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绝句古诗迟日江山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在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的话中就可以找到答案:“归根到底,就是因为能从经典中读人、读人生、读智慧、读社会。于己于国,大有裨益!”
有一天,我看到爸爸的手上拿着两个厚厚的东西。我就问爸爸:“这是什么,你拿来干什么?”爸爸回答道:“这是书,一本是故事大全,一本是诗词。我拿来后你每天必须读、看、背一首古诗。可是我一点也不愿意读。”
有一天,爸爸妈妈看见我在认认真真地看书,他们就放心地去上班。我就迫不及待地把电脑打开,来玩奥比岛、天书奇谈。傍晚,爸爸妈妈回来了他们看见我在打电脑后火冒三丈地说:“今天得把古诗大全全都背完了才能睡觉。这时我感到很委屈。
我们是从二年级开始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背诵古诗的,现就我是怎样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背诵古诗谈几点我的做法:
一、采用竞赛的形式,让学生比赛背诵古诗。
刚开始背诵古诗时,我班采取的是一星期背一首古诗。在一个星期中,星期一把古诗背熟的就在古诗卡片上印五个五角星,称为“五星级学生”;星期二背熟的就印四个五角星,称为“四星级学生”,以此类推,越晚背熟五角就越少,星级也就越来低。开始几个星期,学生的积极性都很高,星期一来背古诗的人特别多,他们想当“五星级学生”,当他们拿着印了五个五角星的古诗卡片都兴高采烈,十分高兴。
但是过了几个星期,学生的积极性越来越低,总有不少学生到了星期五才来背古诗,而且背诵得一点儿也不熟练,学生的积极性已经渐渐减退,“五星级学生”也无法再激起学生的兴趣。因为每次只有老师的口头表扬,只能看到几颗五角星,没有老师的奖励,对于一名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已经无法再提起学生的兴趣了。而有的学习成绩较为优秀的学生一个星期背好几首古诗,每隔一两天就来背一首诗,针对这种情况,我改变了原有背古诗的形式,不再要求一个星期背一首古诗,而是你能背几首就背几首,如果能在一个星期中背熟两首古诗就给予一些小奖品,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又上去了,都争着来背古诗,有的学生背完了要求背诵的古诗以后又从其它的书上找来一些诗歌背诵,看到这种情况,我马上在全班学生面前表扬他们,并且给予奖励,希望其他同学向他学习,其他学生看到了以后也赶紧背熟要求背诵的古诗,再在课外书籍中找古诗来背诵,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一时间学生背诵古诗的劲头越来越高。
二、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当小老师。
一个班的学生总有学习较优秀的和学习成绩不太理想的。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背诵古诗又快又好,是因为他们掌握了正确的背诵方法,背起古诗来一点儿也不难。而那些学习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背古诗只知道死记硬背,背起来又慢又容易背错,久而久之,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能在背古诗的过程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越来越喜欢背古诗,学习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怎么背也背不熟古诗,看到古诗就头痛。看到学生的这种情况,我就采取的同学之间互相帮助的方法,让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帮助学习不太好的学生,教他们背诵古诗的方法,当他们的“小老师”。这样一来,学习好的学生不仅自己的学习成绩优秀,而且帮助了其他的同学,当他们的老师,让这些学生有发挥的余地,把自己好的学习方法传授给别人,体会小“老师”的乐趣。学习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也有了向同学学习的机会,知道成绩好是因为掌握了好的学习方法,自己也应该利用好的学习方法学习,这样学习成绩也能有所提高。
学生之间互相帮助不但可以让学生交流好的学习方法,而且可以拉近好差两种学生之间的距离。
三、诗配画,理解古诗的意思,激发学生背诵古诗的兴趣。
对于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要求他们理解古诗的含义,但是一些含义比较简单的古诗就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对古诗的理解,给它配上一幅画,这样便于学生理解背诵古诗,而且让学生对照自己画的画背诵古诗,兴致就更高了。
学生给古诗配画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天马行空地进行想象,根据自己的想象来画画,不仅可以帮助理解古诗内容,激发学生学习、背诵古诗的兴趣,而且还可以让学生根据古诗展开想象。
二年级下学期有一首古诗《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这首古诗的意思比较简单,描写的是冬去春来的美丽景色。学生看到这首诗,一下子不能明白它的含义,但是学生可以理解“江山”、“花草”、“燕子”、“鸳鸯”这几个词的意思,会在画上表现这几样景色。画好了画以后,看到图上的内容,也很容易就联想到古诗描写的是春天的美景。学生看着自己画的画背诵古诗,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更高了。
古典诗歌语言的凝练性、情感意蕴的含蓄性、思维的跳跃性,决定了诗歌鉴赏的难度很大。另外,高三各科都进入了复习阶段,语文学科在学生心目中又是一个不亲不离、淡然处之的一个学科,那么,我们怎么在课堂40分钟内,以事半功倍的效果去复习呢?怎么运用“短平快”的手法,快速拿下诗歌鉴赏的复习,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古诗文鉴赏能力呢?这样我们就先从学生应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入手进行分析,然后确定对策,进行复习。
在正式复习之前先让学生理解意境分析的思路和答题模式: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不同的命题形式有不同的答题方式。如果是笼统地简要分析意境,必须遵循答题的一般思路:①描述诗歌的意境;②概括意境的特点;③理解意境中作者寄托的感情。 如: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请简要分析本诗的意境。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①)。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②),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③)。
众所周知,诗人常常用具体的意象来营造诗歌的意境,表达抽象的思想情感,可以说诗歌的意象鉴赏是开启诗歌大门的一把重要钥匙,抓住了诗歌的意象也就能很快领悟诗歌的意境、风格及作者蕴涵在其中的思想情感,从而与诗人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
意象是一个古老的美学概念,也是鉴赏诗歌最基本而又最重要的审美元素。诗歌的意象鉴赏是开启诗歌大门的一把重要钥匙,可以说抓住了诗歌的意象也就能很快领悟诗歌的意境、风格及作者蕴涵在其中的思想情感;传授给学生意象鉴赏的方法也就可以让学生拿着钥匙去打开诗歌殿堂之门,这是语文老师共同的心愿。教师只有授之以“渔”,教以方法,才能让学习主体以不变应万变,切实提高鉴赏能力,积极应对高考试卷中变幻莫测的试题。而艺术还原法是诗歌意象鉴赏的一种有效且常用的方法,因此,本课试图通过意象鉴赏示例,引导学生学习掌握艺术还原法,切实提高鉴赏能力、审美能力。
如在教学《天净沙·秋思》这一首诗时,我就尝试了这种方法,让学生还原《天净沙·秋思》的意象,想象诗的情境,把还原的情景绘制成图像,并用语言描述情境,分析把握诗的意境(要求学生讨论交流,推荐优秀图片)。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在学生讨论后,我巡视作图情况,表扬优秀图画作品,请部分同学描述诗歌的情境。
最后我给予点评:一个浪迹天涯的游子,在一个深秋的傍晚,牵着一匹瘦马,于瑟瑟秋风中走在有“枯藤老树昏鸦”的古道上。猛一抬头,看见潺潺的水流上横着的小桥和炊烟缭绕着的人家,一种酸楚的流落感和着人生的失落感一起涌上心头,这滋味是难以诉说的。作者借助九个富有表现力的意象用蒙太奇的手法构织了一幅萧瑟、凄凉的画面,再加上“断肠人在天涯”,便把萧瑟之秋与游子之思有机结合起来,把悲秋推向了极致;用暗淡阴沉的色彩渲染了秋日的肃杀与悲怆。难怪有人因这首词而称马致远为“秋思之祖”。
【关键词】信息技术;古诗教学;运用
中国古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它无时无刻不散发着精炼隽永之美、古风悠远之韵,同时它也是文人墨客抒发内心情感的载体,是社会生活的写照,更是诗人们智慧的集中体现。古诗,作为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让它更好的传承和发扬下去,是我们每一个教师值得思考和努力的。诗歌的个中神韵不是单单靠教师反复的讲解可以言表的。然而信息技术有着神奇的魔力,他能穿越时间,空间的阻隔,它将声,形,画集中在一起,只要运用的好,将会使学生在直观美妙的声、光、形、色组成的画面中产生极大的兴趣,从而理解内容,探究内涵,体悟情感。
一、信息技术运用于小学古诗教学的原因
(一)时展的需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信息技术环境为教育改革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它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自学、实践和创新能力,增加课堂教学的容量,提高教学的效率。
(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指出:“语文课程应密切关注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1]4
二、信息技术在小学古诗教学中的优势
(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论中外,大家对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性都有着一致的认可。而古诗,他所描述的事物,表达的情感,由于时间的久远,与现实生活的脱节,词句的生涩让很多学生对其敬而远之。但是,小学学生处于童年期,他们好奇、好动、喜欢模仿,对直观、具体、形象的东西有着浓厚的兴趣。信息技术中的音乐、图片、声音和视频具有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的特点,这些恰恰迎合了这一学段孩子的特点,将古诗的基调用音乐传达,将描述的场景,久远的物品等等用图片展示,将古诗当时的背景用视频介绍……这些都大大激起了学生对古诗学习的兴趣。
(二)启发学生思维,突破难点,更好理解体会。
小学学段的孩子具有直观性、具体性、形象性的特点。遵循这一特点,在教授古诗时,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能迅速启发他们的思维,帮助孩子突破古诗的难点,使其更容易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情感。如:学习古诗《悯农》,如何让大多数从未见过农田的都市孩子体会到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来之不易是本诗的重难点。在教授“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时,我通过展示在烈日下,农民伯伯辛苦耕作的一幅幅图片,孩子们很快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一句诗人的感叹,我通过视频展示一粒种子到餐座上的米饭这一过程,让孩子们体会到了粮食的来之不易,产生了与诗人同样的感慨。由此,本诗的重难点在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中得到了完美的突破。
三、信息技术在小学古诗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已贯穿于教学的方方面面,下面我通过课前、课中、课后来阐述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一)信息技术在课前的运用。
收集信息,自主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总体目标与内容中提出:“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积极尝试运用新技术和多媒体学习语文。”[1]7在综合性学习中指出:“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1]14现代信息技术信息量大,资源丰富,让学生在学习古诗之前,通过各种信息途径,自主学习,改变传统模式中的单向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学习的自主性。通过课前查找,学生能从网上查询到所要学习的古诗的作者生平事迹及主要作品,了解作品的写作背景和社会环境,以及与作品内容相关的文化常识,对于自己感兴趣或疑惑的地方再查找,再学习。课前的信息技术运用,让孩子的自主性,个体差异性得到充分体现,同时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到培养。顺应了教改的方向。
(二)信息技术在课中的运用。
1、下载录音,感知韵律美、节奏美。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1]13因此在古诗文的教学中要加强诵读指导,通过对诗文朗诵中语调、韵律、节奏等指导,引导学生感知古诗文的韵律美、节奏美。[2]网络的资源丰富,让我们能很容易找到教材中古诗的优秀朗读材料,学生在这样的跟读中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内容,体验情感。在听读时,可分三步进行。第一遍播放录音时,要求孩子认真听,边听边想象画面。第二遍播放时,可要求学生跟着录音默读古诗并注意录音中的重音和停顿。播放第三遍时要求学生跟着录音高声齐读,同时强调在朗读中尽量呈现抑、扬、顿、挫。这样的录音跟读,有效激发了孩子的模仿欲,促进了孩子的朗读欲,使枯燥无味的朗读有了趣味性。
2、展示图片,发现欣赏画面美。
中国的古诗语句精炼,多一字不可,缺一字不行。这一字一句中,为读者呈现出一幅幅美不胜收的画面。这些画有的暗淡无光,有的花红柳绿,有的暗香疏影,有的浓墨重彩,有的精密幽远,有的动静相宜……正如诗人苏轼所言,正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而诗句中的画面美,对于生活经验不足,形象思维见长的学生,让他们通过想象去发现从而欣赏是有一定困难的。叶圣陶先生指出:“图画不单是文字说明,且可以开拓儿童的想象。”因此,在教学时,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图片,帮助学生想象,让他们易于发现古诗中的画面美。如:教授古诗《望庐山瀑布》时,诗句中“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奇伟景象。而对于大多数未曾去过庐山的孩子,他们难以感受体会这幅雄壮的画面。因此,在教学中,我出示了庐山香炉峰初晨和庐山瀑布从上喷涌而下的真实图片,学生们不禁发出连连赞叹,体会到了诗句中描绘出的壮丽景象。诗中“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用夸张的比喻和浪漫的想象,进一步描绘瀑布的形象和气势,可谓字字珠玑。而这些,对于缺乏生活经验和科学知识的孩子,又是另一难点。因此,我出示一尺的长度图片,让学生想象诗中“三千尺”的长度,体会其夸张的比喻。出示浩瀚宇宙中银河的美丽画面,让学生寻找银河和瀑布的相似点,引导孩子们体会诗人比喻和想象的精妙。图片的运用,启发了学生产生联想,帮助他们理解了古诗内涵,感受到那无与伦比的意境美,在他们脑中留下深刻的影响,使他们久久不能忘怀。这样的学习方式与在黑板上板书诗意让学生记忆,反复让学生对着文本启发联想的陈旧方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3、动态演示,视频播放,理解感受意境美。
每一首古诗,都有着独特的意境美。在教学时,巧用视频,能帮助学生感受古诗所诠释的意境。视频集图像、声音、文字于一身,易于表现诗的意境。孩子们在观看视频时,各种感官同时得到了调动,兴趣得到激发,注意力充分集中。如教学古诗《绝句》时,“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这首五言绝句,意境明丽悠远,格调清新。如何让学生感受到这份意境是教学的难点。因此,我用视频展现了这样一段画面:在初春灿烂阳光的照耀下,四野青绿,溪水映日,春风和煦,百花初放,芳草如茵,春暖花开,泥融土湿,春归的燕子,正繁忙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溪边的沙洲上静睡不动。在观看的过程中,孩子们被这一美妙春色深深吸引,纷纷发表着自己的看后感。回过头来看诗句,孩子们惊讶于诗人的描述,短短几句,初春的美丽景象尽在其中,再读古诗,那份悠闲,那份清新的意境令人神往。
4、配乐诵读,营造氛围,感受,抒感美。
每一首古诗,都饱含了诗人丰富的情感,有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深深的思乡之情,或是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正因为如此,每一首古诗有了不同的感情基调,有感情的朗读是体会诗中情感美的必要条件。音乐的加入,能迅速地激发学生的情感,或快或慢的音乐与古诗或激烈或绵长的情感相应,让孩子们在音乐渲染的不同氛围中,感受诗歌的美。当古诗抒发作者对大自然和谐之美的赞美时,我们可以选择舒缓或是轻快的音乐,当古诗抒发了诗人精忠报国的大无畏之情时,我们配上慷慨激昂的音乐,在配乐诵读的同时,在诗句中用醒目的斜线划出诗句的节奏,在这抑扬顿挫中,孩子们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相关联的艺术画面,在想象中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在这如此强烈的艺术氛围中,孩子们怎能不有所体会,有所思考?
(三)信息技术在课后的运用。
金圣叹说:“人看花,人到花里去;花看人,花到人里去。”学习古诗词,就是要实现文本和读者间的真正对话,在对话的过程中,获得对文本更深入的理解。而课堂上短短的40分钟是不够的,因此,需要孩子们在课后继续专研。通过课后的拓展,孩子们的拓展思维得到了培养。这种思维的养成,促使他们以后再次学习古诗时,不仅仅满足于眼前的文本,而是对文本背后更多信息的收索和探寻。在这个过程中,每一首高度浓缩凝练的诗句将膨化开来,诗中的情意将如喷发的的火山岩浆,火光四溅,壮美华丽。
1、吟唱古诗,升华情感。
鄂教版低年段教材中的古诗大多数为诗人们的经典诗作,他们中的很多都被后世的歌者编成歌曲,广为传唱。在学完古诗后,可让孩子们上网查找对应的歌唱版,跟唱吟诵。随着音乐的节奏,孩子们在吟唱中,走进诗人内心,自己的情感得到了升华。如古诗《静夜思》、《游子吟》、《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赋得古原草送别》……都能在网上找到歌唱版。在教学中,我曾开展过古诗新唱诗歌会,孩子们在歌声中唱出了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对诗人情感的体验,令人映像深刻。
2、横纵向迁移,走近古诗,走近诗人。
横向纵向的迁移,能开阔学生的思维,扩充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让孩子们享受到知识带来的快乐。横向拓展主要指寻找描写内容相同的古诗,比如描写春天的古诗,描写植物的古诗,描写送别的古诗等等。在学习古诗《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这是一首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诗作。全诗从形神两方面刻划了垂钓小儿栩栩如生的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像这种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古诗还有很多,我列举出了一些,随后让孩子们回家上网查阅更多类似古诗。通过这样横向的拓展,孩子们在朗读中,了解了古时儿童的生活状况,被字里行间中透露出的童真童趣吸引。纵向的迁移主要是比较同一位诗人,他在不同时期所写古诗,初步体会他个人风格。这一迁移让孩子对某一位诗人留下更深的印象,帮助他们在学习该诗人其他名诗时,更好体会人物情感。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古诗教学,可使图、音、像并茂的情景代替静止的画面,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教学信息,变枯燥为有趣,为学生创设出需要的学习情境,从而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认知主体作用,照顾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得到更多的信息资料,增添课堂教学的活力,更好地学习掌握古诗,使古代文明、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得到传承和发扬。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初中生 经典诵读 策略
近年来,学习国学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从高校的国学院到国学引入中小学课堂,从政府的以人为本、以德治国的和谐社会构建到各类媒体论坛和大师讲坛,可见国人对国学的兴趣高涨。国内外的文人、学者纷纷将关注的目光投向国学。那么,什么样的教学策略能够适合初中生经典诵读教学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调动学生积极性
(一)、加强学校的人文环境建设,调动学生积极性
周围的环境对于学生的思想状态有很大的影响。除去休息时间,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最多。校园的环境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力。学校的整体文化氛围能够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果在学校的走廊、公共橱窗、墙壁等张贴上图文并茂的名人介绍、典故讲解,将整个校园装扮得诗意浓浓,让学生时刻处于古典韵味的熏陶中,学生对经典诵读的积极性必然能大增。
(二)、在班级中为诵读营造一个轻松而舒适的氛围,激发学生积极性
教师在班级中为学生营造一个人人都在诵读的环境,且书声琅琅,情绪昂扬,造成了课堂上应有的文学气氛。让学生浸濡其中,乐意亲近经典。老师要么参与其中,要么微笑地围在旁边看着,教师也可以和同学们一起念。在这样轻松的环境中,学生读起来更轻松,记忆经典的速度加快。潜移默化、熏陶感染,可激发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开展对经典诗文阅读内容的研究,扩大诵读范围
(一)按年代选择诵读的篇目。我国民族文化的历史是长远的,也留下了许多文学作品。上至上古时代,近到现代,作品浩如烟海。作品形式各不相同,有诗歌、散文、辞赋、乐府民歌、小说骈文、律诗文词、戏剧歌谣等;作品内容丰富多彩,有的通俗易懂,有的富有情趣,有的富有寓意的,有的故事性很强。优秀作品不断涌现,比如《诗经》、《论语》、《离骚》、《史记》、唐宋诗词、四大古典小说等让人津津乐读;文坛巨星璀璨夺目,比如老子、庄子、屈原、三曹、陶渊明、初唐四杰、大小李杜、唐宋家、苏轼、曹雪芹、等载入史册。按年代选择了优秀的诵读篇目推荐给孩子们,有助于学生对我国文化发展历史有一定的认识,有助于形成连贯的文化常识系统。
(二)按学生的不同认知特点选择诵读篇目。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创造了许多文学作品。这其中既有适合青少年阅读的优秀经典诗文,比如《论语》、《千字文》、《三字经》、唐诗宋词等;也不乏有糟粕之作,不适宜于少年儿童欣赏的,比如南唐后主李煜的词很美,但较多的是风花雪月、缠绵凄恻,比较消极。所以,选择什么样的作品给孩子们赏读,需要我们进行过滤、筛选。
(三)贴近学生生活选择诵读篇目。
1、结合学生所学的课程,在经典诗文方面进行知识的拓展。
如学习《沁园春*雪》教师就可以与学生一起寻找诗词,如《清平乐六盘山》、《如梦令元旦》、《沁园春雪》、《答李淑一》等,共同赏析,共同走近他,了解他。这种拓展,因为有了课文内容的依托支撑,诵读更有张力。
2、结合时事、季节选择优秀文学作品主题研究,进行诵读。
例如可以选择季节主题,春夏秋冬皆可研究,尤其是唐诗。春有《春晓》、《元日》、《江畔独步寻花》、《咏柳》、《绝句》(迟日江山丽、两个黄鹂鸣翠柳)等,夏有《小池》、《晓出净慈寺》等。高年级的同学还可拓展眼界,去诵读跟主题有关的词类或散文。可诵读的主题还有许多,如从内容上来分,抒发爱国情怀、乡情类的、山水田园类的、边塞诗词、友情类的,也可以进行人物主题的研究。
除此之外,选择诵读篇目时,也要兼顾所选作品的文学性、艺术性、生活性。
三、指导诵读方法,领略古诗文独特的魅力
古诗文有其独特的节奏和韵律,特别是古典诗词,词句匀称工整,音节铿锵鲜明,特别适合诵读。指导学生朗读时按诗歌节奏“摇头晃脑”一番;背诵时则闭上眼睛,在摇摇晃晃中体味诗歌的情感底蕴及生命内涵,感受诗歌鲜明的节奏感和韵律美。充分体会文思、文理、文情、文气,产生共鸣,达到愉悦的审美享受,激发对诗歌乃至语文的兴趣。
指导情感朗读。老师以适当的语言,创设意境,唤起学生的情感,再配以古筝或琵琶曲,把学生带入情境,然后让学生反复吟咏,逐渐拉近与诗人的情感距离。
四、感悟意境,重在启发学生的联想和想像
古人写诗“贵在含蓄”“言在意外”。我们学诗,从读入手,披文入情,做到入情入境,体会诗人含蓄之美,言外之意,与诗人或诗中人同喜同忧。如《游园不值》《江畔独步寻花》《送孟浩然之广陵》三首古诗,都是绘声绘色、情景交融的写景诗。在音韵和谐、行云流水般描述中,展现出一幅幅栩栩如生、生机盎然的春景图,表达了诗人对春的赞美以及朋友之间的惜别之情。
诵读的方法有很多,如节律朗读法、诗情画意结合法、节奏诵读法、据谱填词演唱法、速读法……可根据学生各自的特点,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能记住即可。当然古诗文吟诵必须保证时间,要时时诵,天天记,这是保证诵读质量、进行大量积累的前提。
五、与习作有机结合
大量的吟诵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使他们吸收了古代语言的营养。尽管有些内容一时难以理解,但也为学生今后的“反刍”、领悟提供了语言材料。特别是通过大量的反复的吟诵,使学生感悟到了古诗文“温柔敦厚”的语言特色,并逐渐内化古诗文中高尚的思想道德、健康的审美情趣、正确的价值观念、积极的人生态度,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质,同时使他们的文化底蕴日渐厚实。
总之,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千百年来传唱不衰的经典诗文是中国优秀文化瑰宝中绚丽的奇葩。传承经典,让孩子们从小就沐浴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营养中,对培养学生们良好的情操,树立正确人生观,有极大的好处。为此,我们努力要做的,就是让孩子从小就沐浴经典、浸润书香。
参考文献
[1]李冬梅.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都市家教(上半月)
春日迟迟,卉木萋萋。仓庚喈喈,采蘩祁祁。
2.《史记·秦始皇本纪》:
时在中春,阳和方起
3.汉·乐府民歌《古诗穆穆清风至》:
穆穆清风至,吹我罗衣裾。青袍似春草,草长条风舒。
4.《古诗兰若生春阳》:
兰若生春阳,涉冬犹盛滋。
5.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6.晋·乐府民歌《子夜四时歌·春歌》:
春林花多媚,春鸟意多哀。春风复多情,吹我罗裳开。
7.晋·乐府古辞《盂珠》:
阳春二三月,草与水同色
8.南朝宋·谢灵运
《入彭蠡湖口》:
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
9.《登池上楼》: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10.南北朝·陆凯《赠范晔》: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
11.南朝梁·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12.唐·杜审言
《春日京中有怀》:
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13.《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14.唐·刘昚虚《阙题》: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15.《积雪为小山》:
飞雪伴春还,善庭晓自闲
16.《阙题》: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17.唐·李华《春行即兴》: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18.唐·戴叔伦《苏溪亭》: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19.唐·杨巨源《城东早春》: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20.唐·张籍《春别曲》:
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
21.唐·李山甫《寒食二首》:
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
22.唐·王涯《春游曲》:
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
一夜风:一夜春风。
23.唐·李商隐《无题四首》: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24.唐·史青《应诏赋得除夜》:
寒随一夜去,春还五更来
25.唐·丘为《题农父庐舍》:
东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
26.唐·韩滉《晦日呈诸判官》:
年年老向江城寺,不觉春风换柳条。
27.唐·赵嘏《喜张沨及第》:
春风贺喜无言语,排比花枝满杏园
28.唐·东方虬《春雪》:
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不知园里树,若个是真梅
若个:哪个?
29.唐·窦巩《襄阳寒食寄宇文籍》 :“马踏春泥半是花”“烟水初销见万家,东风吹柳万条斜 ”
30.唐·刘方平《代春怨》:
庭前时有东风入,杨柳千条尽向西
31.《夜月》: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32.唐·令狐楚《春游曲三首》 :
一夜好风吹,新花一万枝
33.唐·储光羲《答王十三维》:
落花满春光,疏柳映新塘
34.唐·李嘉祐《送王牧往吉州谒王使君叔》:
野渡花争发,春塘水乱流
35.唐·卢僎《岁晚还交台望城闕成口号先赠交亲》 :
风弱知催柳,林青觉待花
36.唐·杨凌《句》 :
南园桃李花落尽,春风寂寞摇空枝
37.唐·温庭范《题望苑驿》 :
弱柳千条杏一枝,半含春雨半垂丝
38.五代前蜀·韦庄《菩萨蛮》:
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
39.五代后蜀·魏承班《玉楼春》 :
一庭春色恼人来,满地落花红几片
40.唐·李白
《早春寄王汉阳》:
闻道春还未相识,走傍寒梅访消息
41.《宫中行乐词八首》:
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
42.《落日忆山中》:
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
43.《送祁昂滴巴中》:
东风洒雨露,会人天地春
44.《古风》:
咸阳二三月,宫柳黄金枝
45.《金门答苏秀才》:
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绿
46.唐·杜甫《春运》:
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日长雄鸟雀,春远独柴荆 。
47.《江畔独步寻花》: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48.《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49.《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
50.《曲江对雨》:
林花著雨燕支湿,水荇牵风翠带长
51.《远怀舍弟颖观等》:
江汉春风起,冰霜昨夜除
52.《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
江浦雷声喧昨夜,春城而色动微寒。
53.《清明二首》:
朝来新火起新烟,湖色春光净客船
54.《绝句漫兴九首》:
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55.唐·杜牧
《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56.《怅诗》:
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57.唐·王涯《春游曲》:
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
58.唐·韩愈
59.《春雪》: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60.《晚春》: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61.《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62.《初春小雨》:
初春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63.《感春五首》:
洛阳东风几时来,川波岸柳春全回
64.唐·贺知章《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线。不知细对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65.唐·韩滉《晦日呈诸判官》:
年年老向江城寺,不觉春风换柳条。
66.唐·孟浩然《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
67.唐·王维《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68.唐·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69.《忆江南》: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70.宋·李清照
《减字木兰花》: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71.《声声慢》 :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72.《懈恋花》:
暖日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
73.宋·辛弃疾
《感皇恩·为范倅寿》:
春事到清明,十分花柳。唤得笙歌劝君酒。酒如春好,春色年年如旧。
74.《粉蝶儿·和晋臣赋落花》 :
昨日春如十三女儿学绣,,枝枝不教花瘦
75.《感皇恩·为范倅寿》:
春事到清明,十分花柳。唤得笙歌劝君酒。酒如春好,春色年年如旧。
76.宋·苏舜钦《淮中晚泊犊头》: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77.宋·叶绍翁《游园不值》:
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
来。78.宋·陆游《马上作》:
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
79.宋·王安石《春夜》:
金炉香烬漏声残、剪剪轻风阵阵寒。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
80.《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81.宋·宋祁《玉楼春》: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82.宋·苏轼
《春宵》: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歌馆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83.《定风波》: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料峭:形容春天的寒意。
84.《一丛花》:
东风有信无人见,露微意,柳际花边
85.《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86.《往年宿瓜步梦中得小诗录示民师》 :
春风自恨无情水,吹得东流竟日西
87.宋·张来《春日》:
残雪暗随冰笋滴,新春偷向柳梢归
88.宋·梅尧臣
《东溪》:
野岛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
89.《苏幕遮》:
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
90.宋·欧阳修《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
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
91.宋·晏殊《浣溪沙》:
恼人天气又春阴
92.宋·秦观《好事近》 :
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
93.宋·贺铸《小重山》 :
芳菲消息到,杏梢红
94.宋·周邦彦《蝶恋花》 :
午睡渐多浓似酒,韶华已入东君手
95.宋·葛胜仲《临江仙》:
二月风光浓似酒,小楼新湿青红
96.宋·黄庭坚《次元明韵寄子由》:
春风春雨花经眼,江北江南水拍天
97.宋·陈与义《虞美人》:
洛阳城里又东风,未必桃花得似、旧时红
98.宋·陈亮《南歌子》:
春在乱花深处鸟声中
99.宋·姜夔
《扬州慢》 :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100.宋·程致道《过红梅阁一首》:
春风如醇酒,著物物不知
著物:春风润泽万物。
101.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102.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王维《相思》)
10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104.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105.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106.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107.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108.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109.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110.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唐湖春行》)
111.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11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113.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__.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115.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杜甫《绝句》)
116.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杜甫《绝句》)
117.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徐俯《春游湖》)
118.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李贺《南园十三首》)
119.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乐府歌辞·长歌行》)
120.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12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122.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123.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124.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125.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日》)
126.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日照我还。
127.宋·石孝友《好事近》:
微雨洒芳尘,酝造可人春色
128.金·王庭筠《谒金门》:
瘦雪一痕墙角,青子已妆残萼
129.元·白朴《天净沙·春》:
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130.元·胡祇遹《阳春曲·春景》
绿窗春睡觉来迟,谁唤起,窗外晓莺啼
131.明·汤显祖《牡丹亭·惊梦》 :
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
132.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王娇写百年长恨》:
春到人间万物鲜
133.清·卢道悦《迎春》:
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千门万户中
134.清·洪异《长生殿·禊游》:
春色撩人,爱花风如扇,柳烟成阵
135.南唐·李煜《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36.程颢《春日偶成》:
云淡风轻近午天、旁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学少年时。
137.僧志南《绝句》: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138.武元衡《春兴》:
杨柳阴阴细雨晴, 残花落尽见流莺。春风一夜吹乡梦, 又逐春风到洛城。
139.崔护《题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140.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141.杨巨源《城东早春》: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142.张 栻《立春偶成》: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差差。
143.王 驾《春晴》: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144.杨万里《伤春》:
准拟今春乐事浓、依然枉却一东风。年年不带看花眼、不是愁中即病中。
145.王 令《送春》:
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
146.宋·辛弃疾《浣溪沙》
满眼不堪三月喜,举头已觉千山绿
147.宋·陈亮《南歌子》
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
148.宋·姜夔《淡黄柳》
1-6年级
统编版一年级(上)
《咏鹅》(诵读)
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江南》(诵读)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画》(必背)
唐·王维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悯农(其二)》(诵读)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古朗月行》(节选)(诵读)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风》(诵读)
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统编版一年级(下)
《春晓》(必背)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静夜思》(必背)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池上》(必背)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小池》(必背)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画鸡(新增)
明·唐寅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
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统编版二年级(上)
《梅花》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登鹳雀楼》(必背)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望庐山瀑布》(必背)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夜宿山寺(新增·必背)
唐·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敕勒歌》(必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统编版二年级(下)
《村居》(必背)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咏柳》(必背)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必背)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曰荷花别样红。
《绝句》(必背)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悯农(其一)》
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舟夜书所见》
清·查慎行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统编版3-6年级必背
《长歌行》(必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凉州词》(必背)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出塞》(必背)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芙蓉楼送辛渐》(必背)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回乡偶书》(必背)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凉州词》(必背)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鹿柴》(必背)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送元二使安西》(必背)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必背)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春夜喜雨》(必背)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绝句》(必背)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黄鹳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必背)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早发白帝城》(必背)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望天门山》(必背)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别董大》(必背)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绝句》(必背)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江畔独步寻花》其五(必背)
唐·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游子吟》(必背)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山行》(必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清明》(必背)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必背)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渔歌子》(必背)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望洞庭》(必背)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浪淘沙》(必背)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枫桥夜泊》(必背)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滁州西涧》(必背)
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塞下曲》(必背)
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忆江南》(必背)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春》(必背)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蜂》(必背)
唐·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江上渔者》(必背)
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夏日绝句》(必背)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元日》(必背)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泊船瓜洲》(必背)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书湖阴先生壁》(必背)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必背)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饮湖上初睛后雨》(必背)
宋·苏轼
水光潋滟睛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惠崇春江晚景》(必背)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题西林壁》(必背)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三衢道中》(必背)
宋·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示儿》(必背)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必背)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四时田园杂兴(其一)》(必背)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必背)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春日》(必背)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题临安邸》(必背)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游园不值》(必背)
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观书有感》(必背)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乡村四月》(必背)
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墨梅》(必背)
元·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石灰吟》(必背)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己亥杂诗》(必背)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所见》(必背)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竹石》(必背)
清·郑燮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这首诗歌的语言艺术。
解答分析:
这类提问,学生应该从语言的风格或特点来解答。一般从以下词语选择:清新淡雅、简洁明练、平淡自然、沉郁顿挫、明快浅显、浑厚雄壮、辞藻华丽、委婉含蓄、多用口语,明白如话等。
答题步骤:
1 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 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 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1),“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2)。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3)。
第二种:分析意象、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歌写了哪些意象?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
1 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并准确概括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 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也可用一个双音节。如幽静、萧瑟、孤清、恬静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 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
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1)。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2)。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3)。
第三种: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解答分析:这种问题,着重考查的是诗歌整体的艺术表现特色,主要应该从诗歌的整体构思、诗歌整体的艺术技巧方面来解答。应从下列词语中选择:直接抒情、间接抒情、映衬(又分为正衬与反衬)、象征、联想、想象、用典、对比、动静结合、虚实相生。除了这些常见的手法外,还有诸如变换抒情角度、白描、渲染等。
答题步骤:
1 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 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 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1)。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2)。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3)。
第四种: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把该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1 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 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 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为什么?
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1)。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2)。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3)。
第五种:一词领全诗型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
1 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 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答题示例: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2)。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2)。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第六种:情感、主旨型
提问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或者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
答题步骤:1 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 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
3 抒发什么情感
答题示例:
南柯子
王炎
山冥去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①。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试分析下阙的内容,以_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答: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发出了“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叹,(步骤1)(因为没有什么特别的表达技巧,所以步骤2跳过)表达了农民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步骤3)
第七种:评价题型
提问方式:评价题是先列举出一首或几首诗词,再引用一段古代诗词评论家或后世人对诗词特点的评论语,要求你先判断这个评论是否正确,是否合理,然后阐明理由。这种题型酷似政史考试中的判断说理题。其实这类题型只是前六类题型的变体,没有直接提出问题,需要学生自己分析问的是内容、主旨,还是表达技巧,然后结合问题和诗歌进行恰当的表述。
答题思路:
1 认真审题
2 深入阅读理解诗词
3 结合诗歌内容,结合评论答题
答题注意:紧扣诗文内容,点面结合地分析;阐明理由时,紧扣评论关键词。
答题示例: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有人曾引“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来概括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作简要说明。
分析:这是一首典型的诗词评价题型。诗歌本意很明了,但命题者借用西方一句诗来概括其艺术特色,回答时思维要稍稍转个弯。所谓“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就是以小见大,管中窥豹的写法。本文借出土的文物——折戟和吴国二女——二乔来展现三国时期的政治风云变幻。
答案参考: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但诗人却通过“小物”“小事”来表现的。诗由一个小小的文物“折戟”,联想到汉末分裂动荡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可谓说是“一粒沙里见世界”。后两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有情味,有风韵,可谓“半瓣花上说人情”。
第八种:比较评价题型
提问方式: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
答题思路:
1 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
2 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等)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
3 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答题示例:
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解析:题目有两问,第一问是问表现手法上的共同点,不要求分析,所以只写出表现手法就可以,当然如果具体说明,也没错。第二问要求分析这两首咏物诗表达出的情感的不同,因此答题时,要按照情感主旨型模式答全两方面的内容
答:第一问:都用了拟人表现手法。