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关于环境保护的实践报告范文

关于环境保护的实践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关于环境保护的实践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于环境保护的实践报告

第1篇:关于环境保护的实践报告范文

关键词:公众参与制度;环境;环保NGO

中图分类号:D9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3)01-0042-03

一、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概述

(一)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的内涵

所谓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是指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依法对政府作出的有关环境立法、行政、司法等一切与环境利益有关活动进行参与的各项制度的总称。从公众有效参与环境保护的制度设计,以及立法上对其规范应当形成的体系来看,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的内容应当包括:环境信息知情制度,立法参与制度,司法参与制度,行政参与制度,以及对各项制度中涉及的权利进行救济的制度。

(二)有关公众参与制度的立法现状

1.宪法为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提供了法律基础。我国1982年《宪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务,管理社会事务,这是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的最高依据。

2.法律中有关公众参与制度的规定。1989年颁布的《环境保护法》第六条规定: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其后作为环境保护单行法的《水污染防治法》和《大气污染防治法》纷纷效仿。《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五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大气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大气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水污染防治法》第十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保护水环境,并有权对污染损害水环境的行为进行检举。《环境影响评价法》第五条规定国家鼓励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以适当的方式参与环境影响评价。

3.法规中有关公众参与制度的规定。国务院在2007年颁布了《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将信息公开作为政府的法定职责。并对公民申请信息公开的程序和途径,以及政府对公众依法申请过程中要履行的义务做了明确规定,这为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提供了便利。国务院分别于1998年颁布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2009年颁布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两部行政法规都要求制作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时要征求相关群众、单位或组织的意见,特别是涉及公共利益项目的环评报告。地方政府也对公众参与制度作了相关规定,如广东省政府颁布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

4.部门规章中有关公众参与制度的规定。作为环境保护的主管部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在一些环境保护专项规章中对公众参与制度作了规定。如《环境保护法规则制定程序》第十三条规定:环保法直接涉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切身利益的,可以公布征求意见稿;《环境保护行政许可听证暂行办法》对听证的范围、程序作了规定;《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明确了政府环境信息公开的义务、公开的范围以及群众如何依法获取有关环境信息。

二、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存在的问题

虽然宪法、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都对公众参与的内容有所涉及,具备了法律位阶上的连续性,对公众参与的方法、途径也有了相关的规定。但是实际上公众参与的方式脱离了法律规范的轨迹。目前,环境成为了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主要方式,如2007年厦门PX事件,2012年7月相继发生的四川什邡事件和江苏启东事件等。虽然这些事件的发生使得公众的环境权益得到了保护,但是其中的各种暴力行为也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一个合理、合法的制度通过一个不被法律认可的方式实现,这说明我国现行的公众参与制度存在很多问题,使得该制度无法发挥正效应。

(一)缺乏权利基础,立法技术不够完善

《宪法》并没有将环境权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而加以确认。由于缺少权力基础,其下位法也无法越权提出作为环境权子权利的公众参与权。所以有关法律对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表述口号性明显,比如《环境影响评价法》中“鼓励”公众参与。虽然有了若干关于公众参与制度的法律规定,但是法律之间重复现象严重,结构松散没有形成与公众参与制度相对应的逻辑体系,即没有形成关于环境知情信息、环境立法参与、行政参与、司法参与和权利救济等各个方面法律逻辑体系。确立公众参与制度为了保障公众实现环境权益、监督政府行为,所以有关立法应当以公众权利为本位,但是目前立法赋予政府的权力多于义务。并且由于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不严谨,缺少对政府责任的明确规定,二次扩大了政府的权力,使得确立公众参与制度的目的不能很好地实现。

(二)末端参与为主,缺少源头参与

《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中规定:公众有权对污染大气、水环境的行为检举控告,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法》以及《环境保护行政许可听证暂行办法》的规定,在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前需要征求公众意见。根据上述法律规定,可以看出我国公众参与主要集中在行政过程中的两个阶段:已经发生污染阶段;已经立项的建设项目。上提到过,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应当贯穿于有关环境立法、司法、行政等活动的过程中,但现实是公众参与环保主要集中在行政过程的末端,缺少有关环境保护立法等源头参与。

(三)政府漠视公众的环境权利,公众无法有效的获得信息

公众有效获取环境信息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政府依法公开信息;第二公众依法申请获得环境信息。为了保护公众对环境信息的知悉权,《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使公开环境信息成为政府法定义务,并对公众如何申请获取信息做了程序上的规定。由于法律对公众权利的保护、公众参与制度设计的不足,以及政府长期以经建设为中心的执政习惯,使得政府无视公众在环境保护中应有的各种权利。所以上述法律并没有使公众获取环境信息的情况得到改善。启东事件中,市民向多个有关部门申请公开环评文件都没有得到答复。到目前为止获取环境信息难,仍然是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重大障碍。

(四)公众环境维权意识滞后,方式狭隘

根据法律规定和实践经验的总结,环境维权主要有如下方式:与侵权人进行协商,向政府部门举报、投诉,向法院,借助媒体力量进行宣传和向人大代表反映情况。上述这些方式和途径可以归为两类:行政救济和司法救济。法律规定导致公众的末端参与的立法状态,公众无法有效地获取环境信息,以及公众的环境权利意识淡薄,导致了环境权利意识的滞后性。从环境中我们可以看出,公众主张环境权利的时候多数是为了解决迫在眉睫环境问题或者阻止已发生的污染的扩大,因此公众更多的采取行政救济。因为比起司法救济,行政救济更直接、迅速、有效,而且对于公众而言维权成本低。特别是在当今司法很难实现独立情况下公众更加倾向于选择举报上访游行这条途径。但这种做法使公众离法定的维权渠道越走越远,不利于环境保护的长远发展。

三、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的完善

因为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存在的种种问题,导致群众无法有效对环境保护进行参与,环境权利不能顺利的实现。当制度的缺陷阻碍利益实现时,群众就会选择一些极端的方式来保护自己的利益,这也是环境愈演愈烈,甚至成为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原因。我们必须改善公众参与的状况,这不仅是避免环境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需要,也是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一)重塑立法指导思想,改变末端参与的模式

《宪法》应当明确将环境权作为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这样作为其子权利的公众参与权才有依托。其他的法律和法规才能对其做更详细的规定。环境权作为公民基本权利之一,才能得到政府的重视,更积极地履行环境信息的公开,征求公众意见等义务。立法上应当保证公众参与贯穿于环境保护的始终,改变传统的末端参与模式,鼓励源头参与,这既符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环保政策,也有利于充分保证公众的环境权利,降低公众与政府之间矛盾激化的可能性,使群众依法对环境保护进行公众参与,减少环境的发生。

(二)完善公众参与立法技术

完善公众参与的相关立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1.立法规定要满足公众参与的制度设计。一个完整的公众参与制度设计应当包括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环境立法参与制度、环境行政参与制度、环境司法参与以及救济制度,这样才能构建出一个具有可操作性公众参与流程。立法对应的完善公众参与的每个环节的规定,因为它们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影响。2.权利义务的关系要满足理论要求。作为法律内容的核心,权利义务在法理上具有功能的互补性,数量的等值性、价值上的主次性等关系。公众参与的立法目的决定了在该制度中公众的权利大于义务,公众的权利与政府的义务数量应当平衡。公众参与中的每一项权利行使都必须要求政府履行一定的义务。使政府正确对待群众在公众参与中享有的各项权利,有助于公众参与的顺利实现。3.加强法律规范的逻辑性。法律规范的完整逻辑结构包括三部分:条件假设、行为模式、后果归结。后果归结也就是承担对行为模式的肯定或否定评价,表明法律的态度和立场,它的表达必须具体。所以对政府义务做出规定的立法中必须明确政府的责任,使其更具有强制力和执行力。

(三)加强公众的环境权利意识

公民环境权利意识包括三个方面:关于环境权利内容的认识、环境权利行使的意识、环境权利的救济意识。1.加强公民环境权利内容的意识,需要法律制定过程中对立法信息进行公开,征求公众意见、解答公众的疑问,使公众对立法的主要内容有一定的了解,相关的专业信息能够理解。2.法律颁布施行的过程中加强宣传,可以通过举办专家讲座,或鼓励环境NGO等进行法律宣传。环境权利的形式是一个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过程,除了有环境权利内容作为理论基础外,还需要有辅助力量引导公众实践。因为环境权利的实践需要一定的经济成本,公众不愿意付出这个成本,或者要经过一定时期的利益对比后会决定是否付出成本。政府和环保NGO可以成为这个成本的分担者。3.每一次环境发生后,不仅政府单方面要吸取教训,公众也要总结经验。政府部门和环保NGO可以通过网络、报纸等媒介模拟重走一遍维权之路。通过法律对环境权利救济制度的完善,以及公众对环境权利内容充分认识,环境权利行使更为熟练之后,就会减少末端维权的情况发生,公众就会分析行政救济与司法救济的利弊,更理性的选择救济方式。

(四)有效引导、利用环保NGO的力量

比起个体,环境保护NGO在人力、财力、物力方面享有优势。根据《中国环保组织调查报告》的调查结果,环保NGO 的成员文化程度较高,组织中不乏有环境保护的专家、学者。环保NGO进行环境保护注重对整体环境的保护,一个地区、国家、甚至从全球环境出发。引导群众以正确的方式维护自己在公众参与中享有的权利,督促政府履行义务 ,作为公众参与中的桥梁,环保NGO可以促成政府与公众之间的有效沟通,减少摩擦,可以降低环境所产生的机率。

为了对有效引导环境NGO参与环境保护发挥其力量,法律应当明确环保NGO的性质,这样方便政府对其的管理;确定其法律地位,明确权利义务;建立并完善环保NGO与政府间畅通地对话机制,可以有效地传达政府的信息,和公众的意见;确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放宽环境诉讼主体资格的限制,这即是对公众参与救济途径的完善,扩大环保NGO的公众参与的领域,使其更充分地发挥作用。

四、结语

重新确立立法指导思想,完善立法技术,使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每个环节都有法可依。培养公众的环境权利意识,使其按正确的方式参与环境保护,行使环境权利。有效引导环境NGO的参与,有效传达政府的信息和公众的意愿,减少政府与公众之间的摩擦,避免环境群体性制度的发生。完善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公众在完善法律制度下依法行使自己的环境权利,参与环境保护,使公众参与制度充分发挥其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吕忠梅.环境法新视野[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

[2] 金瑞林.环境法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3] 孙笑侠,夏立安.法理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 张文显.法哲学范畴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

[5] 商 磊 .由环境问题引起的群体性问题的发生及解决路径[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9.

第2篇:关于环境保护的实践报告范文

引言

环境会计在准则的基础上,记录着在企业环保防治、环境的开发利用等多方面有关环境支出的费用,同时对产生的利益形成报告以在期末显示企业利润。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则是相关公司对环境保护有所作为而呈现的成效及整改的环保措施。石油行业在经济大范围增长中表现出强劲实力,但该行业在发展中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不容小觑,规范石油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与形式,成为有效控制环境污染的途径之一。

一、石油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及问题

本文选取20家上海股市和深圳股市中石油行业有代表性的上市公司,分析2013-2015年各家公司的年度报告和社会责任报告书。并分别选择九家上海主板,五家深圳主板,三家创业板,三家中小板企业。本文主要数据来自于东方财富网、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选取的20家公司是乐山电力、上海石化、中国石化、中国石油、海油工程、中海油服、石化油服、广汇能源、洲际油气、过及创新、准油股份、东华能源、海默科技、通源石油、潜能恒信、华锦股份、泰山石油、广聚能源、岳阳兴长、大庆华科。

1.石油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

2013年到2015年,20家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数量分别是11家、14家、18家,2013年至2015年的百分比直接上升了35%,表明?于石油行业的企业开始重视环境问题。在披露信息量方面:多半企业大都会披露2-4项会计信息,少量国有控股的主板上市大型石油企业披露的内容比较详尽。如图1所示,20家上市公司环保披露内容主要包括环保支出、方针方案等。

在披露模式方面:如表1所示,2013年至2015年,通过财务报表附注披露的企业增加幅度较大,为25%;相比较而言,在董事会报告和社会责任报告书中披露的企业增加幅度较小。经过三年发展,通过最有价值的社会责任报告书披露的公司也未超过50%。编制社会责任报告书的一般多为沪深两市主板上市的大型公司,比如: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上海石化等等。

2.石油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问题

(1)自愿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企业少

我国石化需求大,石油产业发展快,对环境的污染是所有产业中最为严重的,但自愿在年报中进行披露的公司甚少,敢于自愿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多为国有控股大型石油企业,其背后多有国家的支持,提供政府补贴。而一些小规模企业缺乏监管,试图逃脱公众的视线,导致最后被动披露甚至不披露环境会计信息。

(2)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内容不全面

在样本公司的数据分析中,环保方案披露占比例45%,是出现的最高频次的披露内容。而比较少披露的有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预案、环保设施等,样本数据中只有岳阳兴长一家公司进行了详细的披露。有极大部分企业年报中对环境的信息披露不完整,对环保设施、环保方案这类重要内容鲜有涉及。多数企业仅对环保成果及所采取的具体措施进行披露,从而避开对自己效益不利的环境会计信息,甚至直接忽略,这势必导致多方面不利影响。

(3)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模式不标准

目前石油行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整体呈现三种模式:董事会报告、财务报表附注、社会责任报告书。而在这三种模式中,大多数企业选择在财务报表附注中披露。从统计数据里发现,选取的样本公司中拥有独立环境报表的企业数量为零,进而说明目前该产业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模式没有统一的标准。从利益最大化角度,企业一定选择能够对其最有益的披露模式,这就直接导致整个行业在披露上出现混乱的局面,信息使用者无法直接得到企业的数据,需要从其他的报表中获取,为相关研究制造了难度,也为政府监管与公众关注增加了障碍。

二、国外石油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及经验借鉴

1.美国石油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

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具实力的发达国家,它的石油行业发展位于世界前列,其所制定的环境法律是十分完善的。早在1899年就制订了第一部关于环境的法律。美国在该方面披露内容主要包括环境政策、环境成本、环境负债,它基于传统会计发生改变。而他们所表现的负债是当前我国很多企业未曾体现的内容,它一般包括和环保相联系的债券基金、超级基金站点数、未来的预计清理费等。

在披露模式上,美国石油行业上市公司主要以定量为主,定性为辅,数据占据报告的较大篇幅。在年报中体现环境信息的公司较多,美国企业主动建立环境会计信息报告也是比比皆是。在对企业的监管力度上,因为有完善的法律支撑,所以美国的处罚明细完整,不同的罪责有不同的处罚力度,可操作性强。美国在多年前就已形成了完善的环境会计信息体系和监管体系,这是很多国家可以借鉴的。

2.日本石油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

日本是亚洲国家中最具环保精神的国家,它在环境保护的各个方面都处于世界先进水平。日本关于环境的法律文书共有700多部,其中关于环境会计的法律或条例甚至多于美国,并且根据市场需求的发展,平均2-3年就对《环境报告书指南》进行修改。日本石油公司对该方面信息披露的内容包括成本与效果,尤其注重环境效果的披露。环境效果主要披露企业对环境加入投资之后取得的成效,对生态环境的作为,企业自身节能减排的成果等指标。

三、完善石油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对策

政府方面,完善环境会计方面的法律法规及环境会计披露准则迫在眉睫。政府应统一标准出台一系列的约束条例和奖惩机制,对披露中的内容、形式、时间做出相有特色的规定,防止企业为自身利益而选择性披露。同时加强对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管力度,通过信息查询及实地走访结合,建立企业环境诚信档案,设立“黑白名单”监督机制,最后还要与新闻媒体合作,加大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

第3篇:关于环境保护的实践报告范文

[关键词]环境监测 环境监察 协调 运行

[中图分类号] X830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9-169-2

党的第十六次四中全会中明确提出了对于环境监测和环境监察的重要工作思想,要求我们用科学发展观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我国环境保护工作应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文本的思想理念,提出全面发展和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改善我国污染环境的情况,实现人们生活环境质量的水平提高,也实现以人文本的思想理念。长期以来,很多人都在进行环境保护的工作,其中在环境监测和环境监测的过程中,如何实现两者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一直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而且这个问题具有很高的现实价值。今天,我们必须争取利用科学发展的思路和方法,倡导环境监测和环境监测相互促进、协调运行的想法和建议,来和大家共同探讨。

1环境监测与环境监察工作的关系

环境监察和环境监察都是按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委托来从事环境行政行为的。它们之间是存在一种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相互制约的关系。两者之间,环境监测为环境监察工作提供有效的环境信息,同时,环境监测工作也是环境监察工作的一种衡量标准;环境监测依赖于环境监测的技术支持,同是,环境监察也是衡量环境监测数据价值意义的一个重要象征。环境监测的任何工作行为都服务于环境监察,而环境监察的任何工作行动都依赖于环境监测。

1.1环境监测为环境监察提供科学有效的监测数据和技术支持

环境监测和环境监察两个工作单位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环境保护管理工作中,既不能没有环境监测部门的工作,也不能没有环境监察的工作,两者缺一不可。正是因为这种关系,所以在环境保护管理工作中,环境监测部门为环境监察工作提供了有效的数据和信息时,也成为环境监察工作对环境保护效果的衡量标准,这就需要环境监测工作所提供的数据信息,必须要符合准确性、完整性、代表性的特点和要求。如果环境保护工作一旦离开了环境监测的帮助,那么环境监察执法过程和执法目标的确定就失去了基本手段,也走出了以事实为基础的原则,同时,也不能准确地执行环保法规,实施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方法。而且,环境保护管理人员也应该认识到环境监测对于环境监察工作的重要性,因为环境监测所提供的监测数据信息是环境监察工作能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如果失去了这种保障,那么环境监察工作也就失去了左膀右臂,环保工作更加艰难。环境监测为环境监察技术提供支持的作用,而且环境监测对于环境监察工作的信息和技术支持对于推动环境监察工作而言,无疑具有非常大的现实作用。毕竟,环境监测和环境监察都属于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中的一部分,都是服务于环境保护的工作之中,两者的关系自然也是不言而喻。

1.2环境监测为环境监察中的监督检查提供指导

在实际的环境监察工作中,主要的工作任务就是对防止污染的设施进行监察和监督,确保其运行的正常。而监察部门对在现场进行监督和检查的时候,需要确定几方面的内容,这包括防治污染设备是否能够正常运行、其排污的浓度和排量是否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防治污染设施的运行效果是否达标等,需要确定这几个方面是否达到国家标准,就必须要利用环境监测部门对污染处进行取样工作,从而进行详细的分析和实验,最后得出一个比较准确和及时的检验报告,而环境监察部门需要凭借这个检验报告,对污染单位进行下达防治污染改善和改进的要求。

2环境监测机构与环境监察机构现状

中国开展环保工作已经经历了40多年,环境监测和环境监察的工作人员在各自的工作岗位和职责范围内,为中国的环境保护事业无私奉献地辛苦工作着。通过多年的环保的实践工作,培养和锻炼了大量的具有思想好、作风硬、不计较个人得失、熟悉业务的团队。然而,在目前的环境监测和环境监察工作部门的地位和形势,对于我国当今重大建设项目的新形势下,其不能够满足发展要求,而且也不能满足中国环境保护实施和维护生态平衡的战略需要,所以,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急需要去探索和解决。

从目前的环境监测和环境监察部门团队的人员知识结构角度来看,年纪较大的工作人员,其思想认识程度不高,而且知识范围狭窄,特别是存在一些文化层次不高,技术水平低等方面的问题。环境监测和环境监察的工作人员其劳动力文化水平和技术水平低的问题,造成环境保护工作管理和运作水平处于比较低的阶段,而且大多数人仍然习惯于凭经验工作,真正了解现代科学管理方面的管理和科级干部少之又少,大多数都属于半路出家的人,而且很大一部分都没有接受过系统、专业的培训和教育。

3环境监测与环境监察协调运行的思路

3.1建立科学的环境监测与环境监察联动机制

建立统一协调的环境监测和环境监察科学发展关系,是提高执法环境管理和实现环境保护工作绩效的重要保证。目前,我国的环境监测和环境监察部门的具体工作不够明确,常常出现独立处理的工作局面。所以,我们需要在以后的环境保护工作中,一定进行法律和法规的设立和修订,而且在环境监测和环境监察工作的职能和责任基础上,将两者的责任和法律结合起来,这样就促使了两者的工作实现协调统一的目的,也提高了对于环境保护工作的工作效率和质量水平的提升。

一个可行的环境监测和环境监察联动机制的建立,必须实现两者的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的分工关系,同时也明确两者合作和相互支持协调关系。我们在实际的工作中。一定要把握好两者的关系尺度,既不能过分的分离两者的职能,又不能过分的将两者结合在一起,所以,环境监测和环境监察在实际的工作中,要提高两者的联系作用,环境监测及时、准确的为环境监察部门提供必要的监测数据信息以外,不应该过多的去干涉环境监察部门的工作,而环境监察部门根据环境监测部门提供的有效数据信息进行监督活动之外,也不能过多的去干涉到环境监测部门的工作范围,这样就很好的保证了两者之间的分工确立,也保证了两者在工作中的联系,提高了环境保护的工作效率,也实现了我们文中所提到的环境监测和环境监察的协调运行。

3.2建立环境监测与环境监察工作协调发展的新模式

为了能够实现环境监测和环境监察的协调发展和运行,单纯的合理处理两者的工作关系是远远不够的,这还需要探索和构建环境监测和环境监察的协调发展新模式,对环境监测和环境监察的具体工作内部规律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从而使得环境监测工作能够充分利用环境监测部门的技术和信息资源,来帮助环境监察工作的顺利进行,也促进了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新发展。

在环境保护管理的众多工作体系中,环境监测工作是属于最基础的工作,也是最为重要的工作,因为他为环境监察的实际工作提供有效的信息和技术支持。在环境监测进行数据监察的时候,应该保持高效、及时、准确的工作思路,从而实现工作有法可依的状态。而且,环境监测工作应该在实际工作的同时,确定自身工作范围的目标,进一步的提升监测技术的现代化水平,建设更为广泛的信息技术网络,从而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而且,对于外来的环境保护工作而言,它是随着时间、空间的变化而变化的,这就需要环境监测工作也要随着变化而变化,提升监测工作的适应能力,进一步的促进环境监测和环境监察工作的协调发展。

3.3建立环境监测与环境监察的信息汇总报告制度

环境监察部门需要向环境监测部门提交季度排污申报批准的(年度)报告,环境监测进行制作数据汇总报告,征收排污费季度(年度)报告等。环境监测部门需要向环境监察部门提交环境监测报告、工业污染动态通报、环境质量报告、环境年鉴等。

3.4建立常规性和应急性监测工作程序

对于环境保护管理工作中的常规监察工作而言,是需要环境监察部门对区域环境的基本情况有所了解,环境监察部门对辖区需要监测的的企业及其排放的污染物种类书面通知监测部门,监测部门按月或季进行监测并出具书面监测报告,监察部门依据监测报告中的污染物浓度核定辖区内企业污染物排放量,依法征收排污费,并对污染物超标企业依法进行查处,纠正违法行为,依法进行处罚。

总之,为了促进环境监测和环境检测工作的协调发展,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了解环境监测和环境监察的内部规则,利用好环境监测的有利资源,发挥环境监测的技术优势。只有这样,环境监测和环境监察工作才能够以协调和有序的方式发展,从而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并建立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新局面。

参考文献

[1]王文.加强环境监察与环境监测运行机制建设的几点建议[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8).

[2]冯薇薇.关于环境监察工作的几点思考[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1(09).

[3]蔡晶晶.我国环境监察执法组织改革的基本状况及其发展趋势[J].重庆社会科学,2012(12).

第4篇:关于环境保护的实践报告范文

摘 要:我国环境保护立法虽然已基本形成体系,但是仍然存在着立法理念滞后于时展的要求、监督管理体制不合理、具体制度设计不完善等若干方面的问题。本文以我国西部重镇――兰州市为例,分析其在环境保护法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在符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环境资源立法的若干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环境保护法;监管职责;制度设计;兰州

中图分类号:D922.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7-0000-01

一、我国环境保护立法的现状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一系列环境资源保护的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如同雨后春笋般地得以制定、实施。到目前为止,我们制定和修订了一部综合性环境资源保护法律《环境保护法 》,五部防治环境污染方面的单行法律,以及9部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自然资源方面的单行法律。此外,国务院及其各部门还制定了大量的环境资源保护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各地方也制定和完善了地方性环境法规和规章。另外,我国政府还积极参与国际环境保护合作,签署、参加了一些重要的国际环境保护条约和协定,与周边国家也签署了一些涉及环境保护的双边协定。

总的来说,我国的环境保护立法体系已基本建立,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问题。尤其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在科学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上,在配置环保监管职责上,以及制度设计上存在一些问题。

兰州作为中国西北部的重镇,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浪潮中,环境问题突出。沙尘和浮尘天气频发,空气质量下降,黄河污染严重等等,兰州市面对这些环境问题,积极采取措施,认真贯彻落实我国的环境保护法规和环境政策,摸索适宜兰州发展的新举措,努力改善人居环境,取得一定效果。

二、我国现行环境保护立法中存在的问题

(一)在科学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上,缺乏切实有力的措施保障

回顾过去30多年的发展,展望今后发展方向,必须统筹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原则和要求,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走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环境保护新道路,努力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现有法律虽然提出了有关理念,但并未提出具体的保障措施和程序规则。

兰州在过去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忽视对环境的保护,过于重视经济效益和发展速度,曾一度引进高污染、低效益的化工项目,对兰州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在项目投入生产后,缺乏具体的防治污染的机制和措施,产生污染后就被迫搁置。

(二)在配置环保监管职能上,会对现行体制造成冲击

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务院确定的“三定”方案,环保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在环境保护方面,形成了一整套监管体制,总体上看是有效的,当然也存在一些职能交叉问题。从未来的改革方向看,环保部门更多地履行综合宏观的职能,主要应当体现在环境标准、规划、监测、信息等方面的统一监管上。

兰州的环境监管由环保局与相关部门共同管理。对于发生严重环境污染事件的,加大对重点污染企业监管的力度,对于企业不负责任、不计后果的超排、直排,采取高限处罚。这种时候治理不能起到治本的效果。兰州市的监管方式与我国大部分城市一样,弱于事前监管,监管部门职责混乱,难以奏效。

(三)在对待地方的环保实践上,没有充分吸收成功经验

目前法律没有将那些应当用法律规范来调整,立法条件比较成熟、各方面意见比较一致、现实中又迫切需要的、对环境保护工作能产生显著成效的实践成果和国际经验,纳入到修改后的《环境保护法》中。在众多实践中被证明行之有效的环境法律制度性修改都没能确认下来,包括环境公益诉讼、排污许可证制度、在“超标即违法”基础上确认的“按日记罚”制度、环境污染损害评估制度、排污费改排污税、公众参与、环境权益、公益诉讼等。目前环保法的修订对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排污收费、限期治理、现场检查等制度措施的有关修改内容,与水、大气等单项环保法律的规定,与目前环境管理工作实际不一致。

兰州市学习全国先进的生态卫星城市,通过地方性立法的方式,重点建立和完善了大气污染防治地方性法规体系。具体点说,出台更严的企业排放标准,实施重大治污减排项目,落实最严格的环境监管举措,抓紧制定具体标准和实施细则,统筹做好工业污染治理、清洁能源推广、煤炭市场管理等重点工作。在2013年4月16日兰州市政府常务会议上,审议并原则通过《兰州市实施大气污染防治法办法(修订草案)》。

三、完善我国环境保护立法的建议和对策

(一) 在现行环境保护立法中细化具体的保障措施和程序规则

我国《环境保护法》的修订必须统筹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原则,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具体环保法这一理念,在实践操作过程中便于执行、落实。避免宏观概括的叙述,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以具体的制度加以规定,并在分则用切实可行的程序性措施保障执行效果。

(二)进一步完善环境保护的监管体制

理论上讲,环境资源具有公共性、综合性的特点,在监督管理体制的构建中,应着重解决集权与分权、运行的协调性两个方面的问题。许多国家经过多年的实践,大都选择了趋向集中和倾向单一的决策、指导、控制和执行中心的方式,环境管理的权力越来越向一个政府部门聚集,越来越向中央政府聚集。我们应充分吸取过去普遍存在的因权力分散而导致效率低的教训,真正赋予环境管理机构决策权、监督权、协调权和执行权,使其能够担负起统一管理的责任,切实提高管理效率。

关于环境资源管理体制运行的协调性问题,除了要明确各相应部门的职责权范围外,还应在具体实践中,在统一管辖部门和分别管辖部门之间以及各分别管辖部门之间建立起行政上的协商报告制度,并且要使之具备民主性和可操作性,使部门间的协调工作纳入法制轨道上来。

(三)将地方成熟的实践成果以立法的形式予以确定,保障实施效果

具体说,就是首先建立环境使用权交易制度,运用价值规律和经济手段来保护环境和资源,随着条件渐渐成熟,应逐步建立环境资源税、排污权交易、环境标志等,并且要完善现有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补偿费制度, 逐步对其征收范围、收费标准、征收环节做出修正。

其次是完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扩大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并将其指导思想由对污染物的治理与处理转变为减少污染物排放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上来;

再次是完善公众参与制度,在法律上明确规定公众参与环境资源保护的具体程序和形式,设定相应的激励机制和政务公开机制,以使公众参与制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本文受西北民族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资助,项目编号为:ycx13048

参考文献

[1] 金瑞林、汪劲.中国环境与自然资源立法若干问题研究 [M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2] 汪劲.环境法的理念与价值追求:环境立法目的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207.

第5篇:关于环境保护的实践报告范文

 

1标准体系需求分析

 

我国现行的水利技术标准体系[1]按层次分为基础类、通用类、专用类;按专业序列分为综合技术类、规划类、建设类、管理类、材料及试验类等;按专业门类分为综合类、水文水资源类、水利工程类等按照《水利标准化管理办法》的要求,水利标准化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实现国家新时期水利工作的总体目标,建立并完善水利技术标准体系,编制并实施水利技术标准。目前,我国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及运行等标准多是水利部和原水利电力部制定的,标准中水利工程生态保护内容较少,水利工程生态保护技术标准一般包含在水工程建设的相关标准之中。根据水利部公告,现行水利技术标准共435项,属于生态环境保护范畴的仅有12项,没有形成较为完整的生态环境类标准体系。

 

现行标准中涉及水利工程生态环境的标准有《江河流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规范》、《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水利水电工程》等。但是,上述标准多是对水利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缺乏水工程规划、设计、运行的生态保护标准。从现有的标准体系来看,存在如下问题:一是现有规划设计技术规范中,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指标很少,对于河流、流域尺度的生态影响考虑较少,工程规划设计中难以科学确定保护和修复的目标,措施设计缺乏依据;二是现有的生态环境保护行业标准较混乱,现行的有关河流生态需水量确定、水生生物保护等方面的技术规定对水资源属性和适度开发重要性考虑不周,许多内容脱离流域经济发展、水资源利用和工程规划建设的实际,造成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与流域生态保护脱节的被动局面;三是水生态环境保护技术规范缺乏,在水利规划设计中,有关流域规划环境保护、环境影响评价、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生态与环境保护的水工程调度、流域生态修复与重建等方面的技术依据不足。

 

按照生命周期理论,水利工程建设分为规划、设计和运行三个阶段,各阶段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需求存在以下问题。

 

(1)规划阶段。在现行标准规范中,仅提出了宏观的生态保护要求,生态环境保护缺乏有效的、可量化的指标,不便在工程规划设计中进行表征和控制,难以评估规划方案的环境合理性,规划设计中难以科学确定保护和修复的目标。水能资源开发的“技术可行经济最优”的工程目标,有关“理论蕴藏量”、“经济技术可开发量”的计算,未考虑生态环境约束。规划及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是环境保护的主要依据,由于基础理论研宄不足,环境评价的理论、指标、规范、技术手段落后,因此难以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作出准确评估,造成评价报告内容空泛、结论模糊,提出的环保措施缺乏针对性、操作性,无法指导工程规划设计。

 

(2)设计阶段。关于主体工程设计缺乏基本和具体的生态保护保障条款,造成工程与自然的和谐性差。《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设计规范》尚未正式颁布,工程环境保护设计内容较少,设计质量普遍较低。当前,生态流量、河道减脱水、低温水下泄、鱼类洄游通道等是水利工程建设涉及环境问题的热点。2003-2005年环保部评估中心审查的水利水电项目共有54个,涉及河道减脱水的项目有37个,涉及下泄低温水影响的15个,涉及鱼类影响的42个,引水式水电站生态流量不满足率近57%,接近3(%的项目没有给出下泄流量的具体实现方式和保证措施,产生这些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标准规范。

 

(3)运行阶段。现有的设计规划和设计标准中很少有运行阶段的标准这为工程运行管理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带来了困难。

 

2国外水利工程相关环保标准分析[2-]

 

欧美发达国家很早就认识到标准体系对水利工程生态和环境保护实践的作用,通过总结国外水利工程相关环境保护标准的发展脉络,可以为我国的相关标准建设提供参考。

 

欧美发达国家在19世纪末期出现河流污染后,即开展了水质评价工作。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河流管理的重点己从水质保护转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如:美国中西部出现的河流健康评价和监测的生物学评价法——生态完整性指数;1989年美国环保署(EPA)流域评价与保护部门提出的旨在为全国水质管理提供基础水生生物数据的快速生物监测协议;1998年B〇n提出英国的河流保护评价系统,把河流的保护价值更加系统地通过35个属性数据构成六大标准(自然多样性、天然性、代表性、稀有性、物种丰富度以及特殊特征)来衡量,在此期间,英国建立了以RVPACS为基础的河流生物监测系统;澳大利亚于1992年开展了国家河流健康计划,用于监测和评价澳大利亚河流的生态环境状况。值得重视的是,2000年12月22日实施的《欧洲共同体水框架指令》,是一份旨在使欧洲的水域更清洁、提高公众关注和投入的水政策文件。《英国水框架指令》技术顾问组以此为依据提出了环境标准和相应的技术指南,新的环境标准定义了支撑水生植物和动物环境群落的条件,涉及地表水和地下水,水量、水质及水文(河流、湖泊的水量、水位)、地貌、特定污染物的环境质量标准等。美国华盛顿州《水生环境指南》项目组编制了一系列用于水生环境评价的技术标准指南,包括鱼道的设计、运行和评价,河床保护和河流生境保护等。马萨诸塞州东部Assbet河Srawach项目组则给出河川水流、水质和生境可用性指标的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此外,一些国家、国际组织,如美国、加拿大、日本、印度、英国、德国、瑞士、秘鲁,以及非洲开发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等,组织编制了水利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有关导则。这些导则范围涵盖了农业灌溉、生物多样性、渔业、港口建设、能源开发、湿地、人群健康和社会经济等方面,如1987年英国政府的《水电开发环境管理手册》、1990年日本国际合作机构的《大坝建设项目环境导则》、1985年印度政府实施的《江河流域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导则》、1990年亚太经社会的《水资源开发环评导则》、1997年世界银行制定的《环境影响评价资料更新第18号:环境评价中的健康方面》等,分别考虑了灌溉、渔业/水产养殖、流域水电开发、海岸带开发、森林和土地清理以及社会评估和社会参与、公众健康等有关环境参数和标准。

 

从欧美国家的相关研宄可以看到,进入21世纪后美国和欧盟的一些国家根据多年的研宄积累和管理实践,制定和正在制定一系列与水利工程环境保护相关的标准这对我国制定水利工程生态环境保护标准体系提供了参考。

 

3我国水利工程生态保护技术标准体系建立

 

按照《水利标准化管理办法》的要求,水利标准化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为实现国家新时期水利工作的总体目标,建立并完善水利技术标准体系,编制并实施水利技术标准,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以及开展水利标准化专题工作。水利工程建设生态环境保护标准体系的建立应以现有的水利技术标准体系为基础,在现有水利标准体系框架内,结合我国水利工程的特点及当前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水利工程生态保护技术标准体系。标准体系建设遵循以下原则:

 

(1)科学性。体系应符合水利工程生态环境保护标准层次分类,并具有一定的可分解性和可扩展性。体系内各结构层次和各项标准之间应协调统一。

 

(2)实用性.体系应便于使用和管理.

 

(3)完整性。体系的组成应完整、配套,基本涵盖当前水利工程生态环境保护各个领域。

 

(4)动态发展性。体系的建立既要考虑当前的技术水平,也要对未来的发展有所预见,使标准体系框架能适应各项技术的迅猛发展,从而得到不断地完善和补充。

 

在现有国内外相关标准分析的基础上,按照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将水利工程生态保护技术标准划分为涉及生态环境要求的主体工程规划设计相关标准和水工程生态保护专项标准两大类。

 

涉及生态环境要求的水工程规划设计相关标准,从规划、设计和运行等不同工作阶段对相关标准进行了分类和整理。这些标准或规范是以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为主,但涉及一些环境因子和要素,因此需要在水利工程规划、设计、运行时关注,在这些规范的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中,需要把环境约束贯穿到工程设计的理念中。

 

水利工程生态保护专项标准,从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和移民安置等大环境角度进行了细分,该体系的标准都是专项的生态环境保护标准或规范,是为解决水工程建设中需要解决的专项环境问题而提出的标准,部分己经颁布,多数需要制定。该部分专项标准体系的建立将形成水工程生态保护技术标准体系框架,对完善水工程技术标准、规范我国水工程规划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4结语

第6篇:关于环境保护的实践报告范文

关键词:环境保护 验收监测 问题

Webblogs for acceptanc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onitoring procedures and need to pay attention to some problems

ZOUMin

(Chongqing Envioronmental Monitoring Station,Chongqing 400084,china)

Abstract:the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is the current human faces two themes. Since the 1960s, the world economy, urbanization advancement, on the one hand,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also brings a series of urban energy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blems. At some of the city's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there exist only short-term economic benefits and ignore the long-term environmental benefits of behavior, causes pollution of the environment, the waste of resources and ecological destruction. This paper the author can on-site investigation, Monitoring plan compiling, on-site monitoring, report writing and contents of the need to pay attention to several problems and propose reports etc, for the acceptanc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facilifies monitoring work procedure is expounded, puts forward some personal opinions only refers for the colleague.

Keywords:acceptanc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onitoring problem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是落实环评和“三同时”制度的重要手段,是保证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投产并有效运行的最后一道关口,在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根据国务院第25号[1998]《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国家环保局环监字[1991]088号《环境监测为环境管理服务的若干规定》及[2000]38号《关于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精神及竣工验收的有关要求。总的来说,建设项目环保设施竣工验收监测的主要工作程序为业务委托、现场勘查、方案编写及审核、签订合同、现场监测报告编写及报告报出。

1现场勘察

现场勘察工作包括对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即生产设施)的勘察和对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及措施的勘察和检查,是检查建设项目是否能够开展验收监测、确定验收监测范围和制定验收监测方案的一个关键步骤,也是验收监测环境保护管理检查的一个组成部分。

2监测方案的编写及需注意的问题

2.1验收监测方案的编制

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监测方案是对一个建设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对环评报告书提出的环保措施落实情况和环保设施实际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和监测的计划书,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2.1.1前言部分

一般是简述建设项目和验收监测任务的由来,建设项目的历史沿革,工程建成并投入试运行的时间,委托单位,负责验收监测的单位,现场踏勘的时间等等。

2.1.2验收监测的依据

国家和地方有关建设项目环保管理的法规、办法、技术规定;与本建设项目有关的环保技术文件;国家、地方、行业主管部门对本项目有关的批复意见;建设项目方有关环保设施运行情况的自检报告及委托验收监测的委托书。

2.1.3建设项目的工程概况

建设项目所在地的自然环境概况,建设项目工程的基本情况、生产工艺情况、生产的原辅材料,主要污染源,环保设施的情况,并交代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主要结论和建议,以及各级主管部门对环评报告书批复要点及审查意见。

2.1.4验收监测评价标准和监测内容

评价标准应列出国家或地方的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包括环评当时适用的和现行的)。监测内容应按照废水、废气、噪声、固废等分类,全面简要地说明监测因子、频次、监测点位布设情况,并附示意图,采样、监测分析方法,验收监测的质量控制措施等,能有监测点位照片附上更好。

2.1.5环境管理检查

项目建设初期、建设期间和试生产阶段执行国家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制度情况;环保设施、竣工及运行情况潜在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情况;工业固液体废物处置和回收利用情况;生态恢复、绿化建设及植被保护情况;环境敏感保护目标的保护办法落实情况;施工期、运行期扰民现象调查;环保组织机构及规章管理制度是否健全等。

2.2编制验收监测方案需注意的问题

建设项目实际建成与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其批复和初步设计是否一致,有什么差异都应在验收监测方案中列表对照说明;验收监测的执行标准要选择正确;验收监测因子和频次选择合理;环境管理检查内容要反映项目特性,筛选出主要环境因子,确定调点。

3签订合同

关于合同经费问题,我们应该根据收费标准和所测项目核定收费明细。其中收费明细应在各级环境监测部门不影响上级下达的环境监测和污染源监测任务的前提下制定,并签订监测合同。

4现场监测及注意的问题

4.1现场监测情况

监测职能科室项目负责人应明确怎么监测,包括出发前定员、联系车辆、安排仪器与实验室准备,把握现场监测情况及人员安排,及时向业务室项目负责人反映产生的可疑数据。

4.2现场监测时需注意的问题

现场采样期间应经常查看工况是否正常。另外,在写报告时需要的资料在现场要及时收集,包括工艺情况、设备运转情况、环保处理设施设计参数及运转参数、环保处理设施清单、环境保护管理内容资料、文件档案检查等内容;有关敏感点监测时要讲策略,不要因为测试引起新的纠纷,造成不必要的麻烦;监测职能科室现场发现问题,可以补测,业务室项目负责人应分清是本站责任还是企业责任后安排补测,如是企业责任,应收取一定监测费。

5报告内容及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验收监测报告应根据验收监测结果和环保验收工作的需要进行编制。前言、验收监测依据、建设项目工程概况、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意见及其批复的要求和验收监测评价标准部分的编写,除在监测方案的基础上加入需要补充的内容外,还应包括以下内容:

5.1监测期间工况分析

主要交代在监测期间该厂的生产是否正常运行,生产负荷有否达到竣工验收监测要求。

5.2监测分析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

介绍监测分析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执行情况和结果。

5.3验收监测结果及评价

验收监测结果,包括排放浓度、排放速率、废气量、年排放量等以及无组织排放监测值,厂区周围环境特别是敏感区环境质量的监测值等。验收监测由负责验收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环境监测站负责组织实施。验收监测参照标准应参照国家标准、地方现行标准以及参照执行的其他标准,是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进行监督管理及企业污染防治整改提供的判定标准。根据验收监测的评价标准和指标,对各种污染物排放浓度监测结果进行评价分析。

5.4编写监测报告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建设项目实际建成与初步设计、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其批复是否一致,有什么差异都应在验收监测报告中说明;验收监测的执行标准及其应用要合理;验收监测结果的评价应准确;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核算;环境管理检查结果详细、公正;发现建设项目存在的问题,要提出建议。

6提出报告

报告完成后应及时制作报告的多媒体演示讲稿,并及时建档,移交科室档案管理员。

总之,随着环境管理的深化和加强,我们还会遇到新的问题,因此需要不断研究、探索解决问题的新办法、新技术,需要不断完善有关标准和管理规定,但总的原则应该是:有利于客观公正的反应企业环境污染状况,有利于“三同时”制度执行,有利于控制污染,有利于加强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确保新建项目不对环境造成新的污染。只有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对工程技术措施的维持、提高和生态效益的共享性,生态学原理在城市建设中也可得到具体实践,才能建成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城市。

参考文献

[1]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司编,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培训教材[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11:75-80.

[2] 赵文平,建设项目环保设施竣工验收时的环境管理检查,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14(4):36-37.

第7篇:关于环境保护的实践报告范文

最新大学生环境保护调查报告一

一、调查背景和目的:

在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今天,环保已成为一个全球的热点。为了美好的未来,我们必须选择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文明。因此,在学校中开设环境教育和有关环境保护的活动也显得越来越重要。 当前,新世纪的新技术革命将在更为广阔的领域内发生日新月异、突飞猛进的变化,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人,是社会行动力的主体,他们对环境的认识将决定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向。所以,培养学生正确的环境意识和环境保护行动意识,是环境教育的首要任务。

因而学校的环境教育也应从传统的环境教育向新时期的环境教育转变,同时把培养学生的人格、能力、行为提上环境教育的日程,把学生的社会实践参与作为教育的主要方式。而且越来越多的事实和经验也证明,光有环境保护的认识是不够的,怎么样落实到实处才是最重要的。

二、调查方法:

对首都师范大学良乡校区的部分学生采取了随机抽样调查。

三、调查时间和地点:

首都师范大学良乡校区综合楼,20xx年x月x日下午5点到6点。

四、调查基本资料:

1、总共发放调查问卷50份,收回50份,回收率100%。

2、男女比例分别占40%和60%。

3、调查对象主要为首都师范大学良乡校区在校大学生,全为大一学生。

4、本次调查对象来自不同的院系。

五、调查内容分析及建议:

(一)调查内容分析:

本次针对大学生环保意识的调查问卷,主要从环保行为、环保意识和环境问题对策这三方面进行了调查,就这三个方面进行如下调查结果分析:

1、环保行为方面

问卷的第2题至第6题涉及到被调查者的环保行为:

① 一次性盒饭问题:只有5%的学生会绝对不会在吃放打包带走时使用学校食堂提供的一次性饭盒,24%的同学是几乎不会使用一次性饭盒,而40%的同学偶尔会使用学校食堂提供的一次性饭盒把饭打包带走,16%的同学会习惯性地使

用一次性饭盒。

② 践踏草坪问题:为了方便或其他原因践踏草坪的同学中,几乎每次都会那样做的占40%,偶尔会做的占40%,经常那样做的占20%,这表明大部分同学都会为了方便而践踏草坪。

③ 灯和空调的开关问题:在自习室时,看到人不多的情况下,偶尔会自觉地关掉一些灯或关掉空调的同学占大多数,占56%,几乎不会那么做的占20%,绝对不会那么做的和习惯性那么做的分别占12%.

④ 垃圾分类问题:偶尔会分类扔垃圾的同学也占大多数,占50%;而绝对不会分类扔垃圾的占24%。

小结:由①②问题可得同学们为了方便,会经常使用一次性盒饭,也几乎每次都会践踏草坪,可见当面临便捷方法与消极的环境保护行为的选择时,大家会选择对环境造成危害或消极影响的行为;而由③④问题可以看出,大部分同学的环保行为还是积极的,他们会主动节约资源,会主动做出有利于解决环境问题的行为。

2、环保意识方面

问卷的第7题至第9题涉及到被调查者的环保意识:

①个人在环境保护中的角色问题:有40%的同学认为个人在环境保护过程中起到非常大的作用,50%同学认为起到比较大的作用,10%的同学会认为个人在环境保护中不能起到任何作用,没有人不知道个人环境保护中起到什么作用。

②有关环境保护的关注问题:在有关平时是否会关注保护环境这方面的新闻的问题上,36%的同学的回答是经常,62%的同学选择了偶尔,还有2%的同学从不关注保护环境方面的新闻,这表明大家对环境保护方面的消息不是特别关注,这点值得大家注意。

小结:①表明大家对个人在环境保护过程中的作用是肯定的,一个人的力量可以改变环境的,也许改变的不是很大。②中的数据表明,同学们的环保行为过程中大家环保意识不是那么令人欣慰,有一部分同学的环保意识需要加强。

3、环境问题对策方面

问卷的第10题与第11题涉及到被调查者面对环境问题的对策:

发现有污染现象时,只有20%的同学会直接找有关部门反映,而却有50%的同学会想参与但认为由于身单力薄而放弃 ,有24%的同学会直接拨环境问题免费举报电话,竟也有6%的同学认为无所谓,事不关己,这可见面对环境问题时,大部分同学会选择逃避,也许这也是我们应该深思的问题,为什么会出现放弃为环境问题出对策的现象。

(二)有关环境保护意识的建议

就调查结果分析从学生自身、整体文化氛围、学校管理这三个角度出发给出一些有关环境保护意识的建议:

1、 从学生自身出发

(1).大学生应积极了解与环境问题相关的知识和新闻,提高环保意识 :

在问及大学生环保意识增强的想法时,选择学生自身素质高的大学生是最多的。由此可见多数的大学生认为提高环保意识的根本是从学生自身出发。在问卷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学生对环保基本知识的了解较少,对环保知识或者新闻的关注度并不高。对于与自身密切相关并且具重大意义的大会,作为大学生,应该做为常识了解。

(2).大学生应从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虽在前面的调查结果中我们介绍到大部分有较好的生活习惯,但在对白色污染这一世界性的难题上,我们需要每一个大学生的参与。

(3).以自己的力量感染更多的人参与到环保事业中 :

作为大学生群体中的一员,不仅要从自身出发,做个环境的守护者,也要让自己的行为感染周围的人,譬如在面对乱扔垃圾等破坏环境的行为时,我们自己捡起来的同时亦需要劝导他捡起来,重申维护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不必区分是陌生人还是熟悉的人。大学生是应当勇敢地承担起社会责任,以自己的力量去感染更多的人。

2、从整体文化氛围出发

整体文化氛围好是大学生认为群体环保意识最强的第二大原因。所以我们建议大学校园中,各类学生组织,如学生会,团委,各类社团都可以通过一些宣传活动,如举办知识大赛,晚会来营造良好的氛围,促使更多的大学生加入环保事业的大家庭中。在前面的调查结果中,我们看到绝大部分大学生用实际行动响应低碳。我们相信,在他们的影响下,更多的同学也能积极地参与到响应低碳生活的行列中,并为环保发现自己的力量。

3、从学校管理出发

(1)多进行环境保护意识宣传:

学校可以 开展关于保护环境的班队会,让同学们自由发言,想出保护环境的办法,让同学们更多的为保护环境、爱护环境做贡献;多开展一些环保手抄报制作活动,多贴一些环保手抄报和一些关于环保的资料在展示区里,让同学们多了解环保,知道环保的重要性等等。

(2)对有关部门提出合理化方案:

通过调查可知,有94%的同学希望通过双面打印,并适当降低打印价格以节约纸张,由此我们认为对复印或打印实行双面,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达到减少纸张被使用的目的。从而我们对学校复印店提出有偿使用双面打印或复印的建议。而同学们为了方便会使用一次性饭盒和践踏草坪,因此学校可以对食堂提出合理化建议,如改变食堂饭菜分类方式,扩建食堂以至于学生不会因为食堂拥挤而选择使用一次饭盒把饭带回宿舍等等。

六、调查结论:

此次环境意识调查活动虽然只在一所大学一个年级进行,但具有以点及面的效果。调查结果也确实反映出学生普遍环境意识水平较高。在学生的环境意识中,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都有很高的认识,但在行动力方面就显得略有不足,表现出知与行有些脱节,令人担忧。希望通过这次调查结果的显示,让同学们有所深省。

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是生存的基础,保护他就是保护自己。希望学生们通过学校接受系统的环境教育和社会的一些公益活动或着环境保护特别活动,在日常生活中,在各类环境保护活动的宣传灌输和成人言传身教的影响下,可以自觉地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从意识里树立起保护环境的思想。

最新大学生环境保护调查报告二

人们多有这样的经历:一大盒礼品,拆开一看,大部分是用泡沫塑料填充的;去商店买一支牙膏或一盒玩具,售货员会用一个小塑料袋包装;去快餐店吃快餐,服务员会递给你一份用塑料盒装的饭菜;去农贸市场,可以收集到一大堆塑料袋,蔬菜、水果、肉类、米面??无一不用塑料袋装给你,甚至买一头蒜,也会用一只小塑料袋装起来。塑料制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许多方便,而且价钱也便宜。但是,你可曾想过,它在为人们提供方便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一场白色灾难。

我们进行了多方面的调查研究,查阅各种资料,并进行分析总结。

一、我们的调查研究:

1、我们在小吃街路旁的一个垃圾箱口统计了一下,半小时扔大大小小的包装袋、快餐盒与塑料制品的次数:早上总共扔了210次;中午扔了105次;而晚上则扔了95次,这仅仅是一个垃圾箱,一天之内废弃的塑料如此多,不难想象全国乃至整个地球上废弃的塑料,将是一个天文数字。

2、我们在小学学校门口的一家小快餐店里打听到:他们一天中能卖掉快餐250份左右,每份快餐至少需要塑料快餐盒2个,也就是一天至少用掉塑料快餐盒500个。

4、我们去了新华书店,学校的图书室查阅资料,但关于白色污染这方面的资料非常少,看来,我们得找另外的办法。

6、为了摆脱困难,在老师的帮助下,我们利用网络进行研究。在网上我们寻找到了一片广阔的空间,使我们对白色污染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这对我们撰写论文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二、什么是白色污染?

白色污染已成为一个众所周知的新型名词。那么,到底什么是白色污染呢?白色污染主要指白色的发泡塑料饭盒,各种塑料袋,农用地膜等给环境造成的污染。白色污染物的主要成分为: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聚丙烯(PP)、聚苯乙烯树脂(PS)。在这些污染物中,还加入了增塑剂,发泡剂,热稳定剂,抗氧化剂等。

三、造成白色污染的主要原因:

1、塑料垃圾没有得到妥善的管理和处置,垃圾没有实行分类收集,能回收回的不回收利用。

2、许多企业对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白色垃圾没有科学地处理,放任自流。

3、我国现有的法律没有对塑料包装废弃物的处理,制定出过硬的相关法规。

四、白色污染的危害:

(一)视觉危害:

散落在环境中的塑料废弃物对破坏了市容景观。如散落在自然环境、街头巷尾、江河湖泊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和漫天飞舞或悬挂枝头的超薄塑料袋,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

(二)潜在危害:

1、塑料地膜废弃物在土壤中大面积残留,长期积累,造成土壤板结,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农作物减产。

2、抛弃在陆地上或水中的塑料废弃物,被动物当作食物吞食后,会导致动物死亡。

3、进入生活垃圾中的塑料废弃物质量轻、体积大,很难处理。如果将它们填埋,会占用大量土地,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难以分解。

4、部分的塑料含有毒性,如果用作餐具或食品包装的材料,这样对人体的健康不利。

5、使臭氧层变薄。

我们对使臭氧层变薄这一危害尤其感兴趣。因为塑料废弃物一般存在于地面,而臭氧层存在于天空中,两者相隔那么遥远,怎么会有关系呢?经过翻阅资料,查阅书籍并问了一些教师得出:白色污染经过太阳的发照射而把塑料中大量的毒物排入大气层,大气层上面是臭氧层,这样使臭氧层的气体逐渐变薄。我们大家都知道太阳是一种温度可达到上万度的天然发光和发热的大火球。当钢铁还未靠进它几千米,就已经化为气体。这么高的温度怎能不破坏地球?为了地球不受到大幅度破坏,臭氧层可真是立了大功了。当太阳辅射时,它便挺身而出,挡住了一次又一次的攻击。可由于白色污染确实破坏了臭氧层,使它变薄,这将会是地球巨大的危机。

五、行动起来治理白色污染

通过这次调查活动,我们了解到: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为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使环境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已经构成了严重威胁。每当大风刮起时,空中就弥漫着黄色的粉尘,有时在空中还飞舞着白色塑料袋。使人们出门十分狼狈。因此,解决环境问题已成为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改变这种状况,光靠环卫工人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提高我们大家的环保意识。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不是一个人造成的,所以保护环境应该是全社会的行为。我们每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

同时,我们也懂得了:我们就是社会的主人,改善地球环境,是我们这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应该努力增强环保意识,节约资源。如果全球人人破坏,天天破坏,地球就会变成垃圾场;如果全球人人环保,天天环保,就能创造一个美好的世界。让我们携起手行动起来,共同努力保护好地球我们共同的家园。

为此,我们建议从我们自己做起,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要做到:

1、不乱扔垃圾及废弃物,将垃圾放到指定的垃圾箱内。

2、我们学校早已经设置了垃圾分类存放处,我们就要积极参与和宣传。

3、不要浪费,包括不浪费一张纸、一滴水、一分钱。

第8篇:关于环境保护的实践报告范文

保护生态环境,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的热门话题之一。2010年12月16日,在“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峰会”上,企业家们围绕“转变与行动”的主题,就当前我国加强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紧迫性、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是否会加重企业负担、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企业责无旁贷等话题进行了热烈讨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企业社会责任工作,并积极推进企业社会责任体系的建设,鼓励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一、企业社会责任与环境经营的含义

企业社会责任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学者奥立弗?谢尔顿提出。1923年,他把企业社会责任与公司经营者满足企业内外各种人类需要的责任联系起来,并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含有一定的道德伦理因素和社会舆论影响。ISO26000 关于“社会责任”的定义是指组织通过透明和道德的行为为其活动和决策给社会和环境造成的影响所承担的责任。这种担责行为应致力于可持续发展、健康和社会福利,考虑利益相关方的期望,符合适用法律和国际行为规范,并被整合到整个组织及其关联实践关系之中。

环境经营是日本学者吉泽正和福岛哲郎于1996年《企业环境经营》一文中首先提出的。他们认为,传统的企业环境管理仅注重对在生产过程末端产生的污染物的处理,随着全球环境形势的日益严峻,企业环境管理的内容和方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的环境管理因无法满足环境保护的需要而应转变为企业环境经营。企业的环境经营是将解决环境污染、能源危机和资源枯竭等环境问题纳入企业经营战略、决策和经营过程,使环境保护贯穿于企业整个经营活动过程。

二、企业的社会责任与环境经营

(一)社会责任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1.国际贸易形势变化的需要。随着关税壁垒的逐渐消弱,各国为了保护本国企业和生态环境,采取一种新的贸易形式“绿色壁垒”来限制别国的出口。目前,绿色贸易壁垒已成为阻碍发展中国家产品进入发达国家市场的首要非关税壁垒。(绿色贸易壁垒是一种以有限资源、以环境和人类健康为名,通过蓄意制定一系列的环保标准,对来自国外的产品和服务加以限制,它属于一种新的非关税形式,包括环境附加税、绿色环境标志制定、产品加工标准制定、绿色包装制度、绿色卫生检疫制度、绿色补贴制度等6种表现形式)我国出口商品已受到各国“绿色壁垒”阻拦,这对我国企业的发展是一个很大的压力。面对这一严峻形势,我国企业应该提高环保意识,把环保理念融入产品中,继续保持产品出口的优势。

2.企业外部环境的严格化。外部环境包括法制环境、政策环境及社会环境。法制环境是指约束企业破坏和污染环境行为的立法和司法环境;政策环境是指引导企业推进环境保护的各项政策措施,主要是以经济利益约束和诱导企业的环境行为;社会环境指的是社会各界,主要是社会公众对环境保护的高度关注和积极参与,对企业实施环境经营的约束、监督和配合。我国已制定9部环境保护法律、15部自然资源法律,制定环境保护法规50余项、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近200件,这对我国的各类企业的压力越来越大。

3.企业融投资风险的绿色化。环境风险是指企业由于污染环境而被迫支付巨大的环境污染清理费用和赔偿费用所带来的风险,以及由此带来的信用风险。目前,金融机构和投资者越来越注重企业环境问题对其信贷和投资决策的影响。

4.企业竞争优势的变化。人类社会向可持续发展方向的转变,也要求企业经营方式的根本转换。从近年来的发展情况看,在环境保护方面先行的企业通过加强环境管理,不仅降低了环境风险、避免了环境损失,也带来了竞争力的提高。只有让消费者知道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措施和业绩,才能提高企业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并带动产品销售。

5.消费者需求的绿色化。现代社会的人们对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会很自然地关注环境问题,对于那些可能对环境和健康带来危害的商品和服务表现了高度的敏感性。消费者在选择产品与服务时,越来越注重产品的质量,往往选择符合个人生活方式和喜好,无害身体健康,节约能源,保护生态环境的产品,兴起了“绿色消费”。

(二)环境经营是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部分

环境经营是把环境保护与治理活动与企业经营结合起来,彻底消除因企业经营活动对环境造成的方面影响,从环境污染的源头治理入手,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环境经营中渗透了企业社会责任的意识和理念,深化了环境经营的内涵。环境经营是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社会建设中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基本要求,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经营活动重点。在进入 21 世纪,全球面临严重的生态危机、资源危机和环境保护法律、行政法规逐渐严格化的今天,环境经营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的环境经营作为 CSR 的一部分,其先进的企业经营者们普遍认为“环境和社会经营是构筑新经营模式的基础”,其表现形式从“企业环境报告”向包含企业更广泛活动的“企业社会责任(CSR)”转变;企业的经营活动也从单向的消费型社会系统向循环型社会系统转变……环境经营已成为企业在社会发挥作用、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环节。

环境经营是指通过管理环境的行为来提高环境业绩,同时通过考虑环境的企业经营来提高企业的价值。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责任的关系,是很多学者在讨论的问题。环境经营是要求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承担并发挥使资源能够顺利实现循环的可持续发展社会建设的责任。所以,在企业的长远规划中,必须考虑将环境经营置于怎样的位置,应该力求明确到底应该如何行动。环境经营是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部分,是企业追求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的经营方式。

三、企业社会责任下的环境经营实施措施

针对企业的社会责任,企业应从内外两部分实施环境经营策略。

(一)从企业外部活动来看

企业的外部活动应该与社会大环境的发展趋势相一致,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一个不注重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的企业是很难在企业间立足的。

1.遵守履行国家和政府的环境规章制度。遵纪守法是企业作为良好市民的基本要求,其含义是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必须遵守法律的规定,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企业对生态环境方面的责任也越来越重大。我国政府已经表达了对保护生态环境的决心,对企业也多次下达了“节能减排”的指标,这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措施,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途径。

2.企业对周围环境造成的污染要积极进行治理和补偿。企业在经营中不能因为追求经济效益而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必须尊重自然、关爱民生,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原则,以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为企业发展的基本宗旨,在企业内部积极主动、卓有成效地开展生态环境教育,使广大职工牢固树立维护生态安全的意识,并且外化为自觉的行为,努力保护周边生态环境,积极参加建设生态环境的社会公益活动。

3.联合其他企业开展环境公益活动。企业应该多开展环境保护的公益活动,联合价值链的上下游企业和社区周边的企业,响应政府的号召,积极主动的参加公益活动,在进行公益活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企业的公益形象也得到提升,这是一种无形的宣传手法。

4.公布环境报告书,接受公众的监督和评价。企业应主动向外部包含取得 ISO14001 认证、采用环境会计等环境保护措施的环境报告书。所谓环境报告书,是指汇总了关于环境保护的方针、目标、计划、环境管理的措施、减少环境负荷的措施等企业向社会说明企业社会责任的手段。公布环境报告书的企业,可以在公众中树立良好的形象,提高公司声誉。

(二)从企业内部活动来看

企业内部实施环境经营是企业可持续发展,获得产品和服务竞争优势,提升企业形象,实现企业长远利益的新型经营方式,也是实现企业外部活动的必要保证。

1.领导者参与,确定环境经营战略目标,制定环境经营战略规划。高级管理者能否明确其愿景,并把其融入到经营方针当中是至关重要的,只有高级管理者拥有环境保护和经济价值追求的认识,积极发挥生态创新的领导权,只有通过上下共同拥有环境保护意识、形成和实施具体的战略而来承担社会责任,环境经营才能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有效实施。企业应该跟踪目前市场走势和需求动态,把握住绿色消费浪潮带来的市场机遇,提出自己的绿色经营战略,并提出一个既符合客观环境变化趋势,又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的实施绿色发展战略的具体规划。

2.成立环境信息技术部门(绿色部门),建立与各部门信息与技术的交流制度。企业环境经营战略能否有效的实施并取得理想效果,需要一个强有力的组织部门来支持。因此,要对原有的组织系统进行调整,成立一个专门的环境信息技术部门,使企业内部的信息可以高效共享,为决策提供依据,使环境保护贯穿于企业内部的所有经营活动,保证战略规划的顺利实施。

(1)制定产品与服务的绿色生产准则,接受民众对企业产品和服务的评价和监督。在企业内部信息高效共享的条件下,企业要综合利用资源,实现二次能源的利用,节能,节水,降耗,合理的利用自然资源,减少废料和污染的生成和排放,开发绿色产品,企业的生产系统应结合“清洁生产”的要求,制定有利于实现本企业绿色生产的环境保护制度,接受公众的评价与监督,对有利于企业绿色生产的合理创新意见给予奖励。

(2)申请企业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做好企业内各部门环境管理的审核和控制。为了规范化企业内部经营活动,根据ISO14000环境管理标准,绿色部门要对企业的整体经营活动进行沟通协调,使企业的环境战略规划顺利实施。

(3)引入环境会计制度,编制企业环境会计报告书。环境会计是在财务会计的基础上产生的,对企业与环境影响有关的经济活动及结果进行连续、系统的分类、反映和控制,为企业内部和外部信息使用者提供相关数字或其他信息的一种信息系统。环境会计把企业环境活动纳入企业会计核算范围,是使企业的会计核算与企业环境经营结果相结合的会计核算模式。

(4)加强企业内部的技术创新,实现企业内部与企业间的资源循环利用。企业技术创新是制度创新得以实施的有效保障,只有通过研发新技术用于生产资源节约型可再生利用的和环保型的产品,企业才能在差异化的同时降低资源的消耗。

(5)实施绿色营销,提升企业形象和竞争优势。绿色营销是企业从保护环境出发,以消除或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为中心,以满足消费者绿色消费为基本点,创造和挖掘市场机会,并采取适宜的营销手段获取盈利和谋求发展的一种新型营销观念与营销策略。绿色营销的焦点是谋求消费者利益,企业利益,社会利益和生态利益的统一。

第9篇:关于环境保护的实践报告范文

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以下简称“华电集团”)是2002年底中国电力体制改革时组建的五大发电集团之一。成立以来,高度重视水电开发,始终把发展水电作为转变增长方式与调整产业结构的战略重点,在保护生态的基础上积极有序开发水电。特别是近年来,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新建机组中水电比例显著增加。截至2010年底,华电集团水电装机1538万kW,是成立之初的3.6倍,占总装机容量的17.1%,在五大发电集团中处于第2位。华电集团已建和在建水电工程涉及云、贵、川、闽、浙、新疆等省(自治区)。在建设水电工程的同时,华电集团认真落实水电开发中的生态保护工作,积极探索开发与保护的和谐之路。

1.水电工程环境保护标准化管理实施背景

1.1生态保护是积极发展水电的前提

水电作为清洁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水电开发是中国进一步改善能源结构,兑现2020年节能减排和非化石能源发展目标国际承诺的必由之路。当前中国水电建设已经突破技术制约和资金制约,但是面临着移民制约和环境保护制约的巨大压力。协调处理好水电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真正实现“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是推动水电发展的必然选择。从“十一五”提出的“在保护生态的基础上有序开发水电”,到“十二五”提出的“在做好生态保护和移民安置的前提下积极发展水电”,国家都把水电开发中的环境保护放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

1.2国家对水电工程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国家相关部门严格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和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制度,在项目开工前要求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和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国家层面也出台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和技术标准对环境影响评价和水土保持的报批工作进行规范和指导。建设单位应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落实环境影响评价、水土保持的相关要求,确保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运”。2003年以来,环境保护部在批复中明确要求开展环境保护总体设计、招标设计、环境监理等工作,水利部也明确要求开展水土保持监理等要求。

1.3指导水电基本建设过程中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工作的具体技术标准和规范尚待完善

需要开展的工作(“做什么”)由国家相关部门通过文件批复以及环境影响报告书、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的形式明确提出,并纳人工程竣工验收的范畴。但是,国家层面现有的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技术规范和标准主要集中在项目前期的可行性研究阶段及之前,对于之后的环境保护总体设计、环境保护设施专项设计和管理、环境监理等工作内容、深度,国家尚还没有出台相应的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导致不同的建设主体在“怎么做”方面把握尺度不一,水平参差不齐,影响了环境保护工作成效。

1.4发电集团有责任和义务做好水电环境保护,有必要实施标准化管理,高起点落实环境保护要求

华电集团作为国有大型发电企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一座电站,树一座丰碑,保护一方环境、造福一方百姓”为开发理念,努力建设生态文明,将环境保护意识贯穿于水电开发的各个方面。近年来,华电集团在大坝分层取水设施建设、鱼类增殖放流、生物多样性研究与保护、水土流失防治等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存在着流域公司、项目公司之间环境保护重视程度不一,个别项目环境保护意识需要提高的薄弱环节,需要在系统内进一步统一思想、强化认识,规范管理,提高环境保护整体水平。另一方面,水电项目的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工作面广,涉及生态、水、社会等多个环境要素,加之水电项目工期长,参建单位和人员众多,建设单位必须统筹协调业主、设计、监理、施工等各单位关系,明确环境保护职责,齐抓共管才能确保环境保护要求落实到位。不同的环境保护措施和要求“谁来做”、“什么时候做”、“怎么做”急需规范和引导。

2.水电工程环境保护标准化管理的做法

为了落实国家有关水电环境保护的要求,深化水电工程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管理,指导华电集团所属企业全面落实各项环境保护要求,规范和指导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三同时”管理工作,有针对性地解决企业具体操作中存在的问题,从2008年起,华电集团组织开展了水电工程环境保护标准化管理的研究。研究工作以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为技术依托,以华电四川发电有限公司、四川华电木里河水电开发有限公司为标准化管理试点应用单位。在对国内水电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管理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水电建设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总体设计、环境保护“三同时”实施与管理、承包商行为约束等方面进行了认真分析,以填补目前国家层面在水电环境保护管理方面的空白区域为重点,以强化基本建设过程中环境保护管理为主要内容,进行了标准化、规范化方面的探索,创新地形成了中国华电集团公司《水电工程环境保护总体设计及“三同时”实施方案报告编制要求》、《水电工程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项目分标规划推荐方案》、《水电工程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监理及综合管理服务招标文件示范文本》、《水电工程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监理及综合管理服务招标文件示范文本》和《水电建设公司水电工程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考核办法示范文本》等5个标准化的管理文件和范本。

2.1水电工程环境保护总体设计及“三同时”实施方案报告编制要求

2006年以后,国家审批的水电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大多要求建设单位在可行性研究阶段之后开展环境保护总体设计,但目前国家一直没有出台配套的编制要求和原则。为了指导各水电流域公司做好环境保护总体设计,华电集团结合水电工程实际情况,在系统内部规范了设计要求,提出了《水电工程环境保护总体设计及“三同时”实施方案报告编制要求》。为满足环境保护“三同时”要求,华电集团在工程建设相关规定中,已明确项目在工程开工前必须编制环境保护“三同时”实施方案。该标准对环境保护总计设计报告编制原则、适用范围、成果确认方式、设计深度提出了要求,对水环境保护、大气环境保护、声环境保护、固体废物处置、陆生生物保护、水生生物保护、水土保持、人群健康保护以及环境监测、水土保持监测方案、环境保护专项工程分标规划、环境保护措施“三同时”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和技术要求进行规范。该标准对保障落实环境保护总体设计工作,并保障环境保护措施与主体工程同步推进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实施方案是对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和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及审批意见提出的各项措施和要求进行分解,要求流域公司、项目公司落实工作时间和责任人,对基本建设期间环境保护“做什么、怎么做、什么时候做、谁来做”等具体要求逐项明确,分节点提出具体的定量工作任务。

2.2水电工程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项目分标规划推荐方案

水电工程在编制工程分标规划时一般未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管理的特殊性,造成部分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项目在实施过程中设计方面重视不够、承包商投人不够、业主监管困难,导致环境保护工作落实不到位。为适应水电工程环境保护的需要,便于工程建设过程中全面、有序地推进环境保护工作,华电集团提出了《水电工程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项目分标规划推荐方案》,对水电工程枢纽建设区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项目提出单独分标的规划要求。要求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项目的从属性与独立性,对水土保持工程、水环境保护、水生生物保护、环境保护专题研究、环境监理等分标项目、分标方案进行了具体规划。环境保护措施分标包括独立成标和合并成标两种形式。

2.3水电工程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监理及综合管理服务招标文件示范文本

根据国家有关要求,水电工程建设期应开展环境监理和水土保持监理工作。但国家尚未出台配套的技术方法和标准,国内不同业主、不同项目间的监理模式、监理内容、管理体制差异很大,工作效果差别也大。为了充分发挥环境监理和水土保持监理的作用,又便于业主管理,华电集团提出了《水电工程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监理及综合管理服务招标文件示范文本》。推荐采用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监理及综合管理服务模式,即在招标和确定承担单位时选择具有资质的同一家单位承担,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监理在监督大坝、道路等工程监理行使职责的项目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T作时,以业主身份行使管理责任;在监督环境保护专项设施时则同时行使工程监理和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管理职责。

2.4水电工程施工招标文件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条款示范文本

为了规范工程施工期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行为,确保工程参建各方能够按招标设计要求预防和控制施工现场的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噪声、振动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预防和控制水土流失及生态破坏,确保发包人和承包人环境保护责任的有效落实,华电集团提出了《水电工程施工招标文件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条款示范文本》。主要针对水电工程施工招标文件中的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条款进行规范,提出了承包商的环境保护、水土保持职责,以及应该达到的环境保护、水土保持要求。主要适用于环境保护措施和要求与主体工程项目合并发标的施工辅助工程、主体建筑T程项目等,使用时应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和特点对内容作适当调整。

2.5水电建设公司水电工程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工作考核办法示范文本

水电工程的环境管理涉及业主、承包商和设计、监理等参建各方。为提高参建各方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意识,切实落实各项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要求,华电集团要求各水电建设公司应加强建设期的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管理,制定T程现场的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工作考核办法。为了指导具体负责工程建设的项目公司的环境保护管理,找准管理切入点,华电集团提出了《水电建设公司水电工程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工作考核办法示范文本》,供各水电建设公司在组织针对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的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工作考核、制定管理办法时参考使用。该标准主要包括针对环境监理、工程监理和承包商的考核办法及评分细则。

3.实施效果

水电工程环境保护标准化管理在中国水电建设环境保护管理上迈出开创性的一步,完善了华电集团水电项目建设过程环境保护管理体系。2009年8月,华电集团以正式文件在系统内印发了5个标准化文件,并组织进行了培训。华电集团在乌江、金沙江中游、贵州北盘江以及四川木里河、西溪河、杂谷脑河等流域上的大、中、小型水电站全面宣贯实施,在华电集团所属近30个水电项目进行推广应用,至今已经应用一年多。通过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华电集团水电工程环境保护工作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环境保护意识明显提高,取得了显著成效。3.1创新了水电环境保护管理机制,建立健全了管理体系,华电集团水电环境保护管理更加规范

通过对标准化管理成果的宣贯和应用,环境保护管理成为水电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华电集团建立了从总部到水电流域公司、项目公司的三级管控模式;建立了水电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鱼类增殖站建设与放流、植被恢复、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等纳人绩效考核体系;强化环境保护“三同时”实施方案的指导作用与执行力度,加强过程指导与监督、考核。通过规范施工招标环境保护条款、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监理、承包商环境保护行为、环境保护分标方案等工作,环境保护管理更加满足“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人监督,凡事有据可査”的要求。

3.2有效提升了基层水电建设单位的环境保护管理水平

通过对标准化管理成果的宣贯和运用,水电流域公司和项目公司的管理水平明显提升,水电项目建设各方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意识显著提高,环境保护工作的针对性、目的性进一步增强。逐步实现“机构落实、人员落实、资金落实、措施落实、监理监测落实”的环境保护要求,由疲于应付逐步过渡到规范高效管理,提升了水电环境保护管理水平。

   3.3有效促进了环境保护措施的良好落实,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通过对标准化管理成果的应用,华电集团系统内环境保护意识明显增强,也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各项目单位根据5个标准化文件要求,有针对性编制了环境保护总体设计和环境保护“三同时”实施方案;结合电站施工进度,按分标规划推荐方案要求,对环境保护工程招标情况进行梳理,明确了工程环境保护分标方案,能独立成标的环境保护工程单独组织招标,对已实施招标的项目,根据示范文本内容签订补充协议;在工程招标和与承包商签订合同中,明晰了各方环境保护责任,细化了现场监督管理;强化了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监理要求,进一步提高了工程环境保护监督水平,在实现生态环境的管理目标、预防和控制水土流失及生态破坏、改善施工人员和生活区环境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3.4有力提升了华电集团水电开发环境保护形象

通过对标准化管理成果的宣贯和运用,华电集团环境保护整体水平得到明显提升,以良好的环境保护行动回应了社会上关于水电开发的一些争议。其中,金沙江中游一电站2009年8月以来投人1.7亿元实施环境保护整治,恢复植被300hm2,种植乔灌木79万株,环境保护面貌发生可喜变化。华电集团推行的标准化管理文件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评价,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了宣传和示范,为华电集团贏得了良好口碑。2009年,华电集团被水利部评选为“水土保持工作突出的生产建设单位”,在全国水土保持专题会议上作了经验交流;2011年2月,华电集团所属贵州乌江索风营水电站当选为“全国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示范工程”;2011年4月11日,《经济日报》的《看水土保持》专栏以《中国华电集团公司:建立水土保持管理体系》为题对华电集团进行专题宣传报道。

4.结语

华电集团在水电工程标准化管理的探索和实践,以我国现行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以推动水电可持续发展和积极建设生态文明社会为目标,有利于水电工程各项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工作的有序开展,有利于促进环境保护与水电开发协调发展。华电集团将进一步总结应用经验,继续完善和提高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水平,通过各水电工程的共同努力,必将不断提高水电环境保护工作质量。这不仅有利于推进华电集团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绿色水电,同时也将对推动中国水电事业的绿色发展、和谐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