提升专业能力
案例分析法是指把实际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作为案例让受训学员研究分析,培养学员分析能力、判断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培训方式。通过案例,对地理学科能力进行培养,也对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学的重难点和热点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以促使学员地理专业能力的提升。培训中,授课教师可根据培训内容准备相关的主题视频课例,最好是一线教师的优秀课例,通过对其进行案例分析,可以更加凸显培训主题、突出教学问题、拓宽教师讨论和反思的视野。培训学员已有的教学经验也是非常宝贵的资源,可以作为案例进行交流分享,使大家产生思想上的碰撞并主动接受新的观点,提升对其专业发展有价值的能力。另外,培训不但应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更应增加地理野外考察与社会调查方法内容,授课教师可将野外实习考察的相关案例和视频展示给学员,让学员进行讨论分析,提升学员专业能力。
4.参与体验培训,增强专业意识
关于古筝培训的教学计划
第一期 古筝讲座 左右手基本练习 简谱知识 风翔歌 剪静花 渔舟唱晚
第二期 古筝的定弦及调音方法 双手练习曲目 阳调 上楼 小开手 纺织忙 高山流水(浙版)
第三期中级班 电子校方仪的应用 摇指练习介绍 双手琴音练习 秋风词 茉莉花 出水莲汉宫秋月
第四期 试唱练耳 双手快速练习 浏阳河 湘妃泪 关山月
第五期 双手练习 摇指练习 香山射鼓 寒鸦戏水
第六期(高级班) 秦桑曲 苏武思乡 哭周瑜 打雁
一、培训对象
1、项目经理、总工程师、副经理。
2、项目部安全管理人员。
3、施工一线全体参战人员。
4、涉爆人员。
二、培训组织形式
公司级安全教育由指挥部安全总监或安质部部长负责教育,项目部和班组级的安全教育由本项目安质部负责教育,专项安全教育由相关部门进行教育。
三、培训内容
(一)公司级安全教育
1、企业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政策。
2、企业安全生产制度及安全纪律。
3、重大事故教训,事故案例剖析。
(二)项目部级安全教育
1、现场施工安全知识、制度、规定及必须遵守事项。
2、各工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3、防火、消毒、防尘、防爆知识及紧急情况安全处理和应急预案。
4、防护用品的使用。
5、地铁施工安全知识。
(三)班组(岗位)级安全教育
1、本班组作业特点及安全操作规程。
2、班组安全活动制度及纪律。
3、安全防护装置(设施)及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
4、地铁施工安全知识。
四、培训要求
1、每位员工进场后必须接受公司、项目部和班组“三级安全教育”。
2、对员工进行岗前、工中、季节性等安全教育培训。
3、特殊工种进行专项安全教育培训,考试合格后上岗,不合格需继续教育培训。
4、危险源发生变化时,及时进行再教育培训。
5、开展民工夜校平台,组织观看安全教育影片。
6、全体员工经过16课时以上的安全教育后,由项目部安质部组织进行安全考试,考试合格颁发“上岗卡”,不合格需继续教育,合格后上岗。
五、培训资料归档
安全教育培训资料由安质部负责统一归档管理,并及时做好台帐;其资料内容包括:“三级安全教育登记表”,安全教育签到表、安全教育人员统计表、各级安全教育资料、安全考试试卷等。
一、宣传、教育、培训的内容:
1、有关煤矿安全生产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及煤矿职工的权利和义务;
2、煤矿安全规程、有关行政机关关于安全生产方面规范性规定及煤矿企业有关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
3、与职工本职工作有关的安全知识(岗位操作规程等);
4、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编制学习,各种事故征兆的识别,发生紧急危险情况时的应急措施和撤退路线;
5、生产设备、安全装置、劳动防护用品(用具)的正确使用方法;自救设备的使用和有关急救方面的知识;
6、历年事故案例教育;
7、有关行政机关规定的其它内容。
二、宣传、教育、培训的范围:安全培训计划表煤矿企业必须对所有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并遵守下列规定:
1、新进煤矿的井下作业职工,接受安全教育、培训的时间不得少于72小时,考试合格后,必须在有安全工作经验的职工带领下工作满4个月,然后再次考核合格,方可独立作业;
2、对调换工作和采用新工艺的作业人员必须重新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3、对“三违”、回炉的职工必须进行教育、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4、所有生产作业人员,每年在职教育、培训的时间不少于是20小时;
5、教育、培训按计划进行,培训的时间、地点、内容、考核结果应记录在案。
三、宣传、教育、培训的时间、要求:
1、每季度开展一次集中教育培训。
2、每季度开展一次安全知识竞赛(演讲)活动,另附活动通知。(安办)
3、每季度开展一次黑板报评比、班组活动评比、安全奖罚总结,并记录在案。(25日前交回安办汇总)(安办、工会、井口)
4、每季度开展一次“劳动安全无事故”竞赛活动。(工会、井口)
5、开展好每年六月份的“安全生产月”活动,另附活动通知。每周一题(安全警句),每周一通知井口指导员或核算员。(安办、井口)
6、组织好每年清明节的扫墓活动、“9.14”及其他事故案例教育。(安办)
7、每月两篇广播稿,职工自检书。井队于每月20日前交回安办。
8、开展好各项安全教育宣传活动。(安办)
论文摘要: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企业培训是提升员工素质的重要途径。文章从对传统企业培训的不良结果入手,从企业培训的内容与方式的现状进行调查,对传统企业培训在内容与形式上存在的不足进行深刻的原因分析,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分析提出解决传统企业培训内容与形式的方法与途径,提出观念培训与岗位技能培训的一体化思路,并在作者的工作实践中加以运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企业管理最重要的也是对人的管理。因为任何企业,不论其规模行业,遵循什么管理理论、战略与方法,最终都需要员工来完成,所以提升员工的整体素质与工作态度,成为众多企业改变企业管理现状的首选目标,对员工的培训也成了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企业管理变革趋势也正由制度控制型管理向学习激励型管理转变,企业培训已经成为企业不可或缺的管理工具和管理手段,但是目前我国的大部分企业培训还处在初级阶段,林林总总的培训机构有些是针对考证而设的,有些是针对企业的高层(比如领导力、执行力等)或者某种团队(比如销售团队等)而开发的等,其内容和形式不一而足,而传统的企业培训常常是指企业内部员工培训,它的内容仅仅用于岗位技能培训这一层面,从调查结果看培训的效果并不理想;本文就传统企业培训的内容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及对策。
一、传统企业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一)传统的企业培训存在的问题
笔者曾经在企业工作十几年,从事企业管理与企业培训工作,由于工作需要,对企业培训曾做过大量的调查,从调查中得知,现在大部分企业很重视企业培训,但对培训的结果表现明显的不满,甚至出现了培训还不如不训的想法,其原因一是很多企业的培训部门,在花了大量的时间,做了大量的培训后,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结果既没有达到企业的满意也没有达到员工的满意;二是企业对员工进行培训之后,特别是一些培训后的技术骨干员工流失倾向愈发严重;最终导致了企业花费大量的培训成本得到的收益却微乎其微。于是从被调查企业的培训内容与方式的现状人手收集资料,进行分析,发现其中绝大部分企业目前进行的培训是沿袭企业一直以来进行的单纯的岗位技能提高的培训。
(二)传统企业培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企业培训作为一种双赢投资,一方面员工的工作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力将得到不断提高,从而增加企业产出的价值,使企业获得更大的利益;另一方面,员工整体素质得到提升,获得的是一份终生保值的财富。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培训应该是老板和员工都想得到的结果。但是现实与这种培训的目标愿望出现了错位。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传统的企业管理思想影响。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文化素质相对薄弱,计划经济留给人们的是分配制的传统思想。所以传统的培训教育,强调的是知识和技能培养,没有与企业的培训目标与员工个人的发展结合起来,培训的内容没有建立在培训需求基础之上。技能培训没有针对性和系统性;观念培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或者被忽略。
2.单纯知识与岗位技能培训,忽视职业价值观教育。单纯的知识与岗位技能培训是根据岗位技能的不同要求,划分不同的岗位群,对通用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其内容也是在平时工作中,主要是接受一些“点”的技术类专业培训,很少进行系统而全面的培训;要么是技术人员与操作人员一起对一些常识性的内容加强学习;对管理人员培训常常限于国家新出台的文件、政策与法令的学习,知识与技能。企业培训的培训课程设置、培训内容、培训的方法与手段等都是围绕岗位知识和技能培养,忽视了员工的价值观教育,再好的管理思想和方法,都要通过员工实现,重视培养员工正确的工作观和工作态度,企业培训才能达到双赢的思想,从而形成只有技能方面的教而缺乏在价值观、道德观方面的育。没有形成:培(养)中有训(练),训(练)中有培(养)的有机结合。
3.脱离岗位的岗位技能培训方式。由于培训组织者缺乏有关培训的专业知识,认为培训就是学校教育,方式大多采用最简单的课堂式教学的讲授法,单纯的理论灌输方法,所以常常是为了培训,安排专门的教室或者是每次培训都要花费很大的力气布置场地,集中学习,岗位技能培训却没有岗位实践的锻炼,岗位技能培训的方式最终脱离开岗位进行单纯理论教授。再加上没有正确的理念的引导,没有树立正确的观念意识,技能培训脱离了实际,只能听一些空洞的理论,没有真正的岗位感知与技能提高,所以,培训成了员工非主动性并且有些强制性的公共活动。对于新员工培训常常经过“师带徒”的培训方式,掌握一定的技能后,单独操作,以后的培训基本就是基本技能的集体灌输。
4.培训内容与企业的人才需求及员工个人发展脱节。从培训的内容看,一是内容不是根据企业的人才需求结合起来,而只是对技术人员一种通用的技术的学习,为企业培养不但岗位技术过硬,而且忠诚、有责任感、有创新意识、有团结协作精神等与企业共同发展意识的观念和态度;二是没有与员工个人发展计划有机地结合,对于员工的职业生涯缺乏规划,使员工无法意识到培训是与自己的未来发展息息相关的,无法真正达成培训的目的—公司和员工的共同发展把企业的发展与员工的发展结合起来;三是没有顾及通过培训使员工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与职业态度,从而激发员工的积极性、责任感与创新精神,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正由于此,有人为了寻求更好的发展,于是在掌握了一定技能后跳槽走人。
二、解决传统企业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解决目前传统企业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培训内容上是观念培训与岗位技能培训的一体化,即培训既要重视知识与技能,同时也要重视观念培训,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培训内容的统一体,形式上根据内容不同采取相应的形式。
(一)观念培训与岗位技能培训的内容
1.观念培训的内涵。观念决定着一个人的态度,态度支配着行为,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决定结果,我们要想使我们的培训达到预期的结果,就要引导员工形成正确的观念,使之形成良好的态度与习惯。所谓观念培训是指把工作中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职业价值观与职业道德观等转化为工作中的具体行为,通过不同形式的培训活动告诉员工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在工作中应该遵守哪些规则,从而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与价值观,引导员工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与正确的工作态度。如在价值观方面,培养员工什么是最可贵的、比较重要的,什么是可有可无的、应该抛弃的,什么是有意义的,什么是无意义的等认识与评价的尺度,把充满着情感和意志的价值观,渗透在一个人的个性中间,使其对员工的情感、行为、态度、观点、信念、理想等起支配作用。在道德观方面,以正确与错误、真诚与虚伪、善与恶、正义与非正义、公平与偏私、工作中的“应该”和“不应该”等内容,引导员工衡量和评价自己的思想、行为,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培训和社会影响逐渐使员工形成一定信念和习惯。在职业价值观方面,表现出的信念和职业态度,是个人的职业判断、择业标准、对具体职业的评价以及在职业活动表现出来的职业态度与价值倾向。在职业道德方面,表现为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行为准则。它既是对各行各业从业人员在本职工作中的行为要求,也是各行各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与义务。综合各种观念在工作中对企业与个人发展发挥更重要作用的思想,就是企业培训中观念培训的核心内容,它表现在:爱岗敬业、忠诚与诚信、责任、创新、团队协作、公正、宽容与感恩、自信、乐观与进取、服从等。海尔培训工作的原则是“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急用先学,立竿见影”。但在此前提下首先是价值观的培训:“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该干,什么不该干,”这是每个员工在工作中必须首先明确的内容,这就是企业文化的内容。松下公司强调:真正的培训是对一个人的人格培训,知识的传授只是教育的第二意义;真正的教育应该以提高一个人的人格为重点,培养一个人的人格为第一,至于知识、技术之类,可以说是附属的教育。而这里的人格就是指正确的价值观念、良好的心态和自身所具备的职业美德与其透射出来的人格魅力,正是我们观念培训的重要内容。强调能力开始于态度,注重人的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与态度的培养,注重人的工作意愿和工作动力的激发,正是观念培训的精髓所在。
2.岗位技能培训的层次划分与内容设置。在岗位技能培训中,应该根据不同的岗位与层次设置不同的内容。
(1)管理人员的培训。分为高层管理人员培训与中基层管理人员的培训,高层管理人员培训是企业决策层的培训,企业的发展能力更多地取决于高层管理者的素质。如果高层管理者具备丰富的知识,开阔的视野、超前的眼光和创新的思维,才能形成正确的决策和思路,推动各部门工作顺利展开,并学会用什么方法统一员工的价值观,缔造设计优秀的企业文化,提升企业的凝聚力。中基层管理人员在企业中,联系上下,团结左右。所以,中基层管理者的培训重点侧重于两个方面:一是专业知识、相关专业知识及其专业技能的培训;二是执行力的培训;通过培训还要学会如何让员工明白怎么做才是正确的,如何才能更好地团结协作。
(2)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分为高层专业人员培训和基层操作员工的培训,专业技术人员是企业的核心员工,掌握企业的专业技术命脉。其岗位技能培训的内容:一是了解企业相关产品和新产品技术方面的知识;二是培养其专业技术能力与技术创新能力;三是促使其学习尖端技术。对于基层操作员工,培训重点主要在其岗位上的技能培训。使其精通自己的岗位专业技能,在自己岗位技术上学习与创新,成为企业的核心业务骨干人员。基层员工在接受良好的培训后真正明白为什么做和怎么做。
(3)新员工人职培训。新员工人职培训也称职前教育。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新员工的集中培训,使其了解公司的基本情况及公司制度、员工守则等。目的是使员工行为习惯的改变和养成,认同企业文化,并自觉地按企业文化行为方式办事,达到无为而治的效果。第二个阶段是岗位知识与技能培训,明白自己的工作范围与岗位职责,主要受周围工作环境方面的影响。
3.观念培训与岗位技能培训一体化的作用与意义。观念培训和岗位技能培训结合起来称为职业化综合素质培训,它所触及的学习层面,不仅仅停留在知识与技能的层面,而是涉及更深层次的个人行为方式—自我意识、思维方式、视觉与动机、深层价值观念,促使企业员工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使员工更深层次地改变自己。通过观念培训,促使员工主动学习,更新知识,启发思想,打造员工的职业化的工作态度与职业道德、团队意识,享受工作与尊重带来的和谐氛围,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真正实现自我管理的企业管理境界,从而提高企业的效率与效益。这是观念培训在企业管理与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的体现。把观念培训与岗位技能培训相结合,丰富了企业培训的内容,弥补了传统企业培训中职业价值观教育的缺失。其主要意义表现为:第一,在把企业培训过程中引人价值观教育,弥补了我们传统企业培训甚至职业教育中的价值观教育的缺失,是企业培训对员工非技术能力培养的创新性突破。第二,企业培训的目标是使员工不仅掌握技能和技术,还具备正确、深厚的人类价值态度。包括自尊、自立,具备独立工作和团队工作能力,诚实正直、守时负责;而且能适应变化的形势,与企业共同面对困难和问题,提出创造性的解决方案,提高员工学习的自觉性与学习能力,员工由强制培训到自觉自愿学习的转换,有利于建立真正的学习型企业;第三,员工的职业道德、态度及其作为其内核的价值观,已成为现代企业、用人单位选人、用人的重要标准,只有具备适合这种标准的员工才是企业真正需要的员工。第四,观念指导人们态度和行为的根本要素,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首先拥有正确的观念。作为各种观念核心的价值观尤其重要,在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价值观决定了人生的成败。所以观念培训对个人的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
三、观念培训与岗位技能一体化培训的方式
培训方式是根据培训对象与内容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的,岗位技能培训离不开岗位实践与锻炼,其方式是干中学,干中训,在岗位学习中锻炼提升自己的工作技能。在岗位技能培训的过程中,把观念培训的内容有计划有目标地渗透进去,并有针对性地设计培训活动,使观念培训和岗位技能培训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体化的体验渗透式的培训内容与方式,使员工在掌握工作技能的同时,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职业道德观,强化积极主动、认真负责的态度,团结协作的工作氛围,创新与开拓的思维模式,诚实可信的工作形象,从而提升自己的职业素质。体验渗透式培训是在工作岗位实践过程中提升,在模拟J隋景中感悟,在感悟中认识与升华,体现了干中培,干中训,把培养与训练结合起来的培训方式。主要方式有在岗培训与岗位轮换、集中培训与自我教育、工作模拟培训、拓展培训、游戏培训、模拟情景培训等,这些培训方式依据培训内容而定,使培训更加生动,更容易为人所接受与喜欢。
四、结语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 专业技能培养 创新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4(b)-0005-02
科教兴国战略作为我国既定的基本国策,培养创新型人才、构建国家自主创新体系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中科技发展的重中之重。而高等院校又承担着培养人才和传播新知识的社会责任,所以更应该将创新精神的培养放在突出位置[1]。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是引导大学生在校期间进行初步科研训练和创新实践,在导师指导下通过自由选题、自主实施和团队合作来完成项目,进而使所学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得以综合应用。本文以亲自指导和参与的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为基础,结合相关调研就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实施与专业技能培养方面进行了有益地尝试和探索。
1 目前高校大学生专业技能培养存在的问题
首先,理论学习和工程实践结合不够紧密。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呈跨越式发展,从原来的精英教育逐步走向大众化,培养的人才更多是专业型、应用型人才。传统的教学模式常以书本教材为中心,学生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忽视到生产生活和社会实践中获得知识的重要性,致使实践动手能力较为欠缺,不能够学以致用来解决实际问题。虽然工科院校开设了一定课时量的工程训练实践,但多为通知性训练计划,和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结合不够密切。对于大三的学生,刚刚开始学习专业方面的知识,如果没有足够的工程实践训练方面的教学,很容易造成理论和实践的脱节,也让学生在专业技能上得不到应有的提升,应有的专业素养也得不到很好的继承发扬。
其次,本科生的专业技能培养较为欠缺。一方面,本科教育相对于专科教育或职业教育而言,对学生理论水平和科学思维的要求更高一些,而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方面较为薄弱,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目的性不强,也少有机会去使用和验证所学的知识,很容易产生枯燥感,缺少应有的学习动力。另一方面,随着知识和经验的不断积累,大学生的视野和想象力也开始丰富,逻辑思维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由于学生对各个学科之间缺乏合理的整合,对知识的掌握趋于僵化,对所学的专业技能运用缺乏灵活性。这既不利于他们创新意识的形成,也不利于探索精神的培养。
最后,传统的课程设计和实验不能完全满足专业方向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教材的知识结构日显陈旧,很多学生所学的内容,与生产现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在专业课程设置方面,很多所谓的重难点实际上早已边缘化,一些课程设计和实验所依托的平台也早已过时。在师资方面,中青年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力军,很多也是学术界的精英,掌握了较为前言的专业知识,但在教学过程中很大程度上受到教学大纲和课程安排的限制,无法及时全面地将最前沿的知识和理念传递给学生。虽然新知识孕育于旧知识,但对大学生专业技能培养一定要与时俱进,及时将最新的理念和最先进的技术传授给他们,让学生始终走在科技发展的前沿。
2 创新训练对专业技能培养的提升作用
教育部最新下发的交高函[2012]5号文件明确指出[2]:“通过实施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促使高等学校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增强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业人才。”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作为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之一,在提升学生专业知识技能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2.1 创新训练对专业课学习的辅助作用
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面向的是本科一至三年级的学生,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自由选题、自主完成有创新性的研究项目。相对于传统的工程训练项目,创新训练项目更注重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和研究潜能,培养团队协作精神[3]。创新训练为大学生提供这样一个机会,深入了解专业的研究领域和成果,自主去探索一些感兴趣的问题,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对专业的喜爱。
首先,对于专业课的学习更加深入。通过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的开展,可以让学有余力的同学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不仅帮助他们深入了解所学内容,还能够学习到前沿的一些研究成果。学生借助这个平台,可以在老师的带领下,通过自己学习思考、查阅资料,走访相关学者,及时跟上前沿的发展。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书本上的知识已不再是简单的公式和应用题,而是实在的计算过程和鲜活的实验数据,所学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也转化了学生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
其次,有助于学生的知识整合。大学阶段,学生往往要学习十几门专业课程,由于缺少必要的整合,导致学生机械片面的看待各科知识、思维方式单一、思考问题缺乏灵活性和全面性、处理问题的方式缺少新意和突破。通过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则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项目本身就不是单一学科可以解决的,必然涉及到专业内学科的交叉,甚至于其他专业的渗透。这就要求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的各种知识,并对所需的知识进行整合与升华;另一方面,通过团队的配合,成员之间既分工明确又取长补短,无形之中促进了知识的交流和整合。
2.2 创新训练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首先,创新训练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创新训练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更注重实践训练,强调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项目一般是在学生自身兴趣驱动和导师指导下自主申请和实施的,这促进了学生改变以往灌输式的学习习惯,转而初步形成基于探索的研究型学习方式。学生们通过研究、讨论,带着问题主动寻求并学习新知识。
其次,创新训练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在项目过程中涉及到的选题、项目组织、项目实施、接受项目审查、论文撰写、交叉学科知识补充、项目总结等复杂环节,每个过程的经历对于学生来说都是一种实践能力的锻炼,通过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契合达到实践能力的提升,体会创新工作的乐趣。这一过程中,学生掌握的解决问题方式与技巧也对其受益终生,比如检索有关资料,使用建模分析软件,社会市场调查和导师之间深入交流……这些收获将会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激发科研热情。
有了知识系统的深入和整合,有了实践能力的提高,创新思维的培养也就水到渠成了。学生从已有知识出发,通过不断地实践,将项目由计划变成现实,不断完善,不断修正。这一过程中,思维火花的不断迸发,师生之间的互相学习,对给定问题的多种解决方案……学生会在实践中体验到创新的喜悦和收获。
3 创新训练执行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是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举措,对于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创新人才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创新训练计划要想保质保量完成还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3.1 自由选题不易过大过难
选定一个设计合理、起点高同时难度又不大的实践课题,是创新训练计划能否顺利完成的重要保证,也是能否实现大学生创新训练目标的关键。选题过宽易导致研究项目难以完成,而选题过窄又不易实现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毕竟大学生参与训练计划的同时还在进行大学阶段的知识学习,难度高的问题只能是让这两者难以兼顾,同时学生也力不从心[4]。大学生创新计划选题在考虑大学生的知识广度和深度的基础上,还要遵循选题的学术性、实用性、创新性和先进性等基本原则,既要能锻炼学生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还要兼顾好计划项目的实际应用价值。
因此,创新项目的选题要做到易而新。学生在选题时,应根据自身的专业知识和兴趣爱好,对所选题目的研究领域和动向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和较清醒的认识。首先要查阅、收集、整理有关的资料,重点精读3~5篇好的与预选方案相关领域综述类的文章,并带着问题去查阅,例如:该领域所涉及的关键技术和关键问题是什么?实际应用价值如何等。这一过程中指导老师最好能够全程参与其中,让学生能够更恰当的选题,同时帮助学生对项目进行有效分解与具体化。
3.2 指导老师的指导和监督
尽管大学生作为创新训练的对象,但无论是专业知识还专业素养都还很缺乏,因此专业教师的指导和参与同样是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必不可少的一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发现有价值的科研课题、传授有效的科研方法、及时纠正科研活动中的偏差、规范指导学术论文的撰写。这对教师自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积极吸收和引进新的教育理念,丰富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善于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得益于教师的参与,学生的创新训练计划才具备足够的理论支撑和丰富的研究内涵。
当然,创新训练计划要以学生为主体,导师起到的主要作用是激发学生的思考热情和学习潜能。学生在与导师交流中要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自主寻求解决的方法,而不能一味依赖导师的指导。对于创新训练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和难点,教师应该做到心中有数,并能够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而对于项目的进展,要予以定期的检查和督促,以保证项目的进度。
目前一些教师存在着由于教学科研任务繁重、工作量较大等原因,对于指导学生完成大学生创新训练的投入很少、积极性不高的现象,学校应该考虑出台相关的政策予以激励。对于一些将现有成果直接教给学生的指导方式应该予以批评和较真,要“授之以渔”,而不能“授之于鱼”。
3.3 课程学习和创新训练在时间上的协调问题
参加创新训练的师生,有一个前提一定要重视:为了完成创新训练计划而耽误课程学习是要不得。高等教育阶段的大学生,学习依然是他们的重要任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基础教育,否则可能造成人才的夭折和损失[5]。因此本科生要树立正确的观念,打好基础而不是一味地空谈创新,舍本逐末的认为创新训练可以取代专业学习。
作为大学生的课外训练计划,时间的协调是不可避免的。在认清课程学习和创新训练的关系后。笔者也将分享一些自己的心得体会。首先,要把创新训练计划的过程具体化,制定出详实可行的时间表,然后逐步执行。学生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计划,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整块时间可以试验成果,零碎时间则可以查找资料分析数据。这样做不仅可以保障项目进度,也可以保证学习的不间断。其次,成员内部也要分工明确,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劳动,提高时间的利用质量。要能够利用好节假日,集中时间解决大问题,突破难点。指导老师和负责人要能够做好督促工作,避免出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情况。其实,我们在专业课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项目中的问题,这时就应该捉住机会深入学习,多与专业课老师交流,将专业课学习与创新训练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4 总结和展望
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旨在通过创新训练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一批拔尖创新人才。将理论与实践、学习与生产接轨,创新训练和专业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可以调动大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也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大势所趋。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创新训练与专业技能培养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为更好更快培养创新型人才有所助益。
参考文献
[1] 郭清,陈彦国.浅析高等工程院校的创新教育和能力培养[J].中国科技博览 2010(1):13.
[2] 教育部.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Z].教高函[2012]5号.
[3] 尹旭蕾,张磊,沈飞.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自主型实践模式探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3):9.
关键词:“国培计划”;高中生物;骨干教师培训;培训方案
中图分类号:G7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2)09-070-03
教师是进行基础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发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力量,提高教师整体水平与素质已成为全社会的普遍共识。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时期,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已成为十分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指出:要完善培养培训体系,做好培养培训规划,优化队伍结构,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国培计划”是《纲要》确定的重大项目,也是第一个落实出台的项目。为做好“国培计划”高中生物骨干教师培训工作,培养一批“种子”教师,同时也为探索生物教师培训的有效模式,我们在相关的培训需求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已取得的经验和成果,从研修目标的构建、课程内容的设置、研修方式与培训机制的创新以及培训效果的评估方面进行培训方案设计的探索与实践。
一、依据“国培计划”要求和学科特点,确定研修目标
“国培计划”的目标要体现“骨干、引领、示范”的作用和培养“种子教师”的宗旨。研修目标在整个培训方案的设计中具有纲领和指导作用。从根本上说,教育目标反映的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主观上的一种要求和愿望,具有主观性的根本特点,它决定着教育者的教育活动和价值实现。
对于生物学科而言,我们在对高中生物教育教学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以《纲要》精神为依据,确立了以新课标为学科基础,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原则,突出先进性、针对性与实效性,立足高中生物教育教学的实际,引导、激励、帮助培训对象在现有起点上持续发展,培养学员的创新精神与拓展能力,在教育观念、知识结构、实施素质教育教学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等综合素质方面有一个质的飞跃,使其在当地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改理念和培训教师中发挥带头作用,真正起到“骨干、引领、示范”作用的总目标。
为进一步深化总目标以便能够顺利实施,我们将其细化为如下七个目标:第一,通过课程研修,帮助高中生物教师扩大知识面,更新知识结构,了解现代生物学的发展趋势,深入理解高中生物学新课程中出现的新知识和新技术,提升教师的个人素养。第二,通过研修使受训教师能够对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和高中生物新教材有一个全面的理解,能够正确使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和高中生物新教材,并用课程标准指导教学,理清高中生物新教材的编写思路和教学思路。第三,通过研修使受训教师能够正确理解现代教育技术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和教学研究中的作用,能够将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到校本研修中,并在教育教学研究和实践中起到示范、引领和指导作用。第四,通过正规化的教育科研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与写作水平,提升教育科研成果质量。第五,通过参与式和体验式的学习,能够了解国内不同地区生物课程改革及教学的最新动态,认识差距,主动探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进一步研究和把握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实践活动,促进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第六,通过以问题为中心、以案例为线索的任务驱动式、互动交流式、经验共享式研修,使受训教师积极参与到研修活动中。在研修中开发并形成一部分优质课程案例资源和优质教研课题案例资源。第七,通过在高中生物学教学、实验和科研方面的培训,使学员具备相当的创新意识和开拓能力,形成和发展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能在当地生物新课程改革中发挥带头、示范和辐射作用。
二、根据新课程标准和骨干教师需求,合理设置培训课程内容
根据调查研究的结果,课程设置应当注重于更新知识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科研能力、拓展实验技能和促进专业发展等方面;同时根据“国培计划”的要求,培训中要培养一批“种子”教师,全面提高生物教师素质。因此,我们将研修课程分为六个模块,这六个模块是相辅相成的一个有机体,相互之间的交叉和融合构成一个完整的培训课程。
1.注重更新知识,强化生物学专业基础理论与科学发展前沿动态
“生物学专业基础理论与科学发展前沿动态”模块的主要目的是完善高中生物教师的本体性知识结构,让学员了解生物学科最新发展动态,这样有利于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拓展思维、培养创新精神。
2.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促进中学生物教师专业成长
根据“国培计划”的要求,“种子”教师在接受继续教育和培训的过程中,不仅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教学技能,还要学习如何培养青年教师的课程,理论联系实际,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和新课程的要求,切实加强对年轻教师队伍的培养力度,努力提高生物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同时这也符合“国培计划”的“引领示范”的宗旨,对促进生物教师队伍的整体建设和发展有着积极的价值。
3.提高教育理论水平,改进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性教育
“高中生物新课程教育理论与方法、教学与创新教育”模块以受训教师为本,以促进受训教师专业发展为导向,以受训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为中心,以教学案例为线索,以受训教师的发展为目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来阐述生物教育教学的问题。
普通话测试培训课程是使普通话测试顺利进行的保证,是实现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手段。目前,这项工作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随着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向社会各行各业的推广,普通话培训课程的内容扔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这主要表现为:目前的培训内容主要是依据国家语委编撰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各地在大纲的基础上针对方言特征编撰了一些地方教材,如湖南省语委组织编写了《湖南普通话水平训练与测试》。这些教材的内容主要包括普通话语音理论知识、方言与普通话的对应关系及针对某方言区人学习普通话难点音的正音训练、普通话测试朗读作品和普通话测试说话题等。毋庸置疑,这些内容的安排遵循了人们学习普通话的规律,对提高测试成绩有直接的帮助,但在培训时也容易出现这样一些问题:第一,培训时注重语言理论知识的讲授而不注意学员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教学与实际需求脱节,未能真正提高学员的普通话水平;第二,培训内容只注重讲述当地方言与普通话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的差异,而不注意引导学员去观察、思考语言习得的方法和途径,培训课只是满足于“鹦鹉学舌”的模式;第三,培训只注重正音练习而未能考虑行业差异对普通话培训内容的不同要求,造成千人一面的培训格局,不能满足社会各界依行业特点提升普通话的需求,影响培训效果。
在新的形势下,根据行业需求对普通话培训内容进行优化改革势在必行。我们认为只有在普通话培训中做到培训内容“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应试性”与“行业性”相结合,才能使学员“学有所得”、“学以致用”,满足行业的需求。
一、要满足各行业对普通话培训的要求,普通话培训内容必须调整更新
为实现普通话培训内容与各行业需求之间的顺利衔接,我们认为普通话培训内容应更具针对性和灵活性。所谓针对性,是指教材内容应该突出满足各行各业的需求这个中心,围绕这个中心来编写。除了向学员讲授普通话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之外,应该着重提高学员的普通话口语表达能力。总的来讲,规范性要大于学术性,这是由各行业的特点决定的。所谓灵活性,是指培训内容在保证完成基本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可结合行业特征,适当增加与行业密切相关的知识和用语,采用学员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讲解和训练,以满足学有余力和感兴趣的学员,满足行业的特殊需求,各章节都应该贯彻这一原则。为使普通话培训内容更好地与各行业的需求衔接,在培训中我们采用删、增、改的方法对现有教学内容做了以下调整:
(一)根据对各个行业的调查,结合普通话培训的目标和学员的实际需要,我们删去了现有教材中偏深、偏难、与行业需求背离、实用性不强的内容。例如,在教学中我们删去了声母的分类、音位、方言的记录和整理等理论性较强的内容。
(二)根据各个行业的实际需要,适当增加了部分内容。在对新闻媒体行业人员培训时,我们增加了媒体行业易读错、混淆字词表,吐字归音及语调训练等内容;针对公共服务行业的需要,我们编写了规范汉字和语用案例供培训时使用,在对公务员进行培训时编写了《常见公务用语手册》等。这样做的目的是扩大学员的视野,增强学员的行业意识,引导学员根据行业需求加强语言训练,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三)根据我们事前的调查结果,本着谨慎认真的态度,我们将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做了一些修改。例如,在对新闻媒体从业人员进行训练时,对“读单音节字词”的要求,不仅要求其声、韵、调准确,还要求其能结合行业特点用吐字归音的方式将每一个音节读得字正腔圆,否则即评为不合格。在朗读训练时,不仅要求其做到语音准确、朗读流畅,还要求其能运用正确的语调声情并茂地进行朗读;在说话部分,除要求表达流畅、字音准确外,还要求其说话有感染力、逻辑性强、观点鲜明。这样,书本上的知识就不再枯燥,学员在学习时也能时刻牢记自己的身份及本行业对语言表达的特殊要求,增强了职业意识,提升了专业水平。
二、要实现普通话培训内容与行业需求的顺利衔接,普通话培训教学必须改革教学方法
(一)普通话培训教学要重视实用
对大多数学员来说,他们并不期望通过培训获取更多的语音理论知识,他们来参加培训的目的十分明确,那就是能通过培训纠正语音,提高普通话表达能力,以便在工作中有更好的表现。为了满足学员的这一需求,在授课时我们要注重突出基础知识,突出实用性内容,淡化理论色彩,遇到非讲不可的理论,也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话语进行阐释,化复杂为简单,以使学生能够接受。同时结合课程特点,注重加强语言实践训练。例如,语音部分,我们要求学员分析其方言与普通话的语音差异并设计了大量的发音练习,以帮助学员纠正方言。
(二)要将普通话培训落在实处,必须创设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为了更系统更快捷地在普通话培训教学中取得较好效果,在教学中我们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评——授——用——悟”,即提供实例由学员评析——教师讲授相关系统知识——学员当堂实例训练——学员教师共同讨论运用中的得失以及改进的方式。以“朗读”部分教学为例:教学时首先提供两段朗读录像,要求学员分析其优劣,进而总结朗读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运用讲授法介绍朗读的基本要求和语调运用技巧。在讲授过程中,教师将部分与行业相关的文章内容作为练习材料提供给学员,要求他们根据所学进行练读,在具体的运用过程中掌握朗读的技巧。最后,教师提供一个典型综合材料要求学员根据所学分析并朗读作品,共同讨论练习过程中是否消化本章节知识、如何改良等,进而要求学员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这种模式符合现代教学理念,为普通话培训教学如何为各行各业服务走出了一条可行之路,受到各行业培训学员的普遍欢迎。
总之,要使普通话培训真正满足于各行业的需求,要真正实现通过普通话培训提高全民普通话水平的目标,普通话测试员必须转变观念,将关注的目光更多地投入到各行业对普通话培训不同的需求上来,只有这样,才能使普通话培训内容切合各行业的要求,并使普通话培训和测试深入人心。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语言文字应用研究立项课题《基于行业需求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课程教学内容优化研究》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XJK012BYW002)
湖南工业大学2011年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立项课题《现代汉语教学与学生汉语口语应用能力培养研究》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2011C06)
参考文献:
[1]姚喜双.普通话水平测试概要[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方红珊.香港普通话教材研究[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04,(04).
[3]刘大为,巢宗祺.两种能力的课程分化——关于“现代汉语”教学改革的思考[J].语言文字应用,1995,(02).
[4].普通话水平测前培训问题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