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网络学习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高中生;网络学习行为;优势需要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 2011年4月调查表明,截止到2010年12月31日止,在青少年网民中,中学生群体规模最大,达到9012万人,占青少年网民的42.6%,比重与2009年相比仍在上升。由此可以看出,高中生是一支强大的网民队伍。本文将以区域高中生为例,通过观察法、问卷调查法来调查高中生的计算机网络使用情况,以对在校高中生网络学习行为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优化策略。
区域在校高中生网络学习行为调查分析
作为一名一线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在让学生可以自由上网的课中观察发现,如果没有学习任务,学生无一例外地把网络作为娱乐消遣工具,或聊天或游戏或看小说或浏览“好看”的图片。在学习任务如此艰巨的高中阶段,在可以自由上网的情况下,学生们为什么只倾向于网络中的娱乐功能,而不愿利用好网络强大的教育功能呢?
为了更具体地了解高中生网络学习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我对江苏省一所三星级农村中学的高中生做了一次问卷调查,问卷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①背景调查。包括学生拥有资源、上网环境状况。②上网情况调查。包括上网时间、网络使用情况、对网络的态度等。③网络学习调查。包括任课教师对其网络学习行为的指导情况、他们所希望的网络教学资源的内容和形式、影响其网络学习的主要因素。通过问卷调查,得出的分析结果如下。
1.娱乐是目前在校高中生上网的主要目的
从调查数据来看,听音乐看电影、聊天交友、玩游戏构成了高中生上网的主要内容,分别占被调查总数的95.70%、87.9%、31.5%。而辅助学习(查疑解惑)占29.8%,自主学习(如系统学习学科相关知识)只占被调查总数的5%。可见,在被调查的学生中,多数学生没有把网络真正用到学习上来。互联网强大的教育功能被其娱乐功能给掩盖了。
2.高中生所知道的学习资源比较少
在因特网学习资源方面,98%的学生认为“因特网上有丰富的学习资源”,但其中只有37%的学生能说出个别学习网站的网址或名称。可见,高中生所知道的学习资源非常有限,都是大同小异的一两个。
3.多数任课教师没有对学生网络学习提供系统而科学的指导
92.5%的学生认为学科教师“从来没有告诉过他们运用网络进行学习”,6%的学生认为有教师“简单介绍过”。在所调查的几个班级中,没有学生认为任课老师“系统讲授过网络学习的方法和策略”。
4.大多数高中生希望网络提供课外辅导和开拓学习视野的资源
调查结果显示,有82.9%的高中生希望网络能提供给他们拓宽视野的资源;有36.9%的高中生希望从网络上获取一些课程辅导资源;23%的高中生希望得到系统的学科知识的学习。从这些我们可以看出,高中生更倾向于网络能给他们提供一些课外辅导和拓宽视野的资源。另外,在回答“如果条件允许,你是否会通过网络来补充课内知识”这个问题上,有98.8%的学生作出了肯定的回答。可见,多数高中生已经意识到了网络强大的教学功能。
高中生网络学习行为优化策略
在这个信息时代,与传统教育相比,网络学习对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培养、个性的发展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应该看到目前学生在网络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并思考相应的优化策略。结合对区域高中生网络学习行为的分析结果,我从一线信息技术教师的角度,总结出一些高中生网络学习行为优化策略。
1.转化学生的优势需要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提到一个“优势需要”基本概念。他认为:在所有的基本需要中,对人的行为具有最大支配力的需要就是“优势需要”。从中我们可以了解,为什么对于面临沉重升学压力、繁忙课务学习的高中生,他们面对网络时,宁愿聊天、玩游戏、瞎看看,也不愿去看有利于其个人发展的各类知识?因为他们平时有太多的时间在传统学习,太少的时间可以接触网络,所以导致他们一碰到网络就想放松一下。这时,放松、解压成了他们的优势需要,娱乐就成了他们上网的唯一目的。
因此,教师可以增加学生的网络学习时间,让学生可以进行系统的网络学习。有了可以系统学习的时间,他们就可以选择确定的学习内容,明确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学习活动。这样,在系统的学习时间内,网络学习就会成为他们的优势需要。
2.让学生充分了解网络学习资源,增强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拉扎勒斯认为,兴趣与智能相比,兴趣更重要。网络上丰富多彩的资源是吸引学生上网的重要因素,但在问卷中我却发现,学生对网络上的学习资源却了解得极少,他们所了解的大多都是娱乐项目。因此,教师有必要向学生提供一些网络学习资源,让学生了解到,网络上还有很多丰富多彩且对他们更有益的学习资源。
但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不要一味以学科学习为目的逼迫学生在网络上学习学科知识,这样会加重高中生的学习负担和学习压力。网络学习要从传统学习中取长补短,尽量补充趣味性知识,让学生有兴趣上网学习。
除了让学生知道学习资源,还要让学生了解学习资源。教师要让学科和信息技术充分整合,让学生在学科学习中借助网络工具,运用网络技术解决学科问题,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网络已经成为其学好知识的一种有益工具,以激发学生更好利用网络的兴趣。
3.加强师生交流,为学生的网络学习提供帮助
网络学习是一种自主学习方式,但要取得良好的网络学习效率,教师需要提供必要的帮助。教师可以提供的帮助有:①通过布置确定的学习任务,明确学习目的,以让学生上网时觉得有事可做,减少“无聊”、“打发时间”的网络行为。②向学生介绍比较好且适合他们的学习资源或者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和兴趣,精心研究与设计学习资源,提高学习资源对学生的吸引力。③在学习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学习内容和技术方面的帮助,使学生能顺利进行相应的网络学习。④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和结果评价,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4.加强学生间的协作交流,增强归属感
【关键词】网络化;教学系统;体系架构
1.引言
一个好的体系架构能将程序设计者从一堆繁重的工作且与业务实现逻辑无关的问题中解放出来。本教学系统的设计应用J2EE框架技术,开发出了一个基于J2EE规范的面向教学培训的通用系统。使用J2EE框架技术可以减少重复代码的使用,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由于实现了框架与业务逻辑之间的松耦合,提高了其通用性。本文提出了实现整个网络化数控机床教学系统的体系架构。
2.WEB应用框架概述
JAVA语言在首次运行时对代码进行编译,当再次运行时,其运行速度和C++一样迅速,而且JAVA语言的内存空间回收是归虚拟机管理的(虚拟机有可能消耗掉所有的内存)有些文件会常驻内存中,当下次访问会得到迅速的反应,一般服务器都是非常彪悍的机器,对于JAVA语言完全能够满足,但是在编写程序的时候,人们渐渐发现利用JAVA语言有很多的不方便的地方,经过不断的发展,提出了众多框架,以求能够更加方便的开发WEB应用,而且编写WEB常常是几种框架混合使用。
2.1 Struts框架
Struts是一个开源并且免费的表示层框架,由一组相互协作的类、Serlvet以及JSP TagLib组成。现在基本上是个比较成熟的框架,它的设计模式可以说是MVC设计模式的一种变化类型,MVC是一个设计模式,它强制性的使应用程序的输入、处理和输出分开。使用MVC应用程序被分成三个核心部件:模型、视图、控制器,它们各自处理自己的任务。在Struts中,包括了客户端浏览器、控制器、业务逻辑、模型和视图五个组成部分[1]。
在Strunts中,其控制器组件是用Servlet来实现的,通过struts-config.xml来配置一组映射来定义控制器的处理行为,每个映射定义了Action类的路径和名字。如果路径和接收到的URI一致,该Action类将会被执行,进行必要的事物逻辑处理,然后将控制传递给视图组件。
2.2 Spring框架
Spring是现在流行用于J2EE中业务逻辑层的开源应用框架。整个Spring框架也就1MB多的JAR包[2]。
SpringFrameWork是由RodJohnson创立的一个开放源码的应用框架。Spring是为简化企业级系统开发而诞生的。使用Spring,你可以用简单的JavaBean来实现那些以前只有EJB才能实现的功能。不只是服务端开发能从中受益,任何Java系统开发都能从Spring的简单、可测试和松耦合特征中得到好处。
SPring框架有7个基本模块,从整体上看,这7个模块提供了开发企业级系统所需要的一切。但不必将系统完全建立在Spring框架之上,可以自由地选择适合自己系统的模块。
3.基于J2EE框架的设计
J2EE是由SUN公司提出的一种体系结构模型,是一个软体框架,有些资料分成三层架构,有的则是分成四层架构;不过基本原理都是一样,四层结构只不过是把客户端的一些JAVA应用、HTML等列为客户层。
(1)表示层:主要是JSP和HTML页面,用于接收用户的请求,以及返回操作数据,是应用程序访问的入口。
(2)业务逻辑层:主要是对数据层进行操作,对数据逻辑层进行处理,如果数据层是积木,那么逻辑层就是堆积木的。
(3)数据访问层:主要是对原始数据的操作层,具体为业务逻辑层或表示层提供数据服务。
本教学系统采用J2EE三层架构与组件技术的WEB应用来进行平台的构建,每个功能模块都遵循三层架构模式,下面将以学生NC代码管理功能模块为例,介绍如何按照J2EE三层架构来进行设计和实现远程教学。本系统客户端有浏览器支持,使用Tomcat为WEB容器,在WEB层用WEB构件来调用业务逻辑层访问底层数据库,其主要流程如下:用户在客户端启动一个浏览器,通过网络连接到JSP/Servlet产生动态Html信息的Web服务器,再由Web层将用户要求的服务传达给业务逻辑层(EJB层)来进行相关的分析处理,最后通过查询EIS层的数据库,得到解答客户触发的信息,再经过逐层转化、处理,返回给用户Web页面格式的信息,也就是用户在客户端得到需要的信息。
本教学系统身份验证分为系统管理员、教师、学生等三种方式,完成相应地管理和使用功能。其中业务逻辑层的EJB包装较复杂的处理逻辑,使应用开发集中于业务逻辑分析。这种应用结构比较容易扩展。另外,这样使得教学系统具有相当的通用性和可移植性,可以很方便地通过少量改变或者替换业务逻辑层的逻辑,构造出适合的NC编制程序需要的处理逻辑组件。而J2EE易于扩展的业务逻辑层可以很好地支持系统未来升级的需要,采用J2EE多层体系结构对系统的实现和将来的复用、移植都有很大的好处。
构建系统体系框架,最重要的是构建配置映射关系,下面介绍系统运用Struts框架来构建教学系统时,其中表示层Struts配置文件的设定:
(1)Web.xml
使用WEB容器(Tomcat)里面的Web.xml来载入和配置WEB应用。Struts框架下有两个组件需要从应用部署描述符中配置:ActionServlet和标签库。Web.xml部分Struts设置如上图所示。
(2)Struts-config.xml
Struts-config.xml主要用于Controller和Model之间关系的配置文件,是Struts框架的核心部署描述符。它用来载入和配置Struts框架使用的各种组件。描述了Controller中用户请求与业务处理逻辑的对应法则,同时它还描述了客户提供的数据与ActionForm组件的对应映射关系。从效率的角度出发,Struts配置文件中的信息在系统启动时就读入并存在内存中。Struts配置和Struts的组件ActionServlet一起工作,来对应用进行控制。
Struts配置中的每个组件都是Java对象。ActionForm对象包含表单字段数据和表单操作类型(例如,增加、修改、删除、查询)。ActionForward对象包含处理结果如何转发的信息。ActionMapping对象包含特定事件如何映射到特定Action的信息。按这种方式部署预配置Java对象具有强大的功能。通过描述框架组件间如何交互,Struts配置文件成为了一个管理应用变更的非常有效的工具[3]。配置的Struts-config.xml如下图所示:
在启动Struts框架后,Tomcat默认读取WEB-INF目录下的Struts-config.xml配置文件,读入其中的设置,建立起Struts运行环境。为了能在Struts中启动的同时启动Spring,在Struts-config.xml中要加入Spring的启动设置。使用plug-in的方式来设置Spring的启动。
4.数据库的设计
4.1 数据信息表
由于涉及的数据库表较多,这里只对当前NC操作学生的活动信息表为例做介绍;SURVEY_ACT表:用来存储所有当前与数控机场活动有关的信息。主键为ACT_ID,外键为SURVEY_ACT_FK(TEMP_ID)REFERENCES SURVEY_TEMP(TEMP_ID)。如表1所示。
其他的数据库也基本上类似,在此就不在赘述。
4.2 数据库连接池的配置
数据使用层我们没有使用框架结构,而是使用数据库连接池来实现。简单的数据连接是每一个页面请求导致一次数据库访问,连接数据库不仅要开销一定的通讯和内存资源,还必须完成用户验证、安全上下文配置这类任务,因而往往成为最为繁琐而且特别容易出现异常的操作。本研究教学服务系统使用了数据库连接池,只需建立一次初始连接,不同页面请求能够共享同一连接,就能获得显著的性能改善。数据库驱动主要有JDBC、JTDS和ODBC-JDBC三种方式,在本教学系统中使用的JDBC来实现连接池。
首先将JDBC驱动程序复制到Tomcat服务器的common\lib或则教学系统WEB-INF\LIB目录中;然后在conf目录下的服务器配置文件server.xml中设置数据源组件的配置元素信息,在context.xml中设置映射;最后将连接数据库的具体方法封装到DBBean{}类中,通过建立该JavaBean对象并调用其中的getConnection()方法与数据库建立连接,实现对数据的查询、更改等操作,用close()依次关闭结果集,连接对象和连接。在conf目录下的配置如上图所示。
5.小结
本文提出了实现整个教学系统的体系架构,一个好的体系架构能将程序设计者从一堆繁重的工作且与业务实现逻辑无关的问题中解放出来。本教学系统的设计应用J2EE框架技术,开发基于J2EE规范的面向教学培训的通用系统,减少了重复代码的使用,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其通用性。
参考文献
[1]陈天河.Struts,Hibernate,Spring集成开发宝典[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论文摘要:internet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学校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使得网络教育资源日益丰富;基于internet的教学方式已经深入人心,推动了我国教育改革的进程,改变了人们的学习观念。个性化网络教学系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强调学生自主个性学习,并采用ajax、struts、spring、hibernate等框架技术,使得项目开发过程简捷、结构清晰,并且系统具备很好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提高了软件系统项目的可重用性。
一、网络教学的现状
随着internet技术的日益普及, 计算机网络教学已成为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热点。在网络教学环境下, 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积极性, 实现传统教育无法做到的“个性化教育”。但在目前的网络教学中, 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实质上并没有改变。对网络教学的理解也只是停留在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的改变上,同时系统开发一般采用web技术,不能适应网络发展与内容更新带来的变化。为此我们采用assh框架技术研究并设计扩展性良好的网络教学系统,让学生根据自我水平进行个性化的学习,调用各种学习资源,自我设计学习进度直至达到学习目的。
二、系统框架技术
在程序开发时,我们选择已有的优秀架构可以集中精力处理业务逻辑。在开发网络教学系统时,我们选择了当前流行的j2ee web 应用框架。它整合了ajax、struts、spring、hibernate4四个架构(简称assh 框架)。
ajax全称为“asynchronous javascript and xml”,在浏览器与 web 服务器之间使用异步数据传输,这样就可使网页从服务器请求少量的信息,而不是整个页面。ajax 可使因特网应用程序更小、更快、更友好。[1]
struts中模型是一个action类,开发者通过其实现商业逻辑。视图是由与servlet配合工作的一整套jsp定制标签构成,利用它们可以快速建立应用系统的界面。控制器actionservlet是模型与视图的联系纽带。[2]
spring提供了轻量级管理业务组件的ioc容器。spring通过依赖注入机制,可以在运行期间为组件配置所需要的资源,而无需在编写组件代码时指定,从而在相当程度上降低了组件之间的耦合,实现组件的即插即用。[3]
hibernate实现对关系数据库的对象化。hibernate不仅能够管理javabean(或者称之为pojo)到rdbms 表的映射,还能够供应用查询和获取数据库中的数据。hibernate事实上是标准的o/r 映射技术。[4]
三、系统分析与设计
系统基本形式为一个交互式动态网站。用户必须登录后才能访问系统,并且不同身份登录后,所拥有的权限是不同的。用户身份有:教师、管理员和已注册过的学生等。每个身份可以注册多个用户,用户可以操作自己权限内的模块。整个系统划分为网络教学模块、智能推荐模块、网上交流模块、答疑模块、网络测评模块、后台管理模块等。
1.网络教学模块
该模块主要有“课程选择”、“课件阅览”、“视频点播”等部分, 提供相关课程的在线教学内容, 如html 网页、ppt电子教案、doc 教学文档、rm、asf教学录像等,这部分是网络教学系统的主要部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性学习。
2.智能推荐模块
学习内容的选择上,系统根据学习历史记录和能力估计,选择学生没有掌握或是没有学习过的教学内容,这些学习内容是与当前学生能力最接近的。在学习内容的组织上,系统将根据对学生估测的能力和学生的认知风格,选择最适合学习者的内容呈现方式。
3.网上交流模块
该模块主要是通过“网络论坛”来实现,给老师和学生提供一个在线交流的平台。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论坛充分发挥自主权和发言权,对课程的某些主题可以在网上展开讨论,发表各自见解,探讨学习心得、交流学习经验等。对疑难问题将设立专门的网页,分专题进行深入、系统、理性的探讨,为学生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学习平台。同时该模块接受来自各方面对教学的反馈信息,如教学问卷、学习要求及期望等。
4.答疑模块
该模块分为自动答疑和人工答疑两种方式。系统自动答疑是指当学生遇到疑难问题时,通过网络远程提交问题的描述,系统将根据学生提交的问题描述,对问题库和领域知识库进行智能搜索,将对该问题的解答呈现给学生。当没有检索到对该问题的解答时,自动将问题发送到学科教师的留言信箱中,当教师对该问题进行回答后,系统通过发送留言通知该学生。之后,系统将对该问题的解答归纳到领域知识库中,以便其他学生遇到类似问题时,能给予自动应答。人工答疑则是学生将问题直接针对某个老师发送,老师一旦上线给出解答后即反馈给学生。
5.网络测评模块
该模块支持网上自测和正式考试两种类型。学生可以登录后进行网络自测,选择课程及内容进行测试, 可以自己设定章节、题型和难度系数等因素, 然后由系统随机生成测验卷, 自测完成后, 自动阅卷并给出正确答案; 教师以合法身份登录后可以对试题库中试题进行添加、删除、修改,同时通过人工或智能组卷方式, 生成试卷对学生进行在线考试。系统可以自动生成并考试试卷, 并且能够对考试结果进行批改、统计和分析。
6.后台管理模块
该模块是网络教学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人员管理、课程管理、试题管理、论坛管理、成绩管理等。
四、系统关键技术的实现
1.页面设计
主要采用jsp和部分servlet定制的标签来表现。为了加强用户体验与交互能力,在网页设计大量采用ajax技术来实现,如自动完成、在线提示等功能。
2.课程信息录入流程实现
本系统采用assh框架进行开发实现,下面以课程信息录入为例阐述系统的实现。在响应新增课程数据页面请求时,通过导入课程管理模块的配置文件struts-course-config.xml来完成业务流程的部署。当点击course_add.jsp上的保存按钮时,将输入数据用set方法存入到courseform中,然后根据struts-course-config.xml调用coursesave.do进行业务处理。在coursesave.do 中页面数据将从courseform中读取。coursesave.do执行成功后将显示页面(course_save_success.jsp)。coursesave.do对应的coursesaveaction在导入课程管理模块的spring配置文件中指定,也要定义名字为”/coursesave”的受管bean。同时,coursesaveaction 使用到courseservice。要使用courseservice,需要在coursesaveaction 中生成csservice 的get、set方法,并且coursecontext.xml中对“/coursesave”进行courseservice 的依赖注入。
spring和hibernate 从dbcontext.xml 中读取和数据库有关的信息。数据库信息包括数据库连接、与数据库结构相对应的映射文件,把它封装在datasource中。然后将datasource注入到sessionfactory中,sessionfactory同时还对课程信息表courseinfo,所对应的映射文件courseinfo.hbm.xml以及hibernate相关操作然后将sessionfactory注入到数据访问类courseinfodao中。courseinfodao中是对courseinfo 表进行保存\查询\删除等基本数据操作,在coursecontext.xml中需要courseservice进行courseinfodao及其的依赖注入。这样做,使得当courseinfodao变化时,只需修改coursecontext.xml 给courseservice 实现新的注入就可以了,由此解除了数据访问层和业务层的紧密耦合。
3.事务控制
为了对系统中的事务进行统一管理和控制,采用了spring的声明式事务管理机制。声明式事务最大的优点就是不需要通过编程的方式管理事务,只需在配置文件中做相关的事务规则声明(或通过等价的基于标注的方式),便可以将事务规则应用到业务逻辑中。因为事务管理本身就是一个典型的横切逻辑,这正是 aop 的用武之地。
五、结束语
成功的网络教学平台可以为学习者提供图文音像并茂、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界面, 让学习者乐于学习,能为学习者提供一个自我发现、自主选择的智能型个性化学习环境,同时创设一个多人在线、互相帮助、协作式学习环境。本文采用框架技术设计的个性化网络教学系统旨在构建一个性能优良、适合网络发展的智能型教学平台。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baike.baidu.com/view/1641.htm.[eb/ol].
[2]孙卫琴.精通struts:基于mvc 的javaweb 设计与开发[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383-403.
[3]罗时飞.精通spring [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5:29-48,191-224,303-309.
关键词:有机化学;网络教学;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7)02-0015-02
有机化学是化学科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二级学科,该课程的主要任务是讲授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合成方法等知识。在以往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为了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教师通常采用机械灌输的教学方法,巨量的信息鱼贯而入,学生常因来不及消化、难于理解,而陷入听不懂、记不住的被动境地,为了打破这种僵化的教学局面,我们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不断探索,充分利用教学新科技手段、结合互联网模式,在本科教学中开展了O2O有机化学网络教学课
程,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较为科学的有机化学教学体系。
一、网络课程的建课方法
哈尔滨理工大学统一引入了超星公司的网络教学平台,为每位教师和学生匹配了不同的登录身份及权
限。每学期开课之前,教师向学校管理员提出开课申请,经管理员审核后,教师将课程内容下发给所教授班级的学生,学生以学习用户账号身份登录后,即可读取到自己所在班级任课教师发下来的网络教学资源。任课教师通过该平台能够完成建课、布置作业、下发参考资料、设置测验、答疑、发起讨论、查看教学统计等等教学活动。其中建课是教师进行网络课程教学的核心和重点,教师根据教学需求,将课程知识碎片化,分节点制作教学资料,上传到网上,供学生阅读观看。其中“课程内容”编辑器,是制作网络教学课程的核心,在“课程内容”编辑器中可以运用多类型教学素材,诸如插入图片、输入音频、插入视频、插入文档、插入超星图书馆资料库内容、插入其他素材的超级链接网络地址等。熟练掌握这些素材的组织方法,可以令课程内容的内涵丰富、包罗万象。
二、有C化学网络教学模式的选择
网络教学应用于教学常见的有三种模式:理论讲授、翻转课堂、辅助教学。我们教学团队把有机化学课程的教学内容,采用理论讲授与课程辅导有机结合的方
式,将有机化学课程引入网络教学,具体做法是任课教师将教学视频和教学PPT等诸多素材,置于网络教学空间中,学生可以对浅显的知识进行一般性收看,重点知识循环播放,难点知识逐帧研读。而辅助教学功能体现在,利用思考题、考试、讨论题的形式设置,让学生边学习,边思考互动,在互动社区,学生可以给教师的教学提改进意见,体现了“教学相长”,促进了教学内容的不断完善。教师通过广泛收集学生意见,不断完善课堂教学,体现了“持续改进”的思想。学生可以提出学习疑惑,与教师、其它学生一起讨论互动。
我们教学团队也曾尝试搞课程翻转,但是效果不够理想,分析其原因是由有机化学的学科特点决定的,通
常教师在理论课的讲授中,常常有意识地将各章节串
线,注重教学内容的连贯性,使学生跟随教师在不断复习前面的内容,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环环相扣,经过反复的强化会令学生形成牢固的知识框架。而采用课堂翻转的教学过程则是,学生先自学、课堂讨论、教师总结的方法进行,由于有机化学知识比较深奥,大部分学生很难通过自学达到很好的学习效果,学生分散自学后的讲述,势必会存在瑕疵甚至错误,一些基础薄弱的学生,自学时常常不得要领,在反转课堂时几乎无法阐述出他们对知识的理解,而在其他学生讲述的时候,他又难以分辨出正误。课堂时间所限,教师在评述时,会把重点放在难点和纠错上面去,知识结构不容易做到面面俱到、条理清晰,其不良后果是造成部分程度弱的学生或自学能力较差的学生更加容易陷入知识框架不清晰、知识点掌握不牢固的状况。
三、有机化学网络教学课程教法选择的策略
有机化学的教学环境如今变得更加立体了,包括课堂学习、实验室做实验、图书馆拓展阅读、网络教学空间的网上学习,有效地整合利用这些资源,合理选择教学方法是做好有机化学教学的重要保障。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类似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等内容,其规则都是人为规定的,比较适合教师用理论讲授的方法,可以在实体课堂中完成也可以在网络教学平台中展现,学生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就是多看、多练、牢
记。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征适合用化学制图软件,如chemoffice的系列软件,将特征模型绘制出来,如果能辅以Flas,则会很更加生动形象,在课堂上PPT的方式演示出来 ,也可以共享到网络教学空间上去。有机物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都是前人经过实验总结出来的规律性的精髓,教师可以选择课堂讲解,还可将教学
PPT共享到网络教学空间上去,这部分内容通常比较容易理解,学生掌握规律充分理解并分类记忆即可。在学习有机物制备方法时,可配以实验室的演示视频,并要求学生动手做实验。各种类型有机反应的反应原理、反应条件及其影响因素,是有机化学学科中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引领学生步步深入,逐步分析推导进而形成结论,反复、累次重演这个分析求解过程,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有机结构理论、反应机理时,要带领学生连续、重复地进行阶段性总结,剖析现象见本质,在渐进式学习中,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可以在网络互动社区进行学习成果展示。有机化合物的分离鉴定知识、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测定,则需要通过教师理论讲述后,恰当地配合实验教学视频,同时强化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
四、开设有机化学网络课程的思考
(一)有机化学教学宜选用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
相结合的模式
有机化学学科的教学,无论是线上教学内容设置,
还是线下实体课堂的教学,都要引领学生一起复述、归
纳,试着让学生对接触到的每一个有机化学反应,总结其反应原理、分析其反应条件剖析其反应历程。并要求学生们自己进行各类官能团化合物的反应与合成方法小结,后期再进行逆合成分析讲解,帮助学生们掌握设计反应的一般方法。 在传统的有机化学课堂上,教师充分运用的启发式诱导,可以根据教学实际逐层推进的方法带动学生渐入佳境。而单纯的网络论理教学的效果很难达到这个效果,一个个并行的知识节点陈列,貌似并列的关系,往往让学生难以体会其中千丝万缕的逻辑关系。
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上,常用到提问、设问等等教学方法,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参与互动,教师往往可以通过学生细微的表情变化,捕捉到学生的领会程度或者存在的疑惑,这种微妙的课堂互动,则是网络课堂难以弥补的缺憾。
网络教学的优势在于自由灵活。在现实课堂中,一些学生因为不敢提问,或者时间所限没有机会提问,网络的开阔的空间让学生们打消了这个顾虑,大家可以畅所欲言,在小组学习和讨论中,大家提出研究问题,提出创新思想,有助于学生抓住某一个兴趣点,从而深入探究,为开展科研训练打下很好的基础。在网络教学中,可加大力度多关注学术动态, 将学术前沿引入教学当中,将自己的科研项目和研究成果结合教材相关章节渗入教学环境,带领学生进行横向拓展、纵向挖掘 。
(二)网络教学推广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我国目前网络教学方兴未艾,但是并非每个高校都建立了高效的W络教学平台。因而困扰广大任课教师的问题有很多,诸如如何制作网课,网课的存储服务器问题怎么解决,如何实现师生的共享与互动,网络教学与日常教学的关系,如何量化网络教学中教师的工作
量,教师的积极性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情况如何检测,网络教学检测结果如何与学生学习成绩评价系统接轨等等。
一些老教师虽然是教学的高手、科研的行家,但是在利用现代网络科技教育手段上,却感觉力不从心,有诸多技术障碍需要克服,也有一些障碍是来自教师心理,阻碍着网络教学课程的发展与完善。此外,制作软件的局限性也是摆在教师面前的课题,网络素材制作方法有很多,受版权、版本等限制,教师计算机技能各异等影响,教师间的教学交流、教学研讨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束缚。
综上所述,我们教学团队将有机化学引入网络教学模式教育实践,探索将有机化学知识合理碎片化、富媒体化,充分利用实体教室、实验室、网络教学空间,教学内容更丰富,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聆听教师的讲授,有便捷的渠道与教师、其他学生进行线上讨论与沟通,网络教学平台将学生的学习状态充分地记载,为教学改进和教学效果评估,提供了很好的数学依据。线上线下互相补充的教学方式,在有机化学教学中以结构、物性、制备方法、化学性质、反应机理、用途、创新设计构想为脉络,采用新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把传统的教学方法和现代教育手段结合起来,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开放式”学习和“开放式”提问,鼓励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带着创新意识思考,这种传承与创新结合、继承与扬弃并举的教学方式,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基本功;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活其创新思维。
参考资料: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一段中央电视台非常6+1的节目视频,继而提出如果大家也想参加非常6+1节目,应该具备些什么条件,怎样报名?
主题活动之一: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掌握基本的网络信息获取方式
提出任务:查询非常6+1节目的报名条件和报名方式。
合作探究:学生根据自己知道的网络知识和检索技巧上网查询,并在小组内比较查询效果。教师进行巡回指导。
展示成果: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踊跃展示自己查询到的结果,并说出通过什么途径得到这一结果,查询用了多长时间。
教师梳理:如果知道中央电视台的网址,可以直接访问该网站,在“CCTV-2”或“名栏目”中找到“非常6+1”。这种直接访问网页∕网站的方法是一种最基本、最直接的网络信息获取方式。如果有的同学不知道中央电视台的网址,怎么办呢?
主题活动之二:掌握关键词检索,成为搜索高手——高效获取网络信息
教师导语:在前一活动中,除了直接访问网页这一基本方式外,有的同学还用到了搜索引擎,即分类目录搜索引擎和全文(关键词)搜索引擎。要想成为网络信息搜索的高手,必须熟练掌握关键词检索的语法和规则。
⒈体验关键词的重要性
关键词提炼:学会从复杂搜索意图中提炼出最具代表性和指示性的关键词,对提高信息查询效率至关重要。给出1~2个贴近学生和社会生活的问题,让学生提炼搜索关键词。如,三鹿奶粉事件中的三聚氰胺是一种什么物质?不法奶站为什么要在牛奶中添加三聚氰胺?
拓展问题:搜索引擎中的关键词和我们平时说的关键词内涵和作用完全一样吗?
合作探究:打开百度搜索引擎,查询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如搜索关键词“奶粉 三聚氰胺”,单击列出的信息条末尾的“网页快照”,你发现了什么问题?(网页中出现的该词语均反色显示)
知识延伸:目前搜索引擎还不能理解人的自然语言,只能进行关键词检索。能否搜到一个网页,关键看该网页上是否有你输的词语。因此,在搜索结果不满意的时候,换个意思相近的词语也许会柳暗花明。
⒉细化搜索条件,限定查找范围
教师导语:搜索条件越具体,搜索引擎返回的结果越精确,有时通过多个关键词来限定搜索条件,缩小查找范围。在“体验搜索关键词的重要性”活动中已涉及,不再安排专门的上机活动。
⒊质疑教材“瑕疵”,了解逻辑符号的前世今生
合作探究:教材中提到搜索引擎基本上都支持“AND”“OR”“NOT”等逻辑运算符号。打开百度和Google,根据教材P27页给出的示例进行搜索。
质疑教材:为什么搜索时,使用AND、OR、NOT无效呢?
知识延伸:在搜索引擎发展的早期,AND、OR、NOT等逻辑符号被普遍使用,但随着因特网的普及和搜索引擎的大众化,这些晦涩难懂的符号逐渐被直观易懂的符号代替,如用“+”代替“AND”表示必须有某个关键词;“-”代替“NOT”表示排除某个关键词。
⒋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帮助”成就搜索高手
百度、Google等搜索引擎功能强大,基本语法规则相近,但各具特色,同学们如果善于通过“帮助”掌握搜索方法和技巧,一定能成为搜索高手。
主题活动之三: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在线数据库PK搜索引擎
课题1:我校新疆班同学假期返乡,我们应该如何帮助他们搜索“泰安至乌鲁木齐”的列车时刻?
比较探究:①用百度搜索;②访问中国铁路网(/)。哪种方法得到的数据更可靠?
教师提示:对于某些时效性强的专业信息,搜索引擎就显得力不从心了,而访问专业的在线数据库,能保证获取最新的数据信息,并且数据来源权威可靠、数据准确无误。
课题2:“倡导绿色上网,拒绝不良信息”是我校本月的德育主题,如何查阅最近发表在学术期刊上的有关研究成果?
比较探究:①通过搜索引擎百度或Google查找;②通过中国知网(/),查询学术期刊数据库。哪种方法更有效?
教师提示:由于公开发表在学术期刊上的论文受知识产权保护,在知识产权保护有效期内不能放在网上免费下载,只能访问专业的期刊数据库,并且注册为交费用户才可查阅相关文章的全文。
Abstract: Network TV is a new media produced on the basis of the internet and radio and TV media, because it connects the advantages of Internet interactivity and richness of video information,it will have a broad application prospects in education file.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etwork television, and do some explorations of teaching based on Network TV.
关键词:网络电视;教学模式;互联网
Key words: Network TV;teaching model;Internet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2-0179-02
0引言
由于数字化推进和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电视就是在两者相互融合的基础上而产生的一种新型媒体。它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集合了互联网的交互性和视频信息的丰富性等优点于一身,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网络电视的热潮已经掀起,正在继续渗透到各个领域,尤其是教育领域。据以往的经验,每次新媒体的出现,都将会给教育注入新的血液,带来一些变化,使教育手段更加多样化,从而促进教育的快速发展。而教育技术专业正是研究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所以这种新型媒体的出现,应该引起教育技术专业人士的注意。本文就是在网络电视环境下,对教学模式做尝试性的探索。
1网络电视的定义及传播特点
所谓网络电视,就是互联网加电视,即通过互联网把电视节目传送到千家万户,同时,通过电视机实现上网功能。[1]它是一种集互联网、多媒体、通信等多种技术于一体,向家庭用户提供多种交互性的服务。如:电子邮件、网上聊天、电视上网等等。正因为如此,使其在多种媒体林立的现实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众所周知,电视早已渗入到了社会的各个角落,成为了家庭中不可缺少的家电,这也为网络电视的大众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网络电视在电视的基础上增加了网络的功能,拓展了其发展空间。家庭只需再付出少量资金,就可以获得电视加互联网。可想而知,它这种独具特色的魅力必将吸引更多的受众。将其应用于教育是必然的趋势,这样以来,受教育的数量和质量都将会取得巨大的提高。下面就从教学的角度简要介绍一下它的特点:
1.1实现了信息传递的交互性与传统的电视相比较,网络电视最大的特点就是由过去信息传递的单向性,走向了交互性。拿教育节目来说,过去一直是教育者在单调的讲授,受教育者只是被动的接受者。他们之间没有及时有效的反馈,缺乏信息的交互。而现在受教育者可以及时的发送自己的反馈信息,与教育者进行在线实时交流。
1.2实现了个性化的服务随着网络电视节目的不断增加及专业化的播放,受众可以在更大范围内进行选择。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的选择,不再受电视台的约束。
1.3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电视可以上网,网上的资源是极其丰富的。网络电视不仅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而且提供了集文字、声音、视频于一体的更加形象化的资源。
2系统要素
一般认为信息化教学过程是由教育者、教育信息、现代教育媒体、受教育者四个基本要素构成。各要素是处于相互依存、相互联结和相互作用之中,即处在某种具有一定秩序的组合关系之中,其中任何一个要素的变化都会对其他要素产生影响。在进入教学设计模式探求前,笔者认为有必要对教育者、现代教育媒体、学习者这三个要素做一个简单的分析,尤其是网络电视这个新型的媒体环境,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了解它们各自所扮演的角色。
2.1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处于主导地位,其主要工作是收集、处理、传送信息。对学习者进行实时或非实时教育,实现教学的目标。
2.2受教育者既是教育信息的接受者,也是教育信息的探索者。通过视频获取教育信息,利用网络寻找相关的信息,再加工组织,与教育者进行交流。
2.3网络电视主要充当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信息传递和互动的中介。但它不同于以往的媒介,有其独特的优势。受教育者通过网络点是可以同步或异步接受教育内容,进行学习。受教育者通过网络电视的画中画(WebTV)功能,进行交流、求教。受教育者若想要进行更深入的学习本节课内容,只需要点击电视屏幕上相应的小图标,就可以获得更详细的信息。同时,受教育者也可以上网自己查询一些相关资料,或与其他受教育者进行交流。在这种模式下,受教育者与教育者的双主体的关系就更加的突显,教育者进行教育活动,其直接对象是教学内容和媒体,通过媒体传递其教育内容,间接对象是受教育者,另一端受教育者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学习的内容、时间、地点等,充分体现其主体性。
3教学模式设计
模式是用一种简化的方式来表达真实、复杂的事物,模式的表达工具是文字、字母、线条等符号。一般来说,信息化的教学模式应该包括教学理论、教学目标、技术环境、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下面就按这些要素来进行设计:
教学准备:由于网络电视本身的灵活性,面向大众化的媒体,但其与电视还是有很大的不同。因此,有必要提供其功能介绍的视频(相当于帮文件),以可选择的方式进行存放。这样,初次使用的受教育者可以先了解其大致的流程,熟悉相关的操作,从而进行更高效的学习。
教学理论:该模式是建立在多理论支撑的基础上,多理论的支撑也是教学设计发展的趋势。每种理论都其可取之处、使用的范围。例如,行为主义理论适用于指导练习、游戏等类型的教学模式设计。一堂课都会涉及到许多方面,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参考相关的理论进行指导。
教学目标:一般来说,同一类型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大致有同样的性质的教学目标、不同类型的模式就有不同的教学目标。但有一点值得注意,既不能像传统教学那样让学生去记忆那些不深刻又无用的知识,也不能像现在倡导的那些让学生去获取知识的某些重要方面,应该将知识的深刻理解与灵活运用结合起来。在这方面,可以参考一下认知弹性理论再进行设计。
技术环境:前面已将网络电视的特点及优势作了介绍,由于技术环境体现了信息化教学的特色,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在建构时,注意网络电视的优势,突出其人性化的特点,但不要本末倒置,只关心技术,忽视人的因素。
教学策略:教学是复杂的、动态的活动过程。有的教学内容必须进行系统的教授,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有的需要学生自己去探究、发现,才能有所收获。无论是两种中的哪一种教学。网络电视都可以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如果是前者,教师可以同步为各地的学生进行实时教学。学习者之间、学习者与教师之间可以进行实时在线交流,做出及时的反馈,来完成系统性知识的学习。如果是后者,学习中可以通过网络电视了解到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源,教师对本节课的大致安排。然后,学习者上网查找相关资源,获取知识,网络资源是相当丰富的,来完成自身知识的建构。教师可以从旁进行指导。网络电视使教学在策略上更加灵活、多样。
教学评价:在开展教学的某一阶段,进行形成性评价。学习内容结束时进行总结性评价。当然,在进行评价时,要根据教学目标来进行。但如果是探究性、发现性学习,评价的重点应放在学习获得行为的过程上。
本文认为,基于网络电视的教学模式应成为现在远程教学中的发展的主要方向,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教师资源的分布不均。网络电视的出现,可以使异地师生进行同步或异步的交流,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地区人才资源的不均衡性,促进落后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其次,网络电视的特点使教学的方式更加灵活多样,推进远程教学的发展。值得注意的是,基于网络电视的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一种方式。虽然它拥有强大的功能,但不能就此否定课堂面对面的教学方式。从哲学的角度讲,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活动,两者是统一的,不可分割。另外,基于网络电视的教学模式的教育者是存在的,只是其范围更加泛化了,可以说是对“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扩展。
参考文献:
[1]赵永岐.网络电视的发展及其对远程教育的影响[J].电化教育研究,2003,12.
[2]李康.教育技术学概论[M].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
[关键词]西安大学生 网络人际交往 本地化 校内网
一、研究的缘起及意义
1、研究缘起
限于精力和阅历,大学生人际传播的大部分发生在校园。随着上网人数和时间的持续增长,在线活动对大学生人际传播影响不断加深。现实生活中和互联网上的人际交往彼此交叉,相互影响,形成了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显著特色。
以学习经历为特色的的校内网(xi―),成立于2005年,以在校大学生为用户。实行用户实名制。截止到2008年3月份,校内网已经拥有真实注册用户超过2200万,占据中国大学生用户80%以上的市场份额。
2、研究意义
互联网将从消闲娱乐功能转向实用,“工具性”的作用会日渐凸显。网络人际传播对个人来说具有效益,从这一角度切入,通过对西安大学生使用校内网的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分析西安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的本地化表现,从侧面了解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的特点。
二、西安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的本地化概念和具体表现
1、网络人际交往本地化,指的是在网络中参与人际交往的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也基本生活在同一城市乃至地区,便利了网络人际交往从线上走到线下。在本研究中,指的是西安大学生人际交往从线上走到线下,活动场所以西安为主,甚至有的活动会延伸到周边甚至全国范围。
相比现实空间的人际关系,网络参与者之间的互动更倾向于建立一种“纯粹关系”,按着吉登斯的论述,这是一种不受社会和经济状况等其他因素的影响。而“从关系本身中获得回报”的关系。通常这种关系的基础是人与人之间的个性吸引和相互间的信任,而非利益权衡的结果。纯粹关系是一种亲密关系,但需要一定的隐私性,“因为如果个人亲近没有被依赖所取代的话,那么必须在自主性和情感以及经验共享之间获得平衡”。
2、西安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的本地化的表现
(1)线上活动日益走向线下。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朋友介绍”是学生之间了解校内网的主要途径。校内网倡导“网络生活真实化”,线上活动走向线下,是校内网虚拟环境真实化的体现。研究表明线下活动参加过的几乎占了一半以上的人数,校内网对用户的群体活动有着显著促进。
接受本问卷调查的一个大学生这样描述:“我是一个来自外省的学生,今年读一年级。刚进校园除了宿舍的同学交往密切外,和其他学生接触不多。有时候觉得课余时间挺无聊的。我同学向我推荐了校内网,我通过校内网和班上的:院里的同学交流,增进了了解。参加了网上别人发起的羽毛球、读书兴趣小组,每周都有一次集体活动,上周末还参加了一个爬华山的活动。使用了校内网,我的学习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了。这在刚开学的一段时间里是想不到的。”
另一方面,也有不少的同学很少或者甚至没有参加一个线下活动。一方面因为个性和兴趣的差异,一些线下活动无法满足的日益个性化的活动需求。活动的发起者及可能的参与者多为实名制下的陌生人,由于缺乏现实的接触,使得用户难以去除戒心,也就难以享受群体活动的乐趣;另一方面,也可能因为很多大学生的课余活动很丰富,暂时没有尝试通过互联网而参加线下的活动,但有些受访者表示有机会的话会去尝试参加线上发起的线下活动。
(2)线下走向线上。
本研究发现,有些大学生将现实的交往关系搬到网络上。通过日志表达自己的所闻、所思、所感,便于现实中的交往对象更全面的了解自己。同时通过访问现实中同学、朋友的个人主页了解对方。“打招呼”、评论、回复帖子等是最常见的交互方式。而“贴布告”模拟大学校园的生活,容易使用户产生群体认同。另外大学生面临着学业和社会的双重考验,会忙于各种事务,有时疏忽保持正常的人际互动,通过网络打个招呼、发一份祝福,访问同学、朋友的个人日志,了解朋友的近况,维系“人际交往”的持久性。
(3)与身边朋友、同学交流比较多。
大学生由于社会地位,角色任务,文化修养,价值观念的更大相似性,其生活和学习环境大多在校园,比其他年龄发展阶段的人具有更为突出的对同龄人的相属和依赖感。在调查中,身边的朋友联系是最为密切的,通过校内网的日志等,可以了解身边朋友最近发生的事情。
(4)参加的线下活动以运动、教育/讲座/学习、旅行、公益居多。
上述那个接受调查的大一男生,虽然大学生活丰富多彩,由于刚进人大学,新的身份一时难以适应,也很难从紧张的高中生活转入有张有弛的大学生活。表现出交际范围狭小,课余生活贫乏。对于包括大一新生在内的大多数学生来说,计算机、互联网都相当熟悉。大学学习生活相对高中变得多少有些轻松,互联网成为他们学习、娱乐不可或缺的助手。校内网,其成员都是与自己年龄相近、经历相仿、志趣相投的群体。与他们交流没有天然障碍,易于沟通交流。在校内网上,学生们或以班级、院系为交际平台、或以兴趣喜好为导向成立小组,展开互动。
根据调查统计,在校内网上共分类出9个群体,大学生经常参加的活动有运动、教育/讲座/学习、旅行、公益。经常参加运动活动的占到受调查的比例为16%,表明体育运动是大学生热爱的项目,既能够锻炼身体,又能够结识朋友、增进友谊;经常参加教育/讲座/学习项目的占到受调查的比例最高,为21%,这表明学习仍然是大学生热衷的项目。一方面由于这个群体正处于求知欲旺盛的时期,另一方面学习竞争的压力、就业的隐形压力“迫使”大学生们在课堂外,仍然把学习当做最重要的活动之一;旅行也是大学生喜爱的活动。据调查,经常参加旅行活动的占到受调查的比例为14.2%。一方面大学生群体好奇心和求知欲强,另一方面大学生群体课余时间较多,一年加上寒暑假大概有半年左右的闲暇时间。在不影响学习的前提下,很多学生愿意旅行,游览国家大好河山。但大学生又是一个基本没有收入的群体,日常生活开支基本上由家庭提供。故大学生的旅行首选地理位置近、花费便宜,单个的或三五结伴的自助游是大学生旅行的特点。同时西安又是我国乃至世界上享有盛誉的古都。历史文化名城,旅游景点较多,这也为外地到西安求学的大学生提供了旅行的便利。公益活动一直深受大学生的青睐,经常参加公益活动项目的占到受调查的比例为19.3%,仅次于教育/讲座/学习。“做个有知识、有抱负的青年人,积极回报社会是我们这代年轻人的追求。去年我国发生了汶川大地震,噩耗传来,举国悲痛。我在校内网上一个捐款倡议,不到半个小时就得到了300多个回应,第二天我们就捐了一万多元钱,由我代转交红十字会。还有不少主动要求去地震灾区支援抗震救灾。”这是一个在西安一所民办高校读书的学生的感言,她家来自甘肃农村。据其宿舍的同学讲,她平时生活节俭,但救灾她拿出来了300元钱。这相当于她两个月的生活费。
(5)更具实用性的“课程项目”。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课程;现状分析;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TP39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9-0000-02
1 中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教学现状
随着现代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信息已经成为人们获取资源的重要的途径。信息的网络化、社会化都受到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影响,这就对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一些中职院校所使用的教材相对落后,与实际脱离并且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教学的要求与主要培养学生能力的教学目标存在一定距离,并且与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相配套的实习、实训设备与实际的计算机发展具有很大的差距,学生的计算机网络实验不能按照要求进行,严重阻碍了教学质量提高的进程。
2 中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教学优化分析策略
为了提高中职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质量,深化学生对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及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应该对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进行优化,具有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 课程体系的优化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课程要根据中职学生自身特点安排。一般中职院校学生的文化课基础相对薄弱,动手能力有限,所以学校应该注重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对课程的认识从感性逐步过渡到理性,更加全面深入的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相关知识,提高其网络技术的应用能力。与此同时,也要针对学生自身实际制定其对计算机网络技术某一个领域的培养,这样才能使他们在毕业之后迅速适应岗位的需要。为此,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安排上应该从网站建设、互联网网络管理、网络搭建几个方面着手,重点培养学生在这几个方面的实际动手能力。并且学校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接受和动手能力将学生分成专业的兴趣小组,对其制定教学技术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社会需求安排学时的比例以及教学的内容,这样学生才能尽快的掌握职业岗位所应具备的基本技能,在此基础上逐步掌握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并将这些原理方法运用到实际的工作学习中,在遇到问题时能够对问题进行初步分析、判断、从而解决问题。总而言之,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教学中要逐步的培养学生掌握理解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让学生具有职业技能,胜任职业岗位。
2.2 构建网络教学环境
网络环境是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网络教学的基础,也是建立在计算机网络基础上的教学系统。网络是知识与信息的载体,也是书籍、媒介等教育媒体的延伸。中职院校的网络环境教学环境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建设实验、实训室局域网教学环境。首先要实现多媒体教室实现内部的网络连通,这样老师可以通过网络向学生实行广播教学,并且在网络环境下训练学生的网络操作能力。
(2)建设校园局域网教学环境。校园网的教育网络环境下,可以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但可以进行个别化的教学方式也可以进行协作性的教学方式,将两者结合起来,就是一种全新的网络教学方式。例如老师在讲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有关Windows网络服务器的配置与管理时就可以使用校园网的教学环境,在这种教学环境下,将学生分为几组,每一组配设一部服务器,通过设置校园网的路由器,就可以使教学中所有的计算机访问到这些服务器,这样就可以将教学课件等资源与互联网上的资源结合起来,增加学生的练习、测试,强化学生的知识体系。
(3)建设互联网教学环境。互联网上的资源丰富,并且信息速度更新很快,就可以弥补常规教学中知识更新不足的缺陷,也可填补学校专业设备和教学资源的不足,同时丰富教学的内容和手段,开拓学生的思维方式,提高其学习的兴趣。总之,互联网资源可以作为多元化的教学资源,是教室中很难拥有的教材,这样可以丰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内容,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当然在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实训的过程中,也要合理的利用这些网络资源,才能够提高教学的效果。
2.3 教学方法的优化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占据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重要部分,主要包括网络的拓扑结构、网络设备、网络应用、网络体系等方面。中职院校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重点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让学生对知识的认识从感性到理性,在知识的运用上要理论联系实际。例如,在学习网络设备中的网卡时,老师在介绍的是网络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时,要注重与实践的结合,即结合网卡的性能指标及其分类介绍网卡的选型、安装等知识,这样就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掌握知识。老师在介绍网络技术应用中有关电子邮件等的工作原理、协议等比较枯燥的内容时可以结合实际的电子邮件,这样在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理解的同时也能够提高对实际应用的认识。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相关的实验、实训教学中,更需要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这样才能达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的。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在面对工作学习中所遇到的具体问题时的独立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然,只有通过提高老师的自身素质才能够真正达到教学方法优化的目的。首先老师要是一名积极的学习者及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并且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赶上信息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
2.4 丰富教学内容
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的时效性非常重要,为了提高其实效性,应该采用项目教学的方法。即建立工作学习兴趣群,在实训室建设时打破常规的实训室设置,根据兴趣群的需要建立四到七人的兴趣小组,并且按照独立的单元配置控制模块、交换器、路由器等,并由教师布置相应的工作任务,每一个小组的成员间相互配合、密切合作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每个成员在独立完成本职工作的情况下要和其他队员交换角色,在团结合作的基础上理解掌握有关网络管理、网站建设、网络搭建等知识,这样,不但培养了同学们在学习中养成良好的习惯,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团队合作的精神,为日后的工作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教学内容上也要注重将现代教学手段和方法融入其中,在课程教学中采用项目设计制作、现场模拟、案例分析等各种方式,丰富教学过程,充分发挥网络资源共享、网络通信的特征,在有效缩短老师和学生之间距离的基础上,加强师生间的交流,提高教学的效果。
2.5 强化知识考核
知识的考核在充分发挥教学的实际效果、督促和引导功能的同时,也能够鉴定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是人才培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有机结合效果的鉴定方法,可以有效的促进人才的培养质量。在对学生进行考核时,进行计算机网络技术理论考核时要跟具体的实际结合,独立完成有关网络等方面的实际操作。在考核的内容上,要注重将实际技能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检测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总之要充分发挥知识考核的多种功能,平时多考核并与期末的总结性的考核密切结合,夯实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础内容的掌握和理解,强化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结论
通过对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的优化,可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深化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式和创新能力,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响."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探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0(8).
[2]褚建立.许运华,对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改革与创新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7(5).
[3]胡飞跃.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开发与设计[J].职业技术教育.2009,30(17).
[4]鲁志萍.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的几点思考[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8(5).
关键词:网络环境;化学课堂;研究性学习;探索
一、网络环境在化学课堂研究性学习中的功能和意义
网络环境下开展化学研究性学习活动是从学科教学的角度,为学生提供互动流环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多感官协调参与,有效地培养学生主动进行科学探究的意识和协同学习的团队精神,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自信心。因此,它不仅可以改变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与途径,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科学道德与科学素养,而且还能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学会合作与分享,建立学生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唤醒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意识和学习体验。有效借助网络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完善学生的智能结构,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1.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主动性
知识的学习应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师是知识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帮助者和指导者,而学生则是学习过程的参与者、探究者与实践者,即学生是学习主动参与的主体。学生通过计算机媒介以情境、协商、对话、重组的学习方式,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开展专题研究,从而在活动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2.创设情境,体现研究性学习的探究性
以学为主,注重探究,是在化学课堂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根本。通过网络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科学事实、化学现象,通过探究科学真理的过程,自然地进入科学学习的轨道上。因为知识的获取固然重要,但掌握知识如何获得的过程却更为重要。同时能对所观察和获取的现象及数据进行分析、比较、评价和分类,通过推断最后概括出结论。这样以网络环境及研究性学习活动为载体,通过情境、协商、对话、重组等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局域网的网络环境下,主动开展富有个性化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在活动中成为学习的实践者和探究者,从而形成主动获取化学知识的意识,养成主动利用信息技术自主学习的终身习惯和科学探究能力。
二、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开展的教学方法与策略探索
利用网络开展化学课堂研究性学习,需要我们积极探索课堂教学的新形式,进行课堂教学改革。
1.主动探索,变学会为会学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要能指导学生利用网络进行主动探索,变学会为会学,通过观察探究使学生成为认识的主体、发现的主体、实践的主体。
在此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索,变学生为会学,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这种研究性学习方式,体现了学生对问题的提出、解决等过程的主动体验,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知识。这种手段,不仅仅是关心学生“学会了多少”,更关心学生“学会了什么”“怎样学会的”,它追求的不仅仅是证明,更重要的是理解、发现和创造,是解决问题的精神和乐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求真务实的精神,有利于磨炼学生不断追求、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2.互助协商,合作交流
在网络环境下开展化学课堂研究性学习,还可以以合作小组的形式进行。具体讲,教师事先将研究课题、相关资料、背景素材以及课件(或积件)制成网页在网络上,学生则以学习研究小组为单位下载背景素材和课件、查阅相关资料,对课题展开研究,并对研究成果进行协商、交流,互相补充,从而得出全面的结论。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作为学生的一员参与到研究活动中,对学生的研究给予必要的指导。
三、应用网络教学的思考
1.应选择一个好的课题
作为化学课题研究性学习课题,不宜过大,关键是要找准切入点,使学生能够利用网络平台,体验化学活动的过程,从根本上讲,研究性学习的课题不宜由教师指定某个结论或方程式让学生理解、记忆,而应充分利用网络的功能,通过呈现一些需要学习、探究的问题,由学生自己探究、归纳,自己得出结论。
2.注意与传统化学教学的结合
网络的物理载体是计算机,而计算机毕竟是机器不是人,不可能代替人类进行所有的工作,这主要表现在认知和思维方面。网络教学不能代替教师进行所有的教学,还必须与传统化学教学相结合而进行。唯此,它才能避开自身固有的化学“盲点”,使其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功能得以充分发挥。
3.重视对教学目标的分析,加强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