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乡镇政治生态情况汇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履行工作情况
从8月2日进入政府法制办开始,我不断以自己是一名政府工作人员的思想严格要求自己,本着“以人为本”、“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认真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通过坚持不懈的学习,自身素质得到了锻炼,业务能力得到了提高。在这5个多月的学习工作中,我先后参与了多项工作与活动的创建与开展,其中:
1、部分参与了20xx年寿阳县各乡镇、各行政执法单位与部门的行政执法证年检名单的统计、审查和汇报;
2、全程参与了8月24日山西省法制办组织的政府法制业务培训;
3、部分参与了省级依法行政示范县创建活动汇报材料的整理与9月3日的考核验收活动;
4、全程参与了9月14日——9月16日寿阳县20xx年旅游推介会与第二届福寿文化节的接待工作;
5、全程参与了10月17日——10月19日推进林业生态市建设动员会、全市设施蔬菜建设现场观摩会与山西省民政政策理论宣传学会成立大会的接待工作;
6、全程参与了20xx年政府办全体党员全年党费的征缴工作;
7、全程参与了20xx年寿阳县各乡镇、各行政执法单位与部门的行政执法证年检审核标签的发放工作;
8、全程参与了XX年寿阳县有关单位《政府法制》杂志的征订工作。
通过以上这些工作,我及时发现了自身存在的问题,总结了经验,吸取了教训,并通过对这些经验和教训的反复研磨,督促自己下功夫改进了工作作风,提高了综合素养,为今后更好地服务领导、服务部门、服务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今后工作重点
在5个多月的工作中,虽然自身从主观上付出了很大努力,也或多或少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针对存在的差距与不足,今后应明确以下努力方向:
一是要进一步加强学习。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作风,通过持之以恒的学习,不断地开阔眼界,提高素质。要加强理论知识学习,主要是学习和领会中国特色社会注意理论体系的精神实质、基本要求,切实提高运用科学发展观分析问题、指导实践的本领;要加强业务学习,把学习新知识作为一种政治责任和工作要求,作为一种生活习惯和个人素养,不断吸取营养,防止知识匮乏,本领恐慌,努力做到学以致用,注重学习与实际相结合,善于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工作中去。
一、乡镇环卫所基本情况
我县各乡镇通过与县环卫处的积极配合协作,靠近年来的努力,已全面完成了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的阶段性任务,并形成卓有成效的农村卫生保洁长效机制、管理机制和保障机制。
(一)健全组织机构。我县结合县情,构筑了县、乡、村、组四级网络化垃圾无害化处理及卫生保洁管理体系,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局面。各乡镇均成立了农村清洁工程领导小组,由当地主要领导任组长,相关人员为成员,下设环卫所,实行乡镇领导挂村、一般干部蹲村,分工负责,对各村委会环卫保洁进行监管,并将挂点村环境卫生作为考核乡镇干部的内容之一,村“两委”对全村环卫保洁负总责,村两委成员对每个自然村实行责任包干,负责监管村庄环境卫生。各农村清洁工程领导小组能明确职责,建立议事制度、工作协调制度、信息通报制度、督促检查制度等工作机制,使清洁工作更加规范有序。
(二)建立专业队伍。以每50户左右配备一个保洁员的标准,组建保洁员专业队伍,圩镇按每4000平方米(或按乡镇镇区人口的3‰)配备1名保洁员的标准,组建环卫队伍,负责圩镇卫生清扫,垃圾收集、拖运等。
(三)完善基础设施。根据乡镇和村庄区位、自然环境条件、经济发展水平、人口数量、合理确定区域内农村垃圾处理设施的规模及分布,科学安排垃圾焚烧炉、填埋场、建筑垃圾堆放场、垃圾中转站(房)和沼气池等村庄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布点。结合改水改厕等工作,统筹考虑沤肥沼气池建设,确保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安全环保。乡镇财政对必备的垃圾清运车、焚烧炉、村中转站、自然村垃圾池、手推垃圾车及清扫工具等给予了坚实保障。
(四)强化督查考核。各乡镇通过实行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四定二保”(定目标、定时间、定责任、定奖惩,确保推进快、效果实)目标管理责任制,做到目标明确到村,时间明确到月,责任明确到人,奖惩明确到单位。实行分片包干,对所包村组不定期督导,并将督查结果进行及时通报,以推广典型,激励先进,纠正偏差,勉励后进。年度工作结束时,采取统一的尺度和标准,进行自下而上的逐级量化考核。实行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一票否决,即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不过关的乡镇和村,不能评为新村镇建设先进单位,按评优罚劣机制,对考评较好的,在下年度资金安排中给予重点倾斜。
二、各乡镇城管执法工作情况
作为加强乡镇管理的一项重要举措,我局及时与各乡镇签订了行政执法委托书,将行政处罚权及时延伸到各个乡镇,并指导各乡镇城管中队的组建及执法培训工作。
(一)组织机构
我县各乡镇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分别成立了乡镇城管执法中队,其隶属为乡镇政府直属机构,依法独立开展工作,县城管局负责相关业务培训指导工作,管理体制实行双重管理,以乡镇政府管理为主,受城管局委托,以城管执法的名义行使执法权,各乡镇政府及时做好了各城管中队的人员、经费、办公场所、执法设施设备等的保障工作。
(二)建立健全行政执法培训、监督机制。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的各乡镇城管执法中队,实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评议考核制。严格内部管理,不断加强对执法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遵纪守法教育。拟录用为执法人员的,统一参加法制部门组织的公共法律知识考试,考试合格者,由法制部门颁发行政执法证件,并参加专业法律培训,经考试合格者,颁发执法证。通过这些有效措施,不断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
三、开展圩镇居民的“五种垃圾分类”培训
在抓保洁机制建设的过程中,我局联合各乡镇政府、环卫所始终坚持“垃圾是资源,分类是关键”的工作理念,一手抓环境整治,一手抓培训教育,广泛宣传开展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的意义和要求,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通过面对面的教育,手把手的传授,引导农民进行垃圾分类,实现农户“要我分类”向“我要分类”的转变,把农村垃圾分类转化成为农民的一种自觉行动。通过开展农村垃圾处理、农村妇女家庭保洁、学生保洁知识宣传、“卫生文明户”创评活动等形式多样的培训,让更多的人从“垃圾减量分类”入手,将“低碳生活”落到实处,让天更蓝、水更绿、地更净、家更美。
五种垃圾分类:将垃圾分为沤肥垃圾、可回收利用垃圾、建筑垃圾、封存垃圾、焚烧垃圾,整个农村垃圾分类建立在“两桶一袋”基础上,即一个沤肥垃圾桶、一个焚烧垃圾桶、一个废品回收袋,实行农户家所有垃圾源头分类,垃圾无害化处理则按照5类垃圾分门别类处理。
(1)沤肥垃圾:就是指易腐烂有机垃圾,如菜叶(根)、剩饭剩菜、瓜皮果壳、树叶、人畜粪便、动物内脏、动物尸体等。处理办法为:主要是用作沼气原料。大力推进沼气池建设,每个省扶建设点不少于20%的农户建成沼气,并作为村庄整治的硬性指标来考核。沼气池可以单户建,也可以联户建。
(2)建筑垃圾:主要是建筑施工中产生的废土、废砖、废石以及废陶瓷和煤渣等。处理办法为:采取集中堆放,然后指定地点填埋。可全部用于本村庄和农户的填塘平地、修道铺路等。
(3)可回收利用垃圾:主要指可回收利用的无机垃圾,如废泡沫、废塑料、废橡胶、废玻璃、废电器、废铜烂铁、废旧衣服和鞋子等。处理办法为:以供销系统牵头负责,采取市场运作,建立县、乡、村、组网络,形成“县供销回收龙头企业+乡(镇)回收中心+自然村回收站(点)”的农村可利用废品回收运行网络和回收经营模式,合理布局废旧品收购网点和专业收购人员,做到应收尽收。
一、积极开展定点帮扶
我局派出1名人员至镇贫困村任第一书记,派出4名同志下派至非贫困村(镇村、村)组成两个扶贫工作队(每村1名队长、1名队员)。我局现有干部职51人包保镇村、村、村、村贫困户215户。2015年,我局出资3万元为13户贫困户购买波尔山羊26只。2016-2017年,我局拨款共计13万元用于建设村村级文化室、图书室,帮助提升文化设施条件。2017年、2018年,我局干部职工在“全国扶贫日”为村贫困户分别捐款2000元、2040元。2018年我局将全年办公经费20%(3.16万)拨至村支持扶贫工作。
二、做实文化扶贫工作
(一)推进“文化双基”建设
2017年投入752万元用于29个贫困村文化广场建设和22个村广播设施维修(其中广播设施维修资金67.8万元)。2018年,我区19个乡镇、10个街道、35个社区、165个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45个贫困村)全部建设完成。2018年底预计文化馆(站)年服务人次87.6万人次、公共图书馆年流通人次达到69.2万人次。
(二)文艺节目展演,寓教于乐
开展“送戏进万村”演出336场,在各乡镇巡演扶贫现代戏《春风化雨》;以“精神扶贫”为突破口,推出以曾翙翔为原型的现代花鼓戏《瞬间永恒》、泗州戏《扶贫队长》、大鼓《上任第三天》等扶贫题材文艺作品;农村公益电影放映3901场次,新片率达60%以上;开展农民体育活动1640余场;指导督促文化站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文化志愿者服务、广场舞大赛、读书征文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三、强化旅游产业带动
(一)发挥乡村旅游对扶贫带动作用
乡村,镇村,镇村为省级重点旅游扶贫村。围绕乡村旅游扶贫考核任务,区文广旅局指导相关镇村按照建设标准建设八个一工程。2017年度区为三个村申请资金332万元,其中省扶贫债务资金300万元,省旅发委奖补资金32万元。2018年申请奖补资金30万元。截止目前,三个省级重点旅游扶贫村八个一工程已完成建设任务。2017,2018年度,通过乡村旅游扶贫综合带动1700余人实现增收脱贫。乡村旅游扶贫作为产业扶贫重要内容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二)打造节庆文化品牌,完善旅游帮扶机制
打造蒿沟牡丹、芍药乡村旅游文化节和骑游五柳文化节节庆品牌,提升文化旅游知名度。鼓励农家乐、采摘园等通过引导贫困人口就业、入股等多种形式参与乡村旅游,提高贫困人口收入。2017年,旅游扶贫村项目建设,解决劳动就业180余人,年人均增收5000余元。2018年旅游扶贫带动346户736人脱贫,超额完成年度任务。
四、存在问题
(一)定点帮扶方面
1.存在走访率不达标的情况,八月份达标率为98.15%。其主要原因是不是我单位人员,、两位同志已退休(按规定退休人员可以不包户),经多次同镇扶贫办沟通,国办系统已调整好,但“扶贫”app还未完成,答复我局将在12月份调整完成。
2.扶贫政策宣传方式相对单一,主要是会议、入户宣传的方式,村广播没有正常播放,部分贫困户对相关扶贫政策了解还不够。
(二)文化扶贫方面
1.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1)一是思想认识仍需提高。部分乡镇存在进度缓慢、督促不到位现象,截止9月18日,未完成镇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有朱仙庄镇、桃园镇;村级服务中心建设进度较为缓慢有:芦岭镇、解集乡、北杨寨行管区等单位。二是部分镇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前期启动较慢,后期受台风水灾影响,一些工地不同程度积水、受灾,导致部分乡镇施工缓慢,主体工程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例如朱仙庄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三是基层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无省、市专项资金,需要区政府筹措资金,部分乡镇因需垫资建设存在顾虑,进展较慢。
(2)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体系不够健全。我区有北杨寨行管区、解集乡、大店镇、顺河乡、灰古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尚未建设,我区无广播电视台,应急广播设施、村村通平台网络尚未形成,现拟投资2523万元,建设全区应急广播,目前招标工作已完成。
(3)文化设施“重建轻管”。一些项目建成后,绝大部分文化设施管护人员都是兼职,后续管养方面仍然是薄弱环节,特别是今年建成的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尚未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
2.公共文化服务方面:
(1)公共文化设施的使用效率较低。免费开放的相关政策宣传不到位,导致文化站所在群众中的知名度不高,一些文化活动,群众参与面较窄,场所使用率低,基本公共文化设施的社会效益不能充分显现。例如解集乡综合文化站建在乡政府院内,不方便群众参与文化站活动。
(2)区图书馆场馆面积现仅有500平方米,各类硬件条件需要进一步改善,数字资源利用率不足,组织开展活动丰富性需要进一步提升,以不断吸引更多读者,增加服务人次。
3.扶贫政策宣传方面:
扶贫氛围不浓厚。2018年7月24日,市委主要领导随机暗访的区符离镇符离村、镇李营村、镇栏东村、解集乡云光村4个乡镇的4个村以及沿途有些村广播几乎没有响过,影响到扶贫政策的宣传。
(三)旅游扶贫方面
1.缺乏统一旅游规划指导。目前区尚未制定统一旅游规划和缺乏统一指导,乡村旅游产品大多由市场自发形成,经营者自己谋划、自行设计、自主建设,缺乏科学规划,发展水平不高。旅游产品形式单一,同质化现象严重,缺乏核心竞争力。我区星级农家乐经营项目多集中于采摘、垂钓、餐饮等项目,缺乏文化支撑,市场吸引力不强,例如符离镇的青水湾生态园、朱仙庄镇的海陆空生态园。乡村旅游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有的地方只顾眼前利益,仓促上项目、粗放搞开发,破坏了乡村旅游的乡土性和原真性。
2.与其他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力度不够。区乡村旅游扶贫工作由区文广旅局牵头,较注重从旅游角度开展工作,忽略与发改委、农委、林业、水利等有关部门沟通、协调,导致“旅游+”模式体现不明显,没有形成与其它部门的协同联动机制。
五、下一步计划
1.提高政治站位,狠抓工作落实。加大对扶贫包保工作和脱贫攻坚项目建设指导力度,强化包保人员责任意识和工作作风建设,同时,邀请扶贫局专业人士讲解扶贫政策,让包保人员吃透扶贫政策,真正落实好扶贫政策。
2.加大宣传力度,释放社会效益。继续通过入户慰问、送戏下乡等形式,对脱贫攻坚工作进行正确政策解读和舆论引导,提高文化场所使用率和群众对各类文化活动参与度,切实转变贫困户陈旧思想观念,释放文化活动社会效益。
3.继续健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基层文化阵地建设的整体规划,整合资源,推动文化阵地上档升级。继续推进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改造提升工作和应急广播设施、村村通平台建设。
根据《关于协助开展乡镇“企业管理服务站情况”调查工作的通知》要求,结合××乡企业管理服务站的工作实际,现将企业站成立后的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机构人员和工作职责的变动情况
(一)机构人员情况
××乡企业管理服务站成立于1996年8月31日,审批单位为××县编制委员会,属自收自支单位,核定编制2人,批准文号是新机编字(1996)6号。现有人员编制2人,与县编委下达的指标相符。2005年7月,根据《关于调整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乡镇企业管理服务站、乡规划建设管理所机构设置的通知》(新机编字[2005]06号)精神,××乡企业管理服务站和规划所并入社会事务管理中心合并办公。合并后,企业管理服务站已不复存在,但上级相关部门交办的事项仍由原企业管理服务站人员办理。
(二)工作职责的变动情况
1、原企业管理服务站的主要工作职责:
(1)宣传和贯彻执行国家、省、(市)县有关个体私营企业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对全乡个体私营企业进行指导。
(2)指导全乡个体私营企业的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所有制结构调整工作;指导个体、私营企业加强企业管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3)指导个体、私营企业按照国家产业政策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企业布局,引导区域间经济技术合作,支持、鼓励创办科技型个私企业。
(4)指导个体企业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和劳动卫生工作。
(5)研究制定我乡个体、私营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和专题规划,制定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负责个体私营企业会计、统计报表汇总工作;对个私企业经济运行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
(6)为个私企业提供科技创新、信息传递、市场开拓、教育培训、法律支持和经贸合作等服务。
(7)协调个私企业与综合经济部门、上级主管部门、执法监管部门的联系,依法对个体私营企业进行管理。
(8)指导个私企业思想政治、纪律检查和行政监督工作,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协助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
(9)承办乡党委、政府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交办的其它事项。
2、企业管理服务站负责的其它部门职能情况:
(1)负责开展××县工商联合(商会)××乡分会的工作。
(2)负责监管××乡安全生产(非煤矿山、危化品、烟花爆竹和其它安全生产)综合协调等日常监管工作。
(3)负责开展环境隐患、饮用水水源、矿山、加工企业污染源安全的排查和日常监管工作。
(4)负责商务招商项目的相关业务申报、备案工作。
(5)负责××乡向县发改委申报工业项目有关材料整理、报送工作。
(6)协调服务技术质量监督部门的相关业务。
二、在管理、服务企业方面的主要工作和在乡镇工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发挥情况
××乡乡镇企业管理服务站自成立以来,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帮助指导下,以及各级各部门的关心支持,认真履行工作职责,一切以发展××经济、乡镇企业(中、小企业)、非公经济为主旋律,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关于发展乡镇企业(中小企业)、非公经济各项政策,并及时将各项政策贯彻落实到企业、使企业用足用活各项政策措施,确保企业稳步发展。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全县工业经济暨节能减排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县委九届二次全会提出的“生态农业县、基础工业县、加工基地县”三大目标,实施各年度工作计划,积极探索乡域工业经济发展思路,提高认识,完善服务,扎实工作,使××乡乡镇企业(中小企业)、非公经济、工业经济发展有了一定的成效。
多年来,××乡企业管理服务站紧紧围绕乡党委、政府“一保三种”的发展思路,充分担当起发展企业和非公经济的主力军作用,积极推进工业经济的发展,在工业经济考核中,××乡连续两年被考评为一等奖。截止2009年,××乡已初步形成了以玉碗茶厂、曼干永清红糖厂、茶马古道茶叶有限公司、库独木茶叶加工厂为代表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以玉溪市锦泉电能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建成的花桥河二级电站、花桥河一级电站和玉溪市锦源投资有限公司即将开发的丫口二级电站、丫口一级电站为代表的电力企业,填补了我乡电力开发企业的空白。到2009年9月30日止,××乡共有乡镇企业户数75户(其中:有限公司2户,个体工商户有73户),从业人员168人。虽然××乡地处山区,自然条件差,但通过多年来的共同努力,乡镇企业的发展,从无到有,特别是几户农产品加工企业和电力企业为××乡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为农民增收、农村就业和地方经济增长做出了积极作用。
三、企业管理服务站在履行管理、服务企业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机构设置不合理。2005年机构改革后,企业管理服务站与规划管理所组成社会事务管理中心,机构、人员合并,但是由于企业管理服务站的业务性质与规划管理所的业务性质不同,社会事务管理中心成立后,工作不能融合起来。
2、乡镇企业管理服务站兼职部门及业务过多。乡镇企业管理服务站兼职过多,应对部门多、业务繁重。无法明确本职范围工作,这一直困扰着企业管理服务站职工的思想,无法全身心投入县委、政府提出“工业强县”战略的热潮之中,发挥主力军作用。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用于研究工业、发展工业,服务工业的工作。
3、企业管理服务站人员编制等。企业管理服务站与上级对应的部门较多,从事业务量大,还要完成乡党委、政府交办的中心工作,而人员只是在编两人,无法应对繁重的业务,给企业管理服务造成很大的压力。
4、经费困难。由于现行的财政体制因素,企业管理服务站的经费财政预算起点低,对企业发展工作经费投入少。因此,给企业管理服务站开展各项业务及招商引资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从而影响地方经济的发展。
5、工作条件差。没有交通工具,没有与工作职能相适应的办公设备,因此,无法快速完成乡党委、政府及上级各部门交办各项工作。
四、意见和建议
企业管理服务站是乡镇企业和发展工业经济的行业和行政主管部门,对地方经济和工业经济发展与引导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同时,各级政府也要给企业管理服务站创造必要的工作条件,发挥其职能作用。为此,特提出以下建议:
1、从新调整机构、明确职能。2005年机构改革后,企业管理服务站与乡规划管理所组成社会事务管理中心,但由于两个部门业务性质不同,无法融合起来,最终还是各办各的业务,因此,建议把企业管理服务站独立出来,从新明确职能,并纳入参公管理单位。
一、指导思想
按照“管养一体、综合治理、预防为主、依法治路”的方针,采取宣传与治理同步、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方式,大力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切实加强农村公路路政管理,提高广大农牧民守法意识,从严治理危害公路畅通的行为,维护好农村公路路产路权,积极创新农村公路管理机制,不断提升地区农村公路的整体服务能力,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交通运输环境。
二、目标要求
进一步完善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有效消除各类公路安全隐患,严厉查处各类公路违法行为,确保公路工程施工现场规范;整治不合理限速标志,营造安全、畅通、舒适的公路通行环境,开展路容路貌专项整治,保持路容路貌整洁美观;着力解决“垃圾乱扔、广告乱贴、摊位乱摆、车辆乱停、污水乱排、杂物乱堆”的公路“六乱”问题;加强超限超载运输车辆治理工作,强化源头监管和路面执法,严厉打击重点路段的短途超限运沙、运碎石等车辆,保障公路完好、安全和畅通。努力提高城乡群众文明意识,营造城乡环境优美、生态良好、风貌协调、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的新气象,使整治活动大见成效。
三、治理范围和内容
(一)治理范围
国道212线(路段)和乡村公路。
(二)治理内容
1、清除公路及公路用地内的违法堆积物、非公路设施、占道经营摊点和在公路两侧建筑控制区内严重危及公路设施完好或行车安全的违法建筑、进行集中清除。
2、对桥梁、涵洞等内的堆积物进行及时清理,对于一时难以清理的,可以联合相关部门进行集中清理,加强公路边沟、截水沟等排水设施的检查,做到公路排水顺畅。
3、对于近年来建筑控制区内搭建的各类违法建筑,要下决心排除干扰,采取有力措施予以清理,及时发现制止新增违法建筑,做到发现一处清除一处,把违法建筑物遏制在萌芽状态。
4、进一步完善公路标志标线,对不符合规范或者缺失的要及时整改修复;对于事故造成的交通安全设施损坏要及时进行修复,确保公路安全畅通。
5、对未经审批的非公路标志牌一律拆除,违规审批的按期清理,破损、锈蚀、歪斜等影响路容路貌和行车安全的、要求设置者及时采取修复、加固等措施。
6、督促施工单位在距离施工作业地点来车方向安全距离处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并采取防护措施,对于未按照国家标准规范设置标志标牌,施工路面情况不符合的要及时纠正。施工人员着反光背心作业,施工完毕后,及时清理路面上的抛洒物和障碍物,对未中断交通的施工作业公路,施工单位安排专人维持施工作业现场秩序,确保该路段安全顺畅。
四、职责分工
(一)公安局:维护执法现场工作秩序,确保相关职能部门执法人员人身安全。对纠集聚众、蓄意占道、恶意堵车、强行闯关、威胁恐吓执法人员暴力抗法行为,实行严厉打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二)交警队:维护公路交通的正常通行,根据实际情况实施交通管制,引导、分流、疏导各类机动车辆,开展道路巡查,及时处理公路沿线各类交通事故。
(三)建设局:对村镇过境段、公路沿线规划区、开发区内的商铺、门面、临时建筑物进行有效管理,与乡镇政府、工商、路政部门联合执法,清理、拆除影响道路行车安全的违法建筑物。
(四)国土局:依法审批公路建筑控制区内各类地面建筑物、构筑物、会同乡镇政府、路政部门勘验公路沿线违法建筑,并依据《土地法》和《公路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依法拆除。
(五)交通局和运管局:协调处理各有关部门和公路沿线乡镇公路路政管理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并督促检查各路段整治进展情况。
(六)公路段:负责做好212线的整治工作,加强上路巡查,维护公路的正常通行,配合交警部门开展施工路段道路巡查,协助引导、分流、疏导各类机动车辆通行,做好过往车辆运行,做好过往司助人员和乘客的解释、宣传工作。
(七)工商局、商务局和公路沿线各乡镇人民政府:工商局和商务局结合马路市场整治,对公路沿线摆摊设点、占道经营行为审查,对未办理营业执照坚决取缔,有经营执照但占道经营影响交通安全的,采取严管重罚的方式,督促业主在不影响交通安全通行的前提下依法经营;各乡镇人民政府结合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和文明长廊建设,协助各职能部门做好各类公路路政违法行为的调查取证工作,对违法当事人进行解释、劝导、宣传,同时对违法行为按照事前预防、事中监督、事后善处的管理原则,及时和相关职能部门沟通,共同拟定处理方案并予以实施。
(八)夏收季节各单位要严厉打击公路打场晒粮行为,分段管理。交通局及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各自辖区内县乡道路;公路段负责212线城关以下路段;运管局负责212线城关至官亭路段;交警队负责212线官亭以下至沙湾路段。
五、实施步骤
(一)宣传发动、调查摸底阶段(2012年5月6日-5月31日)
1、成立县公路路政管理集中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考评办法,安排部署整治工作任务,明确相关部门职责。
2、按照整治内容、标准和要求,全面调查摸清本县区公路基础设施、公路行业综合管理、路域环境方面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县交通局、县公路段、县公安局分别负责全面调查摸清公路用地范围以内的公路基础设施、公路行业综合管理、道路通行秩序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整治意见、制定整治工作计划、实施细则。
(二)综合整治阶段(2012年6月1日-7月15日)
1、公路段具体负责组织对国道212线公路用地范围内的公路基础设施及公路行业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整治,所经乡镇应全力配合。
2、公安局、交通局、公路段、交警大队等有关职能部门负责对道路通行秩序和超限超载运输车辆进行集中整治,各有关职能部门,要各负其责,加强工作协调,密切搞好配合,确保通过综合整治,道路通行秩序井然有序,超限超载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3、公路沿线各乡镇政府负责组织对国道212线公路用地外沿线可视范围内的路域环境进行集中整治,并负责组织实施农村公路综合整治工作。
(三)巩固完善、检查、验收阶段(2012年7月15日-8月10日)。
为推进全县路政管理集中整治活动工作,公路路政管理集中整治活动领导小组将分别于2012年7月对全县公路路政管理集中整治活动工作进行检查考评,为此,公路路政管理集中整治活动领导小组将在加强日常工作指导、督促、协调、调度、检查考评,并结合市检查考评反馈情况,于2012年8月对全县路政管理集中整治活动工作进行全面总结评比。对在路政管理集中整治活动工作和2012年干线公路养护与管理大检查工作中取得突出成效、作出积极贡献的乡镇政府、县直部门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整治成效不明显的进行通报批评和处罚,并进行责任追究。各乡镇政府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并根据职责分工,加强对本辖区公路路政管理集中整治活动工作的组织领导,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和整治工作计划,对整治任务进行分解,明确整治目标,层层落实责任,定期向县公路综合整治年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整治工作进展情况,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取得良好的整治成效。
六、组织机构
为了确保政治工作取得实效,县上成立公路路政管理集中整治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七、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确保我县公路路政管理集中整治活动取得实效,县政府成立了由分管县长任组长,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县公路路政管理集中整治活动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公路路政管理集中整治活动的组织领导和综合协调,定期听取整治工作情况汇报,研究解决整治工作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交通局。各乡镇和有关部门也要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按照各自职责和整治活动的总体要求,认真研究,精心组织,全面部署,制定具体、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层层落实工作责任制。要加强监督检查,并于每月25日定期向县公路路政管理集中整治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整治工作进展情况,确保完成整治任务。
乡村振兴,文化为魂,乡村文化振兴为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大目标”的实现提供着文化支撑。近年来,在区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区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持续推进基层文化阵地建设,着力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挖掘自身文化特色,在落实乡村文化振兴工作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和不足,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区乡村文化振兴工作取得的进展
(一)努力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一是建成区级“两馆”。争取并投入2000万元对X图书馆、文化馆分别进行改造装修、购置设施设备,公开招聘文化系统辅助人员24名。同时,按照图书馆总分馆制要求,在市局、市图书馆的大力支持下,建设了X镇、X乡等4家乡镇图书分馆,在X社区、X社区等5家社区设立图书服务点,配备借还阅览设备,开通网络化、数字化文献资源服务,实现总馆、分馆和服务点之间“馆际互借、通借通还”。二是公共文化阵地提档升级。通过新建、改建、资源整合等方式加大乡镇、村(社区)文化阵地建设。X镇、X乡等7个文化站独立建站、功能齐全,免费向群众开放;X镇文化站正在建设中。支持帮助X镇文化站就近与社区文化阵地共建共享。全区106个村(社区)已有98个按照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九个一”建设要求进行功能和服务的改造,其余8个村(社区)因高铁建设拆迁等原因正在新建。通过争取项目资金或自筹资金的形式向基层配发电脑、桌椅,建成标准化乡镇、村(社区)电子阅览室60个。全区巩固完善农村数字卫星农书屋104个、农村固定电影放映室12个。每年为乡镇、村(社区)图书阅览室配发价值10万元的图书、光盘。三是完善信息资源设施设备。不断加大农村信息共享工程覆盖范围,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宽带网络全覆盖,无线WiFi网络服务逐步完善,信息化条件明显改善。新建小区网络入户实现全覆盖,有线电视入户率逐年提升。投入48万元为900户远郊住户办理了“户户通”,并协调市广电网络公司做好辖区广播电视普及维护,群众在家上网、看电视需求得到充分满足。四是加强文艺人才队伍建设。每年举办4期200人的文化专兼职人员或文艺爱好者技能培训班,并选派1—2名文化管理人才到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学习,提升整体队伍素质水平、增强业务能力。截至目前,共培育发展378支业余群众文艺团队,其中星级群众文艺团队17支,拥有剪纸、刺绣、唱歌、跳舞、编创等技能的文艺人才50多人。组建完善包含1339名志愿者的文化志愿服务队伍,作为文艺人才后备库。基本健立了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人员稳定、一专多能、门类齐全的高素质文艺人才队伍。
(二)加大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力度。一是文化惠民活动广泛开展。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每周免费开放时间不低于42小时,经常性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或文艺技能培训。年均举办“X”广场演出20场;开展“文化惠民·送戏下乡”演出60场;指导基层组织文艺演出、比赛、全民阅读等活动300多场。每年联合X京剧院、市文化艺术团及X星级民间文艺团队在村(社区)、中小学校或慈善机构开展文化服务和文艺演出活动100多场。联系市辖电影公司到我区放映电影年均1000多场。全区实现了一村一月放映1场电影、全年观看3场以上文艺或戏剧演出的目标。二是组织文化志愿服务活动。连续3年持续招募注册文化志愿者1300余人。累计发展星级群众文艺团队17支,其中五星级团队3支、四星级团队6支、三星级8支。每年开展文化宣传、文艺培训、作品创作、慰问演出、文化扶贫等志愿服务活动150多次。文化志愿者典型带动影响力不断扩大,志愿氛围日渐浓厚。三是丰富文化产品供给。挖掘乡土专家、草根明星,培养草根团队,定期组织业务培训和编创指导活动,不断生产贴近X区情、群众生活的作品。发展9支拥有固定活动场所、成员稳定、具备创作和演出能力的注册法人文艺团队,并通过政府购买文化服务的方式给予扶持。整合区级部门资源策划实施“文明相伴X”文艺作品创作“赛事”,形成了《X》《X》等原创歌曲、书画、舞蹈、曲艺、摄影、微电影等作品1200多个。四是推进文化旅游互融共促。结合乡村休闲旅游活动,为民间文学、音乐、舞蹈,传统戏剧、美术、技艺、医药和民风民俗等搭建平台,开展宣传推广活动。通过“特色旅游商品评选”活动挖掘推出刺绣、烫刻、剪纸、串珠等一批文化旅游特色商品。年均举办“桃花节”“旅游嘉年华”“葡萄节”等旅游节会活动8场,旅游搭台、文化唱戏、产品叫座,取得了较好的宣传推介效果。
二、存在的问题
(一)在公共文化方面。一是硬件设施重“建”不重“管”。一些乡镇的村级农家书屋存在被挤占甚至废弃的现象,书屋内图书种类不齐、更新缓慢,体育器材损坏后无人维修;二是服务供给“曲高和寡”。以“送文化下乡”为例,乡村电影放映已不再受村民追捧,部分文艺演出、讲座的内容不对群众“口味”,且缺乏受村民欢迎的原创性、群众性、地方性的文艺作品;三是传统文化明显衰落。传统节庆和风俗在我区农村的氛围与影响力正在逐步减弱,不少区域性非遗项目得不到及时挖掘与整理,很多非遗项目后继无人。
(二)在保障投入方面。一是对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部分基层组织和干部将乡村文化振兴工作看成“软指标”而非“硬任务”,工作主动性不高;二是财政和社会资本投入不足。目前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主要依靠中央等各级财政投入,我区多数镇文化站、村文化中心的日常运行经费捉襟见肘。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空白;三是人才支撑保障不够。乡镇文化站和村级文化中心文化专干队伍存在兼职借用情况,工作力量不足、精力不够。农村严重的“空心化”,让乡村缺少文化活动创作者和参与者。
(三)在文化与产业融合方面。一是农旅融合发展不足。政府对乡村文化产业还缺少专门政策与规划,现有政策散见于三产融合、乡村旅游、乡村振兴等相关文件,农业、文化、旅游产业在区级层面还是分行业规划、分部门管理,部门之间很难做到“结合”。二是特色农产品与文化元素结合不够。文化元素对乡村各产业渗透、对企业的支撑都不足。农村传统手工艺品、土特产的创意、设计、工艺、品牌水平都很初级,乡村旅游对乡土文化内涵挖掘不到位,发展业态单一,对消费者吸引力不够。
三、对乡村文化振兴工作的建议
(一)完善政策保障措施。一是健全目标考核机制。提高各级单位对乡村文化振兴工作的重视程度,把乡村文化振兴工作目标任务细化、量化,并将工作成效作为年终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二是健全财政投入机制。将镇村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和农家书屋的运维经费、乡镇文化站活动经费、工作经费一并纳入各级财政经常性预算,每年为农村地区非遗项目认定保护、乡土特色文化挖掘和文化品牌打造计划专项经费。同时通过乡村自筹、单位帮扶、社会募捐等方式吸纳民间资金参与;三是加强经费整合管理。整合乡镇的文化、卫生、教育、农业、党建、综治、体育等方面的宣传文化经费,形成统一的宣传文化经费管理和使用机制,做到文化资金专户、专账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水平。
(二)创新运行管理思路。一是加强设施配套建设。对现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设备使用效益进行评估,整合添置基层宣传文化、科学教育等基础设施,着力抓好镇村文化服务中心、农家书屋、文化广场、家风家训馆、村史馆等文化阵地建设与优化;二是增强“文化下乡”精准度。丰富乡村文化活动内容,建立图书室互通、电子资源共享的区、镇、村三级文化服务资源共享机制。开展类似“你选书,我买单”、城乡文化社团的结对帮扶、非遗传承项目扶持等活动,征求满足乡村群众的多样化需求,实现文化下乡精准化。
全县产业扶贫农民增收情况的视察报告
为全面摸清我县产业扶贫、农民增收现状,找准制约发展的困难和问题,促进建档立卡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实现如期脱贫摘帽的目标,3月上旬,县政协组织6个视察组,分别由六位主席带队,深入到XXX个乡镇、选择XXX个贫困村(20xx年出列村2个,20xx年出列村XXX个,20**年计划出列村XXX个)、XXX户非政策兜底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视察分析;召开由部分县直部门、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负责同志参加的座谈会,听取有关情况汇报;采取县内视察与县外考察相结合的方式,组织考察组到宜昌五峰、远安考察学习产业扶贫经验,开拓视野,启发思路。在此基础上,集思广益,形成专题视察报告如下:
一、主要成效
(一)各地认识程度较高,产业发展合力不断增强。各级各单位都把精准扶贫作为最大的政治、最大的责任,按照县委、县政府统一安排部署,抓住产业扶贫“命根子”,认真落实产业扶贫规划。县农业局、扶贫办、发改局、财政局、林业局、农商行等部门通力配合,紧密结合部门实际,整合政策项目资金,全力服务产业扶贫。各乡镇和村认真对照村出列、户销号的标准,深入调研,科学谋划,群策群力,合力攻坚,大力实施“5117”产业扶贫工程,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如:黄堡镇寨湾村通过流转农民土地,推动旅游业与农业融合发展,带动贫困户增收;寺坪镇龙凤村将贫困户300亩土地流转给神农本草公司,网络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致富;马桥镇白果村20xx年发展土豆xx40亩,草场3000亩,今年计划发展银杏xx00亩,户均产业基地达到13亩,成为产业发展重点村。一批市、县驻村工作队坚持吃住在村,真帮实扶,受到基层干部群众好评。
(二)奖扶政策落实较好,农民发展积极性不断提高。各乡镇深入贯彻落实《xx县精准扶贫产业发展扶持意见》、《小额信贷工作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引导贫困户发展致富产业,兑现产业奖扶和小额信贷政策,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据视察了解,20xx年全县兑现产业奖扶资金6XX.X万元,发放小额信贷XX.X亿元,扶持XX.X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新建特色产业基地XX.X万亩,辐射带动7XXX户、XX.X万名贫困群众通过发展产业实现增收脱贫。走访调查的XXX户贫困户中,20xx年发展1至2个产业项目的有XXX户,占XX.X%,3至5个产业项目的有XXX户,占XX.X%。
(三)经营模式不断创新,农民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各乡镇和村按照建基地、扶龙头、联农户的思路,积极探索建立贫困户与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的紧密利益联结机制,延长产业发展链条,解决贫困户产业发展中面临的资金、技术、市场等方面的困难,农民组织化程度和产业集约化经营水平逐步提高。据视察了解,全县共注册农业龙头企业35家,专业合作社657家,家庭农场70家,20xx年各类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户签定帮扶协议XX.X万份,辐射带动贫困户新建特色产业基地6万余亩,发展畜禽养殖30余万头(只),实现特色产品订单销售XX.X亿元。如:寺坪镇依托南河渔业专业合作社,带动大畈、天子坪等5个村、XXX户贫困户发展渔业养殖和乡村旅游,户均增收6XX元;过渡湾镇茶庵村依托襄阳佰蒂蓝莓公司,带动XXX户贫困户就近务工,户均增收14XX元;店垭镇依托楚原欣茶叶公司,带动500多户群众发展茶叶产业,户均增收12XX元;歇马镇白竹村依托九路寨景区开发,带动XXX户贫困户发展农家乐、到景区务工,人均增收1XX元。
(四)配套建设力度较大,产业发展基础不断改善。各级各地高度重视,整合政策资金,全面加强水、电、路、田等产业配套建设,农村生产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农业产业发展基础更加牢实。据视察了解,20xx年县水务局投入2XXX万元,集中解决了XXX个贫困村安全饮水问题;县供电公司投入2XXX万元,对XXX个贫困村、XXX个台区,XXX个集中安置点实施了农网改造;县交通运输局完成了4条县乡旅游公路改扩建工程,新修水泥路211公里,完成农村公路安防工程42.8公里,加宽窄路面103公里;县国土资源局投入7XXX万元,对7个乡镇、XXX个村的30000亩土地实施了开发整理,硬化田间水泥路74049米,新建田间道26170米、生产路6056米。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产业扶贫措施落实不够。通过视察,我们认为各级各部门虽然对产业扶贫认识程度较高,但真正静下心、沉下去抓落实还不够。客观上讲,20xx年是易地搬迁年,各乡镇和村都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啃易地搬迁这块“硬骨头”上,导致部分乡镇和村对本地产业发展宏观谋划不够,产业发展思路还不够清晰,编制的规划指导性不是很强,特别是对集中安置点后扶产业规划还正在谋划之中,对贫困户产业发展缺乏微观指导,存在规划与实际“两张皮”现象。从调查走访的XXX户贫困户产业发展情况来看,规划项目与实际发展相吻合的只有XXX户,占比不到XX%。少数村对产业扶贫压力传导不够,政策宣传不够,上热下冷,坐等观望,存在“你能脱贫、我也能脱贫”的消极思想,扶贫工作手册、政策汇编等资料还放在村委会,没有发到贫困群众手中,个别村干部对产业扶贫政策和贫困户产业发展情况说不清楚。少数部门工作重心和精力还没有完全倾注到贫困户,小额信贷门槛较高,手续复杂,贫困群众贷款难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视察的XXX个贫困村、XXX户中只有6个村、XXX户获批了小额信贷,马良镇峡峪河村XXX户建档立卡贫困户,20xx年没有一户获批小额信贷;农民技能培训针对性和时效性还不是很强,培训内容和方式还不是很接地气,20xx年全县虽然组织开展了47场(次)的劳动技能培训,但只覆盖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XXX人,仅占建档立卡总人口的XX.X%;光伏发电项目推进不快,全县报备光伏发电XXX个村,目前仅建成3个试点。
(二)农民持续稳定增收乏力。通过对XXX个乡镇、XXX个贫困村、XXX户贫困户的产业结构、收入结构等情况进行分析,我们认为农民增收仍面临严峻形势,如果不从根本上增强贫困户造血功能,很难保证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从产业结构看,各地对长效产业发展认识还不够,缺乏特色意识、品牌意识、规模意识,发展项目小而全,没有特色,科技含量低,产品商品化率低,组织化程度低,据视察了解,XXX个乡镇中发展项目最多的达XXX个,XXX个贫困村中发展产业项目最多的达XXX个,XXX户贫困户近XX%选择发展生猪、土鸡、山羊、蔬菜等传统种养项目;从劳力结构看,青壮年劳力大多外出务工,留守人员思想保守、体力不支,承接产业发展能力有限,不同程度地存在“等靠要”现象,据视察统计,XXX户贫困户共有9xx人,如果按人均2XX元产业奖扶计算,20xx年应兑现奖扶资金XXX万元,而实际只兑付XXX万元,产业发展空间还很大;从收入结构看,抽查的XXX个贫困村,经营性收入平均占比XX%,最高达XX%,最低只有3%,务工收入平均占比XX%,转移性收入平均占比XX%,最高达XX%,最低为6%,说明农民发展产业的水平还参差不齐,农业产业还没有真正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从空间结构看,部分集中安置贫困户由于人地分离,产业发展难度较大,与“留得住、能致富”的目标比还存在很大差距,视察了解到,20xx年兴建的部分集中安置点产业配套建设还不够到位,贫困户要往返数公里去耕种;从收入情况看,被视察的XXX个重点贫困村,20xx年集体经济收入达到
5万元的只有8个,仅占XX%,走访调查的XXX户贫困户,20xx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3XX元脱贫销号标准的还有XXX户、XXX人,如果扣去产业奖扶资金,有XXX户、xx5人低于3XX元脱贫销号标准,说明村级集体经济实力还不强,贫困户收入还在靠政策的硬性拉动,持续增收渠道狭窄、后续乏力。
(三)新型经营主体实力不强。通过视察和考察学习,我们认为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产业扶贫的重要引擎,是带动贫困户稳定增收的中坚力量。据视察了解,目前我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总体实力不强,农业社会化服务功能较弱,融资难、扶持政策落实难等问题严重制约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壮大。受产业规模、资金、技术、市场等多种因素影响,有相当一部分龙头公司和专业合作社规模不大、产品不精、销路不畅、带动力不强,经不起市场调整,起不到龙头带动作用。据视察统计,全县目前真正运行健康、管理规范的农业龙头企业10家左右,仅占XX%;专业合作社250家左右,仅占XX%。视察中,有企业和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反映,20xx年县委、县政府出台支持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及能人大户发展的金融扶持政策没有得到很好落实,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发展举步维艰。如:马良镇农信兴专业合作社管理运行比较规范,带动力较强,20**年基地扩大到2000亩,带动峡峪河、东风头、老岭垭等5个村发展甜玉米和旱黄瓜,产前急需xx万元资金信贷,找到银行多次协商未果,只得找亲朋好友拆借。
(四)产业奖扶机制不够完善。基层干部群众反映,去年县委、县政府研究出台25类产业到户奖扶政策后,各地通过一年的实践,普遍认为政策撬动效应明显,但仍然还有不够完善的地方,盼望能够调整优化。如:在奖扶项目上,类别偏多,容易分散贫困户发展产业的注意力,不利于全县主导产业发展;在奖扶标准确定上还不够合理,对全县重点产业的政策倾斜还不够,对像药材等投入较高的产业项目标准过低,对像土鸡、露天白菜等投入相对较低的产业项目标准过高;在奖扶方式上,简单地货币化注入,容易造成短期内“奖扶脱贫”,带来产业扶贫福利化和贫困户选定项目趋利性倾向,使有限的帮扶资源使用率不高。
三、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转变工作方式,全面提升服务水平。建议县委、县政府进一步强化督办部门工作责任落实,转变服务方式,将更多的精力和重心向贫困村、贫困户倾注。进一步放大金融扶贫风险补偿金政策效应,鼓励金融部门降低信贷门槛、优化信贷服务;提高劳动技能培训的时效性和针对性,紧盯贫困户产业发展需求,精准培训到合作社、到产业、到农户、到田块;按照“放管服”要求,加强对龙头公司、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的管理与服务,为农产品走向市场提供检验检测服务;加大光伏电站建设项目推进速度,确保建好的光伏电站尽快并网发电,在建的光伏电站在6月底全部峻工投入使用;加强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解决科技创新与生产脱节的问题,助推扶贫产业提质增效;提高农村电商服务平台建设的服务水平,畅通“农产品进城”通道,为全县广大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脱贫插上互联网的翅膀。
(二)进一步突出地域特色,培植壮大支柱产业。建议县委、县政府借鉴五峰、远安“一县一品”产业发展经验,按照农业供给侧改革的要求,坚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路,立足资源禀赋,突出地域特色,确定3至5个最具xx地域特色的主导产业,健全风险防控体系,给予重点奖励扶持,激励和引导各乡镇按照全县统一规划布局实施产业扶贫,避免同质化发展和无序竞争,走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经营之路,以特色产业为引领,助力村集体增收、贫困户脱贫,确保每个乡镇和村都有1至2个主导产业,每个贫困户都有1个骨干增收项目,为全县培植主导产业、形成“一县一品”打基础、增后劲。
一、我市私营个体经济发展取得的显著成绩
直辖以来,我市私营个体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形成了齐抓共管、共同推进的良好局面。各区县(自治县、市)领导、各级部门进一步转变观念,遵循“三个有利于”的原则,始终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方针,切实加强领导,狠抓工作落实,同心协力,密切配合,充分肯定个体私营企业的合法地位和社会贡献,适时给予从业人员应有的社会荣誉和政治地位,加大对私营个体经济的宣传和扶持力度,形成了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大力支持,全社会共同推进私营个体经济发展的良好局面。
二是私营个体经济发展出现可喜势头。直辖以来,我市私营个体经济的发展速度大大高于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速度,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根据叙定市长在市一届人大六次会议上公布的数字,年,全市实现GDP达1750亿元,同比增长9%,其中私营个体经济创造的GDP达603.75亿元,增长20.97%,占全市GDP的34.5%;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99亿元,同比增长8.7%,其中私营个体经济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36亿元,增长13.9%,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48%;全市出口总额11亿美元,同比增长10.8%,其中私营个体经济实现出口3.5亿美元,增长63.6%,占全市出口总额的32%;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802亿元,同比增长22.3%,其中私营个体经济固定资产投资额212.3亿元,增长21.2%,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26.5%;全市入库税收126亿元,同比增长21%,其中私营个体经济入库税收22.5亿元,增长22.3%。
三是发展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直辖以来,市委、市政府相继出台了渝委发〔1997〕6号、〔1998〕35号等引导和鼓励私营个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性文件,实施“十个一批”的发展环境综合整治措施,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强化职能部门的配套服务,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切实保护私营个体企业的合法权益,积极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表彰奖励一批个体私营企业及其优秀代表,着力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私营个体经济的发展环境有了较大改善。
四是企业自身素质不断提高。私营个体企业从盲目发展逐渐向市场导向发展;从小富即安向不断追求质量上档次发展;发展眼光由内向外扩展;努力提高经营管理水平,重视品牌和诚信建设,建立良好的市场形象;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总体来看,私营个体经济的总量不断增加,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市场竞争意识日益增强,竞争能力不断提高。
尽管我市私营个体经济有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但也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我市私营个体经济发展速度比沿海地区和部分西部省市慢;总量偏小,比重偏低,发展质量不够高;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地区发展不平衡;外部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经营管理水平不高等。我们要正视这些困难和问题,尽快加以解决。
二、我市私营个体经济面临的形势
跨入新世纪,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面对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挑战,面对我国加入WTO的新形势,面对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性机遇,私营个体经济如何在新形势下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加快发展,再创佳绩,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和重要任务。
去年底,我国已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入世”后,第一产业面临的挑战大于机遇,我市私营个体经济第一产业占比仅为0.3%;第二产业挑战与机遇并存,我市私营个体经济第二产业占比也仅为12%;第三产业机遇大于挑战,我市私营个体经济第三产业占比达87.7%。总体来说,“入世”对我市私营个体经济利大于弊。实行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的原则,对私营个体经济的歧视和不公正待遇将进一步取消,私营个体经济将获得更大的政策支持。个体私营企业将获得更多的关税减让,有利于降低产品出口成本,扩大出口规模,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增强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寻求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随着银行、保险、运输等服务行业领域的进一步开放,也将给私营个体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提供有利条件。加之今年中央将继续实行扩大内需的方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金融对经济结构调整、企业技术改造和中小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这些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都将为我市私营个体经济发展创造更为宽松的外部环境。
从来看,今年我市经济和政治生活中的大事喜事不断。我们将迎来市第二次党代会的召开和直辖五周年庆典,还将举办AAPP会议、“2002·中国西部论坛”以及一年一度的“一会一节”、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等,这些重大活动必定给我市私营个体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机遇。在参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我市还提出构筑都市发达经济圈、渝西经济走廊和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三大经济区”的战略构想。三大经济区的划分和发展目标的确定,为私营个体经济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三大经济区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私营个体经济必将在调整区域经济布局,调整产业结构,推进城镇进程等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在充分认识面临良好发展机遇的同时,也要看到,随着市场准入的扩大、关税的削减和非关税措施的取消,外国产品和投资者会更多地进入我国市场,私营个体经济将面对更加激烈的竞争。而我市私营个体经济总量偏少,企业规模相对较小,存在产权制度等方面的缺陷,特别是那些成本高、技术水平低和管理落后的私营个体企业,面临的挑战将更加严峻。因此,我们必须从全市经济发展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加快私营个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坚持把私营个体经济发展作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在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力争使我市私营个体经济的发展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三、我市私营个体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工作重点
今年我市私营个体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是:深入学习贯彻江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加快发展为主题,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抓住“入世”和西部大开发机遇,加大工作力度,改善发展环境,优化经济结构,提高自身素质,支持、鼓励和引导私营个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使私营个体经济在我市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实现《政府工作报告》所提任务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根据这一指导思想,进一步加快我市私营个体经济的发展步伐,要把握好“四个坚持”:
一是要始终坚持把加快私营个体经济发展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来抓。全市各级各部门要从讲政治的高度,深刻领会党的十五大报告和江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把大力发展私营个体经济作为一项带根本性、全局性的长期战略任务,纳入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特别是各区县(自治县、市)要高度重视私营个体经济的发展,要把它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主体之一,全力推进私营个体经济更快更好地向前发展。
二是要坚持数质并举,推动私营个体经济不断提高竞争力。去年,我市的12家私营企业进入了全国私营企业500强。今后,在加快发展数量的同时,对规模大、效益好的私营企业要进行重点引导和扶持,努力培育和造就一批在全国影响大、扩张能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对多数中小型私营企业,要引导其加快转机建制步伐,尽快适应市场竞争要求,获得新的发展,以增强私营个体经济的市场竞争力,力求在今年私营个体经济的发展上,数量有一个大的增长,质量上取得新的突破。
三是要坚持扩大对外开放,推动开放型私营个体经济的发展。积极实施“走出去”的对外开放战略,加强对外联系与合作。有重点地培养和扶持一批出口创汇大户,大力支持私营个体企业兴办中外合资、合作企业和合作项目,开拓国际市场。
四是要坚持不断改善和优化发展环境。私营个体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服务。政府部门要在服务上有所突破,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重点是规范收费、罚款、审批、检查等行政行为。继续实施“十个一批”综合整治的各项措施,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和正当市场竞争行为进行有力的保护。加强对私营个体企业的司法治安保护和法律服务,严厉打击侵害私营个体企业权益的行为,真正为私营个体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发展私营个体经济,要注重抓好“六个结合”:
1.把拓展融资渠道与增强社会信用结合起来,在解决融资问题上下大功夫。
一是实行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等方式,探索扩大融资渠道新路子。对于成长性好、信誉度高、符合上市条件的私营企业,可推荐一批上市直接融资;对于科技含量高,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风险型投资企业,可通过二板市场融资;对于投资回报率高、盈利稳定的私营企业,经批准,可发行一定的企业债券来融资;对于量大面广的私营个体企业,则要从改善银企关系,通过信贷融资解决资金困难。中小企业担保公司是私营个体企业融资的重要中介,要在认真总结南岸区等区县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扩大试点范围。但对担保机构也要加强监管,不能搞成新的“三金、三乱”问题。
二是加快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步伐,创新信用评估体制。要在外部环境上促使私营个体企业建立起社会信用体制。银行、担保公司和行业组织等部门要探索建立企业信用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有效的监管体系。对信用度高的私营个体企业要主动扶持,促其良性发展。各商业银行要引导私营个体企业建立信用自律机制,提高企业信用度,并改善对私营个体经济的金融服务。
2.把清理前置条件与着力规范市场结合起来,放宽私营个体经济的市场准入。
完善的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是有序的经济。在放宽市场准入这个问题上,既要清除不合理的、过时的登记、审批规定或限制,又要把该管的管好管紧,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清理前置条件与规范市场行为,前者是扫除私营个体经济发展的不必要的障碍,后者是保护生产的合法性、市场交易的公平性,其目的都是为了促进私营个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今年市里将组织各有关部门对本部门现有涉及私营个体经济管理的政策规定进行清理,凡是不合理的规定,要按程序予以修改或废止。
要逐步放宽对私营个体企业的市场准入范围,拓展私营个体经济发展空间。放宽准入的思路是,只要是竞争性的盈利性领域都应对私营个体经济开放,即使在传统上被视为必须国家垄断的某些行业,也应根据实际情况将能够市场化经营的部分进行必要的分解和剥离,也让私营经济进入,享受“国民待遇”。
3.把发展科技型产业与劳动密集型产业结合起来,提高私营个体经济整体素质。
发展科技型产业是提高私营个体经济整体素质的需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是解决我们就业压力的需要。问题的关键是要搞好这两者之间的结合。
去年,我市私营个体经济中的科技型企业有939家,同比增长4.2%,注册资本金为29.69亿元,同比增长1.79倍。私营个体经济要在我市高新技术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份额。要引导私营个体企业逐步建立起自己的科研机构,支持其与科研院校协作,充分利用我市科研院校的人才优势、科技优势和信息优势,实现私营企业与研究机构资源优势的有机整合。加强对私营个体企业的科技信息服务,鼓励私营个体企业运用科研成果,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重视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就必须开拓传统产业的新领域。大力发展服务业,包括物流配送、连锁经营、商贸流通等。鼓励建立社区服务公司,积极发展家政、维修、养老、看护、保健等社区服务业。
4.把政府引导与加强中介组织建设结合起来,建立起以中介组织为基础,适应市场经济内在要求的私营个体经济管理体制。
要按照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积极探索私营个体经济管理体制。政府从宏观层面,中介组织从中观层面,共同为私营个体企业搞好协调和服务。从宏观层面上,各级政府,特别是各级私营个体经济领导小组要从制定私营个体经济发展总体规划上作好产业引导,取消歧视政策、促进公平竞争。工商行政管理、税务、公安、文化、国土房管等政府职能部门对私营个体企业必须依法管理,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商会、私营个体协会、各种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要在招商引资、内外协作、信息服务、行业自律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各种协会要增强服务意识,提高自身素质,拓展服务领域,在促进企业公平竞争和发展上多做工作。
5.把做大经济总量与搞好品牌建设结合起来,增强私营个体经济综合实力。
私营个体经济的发展,既要有量的提高,更要有质的优化。要在增大经济总量的同时,实施品牌战略,发挥品牌效应。当前,要采取多种措施增大经济总量。一是对企业改制未完成的,要加速乡镇企业、城市集体企业体制转化,推进存量调整,加快经济总量的增长。二是通过品牌建设增加经济总量。私营个体企业要应对“入世”后的新形势,结合改造传统产业发展特色经济,在塑造品牌上狠下功夫,推出一批精品、名品占领市场。今年内,力争在全市新推出市级知名品牌20个,国家级知名品牌5个;并且围绕名优产品和优势产业形成一批私营集团企业、专业化企业和特色企业,努力培育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大公司、大集团,形成与大企业集团相适应的社会化分工、大中小匹配、专业化衔接和技术配套的产业关联群体和产业组织结构。三是通过调整经济结构增大经济总量。拓宽新的投资领域,开辟新的产业渠道,及时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走集约化经营的路子,加快发展步伐,不断壮大经济总量。
6.把占领市内市场与拓展市外市场结合起来,在更大范围和更深层次上参与竞争与合作。
私营个体经济要加快发展,关键在巩固老市场,拓展新市场。因此,就必须树立起全方位的市场观,全球化的市场观,在利用好“两种资源”的同时,主动开拓市内市外、国内外“两个市场”。在市内,要积极主动参与国有企业改革、西部大开发、库区移民搬迁、退耕还林还草、经济结构调整、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城乡物流商贸等,从中多方寻找商机,激活市内市场需求。
一、深刻认识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对外开放的重大意义
1、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对外开放是推动我县经济发展的需要。近年来,我县坚持把改善投资环境作为“生命线”工程,大力实施开放带动战略,不断加强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协作,吸引了一批客商到投资兴业。但总体来看,我县对外开放的程度和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地区,与一些周边县区相比也存在一定差距。投资环境不够宽松,利用外资规模较小,这一现状与我县自身发展需要很不相称,成为制约我县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全县各级各部门都要坚持不懈地贯彻落实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认真总结对外开放工作的经验,发扬成绩,寻找差距,努力开创我县对外开放工作的新局面。
2、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对外开放是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的需要。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国际资本、资源、人才等生产要素正在以空前的速度跨国流动和配置,我国与世界经济的相互联系和影响进一步加强。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迫切需要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展开放型经济已经成为我县适应新形势所必须采取的有效措施。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新的形势变化和时代特征,紧紧抓住对外开放工作面临的大好历史机遇,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
3、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对外开放是顺利实现“十一五”奋斗目标的需要。“十一五”时期,是我县跟进省市发展步伐,实现经济社会突破性发展的关键时期。“十一五”规划提出了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三个翻番、三个大幅增长”的奋斗目标,要顺利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大力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带动战略,充分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积极引进项目、资金、技术和人才,为县域经济发展增添新的活力。
二、明确扩大对外开放的思路和目标
4、基本思路:继续深入实施“引进来”、“走出去”双向并举的开放带动战略,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以扩大开放为动力,以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为载体,以优化投资环境为重点,以扩大招商引资为突破口,积极寻求战略合作伙伴,推动全县开放型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再上新台阶。在继续推动产业领域招商引资的同时,积极向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领域拓展;在继续加大工业招商引资的同时,积极向农业、城镇建设和第三产业扩展;在继续抓好以合资、合作、独资形式招商的同时,积极向资产购并、利用县外贷款和证券投资等多元化引资融资形式发展,努力构建具有特点的开放型经济。
5、主要目标:每年吸引县外客商不少于5户,吸引外资不少于5000万元,引进先进技术不少于2项,引进优秀管理、技术人才不少于5人;我县地产品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外销率逐年提高。
三、采取得力有效措施,努力改善扩大对外开放的投资环境
6、加快建设完善的硬件环境。坚持把硬件环境建设作为改善投资环境的重要举措,着力抓好以路、水、电、讯等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一要加快道路交通建设。大力实施公路“通达”工程和“通畅”工程,打通断头路,修建迂回路,不断改善路网结构,完善路网体系,提高路网等级,形成布局合理、迂回便捷、四通八达的快速交通网。二要抓好电力建设。充分发挥我县水能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强地方电源点建设;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加大电网改造力度,形成安全可靠、运行灵活、经济合理、应变能力强的电网体系,为外来企业提供充足的电力保障。三要确保饮水安全。要进一步加强地下水和地表饮用水源保护,改扩建城乡供水网络,治理县河污染,实施安全饮水和人饮解困工程,确保饮水安全。四要加强通讯设施建设。积极创建“数字”,加大信息传输网络建设力度,不断扩大广电、电信、无线通讯等信息传输网络覆盖面。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使我县的交通条件得到明显改善,电力供应基本得到保障,人畜饮水安全可靠,通讯方便快捷,外来客商基本满意。
7、积极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充分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全面落实和用足用好国家鼓励西部开放开发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抓紧制定和完善我县吸引外部投资的政策措施。根据外来客商的投资领域和开发项目,除享受市以上各级政府规定的有关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外,据其投资规模和经营效益还可享受县内的有关优惠政策,并据有关规定减免地方的有关收费。从2006年起,凡外来客商在我县投资兴办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企业,需占用土地的,均可依法实行作价入股、出让或租赁用地形式取得土地使用权。以出让形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出让金减按30%交纳并可分期付款,三年内付清;以年租形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投产前免土地租赁金,并在3年内减免企业所得税。凡年纳税70万元以上且比上年有增长的外来投资企业,按纳税额1-2%进行奖励;凡行政性收费只收取工本费,需上缴市以上部分按事业性收费最低标准收取。
8、努力创造优质的服务环境。加强行政效能建设,全面落实政务公开制、首问负责制等行政效能建设八项制度,实行“一厅式办公,一条龙服务,一个窗口收费”,逐步实现网上审批,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外来投资项目,由发展计划局牵头,实行“一家代办式”审批和服务。凡涉及项目审批的部门,要提供需办材料内容清单,并指定领导专门负责此项工作。对重大项目各有关部门要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跟踪服务。对外来投资客商在我县所办的任何手续,都应本着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的原则,灵活处理好政策与实际的关系。对客商在办事过程中有疑问的,具体办事人员要耐心的解释,做到文明、热情、周到服务。要不断规范部门执法行为,切实保障外来客商的合法权益,坚决禁止对外来投资企业的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乱检查。设立外来客商投诉中心,及时查处损害投资者利益的行为。
9、着力打造诚信的人文环境。以“诚信”创建活动为载体,积极开展“创建信用机关”、“争做信用公民”活动。加强政府信用体系建设,全面履行各项服务承诺。加强对广大干部群众的诚信教育,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经营和商业欺诈行为,在全社会形成“客商至上、诚信为本”的良好风尚,真正实现以诚招商,以信服务,用诚信打造招商品牌,促进的对外开放。
10、大力营造浓厚的舆论环境。宣传、文化、广电等部门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采取喜闻乐见的形式,在全县范围内广泛深入开展强化开放意识、环境意识、形象意识的宣传教育活动,大张旗鼓的宣传保护投资环境的典型事迹,营造浓厚的宣传声势,迅速掀起改善投资环境,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热潮。通过宣传,教育广大干部群众树立环境就是生产力,人人、事事、处处关系投资环境的大局意识,形成人人心系投资环境,事事想着信誉形象,处处为着开放的社会氛围。
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11、拓宽外商投资领域。坚持引进资金与引进项目、引进技术、引进人才并重,形成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对外招商的格局。鼓励外商投资农副产品加工、矿产建材、生态旅游、水电能源等特色产业,以及交通、水电、市政、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引导外来客商积极投资通讯、保险、商贸、建筑、教育、卫生等服务业和为老年人、残疾人服务的社会福利事业,争取有较大突破。要创新融资方式,拓宽利用外资渠道,允许以货币、设备、物资、知名商标、知名品牌、专利、技术和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允许的其它出资方式进行投资,采取合资、合作或独资方式兴办企业。
12、不断创新招商手段。坚持大规模招商与小分队招商相结合、普遍招商与专业招商相结合,采取以会招商、叩门招商、以商招商、网络招商、情感招商等多种形式,实现由资源招商向魅力招商的转变。积极发动广大干部群众利用亲情、乡情、友情,广泛联系,开展多种形式的招商引资活动。积极实施外出务工人员“爱乡回流”和“返乡创业”工程,鼓励在外打工人员回乡投资创业。坚持定期举办推介会,宣传招商项目。积极参加省市组织的各类洽谈会、博览会,让具有强烈招商欲望的企业成为洽谈主体,每年推出一批前期工作成熟、具有吸引力的合作项目和产品,招引县内外有实力的客户和合作对象,到投资创业。突出抓好洽谈成果的后续落实工作,努力实现合同项目、合同金额与实际到位资金同步增长。
13、高度重视项目库建设。下大气力改变储备项目不足、成熟度不够的状况。按照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产业带动强的要求,深入研究国家的产业政策,分析市场的需求与变化,高起点地对项目进行筛选,多渠道、多途径收集项目。加大项目前期工作经费投入,精心做好项目的论证、包装、储备等前期工作,整合资源,盘活存量,提高库存项目质量,确保项目建设接替有序、持续不断。要加强项目建设全过程的管理,促进项目管理规范化、动态化、信息化。
五、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带动战略,努力开拓外部市场
14、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大对茶、畜、果、油、药等绿色农产品和工业硅、钒、石英石、金红石、水晶、镁橄榄石、钾钠长石等矿产品的深度开发,促进优势产品向规模化、标准化、精细化、高科技、高附加值方向发展,打造特色产品品牌,扩大商品在县内外市场的占有率。发挥劳务资源优势,加强劳务技能培训,打造劳务品牌。以建筑、路桥为重点,积极开展对外工程承包。
15、积极开拓县外市场。按照政府推动、市场运作、企业为主、互利双赢的思路,深度开发传统市场,重点拓展周边市场,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加大对外宣传和产品促销力度,鼓励企业参加县内外经贸活动,引导企业积极开展加工贸易、易货贸易、进口贸易,促进贸易方式多样化。同时,要积极开展电子商务和网上交易,扩大贸易渠道,促进贸易现代化。对有产品出口的各类流通企业、私营企业,积极帮助其申报进出口经营权,支持申报扩大经营范围,把更多的企业推向国际市场。
16、加强经济技术联合协作。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原则,充分发挥我县地处三省八县结合部的区域优势,广泛开展与兄弟县区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区域经济技术协作。按照学习西安、跟进西安、服务西安、融入西安的要求,积极参与与西安经济技术协作。要加强与中包公司、南京溧水、西安未央、临潼等友好县区的经济技术协作,建立牢固友好的合作关系和稳定的外部市场。各相关部门和中介机构要加强与县外经贸机构、商会、中介组织以及县外客商的联系,有选择地聘请兼职顾问、咨询、招商等。通过加强经济技术联合协作,努力把我县的优势产业和支柱产品推向更为广阔的市场。
六、切实加强对外开放工作的组织领导
17、坚持把解放思想作为进一步扩大开放的首要任务。县域经济要在未来的竞争中赢得主动,必须实现超常规、跳越式发展,必须以思想的解放和观念的更新来创造经济发展的新优势。各级党政领导一定要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十一五”宏伟目标的高度,坚定地站在改善投资环境、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前列,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时代紧迫感,积极应对新形势,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思路,完善政策机制,坚决改变谨小慎微、缩手缩脚、因循守旧的精神状态,树立敢为人先、勇于开拓、大胆创新的进取精神,以解放思想促进扩大对外开放,在扩大开放的实践中进一步解放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