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开题报告的基本思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该课题于2009年5月获国家社科规划办评审立项。课题立项后,课题组进一步搜集研究资料,为课题开题做了充分的准备。2009年9月20日,课题组邀请有关专家学者举行了开题报告会。时任临市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丁凤云主持报告会。韩延明作开题报告,对该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与研究意义,研究的主要内容、基本思路和方法、重点难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以及保障条件、研究方案等作了介绍。赵明义、包心鉴、王韶兴、李永清等知名学者参加了报告会。与会专家学者对以沂蒙精神为典型研究红色文化给予高度肯定,并分别从内容架构、研究方法等不同角度对课题提出了建议。
开题报告会结束后,课题组吸收专家建议,对课题提纲进行了进一步完善,并分头对课题展开了研究。此后,课题主持人又多次召集课题组主要成员,对课题进展情况进行调度,集中解决课题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2011年12月,课题初稿完成。2012年3月,经课题主持人审阅,课题初步定稿,并进入结题审批准备阶段。之后,为进一步征求专家意见,课题组于2012年5月18日与光明日报共同主办了“沂蒙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研讨会”。研讨会上,李景源、薛庆超、谢春涛、李庆田、杨凤城、马学强、王守光等省内外知名学者分别作了精彩的主题发言。2012年6月,课题最终定稿,并报国家社科规划办委托单位山东省社科规划办办理结项审批手续。
课题最终成果分为六章,分别论述了“红色文化”、“红色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红色文化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中的作用”,以及“红色文化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思路、方法与机制”等重大问题。本课题认为,红色文化见证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光荣历史,红色文化资源内容生动,感染力强,在价值观教育方面具有极好的说服力,是应对西方敌对意识形态侵蚀,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吸引力的有效武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需要创新红色文化资源开发机制。课题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发掘出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新载体。课题深入研究了红色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要素、互动关系,提出要深入挖掘、提炼红色文化资源,构建科学、适时、系统的红色文化教育内容体系,从而为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找到了生动载体。二是开拓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新路径。课题提出,要打破各地分割式研究红色文化的传统模式,加强全国红色文化资源的系统性研究,实现各地红色文化资源的整体效益;要变过去相对单一的红色文化资源保护模式为挖掘、保护、整合、创新、运用为一体的新模式,不断把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时代性教育资源。要研究建立红色文化精神产品体系,打造红色文化精品;研究构建红色文化的文化产业体系,建设富有吸引力的实践教育基地;创新传播方式与媒介,实现红色文化的有效传播与渗透。三是构建了全方位覆盖、多渠道渗透、情与理交融的红色文化教育新模式。课题提出,要坚持政府、学校、家庭、社会等渠道的充分结合,建立全方位覆盖、多渠道渗透、情与理交融的红色文化教育新模式。要遵循政府倡导、学校主导、家长辅导、社会疏导的原则,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以实践育人为基本导向,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发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实践活动。通过纪念、瞻仰、慰问、走访、座谈等形式,持续不断、广泛深入地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总之,本课题深入研究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间的关系,架起了二者之间的桥梁,丰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载体,拓宽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思路,对意识形态主管部门进一步认识红色文化的丰富内涵,更好地发挥红色文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毕业设计;教学质量;质量监控
作者简介:陈明军(1962-),男,浙江嵊州人,浙江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电气工程系主任,副教授;罗攸宏(1961-),女,浙江瞿州人,浙江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实验师。(浙江杭州310032)
基金项目:本文系浙江工业大学教改基金项目(项目编号:JG10814)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8-0032-02
一、毕业设计的地位和作用
毕业设计是大学生最后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实践环节,是大学生衔接学校和社会的一个重要阶段。它既是对所学理论知识的全面检验和总结,也是为增强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尽快适应社会奠定基础。毕业设计质量的高低是高校教学质量的直接反映。《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中指出:“毕业设计(论文)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毕业设计(论文)在培养大学生探求真理、强化社会意识、进行科学研究基本训练、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实践环节。”
二、毕业设计教学质量监控点的设置
毕业设计是经历时间最长,经历阶段最多,教学背景最复杂的实践教学环节。这个阶段如果质量监控环节设置不合理或监控不到位,会严重影响到教学质量。
从大的方面,按时间顺序,可把毕业设计分为毕业设计准备、毕业设计进行、毕业设计结尾三个阶段,各个阶段又可分为若干个点。
1.毕业设计准备阶段
在准备阶段,可把毕业设计分为以下几个点:
毕业设计启动的动员;毕业设计题目的酝酿;毕业设计题目申报,提交毕业设计申报书;毕业设计题目及内容审查;题目公布,供学生选择,召开双向选择会;落实题目选配工作,最后张榜公示;填写毕业设计任务书;审核毕业设计任务书;下达毕业设计任务书;指导教师给学生下达毕业设计进程安排和要求,安排指导计划。
2.毕业设计进行阶段
文献检索、外文翻译、文献综述报告;开题报告;毕业设计进行;毕业设计检查和中期答辩;完善设计内容;撰写毕业论文。
3.毕业设计结尾阶段
指导教师评阅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成果演示;评阅人评阅毕业论文;毕业答辩,评定成绩;上交材料。
三、毕业设计教学质量各节点的监控
1.毕业设计的准备阶段
毕业设计前期的准备工作是十分重要的。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优良的毕业设计一定包含一个充足的前期准备。
(1)毕业设计启动的动员。毕业设计的动员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必须坚持。动员分学院和系(教研室)二级,要让教师和学生都明确毕业设计的目的、意义、步骤和要求。系(教研室)的动员要着重针对自己的专业特点进行布置。
(2)毕业设计题目的酝酿。毕业设计题目的确定实际上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往往有的老师随便想几个题目就上报了,不进行深思熟虑,没有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这样会产生很多问题,如有的题目根本不符合本专业的要求,超出本专业的范围;有的年轻教师把读博士时的题目拿来给本科生做,题目难度过大;有的过于简单,工作量太少;还有一些题目多年重复使用。所以毕业设计题目的确定要求先在各研究所进行讨论,年轻教师的题目由老教师把关,题目要符合本专业的发展方向,也要把握好难易程度。
(3)毕业设计的申报。要求填写《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申报表》,做到一人一题,一人一表。申报表要阐明本题的目的、要求、内容、国内外进展、重点、难点、设备条件、对学生的要求等,为师生双向选择提供依据。
(4)毕业设计题目及内容审查。在各研究所进行出题把关的基础上,题目申报表汇总到系(教研室),由系组织专家小组对题目进行审核,对不符合要求的题目返还给老师进行重新命题,仍然不符合要求的不予受理。
(5)题目公布,供学生选择,召开“双向选择”大会。题目审核通过后,向全体学生公布,然后召开“双向选择”大会。每个老师要做好PPT,在会上每个题目有3分钟推介时间。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适合自己的题目是进行双向选择的最重要的目的。一般要求收集到1∶1.2以上的题目供学生选择。学生按兴趣排序选择3个题目,每个题目按学生选择的次序配制。当有多个学生第一志愿填报同一个题目时,才有老师的选择权,若第一志愿只有一个学生,不管该学生成绩如何,老师不得放弃,特别是学习较差的学生。所以双向选择主要是让学生有更多选择题目和老师的权利。
(6)落实题目选配工作,最后张榜公示。系主任(教研室主任)根据学生的志愿顺序进行选配。由于有重选,选配过程通常要进行多个来回,选配完成后在网上张榜公示。
(7)填写毕业设计任务书。学生选题完成后,教师要给每个学生填写《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毕业设计任务书可给出样板,内容、要求、条件等必须明确。任务书是学生最终完成毕业设计情况的依据,所以任务书中各项目内容要切实可行,难易适中。
(8)审核毕业设计任务书。对任务书提出的内容、要求、条件等内容及是否规范和可行由系主任(教研室主任)组织专家小组进行审核。审核通过,经系主任签字报学院主管领导批准才能下达给学生。
(9)下达毕业设计任务书。经审批后的任务书下达给学生,要求指导教师对任务书的每一条内容向学生交代清楚,学生按任务书规定的要求开展毕业设计,完成任务书规定的内容。
(10)指导教师给学生下达毕业设计进程安排和要求,安排指导计划。为了让学生有序按时地完成毕业设计工作,教师必须填写《毕业设计(论文)指导进程安排表》,进程表按周设置,写清楚每周要学生设计的内容,还可给出重点、难点和基本思路。
2.毕业设计阶段
在毕业设计开始后,教师要严格把握好各个环节。
(1)文献检索、外文翻译、文献综述。要求针对毕业设计题目涉及的内容,查阅相关资料,检索中文论文不少于15篇,英文论文不少于3篇,并写出不少于4000字的文献综述报告。翻译2篇英文论文,不少于2万字符。英文的原文必须是最近几年在期刊发表的与课题相关的学术论文。指导教师要对文献综述报告的格式和内容,英文翻译的质量严格把关。
(2)开题报告。要求学生制定好毕业设计的技术线路,明确设计的重点、难点及应对策略,时间安排,并写出4000字以上的开题报告,做好PPT,向指导小组作开题报告。指导小组应及时指出学生开题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指导。
(3)毕业设计阶段。这是毕业设计中最重要的阶段。在毕业设计阶段,指导教师除了对学生个别分散指导外,每周必须对学生进行集中指导,并填写《毕业设计(论文)指导记录》。指导时要求对学生前面的工作进行总结,存在的问题进行解答,对重点、难点进行分析,布置下面要做的工作。教师要随时掌握学生毕业设计的进程,避免学生前松后紧,影响毕业设计进程和质量。
(4)毕业设计检查和中期答辩。学校、学院和系对学生的文献综述、外文翻译、开题报告进行抽查,对毕业设计进程和指导情况进行抽查。督导组平时也要进行不定期的检查。
为了促进学生的毕业设计进程,对学生的毕业设计开展中期答辩,对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对进程滞后的学生发出警告,对不专心做毕业设计,进程严重滞后的学生取消毕业设计资格,以严肃毕业设计纪律,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5)完善设计内容。对毕业设计各部分和总体内容进行完善,对设计参数进行优化,在得到初步成果的基础上,尽量使设计结果达到最优。
(6)撰写毕业论文。设计完成后,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论文撰写,先写出论文提纲,经教师审核后开始写论文。要求论文结构严谨,层次清晰,语言准确,文字流畅,格式规范,设计图纸清晰正确。
3.毕业设计结尾阶段
(1)检查毕业设计成果,准备毕业答辩。由毕业设计答辩小组成员按照指导教师任务书给定的任务检查其完成的情况,学生要对其设计的成果进行实物演示,教师对其成果进行点评,并填写《毕业设计(论文)成果演示记录》。
(2)论文评阅。学生论文先要交给指导教师阅读、修改、评定,填写《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评语》,然后交给答辩小组的其他老师进行评阅,填写《毕业设计(论文)评阅人评语》。
(3)毕业答辩,评定成绩。学生的毕业答辩是毕业设计的最后环节,学生的毕业设计成绩主要由以下各方面综合评定:文献查阅与综述、外文翻译、开题报告、中期答辩、成果演示情况、论文(设计说明书)质量、答辩情况。论文(设计说明书)又从技术水平与实际能力、成果的新颖性、论文撰写的质量等各方面评定。小组优秀的学生一般还要进行一次大组答辩,最后确定毕业设计真正优秀的学生。对于小组答辩不及格的学生,还有一次大组答辩的机会,最终确定其能否通过。
(6)上交材料。将论文装订成册,同时将文献综述、外文翻译、开题报告、任务书、进程表、指导记录、演示记录、指导评语、评阅评语、答辩记录等附件装订成册,上交学院保存。
四、结束语
相对于理论教学,毕业设计进程中背景比较复杂,学生的心态比原来也已经有很大的改变,考研、就业等一些现实问题困扰着他们,指导教师自身也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繁多,因此毕业设计各个环节的监控显得更为重要。按照文中的监控点严格把关,不断采集、反馈和改进,毕业设计的质量将会得到良好的保证。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第六届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上、下集)[C].哈尔滨,2009.
[2]教育部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第七届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济南,2010.
[3]景志红,于晓红.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8,(4):32-34.
单片机综合实验报告格式(在所做过的实验内容里挑选一个自己最有收获,最有感想的实验内容)综合实验报告标题(可与实验名称不同)一、实验目的和要求。二、实验仪器设备。三、实验设计及调试:(一)实验内容。
生理学实验报告的写作写实验报告是对所做实验的再理解再创造的工作,是检查学生知识掌握和衡量能力的重要尺度之一,是今后撰写科学论文的初始演练。(一)一般要求使用学校统一印制的报告纸。
电路实验报告要求同学您好: 电路实验课已经结束,请按题目要求认真完成实验报告,并要仔细检查一遍,以免退回,具体要求如下: 一、绘制电路图要工整、选取合适比例,元件参数标注要准确、完整。
科技实验报告一、定义与作用实验报告,就是在某项科研活动或专业学习中,实验者把实验的目的、方法。步骤、结果等,用简洁的语言写成书面报告。实验报告必须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进行。
计算机上机实验内容及实验报告要求一、《软件技术基础》上机实验内容1.顺序表的建立、插入、删除。2.带头结点的单链表的建立(用尾插法)、插入、删除。二、提交到个人10m硬盘空间的内容及截止时间1.分别建立二个文件夹,取名为顺序表和单链表。
化学实验报告格式例一定量分析实验报告格式 (以草酸中h2c2o4含量的测定为例) 实验题目:草酸中h2c2o4含量的测定 实验目的: 学习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定及有关仪器的使用; 学习碱式滴定管的使用,练习滴定操作。
构建学校德育管理与评价体系的实验报告一、问题的提出 (一)xx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可见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研究和构建学校德育评价体系,是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当务之急。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设计实验报告北方民族大学 大学物理实验(设计性实验) 实验报告 指导老师:王建明 姓名:张国生 学号:XX0233 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学院 班级:05信计2班 重力加速度的测定 一、实验任务 精确测定银川地区的重力加速度 二、实验要求 测量结果的相对不
电子商务实验报告电子商务实验报告 实验项目名称:企业信息化 实验目的:了解企业信息化的一般过程。 掌握企业信息化中企业领导的管理工作。 掌握企业信息化中一般员工的工作。
立体构成实验报告立体构成实验报告 立体构成的概念特征及作用: 立体构成是一门研究在三维空间中如何将立体造型要素按照一定的原则组合成赋予个性的美的立体形态的学科。整个立体构成的过程是一个分割到组合或组合到分割的过程。
测量学实验报告测量学实验报告 测量学(又名测地学)涉及人类生存空间,及通过把空间区域列入统计(列入卡片索引),测设定线和监控来对此进行测定。它的任务从地形和地球万有引力场确定到卫土地测量学(不动产土地),土地财产证明,土地空间新规定和城
诗词诵读基本模式研究实验报告《亲近母语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基本模式实践与研究》之子课题《诗词诵读基本模式研究实验报告》浩友慧全一、课题提出所谓儿童经典背诵,是指在0-13岁这一人生中记忆力最好的年龄段里,各国儿童们通过诵读古今中外最经典的篇章以达到文化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演示来了解弧光放电的原理实验原理:给存在一定距离的两电极之间加上高压,若两电极间的电场达到空气的击穿电场时,两电极间的空气将被击穿,并产生大规模的放电,形成气体的弧光放电。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避雷针一、演示目的气体放电存在多种形式,如电晕放电、电弧放电和火花放电等,通过此演示实验观察火花放电的发生过程及条件。二、原理首先让尖端电极和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的距离相等。
小学中高年级作文系列训练实验报告小学中高年级作文系列训练实验报告一、提出问题培养小学生的作文能力,是小学语文学科诸项任务中既重要又困难的任务。从目前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来看,仍存在着序列不明,路子不清,方法不当等问题,影响了作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网页制作实验报告网页制作实验报告实验一:站点设置一、实验目的及要求本实例是通过“站点定义为”对话框中的“高级”选项卡创建一个新站点。二、仪器用具1、生均一台多媒体电脑,组建内部局域网,并且接入国际互联网。
例谈科学探究实验与实验报告例谈科学探究实验与实验报告 山东菏泽曹县第二中学陈焘 摘要:科学探究实验是新课程着重介绍的知识点,同时又是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热点、亮点和难点。
数据库上机实验报告数据库上机实验报告试验内容1、数据表的建立基本表《简单的》带有主键带有外码约束的(外码来自其他表或者本表)2、数据表的修改添加删除列修改列属性类型添加删除约束(约束名)元组的添加,修改,删除删除数据表试验过程1、createtable
网络商务信息检索与利用实验报告网络商务信息检索与利用实验报告 实验项目名称:网络商务信息检索与利用 实验目的: 1.了解利用网络进行资料检索的基本思路。 2.掌握利用网络进行资料检索的主要方法。
实验报告撰写要求实验报告撰写要求1.实验报告和实验预习报告使用同一份实验报告纸,是在预习报告的基础上继续补充相关内容就可以完成的,不作重复劳动,因此需要首先把预习报告做的规范、全面。
“小学教师心理素质优化研究”实验总结“小学教师心理素质优化研究”在我们实验点开展五年了。这个课题的实验,适应教育改革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在我们学区收到了比预期更好的成效,有力地促进了广大教师心理素质的提高,促进了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促进了全学区教
《聋校语文教学学生学习兴趣引导的研究》实验报告一、 课题的提出语文教学中聋生常表现出被动、进程缓慢、学不致用、厌学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最大限度地激发聋生尤其是后进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提高聋校整体教学水平至关重要。
SQL数据库制作考务管理系统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 掌握sql server的基本用法2. 熟悉掌握asp语言的应用3. 掌握asp的页面结构和内置对象4. 掌握asp与sql server数据库的连接和应用5. 掌握asp 另外一个重要的语言——javascript,并熟悉它的应用6.制作一个功能完善的考务
小学课题阶段实验汇报“信息”服务于“学科”“技术”致力于“教学”全面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 ——泰兴市泰兴镇中心小学“十一五”课题阶段实验汇报近年来,我校在“科研兴校、科研促教、科研强师、科研惠生”战略呼唤下,确立了“以教研带科
生物教学中引导学习教学模式的实验报告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生物新课程倡导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和探究性学习的课程理念。其中探究学习是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进行学习,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活动中获取知识,了解科学家的工作方法和思维方法,学会科学研究所需
校本培训课题实验总结报告范文三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指导下,经过语文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我校“自修-反思”式课题实验语文组取得较好的成果。现总结如下:自修反思课题实验使全组教师能积极自主学习、自觉更新教学理念。
书法教育课题开题实验报告一、开题背景:1、《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思想、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
电子政务实验报告通过短短一学期对电子政务这门课程的学习,我学习到了很多。在实践学习中,我基本掌握了电子政务操作平台,在理论学习中,对各国的电子政务的发展有了了解,对电子政务的整体有了认知。
中小学生班级群体心智潜能开发实验报告我区心理教育专业委员会报经阳泉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立项的《中小学生班级群体心智潜能开发研究》实验课题,经过XX年6月至XX年年6月的三年时间的实验。
《心育知识与技能在学校中的应用研究》实验报告主题词:心育知识、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渗透 XX年7月始,我们在全县21所中小学校中进行了“心育”综合实践活动实验,该实验在XX年经教育部规划课题总课题组批准,被确定为全国教育科学研究“十五”规划重大课题子课题,此课题经过四年的实
节能照明灯安装实验报告为了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节能生产,有效控制生产成本,努力提高经济效益,经采油厂生产运行科安排,在xxx采油大队开展陕西省中生科技有限公司节能照明灯实际节能实验,现将安装实验结果报告如下:一、安装基本情况2010年6月
英语课题组阶段性实验总结紧张、忙碌、充实的一学期结束了。回顾这一学期的实验工作,我们课题组在学校领导的关怀指导下,在教导处的直接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明德项目组对实验的总体要求,狠抓攀登英语课堂教学研讨,努力提高实验老师的业务水平,切实提高攀登英
“自主、合作、探究”有效学习方式研究的实验汇报一、问题的提出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学习与探究创新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以往教学中,我更多的关注的是学习结果,对学生学习策略、学习方式关注过少,重视传授数学知识,忽
“兴趣作文教学法”课题研究与实验工作报告“兴趣作文教学法的研究”课题XX年2月被立项钦州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c类课题,在此之前两个月我们成立课题组。当时存在着底子薄,基础差,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的不利局面,课题组全体成员摸索前进,举步维艰。
探究蜡烛实验报告探究实验名称: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探究实验目的:对蜡烛在点燃前、点燃时和熄灭后的三个阶段进行细致的观察,学会完整地观察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实验用品:一支新蜡烛、火柴、一支干净烧杯、水、水槽、澄清的石灰水、一把小刀。
初中科学实验报告蜡烛吹不灭思考: 用力吹燃烧的蜡烛,却怎么也吹不灭。你知道怎样做到这一点吗? 材料:1根蜡烛、火柴、1个小漏斗、1个平盘 操作:1. 点燃蜡烛,并固定在平盘上。 2. 使漏斗的宽口正对著蜡烛的火焰,从漏斗的小口对著火焰用力吹气。
关键词:电子信息类;实践教学体系;创新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9-0150-02
电子信息类专业是一门要求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动手实践能力强的工科应用型专业,尤其是实践性教学环节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更为关键。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讲授知识性,并不注重学生的实操能力,而企业真正需要的是实用型人才。因此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应采用实践教学的教学方式,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目标才能适应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一、实践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
根据电子信息类学科实际和专业特点,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对电子信息专业的兴趣,熟练掌握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增强专业实践动手能力,其中该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如表1所示;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精神、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提高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塑造初步的创新能力。
二、实践教学体系内容
通过对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深入研究,提出建立由“课堂实践教学+专业独立实践教学+综合创新实践”构成的开放实践教学体系,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和自主性实验的比例,增加实践教学比例到27.7%,以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1.课堂实践。配合课程理论教学,加强学生理论知识的理解,初步应用该理论知识,掌握实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课程实践。课堂实践教学主要包括大学物理实验、电路分析实验、电子电路实验、单片机实验、高频电路实验和其他专业方向课程实验等。
2.专业独立实践教学。主要包括专业见习实习、专业实训、设计教学三部分。专业见习实习,以学院为单位组织学生参观企业和进入企业实习,邀请企业和行业专家和工程师给学生授课和讲座,拓展学生对专业的认识,提高学生对专业的兴趣,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专业实训,主要包括校内外的实训,实训更加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强调学生实训中的过程考核;设计教学是综合应用已学的专业知识,以解决问题为主要目的实践教学活动。
3.综合创新实践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道德意识为主要目的科研训练、课外科技活动、社会实践和社会公益活动。
三、实践教学的实施
“课堂实践教学+专业独立实践教学+综合创新实践”构成的开放实践教学体系,具体实施时间安排和内容如表2(见下页)所示。
1.课堂实践教学的实施依托基础课教学实验室和专业教学实验室进行。具体时间分布主要和培养方案相应课程对应,与理论课程同步进行,实验指导老师由理论课老师和实验室老师共同担任。
2.专业独立实践:专业见习、专业实习、专业实训、设计教学,分布在大学1―8学期,其中具体如下。
专业见习:专业见习,主要以学院为单位组织学生参观企业,观摩企业生产线,了解企业运作,感受企业生产环境,学生完成实践报告。
专业实训:包括电子制作实训、PCB和SMT实训、智能家居系统实训、LED封装技术实训(选修)和风光互补技术实训(选修)。
①电子制作实训。训练学生电子元件识别、焊接、拆卸和安装,设备的调试等方面,完成3个完整的小系统,比如“叮咚”门铃、彩灯控制、直流电源或音频功率放大器。②PCB和SMT实训。培养学生掌握电路板设计和制作的生产流程,电路SMT贴片流程。要求学生独立利用PCB和SMT实训设备,完成PCB制造工艺中的各个流程包括激光底片输出、数控钻孔、金属化孔、线路成型、阻焊与字符印制、阻焊防氧处理、PCB成品检测等,以及电路SMT贴片流程。③智能家居系统实训。主要锻炼的是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的技能。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设计想法改变房间的监控参数,可以将房间里的各种电操作,通过手机APP进行控制和访问,比如:空调控制、灯光控制、窗控制等。该实训主要锻炼学生的系统设计、APP编程、系统调试、故障排除、网络配置等置等动手能力。④LED封装技术实训(选修)。通过实训主要使学生掌握普通发光管和大功率发光管封装的一般流程,并且能够熟练操作手工制造发光管所需要的各种设备,要求学生能够解决制造过程中出现的应急问题,切实提高学生的市场竞争力。⑤风光互补技术实训(选修)。通过该实训使学生掌握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基础理论和原理,以及风能、太阳能并网运行实验系统的大部分控制过程。
专业实习:是大学四年本科学习的综合知识检验和训练学生综合应用的知识的必修环节。通过专业实习,使电子信息类的理论知识和实际联系起来,增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实际创新能力。
设计教学: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①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训练学生电路设计和单片机编程。要求学生利用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单片机原理和传感器原理等课程,设计一个完整的智能系统,比如数字温度计、数字万用表、数字电子时钟等。②毕业设计。实行导师制,借助指导老师的科研项目和自拟题目,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设计,要求学生在在第7学期完成毕业设计题目的选取和开题,在第8学期前8周完成毕业设计,同时准备毕业答辩。
3.创新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学科竞赛、课外科技活动、社会实践和社会公益活动。针对专业竞赛的竞赛种类繁多的问题,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学生大面积参加学院组织的电子设计竞赛、联动装置大赛等非师范技能竞赛,主要目的提高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和了解本专业,择优推荐参加校外学科竞赛,以扩大学生参与面。采取了校级、省级、国家级层层选拔推进的原则,通过学科竞赛,注重巩固和加强专业知识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
四、践教学实施效果
通过这几年的努力,完成了多个实训室的建设,包括PCB和SMT实训室;智能家居系统实训室;风光互补技术实训室;LED封装技术实训室。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力量有了明显加强,老师们积极参加教学改革,获得多项教学研究成果并发表10余篇教改论文。近4年来,获国家级二等奖4项、市级一等奖和二等奖若干项,通过一系列活动巩固了学生基础知识和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1]王金庭.刘伟.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设计[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1,8(6):191-192.
[2]王艳青,马向梅,安林丽.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0,(5):162-163.
[3]蔡国敏,王松峰.何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398:121-122.
Research on Implementation Scheme of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for Electronic Information Specialty
LUO Hai-jun
(College of Physics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Chongqing 401331,China)
关键词:成人高教;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改革;实践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我国教育事业迅速发展,成人高等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改中也得到改善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是新课改的重头戏,为切实落实新课改要求,相关教师要积极研究教学改革的具体方法,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努力提高成人高教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
一、改革思路
成人高等教学的专业教学改革应从实际出发,以实用为原则,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提高。首先要把握好成人高等教育的教育特色,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对象是有一定学习基础、教学经验的成年人,具备较高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强化对知识、能力的传授和培养,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发挥学员的能力优势,提高教学效率。对传统的课程内容要进行整改,适当删除部分陈旧课程,增加适应新教学环境的计算机应用课程等,教育技术和师范技能课程也要结合新课改要求,加入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方法内容。加强教学管理,提高师资队伍水平,全面提高成人高教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条件和教学环境[1]。
二、落实教学目标
(一)树立成人素质教育观念
成人高等教育不仅是对知识技能的培训,也包含素质教育综合能力的提高。一方面高度重视教育理论的教学和职业技能的训练,另一方面也注重对其科研能力的培养,使高教性和师范性相统一。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体系和技能培训体系,改革人才教学模式,使培养出的人才具有适应性和一定的超前性。将理论和实践相统一,培养具备先进教学思想、扎实教学技能、教育研究能力的高素质学员。
(二)修改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是对教学活动的指导性文件,通过修改教学计划对课程进行明确划分,突出公共课、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的特色,扩大选修课比例。完善教学体系,加强理论教学、强化实践能力训练,提高核心专业课的教学效率。
(三)重订教学大纲
成人高等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没有全国统一的教学大纲,各学院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结合成人教育特点,本着实用的原则制定合适的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是教学活动开展的方向指导、理论依据,对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任务等作出明确规划。在制定过程中要从成人高等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特点出发,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突出专业特色[2]。
三、教学内容改革实践
(一)教材选择
成人高等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材选择应也实用、适用为主,将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21世纪课程系列教材作为主要教材,积极引进获奖教材、推荐教材。也可以根据学院情况自编教材,自编教材要有侧重点,突出重点、难点,根据学院具体教学情况设定教材难度,让学生易于接受。
(二)课程建设
课程结构建设应在实际教学实践中不断调整,以适应实际教学需要。课程建设的基本思路是为学生提供完整的知识结构,突出专业技能和专业特色,强化核心课程建设,使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体系具备扎实的基础教育和特点突出的专业教育。
(三)狠抓教学重点
成人高教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内容重点是对学生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培养,应重视学生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开展相关教学活动。比如毕业论文就是对学生知识技能和科研能力的综合检验,学院应重视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答辩环节,从开题报告开始做好毕业论文指导工作,对学生的选题方向和毕业论文内容进行严格把关,让学生通过毕业论文设计真正提高知识技能的全面应用能力[3]。
四、教学方法改革实践
成人高教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方法应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改变课堂上教师的单方面灌输,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研讨,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科研能力。可以采取课堂讨论、观点辩论等形式,让课堂拥有更多的表现形式,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加强实践教学力度,以布置写作作业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科研兴趣,设置相关课题,在课堂上采取讲练结合的方式,在学生的练习过程中随时指导,提高学生的学术创作能力[4]。
五、教学管理改革实践
成人高教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改革的落实离不开教学管理改革。构建新的教学管理体系要符合成人高教学院特点,切实为教学改革服务。对岗位工作进行细化,规范岗位职责,合理调配资源,充实管理过程,建立管理评价制度,对管理工作质量进行监督,确保管理工作有效进行同时避免权力泛化、影响正常教学活动。
六、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成人高教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师资力量有助于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要做到合理搭配,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多吸收应届、往届毕业生,为师资队伍注入新鲜血液。同时重视老年、中年教育者的丰富教学经验,把成功的教学经验与先进的教学理念相结合,全面促进教学改革的进行和有效落实。
结语:
成人高教专业教学改革是一项复杂的任务,需要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管理方法等方面全面着手,让陈旧的教学体制焕发出新的教育光芒,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龚森.改革开放以来福建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研究(1979-2011)[D].福建师范大学,2013.
[2]蒋菲.新世纪中国课程与教学论的知识图谱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
[3]崔铭香.我国成人高教“普教化”问题的反思与改革[D].曲阜师范大学,2004.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的写法工作报告要对研究的全过程进行客观的、全面的、发展式的记录。它要综述课题的来源、目标以及为了达到目标经历了哪些阶段(从开题到实施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再到课题的阶段性总结和结束的时间与工作进展)、主要成果以及待继续研究的问题和对未来的展望。
它的内容应涵盖:
1、写清课题的名称、立项编号、研究经历的时间、从那几个方面对课题展开了研究并取得哪些研究成果,这部分主要说清楚课题的研究的线索。
2、组建课题小组,说明谁负责和实施研究。
3、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强调思想是灵魂的作用。
4、课题研究的步骤和采用的方法,这部分简明扼要就行。
5、提炼研究的结果并指出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6、研究的创新和意义。
7、课题变更情况的说明。
简而言之,工作报告就是说清楚谁在什么时间从哪些方面,采用何种方法获得了研究成果以及说清楚成果的表现形式。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范文“信息技术考试制度实施与学生信息素养相配套的实践研究”是xx省教育学会“十一”课题规划立项课题,又是本校重要研究课题。
本课题周期为两年(XX年1月—XX年2月),分准备、实施、总结三个阶段进行。由课题负责人张国栋校长,丽、屈建伟、孙文娇、贾新颖、陈笑竹、尹钰老师共同研究,目前课题研究研究完成了课题准备、课题立项工作,课题实施阶段、现在进入课题结题部分,自从立项以来,本课题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工作,作了较为广泛和深入的实践和探索,取得了明显的成果。
一、课题研究概述
将信息技术考试与学生信息素养进行整合,找到信息技术会考与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最佳结合点,形成新型信息技术课教学模式,编著信息技术考试与信息素养培养相统一的校本教材,提高学生信息素养。
(一)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 什么是信息素养,信息技术和信息素养的关系;
在20世纪80年代,信息素养是一种综合的能力与素质,随着时代信息化的发展,经过短短的几十年,信息素养的含义已很明确的演变成此时代的所需的一种品质与素养。
由此我们即可总结出新的信息素养的含义:信息素养是人认识、创造利用信息的品质和素养。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基本内容:信息道德、信息意识、信息能力。
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信息技术教育的根本目标。信息素养的培养实质上是要教会学生学习和再学习的能力,而且学会使用现代信息技术高效率地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学科课程教学为"主食"
学科课程教学是学生获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有效途径。开好《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是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主食",学生在学科课的学习中增加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储备,掌握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在课程教学中,采取"任务驱动"、"主题性研究"等教学模式与方法,加强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学科课程整合为"配菜"
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课程整合是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一条有效途径。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去学习其它课程,不但能提高其它学科的学习效率,而且对提高信息素养也起了不断补充和逐步完善的作用。
3、各种传媒为"佐料"
电脑报刊、杂志和相关的电视频道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只要我们正确地引导学生运用好这些资源,学生将受益非浅。
例如,如果学校给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班级规定了读报时间,让学生定期学习相关读物。若学生在学习《电脑小神童》,it行业成功人士的经历,以及对制造病毒程序人员的惩罚过程中,不断提高信息素养。
4、建好学习环境"生力军"
学校、家庭和社会是学生学习和生活不可分割的有机组合体,提高学生信息素养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多方面努力。
5、学校教育是"主力军"
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学校必须营造一个适合学生学习的良好环境--加强硬件、软件和潜件建设。由于对信息技术教育认识上的不到位,大多数学校只重硬件建设,忽视软件和潜件的发展,导致硬件设备成了摆设,信息技术教育成了口号,学科教学成了形式。因此,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必须加强"三件"的建设,三者缺一不可。只有"三件"齐头并进,才能真正形成信息化的教学环境。
6、家庭教育是"地方军"
现今,电脑进入了大多数家庭,家庭教育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地方军",我们通过"校-家"联合培养的方式取得了较好效果。
7、社会教育是"游击队"
社会培训可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我们可以引导对信息技术有兴趣的学生参加社区教育或少年宫的电脑爱好者俱乐部,鼓励他们参加少儿计算机水平考试,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实践证明,当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参加水平考试,拿到了证明自己学习水平的证书时,学习的兴趣更浓了,劲头更大了。这样,信息技术也实现了因材施教。
8、搭好学习形式"表演场"
若是脱离实际讲一些信息技术枯燥的理论知识,学生会觉得乏味,而且不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们只有以多种学习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其学习铺路搭桥。
9、建设生活应用"主舞台"
提高信息素养最终是为学生适应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基础。所以,教师在设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形式时,应尽量使学习内容与现实生活接近,让学生感受到信息技术中有生活,生活中有信息技术。
10、组织个性发展"分会场"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个性特长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为偏爱信息技术的学生提供一个展示才华的空间,是促进信息技术课程发展的必要形式和有效方式。
(2) 结合课例研究,如何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深入理解基本概念和规律,通过操作实践,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具体来说,应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评价、判断、组织信息的能力; 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课例的研究,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动态幻灯片>是选自xx大学出版的高中<信息技术>第四章第三节<播放效果>的内容.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初点具备利用powerpoint创作.编辑多媒体作品的能力,这节课是使演示作品由静态的变为动态,这样既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还可以对他们进行艺术熏陶.所以这一课采取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办法,实现学会学习.提高能力和陶冶情操的完美结合.
能过这个典型课例让学生能够对幻灯片中的对象设置动画效果并学会幻灯片设置切换效果.通过学生动手实践.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学生比较,表达,探究等方面的能力,并通过师生的互动交流,鼓励学生大胆探索,让学生享受到探索的乐趣,从而树立自信心;同学们之间交流合作过程中,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适时的提出愿望,将课堂内容进行延伸,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信息技术素养.
现在的高中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好奇心强,同时又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但多数情况下还比较肤浅和不够成熟,尤其对于一些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还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整体表线肤浅,不求甚解,老师点则通,不点则不通.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既要让学生敢于肯定自己的能力水平,也要让学生能够发现自身的不足.同时注重间接兴趣的作用,在平等才愉悦的氛围中通过联系生活和实践操作体会来实现对知识和能力的学习和掌握.
(3)落实《全日制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如何将建构主义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自主、探究、合作等新的教学理念应用于教学中,在提高信息技术会考过关率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进行了很大的调整,明确提出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既是新课程的基本目标也是总的课程目标。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如何实施信息素养?对学生能起到多大的作用?
信息技术新课标中对高中学生的信息素养具体要求为: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和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及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让学生通过合作解决实际问题,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内化信息伦理,使高中生发展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公民。
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要以学生为主体,所以对学生来说自主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自主学习必须以充分的信息资源作为保障,一本教材、一本教参、几本习题集是远远不能满足自主学习的需要的。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我国已经确定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了中学要将信息技术课程列入毕业考试科目,考试实行等级制,《纲要》从指导思想上确立了信息技术课的地位,突出了对信息技术课考查的操作方式(无纸化),侧重考查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纵观近几年的高中信息技术会考的模式,大致经历了从dos(笔试)到windos(上机操作)的一个过程,形式上立足于计算机网络,采用工作站/服务器的网络化模式,体现了对学生能力要求的发展性。这体现了信息技术教改的一个发展方向,也预示了对学生信息素养的要求将越来越高。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肯定该课题在本校或本地区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即研究该课题的背景.以课题负责人为核心组建一个长期稳定不变的研究团队.确定总课题的研究目标,达成度及总体方案.以课题负责人具体分工落实各项研究任务.
2.结合本校,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在总课题的研究目标下确定自己的了课题,每一子课题都要有一具体负责人,由总课题负责人进行协调.子课题的研究提倡大题小做,以小见大,同样要有明确的目标和研究重点.
3.课题研究是一个长期.动态.复杂的研究过程,需要课题组全体人员创造性的劳动,持之以恒.团结协作才能达到课题研究的总体目标.要避免开题轰轰烈烈,过程冷冷清清,结题拼拼凑凑的现象发生.课题研究的过程重点要做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开展了课例研究。在课堂教学案例研究的过程中我们把握课例研究的基本思路把教学过程中发生的教学事件和处理的全过程如实记录下来,写成“案例过程”,然后围绕案例过程中反映出的问题进行分析或集体研讨,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以及值得研讨的问题,最终形成教学案例。具体地说,课堂教学案例研究经过前期准备、收集材料、分析研究、形成案例等步骤。
(⒈)前期准备。课题组成员认真了解当前教学的大背景,通过有关的调查,搜集详尽的材料(如阅读教师的教学设计,进行访谈等),同时初步确定针对课题案例的研究目标、研究任务,初步确定案例的体例、类型、结构等。还针对性地作一些理论准备。
(⒉)收集材料。收集充分的案例材料是教学案例研究的基础,课题组成员收集案例材料的具体方法有课堂观察、访谈与调查。⑴课堂观察。观察是一种较为基本和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在课堂教学活动的自然状态下,通过感官和辅助工具对师生的教与学行为和学生的参与状态等教学现象进行观察研究。收集课堂教学第一手资料,借助摄像机等作为辅助观察的手段,以提高观察的效果。在课堂观察中事先经过精心设计和组织,这样对教学情景的洞察可以获得一般观察无法达到的深度和广度,对观察的资料,逐字逐句整理成课堂教学实录、教学程序表、课堂教学时间分配表等,这样为后续分析案例提供详实的原始材料。
⑵访谈与调查。对一些课堂教学不能观察到的师生内心活动,如教师教学的目的、教学程度的意图、教学手段的运用以及教学达标的成效度等一些需要进一步了解的问题,我们通过与教师的交谈和学生的座谈,以丰富、充实课堂教学观察的材料;从这些访谈、调查的材料中,分析课堂教学的现象,发现造成各种课堂教学现象与教师教学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然后具体寻找在哪个教学环节中出现的问题,从中提炼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⒊)分析研究。围绕案例材料作技术分析,教师自己进行课后反思,围绕案例中体现的教学理念进行研讨,围绕教学理论进行阐释。注意对课堂教学作整体的考察和深层次的分析,体现案例真正的意义和价值。同时采用集体讨论的方法,发挥教研组等集体的作用,集体攻关,分工合作,共同研究。进行文献分析,文献分析是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从过去和现在的有关研究成果中受到启发,从中找到课堂教学现象的理论依据,从而增强了案例分析的说服力。同时,通过有关教育理论文献的查阅,去进一步解读课堂教学的活动,挖掘案例中的教育思想。
(⒋)形成案例。在对案例材料作多角度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按一定的结构进行表述形成教学案例。撰写教学案例,经过以下步骤:撰写——讨论——修改——再讨论的多次反复的过程,不断完善。撰写案例做到目标明确,描述真实具体,情节合情合理,材料适当,案例构思巧妙,文字表达力求生动。
2、寻求信息技术考试与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最佳结合点。教学中力求将信息技术会考与学生信息素养并重,实现二者的相互融合、相互促进。
(1)以阶段性目的而言,信息技术会考是高中阶段计算机教育水平的衡量尺度,而且是最直接的尺度,使学生掌握考试的方法和相关知识无疑是重要的目标。就这一点来说,需要教师在宏观上先于学生完成对课程脉络的提炼,而这种精练的直接指向就是课程的考核内容,并把知识点形成知识体系;微观上,分清该课程知识的核心性知识和外延性知识的界限,以及两者的内在联系,理清形成知识体系的知识点各自的外延。
(2)在丰富考核点以提高知识含金量、丰富学生知识体系的目的下,在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下,又需要教师以点带面,将课堂内外打通,深入细致的了解该门课程的核心知识的具体应用状况,以及未来可能涉及到的更高层次的知识。
(3)由教师在课堂上先用能引起学生兴趣的相关话题引出课题,然后讲授核心知识,并且明确诸如哪些是考试重点内容等,再介绍相关的外延性知识,在介绍的同时,对前面的基础性知识点进行应用形的回顾,带领学生进行复习,这时学生的兴趣也应该随之达到新的峰值,随后做一些巩固性的练习,就会加强该知识的掌握程度了。这个方法看似简单,却实际上吸收了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优点所在,对教师备课以及备课之前的知识储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把师生比喻成金字塔,那么教师这个塔基的宽厚程度,就决定了学生这个塔尖的高度。
3、开展信息技术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课题组专门成立了信息技术兴趣小组,每周开展活动,涉及信息浏览、信息查询、信息的加工处理、信息的分析传递、信息的报告和总结等各个方面,其中结合学习、生活制作电子报刊、powerpoint演示文稿、网页设计、flash动画制作、图片处理等内容,是深受学生喜爱的内容,调动了大多数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运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提高了信息技术技能,培养了学生的信息意识,使不同爱好的学生能在不同的领域得到自主发展。并且在保定市、涿州市教育局等举办的中小学生电脑制作比赛中有几十名学生获奖。
4、根据《全日制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和xx大学版《信息技术》教材,结合学生的认识能力水平和信息技术会考大纲,自行编制符合教学客观实际需要的习题集。将《大纲》中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的要求、信息素养的培养落实、分解到各章节知识的学习中去,实现日常教学信息技术会考和信息素养养成的结合。
5、发表研究成果论文多篇:《浅议网络互动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基本要点》;《浅议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任务”设计》;《信息技术课上的提问设计》;《关于学生上网现象的思考与对策》;《浅谈“任务驱动”教学法》等。
二、课题研究主要过程
1. 组内讨论并确定课题
开题的方式一般是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由课题负责人报告课题研究方案,课题组成员进行讨论,统一认识,确定任务,明确分工。做好课题的选题、申报及立项、论证等工作。做好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和评选工作。组织课题开题,举办课题研究人员培训班,结合课题内容与本校课程改革的实际,对学校学生举办如学科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培训,增强对本课题研究意义的认识,进一步明确研究目标,掌握相关的研究方法,提高研究水平。
期间教师做好充分准备,教师通过相关的理论学习、转变观念。学生课外学习,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有意识的进行有意义的信息活动.。教师校本培训;软件、硬件设备的建设、维护。
2.查找资料
课题组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数据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
(1)怎么搜集资料
坚持围绕研究主题的指导思想,根据课题研究需要,设计资料收集、数据采集的计划;设计科学、明确的搜集资料的工具;采用适当的科学的方法,主要通过查阅文献档案、调查访问、发放问卷、实验观察、实验测试、学生作业等多条渠道、多种手段,传统手段、现代手段,广泛搜集能够反映研究对象实际的包括文字、实物、声像等各种资料;按计划进行收集和采集,力求收集基础材料,采集原始数据;注重资料、数据的客观性。
(2)设计调查问卷
一是题目,要与调查目的相符,不要给被调查者以不良的心理刺激;
二是指导语或说明信,包括称谓、调查目的、调查意义及与被调查者的利益关系、回答问题的要求、两方的责任,最后注明联系人、联系地址及电话等;
三是问卷的具体内容有事实问题、态度问题(意见、情感、动机、观点等);
开放式问卷,就是不事先给出问题选择答案有由问答者自己作答的一类问卷。这种问卷任由调查对象发表己见,更有利于反映真情,了解调查对象的独特观点、思想;但数据不标准化,处理就困难。对于不能用几种简单的答案就能概括清楚而要详加讨论的复杂问题,使用开放式问卷比较恰当。
2. 课题研究
通过开展信息技术与信息素养的相套的课题研究,使学习能够进入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交互学习状态。寻找信息化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最佳结合点,强调考核、考试形式多样化。以作品、论文,会考成绩作为评价标准。能够使用各种会考内容所要求的应用软件表现自己所要表达的信息。应考能力水平进一步步为营提高。
通过信息技术活动课外小组的实践活动使学习能够写出一定水平的论文,提高利用信息、收集信息、处理信息、传递信息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并能够掌握自主学习的规律。
教师通过编写适用于信息技术考试与信息素养培养的习题集,强化训练学生的应考能力。
4.进行资料整理并着手写论文
开展信息技术实践活动,从中进一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编著将信息技术考试与信息素养培养相统一的校本教材;发表有关研究成果的研究报告和论文;形成新型信息技术课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推广。提高教师新型教学理论与实践水平。
5.结稿
课题组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做好课题结题工作。并请领导对项目质量进行终结性测评。评选优秀研究成果,结集出版优秀报告及论文集。召开课题研究成果总结表彰大会,推广应用优秀研究成果。
最终成果:
1、学生会考及格率达到80%以上,
2、学生信息素养得到了提高
3、编著将信息技术考试与信息素养培养相统一的校本教材
最终成果转化:
1、学生能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
2、学生能熟练的使用word、excel、powerpoint等软件
3、学生能掌握网络的有关操作
4、学生信息素养有了提高,动手能力增加
5、形成新型信息技术课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推广。
6、提高教师新型教学理论与实践水平。
三、课题研究取得的成绩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取得了如下的研究成果。
1、论文:《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信息技术教学》发表在教育教学与管理丛书;论文《浅议网络互动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在信息技术优质课评比中获市级一等奖。贾新颖的论文《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基本要点》获市级三等奖。
2、优质课、教学设计:丽的教学设计《网页动画》获市级优质课评选二等奖;教案《函数运算》获市级三等奖;孙文娇的教案《excel入门》获市级教案评比三等奖;丽指导的作品《透视环境》获市级一等奖并获市级“三八”红旗手和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标兵”称号。
3、型课例、主题性学习网站:
典型课件《动态幻灯片》获保定市优质课评比中获一等奖;主题性学习网站《信息检索》获三等奖;
4、课件:《计算机硬件组成》在保定cai课件评比中获高中组三等奖;《flash动画制作—符号绘制》、《计算机病毒及其防治》、《internet基础知识》均获奖。
5、在XX会考中取得参考1194人、获a等为539人占参考人数45%,获b等为499人占参考人数42%,获c等为137人占参考人数11%,获d奖 19人占参考人数2%,其中优秀率为98%,不合格率为2%。
6、竞赛获奖情况:在XX年保定市中小学生电脑制作比赛活动中,教师丽、孙文娇、屈建伟、尹钰、陈笑竹、贾新颖获优秀指导教师奖;学生王凯军获高中组一等奖、殷跃、罗淼、于颢柏、侯颖、白玉宝获高中组二等奖、邢辰轩、赵晶晶、康举、朱祺龙、董昊铭、李栋、赵乾宇、马龙、景岩柳获高中组三等奖。
四、经验体会、问题与不足
更新观念 提高对信息技术课的认识
曾经作过一次书面调查,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认为信息技术课就是劳技课。在高考指挥棒下团团转的人们很难理解信息技术的普及对即将走进大学校门甚至社会的学子们有多重要。人的主观意识落后于客观现实,这是不争的事实,观念的更新十分困难,但要认识这件事很重要并不容易。在传授知识这方面,学校教育正逐渐失去优势地位。在中学中,计算机课程受到忽略的情况并不鲜见。
小平同志1984年就提出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做起。在信息时代,人们不仅要学习一般的知识,还应当学习和掌握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既是人们从事各种工作不可缺少的现代工具,也是当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逐步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网络环境通过人机对话和人工智能化,突出了学习的交互性,改变了世界了界限。从课程的发展的角度看,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的整合研究已成为当前课程改革的热点问题。因此,信息技术不仅只是中学的一门课程,还应该是学生终身学习的一种重要工具。作为学校更应看清形势,超前思维,树立现代教育新观念,积极创造条件,引进现代教育技术及现代先进教育设施、设备,加大现代教育技术推广和运用的力度。
关键词:科研;教学;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 X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16-152-02
1 教学与科研
教学与科研是高等学校最为重要的两项职能,是高等学校发展过程中一个永恒的话题。在不同的环境中,教学和科研的关系存在不同的特点。教学是科研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条件,有利于科研成果的进一步传播;科研是提高高校师资水平的重要途径,是培养新型人才的重要保障,也是推动学科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手段。但较长时间以来这两种职能之间存在着较大的矛盾,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比较普遍。如何协调二者的关系,既突出了教学的主旋律地位,又加强了科学研究,是目前高校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当今社会,无论是自然科学、人文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都在日新月异地发展着,大学教学内容要及时跟上这种变化。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二者相互结合共同发展是优化资源配置,发展科技和教育的最佳途径。积极投身于科学研究,紧跟国内外科研前沿,可使教师掌握越来越多的新信息、新知识,这样在教学中就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就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1]。
2 创新
创新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是人们为了发展的需要,运用已知的信息,不断突破常规,发现或产生某种新颖、独特的有社会价值或个人价值的新事物、新思想的活动。其实质是突破旧的思维定势和旧的常规戒律,发现新问题和解决新问题,从而以更少的代价获得更好的结果。创新活动的核心是“新”,它或者是产品的结构、性能和外部特征的变革,或者是造型设计、内容的表现形式和手段的创造,或者是内容的丰富和完善。从不同方向发现或提炼新问题开始,进而用科学的研究思维和研究方法来解决新问题,这就是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在高等教育中应当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近代以来人类文明进步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主要得益于科学发现、技术创新和工程技术的不断进步,得益于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实践中形成的先进生产力,得益于近代启蒙运动所带来的人们思想观念的巨大解放。可以这样说,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原始到现代的进化历程,就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不同民族发展的速度有快有慢,发展的阶段有先有后,发展的水平有高有低,究其原因,民族创新能力的大小是一个主要因素。进入21世纪,创新教育已成为现代教育的灵魂,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21世纪教育的主旋律。高等教育更应该重视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在教学中还原知识所对应的科学问题以及介绍问题的解决过程,加强创新思维的训练[2]。在环境科学专业本科教学中,将腐殖质对有机污染物在土壤界面传输影响机理的最新研究成果引入到课堂教学中,给学生讲解当今科学最前沿的研究热点,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意识。
3 教学与科研结合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要让学生懂得某些知识,而且还应让学生能真正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科研是教学中知识有效应用的最好锻炼,科研与教学有效结合能够加强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使学生对所学课程的理解进一步加深。在讲解《环境监测》课程第五章“土壤质量监测”的过程中,笔者尝试将自己关于腐殖质对有机污染物在土壤界面传输影响机理的最新研究成果融入到本科生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加深对书本理论知识的理解,扩宽学生的科研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土壤是由有机质、矿物、微生物、水和空气等构成的多组分复杂体系,有机质和粘土矿物是控制土壤中有机化合物吸附的两个最重要组分。相关研究表明[3],土壤有机质对吸附有机污染物起着决定性作用。但当有机质含量很低时,矿物对吸附的贡献则不能忽视,因而,越来越受到关注。可溶性有机物普遍存在于自然生态系统中,而粘土矿物作为土壤和沉积物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与可溶性有机物形成有机物-粘土矿物复合物。粘土矿物与可溶性有机物的反应会改变其表面特性和反应活性,进而影响污染物在粘土矿物界面上的迁移性。因此,研究可溶性有机物与粘土矿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促进我们加深对土壤和沉积物界面特性的了解,并且能够帮助我们进一步阐述自然环境中的污染物行为。对于该研究,环境科学专业的学生在平时的课本中只能学到一些有关土壤组分最基本的概念和性质,而对于各组分在有机污染物迁移转化中所起的贡献则了解甚少。通过对以上研究成果进行讲解,可以使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更加深透,对相关课程的学习更有兴趣,对前沿的科学研究形成一个初步的认识。有些大学生在本科阶段已经开始跟随老师做一些课题,他们急需了解相关前沿科学研究现状,在课堂教学中讲述相关科学研究进展,能够使其更快更好地融入到教师的科学研究之中。另外,将科研项目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可以让学生参与“真刀真枪”的科研项目,让学生自己设计可行的研究方案并实施,既培养了学生严谨认真的科研作风,又可让学生学会独自思考,解决科研中遇到的问题。科研项目与教学相结合,可让学生有更多机会直接参与科研项目立项的前期准备、开题报告、项目检查和项目结题等工作,从中了解科研工作的基本思路和工作方法,可大大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4]。
科研与教学相结合促进学生学习模式的实践,对转变教育理念,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都是非常有益的,同时也促进了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本文通过将腐殖质对有机污染物在土壤界面传输影响机理的最新研究成果融入本科教学作为具体实例,使科研与教学相结合,教学效果得到了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得到了锻炼,对科学研究精神有一定的感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科研与教学相结合,可以使对所学的课程进一步加深理解。一般来说,硕士的学习年限为2~3a,要学生在短时间内迅速掌握整个学科的知识体系是不容易的,科研与教学有效结合可以弥补这方面存在的缺陷。科研与教学相结合,可以加强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有助于学生获取相关专业更多、更前沿的知识与技能。科研与教学相结合,可以促使师生良性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思维。总之,科研与教学相结合,使学生尽早接触科研,了解从事科研的一般规律和方法,对于学生的科研素养、创新思维的培养以及教学效果的提升,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娄瑾,娄颖寅.“教学、科研、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探讨[J].高教高职研究,2013(14):162.
[2]秦瑞苗,张云婷,吴雨琼.浅析高等学校教学与科研的关系[J].科教导刊,2013(4):7-25.
关键词:德育德育体系德育网络德育顽症特殊群体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过程评价
一、分析德育现状,拓展德育课题
学校在规划重点课题“学校整体性德育体系构建研究课题”中,对“中学的德育现状究竟如何”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和深入的分析。调查分《教师问卷》、《学生问卷》和《家长问卷》,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选取双路中学原一年级173人,原二年级149人,原三年级165人;选取与学生样本相关的任课教师、班主任及学校德育干部、校领导25人。调查结果均通过统计对比分析。这项调查结果比较准确地反映了以前双路中学德育工作的实际情况,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学德育工作,提供了现时的着眼点和着手点。为此,我们对这项调查结果与分析特别予以总结。
调查结果1、德育要求缺乏一贯性
德育目标内容缺乏一贯性。德育工作必须要有明确的德育目标和要求,也就是说,通过教育要促使受教育者成长为具有何种道德品质的人。变动不居的德育要求,使得德育工作总是浮在表面,难以深入下去。如果倡导的德育目标总是变来变去,就很容易滋生浮躁的情绪和急功近利的工作作风。这种尚处于“他律”阶段的道德行为,一旦脱离了外在的控制,很容易倒退到最初的状态。
调查结果2、重智育轻德育的倾斜价值取向
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成了一种普遍的倾向。从过去的“只要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到今天的“出国热”、“电脑热”,人们的意识中或多或少都有些看重知识,看重分数的倾向。家长只关心子女的考分而漠视思想道德品质,高校录取新生也只看考分而淡化品德表现。社会需要、就业压力、高收入的回报,以及家长的投入与期望等原因,都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升学竞争的压力,这就使学校德育工作受到巨大的牵制。在很多学校,德育处于智育的从属地位,评“三好”常常是“一好”代“三好”,德育工作的整体性、完整性及渗透性都不能在学校工作中有所表现。因此,德育工作总是流于形式,而很少落实到学生道德行为的改变上来。
调查结果3、家庭、社会与学校德育步调不一
学校德育是德育教育最重要的方式。但是,学校内部的德育环境建设由于受物质条件的制约普遍比较落后。而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影视、娱乐场所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学生社会生活的领域迅速扩展,大量家长长期外出打工,单亲家庭的出现,无不使学生的成长脱离了家长的正确引导,这给学校的德育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学校德育侧重于正面教育,灌输的是真、善、美的东西,而学生在家庭、社会却耳闻目睹了许多光怪陆离、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这样,学生一旦走出校园,感受到多彩多姿的社会时,便会感到学校、老师灌输的思想信念、道德情操显得多么单薄、多么脆弱,以至于出现了“学校辛辛苦苦教育五天,抵不上学生回家两天”的状况。
调查结果4、教师思想不统一,共识没达成,德育体系没构成。
教师比较重视对学生进行道德知识的灌输和教育,忽视学生在德育中的作用,忽视作为独立个体,有着巨大发展潜力和个别差异的、有智慧的、有情感的人的存在,忽视了学生个人存在学生知、情、意、行不能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起不到共同发展的作用。各个环节、部门在对德育的认识上没有统一思想、达成共识,构成德育体系,形成德育氛围。
实验研究表明:改进我校的德育工作,重新树立学校在社会上的良好形象,已成为摆在面前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学校经过认真分析,确定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坚持德育工作前瞻性原则,“以人为本”,树立德育的核心地位,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确立“抓基础、严管理、重建设、讲实效、创特色”的工作思路,以整治学风,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为德育工作重点,逐步完善教师德育队伍建设,不断扩展德育的深度和广度,完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三结合”网络,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学校德育体系,实施德育的现代化、科学化,不断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二、建设教师队伍,形成育人环境
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引导者,在不断的探索实践中,我校逐步形成了以“学习研讨——实践体悟—反思重建”为主要抓手的新型教师队伍建设基本思路和策略。
1.抓学习研讨。“整体构建学校德育管理体系研究”推广实验,要求从校长到教师的整个教育观念进行全面更新,形成一整套以学生的终身学习和主动发展为基础、以生命观为核心的涵盖着目标、价值、对象、活动及管理的现代教育观念系统,并通过积极的研究性实践,将理念转化为校长、教师的不断创新的教育教学和办学行为。因此,学校提出了“以人为本、面向全体、立足终身、管有特点、教有特色、学有特长”的办学理念。
2004年刚进入实验,学校便把主要精力投入到组织教师系统学习构建学校德育管理体系的理论上。学校把我校的《学校整体性德育体系的构建研究》的开题报告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全部内容复印,装订成简易小册,发给实验教师人手一份。在经过了一个阶段的初步学习后,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学习和感悟的实效、进一步营造学习氛围、丰富学习形式,学校通过交流、辩论和研讨,起到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提高的学习目的。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校还组织了多次专题学习研讨活动。
2.抓实践体悟。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教学能力的提高,理论学习是基础和前提,但光凭看专著、学理论,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通过自身的实践和体悟,才能逐步达到观念的内化和迁移,并将内化了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育教学行为。因此我校实验课题开题以来的推广实验中,十分注重抓教师的实践体悟,一方面充分关注日常的课堂教学,通过班级的班团活动来具体指导和掌握教师日常德育管理实践的状况;另一方面,学校经常开展各种形式的专题研讨活动来强化教师的实践体悟,每学期以学科组为单位开展一项专题研讨,人人上德育研究课、个个班级召开主题班会,丰富的经常性的有指导的实践活动,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了坚实和宽阔的舞台。
3.抓反思重建。“学校整体性德育体系的构建研究”非常注重教师反思和重建能力的培养。主动的反思习惯、良好的反思和重建能力,是教师自我持续提高与主动发展,成为“智慧型”新型教师的一种重要途径。我校将培养教师的反思和重建能力与学校的德育管理工作紧密结合,作了积极的探索:一是进一步完善了学校不仅是育人的主阵地。而且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学校注重研究新时期校园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以及教育发展的规律,研究学生的特点和成长规律;二是根据教师上交的“德育教育反思笔记”,校实验指导小组及时发现和捕捉教师实践研究中的“亮点”,并帮助其总结,形成案例或课题,开展个人特色项目的研究;三是充分发挥教研组在培养和提高教师反思重建能力方面的独特作用,在组内积极倡导经常性的集体反思和重建,并根据实验过程出现的问题确定新的课题研究,为德育课题研究提出了更多新的内容,学校各实验教师向学校课题组申报了14个子课题,研究的范围涉及到学校德育管理的各个方面。形成了良好的育人环境,因此学校课题指导王贤银校长提出了“让校园充满教育,让教育充满思想,让思想充满智慧,让智慧促进发展”的教育思想。
三、形成德育体系、完善德育网络
在德育管理过程中,学校始终以全员育人为最高的目标。学校不断完善“健全网络——树立形象——升华精神——培育人才”的育人过程。德为人之魂。德育为立校之本。德育教育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德育工作中;学校健全了“一套班子十条线”的德育工作网络:“一套班子”,即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即校园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全体成员),校长为组长,对全校德育工作负总责;“十条线”是:①校长——政教----班主任一一学生一条线;②校长——政教——文明岗——学生一条线;③校长——政教——班委会——学生一条线;④校长——团委——团员同学——学生一条线;⑤校长——教导处——科任教师——学生一条线;⑥校长——住管员——学生一条线;⑦校长——值周教师——值日教师、楼层值周教师——学生一条线;⑧校长——总务处——后勤工作人员——学生一条线;⑨校长——家长委员会——社会人事——学生一条线;⑩校长——法制副校长——社区——学生一条线。这个德育网络对全校师生施以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式的管理和自我管理,教育和自我教育;收到了全方位育人、自觉育人的良好效果。到目前为止,学校已初步形成了全员自觉育人的良好氛围和风气。
四、充实课题内容,探索德育举措
1、抓班风、学风的整顿与提高
(1)结合我校实情,制定我校“校风学风整顿提高活动月”实施方案。通过一段时间的实施,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校风已得到根本性的扭转,但我们共同认为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特别是学风,没有真正落到实处。为此,我校又开展了学风达标活动,让我校的班风学风建设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2)结合校风学风整顿情况,制定了《双路中学学风达标活动方案》。针对校风学风整顿的状况,制定了《双路中学学风达标活动方案》。我校学风达标活动正在实施当中,我们相信,通过我们师生的共同努力,经过上述方案的实施,我校的班风、学风定能上一个新台阶。
(3)利用习会,学习我校自编的德育教材。《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德育小故事》《感悟人生》《社会经纬》《礼仪教育》等。
(4)加强班会课的研究,突出班会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找出德育顽症,关注特殊群体
1)研究父母外出打工及单亲家庭学生、突出生的状况。
由于地方经济的发展不好,农民的生活水平较低,为了生活,许多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家里只留下老年人和孩子,这些孩子我们称之为留守儿童。由于家庭教育的缺乏,这些孩子已成为学校管理的一大顽症,在校突出生往往就是留守儿童中的一个群体。为此,我校把父母外出打工及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和突出生的教育作为一个专题进行了研究。
我校在校学生共463人,父母外出打工及单亲家庭学生人数为170人,占在校生的36.7%,个别班达到30人,占53.6%。
通过我校的课题组成员共同分析,一致认为父母外出打工及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存在以下不足:
①家庭教育的现状令人堪忧。在教育过程中受社会原因、教育原因、家庭影响等多方面原因,家长在培养孩子过程中表现出了溺爱型、专制型、放任型、期望过高型等。
②由于种种原因,造成孩子存在人格缺陷。如因贫穷带来的自卑而又敏感脆弱的性格;因教育失衡而导致的品质退化;因教育手段落后,信息闭塞而导致的心理失衡;封闭的环境导致的视野狭窄,思想保守宿命。
2)配合班风、学风的整顿与提高,针对突出生、父母外出打工及单亲家庭学生制定了一系列的转化、管理、教育方案。
1、通过师生共同评定,确定突出生。通过调查,确定父母外出打工及单亲家庭学生。
2、针对突出生的个性,做个别研究,对症下药。分析中学生的问题,也要像医生治病,诊断准确,然后才能对症下药。现在的社会是开放的社会,家庭、学校、社会中的各种因素都会影响他们的身体心灵和思想。其实,中学生的许多问题,往往可在家长身上或其他方面找到原因。俗语说的“有其子必有其父”。若一味追究学生的责任,往往会陷入与事无补的窘境。问题的原因找准了,解决起来就能做到有针对性。这里必须强调的是,家庭教育有规律,但没有人人适用、一用就灵的绝招。因为,每一个学生,每一位家长的情况(身体、心理、个性、思维等)都是有差异的。即使是一种好方法,不同的家长用于不同的学生身上,至少也要做一点因人而异的变动才能奏效。
3)联系家长,家校联合,共同加强对学生的管理。
1)家长联系,共同研究学生的个性及成长过程,分析其心理特征及行为特点,以便对症下药。
2)对特殊学生,发放家校联系单,每周五在校由班主任签名,反应该生本周在校情况,回家后由家长签名,说假期在家的学习及表现情况。
3)引导学生每周做好自查自纠,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具体的目标及措施,对上周的情况加以小结。一式两份,一份班主任签名,带回家与家长见面,家长签名,以便家长了解学生在校的情况,家校联合,共同教育。一份上交政教处存档。
4)教给家长科学的育人方法,尊重理解与严格相统一,对于家长来说,不要求每个人都成为教育专家,但需要家长们能了解孩子成长发育中的规律,不然往往会做出一些违背教育规律的事情,产生不良效果。要引导孩子接触优秀的文艺作品,使孩子得到美好与享受,针对年龄观、审美观。和孩子共同制订新学期新打算,探讨如何交友问题及良好的学习方法等。
六、改革德育教育方式,初探德育过程评价
1、摒弃枯燥乏味的说理教育,我校组织了一系列的较为实用的德育教材,《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德育小故事》《感悟人生》《社会经纬》《礼仪教育》等。利用习会时间,专心学习这些德育教材,然后组织学生写心得体会,通过这些活动,受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
2、改变传统的德育评价为期末一次性评价为月评,实行过程性评价。以便学生对自己的日常行为做好自查,及时调整不当之处。并制定《双路中学学生思想品德行为素养评价表》。
3、改变传统的表扬模式,将榜样与进步并重。每月一次的月评后,由班主任及全班同学推选一位表现好的同学作为榜样表彰,同时推选一位表现进步大的同学一样作为文明标兵进行表彰。充分发挥表扬这种教育方式的积极作用。
4、通过安全、礼仪等教育和活动,加大教育力度,培养学生的安全、文明意识,多方位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为全体学生发放《安全自救自护常识》;结合校本课程的开发,编写了《安全教育》和《礼仪教育》校本教材并组织实施,在《远安民间文艺》校本课程的开发中,征集采莲船唱词时将安全文明作为重点内容在“远安教育信息网”和师生中广泛征集。
七、延伸德育课题,促进教育发展
关键词:本科生导师制;学分制;医学院校
中图分类号:R-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101(2011)01009704
收稿日期:20110222
基金项目:
安徽省教育厅2010年教研项目资助(20100444)
作者简介:王健(1962-),男,浙江永康人,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基础医学教育。
Application of undergraduates tutor system under the credit system
in medical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WANG Jian,SUN Lin
(Medical College, Anhu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Huainan, Anhui 232001, China)
Abstract: As credit system is the method to evaluate the amount of students’ learning and graduation standard, undergraduates’ tutorial system under credit system is a new type of education management system.Though the distinct features of medicine schools are reserved in the comprehensive universiti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credit system of medical undergraduates is still in the beginning stage. Therefore,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undergraduates tutor system and credit system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nstitutes at home and abroad can be referred to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undergraduates in our medical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Key words: undergraduate tutorial system; credit system; medical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学分制是国外用于衡量学生学习量和毕业标准的常用方法,目前国内已有许多综合性大学、理工科院校广泛采用。本科生导师制是我国借鉴国外高校教育和管理工作经验,为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需要,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一种教育方法[1]。但从我国高等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许多医学院校并入综合性大学后,医学本科生实施学分制尚处起步阶段,没有成熟的模式可以照搬套用,如何在学分制条件下采用导师制教学是许多医学院校学者共同关注的新课题。因此,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医学院校,特别是在以工科为主的综合性大学开展本科生导师制教学模式,对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医学院校本科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本文借鉴国内外著名大学成熟的本科生培养模式,探讨医学院校本科生学分制条件下导师制的可行性,以期为我国医学院校本科生实施导师制教学抛砖引玉。
一、学分制为医学院校实施本科生导师制教学奠定基础
目前,讲授法是医学院校普遍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形式是教师讲,学生听,该法能以最少的教师面对最多的学生,并能把教师本人的教学心得和科研成果总结出来传授给学生,具有教学成本低、内容系统连贯、逻辑思路清晰等优点,学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最多的信息,其信息量远大于学生自己独立看书所获得的信息量[2]。但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学分制是指以学生毕业时所需最低总学分作为衡量学生学习量和毕业标准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19世纪末美国哈佛大学创立学分制。1918年北京大学在国内率先实行“选课制”,1978年国内一些条件较好的大学开始试行学分制[3],以后国内一些知名大学也都开始推行学分制,现在学分制已在国内许多高校全面推开。
学分制打破传统的“齐步走”、“一刀切”课程设置模式,改革我国高等教育“一言堂”的教育体制,允许学生充分参与教学过程,自由选择学习内容,灵活选择学习方法,择优遴选授课教师,教师就不再以知识的传授者自居,需适时转换角色,其授课方式由“教学”向“导学”转变。学分制为学生创造自主选择专业和自主选课的空间。重庆大学采用弹性学分制实施本科教学,允许学生提前或延后毕业,把学业时间的单位从年缩短到月,放宽对学生每学期最低修读学分的要求,给学生宽松、自由的学习时间,凭个人志趣自主设计学习进程,给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极大的自由度[4]。清华大学改革实验教学管理模式,加大实验课的课改力度,强化实验教学,将学分制引入实验教学,鼓励各实验中心开设独立实验课,提供更多的选择余地,推动学生个性需求为主导的教学管理模式的运行,此法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5]。
1994年同济医科大学率先在全国高等医药院校实行学分制改革试点,随后,重庆医科大学等也相继开展学分制改革与实践,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长期以来,医学教育专业设置过多过细,许多学生延续高中学习方式,自学意识较差,不利于培养综合素质高、知识面广、思维活跃、有创新意识的复合型人才。在这种新形势下,学生一旦缺乏统一管理和指导,容易产生政治思想、专业学习“失控”,迫切需要有广博知识、真才实学的教师予以引导和指引,这为医学院校构建学分制条件下导师制教学体系奠定基础。
二、导师制教学是提高医学本科生综合素质的切入点
医学院校以临床专业为主,学生因课程内容多、自我学习时间较长,与其他理工科专业学生相比,科研能力相对较弱,缺乏竞争力。导师制作为一种新的尝试,重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强调教师对学生的个别辅导以及师生合作。实施导师制恰好为师生提供了一个平台,学习之余,导师针对学生的个人能力分门别类进行个性化指导,学生和导师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建立起亲密的合作关系,这种关系会延续到学生今后的一生。导师不仅鼓励学生在学习中扮演积极主动的角色,培养他们独立学习、思考、工作的技能;同时,导师还是批评性的指导者,指导学生选择研究方法,合理地提出问题,正确地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显著提高学生自身文化底蕴专业技能,为社会输送具有较强综合素质的医学人才[6]。
本科生导师制起源于14世纪英国牛津大学,它从中世纪一路走来,虽然它饱受各种争议,但600多年来,导师制已成为英国高等教育的一大特色,仍然充满魅力,仍然被学生认为是他们在牛津最重要的学习经历,它不仅推动了英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也在学生的校园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牛津一代一代高质量人才的不断涌现,充分表明这种制度的内在合理性。八十年代后期我国引入本科生导师制,2002年北京大学开始试行本科生导师制,2003年在全校实行,随后我国许多大学开始实行本科生导师制教学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7]。国内外一些著名大学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践证明,导师制教学可作为提高本科生综合素质的切入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 促进个性发展
本科生导师制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探求欲和创新精神,适宜个性化发展。导师制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在指导过程中,可以充分挖掘学生的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向探究性学习,使学生能够在大学舞台上将个人的追求、兴趣爱好与现实很好的结合,在通式教学的基础上,个性化爱好能得到一定的发展。
(二)培养学生科研意识和创新能力
首先,指导内容本身就蕴含着一定的创新意识。如撰写综述、开题报告写作训练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各类专业期刊杂志的阅读,著名大师、学者的专题讲座等都是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科研能力有效途径。其次,科研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典型的创造性劳动。学生在导师指导下,参加导师承担的部分课题或子课题,亲身感受科研的氛围,体验科研的经历,通过完成一个个具体实验,获得真实的实验数据,享受成功的喜悦,总结失败的教训,逐渐培养献身科学、勇于探索的科研意识。第三,导师制的指导方法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应该说,现在许多学校还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一言堂”、“满堂灌”的现象司空见惯,这与当前努力提高本科生综合素质的理念背道而驰。高等教育更应强调“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引导启发学生“为什么”和“怎么办”,而不是“是什么”和 “这么办”。在导师制实施过程中,教师指导应将大部分精力放在如何使学生懂得读书的方法,思考的方法,研究的方法,创造的方法等,以创新性思维解决在科研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
(三) 课堂教学、班级授课等传统教学形式的有益补充
目前,许多大学教师只重教书,授课是按教材的内容讲,照本宣科,忽略学生自身潜力的开发,很少融入自己的研究成果,上完课就算完成教学任务,和学生相互沟通较少,大学四年后,师生之前印象互相模糊。其次,“唯卷唯分”的考试制度使学生只关注与考试成绩相关的学习内容,忽视多元化知识的积累及实验操作,对于实验课,往往敷衍了事,缺乏实际动手能力。导师制构建了一师多生的小团队,教育形式灵活,教学方法多样,师生沟通充分,针对性强,培养他们独立学习、思考能力,指导学生独立完成感兴趣的、具有一定水平的综合性实验,有效地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是传统课堂教学、班级授课的重要补充。
(四)可密切师生关系,营造高校良好人际氛围
人际交往是人类社会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社会行为。高校作为社会一角,离不开人际交往,积极开展人际心理沟通,增进相互了解,不仅是维系高校良好师生人际关系的需要,也是营造高校优良的育人环境,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医学人才的需要,提高大学品位和格调的重要环节。目前,高校师生间的人际关系受社会大环境的侵染和经济大潮的冲击,相当一部分学生与教师的交往带有明显的功利性和实用色彩,尊敬师长、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显得十分淡薄。此外,现在的在校本科生大都为“90后”,由于独生子女、家庭背景、个体差异等原因,个别学生或唯我独尊、孤芳自赏,或孤僻内向、沉默寡言,或目中无人、口若悬河,甚至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障碍和精神疾患。针对这些情况,通过导师制教学形式,导师与学生面对面沟通,通过自己的身体力行、言传身教,在待人接物、为人处世、生活习惯、严谨的治学作风、求实的科研精神等方面展现教师的崇高人格魅力,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营造尊师重教、教书育人的良好人际氛围[8],帮助学生健康成长。事实证明,导师的慈爱关怀,使学生在情感上有所依托,往往会化解学生特殊的痛苦。
三、本科生导师制是学分制的良好载体
学分制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学分制为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兴趣求知提供较为宽松的环境。医学院校应以学分制改革为契机,将导师制以作为学分制的良好载体,通过导师制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分制,而不至于使学分制流于形式。导师制不会冲击学分制,相反会成为学分制的良好载体。
医学院校在学分制条件下开展导师制教学,应体现三个基本理念:首先,指导学生学会做人。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导师严谨的学风、科学的探求中品味人格魅力。其次,指导学生学会做事。帮助他们掌握基本的科研方法论,帮助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第三,引导学生学会成才。导师利用自己的特长和优势,指导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学分制管理办法等;利用自己的学科优势,按专业特点有针对性指导学生选修课程,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利用自己的科研优势,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科研方法,根据学生各自的性格特征和兴趣爱好,参加一些小型、基础的专题研究,使学生初步了解科研的基本过程、基本思路,掌握一般工作程序,激发参与科研工作的兴趣,树立为科学献身的精神,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9]。
新时代医学院校学生思想活泼,但沉重的学习负担迫使他们不得不文静少动。以导师制为载体实施学分制管理,为学生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学生从被动接受到主动研究,从一般观摩演示到真刀实枪的实际操作,在科研过程中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新知识,学会了科学研究的思维方法,锻炼了意志品质。在探索求知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的困难,知道了科研之路并不是想象中的那样一帆风顺,不仅需要坚定意志和坚强的信念,还要有科学的方法解决遇到的困难,为今后学习、工作、成才铺就良好的心理基础。
四、医学院校学分制下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策略
近年来,由于高校连年扩招,医学高等教育有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发展的趋势,但由于医学服务对象是人,具有明显的特殊性和严肃性,加之医学教育的完整性、系统性和医学学习的艰苦性,要求医学教育仍需以精英教育方式为主,导师制就十分适合本科医学教育的需求。学生需通过系统的专业的理论知识学习,具备相应的专业基础理论和基本的实验技能,才能与导师就专业问题进行探讨,接受指导。在学分制下条件下,医学院校实施本科生导师制教学应充分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一) 遴选优秀教师,构建充足的导师群
目前,我国大多数医学院校已进行学分制改革,如何在学分制条件下实施导师制教学,尚无成熟的经验。就目前师资状况而言,除少数几所国家重点综合性大学、重点医科大学外,大多数一般本科医学院校师资力量不强,这就需要广大普通医学院校在实施导师制教学过程中,降低对导师的要求,除聘任讲师外,可让部分在校博士生、优秀研究生充实导师队伍,这对大多数尚无雄厚师资力量的普通医学院校不失为一种有效解决导师力量不足的良策[10]。我校是一所以工科为主的综合性大学,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点和博士后流动站,拥有大批在读博士生、硕士生,在校博士生、优秀研究生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扎实的专业技能,年龄和学业与本科生相近,具有很好的衔接性,易与本科生沟通交流,成为本科生的良师益友。
(二)一师多生,双向选择,构建适宜的师生团队
首先,教师报名“挂牌”,填报自己的专长和指导方向,然后张榜公布供学生选择。其次,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专业特点填报所需的指导教师。学生可自由选择,一般6~10名组成一个小组,由一位导师进行全面指导。在双向选择的过程中,学校对教师和学生的选择分别给予有目的指导。指导教师的确定,实行自愿报名与个别动员相结合,以自愿报名为主,对有利于提高医学生综合素质的学科方向,或者有利于优化学生知识结构的学科方向,或者有些上课效果好、深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尤其是学术上有较高造诣的研究生导师,一般都遴选为指导教师。在构建匹配合理的师生团队过程中,协调指导方向、学科方向的合理分布,兼顾专业素质、基础知识、实验技能等的培养。既有基础理论学习,又有基本技能训练[11];既有专业读书指导、考研指导,也有人文素质方面的指导。使学生的知识面明显拓宽,专业技能显著增强,综合竞争力大大提高。
(三)强调过程,注重考核
本科生一旦确立导师制,即制定配套的管理办法,以保障这一改革措施从一开始就有章可循,防止流于形式。将本科生导师制与学分制相结合,将其纳入新的教学计划。学生接受一定时间的指导,完成相应的选修课程和科研积分,经考核合格,即可获得相应的学分[12]。既使学生有选修的积极性自由度,又使管理规范有序。实施过程中应及时跟踪和随访,及时掌握进展情况,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新问题。教学管理人员、学生会通过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个别随访等形式了解指导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建议,及时反馈,随时沟通,做到将问题处理在萌芽状态。
综上所述,学分制下本科生开展导师制教学是我国医学院校普遍遇到的一个新课题,每个学校都有各自成功经验,没有固定的模式可照搬套用,只要我们将导师制教学作为提高本科生综合素质的切入点,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主要抓手,边摸索,边总结,探索规律,就一定能探索出一条提高我国医学院校综合教学水平的新途径。
参考文献:
[1] Allenspach K, Bell J, Whittlestone KD. Interactive clinical cases in veterinary education used to promote independent study
[J]. J Vet Med Educ, 2008,35(4):589-594.
[2] 江振友, 林晨. 医学院校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2005,7(2):152-154.
[3] 蒋宇红. 高校学生对学分制与学年制态度倾向的比较研究[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7(3):125-126.
[4] 陈德玲, 刘东燕, 张国宾. 研究型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 2007(8):63-65.
[5] 郭大勇, 宣华, 胡和平. 转变实验课培养模式,推动实验室开放型教学[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4,25(5):98-100, 120.
[6] 黄立宏, 龚理专, 李勇军.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J].中国大学教育, 2009(6):24-26.
[7] 叶常林. 学年学分制下地方院校教学管理的实践与启示[J].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11(1):94-96.
[8] Khashman A. A neural network model for credit risk evaluation[J].Int J Neural Syst, 2009,19(4):285-294.
[9] 臧伟进, 王渊, 程彦斌. 医学人才培养立体化教学环境的思考和探索[J].西北医学教育, 2005,13(3):260-263.
[10] 田谋利, 李永华, 傅海龙, 等. 医学院校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J].西北医学教育, 2009,17(4):660, 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