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室内设计实训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字 室内设计工作室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TU238+.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我国高职室内设计教育在国家经济迅速发展的形式下,开设室内设计专业的学校数量、学生人数、课程设置在国家大众教育中已占据很重要的地位。但在激烈的生源竞争、学生就业压力竞争中,如何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鲜明的职业特色,为社会输送应用型人才,提高就业率,增强竞争力是职业院校学校共同面临的现实问题。如何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培养社会需要的实用型技能型专业人才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所在,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建立订单化人才培养体系要求有一个载体进行具体化运作,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由此应运而生
在艺术设计教育中采用工作室制(Workshop)教学模式可以追溯到现代设计教育的摇篮——包豪斯(Bauhaus)。包豪斯认为艺术是教不会的,不过,工艺与手工技巧是能教得会的,基于此包豪斯以作坊为基础,在作坊中学生通过手工技师的手工技术教育,使学生掌握和了解材料、工艺、肌理等技术和工艺的关系。在这种教育体系中,作坊是教学的主要场地和方式,将艺术设计教育由美术型引导到与技术相结合,实现了艺术与技术的统一;学生是在实干的过程中与有经验的人进行合作式学习,更能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而且使教与学的成果直接以产品的方式展现出来,取得企业的生产订单,通过社会的渠道使教与学的成果产生经济效益。可以说,作坊的形式其实就是我们今天的工作室形式的雏型。它突出了对学生综合创造能力与设计素质的培养,适应了现代社会对设计师培养等要求,对今天工作室制教学在现代设计教育中的广泛推广和应用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所倡导的“艺术与技术相统一,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理念,符合高职教育“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的人才培养要求。
这里的工作室化教学模式也是借鉴德国“包豪斯”工作室教学的成功之处,结合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特点,按照本专业的不同课程阶段导入若干个工作室进行实践教学,各工作室以市场个案为特征进行教学,具有融合性、开放性、互动性、可选择性等特征。“工作室” 制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已经引起了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国内各大高校各个专业也相继采用这种模式,并与本国的高校教育模式相结合,积极探索一种更有利于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方式。这里提出的“工作室化教学模式”是在自己所在学校现有条件的基础上,构建多个教学群进行联合教学实践工作室教学模式。即高校教师教学团队构建一个教学群,设计公司为实训工作室,公司同时构建一个教学群。学生编入公司设计团队在工作室里以实际个案完成课程相关内容,形成一个以学校、设计公司、客户三者相互关联的教学实践平台。实施“工作室制”项目教学,有利于更好地培养适应工作岗位需求的新型高校艺术设计人才。
“室内设计专业属金领高端设计人才,据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年度报告中指出,2009年全国装饰行业实现产值13000亿元,年增20%以上,室内装饰行业是目前最具潜力的朝阳产业之一,未来20-30年都将处于一个高速上升的阶段。面对高速发展的行业,室内装饰人才的供应出现较大的缺口……”
我国的室内设计专业是在改革开放后才开始发展起来的,尤其是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艺术设计领域日益凸显其重要性。随着人们对艺术设计的需求不断增大, 艺术设计创意人员也在增多,艺术设计类专业正在迅速发展和崛起。但是,我们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较,在有些方面还存在着观念上与方法上的差距,整体水平亟待提高。艺术设计是每个公民都应关注的大众艺术。让艺术设计的理念成为每个人的行动尺度,才可能创造出一个具有高品质的生存空间。
“工作室化”教学模式在室内设计专业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本专业主要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文化修养,掌握室内设计专业必需的科学文化基础理论知识、有较强的动手操作技能,能面向室内设计装饰公司、建筑装饰工程公司、建筑模型制作公司、环境景观设计等公司,从事室内设计、展示设计、模型设计与制作、城市雕塑设计和环境景观设计施工和管理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依托企业的资源与优势,淡化教室和实验实训室的界限,推行“教、学、做”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实训室或实训基地进行现场教学,完全打破教室和现实工作环境的界限,一切教学行为均可以根据导师的教学需要灵活安排空间并转换空间,教室可以是车间,车间也可以是教室。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可转换为“师徒”之间的关系,教师有机会零距离接触和了解每位学生,并能和他们展开专业及专业以外的沟通与交流,能更好地落实各项教学工作,彻底改变了以往师生疏离的现象,形成师生间的良性互动。
在室内设计专业的工作室教学模式中,每一个工作室背后应有一家或多家公司企业作为依托,“工作室”与企业建立直接的合作关系,企业与“工作室”二位一体,学生进入“工作室”就意味着介入企业,让学生在课堂上就预先进入企业员工角色。由此做到了实践教学与职业岗位的近距离,能够使学生增加学习兴趣与创业、就业意识,能够有效激励与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
关键词:中职教育、室内设计、行业、社会实践
汕头工艺美术学校是一所有三十多年办学历程的单科艺术类中专美术学校,这在当前的广东省是较为独特的。可是,现在的中专教育,已是一种学制三年的职业高中教育,它的生源是一些文化基础薄弱、专业基础为零的初中毕业生。怎样使这些中职生经过三年的专业学习后,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将是所有中职教育人共同的课题,而且已是国家教育教改的战略课题。
我校的室内设计专业,其实是工艺美术专业的一个专业方向。然而,它的开设,在粤东,乃至广东省,都早于同类院校。所以,室内设计专业在粤东地区有着一个较为浓厚的行业人文环境,这有两层内含:其一,室内设计专业可依凭在装饰行业的独特人文氛围,有所作为地开展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教学探索;其二,我们有条件使学生专业技能学得更殷实,从而把室内设计营造为“品牌专业”。
曾经这样对学生说:“完善一名室内设计师,要经历三个‘师傅’的引导,即课堂上的教师;行业上的设计师;了解建材装饰材料。”这充分说明实践性在室内设计教学的重要位置。因而社会实践教学是使一个初中生经过三年的专业学习之后,成为室内设计行业有用人才的有效捷径。经过反复的教学研讨,我们把社会实践教学的切入定位在三年级毕业设计课程上,理由是:其一,毕业设计课程整合了两年多来学生学习的所有专业课程;其二,这时段的学生已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已是一些自我定位较清晰、有“走出去”了解行业、准备就业愿望的青年人;其三,适时把握学生的意愿,把有限的教学资源用在“出口”的关卡上,激发学生学专业、学技能的主动性,使之不出“次品”或少出“次品”。基于这共识,自2006年以来,室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计划都会根据教学进度编排、组织若干场形式各异的社会实践教学活动。经过近7年的不断探索,卓有成效,颇具同行借鉴,自感值得介绍、总结和推广。
1. 与名师面对面 让名师走进校园 走上讲台
室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近十周的教学中,“与名师面对面”的教学活动贯穿了课程的自始至终。首先,约请校友、名师开讲座,让他们谈谈经营之道,成功人生;其次,约请校友、名师开专业讲座,让他们讲专业技能、行业规范;再次,约请校友、名师介绍设计作品、设计案例,参观样品房。
通过各种形式的讲座、设计现场会等活动,使学生有机会与名设计师面对面地交流、探讨各种问题,从而使学生学专业学技能更有干劲、更有目标。
2. 走进企业 让师生走出校门 拓宽专业视野
到装饰材料专业市场进行社会调查,已是我校室内设计教学的常规内容。毕业设计课程启动后,学生便开始了设计方案的初步构思,此时,我们组织学生到装饰材料专业市场去进行社会调查(例如:汕头国瑞建材家居装饰材料商城)。通过整整一天的社会调查,让学生去触摸、记录、品味室内设计的各类用材用料。在社会调查中,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初步构思写调查报告。可以把视野放宽些,写装饰材料市场所经营的各类商品,写它给你的体验;也可写一个门类的装饰材料,例如:专写灯具灯饰的选用,专写装饰工艺玻璃的配套,甚至可专门针对锁具、拉手作一场深入调研、甄别……。
随着毕业设计教学的开展,学生的设计方案已初步确定,适时地安排一场走进装饰企业施工现场的社会调查(例如,2011年走进了信泰华装饰工程公司的揭阳东海商务酒店施工现场)。请设计师剖析设计方案的实施,请工程技术人员讲解设备的安装、施工的管理等等。
室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紧扣“走进企业”这个环节不放松,创造条件让师生走出校门,走出汕头。在企业的支持下,室内设计专业的师生于2010年、2011年先后两次走进了深圳国际家具博览会,访问了“香港设计之父”高文安在深圳的梦工厂。一系列的“走进企业”社会实践活动,丰富了毕业设计课程的课堂教学,开拓了室内设计专业师生的专业视野。
3. 走近行业 让师生走进社会 融入行业
室内设计专业的教学一直都与行业走得很近。首先,汕头装饰行业协会有专业活动(专业论坛、艺术沙龙、新产品展示),我们都组织、鼓励师生参加;通过行业搭台、联系、安排学生到企业中去见习、实习。其次,室内设计专业通过开展与“名师面对面”的活动,聘请了一批装饰行业的精英为我校的外聘讲师,使名师到学校讲学成为常态;再次,培植“双师型”教师的土壤。我校室内设计专业的学科带头人,都具有高级室内设计师的资格,他们经常参与行业的一些学术活动。让专业教师利用课余到企业中兼职,努力消除青年教师“从学校到学校”给教学带来的不利因素,支持其考取“专业设计师”资格。通过“走近行业”的一系列活动,搭建了一个让我校师生走向社会、融入行业的平台,既拓展了学生的就业宽度,又为室内设计专业的教师营造了一个成为“双师型”人才的环境。
4.校企合作 营造共赢的教学环境
关键词:高职教育;Potoshop;教学探讨
一、前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室内设计与建筑设计领域。在建筑和室内效果制作中,需要使用Photoshop软件对效果图进行后期修改。为此,我院的室内设计技术专业开设了《Photoshop》课程,这是一门职业技能课,学习Photoshop的目的在于使学生熟练掌握现代化的设计工具的使用技巧,主要针对各种建筑及室内效果图表现技术和彩色平立面图的制作以及进行各种版式设计、产品包装设计、工业产品模型制作、产品设计报告书制作,提高设计效率,适应社会要求,能够顺利的走上社会,并为以后独立的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材选用
Photoshop是一个功能极其强大的平面应用软件,广泛应用于广告设计、包装设计、服装设计和建筑、室内设计等多个领域。Photoshop不是针对哪个专业或者方向而开发出来的软件,而是各个行业通用的一个软件。正因为Photoshop的功能极其强大,而各个领域对Photoshop的使用又有各自特殊的要求,所以Photoshop的学习必须有针对性。
根据本课程的特点,为学生提供图文并茂,附有大量实例练习的,并且有详细步骤,彩印的教材比较好。因为,高职院校学生起点不同,审美能力各异,对于造型艺术和色彩敏感程度比较薄弱,所以选择这类教材一方面对于比较有自学能力的学生来说,可以跟着教材实践,通过实践操作练习,更加巩固所学到的知识点,甚至可以从中悟出一些经验,结合自己的创意,创作出属于自己的作品;另一方面,对于接受能力比较差的学生,可以参考教材里面的基础操作的实例和进一步提高篇,可以通过模仿教材上带有详细步骤的实例内容加强动手能力,提高自己的素养,为以后学好本课程。如果选不好教材,在后面的学习中,随着内容的深入,并且由于教材的难懂、不易理解、枯燥等等原因逐渐失去学习的信心与耐心,甚至厌倦和拒绝学习本课程。这样的情况对于学生的学习生涯造成很大的影响,非常耽误学生的学习。一本好的教材,不但方便于教师备课和授课,对于学生来说也是打开他们学习激情的关键点。所以,选择好教材直接关系到教师讲授本课程的教学效果。
目前,市场上有很多Photoshop教材,但大多都是广告设计及摄影后期处理类的教材,为了更有针对性地讲解和学习Photoshop在建筑、室内表现中的应用,我们选用了陈雪杰编著的《Photoshop建筑与室内效果图后期制作》教材。
相比于其他教材,该教材只针对建筑设计、室内设计等工程设计专业进行Photoshop软件讲解,并针对目前主流的效果图后期修改技法、彩色平立面图的制作、效果图特效制作进行了专门讲解。
三、教学设备条件
Photoshop本身就是一款计算机软件,要学习和应用Photoshop当然就离不开计算机。而设计科学与技术学科知识更新日新月异,因此要求教学内容与教学环境也要与时惧进,加强Photoshop教学实训室的建设,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训学习条件,是实现Photoshop课程教学要求和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
我院专门为建工和室内设计专业建设了三个计算机综合教学实训室,每个实训室均装配45台能满足当前教学软件需要的主流计算机(保证每人拥有一台计算机)和一台教师专用机及其他多媒体设备、计算机连网设施和教学辅助软件。
四、教学方法
《Photoshop》课程一般周学时四节,全部安排在计算机综合教学实训室上课。授课与学生上机操作各占一半时间。根据高职教育的实用、够用、学制短等特点,在《Photoshop》课程教学过程中重点讲工具运用、图层、蒙版和通道,并且让学生重点上机练习这些内容。另外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当今学生的特点鼓励同学之间互帮互学,当学生遇到问题时及时指导他们,让他们感受到学习该课程的乐趣。
在授课时充分利用有限的课时,采用启发式教学和讨论式教学,教师在课堂上要起抛砖引玉的作用,侧重讲授课程的关键部分和知识点间的联系,引导学生自觉的去思考,从思路和方法上传授知识要点,恰当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对于学生容易掌握的课程内容,安排学生自学。提醒学生留意观察并思考平面设计的各种方法,鼓励其结合所熟悉的案例提出问题或假设,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分析、推理,使学生自主归纳、总结,以便增强学生对平面设计基本理论的理解;通过课堂讲解与讨论、方法验证、案例分析等促进学生对所学理论的理解和运用,以培养其实际平面设计创新能力。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不断改进教学方式,通过多媒体、网络、音像等组织学生学习鲜活的材料,突出典型案例的剖析,采用互动式教学使学生得到模拟训练,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考核方法
《Photoshop》课程最突出的特点是它的应用性和工作实践性,传统的考核主要是“理论考试+平时成绩”的方式,无法对教学质量达到客观的考核。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学生们从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上全面深入掌握这门课程,就必须使用一套科学合理的考核方法。
采用期末考核与平时成绩相结合的方式。其中平时性考核视平时上机和作业完成情况给分,占考核总成绩的70%(其中课堂练习30%,课后作业40%)。期末考核为上机考核,占考核总成绩的30%,由教师给定创作的主题和素材,让学生自由发挥并配上创作说明。
关键词: 建筑与室内设计专业 教学质量 改革
2006年12月教育部下发《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的文件,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积极推动职业教育体制创新、制度创新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服务,为促进就业和再就业服务。为响应国家号召,适应当前新的社会发展形势,经过几年的教学探索,我院建筑与室内设计专业结合自身的专业特点,逐步走出了一条适合高职院校专业发展的教育之路。
1.完善课程设置结构,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结合,保证实践课学时达到要求。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和专业特点,我专业总结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不断补充和完善课程设置结构,按照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实际要求来安排文化基础课程,避免盲目加大文化基础课程的比重,削弱职业技能训练。课程设计以职业活动为核心,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不要求全面、系统,不同专业以相关职业的岗位能力需要为依据,有针对性地选择课程和教学内容。实践课程一方面满足课堂教学的需要,另一方面突出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技能训练相结合,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开展实习、实训教学。
为了保证实践课程的教学效果,首先在课时安排上要提高实习课时比重,教育部规定职教院校的实习课时与总课时之比不少于40%,而目前国内相当一部分院校还受传统应试教学模式的影响和制约,实习课时比远远低于这个数字。西方发达国家职教成功发展的经验值得借鉴。如德国,其实习课和理论课程模式比例是2∶1,澳大利亚职校实习课在整个教学中也占相当的比重。此外,配备和完善符合高职教育的特色教材也是达到良好的职教效果尤为重要的条件。目前,我专业主要教材基本符合要求,大都是三年以内出版的优秀的高职高专专用教材。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实践课程的教学计划执行,实践课时占总学时的45%,实践课程的开出率为100%。
2.建立融教学、科研、生产于一体的校内外实训基地。
完备专业实训基地,建立“产学研”结合的教学体制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我专业将实训基地分为校内实验室,校外建筑设计和装饰公司及其装修施工现场两部分。
校内主要加强实验室建设,如:建筑构造实验室、建筑规划实验室、材料与装饰构造实验室、图形处理实验室、空间设计实验室等,这些开放式的实验室是专业训练的基础,潜在地影响学生的技能意识。
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主要也就是加强与建筑设计和装饰公司及其具体装饰施工现场的联合,并邀请相关企业单位来校指导,努力促进校企共建、工学结合,形成长期固定的实习场所。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在这方面是世界职业教育的成功典范。这种教育模式由企业与学校共同承担学生的职业培训与文化教育,学生同时具有学徒与学生两个身份,教学培训过程由学校与企业分工合作实施,费用由企业和财政共同承担。当然,要形成这样的教育模式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是只要明确教学改革的目标,努力去行,相信总有一天会实现的。
依照《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我专业积极与建筑设计和装饰公司等相关单位联系,加强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让学生毕业前有机会顶岗实习,这在培养模式改革中具有根本性和方向性的意义,不仅会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有利于毕业生的就业率与就业质量,而且有利于缓解贫困家庭学生的经济困难,共建和谐社会。
同时,与建筑设计和装饰单位长期合作可以促进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有利于企业有效地从学校教育资源中受益,也会鼓励建筑设计和装饰单位与学校的合作。而且,学生的实习和教师的参与,实现了教学、科研、技术和成果的转化,培养了建筑与室内设计专业人才必备的工程意识和创造能力,可以更好地服务社会。
3.注重“双师”结构,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建设是实现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建筑与室内设计专业学生的培养,应突出其操作技能技巧并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能主动了解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国际建筑发展的最新动向、材料新工艺、施工新技术,把握设计审美新动态,这就要求把实习教学摆在整个教学的重要位置。而实习教学的全面合理的实施是依靠实习指导教师来实现的,因此,加强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是实现教学质量的保证。而我国高职院校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受传统型教育模式的影响和制约,传统的普教型教师多,技术型动手操作强的教师少,尽快扭转这一局面是高职院校的迫切要求。我专业在这方面的具体措施如下:
(1)全系统一思想,树立“双师型”长远发展战略目标。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重视对现有专业教师的培养,挑选能干的青年教师采取不同方式进行培养,积累实际工作经验。如到建筑设计院或装饰公司挂职锻炼,针对专业的发展进行短期进修,本校专职教师的协帮互助、以老带新,在职研究生的培养等。
(2)引进高职称专业型技术人才,充实专职教师队伍。行业内的优秀设计师、工程师、企业能工巧匠获取相关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以后,可以在企业或学校承担学生实习的带教任务。
(3)积极安排外聘兼职教师,让有专业技能有责任心的专家型人才充实到职教行业中来。优化“双师”结构,尤其要加快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如东南大学等名校有丰富教学与实践经验的资深建筑及室内设计师、教授,设计院和装饰公司的优秀设计师、工程师、技术人员等)担任兼职教师,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国外如德国的许多职校,兼职与专职教师之比1∶1,有的是1.15∶1。聘请兼职教师不仅可弥补学校专职教师的不足,而且有利于解决专业转换过程中新专业教师短缺的矛盾,既可改善原来的教师的结构,又可提供科研和生产第一线的技术信息,使高职院校及时掌握经济发展的新动态,加强与社会的联系。
4.推行“双证”(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为学生就业铺路搭桥。
实行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培训实行学历证书、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加强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的沟通。把学历教育中的专业能力要求与国家职业标准,以及相关行业和合作企业的用人要求结合起来。在学历教育的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安排等方面为学生获得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提供方便,使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用人单位认可程度高、对学生就业有实际帮助的相应的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我院建筑与室内设计专业已经成功地开展了“双证”制度,成立了室内装饰技能及中高级CAD绘图员培训基地,学生毕业前通过职业资格考试,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这为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竞争力。
5.良好的管理与考评制度,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建筑与室内设计专业的实习管理与考评是教学的一个薄弱环节。尤其是校外实习,实习场地分散,实习同学不集中,再加上受企业生产因素的制约,给实习管理和学生成绩的考评带来一定的麻烦。就此问题我专业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实习前的动员和安全教育工作,强调必须严守工作章程,如:带安全帽进入装修工地,服从指导教师和现场技术人员的调度;制订明确的实习内容、要求、目的,控制实习进程,保证实习质量。(2)与建筑设计和装饰公司签订协议,落实岗位师徒制,建立实习日志。学生可以组为单位,由组长记录该组同学实习上岗情况,每周定时向指导老师反映实习状况及工程进展情况,指导老师适时解答学生实习中的疑问,并提出新的要求,激励学生的实习。(3)多派实习指导老师定点巡查工区,院系领导应常到工地督查和慰问,这既激发了学生的实习热情,又加强了校企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实习教学向前发展。(4)对学生的实习成绩采取综合评定的办法,即依据实习平时成绩(师傅实习鉴定、学生出勤情况、学生实习日记及实习报告的记录情况)和实习答辩及技能考核两部分,比例为1∶1,指导老师把师傅对每个同学的实习及答辩等多方面的综合考核成绩,录入学生成绩档案。
另外,毕业设计及考评工作也是专业教学和成绩考评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我专业专门成立毕业设计领导小组,制定毕业设计大纲、内容和要求,尽可能体现多空间、多方案的特点,便于学生选择,拓宽设计思路。同时,安排有扎实理论基础知识的教师指导毕业设计,使学生实习中的实践经验得到理论的升华和实践的拓展。学生毕业设计的形式分为校内校外两种:校内学生,可采取大题分组解决的灵活方式。如在大型住宅区的建筑设计、娱乐餐饮等多功能的空间设计中,可以把一个大课题设成几个小课题,学生自由选择,指导教师协调分组。在设计过程中,教师按时指导,做好学生初期设计的审定稿工作,及时纠正和解答设计中的误区和疑问,使每一个学生都按照毕业设计的要求,高质量地设计出一套完整的建筑设计或装饰设计工程图纸和施工方案。校外学生在毕业实习期间若和建筑设计或装饰公司达成了聘用协议,在实习时就可完全按其公司的实际工作程序进行设计,也可根据公司的实际工程情况决定设计命题。同时采取双层管理,定期到校反映工作状况及工作中的难题,并得到校指导老师的技术支持。院系还要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委托公司专家负责管理并指导学生设计,设计结束时返校答辩。答辩阶段,按专业分别建立答辩领导小组,积极策划组织毕业设计展,同时邀请建筑设计和装饰公司的负责人来院参加毕业设计答辩。答辩分为学生的设计陈述、专家和教师审查图纸提问,最后是毕业设计成绩汇总。毕业答辩观摩期间,便于用人单位发现适合自己企业的人才,提高学生的就业空间,实现学院的教学与行业市场和社会发展的接轨。
6.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是人才素质与用人单位对接的首要目标。
职业教育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职业教育培养的是生产第一线的劳动者,现代社会绝大多数企业对这类人才的第一要求不是知识和技能,而是职业道德水准,企业总是将人品、敬业、责任感作为聘用员工的先决条件。也就是说,职业道德素质已经成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第一目标。我专业在实际教学中把职业道德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与此同时,强化学生的实际操作训练,帮助学生掌握职业岗位所必备的技术技能,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真正满足社会需求,在服务社会的同时,解决就业问题。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2005.
[2]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2002.
[3]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2004.
[4]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
关键词:项目设计实践;课证赛一体化;教学模式;人才培养
一、背景与意义
根据《中国建筑装饰行业 “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数据表明,企业数量在行业持续发展、市场快速扩张、就业人数持续增长的前提下大幅下降;行业的组织化、集中化程度提高,技术创新有了新的发展。行业、企业不仅要求有熟练技能的大批一线的工作者,而且需要培养一大批掌握技术应用能力、熟悉技术转移、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的中高级技术创新人才。
由于目前高职学生的现状及创意设计专业教学的特殊性,教学时间的有限性,必须通过对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分析,以项目设计实践为引领构建课证赛一体化教学模式,实行注重培养职业素养、岗位核心能力的新型综合学习评价体系。
随着文化创意、建筑装饰产业结构调整,素质要求高的岗位的需求量会增加,现有产业人才必须适应产业升级的要求进行自我升级。因此,我们必须采取切实、创新的人才培养方式,培养符合产业升级转型要求的高素质高技术技能型创意人才,实现学校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企业转型的无缝对接。
二、建设思路与目标
通过教学改革与实践,装饰艺术设计专业以项目设计实践为引领构建课证赛一体化教学模式,紧跟产业转型升级需求,促进人才培养规格向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创意人才的提升。
(1)培养学生专业设计能力、创造与创意能力,强化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的职业素质。
(2)构建项目设计实践教学的“五融合”方式(即基本技术技能融合、专业技术技能融合、综合技术技能融合、创新技术技能融合、企业真实项目融合)。以企业项目引领实践教学,校企合作共同研发专业核心能力课程标准,拓宽“创意工作室”的人才培养方式,促进学生在职业技能等方面与创意设计行业发展需求相结合。
(3)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为依据,实行“知识+技能+素质”的考查方式;通过课程与职业资格证、技能竞赛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学校联合行业企业,构建新型的专业综合评价方式。
三、项目设计实践教学促进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双赢
(1)加强国家职业资格技能认证、职业技能大赛与项目设计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结合。推动教师即项目经理,学生即员工的观念和角色转型,训练项目即工作任务的实践过程转变。
(2)与多家建筑装饰企业深度融合,以项目设计实践为引领,开展有效的真实实践设计项目。凝聚师生优秀设计团队,构筑核心竞争力,提升了校企双方深度融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具体实施方法
(1)虚拟项目训练+校企合办主题式竞赛。
一年级的专业基础项目训练主要采用虚拟的工作项目,以项目为纽带,开展系列相关专业基础项目;并针对基本和专业技术技能融合项目将基础课程《手绘效果图表现技法》《模型制作》等结合校企合办的主题竞赛“手绘职业技能大赛”和“型变天下模型设计大赛”等,竞赛项目直接融入课程。
(2)真题仿做+职业资格认证。
二年级采用真题仿做形式,所谓真题仿做就是将企业的实际项目贯穿在专业核心技能课程里,仿照实际的工作过程进行项目教学;《住宅空间设计》《公共空间设计》《会展设计》等设计课程结合企业真实项目,用项目设计实践引领教学。针对综合技术技能融合项目将《建筑CAD》《快题设计》课程直接捆绑建筑CAD制图员、室内装饰设计师(三级)职业资格认证。
(3)真题真做+省级、国家级竞赛。
三年级实施真题真做,由专业教师和企业专家带领学生,针对创新创意技术技能融合项目将企业项目真题真做,凡中标或采用的设计项目给予对应的项目奖励,学生不仅能在项目设计实践中学会专业的技能,也培养了职业素质,同步推动《综合技能训练》等实训课程与省级、国家级的设计大赛的相结合。
五、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1)学生基础差、动手能力弱,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2)加强与企业的融合,促进教师实践能力、教学水平的提升,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3)从原来由企业出人、出钱、出设备的合作方式同样存在一些体制的不足,改由项目实践入手,以项目设计实践为引领,促进人才培养、服务企业的双赢。
六、主要内容与成效
(一)近年本院装饰艺术设计专业招生人数持续增长。
(二)按国家职业标准、行业、企业需求,加强项目设计实践课程与国家职业资格认证、职业技能大赛的结合,拓宽学生的就业。
我校专业学生职业资格证累计通过率100%,同时获得“建筑CAD制作员”和“室内装饰设计师”的双职业资格认证学生在90%以上,高于国家对高职学生的职业资格要求。自2008年以来,专业师生在各项设计大赛中获奖310余人次;专业学生自2009年起连续4年在省级室内装饰设计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一等奖。
2010-2012年,装饰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平均就业率98.67%(就业指导中心数据),高于广东省、国家高职学生平均就业率。(广东省高职院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为90.49%,由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的《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报告(2002—2012)》显示,高职就业率达到87%以上);学生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受到对口企业的欢迎和好评。
(三)校企深度融合,受益面广。
装饰艺术设计专业目前已经与广州思哲设计有限公司、广州三星装饰设计中心、广东星艺装饰集团等多家建筑装饰设计企业开展了有效的实训项目。在广东省装饰行业协会的指导下,企业全程参与培养方案、教学安排、实训教学、顶岗实习和就业招聘,真正做到校企深度融合,人才培养方式、评价方式的转型。
如《施工管理与材料》课程等直接由企业专家讲授,并将课堂直接放在材料市场、建筑装饰施工工地,在安全管理的保障下开展实践教学,教学效果好,学生评价高。
我们将“课证赛一体化”的理念也同步融入到“创意工作室”中,通过支持教师带项目进工作室与带项目进教学的这种组织形式与平台,不仅能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还能通过工作室抓好师生的专业竞赛强化训练,使学生在真实项目与案例的实战中迅速成长起来。创意教学工作室建设已按照专业群进行优化配置、优化组合,并可与培优工程共享共用。
七、项目化实践教学成果
通过以项目设计实践为引领构建课证赛一体化教学模式,加强国家职业资格技能认证、职业技能大赛与项目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结合。专业师生自2008年以来在各项设计大赛中获奖310余人次;学生自2009年起连续4年在省级室内装饰设计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学生设计作品《茶艺禅意》参加教育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设计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的首届全国高等院校设计大赛,经过来自中央美院、清华美院、中国传媒大学等专家学者的认真评审,获得国家级一等奖;教师室内设计作品《光的游戏-美家达办公空间设计》获得第九届中国室内设计大赛双年展公共空间设计(工程实例组)金奖,此次竞赛不仅有金螳螂、集美组、水晶石等国内知名的设计装饰公司,还包括了清华美院、广州美院等著名艺术院校报送的作品。
关键词:装饰材料与构造;教学改革;项目教学;案例教学
《装饰材料与构造》是建筑装饰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该课程的主要内容是分析装饰材料的应用、性能、工艺以及装饰构造作法,课程主要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了解材料特性,能合理选用材料进行装饰装修,并绘制构造施工图等。本文通过对近年来《装饰材料与构造》课程教学系列改革的探讨,提出加强课程教学有效性的一些思考。
一、《装饰材料与构造》课程教学改革前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1.存在的问题
(1)装饰材料与构造课程的传统教学是死记硬背、重复抄图,导致学生对课程失去兴趣,教师对课程无所适从。
(2)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往往是“考试得高分,设计不会用”,课堂教学一度陷于“闭门造车”的尴尬境地。
(3)学生在学完该课程之后,不知道如何将所学的知识实施到实践过程中去,更不会将各个课程的知识点融会贯通,哪怕是一些想学习的学生也是如此,导致学生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很多学生在以后的设计工作中对材料的质感与视觉感受的转换,也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适应,同时构造设计的能力需要工作一年左右才能得以提高。
(4)在教学方法上,很多学校以及教师还是侧重于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一味照着教材讲授,缺乏灵活的教学手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认为《装饰材料与构造》课程枯燥,难以理解。
(5)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较弱,体现在遇到具体项目选材时无从下手,有的甚至连材料的名称都没有记住。
2.原因分析
(1)图片的堆积使学生削弱了逻辑思维能力。
(2)学生在学习某种材料时目的性不强,没有在具体的项目设计中去学习材料的选择和使用,导致所学知识点松散、容易忘却。
(3)教学过程以理论知识的传输为切入点,缺少有针对性的实践环节的训练,实训内容没有与岗位职业活动进行有效联系,学生的职业能力没有得到有效锻炼。
二、《装饰材料与构造》课程教学改革实施过程
1.教材改革
《装饰材料与构造》课程的早期教学基本是延续长久以来建立的学科体系,所用教材侧重讲述材料的生产、理化性能,概念、意义非常多,而实际操作少,并且实际应用性不突出、不明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认为装饰材料课程枯燥,难以理解,并且由于当时的多媒体技术不太成熟,学生对真实材料的质感、纹理、色彩等装饰特征的理解十分匮乏。就教材内容的现状,可做一系列的改革。如教材内容强调针对性、实用性,删除机械的数据、枯燥的表格、不实用的理论,重点突出应用性,增加实践部分内容,重组教材的整体内容结构体系。
教材内容可基于职业岗位工作过程和职业岗位能力培养来编写,符合“教、学、做”合一的思想。学生在学完相应的知识板块后,马上进入单元项目的训练,通过教师的引导,真正使学生做到“学一点,会一点,用一点”,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进而提高课程教学的有效性。《装饰材料与构造》教材改革后分为三大板块、两条主线。三大板块是顶棚装饰材料、地面装饰材料、墙面装饰材料。两条主线是装饰材料的设计选用与装饰构造的设计。其中这两条主线又依托具体实践项目来进行设计,根据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分为5个实践项目(具体安排见表1)。
2.教学模式改革
目前,我们在课堂上已广泛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方式,这对于建筑装饰专业十分必要,但是教学实践后发现,对于像《装饰材料与构造》这样的课程以图教学收效甚微。基于这种状况及时调整教学手段和方式十分必要,可通过案例动态演示的教学方式弥补这一不足。所谓案例式教学,既教学中提供大量装饰工程实例的资料,进行典型的建筑装饰工程如住宅、办公室、餐厅等实用性强的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与建筑装饰工程实践密切联系。实践证明,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做到了学以致用,是一种增强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比如在学习地面材料这一板块时,通过居住空间的工程项目,教师引导学生制作材料表及材料图片说明,使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既能独立完成项目任务,又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了解常见工程项目当中不同装饰材料的选用。
在案例教学模式中,就教师而言,有责任去选择和组织要讨论的材料,从大量的资料中选择出适当的案例。如果手头没有现成的可以覆盖所教内容的资料,要自己动手撰写这些案例,并以一定的程序把它呈现出来。就学生来说,要对教师所提供的具体事实和原始材料进行分析、讨论,这也意味着学生必须做好课前准备。学生一方面从教师的引导中增进对问题的认识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从同学之间的交流讨论中提高对问题的洞察力。它实际上是为学生进入实际生活场景做准备,为他们将来的职业岗位设置一个近乎真实的场景。这是一种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活动为学习领域内容,运用新型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培养具有综合职业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案例教学模式的应用价值和意义在于: ①在《装饰材料与构造》课堂教学中,以真实的项目案例为载体,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②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有步骤、阶段性和针对性的教学,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清晰的逻辑思维方式,保证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完整性、连贯性,增加学生的直观认识。③一个设计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还要在实践中工作较长一段时间,才能成为独当一面的设计师。如何缩短毕业生的实践时间乃至让学生在毕业后能够直接胜任设计师岗位是目前室内设计教育面临的一个重点课题。
3.教学方法改革
(1)项目教学法。在“五大主题空间装饰材料资源库制作”的实践教学中实施项目教学法,要求以小组为单位,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六步完成工作任务。项目教学法着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包括管理和发展自我能力、与他人合作和共处能力、交流的能力、完成任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和设计的能力等综合职业能力。
(2)引导文教学法。在综合性学习情境中采用引导文教学法,要求学生借助引导文独立完成学习任务。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教学设计,按照导言、信息、计划、决策、实施、控制、评价等七个步骤,通过不同学生的实践不断地改进。引导文教学中,学生主要借助引导文,按照给定的引导问题,通过自学的方式掌握解决实际问题所需要的新知识、技能和行为方式,并由此建立具体的理论与实践的对应关系,在更高的程度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3)教学手段的优化。本课程以三种能力的培养为出发点,理论教学中,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训练,始终贯穿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材料运用能力的培养中,材料特性的理论学习多进行装饰材料市场的考察任务;构造设计与绘制能力的培养中,构造原理的理论学习多进行构造设计与绘图的专题设计任务。最终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有机结合的教学过程。
4.教学评价体系改革
实施考核来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之一,考核方式以培养目标为依据,以能力考核为中心,采取灵活多变的考核方式。考核方法注重过程、多层次、多方位实行,力求全面真实。
本课程针对设计案例的材料分析布置课题,要求学生在课下收集相关资料,针对案例了解材料的性能和装饰效果,并完成完整的设计分析报告。再次上课时即是自我评述阶段,此时教师仅仅作为一名听者,把课程和讲台留给学生各抒己见,评述对案例不同的认知,最后教师结合不同评价进行总结,这样使原来枯燥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下面以顶棚装饰材料板块为例,详解具体考核方案(见表3)的实施。
三、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效
1.师生关系更加融洽
实行教改后,教师深刻地意识到,学生厌的不是知识本身,而是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教学改革就是换个方式让学生喜欢学,让学生在做中学。学生乐学,教师乐教,和谐、融洽的新型师生关系逐渐建立起来。
2.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显著提高
在做中学,在学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学生在专业核心课程《室内设计》的学习中,对装饰材料的选用得心应手,大样图的绘制也规范准确。另外,由于采取小组教学,使得学生的表达与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也得到大大提高。
3.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学改革促进了教师个人及教师团队的专业发展。首先,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变化直接改善和优化了教学过程,教师教学的效率和成就感提升。其次,由于教学中引进实际的企业项目,教师的专业知识和知识结构有了明显的改进和提高。
装饰材料与构造是具体艺术表现形式的物质基础,其材料本身的纹理、色彩及物理性能等都直接影响着设计风格和装饰效果,优秀的室内设计项目往往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不同装饰材料和构造设计去完成和体现。通过以职业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养成为目的的课程改革,学生不仅在设计能力和操作技能的层次上有大的收获,在沟通能力、理论水平、协调能力几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能为学生职业生涯的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作者单位:广州市海珠商务职业学校)
参考文献:
[1]何善亮.有效教学的整体建构[M].北京:高等建筑教育出版社,2008
[2]张韵.浅谈室内设计教育的现状与发展方向[J].消费导报,2009(10).
独立学院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应用型人才,具体可以概述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比较系统地掌握工业设计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必需的基本技能,具备创新能力、敏锐的艺术感悟力、严谨的分析能力、熟练的设计表现能力等核心技术能力,可从事工业产品研发与造型设计、室内外环境与设施设计、产品包装与广告设计、展示设计等方面工作,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具有创新意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
二、独立学院工业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创新
在课程体系构建中,将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种形式,必修课由通识教育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三个课程平台构成。选修课由多个与设计知识、技能相关的专业任选课程群构成,包括学科选修课程、跨学科选修课程等,具体创新内容有以下几方面:
1.根据学校所在地区的人才需求和专业能力需求来培养专业能力,开设相对应的专业方向课程,使教学设计以人为本,充分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和发展。按照设计学大方向可开设产品造型设计方向、视觉传达设计方向、环境艺术设计方向、数字媒体设计方向等;也可以只针对工业设计专业进行细化,分别设为汽车造型设计方向、机械类产品设计方向、家具设计方向等,从而培养能够根据市场需求,与工程师沟通,进行产品的创新性设计,具有工程素质、造型能力、市场意识三者协调统一的工业设计人才。
2.整合课程体系,立足学以致用,加强实践训练,重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重新构建工业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增加实践分量。根据本专业课程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设计如下专业实践教学模块:机械类课程设计与实训、计算机辅助设计实训、实物模型制作、设计竞赛、毕业实习等模块。
3.丰富选修课程,扩大专业选修课范围,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可以开设“设计管理”“公共设施设计”“家具设计”“室内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模具设计”“产品摄影”“产品营销学”等选修课。
4.增设创新实践学分模块,鼓励学生利用开发第二课堂、参加社会实践、参与大学生竞赛、职业证书考取、创新团队训练等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这对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将起到推动作用。
5.建立以能力为导向的“形成性”考核模式,学生通过经典设计案例研讨发言、市场调查报告分析讲解、个人设计方案演示讲解、产品实物模型制作、课程设计、课程论文、创新能力加分等多种形式形成综合成绩,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学生学习情况。
三、独立学院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手段和方法创新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时代多样化的媒体和无所不在的网络成为我们课堂教学手段的主体,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不但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学生自主体验和感受到知识的重要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专业大部分课程都应采用多媒体授课,其中专业基础课大多采用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现场演示、实例讲解等教学方法,专业课大多采用问题式教学、案例教学、动手制作等教学方法。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将真实设计比赛和科研项目带入课堂,通过科研方法向教学方法的渗透、科研成果向教学成果的及时转化、科研团队向教学团队的和谐共生、科研平台与教学平台的互补共用等路径,实现教学和科研的有机结合,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接受课程内容,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
四、独立学院工业设计专业培养机制创新
建立一支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工程型的、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是深化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要求教师既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要具有很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学校应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构建合理的工程型专业教学团队。工业设计专业还可以采用导师制和工作室制,这种教学体制的优势在于教师对学生素质的全方位培养,使学生的学习有相当的深度和广度;学习的方式是以导师课题或工作室工作内容为中心,辅以相关的讲座。灵活多样的实践教学内容进一步满足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五、独立学院工业设计专业教学培养过程创新
为了适合社会需要,应该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将传统的“知识传授型”向“能力培养型”转变。工业设计专业可以采用工学结合“3+1”的人才培养模式,前三年在校内进行课程教学、实验实训教学及生产性实训等,最后一年到企业顶岗实习并完成毕业设计。该模式根据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利用和企业合作办学的优势,根据校内教学条件和实训基地的师资条件以及生产状况,统筹安排教学实施计划,把学生在校学习的四年时间划分为“3”和“1”两个阶段。
六、结语
[关键词] 建筑装饰材料 实践教学 市场调研 教学改革
《建筑装饰材料》既是高职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该专业的核心课程,而建筑装饰材料也是建筑装饰工程的物质基础。建筑装饰工程的总体效果、功能的实现,无不通过运用装饰材料及其配套产品的色彩、光泽、质地、质感、纹理、图案、形体和性能等体现出来;另一方面,在建筑装饰工程中,装饰材料的费用占建筑装饰工程总造价的50%~70%。因此,在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的《建筑装饰材料》课程教学中,和土木工程类专业的《建筑材料》的教学侧重点不同。
该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熟悉装饰材料的种类、性能、特点以及价格档次;掌握各类材料的流行趋势及适合的装修风格;善于在不同的工程和使用条件下,正确、合理、艺术地选用不同的装饰材料的应用能力作为教学目标。但是由于建筑装饰材料发展迅速,品种繁多,再加上学生实践经验的缺乏,无法了解建筑装饰材料的工艺特性、装饰风格匹配和施工工艺的构造情况。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在课堂上对每类、每种装饰材料的类型、性能、特点以及选用等有关知识逐一向学生进行讲解,内容多、参数多、指标多,枯燥乏味,无法在学生脑海中形成具像,容易遗忘,学习效果不佳;即使教师备课充分,并且采用多媒体课件等多种现代教学手段,增加了建筑装饰材料图片和视频,增强了对材料颜色、图案等感性认识,但对材料的质地、纹理、光泽等的感知很局限,仍不如到建材市场、施工现场直接教学,通过看、摸、比、记等方式对建筑装饰材料有更直观的了解和深刻的印象。
所以在《建筑装饰材料》这门课程改革中,我们减少了理论课时,增加了实践的课时。理论教学缩短了传统建筑材料的课时,重点讲授最近几年出现的新型建筑装饰材料,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每种建筑装饰材料的特点、应用范围,使学生直观认识从原始建筑装饰材料到现代建筑装饰材料的发展历程。另外,把建筑材料的最新成果例如纳米装饰材料、硅澡泥、液体壁纸、软瓷砖等引入教学内容;做到教学内容紧跟时代,紧扣生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而建筑装饰材料实践教学在学期末开设了两周的实训专周,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使学生对建筑装饰材料的品种、质地、纹理、图案、性能、价格等特点有了更直观、深刻的认识,提升了职业能力。具体实施如下:
一、请进来
1.请室内设计名师、材料商家来学院
在学期开始的时候,请装修公司的设计名师、材料商家来做报告。设计师讲座的内容是建筑装饰材料发展的新趋势以及各种装饰风格常用的材料。而请材料商家介绍材料相关知识、特点、施工工艺及应用。让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就对各种材料有直观的认识,对材料在装饰工程中的重要性,和本课程的重要性都有了深刻的认识,大大提高了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
2.请装饰施工工具和各种装饰材料样品来
在建材实训室设置样品展示柜,展示各种小型装饰施工工具和各种装饰材料样品,可以按装饰部位进行分类展示,如地面、墙面、门窗以及装饰五金等。学生可以亲自操作工具,了解工具和材料的特性,适用于学生对材料的初步了解。
二、走出去
1.走进材料厂家
在学期中,利用2个课时组织学生到本地的板材厂参观,通过观看车间的生产流水线,在板材加工生产过程中了解材料的品种、加工方法、适用范围和施工工艺。对了解类似材料的性能、生产工艺起着举一反三的作用。
2.走进建材料市场
在学期末,安排2周的实训专周。首先,由老师带领,利用2天时间对市内几大建材市场进行参观。主要是了解各建材市场的主营建材种类、分布情况,辐射区域、及交通路线,为后续调查做准备。然后,利用5天时间按照材料分类(如木材、陶瓷、石材、软质材料、金属材料、辅料等)自主选择一个建材市场,进行分组调研,再利用3天时间进行调查成果总结评比。调查前,老师应布置详细的调研任务书,内容包括调查的目的、要求、方式及汇总后的结果。调查过程中,老师应给予相关指导,并解决学生在调查中所产生的疑问。调查结束后,每个调查小组都要撰写调研报告和制作课件,并推选一名代表在全班进行讲解,并进行自评、互评。所有调查成果共享,作为全班同学以后学习和工作中的参考资料。
3.走进宾馆、商场、样板房
在学期末,利用实训专周里的4天时间,学生分组,通过网上、图书馆查资料,在本市宾馆、商场、样板房等不同类型的建筑中自选一个设计水平高,装修口碑好的场所,进行参观、拍照,并通过分析不同部位使用的何种建材,加深对建筑装饰材料的认识和了解,更好地掌握材料的色彩、光泽、质地、质感、纹理、图案、形体和性能在满足功能需求和表现装修风格中所起的作用。
三、小结
通过对建筑装饰材料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利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教学方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通过对各类建筑装饰材料的性能特点、使用情况的亲身感知,提高了学生对丰富多彩的建筑装饰材料的认知效果:通过调研活动锻炼了学生查阅资料的能力、调查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分工合作培养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团队精神;通过自主探究式的学习,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所必备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基础,大大提高了职业能力,也为后续课程建筑装饰设计、建筑装饰施工等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关键词】艺术设计专业 创业教育 实现途径
创业教育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品质的创新型大学生的重要手段,也是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有效途径。开展创业教育是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高等教育发展和改革的重要趋势。高职教育近年来发展迅速,成为我国培养高技能实用型人才的摇篮,建立起符合高职办学规律和专业特色的创业教育体系是高职创业教育的重要课题。本文以艺术设计专业为例,主要对艺术类高职院校如何依托专业优势开展创业教育做出探讨。
一、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有机结合
首先,要深化创业教育的教学内容改革,在讲授创业知识和创业实践的同时把专业教育渗透到教学体系中。一是在创业课程中针对各艺术设计专业加入相关行业领域的市场分析,组织学生根据自身专业做行业和市场的调研报告,以掌握行业发展现状以及此领域的创业环境。如室内设计专业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行业市场调研了解目前装饰装修行业的市场容量、竞争格局、区域市场特点、公司经营状况等,在此基础上做创业环境的分析,引导学生在装饰装修行业领域内确立创业方向。二是在创业教育中加大对专业技能的培养,把创业素质教育与专业技能训练紧密结合起来。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创业课程都与专业教育脱节,在教学内容设置、教学方法使用上也与专业教育的关联度不大。要让学生依托专业优势进行创业,必须要把专业能力的训练纳入创业课程中,在创业实践和实训环节,为学生设置艺术设计行业的虚拟项目,学生在虚拟企业操作过程中增强对艺术设计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提升设计能力和专业岗位技能。
其次,要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融入创业教育要素,为系统化的创业教育提供支持和保障。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不是简单的创业培训,不能通过短期教学一蹴而就。在创业技能之外,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综合素质的培养是创业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这部分内容应设置在低年级的课程中,尽早使学生建立创业观念,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因此,在专业教学中,一是要融入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素质的培养,针对艺术设计专业涉及的行业领域对创业者在意志品质、心理素质的切实要求设置课程内容,培养学生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创办企业的企业家精神;二是要在专业教学中培养学生在艺术设计行业创业所必需的能力,如较强的设计思维能力、艺术创新能力和设计团队的组建管理能力等。
二、深化校企合作,充分利用艺术设计公司的资源搭建创业实训实践平台
首先,拓展校企合作渠道,充分挖掘地区艺术设计行业企业的现有资源,与企业建立参观调研、校企经验交流、顶岗实习、订单培养、企业项目引入等多种合作方式,为学生创业教育提供广泛的沃土。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不同形式的企业参与掌握创业基本知识,培养创业精神,提升创业能力。
其次,在艺术设计行业企业中建立校外实践基地。企业作为创业实践基地可以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公司运营环境,学生通过参与公司项目的设计生产和经营管理等工作环节,容易产生出好的创意或创业的好点子,“许多大的公司的起点都是小的创业企业,每个企业又都是从创业者的点子发展而成”①。同时能掌握设计公司的运营规律和企业生存法则,为未来独立自主创业奠定坚实的基础。实践过程中树立起来的勤奋、执著、勇于开拓创新等精神和品格也会成为学生未来创业的有力保障。
再次,得到设计行业企业为学生创业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往往在设计方案转化为产品的过程中,技术的应用存在不足。同时,对于大部分创业者来说,拥有足够的创业起步资金是较大的困难。因此,校企合作不仅要为学生提供实践的平台,还要力争让企业为学生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重点是要寻找企业与学生创业项目合作的契合点,如设计公司为学生提供大型设计项目中的部分设计任务,或让学生承揽企业外包项目,学生在帮助公司完成设计任务的同时获得经济效益,维持公司的运营和发展,最终实现企业与学生创业的双赢。
三、积极开展创业活动,为学生开通创业绿色通道
首先,建立起创业社团或创业协会等校园创业团体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创业文化活动,形成良好的校园创业文化氛围。“校园文化不仅是一种环境,也是一种氛围,校园文化对于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等都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②。艺术类高职院校本身就具浓厚的艺术气息,每年都会开展多种多样的艺术文化活动,如大学生艺术节、动漫设计专业的cosplay大赛、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校园景观设计方案征集活动等,其中大部分都包含了具有原创性的设计活动环节。因此,可以把创业活动与艺术文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开展模拟企业项目投标会、设计方案评估会、设计行业创业计划大赛等活动,促进校园创业文化的形成。
其次,充分利用学校和地区的创业资源,请学校和地区有过设计行业成功创业经历的创业者来校进行企业家讲座,交流创业心得和创业经验,为创业团队提供创业技术支持和帮助。也可以联合艺术类院校举办创业论坛,增进校际间创业团队的沟通与交流,相互学习借鉴成功经验,相互提供行业资源。
再次,建立校园创业孵化基地,将校内面向社会出租获取利润的服务窗口开辟成学生创业项目孵化工作室,免费提供给利用专业优势进行创业的在校大学生。如针对服装设计专业学生开设“个性化服装设计工作室”、针对产品设计专业学生开设“工业产品设计工作室”、针对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开设“图文工作社”等,通过创业孵化基地的建设为学生开通创业绿色通道,让他们理性地体验创业。
总之,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不能游离于专业教育之外,要依托专业优势开展创业教育。对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要充分利用地区艺术设计行业的大环境和设计公司的资源,在课程整合、校企合作、创业活动等方面深化改革,使创业教育取得更大成效。
注释:
①史蒂夫·马里奥特.青年创业指南[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