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乡镇干部教育培训总结范文

乡镇干部教育培训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乡镇干部教育培训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乡镇干部教育培训总结

第1篇:乡镇干部教育培训总结范文

在乡镇基层工作一年来,我亲身经历了乡镇机构配套改革、农村税费改革等重大事件,在工作、生活中也就相关问题与许多领导和同事进行了交流和探讨,从而对当前乡镇的基本状况、乡镇干部的思想状况有了大体的了解,进而对乡镇干部思想问题产生的原因背景以及由此导致的各种不良后果进行了认真分析,对如何解决这些思想问题做出了初步思考。

一、当前乡镇的基本状况

乡镇政权作为我国政权运作体系的“瓶颈”,一直以来都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以“建立民主自治、安定和谐的农村社会;形成高效运转、依法行政的政府权威机构;培育各类民间社会经济组织,向农村社会自主提供部分公共物品,并部分行使政府职能”为目标的乡镇机构改革几年来的接连开展,对于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从目前情况看,乡镇政权“权小、责大、能弱”的状况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转变,依然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1.财政步履维艰。

在分税包干的体制下,乡镇财政状况具有很高的分化程度,穷者很穷,富者很富,但是总的来看,绝大多数乡镇的财政很紧张,财政收入的结构性差异很大。从财政开支来看,乡镇财政是一个为了生存而奋斗的财政真正意义上的公共财政很弱。

从全国大范围来看,乡镇财政已经结束了辉煌的历史,开始步入“吃饭型财政”、“要饭型财政”的尴尬时代。特别是自农村税费改革以来,大多数以农业为主导的乡镇财政收入明显减少,下拨的转移支付资金难以填补资金缺口,乡镇负债的现象十分普遍。这种状况使得乡镇的日常运转异常艰难,更难以抽出资金开展各项公共公益事业建设活动,难以在地方经济发展中有较大作为;并由此形成恶性循环,使乡镇难以在短期内走出困境。在此背景下,乡镇干部的奖金、津贴和种种福利待遇也就成了一张无法兑现的“空头支票”,从而增添了乡镇干部思想的不稳定性,使他们难于专心地开展工作。

2.“权限”内外交困。

伴随财政状况恶化的是乡镇权限的萎缩,这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必然的趋势;再加上与乡镇机构改革随行乡镇职能的转变,也要求乡镇彻底改变传统的包办一切、管辖一切的状况,而将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到社会服务上来。所以,从客观要求上讲,乡镇的“权限”应当逐步萎缩。尽管现在农业税不收了,乡镇的工作压力减轻了许多,但稳定、社会治安、计划生育、招商引资、生产引导、基础建设、上传下达等事实上的日常事务依然繁重。这就产生了第一对权限矛盾:客观要求“削权”与事实工作不收权的矛盾。

第二对矛盾是表面权限与事实权限的矛盾。从表面上看,乡镇仍然管理着当地社会的几乎一切事务,乡镇干部在地方上依然享有较高的地位;但事实上,乡镇正面临着巨大的权限危机,现在根本无法用行政命令手段解决好日常问题,其权威性和优越性正在逐步丧失。由于事实管理效能的弱化,乡镇干部在农民面前没了底气,失去了号召力,从而常常陷入一种无能为力的苦恼中,严重挫伤了他们工作的积极性。

3.职能出现“真空”。

税费改革以后,乡镇管理农村社会的手段和任务发生了较大变化。乡镇在计划生育、处理农村矛盾、发展农村经济、发展社会公益事业等领域事实上的调控能力和组织能力越来越弱。在职能部门逐步健全、法制法规渐趋完善、乡镇财力日益困难的情况下,社会民众对乡镇职能转变的愿望也越来越热切。在这种形势下,一方面,原有的许多镇直单位和部门纷纷“自立门户”,脱离乡镇的领导,步入社会化、市场化管理的轨道,进一步弱化了乡镇的管理职能;另一方面,作为乡镇机构改革和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所要求的强化社会服务的职能,却由于缺乏服务意识、缺少服务能力等主客观原因迟迟难以有效发挥出来。面对乡镇出现的这种职能“真空”,乡镇干部们或心存苦闷惶然不知所措,或袖手旁观静观其变,或借此机会大肆放纵,难以把思想和注意力集中到工作上来。

二、乡镇干部存在的主要思想问题及后果

广大乡镇干部长期工作在农村一线,在艰苦的环境下,为发展农村经济、确保农村社会稳定做了大量工作,成绩是显而易见的。但近些年来,一些乡镇干部经不起市场经济的考验,在思想上有了不同程度的动摇,导致意志上的消沉和行为上的消极,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难以有效调动,正常工作无心抓,遇到矛盾不愿调,工作质量严重下滑,党和政府的形象以及党群、干群关系遭到了严重破坏。

(一)主要思想问题

应当说,大部分乡镇干部是比较敬业的,为完成上级布置的各项任务,为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他们克服了许多困难,付出了许多心血,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是,也有一部分乡镇干部,甚至是领导干部,工作的积极性不高,思想情绪低落,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其主要表现有以下几方面:

1.对改革工作不满。

一是认为改革过于频繁。乡镇机构改革近几年几乎年年都在搞,频繁的改革不仅有损农村干部队伍的相对稳定性和延续性,也使乡镇干部长期生活在一种岌岌可危的环境下,思想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改革减人虽然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乡镇干部的工作也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改革的次数多了,改得过于频繁了,不仅这些作用会失效,也会让一些乡镇干部产生“迟早要下岗”的想法,从而对工作失去信心,丧失动力。

二是认为改革不公平。特别是乡镇的中层及以下干部,他们对于领导干部改非的公平问题有些看法。精简乡镇班子,形成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的体制,这是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受大多数乡镇干部欢迎的。但是,那些改非后的干部,不仅自然获得副科级干事或助理的头衔,而且虽然依然作为定额编制之数却进了“保险箱”,不再参与机关干部的竞岗竞职。也就是说,乡镇机构改革对于乡镇领导干部而言,是不存在下岗问题的,而作为乡镇干部主体力量的中层及以下干部却不得不面对这种危险。

三是认为改革方式不合理。在改革中,虽然也引入了自愿报名、笔试、面试、民主测评等程序,体现了公开透明的原则,但对于干部的实际工作能力仍然不能有效显示。我比较熟悉的一个在办公室工作的同事,在竞职中由于民主测评成绩不佳而名落孙山,但事实上该同事的工作能力非常强,品行也不错,其直接领导也很赏识,只是由于未能得到广泛认可而弃置一边,很是可惜。这种不完善的改革机制,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许多乡镇干部,使他们不去考虑如何提高工作水平和能力,而是将目光集中在拉帮结派、建立庸俗的人际关系上,注重表面文章。

最近一次的乡镇机构改革也已过去半年时间了,但改革的影响还在,乡镇干部对改革的种种担忧还没有完全退却,改革甚至已经成为一道藏在乡镇干部心头不容碰触的永久伤疤。

2.对工资福利待遇不满。

乡镇财政的窘迫,也直接影响了乡镇干部收入水平。在大多数乡镇,除了由县财政统发的四项基本工资之外,乡镇干部作为国家公务员依法应当享有的奖金、津贴、补贴只能存在于帐面上,根本无法兑现;乡镇中层及以下干部甚至连开展工作必需的通讯费、交通费等职务消费也得不到分文的补偿;而那些应该享受的福利政策,如房改优惠政策及职工住房公积金等更是遥不可及。而且,作为现在已经基本有了保障的统发工资,其水平标准也相当低,除去个人及家庭每月的生活开销已所剩无几,在小孩上学、赡养老人、生病住院或是人情往来等需要花钱的时候往往令乡镇干部作难。这种状况一方面使不少乡镇干部在对工作的疑惑中艰难度日,一方面也不得不对自己的收入来源作其他途径的考虑,必然难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之中。

在承受艰苦的工作环境、较低的工资水平和繁重工作任务的同时,乡镇干部还得忍受工资方面的现实不平等所带来的思想折磨。在前几次的乡镇机构改革中,有些干部钻了改革政策的空子,通过各种不正当渠道谋得了“因病退养”、“离岗退养”资格。如此全身而“退”,虽然平稳地实现了乡镇干部数量的减少,但是这部分人的工资却分文不少,没有从根本上实现“减人、减支”的改革目标。那些仍然操劳在农村工作一线的乡镇干部,再一次亲身感受“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不公平的社会现实,内心如何能平?另外,在工资福利待遇上存在的较大的“城乡差别”,也让许多乡镇干部心理不平衡,并逐步滋生对当前工作的厌倦情绪。

3.对工作无所谓。

有些乡镇干部以乡镇条件差、乡镇工作就那么回事等为由,自我感觉良好,放松了学习、提高和锻炼,工作松劲,热情降低,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对工作表现出了一种无所谓甚至放任自流的消极态度。

一是政治责任感不强。一些乡镇干部只是满足于做一些堆在手头的具体事务,对乡镇的发展目标不明,措施不力,办法少,没有“活一方经济、保一方稳定、富一方百姓”的政治抱负;有的乡镇干部对待工作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认为只要保证在工作中不出现大的差错,不给各级领导添麻烦就行了;还有的乡镇干部,尤其是一些乡镇领导干部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不去主动适应农村艰苦的工作环境,不安心基层工作,大兴“走读风”,甚至一门心思打自己的“小算盘”,走“上层路线”,想方设法请调进城。

二是工作作风不实。在日常工作中,办事拖拉、效率不高已成为许多乡镇干部的通病,上级安排下达的各项任务也常受此影响而难以按时保质保量完成。这主要是有些乡镇干部在长期的乡镇工作中,感到升迁无望,对政治前途失去了信心,只想平静地“熬”到退休;或是屈服于当前工作的种种诟病,感念个人力量太小不足以改变整体格局。由此,其工作动力自然也随之减退,分内工作成了“凭良心办事”、“凭兴趣办事”,遇到矛盾就回避,有了责任就推诿,大颂“推”字经,长念“拖”字诀,脱离群众,形式主义、严重,工作自然也无法做细、做扎实。

在驻村工作上,虽然现在大多数乡镇都对干部的驻村工作作了安排,但仍有许多乡镇干部工作浮于表面,真正主动进村入户搞调查研究,主动了解、反映并解决群众困难的并不多。有些乡镇干部甚至从“体谅老百姓”的角度考虑,将入户调查等同于“鬼子进村”而有意减少次数直至完全将此项工作抛于脑后。遇到一些重大任务,或是上级领导对各村工作有具体要求时,他们也只是通过与村干部的电话联系或下村走马观花地遛一圈,了解些基本情况以备突击检查。

三是开拓创新意识不浓。有的乡镇领导干部难从本乡镇的实际出发,只会不切实际地照搬他人经验,遵听上级要求;有的乡镇干部满足于现状,满足于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工作没招数、无突破,片面强调保安求稳,难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有的乡镇干部发展思路不清、方向不明,思想上无开拓意识,工作上无创新精神,工作计划总是年年老一套,年终工作总结又全都是熟面孔,工作毫无新意,业绩难见起色;还有一部分乡镇干部认为自己在乡镇干的时间长,动不动就摆“老资格”,因循守旧,对工作缺少实干精神,一心指望组织的“考虑”和“照顾”。

4.对人民群众不亲。

乡镇干部的工作环境在农村,工作对象是农民,只有在思想意识上将群众认定为自己的衣食父母,才能真正沉下去,带着感情下到群众之中,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好务。但是,在对待群众的问题上,一些乡镇干部态度却极不端正,对下访谈心为群众办实事认识不足:

一是怕苦怕累思想。有些乡镇干部嫌农村条件差,环境苦,不能和农村群众打成一片,即便是下乡也是当作任务来完成且怨声载道,一晃就走,很难沉下来倾听农民呼声,为群众办实事。

二是怕麻烦心理。乡镇干部虽大多出自农村,但仍有许多人认为我国有长期的封建社会历史,农民阶层长期存在自私自利的小农经济意识,愚昧落后的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因而既怕为群众办事不成反受连累,使自己在群众面前丢失颜面,也怕办成事后群众一哄而上,得寸进尺。

三是自私自利观念。有些乡镇干部放松对人生观、世界观的改造,管不住小节,受不住简朴,耐不住寂寞,经不住诱惑,完全成了市场经济的“俘虏”,处处讲关系、讲情义、讲实惠。个别干部甚至把下基层到农村下访谈心也当作树立自己的威信、捞取个人实惠的手段,身体下乡了心却没有下去,不能向群众学习,不能真心为民办事,所有工作只是应付上级检查做做样子,工作上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只见表面行动而实效不大。

(二)产生的后果

1.组织纪律涣散。

农村工作需要乡镇干部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太多的不满、不平和抱怨只会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影响工作的积极性。而在这些思想问题的左右下,许多乡镇干部不是想着如何更好地引导农民致富奔小康,而是时时刻刻打着自己的小算盘,考虑自己的利益。因而,工作不用心了,纪律不遵守了,上班不准时了,最终是勤了自家地、荒了公家田,以致于上班不见人影,迟到早退更是成了家常便饭。缺乏组织纪律作保障,不仅使乡镇干部产生办事拖拉懒散的负面形象,也必然严重影响各项工作任务的贯彻落实。

2.矛盾积压难解。

现在农村社会发展正处在一个十分重要的关口,改革、发展、稳定中的各种矛盾、困难和问题很多,“闯”过去海阔天空,退一步难上加难。在这种严峻形势下,乡镇干部背上过重的思想包袱,只会平添烦恼,使原来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更加错综复杂。一些乡镇干部存在的避难就易、避重就轻、避实就虚的思想倾向,“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消极处世态度和不敢坚持原则、不敢正视并接触矛盾的“老好人”意识,会使这些矛盾和问题由于得不到及时的解决而长期积压,进一步增加解决的难度,使农村的工作局面难于在近期内有较大的突破。

3.工作难如人意。

在“拮据”的乡镇财政、不断深入的乡镇机构改革和微薄的工资福利面前,部分乡镇干部人心浮动,对工作缺乏活力、缺乏创新是一种必然。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谋求较好的个人生活,乡镇干部消极应付手头工作,“身在曹营心在汉”,费劲心思,积极“红杏”出墙,钟情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也是可以理解的。再加上在一些“看破红尘”的老资格的“训导”下,在“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世俗环境的熏陶下,纵然是基层干部有“脊梁”,也难以在讥笑和谩骂中长久坚持下去。在如此的工作环境下,又如何能有效提高我们党的执政水平和能力,又如何能让工作做到让人民群众满意呢?

4.基层形象丑化。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民主进程的推进和大众传媒的强势介入,乡镇干部在工作中的所作所为得以全面“暴露”。作为一种有效的监督形式,它对于促进乡镇干部工作作风的改进具有重大作用。但是,我们也可以很切实地体会到,来自乡镇政权反馈出来的信息还是负面居多;特别是一些乡镇干部工作中的难作为、不作为和乱作为的行为被过度渲染,在一些影视作品中许多乡镇干部的形象显示出了粗俗、暴躁、浅薄的特点,乡镇政权“多余论”也一度沉渣泛起。这种状况的出现,虽然与利益驱动下的新闻炒作及个人成见有相当关系,但俗话说“苍蝇不盯无缝的蛋”,基层政权和乡镇干部形象被丑化的最根本原因还在于我们自身所表现出的种种不合时宜、不合身份特征的思想和行为。这一点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警觉和深刻反思。

三、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措施

对于乡镇干部中存在的各种思想问题,我们要以科学的智慧和务实的态度来解决,切不可不问青红皂白,一味地采取“打压”态势,也不宜采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式寻求一时矛盾的解决,而应当通过实施一系列操作性较强的办法和措施,着眼长远,注重预防,疏堵结合,标本兼治,逐步实现对乡镇干部的制度化、人性化、科学化管理,努力将乡镇干部的各种思想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

1.加强对乡镇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思想问题重在预防。解决乡镇干部的思想问题,尽快促成他们工作作风的转变,需要我们进一步强化思想政治工作,给他们勤打“预防针”。目前,保持党员先进性在乡镇这一层级的活动刚刚开始,我们一定要把握好这个机会,以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以提高乡镇领导干部的政治思想素质为重点,切实抓好对乡镇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是要加强对乡镇干部的教育培训。要坚持不懈地采取多种形式抓好乡镇干部的学习培训工作,特别是对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以及涉及农民利益、农业发展和农村工作的一系列法律法规政策的学习,对于市场经济、农业产业化、乡镇工作与社会发展等方面党员干部现代必备知识的学习,努力提高乡镇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提高他们的政治理论水平、科学文化水平和依法办事能力,使他们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断改造世界观和价值观,增强党性,不断提高贯彻执行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能力和水平。

二是要帮助乡镇干部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乡镇干部要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发展形势,更好地为农民群众带好头、服好务,就必须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努力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和水平。要针对一些乡镇干部忽视学习改造、纪律松弛、作风漂浮的状况,并结合乡镇工作的内容和特点,有目的地选择一些学习资料,要求乡镇干部按时保质保量进行学习;同时,辅以相应的督促检查考核机制,保障此项工作的进行。另外,也要将乡镇干部学习的近期安排和长远计划结合起来,帮助他们树立起将学习当工作,将学习当责任,将学习当成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的学习理念。

三是要不断端正并深化乡镇干部的思想认识。乡镇干部的思想问题,说到底还是一个认识问题,包括对党的认识,对群众的认识,对自身工作和责任的认识。只有端正了认识,才能从根本上铲除滋生各种思想问题的土壤。为此,除了要坚持不懈地抓好理论学习,不断增强乡镇干部的公仆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民主意识外,还应通过大力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教育与自我教育活动等形式,努力发现并深层挖掘各种思想问题的根源,以达到相互提醒、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

2.加强对乡镇干部的监督管理工作。

教育学习、正确引导固然重要,虽然能使有责任心的干部能安心工作,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绝不是万能的,因为每个人的思想都有其与现实密切联系的特点。最根本的还是制度,制度是带有全局性的东西,是约束乡镇干部行为、避免各种思想问题进一步升级的强有力武器。纪检监察部门作为党政干部的主要监督机构,虽然能够在治理腐败、追查一些违纪案件方面有所作为,但对于干部们的思想问题,特别是一些尚未造成明显严重后果的思想问题,却显得有些束手无策。但这并不等于在乡镇干部的思想问题上不要监督、不要管理,可以放任自流;相反,这正反映了我们的监督管理还存在漏洞,还有待进一步改进监督机制,加大监督力度。对于监督还需特别注重提高其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使广大乡镇干部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真正与上级党委保持高度一致,严格自律、从严要求,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从思想上筑起坚固的防线,在“四个多样化”的条件下,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抗得起风浪、站得住脚跟、经得住考验。

对于乡镇干部的思想问题,不仅需要强有力的监督,制约、处理各种现存的不良状况,更需要加强管理,从源头上消解各种消极思想的苗头。一方面要通过《党建目标责任制》的落实,通过一系列干部监督管理制度和办法,不断强化和完善干部考察、考核、测评、评议制度,加强对乡镇干部的监督管理。积极试行干部任前公示制、离任审计制、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领导干部谈话诫勉制、末位淘汰制等制度。另一方面对少数工作不力、班子战斗力差、凝聚力差、群众意见大的领导班子和干部要下决心进行组织调整,不能让群众不满意的领导干部得过且过。乡镇干部的思想问题,反映到具体的工作中,就是一个工作作风问题;要解决他们的思想问题,也就有必要从抓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入手,通过规章制度的建立、健全、遵守和贯彻执行,形成管理的长效机制。

3.保护和调动乡镇干部工作的积极性。

乡镇工作面广量大,情况复杂,困难较多,在乡镇干部存在的思想问题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出于对现实状况的不满,是由政治体制僵化、城乡差别过大、利益分配不公等因素导致的,而这些确实都是不容否认的社会现实。所以,对于乡镇干部既要严格要求,加强管理,又要体谅他们的难处,关心爱护他们,帮助他们总结经验,解决难题,努力消除乡镇干部的不满情绪,切实保护和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针对乡镇干部思想存在的普遍问题,笔者认为应当在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尽量提高乡镇干部工资待遇。乡镇干部的工资待遇总体来看是比较低的,就笔者了解的情况看,内地乡镇大多维持在800元以下的水平,月工资不足600元的也不在少数。此等收入相对于“纯正”的农民可能不是很少,但绝对无法和那些从事工商业乃至外出务工的民众相比,从而也使乡镇干部逐步沦落为“低收入人群”;再加上他们相对于一般民众有更多的社会应酬,微薄的工资收入根本经不起花,乡镇经济的拮据状况又难以对此作出弥补,这就使他们原本就不平衡的心态变得更加复杂。提高乡镇干部的工资待遇,虽然不是要“高薪养廉”,但至少能稳定人心,增加他们说话办事的“底气”。

二是继续深化乡镇配套改革。乡镇配套改革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减人减事减支,但从目前情况看,人有了很大减少,事有了部分减少,支却分文未少,这就造成“拿钱的不干事,干事的少拿钱”的不公平状况。为此,在乡镇改革过程中,除了要进一步彰显在职人员与下岗人员的区别外,还需在内退、病退等政策性退岗的具体执行上严格把关,该执行什么政策就执行什么政策,对个别干部的不合理要求决不姑息迁就,决不可使大多数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因个别人的投机取巧行为受到挫伤。

三是切实解决乡镇干部的实际困难。我们不能因为乡镇经济条件、生活条件、工作环境差,就放松对乡镇干部的管理,以换取心理上的平衡,而应通过正面引导,以人性化的管理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针对乡镇干部的一些实际困难,主管部门要想其所想,帮其所需,解其所难,消其所忧,从关心爱护中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农村工作第一线的乡镇干部存在的夫妻分居、子女就学、偏辟乡镇工作时间长等实际困难和问题,我们应设身处地的为他们考虑,要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帮助解决。同时,对乡镇干部应该享受的房改政策,以及在财政“口粮”补助,在交通、通讯,在办公、住房条件等方面应给予政策倾斜。对因客观条件限制一时不能或无力解决的,要做好说服解释工作,取得他们的理解。无论怎么样,只要我们高度重视,让他们感受到组织的温暖,他们就会振奋精神,集中精力干好工作。

4.进一步加强乡镇干部的交流。

“交流”包含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方面是要加强与乡镇干部的思想沟通,另一方面是要实行乡镇干部与县直机关干部之间的交流使用。

每个人的家庭背景、教育程度、人生价值观、目标、喜好、情绪、情感是各不相同的,要在这种差异性的基础上聚合乡镇干部的才能和潜力,组织和领导就必须加强与他们的思想交流,就本地区的远景规划、价值观和工作的任务目标与他们进行深层沟通。有效的沟通才能找出正确的问题,而“提出问题要比解决问题要重要得多”。但从目前情况看,由于种种原因,乡镇领导和乡镇一般干部之间、上级组织和领导与乡镇干部之间交心谈心较少,乡镇干部特别是乡镇一般干部的种种想法、意见和建议,不能通过正常渠道反映,长期累积下来,必然产生种种思想问题。另外,由于缺乏必要的思想交流,乡镇干部对党委的意图、对政府的工作了解不透,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自然也不高。

再就是干部之间的交流使用。干部交流是《干部任用条例》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于干部开阔眼界、丰富经验、提高领导水平很有好处,有利于避免在用人问题上的“近亲繁殖”,有利于建设一个团结协调的领导班子,也有利于消除化解干部的各种不平衡心态。目前,在制度层面上关注的大多是各级领导干部之间的交流,而对于一般干部关注较少。这种状况应当改变,因为毕竟中层及以下干部是各级政权组织的主体,他们的愿望和合理要求应当得到尊重和满足。特别是在一些条件艰苦的乡镇,许多干部常常是一呆就是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纵然不出什么乱子,也很难长久保持积极向上的昂扬斗志。所以,当前干部交流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大乡镇与乡镇之间、乡镇与部委办局之间的干部交流。当然,对要交流的干部要慎重考虑,既要广泛听取干部群众的意见,又要根据本人的工作情况来确定,切实建立乡镇干部合理流动的机制。

5.制定出台一系列向乡镇倾斜的政策。

要从根本上解决乡镇干部的思想问题,必须尽快研究制定出一系列向乡镇倾斜的政策,彻底改变乡镇的经济财政状况,使乡镇的“日子”变得好过。

首先,从“人”的方面向乡镇倾斜。要坚决克服“论资排队”、“媳妇熬成婆”的现象;要彻底打破各种干部选拔、交流的界线,切实加大局与局、乡镇与乡镇、乡镇与部委办局间干部的交流;选拔干部要“眼睛向下”,从基层领导干部中选拔优秀分子;凡不经过艰苦环境、复杂工作锻炼的干部,不能提拔;对于没有基层工作经历的领导,该“补课”的要下决心让其去挂职锻炼。在工资、编制等不变的条件下,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有期限地采取见习、培训、工作组、挂职等形式进行乡镇与部委办局间互相选派一般干部的培养、锻炼和交流。

其次,从“财”的方面向乡镇倾斜。一是财政支出方面向乡镇乡倾斜。从目前看,多数乡镇的多数收入都是用来“养人”,其结果是人“养”不好,建设发展不起来。这个问题是一个很难回避的现实矛盾,而且“养人”和建设两头都是软不得的问题。县级财政在预算中,应充分考虑乡镇干部的“口粮”费和办公费,从制度上优先确保乡镇财政经费支出。二是在税收分配上向乡镇倾斜。在大多数乡镇还是以农业为主导、农业税又在逐步取消的情况下,乡镇的税源、税种、税额都少得屈指可数。因此,在一些税收政策上,应采取积极扶持的办法,给乡镇留成合适的比例。同时,还要采取积极宽松的鼓励政策,让乡镇去开辟税源或扩大增收,如农业特产税、营业税、增值税、所得税和城市建设附加税等,以既得利益来调动乡镇干部加强税收征管的积极性,增强发展后劲,加快经济建设。三是积极为理顺乡镇债权债务关系出谋划策。目前,乡镇债务的数额较大,成因也很复杂,在债务化解工作中必须赋予乡镇较大的集体资产处理权,政法部门也应当主动为乡镇提供各种法律服务。

第2篇:乡镇干部教育培训总结范文

一、两级抓村为什么

一是实际上,中央也在抓村。中央连续8年围绕“三农”工作下发1号文件,出台了一系列的支农惠农政策,对农村的投入逐年加大,着力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可以说中央十分重视农村工作,实际上也在抓村。

二是实践上,光靠乡一级抓村不够。实践证明,传统的县抓乡、乡抓村治村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的社会发展,没有县一级的支持、要求和统一安排,乡镇的力量薄弱,容易形成各乡为政、各村为政,形不成氛围,形不成合力,主攻方向不明,整体工作也就很难出成效。

三是实质上,管理创新更需要县一级抓村。中牟位居中原经济区、郑州都市区、郑州新区“三区”叠加的发展之地,当前正处于社会快速转型期,项目占地、拆迁安置、利益调整、就业创业出现大量新情况新问题,没有县一级职能部门的强力介入,光靠乡镇很难打开局面,所以两级抓村也是新形势下社会管理的必然需求。

二、两级抓村抓什么

一是抓班子,带队伍。抓村的关键是选好一个村的“带头人”,县乡两级要整合各类资源,把思路清、作风正、能力强的优秀人才培养成农村干部,特别是村支书,选优配强发展的“领头雁”。

二是抓工作,促发展。抓村的目的是推进工作落实,保持和谐快速发展,要着力解决农村党建工作与服务群众两张皮的问题,围绕全县的中心工作抓落实,促进各项工作的创先争优。

但是县乡两级抓村,并不是县代替乡镇抓村,而是县级抓指导,乡级抓落实,分工负责,各有侧重,相互配合,相互促进。

三、两级抓村如何抓

一是强化培训,提升干部素质。中牟县建立了村干部教育培训的长效机制,每年把全县的村组干部轮训一遍,逐步提升农村干部的素质。去年拿出100余万元,把全县村干部送到华西村进行高层次、针对性的培训,使村干部真正认识到没素质、没境界不行了,逼着他们提升素质。

二是建立激励机制,增强工作动力。一是重视村干部,经常给他们提供评比的机会来展示他们的工作能力,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二是提高待遇,建立了村干部报酬每年适度增长机制,2009年中牟村支书的工资是每月450元,2010年提高到每月850元,现在是每月1100元。三是强化激励措施,年终综合排名前50名先进村的支书和村主任下一年度内享受乡镇股级干部工资标准,并组织先进村的党支部书记到境外进行学习考察。这些举措极大提高了村干部岗位的吸引力,使村干部的岗位变成抢手的“香饽饽”。

三是规范考核机制,促进创先争优。围绕平安建设、计划生育、村容村貌治理、违法建筑拆除、阳光村务五项工作,每月对全县400多个行政村进行考核,对每季度评出前50名和后20名的村,一是在县电视台进行公布,村支部书记和包村的乡镇干部,在县电视台“评优评差”栏目上公开亮相,是先进还是落后一目了然;二是和绩效工资挂钩,扣掉后进村干部的绩效工资,奖给先进村的干部;三是把落后的村确定为后进村,通过派驻工作队、集中培训等形式进行集中整顿和帮扶;四是连带乡镇进行处罚,对落后村所占比例最大的乡镇,年度考核时不得被评为优秀班子,干部优秀比例不得超过10%,起到了“抓两头带中间”的激励鞭策作用。

第3篇:乡镇干部教育培训总结范文

副县长:******

二〇〇六年三月

同志们:

为进一步加强我县2006年水上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经县政府研究同意,今天召开全县水上交通安全工作会议,会议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执行全市水上交通安全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05年和“十五”期间全县水上交通安全工作,表彰2005年度全县水上交通安全工作先进单位、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研究“十一五”水上交通安全工作规划,部署2006年水上交通安全工作任务,积极探索和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努力推进我县水上交通安全工作的健康发展。

刚才几位同志的发言都很好,这充分表明我们各乡镇、各部门对水上交通安全工作是高度重视的,通过各乡镇和交通、海事等部门的努力我县已经取得连续16年水上交通安全无事故的优异成绩,县委、县政府对该工作是满意的。在此,我谨代表县政府向长期战斗在水上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第一线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和亲切的慰问!

下面,就今年水上交通安全工作我讲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明确目标,进一步提高安全意识。

今年我县水上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目标是通过渡口建设的标准化,渡工上岗的规范化,安全检查的经常化,措施落实的具体化,以实现水上交通安全无责任事故的目标。这就要求我们要继续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落实县“两会”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从更高层次上认识水上交通安全的重要性,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把工作抓好,这是我们职责所在,各有关乡镇及交通、海事部门要义无反顾地承担起安全管理责任,采取得力措施,确保各项工作目标的实现。

二、创新思路,建立和完善管理机制。

要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重点解决影响水上交通安全的突出难点,树立水上交通安全长效管理新思想,建立水上交通安全管理新机制。在思路上勇于改革、大胆创新,在工作上勤于实践、善于总结,立足现实、科学筹划,按照《安全生产法》的要求,努力构建“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督、企业全面负责、社会监督支持”的安全生产工作新格局,形成高效运作的水上交通安全监管体系、健全的水上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和航运企业、船舶安全生产的自我完善和约束体系,不断摸索实践一些治本的措施,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水上交通安全的长效管理机制,实现水上交通安全长治久安的目标。

三、严格检查,彻底消除水上安全隐患。

各乡镇和交通、海事部门要紧密配合,采取自查和督查相结合的方式,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水上交通安全大检查。根据全县当前乡镇船舶、渡口分布现状和各辖区水上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要全面细致地对全县各类船舶开展安全检查,做到宣传到位、检查到位、整改到位。要检查船舶、渡口安全责任制是否落实到位,渡口设置是否合法,从业人员是否持证上岗,船舶安全设施设备是否齐全,船舶是否超载运输等。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立即责成有关单位和船舶业主进行整改。对未经审批私自设渡营运,货船载客,人货混装,一般货物与危险品混装,船舶带病航行等违法行为,一经发现要依法从重从严从快处理,力争做到船舶无违章、无“缺陷”、无“私设”,做到船舶适航、船员适任。

四、落实责任,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我县水上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任务还十分艰巨,我们一定要切实把水上交通管理作一项重要的工作,精心组织,加强协调配合,确保水上交通安全工作落到实处。一是要加强组织领导。各有关乡镇要明确专人负责,配备专(兼)职乡镇船舶安全管理员,切实落实水上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经费,明确安全责任,严格落实责任制。二是明确工作责任。水上交通工作是不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单靠一个或几个部门是不够的,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参与和配合。各有关乡和相关部门要互相配合,进一步明确乡镇船舶安全管理责任,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要负责做好水上交通安全监管的综合协调和监督指导工作;交通及海事部门要负责做好水上交通安全运营行业的安全管理工作;公安部门要依法查处阻挠执法的违法行为;其它各有关部门也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逐步建立起高效的协调机制,努力保持我县水上交通安全的平衡态势。

五、突出重点,继续抓好重点时段、船舶和水域的安全监管工作。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不放松,对重点时段、船舶、水域的安全管理不放松,坚持“严”字当头,狠抓安全措施的落实不放松,进一步强化现场监管力度,确保重点时段、船舶、水域的生产安全。要强化重点时段的事后监督,在庙会、节日等重点时段,对渡口的监管情况,包括乡管员、乡镇干部和海事机构人员值班情况、群众过渡人数和秩序、渡工在岗和渡船情况等,由乡镇政府和海事处及时上报县安委办。继续开展打击“三无”船舶、超载船舶活动,维护水运市场秩序;建立规范的船员教育培训体系,提高船员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继续加强航运企业和船舶安全管理体系审核发证工作,不断提高航运企业和船舶安全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完善的能力。

六、进一步夯实基础,增强安全生产保障能力。

一是加强安全管理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安全监督管理手段,提高事故预防和救助能力;二是加快水上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积极创造条件,推广实施船舶电子签证,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切实加强水上安全保障工作;三是继续按照“三个一点”的办法,积极筹措资金,更新、改造乡镇客渡船舶,改善渡口安全设施;四是开展农村渡改桥试点和渡口码头的标准化建设,稳妥推进农村渡口改建工程。五是实行重大水上交通安全隐患举报奖励制度。六是实行海事机构安全管理人员包到渡口河段和有关学校制度。定期不定期对涉渡学校的中小学生进行水上安全知识教育。

第4篇:乡镇干部教育培训总结范文

论文摘要:当前西部贫困地区在村民自治过程中,乡镇行政的过度干预与村民自治功能萎缩现象十分严重,造成了乡镇行政权与村民自治权关系失衡。要改善这一关系,一是要依法改善乡镇治理体制和方式,界定村务与政务,增设派出机构,为村民自治提供广阔的空间,二是要落实村民自治各个环节,构建科学合理的村民自治结构,平衡和规范自治权力内部关系,努力提高村民自治能力。

2O世纪8O年代以来,我国农村基层管理体制和治理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两种力量及其制度模式构成我国农村社会“乡政村治”的格局。一是自上而下的国家权力,具体表现为党的政治领导下的乡镇政府行政管理权;二是存在于农村社会的村民自治权,村民通过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村民委员会对自己进行管理,按照民主的原则实行选举、决策、管理和监督。我国西部贫困地区由于经济、历史和自然条件的原因,在推行村民自治过程中两者产生了诸多矛盾,乡镇行政权与村民自治权的冲突成为最为突出问题之一,而当前西部贫困农村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交通落后、土地分散、粗放经营效率低、公共卫生建设严重滞后、公共水利工程年久失修等现状,急需充分发挥村民自治背景下村民的民主创造性和主动性,并且需要国家负责任的引导和帮助,绝不能将国家应承担的责任和费用变相转嫁于农民或压制村民自治运行。所以正确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十分必要和重要。

一、贫困地区乡镇行政权与村民自治权关系现状分析

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4条规定:“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对村民委员会的工作给予指导、支持和帮助,但是不得干预依法属于村民自治范围内的事项。村民委员会协助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开展工作”。此规定明确界定了乡镇政府与村民委员会的关系,实质上是村民自治权与乡镇行政权关系在法律上的定位,他们应是“指导与被指导,协助与被协助关系”。但对西部贫困地区村民自治现状而言,现实中的乡镇行政权与村民自治权关系常常与法律法规存在着种种偏离,突出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乡镇政府对村民自治组织的频繁干预与过度控制,将村民委员会当作乡镇政府的下属机构进行行政领导,布置各项任务并下达行政指令,从而转嫁乡镇行政权应承担的责任和费用于村民自治组织和村民,造成国家行政权与村民自治权的空挡与错位。一般表现为以下四种方式:

第一,乡镇行政对村民自治组织的人事控制。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民委员会成员由村民民主选举产生,对村民会议负责,乡镇政府无权任免,但实际操作中乡镇政府通过在村干部中培植自己的人实行对村的间接控制。例如在选举中对村民委员会成员资格进行限制,使他们认为“听话的”、“有能力”的人当选。将村民自治组织的“当家人”转变成乡镇政府的“人”,造成村民自治组织角色错位。虽然便利了乡镇政府对村的管制和所属行政责任的完成,但往往造成村民心目中精英人物落选,压制了村民民主权利实现的构想与向往,实质上是对村民自治权的一种剥夺。

第二,在日常事务中进行行政干预。在现行压力型体制下有时乡镇政府为了实现其行政管理职能,不仅是对村委会进行“指导”,它还直接“领导”村委会;要村民完成乡镇政府布置的各项任务,村委会仅仅协助是不行的,必须由村委会“负责”完成。所以实践中村委会承担着诸多乡镇政府应该履行的职能,使村委会成为“准政府”,这样以来村民自治组织便陷入忙于繁多的政务而无暇顾及村务的局面当中,以至于村民自治组织的自治功能日益萎缩,村民自治原则也被消解于无形之中。

第三,乡镇政府对村委会进行财政监控。西部贫困地区农村普遍存在着集体经济薄弱,财政基础有限的现象,而乡镇政府往往凭借自己的财政监控职能对村级财务进行管理,进而影响整个村的管理形式,缺乏经济基础的村委会也只能听任乡镇政府控制。

第四,乡镇政府对村委会进行价值控制。贫困地区社会发展缓慢,需要国家提供各种贷款救济及其它资源供给,使得乡镇政府可凭自己手中掌握的这些社会价值分配权对村委会进行调控。

二是村民自治的偏斜运行,导致村民自治功能萎缩。

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民自治包括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四个环节。但贫困地区在村民自治运行过程中,只注重强调民主选举,认为“对大多数村民而言,自治权利不过就是在三年中参加一次投票而已”。村委会也片面重视村级换届选举而忽视其它环节运行;自治组织结构中除村民自治中的执行环节存在村民委员会这个“实在”机构之外,民主决策环节及相关的民主监督和民主管理等环节都是“虚位”的,因此,在自治实际运作中出现失衡现象,造成村民自治呈偏斜状态运行,使村务管理实践中出现大量的非理性决策行为和损害村民利益的现象,降低了村民自治的实效。

三、实现贫困地区乡镇行政权与村民自治权关系良性发展的思路

通过上述对西部贫困地区乡镇行政权与村民自治权关系现状的分析,为保证村民自治的健康运行和乡镇工作的顺利开展,应该立足贫困地区现实,从改善乡镇治理和提高村民自治两方面出发,努力寻求乡镇管理与村民自治的有机衔接。

(一)依法改善乡镇治理体制和方式,界定村务与政务,增设派出机构,为村民自治提供广阔的空间

首先,健全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乡镇政府管理范围,实行依法行政。《村民委员组织法》只是笼统的、原则性规定,缺乏明确性和具体操作,使乡镇干部很难把握。所以可在总结村民自治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组织法实施细则》,从实际工作考虑,对乡镇政府行为进行明确规范,明晰那些是属于正常政府行为,那些是属于不合理的干预。

其次,合理划分二者权限,界定村务和政务。所谓政务是政府管理的事务,它具有国家意志性,是需要以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事务。村务,是在一村范围内的公共事务,它涉及的是一村范围内村民的共同利益,是由一村之内的村民共同管理的事务,具有群众自治性,体现的是一村范围内村民的公共意志,由村民共同决策、共同遵守。所以,乡镇政府要区别二者的范围,凡是政府的职权,必须有法律法规的明确规定,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的,原则上不属于政府的职权。因此,凡法律法规没有规定属于政府办理的事情,如果是村的共同事务,就属于村民自治范围的事项;如果不是村的共同事务,就属于村民个人事务。对自治领域的事务要给于指导和支持,要尊重农民群众的选择,不加干预;对非自治领域的事务要通过引导和监督的方式进行管理,以保证国家任务的完成和农村社会的稳定。

其三,转变乡镇政府工作人员观念,改进工作方法。首先,乡镇政府工作人员要提高认识,明确乡村关系实质,将上下级隶属、指令性执行观念转变为平等互助、民主协商观念。其次,乡镇政府布置任务,要根据村民委员会职权和各村实际情况,与村委会协商,再由村委会组织村民或村民代表讨论决定,改变过去指令性工作模式。再次,乡镇政府改进工作方法,学会指导村委会依法换届选举,尊重村民民主意愿,不委派干部,广泛开展村民自治的宣传、教育,积极引导形成健康、有序的村民自治氛围,帮助贫困地区农村进行村民自治。

其四,西部大开发以来,国家对西部贫困地区公共产品供给越来越多、扶贫力度越来越大,国家政权越来越多地需要向村级渗透。鉴于此,对于西部特别贫困的地区国家可适当加大基层管理成本的投入,增设乡镇政府对村的派出机构和工作人员。以减轻困扰在村民自治组织头上的现实行政压力,从而使村民自治组织轻装上阵,投入主要精力搞好村务。真正实现给村民自治组织“减负”。

(二)落实村民自治各个环节,努力提高村民自治能力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2条规定:“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在四个以民主为主要内容的治活动中,民主选举是基础、民主决策是关键、民主管理是方式、民主监督是保障,四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所以针对西部贫困地区村民自治的偏斜运行方式,应该落实村民自治各个环节,构建科学合理的村民自治结构,平衡和规范自治权力内部关系,努力提高村民自治能力:

一是从权力制衡的角度,科学构建村民自治结构,成立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的常设机构,进行会议的有效召集,并代表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监督村民委员会,切实发挥村民议事权、决策权和监督权。一般情况下,西部贫困地区村民比较分散,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授权,常设机构一方面开展调查研究,收集村民意见并向村民委员会提出村经济发展计划和项目的建议;另一方面,对村委会提出的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项目,进行咨询论证,取得一致意见后再交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决策。这样既有利于村民的利益诉求和意愿得到有效充分表达,也对村经济建设项目起着科学参谋和严格把关作用。

二是定期组织进行村干部述职和民主评议,加强监督考核,提高村务公开透明度。可根据不同村的不同情况,村委会一季度或半年向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报告工作,报告村民会议决定事项的完成情况、报告村经济发展和财务收支情况,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对其进行民主评议,村委会听取意见后积极答复。由此可形成对村委会较强的约束和激励,促使村干部积极工作,管好村务,避免出现过分关注选举阶段而选上后无所作为的现象。

三是对外积极寻求人才和智力支持。西部贫困地区村民自治严重的人才匮乏和知识供给不足,成为制约村民自治能力提高的关键因素,所以,村民自治“知识引援”迫在眉睫。目前可实现的途径有:联系志愿服务西部组织,求助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戈0,持续引进热爱农村的知识青年深入基层,安排他们进入村民自治组织挂职锻炼。同时积极与周边高等院校合作,邀请大学生来村实践活动,以各种形式参与村民自治活动。

第5篇:乡镇干部教育培训总结范文

一、选好干部、配强班子的理论与立异

近年来,县紧紧环绕选好干部、配强班子这一基本目的,在立异干部培育方法上下功夫,在健全干部选任机制上求打破,在增强干部监视治理上见实效,有用进步了各级指导班子的战役力、凝集力和召唤力,博得了干部群众的优越评价。

1、立异理念,在艰辛一线任务中辨认干部。在接纳党校集中培训、进修、座谈钻研交流、调查观摩进修以及宣传兴学、指导带学、以考促学等多种惯例办法强化干部培育磨炼的还,容身文明底蕴丰厚,但天然前提差,经济开展滞后,广阔干部群众开展愿望急迫的县情实践,总结提炼出以“宁在苦中干,不在苦中熬”为中心的“精力”,把其作为培育干部、考验干部、辨认干部的珍贵财富,连系进修理论科学开展观和创先争优运动,不时深化、拓展内在,教育各级党员干部不时解放思维、改变观念,带头弘扬“大开展小坚苦,小开展大坚苦,不开展更坚苦”的开展认识,带头事必躬亲“指导在一线指点、干部在一线效劳、问题在一线处理、政策在一线兑现、经历在一线总结、形象在一线树立”的“六个一线”任务法和任务重心向底层根底任务倾斜、向热点难点问题倾斜、向重点项目和中间任务倾斜、向催促反省落实倾斜的“四个倾斜”的任务作风。县委在干部自动呼应科学开展的召唤中,在积极投身艰辛一线的任务中,在奋力推促任务展开的理论中培育、调查、调查干部,包管选准干部、配强班子。

2、立异机制,在改良选任方法中选准干部。在仔细贯彻执行《干部任用条例》,严把干部选任资历前提、引荐提名、组织调查、酝酿沟通、评论决议等关隘的根底上,紧扣干部动议、提名、调查、酝酿、决议五个要害环节,积极探究理论,变革选人用人方法,制订《科学标准和有用监视县委书记用人行为暂行方法》、《科级指导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暂行方法》、《差额选任科级指导干部暂行方法》、《干部选拔任用任务申报和评断暂行方法》等四项配套准则。依照干部调整动议五动五不动、三提三不提准则,接纳分类提名引荐方法,执行全程记实、任前考廉等准则,具体履行差额选任指导干部任务,树立了动议有规、全程差额、民主择优的干部选任新机制,包管选准用好干部。还,把竞争性干部选拔作为选好干部、配强班子的有用方式,制订施行《乡镇、县直机关中层干部竞争上岗施行细则》和《县直机关任务人员遴选方法》等准则,使一批优异人才经过公道竞争锋芒毕露,走上了适宜的指导岗亭,充沛调动了各级干部的任务积极性。

3、立异办法,在增强任后监视顶用好干部。仔细贯彻落实四项监视准则和中心《关于进一步从严治理干部的定见》,充沛发扬干部监视任务联席会议各成员单元的结合监视效果,强化对干部任后的日常约束治理。树立指导班子和指导干部任后跟踪回访调查准则,接纳实践检查、单个说话等方式,对换整或提任满6个月的科级指导班子运转状况以及科级干部履职状况进行任后具体调查,经过比对民意反映、效果发扬、连合共同、廉政勤政等状况,与干部任用决议互相印证,进一步增强监视,包管选出来的干部用得好。

二、选好干部、配强班子的探究与考虑

经过规则,立异方法,强化办法,我们在选好干部、配强班子方面获得了分明成效,博得了干部群众的好评,为经济社会跨越式科学开展供应了刚强的班子和干部包管。在增强理论立异的还,我们也对若何选好干部、配强班子做了一些深化考虑。

1、选好干部、配强班子,前提是增强对各级干部的有用培育磨炼。出力增强各级干部培育磨炼是提拔指导程度和在朝才能的必定要求,是增强指导班子和干军队伍建立的主要行动,是选好干部、配强班子,推进经济社会疾速科学开展的根底性工程。一要树立崇尚实干的培育磨炼导向。底层一线是锻炼干部的熔炉、是干部生长的摇篮。党的十七大指出:“要分外存眷长时间在前提艰辛、任务坚苦当地任务的干部,注重从底层一线选拔优异干部”,这为我们选好干部、配强班子指清楚明了偏向。因而,我们要紧紧环绕选好干部、配强班子,把注重底层、崇尚实干作为选拔培育干部根底性、久远性的任务,把选人用人的目光投向一线,把培育磨炼干部的阵地放在底层,积极探究树立从底层一线和急难险重岗亭培育选拔干部的路子和办法。经过接纳科级后备干部到后进村或贫穷村挂职磨炼、增进身手,优异年青干部到城市革新、交通路途建立等急难险重岗亭锻炼进步、砥砺意志,专业技能干部到农业财产化建立、灾后重建等一线强化理论、积聚经历等崇尚实干的任务办法,实在培育干部扎根底层、安心任务的民本认识,培育干部扶危解难、效劳群众的综合才能,培育干部艰辛斗争、务务实效的任务作风,促使显示优异、综合本质高的干部锋芒毕露,归入组织视野。二要互补提拔的培育磨炼路子。要区别分歧行业、春秋、学历、任务经历等方面的要素,多方式、多渠道增强干部培育磨炼。年青干部普通学历条理较高,悟性强、有生机,但任务阅历单一、视野不宽,任务局限、思想有局限;乡镇干部对微观状况调查不敷,统揽全局、微观决议计划才能欠缺,任务缺乏标准性;机关干部对底层缺乏调查,对经济任务熟习不敷,碰到详细矛盾和复杂问题处理的方法不多。针对以上问题,要在抓好党校中青年干部、三方面干部、后备干部等培训班次培训的还,探究树立“党校学理论、外出开眼界、挂职学经历”的互补提拔干部教育培训新路子。经过双向交流挂职、外出进修调查,让年青干部协助或分工担任某一方面的任务,参加微观协调、统筹决议计划,进行指导人物体验,不时扬长补短,坦荡思绪,丰厚阅历,增进才干。三要树立渐次进步的培育磨炼机制。培育一批顺应科学开展要求的后备干军队伍是选好干部、配强班子的基本包管。为此,要在承继传统经历的根底上,用开展的目光,探究树立单元引荐、组织调查、一致测验、集中培训和理论磨炼的“五段式”科级后备干部渐次进步培育准则,实在处理后备干部生长迟缓的问题,为选好干部、配强班子奠基根底。单元引荐就是各单元依据干军队伍中近期岗亭需务实际,经专题研讨,向组织引荐后备干部初步人选。组织调查就是县委派出调查组深化到各单元,接纳民主引荐、民主测评、单个说话等方式,具体调查引荐人选的有关状况,经过调查调查,研讨确定后备干部人选。一致测验就是对确定的后备干部人选,组织一致测验,调查后备干部的综合营业才能、组织思想才能、综合剖析才能和实践察看才能,初步构成对后备干部的综合评价。集中培训就是举行后备干部专题培训班,依据组织调查、一致测验环节调查到的状况,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准则,分分歧状况,因人而宜组织进行理论进修、理论磨炼或钻研交流等方面的培训,进步后备干部的综合本质。理论磨炼就是依照“建立平台,早压担子,力促进才”的思绪,有针对性地把科级后备干部布置到重点工程、严重项目建立任务一线,交义务、压担子,进一步拓宽思绪、坦荡视野、磨炼进步。经过“五段式”引荐、培育干部,可以有用进步后备干部的常识储藏和综合协调才能、处置复杂问题才能和实践任务才能,为后备干部疾速生长建立平台,包管了班子后备人选精确到位。

第6篇:乡镇干部教育培训总结范文

一、基本情况

2009年3月学习实践活动以来,在县委的正确领导和县委学习实践活动第二指导组的精心指导下,局党支部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做好学习实践活动各个环节的工作,学习调研、分析检查、整改落实三个阶段有序推进,成效明显。

在学习调研中,全局干部特别是局领导班子认真学习中央规定的“一个文件”、“三本书”,全面深化了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和理解,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凝聚了共识,增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在“促进科学发展,问计库区移民群众”调研活动中,局领导班子围绕库区发展稳定和联系村委会经济发展开展调研,形成了质量较高的调研报告,进一步提高了局领导班子和领导个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好地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加深了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

为了找准突出问题,理清发展思路,局党支部广泛征求各个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前后,认真开展党员干部交心谈心活动。在此基础上,5月27日,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认真总结成绩经验,分析查找问题及原因,开展了严肃认真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提出了整改意见。在充分运用学习调研、征求意见和专题民主生活会成果的基础上,形成了局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提交局领导班子进行集体研究,呈送县委指导组审阅把关,并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通过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我局的工作思路进一步明晰,工作重点进一步突出,工作目标切实可行,工作作风也有明显转变。

在整改落实阶段,召开党支部会议专题研究学习实践活动整改落实方案,按照既要全面整改落实,又要突出重点;既要抓紧解决可以解决的问题,又要从打基础谋长远出发,积极为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逐步创造解决条件的原则,明确了整改落实的目标、措施、责任和时限,对于涉及库区发展稳定的突出问题,分别由局领导牵头和科室负责落实整改,限期整改到位。

二、主要成效

(一)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一思想,在着力解决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发展的重大问题上形成了共识

通过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全局干部特别是局领导班子成员,进一步加深了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和理解。移民工作直接面对移民群众、库区群众,尤其需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我县移民工作。

第一,必须按照发展是第一要务的要求,着力解决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发展思路不清,发展质量不高的问题,切实把发展作为解决库区问题的关键。

第二,必须抓住以人为本这个核心,着力改善库区民生问题,切实维护移民合法权益,确保库区社会和谐稳定,切实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移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一切移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第三,必须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坚持实行开发性移民方针,把提高前期补偿补助与加大后期扶持力度结合起来,把解决移民温饱问题与解决长远发展问题结合起来,把国家扶持与移民自力更生结合起来,逐步建立促进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经济社会发展、移民增收、生态环境改善的长效机制,实现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移民工作,着力解决了一批事关移民民生问题

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过程中,局党支部对照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大力搞好移民产业开发、尽力维护库区社会大局稳定等方面的成绩。通过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深刻查找了近年来局领导班子存在的思想观念陈旧、工作方法落后、基础工作薄弱、工作缺乏主动性、移民诉求重视不够、班子建设有差距、机关作风不适应工作需要等方面的问题,从主客观等方面深刻分析了存在问题的原因。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了相应的解决问题的总体思路、对策和措施。同时,边学边改,讲求实效,较好地解决了一批突出的民生问题。

为尽快完成《××县戈兰滩水电站移民安置实施规划报告》和《土卡河水电站移民安置实施规划报告》评审工作,2009年6月17日,州人民政府、州移民开发局、××县人民政府与云南大唐国际水电开发公司在昆明就李仙江流域戈兰滩水电站的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工作的相关事宜召开会议,并对有关问题达成一致意见。一是同意在编制的移民安置规划中对补偿费不足以建人均20平方米砖木结构(或相当于砖木结构)基本用房的移民户,计列建房困难户补助费。二是同意将省道s214线、s218线的规划设计、预算投资列入移民安置规划报告的内容。三是同意戈兰滩水电站移民安置规划仍由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承担,并按照国务院第471号令相关规定编制,即按调概后的补偿标准一步完成。四是同意专业项目省道s214线、s218线复(改)建工程按设计征用的土地、施工影响占地,路基及边坡坍塌方、边坡减载、线路设计变更影响的实物指标,由大唐公司与××县组织人员到现场进行核对确认,以便编入还建公路占地处理报告。

(三)坚持用科学发展,着力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推进我县移民工作健康发展

我局努力把“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中心工作来抓,作为学习实践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多次召开各种会议,分析研究,理清发展思路,确保我县移民工作健康发展。

1、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全面落实到位。根据国务院(17)号文件和省、州有关文件精神,我局积极开展移民后期扶持证发放工作,会同财政部门建立和管理移民后期扶持资金账册和账户,实行专款专用,以最快的速度、最优的服务把后扶资金发放到移民手中,确保移民资金运转安全有效。移民后期扶持资金近期可以兑现。

2、编制《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规划》。按照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的长远发展、轻重缓急,重点在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支持农业发展、提高移民素质上,优先解决移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进行编制。

该规划项目总投资500万元,现已州人民政府批复。

3、进一步加大帮扶力度。坚持深入群众,贴近群众,关心群众的原则,深入挂钩联系的村委会,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切实帮助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在“五个一”主题实践活动中,县移民局干部职工与大黑山罗布巩村委会10户困难农户结成了帮扶对子,并积极筹措资金8000余元,购买化肥分送到结对帮扶农户手中。

4、加强移民和移民问题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

省委书记白恩培针对群众来信反映比较集中的基层班子干部问题作出重要批示:“最近从群众来信来访中了解到部分村委会、乡镇干部在工作中自律意识不强,法纪观念淡薄、宗旨意识不牢、工作作风漂浮,导致损害群众利益的现象时有发生,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党群、干群关系,在群众中造成较坏影响,应引起高度重视。村委会、乡镇组织是我们党执政为民的基础,是党在群众中最直接、最现实、最有力的代表,建设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基层班子干部队伍,对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至关重要。各级各部门要从长远和战略的高度,认真做好基层基础工作,真心关爱基层班子干部,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强教育培训,完善监督管理,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广大基层干部要进一步强化宗旨意识和法纪观念,不断提高道德修养和为人民服务的本领,真正成为农村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领路人。对来信中反映的问题,要高度重视,认真对待,妥善处理,尽快给群众一个满意的答复,经我们的工作实效取信于民。”

全体干部职工认真学习了白恩培书记的重要批示精神,对农村移民群众反映的问题认真分析、研究。全面落实县委、政府关于做好当前工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深入分析问题,积极化解影响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和谐稳定的突出矛盾纠纷。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未出现一件移民发生,未进州进省进京上访人员,确保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社会稳定以及工程施工区正常施工建设。

三、基本经验

(一)领导带头是关键。为我局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提供了保证,局领导班子成员除了中心组学习外,带头搞好自学,主动搞好分管科室干部学习的辅导,切实把学习的成果体现在增强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和思想觉悟上,体现在提高能力素质上,体现在推动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科学发展上。根据县委的要求,局领导深入库区和移民安置区、联系村委会认真开展调研活动,形成了有份量的调研报告。根据分析检查阶段查摆出来的意见和建议,局领导又带头制定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并限期整改落实到位。

(二)解放思想是前提。通过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学习培训和深入调研,全局干部特别是局领导班子成员进一步形成了用科学发展观谋划发展的新观念:即发展目标由一般的前期补偿补助向引导移民脱贫致富奔小康转变,发展方式由一般小生产向产业化规模经营转变。进一步促进了移民产业发展,移民收入较上年有较大幅度增长。

(三)结合实际解决民生问题是根本。从查找问题到分析原因,从调查研究到整改方案,从发展库区产业到维护移民权益,从解决民生问题到加强智力移民,局领导班子始终把解决移民问题放在学习实践活动的突出位置,使学习实践活动更加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更加体现移民部门和移民群众的意愿,更加富有实际意义。

(四)队伍建设是基础。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局机关建设和移民干部队伍建设作为重要内容。按照“团结、高效、务实、廉洁”的要求,进一步制定完善了局机关各项规章制度,促进了各项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推行绩效考核,调动了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强了服务意识,提高了办事效率。通过开展“进一步净化机关作风建设”活动,切实整改存在的突出问题,有力地促进了机关作风建设,为推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奠定了基础。

四、存在不足

我局学习实践活动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一是有些问题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整改落实难度比较大,比如增加投入改善基础设施问题,实现移民收入持续增长问题,妥善处理移民遗留问题等等;二是有些问题整改涉及到其他部门,协调难度比较大,比如贯彻执行移民法规问题,涉及到地方政府、项目业主和其他部门;三是这次学习实践活动的教育面还待继续扩大,成果有待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