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院教学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国际医学教育组织﹙InstituteforInternationalMedicalEducation,以下简称IIME﹚于2002年制定了“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GMER﹚,并且IIME将“最基本要求”归纳为七个领域和具体的60条标准。其中针对沟通与技能方面,GMER指出,医生应当通过有效的沟通创造一个便于与病人、病人亲属、同事、卫生保健队伍其他成员和公众之间进行相互学习的环境。另外,为了提高医疗方案的准确性和病人的满意度,IIME规定医学毕业生必须达到以下9条标准:﹙一﹚注意倾听,能收集和综合与各种问题有关的信息,并理解其实质内容;﹙二﹚运用沟通技巧,对病人和他们的家属有较深的了解,并使他们能以平等的合作者的身份接受医生提出的医疗方案;﹙三﹚能够有效地与同事、教师、社区、其他部门以及公共媒体之间进行沟通和交流;﹙四﹚通过有效的团队协作,能够与涉及医疗保健的其他专业人员合作共事;﹙五﹚具有教别人学习的能力及积极的态度;﹙六﹚能够察觉到有助于改善与病人及社区之间关系的文化和个人因素;﹙七﹚能够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沟通交流;﹙八﹚能够建立和妥善保管医疗档案;﹙九﹚能够综合归纳并向听众介绍适合他们需要的信息资源,并与他们讨论关于解决个人和社会重要问题的可到达的和可接受的行动计划。IIME同时指出,各国可根据具体情况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相应的本土化添加。由此,我国的医学教育也把以上内容作为基础,制定了相应的教育方针,并且各地区各学校根据自己的特点进行了详尽的规定,指出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同时应该满足医学职业的最基本要求。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要求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课程要求》﹚指出,大学英语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另外,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应当充分考虑对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和国际文化知识的传授。
三、大学英语教学中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界定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应该包含以上各点。一方面要满足医学职业的有关要求。首先,要意识到所在的整个医学情景;其次,要理解在这个医学情景中相关人员的意图以及使相关人员理解所做的医学决定;最后,在整个医学情景中,医学生可以有效并且得体地与其他人进行交流。另一方面,根据《课程要求》关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有关规定,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要把文化教学、培养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满足医学生的职业要求结合起来,注重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综上,以Fantini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界定为基础,结合“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中对跨文化能力和技能的有关规定,以及《课程要求》中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相关要求,本文对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内涵与外延进行了界定,即医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察觉出其所在的医疗环境,进而积极地与有关人员进行互动,最后通过有效并且得体的交流在医疗情景中得出想要的回答。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可划分为五种能力,即善于察觉的能力、相互理解的能力、构建关系的能力、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四个维度,即知识、﹙积极的﹚态度、技能和意识。
关键词:教学质量;先进技术;多媒体教学;激发兴趣
计算机教学引入课堂,进行多媒体教学,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能力,而且有利于优化高校计算机教学质量。改变过去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学到新的理念和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动性,方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
一、医学类院校计算机教学现状
医学类院校的主攻科目为医学,把理论教学作为重点,忽视了计算机教学。21世纪是信息社会,计算机的运用日益普遍,这就需要各个院校稳抓计算机技术,老师引用多媒体教学进行授课,不仅改变了过去单一的授课模式,还把声音图片带进了课堂,有助于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计算机教学改变了过去的课堂环境,让学生提高了对理论的充分认识,有助于学生了解这门课程的重要性。
对课程进行创新也需要运用计算机教学,计算机中包含着巨大的信息量和知识理论,有助于老师举一反三使学生更明白知识理论,不再像过去一样板书上就一个例子反复运用。医学类院校讲课时需要放映许多有关医学的视频,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相互交流。作为新世纪的学子,会运用计算机是时代的要求,所以优化高校计算机教学有利于学生以后的社会生活。
二、运用多媒体网络教学
新形势下,教育进行全面改革,随之学校的硬件设施也逐步升级,每个教室都配备了电脑,方便老师开展教学活动,把计算机技术引入课堂,改善了课堂环境,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多媒体教学软件内容比较完整具体,具有一定的广泛性,符合现在全国统一的教学大纲。因此,老师要采用多种样化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学校的硬件设施。在课堂上老师利用多媒体讲解,课下有助于老师在网上进行教学交流,形成新的平台,帮助学生分析疑难问题,做出合理的解释,有利于学生快速提升自己的能力。
计算机教学改变了过去板书教学的单一模式,有助于学生全面理解所学内容,拓宽知识面,使教材上的内容更接近生活,更加符合学生的要求。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比较轻松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快速进步。计算机教学以实践为基础,教育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运用多媒体教学使老师的主体地位减弱,给学生更多的自由空间,通过教学软件,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进行预习、复习,使学生学习知识有一定的连贯性。多媒体教学有较强的互动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方便学生进行操作,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运用计算机技术改变教学质量
不仅老师需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技术,学生也是一样,社会在快速发展,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为了优化计算机教学质量,需要经常给老师和学生进行充电,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个相对轻松的学习环境。老师熟练操作电脑,利用课下制作的软件进行教学,会使学生对知识产生新鲜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做不仅使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还有利于学生拓宽自身的眼界。
学校定期开展一些关于计算技能的比赛,有利于学生通过学习计算机来巩固自身的能力,同时也方便了学生在今后的课堂上更好地运用多媒体进行交流,有利于促成学生和老师的不断合作,还优化了高校的计算机教学质量。老师利用多媒体教学不仅能反映教学大纲的内容,还能通过计算机技术把知识内容做到声、图、文并茂,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所要学习的内容,同时也方便了老师的教学。
四、创新教学,提升教学质量
计算机教学需要运用灵活的方法来迎合学生,综合当下学校公有的资源,根据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让学生自由探索学习,计算机教学可以帮助老师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老师应该抛弃传统的教学理念,把学生放在第一位,运用计算机教学进行案例分析,更好地挖掘学生的个人潜能,并且在课堂上增加学生上机操作的机会,这样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操作能力,还大大改善了计算机教学的质量。
优化医学类院校计算机教学质量需要老师改变原来的教学观念,提高自身对计算机教学的认识,规划好课程。在课下老师可以成立学习兴趣小组,通过计算机分配任务,使学生与学生间友好交流,相互合作,在课上通过多媒体平台,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进而巩固学生计算机的基础和操作能力,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计算机教学质量。
时代在快速发展,计算机教学深入人心。为了更好地优化计算机教学,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响应医学类院校的教学宗旨,新课标要求下,高校要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不断优化计算计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昕.以问题为中心加强计算思维培养[J].当代教育科学, 2014(07).
【关键词】 院校,医科;化学,有机;教学方法
近年来,随着高校的大规模扩招,升学率大为提高,在校生人数出现了跳跃式增长。而医用化学作为面向非化学专业医学医药类本科生的公共基础课,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学生的综合素质有所下降而教学大纲的要求并没有下降,甚至在要求不变的情况下课时数大为减少[1,2],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让学生掌握知识,真正做到保证教学质量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其次每个授课班级的人数也由扩招前的50~60人增加到了目前的100~200多人的大班教学中[3],在班级开展互动教学比较费力,如果课堂组织不好会出现课堂秩序混乱等问题。因此如何在大班教学中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保证教学质量,就成为每个讲授大学公共基础课的老师需要思考的问题。我们经过几年的探索,掌握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医用有机化学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掌握的知识量增加。
1 上好第一次课
大多数学生甚至授课教师对第一次课不是很重视,原因在于他们把第一次课认为只是上绪论课而已,而绪论则主要是介绍该学科的发展简史及一些基本概念,而这部分内容在期末考试中所占比例不大。但笔者认为必须重视第一次课教学,因为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第一次课除了要讲授绪论中的一些必讲内容之外,还要强调以下两方面问题:首先是把有机化学课的特点、对学生学习的具体要求以及自己授课的方法、计划等给学生作简单的介绍,使学生对该课程体系与结构框架有一个大概了解,其次让学生明白该以何种态度、采取哪些措施学习该课程。比如,在无机化学考试中不及格的学生,可能会认为自己在化学方面学不好,担心有机化学很难学好。我们可以告诉他们有机化学与无机化学教学中的联系并不紧密,主要用到部分物质结构知识,并且会在绪论课中进行复习,所以对无机化学课程学得不够理想的学生在有机化学课程学习中影响不是太大。通过这样的说明让这些学生消除对有机化学课程学习的恐惧心理,帮助他们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在第一次课中,告诉学生授课老师的办公地点、联系方式、答疑的具体时间和地点,每个学生都可以在答疑时间向老师请教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也可以请教学习方法和做人的道理。
该方法能缩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给学生一种亲近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其次是介绍有机化学与相关专业的关系,使学生了解有机化学对其专业学习的重要性,引起学生对有机化学的高度重视。如:医学医药类科学与有机化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该课是学好后续课程如生物化学等必修课程的基础;而且学习和研究医学科学,必须运用有机化学的理论、知识及研究方法,深入探讨构成生物体、药物等的各种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及其在生物体内运动和变化的规律,从而达到控制这些过程的目的。对第一次课进行这样的处理,往往第一节课就能成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学习兴趣,为整个学期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2 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讲授过程,做好备课工作
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必须刻苦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使知识变得浅显易懂、生动有趣。现在的有机化学教材有许多版本,教师对不同教材的侧重点应心中有数,虽然非化学专业对化学知识的要求不如化学专业深,但作为教师,备课时最好能多参考一些相关的教材,进行分析比较、归纳总结,这样才能避免片面偏颇。在解释同一问题时,不同的教材有不同的角度,对教材的提炼可以将知识转化为条理清晰的脉络,把文字转化为生动的语言,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也可以通过总结规律来整理教材,如:物质的结构与其化学性质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从其化学键的性质及官能团的性质可以推测其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再如:烷烃的取代反应、苯的取代反应和卤代烃的取代反应,虽然都是取代反应,但由于这些化合物的结构不同,导致不同的反应历程,即:①烷烃(非极性C—C键,弱极性C—H键)易均裂自由基反应(光照下或高温反应);②苯(稳定的、富电子芳环,极性C—H键)易异裂亲电取代反应(铁或铁盐催化);③卤代烃(极性C—X键,C原子带部分正电荷,X易离去)亲核取代反应。用对比方法讲解上述反应,使其不同之处凸现出来。
在讲课过程中,应采取精讲,突出重点。精讲部分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及书上的重点、难点等。讲课时,一定要讲清思路。教师的思路往往成为学生学习的模式,因此教师首先应将思路理顺。讲课时也不必完全按照教材的顺序,如何讲解学生容易接受?教师应从心理学角度去考虑,这在备课阶段就应事先设计好。如:对较难理解的共轭效应,应采取由浅入深的方法,从回顾l,3-共轭二烯开始,讲共轭双键的电子云分布及轨道重叠情况,由于形成共轭而电子离域,键长、电子云密度分布平均化,电子效应导致其能发生1,4-加成;由l,3-共轭二烯再引伸至含较多共轭?键的卤代烯分子,讲共轭效应对其的影响;之后讲含有羰基的共轭体系,电子云密度的改变按交替方式传递至共轭链的另一端;最后讲苯环上共轭效应的传递情况,而不是象教材那样只讲卤代烯的共轭。这样学生较易理解,问题也讨论得全面深入。这对后续知识的学习很有帮助,一方面帮助学生理清思路,突出重点;另一方面反复提及又可加深印象,帮助记忆。如讲述单糖的构象时,先复习烷烃的构象与环己烷的构象,再讲单糖的构象。这种承前启后的方法不但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也有利于对以前学习内容的记忆,所用时间不多,但收效显著。
有机化学的最大特点是化学反应方程式多,学生普遍反映记不住,认为有机化学繁而杂,系统性、规律性不强。针对这种情况,在讨论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结构与性质时老师应强调规律性和内在联系,明确“结构——性质”的关系。在授课时注意用相似类比的方法增强知识的前后联系,增加一些重要的基本理论和反应方程式在教学中出现的次数,这样有利于理解和记忆,学生觉得多次见面,反复运用,自然就容易记住了。例如,在讨论羰基化合物时将>C=O和>C=CC=O发生亲核加成,>C=CC=CC=O的亲核加成相互混淆。此外,讲完每一节每一章都进行概括总结,课后则对全书进行系统的总结,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清晰系统的了解,从而达到书本知识从厚到薄的学习效果。
转贴于
3 充分利用课前课间课后十分钟,加强师生的沟通交流
第一,扩招、大班教学,学生人数激增,教师在课堂中根本无暇顾及学生,也难以开展课堂中的师生互动[4]。教师在课堂中很难认识学生,更谈不上师生相互交流和沟通。教师对学生的生活学习情况不了解,学生对教师的学术水平,人品等都是一无所知。
第二,随着高科技的迅速发展,多媒体教学也逐渐步入课堂。多媒体的介入,确实对传统的教与学起到了补充、发展和优化的作用。但同时那一幅屏幕也成为师生之间交流的一道屏障,昔日的那种曾以为自豪的抑扬顿挫的声音以及那种督促与被督促,教与学的和谐,似乎已经远离了教学课堂。
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课前课间课后10min的时间主动走到学生中,与学生面对面交谈,认识学生同时也让学生了解老师,和他们交朋友,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等多方面情况,倾听他们的心声,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的难题和思想上的困惑,了解他们对教师在教学等方面的要求等等。这样对于加强师生沟通和交流,融洽师生关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至提高教学效果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4 利用问题设计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思维,扩大学生学习知识渠道
问题设计的形式是调动学生课堂思维的有力武器。在化学教学中,一个深奥的理论往往令学生望而生畏,但如果把它拆解并设计为更简单而又具有联系的几个问题,就会使之变得既易懂又有利于思维训练。如在杂化轨道理论一节中,为了讨论原子杂化情况,我们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原子轨道在什么时候杂化? 轨道为什么要杂化?哪些轨道可以相互杂化?杂化后轨道形状和电子云形状有什么变化?sp、sp2、sp3杂化轨道有哪些不同,如何区别?又如在绪论中,我们将论述设计为:化学的定义是什么,为什么它被誉为“21世纪的中心科学”?医学生为什么要学“有机化学”?它涵盖哪些内容?它仅是后续课程的基础吗?其独特的思维能否供医学所借鉴呢?怎样才能学好有机化学?
有机化学作为公共基础课能给医学生打下一定的理论基础。基于学习时间的限制等因素,很多的有机化学学习内容是不可能在课堂教学中解决的。医学生真正要弄懂有机化学并把它运用于医学研究中,还需更深入地学习。但怎样才能正确地引导他们自学呢?笔者认为,教师的目光仍应落在问题设计上,即可以在每章的结尾有意地摆出些与刚刚所教的理论不太一致的实验事实造成悬念,引起学生的疑问和思索。每章没有讲的内容也可以设计为问题去诱使同学们课后自学,如原子结构一章我们仅介绍了价键理论,但这一理论却解释不了顺磁性。我们就启发学生“分子轨道理论能说明这个问题吗?”,鼓励他们进一步学习探讨。
总之,问题设计是医学化学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甚至说是突破口,抓住了它,就能发挥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可为他们创新与理科素质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朱梅英,李献锐,倪瑞星.关于医用化学教学改革的探索[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05,26(6):632-633.
[2] 王建.有机化学教学面临的难题和解决思路[J].连云港化工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5(3):65-66.
Abstract:Inorganic chemistry is an important professional course in the pharmacy majors’students of medical college.With the continuous deepening reform of the teaching method and its related technologies,how to cultivate pharmaceutical students creative ability and scientific ability has emerged as a problem.This paper was focused on the importance of teaching method in inorganic chemistry.The author combining with the experience of teaching inorganic chemistry in recent years,the related teaching contents,teaching methods and so on were discussed,to cultivate the innovation ability of students in the learning process.
Key Words:Pharmacy majors;Inorganic Chemistry;Teaching reform
无机化学是研究无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反应规律的一门学科,是药学类专业很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中药学、药物资源、药物制剂、药物分析等专业课程的必修课程之一[1]。通过学习无机化学课程,不但可以巩固和深化药学等相关专业学生的理论知识,还可以培养他们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无机化学基本概念多、知识点零碎,在学习过程中易使学生产生难学、厌倦等情绪。因此,积极探索研究无机化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重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为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基础,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1 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无机化学作为通识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在学习过程中还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自主地、科学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学生获取知识的独立性与主动性[2]。 药学专业是培育具有药学学科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能在药品生产、检验、流通、使用和研究等领域从事药物研究、药物制剂、药物鉴定以及临床用药等方面人才的一门学科。因此,药学专业无机化学的学习需要注重化学与生命科学各学科相结合,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
无机化学课程知识点比较多、元素性质多样、理论较为抽象难懂(如:原子结构、分子结构)等,这些因素通常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枯燥而丧失耐心和信心,产生厌学情绪。另外,有些学生在高中阶段,由于实验条件限制,无法学习相关实验操作,平时学习化学以死记硬背为主,对无机化学学习兴趣不高。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说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主动求知、探索、实践,并体会此过程中的愉快情绪和体验至关重要。将学习过程中的知识点与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关联起来,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途径。可以将现在媒体报道较多的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相关问题,与化学联系起来。如讲解相关元素章节时,可以举例废水、废气、废渣的乱排放,未经处理的废水、废气、废渣中含有大量的铅、汞、砷、镉、锑、镍、钴、锡、氟、铬、硒等,可使水源和土壤遭到严重污染,如日本的“水俣病”与汞污染、铅污染与神经系统疾病、镉的污染与骨质疏松症等、食品中的硝酸盐污染与化肥之间的关系等;当然,还可以结合化学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如:钙广泛存在于人体的骨骼、牙齿中,它还参与血压的调解、心脏的收缩、血液的凝固等;锌是人体合成生长激素的原料,儿童缺锌会限制生长发育等;钾元素以磷酸盐形式存在,能调节血压和使心脏正常工作;这些日常生活知识的引入可以让学生充分认识在生活中无机化学的重要性,使学生从内心感受到学习无机化学的重要性。其次,将知识点与相关的科学家励志故事结合起来,从人文思想上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其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如:镭元素与居里夫人、青霉素与弗莱明、元素周期表与门捷列夫、我国著名结构化学家卢嘉锡与低温相偏硼酸钡的发现等。
2 改革教学内容,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
化学是医药院校药学专业学生必学的专业基础课,而无机化学的教学通常是在大学一年级进行,因此,引导学生学习好无机化学、夯实基础知识,对于学习其他的专业知识也是十分必要的。目前,无机化学教学存在内容稍显陈旧、知识点更新慢、理论与实际生产生活偏离较多,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培养新型药学人才的需要。为了使无机化学教学适应中医药院校的具体要求和实际需要,应该对无机化学课程进行适当和必要的调整。如教学过程中要结合药学的实际需要,着重讲解无机化学相关的基础知识反应速率、氧化还原反应、沉淀溶解平衡、酸碱平衡等,再简单介绍相关的原子、分子结构、化学键理论等;与高中重复的教学内容要留给学生自学等。这样会使教学内容简洁、衔接较好,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而对于学科知识点较为陈旧且更新慢的问题,授课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程内容,引入并介绍自己的科研工作、经历和感受,不用局限于教学大纲的要求,积极推介相关前沿学科的新思维、新观点,适当地介绍交叉学科的相关研究进展。这样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对于培养主动学习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等研究性工作能力也有很大帮助。
教学方法是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完成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当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确定以后,必须辅以富有成效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2]。因此,教学过程的成功与失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方法的选择合适与否。探索研究并积极推进一种或几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节省时间和精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习章节安排,综合利用案例教学法、PBL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和归纳比较法等教学方法,改变在教学过程中过度依赖PPT,只是把陈旧的教学内容放到PPT上,导致学生兴趣不高等现象,提倡启发式教学、探究式的教学,提高吸引力和感染力,让学生勤于思考、主动参与。
3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由于长期的教学模式影响下,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自主学习能力弱是大学各专业普遍存在的现象;而对于无机化学的学习,由于本科阶段化学教学与初、高中化学教学有明显不同,学科知识更加深化,而课时减少、这就加剧了本科阶段化学学习的难度,同时,由于本科阶段化学专业实验较多,很多实验学生甚至只是单纯从课本以及学术研究得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经验不足,加之使用新型大型化学设备更加剧了学习化学的难度。这些因素导致药学专业学生在学习无机化学过程中自主学习能力不高,甚至无法适应大学化学的学习。因此,提高学习自主学习能力对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自主探索、创新的能力至关重要[3]。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首先要激发其学习动力,开拓视野。激发学习动力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基石,转换为学习的动力,进而激发对学习知识的热情,从而达到自主探索与创新的目的。授课老师要针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学生学习知识动力和学科认知情况,可以介绍学科发展愿景,未来就业前景与专业发展方向等;根据学校现实情况,让学生参与到大型化学实验设备的学习和实际操作,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带领学生去相关就业实习单位,如药品生产企业等参观实习,扩展他们就业知识和操作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其次,优化课堂结构。课堂教学教师与学生教学主体的变化要求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从知识的灌输者,评价的主体转变为课堂教学内容的提供者、服务者,真正发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发言,甚至在有些情况下,提高学生课堂教学参与度;优化师生关系,教师要增加与学生课上课下的互动,特别是在课下,要打破等级观念,积极与学生沟通,取得学生信任。最后,提高预习重要性。化学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预习,明确预习的目的和意义,同时,要明确预习的要求,明确下一课时学习的知识点与教材知识的衔接,特别是化学实验,要及时做好化学实验笔记。另一方面,结合适当的评价机制,提高预习重要性。检测课堂学习效果是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培育学生成就感的有效手段。
4 重视无机化学实验教学
实施过程——灵活多样,把企业搬进课堂
实施一体化教学,领导的重视是关键。江门技师学院领导高度重视一体化试点工作,只要是与一体化教学相关的事宜,一律开绿灯。项目负责人多次深入课堂与学生当面交流、与教师研讨,掌握一体化试点的第一手资料,并给出相关的实施方法。
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是以学生为中心,有效构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其目的是通过一体化课程教学方案的实施,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
一体化教学的宗旨是一个“动”字,主要是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动眼”。在资讯过程中,让学生以“动脑”为主,练习学生的方法能力,突显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在计划与决策过程中,以“动口、动脑”为主,突显教与学的互动性;在实施与检控过程中,以“动手、动眼”为主,突显技能的训练和养成能力;在评价和反馈过程中,以“动口、动脑”为主,突显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
一体化教学是以职业成长规律中的提取典型工作任务为学习与工作过程的教育基本理念,以问题、项目、任务、活动、游戏为中心,以各种形式和方法展开互动式的教学过程,以教与学的互动交流、沟通和讨论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相应教学目标的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
为较好地实施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学院把自身校企合一校办企业产品CJK6132A数控车床、C6132A普通车床的零件加工作为一体化教学的综合训练学习工作任务,这样更好地体现和实施一体化教学。一体化教学学习工作流程的标准是“企业工人”出现在技工院校课堂上,一体化教学课堂就是“企业现场”,严格按照职业工人标准实施教学,使学生的学习像企业技术工人在做项目,有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控、评价等,把整个企业搬进了课堂。学生不但能把一堆杂乱无章、毫无头绪的知识变成一个个企业中常见的实体产品,又能用自己流利而专业的语言对产品进行展示和评价,真正实现了从一个技工院校学生向企业工人的转变。
实施方法——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
一是坚持执行一体化课程标准。按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制定的《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标准》要求,并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选择学习任务。参考学生的意见及素质基础,以课程学习任务的载体为教学内容,按照“了解—演示—体验—提问—提高—讲解—要求—应用—讨论”的“先做后导”教学方法开展教学。
二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主导。实施细则源自学生意见和学生技能情况,以学校产品为载体,以体验企业岗位生产为过程,以理论专业知识和实践结合为应用研究,以提高技能为目标。教学开展流程:与学生备课—领取任务—分析任务—任务资讯—明确任务(明确分工)—任务计划与分析—任务实施—任务评价—讨论分析。
三是以校产品为主,学习任务为辅。在“产训结合”中严格执行学习任务:领取任务—明确任务—收集资料—分工计划—编写工艺—讨论工艺—实施任务—评价。
四是以考虑学生能力为主。由主动性较高、学习能力好、操作较好的学生先进行加工引导,步骤如下:领取任务—分析任务—收集资料—学习知识—编写工艺—检查工艺—准备工具—实施任务—首检—教师首检—车间质检首检—全检—产品交车间质检。
职业学院 计算机理实一体化教学 完善对策
一、前言
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的今天,为了增强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实力和竞争力,需要对其计算机专业教育模式、培训模式进行合理与适当的改革、创新、完善以及调整。唯有如此,也才能够让职业院校培养出更多的优秀的计算机人才。相对于传统的计算机教育和培养模式,计算机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显然具有诸多不同之处。例如,两者在教学条件要求、教学方案规划设计、教学组织开展实施等方面便有许多差异,认清这些差异,并采取合适、合理的措施,有利于职业院校提高计算机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水平,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成果。在下文中,笔者便从教学条件要求、教学方案规划设计、教学组织开展实施等三个方面对职业院校的计算机理实一体化教学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希望能够为有关人士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职业学院计算机理实一体化教学分析
1.教学条件要求
职业学院的计算机理实一体化教学主要是实现计算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一体化,因此,与传统的计算机理论教学与计算机实践教学相对独立进行的教学模式存在着教学条件要求的差异。对于计算机理实一体化教学而言,则需要实现三个“一体化”的条件:一体化的教学资源、一体化的教师资源和一体化的教学环境。首先,一体化的教学资源。主要是指教学项目、教学案例、教学课件、辅助教材以及核心教材的一体化。一体化的教学资源既要满足理论教学的需求,更符合实践教学的标准,同时,也需要综合考虑学生听课记录和实训记录的方便性。其次,一体化的教师资源。一体化的教学资源则对职业院校的计算机专业教师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即要求其教师资源应该是“双师结构型”或者“双师素质型”,两者可以同时存在,但是缺一不可。所谓的“双师结构型”的教师资源,主要是指在实际教学活动中需要由最少两名专业教师完成,一名教师负责计算机理论的讲授,而另一名教师则负责进行操作演示或者操作指导。因此,“双师结构型”要求教师之间具备良好的团队精神和合作默契。所谓的“双师素质型”的教师资源,主要是指一名计算机教师同时具备讲授计算机理论的能力,有具备熟练操作和演示的技能。简而言之,“双师素质型”是一名计算机教师负责了“双师结构型”原本需要两名教师需要完成的工作。其次,一体化的教学环境。主要是指一体化计算机教室的建设,该教室应该包括以下内容的一体化:教学演示、教学板书、教学实训、实践环境、学生反馈以及学生计算机的状态控制。同时需要注意的是,一体化的教学环境必须要有良好的局域网条件或者互联网条件,方便教师进行项目资源的和教学素材的演示。
2.教学方案规划设计
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计算机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教学时间的排定方面以及教学方案的编制方面均具有独特性。首先,在教学时间的排定方面。在排定教学时间方面需要始终坚持“模块化”的原则,不管时间长短,均能够满足学生完成单元学习的要求。在课内教学方面,主要是负责新技能和新知识的学习与练习;在课外训练方面,则应该进行大量的提高性训练、巩固性训练以及消化性训练。由于在课程训练,学生非常容易遇到许多难题和困难,为了方便教师能够及时提供建议和帮助,非常有必要将课程训练一同纳入到计算机理实一体化教学管理当中。其次,在教学方案的编制方面。在编制教学方案时约束因素较多,教学方案必须要体现一体化教学的要求、满足课程体系的标准、符合相关职业资格标准,此外,也需要参考相关岗位以及技术行业的职务要求。建议以模块化的结构形式来设置课程体系,在其中融入认证、实习、实训以及实验的相关要求,方便一体教学模式的开展。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必须要同步进行,同时,教学内容和工作内容也应该积极统一起来。
3.教学组织开展实施
首先,计算机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备课方面。一体化教学是在相对开放的环境中进行的,有许多未知因素影响着教学进程和教学效果。因此,较常规学来说,备课的难度更大。一是教学内容的准备:教学内容包括知识、技能、过程和环境、各方面达到的目标、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等。二是教学对象的准备:对学生的基础、上次授课内容学生掌握的情况、前面任务的完成情况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数。三是教学方法的准备:一体化教学中宜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方法,要预先确定教学步骤。要认真准备好突发事件发生后处理的预案。四是对教学场所的准备:教师对上课教室的环境要相当熟悉,对电子教室软件要很熟练。
其次,计算机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课程组织方面。在一体化教学中,教师要处理好下面几个问题:一是课堂秩序问题。课堂上教师的主要精力往往在引导大多数学生,没有太多时间去管理那些少数不按要求听讲和操作的学生,因此,上课前,要制定好一体化课堂管理规则,要求学生理解和遵守这些规则,同时,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各组按指定位置就座,每组选出负责人,加强组内管理,提高学生的自治能力。二是板书问题。板书要言简意赅,重点突出,尽量用直观化、形象化的图表,可用电子板书形式(PPT文件或PDF文档)。在讲课或操作过程中,要考虑到方便学生做笔记,引导学生掌握正确做笔记的方法,教育学生不要盲目去抄写,应重点在领悟。做笔记应该是记操作要点和不熟悉的关键步骤,倡导学生将笔记、教材和上机指导一体化。三是课堂操作指导问题。学生操作之前,教师应演示操作过程和步骤,学生操作时,教师一定要巡回辅导,学生完成操作后,教师应及时点评,指出学生在操作中好的方面和存在的错误,并对出现错误的地方再次进行讲解演示.以强化教学重点
三、结束语
职业院校是我国培养职业人才的主要阵地,其中计算机专业是职业院校开设的热门专业之一,为我国培养了大批的计算机专业人才。计算机理实一体化教学是职业院校培养计算机人才的典型教育模式,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功不可没。
参考文献:
[1]牟连佳,梁皎,李丕显,孙文安. 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 高教论坛,2005,(01):112-114.
[2]熊发涯.高职公共计算机课教学改革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7,(13):302-303.
[3]乐颖,陈芷.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实践教学之浅探[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2):225-226.
通过了解和分析计算机组网课程教学的特点及现状,可以发现计算机组网课程教学存在一些弊端和不足。针对这些问题,结合教学实践中的经验,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作为探析高职计算机组网课程教学多元化的新思路。
1夯实基础理论知识教学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是提高专业水平的关键。高职组网课程教学过程中应当强调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强调循序渐进,切忌急功近利、急于求成。例如,有些高职学生学习这门课程后,对网络设备指令、服务器的应用操作熟练,但却不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不了解OSI七层模型的真正含义、无法区分TCP和UDP工作方式差别,等。这样,就会出现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种逐末弃本的教学方法,将会禁锢学生今后的提高和发展。因此学好基础理论知识,为计算机组网课程打好基础,是提高专业水平的关键。
2课程教学融合新兴技术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组网课程教学也应当跟上时展的步伐,与时俱进。融合新兴技术是课程教学的必要因素,通过结合生动鲜活的实际案例,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3实验教学方式多元化计算机组网课程是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验教学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多元化的实验教学方式是指内容、形式、方式等各个方面的丰富化。第一,利用专业实验机房教学;第二,利用模拟软件进行实验教学;第三,组织实际工作环境参观教学;第四,利用网络资源等其他方式辅助教学。
4加强师资队伍技能锻炼本课程的特点要求授课教师具备“双师型”能力,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具有较高的专业造诣会对教学带来便利。有些教师虽然学历和理论水平比较高,但缺乏企业实战经验,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偏向于书本知识,教学过程中容易让学生感觉这门课程太难懂、脱离现实等问题。因此,加强师资队伍的技能锻炼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
5激发学生创新潜力学生是课程教学的主体,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增长是教学目的之一。高职院校的学生年龄、精力、创造力等方面都具有优质条件,提高课程教学的吸引力,可以有效启发学生的创新潜力。
6加强课外实践与提高课外实践是计算机组网课程教学的重要一环。课本内的知识自然是基石,但也难以准确详尽地描述实际的工作环境,要真正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有效的课外实践活动不可或缺。计算机组网课程的课外实践形式可多样化,如参观高职院校网络中心的机房及网络环境、鼓励参与学生网管实践活动、组织到校企合作的网络公司参观考察等。7引导学生参加一些等级考试,做到以考促学,以学助考PacketTracer软件就是Cisco公司为CCNA考试提供的一款模拟软件,课程教学与等级考试相结合,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明确的目标。课程教学中的指导可以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保证比较好的通过率,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结语
本周主题介绍
星期
活动分类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将引导孩子认识新年的由来,学说吉祥话,体会民俗特点。课程的结束,正是中为年来临的时候,希望您和孩子有个吉祥的中国年。
生活活动
不挑食,能独立地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
.不在风大的地方大声讲话,咳嗽时要用手捂住避人
学习活动
拜年了
新年礼物
美术《新年树》
健康《咳嗽》
音乐《煮面条》
运动活动
走小桥
推小车
捡皮球
放鞭炮
爬爬爬
游戏活动
长高了
新年跳高高
放鞭炮
宝宝装糖果
我的小手在哪里
特色活动
感统训练
奥尔夫音乐
社会课程
能清楚地讲述新年里自己最高兴的事。
初步学会安静地听别人说话的习惯。
.知道自己大一岁了,要做个更懂事的好宝宝。
关键词 艺术与设计 双语教学 多元化 桥梁式课程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On Bilingual Diversified Teaching of Art Design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the Internet, international exchanges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frequent in the field of art and design, in this environment, bilingual teaching of college to become a "bridge" type courses, this article explores how to design artthe bilingual basic teaching courses, to find a way of teaching for creativity and strong right-brain thinking ability of students. Diversified, multi-angle and comprehensive way and with flexible teaching methods to meet the training needs of current talents.
Key words art and design; bilingual teaching; diversified; bridge-type course
1 双语教学的背景
相对于文理科的高校学生,英语学习对艺术设计领域的学生一直是较为头疼的事情,但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艺术与设计领域的高校生外语水平普遍比以往的水平大大提高。由于大环境的影响,全球化的格局使得越来越多的国内学生踏上了对外交流的路,各种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成为提高教育水平、向国际化标准看齐的一种方式。这些对外交流合作的对象中也包括了很多艺术专业的学生。很多学生开始分配更多的精力在英语学习上。
艺术与设计有其自身的特点。设计水平的质量往往与发达的商业水平成正比,在经济发达的欧美国家,其设计水平的优良是毋庸置疑的。例如德国精致严谨的设计风格、以荷兰瑞典为代表的简约而优美的设计风格都深深吸引着艺术设计专业的人们去研究和学习。这种国际间的交流也促成英语作为国际化语言的掌握,并日益凸现其重要性。
近年来各大综合类院校在艺术设计领域开设的课程中,除了众所周知的设计基础还有各类专业类别的设计课程。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在大专院校的课程设置中已经增设了承上启下的专业双语教学,或称为设计基础双语教学。是为顺应时代的需求,适应国际间交流的需要,并培养学生查找阅读的国外一手信息资料的能力、为进一步出国深造做好充分的准备。
2 双语教学的概念
根据英国著名的朗曼出版社出版的《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的定义:在学校运用第二语言或者外语教授课程内容。“双语教学”项目可以有不同的形式,包括:
(1)学校使用一种非母语的语言进行教学。这种模式称之为:浸入型双语教学。
(2)学生刚入学时使用本民族的语言或本国语,然后逐渐地使用第二语言进行部分学科的教学,其它学科仍使用母语教学。这种模式称之为:保持型双语教学。
(3)学生进入学校以后部分或全部使用母语,然后逐步转变为只使用第二语言进行教学。这种模式称之为:过渡型双语教学。
在双语教学的内涵上即用非母语进行部分或全部非语言学科的教学,其实际内涵因国家、地区不同而存在差异。如在加拿大,双语教学一般指在英语地区用法语授课的教学形式。在美国,双语教学一般指用西班牙语进行的学科教学。在澳大利亚,双语教学是指用非母语(英语)进行的部分学科教学。在欧洲,双语教学情况比较复杂,涉及的语言大多是英浯,旨在加强国与国之间的交际,以及繁荣经济。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许多少数民族地区会将推行汉语作为双语教学的内容。如地区和维吾尔族地区的教学通常是以藏语或维语为主,在此基础上再以汉语为第二语言学习。
目前我国和很多亚洲国家正在探索试验的双语教学,一般是指用英语进行学科教学的一种体系。国际通行的一般意义的双语教育的基本要求是:在教育过程中,有计划、有系统地使用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体,使学生在整体学识、两种语言能力以及这两种语言所代表的文化学习及成长上,均能达到顺利而自然的发展。在这里,第二种语言是教学手段而不是教学的内容或科目。
今天在中国高校使用的双语教学与以上提及略有不同,其教学形式是依托一个学科内容,授课时除汉语外,用一门外语作为课堂主要用语进行学科教学,目前绝大部分是用英语。教师应利用母语和其他教学手段,直观、形象地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以降低学生在英语理解上的难度。
3 艺术设计类专业上的需求
3.1 艺术设计类学生思维特点
目前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学生在外语学习上存在着误区与弱势。其专业特性使得在高考的总分值中,专业和文化的成绩各占一定比例。多年来学生对于英语课的学习抱有畏难情绪,虽然近年这种状况有所改善,但总体来说仍与普通文理科学生有着一定差别。其主要原因是因为文化课尤其是英语课的内容设置与教学方法并不完全适用于专业院校的学生,艺术设计类学生的思考模式偏向于右脑的思维模式,对于空间和造型具有敏感性,而语言的学习是大脑的左半球完成的,根据科学研究发现,左脑掌管着语言逻辑与数字等内容,而右脑负责具有创造力的学习,如节奏、音乐、图画等内容。再加上所学内容与专业课之间很少有交集,因此导致他们在查找资料的时候产生一定阻碍度,更不用说用英文撰写论文的摘要,或者专业类的英语文章。进一步分析原因,还会发现英语课的设置使大部分学生(尤其是课后缺少大量额外练习的话)对英语使用率降低,即所谓哑巴英语的学习,在与人交流和跨界学习中产生脱节的现象。造成所学的英语知识很勉强才能应付眼下的需求。任何需要死记硬背的方式应该说并不适用于创造力专业的学生。
3.2 艺术设计领域的专业特点
这个专业要求创意能力、造型能力和色彩敏感度,是偏向于右脑学习的方式。人的大脑右半部处理节奏、旋律、音乐、图像和想象等具创造性的活动;而左脑主要负责处理语言、逻辑、数学和次序。根据美国马里兰州洛克威尔市特定诊断研究会研究的结果,在普通学生中分别在动觉学习者、视觉学习者、和听觉学习者中占有一定比例,很难绝对的说哪一种学习特点更占优势,这个研究结果仅仅说明了学生学习方式的不同而已,这就充分说明了采用一刀切的学习模式是不适合所有学生的。
在艺术与设计的领域大多数课程的设置是需要创意与动手齐头并进,相对于理工类专业,艺术设计的结果有时候很难量化。只有根据具体课程的宗旨和目标,由业界共同认可的一些常规性法则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估。例如在包装设计的课程中,教师可以设立两个方向,一种是要求纯创意的包装概念性设计开发为目的,不过多考虑如成本等现实因素,学生可完全打开思路超越陈规地进行设计,那么评估标准就按照老师为课程设立的标准来进行;另一类强调在包装结构的合理性、科学性上进行探讨,那么这个结果的评估标准就会以包装本身的功能作为标准来评估学生的结果,例如包装的保护功能,具有科学性的易用功能,环保性等等就是评判的标准。因此教师的课程目标定位就显得格外重要。
4 双语教学在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及多元化授课方式的设立
双语教学在艺术设计领域一般设置在大学学习的第二年,作为基础课与后期专业课之间的衔接,同时引入双语手段授课,其目的很具有现实意义。因此这门课程的性质基本可以定位为:桥梁式教学。它不属于纯粹的外语课,但偏向专业基础的课程,是在深入浅出地介绍专业知识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运用外语授课,语言运用的手法紧扣目标。
根据艺术设计领域学生的思维特点,双语专业课应具有如下特点:兼容性、灵活性、针对性。
5 双语专业课的多元化手段
5.1 课程安排的多元化
选择一个专业基础内容的前提下,事先将需要讲授的内容分类,教师可查找国外相关信息的资料,例如原文、视频、图片等。在课堂上划分成几个单元分别完成一个目标,首先可进行选择性地阅读,在这一阶段,将专业上的惯用词汇和表达方式单独提出,给大家进行讲解;其次安排一个小课题紧扣专业内容进行口语交流,在分组交流中用上学习到的专业用语和词汇。这组训练可归纳为读与说,如果以四学时为一个单元的话,可安排3个单元完成,每个单元的内容循序渐进。在中间可安排一次相关领域的视频来锻炼听力,这些视频的内容一般选自当年度获奖的广告片,或者是全球课堂如牛津课堂一节关于艺术领域内的原文视频。播放完毕后可安排一个短时互动,教师可将事先根据视频准备好的要点进行讨论。
5.2 课程的多角度
课程的安排要根据未来职场的实用性来进行训练。一般分为两个方向,一个方向是基本地表述能力,体现在对专业设计作品的阐述上。例如设计师们与外国客户就设计内容进行商讨,表现在文字和口语交流上,这不仅要求对专业词汇准确运用,还需要就专业用法有一定了解;另一个方向以市场的需求为导向,例如毕业后服务于4A广告公司的学生会经常有机会跟外籍的老板或管理人员、客户等进行交流,常见的交流方式是以电子邮件、电话会议、视频会议等形式就客户、设计作品、管理等一系列内容进行交谈,这对于学生运用英语的综合能力是很大的挑战,在听、说、读写等能力上反应不仅要快,还需要准确,并能即时将自己的观点清晰地陈述出来。
体现在课程的训练上可用至少两个单元进行模拟交流,一组作为客户,一组作为设计师就设计进行沟通,这里设计的内容就是双语专业教学依托的专业设计基础了。以基础版式设计为例,在第一个单元结束后,教师已经将专业内容讲授给学生了。学生在课后会完成一个简单的版式设计,通常可以选择一个具有创意性的实用版式编排。完成之后,大家会就自己的设计陈述创意点、目的、完成后的效果等。并运用在课堂上具针对性的要点,用英语写下一段陈述和后期设计作业一并提交。在大家分组进行的客户和设计师模拟交流沟通的过程中,还会遇到很多即时性的内容,每个组分配有语言能力较强的学生带动大家进行即时思考和表述,然后再互换位置。
这样整个课堂的授课多种形式会交叉进行会有较为活跃的氛围,避免了教师为主的主导式授课带来的枯燥和学生被动的局面,学生的针对专业的英语学习会变得很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