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电力工程实训报告范文

电力工程实训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电力工程实训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电力工程实训报告

第1篇:电力工程实训报告范文

关键词: 开关类设备 运行与检修 项目开发

我校电力工程系发电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在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建设委员会的全程参与下,依据中、高级电气工种职业资格能力标准,按照学生学习认知特点和职业能力成长规律,开发而成的。这种人才培养模式采用“工学结合、三步对应、三段推进”[1]模式,充分体现了产业、行业、企业、职业、实践五要素。

其中,该模式中的“三步对应”是指,实现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电力行业岗位需求相对应;实现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标准相对应;实现教学过程与岗位生产过程相对应。这就要求人才培养过程当中,必须在某一阶段实施以拓展学生的职业能力和顶岗实习为主要内容学习,这一阶段通常安排在学生的第五、六学期,根据学生就业预期和企业用人情况,安排学生到企业一线进行顶岗实习,或者在校内进行生产项目模拟实训和岗位技能综合实训,针对就业方向强化岗位技能,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高压开关类设备运行与检修能力是发电厂、变电站变电检修工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掌握该技能有助于学生就业,有助于学生到工作岗位后尽快熟悉工作任务、掌握工作方法。基于此,依据校内现有实训设备,开发并设计基于高压开关类设备运行与检修的综合训练项目,满足学生的岗位技能训练。

一、项目开发的总体思路

本项目的开发与设计正是通过对高压开关类设备运行、检修方面等的综合专业技能训练,使学生具备对高压开关类设备进行巡视、维护、调整、试验、异常分析判断等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

本项目依据我校变电检修综合实训室现有设备,设计典型工作任务,每个工作任务的开展都包括理论和技能方面的训练。典型工作任务的选取要符合发电厂、变电所变电检修工职业岗位群的需要,同时设计的训练内容要符合变电检修工的职业能力需要。通过本项目的训练,使学生的综合技能得到进一步提高,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项目设计的具体内容

本项目要求学生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完成理论、技能方面的综合训练。

典型工作任务的选取要符合发电厂、变电所变电检修工职业岗位群的需要。为此,设计高压断路器的巡视检查、高压断路器的操作、高压断路器的检修调整与试验、高压开关柜的五防检查、高压隔离开关的操作与调整五个典型工作任务。每个工作任务中都明确规定理论方面和技能方面的考核目标,即学生应掌握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

这样的综合训练更加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及综合素质,通过此改革使学生摆脱以前“重理论轻实践”的学习态度,在动手实践中对高压开关类设备的运行与检修能力得到提高。

高压开关类设备运行与检修综合训练项目理论、技能内容构建表如表1所示。

高压开关类设备运行与检修综合训练项目理论、技能目标要求如表2所示。

三、项目具体改革目标

1.制定完善的《高压开关类设备运行与检修综合训练项目任务书》,内容包括高压断路器的巡视检查、高压断路器的操作、高压断路器的检修调整与试验、高压开关柜的五防检查、高压隔离开关的操作与调整五个典型工作任务。

2.针对每个典型工作任务,制定学生应掌握的理论知识及理论知识的考核目标;制定技能训练内容及技能训练的能力目标。

3.指导学生按照典型工作任务完成理论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学习,理论阶段之后进行理论方面的综合考核,技能训练阶段之后进行技能方面的综合考核。

4.训练任务结束,完成所有训练项目的报告内容,包括设备认知、设备控制回路图、设备调整与试验数据的结果分析等。

5.进行答辩,综合考核。

四、项目的特色与创新

本项目是对传统毕业设计的全面改革,注重技能培训,注重动手能力,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更加接近现场实际。该项目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依据“工学结合、三步对应、三段推进”的人才培养模式;

2.依托现有实训设备开展,具备可行性;

3.符合变电检修工职业岗位群的需要;

4.“理实一体”。

五、结语

本项目的开发与设计依据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制定,依托我校现有实训设备,包括户外高压断路器、户外隔离开关、各类开关柜等,在此基础上提取的典型工作任务,使之更符合现场变电检修工职业岗位需求。该项目成熟后,可在电力相关的各专业班级中展开,使学生的综合技能得到提高,就业竞争力得到强化。

参考文献:

[1]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号,2006-11-16.

[2]马雁,郭琳,石锋杰.《电气设备运行与检修》行动导向教材开发与设计[J].中国电力教育,2013(02).

第2篇:电力工程实训报告范文

关键词:电气测量技术;三明治教学;大作业驱动;任务驱动

作者简介:陈丽丹(1981-),女,浙江浦江人,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电气工程学院,讲师。

张尧(1948-),男,广东湛江人,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教授。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BKYB2011099)、校级教改项目“结合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特点电气测量课程教学方法创新探索”(项目编号:JYJG2010020)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4-0061-02

“电气测试技术”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技术基础课,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1],是从事电气专业人员、电工技术人员须掌握的一门知识和技能课程[2],为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电气工程学院开设的专业选修课之一,安排理论授课32学时,实验实践8学时。由于该课程将直接服务于生产实际,因此不能一味地沿用以往的教学模式,要充分体现课程的实践性和专业针对性,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知识与能力并重。[3]本文总结了课程教改过程中创新的教学方法、采取的教学模式及考核方法。

一、课程改革背景

“电气测试技术”研究的对象是各种类别仪表的结构、工作原理、技术特征、使用及维护方法,内容比较零散、记忆量大,在原先的课程中,授课形式较为单一,以课堂填鸭式讲授为主,包含极少的实验课时,远达不到使学生深入理解理论内容、提升实践能力的目的;教学模式上通常以教师为主导,师生交互差;讲授内容与社会需求脱节,针对性不强,使得不少学生学习时感到枯燥无味,学习兴趣低,课程教学效果较差,制约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目前高校本课程教材基本偏于弱电类的仪器仪表和参数测量。而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培养定位为大多数学生毕业后将从事电力强电工作,弱电类仪表、测量方法已在其他课程中学过部分。如果顺着市场上的电测教材讲解课程内容,必将导致没有专业针对性,体现不出新内容,因此在教材选取和教学内容上需进行改革,做到专业针对性强。

课程考试考核方式形式较为单一,考核内容不合理,往往局限于教材中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考试功能歪曲,过分夸大分数的价值功能,以分数评价学习效果,导致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为考试服务。

所以,在“电气测试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必须针对专业、学生特点,结合课程背景,合理设计教学过程、创新教学模式、改革考试考核方式,探索适合电气工程专业的教学方法。

二、优化课程教学内容

针对专业特点,进行教学内容调整和课程结构优化,删除教材上理论性过深的内容,加强实用性的内容,展开授课内容重组。对先前课程中已涉及过的内容和专业针对性不强的内容仅做简单介绍,缩减其学时,突出专业特色,重点讲解与电气工程专业紧密联系的课程部分。同时删除与电力工程应用无关的内容,增加所选教材中不包含却属于电测、和专业关系紧密的内容。教改中删除了“电子电压表”,减少了“电桥的使用”、“示波器的使用”部分的内容,着重“电工安全知识”模块、“测量用互感器”模块、“电力常用四表”模块的内容。经过调整后,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是结合专业特点与“特种作业操作证”电工作业培训考证,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和实操,可减轻学生参加电工培训考证的压力,做到部分内容提前熟悉和演练。

二是强弱电结合,强电突出。互感器、电能表、兆欧表、接地电阻测试仪等均为强电测量仪器,今后学生从事工作有较多接触可能;弱电辅助:万用表、钳表、示波器,用于电气测量基本仪表的使用。

三是理论与实操(训)结合。理论内容,讲解基本测试技术、方法,误差理论,仪表的基本原理、结构等;实操内容则是配合理论,对用电安全、常用工具、常用电工仪表、测量方法等进行实操训练。

三、更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1.“三明治”式教学

利用学院已有的良好实验条件,采用“三明治”式教学模式[4],此种模式将教师的“讲授”、课堂的“学习”及理论的实际“操作”结合,即先进行理论讲授,学生学习后,再运用所学测量方法、测量设备进行相关实验的实操。例如本课程“电气测量安全规则及触电防护急救”的章节,学生对于触电急救的理解较为抽象,教学过程中,课室搬到实验室,讲解完触电原因、分类、急救方法等基础知识后,利用实验室的假人,学生现场学习胸外挤压、人工呼吸等方法,并要求按单人、双人操作进行实操练习。教学中边讲边示范操作,及时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这种交互式的教学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同时将测量方法、技能训练贯穿始终,使得课程更形象,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全过程,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及相关操作。

2.实例贯穿式教学

“电气测试技术”课程讲述的是电工仪器仪表、测试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此,选择一个电厂或变电站为实例,围绕该实例,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分析厂站需要测试的电参量、磁参量及使用到的仪器仪表和测试方法,完成课程的学习。本课选择学生认识实习时所参观的校门口乐同110kV变电站为授课实例,针对高电压、大电流测量的特点,讲授“电压、电流互感器”,讲解其原理、功能、接线等内容,更为直观,容易接受,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3.大作业驱动式教学

结合课程体系要求和讲授内容设定若干特定主题,将一般大作业改为要求学生采用小组形式,从实际问题中选题并最终以报告的形式完成。[5]在该课程“电能计量”章节引入大作业,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完成校园集中自动抄表系统的设计,包括集抄系统的发展历史、现状和趋势,集抄系统的组成、架构,校园配电调研,集抄方案及系统造价估算等内容。学生完成后撰写课题设计报告,不仅将学到的专业理论知识综合应用到实践,强调学以致用,还为学生毕业设计、项目报告等撰写打下良好基础。

4.形象化教学

部分课程内容较为抽象,在讲授过程中,以 Flas、实物模型、实物图及幻灯片等方式,将仪器仪表原理、结构、使用过程以动态的方式展现出来,引导学生对仪表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分析。例如讲解“电动系仪表的测量机构”时,利用挂图,选取单相电能表将其带到课堂,拆去表壳,讲课时针对实物的某部位,对照挂图讲述仪表的工作原理、作用、工作过程。讲完后,留部分时间给学生传递观察实物仪表的内部测量机构,再抽点几位学生讲解仪表的工作原理、性能、适用范围。“示波器”章节的授课中,将其结构和原理制作成动画,学生可清晰地看到电子枪的发射及波形的形成。如此进行教学,学生学得更为主动、积极、认真。

5.任务驱动教学

任务驱动教学[6]结合教学任务、目标,制定具有针对性、难度适宜且结合实际的综合练习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互动性,旨在使学生掌握课程知识结构。例如在学生学习完“接地电阻测试仪”后,安排学生测量学校配电变压器、学生宿舍楼避雷线、校门口输电杆塔架空地线接地电阻的值。通过完成测量任务熟悉接地电阻测量仪的使用步骤和注意事项,以此加深对仪表结构和测量原理的理解,并能使学生感受到理论与生活更加贴近。

四、改革考核方式

以往考核方式偏向于出各种试题,理论考试比重大(一般期末考试占70%,平时考勤作业占30%),对实验、实训的考核力度小,造成标准答案或客观性试题多,反映综合能力的分析试题少,易使部分学生成为所谓的“背多分”。在课程教学教改中对考核方式进行大胆改革,课程考核方式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调整成绩组成比例,具体如表1所示。

实操考核采取抽签方式,多个实操项目中现场随机抽取3项进行操作,以接地电阻测试仪的实操考核为例,如简表2,实验室在考前两周开放,学生可提前操作训练与适应。

五、结语

“电气测试技术”课程作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技术基础课,具有很强的工程实践性,通过分析以往教学存在问题及课程特点,近几年不断对该课程进行教学内容优化,探索与实践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采用“三明治”教学法、实例贯穿式教学法、“大作业”任务驱动教学及形象化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大胆改革考核方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提高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钱荔.独立学院电气测试技术课程教学方法探索[J].高教高职研究,2010,(8):204-205.

[2]陈霞.提高电工仪表与测量课堂教学效果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09,(23):68-69.

[3]程德福,等.宽口径电气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构建[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0,(32):104-106.

[4]张健君.电工仪表与测量的学习诀窍[J].农村电工,2004,(9):17-18.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